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宿湘江遇雨阅读答案

| 高三 |

【www.guakaob.com--高三】

秋宿湘江遇雨阅读答案篇一
《江苏省泰州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

江苏省泰州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60分)

命题人:韩守宏 潘双林 杨荣寿

审题人:周仕龙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18题,1、2、5、6、7题为选择题,其余为非选择题。凡选考历史科目的

考生要做附加题40分,延时30分钟。

2. 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选择题部分使用答题

卡的学校请将选择题的答案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渐变/渐染 爪子/张牙舞爪 宁可/宁缺毋滥 ......

B.症结/症状 曾孙/曾几何时 里弄/弄巧成拙 ......

C.塞车/活塞 刨冰/刨根究底 暴露/出乖露丑 ......

D.连累/劳累 抹墙/转弯抹角 强求/强压怒火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专家指出,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高层在文化理论创新与实践认识方面正逐

渐走向成熟,相关的文化建设能力正在不断地提升。

B.明年我国将把促进社会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突出抓好

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共安全等工作。

C.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觉到,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

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才会有。

D.下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发生多起高利贷崩盘事件。有研究者认为,目前我国部分

地区民间高利贷风险逐步加大,所以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就可以解决部分地区的金融问题。

3.请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信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4分)

冷漠已使我们的社会陷入尴尬。每次“老人倒地无人扶”,都会被作为道德滑坡的“标

本”;频仍的“助人为祸”,总能激起“好人难做”的嗟叹。“女童被碾,路人旁观”的悲情

场面,让“冷漠流行症”达到高潮。有网民说,“行善有风险”,出手不得不谨慎。“彭宇案”

殷鉴在前,法律在几起类似的案件中,没有站在善的一方,对社会道德水平的下滑,其负面

作用怎么评估都不为过。但是,一味将道德的丧失推到“彭宇案”上是否也是推脱?社会价

值观的坍塌与法律的助推,究竟谁是因谁是果?

早在2001年,即有32名全国人大代表就增加刑法罪名提出议案,建议设立“见危不救

和见死不救罪”,发挥向善的引导作用。这一方面有助于遏制类似现象,另一方面,法律毕

竟不是道德。法律应该站在社会的底线,而道德虽然不是强制性的,却是一个社会凝聚的软

实力之一。怎样让整个社会都鼓励善良、奖励善良,不仅是法律的事,更是价值观的问题。

真心希望下一次不再出现害怕惹祸而沉默的围观者。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答题。(5分)

据说有位中国学者到美国参加“《梦溪笔谈》学术研讨会”时,美国专家高兴地说:“欢

迎你来和我们合作研讨。”中国学者却谦虚地说:“哪里,不敢当。本人才疏学浅,水平有限,

很荣幸有机会来贵国学习。”外国专家由此怀疑他的学术水平,并认为这位中国同行缺乏自

信心。

(1)《梦溪笔谈》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

(2)如果你是这位中国专家,你会如何恰当地表达?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简肃薛公墓志铭

欧阳修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

州,太师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

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曰:“吾有子矣,后何患?”后五十年,公始佐

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举乃中,

授隰州军事推官。丁太夫人忧,服除,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兴化军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

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蜀人喜

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

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无一不中。

遂拜参知政事。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

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然遂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

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

我也。”明道二年,庄献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

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曰:“太.

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公遽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

帝乎?”上大悟,卒以后服葬。于是益以公为果可用也。

以疾告归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居岁中,

数以告,乃得还第。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

先期,状公之功行上之太常,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今其

状应法。”乃谥曰简肃。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丁太夫人忧 丁:遭逢 .

B.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逆:违背 .

C.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 夺:改变 .

D.若有所属,何也 属:嘱托 .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薛公“执心决断”的一组是(3分)

①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

②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

③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

④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⑤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

⑥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薛公少年早慧,十余岁时即能属文,其父早就对其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楣,

后果如其言,薛公参与政事,辅佐皇上,成为宋朝一代名臣。

B.薛公初举进士,把第一之位让给了里人王严,赢得乡人称赞。为官之后,薛公善解

民疾,政绩斐然,在莆田时就因悉除无名租而深为百姓感激。

C.薛公临事持重明决,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子中

只有薛公直言正谏,虽当时未能说服太后,但太后驾崩前还是意识到了薛公意见的正确。

D.薛公因病告还,皇上下诏免其上朝,只照常处理政务。薛公多次请辞后才得以退官

还乡。在他死后,太常根据有关薛公功行的汇报,议定谥号为“简肃”。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3分)

(2)然遂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3分)

(3)公遽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4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10)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②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释:①谭用之:唐末五代时人。②刘琨:晋代人,当时北方被少数民族所统治,刘琨和好友祖逖胸

怀统一大志,为报效国家,他们常常闻鸡鸣而起舞。 ①

(1)这首诗第一句“湘上阴云锁梦魂”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这句话在全诗中具有什

么样的作用?(3分)

(2)诗歌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3分)

(3)诗的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2)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3)定乎内外之分, ▲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4)闻道有先后, ▲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 ,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7)后生可畏, ▲ ?(《论语》)

(8)江山代有才人出, ▲ 。(赵翼《诗论》)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张爱玲

禄兴在板门上磕了磕烟灰,紧了一紧束腰的带子,向牛栏走去。牛栏里,积满灰尘的空

水槽寂寞地躺着。栅栏有一面磨擦得发白,那是从前牛吃饱了草颈项发痒时磨的。禄兴轻轻

地把手放在磨坏的栅栏上,抚摸着粗糙的木头,鼻梁上一缕辛酸味慢慢向上爬,堵住了咽喉,

泪水泛满了眼睛。

他吃了一惊——听见背后粗重的呼吸声,当他回头去看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禄兴

娘子已经立在他身后,一样也在直瞪瞪望着空的牛栏,头发被风吹得稀乱,下巴颏微微发抖,

泪珠在眼里乱转。他不响,她也不响,然而他们各人心里的话大家看得雪亮。

“到底打定主意怎样?”她兜起蓝围裙来揩眼。

“……不怎样。”

“不怎样!眼见就要立春了,家家牵了牛上田,我们的牛呢?”

“明天找蒋天贵去!”他背过身去,表示不愿意多搭话,然而她仿佛永远不能将他的答

复认为满足似的。

“天贵娘子当众说过的,要借牛,先付租钱。”

他垂下眼去,弯腰把牛栏边的小鸡捉在手中,翻来覆去验看它突出的肋骨和细瘦的腿;

小鸡在他的掌心里吱吱地叫。 “不,不!”她激动地喊着,她已经领会到他无言的暗示了。她用那种惊惶和恳求的眼

色看着他,“这一趟我无论如何不答应了!天哪!先是我那牛……我那牛……活活给人牵去

了,又是银簪子……又该轮到这两只小鸡了!你一个男子汉,只会打算我的东西——我问你,

小鸡是谁忍冻忍饿省下钱来买的?依你的意思,不如拿把刀来将我身上肉一片片剁下去送人

倒干净!省得下次又出新花样!”她完全失掉了自制力,把蓝布围裙蒙着脸哭起来。 禄兴不做声,他知道女人的话是不必认真的,不到太阳落山她就会软化起来。到底借牛

是正经事——不耕田,难道活等饿死吗?这个,她虽然是女人,也懂得的。 后天的早上,鸡没有叫,禄兴就起身,把红布缚了两只鸡的脚,倒提在手里,兴兴头头

向蒋家走去。

蒋家的牛是一只雄伟漂亮的黑水牛,在禄兴的眼里,它是一个极尊贵的王子,值得牺牲

十只鸡的,虽然它颈项上的皮被轭圈磨得稀烂。

到了目的地的时候,他开始赶牛了。然而,牛似乎有意开玩笑,才走了三步便身子一沉,

伏在地上不肯起来,任凭他用尽了种种手段,它只在那粗牛角的阴影下狡猾地斜睨着他。远

处的田埂上,农人顺利地赶着牛,唱着歌,在他的焦躁的心头掠过时都带有一种讥嘲的滋味。

“杂种畜牲!欺负你老子,单单欺负你老子!”他焦躁地骂,刷地抽了它一鞭子。牛的瞳仁

突然放大了,翻着眼望他,鼻孔涨大了,嘘嘘地吐着气,它那么慢慢地,威严地站了起来,

使禄兴很迅速地嗅着了空气中的危机。一种剧烈的恐怖的阴影突然落到他的心头。他一斜身

躲过那两只向他冲来的巨角,很快地躺下地去和身一滚,骨碌碌直滚下斜坡的田陇去。一面

滚,他一面听见那涨大的牛鼻孔里咻咻的喘息声,觉得那一双狰狞的大眼睛越逼越近,越近

越大,后来他觉得一阵刀刺似的剧痛,又咸又腥的血流进口腔里去——他失去了知觉,耳边

似乎远远地听见牛的咻咻声和众人的喧嚷声。

又是一个黄昏的时候,禄兴娘子披麻戴孝,送着一个两人抬的黑棺材出门。她再三把脸

贴在冰凉的棺材板上,棕色大眼睛里面塞满了眼泪,她低低地用打颤的声音哭诉: “先是……先是我那牛……活活给牵走了……银簪子……陪嫁的九成银,亮晶晶的银簪

子……接着是我的鸡……还有你……还有你也给人抬去了……”她哭得打噎——她觉得她一生中遇到的可恋的东西都长了翅膀在凉润的晚风中渐渐地飞去。

黄黄的月亮斜挂在烟囱,被炊烟薰得迷迷蒙蒙。展开在禄兴娘子前面的生命就是一个漫

漫的长夜——缺少了吱吱咯咯的鸡声和禄兴的高大的在灯前晃来晃去的影子的晚上,该是多

么寂寞的晚上呵!

(有删改)

11.“栅栏有一面磨擦得发白,那是从前牛吃饱了草颈项发痒时磨的”,这句话采用了什么

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5分)

12.“她觉得她一生中遇到的可恋的东西都长了翅膀在凉润的晚风中渐渐地飞去”,这句话

含意深刻,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13.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禄兴娘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5分)

14.有人说,张爱玲所看到的世界是一个“苍凉”的世界。请结合小说的内容探究“苍凉”

的具体内涵。(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警惕自我糟蹋文化

冯骥才

我们必须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现象不能不使人忧虑。

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尤其是那些最驰名、最具影响的——从名城名镇名街,到名人名著名墓,乃至各类文化遗产等,都在被热热闹闹地重新“打扮”,甚至

拆卸重组,再浓妆艳抹,挤眉弄眼,招摇于市。

那些在城市改造中残剩无多的历史街区,忽然被“聪明”地发现,它们竟是一种天赐的

旅游资源。已经拆掉的无法复原,没拆的也难逃厄运——全被开发成商业风情街(实际上是

风情商业街)。更糟糕的是很多古村古镇正被“腾笼换鸟”,迁走原住民,然后大举招商,一

个个被改造成商铺、旅店、农家乐、茶社、咖啡屋混成一团的“游客天堂”。历史的内涵、

文化的意蕴、独特的精神跑到哪里去了?没人管也没人问。

有人说旅游原本就是走马观花,用不着太认真。那么再看看我们影视中的历史文化吧。

秋宿湘江遇雨阅读答案篇二
《诗歌鉴赏《秋宿湘江遇雨》》

秋宿湘江遇雨阅读答案篇三
《(领航密卷)湖南省2014届高三语文第六次联考试题》

2014届高三 联考试卷(六)

语文

领航教育语文命题组本卷共七大题21小题。总分

选择题答题表

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13

14

一、语言知识运用(.

下列对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2分,

每小题3分)( )

BA.噱头(xué) 束缚(shù) 作揖(yī) 循规蹈矩(ǔ)C.漫溯踿.浸渍踿(sù孵踿化(zì())踿娉.

D.fū)踿忤婷(pīng踿水獭逆((wǔlài下列文段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踿踿)))肄踿衾踿业(yì踿尸骸枕(qín))从最恰当的一组是(hái)踿

义愤填膺容不迫踿

j

(cōng)心急如焚踿

((yīngfén

,踿踿))(。退休后的他,也 没有

)完全退出公众

1999年,达到顶峰的曼德拉没有寻求连任,而是选择了,继续推动非洲国家在反对艾滋病等方面的工作。日,第做出的贡献64届联大通过决议,将每年。

7月18日他的生日定为“

曼德拉国际日”,以表彰2他00为9年和平11月与自1由0

A.

名誉.

C下列各句中. 功成身退见好就收,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视线视界 但是反而 BD..声誉声名 急流勇退 恬退隐忍 视野 眼界 而是荣誉 还是(A.2013年12月13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作为纪念活动之一,南京 当天)

试鸣了防空警报。

76周年,

B.

推进城镇化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顺势而为、水到渠成。

C.

我们要提倡自主创新,因为能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决定着中国实现从贴牌大国到品牌大国、从制造大国到创造大国、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跨越。

D.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的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近日接受南都记者专访,解释了网上部分网友的疑问,同时详细介绍了美国探月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

.依次填入下面一首七律《秋宿湘江遇雨》中空缺处的句子,恰当的一组是(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秋风万里芙蓉国,。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 肯重

)

王孙。渔人相见不相问,。A.

暮雨千家薜荔村 长笛一声归岛门 B.明月一轮杨柳村 一声长笛归岛门二C、文言文阅读.千家暮雨薜荔村( 杨花喜杀渡江人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22分。其中,,完成12分,每小题3D.一轮明月杨柳村分;翻译题10分)

杨花愁杀渡江人何子有琴,三年不张5一。从其游者戴仲鶡9题。,取而绳以弦,进而求操焉。何子御之,三扣其弦,弦不服指,声不成文①。徐察其音,莫知病端。仲鶡曰:“是病于材也。观其黟然黑,邪然腐也,其质不任弦,故鼓

之弗扬。

”何子曰:“噫!非材之罪也,吾将尤夫攻之者也。凡攻琴者,首选材,审制器。其器有四:弦、轸、徽、

1234

越。弦以被音,轸以机弦②,徽以比度③,越以亮节④。被音则清浊见,机弦则高下张,比度则细大弗逾,亮节则声应不伏。故弦取其韧密也,轸取其栝⑤圆也,徽取其数次⑥也,越取其中疏⑦也。今是琴弦之韧疏,轸之栝滞,徽之数失钧,越之中浅以隘。疏故清浊弗能具,滞故高下弗能通,失钧故细大相逾,浅以隘故声应沉伏。

“夫是琴之材,桐之为也。始桐之生邃谷,据盘石,风雨之所化,云烟之所蒸,不为不良也。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斫以成之,饰以出之。上而君得之,可以荐清庙,设大廷,合神纳宾,畅民洁物;下而士人得之,可以宜气养德,道情和志。何至黟然邪然,为腐材置物耶?

“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缚柱以求张弛,自混而欲别物,自褊⑧而欲求多,几何不为材之病也?是故君子慎焉,操之以劲,动之以时,明之以序,藏之以虚。劲则能弗挠也,时则能应变也,序则能辨方也,虚则能受益也。劲者信也,时者知也,序者义也,虚者谦也。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材何罪焉?””敏,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

﹏﹏﹏﹏﹏﹏“仲鶡怃然离席曰:信取于弦乎?知取于轸乎?义取于徽乎?谦取于越乎?一物而众理备焉。予不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3分) )

被音则清浊见,机弦则高下张 被:散发 B.使攻者制之中其制 中:合乎A.踿踿何至黟然邪然,为腐材置物耶?置:存放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罪:怪罪C.D.

踿踿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6.

是病于材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 B.浅以隘故声应沉伏 斧斤以时入山林A.

踿踿踿踿自混而欲别物 序八州而朝同列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C.D.

踿踿踿踿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7. )

“““文章以制琴喻用人,以琴的四大部件各自的作用,道出用人时,劲则能弗挠”时则能应变”序则A.

“能辨方”虚则能受益”四方面的意义。

文中批评今之琴四部件制作不当致使琴不中用,也就是抨击当时统治者用人之不当,使文章增添B.

了对现实的揭露意义。,文章结尾借仲鶡之口说“信取于弦乎?……一物而众理备焉”这点睛之笔,绾结文章的前后内容,C.

沟通全文的内在意理。“”仲鶡说: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说的是他信服何子说的道理,愿更换琴弦,重新调整琴弦的松D.

紧,使琴重放光芒。/”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8.

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材何罪焉?A.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材/何罪焉?D.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10分)()予观其黟然黑,邪然腐也,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14分)(),吾将尤夫攻之者也。(23分)(),可以宜气养德,道情和志。(33分)

译文:

):琴弦插入琴体的一端;数,琴徽的度数;次,合乎次序,位置正确;指琴体中间⑤栝(uā⑥数次:⑦中疏:ɡ空敞;狭小。⑧褊:

【注】指曲调。②机弦:控制琴弦;排比音节的高低度数;加大、节制琴的音量;①文:③比度:④亮节:

()取材于《元明清文选》

( )

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材何罪焉?B.

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材/何罪焉?C.

译文:译文: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题目。(10.8分)

阮郎归·初夏(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初夏之景的?试简析。(14分)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24分)

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11.5分,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1

)白《蜀道难》()2()3

!连峰去天不盈尺。(李

,)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4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填空题4分)10分。其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让汉字再简化

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表意、象形文字,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也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载体,对中国灿烂文化有着伟大的贡献。

汉字具有多种特性和作用,工具性是其最根本的属性。创造工具是创新,使用工具也要创新,人们在使用汉字中也在改变着汉字。祖先造字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但造字要考虑到识字、写字,考虑到实际运用。首创者不可能考虑周全,一步到位,后来者可以继续改进提高。汉字有很大的发展进步,但相对英文来说,5000多年来,

易学易记易写的问题至今没有完全解决好。本来识两三千个常用字就够用的汉字,却变成了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之一。现在国际社会的“汉语热”日益升温,进一步简化汉字,将更有利于中文走向世界,展现优势与魅力。

简化是汉字进化、优化、美化的必由之路。汉字是字中有字,笔画多的字通常可以拆分成几个字,笔画多少在识别时没有难易之分,只是在书写时繁简才有不同,而求简求快是书写的自然要求。几千年来汉字演变的趋势,从整体上说是从图画到线条到笔画;从数量上说是从少到多再到少;从结构上说是从简到繁再到简;从字型上说,是从不统一到长扁再到方;从笔画形态上说,是从不规则到弧形再到波浪形再到平弧相间的演变。汉字大变化是社会大发展的反映,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大发展。

汉字简化的动力主要来自民间。汉字从根源和雏形上来说,来自劳动人民,但经过采集、整理和加工创造而形成的汉字,则出于史卜和达官贵人之手。商代甲骨文就相对成熟,比较系统。但因一字多形,字形复杂,仅为少数人掌握和垄断,是贵族化的标志。西周末期,民间兴学,文化下移,文字走出史卜之手,越来越多的人识字用字学文化,简化文字便成众望所归。简化的结果,文字的神秘色彩被淡化,字形中包含的原始意义被淡忘,人们越来越把文字作为一个词的符号来对待,象形符号不断向简炼、规则化方向发展,线条化、平直化、简单化是基本趋势和要求。

中国历朝历代官方民间都在进行着简化工作。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

。宋元明清1北朝的碑刻,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2种民间刻本中所用的简

体字多达6政府有史以来第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新中国于1汉字简化240个。清末民初,956年正式公布《

,,方案》之后又出版了《简化字总表》这就是今天中国大陆的用字标准。汉字简化不仅省时省力,还会改变人们学习的心理和态度,一见钟情和望而却步,差别甚远。初学者的困

本文概括起来说从和12.

简化的原因。(4分)对汉字简化的理解,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13.

难、心境和感受是我们最应该了解和体谅的。简化的汉字不仅易写,而且多数也更美了,简化与美化得到了兼顾。书圣王羲之行书《兰亭集序》有3其中124个字,02个是简化字。

简化字在海内外华人中也是颇受欢迎的,华文圈中使用简化字的人占绝大多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以及联合国现在也都使用简体字。电脑的出现虽然使人用手写字的机会少了,但手写仍有必要,仍有大量的手写相当长的时间不能被替代,因此,简化的步伐不能停止。

()取材于2光明日报》013年9月19日《

两方面阐述了汉字需

( )

汉字的笔画多少在识别时没有难易之分,只是书写时繁简有所不同,而求简求快是书写的自然要A.求,因而汉字简化成为必然。

汉字简化使人们越来越把文字作为一个词的符号来对待,从而淡化了文字的神秘色彩,淡忘了字B.

形中包含的原始意义。中国历朝历代都在进行着汉字简化工作,清末民初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中国大陆的C.

。用字标准一直遵从于《简化字总表》简化的汉字不仅易写,改变了人们学习汉字的心理和态度;而且汉字也更美了,简化与美化得到了兼顾。D.

(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14. )

祖先造字不可能考虑周全,一步到位,人们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也在改变着汉字,后来者继续改A.

进提高也是创新。

古人依据线条化、平直化、简单化的原则,将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行书、草书。B.

作为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之一,汉字简化虽有很大的进步,但易学易记易写的问题至今也没有完C.

全解决好。

现在国际社会的“汉语热”日益升温,简化字在海内外华人中颇受欢迎,华文圈中使用简化字的人D.

占绝大多数。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追悼志摩

胡适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悄悄的我走了再别康桥》

志摩这一回真走了!可不是悄悄的走。在那淋漓的大雨里,在那迷蒙的大雾里,一个猛烈的大震动,三百匹马力的飞机碰在一座终古不动的山上,我们的朋友额上受了一下致命的撞伤,大概立刻失去了知觉。半空中起了一团天火,像天上陨了一颗大星似的直掉下地去。我们的志摩和他的两个同伴就死在那烈焰里了!我们初得着他的死讯,都不肯相信,都不信志摩这样一个可爱的人会死得这么惨酷。但在那几天的精神大震撼稍稍过去之后,我们忍不住要想,那样的死法也许只有志摩最配。

,,我们不相信志摩会“悄悄地走了”也不忍想志摩会死在一个“平凡的死”死在天空之中,大雨淋着,大雾笼罩着,大火焚烧着,那撞不倒的山头在旁边冷眼瞧着,我们新时代的新诗人,就是要自己挑一种死法,也挑不出更合适,更悲壮的了。志摩走了,我们这个世界里被他带走了不少的云彩。他在我们这些朋友之中,真是一片最可爱的云彩,永远是温暖的颜色,永远是美的花样,永远是可爱。在这七八年中,国内文艺界里起了不少的风波,吵了不少的架,许多很熟的朋友往往弄得不能见面。但我没有听见有人怨恨过志摩,谁也不能抵抗志摩的同情心,谁也不能避开他的粘着性。他才是和事佬,他有无穷的同。他从没有疑心,情,他才是朋友中间的“连索”他从不曾妒忌。他使这些多疑善妒的人们十分惭愧,又十分羡慕。,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

。他的一生的历史,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社会上对于他的行为,往往有不能谅解的地方,都只因为社会上批评他的人不曾懂得志摩的“单纯信

仰”的人生观。他的离婚和他的第二次结婚,是他一生最受社会严厉批评的两件事。现在志摩的棺已盖了,而社

会上的议论还未定。但我们知道这两件事的人,都能明白,至少在志摩的方面。这两件事最可以代表志摩的单纯理想的追求。他万分诚恳的相信那两件事都是他实现他那“美与爱与自由”的人生的正当步骤。

两件事的结果,在别人看,似乎都不曾能够实现志摩的理想生活。但到了今日,我们还忍用成败议论他吗?民国一年三月,他正式向他的夫人提议离婚,他告诉她,他们不应该继续他们的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结婚生,。活了,他提议“自由之偿还自由”他认为这是“彼此重见生命之曙光,不世之荣业”

后他回国了,婚是离了,而家庭和社会都不能谅解他。最奇怪的是他和他已离婚的夫人通信更勤,感情更好。社会上的人更不明白了。志摩是梁任公先生最爱护的学生,所以民国十二年任公先生曾写一封很长很恳切的信去劝他。

,任公一眼看透了志摩的行为是追求一种“梦想的神圣境界”他料到他必要失望,又怕他少年人受不起几次

“挫折,就会死,就会坠落。所以他以老师的资格警告他: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

但这种反理想主义是志摩所不能承认的。他答复任公的信,第一不承认他是把他人的苦痛换自己的快乐。第二,他也承认恋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他不能不去追求。他说: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他又相信他的理想是可以创造培养出的。

他深信理想的人生必须有爱,必须有自由,必须有美;他深信这种三位一体的人生是可以追求的,至少是可以用纯洁的心血培养出的。

我们一班朋友都替他高兴。他这几年想用心血浇灌的花也许是枯萎的了;但他的同情,他的鼓舞,早又在别的园里种出了无数的可爱的小树,开出了无数可爱的鲜花。———我们若从这个观点观察志摩的一生,他这十年中的一切行为就全可以了解了。我还可以说,只有从这个观点才可以了解志摩的行为;我们必须先认清了他的单纯信仰的人生观,方才认得清志摩的为人。

谁也想不到在这个最有希望的复活时代,他竟丢了我走了!他有一首咏黄鹂的诗,好像他在那里描写他自——像己的死,和我们的悲。我们静着望,怕惊了他。但他一展翅,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他飞了,不见了,没了—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志摩这样一个可爱的人,真是一片春光,一团火焰,一腔热情。文章开头引用《再别康桥》中的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15.4分)

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1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9.

?(为什么文中说“那样的死法也许只有志摩最配”16.5分)

由文中关于志摩的相关记述,可以看出志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17.6分)

悼念徐志摩的文章很多,各有侧重。试探究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18.6分)

冤 家【美国·毛姆】

现在,他们兄弟俩终于都过世了。一个画家和一个医生。

画家一直自以为有绘画的天才。他自大、骄傲而且易怒,向来看不起他兄弟那副庸俗、多愁善感的德性。然而,他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才气,如果不是他兄弟的接济,他早就要三餐不济了。奇怪的是,尽管他的画从技

秋宿湘江遇雨阅读答案篇四
《湖南省雅礼2014届高三一模、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1)》

雅礼2014届高三五月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擂钵(léi ) 羸弱(léi ) 压轴戏(zhïu) 嗷嗷待哺(áo) ....

B.结束(sù) 回溯(sù) 一沓纸(dá) 卷帙浩繁(zhì) ....

C.纤维(xiān) 蹁跹(xiān) 势利眼 (shì) 暴虎凭河(píng) ....

D.应答(dá ) 苏打(dá) 和稀泥(huî) 食不果腹 (shí) ....

2.下列各句横线处填入词语(含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4月11日,一名吸毒人员手持菜刀在南水镇某超市门口挥舞,扬言要杀人,武警珠海支队巡逻官兵接警赶至后,仅用30秒将其 。

②枯坐江亭的诗人看到曲江暮春之景,不禁生出万分惆怅与凄苦之情,恰如落红离枝,盛唐气象已渐行渐远,诗人 潸然掉泪。

③日本总务大臣新藤义孝12日参拜靖国神社。中国敦促日方在历史问题上端正态度,停止一切与时代潮流 的挑衅行为。

④必使山情水性,因 而曲得其真;务期天巧地灵,借人工人籁而华传其妙。(清·朱庭珍《筱园诗话》)

A.制服 不免 背道而驰 绘声绘色

B. 治服 不免 南辕北辙 绘声绘色

C.制服 未免 背道而驰 有声有色

D. 治服 未免 南辕北辙 有声有色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长沙地铁2号线全长21.926km,将于2014年4月29日正式运营。4月18日-20日,持有轨道公司发放的免费试乘券,均可从19个站的任意一站进站试乘。

B. 作为中国电商领域的两大巨头公司,京东无疑是阿里最有力的竞争者。随着腾讯的入股,京东获得了新的移动互联网入口,进一步增强了竞争力。

C.据《洛杉矶时报》报道,当湖人其他球员还在为常规赛收官战做准备时,科比已经飞往法国,提前开始了自己的假期。飞侠的这种行为,恐怕又要引来非议了。

D.乌克兰问题四方会谈将于4月17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欧盟与北约在会议举行之前都表明了各自的态度:期望把日趋复杂的乌克兰问题通过政治外交手段解决好。

4.下列所引诗语分别录自著名的古典小说,请选出叙述正确的项。 ( )

甲、青龙宝刀灿霜雪,鹦鹉战袍飞蛱蝶。马蹄到处鬼神嚎,目前一怒应流血。

乙、英雄相聚满山寨,好汉同心赴水洼。古今壮士谈英勇,猛烈强人仗义忠。

丙、钉钯铁棒逞神威,同帅阴兵战老牺。牺牲独展凶强性,遍满同天法力恢。

A.甲、乙、丙所属的小说,都是根据正史所改编。

B.甲诗所指的人物,成为武侯祠供奉的神祇。

C.丙诗所属的小说,与具有魔幻色彩的《哈利波特》、《魔戒》性质相近。

D.甲、乙、丙所属的小说,依故事发生时代的先后排列,应是:甲→乙→丙。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填空题4分,每小题2分;翻译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5----9小题。

愚 溪 对(节选)

柳宗元

柳子名愚溪而居。五日,溪之神夜见梦曰:‚子何辱予,使予为愚耶?有其实者,名固从之,今予固若是耶?予闻西海有水,散涣而无力,不能负芥,投之则委靡垫没,及底而后止,故其名曰弱水。雍之西有水,幽险若漆,不知其所出,故其名曰黑水。夫弱,六极也。黑,贱名也。彼得之而不辞,穷万世而不变者,有其实也。今予甚清且美,为子所喜,而又功可以及圃畦,力可以载方舟,朝夕者济焉。子幸择而居予,而辱以无实之名以为愚,卒不见德而肆其诬,岂终不可革耶?‛

柳子对曰:‚汝诚无其实,然以吾之愚而独好汝,汝恶得避是名耶!且汝不见贪泉乎?有饮而南者,见交趾宝货之多,光溢于目,思以两手攫而怀之,岂泉之实耶?过而往贪焉犹以为名,今汝独招愚者居焉,久留而不去,虽欲革其名,不可得矣。夫明王之时,智者用,愚者伏。用者宜迩,伏者宜远。今汝之托也,远王都三千余里,唯愚陋黜伏者,日侵侵以游汝。当汝为愚而犹以为诬,宁有说耶?‛

曰:‚是则然矣,敢问子之愚何如饵可以及我?‛

柳子曰:‚汝欲穷我之愚说耶?姑示子其略:吾茫洋乎无知。冰雪之交,众裘我絺;溽①暑之铄,众从之风,而我从之火。是污汝可乎‛

于是溪神沉思而叹曰:‚嘻!有余矣,是及我也。‛因俯而羞,仰而吁,涕泣交流,举手而辞。一晦矣一明,觉而莫知所之,遂书其对。

注释:①溽暑之铄:闷热的酷暑时,连金属都要熔化。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力可以载方舟,朝夕者济焉 济:渡过 .

B.有饮而南者,见交趾宝货之多 南:往南 .

C.久留而不去,虽欲革其名 革:去除 .

D.汝欲穷我之愚说耶 穷:穷困 .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卒不见德而肆其诬,岂终不可革耶? .

A.西海有水,散涣而无力 .

B.投之则委靡垫没,及底而后止 .

C.众从之风,而我从之火 .

D.涕泣交流,举手而辞 .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进不为盈退/不为抑荒/凉昏默卒/不自克此/其大凡者/也愿以是污汝/可乎

B. 进不为盈退/不为抑荒凉昏默/卒不自克/此其大凡者也愿/以是污汝可乎

C. 进不为盈/退不为抑/荒凉昏默/卒不自克此/其大凡者也/愿以是污汝可乎

D. 进不为盈/退不为抑/荒凉昏默/卒不自克/此其大凡者也/愿以是污汝可乎

8.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愚溪以“弱水、黑水”之恶名的名符其实,与自己的清澈、美好和功用对比,来表达自己被命以“愚溪”之名的不满。

B.第二自然段作者将愚溪与贪泉类比:贪泉不贪,因人而得名;愚溪虽不愚,却位居偏僻之地,只有愚陋贬谪之人相伴,可谓名至实归。

C.第三、四、五自然段作者通过与愚溪的对话,表明自己举止与众人相异而执迷不悟,愚溪亦因此而得愚名。愚溪心服口服,羞惭叹息而退。

D.此文托言与愚溪对话,抒发了作者被贬偏僻之所而不能施展抱负的痛苦和愤懑,以及遭受他人排斥、冷落之后的麻木和自卑。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彼得之而不辞,穷万世而不变者,有其实也。(4分)

译文:

(2)以吾之愚而独好汝,汝恶得避是名耶。(3分)

译文:

(3)觉而莫知所之,遂书其对。(3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湘上阴云锁梦魂, 江边深夜舞刘琨①。

秋风万里芙蓉国, 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②, 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③相见不相问, 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刘琨,《晋书•祖逖传》记载过他和祖逖共被同寝,夜间闻鸡起舞的故事。

②橘柚,《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③《楚辞•渔父》有云:“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1)首联“湘上阴云锁梦魂”,“锁”字用得精妙,请分析其妙处。(3分)

(2)诗歌注重景与情的结合,力求做到景情交融。此诗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同写秋天湖湘景象,但格调、情感不同,请赏析比较此诗中间两联与毛词上阕的异同。(5分)

《沁园春·长沙》上阕:“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 ,穷岛屿之萦回。(《滕王阁序》唐 王勃)

(2) ,生长明妃尚有村。(《咏怀古迹(其三)》唐 杜甫)

(3) ,缭之兮杜衡。(《湘夫人》战国 屈原)

(4)臣之辛苦, ,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陈情表》西晋 李密)

(5)舞榭歌台, 。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 辛弃疾)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社会需要自由、理性的文科

徐贲

最近出现了文科是否‚贻害社会‛的争论。有人认为,以哲学为代表的思考在现时代成为多余,‚哲学专业的招生难和就业难其实已经诠释了这是个不再需要哲学的时代‛。在我们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看起来可以无限满足人们日益膨胀的物欲的时代,有这样的想法实在不足为奇。

然而,科学能够在物质方面增进人类的福祉,但科学的价值远不止于此。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科学曾经代表着人类自由和理性的革命性转变,满足的远不只是人的物质需求。科学是人类对智慧的一种追求,而这种智慧必须联系和借助另外两种智慧,那就是哲学和信仰。

我认识一位96岁的物理学家,他晚年成为文科知识热忱的学习者和思考者。老先生送了我一本他写的《理性与信仰初识》,在这本现身说法的书里,他借用康德的概念分析指出,科学解决的是‚我们能够认识什么‛的问题,哲学解决的是‚我们应该做什么‛的问题,而宗教解决的是‚我们能够希望什么‛的问题。老先生关心的不是当下学院哲学教授们讨论的哲学小专题,而是哲学理性与宗教信仰的关系。在我们这个有欲望、缺理性、无信仰的时代,这位物理学家的人文思考成为当前一望无际的价值荒原上的空谷足音。

当前中国大学里的理工科课程,为学生提供的只是一些起码的实用性知识和技能训练。在大学人文教育普遍缺失的状态下,这样的知识和训练既与‚我们应该做什么‛无关,更不涉及‚我们能够希望什么‛。这样的教育,它的主要作用不过是为劳动市场提供浑浑噩噩、追名逐利的人力机器。而那些作为劳动力的个体,他们一辈子都囚禁在自己永远没法满足的物质和肉体欲望之中。

在最好的情况下,科学解决‚我们能够认识什么‛的问题,但它无法回答,人的认识与存在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这一层思考需要人类理性有进一步的拓展。这一拓展是以人的自由意识,以及人的思考和价值选择的自由为核心的。哲学不仅为人们提供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更有助于人们形成对个人和公共生活必不可少的价值观——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好的生活,什么是好的公共生活。

这种价值观不是自上而下灌输的意识形态,而是人文教育和人文思考的结果,它是说服的结果,借助的是人的理性。这样的教育以‚求智慧‛来克服偏见的束缚,是人的自我解放的惟一方式。人们习惯地将这种求智慧称为‚哲学‛,其实它也贯穿于所有自由、理性的人文学科之中。哲学家罗素说‚没有一点哲学,一个人终身都会是偏见的囚徒‛,指的就是这种哲学和人文学科。

文科并不自动具有自由、理性的精神,事实上,文科完全可能被强权操纵和利用,成为束缚人类自由、理性的体制工具。这样的文科确实会‚贻害社会‛。‚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儒法斗争史‛、‚两条路线斗争‛便是这种文科的典型代表。当时的文科‚研究成果‛也相当可观,例如,从1974年开始,‚批林批孔‛运动中的评法批儒图书和文章就大量涌现。 无论是理工还是文科,都是人的知识,也都必须是与人有关的,能使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因此成为更好的人的知识。它是一种目的,而不只是一种手段。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不受学科边界的限制,被称为‚人文教育‛,它的原意便是人的‚自由教育‛。人文教育的使命不是只传授某种专门知识,而是让一些与人类之善有关的价值深入人心,成为一种信仰,也成为一种社会的集体力量。

12.本文通过的方式提出观点,又通过一位物理学家的事例和中国大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形成 论证,为进一步深入探讨人文教育蓄势。

13.对于文章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出现“文科贻害社会”的想法,与我们这个时代科技迅猛发展,人们日益膨胀的物欲得到满足有关。

B.目前,中国大学里的理工科课程提供的那些起码的实用性知识和技能训练,在大学人文教育普遍缺失的状态下,与“我们应该做到什么”和“我们能够希望什么”无关。

C.哲学能够帮助人们形成对个人和公共生活必不可少的价值观,这是人文教育和人文思考的结果,借助的是人的理性,因此,这种价值观不是自上而下的灌输的意识形态。

D.文科一旦被强权操纵和利用,成为束缚人类自由、理性的体制工具,便会对社会产生危害。

14.关于“科学”与“人文教育”,以下叙述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科学可以满足人的物质需求,也可以满足人对智慧的追求,后者远比前者重要。

B.老先生根据康德的概念分析去认识,认为科学解决了“我们能够认识什么”的问题。

C.人的认识与存在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这一问题是科学回答不了的,对此,需要人类理性有进一步拓展。

D.人文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它不受学科边界的限制,不传授某种知识,而是让一些与人类之善有关的价值深入人心。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铃兰花

【斯洛文尼亚】普〃沃兰茨

紧挨着我们家的地头有一块怕人的、黑黢黢的洼地,大家都管它叫‚地狱‛。它三面由陡坡环绕,活像一口深锅,只有一个隐没在晦暗、神秘的密林里的出口。山坡上长满了杂乱的灌木、黄檗、千金榆幼树、乌荆子、野樱桃树和一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林丛间荒草蔓生。 ‚地狱‛里人迹罕至,阴阴森森,那里唯一有生命的东西是一眼泉水,溪流日夜不息的声响给这个阴森可怖的地方蒙上了更神秘的色彩。

不过,那地方用来放牧最理想。‚地狱‛里的草虽然长得不高,但多汁,牲口很乐意吃。 我打从记事的时候开始就害怕这个地方。当父母对我进行基督教的启蒙教育时,我便从他们那里听说过地狱;当我扯着母亲的长裙上教堂的时候,教堂里也谈到过地狱。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我们当地的‚地狱‛简直和真正的地狱一模一样,我每次总是恐惧万端地走近这个地方,然后又尽快跑开。

有那么一次,那时候我还不到六岁,父亲要我到那里去放牧。这对我真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考验,因为在这之前我还从未独自一人去过那里。当时我真想大哭一场。

然而,我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怜悯。我只好赶着牲口,尽量放慢脚步,一点点走近这个可怕的地方。我本来打算把牲口停留在山坡上,这不过是枉费心机。一瞬间,牲口群便隐没在洼地里了。我无可奈何,只好跟着下去,生怕那几头母牛会从沟谷走进树林里去。

我就这样战战兢兢地在‚地狱‛的底部坐下来,也不敢回头好好地看看四周。我越来越害怕,终于控制不住,大声哭叫着从这里跑开了。跑到上面我还收不住脚步,一直顺着田野,泪流满面地朝父母正在耕种的地头跑去。

见到父母的时候,我哭成了个泪人儿,狼狈得很。父亲笑了,母亲却说:

‚以后你不要再叫他去‘地狱’了,他年纪还小呢。‛

打这以后,果真不再叫我到‚地狱‛去放牧了。不过我对这个地方依旧像当初那样惧怕。

秋宿湘江遇雨阅读答案篇五
《古代诗歌鉴赏训练题目》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一、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卢纶 (?~约799),郡望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著名诗人。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时。估客指商人。

(1)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远见”、“犹是”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变化。

(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分析颈联“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古剑

清·高鹗

一条秋水万黄金,千载谁明烈士心。

夜半虚堂雷雨入,壁间惊起老龙吟。

(1)咏古剑,但诗中却并未出现“剑”字,试问作者是怎样咏出古剑的意象

的?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4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红。

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

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②踯躅:杜鹃花科。③恩波:皇帝的恩泽。④斗:通“陡”。

(1).前四句描写景物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2).前人评价尾联写得婉转含蓄,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送僧赴黄山沐汤泉兼参禅宗长老

杜荀鹤

闻有汤泉独去寻,一瓶一钵一无金。

不愁乱世兵相害,却喜寒山路入深。

野老祷神鸦噪庙,猎人冲雪鹿惊林。

患身是幻逢禅主①,水洗皮肤语洗心。

[注释] ①禅主:指诗的题目中的禅宗长老。

(1).试分析诗中两个“洗”字用法的妙处。

(2).这首诗的“不愁乱世兵相害,却喜寒山路入深”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霄劳梦想。

(1).一二两句中各有一字用得很妙,请你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2).请简要概括诗中情感变化过程。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作者在这首词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展开了奇妙的想像。请作具

体简要的分析。

(2)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看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

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 阻风三峰下

南宋·张孝祥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张孝祥,南宋爱国词人。本词是作者离官潭州(今长沙)途中为风雨所

阻时作。

(1)这首词匠心独运,艺术构思新颖别致。试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

(2)这首词可以看出作者此时是怎样的心境?(4分)

答: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黄几度

黄庭坚①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②,治病不蕲三折肱③。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④溪藤。

[注]①黄庭坚(1045~1105):宋代诗人。王安石变法之后形成的新党、旧党

的斗争延续多年,黄庭坚受牵连两次被贬。写此诗时黄庭坚在北方德州做官。黄几度:黄庭坚的朋友。曾在南方四会县做官,为官清廉却未得重用。②《史记》中说大文豪司马相如很穷,“家居徒四壁立”。③出自《左传》,意思是折断三回胳膊,积累了治病经验就可当好医生了。这里是说黄几度政治经验丰富,可做大事。④瘴:瘴气,热带或亚热带森林中的湿热空气。

(1).颔联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4分)

答:

(2).这首诗蕴含丰富,汇聚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1分)

答:

九、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问题

伯牙绝弦图

(宋)郑思恩

终不求人更赏音,只当仰面看山林。

一双闲手无聊赖,满地斜阳是此心。

九(1)、请你找出这首诗的诗眼(哪一句)。

(2)、从语言特点上谈谈你对最后两句诗的理解

十、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禾 熟①

宋·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②谷登场。

老牛粗了③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注]①此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清初画家曾借此题画。诗人做过地方

官吏,熟悉农村情况。他多遭贬谪,厌倦官场,正好借这乡村的野朴淘洗心情,抒发胸中的积郁。②窦:水道,水沟。③粗了:刚了结。

(1).一、二两句,勾勒出了农村 的景象。

(2).三、四两句取象老牛,诗家评说“用意很深”。对诗人的“用意”,你是怎样理解的?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

答: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 十二.阅读下面一首元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1)综观全词,“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

(2)词中用了哪几种手法写“心事”?

(3)“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三句在景物的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

秋宿湘江遇雨阅读答案篇六
《云南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高考适应性月考语文试题》

云南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高考适应性月考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历史上,士本来是末等的贵族,但是在周代,它就已经向庶民的方向滑落。在孔子时,士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阶级,游离摇摆于贵族与庶民之间,上可为贵族或为官,进入统治集团,下可为民,即成为被统治阶级。最终它定位于民之首,所谓士农工商。而这个士,在多数年代,得到了统治阶级和庶民的尊重,有着很大特权。

孔子本身是一个士。儒家就是士的代表。正是由孔子集成发扬,将此前就已经存在的士的人格特点,包括精神的、知识的、操守的,形成了体系的框架,最后在孟子那里,将它建成为一座辉煌的殿堂。此后,中国以儒家为代表的士,成为中国政治、社会、文化进程的价值主干和人格载体,道统在兹,文脉在兹。 可以将士的精神内涵、行为特征与人格特点简单地归纳如下:以天下为己任、救苍生保社稷的责任担当;尽心知命、天人合一的信仰追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熟知经典与礼乐射御书数的知识技能;社会道德纲常的教化维护;诗文琴棋书画及优游山水的生活雅致。而中国古代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大多是由士担任主角的,如秉笔直书的齐史,安贫乐道的颜回,含垢忍辱的司马迁,捐躯死国的颜真卿、文天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等等。 以上这些士最重要的精神内涵、行为规范,有一个集中点,就是独立人格。独立人格之于士,就如其精气神和脊梁骨。如果没有独立人格,那么士就不会成为一个独特的阶层,也就浑然泯灭于庶民之中。如果没有独立人格,中国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也就失去了主干支持,或者说,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延续,因为中国文化会在一团软泥似的士的身上断裂湮灭。

士也有自己种种的弱点和问题。除了知识单一专业性较差外,作为专制制度下的一个群体,它从先秦的独立性人格,随着时序变迁,渐渐产生了人格分裂,大多数士为了生计,不得不形成对君主的人身依附,而那些入仕的士,在权力腐

蚀下,不能知行合一,产生了对价值观的背离,腐败变质。士的这些问题的根源,还在于制度本身,而制度的形成,又在于历史上中国的经济特质。作为一个小农经济国家,经济特点规定了严格的、以血缘关系为依据的上下尊卑的差序格局,因为只有统一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才能应对农业所要求的诸如水利建设和荒年救济这一类公共管理需要,而小农经济的风险和单薄,则要求祖辈的传统经验和全家乃至家族的齐心协力。于是,天地之外,君父崇拜就是社会纲常的基础。(节选自2015年1月28日《教育文摘周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历史上,作为贵族的士,随着时代的发展,地位不断滑落,至周代,已经接近庶民。

B.士,向上可以为贵族或为官进入统治集团,向下可以为民成为被统治阶级,俨然成为中国社会一个特殊的阶级。

C孔子是士之人格的集大成者。在总结和继承的基础上,士之人格特点至此形成了一个体系的框架。

D、士是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他们有大济苍生之志,亦有琴棋书画的雅致生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齐史秉笔直书,颜回安贫乐道,司马迁含垢忍辱,他们都坚守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

B.独立人格是士之精神内涵的核心,是士与庶民的根本区别。没有了独立人格,士这个阶层也就不存在。

C.那些为了生计不得不人仕,从而成为君主人身依附的士,在权力腐蚀下,知行不能合一,渐渐背离价值观,腐败变质了。

D.君主专制政治制度的形成源于中国小农经济国家的经济特质。在这样的制度下,士出现了种种问题,诸如人格分裂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谓“士农工商”,表述的不只是称谓,还是地位的排序。士为民之首,有很大的特权,得到统治者和庶民的尊重。

B.孔孟之后,以儒家为代表的士,担起了中国政治、社会、文化发展的重任,中国社会以儒家思想为精神承担者。

C.因为士之独立人格是中国政治文化社会的主干支持,有士在,士的精神就在,士的人格就在,中华民族、中国文化就能延续。

D.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决定了上下尊卑的社会格局。于是,天地之外,君父崇拜就成了社会纲常的基础。

1.B【解析】原文信息“在孔子时,士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阶级”,选择项“成为中国社会一个特殊的阶级”,时间范围扩大,概念有误。

2.C【解析】原文信息“大多数士为了生计,不得不形成对君主的人身依附,而那些入仕的士,在权力腐蚀下,不能知行合一,产生了对价值观的背离,腐败变质”,选项表述为“那些为了生计不得不入仕,从而成为君主人身依附的士”,概念混乱。

3.C【解析】原文信息“如果没有独立人格,中国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也就失去了主干支持,或者说,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延续,因为中国文化会在一团软泥似的士的身上断裂湮灭”,选择项因果关系混乱。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4一7题。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大夫。劾奏卫将军张安世子彭祖不下殿门,并连及安世居位无补。彭祖时实下门,宽饶坐举奏大臣非是,左迁为卫司马。

宽饶初拜为司马,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有疾病者身自抚循临问,加致医药,遇之甚有恩。及岁尽交代①,卫卒数千人皆叩头自请,愿复留共更一年,以报宽饶厚德。宣帝嘉之,以宽饶为太中大夫,使行风俗,多所称举贬黜,奉使称意。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公卿贵戚及郡国吏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

宽饶为人刚直高节,志在奉公。家贫,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公廉如此。然深刻喜陷害人,在位及贵戚人与为怨,又好言事刺讥,奸②犯上意。同列后进或九卿,宽饶自以行清能高,有益于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数上疏谏争。太子庶子③王生高宽饶节,

而非其如此,予书曰:“明主知君洁白公正,不畏强御,故命君以司察之位,擅君以奉使之权,尊官厚禄已施于君矣。君宜夙夜惟思当世之务,奉法宣化,忧劳天下,虽日有益,月有功,犹未足以称职而报恩也。”宽饶不纳其言。

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以刑余为周、召④,以法律为《诗》《书》。”上以宽饶怨谤终不改,下其中书二千石⑤。谏大夫郑昌愍宽饶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上书颂宽饶。上不听,遂下宽饶吏。宽饶引佩刀自刭北阙下,众莫不怜之。

(节选自《盖宽饶传》,有删节)

[注]①岁尽交代:汉时每岁末更换卫卒。②奸:同“干”。③太子庶子:官职。④刑余:指宦官,周、召:周公、召公,西周贤臣。⑤中书二千石:官职。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

B、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

C、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

D、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郎,古代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员的统称。战国始有,本文中是指为为君主侍从之官。

B、迁,移动、搬换、转变之意,在古代也可指官职的变动。

C、奉钱即资助之钱,如《史记•萧相国世家》中“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的“奉钱”即是此意。

D、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疏”原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宽饶因通晓儒经被选为郡文学,凭孝廉身份做了郎官;升任谏议大夫后,曾向皇帝检举揭发彭过殿门不下车及其父卫将军张安世居高位而无补朝政之事。

B、宽饶任司马一职时,善待士卒,年终按例交接更换士卒时,数千人叩头自请,愿意留下再服役一年。宽饶受到宣帝嘉奖,升任为太中大夫,巡察各地风俗。

C、宽饶为司隶后,刺举无所回避,与公卿贵戚结怨甚多;又好借事批评朝政,冒犯皇上意旨,因此他的职位不升反降,被同列及后进超越,对此他很是失意不快。

D、宽饶性格刚直,高风亮节,志在奉公。同时他又为人苛刻,好陷害他人。太子庶子王生赞赏宽饶的节操,但不同意他的这些做法,写信劝他,宽饶却始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5分)

(2)上不听,遂下宽饶吏。宽饶引佩刀自刭北阙下,众莫不怜之。(5分)

4.A

5.C【解析】奉钱有两个意思,其一是资助之钱。其二是薪俸。在本文中应该是薪俸之意。

6.C【解析】“他的职位不升反降”错。

7.(1)提升为司隶校尉之后,揭发不加回避,官职不分大小一律举报,被检举揭发的人很多。(采分点:“擢”、“刺”、“举”各1分,整句通顺2分)

(2)皇上不听,就把盖宽饶交给御吏。盖宽饶举刀在北阙下面自杀,众人无不怜惜他。(采分点:“上”、“引”、“莫”各1分,整句通顺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因通晓儒经被选为郡文学,凭孝廉身份做了郎官。被推举为方正,对策被定为优等,升任为谏议大夫。弹劾卫将军张安世的儿子张彭祖过殿门不下车,并牵连到张安世居官位而无补朝政。张彭祖当时实际上下了车,盖宽饶因犯上奏大臣不实的罪,被贬职为卫司马。

盖宽饶刚任司马一职时,亲自巡视士卒住室,察看他们的饮食情况,有疾病的亲自探视慰问,并送来医药,对待士卒很有恩德。年终按例交接事务时,数千士卒叩头自请,愿意留下再服役一年,来报答盖宽饶的厚德。汉宣帝嘉奖他,让盖宽饶做太中大夫,派他巡察各地风俗,查出的多数上报,有的被提拔,有的被降职或免职,接受使命做事适合皇上的心意。提升为司隶校尉之后,揭发不加回

秋宿湘江遇雨阅读答案篇七
《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含阅读练习及答案,53页)》

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

目录

1.罗邺《早发》

2.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3.王绩《野望》

4.包佶《再过金陵》 刘翰《石头城》

5.贾至《春思》

6.钱起《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7.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8.姚合《闲居》

9.严武《军城早秋》

10.韦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11.郎士元《柏林寺南望》

12.杜甫《曲江对酒》

13.戎昱《移家别湖上亭》

14钱珝《未展芭蕉》

15.刘眘虚《阙题》

16.李商隐《霜月》

17.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8.薛逢《长安夜雨》

19.卢纶《逢病军人》 张乔《河潢旧卒》

20. 雍陶《天津桥春望》

21.薛涛《送友人》

22.柳中庸《听筝》

23.白居易《梦微之》 元稹《酬乐天频梦微之》

24.杜荀鹤《自叙》

25.孟云卿《寒食》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26.郑谷《题杭州樟亭》

27.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8.李商隐《风雨》

29.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30.张蠙(pín)《登单于台》

31.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32.刘方平《梅花落》

33.陆龟蒙《吴宫怀古》

34.许浑《旅夜怀远客》

35.栖一《武昌怀古》

36.李白《清溪行》

37.韦应物《春游南亭》

38.贾岛《寄韩潮州愈》

39.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40.雍陶《塞路初晴》

41.杜甫《孤雁》

42.杜甫《叹庭前甘菊花》

43.韦庄《忆昔》

44.戎昱《塞下曲》

45.王勃《咏风》

46.韦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47.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48.窦巩《汉阴驿与宇文十相遇,旋归西川,因以赠别》

49.吴融《子规》

50.杜甫《九日》

51.陈子昂《感遇》

52.李商隐《落花》 宋祁《落花》

53.赵嘏《长安秋望》

54.崔湜《边愁》

55.司空曙《峡口送友人》 雍陶《送蜀客》

56.曹松《南海旅次》

57.白居易《琴茶》

58.綦毋潜《过融上人兰若》

59.裴磷《裴给事宅白牡丹》 白居易《惜白牡丹》

60.元稹《高荷》

61.李中《舟次彭泽》

62.高骈《风筝》

63.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64.杜荀鹤《闽中秋思》

65.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66.温庭筠《赠少年》

67.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68.崔道融《梅花》

69.崔道融《溪居即事》

70.韦应物《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李商隐《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71.张仲素《秋闺思》 施肩吾《望夫词》

72.李中《舟次彭泽》

73.寒山《杳杳寒山道》

74.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75.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76.刘沧《江楼月夜闻笛》

77.万楚《骢马》

78.李嘉祐《晚登江楼有怀》

79.徐通《春日闲居》

80.陆龟蒙《离别》

81.张乔书边事①

82.李澄之《秋庭夜月有怀》

83.白居易《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84.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李端《春晚游鹤林寺寄使府诸公》

85.高适《塞上听吹笛》 李益《听晓角》

86.顾况《听角思归》

87.戎昱《耒阳溪夜行》

88.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89.元稹《送孙胜》 沈宇《武阳送别》

90.张仲素《秋夜曲》

91.薛媛《写真寄外》

92.李德裕《谪岭南道中作》

93.孟郊《秋怀(其二)》

94.崔涂《除夜有怀》

95.王勃《别薛华》

96.韩偓《春尽》

97.马戴《楚江怀古》

98.吴融《华清宫》 李约《过华清宫》

99.李益《汴河曲》 皮日休《汴河怀古》

100.卢照邻《雨雪曲》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参考答案

1.①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②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

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早”。

2.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1)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4分)

2.(2)“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丞相了出来。“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4分)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4分)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心情。(4分)

参考答案

1.动静结合,由远而近,颔联写诗人举目远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牧人与猎马的归来,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描绘了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恬淡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4分)

2.本诗借景抒情,先写野望中的秋日田园牧归之景,恬静闲雅,流露出诗人归隐后百无聊赖而彷徨的心情;(2分)尾联用典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贤人伯夷和叔齐为知音,表现了作者的孤寂和苦闷惆怅之情。(2分)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再过金陵①

包佶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石头城

宋刘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③,绿到台城④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②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③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④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5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相同点:①两诗都描写了金陵城凄凉、衰败之景。(2分)不同点:①包诗运用拟人手法,写江山不管天下兴亡之事、任凭夕阳伴着客愁;(1分)刘诗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或答视听结合),写所见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高悬,又写所闻空中雁声。(1分)②刘诗的景物描写有时间(从白天到黑夜)和空间(从吴宫到台城)的变换,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闻。(1分)说明:如学生能从以下角度回答两诗不同点,给2分。包诗写的是金陵秋景,写秋高雁飞、残照斜阳、江山依旧的凄凉萧瑟之景;刘诗写的是金陵春景,写离离芳草、

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飞雁的悲凉寥落之景。(2分)

2.①包诗抒发了作者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2分)借古讽今,表现作者对安史之乱后政事日非、家国衰败的悲愁。(2分)(如回答作者过金陵的羁旅愁思给1分)②刘诗暗含古今盛衰对比,抒发了作者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2分)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云,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历乱”:花开极茂盛。

1.前两句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有什么作用?(5分)

2.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5分)

参考答案

1.①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春草丛生,草色青青,柳色嫩黄,柳丝飘拂;桃花盛开,李花飘香,花枝披离,花气氤氲。(2分)②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照,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画面上的春光点染得越是明媚,春意越是喧闹,就更能从反面衬托出诗人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答“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诗人无法排遣的深愁苦恨,也可以)(3分)

2.①这两句不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愁情,而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借“东风”和“春日”来写愁思。(2分) ②“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不为遣愁;“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2分)这样,诗意的表现就更为曲折、含蓄、更有深度。(1分)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钱起

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

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

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

【注】蜂,一本作“峰”。

关于上面《山路见梅感而有作》一诗,清代纪昀有评价说“特有情韵”,还说“五、六(句)最佳”。请完成下面小题。

1.诗中第六句“晴日数蜂来”,历来版本有分歧,一作“蜂”,一作“峰”,请结合自己对诗作主旨的把握,谈一谈你会如何选用,并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2.请从创作手法运用的角度谈一谈你对纪昀“特有情韵”这一评价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选“蜂”,落脚于梅花的馥郁的香(1分);梅花尽管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花香仍然有蜂来光顾,梅花之魅力可见一斑(1分),实际是以拟人手法来烘托花香之盛,借以抒人之怀(1分)。(意思对即可)选“峰”,落脚于梅花的峭拔高洁的品性(1分);梅花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其品性仍有山峰来辉映,自然超凡脱俗(1分);实际是用拟人手法来烘托其品性之高,借以抒人之怀(1分)。(意思对即可)

秋宿湘江遇雨阅读答案篇八
《语文诗歌赏析(湖南四大名校2014高考模拟卷)》

语文诗歌赏析

湖南师大附中2014届高考模拟卷(一)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8分)

寄彭民望①

李东阳

斫地哀歌兴未阑,归来长铗尚须弹。②

秋风布褐衣犹短,夜雨江湖梦亦寒。

木叶下时惊岁晚,人情阅尽见交难。

长安旅食淹留地,惭愧先生苜蓿盘③。

【注】①彭民望:湖南攸县人。景泰间举人,曾任顺天通判,后失意归。②“斫地”句,化用杜甫诗句:“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弹长铗”语出《战国策·齐策四》:冯远为孟尝君食客,左右贱之,她倚柱弹剑,歌曰:“长铗(jiá,长剑)归来乎,食无鱼。”③苜蓿盘:形容清贫的生活。

(1)这首五言乐府诗,从题材内容上看属于____________诗。(1分)

(2)简要概括诗中“彭民望”的形象特点。(3分)

(3)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4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8分)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1)本诗颈联选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

营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3分)

(2)请赏析本诗颈联“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运用的艺术手法。(5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8分)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注】张九龄,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作此诗前,历经曲折,终获皇帝恩遇,才德经受了考验,他为此踌躇满志。

(1)诗中描绘了什么景象?请用简洁语言分析。(5分)

(2)“诗言志”,山水即人,结合全诗,说说你的理解。(3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①。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②,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③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刘琨,《晋书·祖逖传》记载过他和祖逖共被同寝,夜间闻鸡起舞的故事。②橘柚,《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③《楚辞·渔父》有云:“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1)首联“江上阴云锁梦魂”,“锁”字用得巧妙,请分析其妙处(3分)

(2)是个注重景与情的结合,力求做到景情交融。此诗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同写秋天

湖湘景象,但格调、情感不同,请赏析比较此诗中间两联与毛词上阕的异同。(5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注]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睛。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陈与义(1090—1138),宋代河南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

(1)请赏析这首词的思路。(4分)

(2)试分析下阕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秋宿湘江遇雨阅读答案篇九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表达技巧》专题检测卷(含解析)》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 诗歌表达技巧

(每题6分,满分:90分 时间:90分钟)

1. [2014·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双调·蟾宫曲 自乐

[元]孙周卿

①②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

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 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答案] 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运用的效果。在这首诗歌中,作者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采用白描写法,每一个意象之前都冠以“山”这一定语,赋以山的特征;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也是一种渲染,通过这样的反复或说渲染,作者意在传递山之于作者的生活、情感的影响。多次出现“山”,增强了节奏感,每个“山”都有不同的意义,并不雷同。

(2)[答案] (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一个问题的难点在于“扫山云”。“扫山云”是指掠过山头的云,云动影生,惊动了栖息的鸦鸟;“月出惊山鸟”中的“惊”是因为月光的作用使鸟产生错觉。前句鸟因形(或影)而惊,后句鸟因光而惊,二者是有差别的。动态的东西包含形与质,具体来说包括动作、声音、光线等的变化,只要考虑到这一点,答出以动衬静这一表达技巧不是难事。另外,在一般诗文中,山村大多是静的,这些动态的东西往往会增加山村的灵动性,也可以更明显地衬托出山村的幽静。

2、.[2014·湖北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早 发

罗 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答案] ①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②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表现“早发”之“早”。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题型为一字领全诗,也有人称为“诗眼”题。解题时应注意根据题干要求,逐句或逐层分析。

(2)[答案] 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

[解析] 这种表达效果题,答题时表述要规范:某字(词、句)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及其效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

【清】赵熙

静极小三昧,夜蛩秋满庭。

风清闻远水,天碧撒群星。

故友书多断,衰年梦每灵。

诗成呼病妇,试踞灶觚听。

注:①三昧:指心情平静。

(1)诗歌的尾联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在写景方面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细节描写。通过写诗人把写好的诗读给正在灶下做饭的病妻听的细节,表现了诗人因没有朋友,无人唱和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2)反衬。诗歌通过写秋夜之中听到的秋虫的叫声、风声、水声,衬托出秋夜寂静至极,表现了诗人孤寂的心境。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①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注]。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王孙:指游子。

诗的颔联和颈联中,景和情是如何有机地联系起来的?请做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指出这两联中的景和情各指什么,然后再结合诗句分析景和情是如何有机地联系起来的,比如诗歌中诗人情因景生,景以情合。

答案:颔联写万里江天,极其阔大,侧重写景;颈联写乡思难遣,仕途不遇,侧重抒情。境界的阔大壮美,触动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和故国之思,从而情因景生,景以情合。

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题。

踏莎行[注]

陈尧佐

二社良辰,千秋庭院。翩翩又见新来燕。凤凰巢稳许为邻,潇湘烟暝来何晚。 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画梁时拂歌尘散。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

注:宰相吕夷简欲致仕,仁宗问何人可代替,吕夷简推荐陈尧佐。陈特写此词以致意。 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词首句中的二社指春社与秋社,这里主要指春社。“千秋”同“秋千”,是寒食之戏,词的前两句点明了时节。词人以春天燕子的翩然来归,喻朝廷的济济人才,同时也寄寓词人对如同明媚春光的盛世的赞美与热爱。“凤凰巢稳许为邻”一句以凤凰形容邻座之巢,突出其华美与高贵,系象征手法的运用。“乱入红楼,低飞绿岸”二句,笔法细腻,体现出燕子心情的舒畅。结合注解可知,结尾二句以主人喻吕夷简,以燕子喻自己。

答案:示例:①采用比兴、暗喻的手法,词人以燕子自喻,“新来”写己之初任,语虽浅而义深。②采用象征、比拟的手法,通过描写心情舒畅的燕子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的情境,表达出词人当时欢乐、舒畅的心境。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清明

高 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诗歌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答问题时要注意思考诗歌描写了哪些内容或场景,然后分析这些内容之间的区别。诗歌的颔联,写的是子女们到祖先坟前扫墓的场景,即焚烧纸钱以及他们哀伤的情感;而诗歌的颈联,写的是坟前的孤寂以及子女们回家后的情况。扫墓前后形成强烈的对比。

答案:诗歌紧扣扫墓前后的不同景象展开对比。清明时节,大家纷纷到自己祖先的坟前扫墓,他们在坟前焚烧纸钱、泪雨滂沱,十分哀伤;扫墓后,坟头依旧清冷,只有狐狸卧眠坟上,而那些归家的儿女们在灯前嬉戏。诗歌通过扫墓前后的强烈对比,表达了“人生有酒须当醉”的旷达情怀。

7. 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回答后面问题。

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

元好问

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骎骎。

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遂陆沉!

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何心?

兴亡谁识天公意,留着青城阅古今。

(自注:国初取宋,于青城受降。)

注:①这首诗写于金哀宗天兴二年。这一年四月,无赖出身的金汴京守将崔立发动兵变,投降蒙古。四月二十九日,金留守官员被蒙古军羁管出京,暂住青城。诗人时任左右司员外郎,也在被羁管出京之列。②骎骎:马疾驰的样子。

诗歌前两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注意分析诗句描写的具体内容和使用的手法,比如首联,写金国只注重宴请蒙古人而忽略了蒙古南下的企图,这是一种对比的手法。颔联,“灞上”典出《史记》,汉文帝到周亚夫军营而被阻,说:“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陆沉”,典出《晋书》,比喻国土是由于祸乱而沉沦。

答案:①对比。首联,将金国设宴招待蒙古使者与忽略蒙古战马南侵两个方面对比,揭示金廷高层对蒙古南侵的野心缺乏认识的现实。②用典。颔联中,“灞上”用了汉文帝到周亚夫军营而被阻的典故,“陆沉”典出《晋书》,此联表达出诗人内心极度的震撼和后悔。

8.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西江月

苏轼

②①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孤雁儿

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①涴:污,弄脏。

简要分析两首词描写梅花时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苏轼的词是正面描写梅花的各个特点,以此塑造梅花的形象,表达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李清照的词涉及梅花的仅有两句“梅心惊破”“一枝折得”,第一句写了梅花听到笛声后急于开放的状态,第二句写词人折梅无人寄的悲凉。

答案:苏轼的词正面描写梅花的风姿、神韵等,表现了词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李清照描写梅花时使用了拟人手法,用“梅心惊破”来表现梅花听到笛声后急于开放的状态,表现了词人情感上的波澜;用“一枝折得”表达折梅无人寄达的悲凉之情。

9.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问题。

【双调】折桂令·过金山寺

赵禹圭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诗句成风烟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

前两句使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金山寺?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分析“长江”“云山”等词。第一句用浩大长江的动态衬托金山寺的安宁,第二句用“云山”烘托金山寺的高大巍峨等。

答案:前两句通过侧面烘托、以动衬静等手法来表现金山寺的高大、壮观。第一句用“浩浩西来”的长江作为背景,以动衬静,渲染金山寺的雄伟壮观;第二句,用“云山”,即云雾缭绕的山来侧面烘托金山寺的高耸入云。

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江城子·癸酉春社

王炎

秋宿湘江遇雨阅读答案篇十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炼精测卷 诗歌表达技巧(新课标地区)]》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 诗歌表达技巧

(每题6分,满分:90分 时间:90分钟)

1. [2014·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双调·蟾宫曲 自乐

[元]孙周卿

①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

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 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答案] 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运用的效果。在这首诗歌中,作者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采用白描写法,每一个意象之前都冠以“山”这一定语,赋以山的特征;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也是一种渲染,通过这样的反复或说渲染,作者意在传递山之于作者的生活、情感的影响。多次出现“山”,增强了节奏感,每个“山”都有不同的意义,并不雷同。

(2)[答案] (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一个问题的难点在于“扫山云”。“扫山云”是指掠过山头的云,云动影生,惊动了栖息的鸦鸟;“月出惊山鸟”中的“惊”是因为月光的作用使鸟产生错觉。前句鸟因形(或影)而惊,后句鸟因光而惊,二者是有差别的。动态的东西包含形与质,具体来说包括动作、声音、光线等的变化,只要考虑到这一点,答出以动衬静这一表达技巧不是难事。另外,在一般诗文中,山村大多是静的,这些动态的东西往往会增加山村的灵动性,也可以更明显地衬托出山村的幽静。

2、.[2014·湖北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早 发

罗 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答案] ①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②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表现“早发”之“早”。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题型为一字领全诗,也有人称为“诗眼”题。解题时应注意根据题干要求,逐句或逐层分析。

(2)[答案] 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

[解析] 这种表达效果题,答题时表述要规范:某字(词、句)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及其效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

【清】赵熙

静极小三昧①,夜蛩秋满庭。

风清闻远水,天碧撒群星。

故友书多断,衰年梦每灵。

诗成呼病妇,试踞灶觚听。

注:①三昧:指心情平静。

(1)诗歌的尾联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诗歌在写景方面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细节描写。通过写诗人把写好的诗读给正在灶下做饭的病妻听的细节,表现了诗人因没有朋友,无人唱和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2)反衬。诗歌通过写秋夜之中听到的秋虫的叫声、风声、水声,衬托出秋夜寂静至极,表现了诗人孤寂的心境。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注]。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王孙:指游子。

诗的颔联和颈联中,景和情是如何有机地联系起来的?请做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指出这两联中的景和情各指什么,然后再结合诗句分析景和情是如何有机地联系起来的,比如诗歌中诗人情因景生,景以情合。

答案:颔联写万里江天,极其阔大,侧重写景;颈联写乡思难遣,仕途不遇,侧重抒情。境界的阔大壮美,触动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和故国之思,从而情因景生,景以情合。

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题。

踏莎行[注]

陈尧佐

二社良辰,千秋庭院。翩翩又见新来燕。凤凰巢稳许为邻,潇湘烟暝来何晚。 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画梁时拂歌尘散。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

注:宰相吕夷简欲致仕,仁宗问何人可代替,吕夷简推荐陈尧佐。陈特写此词以致意。

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词首句中的二社指春社与秋社,这里主要指春社。“千秋”同“秋千”,是寒食之戏,词的前两句点明了时节。词人以春天燕子的翩然来归,喻朝廷的济济人才,同时也寄寓词人对如同明媚春光的盛世的赞美与热爱。“凤凰巢稳许为邻”一句以凤凰形容邻座之巢,突出其华美与高贵,系象征手法的运用。“乱入红楼,低飞绿岸”二句,笔法细腻,体现出燕子心情的舒畅。结合注解可知,结尾二句以主人喻吕夷简,以燕子喻自己。

答案:示例:①采用比兴、暗喻的手法,词人以燕子自喻,“新来”写己之初任,语虽浅而义深。②采用象征、比拟的手法,通过描写心情舒畅的燕子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的情境,表达出词人当时欢乐、舒畅的心境。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清明

高 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诗歌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答问题时要注意思考诗歌描写了哪些内容或场景,然后分析这些内容

之间的区别。诗歌的颔联,写的是子女们到祖先坟前扫墓的场景,即焚烧纸钱以及他们哀伤的情感;而诗歌的颈联,写的是坟前的孤寂以及子女们回家后的情况。扫墓前后形成强烈的对比。

答案:诗歌紧扣扫墓前后的不同景象展开对比。清明时节,大家纷纷到自己祖先的坟前扫墓,他们在坟前焚烧纸钱、泪雨滂沱,十分哀伤;扫墓后,坟头依旧清冷,只有狐狸卧眠坟上,而那些归家的儿女们在灯前嬉戏。诗歌通过扫墓前后的强烈对比,表达了“人生有酒须当醉”的旷达情怀。

7. 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回答后面问题。

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①

元好问

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骎骎②。

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遂陆沉!

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何心?

兴亡谁识天公意,留着青城阅古今。

(自注:国初取宋,于青城受降。)

注:①这首诗写于金哀宗天兴二年。这一年四月,无赖出身的金汴京守将崔立发动兵变,投降蒙古。四月二十九日,金留守官员被蒙古军羁管出京,暂住青城。诗人时任左右司员外郎,也在被羁管出京之列。②骎骎:马疾驰的样子。

诗歌前两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注意分析诗句描写的具体内容和使用的手法,比如首联,写金国只注重宴请蒙古人而忽略了蒙古南下的企图,这是一种对比的手法。颔联,“灞上”典出《史记》,汉文帝到周亚夫军营而被阻,说:“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陆沉”,典出《晋书》,比喻国土是由于祸乱而沉沦。

答案:①对比。首联,将金国设宴招待蒙古使者与忽略蒙古战马南侵两个方面对比,揭示金廷高层对蒙古南侵的野心缺乏认识的现实。②用典。颔联中,“灞上”用了汉文帝到周亚夫军营而被阻的典故,“陆沉”典出《晋书》,此联表达出诗人内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gaozhong/100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