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发分宁寄杜

| 高三 |

【www.guakaob.com--高三】

夜发分宁寄杜篇一
《高三信息卷解析》

高三信息卷解析

一、诗词鉴赏

送卢举使河源

故人行役向边州,匹马今朝不少留。

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竹为君愁。

译文:

朋友要向边地进发了,一个人骑着马,就在今天,不能耽搁。漫漫的长路越过关塞山川,不知何日才能走完,这满堂的丝竹乐声也在为您哀愁啊。

别滁⑴

花光浓烂柳轻明⑵,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⑶,莫教弦管作离声⑷。

注释译文

⑴别滁:告别滁州。

⑵浓烂:形容鲜花灿烂。轻明:一作“轻盈”。

⑶且:一作“只”。

⑷离声:指别离歌曲。

译文

花光多么绚烂浓郁,绿柳丝丝轻柔鲜明,人们在花前安排酒宴,热情地为我送行。我只不过是像平日一样和大家一同相聚畅饮,请不要让管弦奏出令人感伤的离别哀音。[3] 欧阳修胸襟旷达,虽处逆境之中,仍能处处自得其乐。他的《醉翁亭记》,末二段就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情景。此诗和《醉翁亭记》同样用了一个“醉”字,但并不过多地渲染那些离情别绪。《醉翁亭记》是写游宴之乐、山水之美,这诗所表现的父老亲故送别饯宴的情景,别是一番情味。

首句写景,点明别滁的时间是在光景融和的春天。欧阳修由滁州徙知扬州,朝廷的公文是在那一年闰正月下达的,抵达扬州为二月。滁州地处南方,气候较暖,这里与作者在夷陵(今湖北宜昌)所写的另一首《戏答元珍》诗“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不同,而是花光浓烂,柳丝轻明。这样,此诗首句不仅写出了别滁的节候特征,也为全诗定下了舒坦开朗的基调。

次句叙事,写当地吏民特意为欧阳修饯行。“酌酒花前”,是众宾客宴送知州,与《醉翁亭记》的知州宴众宾正好相反;这天还有丝竹助兴,气氛显得热烈隆重。它虽不同于以往投壶下棋、觥筹交错的游宴之乐,但同样写出了官民同乐和滁州民众对这位贤知州离任的一片深情。 后两句是抒情,诗人把自己矛盾、激动的心情以坦然自若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出来。欧阳修在滁州任职期间,颇有惠政。饯行时当地父老向他所表示的真挚友好的感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两年多的贬谪生活即将过去,这里地僻事简,民俗淳厚,作者特别对以前在滁州琅琊山与众宾客的游宴情景怀念不已;而此时却是离别在即,滁州的山山水水,吏民的热情叙别,使他百感交集。这里“我亦且如常日醉”的“且”字,用得极好,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他的内心活动。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这种饯别宴上作为助兴而奏的音乐,是欧阳修平时爱听的曲调。但因离忧婴心,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唐朝张谓写过一首题为《送卢举使河源》的赠别诗:“故人行役向边州,匹马今朝不少留。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竹为君愁。”这里结句所表达的意思,为欧阳修所化用。“莫教弦管作离声”,发人思索,使诗意余韵不尽。后来黄庭坚《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诗“我自只如当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也是从此脱出。

欧阳修这首诗与一般叙写离愁别绪之作所渲染的凄恻之情,有明显的不同,它落笔轻快自然,平易流畅。这与宋初盛行的刻意追求辞藻华丽,内容却显得空虚的“西昆体”诗风形成鲜明对照。由于欧阳修在诗歌创作中以明快朴实的诗风力矫时弊,因而就成了北宋诗坛的一大名家。[

二、作文解析

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别在黑暗中落泪。向前看,不要回头,只要你勇敢面对,抬起头来,就会发现,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向前看,还有一片明亮的天,不会使人感到彷徨。

——亚米契斯《爱的教育》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角度,文体自定,标题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审题须抓住关键词“向前看”,且须明确“徘徊”“沉思”“落泪”等不是勇于面对人生的行为和态度。

其实我们生活的环境很美,只要当在树下徘徊时,在雨中沉思时,在黑暗中流泪时。

换个角度去看待,我们会看到更加美丽的景色,相信自己的心,坚持自己的原则,这个世界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或许会有酸甜苦辣的过程。可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向前看,不要回头,只要你勇敢面对抬起头来,就会发现,分数的阴霾,问题引刃而解,而我们变得更加坚强。

立意:

①人生尽管有坎坷和缺憾遗憾,但希望还在,不必彷徨、不必消沉、不必黯然神伤,勇敢地抬头仰望星空。

②人生的命运在于把握,把握人生,方能青春无愧,而不在于忧伤踌躇„„因为,错过了太阳,我不哭泣,否则,我将错过月亮和星辰。

③经受风浪的考验,学会积极面对人生,放眼前方,人会变得更坚强,人生会更精彩。

把握自己的命运

“态度决定一切!”

——米卢

生活中,我们总要面临一些挫折与失败,然而,我们在面对这些困难的时候,首先应该做些什么呢?神奇教练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从外界借助多少他人的力量,而是要选择一种良好的心态。

那么,良好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呢?我想它应该是河蚌忍受沙粒的痛苦而选择育出珍珠的心态,应该是蚕蛹为冲破重重阻碍而奋力破茧的抉择,应该是小草头顶着大石头的压力而挺起脊梁的刚毅,应该是海燕不畏汹涌澎湃的风浪的袭击而毅然飞翔于蓝天时的勇敢„„ 河蚌、蚕蛹、小草、海燕,这些原本渺小的生命尚能做到如此境界,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呢?我们要把自己的命运,我们要创造人

生的辉煌,为此,我们选择积极的拼搏的人生态度。

良好的人生态度,常常能使我们走出逆境,把握自己的命运。 忍受宫刑的司马迁,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着《史记》;双耳失聪的贝多芬谱出了令世人震撼的《第九交响曲》;还有那既听不到,也看不到,还说不出的海伦居然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女性教育家这一切,让我们常人看来近乎不可能之事却都发生了,为何?一切都缘于他们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有把困难当成垫脚石的大勇,有把缺陷当成上帝赐予的礼物的大气。

良好的人生态度,常常使我们的人生化平淡为神奇。

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命运,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辉煌,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你的人生态度刘翔从小刻苦训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获得世界“栏王”的称号反观他的人生,要是没有挑战人生的心态、没有为国争光的念头,他能成功吗?他能有自己如此般灿烂的人生吗?今日“篮王”姚明不也正在演绎着这个真理吗?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是啊,谁不想拥有自己的辉煌人生呢?但是,请你首先拥有良好的、向上的人生态度!别忘了“态度决定一切”!

夜发分宁寄杜篇二
《诗歌鉴赏2》

专题

20

[分点训练]

一、单诗鉴赏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满川风月替人愁”一句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诗采用了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使那本来很美的“满川风月”也是一派愁容。这一江风月的悲愁,正是诗人愁情的外射。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做后面题目。

采桑子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本词在艺术上的特点是什么?试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词艺术上的特点是比喻的新奇。作者抓住月亮抬头可见、到处相随和暂满还亏的两种特征,正反设喻,把思妇对丈夫思念和怨恨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明月这一古老意象焕发出新鲜光彩。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秦 观

①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

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①穷秋:夏历九月,晚秋。

梁启超曾将下阕中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赞为“新奇的比喻”。请简要分析“比喻”的“新奇”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词人将“飞花”和“梦”、“丝雨”和“愁”这两组本来互不相关的事物,依据它们之间分别具有的“轻”和“细”的相似点,构成了两个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另外,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亦很新奇。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题目中可知本词的内容是送别。本是送别人却说“浮天水送无穷树”,把送别写得含蓄,道出了惜别之情。“无穷树”暗指路途遥远,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带雨云埋一半山”中“雨云”透露出前途迷茫,内心因此郁闷。

[答案] 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耒阳溪夜行

戎昱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

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

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本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一句中的“归”字是本诗的感情基础,飘泊在外的游子,回家时的心情是无比喜悦的,李白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杜甫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兴奋。另外,诗歌写景是为了抒情,要通过联想和想象,仔细品味出其中的感情。

[答案] 最后两句诗运用了衬托(反衬或以哀写乐)手法。猿声凄惨,但在这归家的晚上,听到它,唤起的不再是离愁别绪,从而衬托出心中的喜悦之情。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

诉衷情

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注]赊,空阔。

(1)词中哪几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旨意?这首词写景时采用了什么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付杨花”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主要分付杨花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喜还家。这首词移情入景,写景有着“以情带景”的特点,诗人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写景,因此,“小雨新霁”、“双燕舞”无不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2)拟人手法。作者将归家前的思家怀人的伤感情味,统统交给杨花去发落。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用了哪种手法?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拟人手法;破碎的窗纸,随着斜风急雨飒飒作响,好像在自言自语。“自语”两字,将风吹纸响拟人化了。

8.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山坡羊·叹世

陈草庵

①②③渊明图醉,陈抟贪睡,此时人不解当时意。志相违,事难随,不由他醉了齁齁睡。

今日世途非向日:贤,谁问你;愚,谁问你。

[注]①渊明图醉:东晋诗人陶渊明曾说“吾尝得醉于酒足矣”。②陈抟贪睡:宋人陈抟曾隐居华山,相传其贪睡,“多百余日不起”。③齁齁(hōu hōu):打鼾声。

本曲主要采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试结合诗句简析其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典,对比。借陶渊明嗜酒、陈抟贪睡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现了作者同古人一样,有着与世俗不合的志趣。将“此时”与“当时”、“今日”与“向日”作比,表明今天的仕途更不如往日,对现实的批判由前面的含蓄转而变得明确、直接。 ....

9.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宋]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漏:漏壶,古时计时器。

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请略加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答案要点:①直接抒情,二、三两联直接抒发夜宿所感。②借景抒情,首联描写葛溪驿的环境,营造氛围;尾联以黄叶鸣蝉衬托自己的心境。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问题。

忆钱塘江

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请你从思想内容或表达技巧方面对诗歌第三、四句进行鉴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思想内容鉴赏示例:诗人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返照入江的情景,展开想象的翅膀,艺术地再现了夕阳辉映点点帆的奇景,表达了诗人对钱塘胜景的喜爱之情。

表达技巧鉴赏示例:①采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江面上点点白帆在夕阳的辉映下宛若水中仙女们一齐穿上了淡红衣衫的奇景。②融情于景,诗人把自己对钱塘胜景的喜爱之情融入满江夕照和点点白帆之中。③虚实相间,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醉眼中亦真亦幻、令人陶醉的钱塘江奇景的特点。

二、比较鉴赏

11.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甲)梨花

汪洙

院落沉沉晓,化开白雪香。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

(乙)咏杏

佚名

争春花灿烂,须臾披风飏。

拂枝发团叶,红好让绿长。

(1)两诗同为咏物之作,但写法不同。甲诗吟咏梨花,首二句从视、嗅觉入手描写梨花的色与香;三、四句运用比喻,借人喻花,以贵妃落泪喻指梨花带雨的娇美可人,情趣盎然。而乙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诗同为咏物之作,但主旨有所不同。甲诗旨在写景,极写早春梨花的洁白美丽,表达诗人对梨花的喜爱之情;而乙诗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首二句从视觉入手,写杏花灿烂争春,可惜花期短暂,不久就随风飘落;三、四句则运用拟人手法,本是花谢叶发,作者却写红花谦让,扶助绿叶生长,写景中蕴含理趣。

(2)重在托物言志,借对杏花争春后让位于绿叶的描述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思索:功业有成的人在人生晚年要勇于扶持后进,让位于后来者。

夜发分宁寄杜篇三
《别滁》

别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作者信息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幼贫而好学。1030年(天圣八年)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因议新法与王安石不合,退居颖州。提倡古文,奖掖后进,为北宋古文运动领袖。散文富阴柔之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谥文忠。诗学韩愈、李白,古体高秀,近体妍雅。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欧阳修除了诗赋和散文在当时相当著名,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是当时的政治家和书法家。

译文

鲜花盛开柳树明媚的时节,(百姓)为我酌酒饯行,我希望像平日一样开怀畅饮,不愿弦管演奏离别的曲调。

全篇感知

就像是驾着一叶扁舟,顺流而下,两岸春光明媚,赏心悦目。前两句譬如小舟始发,情趣初张,待到“我亦且如常日醉”,则如水忽湍急,飞流直下,令人不禁发声高诵,击节心领。平易流畅、言之有物,他以自身的实践来体现他反对艰涩雕琢的“时文”的一贯主张。

创作背景

欧阳修于1045年(宋仁宗庆历五年)八月贬为滁州(州治在今安徽滁县)知州,在滁州做了两年多的地方官,他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记》就是在滁州作的。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欧阳修由滁州太守改任扬州,临别时写下此诗。诗人贬居滁州二年,颇有德政,因此当地父老对其离任恋恋不舍,他的内心自然也不能平静。但他一方面以醉酒来掩盖自己感情的激动,一方面则以坦然自若的语言来劝勉别人。所谓“常日醉”,是说他在滁州常常饮酒,有琅琊山上的醉翁亭作证,可今日则不平常。离声,指离歌,多在送别时演奏,曲调缠绵悱恻。诗人虽吩咐不必演奏,但他内心的悲哀已在这句话中渗透出来。 作品赏析

首句 花光浓烂柳轻明

欧阳修胸襟旷达,虽处逆境之中,仍能处处自得其乐。他的《醉翁亭记》,末二段就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情景。此诗和《醉翁亭记》同样用了一个“醉”字,但并不过多地渲染那些离情别绪。《醉翁亭记》....是写游宴之乐、山水之美,这诗所表现的父老亲故送别饯宴的情景,别是一番情味。首句写景,点明别............................滁的时间是在光景融和的春天。欧阳修由滁州徙知扬州,朝廷的公文是在那一年闰正月下达的,抵达扬.............

州为二月。滁州地处南方,气候较暖,这里与作者在夷陵(今湖北宜昌)所写的另一首《戏答元珍》诗“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不同,而是花光浓烂,柳丝轻明。这样,此诗首句不仅写出了别......滁的节候特征,也为全诗定下了舒坦开朗的基调。 ....................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从首句可以看出作者离别时的怎样的心态?(豁达开朗,积极乐观)] 次句 酌酒花前送我行

次句叙事,写当地吏民特意为欧阳修饯行。“酌酒花前”,是众宾客宴送知州,与《醉翁亭记》的知...............

州宴众宾正好相反;这天还有丝竹助兴,气氛显得热烈隆重。它虽不同于以往投壶下棋、觥筹交错的游....

宴之乐,但同样写出了官民同乐和滁州民众对这位贤知州离任的一片深情。 .........................

后两句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后两句是抒情,诗人把自己矛盾、激动的心情以坦然自若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出来。欧阳修在滁州............................

任职期间,颇有惠政。饯行时当地父老向他所表示的真挚友好的感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两年多的贬谪生活即将过去,这里地僻事简,民俗淳厚,作者特别对以前在滁州琅琊山与众宾客的游宴情景怀念不已;而此时却是离别在即,滁州的山山水水,吏民的热情叙别,使他百感交集。

这里“我亦且如常日醉”的“且”字,用得极好,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他的内心活动。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这种饯别宴上作为助兴而奏的音乐,是欧阳修平时爱听的曲...........

调。但因离忧婴心,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唐朝张谓写过一首题为《送卢举使河源》的赠别诗:

故人行役向边州,匹马今朝不少留。

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竹为君愁。

这里结句所表达的意思,为欧阳修所化用。“莫教弦管作离声”,发人思索,使诗意余韵不尽。后来黄庭坚《夜发分宁寄杜涧叟》诗“我自只如当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也是从此脱出。

整首诗

欧阳修这首诗与一般叙写离愁别绪之作所渲染的凄恻之情,有明显的不同,它落笔轻快自然,平易........流畅,非常感人。这与宋初盛行的刻意追求辞藻华丽,内容却显得空虚的“西昆体”诗风形成鲜明对照。......

由于欧阳修在诗歌创作中以明快朴实的诗风力矫时弊,因而就成了北宋诗坛的一大名家。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乐观开朗的,诗一开头就写明媚的景物,渲染饯行的热烈气氛,为全诗定下乐观开朗的基调。后来又直接抒情,希望像平日一样开怀畅饮,不愿弦管演奏离别的曲调,表现了乐观豁达的情怀。诗歌前两句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花光浓艳、柳丝轻明的节令特征,在这花前柳下,吏民们酌酒为他送行。气氛热烈明快。“姑且”和客人们一起开怀畅饮,借醉酒来进行自我安慰,来忘记别离的痛苦;写出了诗人表面轻快、坦然,实际上内心并不平静的痛苦心理。“常日醉”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诗人矛盾、激动的心情,饯行时当地民众所表现出来的真挚友好之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饯别宴会上作为助兴的音乐,因离别在即,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结句发人思索,使诗意余韵不尽。

1.《别滁》中诗人的心情如何?

诗人自己矛盾、激动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出来。离别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作者特别对以前在滁州琅琊山与众宾客的游宴情景怀念不已;而此时却是离别在即,滁州的山山水水,吏民的热情叙别,使他百感交集。

2.诗歌前两句对饯别场景做了怎样描绘?气氛怎样?

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花光浓烂、柳丝轻命明的节候特征;在这花前柳下,吏民们酌酒为他送行。气氛热烈,明快。

3.怎样理解第三句的“且”字?他透漏了是人怎样的情感?

“且”为“姑且”,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的神情意态;透露出了诗人表面轻快、坦然自若实际内心并不平静的矛盾心理,否则,怎么会“莫叫弦管作离声”呢?

4.诗歌第一、二两句写了什么景?气氛怎样?有什么作用?诗歌第三、四两句透漏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①诗歌前两句写了为诗人饯别的场景,渲染了为诗人饯行的热烈气氛,作用是为全诗定下乐观开朗的基调。②诗歌第三、四两句写出诗人希望像平日一样开怀畅饮,不愿弦管演奏离别的曲调。既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也隐隐透漏了诗人的惜别之情。

夜发分宁寄杜篇四
《诗歌鉴赏》

夜发分宁寄杜篇五
《高中语文期末基础练习一(及答案)》

高中语文期末基础练习一(及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铜臭/臭氧 小巷/巷道 高亢/引吭高歌 惬意/锲而不舍

B.毋庸/会晤 负疚/归咎 遂心/半身不遂 拘泥/泥古不化

C.佣金/佣工 靓妆/靓女 狙击/前倨后恭 纶巾/经纶世务

D.炽热/咫尺 媲美/毗邻 沮丧/含英咀华 便宜/大腹便便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是 ( )

A.芥蒂 爆满 坚苦卓绝 株连九族 覆巢之下必无完卵

B.影碟 娇矜 阖家欢乐 彩票博彩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C.媾和 揣摹 吊销执照 两全齐美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D.厮守 防范 优柔寡断 旅游圣地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因为加缪也把人看成是古希腊神话中______服苦役的西西弗斯,他命中注定要永远推一块巨石上山。

②这种风格既是美的,同时又能表现生活的真实,演员能用一两个极______而又极典型的姿势,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

③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______教条____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

A.终身 精练 以及/或 B.终生 精练 及其/或

C.终生 洗练 及其/和 D.终身 洗练 以及/和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两人本来就有意见,经他一挑拨,就更成掎角之势,互不往来了。

B、那尊雕像屹立在那里已经许多年了,几乎成了这座城市的标志。霜打日晒,栉风沐雨,都没有改变它的英姿,也没有改变人们对它的崇敬。

C、那一天,我们登上了泰山极顶。天高云淡,凉风习习。鸟瞰脚下那绵延的群山,很有一番高山景行、“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D、事是大家做的,虽说他把挣的钱留了一半给自己,但揆情度理,由于项目是他争取来的,他又主动承担了组织工作,功劳最大,所以大家也没意见。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

B.这快乐恐怕不下于历史学家和地质学家追溯某个王朝的演化史和自然界的兴衰史所得到的乐趣。

C.这种美学思想,是独创的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结合艺术的实践来深入地汲取和理解,为我们从新的生活创造新的艺术形式提供借鉴和营养资料。

D.远征队员们小心翼翼地察看了船体内部,除了一片茂密的花丛外空无一物。

6.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

是 ( )

A.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B.出版社除出了《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均因抗战爆发而停刊。后一种好像只出了两期,现已少为人知,然而很有分量。)外,还出了若干译著。

C.语文教学的问题,叶老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D.王先生到底称赞我的什么呢?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勇气可嘉,什么都敢画?或者根本就不是称赞,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

7、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夜发分宁①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②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别 滁③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①分宁:今江西修水,是诗人的老家,此诗作于诗人离家别友赴地方官任时。

②旌阳:山名,在分宁县东一里。

③作者于庆历八年(1048年)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滁州父老亲故为其饯行,本诗即写当时情景。

问题:两首诗都写到了“常日醉”,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联系全诗结合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加以赏析。(6分)

8.在旧城改造中,因为拓宽道路的需要,一株千年古树将被砍伐。市民闻讯后纷纷上书有关部分,要求重新改变设计方案以保护古树。请根据下列人物的身份,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分别拟一句话,说明他们反对砍伐的理由。(3分)

植物学

家:

历史学

家:

文学

家:

9.下面是一场主题为“勿忘国耻”的晚会上两名主持人的串台词,请根据语境,填出横线处的内容。要求不得少于50字。(6分)

主持人甲:1970年的12月7日上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第四位总理维利〃勃兰特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这一惊人之举不禁令在场许多人感动落泪。前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非但没有因为下跪而丢丝毫脸面,反而使德国人赢得了世界的谅解和尊重。

主持人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日本政府对亚洲人民的态度,一位韩国老妇人愤恨地喊道:“50多年前你们污辱了我的身体,今天你们还要污辱我的灵魂吗?”。

参考答案

1.C 2.A

3.C 终生,一生;终身,既有“一生”意义,又有“一辈子”意义,后者多就切身的事说。洗练,指语言、文字、技艺等简练利落;精练,指文章或讲话扼要,没有多余的词句。及其,词组,以及它的;这里“宗教及其教条”,就是“宗教和宗教的教条”,与“迷信”并列,所以后用连词“和”。

4.D(A掎角之势:比喻作战时分兵牵制,或合兵夹击的形势。B栉风沐雨:形容旅途奔波的辛劳。C高山景行:比喻道德高尚。D按照一般情理推测揣度)

5.A B项搭配不当,应为“某个王朝的兴衰史和自然界的演化史”;C项语序不当,应为“理解和汲取”;D项成分残缺,应在“除了一片茂密的花丛外空无一物”前加上主语“里面”。

6.D(A“工作人员”后用句号;B括号内“分量”后句号去掉;C引号内句号移出)

7.(1)黄诗的“常日醉”:诗人分宁别友,孤舟夜行,独酌只求像往常一醉方休。表面上虽说与友人分手酌酒自慰,并没有过分的哀伤。可是,满川风月笼罩在充满离愁 别恨的凄然氛围中,即使诗人不悲,它们也在为离别而悲伤。通过满川风月的衬托,更彰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恨。

(2)(3分)欧诗的“常日醉”:春光明媚,滁州父老相送,诗人希望像平日一样开怀畅饮,一醉方休。但是在吩咐不必以弦管演奏离别的曲调的同时,在似乎是坦然自若的语言背后,却将他内心的离愁渗透在里面,离愁别绪“欲盖弥彰”,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此题答题要点有三:诗人的思想感情;联系全诗;表现手法。(黄诗“满川风月替人愁”用的是拟人、夸张、借物抒情的手法也可。欧诗采用借明媚春光抒洒脱豪迈之情也可)

8.答案示例:

植物学家:不能砍!这棵千年古树是研究物种多样性及物种遗传的绝好标本。

历史学家:不能砍!这棵千年古树是这座城市历史的见证和悠久文化的象征。

文学家:不能砍!千年古树历经岁月沧桑依然遒劲挺拔正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塑像。

9.参考答案:这不能不使我们联想起曾经对中国犯下累累罪行的日本侵略者,多少年来他们对中国人民谢罪了吗?他们参拜靖国神社,敬拜战犯的灵位,公然为侵略战争辩解。

串台词往往寥寥数语却起到了穿针引线、画龙点睛作用。本题只要突出日本对过去的罪行不但没有清醒的认识,反而不断为罪行开脱辩解这一要点,且语言流畅、衔接自然,字数不得少于50字。

夜发分宁寄杜篇六
《语文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系列练习

(一)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铜臭/臭氧 小巷/巷道 高亢/引吭高歌 惬意/锲而不舍

B.毋庸/会晤 负疚/归咎 遂心/半身不遂 拘泥/泥古不化

C.佣金/佣工 靓妆/靓女 狙击/前倨后恭 纶巾/经纶世务

D.炽热/咫尺 媲美/毗邻 沮丧/含英咀华 便宜/大腹便便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是 ( )

A.芥蒂 爆满 坚苦卓绝 株连九族 覆巢之下必无完卵

B.影碟 娇矜 阖家欢乐 彩票博彩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C.媾和 揣摹 吊销执照 两全齐美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D.厮守 防范 优柔寡断 旅游圣地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因为加缪也把人看成是古希腊神话中______服苦役的西西弗斯,他命中注定要永远推一块巨石上山。

②这种风格既是美的,同时又能表现生活的真实,演员能用一两个极______而又极典型的姿势,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

③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______教条____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

A.终身 精练 以及/或 B.终生 精练 及其/或

C.终生 洗练 及其/和 D.终身 洗练 以及/和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两人本来就有意见,经他一挑拨,就更成掎角之势,互不往来了。

B、那尊雕像屹立在那里已经许多年了,几乎成了这座城市的标志。霜打日晒,栉风沐雨,都没有改变它的英姿,也没有改变人们对它的崇敬。

C、那一天,我们登上了泰山极顶。天高云淡,凉风习习。鸟瞰脚下那绵延的群山,很有一番高山景行、‚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D、事是大家做的,虽说他把挣的钱留了一半给自己,但揆情度理,由于项目是他争取来的,他又主动承担了组织工作,功劳最大,所以大家也没意见。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

B.这快乐恐怕不下于历史学家和地质学家追溯某个王朝的演化史和自然界的兴衰史所得到的乐趣。

C.这种美学思想,是独创的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结合艺术的实践来深入地汲取和理解,为我们从新的生活创造新的艺术形式提供借鉴和营养资料。

D.远征队员们小心翼翼地察看了船体内部,除了一片茂密的花丛外空无一物。

6.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

是 ( )

A.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B.出版社除出了《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均因抗战爆发而停刊。后一种好像只出了两期,现已少为人知,然而很有分量。)外,还出了若干译著。

C.语文教学的问题,叶老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D.王先生到底称赞我的什么呢?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勇气可嘉,什么都敢画?或者根本就不是称赞,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

7、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夜发分宁①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②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别 滁③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①分宁:今江西修水,是诗人的老家,此诗作于诗人离家别友赴地方官任时。 ②旌阳:山名,在分宁县东一里。

③作者于庆历八年(1048年)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滁州父老亲故为其饯行,本诗即写当时情景。

问题:两首诗都写到了‚常日醉‛,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联系全诗结合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加以赏析。(6分)

8.在旧城改造中,因为拓宽道路的需要,一株千年古树将被砍伐。市民闻讯后纷纷上书有关部分,要求重新改变设计方案以保护古树。请根据下列人物的身份,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分别拟一句话,说明他们反对砍伐的理由。(3分) 植物学

家:

历史学

家:

文学

家:

9.下面是一场主题为‚勿忘国耻‛的晚会上两名主持人的串台词,请根据语境,填出横线处的内容。要求不得少于50字。(6分)

主持人甲:1970年的12月7日上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第四位总理维利〃勃兰特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

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这一惊人之举不禁令在场许多人感动落泪。前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非但没有因为下跪而丢丝毫脸面,反而使德国人赢得了世界的谅解和尊重。

主持人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日本政府对亚洲人民的态度,一位韩国老妇人愤恨地喊道:‚50多年前你们污辱了我的身体,今天你们还要污辱我的灵魂吗?‛。

参考答案

1.C 2.A

3.C 终生,一生;终身,既有‚一生‛意义,又有‚一辈子‛意义,后者多就切身的事说。洗练,指语言、文字、技艺等简练利落;精练,指文章或讲话扼要,没有多余的词句。及其,词组,以及它的;这里‚宗教及其教条‛,就是‚宗教和宗教的教条‛,与‚迷信‛并列,所以后用连词‚和‛。

4.D(A掎角之势:比喻作战时分兵牵制,或合兵夹击的形势。B栉风沐雨:形容旅途奔波的辛劳。C高山景行:比喻道德高尚。D按照一般情理推测揣度)

5.A B项搭配不当,应为‚某个王朝的兴衰史和自然界的演化史‛;C项语序不当,应为‚理解和汲取‛;D项成分残缺,应在‚除了一片茂密的花丛外空无一物‛前加上主语‚里面‛。

6.D(A‚工作人员‛后用句号;B括号内‚分量‛后句号去掉;C引号内句号移出)

7.(1)黄诗的‚常日醉‛:诗人分宁别友,孤舟夜行,独酌只求像往常一醉方休。表面上虽说与友人分手酌酒自慰,并没有过分的哀伤。可是,满川风月笼罩在充满离愁 别恨的凄然氛围中,即使诗人不悲,它们也在为离别而悲伤。通过满川风月的衬托,更彰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恨。

(2)(3分)欧诗的‚常日醉‛:春光明媚,滁州父老相送,诗人希望像平日一样开怀畅饮,一醉方休。但是在吩咐不必以弦管演奏离别的曲调的同时,在似乎是坦然自若的语言背后,却将他内心的离愁渗透在里面,离愁别绪‚欲盖弥彰‛,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此题答题要点有三:诗人的思想感情;联系全诗;表现手法。(黄诗‚满川风月替人愁‛用的是拟人、夸张、借物抒情的手法也可。欧诗采用借明媚春光抒洒脱豪迈之情也可)

8.答案示例:

植物学家:不能砍!这棵千年古树是研究物种多样性及物种遗传的绝好标本。 历史学家:不能砍!这棵千年古树是这座城市历史的见证和悠久文化的象征。 文学家:不能砍!千年古树历经岁月沧桑依然遒劲挺拔正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塑像。

9.参考答案:这不能不使我们联想起曾经对中国犯下累累罪行的日本侵略者,多少年来他们对中国人民谢罪了吗?他们参拜靖国神社,敬拜战犯的灵位,公然为侵略战争辩解。

串台词往往寥寥数语却起到了穿针引线、画龙点睛作用。本题只要突出日本对过去的罪行不但没有清醒的认识,反而不断为罪行开脱辩解这一要点,且语言流畅、衔接自然,字数不得少于50字。

(二)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山阴道上,目不暇(xiá)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址(zhǐ)吗?

B.孟子开始游说(shuì)的时候,也正是商鞅受刑,苏秦、张仪提倡合纵连横之季。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期的大厮(sī)杀。

C.但他即然有错,为什么大家又仿佛格外尊敬他呢?这可难解,穿凿(záo)起来说,或者因为阿Q说是赵太爷的本家,虽然挨(āi)了打,大家也还怕有些真,总不如尊敬一些稳当。

D.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的社会创造精神不久就烟销云散了,他被磁铁热、天文计算、炼金梦以及想认识世界奇迹的渴望逮(dài)住了心窍(qiào)。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

是 ( )

①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已经加入__奥马尔和‚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的军事行动。

②凡在本店购货满三百元者,本店将__一份精美的礼品。

③李老师才40多岁,比起退休的王校长来说,自然__多了。

A.搜缴 惠赠 年青 B.搜剿 敬赠 年轻

C.搜缴 敬赠 年轻 D.搜剿 惠赠 年青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孟子有时候被人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头换面是不能济事的。

B.欣赏诗歌,期望能通过诗人的启迪以引起共鸣式的感性的燃烧。所谓诗的作用和诗教,主要是指此而言。所谓诗的教育,也全在感情的潜移默化中进行。

C.这个意志坚强的女人身材瘦小,好动而严肃。在她的一生中,从来没有听到她唱过歌。每天从清晨到深夜,她无所不至,好像到处能听到她那印花布裙的柔和的窸窣声。

D.但赵太爷以为不然,说这也怕要结怨,况且做这路生意的大概是‚老鹰不吃窝下食‛,本村倒不必担心的;只要自己夜里警醒点就是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是 ( )

A.周昆玉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自小接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举手投足间自然有股很浓的书卷气。

B.国际奥委会提出了‚严禁使用类兴奋剂类药物,坚决打击隐瞒实际年龄现象‛,要求各国奥委会带头执行,严格遵守。

C.大气中臭氧层的减薄及南极上空臭氧洞的不断扩大是由人类大量放氯氟碳类物质造成的,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D.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一项是

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 , , , , , 。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 , , ?

①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 ②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 ③油然生爱,肃然起敬,悚然面对

④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A.①④ B.②③ C.②

④ D.①③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先秦历史散文以历史题材为主,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B.《孔孟》一文认为孔子和孟子的思想言行有不同的地方:孔子坦荡悠闲,轻松愉快,孟子则凡事紧张;孔子主张性善论,孟子则以为性恶来自先天;孔子对‚礼‛非常重视,孟子则不大拘泥于‚礼‛。

C.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了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与《红楼梦》等。

D.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行于20世纪20—70年代,包括表现主义(如卡夫卡的《变形记》)、意识流(如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荒诞派(如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和魔幻现实主义(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

7、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据新华社杭州2月22日电(记者余靖静)珍稀古籍文澜阁《四库全书》影印竹版今天在杭州文澜阁开印,已被预订掉三四十套。

据悉,影印本文澜阁《四库全书》由杭州出版社与浙江图书馆合作整理出版,投入经费约2800万元,其中民资占80%以上。杭州出版社总编辑徐海荣表示,影印本文澜阁《四库全书》将于2007年3月‚出炉‛,首印500套,每套约1700册,定价42万元。

此次文澜阁《四库全书》重印受到浙江商人及海外华商的青睐。一位在开印现场的华商说,‚我起码要带10套去欧洲,让欧洲不仅知道中国文化,也亲眼看看我们的‘国宝’。‛

答: 。

8、汉字中有不少会意字,今人可以根据字形来进行理解,并且有的还不止一种理解,请从‚众‛、‚旦‛、‚臭‛中任选一个进行重新‚会意‛。(3分) 示例:劣:平时少出力,最后总会比别人差一点。

答: 。

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4分)

小学到高中,我们学了许许多多课文。请仿照下面的示例,选择你最欣赏的一篇课文,写几句发自肺腑的感言。

夜发分宁寄杜篇七
《诗歌鉴赏222》

夜发分宁寄杜篇八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2011.1.6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匀称(chèn)归省(xǐng)寻思(xún)忍俊不禁(jīn) ....

B.嗔怒(chēn)妖娆(ráo)愧怍(zuó)随声附和(hè) ....

C.琐屑(xiè)哂笑(xī)聒噪(guō)忧心忡忡(chōng) .....

D.怂恿(sǒng)凛冽(lěn)阡陌(qiān)惟妙惟肖(xiāo) ....

2.下列每组词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将正确字写在后面的括号内。(2分)

A、锐不可挡 大爱无疆 无人问津 器宇轩昂 ( )

B、进退维谷 相形见绌 莫衷一事 语无伦次 ( )

C、草长莺飞 怡然自得 潜心贯注 消声匿迹 ( )

D 断章取意 深恶痛疾 持之以恒 同舟共济 (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① 4月5日,山西王家岭煤矿“3·28”矿难153名被困人员中的115人成功获救,创造了中国救援史上的奇迹!

②中国举办世博会, 要向世界炫耀什么, 要交流先进科学技术,展示科技发展成果。

③敌人被打跑了,但战士们知道,他们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 的。

A.①截止 ②不是 就是 ③卷土重来 B.①截至 ②不是 而是 ③卷土重来

C.①截止 ②不是 而是③东山再起 D.①截至 ②不是 就是 ③东山再起

4.请在下面短语的前面或后面加上不同的内容,构成两个独立的句子,使这个短语分别表达不同的意思。(2分)

热爱人民的总理(1) (2)

5.下面一段话中,有一句有语病,有一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请找出来并修改。(2分) ①4月17日,玉树某学校举行了复课仪式②这所九年制寄宿学校的150多名学生是地震中伤亡最少、震后复课最早的学校③校长激动地说:“如果没有企业捐赠的板房,我们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才能复课呢?”

(1)有语病的一句是:

修改:

(2)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修改:

6.右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请仔细观察,写一段解说文字。要求解说内容包

含构成要素、造型特点、含义等;语言简练,至少用上一个成语。(2分)

7.名著阅读。(3分)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是清代爱国名将左宗棠书塾的一副对联。我们知道,读破万卷,首推名著经典;神交古人,当交心灵品格。中外名著所礼赞的圣哲先贤,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有许多都值得我们“神交”。请从下面推荐的4人中任选其一,先填写作品名称及作者,再用一句话概述你愿与之“神交”的理由。

贝多芬 保尔·柯察金 诸葛亮 鲁智深

①我选__________,出自作品:《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

②理由:

8.填空。(5分)

① ,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③王维《使至塞上》的语句“ , ”描写了边塞独有的风光。 ④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语句“ , ”用游动的视角描写景物的变化,突出了特定位置江岸的特征和江水的态势。

⑤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以“ , , ”抒发了其作为革命领袖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9.综合性学习。(4分)

材料一 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钱维宏认为,这次云南等地干旱,主要是由于太平洋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而造成的。

材料二 近四十年来,中国冰州面积缩小了3248平方公里。受气温升高影响,像近年在中国西藏、印度等地发生冰碛湖特大溃决型洪水造成严重灾害的现象,时有发生。

材料三 科学预测,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洋水平面上涨速度加快,不久的将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海岛有15%将被海水淹没,沿海城镇也将受到被淹没侵袭的威胁。 ①研读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②请结合对以上材料所述问题或现象产生的人为因素的思考,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向班里提出一项活动倡议;联系现实生活,有针对性地拟写一则公益广告。(2分)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0、11题。(4分)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写于诗人早年离开家乡分宁去外地做官之时。

10.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2分)

1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阅读部分(12+12+8=32分)

(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12—15题。(12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

12.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解 衣 欲 睡 月 色 入 户 欣 然 起 行 念 无 与 为 乐 者 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13.解释下列加线的词。(4分)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5.填空。(4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和“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2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 之美”,乙文描写了“ 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

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 ”的语句中。(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12分)

今天你“低碳”了吗

戎戒

①盘点2009年的关键词,“低碳”无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之一。“低碳经济”、“碳交易”、“碳汇”等概念正日进入公众的生活。

②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排出。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用、住等各个消费领域。

③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一个人节约一度电、一杯水,意义可能并不显见,但是,人人都自觉践行,汇聚起来。其效益就不可低估。以塑料袋的使用为例,自限塑令执行一年多以来,超市塑料袋使用量减少了2/3左右,相当于节约石油240万~300万吨,减排了二氧化碳120万~150万吨。再以去年夏季提倡的调高空调温度为例,据测算,当空调从24℃提高到26℃,仅北京就可以节约4亿度以上的耗电量,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单纯的数字只能说明集腋成裘的效益,广泛的宣传发动则会激发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回顾2009年“为地球熄灯一小时”的活动,我国民众表现出空前的关注与支持。在2009年3月28日晚20:30——21:30,诸多夜景工程绚烂的灯光瞬间熄灭,突然的漆黑与静谧却更让人感到美丽与震撼,也展示出广大民众对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无声的支持。也许这一活动所节约的能源无法精确统计,但由此而产生的宣传示范效应却远远大于单纯的数字所体现出来的意义。

④低碳生活是一种观念引领,也是一种自觉行动。不论是政府主导,还是媒体参与,都应当努力营造“低碳”环境的舆论氛围,向每一个市民普及低碳生活的科技知识,倡导公民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比如,鼓励“公交优先”,推广示范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少开私家车,完善试点城区自行车租借服务体系;编制“低碳生活家庭行为手册”,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低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中国人自古就有勤奋节俭的优良品质,只要稍加引导就会形成一种文化自觉,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对地球家园的关心与爱护实际上是对人类自身的关心与爱护,这正是低碳生活的价值所在。 ⑤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环保理念。当下不妨先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的7项小建议做起——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每天可减少大约48克的碳排放量;使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每天可减少48克碳排放量;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将近1000克的碳排放量;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比乘汽车减少1700克的碳排放量;

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可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午餐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将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还可把三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低碳生活不仅能够精确计算出人们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能够以自己的生活细节的改变来证明:气候变化不只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摘自《科学与文化》2010年第3期)

16.本文是事理说明文,其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分)

17.第③段中连举三个例子,是为了说明 。(2分)

18.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说明其作用。(4分)

说明方法( )作用: 说明方法( )作用:

[材料链接]

中国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4月20日和向媒体通报,2010年“六·五”世界杯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如公众从我做起,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19.(1)结合原文,用简洁的语言阐释链接材料中政府提倡的“低碳减排”的含义。(2分)

(2)请你为“六·五”世界环境日写一条倡导“低碳生活”的宣传标语。(2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0-23题(8分)

教子无方 林海音

母亲骂我不会管教孩子,她说我:“该管不管!”我也觉得我的儿童教育有点儿特别。

刚下过雨,孩子们向我请求:

“让我们光脚去玩,好不好?”

我满口答应,孩子们高兴极了,脱下板板,卷起裤腿儿,三个一阵呼啸而去。母亲怪我放纵,她说满街雨水,不应当让孩子们光脚去蹚水,我回答母亲:“蹚水是顶好玩儿的事,我小的时候不是最爱蹚水吗?”母亲只好骂我一句:“该管不管!”

我们的小家庭里,为孩子的设备简直没有,他们勉强算是有一间三叠的卧室,还要匀出我放小书桌和缝衣机的地盘来。还有三个抽屉归他们每人一个,有时三个孩子拉出抽屉

夜发分宁寄杜篇九
《2012年下学期高一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2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

语 文

命题老师:杨立龙 时量: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倩.(qiàn)影 花蕊.(ruǐ) 皱缬(xiã) 果实累.(léi)累 B.混沌.(dùn) 伶俜.(pìng) 葳蕤.(ruí) 一椽.(yuán)破屋 C.哽咽.(yâ) 窈窕.(tiáo) 颤.(zhàn)动 参差.(cī)错落 D.囚系(jì) 袅娜.(nuó) 愤懑.(mèn) 揠.(yà)苗助长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幽辟 羞涩 蓊蓊郁郁 没精打彩 B.骄弱 脉络 琼浆玉液 直截了当 C.迁徙 葱茏 涸泽而渔 疏疏落落 D.嬉游 敛裾 迷迷糊糊 泣涕连连 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市的市长近两年来,夙兴夜寐....

,带领全市人民努力拼搏,终于把我市打造成全国 卫生城。

B.这个人在就职演说时信誓旦旦....

,表示决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可是一登上官位,就经不 起利欲的诱惑了。

C.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揠苗助长....

。 D.钱钟书先生在文学研究上造诣很深,所以才能够见仁见智....

,写出极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管锥编》。

4.下列句中加点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A.渐.车帷裳

渐:逐渐,慢慢地 B.女也不爽.

,士二其行 爽:差错

C.怨灵修之浩荡.. 浩荡:波浪汹涌的样子

D.昼夜勤作息..

作息:劳作与休息

5.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用损害秦国的方法来有利于晋,只有大王您能谋划这件事了。

B.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译:荆轲残废了,才提着匕首去刺秦王,没有击中,刺在了柱子上。

C.土也罔极,二三其德。

译: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D.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译:这原是我一心追求的理想,虽然死九次我也不后悔。 6.下列五幅对联分别写出了五个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1)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2)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4)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孤傲,青莲居士谪仙人。 (5)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A、谢灵运 欧阳修 杜甫 辛弃疾 诸葛亮 B、欧阳修 范仲淹 白居易 李白 陈寿 C、范仲淹 欧阳修 杜甫 李白 诸葛亮

D、范仲淹 谢灵运 白居易 杜甫 陈寿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楚辞》收集了伟大诗人屈原的诗歌作品,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加上“兮”字,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305首诗歌。赋、比、兴是其主要的表现 手法。“风”代表了《诗经》的最高艺术成就。

C.《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的《玉台新咏》,它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D.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被钟嵘誉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的作品是创作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史学界一个众所周知的情况是: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

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力用在这方面。

B.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贫乏必然造成

财富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足为前提的。

C.和北京远隔千山万水的英属根西岛上,有个流亡者从大西洋的波浪里挺起身子,高高

地站立起来,仗义执言,大声谴责,喊出三个响亮的字:“我抗议。”

D.还在他才十几岁的时候,就像我故乡的许多为贫困所迫无路可走的农民一样,孑然一

身,肩上背着一张当作行李的狗皮,下关东独自谋生去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24分)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认,简.

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以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愿以身居作.. 居作:作佣人 B.鸿并.绝不娶 并:全部 C.简.

斥数妇

简:直接 D.无乃欲低头就.

之乎 就:投身、屈就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3分) A.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以.

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B.因为.

执勤

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C.今乃.衣绮缟,傅粉墨 乃.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以观夫子之.

志耳

妾自有隐居之.

服。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鸿崇尚节操的一项是( )(3分)

①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②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 ③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④居庑下,为人赁舂 ⑤七日而鸿不答 ⑥鸿潜闭著书十余篇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梁鸿曾在当时的最高学府中学习,博览群书,无所不通;学成之后却因家境贫寒无法

著述,只好在上林苑中放牧。

B.梁鸿为人正直耿介,他死后,人们都认为品性清高的他足以与坚守信念的要离媲美。 C.孟光貌丑而心慧,在刚嫁给梁鸿时用盛装丽服来试探梁鸿的品性,其实孟光早已有隐

居的准备。

D.皋伯通发现佣工梁鸿之妻对丈夫十分敬重,因此断定梁鸿是一个非凡的人,于是安排

他住在家里,使梁鸿得以闭门著书。

13.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4分)

②今而见择,敢不请罪。(2分)

③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4分)

三、默写与古诗鉴赏。(14分) 14.把下列空格补充完整。(8分)

(1),子无良媒。

(2)淇则有岸,。 (3) ,载渴载饥。 ,莫知我哀!

(4)高渐离击筑,,士皆垂泪涕泣。

15.阅读黄庭坚的诗,完成两个小题。(6分)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北宋/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释:①分宁:今江西修水县,诗人的家乡。此诗写于诗人早年离家去外地做官之时。杜涧叟是他的友人。 ②阳关:今甘肃敦煌一带。 ③旌阳:山名,在分宁以东。 (1)首句给全诗定下了怎样的感情基调?(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后二句中的“醉”与“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20分)

干渴的村庄 肖建新

①村庄的干渴是近几年的事。那些年,雨和童年一样率性,像杂草一样茂密,无拘无束,犹如一个无人看管、喜欢疯跑的孩子,把一年四季和村庄穿了个透。对于村庄,雨是一个熟人,用多种不同的步伐量过村庄的大小高矮,量过无数的牛蹄踏在村庄横截面上的深度。

②从村庄到田野,一场雨的距离既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它可能会耗费一个人一生的时光,也可能是瞬息的景致。村里许多人的时光都是消耗在这段路上,按说这并不是一条十分艰难的道路,可他们的鞋烂了一双又一双,身体矮了一截又一截。它先是一点一点下在他们最外在的身体上,再下在他们有些皱褶的生活里,最后就完全打湿了他们的生命。

③在我的记忆里,雨总是等不及我走到一棵树下,或附近的一个檐下,就唰唰地落下来。有时候在树下等久了,还不见停,就只好冒雨往回跑,在路过藕地时,顺手折一枝藕叶顶在头上,这样,雨不至于完全打湿一个人的童年,总有一些地方和时光可以躲避。下雨时,我常把书藏在怀里,双臂抱紧,即使雨弄湿了胸衣和手臂,可怀里的书总是干干的,这多少会让我有一些小小的慰藉:梦想总是在一个温暖处。

④春天的雨是村庄最欣喜的事,干了一冬的村子会因一场春雨的到来而含情脉脉,油菜像小姑娘一样,水盈盈地在春风里摇曳,胡豆花幽灵般的小眼睛在滴溜滴溜地转,那些小动物们和人一样,跑到小雨里,让雨水落在身上和脸上,享受着第一场春雨的温润。乡村父亲们的脸,在这时开始变得柔和,也许春雨洗净了他们内心的忧郁。

⑤在我离开的这些年,村庄的水分越来越少了,我看到一位母亲失去了往日丰润的表情。我甚至不明白,那些年,村庄像针管一样饱满的水分都去了哪里。它将一个村庄遗忘了吗?将那些在它的深处隐瞒的小路和在它的怀里生长的植物们都忘了吗?将一些反复踩踏过的童年也忘了?那些与它终日厮磨的乡村泥孩子呢?

⑥那些知道村庄每一个细节的雨,在我离开村庄的那些年,慢慢地少了,薄了,它覆盖的面积越来越窄,下的深度也越来越浅了。我不知道那些年,村庄究竟怎么了,它虐待雨了吗?树木也在我离开的那些年,开始慢慢退化,它们大多数的叶子落了下来,无法在春天里兴高采烈,在夏天里随风狂舞,深秋叶落的时候,薄薄的一层,再也找不到童年如踏海绵之上的感觉了,老人们也懒得去扫这些落叶,因为它们烧不了几个时日。

⑦然而,村庄真正的干渴却是从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村庄开始的。他们不再看重那几颗微不足道的粮食,看重祖辈长期依存的地方。一片土地不再能养活一个家庭。宁愿土地荒着,也不想和他们的祖辈一样,在干渴的地里赶着干渴的牛做着干渴的事。对于他们而言,土地的产出

与他们的付出极不成比例,再说,他们的心事全不在乡村里,几颗粮食已无法让他们搭上通往另一种生活的列车。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带上了自己的家人和孩子,打算永远离开了。他们走时,一些老人会站在村庄最边缘的土窑上,目送他们离去,而不说一句话。

⑧多年以后,当我回到它的中间时,我见到了那些因长久未开而有些生锈的锁。它们锁在了一个村庄的眉头之上,锁住了一个曾经繁茂的村庄的脊柱。母亲走后,我家的房子也是用一把锁代替,钥匙放在隔壁的那家人那。有一回我找来钥匙,想找找那些年落在里面的东西,我看到了贴在墙上的那些陈旧的奖状——母亲在我小学时得到的最大的欣慰,它们见证了一个乡村少年的成长,可它们真的是奖给我的吗?那个满脸汗水和灰尘的少年,早已从村庄的小路上走失,这些奖状就像是一些钉子,要将这个少年钉住,他再跑,能跑出屋子里的那堵陈年的墙壁吗?

⑨其实,村庄的未来是可以预料的,但我还不想做这样的预料。我的一部分,许多人的一部分,还在那,还在由一些老人和孩子所守护的村庄里。我相信:雨,在历经一个干旱的循环后,会再次滂沱地回到村子里,落进人们的心坎上。

(选自乐趣文学网2007-05-07,有删改)

16.本文的题目是“干渴的村庄”,作者在开头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前些年村庄的雨,其用意

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17.在第⑦段的开头,作者为什么说“村庄真正的干渴却是从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村庄开始的”?

(4分)

18.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春雨给村庄带来的“欣喜”?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

分析其作用。(6分)

19.最后一段作者说“村庄的未来是可以预料的,但我还不想做这样的预料”,又说“我相信:

雨,在历经一个干旱的循环后,会再次滂沱地回到村子里,落进人们的心坎上”。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你能否对“村庄的未来”做一点“预料”?(8分)

五、语言表达及运用(8分,每小题4分)

20.给下面一则新闻拟标题,不超过16字。(要求用对偶修辞手法)(4分)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内容不雅的“露骨广告”在广州市公交车的车体上频频露面,引起市民不满。如今,此类广告已“下站”,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公益宣传,如“为幼儿让座您会得到两颗心的感激”“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等,它们已经成为公交车车身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答: 21.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一副七字对联,此对联适合挂在教师办公室。把对联填写在下面的横线

上。(4分)

芝兰 座 桃李 绕阶 春 凝香 满园 锦绣 上联:

下联: 六、作文(60分)

22.请补充完题目“那一次,我真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写出事件波澜,凸显人物个性。

16、(4分)

17、(4分)

号位座

号 考

级班

名姓

18、(6分)

19、(8分)

20、(4分) 21、(4分)上联:

下联: 22、(60分)

夜发分宁寄杜篇十
《未来脑2015必考点临考押题-语文学科-2015.5.19》

未来脑2015必考点临考押题五——诗歌阅读(2)

2015年5月19日

古代诗歌阅读临考押题(2)

一、(试题编号:342520)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河渎神

张泌(晚唐)

古树噪寒鸦,满庭枫叶芦花。昼灯当午隔轻纱,画阁朱帘影斜。

门外往来祈赛客,翩翩帆落天涯。回首隔江烟火,渡头三两人家。

1.词下半阙描写的景物有着怎样的变化?请简要阐述。

2.近代美学家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全词内容加以分析。

二、(试题编号:32694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清 平 乐

朱淑真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缱绻

[注]:缱绻:情意缠绵的样子。

3.词的上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析。 [注]临歧嘱咐,来年早到梅梢。

三、(试题编号:28162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蓦山溪 寄宝学

刘子翚①

浮烟冷雨,今日还重九。秋去又秋来,但黉花、年年如旧。平台戏马②,无处问英雄;茅舍底,竹篱东,伫立时搔首。

客来何有?草草三杯酒。一醉万缘空,莫贪伊、金印如斗。病翁老矣,谁共赋归来③?芟垅麦,网溪鱼,未落他人后。

[注]①刘子翚生活在北宋末、南宋初。②“平台戏马”用项羽典故。当年项羽曾在“戏马台”指挥操演兵马。后来,刘裕也于重九在此大会宾客。③“赋归来”用陶渊明《归去来辞》。

5.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赏析。

6.作为一首重九寄人之作,作者眼中的重九景物一反常人眼中的美景,全都改变了颜色。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这一特点。

四、(试题编号:333083)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别滁①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③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①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此诗乃当时所作。②分宁即今江西修水,诗人的家乡。此诗是诗人离家赴任时所作。③旌阳,山名。

(1)请对黄诗中“满川风月替人愁”一句进行赏析。

(2)两首诗的诗人在离别之时都是“如常日醉”,塑造出的诗人形象却截然不同。请结合两诗分别作简要分析。

五、(试题编号:23858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①弟归浮梁②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③。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①祐之:辛弃疾的族弟。②浮梁:今江西省浮梁县。③裁冰:比喻构思新巧。 ②

8.“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9.这首词虽然是在写送别,却全无哀伤之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时间上的变化:前两句描绘了白日的江景,后两句则勾勒了夜幕下的江渚;基调上的变化:前两句尚有有一些热闹,后两句则显得清冷、萧疏。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下片是从画阁主人观景的角度来写的,是一种倚楼眺望的景致。“门外”是祠庙之外,行客过往匆匆,江中的风帆片片逐去。最后两句勾勒了夜幕下的江渚:黑夜笼罩着江面,白天热闹的景象已经消失;隔岸遥观,只能隐约见到星星点点的稀疏灯火——俨然是一幅秋江晚景的画图。 写景时间上不同,基调上也不同。

2.这首词借景抒情。全词描绘祠庙祈祀的情景上片开头两句是典型的祠庙外围景物,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下片是从这位画阁主人观景的角度来写的,是一种倚楼眺望的景致,最后两句勾勒了夜幕下的江渚,是一幅秋江晚景的画图。全词句句写景却又句句抒情,借萧疏的秋景表现了词中人物孤寂惆怅的情绪,充满了淡淡的忧愁。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落实在抒情手法上,借景抒情,考生应抓住词中所描绘的意象,分析意境,总结情感。上片开头两句古树、寒鸦、满庭枫叶芦花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下片前两句写门外行客过往匆匆的热闹,后两句写秋江夜晚的清冷、萧疏。与作者孤寂惆怅的情绪想映衬。 3.(1)拟人手法。“烟愁露泣”句中 “愁” “泣”,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感情。(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绿野中树木含烟,花草滴露,词人借景表现留春不住的无奈和伤感。(3)通感或移就。借用于形容情势的“紧急”一词,渲染了春光转瞬即逝的紧迫气氛,用语新奇。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题时注意题干“上片”(区间)、“哪些”(多种表现手法);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

4.表达了作者惜春、留春和爱春、盼春的感情。词的上片“紧急“ “俄”言春天的短暂之意跃然纸上,表达出惜春、留春之意; “拟欲留连计无及”两句写绿野中树木、花草都在为无计留春而伤感,婉转表达出词人面对春天逝去的无奈。下片词人无法留住春天,只能请画鼓向春天传递信息,盼春来年早到梅梢,形象地表现了词人盼春早归的急切心情,进一步抒发了强烈的惜春之情和爱春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感情)的能力。答题步骤需注意,先总括,然后结合语句分析。 5.全词表现了词人因救国无人,国事无望,而希望过隐居生活的思想。上片“无处问英雄”,既是作者感叹往昔英雄的永逝,也是对当世英雄的寻觅,他为没有英雄人物可报祖国而焦虑。下片写作者想在昏醉中寻求解脱与安慰,所以客来后只有“草草三杯酒”,并劝宝学最好与自己一道“赋归来”,去过隐居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作答时首先要读懂词的大意,并借助词中

所描写的意象和事件,来理解作者在文本中的思想情感。词中首先用浮烟冷雨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又用项羽的典故表明自己想报效国家,但“无处问英雄”,报国无门,只能“一醉万缘空”,以求醉来安慰自己,以“赋归来”过隐居生活。

6.①“但黄花、用“浮烟冷雨”形容重九,与通常的秋高气爽的天气不同,为全篇笼罩一层寒冷阴霾的气氛。②

“茅舍底,竹篱东”是重阳赏菊的地方,但作者却年年如旧”,面对年年开放的菊花,却没有一丝的喜悦。③

“草草三杯酒”并不是为赏菊助兴,而是要自己“一醉万缘空”。 既不把酒,也不采菊,而是“伫立时搔首”。④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诗歌中,形象是作者情感的载体,作者的情感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并反作用与形象。词中作者是由于报国无门,无奈归隐,他的情感基调是悲伤的,即便他看到的是美景,也都因故成了悲景。

7.(1)这一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用“满川风月”替他悲愁来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离别家乡,离别友人之愁的无边无际,难以排遣。

(2)第一首诗塑造了开朗旷达、积极乐观的诗人形象。诗歌中的“如常日醉”写出了诗人如往常般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表现出诗人面对离别的旷达洒脱。

第二首诗塑造了满怀离情、借酒浇愁的诗人形象。诗人如往日般醉酒,在阳关曲中离别,连满川风月也像在为他哀愁。可见诗人满怀愁绪,黯然神伤。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这里具体考查炼句,要鉴赏“满川风月替人愁”一句的妙处,首先要从诗句使用的表达技巧方面考虑,指出这里主要使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景、传情。然后具体阐述其表达效果。在说明表达效果时一定要紧密结合诗歌抒发的情感。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对比鉴赏的能力。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定要抓住和人物有关的诗句来分析,解答此题还要注意所给的注释,联系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8.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生动传神。②以景结情,回答了前句的设问,这秀美的山水将伴你千里同行,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蕴藉(耐人回味)。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关注两点:①诗句使用的具体的艺术手法,如修辞手法、结构特点、景与情的关系等。②相关手法在诗句中的应用及表达效果等。如从前一句的“眉样翠”和后一句的“镜般明”中可以看出,这两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还要注意这两句在词的最后,并且是景物描写,使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等。

9.①上阕劝慰祐之看淡名利荣辱,秋饮美酒,夜吟佳句,人生态度淡泊旷达,不因失意而哀伤。②下阕前两句回忆往事,小窗风雨、对床夜谈的温馨和深情冲淡了离愁,使人不觉哀伤。③最后三句写祐之虽独自上路,但有明媚的山水千里相伴,不会因旅途孤独寂寞而哀伤。(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在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时,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诗歌描

写的人、景物等的特点和蕴含的情感,一是诗歌中直抒胸臆的词句体现的情感等。如词的上阕,通过对富贵、隐逸、荣辱的态度,表达了词人旷达的人生态度;再如下阕前两句,回忆二人当年快乐的时光,写出了往昔生活的美好。由此可以看出,这首词虽然是在写送别,但却没有哀伤之感。

依照2015高考预测必考点排序,敬请关注明天(5.20)押题。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gaozhong/111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