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初二】
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一、基础和积累(2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阴霾(mán) 眼睑(jiǎn) 苍穹(qiǒng) 悲怆(chāng) ....
B.娴熟(xián) 抽搐(chù) 沟壑(hâ) 剽悍(piāo) ....
C.窥视(kuī) 创痍(yí) 庇荫(pì) 遒劲(qiú) ....
D.困窘(qiǒng) 狡黠(jiã) 妍丽(yàn) 阔绰(chuî)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流泻 眼花瞭乱 一尘不染
B.驯良 迫不急待 梦寐以求
C.赢弱 养精畜锐 不毛之地
D.蓦然 姗姗来迟 叱咤风云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的班长德高望重,这次被评为学校学生会主席。 ....
B.学习成绩的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
C.小明这次竞赛未能获奖,搞得自己声名狼藉。 ....
D.日本文部省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日本教科书,妄图掩盖战争的罪行。 ....
4、下列横线上填入的语句最顺畅连贯的一项是
经过三年努力,__________________,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A.我们克服了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B.我们不是把学习上的各种困难都克服了吗
C.我们把学习上的各种困难都克服了
D.学习上的各种困难都被我们克服了
5、下列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教室里特别安静,仿佛连根针落在地上都听得到。
B.树上黄鹂清脆而婉转的歌声,就像夏夜的雨声一样,一阵阵飘荡起来。
C.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D.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记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
匙。
6、下列作家作品及其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最后一课——都德——德国
B.荒岛余生——笛福——英国
C.马——布封——法国
D.伤仲永——王安石——宋代
7、按内容提示在横线上填空。
①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 》,在那本书里流淌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
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的。
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需要镇
静: , 。”这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句。
③岑参的《逢入京使》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其最后两句是
“ , ”。
8、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
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和探究(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13分)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
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
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
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
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
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主义”
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
9、③段和⑦段中加点的字分别指代什么?(4分)
“精神食粮”指代: “这”指代:
10、③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闻一多作为学者的什么精神?(3分)
11、为表现闻一多作为“学者的方面”的成就,作者选取了什么材料加以表现?(3分)
12、⑥段中“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又向古典主义迈进”的事例,说明了什么?(3分)
(二)与女儿沟通音乐(16分)
①像大多数女孩一样,我女儿喜欢听流行音乐,对当红的港台歌星如数家珍,书桌周
围的墙面上贴满了偶像的彩照。对她的热劲,我虽然理解,但总有些不以为然,我对她说,
对流行音乐这么热衷没多大意思,应该听一些古典的,那才是受用一世的。谁知她反击道:
你只知道听贝多芬、莫扎特,都是些老古董。
②有一次,她要我找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和德彪西的《月光》CD,她说音乐课上
老师刚教过,觉得蛮好听的,要我再放给她听。这天她翻来覆去听了好几遍。
③又一天,女儿在放Beyond的歌,当听到那熟悉的《光辉岁月》时,我忍不住跟着哼
唱起来,一时间竟唱得热血沸腾,豪情激荡,女儿在一旁很惊讶:爸爸,你也懂啊?我说:爸爸年轻时也是喜欢流行音乐的,特别喜欢这首《光辉岁月》,还有达明一派、草蜢、温拿、
优客李林,还有刘文正、谭咏磷、张国荣、陈百强、徐小凤、奚秀兰,还有邓丽君!
④当我说出这一串串乐队组合和歌星名字时,女儿先是直瞪眼,继而是拍手欢呼,激
动过后,她问我:既然你这么喜爱过流行音乐,现在为什么不听了?我说:听了古典再听流行,觉得味道不够了,这可能和一个人的年龄、性情、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有关。流行.
音乐是属于青春期的,所以年轻时一般都喜欢追星,但慢慢地要听一些古典的,古典不是老古董,古典是经典,是几百年来的艺术结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旦喜欢上,那种幸福迷恋的感觉肯定会超过你迷流行音乐的感觉。当然,流行音乐中也有好的,有精品,比如刚才听的《光辉岁月》,一听到,我仍会激动,仍会要听,要唱。
⑤从那天起,我和女儿在听音乐时的对立情绪缓和了许多。一天,她在听韩国当红组合H·O·T的歌,我听到有一首歌的旋律优美跌宕,很有感染力,就问这歌叫什么,女儿说是《孩子啊》。晚上回家后,女儿一见我就如发现新大陆似的对我说:“你知道吗?你上午听到的《孩子啊》这首歌的曲子是根据莫扎特《第二十五交响曲》改编的,我看过说明的。还有首《希望》,中间用了贝多芬的《欢乐颂》!”
⑥又过了几天,女儿对我说,她最近听张学友的歌,发现在乐队伴奏中有羽键琴,“巴赫和莫扎特的音乐中不也有羽键琴吗?”我说是啊,羽键琴曾是一件流行的古乐器,看来现在的流行乐坛也已注意吸取古典音乐的养料,你听,用了古典曲调和古乐器,味道和品位就不一样了。女儿频频点头。我又说:其实,古典音乐也吸取了其他音乐的养科,如巴托克、德沃夏克、柴可夫斯基等,在他们的音乐中,就采用融合了许多流传于民间的曲调,民间音乐也可说是一种流行音乐,流传的时间长了,再经过大师们的妙笔生花,于是就化成了古典音乐的一部分。所以古典和流行并不是绝缘的,好的音乐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3、女儿对流行音乐非常喜爱,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用原文回答)(3分)
14、第④段中加点字“这”指代什么?(3分)
15、“从那天起,我和女儿在听音乐时的对立情绪缓和了许多”,“我”和女儿之间为什么会“对立”?“对立情绪缓和”的原因是什么?请用两三句话加以概括。(4分)
16、父亲认为古典音乐比流行音乐更胜一筹的依据是什么?(3分)
17、女儿与父亲在欣赏音乐方面获得了怎样的共鸣点,请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来表述。(3分)
(三)(13分)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8、解释下列词语。(3分)
⑴犬坐于前( ) ⑵ 意暇甚( ) ⑶一狼洞其中( ) ...
19、下列“其”字均为代词,请选出“其”所指代对象相同的一项(3分)
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意将隧入以及其后也 ③屠自后断其股 ④其一犬坐于前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⑵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变诈几何哉?
21、从《狼》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3分)
(四)(8分)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2015-2016学年度年七年级(下)语文期末测试题
亲爱的同学们,请你用下面这份试卷检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请沉着思考,
一、积累与应用(21分)
1.下列各项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绮.丽(qǐ) 晓谕.(yù) 对峙.(shì) B.眷.顾(zhuàn) 涟漪.(yī) 池沼.(zhǎo) C.威慑.(shâ) 贻.误(dài) 蛰.伏(zhã) D.咆.哮(páo) 案牍.(dú) 亵.玩(xiâ) 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融融泄泄 络泽不绝 刁奸猥鄙 引吭高歌 B.争妍斗燕 奋袖出臂 鲜为人知 忍俊不禁 C.庞然大物 三眼一板 黔驴技穷 命运蹇劣 D.左顾右盼 蹑手蹑脚 空空如也 游哉游哉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B.针对各种交通乱象,东城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C.运动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还能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团队配合意识。 D.国家级的报刊,更应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初一生活快结束了,同学们面临分别,恋恋不舍,大家期望能萍水相逢....在新的校园里。 B.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的扬州漆器,用料讲究,色泽光润,造型优美,构思精巧,闻名遐迩。
C.俄罗斯不顾世界各方坚决反对,2月16日进军克里米亚,在国际社会中引起了强烈的轩.然大波...
。 D.国外大面积爆发H7N9流感疫情,这消息真耸人听闻....,大家一定要加强自我防护。 5.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阅读优秀作品, ① 其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不仅可以 ② 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还可以激发 ③
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A.①品味 ②体味 ③珍爱 B.①品评 ②体验 ③珍惜
C.①品评 ②体验 ③珍爱 D.①品味 ②体味 ③珍惜 6.按下列要求默写古诗文句(每空1分,共8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2) ,江春如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5)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7)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请找出下面这则应用文中两处不恰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意见。(6分)
⑫
二、文言文(1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12分)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8.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一寺临.河干(靠近) B.山门圮.于河(倒塌) C.阅.十余岁(阅读) D.但.知其一(只) 9.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
力 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⑪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 ⑫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 12.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 (二)诗歌赏析(4分)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我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诗中所望所感都来自诗中一词,这个词是( )(2分)
A.国破 B.城春 C.烽火 D.家书 14.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父亲的节日(8分)
①那一天,参加一个集体宴会。一个长得很帅气的小男孩,转到我面前,扬着手中的一束花花草草,很兴奋的样子。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在一排花篮上抽抽取取,制作了一束鲜花。我逗他,给我吧。他立刻紧张起来,将花别到身后,一口回绝,不行,这是给我爸爸的。为什么要给爸爸呢,我问。他扬起小脸,明天是父亲节呀。
②哦,是父亲节。我当着众人的面夸奖他,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不料,他又扬起了小脸,很认真地问我,你给你爸爸准备礼物了吗?这一问。竟让我无法回答。因为,我还不曾想到过给我的父亲准备礼物。
③孩子看出我的窘相,抽出一枝康乃馨,放在我的手里,喏,你把这花带给你的爸爸吧,他一定会高兴的。我接过花,看着他那张天真的笑脸,觉得这孩子是个有心人。
④第二天早晨,是星期天,父亲来看我们了。父亲来,事先没有告诉我。他敲门的时候,我们还在梦乡中。看到父亲,我突然想起昨晚小男孩给我的花儿。那一枝花儿,我压根没有考虑带回来,顺手放在了饭桌上。我猜想,父亲知道今天是父亲节吗?
⑤敲门声也唤醒了女儿,她揉揉眼睛,跳下床,来到我的跟前,爸爸,把眼睛闭上。我以为她要跟我撒娇,或者做捉迷藏的游戏,便佯装闭眼。她从枕头旁边拿出一个手工做的桃子,放到我的手上。待我睁开眼,她在房间里欢呼雀跃,父亲节快乐,请爸爸吃桃子!
⑥父亲看着女儿,女儿看着我,我看着父亲,场面有些尴尬。父亲嘀咕了一句,父亲节?随即像明白了什么似的,一个劲地夸着女儿,真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将她引到了阳台上玩。父亲的举动,很明显是帮我解围。这一天,毕竟是父亲节,可我连一件礼物都没有准备。想到这,我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⑦过了一会儿,父亲又跑过来,在裤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一个鼓鼓的信封来,摆在桌上。听你母亲说,你们买房子缺钱,我们想办法凑了点,你收好了。我坚持不要,父亲显得有点不高兴,咱们父子之间谁跟谁呀。等你们日子过好后,再孝敬我们也是一样的嘛。见我接下钱,父亲又开了口,老家的杉木已成材,还有一些槐树,都伐倒了,放在河里浸泡,等秋凉时,就能动手打几件家具了,我们帮不上大忙,能帮多少算多少。
⑧没说几句话,父亲就要走了。留他吃饭,他说,家里正忙着插秧,你母亲叫我早去早回。母亲前几天刚从我这儿返乡,一定是她与父亲商量好了的。父亲说走就要走,临行前,他到我的书房里,试探着问,能不能把你写的书送几本给我,带回去给村里的人翻翻。
⑨拿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书橱上有两张票,便递到父亲手里。父亲很开心,是戏票吗?等秧插完了,陪你母亲来,她喜欢看戏哩。
⑩父亲拿着书,又带着戏票,欢欢喜喜地走了。我的手里,捏着父亲送来的厚厚一叠钱,沉默了好一阵子。
15.本文围绕“父亲的节日”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至少写3 件)(2分)
答:
16.第②段与第⑥段中分别写“我”、“父亲”夸孩子“懂事”的用意是什么?(2分)
答: 17.第⑨段划线句“父亲很开心”中“父亲”开心的原因是 (2分) 18.文末划线句“沉默了好一阵子”中“沉默”体现出“我”怎样的心理?(2分)
答:
(二)植物不失眠(14分)
①植物也要睡觉。合欢树的睡态很美,叶片柔柔地低垂,耷拉着脑袋,不用酝酿,只要叶片低下来,它们很快就会入睡。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用叶子来睡眠。像睡莲,就是叶子醒着花儿睡。黄昏池塘边,白天还是昂首怒放的睡莲,随着晚风飞舞,它将花瓣儿慢慢收拢,紧紧闭合。一朵、两朵,后来所有的花朵全部闭合成了一个个小球儿。
②花儿不劳作,也不创造,它们为什么要睡觉呢?
③一百多年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就发现了植物的睡眠现象。他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那些积满露水的叶片更容易受伤。他把叶片固定住,也得到同样的结果。达尔文由此断定,叶片睡眠可以保护其不受伤害,并可以抵御夜间寒冷。
④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印证了达尔文的观点。植物睡眠可以减少热量散失和水分蒸发。像合欢树,不仅夜晚用睡眠保护自己,当遭遇狂风骤雨时,叶片也会逐渐合拢,以防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美国科学家恩瑞特还发现了一个更有趣的现象,他用一根温度探测
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发现不睡眠的叶子温度总比睡眠的叶子温度低1℃。正是1℃的微小差异,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结论出来了:在相同环境中,睡眠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比不睡眠的植物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科学家还发现:某些植物不仅夜晚睡觉,白天竟然与人一样还要午睡。它们中午11时至下午2时,关闭叶子气孔,光合作用明显降低,这就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增强它们的抗旱能力。
⑤植物也一样,夜晚睡眠,可以避免寒露和霜冻侵袭,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湿度;白天睡眠,可减少水分蒸发,还可避免昆虫骚扰。让人类羡慕的是,人有时候会受情绪或疾病的困扰而失眠,植物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到了该睡觉的时间,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它们都能准时入睡。第二天再见时,一准儿是神采奕奕,精神抖擞。 19.文章第②段有 作用。(2分)
20.第⑤段中划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5分)
答: 21.这篇说明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请简要说明。(4分)
答: 2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植物也会睡眠,不同的植物睡眠的形式不同,有的用叶子睡眠,有的用花朵睡眠。 B.夜间气温低,容易产生露水,而叶片上如果积满了露水,叶片更容易受到伤害。
C.在夜晚,不同植物的叶子温度存在着微小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植物是否进入睡眠而造成的。
D.有些植物还会“午休”,为的是降低光合作用,从而使叶子气孔关闭,增强它们的抗旱能力。
四、作文(50分)
请以“原来,______ 并不遥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丰腴(yú) .B.北碚(bâi) .C.翌日(yì) .D.堕落(duî) .A.蛰伏 B.咆哮 C.丘壑
犀利(xī) .猥鄙(wěi) .
凝眸(mïu) .瀚海(hàn) .吮吸 承载 琴弦
隽逸(jùn) .
叫嚣(xiāo) .恫吓(xià) .对峙(zhì) .贻误 袖珍 忧郁
融融泄泄(yì) .
假山池沼(zhǎo) .怡然自得(yí) .
不解之缘(yuán) .招摇过市 首屈一指 小巧玲珑
2.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D.涟漪 萦回 肆意 高瞻远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句是( )(2分) ....A.五一节的西湖,花草青黄不接,游人川流不息。 ....B.多看一点历史书,你今后写作文的时候就可以引经据典。 ....
C.昆明暴恐事件歹徒见人就砍,国人怒不可遏,一致谴责这些恐怖分子的恶行。 ....D.“无菜不蒸,无蒸不菜”,天门蒸菜在天门家喻户晓,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第四....集尽情展现这一湖北美食。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黔之驴》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是唐朝人。 B.《河中石兽》的作者纪昀,字晓岚,明代学者、文学家。 C.《石榴》的作者郭沫若是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 D.《巨人和孩子》的作者王尔德,英国作家。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挑食、偏食,形成了一部分学生营养摄入不足。 B.我市中小学生存在矮个多、近视眼多等。 C.有关部门已专门对这一现状进行研究和调查。
D.“我读经典”系列阅读活动,对改善青少年阅读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
6.《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为三位伟大的艺术家写的传记,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问题。
【片断一】如果他要建造一座纪念碑的话,他就会耗费数年的时间到石料场去选料,还要修一条路来搬运它们;他想成为多面手:工程师、凿石工;他想什么都亲自动手,独自一人建起宫殿、教堂。这简直是一种苦役犯过的日子。他甚至都挤不出时间来吃饭睡觉。
【片断二】直到那一天,绝望顿生,也许是由于临死前的狂热飓风,他突然离开了住所,四处流浪,奔逃,在一所修道院投宿,然后又上了路,最后病倒途中,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中一病不起。在弥留之际,他躺在病榻上哭泣,不是哭自己,而是在哭那些不幸的人。
(1)【片断一】中的“他”是指 ;【片断二】中的“他”是指 2分)
(2)读过《名人传》后,你一定被这三位伟大的艺术家所感动,请任选其中一位,说说他令你感动的原因。(60字以内)(3分)
7.古诗文默写。(9分)
(1)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
(2) ,行舟绿水前。( 《次北固山下》) (3)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 》) (4)《西江月》中表现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8.综合性学习。(6分)
桥是一条放大的板凳,这是科学家形象的比喻;路断了还有桥,这是文学家表述的哲理。桥是历史的见证,桥是心灵的纽带。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桥”的新奇世界,完成下面的任务。
(1)右图是班上的陈明同学拍摄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镇的世界最大跨峡谷悬索桥湘西矮寨特大悬索桥,该大桥没有任何桥墩,“悬挂”在300多米的峡谷上空,非常壮观。请你结合这幅照片拟一个富有创意的题目。(2分)
(2)古往今来,有许多有关“桥”的传说和故事,如牛郎织女相会鹊桥等,你还知道哪
些有关“桥”的传说或故事?请写出两个。(2分)
(3)在现实生活中,“桥”还被赋予了许多象征意义。请根据示例,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出恰切的词语以实现架“桥”的目的。(4分)
知识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桥”,语言是沟通心灵的“桥”, 是引领我们从无知走向睿智的“桥”, 是连接世界各地的“桥”。
二、阅读与探究(40分)
(一)(10分) 伯牙善鼓琴 列子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9.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1)志在登高山 .A. 钟子期必得之 .B.止于岩下 .D.舍琴而叹息 .
C.乃援琴而鼓之 .
(2)卒逢暴雨 .
10.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过惠子之墓 .
宣于夏门亭候之 .死乃知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1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4分)
(二)(14分)
①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这朋友住在北碚,特地从北碚把这鹅带到重庆来送给我。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凡动物,头是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的形状,
2015-2016新人教版
七 年 级 语 文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
考生注意:1.本试题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试卷左侧的内容填完整。
第 一 部 分
(1—6题,25分)
1.下面加着重号词语的字音和成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皎洁(jiāo) 抽搐(chù) 浩浩荡荡 忧心重重 ..
B.狂澜(lán) 沮丧(jǚ)
相得益张 家喻户晓 ..
C.木屐(jī) 蓦然(muò) 眼花缭乱 如火如茶 ..
D.厌恶(wù) 戏谑(xuè) 来势汹汹 养精蓄锐 ..
2.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
A.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B.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
C.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D.贝多芬说:“谁?那是谁?”
3.请为下面的语句排列正确的顺序,使之前后连贯。(3分)
①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
②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的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
③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
④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⑤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
正确的顺序为:
4.背诵优秀的的诗文可以获得美的享受。请你在横线上写出诗文原句。(7分) ①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② ,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③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④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⑤人有百口,口有百舌, 。(林嗣环《口技》)
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5.下面对作家作品的叙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1分)„„„„„„„„„„„„【 】 ....
A.鲁迅先生在《社戏》中描绘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的江南水乡的童年生活
经历,给每位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后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的短篇小说。
C.《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是英国作家莫泊桑,他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 《项链》、《羊脂球》等。
D.《伤仲永》选取自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的《临川先生文集》。
选择的理由是(3分):
6.在《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活动。(7分)
(1)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文人骚客对它描写颇多,形成了黄河文化,请你简述关
于黄河的成语、俗语(或谚语)、诗词各一条。(3分)
①成语:
②俗语(或谚语): ③诗词:
(2)对于母亲河现在所面临的两大难题——断流和污染,如果你是黄河综治管理处处长,
为了保护黄河,你采取的措施是: (2分)
(3)你是一家广告公司的经理,想做一则突出环境保护意识,保护母亲河的广告,你拟
写的广告词是: (2分) 第 二 部 分 (7-23题 45分)
(一)阅读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6)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用“/”为下面诗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1分)
朔 气 传 金 柝,寒 光 照 铁 衣。
8.第二句诗中的“飞”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2分)
答:
9.“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略写了将士们在战场上十年征战的艰苦生活,请你 合理想象并运用恰当的动词描绘木兰战场杀敌的一个场景(不超过50字)。(3分) 答: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4)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牧竖 蒲松龄
两牧竖(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同“刨”,兽类用足扒土)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10.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 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
B 一狼径去 相去数十步 ..
C 意暇甚 意甚仓皇 ..
D 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
1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虚词。(2分)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而: .
(2)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 于: .
12.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2)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译文:
13.《狼》中两狼的形象有什么特点?《牧竖》一文中大狼身上体现了什么品质?(2分) 答:
14.《狼》与《牧竖》分别写的是屠户、牧竖和跟狼的较量,你如何评价屠户、牧竖对狼所采取的行为?请说明理由。(4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1)
①北池,当冻土浮露黑色,微微有一些潮湿的时候,土仍然坚硬,而草芽已经钻了出
来。
②人实在无法想象,柔软像纸一样的草,怎么能钻透泥土的封锁?想不出像水洗过一样新鲜的草,怎样渡过漫长的冬天。
③草在出生的时候,抱紧身体,宛如一根针,像对土地恳求:我不会占太多的地方。而它出生的土地,总是黑黑的,这是它的产床。黑色总是令人感动,如同泪水盈满了土地的眼眶。草是绿色的火,在风和雨水里蔓延。一丛、一丛的,不觉中连成一片。在草的生命辞典里,没有孤独、自杀、清高、颓唐这些词语,它们尽最大的努力活着,日日夜夜,长长的绿袖子密密麻麻写的全是:生长。
④青草出生的土地,散发着草的汗香。惠特曼说,草“是一种统一的象形文字,它的意思乃是:在宽广的地方和狭窄的地方都一样发芽,在黑人和白人中都一样生长。”面对着草,能体会着谦卑的力量、贫贱的力量、民主的力量。这些观念像草一样,在静默中,分分秒秒生长。“现在,它对于我,好像是坟墓中的未曾修剪的美丽的头发。”(惠特曼)齐白石在晚年也说过:让我的坟头青草茂盛。这句话也如一句诗。他们——这些洞悉人生的大师,都穿越了死亡之门,看到草的生生不息。
⑤坟上青草,是生与死的美丽的结合。齐白石平静地说出这话的时候,仿佛看到了自己墓庐的绿意绵绵,而把死忘记了。如惠特曼说的“这最小的幼芽显示出实际上并无所谓死„„生一出现,死就不复存在了”惠特曼的诗中无数次出现过草,而且他的“话语像草一样朴实”。在他笔下,在密西西比、黑奴、巴门洛克、精神、流动、气概这些汹涌的词汇中,草叶蓬勃地长出来,缠绕着这些词,如同花环,散发芳香。
(陈祖芬)
15.第①段和第②段描写了草的哪两种品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草的生命辞典里,没有孤独、自杀、清高、颓唐这些词语,那么,你认为阅读全文后 草应该有哪些与这些词语相对应的词语?请把它们写出来(3个以上,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在宽广的地方和狭窄的地方都一样发芽,在黑人和白人中都一样生长”中的两个“一
样”表明了草的什么特性?(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④段和第⑤段的内容。(3分)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七年级语文
试卷满分:100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语文基础。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写在下..
1.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祈祷(qí) 骊歌(lí) 羸弱(léi) 毛骨悚然(sù) ....B.哺育(bǔ) 惬意(qiè) 讪笑(shàn) 叱咤风云(chì) ....C.炽痛(zhì) 归省(shěnɡ) 晦暗(huǐ) 浑身解数(xiè) ....D.重荷(hé) 脑髓(suí) 遒劲(jìnɡ) 锲而不舍(qiè) ....2.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是 ....A.静穆 撺掇 锋芒必露 迫不急待 B.狂谰 抽搐 永往直前 妇儒皆知 C.真谛 崎岖 相得益彰 眼花缭乱 D.冗杂 阴霾 齐心协力 来势凶凶 3.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秋天无风,空气有些干燥。偶尔下一点小雨,也让你倍感惬意。闻着泥土的气息,湿润的空气滋润着你的脸,看着大自然中缤纷的色彩,你会不觉地伸开手臂,仰起头,轻轻闭上眼睛,来一次深呼吸,此时,你就是那一片叶子,一朵小花,一颗果实„„。 A.你会融于秋的生命里。 B.你的生命会融于秋里。 C.秋会融于你的生命里。
D.秋的生命会融于你的生命里。
4.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为建设世界城市,实施“人文北京”发展战略,北京加大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力度。 。
①北京的中轴线始于元大都城的规划设计,到明清时期形成现有规模。梁思成先生曾赞美它是“穿过全城的全世界最长、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 ②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③北京要加大力度保护古都风貌,特别要保护和规划好首都文化血脉的中轴线,并力争为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④毫无疑问,保护好“中轴线”,能够提升北京城市价值,能够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作出贡献。
A.②①④③ B.④①②③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5.下列成语谜的谜面与谜底不对应的一项是 ...A.结婚照 —— 一拍即合 B.割除白内障 —— 刮目相看 C.两鼻孔出气 —— 息息相关 D.白铁无辜铸佞臣 —— 死得其所 6.下列对联中对仗欠工稳的一项是 ...A.上联:夸父逐日志向大
下联:女娲补天胸怀宽
下联:方仲永五岁能作诗天资超群 下联:周树人弃医从文唤醒胜过解剖
B.上联:孔文举四龄肯让梨人品出众
C.上联:花木兰代父从军巾帼不让须眉
D.上联:百草园冬日捕鸟乐趣无尽 下联:平桥村夏夜看戏友情长存 7.下列作品、作家、朝代或国籍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伤仲永》 —— 王安石 —— 北宋 B.《最后一课》 —— 都德 —— 德国 C.《社戏》 —— 鲁迅 —— 现代 D.《狼》 —— 蒲松龄 —— 清代
二、语文积累(共9分) 8.默写(6分,每空1分) ①
,入日;渴,
,饮于河、渭。(《夸父逐日》)
,
。
②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③《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结果悲壮的诗句是: “
,【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
9.名著阅读(3分)
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
》(又译为《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
,他的《
”。
三、语言运用(共4分) 10.续写《最后一课》
在最后一节法语课上,小弗郎士在韩麦尔先生和镇上的人的感染下,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升华,但是他再也没有机会学习法语了,再也见不到韩麦尔先生了!如果你是小弗郎士,想象你与韩麦尔先生告别的情景,运用描写,展开联想,写一个片段,字数在100字左右。
四、文言文阅读(共11分)
阅读《孙权劝学》,完成第11~14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B.但当涉猎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忽啼求之 ..D.蒙乃始就学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每空1分) (1)即更刮目相待 .(3)自以为大有所益 .
(4)及鲁肃过寻阳 .
(2)孰若孤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4.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用原文回答)(3分)
孙权建议吕蒙读书的原因是吕蒙当时已经“_______”,地位发生了改变。吕蒙却借口推辞了,于是孙权针对吕蒙不愿读书的真实心理,为他提出了“________”的读书方法,并指明了读书的目的是“________”。同时接着孙权驳斥了吕蒙“军中多务”的借口,最后现身说法,表明学习的重要性。这一番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充分体现了劝说的艺术。
五、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阅读《信任》,完成第15-18题。(共12分)
信任
①冬日的寒风凛冽地刮着,街上的人们行色匆匆,我夹在人流里快步疾行。忽然,我的羽绒服被人拽住了,低头一看,一只粗糙而略显肮脏的手正紧紧抓住我的衣袖,顺着那只手,我看到了它的主人,一个满头银发的农村老年妇女。我心里一紧,知道遇到要饭的了。
②我们小区外面的这条路上,每到秋收过后,就会出现几个要饭的,他们不断地向路人诉说自己的不幸:出来探亲迷了路,孩子精神有病走失了„„编造出种种理由,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要钱。有好心人给了钱,他们还不走,乐此不疲地继续着这项创收的门道,直到来年春节前才不见踪影。我在心里思忖着如何来对付这个老人。
③那老妇人抬头看着我,“闺女呀,求你件事。”得,演出开始了,我心里暗笑。按照我的一贯方针,为了避免他们继续纠缠,此时我应该拂袖而去。但是那老人叫了我一声闺女,让我这位自己的闺女都已长成大姑娘的半老徐娘不免有些得意,决定耐下心来听她说几句。
④“你有什么事?”我冷淡地对那老人说,无意中一抬头,看见老人身后几步之外,一个中年妇女正探头探脑地向这边张望,我心中不禁冷笑:还有个幕后操纵者!
⑤我看着老妇人的手伸进她的衣兜,慢慢地拿出一张纸片。这把戏我见过可不止一次了,不用看我就知道:那上面一定歪歪扭扭地写着无法寻找的地址姓名,然后她就会开始向我述说,她按照地址去寻找某个人,找了好几天没找到,钱也花光了„„我做好了准备,只要她一开始述说,我就给她指往派出所的方向。
⑥“闺女呀,你看看这是啥?”老人把那张纸片送到我眼前。“这是„„是火车票啊。”我有些吃惊地回答,心中暗想:要饭的玩出新花样来了?“真的是火车票?!”老妇人惊喜地大声问。“真的是火车票。这是×日从北京开往××的火车票。”“哎呀,这太好了!”听到我肯定的回答,老妇人高兴地咧开嘴笑着,露出嘴里几颗残留的牙。
⑦几步之外那中年妇女听到我的回答也笑了,快步走到我们旁边,解释说:“这是俺娘,过年想回老家去。我给她买的火车票,她不相信,说我骗她,拿一张纸片糊弄她。俺娘不识字,非要自己到街上找个看上去诚实可靠的人,亲自问问。”
⑧听到这里,我的心一下激动起来,原来我之前的猜测全是错误的,这位不识字的老妇人,把我当作比她的家人还诚实可靠的人,而我却差一点辜负了老人家对我的信任。我..为自己的小人之心感到羞愧。
⑨中年妇女笑着问老妇人,“这下你相信了吧?”“相信了!相信了!”老人不好意思地笑了。“天挺冷的,咱回家吧。”中年妇女搀扶着老人向前走去。“闺女呀,谢谢你!谢谢你!”老人边走边向我道谢,我微笑地说:“您别客气。您慢走。”
⑩冬日的寒风仍在刮着,我望着老妇人蹒跚而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温暖。老人家,感谢您在茫茫人海中选择了我,感谢您教会了我:无论时代怎样变迁,这世界上仍然有一个词叫做——信任。
15.老妇人与我接触的过程中,我对她产生过哪些错误的猜测?梳理文章,填写表格。(3分)
16.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两处环境描写分别有哪些作用?(4分)
答:
17.第⑩段的两个加点词“感谢”的内容分别是什么?(2分)
答:
18.结合全文,标题“信任”的含义及作用有哪些?(3分)
答:
(二)阅读《人性本善找到科学根据——婴儿天生有助人的欲望》,完成第19-21题。(共10分)
人性本善找到科学根据——婴儿天生有助人的欲望
①德国某研究所致力于寻找人类大脑发育的过程,以及人类协作精神产生的源泉。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研究一群婴儿面对各种环境时如何反应协作。他们意外地发现,婴儿竟然个个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儿童”。
②心理学研究员每天在一群刚刚会爬的婴儿面前做几个简单的动作,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员故意笨手笨脚地搞砸这些最简单的任务,但尽量不让婴儿发现,比如夹子掉了,或书堆碰倒了。此时实验室的24个婴儿在几秒钟内,同时都表现出要帮忙的意思。
③录像中,一个裹着尿布的婴儿看看研究员的脸色,又看看掉在地上的夹子,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手脚并用地爬过去,抓起夹子,推到研究员脚边,急着要把夹子递给研究员。婴儿们都表现出同样的热诚,似乎非常愿意帮助笨手笨脚的研究员。
④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研究员从来不主动要求婴儿帮助他,也不说“谢谢”之类的话。因为如果做出感谢等表示,很容易改变研究的初衷,使婴儿在帮助人的同时期望回报。所以整个研究中,婴儿完全展现了真正的利他主义精神,助人而不图回报。
⑤研究员沃内克提出,婴儿表现出利他主义的心理至少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婴儿大脑发育出足够的认知能力,可以判断别人的真实意图。第二,婴儿发展出“亲社会倾
上一篇:东莞市英语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卷
下一篇: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