九月初三

| 初三 |

【www.guakaob.com--初三】

《九月初三的月亮》
九月初三 第一篇

九月初三的月亮

今天是阴历九月初三,江南秋意正酣。

这并不是一个什么特别的日子,却因了一首唐诗,我们自然会想起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黄昏和秋夜: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诗人多才。我们的诗人面对月亮时,总是会思绪万状,月亮也因此具有了多彩的色调。月夜里的诗意,常有思乡之切,有还乡之喜,有浅斟低吟的孤独,也有放浪形骸的轻狂。不同于往常,诗人白居易在这并没有流露出那么深的愁与苦,他或许就仅仅是对天边的那弯新月出于一种单纯的欢喜、一种简单的审美吧,在玩味中欣赏,在欣赏中抒情。“露似珍珠月似弓”——而恰恰是这看似简约至极的勾勒,却最能引起我们无限的幻想。

诗人多情。秋风萧瑟,新月如钩,在常人眼里,这里分明是一个清冷的秋夜;几点清凉的露珠,一弯清瘦的月牙,这些意象却在诗人的点染之下,陡然生出几分情趣,顿时诗意盎然。于是在你舒缓的吟咏下,一幅唯美的清秋夜景图便悠悠的随着那瑟瑟的江水流淌进你的梦里。

诗人多梦。九月初三的月亮哦,调皮的挂在天边。月色之下,没有满月时的霜染雪掩,没有洋洋不尽的如水月华。它细若一缕游丝,纤弱但不无张力,更像梦中佳人浅醉时的笑,妩媚而娇柔。对着月牙儿,诗人久久不忍移去目光,像个孩子似的痴痴的凝望着那弯浅笑,静静地凝思着。想着想着,便掉入了梦里。在梦里,月儿笑了,佳人笑了,诗人自己也会心的笑了。

望月而思乡,最是常见的诗情。当愁苦与孤寂相交织时,天边那轮刚丰满的月儿便常常受到许多羁旅之人的青睐和邀请,款款的走近他们的诗文里,在精神上成全了那些孤独的羁旅游子。可是,望着月牙儿,却少有人去赞叹,少有人去欣赏,少有人去“可怜”。这里的“可怜”,并不是怜惜同情之意,而是发自内心的对月牙儿的喜爱与欣赏。白乐天在诗歌里欣欣然的做到了,在他的点拨下,你,难道不可怜那弯新月吗?

月圆纵是佳境、纵是完满,可太饱满了便缺了几分灵气,也少了些许幻想。唯喜白乐天笔下的这钩新月,像弓,但比弓还要张挺,还要灵动。这是属于他的月儿,轻描淡写的一撇,那未被填满的空间就等着你去充盈幻想吧,那另一半诗意等着你去勾勒填充吧。留些空白,空一点总比饱满无余要来的实在,来的深刻。

九月初三的月亮,如弓,如钩,如眉,如你我心中的一个幽梦,静谧而醇美。

《九月初三数学试卷》
九月初三 第二篇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数学练习(9月)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 B.等弧的长度一定相等 D.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5㎝,点A到圆心O的距离为4㎝,那么点A与⊙O的位置关系 外 B.点A在⊙O上 C.点A在⊙O内 D.不能确定 r的⊙O相交,且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6,则r的取值范围是.r=6 C.r>6 D.r≥6 ) B. 三角形外 C. 三角形内 D. 以上皆有可能 a与b,如图⑴;②可以画 OP,如图⑵所示;③可以检验工件的凹面是否为半圆,如图⑶所 ) .3个 C.2个 D.1个 O的直径,弦AB⊥CD于E,连接BC、BD,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正确.AD=BD.OE=DE D.∠DBC=90°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10题图 O的弦,OC⊥AB于点D,交⊙O于点C,若半径为5,OD=3,则弦) .6 C.7 D.8

1

8.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连结OA、OB,且点C、O在弦AB的同侧,若 ∠ABO=50°,则∠ACB的度数为( )

A.50° B.45° C.30° D.40°{九月初三}{九月初三}

9.已知点O是△ABC的圆心,∠BAC=80°,则∠BOC=( )

A.130° B.100° C.50° D.65°{九月初三}

10.在矩形ABCD中,已知AB=2cm,BC=3cm,现有一根长为2 cm的木棒EF紧贴着 矩形的边(即两个端点始终落在矩形的边上),按逆时针方向滑动一周,则木棒EF 的中点P在运动过程中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 )

2222 A.6 cm B.3 cm C.(2+π)cm D.(6-π)cm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若正六边形的边长为4,那么正六边形的半径是____________。

12.一个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半径为3,则这个扇形的面积为 。

13.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Ο,∠D=100°,点E在AB的延长线上,那么 ∠CBE= 。

14.在△ABC中,AC=8,BC=6,AB=10,则△ABC的外接圆半径长为___________。

o15.如图PA、PB切⊙O于点A、B,点C是⊙O上一点,∠ACB = 65,则

∠P = ____。

16.如图,在△ABC中,∠ACB=90°,∠ABC=30°,AB=2.将△ABC绕直角顶点C逆

时针旋转60°得△A′B′C′,则点B转过的路径长为__________。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第15题图 第13题图

17

.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O的顶点A、{九月初三}

C分别在Y轴,X轴上,以AB为弦的⊙M与X轴相切,

若点A的坐标为(0,8),则圆心M的坐标为_________。

18.半径为2的圆中,弦AB、AC的长分别2和则∠BAC的度数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96分)

19.(8分)如图,AB、CD为⊙O的两条弦,AB=CD.求证:∠AOC=∠BOD.

2{九月初三}

BC,CA,AB分别相切于点D、E、F,且AB=9cm,CE的长? 的弦,半径OC、OD分别交AB于点E、F,且OE=OF. 的正方形网格中,一段圆弧经过网格的交点A、B、竖直和水平方向为轴、网格边长为单位长,D,并连 D ; ; 3

23.(8分)如图,PA、PB是⊙O的两条切线,A、B是切点,AC是⊙O的直径,若

∠BAC=40°,求∠P的度数.

24.(10分)如图,点D在⊙O的直径AB的延长线上,点C在⊙O上,AC=CD,∠ACD=120°.

(1)求证:CD是⊙O的切线;

(2)若⊙O的半径为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25.(10分)图1是某学校存放学生自行车的车棚的示意图(尺寸如图所示),车棚顶部是圆柱侧面的—部分,其展开图是矩形.图2是车棚顶部截面的示意图,AB所在圆的圆心为点O.

(1)求AB所在⊙O的半径OA的长;

(2)车棚顶部是用一种帆布覆盖的,求覆盖棚顶的帆布的面积(不考虑接缝等因素,计算结果保留π).

4

(10分)已知:△ABC 为等腰三角形,O 是底边 BC 的中点,腰 AB 与⊙O 相 切于点 D. 求证: AC 是⊙O 的切线. BC(12分)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点E,点M在⊙O上,MD恰好O,连接MB. )若CD=16,BE=4,求⊙O的直径; )若∠M=∠D,求∠D的度数. 5

《2012年九月初三生物基础练习》
九月初三 第三篇

2012年九月初三生物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遗爱湖 B.遗爱湖的所有植物 C.遗爱湖的所有动物 D.遗爱湖的所有生物 2.下列哪种细胞与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同 ( )

A 洋葱表皮细胞 B 西红柿果肉细胞 C 黑藻叶片细胞 D 血管内表皮细胞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天敌

B.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可能危害生态环境,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造成严重损失 C.目前防治松毛虫、金龟子等害虫最科学方法是在害虫肆虐的林区大面积喷洒杀虫剂 D.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动物体内积累的某种有毒物质越多

4. 细胞生长到一定阶段会进行分裂,此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减半

B.产生的两个新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不同的 C.产生的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不一样的 D.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是相同的

5. 早春播种以后,用“地膜覆盖”的方法促进早出苗,其原因是( )

A.保湿保温、有利萌发 B.种子萌发需要避光 C.防止鸟类取食种子 D.防止风沙

6.每个生物体都有一定的结构层次,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A.植物体→组织→器官→细胞 B.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D.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7.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是大家都熟悉的歌咏春风绿柳的诗句。其实,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什么直接发育来的?( )

A. 根 B. 胚轴 C. 芽 D. 果实 8.下列植物结构中,属于果实的一组是

A.葵花子 小麦粒 玉米粒 B.蚕豆 绿豆 菜豆 C.芝麻 西瓜子 D.花生仁 杏仁 9.黄瓜的花是单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 因此黄瓜植株上,多半花不会结果。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不结果的花是因为没有昆虫为它们传粉 B.黄瓜不属于绿色开花植物,不能形成果实

C.因为植株的营养供给不足,因此只有少数花结果D.正常情况下,能结果的是雌花,不能结果的是雄花二、填空题

{九月初三}

10.下图是某植物的一段枝条、芽、种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的结构[4]是由图甲中的[2]________发育来的,也是由图丙中的[9]________发育来的。

(2)将乙图中的[5](在茎与叶连接处)的结构取下纵剖,你认为该结构的纵剖面应与_______(选填甲、乙、丙)图相似。

(3)图丙的结构是植物经开花、传粉和受精后,由_________发育来的 (4) 该植物属于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_________ 10.右图为两种不同类型的生物细胞模式,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种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

(2)若将细胞乙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不容易看到的结构是[ ] 。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种细胞在形态结构上有较大的差别,你认为它们的差别是由[ ] 决定的。

(4)一般地,植物具有而动物不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

(5)吃西瓜时,我们会感到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图中[ ] 内含有溶解着糖分的细胞液。 11.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牧草、旅鼠、和狐狸数量变化曲线图,试分析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从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和相互关系看说明生态系统具备一定的____ 能力。

⑵如果人们大肆捕杀狐狸,将对草原带来的后果是___________ ⑶人们为了研究牧草和旅鼠,从牧草的叶肉内和从旅鼠的口腔内分别取出了细胞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据观察到的图像画出了右面两幅图:表示牧草叶肉细胞的是图_______,如果经化验测得:两种细胞中都含有农药DDT

则图________________中含量较多。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在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中,玉米、鸡、猪、人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和做饭,沼渣可以做肥料。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从 开始。 (2)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 。鸡和玉米之间是 关系。 (3)在此生态系统中能将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 。

(4)此生态系统一共有 条食物链,写出人获取能量最多的食物链 。

(5)如果工厂排放的有害物质如铅、汞等进入此生态系统,这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 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13.右图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回答问题: (1)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相同点是都有[ ] 和由[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_______组成的胚。

(2)菜豆贮藏营养物质的结构是[ ]_____,和玉米种子储藏营养物质的结构是[ ]________。 (3)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 14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 ②

(1) 在左图中最下是根冠,那么1是 ,3是 (2) 右图是植物芽的纵切图,其中能发育成茎的是[ ]

15. 春雨潇潇,滋润万物。然而有些雨水,却能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使植物枯萎甚至能伤害人的皮肤和黏膜。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雨水具有较强的酸性,叫做酸雨。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它对生物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小宇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制定计划并实施:

(1)在一个花盆里播10粒的大豆种子,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做实验; (2)向食醋中加清水,配制成“模拟酸雨”;

(3)向花盆里的大豆幼苗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几天后,花盆中大豆幼苗全部死亡。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中小宇同学提出的问题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出的假设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宇同学制定的计划中有没有设置对照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需要,你认为下列哪一组可以作为其对照组( ) A.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每天喷洒清水

B.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既不喷洒清水,也不喷洒“模拟酸雨” C.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放在阴暗的环境中 D.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并放在低温环境中

(5)根据小宇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认为只要用1粒大豆种子做实验就行了,你说呢?简述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资料,重温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回答问题。

植物靠“吃”什么长大?1642年,荷兰科学家赫尔蒙特猜测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是从土壤中获得的。他为此作了柳树种植实验。

植物能否清洁空气?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用小白鼠作了两组对照实验。

(1)赫尔蒙特的实验证明: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_______;土壤减少90克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大部分浇的雨水通过______________作用排出植物体外。当探究的结果与猜想不符时,正确的态度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普里斯特剩的实验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我们已知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普里斯特有一次晚上作了同样的实验,结果小白鼠死了,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中秋节的谜语》
九月初三 第四篇

1、十五的月亮(打成语)——正大光明

2、举头望明月(打电影演员)——高圆圆

3、敢上九天揽月(打汽车名牌)——凌志

4、得月楼前先得月(打一字)——棚

5、云破眉月倚西楼(打一字)——私

6、明月松间照(打摄影名词)——黑白显影

7、月落日出雁阵业(打一字)——胭

8、九月初三月似弓(打饮料)——珍珠露

9、节日晚会露一手(打一字)——挽关于中秋节的谜语

10、新婚度蜜月,中秋游异邦(成语一)——喜出望外

11、清风拂面中秋夜(四字常用语一)——发扬光大

12、中秋别后重团圆(影目一)——火种

13、中秋朗月,宾主共赏(成语二)——正大光明

14、时逢中秋产于沪(五言唐诗句一)——海上生明月

15、中秋月饼(电脑名词一)——节点

16、八月望洞庭,千帆过眼帘(宋诗目三)——中秋湖上泛舟

17、外圆正割垂直线,积分开方斜角边(节日一)——中秋

18、十里空山外,千行雁阵南(节日一)——中秋

19、八月十五共清辉(五代诗目一)——中秋月

20、一轮明月挂中天(打一四字股市术语)——日涨盈亏

21、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当归

22、中秋月饼(打一电脑名词)——软盘关于中秋节的谜语

23、中秋别后重团圆(打一影片名)——第二次握手

24、中秋望月(打一<红楼梦>诗名)——贾语村的,<对月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25、中秋过后又重阳(打一郑板桥诗句)——一节复一节

26、又是一年中秋月(打一历史名词)——八一五光复

27、明天日全食(打一字)——月

28、长安一片月(打<水浒>人物名)——秦明

29、月是故乡明(打一农业名词)——光照

30、僧敲月下门(打外国地名)——关岛

《古诗暮江吟的诗意_暮江吟原文赏析_作者白居易》
九月初三 第五篇

<暮江吟>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其全诗如下: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前言]
<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古诗暮江吟的诗意_暮江吟原文赏析_作者白居易。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注释]
⑴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⑵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⑶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古诗暮江吟的诗意_暮江吟原文赏析_作者白居易
⑷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⑸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翻译]
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赏析]
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另外,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huzhong/390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