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初一】
折冲樽俎的意思篇一
《初一全科2答案-201307》
答案与解析
初一语文 试卷二
1.答案:B
本题考点
汉字
解析过程
B项都读hè。A项分别为cì、sì、cí、sì。C项分别为zài、zǎi、zài、zǎi。D项分别为lóng、lóng、lǒng、lǒng。
规律方法
平时应注重对形似字、多音多义字的区分和辨析,解答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答。
2.答案:C
本题考点
词语
解析过程
A中的“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遭遇灾害或受到伤害。常被人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做某事。 B中的“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含贬义。D中的“天伦之乐”指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形容家庭之乐。泛指家人之间的乐趣,不能用于师生之间。 规律方法
如何正确使用成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区别近义成语。
成语间有意义上的差别,即使是意义相近、相关的成语,相互间仍然存在着语义轻重的不同、表达重点的不同、范围大小的不同,要注意区别。
譬如:“信口开河”和“信口雌黄”,两个成语都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开河”只指随口乱说,语义较轻;“信口雌黄”含有不顾事实、恶意诬陷的意思,语义较重。又如“面面相觑”“拭目以待”“刮目相看”“侧目而视” “另眼相待”这一组成语,都有“看”义,但各有侧重:“面面相觑”是形容做错了事时或极其惊慌时,有关的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拭目以待”是擦亮眼睛来等待,形容期望十分殷切或确信某件事情的出现;“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显著的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侧目而视”,“侧目”: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情态;“另眼相待”指用另外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人某事特别重视。再如 “参差不齐”和“犬牙交错”,都有不齐之义,但“参差不齐”指长短高低大小不齐;“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牙齿那样不齐,也形容多种因素牵连的复杂情况,或双方力量对比互有短长。
平时多区别这些近义成语,从中积累经验、归纳方法、形成语感,是十分必要的。
2.注意辨别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对象。
我国成语数量虽多,但很多成语适用的对象和范围都很特殊,因而,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辨别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对象。如:“青梅竹马”指男女幼年两小无猜;“妙手回春”指医术高明;“悬壶济世”指行医济事;“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春天的景色;“折冲樽俎”指在外交谈判上取得胜利;“破镜重圆”指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聚;“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
3.答案:B
本题考点
病句
解析过程
A句正确,不用修改。C句应该在“班”后加上“率先”,同时把“全校都没有教唱的”去掉。D句应把“一支”去掉。
规律方法
1. 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简单的说,就是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的方法来改。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
2.要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每一个病句,一般都包含双重意义,一是没被正确表达出来的句子的原意,一是已经表达出来的歪曲了原意的错误意思。改正病句时,因尽量分析并把握它所要表达的原意;在尽量保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适当的修改、调整。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自己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调整句子。这样做,往往会背离原意而达不到正确改正语病的目的。
3.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每一个病句,几乎都可以从语法修辟、逻辑的角度来分析其造成语病的原因。这样,同一个病句,也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
4.我们还要注意,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处;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至。
总之,要记住修改病句的五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
删(多余的)
换(用词不妥当)
简(修改应简要)
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另外,中考中修改病句这个考关,过去多是要求逐句修改,而近几年,修改病句的试题已向综合改错的方向发展,较之过去逐句修改的题型,其难度明显增大了。它首先要求在一段话中区分正确的句子和错误的句子,其次才是按照提示进行修改。
4.本题考点
修辞手法
解析过程
此题考查一定的造句能力。可按照要求选定词语,设想特定的场景,组织一句合乎逻辑的话即可。 示例:看着他像日本鬼子过地雷阵那样小心翼翼,我感到挺纳罕的,他不是一向无忧无虑的吗?怎么现在会这样?
规律方法
“一段连贯的话”,这里强调的是“连贯的话”,注重“语意上的向心性、逻辑上的条理性和相应的关联词语”。所以只要把这些词语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贯穿起来,反应某人的心理活动,且运用 修辞手法即可。
5.答案:A
本题考点
文学常识
解析过程
A项中《野草》是鲁迅的作品。
规律方法
中考文学常识试题在题型上主要有:①选择题:选出所列作家均为同一朝代的一项;选出作品、年代及作者搭配有误的一项;选出名著中人物与故事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选出作家作品、年代及作品人物表述有误的一项;选出文体知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选出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选出作家作品
及作品人物表述正确的一项;选出对文化常识理解有误的一项。②填空题:作家作品、作家流派及作品人物填空;文学、文化常识填空。③简答题:结合某一诗人有关诗句对其诗歌创作进行简要评价。
解题方略: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因为文学、文化、文体常识是与名著分不开的。
6.本题考点
默写
解析过程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规律方法
做此类试题要加强基本功训练,注重理解,准确记忆。
具体说要认真做到以下几点:(1)领悟含义。对每一条名言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2)圈点强记。对名言名句中的易混字、易错字,用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3)边诵边写。记忆时,脑想与手写,同步统一。书写要规范,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7.本题考点
综合性学习
解析过程
本题考查材料阅读理解能力。本题主要罗列大量的数据,通过数据反映特定的问题。两则材料主要说明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能源消耗和生产总值,而且还和世界进行了对比。所以回答阅读材料的结论就应从这两个方面的关系考虑。提建议时,也应该从能源的大量消耗导致不足的角度考虑,思考怎样拓展新能源。
参考答案:(1)中国以巨大的能源消耗换得较小的生产总值,(1分)这种发展方式将越来越难以为继。(1分)(2)改进生产技术,加速发展新能源。
规律方法
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材料的归纳概括题主要题型有三种:对语言材料进行重新组合;对语言材料进行解释、说明;从语言材料中提炼观点、论据或标题、中心等。
归纳概括题解答的一般思路:认真阅读,理解文意(整体感知);抓住文中的重要词语或句子,如揭示文章主旨、中心、观点、情感的语句,揭示段意的重要句子,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语句,在文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8.答案:
(1)兴奋、羡慕 惊喜、信赖 难过、失望 迟疑、兴奋(每空中有两种情感,每种0.5分)
(2)一是“傻子”父亲理智的教育方法与其他男孩子父亲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对比;二是“傻子”在遭到捉弄前后对待男孩们不同态度的对比;三是男孩们两次玩背摔游戏不同动机的对比。 此外,还有男孩们第一次玩背摔游戏对待伙伴和对待“傻子”不同态度的对比、第一次玩背摔游戏时“傻子”的真诚和男孩们的戏弄态度的对比等等。(答对其中三组且表述无误即可,每组1分)
(3)A句“毫不犹豫”传神地描绘出“傻子”充分信赖伙伴们,全身心投入游戏的情形;B句“迟疑”“慢慢”和“闭”等词语形象地写出“傻子”在遭到捉弄后不再完全信赖伙伴们的情形。
(4)示例: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于事无补,应当采取理智科学的教育方法;要珍惜他人对自己的信赖,不要轻易拿信赖作为戏弄的代价;解铃还需系铃人,解决问题一定要找到关键。(言之成理且合乎文意即可。至少答两种,每种2分)
本题考点
小说阅读
解析过程
第(1)题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理解能力。概括时要体现出人物心理的变化,根据故事情节的具体内容写出相应的心情即可。
第(2)题考查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文章不同类型父亲的对比,孩子们在事件前后的对比,孩子们动机的不同对比。
第(3)题考查对文章语言的赏析能力。根据文章文中的画线句的特点,应该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第(4)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这个问题可以从教育方法、信任、解决问题的关键点等角度回答。
规律方法
小说中涉及的问题类型及回答技巧如下:
1.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出来,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2.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3.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9.本题考点
写作
解析过程
试题的提示语明确地告诉我们“风景”一词的比喻意义,将风景的含义分为两类。一类是指“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这是实指,这暗示我们可以从风景的本义来写,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可将文章写成游记、写景抒情类作品。二是指“人间真情,生活场景”,二者是从“风景”的比喻意义立意的,其中前者虚指美好的情感,后者实指美好且让人难忘的生活场景。也就是说,使用“风景的比喻意义写作时,既可以写实(生活场景)也可以写虚(人间真情)。
无论取哪一种立意方式都需注意从两方面切中文题:一是关注文题中“留在我心底的”这一限制性短语的意义,也就是说,你所绘的“风景”应该是留在心底永远难忘的;二是需要切中“风景”一词潜在的意义——即那些留在心中美好的事物,文题“留在我心底的风景”实际上可以诠释为“我心中永远难忘的美好的事物”。
规律方法
要写好命题作文,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步:精细审题。
一般情况下,审题应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眼”。一旦破译了命题作文的“题眼”,就等于找到了打开作文之门的钥匙。
第二步:精深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犹如文章的灵魂,必须正确、集中、深刻,才会使你的文章大放异彩。
第三步:精心选材。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永远不会重复,你所经历的生活和你获得的生活体验,应当是最有新意的写作内容。在保证符合命题要求的前提下,要有意识地选择写作的最佳突破口,力争用与众不同的材料,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
第四步:精彩表达。
表达包括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确立了中心,选好了材料,就要考虑文章的谋篇布局。此外,还要精心锤炼词语,巧用修辞手法,力求让文章语言“活”起来。
初一英语 试卷二
1.正确答案:A
本题考点
冠词 主谓一致
解析过程
主语I意为“我”,是第一人称单数;结合 be动词用法口诀:我用am,你用are,确定答案为:A。 规律方法
be动词用法口诀:我用am,你用are,is连着他,她,它; 单数名词用is,复数名词全用are。 变疑问,往前提,句末问号莫丢弃。 变否定,更容易,be后not莫忘记。 疑问否定任你变,句首大写莫迟疑。
2. 正确答案:D
本题考点
知识点总结
解析过程
折冲樽俎的意思篇二
《常用成语》
易误成语分类
(一)望文生义型
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就能蛊惑人心,与“人多为王”“团结力量大”不同。
别无长物:除此以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俭朴或贫困,不是说“别无长处”。 不刊之论:刊,订正;修改。不刊,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不能改动的言论,形容言论精当,无懈可击。不是“不能刊登的言论”。
不名一文:名,指占有.形容穷到极点.连一文钱也没有。不可用作“不值一钱”。
犯而不校:校,计较。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不要把“犯而不校”理解为犯了错误也不改。
不足为训:训,法则。不能作为典范或法则。不要把“训”误解为“教训”。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不要把“大方”误解为不吝啬。
绝无仅有:形容极其少有。不是绝对没有的意思。
曾几何时:表示时间过去没有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狭路相逢:多用来指仇人相遇,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不用于“一般人在小路上相逢”。
肝脑涂地:表示竭尽忠诚,不惜牺牲。现一般不用原来意“惨死”。
求全责备:责,要求;备,完备。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不要把“责备”误解为“批评指责”。
屡试不爽:多次验证都没有差错。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蛮横或愚昧无知。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水落石出:事情的真相已经弄清,不表示“追求正确答案或道理”。
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音乐和柔和优美的舞蹈。“曼”不作“慢”,不是“缓慢”的意思。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的或异常的情况,仍像平常一样,心情平静地对待,不能表示“心里安稳”。
(二)反用其义型
一笔抹杀:指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盘否定,一般不用于否定错误或罪行。
(三)褒贬颠倒型
亦步亦趋:原意是说.别人慢走跟着慢走,别人快走跟着快走。比喻缺乏主见,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贬义。不能表示“紧跟潮流”。 意气用事: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不表示“讲义气重感情”。
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褒义词,不能作贬义词用。
炙手可热:炙:烤.烧。手一接触就感觉到热得烫人。比喻气焰盛,权势大。用于有权势者,含贬义,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说话表达得充分、详尽。不能理解为被批驳得“体无完
肤”。
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对人教导殷切(多用于长辈对晚辈)。常误用为贬义词; 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了(多含贬义)。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无所不为”。不能用来形容好的事情。
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评头晶足:泛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责难挑剔,与中性的评议不同。
弹冠相庆:指一人做官,其同伙也互相庆贺即将有官做。含贬义,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
改头换面:改换一副面孔。比喻形式变了而内容不变。贬义。
如丧考妣:考,称死去的父亲;妣,称死去的母亲。如同死去了父母一样,形容非常悲伤或着急。贬义。
上行下效:上级或长辈怎么做,下级或晚辈就跟着学。不用于表示“群众以干部为榜样”,贬义。
振振有词:贬义,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没完。常被错用来代替“理直气壮”。
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是褒义词,不能用于犯罪分子。
面目全非:事物的面目变得完全不像原来的样子,贬义,指变得很糟,不能表示“变化大得不认识”。
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不能理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原指学术派别之间的斗争,后用来指一切学术上、政治上或社会上的集团之间的斗争。 罄竹难书:把竹简用完了都写不完,形容事实(多指罪行)很多.难以说完。 移天易日.比喻用欺骗的手段窃取国家的大权。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权术。
道貌岸然:形容神态庄重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现多含讥讽意。
彻头彻尾:从头到尾,完完全全(多用于贬意)。
推波助澜:比喻助长事物的声势以扩大影响(多含贬义)。
(四)对象配错型
浩如烟海:形容书籍、资料等多得无法计算。不能形容商品。
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事物而身心愉快。主语是人.如果主语是景物,要说“令人赏心悦目”。而且一般用于美好的景色。
名山事业:指著书立说的事业。
椿萱并茂:椿,长寿的大椿,象征父亲。萱,古人认为可以使人忘忧的一种草,象征母亲。大椿和萱草都很茂盛。比喻父母都很健康。不能用来形容树木繁茂。 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高妙胜过天然,多形容高超过人的技艺。本身就是天然的东西,不在适用之列。
绘声绘色:指讲述、描摹事物的情景非常生动、逼真。不用于演戏。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高超绝妙,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
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众多、宏伟壮丽。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是不对的。
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错误地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
起死回生:多形容医术或技术高明。也比喻把处与毁灭境地的事物挽救过来。
让枣推梨:指兄弟友爱,不用于其他关系。
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不能形容一般人多。更不能形容商品。 ’
(五)误用典故型
改弦易辙:易,更换;辙,车轮轧下的痕迹,这里指道路。乐器换掉弦,车子改换道路。比喻变更方向、计划、做法或态度。招牌易名等不叫改弦易辙。 万人空巷:形容哄动一时的盛况;空巷,指离开家从街巷里走出来,并非说街巷空空,人都呆在家里。
始作俑者:比喻恶劣先例的开创者。常误用于指一切倡导人。
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也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而不知变通。常误用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为虎作伥:佧,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虎吃。比喻给坏人做帮凶。
运斤成风: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熟练,技术神妙。不是有力气的意思。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游刃有余:游刃,运转刀锋,即用刀来操作。形容技艺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不能用来指生活轻松而又丰富多彩。
期期艾艾:这个成浯是由“期期”和“艾艾”结合而来的。汉代周昌口吃,讲起话来常重复说“期期”;三国魏的邓艾也口吃,在说到自己时连称“艾艾”,后人引申出“期期艾艾”这句成语,形容人口吃。易误指吞吞吐吐。
擢发难数: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与“罄竹难书”近义。不能用来形容事物多得难以计算。
下里巴人: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相对,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不能表示“俗人”、“下等人”。
(六)人称或角度不当型
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
莫衷一是:衷,决断。各有各的看法或主张,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一般用于指议论者。
飞黄腾达:飞黄,传说中的神马;腾达,形容马的飞驰。比喻官职、地位提升得很快。不用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见异思迁:看见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不能用作“拿不定主意”。
万籁俱寂: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形容周围环境十分宁静。人声、号声消失不能用“万籁俱寂”。
从长计议:放宽时间慢慢商量考虑,指不急于作决定,也指慢慢设法解决。不能用作“从长远考虑”。
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相。不形容变化莫测。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用于人的急迫心情。不能用于表示某项工作亟待开展。
如履薄冰:比喻行事特别谨慎.存有戒心。只能用于主观心理,不能表示客观存在的危险状态。
折冲樽俎:指不用武力而在宴席上战胜敌人。泛指进行外交谈判。
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过大,调度不动,现在也指组织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不形容两个人所走的方向相反。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出神人化:形容技艺高超。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侧目而视:形容畏惧或愤恨,易误解为尊敬,或用轻蔑的眼光看。
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抛砖引玉:比喻说出自己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的高论。
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某人说的话能起决定性的作用。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
心有余悸:指经历一场危险之后,回想起来仍感到害怕。只用于对过去发生过的事还感到害怕。
萍水相逢:指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用于多年不见的朋友、老同学不当。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捉襟见肘:本指衣服破烂,生活贫困;后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不能形容衣服不合身。
蓬筚生辉:用以称谢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称谢别人题赠的字画。蓬筚,即“蓬门筚户”的简称,用蓬草、荆竹做门的草屋,比喻穷苦人家。
敝帚自珍:自己家的破扫把,也被视作宝贝,十分珍惜。比喻对自己东西的珍惜。
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没有才能。指以自己的能力不够为理由而恭敬地推辞。常用于客气地表示拒做某事。
信笔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随便写作。不是画画。
德薄才疏:薄,浅;疏,空虚。德行和才能都很差。多用作谦词。
挂一漏万:挂,列举;漏,遗漏。举出一个,漏掉上万。形容列举到的很少,遗漏掉的很多。常用作谦词。
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常用于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笨鸟先飞: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唯恐落后,便提前行动。
尸位素餐:指空占职位,白受俸禄而不尽职。
不足挂齿:足,值得,挂齿,放在嘴上说。形容事情轻微,不值得一提。 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绠短汲深:绠,打水用的绳子;汲,从下往上打水。吊桶的绳子很短,不能把深井里的水打上来。比喻能力有限,难以胜任重要的工作。
(七)不分程度轻重型
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常用作对可能发生的死亡事故的委婉说法.程度很重,不适于用于程度较轻的场合。
痛心疾首:痛心,指悲愤到极点;疾首,头疼。形容悲伤痛恨到极点。程度较重。
罪不容诛,即使处死也不能抵偿所犯的罪恶,形容罪大恶极,与“死有余辜”同义。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八)缩小词义使用范围和数量关系型
姹紫嫣红:姹,美丽;嫣,美好。形容各种花鲜艳娇美。而不能说一种花姹紫嫣红。
是可忍,孰不可忍:指对人的重大罪行不可容忍,极度愤慨。不能用于对自然灾害。
(九)尊卑颠倒型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用于他人,不用于自己。
长命富贵:既长寿又富贵。旧时的祝福话。
(十)比喻不当型
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师的教诲、良好的教化,与“景物”无关,不能用于沐浴在春风之中。
望尘莫及:及,赶上。远远望见前面人马行走时飞扬起来的尘土,却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不用于对某项工作不负责。
涣然冰释:涣然:流散的样子。流散、消失得像冰块消融一样;一般比喻疑团或误会解除。不用于烦恼等。
首当其冲: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对方的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遭受灾难。并非指冲在最前面。一般作谓语,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也不是“首要的”之意。
振聋发聩:聩,耳聋。发出的响声大,使聋子都能听到。比喻话语或文章能使糊涂麻木的人清醒。一般只用比喻义,不用字面义。
醍醐灌顶:比喻听了精辟高明的言论,受到很大启发。不要理解为“晴天霹雳”。 首鼠两端: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走马观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改弦更张:比喻彻底改变制度或变更方针、方法。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
投桃报李:表示彼此赠答,礼尚往来。
石破天惊:比喻艺术创造或议论新奇惊人,不同凡响。媒体多误用于惊人的消息。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从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没有轻而易举的意思。
(十一)搭配不当型
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描摹非常逼真。不能用于议论等。
行将就木:意为人之将死,而不能用来修饰树木。
在劫难逃:指不可避免的一定会发生的灾难,不能与“将”搭配。
(十二)牵强附会型
蹉跎岁月:把时间白白地耽误过去,不能理解为“艰苦岁月”。
登堂人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人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易误用为“进入”。
(十三)似是而非型
无可厚非:没有什么可指责的。表示虽有缺点错误,但可以宽容和原谅。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格外重视。不能同“刮目相看”混淆。 休戚相关:休,喜;戚,悲伤,不幸。彼此之间的忧喜、祸福都互相关联,形
折冲樽俎的意思篇三
《成语》
无可厚非:重;责备。不可以过分责难。 ..
安土重迁:习惯于;故土;重视,看重;搬家,迁徙。习惯于生活在故土,不愿随便搬家。 ....
方兴未艾:刚刚,正当;停止。正在兴起,尚未终止。形容事物蓬勃发展。 ..
怨天尤人:怨恨。指自己犯了错误或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一味的归咎于别人或客观原因。 .
赏菊者渐少,因而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振聋发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
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养尊处优:处于尊贵的地位,过着优越的生活。 不绝如缕:断;线。本指局面危急。后用以形容声音悠长细微,似断非断。 ..
牢不可破:牢固,结实;破除,击破。非常坚固结实,不可能破除。形容坚不可摧。 ..千头万绪:形容事物纷繁,头绪很多。
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一泻千里:原形容江河之水奔腾而下。后比喻文章气势奔放。也形容事情进展迅速。
文不加点:删改。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
,用荆条,竹子等编成的篱笆等物;蓬门荜户的略语,比喻穷人住的房子。草屋也发出了光辉。用以称谢他人过访之辞。
不屑一顾:值得;回头看。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有丧事的人家。原指有丧事人家的狗,因主人忙于丧事而得不到喂养,后比喻一
心为主子出力却未被重用的人。“丧”原读平声,后来读去声,转指无家可归的狗,比喻失去靠山,无处投奔,到处乱窜的人。
:举足一踢;到达,完成。一举足就可以完成。比喻做事轻而易举。 .
良莠不齐:狗尾草,农田中的杂草;整齐。指好的人和坏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豁然开朗:形容开阔或通达。形容一下子展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也形容突然领悟。
平分秋色:指中秋或秋分。比喻各占一半。
自得其乐:乐趣,快乐。自己满足于生活的环境或方式,并能享受其中的乐趣。 .
大放厥词:其,他的。原指铺张词藻,畅所欲言。现含贬义,指人夸夸其谈,大发议论。 .
萍水相逢: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上的蕨类植物。像浮萍在水里相聚。比喻不相识的人偶然.
相遇。
屡试不爽:屡次,多次;差错。试验了多次都没有差错。 ..
上行下效:做,实行;仿效。上面的人怎样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样做。今多指坏事。 ..
完璧归赵:完整;古代一种扁圆型的,中间有孔的玉器。指把原物完好无损的归还原主。 ..
仰视的样子;发出感叹声。本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比喻因做
某事的条件不具备或力量不足而感到无可奈何。
目无全牛:比喻技艺到了极其纯熟的地步和得心应手的境界。
贻笑大方:遗留;懂行的人。给内行人留下笑柄。 .
无足轻重:值得。形容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 .
推波助澜:推动;助长;大波浪。比喻促成或助长事物的发展,使其扩大影响。 ...
一孔之见:小洞;见解。像一个孔一样的见解。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
鲜为人知:少。很少被人知道。 .
人:乡里;古国名。指古代楚国民歌。后用以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 .
高屋建瓴:倾倒,倒水;水瓶。从高屋顶上向下倒瓶子里的水。形容居高临下,其势不可阻..
挡。
嗤之以鼻:讥笑。用鼻子发出讥笑的声音。表示轻蔑,看不起。 .
凤毛麟角:凤凰;麒麟。凤凰的毛,麒麟的角。比喻罕见的人才或珍贵的事物。 ..
:轻薄,得意;喜悦,高兴。因得意而面露喜色,多有贬义。 .
讳莫如深:避讳,隐瞒;没有什么事;像;深重,重大。所隐瞒之事,没有什么比这件事更....
重大了。后指将事情尽力隐瞒,不让人知道。
空头支票:常用以比喻口头上说得好听,但实际上不能兑现的诺言。
不知所云
: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微不足道:细小,微小;说。指意义,价值等非常细小,不值得一提。 ..
情不自禁:忍住,控制。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指感情很激动。 .
囫囵吞枣:整个的。把整个枣儿吞下去,不加咀嚼,不知味道。比喻含糊笼统,生吞活剥地 接受知识,不加分析,不求理解。
巧立名目:
追本溯源:
不堪卒读:
吉光片羽:
置之度外:
珠圆玉润:
骇人听闻:惊惧。使人听了非常惊惧。 .
刻不容缓:拖延,延缓。一刻也不能拖延。形容形势紧迫。 ..
耳熟能详:熟悉;详细地讲述。听得熟了,也就能详细地讲出来。 ..
相得益彰
:更加;显著。双方互相协助,使各自的作用和优点更加明显。
用尽心思;计划做某事。原意是指下笔前极力构思。后来也用来形容在困境中艰
难地从事某种事业。
细嚼慢咽:本指慢慢地吃东西。引申慢慢去体味。
汗牛充栋:流汗,出汗;让牛出汗;填充,填满;栋梁,这里指房舍,屋宇。形容藏书很多,..
用牛车搬运可以累得牛大汗淋漓,把它们收藏在屋宇中,则可以充满房舍,高达
房梁。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不一致。
亘古不变: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
相濡以沫:用唾沫互相浸湿。比喻在困境中互相救助。
舍本逐末:放弃;树根;追求;树梢。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原....
指弃农经商,古代以农为本,以工商为末。形容轻重倒置。 开:被茅草掩塞,心不用也会被堵塞;立刻。比喻因受到启发忽然心里开朗,明白了.
某种道理,有了某种知识或消除了疑问。
厚古薄今:重视;轻视。重视古代的,轻视现代的。 ..
度德量力:衡量,计算。估量自己的德行和能力。 .
气冲霄汉:气势,气概;云霄与银河,指天空。形容气魄很大。 .人影憧憧:摇曳不定的,指不确定和微弱的波动或运动或形容人影往复不定的样子。 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十室九空:人家。十户人家中有九家空虚。形容残酷搜刮,严重灾祸造成的贫困,流离或死.
亡的凄凉景象。
唾面自干:比喻逆来顺受,受了侮辱也不加反抗。
平分秋色:指中秋或秋分。比喻各占一半。
阿鼻地狱:永受痛苦的无间地狱。
虚 .众矢之的:箭;箭靶的中心。许多支箭所设的靶子。比喻众人攻击的目标。
..
恳切地指导。
:秀美的容貌;吃。形容女子容貌秀美可爱,人见了心情舒畅,不觉饥饿。也可指.
山水风景秀丽。
:指说话吞吞吐吐;言辞。形容说话吞吞吐吐,不肯坦率地把意见讲清楚。 .
自怨自艾:自己悔恨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后单指有悔恨之意。
邯郸学步:步行,走路。到邯郸去学习走路。喻指生搬硬套别人的东西而不结合自己的实际,.
不仅学不到,反而会丢掉自己的东西。
责无旁贷:责任;指其他人;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
独.
颖,与众不同。
技能高超的人;偶然得到。指诗文写作技能高超熟练的人,往往因灵感得到意外
的成功。
当仁不让:面临,面对;仁义,道义;谦让,礼让。原指面对合乎道义的事,就不谦让。现...
多指应该自己去做的事,决不推辞。
扺掌而谈:指谈得很融洽。 “佶屈”,曲折,引申为不顺畅;读起来拗口、别扭。形容文字晦涩艰深,难懂
难读。
色厉内荏:脸色,面色;严厉,厉害;内心;怯懦。外表看上去很厉害,其实内心很怯懦。 ....
心宽体胖:安逸,舒适。心境开阔坦荡,身体安泰舒适。 .
集腋成裘:腋窝,这里指狐狸腋下的皮;皮衣。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小,但把许多块皮聚集..
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衣。比喻积少成多或聚集众力以成就一事。
穷兵黩武:用尽,穷尽;轻率,滥用。穷尽兵力,轻率动武。形容好战。 ..
失去,死去;死去的父母。如同死了父母一样。形容极度伤心。现在多用于贬义。 荦荦大端:清楚、分明的样子。指主要的项目,明显的要点。 按部就班:门类,类别;次序。原指写文章时根据门类选取适当的内容,按顺序遣词造句。..
后指做事按照一定的道理和顺序。现比喻按老规矩办事。
一语成谶: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一般指一些“凶”事,不吉利的预言。一句(不好的).
话说中了。就是“不幸而言中”(不吉利的事情,诅咒别人似的)。
风行水上:
解甲归田:
校短量长:
椎心泣血: 独辟蹊径:
不胜其烦:
不厌其烦:
日薄西山:
举步维艰:
冰山一角:
表里山河:
折冲樽俎的意思篇四
《成语》
折冲樽俎的意思篇五
《现代汉语词典1》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1711—1810页重点词语音义汇总 【转载】zhuǎn zài过载1711
【转账】zhuǎn zhàng是指不直接使用现金1711
【传略】zhuàn lûâ比较简略的传记。1711
【转筋】zhuàn jÿn 中医称肌肉(通常指小腿部的腓肠肌)痉挛。1711
【转日莲】zhuànrìlián即向日葵。1711
【转悠】zhuàn·you.转动;漫步,无目的的闲逛1711
【赚头】zhuàntou利润。多用于口语。1712
【撰述】zhuàn shù(1)(动)撰写;著述。 (2)(名)撰述的成品。1712
【篆书】zhuàn shū 汉语字体之一。有大篆和小篆之分。大篆即金文,又称镏书;小篆为秦统一后规定的书体写法。1712
【妆奁】 zhuāng lián 女子梳妆用的镜匣,借指嫁妆。1712 【装裱】zhuüng biǎo 装潢裱贴装裱字画1713
【装潢】zhuāng huáng 1、动词:装饰物品是美观(原则指书画,今不限)2、名词:物品的装饰1713 【装殓】zhuāngliàn谓给死者穿衣放入棺材1713 【装聋作哑】zhuāng lóng zuò yǎ假装聋哑。指故意不理睬,只当不知道。1713
【装腔作势】zhuāng qiāng zuò shì] 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做出一种姿势,用来比喻故意做1713
【装疯卖傻】zhuāng fēng mài shǎ故意装成疯疯癫癫,傻里傻气。1713
【装蒜】zhuāng suàn装糊涂;装腔作势1713
【装帧】zhuāng zhēn指书画、书刊的装潢设计1713
【装载】zhuāng zài 用运输工具装[人或物资]1713
【奘】zàng(1)健壮 [strong]壮大,多用于人名(2)说话粗鲁,态度生硬。 1713
【壮锦】zhuàng jǐn壮族妇女用手工编织的锦1714
【状纸】zhuàng zhǐ印有规定格式供写诉状用的纸。1714
【戆直】zhuàng zhí憨厚而刚直。为人戆直。1715
【装傻充愣】zhuüng shǎ chōng lâng 假装傻头傻脑的样子。1713
【追本溯源】zhuÿ bþn sù yuán本:根本;溯:探求。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事物产生的根源,也说追本穷源。1716
【椎间盘】zhuÿ jiün pán人体脊柱的结构非常复杂,成年人脊柱的椎骨共有24块。因寰椎与枢椎之间,骶椎尾椎之间不存在椎间盘,所以全身的椎间盘只有23个。它们均位于两个椎体之间。椎间盘的总厚度为全脊柱总长的l/4-1/5。腰部的椎间盘最厚,约为9毫米。从腰1到骶椎之间都存在有腰椎间盘。1716
【追缉】 zhuÿ jÿ 追捕缉拿逃犯。“追缉:罪犯逃走,追而捕之也。1715
【锥处囊中】zhuÿ chǔ náng zhōng 囊:口袋。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会长久被埋没,终能显露头角。1716 【谆谆教诲】zhūn zhūn jiào huì 谆谆:恳切、耐心地启发,开导。教诲:教训、教 导。1717
【拙劣】 zhuō liâ 笨拙而低劣。1718 【准绳】zhǔn shãng测定物体平直的器具;引申为标准、准则。1717
【拙见】zhuōjiàn谦称自己的见解1718
【捉襟见肘】zhuō jÿn jiàn zhǒu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这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1718
【灼热】zhuï râ像火烧着烫着那样热。1718
【卓尔不群】zhuó ěr bù qún 优秀卓越超出常人1718
【卓有成效】zhuï yǒu chãng xiào 成绩效果显著1719 【卓绝】zhuïjuã非常优秀超出一般1719
【酌情】zhuï qíng斟酌情况1719
【着陆】zhuïlù动词(飞机等)从空中到达陆地1719
【着落】zhuï luî(飞机等)从空中到达陆地1719
【着墨】zhuïmî指用笔墨来叙述描述,也用于对事物的描述。1719
【着色】zhuï sâ绘画涂颜色。1719
【擢发难数】zhuï fà nán shǔ 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1720
【滋事】zÿ shì惹事滋生事端1722
【趑趄】zī jū1、行走困难 2、想前进又不敢前进。1722
【子棉】zǐ mián没有去除种子的棉花。1723
【子嗣】zǐ sì儿子。指传宗接代的人。1723
【自焚】zì fén (1).自己把自己烧死; 自己燃烧起来。1725 【自顾不暇】zì gù bù xiá暇:空闲。光顾自己还来不及。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1726
【自荐】zì jiàn自己推荐自己。1726
【自郐以下】zì kuài yǐ xià吴国的季札在鲁国看周代的乐舞,对于各诸侯国的乐曲都有评论,但从郐国以下他就没有再表示意见。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评论。1726
【自况】zì kuàng拿别人的人或事物来比自己1726
【自鸣得意】zì míng dã yì自己表示很得意。 形容自我欣赏。1726
【自欺欺人】zì qī qī rén指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去欺骗别人;就是明明知道真相,却骗自己也骗别人,一般指不肯面对事实。1727
【自谦】zì qiān自己表示谦虚1727
【自燃】zì rán物质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而自动燃烧1727
【自刎】zì wþn自己割断脖颈;自杀1728
【自行其是】zì xíng qí sh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一般用作贬义。1728
【自省】zì xǐng自我反思、反省、1728
【自缢】zì yì上吊自杀。1728
【自诩】zì xǔ自夸1728
【自由基】zìyïujÿ化学物分子中的共价键受到光、热等的影响后,均等断裂而成的含有不成对价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也叫游离基。1729
【自由泳】zìyïuyǒng1、是竞技游泳比赛项目之一。2、爬泳的通称1729
【自怨自艾】zì yuàn zì yì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仅指悔恨。1729
【自治旗】zì zhìqí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古族之外其他少数民族实行名族自治的相当于县一级的行政区域。1729
【字斟句酌】zì zhýn jù zhuï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斟酌、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十分慎重。1731
【字正腔圆】zì zhâng qiüng yuán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1731
【字帖】zì tiè字帖是供学习书法的人临摹的范本,多为名家墨迹的石刻拓本、木刻印本或影印本。1730
【锱铢必较】 zÿ zhū bì jiào 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极小的差别也不放过,在极其细微的差别中决出胜负。很少的钱也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1722
【自惭形秽】zì cán xíng huì 原指 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1725
【自顾不暇】zì gù bù xiá 暇:空闲。光顾自己还来不及。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1726
【自咎】zì jiù 自己责备自己。1726
【恣情】 zì qíng ① 纵情:~享乐 ,~欢乐 ② 任意:钱拿到手别~乱花。1731
【总督】zǒng dū 通常指一个国家的某片相对自主的区域中实际或名义上的最高行政长官。1732
【枞阳】zîngyáng枞阳即枞阳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市正东面,长江北岸,大别山之东南麓。
【宗祠】zōng cí] 祠堂是存放家族亡故先辈牌位、举行家族内各种仪式或处理家族事务的地方.
【棕熊】zōng xióng亦称灰熊。头大而圆,体形健硕,肩背隆起。
【踪迹】jì行动所留下可察觉的形迹。
【总鳍鱼】zngqíyú总鳍鱼属于硬骨鱼纲,总鳍亚纲的化石种类和现生种类的通称。
【纵队】zòng duì一是指纵的队形;二是指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纵目】zîngmù极目远望,尽目力 远望。
【纵虎归山】zîng hǔ guÿ shün意思是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纵横捭阖】zîng hãng bǎi hã 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原指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后意为以辞令测探、打动别人,在政治和外交上运用联合或分化的手段。1734
【走投无路】zǒu tïu wú lù 投:投奔。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1736 【走火入魔】zǒu huǒ rù mï走火:过头。对某种事物迷恋到失去理智的地步。
【俎上肉】zǔshàngrîu砧板上的肉,谓任人宰割,无可逃避。比喻任人欺压蹂躏的人或国家。
【撙节】zǔn jié).1抑制;节制。2. 节省;节约。 【作坊】zuō fáng从事手工制造加工的工场。也称"作场"、"坊"、"房"、"作"等。古代有官府作坊及民间作坊之分。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场所。
【租赁】 zū lìn 租用 出租。1737
【纂修】 zuǎn xiū 1.整治。 2.编辑修撰。1740
【罪戾】1 zuì lì 罪过 ,罪孽。742
【左右逢源】 zuǒ yîu fãng yuán 逢:遇到;源:水源。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1744
【左支右绌】zuǒ zhī yòu chù支:支持;绌:屈曲,引申为不足。
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后用以形容财力或能力不足,顾此失彼的窘状。
【作孽】zuî niâ 罪过 ,罪孽。1745
【座无虚席】 zuî wú xū xí 虚:空。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座位,一般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参加的人很多。1748
【着手成春】 zhuï shǒu chãng chūn 着手就转成春天。原指诗歌要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1719
【龇牙咧嘴】 zÿ yá liþ zuǐ龇:露齿。张着嘴巴,露出牙齿。形容凶狠的样子/疼痛难忍的样子。1722
【紫檀】zǐ tán名贵木材。1724
【自鸣得意】 zì míng dã yì鸣:表示,以为。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形容自我欣赏。1726
【字斟句酌】zì zhýn jù zhuï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斟酌、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十分慎重。1731
【棕榈】zōng lǘ常绿乔木,高约7米;干直立,不分枝,为叶鞘形成的棕衣所包;叶子大,
集生干顶,掌状深裂,叶柄有细刺;夏初开花,肉穗花序生于叶间,具有黄色佛焰苞;淡蓝黑色近球形核果,有白粉。1732
【奏捷】zîu jiã取得胜利,获得成功。1737
【阻滞】zǔzhì 阻塞; 淤阻 淤阻滞敌人援军的行动。1738 【坐而论道】zuî ãr lùn dào原指坐着议论正事,后指空谈大道理。1746
【坐地分赃】zuò dì fēn zāng意思为(匪首、窝主等)不亲自偷窃抢劫而分到赃款、赃物,也指盗贼就地瓜分赃款、赃物。 坐地:固定在某个地方。赃:赃物,指窃来的财物。
【柞蚕】zuòcán古称为非作歹,触犯法令;指干违法乱纪的事。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科:科条(法令)。春蚕、槲蚕。一种吐丝昆虫 ,因喜食柞树叶得名 。茧可缫丝 ,主要用于织造柞丝绸。
【醉醺醺】1742形容舒适、惬意的。zuìxūnxūn
【樽俎】zūn zǔ青铜器。同“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后来常用做宴席的代称:折冲樽俎。1743
【作茧自缚】 zuî jiǎn zì fù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1745
【作奸犯科】zuî jiün fàn ký为非作歹,触犯法令;指干违法乱纪的事。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科:科条(法令)。
【作揖】zuò yī中国人见面时的一种行礼形式。
【作梗】zuî gþng指捣乱;从中阻挠。
【坐以待毙】zuî yǐ dài bì坐:坐守(引申为不劳、不动);毙:死。坐着等死。形容在极端困难中,不积极想办法找出路,而采取消极态度,听其自然。 1747
折冲樽俎的意思篇六
《语文趣味知识积累》
成语对对子
粗茶淡饭( 山珍海味)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
井然有序( 杂乱无章) 指鹿为马(点石成金 )
固若金汤(危如累卵 ) 精雕细刻( 粗制滥造)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伶牙利齿( 笨嘴拙舌)
形容不善辞令(笨嘴拙舌 ) 形容随声附和(鹦鹉学舌 )
三、 数字俗语:
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 一是一,二是二)
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时用( 一不做,二不休)
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 二一添作五)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 三下五除二)
表示差不多时用( 八九不离十)
表示某人打小算盘时用( 小九九)
表示归根到底时用( 九九归一)
表示把握大时用( 十有八九)
表示很不容易时用( 九牛二虎之力)
表示信心十足时用( 十拿九稳)
表示距离远时用( 十万八千里)
老牛破车 - 盲人瞎马 张冠李戴 - 鹊巢鸠占 山穷水尽 - 地老天荒 投鼠忌器 - 打草惊蛇 望子成龙 - 指鹿为马 泥牛入海 - 饿虎扑食 洗心革面 - 脱胎换骨 销声匿迹 - 隐姓埋名 饮鸩止渴 -借酒消愁
按部就班 - 拔苗助长 空中楼阁 - 世外桃源 石沉大海 -日薄西山
顺风驶船 - 逆水行舟 地大物博 - 源远流长 前途无量 - 后患无穷 死记硬背 - 生吞活剥 贤妻良母 - 孝子贤孙 平分秋色 - 独占鳌头
草菅人命 - 荼毒生灵 艳如桃李 - 冷若冰霜 兴师动众 - 调兵遣将
名正言顺 - 理直气壮 假公济私 - 损人利己 海枯石烂 -日久天长
叶公好龙 - 杞人忧天 翻山越岭 - 赴汤蹈火 旗开得胜 -马到成功
临渴掘井 - 未雨绸缪 腾云驾雾 - 乘风破浪 赫赫有名 - 默默无闻
将错就错 - 以讹传讹 咬文嚼字 - 舞文弄墨 偃旗息鼓 - 息事宁人
一、 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粗茶淡饭( 山珍海味)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
井然有序( 杂乱无章) 指鹿为马(点石成金 )
固若金汤(危如累卵 ) 精雕细刻( 粗制滥造)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伶牙利齿( 笨嘴拙舌)
二、 成语不离“舌”
形容信口胡说(妄口八舌 ) 形容说话轻薄(闲嘴淡舌 )
形容能说会道(唇枪舌剑 ) 形容惊诧无言(张口结舌 )
形容不善辞令(笨嘴拙舌 ) 形容随声附和(鹦鹉学舌 )
三、 数字俗语:
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 一是一,二是二)
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时用( 一不做,二不休)
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 二一添作五)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 三下五除二)
表示差不多时用( 八九不离十)
表示某人打小算盘时用( 小九九)
表示归根到底时用( 九九归一)
表示把握大时用( 十有八九)
表示很不容易时用( 九牛二虎之力)
表示信心十足时用( 十拿九稳)
表示距离远时用( 十万八千里)
四、 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杜鹏程(鹏程万里 ) 陈残云(风卷残云 ) 王任重(任重道远 )
刘海粟(沧海一粟 ) 丁慧中(秀外慧中 ) 甘如饴(甘之如饴 )
焦若愚( 大智若愚)
五、 成语填空:
(心)服(口)服 (以)德(报)德 (以)讹(传)讹
(以)牙(还)牙 (倚)老(卖)老 (将)计(就)计
神(乎)(其)神 精(益)(求)精 痛(定)(思)痛
欺(人)(自)欺 将(门)(有)将 日(复)(一)日
微(乎)(其)微
六、 宝塔诗如何读?
开
山满
桃山杏
山好景山
来山客看山
里山僧山客山
山中山路转山崖
(山中山路转山崖,山客山僧山里来,山客看山山景好,山杏山桃满山开.)
七、 怪体诗如何读?
龙
虎虎
望
山山山
湖湖湖湖湖
海海海海
会
仙仙仙仙仙仙仙仙
万
国
州州州州州州州州州
掉
川川川川
(一龙二虎望三山,五湖四海会八仙,万国九州掉四川.)
八、 下列对联各咏的是谁?
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三苏")
2、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李白)
3、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 项羽)
4、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范仲淹)
九、 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1、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主心骨)
2、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
3、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
4、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
5、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 铁公鸡)
6、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糊涂虫)
7、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 老油条)
8、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
9、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 三脚猫)
十、 数字猜成语:
12345609( 七零八落) 1256789(丢三落四 )
1+2+3( 接二连三) 333 555(三五成群 )
3.5(不三不四 ) 5 10(一五一十 )
9寸+1寸=1尺( 得寸进尺)
守株待兔—— 缘木求鱼
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
良药苦口—— 空谈误国
承前启后—— 闯北走南
狗仗人势—— 狐假虎威
看菜吃饭—— 量体裁衣
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
鼎新革故—— 弄巧成拙
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旗开得胜—— 马到成功
再来,送上门了:
刻舟求剑 胶柱鼓瑟 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 顺藤摸瓜 按图索骥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守株待兔 缘木求鱼 釜底抽薪 火上加油 吴牛喘月 蜀犬吠日
狗血喷头 马革裹尸 鸡飞蛋打 兔死狐悲 虎头蛇尾 狼心狗肺 兔死狗烹 鸟尽弓藏
狗仗人势 狐假虎威 动如脱兔 呆若木鸡 鱼目混珠 狗尾续貂 南郭吹竽 东施效颦
照猫画虎 指桑骂槐 绳锯木断 水滴石穿 盲人摸象 塞翁失马 为虎傅翼 画蛇添足
引狼入室 调虎离山 杀鸡取卵 暴虎冯河 鳄鱼眼泪 狐狸尾巴 独木难支 众擎易举
棋逢对手 将遇良才 披星戴月 栉风沐雨 病入膏肓 祸起萧墙 隔岸观火 临渊羡鱼
夸父逐日 愚公移山 铺天盖地 排山倒海 投李报桃 欺世盗名 粗制滥造
围魏救赵
胸有成竹
天翻地覆 精雕细刻 得陇望蜀 卧薪尝胆 破釜沉舟 偷天换日 烘云托月 目无全牛 人仰马翻 风调雨顺 水深火热 老牛破车 盲人瞎马 攀龙附凤 招兵买马
张冠李戴 鹊巢鸠占 移山倒海 推波助澜 秋高气爽 春和景明 山穷水尽 地老天荒
投鼠忌器 打草惊蛇 望子成龙 指鹿为马 泥牛入海 饿虎扑食 蝇营狗苟 狼奔豕突
睚眦必报 铢两悉称 兴利除弊 吐故纳新 洗心革面 脱胎换骨 销声匿迹 隐姓埋名
削足适履 掩耳盗铃 呼风唤雨 惊天动地 饮鸩止渴 借酒消愁 按部就班 拔苗助长
峥嵘岁月 豆蔻年华 空中楼阁 世外桃源 丢卒保车 毁家纾难 流芳百世 遗臭万年
闭门造车 画地为牢 石沉大海 日薄西山 杳如黄鹤 噤若寒蝉 风卷残云 火烧眉毛
顺风驶船 逆水行舟 折冲樽俎 运筹帷幄 发聋振聩 摧枯拉朽 地大物博 源远流长
死记硬背 生吞活剥 贤妻良母 孝子贤孙 平分秋色 独占鳌头 草菅人命 荼毒生灵
艳如桃李 冷若冰霜 敲骨吸髓 挖肉补疮 画虎类狗 得鱼忘筌 兴师动众 调兵遣将
望文生义 坐井观天 名正言顺 理直气壮 门庭若市 蓬荜生辉 空头支票
假公济私
顾名思义
穿山越岭 平地楼台 损人利己 海枯石烂 日久天长 叶公好龙 杞人忧天 尝脔知味 赴汤蹈火 旗开得胜 马到成功 临渴掘井 未雨绸缪 腾云驾雾 乘风破浪
赫赫有名 默默无闻 将错就错 以讹传讹 衮衮诸公 谦谦君子 咬文嚼字 舞文弄墨
偃旗息鼓 息事宁人 门当户对 志同道合 硕果累累 野心勃勃 管中窥豹 雾里看花
昂首挺胸 垂头丧气 眉飞色舞 趾高气扬 手忙脚乱 耳软心活 手舞足蹈 耳濡目染
交头接耳 瞠目结舌 张口结舌 咬牙切齿 张牙舞爪 指手画脚 眉高眼低 面红耳赤
一言为定 三思而行 三言两语 七手八脚 千锤百炼 三令五申 五花八门 三教九流
千秋大业 万世奇功 一穷二白 四平八稳 百依百顺 十全十美 四分五裂 七拼八凑
千姿百态 五光十色 五颜六色 万紫千红 万事具备 一木难支 三长两短 九死一生
百年不遇 千载难逢 五彩缤纷 八面玲珑 七折八扣 十拿九稳 五体投地
冷冷清清
大名鼎鼎
先入为主 一手遮天 轰轰烈烈 尽善尽美 全心全意 津津有味 遥遥无期 小心翼翼 后继有人 前思后想 上传下达 东鳞西爪 南腔北调 左邻右舍 前因后果
先声夺人 后来居上 前途无量 后患无穷 后起之秀 先见之明 先天不足 后生可畏
东奔西走 前仆后继 东奔西跑 前赴后继 左顾右盼 东拉西扯 前清后欠 左支右绌
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 三番五次 千丝万缕 千奇百怪 三纲五常 两袖清风 一枕黄粱
千头万绪 两面三刀 一厢情愿 百般刁难 百废俱兴 万马奔腾 百花齐放 五谷丰登
一步登天 八仙过海 两相情愿 三足鼎立 一息尚存 两败俱伤 百家争鸣 万马齐喑
有勇有谋 无法无天 有机可乘 无事生非 有条有理 无忧无虑 有始有终 无缘无故
有板有眼 无拘无束 有头有尾 无影无踪 无人过问 有苦难言 有目共睹 无人问津
有口难辩 无利可图 有口皆碑 无的放矢 有利可图 无家可归 有条不紊 无地自容
有生之年 无米之炊 有禁不止 无计可施 有法可依 无权过问 呱呱落地 呀呀学语
折冲樽俎的意思篇七
《正确使用成语》
从1992年到2005年连续十三年考查了成语的运用,成语是历年来高考的必考内容,不可不予以重视。面对浩如烟海的成语,又感到不知从何下手。因此,要学好成语,不能“硬攻”,只能“巧取”。要积累经验,归纳方法,找出规律。本文从以下方面做了归纳,为成语复习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期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注意区别近义成语
成语相互间有意义上的差别,即使是意义相近、相关的成语,相互间仍然存在着语义轻重的不同、表达重点的不同、范围大小的不同,要注意区别。
譬如:“信口开河”和“信口雌黄”,两个成语都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开河”只指随口乱说,语义较轻;“信口雌黄”含有不顾事实,恶意诬陷的意思,语义较重。又如“面面相觑”、“拭目以待”、“刮目相看”、“侧目而视”、“另眼相待”这一组成语,都有“看”义,但各有侧重:“面面相觑”是形容作错了事时或极其惊慌时,有关的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拭目以待”是擦亮眼睛来等待,形容期望十分殷切或确信某件事情的出现;“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显著的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侧目而视”,“侧目”: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情态;“另眼相待”指用另外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人某事特别重视。再如“参差不齐”和“犬牙交错”,都有不齐之义,但“参差不齐”指长短高低大小不齐;“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牙齿那样不齐,也形容多种因素牵连的复杂情况,或双方力量对比互有短长。
平时多区别这些近义成语,从中积累经验,归纳方法,形成语感,是十分必要的。
二、注意辨别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对象
中国成语数量虽多,但很多成语适用的对象和范围都很特殊,因而,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辨别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对象。像以下这些成语:
“青梅竹马”指男女幼年两小无猜;“妙手回春”指医术高明;“悬壶济世”指行医济事;“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的春天的景色的;“折冲樽俎”指在外交谈判上取得胜利;“破镜重圆”指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聚;“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庞大,不大听从调动指挥,现在也指组织机构庞大,指挥不灵;“名山事业”指著书立说;“粉墨登场”原指演员装扮好了,登场演戏,现多指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椿楦并茂”指父母都健在;“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遭受灾难;“琵琶别抱”指妇女改嫁;“面目全非”形容改变很大,多指变的不好;“日理万机”指高级领导人工作繁忙;“同日而语”多用于否定句中;“空穴来风”用于否定句中;“长此以往”多强调将来的情况。
三、注意成语的多义性
词语有本义、比喻义、引申义等,成语也一样,在其发展过程中,由本义派生出其他的意思,从而使成语具有多义性。有些成语我们比较熟悉它一个意思,对别的意思则不太了解。在高考中这种题并不鲜见。在平时对这种成语要注意积累整理,从中找出规律,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譬如以下这些成语:
灯红酒绿(即可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如虎添翼(既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绵里藏针(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表柔和,内心刻毒),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色非常美丽;也形容景物非常优美),捉襟见肘(既形容衣服破烂;也形容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如蚁附膻(既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追求某种恶劣的事物;也比喻依附有钱有势的人),比翼齐飞(既比喻夫妻恩爱;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引火烧身(比喻自讨苦吃,自取灭亡;也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争取批评帮助),品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细节上多方挑剔),眉来眼去(形容以眉眼来传情;也比喻暗中勾结),明珠暗投(怀才不遇;好人失足参加了坏集团;也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念念有词(旧时迷信的人小声念咒语或说祈祷的话;也指人不停的自言自语),平地一声雷(比喻名声地位突然升高;也比喻突然发生一件可喜的大事)。
汉语有一个特点,就是义随音转,多音词往往也是多义词。因此,要注意同一成语不同的读音而引起的不同感****彩。如“难兄难弟”,当读n‚nxiŽngn‚ndŒ时,多指兄弟两人同样坏;当读 n„nxiŽngn„ndŒ时,是指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境地的人。
四、注意成语的感****彩
词语的色彩既指词语的褒义贬义和中性的特点,也指词语的书面色彩和口语色彩。正是因为词语的这种多姿多彩,造就了汉语言的多姿多彩,灵动活泼。在具体使用中,有些成语的感****彩一望可知,但有些成语,却颇费猜量。因此,辨别成语的感****彩,在使用成语的过程中,就显得十分重要。辨别成语的感****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成语的意思来辨别,舍此,就是舍本逐末。譬如以下这些成语:
“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打虎;“冯河”,徒步涉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这个成语肯定是贬义词。“趋之若骛”:比喻许多人争着去做不好的事。贬义。“弹冠相庆”:指一人作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词。“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贬义词。“如丧考妣”:(因为损失一点利益或关系)像失去父母一样伤心和着急。贬义词。“粉墨登场”:原指演员装扮好了,登场演戏,现多指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贬义词。“连篇累牍”:用过多的篇幅来报道。贬义词。“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坏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贬义词。“虎视耽耽”: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贬义词。“胸无城府”:形容心中没有城府,光明磊落。褒义词。“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了。褒义词。“牛溲马勃”:比喻虽然微贱但是很有用的东西。褒义词。“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褒义词。
在使用成语的过程中,也还要注意区分谦辞和敬辞,譬如:“抛砖引玉”,是谦辞;“蓬壁生辉”是敬辞,不可以混淆。谦辞是对自己的言行的一种谦虚的说法;敬辞则是对他人言行的一种恭敬的说法。
此外,还要注意多义成语的感****彩,因为其多义,因而,它的感****彩也就不同:当“灯红酒绿”是指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时,应作贬义词;是指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时,应作褒义词。“绵里藏针”的词义是形容柔中有刚时,它是褒义词;是外表柔和,内心刻毒的意思时,它是贬义词。
五、注意成语的源出,分辨其含义
中国的成语,往往源自古代的一些典故,它的词义与典故有着莫大的关联,要准确的把握成语的词义,就必须探源,而不能望文生义。下面这些成语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登堂入室”,源于《论语》:“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孔子用“入门”、“升堂”、“入室”来比喻再学习上的由浅入深的三个阶段。后用“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目无全牛”,《庖丁解牛》里说,庖丁给文惠君解牛,动作和声响,同音乐一样有节奏。文惠君大为惊叹。庖丁说:“始臣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后来就用“目无全牛”比喻技艺到了极其纯熟的地步,得心应手的境界。“赔了夫人又折兵”,源出《三国演义》,周瑜把孙权的妹妹许给刘备,让刘备到东吴来招亲,打算乘机扣留,夺还荆州。结果刘备到东吴成婚后,设计带着夫人逃了出来。所以蜀国士兵讥笑说:“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后即用以比喻想占便宜,反而遭到双重损失。“豁然开朗”,来自晋代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形容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火中取栗”,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登的寓言《猴子与猫》说,猴子骗猫给它取出火中的栗子。结果猫不但没有吃到,反倒把脚上的毛烧掉了。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倒好处。
六、注意成语的结构,判别成语的词性
成语的结构不同,意义、用法也不同。例如:
固若金汤: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吹嘘天津城防固若金汤,但人民解放军进攻仅29小时,就全歼了守军。
铜墙铁壁: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军民团结战斗,把根据地建设得像铜墙铁壁一样。 “固若金汤”“铜墙铁壁”都形容十分坚固,不可摧毁,但两者结构不同,“固若金汤”是主谓式,多作谓语、定语、状语;“铜墙铁壁”是联合式,多作宾语、主语。
何足挂齿:提辖恩念,杀身难报,量些粗食薄味,何足挂齿。
不足挂齿:这点小事,不足挂齿,请你不要再提起。
“何足挂齿”、“不足挂齿”都有“不值一提”之义,但“何足挂齿”一般用于反诘句,而“不足挂齿”则不限。
一语道破:老王一语道破了校长的秘密。
一语中的:老马的话一语中的,把解决问题的关键指出来了。
“一语道破”“一语中的”都有“说话简洁,抓住了本质”的意思,但前者能带宾语,后者不能带宾语。
折冲樽俎的意思篇八
《语言及其他》
语言及其他
列宁说:语言是思维的花朵。正是有了这些花朵的装点,人类精神之园才能千紫万红,四季长春。
自古以来,人类对语言可谓情有独钟,刻意追求语言的典雅美妙,到了无以复加的地地步。孔子谆谆告诫后生晚辈:“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庄子以“得意忘言”作为语言的最高境界,唐人杜甫更是以“语不惊人死不休”自励,要求之严近于苛刻。为什么古圣先贤对语言如此崇敬?还是杜甫说得好:“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语言是心灵的镜子。人生从呱呱坠地开始,第一句话是不能以语言表达的啼哭,既简单又复杂,就像一个谜,谁也猜不透是什么意思。当过了几十年之后,生命到了倒计时,完全是另外一种情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似乎是每一个人的宿命,谁也不能例外。但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的人一生做了许多好事,说了许多好话。他们的事迹被刻在甲骨上,竹木简上“藏之名山,传之后人”。“青史”的意思大约就是这样来的吧!大多数人既无嘉言,也无行,似乎默默无闻。相反,那些做了坏事说了坏话的人,则是作为反面教材,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共同认为语言是人类区别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因此动物向人学习语言,虽竭尽全力,譬如鹦鹉学舌也只能做到差强人意,得过且过,但人学习动物语言则十分轻描淡写,结果学的惟妙惟肖,能够假以乱真。尽管如此,人类了解动物的语言仍十分有限,正如同动物不能了解人的语言一样。
语言是社会性的精神活动。语言的社会性决定了语言具有两面性。语言的真假、善恶、美丑决定了语言品味的高下。孔子曾尖锐批评“巧言令色”之人“鲜矣仁”,他特别痛恨三种事情:“恨紫之夺朱也,恨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家邦。”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现实生活中总难免有哪些巧舌如簧的小人为了一己之私,以假话大行其道,这种人如果深居市井,大不了搬口弄舌,闹的街坊四邻不得安宁,但如果身处朝庭高位,无中生有,就会祸国殃民。最典型的例子是春秋时期的费无极,不仅挑拨楚平王人伦丧尽,父子反目,而且与伍员君臣成仇,最终落得家破国亡,甚至被挖坟掘墓,鞭尸三百。假话常常伴随着大话,空话,两者是他的副产品。倘若不是别有用心,大话,空话,既是无心之失也会造成祸从口出的灾难。三国蜀汉时期有位名叫马谡的将军,在诸葛亮北伐之前,信誓旦旦,请缨以战,没想到他言过其实,只会纸上谈兵,轻而易举丢失了街亭,导致北伐计划全盘落定。诸葛亮痛定思痛,为严明法纪,挥泪处斩马谡,马谡以大言空言自欺欺人,落得身首异处,怨不得别人。
人生百态,言如其人。一个人的语言与他的学识修养和社会地位密切相关。“一言九鼎”比喻帝王之尊,一句话关乎社稷苍生;“一诺千金”形容君子之义,一句话如春风化雨惠及他人。不同的人对语言的需求不同。英雄豪杰需要豪言壮语的激励鼓舞,李白以“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勉,辛弃疾在酩酊大醉之后尚且挑灯看剑,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自励。误入歧途的江湖浪子需要亲人苦口婆心的良言相劝,有时候电光石火之间幡然醒悟,迷途知返。对无助的弱者而言,几句充满温情的抚慰之语就能使他们受伤的心灵无比熨帖,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语言是一种智慧,把语言运用到极致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往往是诗人、哲学
家、政治家。诗人求美,哲学家求真,政治家求善。诗人的责任在于以美的语言,“美风俗,纯教化”;哲学家的义务在于用真的语言启迪智慧,探索人生宇宙奥秘;政治家的最高理想在于运用善言善行,匡正天下。把语言运用到极致,创造一个个佳话,并且藉此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也大多是这些人。子路是孔子的大弟子,大家知道他受 ,老师的批评最多,可他也受过老师的表扬。“片言析狱者,其由也欤?”孔子赞扬子路非常精通法律,能用三言两语对一个案件作出结论。苏秦张仪虽不能跃马横刀驰骋疆场,但舌生风雷之除,折冲樽俎之间,封侯拜相,位极人臣。白居易在未成名之前,为吟诗作文口舌生疮,但仍受到了一位成名大人物的嘲弄,对他的名字品头论足:“长安米贵,居不易。”及至看到他的名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后,心悦诚服地说:“有如此好诗,居亦易矣。”
语言是极不稳定的,它不像板上之钉不可更改。虽然说君子一言,但除了君子,世界上小人多的是,很多情况下,他们会出尔反尔,言而无信,一旦作奸犯科,对薄公堂,就会巧言狡辩,开脱罪责,甚至颠倒黑白,嫁祸于人。所以法律除了要人证(言证)之外,还需要物证。对语言模棱两可反复无常的属性,鲁迅先生有十分精辟的见解:“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事,但说一个人‘通于世故’也不是好话。”同样的一句话,有时候是赞美你,有时候是贬损你。比如说“你真行”当你做对了是和做错了事别人说出来,意义完全不同。故听话听音,有的人能做到言至意尽,有的人能做到言有尽意无穷。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吞吞吐吐,欲说还休肯定有难言之隐,指桑骂槐这是长舌妇惯用的伎俩;“无顾左右而言他”这是避重就轻的权宜之计。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相信“沉默如金”的训言,追求谨言慎行的境界,注重以德化人,以行教人。“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至大至刚,至善至美者常能不言而喻。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可与之相反,在新出土的一件唐代瓷器上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话,“言满天下无口过”,专家认为这是一句商业广告语,意在赞扬瓷器本身的好处,目的是为了扩大营销。但笔者以为这是一句充满哲理意味的语言,他是在赞扬一种美德一种智慧。古人认为言多必失,但只要言说者具有清明的学识,通达的才能,左右逢源,言多则未必能失。许多国学大师学问泰斗到耄耋之年仍孜孜以求,著书立说,笔耕不辍,著作等身,言满天下,成为举世楷模。可这并不是提倡每个人都去“立言”。古人说:“三日不读书则语言乏味,面目可憎。”语言乏味之人最好是学会藏拙,遇事三缄其口。如果没有自知之明,整天喋喋不休,只能令人生厌。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智慧的结晶,任何优秀文化藉此得以传承,似以,语言是不朽的,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许多语言已历经几千年,常说常新,不会老去,子孙后代还要永远说下去。这就是语言的神奇魅力。当我们静下心来,打开书本,打开往昔的岁月,拂去蛛丝和尘埃,我们就能找到历史的一隅空间,走进重重叠叠的文字,感受时光流逝,感受岁月的沧桑巨变。我们叩击语言,语言掷地有声,斩钉截铁,我们聆听语言,我们听得出大音稀声的意境,弦外之音的分量,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同身受;我们凝视语言,语言风华绝代,楚楚动人。更多的时候,我们一门心思的品味语言,我们品味语言《庄子》的姿肆汪洋,我们品味孟子的浩然正气,我们品味《红楼梦》的锦绣灿烂。品位是一种享受,在品味中我们享受崇高和伟大,甚至痛苦和残缺,甚至让我们不屑一顾的邪恶和丑陋,这是在其他场合所不能享受的。
当然语言并非无所不能,有时候他是那样苍白无力,并且显得多余,“风流
不在谈锋盛,妙手无言味最长。”怀春的少男少女即使不能卿卿我我,互诉衷肠,但秋波顾盼之间,爱意殷殷,超越了任何甜言蜜语,海誓山盟。晋朝名士阮籍以特立独行著称,是个典型的行为艺术家,日常生活中,除了“手挥琴弦,目送飞鸿”之外,从不藏否人物但善做“青眼”“白眼”。对于品德高尚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就以“青眼”相待,对于趋炎附势的利己小人则以“白眼”相向。宋人笔记里记载了一个更加另类的人。这个人在国家检查机关当门卫前后四十多年,伺候过二十多位长官,特别善于识人,表现也很特殊,当他向长官回话或行礼时,如果长官称职,他手里的棍棒便横着拿,如果长官不称职他手里的棍棒便竖着拿。这事儿在官场被传的沸沸扬扬,因此,凡是在检察机关任职的长官,就怕他手中的棍棒竖起来,这个人虽然名不见经传,但无疑是非常高明的人,不说一句话,用棍棒作为衡量官员的准绳尺度,所谓公道自在人心,用不着语言表述善恶,评价是非。
以上说了好多话,笔者的结论则可一言以蔽之:“言满天下”不能强求,“沉默如金”马上就能奉行,做“青眼”“白眼”非特名士,棍棒的“横”拿“竖”拿则可随心所欲。
折冲樽俎的意思篇九
《社交就是请客吃饭:揭密“饭桌社交”的种种玄机》
社交就是请客吃饭:揭密“饭桌社交”的种种玄机
中国古代的圣贤早就说过:“民以食为天!”吃饭,不仅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它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吃饭,除了充饥,为什么吃?与什么人同吃?在哪里吃?吃什么?怎样吃?早已是一个文化问题。以上方式的不同,便是文化的不同。仅通过对吃饭方式的分析,就能让我们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在推行市场经济、社会趋向多元的今天,吃饭,作为一种重要的、在中国尤被发扬光大的交际方式,被赋予了更为广泛与复杂的成分。在请客吃饭这种司空见惯的日常现象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它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文化心理?解析它,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教益?怎样才能不让饭桌文化成为作茧自缚的“茧”,而让它变成能羽化成蝶的“蛹”?这正是本文要和广大读者共同探讨的。
如今,若问城市里的男性上班族下班后都干些什么,回答大概不外乎两种:参加饭局,或在去饭局的路上。这样说或许有些夸张。最近,零点公司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洛阳、绵阳五城市,以及浙江绍兴、诸暨等五个小城镇及其下辖农村,抽样3785个15至65岁的当地常住居民,其编制发布的《零点中国居民沟通指数2005年度报告》显示:中国居民最为普及的三种社交活动是聚餐、体育运动和卡拉OK。在3785名受访者中,参加以上三种社交活动的比例分别是46.4%、13%和12.12%。在注重饮食文化的中国,„饭桌社交“仍是中国百姓最常采用的社交方式。
鲁迅曾经说过:中国不过是一个巨大的厨房。言下之意,国民们不过是这个大厨房里的食客。中国人的社交观念天然和“吃”有关,比如把不认识的人叫做“生人”,把相互了解的人叫做“熟人”。不仅如此,生活的种种似乎都可以和“吃”搭上关系:受重视叫“吃香”、混得好叫“吃得开”、嫉妒别人叫“吃醋”、拿佣金叫“吃回扣”、长得漂亮叫“秀色可餐”,觊觎某物叫“垂涎三尺”……。中国历史上“鸿门宴”、“杯酒释兵权”等传奇故事都是把饭桌当作解决重大政治、军事、外交问题的最优场所,“折冲樽俎”更成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在觥酬交错之间战胜对手的理想境界。,“吃”这个词以其多义,在中国人的社交生活里被发挥的淋漓尽致。中国人习惯于把饭桌摆在社交的核心地位,使得本来功能单一的饭桌成了纷繁复杂的社会万象的一个缩影。
社交就是请客吃饭
毛泽东曾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可京城名女人洪晃家的餐厅墙上,镶着一行由霓虹灯拼成的“革命就是请客吃饭”字,可谓深得中式社交三昧。
社交就是请客吃饭这一点,在农村殊为明显。新年节庆、婚丧嫁娶、孩子上学、参军入伍等等,摆酒宴客是首选的社交方式。云南纳西人的一眼望不到头的长桌筵,可谓农村“饭桌社交”的极致。
2005年4月是广东省各村村民投票选举新一届村民委员会。就在这“敏感”时刻,广州市增城石滩镇麻车村的两派候选人雇用20多辆中巴车,争相宴请全村9000多名村民吃饭,宴请活动持续10余天,花费上百万元。可谓当今“饭桌政治”的一个经典。如今,城市里的中小学生们经常会想出各种各样的由头,诸如过生日、当了班干部、考了好成绩,召集一帮小伙伴大摆筵席,联络感情。风气一开,不按规则办事的自然成了另类,家长们既皱眉又无法拒绝。大学校园里,老乡会、同学会、生日会更是司空见惯,拿了奖学金、找了好工作,统统饭桌上见。难怪中国大学的伴生物,就是“饮食一条街”呢。
职场和官场更不待言,饭局几乎就是第二工作。著名出版家沈昌文先生说起和作者打交道的经历时说:“我是主张吃的。跟文化人,或者思想家要搞好关系,我没别的手段,只有一条――吃。因此到哪里去吃,重要的是我要了解他喜欢吃什么。饮食便于进入主题,就有
话可谈了嘛。”
漫漫人生路,一眼望去,饭桌蜿蜒,简直比长城还长:谈情说爱请客吃饭,结婚生子请客吃饭,升官晋职请客吃饭,转行跳槽请客吃饭,乔迁新居请客吃饭……举凡涉及社交都能归结到请客吃饭上。离了饭桌,离开了请客吃饭,想在中国社会行走真是举步维艰。
饭桌社交玄机种种
对于请客吃饭具有社交的功能,钱钟书就曾著文写道:“吃饭有许多社交的功用,譬如联络感情、谈生意经等等。社交的吃饭种类虽然复杂,性质极为简单。把饭给有饭吃的人吃,那是请饭;自己有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那是赏面子。交际的微妙不外乎此。”
想想十年前,请客光荣,蹭饭可耻。请客的耀武扬威,到场的受宠若惊,请你吃饭是看得起你;十年后,请客的低三下四,到场者则仿佛慈悲无比,光临饭局是给足了主人的面子。发生此种价值逆转,盖因社会环境有了巨大变化。如今,请客就等于剥削了别人的时间:与家人欢聚的时间、与客户谈生意的时间、与上司攀谈的时间等等。所以如今请客,不是请吃饭,而是请吃“面”,面子的面。
有时候,被请的人也很苦恼:明知人家的饭不是随便吃的,但又不好拒绝,于是计划“还席”。受了人家的好处,再奉还若干好处给人家,这样就算两相抵消,不再负报答的责任。
饭桌是社会的缩影,饭桌上处处是玄机。以社交为目的的“饭”不是那么好吃的。
饭桌社交既然是社交,就要考虑参加社交的人数。一顿饭请一两个人还好,请的人多了最忌讳漏人。一旦漏了人,饭桌社交还没开始就已经宣告失败而且后患无穷。
话说整部《西游记》其实就是一场饭桌社交的“恶果”史。孙悟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成为第一个上天堂的非主流神仙――当了一个不痛不痒的“弼马瘟”。悠哉游哉的孙先生听说西王母举办蟠桃盛宴没有邀请他,于是冲冠一怒,大闹天宫。
而在西王母看来,自己大宴众仙,孙悟空官职低微,不请也罢。孙悟空来到天上本来也很知足了,不料,安逸的生活让他的自尊心暴涨。如今被王母娘娘排除在蟠桃盛宴这个饭桌社交之外,于是他反了。乱瑶池,踢丹炉,拉起了“齐天大圣”大旗。虽说后来如来佛出手降伏了孙悟空,但孙悟空在西去的路上仍反复找众仙的麻烦。这些不正是一场不周到的饭桌外交带来的恶果吗?
饭桌社交离不开饭桌。有人说,中国的饭局是世界上最繁文缛节的饭局,比如“排坐次”。凡是饭局都有主座,主座是指正对门口的中央位置。主座一定是主人来坐的。主座对面坐的是邀请人的“主陪”。主宾和副宾分别坐在邀请人左右两侧,位居第三位、第四位的客人分别坐在助理的右侧和左侧。让邀请人和客人面对而坐,或让客人坐在主座上都算失礼。通过分配座位,中国人暗示谁对自己最重要。座位安排是社会关系的一种映射。
有一种宴请,体现了饭桌社交的真谛,那就是老板宴请将被辞退员工的饭局。老板在这种场合一般会点“炒鱿鱼卷”这道菜,其寓意就是暗示员工“卷起行李卷走人”,简称“炒鱿鱼”。老板通过这道菜表明要辞退员工的意思,员工参加了这样的饭局,自己提出辞职,避免撕破脸皮。一顿饭能起到如此的作用,足见饭桌社交的水有多深。
和不同的人吃饭,能看出饭桌社交更多的潜规则。
和二三好友一起吃饭,口无遮拦,爽声大笑,从容轻松,是一种快乐,。和领导吃饭就
难多了。“领导敬酒你不喝,领导夹菜你转桌,领导讲话你罗嗦”是谓“八大糗事”之一。
至于操办“公宴”,对主人的社交能力更是严峻的考验。如何选择档次合适的酒店,门口是否有停车位,怎么排座位,如何点菜,都要煞费苦心;酒席中,如何把握气氛、调动来宾情绪,男女客人之间的交流、主客之间的沟通,都要殚精竭虑。宾客尽兴而归,主人才能长出一口气。一旦出现纰漏,该达到的效果没有达到,那主人估计连跳河的心都有。
参加别人的“公宴”,你不过是饭桌上的道具。若是当贵客,你应尽量矜持,但不能谦虚过头;若是陪客,千万得记住自己只是个配角,安份守已,不能喧宾夺主,抢了风头。
同桌共食:拉近陌生人的关系
“到北京后我所学的其中一件要事,就是请客吃饭,还有被请吃饭。许多活动都在饭桌边,边吃边进行――交流信息、办事情、分享生活情趣等等。说是吃饭,其实重点是联络感情,饭桌交谈提供了超越白纸黑字的模糊空间和诠释天地。感情联系了,许多事情根据感情联系的程度、彼此的舒适与自在程度,而轻重急缓地发展。”韩咏红说。
吃饭所表现出的仪式感,很大程度上暗示了一种相互靠拢的亲密诉求。美味佳肴似乎能够唤起人们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迅速拉近同桌共食者的关系。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王赓武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人谈事情的过程看上去费时费事,但是中国人的做法着重人际间的相互投入。交流起来虽多费工夫,但更富人情味。即使交易最终没成,以后相互关照,自不在话下。”这大概就是中国人总把陌生人往饭桌旁边拉的原因。零点公司的报告显示:近90%的被调查者对亲戚感觉比较亲近或非常亲近,同学圈和同事圈次之,对社交圈的心理依赖度最低。报告称,这体现出中国居民的特点――熟人社交。
熟人之间的交往自不在话下,陌生人呢?饭桌是一个中介,通过饭桌社交的洗礼,原来的陌生人就可以变成熟人、朋友。变生为熟,这是饭桌社交最强大的功能。在中国,似乎很少单纯工作意义上的业务关系,多如牛毛的饭桌社交早已给业务关系掺入了友情甚至类似亲情的关系。尽管这种关系很可能只维持短暂的时间,但对于为了种种目的必须要打交道的陌生人来说,这种通过饭局进行的情感洗礼必不可少。
旅居中国5年的叙利亚人卡利姆如是说:“在中国做生意与在别处做生意的不同是,在别处,即使不是朋友也可以把生意做好,但要在中国做好生意,必须跟别人成为朋友。一旦你跟中国人成了朋友之后,你会发现他们是很善良的,不自私,如果你有求于他们,他们都会尽量帮忙。” 走近陌生人
学者李欧梵在其学术自传中曾专门提到在哈佛的社交生活。他给自己约法三章,其中一条就是不要把华人聚居的地方当作避难所和安乐窝,尽量多和美国人交往,以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
有媒体认为,受到经济发展、网络技术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人的社交模式也进入了一个“社交全球化”时代。网络、社区、party(社交聚会)、俱乐部,正成为中国人新的社交平台。新的社交形态,核心一点就是李欧梵教授所亲身实践的――“走向陌生人”。
这一点在party文化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在西方任何社交场所,只要见到生人,人们都会很礼貌地伸出手,做自我介绍。报出自己的名字,然后互相轻轻握一下手,就算是认识了。在中国参加party的尴尬就在于,如果
别人不介绍,中国人是很少会主动和其他客人打招呼的。显然,大部分人对西方的无目的性的、不以熟圈为主的、纯社交Party还不适应。
中国驻外使馆在国外办的招待会中,为了不让中国客人无趣,永远是“吃”字当头。数百人排队挑选自助餐,很是热闹。尴尬的是老外,盛满菜的盘子代替了香槟,还得很斯文地和人交谈。而在国外,一个好的Party最重要的就是有趣的人和有趣的谈话。
多一些以兴趣为核心的社交机会,少一些“办公饭局”、“饭桌社交”,让西方式的party文化在中国落地生根,尚需时日。
恋爱模式大概可以看作是一个时代社交方式的风向标。今天的青年男女交往的自由度比起他们的祖辈来,其进步程度显然不可以道里计。可即便如此,比起西方来还是过于保守。西方人有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传统,在结婚之前,结交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异性朋友是很平常的事。在中国呢?据报道,北京的各大公园经常有父母替儿女相亲的盛大集会,场面异常壮观。工作忙、社交圈小都是造成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由此看来,扩大我们的社交圈,倡导以结识陌生人为主题的社交活动,应是当务之急。想想看,如果爱情的力量都不能使他勇敢走向陌生人,在一般的社交场合又怎么能放得开呢?
中国的“饭桌社交”有着它非常独到的积极的一面,同时也自有它消极的一面。以现代意识看待它改造它,扬其长避其短,使它能更好地为社会的开放与进步以及美化生活服务,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面对与研究的课题。
折冲樽俎的意思篇十
《七上 成语教案》
一、成语与衣食住行
第一课时 成语与衣食
教学目标:
1. 搜集积累有关服饰饮食的成语。
2. 尝试探究相关成语的文化来源。
3. 能运用一部分与衣食有关的成语。
教学重难点:
探究成语的文化来源涉及到一些古诗文。
教学过程:
一. 搜集积累
1. 与服饰有关的成语
成语被称为“活化石”,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蕴涵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服饰成语兼有历史和文物的双重价值,其源头大多是中国古代历史著作,比如《诗经》、《史记》、《左传》、《后汉书》及诸子著作。在这些成语中,汉民族的古代服饰风貌、服饰观、服饰礼仪制度等都有轨迹可寻。
1、珠光宝气 : 形容闪耀着光彩。旧时形容妇女服饰华贵富丽,闪耀着珍宝的光色。
2、凤冠霞帔:古代贵族妇女往往以凤凰为冠饰。明制,皇后礼服的冠饰有九龙四凤.霞帔亦称“霞披”、“披帛”,以其艳丽如彩霞,故名。披帛以一幅丝帛绕过肩背,交于胸前。《事林广记·服饰类》载:“晋永嘉中,制绛晕帔子,令王妃以下通服之。”宋代定为命妇冠服,非恩赐不得服。明代始为命妇品级的服饰,自公侯一品至九品命妇,皆服用不同绣纹的霞帔。
3、高冠博带: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形容儒生的装束。也比喻穿着礼服。出自《墨子·公孟》:“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
4、衣冠辐凑:辐凑:车辐凑集于毂上。达官显贵集聚一处。出自《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唐·杨炯):“金城北峙,玉关西候,山泽骈罗,衣冠辐凑。”
5、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漂亮。出自《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6 、衣冠济济:济济:庄重恭敬的样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庄重。出自《郊庙歌辞·周朝飨乐章·忠顺》(唐•张昭):“衣冠济济,钟磬洋洋。令仪克盛,嘉会有章。”
7、短褐不完:形容生活贫苦,衣衫破烂。出自《韩非子·五蠹》:“故糟糠不饱者不务梁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
8、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出自《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9、作嫁衣裳:指白白替别人操劳,自己却一无所得。出自唐•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10、束发封帛:指妇女忠贞不渝。出自《新唐书·列女传·贾直言妻董》:“直言坐事。贬岭南,以妻少,乃诀曰:‘生死不可期,吾去,可嫁,无须也。’董不答,引绳束发,封以帛,使直言署,曰:‘非君手不解。’直言贬二十年乃还,署帛宛然。乃汤沐,发堕无馀。”
11、两袖清风:两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现多数比喻为官清廉、不贪赃枉法严于律己的人。出自《次韵吴江道中》(元·陈基)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12、同袍同泽: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13、布衣之交:平民之间的交往、友谊。也指显贵与无官职的人相交往。出自《战国策·齐策三》(汉·刘向):“卫君与文布衣交,请具车马皮币,愿君以此从卫君游。鲍彪注:“言交于未贵时。
14、披襟解带:比喻敞开胸怀,心地坦白。出自《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15、颠倒衣裳:形容匆忙而乱了顺序。出自《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
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16、衣香鬓影:形容妇女的衣着穿戴十分华丽(多指人多的场合)。借指妇女。出自《春赋》(北周·庾信):“屋里衣香不如花。”
17、一衣带水: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域。原指窄小的水面间隔,后泛指江、河等水面不足以限制人们的交通与交往。出自《南史·陈纪下》 隋文帝 谓仆射 高熲 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18、广袖高髻:宽大的衣袖,高耸的发髻。形容风俗奢靡出自《童谣》(汉)城中好大眉,四方眉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用匹帛。”
19、披裘负薪: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出自《论衡·书虚》(汉·王充)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瞠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之谢之,请问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于姓名!’遂去不顾。”
20、绨袍之义: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出自《咏史》(唐·高适)尚有绨袍赠,应念范叔寒。”
2. 与饮食有关的成语
与厨具有关的成语:
破釜沉舟、甑尘釜鱼、鼎镬如饴、另起炉灶、杵臼之交、打破砂锅问(璺)到底等。盘是古代常见的食器,“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不堪,“举案(托盘)齐眉”形容夫妻互敬互爱。包含其它食器的成语还有一瓶一钵、箪食瓢饮、鼓盆而歌、簠簋对举、盎盂相敲、笾豆有楚、金瓯无缺、一口两匙、人为刀俎、亡失匕箸等。壶是古代常见的酒器,“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壶中天地”形容超凡脱俗的境界,包含其它酒器的成语还有推杯换盏、斗酒只鸡、觥筹交错、不胜杯杓、折冲樽俎、瓦缶雷鸣等。
与谷类有关的成语: 五谷不分、不辨菽麦、黄粱一梦、煮豆燃萁、沧海一粟、薏苡明珠、杀鸡为黍、僧多粥少、粗茶淡饭、画饼充饥、糟糠之妻、陈谷子烂芝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与肉类有关的成语: 肉食者谋、兔死狗烹、杀彘教子、脍炙人口、莼羹鲈脍、庖丁解牛、骨鲠在喉、焚琴煮鹤、如蚁慕膻、弹铗无鱼、龙肝凤胆。
与果蔬类有关的成语:
藕断丝连、甘之如荠、芹曝之献、葑菲之采 、浆酒藿肉、拔薤击强、断齑画粥、拔葵啖枣、望梅止渴、火中取栗、推梨让枣、怀橘遗母、双柑斗酒、偷吃禁果、二桃杀三士。
与调味品有关的成语: 酸甜苦辣、添油加醋、盐梅之寄、鸡毛蒜皮、醯醢百瓮、含饴弄孙、刀头舐蜜、姜桂之性、桂酒椒浆、浊醪粗饭、醍醐灌顶、小葱拌豆腐。
与烹饪方法有关的成语:
蒸沙作饭、熬姜呷醋、煎炒烹炸、炙鸡渍酒、脯资饩牵、大杂烩、烹龙炮凤、生米煮成熟饭。
二、探究相关成语的文化源头
1. 清晰地反映了古代服饰风貌
成语“圣主垂衣”语本《易·系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之乾坤。”这段文字是说,在黄帝尧舜时期开始出现了衣裳,从而结束了史前那种围披状态。 “胡服骑射”则反映了汉民族服饰与外民族服饰交流、融合的史实。语出((史记·赵世家》:“今吾(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战国时期的赵国,在与胡人部落交战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鉴于这种情况,赵武灵王就想向胡人学习骑马射箭。要学习骑射,首先必须改革服装,采取胡人的短衣、长裤服式。于是,赵武灵王于公元前302年开始改革。赵武灵王力排众议,在大臣肥义等人的支持下,下令在全国改穿胡人的服装,因为胡服在日常生活中做事也很方便,所以很快得到人民的拥护。胡服的引进使中国汉族服饰文化增添了新气象。这次民族服饰融合,奠定了中华民族服饰由交流而互进的良好基础。
从“广袖高髻”、“巾帼英雄”、“风鬓雾鬓”这几个成语,我们看到历代妇女多样的发式和对美的追求。“广袖高髻”反映汉时长安城里妇女流行梳高髻和
宽大的衣袖的风气。而“巾帼”是一种假髻,是用假发制成的形似发髻的饰物。“风鬓雾鬓”中的“雾鬓”即“蝉鬓”。蝉鬓是指面颊两旁近耳朵的发薄如蝉翼。梳理蝉鬓,不仅需要一定的技巧,还需要借助梳妆用品。说明先秦时期,妇女就已经用油脂润发。而“蛾眉臻首”、“杨柳宫眉”、“愁眉啼妆”、“朱唇皓齿”、“美女替花”等成语则给我们展示了古代女性多样的妆容和美丽的姿态。
2、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代思想家的服饰观
“被发缨冠”反映了孟子的服饰观。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在儒家看来,衣冠代表着社会身份和人格尊严。衣冠不正,就不是君子。衣冠比生命更重要。公元前4$0年,卫国发生了政变。孔子的两个弟子,子路和子羔都在卫国。当时,子路直人宫廷与武士斗,结果被卫士打断了结冠的缨带,冠就要掉下来了。这个时候,子路高叫: “君子死,冠不免!”于是停止战斗,结缨正冠,结果丧命。这是非常极端的。孟子认为不必太拘泥,所以他说了上述一段话。也就是说,当急于救人的时候,来不及束发、结上冠带也是没关系的。看来孟子的服饰观还是以人为本的。
孔子则倡导“文质彬彬”的服饰美学思想。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就是说,没有合乎礼仪的外在形式(包括服饰),就像个粗俗的凡夫野人,但如果只有美好的合乎“礼”的外在形式,能掌握一种符合进退俯仰的,给人以庄严肃穆的美感。的动作(包括着装礼仪),而缺乏“仁”的品质,那么包括服饰在内的任何外在虚饰,都只能使人感到像是个浮夸的史官。那么孔子认为什么样的着装,符合“文质彬彬”的标准呢?《荀子·子道篇》中记述这样一件事:“子路盛服以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裙据何也?„„今女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谏女矣?由!’子路趋而出,改服而人,盖犹若也。孔子曰:‘志之,吾语女。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色知而有能者,小人也。”,孔子意思是:你的衣服华丽,又满脸得意的神色,天下谁肯向你提意见呢?于是子路起身出去换了一身合适的衣服回来,人也显得谦和了。孔子说,好表现自己的人是小人,只有具有真才实学,同时又诚实,具有仁、智的人才算得上君子。儒家强调“中庸”,孔子以为服饰要合乎“礼”的要求,只有着装适度才能体现出社会制度的有序和本人的综合修
养,也才能符合社会规范。
上一篇:初一一星期周记500字
下一篇:对姐姐说的暖心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