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 初二 |

【www.guakaob.com--初二】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一)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要点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长度测量:

1.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m 1000 10 10 10 1000 1000 Km-------- m------- dm------- cm------- mm------- um------ nm 2. 换算:换算数字乘以进率,再带上换算后的单位 3. 4. 误差:测得数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只能减少不能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要先去掉错误数据,平均值不能认为除尽的数值最准确,也不能认为小数点后面位数越多越好,所取位数要和测量位

5. 特殊的测量方法:

(1)累积法:测纸张厚度,测钢丝直径

(2)平移法:测硬币直径,球的直径,圆锥高度 (3)替代法:测地图上铁路长

(4)滚轮法:曲线长度等于轮子的周长乘以转过的圈数 6、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测量是实验的重要环节。

7、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时间的测量工具是停表、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8、实验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于假设、设计实验制定计划、进行试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一、运动

1、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

3、.

4.

二、参照物

物质

分子

原子

质子(正电)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负电)

1. 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择成标准的物体

2. 3. 置变化说明它运动,如没有位置变化,该物体静止 5. 三、速度

1. 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计时);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看谁在先)

2. 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 速度的公式: 推导公式:4.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5. 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意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6、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四、能量

1、能量是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 2、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 (1)机械能:动能、势能

(2)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以前也叫热能) (3)电能

(4)太阳能、水能、风能、核能等

3、能量不仅可以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其它形式。

第三章 声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 声音的产生:(1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3. 4、真空不能传声。

5. (一般情况);15℃时,声音在空气中二、乐音的特征

1. 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频率大音调高 频率:物体一秒钟振动的次数。

人耳的听声能力: 低于20Hz的声波为次声波(地震等发生伴随) 高于20000Hz的声波为超声波(能量大,沿直线传播)

2. 响度(音量) 3. 音色(音品) 4、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的。(计算距离时注意除以2) 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至少晚0.1s

对着高墙说话,要听到回声至少要离开17m

三、噪声

1、噪声:发声体无规则振动的声音(物理学角度定义)

凡事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等声音(环保角度定义)

2、 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响工作效果的声强为力的声强为超过3、.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出减弱(消声器)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造林) 在人耳处减弱(塞上耳塞)

四、凸透镜成像 三、光的折射 4.平面镜成像: 一、光的传播

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1. (月亮、镜子等不是光源) 2. 3. 4.真空中的光速:8c=3X108m/s,水中光速:(3/4)c,玻璃中的光速:(2/3)c 二、光的反射

1. 所有我们能看到的物体表面都反射光

2.

3. (1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虚像;左右相反;像、物等大;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

(3

1.

2.

3. 现象:海市蜃楼,“弯折”的筷子

1.

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2. 焦点F,焦距f,凸透镜有左右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4.

注意:

五、神奇的眼睛

1. 的像是倒立的

2. 3. 六、色散

1. 色散:白光被分解成多种色光的现象,

2. 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 3. 4、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

第五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与温度计

1 冰水混合物-----0℃;沸水----100℃

2. 3. 等温度计示数稳定后才能读数;读数时温度计要留在被测液

4. 二、熔化和凝固

1. 2.

3. 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4. 5.

三、汽化和液化

1. 2. 点越低

沸腾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能够继续吸热 3. “雾”,“白气”,“露”,四、升华和凝华

1. 2.

3、灯泡用久了灯丝变细、灯泡内壁变黑:(先升华后凝华)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一、质量

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改变而改变 2.1t=1000kg,1kg=1000g,1g=1000mg;1斤=500g,1两=50g, 3.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

一张邮票的质量大约果的质量大约约4.

5.托盘天平的使用:

使用前:观察量程(测量的范围)分度值

使用时:

放:放在水平台上;调:调平衡螺母(偏左向右调);称:物左砝右;算: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读书

使用注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加、减砝码时用镊子轻拿轻放;保持天平干燥、清(1)原理:利用等臂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量筒与量杯

1、体积:国际单位333333-63 2、量筒、量杯的使用:

刻度上密下疏)

使用时:①测液体“轻轻注入”②测固体:石头、木块 三、密度

1

2、公式与单位: 主单位:kg/m3 3333-33

3、物理意义:水=1.0*1033 3千克 4、由密度表可知:一般情况下,ρ固>ρ液>ρ气;ρ5、推导公式:求质量:m=ρv 求体积:v=m/ρ

水银

常用单位:g/cm3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重点、难点:

1. 用刻度尺测长度

2. 刻度尺的读数方法

知识点分析:

(一)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发现并提出问题

做出猜想和假设

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

得出结论或提出新问题

(二)长度的测量

1. 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SI制):米(meter)(m)

常用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

在我们的物理学中统一国际单位制。

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2)正确使用刻度尺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常用的还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使用前:做到三看,即首先看刻度尺的零刻度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则应重选一个刻度值作为测量的起点。其次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即量程)。最后应看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度值代表的长度值不仅反映了刻度尺不同的准确程度,而且还涉及到测量结果的有效性。量程和分值应从实际测量要求出发兼顾选择。

②使用时:使用时应注意正确放置和正确观察。

<1>正确放置的关键是做到: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被测对象的一边,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刻度尺的刻度线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2>正确观察的关键是视线在终端刻度线的正前方,视线与刻面垂直,看清大格及小格数。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一般情况下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如学生用三角尺最小刻度是mm,用它测量长2cm的长度,若正好对准在刻度线上时,正确记录应为2.00cm,其中2.0cm是尺面准确读出的数,由于有估读数,需在毫米的10分位上加“0”。

(3)长度单位的换算

应掌握km、m、dm、cm、mm、μm六种单位间的换算。

(4)正确认识误差

①误差产生的原因来自于测量仪器的准确程度、实验原理的局限性、环境与人为的客观

因素等。

②减小误差的途径:选用准确度较高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5)在长度测量中,常遇到一些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如球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但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特殊方法是可以测出它们的长度的。下面是在测量中常用到的几种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①化曲为直:

②以多测少或以少测多:

③替代法:

④利用工具平移:

【典型例题】

例1. 用皮卷尺测量球场的宽度,记录的数据是25.36米,这个皮卷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

A. 1mm B. 1cm

C. 1dm D. 1m

解析:本题要求“由数据推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根据的是记录数据的规则。根据规定,记录数据的最后一位是估计值,那么倒数第一位就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本题中该位

(数字“3”所在位)是十分之一米,也就是1分米,所以本题应选C。

正确答案:C

考点分析:考查学生对测量结果的正确记录。

例2. 某人用学生三角尺测同一个木块长度时,记录下五组数据:①6.78cm,②6.74cm,③6.771cm,④6.93cm,⑤6.75cm。其中哪几个数据的记录是正确的?平均测量值是多少?

解析:第④组数据的准确数与其它四组不同,这肯定是读数错误造成的。由于学生三角尺最小刻度值为毫米,因此第③组数据记录到0.01mm时就出现了二位估读数,属无效数据。在计算平均测量结果时应排除无效的和错误的,同时仍应保留一位估计数,第二位应四舍五入。第三位不用出现。

正确答案:

答:第①②⑤组测量数据是正确的。木块的平均长度为6.76cm。

考点分析:考查学生正确挑选实验数据和利用平均值法减小误差的方法

例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B. 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 只要取平均值或使用精密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

D. 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没有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解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来自于测量仪器的准确程度、实验原理的局限性、环境与人为的客观因素等。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设法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由于方法不当、人为主观因素(读错、记错等)造成的,因此在实验中错误应该避免也能够避免。

正确答案:选BCD

考点分析:考查学生对误差的理解

例4. 手边有三把刻度尺,第一把分度值是1 dm,第二把分度值是1 cm,第三把分度值是1mm,请问哪把刻度尺最好,为什么?

解析:刻度尺的准确程度取决于它的分度值,但它还和测量时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有关,应该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在不知道具体的测量要求时,不能确定用哪把尺最好。

答案:不能说哪把刻度尺好。因为刻度尺的准确程度取决于它的分度值,但它还和测量时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有关,应该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在不知道具体的测量要求时,不能确定用哪把尺最好。

例5. 如图所示,用两种尺来测两个物体时记录数据应为:A图为,B图为。

解析:刻度尺使用前:做到三看,即首先看刻度尺的零刻度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则应重

选一个刻度值作为测量的起点。其次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即量程)。最后应看刻度尺的分度值。一般情况下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正确答案:2.0 2.50

考点分析:考查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例6. 如何测一张纸的厚度?

解析:由于一张纸的厚度非常小,比平常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还小,无法直接测出,但是我们通过学习知道可以以少测多,可测n张纸的厚度再除以n;测细铜丝直径可测出密绕后n匝的宽度再除以n

正确答案:取同样的纸1000张,然后测出其总厚度为D,则每张纸的厚度就为d=D/1000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 填空题:

1. 在km、m、cm 、μm中,长度的主单位是.学生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一般是 。

2.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60μm= mm= nm。

(2)0.00026m= km= cm。

(3)0.5m2= cm2= mm2。

(4)3×104mm3=3=m3。

3. 王刚在做了一些测量后忘记了在记录的数据后标明单位,请你帮他补上适当的单位。 一张纸的厚度是7.3×10-2

某同学的身高是15.8 ;

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5.8l ;

王刚左手大拇指指甲的宽度是12.9 。

4. 在用放大倍数为2×104倍的电子显微镜拍摄的某动物细胞结构的图片中,用刻度尺测得该细胞的直径约1.6cm,则该细胞的实际直径约为 m.

5. 如图所示,张晓用他自己的直尺(零刻线已磨损)测一木块的长度,他所用尺的分度值是 ,该木块的长度是 cm,合 μm.

6. 教室后面墙壁上挂着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所用的比例尺是1:600万,则在地图

上长lcm的铁路线实际长度为 km,地图上lcm2的土地实际面积为 m2。

二. 选择题:

7. 体育老师想测量新整修过的学校操场的长度,请你帮老师从下面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

A. 长为40 cm,分度值为1 mm的钢尺

B. 长为1.5 m,分度值为1mm的塑料尺

C. 长为4 m,分度值为1 cm的钢卷尺

D. 长为30 m,分度值为1dm的皮卷尺

8. 下图是用厚刻度尺测同一木块长度的四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9. 八年一班有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刻度尺测同一支新的仙鹤牌HB圆铅笔的长度,

记录数据如下,其中( )数据是错误的.

A. 171.2 mm B. 1.712 dm C. 0.01712 km D. 0.1712 m

10. 为了验证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王旭用一把分度值是毫米的钢尺测量一本课外书

的宽度,然后把尺放在冰箱中,过一段时间后,他从冰箱中取出钢尺再一次测量此书的宽度,这个测量的结果与第一次的相比将会( )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变 D. 无法比较

11. 某同学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先后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三次,测得的数值分别是:13.46 cm、13.44 cm、13.44cm,测得的结果应表示为( )

A. 13.447 cm B. 13.45 cm C. 13.46 cm D. 13.44 cm

三. 实验题:

12. 随着老城的改建,李奶奶家买了一套新居,新居客厅有一扇窗户,看上去窗户的高度好象比窗户的宽度长,在没有刻度尺的情况下,请你帮李奶奶设计一个比较窗户的高度与宽度长短的方法。写出你所用的器材和操作方法。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一)

一.教学内容:

1. 认识运动

2. 运动的描述

二. 重点、难点:

1. 认识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2. 认识物理学中的最基本的运动是机械运动。

3. 认识微观世界的运动。

4.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他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三. 知识点分析

(一)认识运动

1. 宏观物体的运动:

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1)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2)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 对参照物的理解:

①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②不能选取所研究的物体本身做参照物。

③同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④如果两个物体的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相同,它们彼此相对静止。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他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微观世界的运动:

(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的。

(2)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3)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一、填空题

1. 关于下列物质世界常见的运动方式,各举两个典型例子

(1)物体的机械运动

(2)分子热运动

(3)原子内部运动

2. 宇航员在用哈勃望远镜观察时,它们之间是相对

3. 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为参照物;地球东部卫星点静止在地球某处上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三)
教科版八年级上全册物理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复习资料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第一节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课前学习

一、尝试学习:

1.一切巧妙的现象,都是有原因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其中的 及其 , 是

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2.观察图1-1-2,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其中测长度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质量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时间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温度的仪器是______;电的测量仪器有_________和_________;力的测量仪器有_____________;体积的测量仪器有_____________。

3.根据图1-1-3可知,科学探究的环节包括: 、 、 、 、 、 、 、 。

课堂学习

一、参观实验室

1.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

观察图1-1-1:a图研究的是______现象,b图研究的是______现象,c图研究的是______现象,d

图研究的是______现象。物理是研究 、物质 和 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 和______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研究的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

议一议:请同学们观察图1-1-2,讨论以下问题:

①秒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是什么?

②温度计利用了液体___________的性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在下面四幅图中演示了温度计的不同

用法,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③仔细观察量筒上的刻度,它采用的单位是什么?_______;在量筒里装入适量的水,观察它的液

面有什么特点?这提醒我们在使用量筒时,应该怎样读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你对其他几种测量仪器有所了解吗?请你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认识。

[及时练习1]【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1.下列关于科学探究工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量筒是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B.体积的测量用托盘天平

C.弹簧测力计可以用来测量质量 D.时间的测量用秒表

2.下列物体中,不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测量工具的是( )

A.温度计 B.米尺 C.剪刀 D.天平

二、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1.议一议:

①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

“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结论 B.评估 C.猜想与假设 D.进行实验

②王刚同学根据石头在水中下沉的现象想到: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并设计和进行了实验。上述过程中 “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分析与论证

概括与小结:想一想,在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中,我们分别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及时练习2]伽利略,1564年2月15日出生在意大利西北部的比萨城里。17岁进入比萨大学学医,但由于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使他带着极大的兴趣学习数学,后来,由于家境原因而被迫退学,但他却在25岁时被聘为该校的数学教授。当时,人们认为所有的问题都被亚里士多德一劳永 逸地解决了,而伽利略却注重以实验的方法去追求隐藏在事物表象之后的真理。

传说在1591年伽利略和他的两个学生带着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一个的重量是另一个的10倍),登上比萨斜塔的塔顶。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塔下站满了观看的人们。在同一时刻,伽利略让他的两个学生从同一高度扔下轻重不同的两个球。结果人们清楚地看到两个球在同一瞬间砸向地面。这个简单的实验用最直接的方式向人们证实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并且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第一次受到挑战。 请根据上面的故事,填写出探究环节的名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而伽利略认为轻的物体下落不一定慢;( )

伽利略认为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轻重无关;( )

伽利略找来两个助手在比较高的斜塔进行实验,要求两个铁球同时离手下落(两个球一个重,一个轻);( )

结果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

人们认为伽利略的实验方法是合理的,只是作一次实验没有很好的说服力;( )

后来波义尔用真空管证明了铅弹与羽毛下落一样快,进一步证明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 )

三、建立你的家庭实验室

1.请同学们观察图1-1-5,想一想应该怎样建立自己的家庭实验室。

2.①关于家庭实验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建立家庭实验室后,我们在家里就可以像科学家那样进行实验探究了

B.生活中的易拉罐、气球等都可以成为家庭实验中的材料

C.家庭实验室可以配置简单的测量器材和装置

D.家庭实验室必须配置专业的实验仪器和装置,不然无法完成实验探究

③这个学期起开设了物理课程,小刚很喜欢,下列说法和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相信书本上的知识,因为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

C.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D.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及时练习]

1.一天,小明的妈妈为小明煮了鸡蛋,小明一边吃一边玩,他让鸡蛋在桌面上转动。这时他突然想:生鸡蛋和熟鸡蛋转动得一样快吗?他猜想:应该是熟鸡蛋转动得快些。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他找来一个生鸡蛋和一个熟鸡蛋,用同样大小的力让两个鸡蛋在桌子上转动,他发现熟鸡蛋转动得快,生鸡蛋转动得慢,而且很快停下来。这证实了他的想法是正确的。

分析以上材料,小明在实验中进行了科学探究的哪些环节?

2.自己设计一个探究方案

有一天,小宇手中拿着一张纸条,问同学们:“谁能将它搁在两块木块之间?”小丽过来试了一下,结果纸条弯曲后滑到下面,如图①所示,小宇说:“看我的吧”,说着将纸条折成如图②所示的形状,放在两个木块之间,并且还在上面放了一个茶杯。相信你对这个实验会感到惊奇,好!请你根据这一情景

提出自己的一个研究课题,设计好如下研究方案,并回答有关的问题。

研究课题: 。

猜想或假设: 。

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①器材和装置: 。

②步骤: 。

③实验用记录表格:

分析与论证:如果猜想正确,则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估:

你还能提出的可研究的课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

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要包含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一、复习回顾:

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尝试学习1.______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符号是______,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学并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564×10μm=_______m; 7.84×10m=______km 25nm=________m

15km=__________cm 3.6m=__________nm

53×10km=______mm

4.认识测量的重要性,做一做:

⑴在图1中线段AB、CD的长度相等吗?

⑵在图2中 MN与PQ是否平行?

⑶图3内的线是直的还是弯的?用尺量一下,与你的感觉一致吗?这个事实给你什么感悟? 课堂学习

一、自学P11

测量:将待测量与一个 标准量进行 。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

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就叫 。 为了方便国际间的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 ,简称 制。

二、长度的单位: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符号 。 2.长度的辅助单位: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dm cm m 103 103 103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议一议:你知道1m有多长吗?1dm和1cm呢?

[及时练习1]

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某同学的身高是1.67 ;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

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8 ;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

3.长度单位换算

大单位→小单位,乘以进率

小单位→大单位,乘以进率的倒数

例题:单位换算:

数单位

数单位

[及时练习2]

1.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

A.78cm=78cm×10mm=780mm B.78cm=78cm×10=780mm

C.78cm=78×10=780mm D.78cm=78×10mm=780mm

2.换算下列长度单位:

一张纸的厚度为7.5×10-5 m = = μm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4.43m= = km

三、长度的测量——最基本测量

1.观察测量工具:刻度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2.观察刻度尺:① ;② ;③ 的位置以及是否磨损。

①会认: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会选: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会放: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会看: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和小结: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及时练习3]

1. 如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①图(a)中,尺子的最小分度值是 , 所测物体的长度 cm.

②图(b)中,尺子的最小分度值是 , 所测物体的长度 cm.

a b【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2.指出下面左图中测量长方体长度的二种使用方法中的错误。

(a) ;(b) ;

四、误差:

1.阅读教材P13回答, 与 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注意:

①误差与错误不同,误差不是错误,错误应该避免。

②误差总是存在,不可避免。

当堂检测

1.一位同学测量了一些物体的长度,忘记了写单位,你帮他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的身高为1.64_____;课桌宽46____;物理课本的长为250______,一枚硬币的厚度为2_____.小红的鞋长为24_______,金星到南麻的距离为40_____.刘翔在奥运会上跑的距离为110_____.

52.无线电波在1s内通过的距离为:3×10km=__________cm=__________mm.

3.用测量工具测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误差不能______,只能尽量________.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_______的.

4.同一长度的四次测量记录是:25.1mm,25.2mm,27.2mm,25.3mm,其中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

________,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应记作________.

5.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得一块玻璃的长度是320.6mm,如果换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玻璃的长,测量结果应该是( )

A.320.6cm B.32.06cm C.32cm D.32.1cm

6.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四)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全部教案 教科版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第1节: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 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

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 通过观察常用实验

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

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

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

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

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

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

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场所,不得用于与实验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堆放公、私杂物。

二、中小学实验教室要配备足够有效的灭火器材,并制定和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三、中小学生必须熟悉实验教室的安全规则,并要严格遵守实验教室的纪律。

四、中小学实验教室要经常保持清洁整齐,及时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以及实验时产生的废液。

五、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允许,任何人不得动用仪器、药品及其它实验材料,不得擅自拆卸仪器、设备,实验教室的公共财产不得带出室外。

六、实验前,学生应按教师的要求,检查仪器、药品及有关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和完好,如有缺损,及时报告。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批准,不得进行实验。

七、实验时,学生要注意人身安全,要爱护仪器设备,要节约药品、水、电等实验材料。

八、实验完毕,学生应按要求整理好仪器、药品以及其它实验材料、仪器,设备若有损坏或丢失,要及时报告任课教师,并如实填写仪器报损单。任课教师与实验教师协商后,可根据有关制度准予报损或责成赔偿。

九、经任教教师允许后,学生方可离开实验教室。

十、任课教师、实验教师和学生课代表应按要求填写《实验登记表》。

第2节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两课时)

一、目标要求

1. 使学生了解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与其

他单位的换算。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 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通过一些实例练习测量长度的方法。训练使用测量工具的

规范操作。 通过测量活动,从中体会、练习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 通过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训练实

验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重点和难点

长度的测量是本课时的重点,理解长度测量的基础性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本节分为三个教学板块:②测量长度的要点;③综合的测量活动。

1. 教师讲述计量的重要性;

①测量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物理量的测量首先要规定它的标准量,并以之

作为单位,将待测物理量与它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以鲁班制定中国木工尺为例,说明了统一计量标准的重要性:国际单位制是进行科学、科技、贸易交流的保障。测量本质上是比较,是将被测物和标准物做比较。

“如果不许使用尺子,你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学生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

测量方法,选其中之一进行实际测量,比如请一高一矮两位同学用步来量教室的宽,必然得出不同的结果。教师就此向学生指出,同一长度的测量得不出统一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然后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得出统一的结果呢?通过这个活动和鲁班的故事,启发学生认识建立长度标准的必要性,同时认识长度单位以及国际单位制。中国古代在计量方面有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老师可适当介绍,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信心。

2.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①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三项内容。使学生明确,今后凡对有刻度的仪器,都要先弄明白这三项内容,比如温度计、带游码的天平、电流表以及电压表等等。再学习学生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书本的宽。并示范。

②明确长度测量的重要意义,向学生讲解,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测量是实验的基础,可以说没有测量就没有物理学。物理学实验的许多测量仪器的读数是以长度的读数为基础的,因此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对所有测量仪器的读数具有普遍意义.这就是掌握好长度测量的意义。

3.实验活动——“建立你的信息档案”。 2.

要求通过测量,认识自己,认识同学,学生会很感兴趣。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学生自己的身体练习估算能力,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测量物理量的具体观念。

4.测量长度的几种方法:

累积法:测细铜丝的直径。把细铜丝紧密地排绕在铅笔上若干圈,测出这个线圈总长,计算出细铜丝的直径。

平移法:测乒乓球直径。

替代法:测曲线的长度。

轮转法:用轮子的滚动来测长度,如利用自行车轮测出弧形遗跑道的长度。

长度=轮子周长×轮子转动的圈数。

四、作业:

1.“自我评价”参考答案:

(1)通过皮尺测得20步走过的距离,然后除以10即可。

(2)图(a)为正确操作。

2.“物理在线”指导

纳米技术的崛起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纳米热潮,教师可以结合“参考资料”

中提供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指导。另外在这一技术逐渐应用于日常生活领域的同时,许多虚假的纳米商品也纷至沓来,教师可以针对这个问题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养成利用物理知识分辨伪科学的意识。

第3节 活动:降落伞比赛

(两课时)

一、目标要求

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知道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

2. 体验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过程,领悟“控制变量”等科学研究方法。 经历长

度、时间与面积测量过程,体会物理测量的基本方法,会根据测量对象选择适当的仪器。

3. 通过经历探究过程,树立善于参与讨论与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成

果的意识。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热情,以及通过科学探究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物理问题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展示“通知”,学生阅读过后,教师:同学们,高不高兴?生:高兴。师:想不想在比赛中获胜?生:想。师:为了在明天的比赛中获胜,现在我们一起来准备好不好?生:好!

二、 引导研究:

1.材料的准备:

不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先写好计划,为了明天的比赛,我们先应干什么?(制

降落伞),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做材料?(让学生举手回答,如纸、布、塑料等,然后综合得出最好的),还要什么?绳子。

2.仪器的择:

①对降落伞还有什么要求?教师用手在通知书上指出。(20g),

20克究竟是多少?我们用什么来称?磅秤?杆秤?案秤?(让学生回答),为

什么?(因为它们的分度值不同,应该选择分度值较小的天平秤),你们会使用天平吗?过一会儿大家一起研究研究。

②我们再看一看,还有什么要求?(指出3米)。

怎样测出高度是3米?需要什么仪器?(刻度尺)

③比赛是比什么?(时间长为胜),那么这又要什么仪器?(秒表)【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3.天平的使用

我们准备了所需的器材,下面一步就是要会使用这些仪器了,上节课就布置了,

要求同学们在图书室或上届初二学生的物理书上自己找一找有关天平使用的方法,你们找了吗?有谁会使用天平,请给同学们说一说。学生说后,教师再边演示边讲解。

4.秒表的使用

我们一开课就讲了怎样学好物理,请同学说一说?教师再复述一次,秒表如何

使用,现在就要用上这一方法。我们先要猜一猜:上面一些按钮是干什么的,然后试一试。证明自己的所想是否正确。(让学生,讨论、试一试),然后让学生演示,教师综合。

5.我们即准备了所需的仪器,又会使用。现在我们应该考虑什么?(怎样让“降落

伞”在空中停留时间最长,哪些因素影响下降的速度?),这一问题、也需要自己猜想、实验,我想:由于时间和环境有限,现在大家自己想一想,课后再试一试,剩下的时间我们就一起来熟练一下天平、秒表的使用。

三、比赛活动。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五)
【精华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前三章测试题

测试题(开学第一件事试卷交给课代表)

一、选择题(44分)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

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 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

2、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它在前2秒的平均速度是6米/秒,后4秒速度是3米/秒,则该物体在6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

A.3.5米/秒 B.3.75米/秒 C.4米/秒 D.4.5米/秒

3、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下列情况中属于误差的是( )

A.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 B.测量用的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完全均

C.未能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

D.物体的左边缘未对准刻度尺的“o”刻度线,就把物体右边缘所对刻度尺上的刻度值当作物体的长度

4、甲、乙两位同学用两把不同的刻度尺去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分别记录数据.甲记录为25mm,乙记录为25.0mm.已知两人的测量操作和记录都是正确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测量得更仔细 B.甲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是毫米

C.乙所用的刻度尺精度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 用一把刻度均匀但不标准的米尺,量得一桌边长为0.987m,用标准尺量得米尺的长度为1.020m,则桌边的实际长度是( )

A. 1.000m B. 1.007m C. 0.985m D. 0.987m

6. 四位同学用分度值为1分米的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错误的测量数据是( )

A. 4.5dm B. 45cm C. 0.45m D. 45mm

7.一根纱线容体拉断,一根铜丝不容易拉断,这个现象说明了( )

A.纱线内分子不存在引力,铜丝分子间只有引力

B.纱线内分子间只存在斥力,铜丝分子间不存在斥力

C.纱线内分子间的引力比斥力小,铜丝分子间引力比斥力大

D.纱线内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比铜丝间相互作用力小

8.《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瞧不起乌龟.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途中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到了终点.整个赛程中(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慢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慢

C.比赛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D.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9、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一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

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10.《深圳商报》2004年3月11日报道:近日一种新型太阳能公共卫生间落户北京东郊民巷,该卫生间的能源全部由位于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它还能将多余的能量储存在蓄电池里。这种能量转化和储存的方式是( )

A. 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电能 B.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化学能

C. 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化学能 D.大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光能

1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二、填空题(21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测量单位是_________,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

2、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_________,在物理实验中测长度往往都需要精确些,就要估读到_________的下一位。

3、甲乙丙三个物体的速度分别为:V甲=3.6km/h、V乙=5m/s,V丙=120cm/s,其中运动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

4、如图7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

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

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5、乐音的是三个特征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有关,______越高,音调越______。

6、现代城市在主要街道上装有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装置显示的示数为50.62,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_,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7、如果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

“高”“低”指的是______;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

______。

三、实验题(18分)

1、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mm的米尺紧靠直线,A、

B、C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所示。

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经过A、B、C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

则小钢球在通过AB、BC和AC各段路程中,

平均速度分别为:

vAB=____________;vB C=____________;

vAC =____________。

26、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_____;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后退,直至听不见为止,比较此处距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所示,则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

五、计算题(17分)

1、人在空旷的山谷中唱歌能听到回声,若从发出声音到听见回声用了0.8s,则反射声音的山峰离唱歌的有多远?

2、一辆汽车以40m/s的速度在平直的道路上行驶,10min后,司机发现道路前方的隧道入口处有行人停留,司机开始鸣笛提醒并调整车速为10m/s.

(1)已知人可以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最小时间间隔为0.1s,鸣笛后司机要能听到隧道口处反射回来的回声,则鸣笛时汽车距隧道口的最小距离为多少?

(2)汽车鸣笛后,继续前进100m刚好听到隧道入口处山崖反射回来的回声,则鸣笛时汽车距离山崖的距离为多少?声速为340m\s.

(3)汽车从开始行驶到到达隧道入口,这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huzhong/522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