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别时心情的诗

| 初二 |

【www.guakaob.com--初二】

《初二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10首》
关于分别时心情的诗 第一篇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sū),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意]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7、《无题》(唐·李商隐)

(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独创。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名为“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bìn)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péng)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意]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乌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却无路可通,有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理解题] 李商隐《无题》中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离别的诗句是: 相见时难别亦,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中现在常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中比喻爱情坚贞、至死不渝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中常用来表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品质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007广东省中考题)丛飞把爱无私奉献给了贫困地区需要帮助的孩子,至死不渝,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李商隐诗句填空)

8、《相见欢》(五代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词意]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理解题] 《相见欢》用巧妙地用比喻写“离愁”的句子是: 翦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中常用来形容人的烦恼无法排遣,或形容某些事情难以解决,无可奈何的愁苦无法言说的语句是:翦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9、《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诗意]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理解题] 《登飞来峰》中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 1

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中说明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的语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0、《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sì),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词意] 碧蓝的天空飘着缕缕白云,金黄的树叶铺满大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关于家乡的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理解题]《苏幕遮》中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诗人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之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的语句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

《描写各种景物、情感的诗句》
关于分别时心情的诗 第二篇

描写各种景物、情感的诗句

【参考答案】

1.风: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云: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关于分别时心情的诗】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关于分别时心情的诗】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4.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夏: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7.秋: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8.冬: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9.山: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0.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1.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2.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13.柳: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关于分别时心情的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关于分别时心情的诗】

14.酒: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关于分别时心情的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15.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16.爱国: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7.哲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8.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9.思乡(离愁):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0.壮志(理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1.送别(祝愿):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2.斑斓的颜色: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古诗情感专题2013年》
关于分别时心情的诗 第三篇

诗歌主旨情感观点态度鉴赏

一、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

按诗歌体裁分类

(一)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

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

(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

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

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

誓不还。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

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

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

梦里人。”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

(三)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标

(四)别离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

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或折柳相送

或高歌送别,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

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这类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

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一般而言: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

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别绪是

不归,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

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

不起思乡之情。这类诗多写游子出门在外,眼前景触发了对遥远故乡的思念和对

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这类诗先秦两汉已

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

(1)忧国伤时 1.反映社会的黑暗 2.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3.反映离乱的痛苦 4.同情人民的疾苦

5.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2)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2. 山河沦丧的痛苦

3.报国无门的悲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4.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 。

(3)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2.思亲念友3.边关思乡4.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慨

3.借古讽今的情怀 4.青春易逝的伤感

5.仕途失意的苦闷 6.告慰平生的喜悦

(5)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2. 情深意长的勉励

3.坦陈心志的告白。

三、快速理解主旨情感的方法

1、抓诗题 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

透露出了感情基调。诗题对诗歌的内容有或明或暗的提示作用,从题目中我们【关于分别时心情的诗】

可以把握出诗歌的内容走向、题材类别、表现手法以及情感基调。尤其注意诸

如“怨、恨、送、别、忆、赠、书怀、寄、怨、独、喜、乐、眺望”等字眼。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2、抓注释、看作者,

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的遭遇,生活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

刻下深深的烙印。了解了这些就能做到“知人论世”

3、抓关键词 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

这些关键词,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杜甫《阁夜》中“人事音

书漫寂寥”就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愁苦之情。

4、抓题材类型 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

大体相同。

5、抓情感载体-----意象 (参看古诗词常见意象)

例如: 月——思乡念亲 流水——人生苦短、时光易逝

松、竹、梅——高洁坚贞 杜鹃——悲惨凄恻

雁——相思离愁 折柳——惜别怀远

登高、凭栏——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壮志难酬的悲伤

吹笛、吹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内心孤寂

诗歌主旨情感观点态度评价

例1 [双调]水仙子 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火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

[注]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注]飐zhǎn,风吹使颤动。

试题:这首元曲的主旨是“爱杀江南”,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作者是

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主旨的。 【参考答案】作者是从两个方面表现这一主旨的。①美丽的自然景观:“一

江烟火照晴岚”,写出了强烈阳光照射下,水气蒸腾,江上烟波与岸上山岚相映

生辉的景象。流水生烟,山岚耸翠,沙鸥在舞,芰荷恬淡,宁静之中显出一派

生机。②江南的繁华富庶(或“人文景观”“市井景观”):“接画檐”写出了当

地的富裕,人口的稠密,“十里珠帘”“画船儿”“酒旗儿”写出了市井的繁华热

闹。 例2

归自南阳 李昌祺

去日犹秋暑,归时已冷霜。 江山非故土,人物是他乡。

老态随年出,离愁共路长。 埃尘如见恋,到处扑衣裳。

问: 从思乡的角度看,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请概括。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

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例4 卜算子 旅雁 朱敦儒①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②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①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朱敦儒加入了流亡队伍,

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②矰缴:系着丝绳射鸟用得短箭。

1、本词描写了“旅雁”怎样的形象?透过旅雁的形象,呈现出的是一幅怎样的

《关于离别情绪的诗句》
关于分别时心情的诗 第四篇

1、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2、影渐不见声渐无,情思却被天涯阻。

3、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4、风萧萧兮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关于离别情绪的诗句

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6、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暮霭纷纷。

7、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南唐·李煜·<相见欢>

9、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10、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潇潇雨。

11、短聚别离愁满腹,翘首凝望,1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关于离别情绪的诗句

13、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1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北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15、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秋风清>唐·李白

1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唐·李白

18、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长相思二首>唐·李白

19、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唐·李白<长门怨>

20、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21、一曲哀怨幽恨诉,曲尽人散,临行叮咛嘱。

22、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3、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2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5、婆娑泪流湿双睦,拂袖轻拭人回顾。

26、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

2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9、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30、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描写思乡感情的诗句》
关于分别时心情的诗 第五篇

1、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萧子显

2、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描写思乡感情的诗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8、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10、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描写思乡感情的诗句。——李清照

11、浮云游子意,12、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1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18、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9、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20、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21、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22、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徐淑

2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24、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2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26、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7、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30、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潆潆。——张先

3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3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33、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欧阳修

34、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35、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6、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37、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38、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39、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40、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

4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42、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43、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44、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4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4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

47、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48、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49、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50、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5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

52、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晏殊

5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huzhong/454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