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高三】
十三校联考语文篇一:2014届高三十三校语文联考试卷(第一次)
2013年高三13校第一次调研考语文试卷
2013.12
考生注意:
1.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案必须涂(选择题)或
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 答题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考号。
3.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 答题时间15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
一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①南朝梁的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专门谈了风骨的问题。他说做文章要“风清骨峻,篇体
光华”。就是说,文章要像人一样,有清新的风貌、峻拔的骨骼,看起来精神奕奕。这是一种对文章的美的理想,并且这种美的理想又是从人格的美的理想中来的。所以,钱钟书在《中国固有的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里认为,中国传统以来的文评就是把文章通盘的人化、生命化。可见,中国人对美的认识往往和真、善联系在一起。
②风骨的说法,探本溯源,大抵是从人物品藻里来的。关于人物品藻,中国从来便是有的。□□□□□□
③不过魏晋时候的人物品藻和从前又有不同。按照现代汤用彤的说法,“汉代相人以筋骨,魏晋识鉴在神明”。就是说,汉代议论人物偏于实在,往往把外在的形容和人的身份地位联系起来,好像有功利性的意味。而魏晋时候,尤其是晋代,议论人物偏于玄虚,往往从审美的一面欣赏人的精神气象。譬如南朝宋的刘义庆写《世说新语》,记述汉代到东晋的轶事琐语,有许多谈论人物风度的内容。他大概是受了前一代的影响,所以尤重人物的气宇和风韵。至于差别的原因,也许在于汉代是儒教统治,思想上有最高权威作为标准的时代;而魏晋则是政治混乱苦难、精神却自由解放的时代。魏晋人在政治的失落里,产生了自我意识的觉醒,进而有了对个体的美的欣赏。
④可见,人物品藻在实用、功利的层面以外,又发展出审美、赏鉴的一面,所以一些用来品评人物的词语便自然而然地用于艺术,以至于元人杨维桢《赵氏诗录序》里认为,“评诗之品无异于人品也,人有面目骨体,有情性神气,诗之丑好高下亦然”,也就是人化的艺术。风骨便是一例。在人的一面来说,风骨是一种人格美。一个有风骨的人,往往性格坚强而不屈,品格刚正而有骨气,素性潇洒,风度翩翩。而在艺术的一面来说,风骨是一种意境美。一件有风骨的艺术品,往往自然流畅、刚健笃实,使艺术家之心清澈显然,充满凝聚的力量。譬如绘画。中国画讲究笔墨,所以用墨要有流动的感觉,用笔要有穿透的力量。六朝齐的谢赫写《古画品录》,讲了绘画六法,其中有两点说的是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又譬如书法。书法讲究用笔、结体和章法。尤其草书,一笔而成,中间有轻有重、有徐有疾。骨架立于其中,故而气脉贯通,隔行不断。所以书法是以有骨有筋有血有肉的字体篇章为美的。刘勰把风骨引入文学,以为文章要有生命感,鲜活而生动;要有精神性,不能软绵绵、懒洋洋。这一点,对后世文人影响颇大。
⑤风骨的精神,在汉魏一代人的放任率性、刚健遒劲里,显得尤为强烈。刘勰在《文心雕龙》
里没有明言风骨专是汉魏一代的。刘勰以后,南朝梁的钟嵘提到了“建安风力”,大抵有这个意思。再以后,则往往说建安风骨、汉魏风骨。譬如宋的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评阮籍的《咏怀》之作时,说“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可见,后人把汉魏一代风骨的精神奉为楷模,并极力效
仿。在唐代,主要是初唐和盛唐,这种风气最盛。譬如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以为作诗要传承汉魏风骨,既有兴寄,更有骨气。又譬如李白,“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
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显然有一种对为人为文大气而深刻的追求。
⑥汉末至魏晋,是政治黑暗、社会苦痛的一个时期,常有战争、生死的劫难。那个时候,一
面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对生命易逝的忧患感喟;一面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
士暮年,壮心不已”,对建功立业的慷慨多气。所以,汉魏风骨便有一种大气之美的意蕴。大气
之美,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要有一种大的视野、大的胸襟。譬如形而上的天地、死生之思,又
譬如现实里的政治、社会之虑。初唐和盛唐一代的许多文人秉承了这种精神。他们写出塞诗,便
是一种深沉激昂,对民族命运的思虑,是一种大气之美。
(节选自解芳的《风骨之美》)
1.联系后文,理解第一段中画线句“把文章通盘的人化、生命化”在文中的含义。(2分)
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②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①曹丕当魏国皇帝的时候,实行了一种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方法。
②这种做法虽然有权势把持、变相世袭的流弊,但还是使品评人物的风气,愈发盛行起来。
③后来是鉴别流品。
④譬如汉代的王充说骨相,就是从骨法而知人的富贵贫贱、操行品德。
⑤一面看人的家世门第、才性品行,一面看人的风姿仪态、骨骼骨相。
⑥先是看面相,从人的五官、容貌、体态,预言吉凶祸福。
A.⑥,①,④,③,⑤,②。 B.⑥,①,②,④,③,⑤。
C.⑥,③,④,①,⑤,②。 D.⑥,④,③,①,⑤,②。
3.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3分)
4.请概括第⑤段的主要内容。(2分)
5.下列对“风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A.“风骨”一词用于文评是中国文评把文章人化、生命化的一个表现。
B.元人杨维桢认为诗歌好丑取决于有无风骨。
C.钟嵘认为风骨是汉魏一代专有。
D.“汉魏风骨”主要指诗人们因政治黑暗、社会苦痛而产生的对生命易逝的感喟。
6.本文思路极为严谨,试分析之。(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1分)
也是水湄
张晓风(台湾)
1那条长几就摆在廊上。 ○
2廊在卧室之外,负责数点着有一阵没一阵的晚风。 ○
3那是四月初次燥热起来的一个晚上,我不安地坐在廊上,十分不甘心那热,仿佛想生气,○
只觉得越来越不负责,就那么风风雨雨闹了一阵,东渲西染地抹了几许颜色,就打算草草了事收场了。
4这种闷气,我不知道找谁去发作。 ○
5丈夫和孩子都睡了,碗筷睡了,家具睡了,满墙的书睡了,好象大家都认了命,只有我醒○
着,我不认,我还是不同意。春天不该收场的。可是我又为我的既不能同意又不能不同意而懊丧。 ..
6我坐在深褐色的条几上,几在廊上,廊在公寓的顶楼,楼在新生南路的巷子里。似乎每件○
事都被什么阴谋规规矩矩地安排好了,可是我清楚知道,我并不在那条几上,正如我规规矩矩背好的身份证上长达十几个字的统一编号,背自己的邻里地址和电话,在从小到大的无数表格上填自己的身高、体重、履历、年龄、籍贯和家庭。
7可是,我一直知道,我不在那里头,我是寄身在浪头中的一片空白,在一瞬眼中消失,但○
我不是那浪,我是那白,我是纵身浪中而不属于浪的白。
8也许所有的女人全是这样的,象故事里的七仙女或者田螺精,守住一个男人,生儿育女,○
执一柄扫把日复一日地扫那四十二坪地(算来一年竟可以扫五甲地),象吴刚①或薛西佛②那样擦抹永远擦不完的灰尘,煮那象“宗教”也象“道统”不得绝祠的三餐。可是,所有的女人仍然有一件羽衣,锁在箱底。她并不要羽化而去,相信自己曾是有羽的,那就够了。
9如此,那夜,我就坐在几上而又不在几上,兀自怔怔地发呆。 ○
10报纸和茶绕着我的膝成半圆形,○那报纸因为刚分了类,看来竟象一垛垛的砌砖,我恍惚成了俯身城墙凭高而望的人,柬埔寨在下,越南在下,孟加拉在下,乌干达在下,“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故土在下……
11夜忽然凉了,我起身去寻找披肩把自己裹住。 ○
12一钵青藤在廊角执意地绿着,○我大部分的时间都不肯好好看它,我一直搞不清楚,它到底是委屈的还是悲壮的。
13我决定还要坐下去。 ○
14是为了跟夜僵持?跟风僵持?抑是跟不明不白就要消失了的暮春僵持?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不要去睡,而且,既不举杯,也不邀月,不跟山对弈,不跟水把臂,只想那样半认真半不认真地坐着,只想感觉到山在,水在,鸟在,林在,就好了,只想让冥漠大化万里江山知道有个我在就好了。
15我就那样坐着,○把长椅坐成了小舟。而四层高的公寓下是连云公园,园中有你纠我缠的榕树,榕树正在涨潮,我被举在绿色的柔波上,听绿波绿涛拍舷的声音。
16于是,渐渐地,我坚持自己听到了“流水绕孤村”的孱缓的声音,真的,你不必告诉我那○
是巷子外面新生南路上的隆隆车声,车子何尝不可以“车如流水”呢?一切的音乐岂不是在一侧耳之间温柔,一顾首之间庄严吗?于无弦处听古琴,于无水处赏清音,难道是不可能的吗?
17何况,○新生南路的前身原是两条美丽的夹堤,柳枝曾在这里垂烟,杜鹃花成把它开成一条“丝路”,五彩的丝,而我们房子的地基便掘在当年的稻香里。
18我固执地相信,那古老的水声仍在,而我,是泊船水湄的舟子。 ○
19新生南路,车或南,车或北,轮辙不管是回家,或是出发,深夜行车不论是为名是为利,○
那也算得是一种足音了。其中某个车子里的某一把青蔬,明天会在某家的餐桌上出现,某个车子里的鸡蛋又会在某个孩子的便当里躺着,某个车中的夜归人明天会写一首诗,让我们流泪,人间
的扯牵是如此庸俗而又如此深情,我要好好地听听这种水声。
20如果照古文学学者的意思,○“湄”字就是“水草交”的意思,是水跟岸之间的亦水亦岸亦草的地方,是那一注横如眼波的水上浅浅青青温温柔柔如一带眉毛的地方。这个字太秀丽, 我有时简直不敢轻易出口。
21今夜,新生南路仍是圳水,今夜,我是泊舟水湄的舟子。 ○
22忽然,我安下心平下气来,春仍在,虽然已是阴历三月的最后一夜了。正如题诗在壁,壁○
坏诗消,但其实诗仍在,壁仍在,因为泥仍在,曾经存在过的便不会消失。春天不曾匿迹,它只是更强烈地投身入夏,原来夏竟是更朴实更浑茂的春。正如雨是更细心更舍己的液态的云。
23今夜,○系舟水湄,我发现,只要有一点情意,我可以把车声宠成水声,把公寓爱成山色的。 24就如此,今夜,我将系舟在也是水湄的地方。 ○
【注释】①吴刚:相传吴刚是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留在月宫,要他砍倒桂树,方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完一半,桂树便会自动愈合,日复一日,吴刚的工作始终无法达成,必须不断的砍下去。②薛西佛: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中的大巨人。因为犯了大错而被宙斯处罚将山脚下的大石头推上山。但石头被施以魔法,到了山顶就会自动地滚到山脚下。所以薛西佛斯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推石上山的行为。
5段中作者感到“懊丧”的原因。7. 联系上下文,理解第○(2分)
8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8.第○
。(3分)
15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9.理解第○(3分)
22段的作用。10.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4分)
11.选出对文章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3分)
A.本文以作者心情的变化贯穿全文,从一开始的懊恼,到接下来调整心绪平和下来,到最后有所悟而心情好转。
B.本文借助“泊舟水湄的舟子”这一形象揭示了只要有一点情意,平庸的生活也可以深情的哲理。
C.暮春之际伤春惜春自古文人皆然,这篇散文也未能摆脱这一情感格调。
D.本文将古典的含蓄美和现代的柔情美完美结合,将人生的哲理寓意在呢喃咏叹中,让人耳目一新又心潮起伏。
12.题目“也是水湄”富含深意,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赏析。(6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一水中分白鹭洲。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峰峦如聚, ,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书生意气,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5)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6)力拔山兮气盖世, 。 (项羽《垓下歌》)
(7)女娲炼石补天处, 。 (李贺《李凭箜篌引》)
(8
》)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8分)
水调歌头•盟鸥
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作者被投降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
14.“千丈翠奁开”一句,写出了带湖 、 的特点。(2分)
15.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词人爱湖之“甚”,故对鸥鹭产生结盟之愿,运用比拟的手法,希望结盟之后常来常往,不要互相猜疑。
B.词人与鸥鹭结盟,但是鸥鹭立于水边苍苔上,时而拨动浮萍,时而排开水藻,对词人的美意不理不睬。
C.“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两句,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表达词人悟出社会沧桑和个人沉浮的哲理,内心生出旷达开朗。
D.词人“甚爱”带湖,词中充溢着优游之趣、闲适之情,表现出了带湖生活的快乐自得,全词一扫被弹劾落职的落寞与孤愤。
16.本词在抒情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你结合作品内容加以赏析。(4分)
十三校联考语文篇二:上海市十三校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
十三校联考语文篇三:2015年上海市十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上海市高中十三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松江二中、青浦、七宝、市二、行知、进才、位育、育才、奉贤、金山、崇明、南汇、嘉定一中、南洋)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谁是最可怜的人 刘再复
(1)想想中国历史的沧桑起落,看到一些大人物的升降浮沉,便冒出一个问题自问自答。问的是:“谁是最可怜的人?”答的是:“孔夫子。”
(2)被权势者抬的时候、捧的时候已经“可怜得很”,更不用说被打、被骂、被声讨的时候。
(3) 一九八八年,我应瑞典文学院的邀请,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做了一次题为“传统和中国当代文学”的讲座,就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最倒霉的是孔夫子。因为拿他作文化革命运动的靶子,就把他判定为“孔家店”总头目,吃人文化的总代表,让他承担数千年中国文化负面的全部罪恶。在当时的文化改革者的笔下,中国的专制、压迫、奴役,中国人奴性、兽性、羊性、家畜性,中国国民的世故、圆滑、虚伪、势利、自大,中国妇女的裹小脚,中国男人的抽鸦片,等等黑暗,全都推到孔夫子头上,那些年月,他老人家真被狠狠地泼了一身脏水。
(4)仅着眼于“五四”,说孔夫子是“最倒霉的人”恐怕没有错,但是如果着眼于整个20世纪乃至今天,则应当用一个更准确的概念,这就是“最可怜的人”。我所定义“最可怜的人”,是任意被揉捏的人。更具体地说,是被任意宰割、任意定性、任意编排、任意驱使的人。不错,最可怜的人并非被打倒、被打败的人,而是像面团一样被任意揉捏的人。不幸,我们的孔夫子正是这样的人。可怜这位“先师”,一会儿被捧杀,一会儿被扼杀,一会儿被追杀。揉来捏去,翻手为神,覆手为妖。时而是圣人,时而是罪人;时而是真君子,时而是“巧伪人”;时而是文曲星,时而是“落水狗”;时而是“王者师”,时而是“丧家犬”。
(5)孔夫子的角色被一再揉捏、一再变形之后,其“功能”也变幻无穷。鲁迅点破的功能是“敲门砖”,权力之门,功名之门,豪门,侯门,宫廷门,都可以敲进去。不读孔子的书,怎可进身举人进士状元宰相?但鲁迅看到的是孔子当圣人时的功能,未见到他倒霉而被定为罪人时的功能。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他从“至圣先师”变成“反面教员”,其功能也是反面的。先前要当进士得靠他,现在要当战士也得靠他,谁把孔子批得最狠,谁才是最坚定忠诚的革命战士。这回与五四不同,五四时只是一群知识分子写写文章,这次批孔则是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动用了整个强大的国家机器,不仅口诛笔伐,还给他踩上亿万只脚。
(6)
把孔子当面团,不同的是二十年前那一回把他踩下了地,这回则是捧上了天。揉捏时面团里放了不少发酵剂,于是格外膨胀,孔老先生成了“万物皆备于我”的大肚至饱先师。
(7)孔子被揉捏,首先是权势者根据自己的政治需要或捧或压或打或拉,但大众与知识人也有责任。什么是大众?大众就是今天需要你的时候,把你捧为偶像,不需要你的时候,则把你踩在脚下。一切均以现时利益为转移。崇尚苏格拉底的是他们,处死苏格拉底的也是他们。既然以利益为准则,那么对于孔夫子,或供奉,或消费;或叩头,或玩玩,或做敲门砖,或做万金油,或立孔庙与关帝庙并列,或办孔氏牛肉店与妓院同街,全都无关紧要,有用就好。而大众中的精英,一部分知识人,
对孔子并无诚心,名为追随孔子,实则追求功名。鲁迅说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是利用即“吃教”。对孔子也是食欲大于敬意。都是用口,讲孔子和吃孔子界线常常分不清楚。总之,孔子虽然重新摩登起来,却仍然很可怜:八十年前五四运动时,他被视为“吃人”文化的总代表,现在变成“被吃”文化的总代表。
(8)说了这么多,不是说孔子有问题,而是说对待孔子有问题。孔子确实是个巨大的思想存在,确实是人类社会的重大精神坐标,确实值得我们充分尊重、敬重。但是,二十世纪以来,问题恰恰出在不是真尊敬、真敬重,或者说,恰恰是不给孔子应有的尊严。不管是对待孔子还是对待其他大思想家,第一态度应当是尊重,然后才去理解。在此前提下,再进入思想体系的内里,把握其深层内涵,这样倒可以还原一个可敬的孔子形象。
(9)但愿孔夫子在二十一世纪的命运会好一些。
1.下列对第(2)段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
A. 承接上文孔夫子的“得势”,引出下文孔夫子的“失势”。
B. 紧承前文,解释孔夫子为何被作者看作是“最可怜的人”。
C.“更不用说”四个字,表明了两个分句之间意思的递进。
D.“抬”“捧”“打”“骂”,生动地写出孔夫子被揉捏的状态。
3.简析第(4)段画线部分的表达效果。(3分)
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6)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B )
①这一回,孔夫子是真摩登,他被现代技术、现代手段所揉捏。
②古代的手段也没闲着,立庙、烧香、拜祭全都汹涌而至。
③没想到三十年后,孔夫子又是一条好汉,孔老二又变成了孔老大和孔老爷子。
④他再次成为“摩登圣人”(鲁迅语)。
⑤电台、电视台、电脑网络,从里到外,轰轰烈烈。
A.③①⑤④② B.③④①⑤② C.①⑤②③④
D.①⑤③②④
5.联系全文,分析第(7)段的作用。(3分)
6.结合上文,具体阐释最后一段作者的“愿望”。(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美君回家 龙应台
(1)美君从此不能见河,一见河,她就要说,“这哪里能和我们老家的河比……”我从小就听她说:新安江的水啊,她总是絮絮叨叨地说,是透明的!第一层是细细的白沙,第二层是鹅卵石,然后是碧绿碧绿的水。抓鱼的时候,长裤脱下来,站进水里,把两个裤脚扎紧,这么往水里一捞,裤腿里满满是鱼……美君说完,总还要往我看看,确定我是不是还听着,然后无可奈何地叹一声气,“唉!对游弹琴啦,讲给你听,你也不会相信,你根本就没见过那么清的水嘛!”
(2)牛,她总说“游”,所以“牛奶”,就是“游来”。
(3)她沉默一会儿,又说,“有一天,有一天要带你回去看看,你就知道了。”声音很小,好像在说给她自己听。
(4)距离美君离开淳安半个世纪之后,一九九五年九月,七十岁的美君,第一次回到了淳安,不,现在叫千岛湖镇了,而且是个新兴的小镇,树小,墙新,画不古的新兴的小镇,在一个小岛上。
(5)“岛?千岛?”美君不悦地纠正我,“以前都是山,千山啦,什么千岛。”当然,水淹上来,老城沉进水底,山顶突出成岛,千岛湖曾是千山乡,美君确实没想到五十年的“沧海桑田”竟是如此具体!
(6)“这次回来,我一定要找到我父亲的坟,”美君说,“做了水坝,坟迁走了,迁去了哪里?好几年,我都梦见他,他从坟里出来,脸是绿的,水草的颜色,他说,女儿啊,我冷啊,你一定要想办法把我迁走……”
(7) 一圈围坐着的亲戚突然安静下来,我从一张脸望向另一张脸:这真是极复杂的安静;美君的话,在他们耳中简直“迷信”得骇人,却又不好伤老人家的感情。
(8)“湖很大,一千多个岛,”他们犹豫地说,“我们只记得一个大概的范围,坟怕不好找……”
(9)“可以试试看。”美君说。
(10) 一个亲戚说,“我们这儿是可以遥祭的,就是对着那个方向祭拜,大姐你遥祭也可以吧?”
(11)我看看美君,她也正瞧着我。啊,我知道这个彪悍的女生要发作了。 .....
(12)“我在台湾遥祭了四十七年,”美君顿了一下,脸色很不好看,然后一口气说出来,“我遥祭了四十七年,你们觉得,我今天人千里迢迢到了淳安,是来这里遥祭的吗?”
(13)又是一阵安静。
(14)“……千岛湖出事以后,”亲戚面有难色,“租船管制很严……”
(15)“我是淳安的女儿,”美君还是寒着脸孔,说,“找父亲的坟是天经地义的。”
(16)第二天,终于找来了一艘汽艇,还雇来了一位熟识水路的船夫,船夫带着老城的记忆,仿佛心中有一个隐藏的导航系统,看穿湖水,将每一座岛回复成山,认出哪座山在哪座山的什么方位。
(17)汽艇在六百平方公里的水面上穿梭,掠过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岛,烟波浩渺,千岛湖看起来素朴纯净,原始自然,但是我们的眼睛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那无数个耸立水面的荒岛,其................
实既非岛,也不荒,那曾是山,母亲年幼时攀爬过、野餐过的地方,水面下,曾经是一片又一片的果园,母亲曾经让大人牵着手去收租的地方。这一片荒野素朴,曾经是沃土富饶,水面上看起来洪荒初始,水面下曾有绵延千年的人文繁华。
(18)我们看起来像游客,我们不是游客。
(19)水花喷溅,滴在手上觉得润凉。猴岛,很多猴子,想上去看看吗?不想。蛇岛,很多蛇,想看看吗?不想。
(20)我们只想看一个岛,寻找一个岛,在这一千个岛中。
(21)船噗突噗突慢下来,船夫认为应该在附近了,亲戚们三三两两站在船头眺望水面,前面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岛;美君的表妹皱着眉注视,犹疑了一会儿,然后说,“这里,”她指着那个岛,“就是这里。”
(22)她指的这个小岛还没一个房顶大,杂草丛生,近水处是一片秃秃的黄土。我们跳上泥泞的滩。参与了当年迁坟的表妹边回忆边说,“那个时候,是小表哥挑上来埋在这里的,原来以为已经迁得够高了,没想到……”
(23)没想到水漫淹到山的顶尖,现在美君看见的是两块破砖头泡在水里,就在水面接触黄土的那条波线上。风很大,吹得人睁不开眼,美君的白发凌空飞扬,我紧紧扶著美君,满耳呼呼的风声,还有美君模糊的、破碎的语音,“……爸爸——我来了,我就知道,你明明跟我说你很冷……”
(24)湖浪挟着些许水草,打着若隐若现的砖块。那砖浸泡已久,土红的表面已有绿苔。
(25) 一炷香烧了起来,青色的烟像柔弱无骨、有所祈求的手臂,随风没入天水无色之中。
(26)离开淳安,我们经由山路往建德,这是那年缉私船检查私盐的地方。小汽车在石子路上颠簸,爬上一个陡坡,又急急盘旋而下,车后一团灰尘,路边的树木也蒙着一层灰白,但千岛湖的水光不断地透过树影闪烁。或许累了,美君一路上不太说话,我推推她,“喂,你看,这也是新安江水啊,水多清啊!”
(27)她望向车窗外,疲倦地把头靠在玻璃上,轻轻地说,“是吗?”
7. 对第(1)段画线部分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C )
A.作者以诗意的笔触,深情款款地描绘出新安江水的纯净秀美。
B.作者以细腻传神生动具体的描写表现美君对故乡的眷恋之深。
C.意在突出现实中的新安江水与美君记忆中的形成了巨大反差。
D.为下文写美君历经沧桑岁月、终于回到了故乡的经历作铺垫。
8. 简析第(2)段的写作用意。(3分)
9.文中如何体现美君是“彪悍的女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说明。(3分)
10.第(17)段中,为什么说“我们的眼睛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2分)
11.多角度赏析第(23)段画线部分的描写。(4分)
12.结合文意,探究以“美君回家”作为标题的意义。(
5分)
(三)默写。(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6分)
13.(1)争知我,____________,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
(2)____________,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不应有恨,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5)浮光跃金,___________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6)____________,同气相求。(《易经·乾》)
(7)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8)江南无所有,____________。(陆凯《赠范晔诗》)
(1)倚栏杆处 (2)青冥浩荡不见底 (3)犹且从师而问焉 (4)何事长向别时圆 (5)静影沉壁 (6)同声相应 (7)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8)聊赠一枝春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临江仙 即席和韩南涧①韵 辛弃疾
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溪边唤渡柳边行。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绿野先生②闲袖手,却寻诗酒功名。未知明日定阴晴。今宵成独醉,却笑众人醒。 [注]①韩南涧:即韩元吉,号南涧,南宋词人。②绿野先生:唐代宰相裴度隐退后,于洛
阳建别墅,名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酒相娱,不问政事。
14. 对本词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D )
A.从音乐性来看,“临江仙”属词牌名 B.从词题来看,本词属于友人唱和之作 D.从用韵来看,“生”字可单独成韵 C.从结构上看,本词可划分为上下两片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C )
A.“平原一片丹青”,写出春日平原花红草绿、秀美如画的情景。
B.“花飞蝴蝶乱”,描绘出春天花飞蝶舞、生机勃勃的烂漫景象。
十三校联考语文篇四:上海市十三校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及答案
机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上海市十三校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2014.12
一 阅读题 80分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被高估的民国学术
①近年来,随着“民国热”的升温,一批“民国范儿”的故事流传日广,更成为影视作品的新宠。与此同时,一批民国的“学术大师”如出土文物般现身,或者被媒体重新加冕。于是在公众和年轻一代的心目中,民国期间成了大师众多、高峰林立的学术黄金时代。
②其实,民国期间的总体学术水平如何,具体的学科或学人处于何种地位,有哪些贡献,还是得由相关的学术界作出评价,并不取决于他们的社会知名度,更不能“戏说”。 ..
③那么,今天应该怎样看民国期间的学术呢?毫无疑问,这是中国学术史上重要的篇章,是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化的关键性时期,也是现代学术体系创建的阶段,各个学科几乎都产生了奠基者和创始人,并造就了一批学贯中西、融会古今的大师。
的学术天才,或许要经过相当长的年代才可能被超越,甚至永远不被超越,民国时期也是如此。
⑤正是由于这些特殊情况,到了今天,民国的学术往往会被高估。因为每门现代学科几乎都是从那时发轫或成长的,今天该学科的专业人员,除了直接从国外引进的外,一般都是由当初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一代一代教出来、传下来的,这些创始人、奠基者自然具有无可争辩的、崇高的地位。解放后留在大陆、以后成为大师的学人,大多是在民国期间完成了在国内外的学业,已经崭露头角。尽管他们的成就大多还是在解放后取得的,但也被看成民国学术水平的代表。
⑥历次政治运动的消极影响和破坏作用更加剧了这样的高估和偏见。有的学科和学人因学术以外的原因被中止或禁止,形成了二三十年的空缺,以至到了改革开放后这门学科恢复,还只是民国时期的成果独领风骚,一些学者的代表作还是当初的博士、硕士论文。例如费孝通的《江村经济》,本来早就应该被他自己的新作或他学生的成果所超越,但由于1952年院系调整时社会学科被“断子绝孙”作为资产阶级反动学科彻底取消。等费孝通当了右派,连《江村经济》也成作毒草批判,从此消失。
⑦毋庸讳言,一些人对民国学术的评价、对民国学人的颂扬是出于一种逆反心态。是以此来显现、批判今天学术界的乱象,表达他们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学术垃圾、学术泡沫、学术腐败的不满,对某些混迹学林的无术、无良、无耻人物的蔑视。就像赞扬民国时的小学课本编得多好,就是为了对比今天的某些课本编得多差一样。
⑧当然,舆论与公众出现这样的偏差,学术界本身也负有一定的责任。由于学术界往往脱离公众,或者不重视社会影响,对一些本学科视为常识性错误或胡编乱造的“史实”不屑、不愿或不敢公开纠正,以至积非成是,形成“常识”。例如,在季羡林先生的晚年,从大众媒体到全社会无不将“国学大师”当成他的代名词。但大家都明白他的主要学术贡献并不属国学的范畴,而滥用国学实际是贬低了其他学问,如季先生主要研究的印度学和梵文的地位。但谁都不好意思或不愿意向公众捅破这一层纸。当我在报纸上发表质疑季先生“国学大师”身分的文章时,好心的朋友劝我应该给老人留点面子。我说:正因为我尊敬季老,才要在他生前纠正他身不由己的被误导,而不是在他身后批评。
(选自2014年10月17日《文汇报》,略有删改)
1.第②段加点词“戏说”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2.第③段从 和 两方面对国民学术作了定位。(2分)
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④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①人文学科的具体人物或具体成果很难找到通用的国际标准。
②如果在中国内部进行阶段性比较,则除了个别杰出人物外,总体上远没有超越清朝。
③如果用现代学科体系来衡量,显然还处于初级阶段。
④而今天的总体学术水平,已经大大超越了民国时期。
⑤尽管有少数科学家已经进入前沿,个别成果达到世界先进,但总的水平还是低的。
A.⑤①③②④ B.⑤③①②④ C.①⑤③②④ D.①⑤④②③
4.下列有关“民国学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国学术产生了众多大师,并创建了现代学术体系。
B.民国时期杰出人物的出现与整体水平没有必然联系。
C.政治运动的消极影响是民国学术被高估的主要原因。
D.对民国学术的颂扬包含了批判今天学术的逆反心态。
5.联系全文,分析第⑧段的作用。(3分)
6.本文在阐述问题时较好地运用了批判性思维,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5分)
按:一般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对某种观点或现象进行言之有据、有逻辑推理的质疑、评估,从而得出真实性判断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
李家宝
①李家宝是只白面白腹灰背的吊睛小猫,之所以有名有姓,是因为他来自妹妹的好友李家,家宝是妹妹给取的名儿。由于身份有别于街头流浪到家里的野猫狗,便连名带姓地叫唤他。我早过了天真烂漫的年纪,宁爱清洁有条理的家居而早疏淡了与猫狗的厮混,因此一眼都不看李家宝,哪怕是连爸爸也夸从未见过如此粉妆玉琢的猫儿。
②有了姓的猫竟真不比寻常,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他像颗花生米似的时常蜷卧在我手掌上,再大一点年纪,会连爬带跃地蹲在我肩头,不管我读书写稿或行走做事,他皆安居落户似的盘稳在我肩上。天冷的时候,长尾巴还可以绕着我的脖子,正好一圈,完全像贵妇人大衣领口镶的整只狐皮。
③如此人猫共过了一冬,我还不及懊恼就不知不觉被它讹上了,只忙不迭逢人介绍家宝的与众不同。家宝短脸尖下巴,两只大眼橄榄青色,眼以下的脸部连同腹部和四肢的毛色一样,是纯白色。家里也有纯白的波斯猫,但再白的猫一到家宝面前皆失色,人家的白是粉白,家宝则是微近透明的瓷白。
④春天的时候,家中两三只美丽的母猫发情,惹得全家公猫和邻猫皆日夜为之倾狂,只有家宝全不动心依然与人为伍,为此我很暗以他的未为动物身所役为异。夏天的时候,他只要不在我肩头,就高高蹲踞在我们客厅大门上的摇窗窗台上,冷眼悠闲地俯视一地的猫狗。我偶一抬头,四目交接,他便会迅速地拍打一阵尾巴,如同我与知心的朋友屡屡在闹嚷嚷的人群中默契地遥遥一笑。家宝这些行径也引起家中其他人的称叹,有说像个念佛吃素的小沙弥,也有说宝玉若投胎做猫一定是家宝这副俊模。
⑤这之后不久,朋友武藏家中突生变故。新买的一只俄国狼犬“托托”乏人照顾,便转送给我们了。自打托托来后,以前和家宝相处的时间完全被取代。由于家里不只一次发现家宝常背地里打托托耳光,我便不得不郑重告诉家宝,托托是娃娃,凡事要先让着娃娃的。家宝只高兴我与他说话,连忙一跃上了我的肩,熟练到我随口问“家宝,尾巴呢”,他便迅速拍打一阵尾巴。我和他已许久没玩这些了,而他居然都还记得。我暗暗觉得难过,但是并没有因此重新对待家宝如前。
⑥家宝仍然独来独往不理其他猫咪,终日独自盘卧在窗台上,我偶尔也随家人斥他一句:“孤僻!”真正想对它说的心底话是:现在是怎样的世情,能让我始终全心相待的人实没几个,何况是猫儿更妄想奢求,你若真是只聪明的猫儿就该早明白才是。但是只要客人来的时候,不免应观众要求表演一番。我拍拍肩头,他便一纵身跃上我肩头,从来没有一次不顺从我。在众人啧啧称奇声中,我反因此暗生悲凉:李家宝啊李家宝,你若真是只有骨气的猫儿,就不当再理我再听我使唤!可是家宝一如往昔。
⑦家宝渐不像以前那样爱干净勤洗脸了,他的嘴里似乎受了伤,时有痛状,不准人摸他的胡子和下巴一带,因此鼻下生了些黑垢。但就是如此,家宝仍旧非常好看,像是很有风度修养的绅士唇
上蓄须似的,而我并没有注意到他的日益消瘦。
⑧元宵节晚上家中宴客,商禽叔叔的小女儿奴奴整晚上皆猫不释手,妹妹遂建议把家宝送给奴奴,反正家宝是最亲近人且尤需人宠惜的,现在遭我冷落,不如给全心疼他的奴奴好。我想想也有道理:一来奴奴是真正爱猫,非如其他小孩的好玩没常性,二来趁此把长久以来的心虚愧歉作一了断。至于家宝的离开——到底是猫啊!此一去有吃有住,断不会如人的重情惜意难割舍吧,便答应了奴奴。
⑨一星期后,商禽叔叔把家宝带回,说家宝到家后几天不肯吃饭。我又惊又喜地把纸箱子打开,家宝已经不再是家宝了,瘦脏得不成形状,我喂他牛奶替他生火取暖擦身子,知道这几天里他是如何心如死灰形如槁木了。不错,他只是只不会思不会想的猫,可是我对他做下无可弥补的伤害则是不容置疑的。
⑩此后的一段日子,我天天照医师指示替家宝清洗口腔和灌服药剂牛奶,家宝也曾经有恢复的迹象。直到有一天晚上,天气太冷,我特别灌了一个热水袋放在他窝里,陪着他,摸了他好一会儿,他瘦垮得像个出了故障的玩具。我当下知道他可能过不了今晚,于是他摆放好一个最平稳舒适的睡姿,轻轻叫唤他各种以前我常叫的绰号昵称。有时我叫得切,它就强撑起头来看看我,眼睛已经睁不圆了。我问他:“尾巴呢?”他的尾巴尖微弱地轻晃几下。他病到这个地步仍然不忘我们共同的老把戏,我想但凡有一丁点儿可能,他一定会再一次爬上我的肩头。重要的是,他用这种方式告诉我已经不介意我对他的种种了,他是如此有情有义有骨气的猫儿。
11次日清晨,我在睡梦中清楚听到妈妈在楼下温和地轻语:“家宝最乖,婆婆最喜欢你了噢„„”○
我寻到后院,见妈妈正在桃树下掘洞,我过去摸他、端详他,他还暖软的,但姿势是我昨晚替他摆的。家宝眼睛没合上,半露着橄榄青色的眼珠。便去拨他的眼皮,就合上了,是一副乖猫咪的睡相。他的嘴巴后来已经快被我医好了,可是,我医好了他的伤口,却不知把他的心弄得如何破烂不堪。
12家宝被埋在桃树下,那时还未到清明,风一吹,花瓣便随我的眼泪闪闪而落。现在已浓荫遮○
天,一树的桃儿尖已泛了红,我常在树下无事立一立,一方面算计桃儿,一方面伴伴坟上已生满天竺菊的李家宝。
(选自《猎人们》,略有删改)
7.第③段加点的词语“讹”用了拟人手法,请对此加以分析。(2分)
8.第④段作者的家人为什么说李家宝像个“小沙弥”?(2分)
9.第⑤段划线句在语法结构上很独特,请结合全句加以赏析。(3分)
10.对第⑧段的内容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奴奴喜爱猫,所以“我”毅然把李家宝送给了她。
B.“我”意识到了心虚愧歉,但仍没有真正领会猫情。
C.妹妹建议将猫送人,我也急切想找个更疼家宝的人。
D.“到底是猫啊”一句表明“我”内心瞧不起李家宝。
11.简要概括作者对家宝情感态度的变化。(4分)
12.联系全文赏析“李家宝”这一形象。(5分)
(三)默写。(6分)
13.默写出下面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雨霖铃》)
(2) ,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4) ,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5)潭西南而望, ,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6)倚南窗以寄傲,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7)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
(8)君子使物, 。(《管子》)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8分)
①[双调]折桂令·九日
(元)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②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
14.综观全曲,一个“ ”字贯穿全篇。(1分)
15.对这首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强整乌纱”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B.“归雁横秋”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C.“金杯错落”是写昔日繁华热闹的官场生活。
D.“西风白发”极写诗人未能建功立业的惆怅。
16.作品末尾三句表达情感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曲作简要赏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7分)
义田记
[北宋]钱公辅
①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②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③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④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
①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
②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注]①廪稍:公家给予的粮食。②沟中瘠:指饿死在沟壑中。瘠通“胔”,没有完全腐烂的尸体。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以养济群族之人 (2)葬者如再嫁之数 ..
(3)此其大较也 (4)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
18.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19.对下列两句中“焉”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而时共出纳焉 ②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 ..
A.①②中的“焉”都是代词 B.①中的“焉”是助词,②中的“焉”是代词
C.①②中的“焉”都是助词 D.①中的“焉”是兼词,②中的“焉”是代词
20.第③段中“尝有志于是矣”中的“是”具体指代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1.文末“是皆公之罪人也”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书《震川文集》后
[清]曾国藩
①焉。自周诗有《崧高》、《烝民》诸篇,汉有“河梁”之咏,沿及六朝,饯别之诗,动累卷帙。于是
有为之序者,昌黎韩氏为此体特繁,至或无诗而徒有序,骈拇枝指,于义为已侈矣。熙甫则未必饯别而赠人以序,有所谓贺序者、谢序者、寿序者,此何说也?又彼所为抑扬吞吐、情韵不匮者,苟
③裁之以义,或皆可以不陈。浮芥舟以纵送于蹄涔之水,不复忆天下有曰海涛者也,神乎?味乎?徒
词费耳。
④③然当时颇崇茁轧之习,假齐梁之雕琢、号为力追周秦者,往往而有。熙甫一切奔去,不事涂
饰,而选言有序,不刻画而足以昭物情,与古作者合符,而后来者取则焉,不可谓不智已。
⑤道,无如命何!”——藉熙甫早置身高明之地,闻见广而情志阔,得师友以辅翼,
[注]①《崧高》、《烝民》:两篇皆是《诗经》中送行之作。②骈拇枝(q西。骈拇,足拇指与第二指连为一体;枝指,手有六指。③蹄涔:牛马蹄印中的积水。④茁轧:指盲目拟古,使用生硬晦涩的词汇。⑤藉:假使。
22.“书„„后”属于古代文体中的 。(1分)
23.可填入第①段和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哉 也 B.矣 哉 C.也 乎 D.也 哉
24.对第②段画直线的句子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深明事理的人不随意毁誉他人主要是因为崇尚正直。
B.君子不仅正直,而且耻于无以立其诚和不被后世所信任。
C.因为崇尚正直、怕无以立诚信世,故君子不随意毁誉人。
D.不随意毁誉他人且品行正直的人就能被后世的人所信任。
25.第②段划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3分)
26.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求有观点有分析。(4分)
二 写作 70分
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要求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当下,各行业都涌现出很多敢于打破传统束缚的人。当然,老话也说“枪打出头鸟”,认为保持低调才能安身立命。当“出头鸟”会带来更多挑战和风险。
上海市十三校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案
十三校联考语文篇五:2013届十三校联考语文试卷(201212)
2013届十三校联考试卷(201212)
一 阅 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猫和虎的生活语源
齐冲天
①我国古代一年农事完毕之后,就要大行祭祀,以感谢天地之恩赐,这就叫做“八
蜡”(zhà,年终之祭)。其中第五蜡祭的就是猫和虎。《周礼·郊特牲》中就有这个
记载,要迎猫迎虎,因为它们保护了庄稼。这在我们现在,人们或许就不理解了。
②猫与虎,在动物学上属于同一科。□大小差别悬殊,□都是脊椎动物,毛色都十
分美丽,还有锋利的爪牙、凶猛的兽性。而它们□有慈善的一面。鲁迅说:“知否兴风
狂啸者,时时回看小於兔。”猫在人前很温顺,但当它遇到了老鼠和鱼,马上就凶残起
来,毫不留情。
③东亚大陆上,几千年来大多只有几千万人,甚至更少。农业上的一个重要害虫就
是田鼠。《诗经》中就有“硕鼠硕鼠,无食我苗”。所以人们要养猫、祭猫。猫原本也
是野生,古时叫狸,音义从里,从田从土也。据法国考古学家说,人类驯养家猫,已经
有近万年的历史。在汉语中,家养后叫猫。猫的形音义皆从苗。人们有时以为它的叫声
是喵喵的,所以就叫它猫了。除了这个因素外,主要是因为它护了苗。“迎猫,为其食
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夏猎曰苗,那也是为保苗才叫苗的。船上的锚,音义
也从猫从苗,那是它的铁爪扎在河岸上,是泊船的,船就受到保障。田鼠之害大发作,
现代偶或也还出现,这也正好可以用来证明猫字的语源。
④新华社2007年7月20日稿:“湖南大型鼠害,国家紧急调拨一万只猫进驻。”据
估计大约有二十亿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
重威胁湖南省22个县市区沿湖防护大堤和近八百万亩稻田。对此,国家紧急调拨一万只
猫进驻。还说,大约有八百只江苏猫参加,坐空调车运往湖南。谁知到了21世纪还在组
织一场万猫上阵的护苗之战哩。在这几年前,广东就发生过小规模的猫与鼠之战,当时
农民捉来十几只猫就解决了问题。新华社也发了稿。护苗也叫苗,因此就叫它猫了。
⑤再说虎。田豕,就是野猪。家养后才叫猪,音义从诸、者,取众多之义。于是把
田豕叫野猪。一大片庄稼,一会儿就可叫野猪糟蹋殆尽。老虎看见野猪是不客气的。在
汉语中,老虎与野猪斗,那便是豦(jù),《说文》:“豦,豕、虍之斗不解也。”朱骏生
说豕虍不相斗,而他长期生活在苏州并在此著书,那里怎能有豕虍之斗?有一位东北同
学告诉我:“有的野猪可长到一吨重,豕虍斗是有的。”一位边防军人向我转述了新疆
一位老猎户的讲述:野猪见到老虎,就躲到树后,老虎发现它藏了起来,就猛扑过去;
野猪又躲到另一棵树的背后,老虎又扑过去;老虎几次猛扑不着,就慌张起来,这时野
猪才跟它对阵,结果,双方都把对方的脸抓得稀烂,鲜血淋漓,谁也没能战胜对方,就
各自愤愤地离去了。先民们爬在树上,围观了这场精彩的斗争,始则紧张,继则戏剧般
地结束,令人发笑,并著录于语言文字,增长了自己的智慧。因此,劇有剧烈、急剧之
意。至今的戏剧还强调情节的冲突,这和语源多么切合,戏剧的剧,本也从豦,举刀枪
作豕、虎之斗。手或脚的有力依据可作摅和躆。行动急促叫遽,从而也有立即之意。幽
默可笑的就叫发噱( xué)或噱头。豦再加上点酒,便是醵,是相聚而笑语剧谈之义了。
可见,朦字在渔猎时代具有多么真实而深厚的生活基础。
⑥显然,豕虎之斗在先民那里是津津乐道的,以至于竞派生了一系列的同源词,组
成一个词族,袭用至今,且大多还常用不衰。它既是生活的现实,又是语义的引申,是
互相结合、互相渗透的。现实生活是语言发展的外在条件;语音相对稳定,语义活跃发
展,是语言内部的对立统一,是语言发展的内在因素。
⑦为什么用猫字代替了狸、猪字代替了豕?就是因为家养代替了野生,人和它们的
关系不同了,物种没变,名称替换了。
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_________集,高中课文《________》就选自《诗经》。(2
分)
2.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②段空格处的一项是。(2分)( ) ·
A.因为 又 只 B.虽然 又 还
C.虽然 但又 D.因为 但 只
3.从内容上看,第③④两段文字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请简析第⑤段介绍“豦字在渔猎时代具有多么真实而深厚的生活基础”时所采用的
说明
顺序。(3分)
答:
5.分析第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答:
6.下列说法,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3分)( ) ·
A.田鼠之害时常大发作,是冈为人类养猫太少的缘故。
B.虎与豕之战并未取胜,可见“其食田豕”言过其实。
C.朱骏生因为不知豕虍相斗之事,遭到作者冷嘲热讽。
D.狸豕名称被替换,是因与人关系变了,但物种没变。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2分)
一个人的雪天
孙君飞
(1)我一回头,看见我的雪人,忧伤地朝着我微笑,表情多么像我。我奔过去,用额
头抵着它的额头,又马上移开,去轻拍她的肩头,自言自语说了许多话。我知道,雪人
在倾听,每一字都能够听得懂。
(2)风漫卷过来,我还在说。天地阒然苍茫,我还在说。烟囱里的炊烟渐渐无影无
踪,我还在说。雪人一直在听,她的耳朵比谁的耳朵都有耐心,它还有一颗玲珑宽容的
心。况且,她需要一个人来给她说话。虽然她是在我们欢欣鼓舞的时候被邀请到房后空
地上的,但它比谁都孤独和寂寞。
(3)雍容闲愁的芦花鸡从我和雪人之间的空隙里穿过,留下细微小巧的爪印,我呆呆
地看着,雪人的纯白的目光仿佛也洒落下来。白鹅不知道为什么“鹅鹅鹅”的叫起来,
麦垛上的积雪突然掉落下来,发出噗噗的声响,我于是瞬间嗅到一种气息,躺在被窝里
看到一篇写雪、写冬天的故事的气息,我于是轻声轻气地对表情多么像我的雪人说:雪
人,我爱你。雪人激动得似乎矮了一点儿,用那灼灼的眼神望着我。
(4)我跟雪人再见,不必忧伤的再见,我想见她时,丢下书,丢下玩具,丢下茶杯,
丢下火炉,转过两个屋角,就可以来看她。
(5)在看不到雪人时,我望见了山,寒山失翠,黑白相间,是一个远没有堆好的雪人,
没有表情,没有耳朵,我不够喜欢。
(6)——我的童年里有雪人相伴,在没有上课铃声、没有考试、没有戒尺的寒假里,
下雪后,我和伙伴们在屋后堆起一个硕大的雪人。我独自拥有这个雪人,直到她化成水
后消逝,等来年冬天再如约出现在我家屋后。
(7)我带着黄狗在雪野里奔跑。
(8)我十分喜欢身后的脚印,深深浅浅,曲曲折折,跌跌宕宕,是用奔跑谱出来的白色的曲子,是用双脚刻画出来的版画,是刚才消逝的那段时光所踩踏出来的诗歌。跑过
树林,跑过土包,跑过田塍,我望见从来没有去过的村庄,朦胧的灰,恬淡的黑,经年
的青,飘忽的人影,松软的声音……
(9)黄狗后腿的肌肉那么结实饱满,拔脚时带出的雪沫只能朝身后飞溅。我不跟黄狗
比,只跟雪野里的凛冽的清风比,只跟我豪迈好胜的少年之心比。我觉得自己在奔跑时
是俊美过驯鹿的,是迅猛过无脚的风的,是跑得过自己的心的。我一个人笑出声来,那
时候我还对着大风唱歌,对着大雪作诗,大风就是我的听众,大雪就是我的读者,我笑
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唱歌和作诗。黄狗摆摆耳朵,晃晃身子,终于回头看我兴奋得是不是
有些癫狂?我哈出腹中的热气,滚滚如浪,黄狗有点儿害怕,“呜呜”的轻吠着。我弯
着腰,笑得流出眼泪,趁黄狗不注意时,犹如利箭一般射出去。
(10)不奔跑的时候,我习惯到雪野里徜徉、徘徊,踽踽独行。
(11)我离开老屋和老家的同时,也意味着我距离一个人的雪天越来越远。
(12)背着简单的行李,我来到县城的高中读书。冬天的小城,也下雪,却不够白,
也不够厚,无法堆出一个大一些的雪人。我们也没有跟雪人对话的心情。在雪花飘落的
时候,我们低着头,闷声不响地走过甬道,来到教室小声读着那些散发着潮湿木头气息
的文字,跺着脚,搓着手,眼睛有点儿惺忪红肿。
(13)读着,读着,我哭了,我猛然醒悟过来:我再也走不进那种雪天了,一个人的雪天被稀释掉了……只会在梦里,天空在刹那间将所有的雪花降完铺开,收走所有的道
路,我无路可走,也无路可退,我站立在茫茫雪地里,回想一个能够听懂童言和诗歌的
雪人。
(14)人在长大后,在离开老家后,再走近一片雪花、一滴水珠、一株花草、一只黄
狗的道路可能更加遥远,没有谁会例外,没有谁会真正保持一颗年少童心。飞扬的雪花
里,属于自己的越来越稀少,越来越单薄,我看到的都是别人的故事,也是自己的过去。
(15)有一天深夜,我怀抱着书包相互取暖,看见一个如我一样大小的男生躲在电话
亭里给谁打电话,亭外飞雪如絮,灯光模糊,夜色氤氲。男生在用话语温暖自己和电话
线另一端的人,也许是他深爱眷恋着的一个女生吧?他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出口的
话冒着热气,像深夜的雪花一样繁盛细密。
(16)看到他,我忽然产生想跟陌生人拥抱一下的冲动,在这雪花此起彼伏的小城深
夜里……
(有删节)
7.第(5)段中写到失翠的寒山,其意图是什么?(3分)
答:
8.请分析第(8)段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3分)
答:
9.第(13)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是: (2分)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 )( )
A.文章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雪人写成了“我”童年中的一个有血有肉的小伙伴。
B.第(2)段中“我”一直在对雪人诉说,是因为“我”心中雪人比准都孤独和寂寞。
C.第(3)段中的描绘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人周围环境的宁静。
D.文中“我”不跟黄狗而与凛冽的清风比奔跑,是因“我”自知根本跑不过黄狗。
E.本文融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为一炉,行文自然流畅,语言亲切而感人。
11. 文章最后一段(第16段)耐人寻味,请加以赏析。(4分)
答:
12.联系全文,谈谈题目“一个人的雪天”的妙处。(4分)
答:
(三)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2) _____________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3)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4)是处红衰翠减,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八声甘州》)
(5)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
亭》)
(6) _____________________,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双调]寿刚曲·远浦帆归》)
(7)穷则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
(8)登山则情满于山,_____________________。(刘勰《文心雕龙》)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题龙阳县青草湖①
【唐】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诗题中说“青草
湖”,诗中又写“洞庭”,是因为两水相连相通的缘故。②湘君:尧的女儿,舜
的妃子。传说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斑,死后化为湘水女
神。
14.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诗。(1分)
15. 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诗题中的“题”及诗句内容看,该诗是一首极富艺术个性的记游诗。
B.第二句写美丽的湘君一夜间愁成白头银发,反衬出洞庭湖秋色之特点。
C.第三、四句写醉中梦境的清酣,不难觉察出诗人对于摆脱尘嚣的愉悦。
十三校联考语文篇六:十三校联考语文古文部分
十三校联考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临江仙 即席和韩南涧①韵 辛弃疾
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溪边唤渡柳边行。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绿野先生②闲袖手,却寻诗酒功名。未知明日定阴晴。今宵成独醉,却笑众人醒。
[注]①韩南涧:即韩元吉,号南涧,南宋词人。②绿野先生:唐代宰相裴度隐退后,于洛 阳建别墅,名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酒相娱,不问政事。
14. 对本词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从音乐性来看,“临江仙”属词牌名 B.从词题来看,本词属于友人唱和之作
C.从结构上看,本词可划分为上下两片 D.从用韵来看,“生”字可单独成韵 15.对
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平原一片丹青”,写出春日平原花红草绿、秀美如画的情景。
B.“花飞蝴蝶乱”,描绘出春天花飞蝶舞、生机勃勃的烂漫景象。
C.“绿野先生闲袖手”,借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悠然自在的心态。
D.“未知明日定阴晴”,暗含着作者对前途命运变幻不测的忧虑。
16.结合作品,赏析画线句。(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1)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
(2)先主为汉中王,琬入为尚书郎。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3)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
(4)琬与言论,时不应答。“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免重罪。
(节选自《三国志·蒋琬传》)
17.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l)( ) (2)乃不加罪( )
(3) ) (4) )
18.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2分)„„„„„„„„„( )
A. B.
C. D.
19.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
(2) 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
20. 第(4)段中“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推断其中“前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推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21.根据文意,概括能体现蒋琬是“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的几件事。(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涉 务(北齐)颜之推
(1)
(2)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陈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高,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3)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建康令王复,性既儒雅,未尝乘骑,见马嘶喷陆梁①,莫不震慑,乃谓人曰:“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其风俗至此。
(4)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薅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拨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涉务》)
[注]①陆梁:跳跃。
22.可填入第(I)段两处方框中的虚词是(1分)„„„„„„„„„„„„„„„( )
A.以 B.则 C.而 D.乃
23.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2)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24.对第(2)段结尾句中“眼不能见其睫”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讥讽士大夫们好高鹜远不切实际。 B.讥讽士大夫们喜欢看别人的缺点。
C.讥讽士大夫们夸夸其谈目中无人。 D . 讥讽士大夫们为人缺乏自知之明。
25.结合第(3)段内容,对该段论证方法加以分析。(3分)
答案
14. D 15. C
16. 画线句化用屈原“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说法,并且巧妙地倒转过去,写出酒席上众人皆醒而我独醉的独特场景,表现出胸中的愁苦,壮士难酬、愤懑不平。(评分说明:手法1分,文本分析1分,作者心情1分)
17. (1)授予官职 (2)一向,向来 (3)使……结怨 诬陷 (4)犯罪 因……犯罪
18. C
19. (1)您与杨戏说话可他不应答您,杨戏怠慢上司,不也太过分了嘛!
(2)因此(他)默然不应,这是杨戏的爽快之处啊。
20. 诸葛亮:诸葛亮密奏后主,自己死后,国家大事托付蒋琬。
21. 诸葛亮领军在外,蒋琬能提供很好的后勤保障。(2)诸葛亮去世后,蒋琬从容应对局面,取得了众人的信服。(3)下属怠慢自己,蒋琬大肚能容,体现了非凡的气度。(每点1分)
22. A
23. 画线处连用四组转折关系的语句,整齐有力,对比鲜明,指出当时的士大夫们只会夸夸其谈,关键时候不堪重用。(评分说明:句式1分,效果1分,内容1分)
24. D
25. 本段列举了两个典型事例,梁代士大夫无人擅长骑乘以至于战乱中坐以待毙与建康令王复认马为虎,论证了不务实际的危害。(评分说明:例证法1分,例子1分,论点1分)
26. 在前文阐发不务实际的危害这一观点的基础上,深入一步阐发当务之急是重视农事,只有这样才能治理好家国。颜之推生逢乱世,他强调重农务本,是有远见卓识的,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评分说明:与前文的关联1分,观点概括1分,评价合理1分)
十三校联考语文篇七:上海市十三校2013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上海2013届十三校联考试卷(201212)
一 阅 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猫和虎的生活语源
齐冲天
①我国古代一年农事完毕之后,就要大行祭祀,以感谢天地之恩赐,这就
叫做“八蜡”(zhà,年终之祭)。其中第五蜡祭的就是猫和虎。《周礼·郊特
牲》中就有这个记载,要迎猫迎虎,因为它们保护了庄稼。这在我们现在,人
们或许就不理解了。
②猫与虎,在动物学上属于同一科。□大小差别悬殊,□都是脊椎动物,毛
色都十分美丽,还有锋利的爪牙、凶猛的兽性。而它们□有慈善的一面。鲁迅说:
“知否兴风狂啸者,时时回看小於兔。”猫在人前很温顺,但当它遇到了老鼠和
鱼,马上就凶残起来,毫不留情。
③东亚大陆上,几千年来大多只有几千万人,甚至更少。农业上的一个重要
害虫就是田鼠。《诗经》中就有“硕鼠硕鼠,无食我苗”。所以人们要养猫、祭
猫。猫原本也是野生,古时叫狸,音义从里,从田从土也。据法国考古学家说,
人类驯养家猫,已经有近万年的历史。在汉语中,家养后叫猫。猫的形音义皆从
苗。人们有时以为它的叫声是喵喵的,所以就叫它猫了。除了这个因素外,主要
是因为它护了苗。“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夏猎曰苗,
那也是为保苗才叫苗的。船上的锚,音义也从猫从苗,那是它的铁爪扎在河岸上,
是泊船的,船就受到保障。田鼠之害大发作,现代偶或也还出现,这也正好可以
用来证明猫字的语源。
④新华社2007年7月20日稿:“湖南大型鼠害,国家紧急调拨一万只猫进驻。”
据估计大约有二十亿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
庄稼,严重威胁湖南省22个县市区沿湖防护大堤和近八百万亩稻田。对此,国家
紧急调拨一万只猫进驻。还说,大约有八百只江苏猫参加,坐空调车运往湖南。
谁知到了21世纪还在组织一场万猫上阵的护苗之战哩。在这几年前,广东就发生
过小规模的猫与鼠之战,当时农民捉来十几只猫就解决了问题。新华社也发了稿。
护苗也叫苗,因此就叫它猫了。
⑤再说虎。田豕,就是野猪。家养后才叫猪,音义从诸、者,取众多之义。
于是把田豕叫野猪。一大片庄稼,一会儿就可叫野猪糟蹋殆尽。老虎看见野猪是
不客气的。在汉语中,老虎与野猪斗,那便是豦(jù),《说文》:“豦,豕、虍
之斗不解也。”朱骏生说豕虍不相斗,而他长期生活在苏州并在此著书,那里怎
能有豕虍之斗?有一位东北同学告诉我:“有的野猪可长到一吨重,豕虍斗是有
的。”一位边防军人向我转述了新疆一位老猎户的讲述:野猪见到老虎,就躲到
树后,老虎发现它藏了起来,就猛扑过去;野猪又躲到另一棵树的背后,老虎又
扑过去;老虎几次猛扑不着,就慌张起来,这时野猪才跟它对阵,结果,双方都
把对方的脸抓得稀烂,鲜血淋漓,谁也没能战胜对方,就各自愤愤地离去了。先
民们爬在树上,围观了这场精彩的斗争,始则紧张,继则戏剧般地结束,令人发
笑,并著录于语言文字,增长了自己的智慧。因此,劇有剧烈、急剧之意。至今
的戏剧还强调情节的冲突,这和语源多么切合,戏剧的剧,本也从豦,举刀枪作
豕、虎之斗。手或脚的有力依据可作摅和躆。行动急促叫遽,从而也有立即之意。
幽默可笑的就叫发噱( xué)或噱头。豦再加上点酒,便是醵,是相聚而笑语剧谈
之义了。可见,朦字在渔猎时代具有多么真实而深厚的生活基础。
⑥显然,豕虎之斗在先民那里是津津乐道的,以至于竞派生了一系列的同源
词,组成一个词族,袭用至今,且大多还常用不衰。它既是生活的现实,又是语
义的引申,是互相结合、互相渗透的。现实生活是语言发展的外在条件;语音相
对稳定,语义活跃发展,是语言内部的对立统一,是语言发展的内在因素。
⑦为什么用猫字代替了狸、猪字代替了豕?就是因为家养代替了野生,人和
它们的关系不同了,物种没变,名称替换了。
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_________集,高中课文《________》就选自《诗
经》。(2分)
2.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②段空格处的一项是。(2分)······
············( )
A.因为 又 只 B.虽然 又 还
C.虽然 但又 D.因为 但 只
3.从内容上看,第③④两段文字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请简析第⑤段介绍“豦字在渔猎时代具有多么真实而深厚的生活基础”时所
采用的说明顺序。(3分)
答:
5.分析第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答:
6.下列说法,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3分)··············
·························( )
A.田鼠之害时常大发作,是冈为人类养猫太少的缘故。
B.虎与豕之战并未取胜,可见“其食田豕”言过其实。
C.朱骏生因为不知豕虍相斗之事,遭到作者冷嘲热讽。
D.狸豕名称被替换,是因与人关系变了,但物种没变。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2分)
一个人的雪天
孙君飞
(1)我一回头,看见我的雪人,忧伤地朝着我微笑,表情多么像我。我奔过
去,用额头抵着它的额头,又马上移开,去轻拍她的肩头,自言自语说了许多话。
我知道,雪人在倾听,每一字都能够听得懂。
(2)风漫卷过来,我还在说。天地阒然苍茫,我还在说。烟囱里的炊烟渐渐
无影无踪,我还在说。雪人一直在听,她的耳朵比谁的耳朵都有耐心,它还有一
颗玲珑宽容的心。况且,她需要一个人来给她说话。虽然她是在我们欢欣鼓舞的
时候被邀请到房后空地上的,但它比谁都孤独和寂寞。
(3)雍容闲愁的芦花鸡从我和雪人之间的空隙里穿过,留下细微小巧的爪印,
我呆呆地看着,雪人的纯白的目光仿佛也洒落下来。白鹅不知道为什么“鹅鹅鹅”
的叫起来,麦垛上的积雪突然掉落下来,发出噗噗的声响,我于是瞬间嗅到一种
气息,躺在被窝里看到一篇写雪、写冬天的故事的气息,我于是轻声轻气地对表
情多么像我的雪人说:雪人,我爱你。雪人激动得似乎矮了一点儿,用那灼灼的
眼神望着我。
(4)我跟雪人再见,不必忧伤的再见,我想见她时,丢下书,丢下玩具,丢
下茶杯,丢下火炉,转过两个屋角,就可以来看她。
(5)在看不到雪人时,我望见了山,寒山失翠,黑白相间,是一个远没有堆
好的雪人,没有表情,没有耳朵,我不够喜欢。
(6)——我的童年里有雪人相伴,在没有上课铃声、没有考试、没有戒尺的
寒假里,下雪后,我和伙伴们在屋后堆起一个硕大的雪人。我独自拥有这个雪人,
直到她化成水后消逝,等来年冬天再如约出现在我家屋后。
(7)我带着黄狗在雪野里奔跑。
(8)我十分喜欢身后的脚印,深深浅浅,曲曲折折,跌跌宕宕,是用奔跑谱
出来的白色的曲子,是用双脚刻画出来的版画,是刚才消逝的那段时光所踩踏出来的诗歌。跑过树林,跑过土包,跑过田塍,我望见从来没有去过的村庄,朦胧
的灰,恬淡的黑,经年的青,飘忽的人影,松软的声音„„
(9)黄狗后腿的肌肉那么结实饱满,拔脚时带出的雪沫只能朝身后飞溅。我
不跟黄狗比,只跟雪野里的凛冽的清风比,只跟我豪迈好胜的少年之心比。我觉
得自己在奔跑时是俊美过驯鹿的,是迅猛过无脚的风的,是跑得过自己的心的。
我一个人笑出声来,那时候我还对着大风唱歌,对着大雪作诗,大风就是我的听
众,大雪就是我的读者,我笑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唱歌和作诗。黄狗摆摆耳朵,晃
晃身子,终于回头看我兴奋得是不是有些癫狂?我哈出腹中的热气,滚滚如浪,
黄狗有点儿害怕,“呜呜”的轻吠着。我弯着腰,笑得流出眼泪,趁黄狗不注意
时,犹如利箭一般射出去。
(10)不奔跑的时候,我习惯到雪野里徜徉、徘徊,踽踽独行。
(11)我离开老屋和老家的同时,也意味着我距离一个人的雪天越来越远。
(12)背着简单的行李,我来到县城的高中读书。冬天的小城,也下雪,却不
够白,也不够厚,无法堆出一个大一些的雪人。我们也没有跟雪人对话的心情。
在雪花飘落的时候,我们低着头,闷声不响地走过甬道,来到教室小声读着那些
散发着潮湿木头气息的文字,跺着脚,搓着手,眼睛有点儿惺忪红肿。
(13)读着,读着,我哭了,我猛然醒悟过来:我再也走不进那种雪天了,一个人的雪天被稀释掉了„„只会在梦里,天空在刹那间将所有的雪花降完铺开,
收走所有的道路,我无路可走,也无路可退,我站立在茫茫雪地里,回想一个能
够听懂童言和诗歌的雪人。
(14)人在长大后,在离开老家后,再走近一片雪花、一滴水珠、一株花草、
一只黄狗的道路可能更加遥远,没有谁会例外,没有谁会真正保持一颗年少童心。
飞扬的雪花里,属于自己的越来越稀少,越来越单薄,我看到的都是别人的故事,
也是自己的过去。
(15)有一天深夜,我怀抱着书包相互取暖,看见一个如我一样大小的男生躲
在电话亭里给谁打电话,亭外飞雪如絮,灯光模糊,夜色氤氲。男生在用话语温
暖自己和电话线另一端的人,也许是他深爱眷恋着的一个女生吧?他似乎没有停
下来的意思,出口的话冒着热气,像深夜的雪花一样繁盛细密。
(16)看到他,我忽然产生想跟陌生人拥抱一下的冲动,在这雪花此起彼伏的
小城深夜里„„
(有删节)
7.第(5)段中写到失翠的寒山,其意图是什么?(3分)
8.请分析第(8)段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3分)
9.第(13)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是: (2分)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
分)„„„„„„„„„„„„( )( )
A.文章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雪人写成了“我”童年中的一个有血有肉的小
伙伴。
B.第(2)段中“我”一直在对雪人诉说,是因为“我”心中雪人比准都孤独和
寂寞。
C.第(3)段中的描绘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人周围环境的
宁静。
D.文中“我”不跟黄狗而与凛冽的清风比奔跑,是因“我”自知根本跑不过
黄狗。
E.本文融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为一炉,行文自然流畅,语言亲切而
感人。
11. 文章最后一段(第16段)耐人寻味,请加以赏析。(4分) 答: 答:
答:
12.联系全文,谈谈题目“一个人的雪天”的妙处。(4分)
答:
(三)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2) _____________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3)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秦观《踏莎行·郴
州旅舍》)
(4)是处红衰翠减,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八声甘州》)
(5)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
建康赏心亭》)
(6) _____________________,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双调]寿刚
曲·远浦帆归》)
(7)穷则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
(8)登山则情满于山,_____________________。(刘勰《文心雕龙》)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诗题中说
“青草湖”,诗中又写“洞庭”,是因为两水相连相通的缘故。②湘君:
尧的女儿,舜的妃子。传说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
斑,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4.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诗。(1分)
15. 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从诗题中的“题”及诗句内容看,该诗是一首极富艺术个性的记游诗。
B.第二句写美丽的湘君一夜间愁成白头银发,反衬出洞庭湖秋色之特点。
C.第三、四句写醉中梦境的清酣,不难觉察出诗人对于摆脱尘嚣的愉悦。
D.本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写景叙梦,有实有虚,惝恍迷离,缥缈奇幻。
16. 请对首句中的“老”字加以赏析。(4分)
①
十三校联考语文篇八:2011届十三校联考语文
上海市十三校
2011 届 高 三 年 级 联 考
语 文 试 题
[来源:学科网ZXXK]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谷题卷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弓在答题卷
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填写姓名等相关信息。
3.答题卷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①万众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突出的亮点就是一个‚宝‛字——而称之为‚海宝‛,除了设计者表达浓缩的主题和意蕴外,自然让人联想到‚海内外世界级国宝汇聚上海的海量展示‛。尤其法国奥赛博物馆所藏、为安全起见分别用七架飞机运抵的罗丹雕塑((青铜时代))、盎塑油画《晚钟))等七件珍宝,以及首次盘出国门的丹麦哥本哈根‚美人鱼‛铜像、人类第一次光顾另一天体的俄罗斯月球车,世界级珍稀动物亚达伯拉象龟等爆出的热门,把探宝炒成本届世博的最大看点。
②对国宝的认识和认知,中国人有独到的鉴别力,所谓慧眼却也每受片面视角的困惑。言其独到,经典例证是楚人卞和能从一块凡常不过的璞石申看出至宝,终使‚和氏璧‛传世。今年早些时候,亦有人大代表从藏于江浙的元人黄公望半幅《富春山居图》中,‚读‛出一条含金量极高的提案:冀与藏诸彼岸台北博物馆的另外半幅合成完璧。夙愿若成,当使一幅少为人知的传统国画升格为顶尖级‚国宝‛。
③而言其片面,是因国人更习惯于赏读那种精美绝伦的物质形态、或以精美绝伦的物质形态为载体而看得见摸得着的精神文化瑰宝。诚若清高宗有幸莅临本届世博,见到塞尚的((咖啡壹边的妇女》,必以积习加盖一方‚乾隆御览之宝‛为幸事;而对无形之宝,尤其诸多虽有形而似‚无价‛之宝,却无从着眼,或看‚走眼‛。
④譬如形似‚冰壶‛的芬兰馆之‚鱼鳞外墙‛,是回收利用的废旧标签和塑料边角;西班牙馆的立面以不作任何染色的天然藤条编席为之;瑞士馆的红色幕帷,也主要由大豆纤维制作。以寻常眼光去看,岂不等同无价无用的弃物?乃至加拿大馆竞禁止摆放大型展品,这与国人心目中的‚国宝观‛——乃至藏宝之包装也需镶金嵌玉、富丽堂皇才见隆重——以致史上留下过‚买椟还珠‛的极端案例而大相径庭。 ⑤当然,国人中一些未必有鉴宝眼光和藏宝嗜好,却更具‚识宝‛与‚知宝‛脑力的智者,、也曾以很逆向、很闪光的思维给我们启示和指引。譬如春秋人宋大夫子罕‚你以宝为宝,我以不受玉为宝‛的逻辑形式,就很能打通、理顺我们赏读本届世博所展示之诸多‚存疑国宝‛的立宝路径。
⑥譬如,不以堆金积玉、满目琳琅为宝,禁摆大型展品的加拿大馆是以‚空气流通、视野开阔,无障碍和无烟环境‛为宝;一反取尽用竭、‚无所不用其极‛为宝,瑞士馆之大豆幕帷,自身发电增光,用毕天然降解,乃以‚科技、环传、低碳‛为宝。而芬兰之‚冰壶‛项部有个碗状开口,自然通风'且对雨水回收利用,铺设的太阳能电池板更为内部设备提供电力,
实以‚可持续发展,,为宝之‚百宝箱‛。
⑦这些,也无不是一百五十九年来世博会始终以‚创意‛为宝的时代表达。
⑧至于那座因‚空空如也‛而见疑的英国馆,其创意正为‚改变用一个建筑装上展品的惯例‛,把全部精华凝聚到我们急欲走进一看究竟而忽略掉的外观,由六万根蕴涵植物种籽象征生命力最可‚宝贵‛的透明亚克力杆组成的‚蒲公英‛种籽圣殿上了。[来源:学科网ZXXK] ⑨而聪明、节俭如美国馆,其国宝核心是那些短片输出的‚美国精神‛:想象力与团队合作——看上去内容并不新鲜,变成我们的日常熟语随处可闻,如‚标新立异‛、‚吃第一只螃蟹‛、‚人心齐,泰山移‛,只是我们没有像美国人那样视为受用不尽的‚国宝‛而已。
1.从语法角度看,第①段划线句陈述的对象是( )(2分)
A.珍宝 B.热门 C.探宝 D.世博
2.第②段加点词“完璧”出自课文《》,它在本文中的意思是3分)
3.文章第④段和第⑥段两次写到加拿大馆,前者意在,后者则在证明 (2分)
4.第5段划线句“你以玉为宝,‘我以不受玉为宝”一句本意在于表现子罕的品格,本引用此句的目的是反映 (2分)
5.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认为,世博会应该关注诸多无形之宝,而不是那些外表精美绝伦的物质形态的宝
物。
B.“乾隆御览之宝”等行为表现国人对宝物的偏爱,也折射出他们在宝物认知上的狭隘观
念。
C.在科技发达的当代.唯有变废为宝,重视环保设计的创意才是符合时代需求的真正宝
物。
D.文章先破后立,以国人宝物鉴别中的片面视角为标靶加以批驳,进而阐述正确的鉴宝
观。
6.“忘己之为大,无私之为公。”这是有着白年历史的《人公报》的办报宗旨,你觉得本文能否体现其办报宗旨?为什么?(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初井之月的魅力
(美)彼得〃斯坦哈特
①我家附近有一座小山,我常常在夜间爬上去,城市的噪音变成了远远的低语。在黑暗的寂静中,我分享着蟋蟀的欢乐和鸱鸺的自信。但我来观看的是月出的活剧,因为,这使我心中重新获得被城市过于慷慨地消耗掉的宁静与明澈。
②从这座小山上,我已观看过多次的月出,每一次月出都有其独特的情调。有又大又圆、充满信心的丰收的秋月,有羞涩、朦胧的春月,有升起在浓墨般的天空那完全的宁静中的孤独、发白的冬月,有挂在干旱的田野上、被烟雾熏染的桔色的夏月。每一次月出,就像美妙的音乐一样,激动我的心弦,然后又抚慰我的心灵。
③凝望月亮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对于史前时代的猎人们来说,头顶上的月亮就像心跳一样准确无误。他们知道,每隔 29天,月亮就会变得丰满圆润,光华四射,然后生病消瘦而死去,接着又再次诞生。他们知道,逐渐丰盈的月亮在一天接一天的日落之后会显得更大,在头上的位臵更高,他们知道,逐渐亏缺的月亮一夜比一夜升起得晚,直到消失在日出之中。能凭经验懂得月亮的变化模式一定是一件很深奥的事。
④但我们住在户内的人,却与月亮失去了联系。路灯的闪烁和污染的灰尘象面纱一样遮住了夜空。虽然,人类已经在月球上漫步,但月亮却变得不是那么熟悉了,我们之中很少有
人能说出当晚的月亮将在什么时间升起。然而,它仍然在吸引着我们的思绪。如果我们毫无预料地突然看到一轮满月,巨大金黄,挂在地平线上,我们会茫然不知所措,只能凝眸回望它那端庄的仪容。亟对那些凝望者,月亮是会有所赐予的。
⑤我懂得月亮的赐予是在一个七月的晚上,在山上。我的汽车的发动机神秘地熄了火,我给困在那里,孤身一人。太阳已经落山了,我注视着东面,在一道山脊的那一边有一团明亮的桔黄色的光亮,看上去像林中的篝火。突然间,那道山脊本身似乎猛地燃烧了起来。接着,那初升的月亮又大又红,由于夏日大气中的灰尘和水汽而变得形状怪诞,从树林中赫然升起。就这样,由于被大地灼热的气息所歪曲,月亮看起来性格乖戾,残缺不全。附近衣舍的狗都神经质地吠口叫起来,似乎这种怪异的光唤醒了树林中邪恶的精灵。但是,当月亮脱离了山脊而升起时,它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坚定性和权威感。它的面色变化着,从红色变成桔色,变成金色,再变成冷黄色。它似乎是从暗淡下来的大地中吸取着光明,因为,随着月亮的上升,下面的山峦和山谷变得越来越暗淡无光。当月亮脱离了地平线,胸脯丰满浑圆,带着象牙色的清辉独自挂在那里时,山谷已成了这幅景色中的一些深深的阴影。那些狗,意识到这依然是熟悉的月亮,停止了吠叫。突然间,我感到一种自信和一种几乎想放声大笑的欢乐。
⑥这一幕延续了一个小时。月出是缓慢的,充满了种种微妙之处。要观赏它,我们必须渐渐臵身于更古老、更耐心的时间观念之中。观赏月亮执著地逐渐升高就是在我们自己心中找到一种不寻常的宁静。我们的想象力渐渐意识到宇宙的广漠,大地的无垠,感到我们自身的存在是多么不可思议。我们感到渺小,但享有特殊的荣幸。
⑦月光从不向我们显示生活的任何一道较坚硬的边缘。月光下,山坡看起来如丝织银铸,海洋则显得静谧、深蓝。在月光中,我们变得不再那样斤斤计较,而更被我们的感情所吸引。
⑧在这样的时刻,会发生一些奇迹。在那个七月之夜,我观赏了一两个小时的月亮,然后回到汽车中,转动点火器的钥匙,接着便听见发动机开动了起来,正象几小时前熄火时一样神秘。我驱车下山,肩上浴着月光,心中充满宁静。
⑨我常常回到初升之月的身边,特别是当各种事务把悠闲和梦幻清晰地挤到我生活的一个小小的角落中去时,我更受到强烈的吸引。这种情况在秋天经常发生。于是我就到我的小山上去,等待那猎人的月亮,巨大、金黄的月亮升起在地平线上,使夜充满梦幻。
⑩一只鸱鸺从山岭之巅猝然扑下,无声无息,但明亮如焰。一只蟋蟀在草丛中尖声吟唱。我想起诗人和音乐家,想起贝多芬的《月光奏呜曲)),想起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创作的罗兰佐说道:‚月光睡眠在这岸上何等美妙!让我们在这里坐下,让音乐之声轻轻注入我们耳中。‛我思索着,他们的诗句与音乐是否象蟋蟀的乐曲一样,在某种意义上正是月亮的嗓音。带着这样的思绪,我那由城市生活引起的茫然迷乱融化在夜的安谧之中。
(11)恋人们和诗人们在夜里找到更深刻的含义。我们也都会情不自禁地提出更深刻的问题——关于我们的起源、我们的命运。我们沉溺在谜之中,而不是那统治着白昼世界的没有人情昧的几何,我们变成了哲学家和神秘主义者。
(12)在月亮升起时,当我们按照天空的速度减缓我们大脑的节奏时,魔力就悄悄地笼罩了我们。我们打开感情的阀门,使我们大脑中那些在白昼里被理智锁住的部分驱动起来。越过遥远的时空,我们倾听古代猎人们的喃喃低语,看见久远以前诗人们和恋人们的幻梦重现,
7.对第④段主要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住在户内的的我们失去了与月亮的联系。
B.月亮对人类而言已经交得不是那么熟悉。
C.曰渐陌生的月亮仍在吸引着我们的思绪。
D.乍见满月的我们,只能茫然得凝眸回望。
8.第④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2分)
9.根据第⑤至第⑧段的内容,分条概述“月亮的赐予”包括哪些方面。(3分)
10.从修辞角度分析第(11)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11.对本文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 )(6分)
A.文章两次描写蟋蟀鸱鸺的啼鸣,以声衬静,表现月夜的寂静。
B.占代猎人眼中的月亮洋溢着生命的气息,跃动着生命的活力。
C.“路灯的闪烁和污染的灰尘”是造成都市人漠视月亮的主因。
D.第⑤段细致描写初升之月从残缺不全到丰满浑圆的变化过程。[来源:Zxxk.Com] E.本文以月亮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选材丰富,脉络清晰。
F.全文多用整句短句,以营造多变的语言节奏,讴歌初升之月。
12.文章最后三段列举诗人、音乐家利恋人等,其意图是(4分)
(三)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白云同望合,(王维《终南山》)
(2)此去经年,(柳永《雨霖铃》)
(3) ,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荀况《荀子》)
(4) ,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5)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6)干淘万漉虽辛苦, 。(刘禹锡《浪淘沙》)
(7) ,不可知其源。(柳宗元《小石潭记》)
(8)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①早雁
杜牧
②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③④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①公元84 2年(唐武宗会昌二年)旧历八月,北方回鹘族乌介可汗率兵南侵唐朝边界,边民纷纷逃亡。杜牧时任黄州刺史,闻此而忧之,遂提笔为此诗。②金河:在今内蒙呼
和浩特市南。③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④长门:汉代宫殿名。
14.从本诗可见,律诗的颔联利(1分)
[来源:学.科.网Z.X.X.K]
15.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交代时间地点,概写敌虏南侵、雁群惊散的凄惨场景。
B.“孤影”、“数声”与“四散”呼应,烘托孤独清寂的气氛。
C.“春风一一回”暗示胡骑终将会遐去,春暖花开指日可待。
D.全诗语言形神兼备,于细致描摹中表达对孤鸿的抚慰关切。
16.本诗托物言志,试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日:‚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日:‚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惠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回:‚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日:‚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别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缫,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赢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困。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日:‚孤违蹇叔,以辱二三予,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
(1)以间敝邑 间:_ ___ .
(2)未报秦施而伐其师 .
(3)不以累臣衅鼓 .
(4)秦伯素服郊次 .施:_ ___ 累:_ ___ 次: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利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吾其还也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臼丁.人欤 ..
B.郑之有原圃 . C.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D.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攻之不克 .今人有人功而击之 .少以父任 .
十三校联考语文篇九:2014年五月十三校联考语文试卷
2014年十三校五月联考
语文试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喑哑(yīn) 裨益(bì) 粗犷(kuǎng) 迥异(jiǒng) ....
B.禁锢(gù) 玷污(diàn) 狭隘(ài) 不屑(xuè) ....
C.雾霭(ǎi) 缄默(jiān) 附和(hè) 拮据(jù) ....
D.畸形(jī) 造诣(yì) 渲染(xuàn) 坚韧(rèn) ....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标致 朦胧 斑斓 随声附合
B.吹嘘 游弋 臃肿 获益匪浅
C.海鸥 葱笼 孕育 重峦叠嶂
D.缈小 宽敞 抽噎 别具匠心
3.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____的物候知识。
②他现在是单枪匹马,完全____在敌人控制的国土里。
③„„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_____。 ④她想到织女每年还能和牛郎相会一次,而自己却被禁闭在深宫里,永远度着____的时光。
A.丰富 陷落 观察 孤寂 B.丰厚 陷落 探察 孤苦
C.丰富 沦落 观察 孤单 D.丰富 沦陷 观测 孤寂
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全班同学和团员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言。
B.一只狗在一只麻雀看来该是多么大的怪物啊!
C.通过这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5.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2分)
A. “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B.《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C.《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一部人物传记,它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史书。
二、古代诗文阅读与积累(共21分)
(一)古诗词赏析。(2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下面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一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岱宗即东岳泰山。
B. 第五句的意思是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
C. 七八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抒发了诗人登上泰山之后的感受。
D. 全诗切着“望”字而写,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也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二)文言文阅读。(11分)
鸣机夜课图记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
②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
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
③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
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曰:“儿...
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
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②波、磔(zhé):汉字书写笔画。③组绣纺:即编织结线。④夏(jiǎ)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
7.下面加点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母日授四子书数句 吾日三省吾身 ..
B苦儿幼不能执笔 必先苦其心志 ..
C无误,乃已 学不可以已 ..
D与轧轧相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抱铨坐膝上教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
B.旋复持儿而泣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
C.儿怠,则少加夏楚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
D.解衣以胸温儿背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2)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④①
10.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3分)
(三)古诗文默写。(8分)
11. (1)蒹葭采采,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诗经·蒹葭》)
(2) 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行到水穷处, 。(《终南别业》王维)
(4)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古诗词中,戍边作战是一道悲壮的风景线。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的豪情壮志,我们可以体会到范仲淹“ , ”(《渔家傲》)的思乡之情和为国建功之志。
(6)古诗词中有很多体现亲情的名句,请写出上下相联的两句:“ , 。”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议论文阅读。(10分)
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
①关于天才,大小词典有相仿释义:有卓绝聪明才智的人。不知从何时开始,渐渐质疑甚至厌烦起这种说法来。
②古今中外无数事例几乎都与词典上的释义相左:李时珍写《本草纲目》30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37年,歌德写《浮士德》60年;诺贝尔研制无烟炸药,屡败屡试,煎熬8年才出成果;陈景润为证明歌德巴赫猜想,拖着病体,顶着压力,于斗室之中、油灯之下埋头演算……真令人感叹。
③以上人物,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按通常的理解,他们都有卓绝的聪明才智,都属于天才。然而,我读他们,非但没有读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反而读出了他们的傻劲来。写一部书,有的几近用了毕生精力,能说不傻?有的除了疯狂地埋头于自己的选择,简直不知世上还有其他可爱的事物,能说不傻?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人生可享受的美妙也多不胜数,许多聪明的人,有条件享受的,就去享受;没有条件享受的,也挖空心思创造条件享受。哪像他们,糊涂到这般地步,连常人应有的享受也随便放弃了,而且千方百计自找苦头来吃。
④这些人物取得杰出的成就,究竟是凭傻劲还是凭聪明?
⑤一生获有1300多项专利的天才发明家爱迪生肯定地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现代人才学家也关注了这一问题,他们的研究结果是:一个人事业上成功,其专业知识或技术只起百分之十五的作用,而其他方面要起百分之八十五的作用。这其他方面与“傻劲”有关:如执著、正义感、责任感……这个结论同样把聪明才智放在第二位。
⑥如此看来,词典里的“天才”释义有些偏颇,建议重写,尽量强调有益于人类的成就,
尽量突出“傻劲”的意义,尽量淡化聪明才智的作用。
12.本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读第②段中画线的部分,在省略号前另补充两个类似的事例。(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运用了_______论证、______论证、______论证的论证方法。(3分)
15.文章第⑤段引用了爱迪生的那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依本文作者看来,“百分之一”指的是_________;“百分之九十九”指的是_________。调动你的阅渎积累,请另写一句类似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记叙文阅读。(15分)
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①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②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
钱?”“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衣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③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二十美元,他最多只值两美元。“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二十五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④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
⑤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宣传。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①。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
⑥他笑了②,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
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能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运动衫。
⑦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还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亲吻着他的额头:“我原本打算,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派人买下这件衣服。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亲接着说道,“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就在这一刹那间,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⑧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刻苦地锻炼,时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二十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名字叫——迈克尔 乔丹!
16.试分析第①段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3分)
17.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6分)
(1)文中有两处“笑了”,其内涵不同,请加以分析。(4分)
(2)理解“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2分)
18.纵观全文,为什么说“高贵的生命不卑微”?(3分)
19、人物形象探究:有人认为本文主人公是儿子,有人认为是父亲,还有人认为是父亲和儿子。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3分)
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共11分)
20.名著阅读。 (5分)
(1)《骆驼祥子》作者老舍观察仔细,善于刻画人物特征。他写旧北京车夫拉车时,描绘了不同车夫拉车的情形,非常精彩。对下面四个句子所写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撇着脚,像一对蒲扇在地上扇乎。
②头低得很深,双脚蹭地,跑和走的速度差不多,而颇有跑的表示。
③胸向内含,度数很深;腿抬得很高;一走一探头;这样,他们就带出跑得很用力的样子,而在事实上一点也不比别人快;他们仗着“作派”去维持自己的尊严。
④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的稳,跑起来没有多少响声,步步都有些伸缩,车把不动,使座儿觉到安全,舒服。
a.祥子 b.乡间刚来的新手 c.五十岁以上的老者们 d.经验十足而没有什么力气的 A. a d c b B.a c d b C.b c d a D.b d c a
(2)简述孙侦探敲诈祥子的经过。(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校联考语文篇十:上海市十三校2014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上海市2013年高三13校第一次调研考语文试卷
2013.12
考生注意:
1.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案必须涂(选择题)
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 答题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考号。
3.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 答题时间15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
一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①南朝梁的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专门谈了风骨的问题。他说做文章要“风清骨峻,
篇体光华”。就是说,文章要像人一样,有清新的风貌、峻拔的骨骼,看起来精神奕奕。这
是一种对文章的美的理想,并且这种美的理想又是从人格的美的理想中来的。所以,钱钟书
在《中国固有的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里认为,中国传统以来的文评就是把文章通盘的人化、生命化。可见,中国人对美的认识往往和真、善联系在一起。
②风骨的说法,探本溯源,大抵是从人物品藻里来的。关于人物品藻,中国从来便是有
的。□□□□□□
③不过魏晋时候的人物品藻和从前又有不同。按照现代汤用彤的说法,“汉代相人以筋
骨,魏晋识鉴在神明”。就是说,汉代议论人物偏于实在,往往把外在的形容和人的身份地
位联系起来,好像有功利性的意味。而魏晋时候,尤其是晋代,议论人物偏于玄虚,往往从
审美的一面欣赏人的精神气象。譬如南朝宋的刘义庆写《世说新语》,记述汉代到东晋的轶
事琐语,有许多谈论人物风度的内容。他大概是受了前一代的影响,所以尤重人物的气宇和
风韵。至于差别的原因,也许在于汉代是儒教统治,思想上有最高权威作为标准的时代;而
魏晋则是政治混乱苦难、精神却自由解放的时代。魏晋人在政治的失落里,产生了自我意识的觉醒,进而有了对个体的美的欣赏。
④可见,人物品藻在实用、功利的层面以外,又发展出审美、赏鉴的一面,所以一些用
来品评人物的词语便自然而然地用于艺术,以至于元人杨维桢《赵氏诗录序》里认为,“评
诗之品无异于人品也,人有面目骨体,有情性神气,诗之丑好高下亦然”,也就是人化的艺
术。风骨便是一例。在人的一面来说,风骨是一种人格美。一个有风骨的人,往往性格坚强
而不屈,品格刚正而有骨气,素性潇洒,风度翩翩。而在艺术的一面来说,风骨是一种意境
美。一件有风骨的艺术品,往往自然流畅、刚健笃实,使艺术家之心清澈显然,充满凝聚的
力量。譬如绘画。中国画讲究笔墨,所以用墨要有流动的感觉,用笔要有穿透的力量。六朝
齐的谢赫写《古画品录》,讲了绘画六法,其中有两点说的是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又譬如
书法。书法讲究用笔、结体和章法。尤其草书,一笔而成,中间有轻有重、有徐有疾。骨架
立于其中,故而气脉贯通,隔行不断。所以书法是以有骨有筋有血有肉的字体篇章为美的。
刘勰把风骨引入文学,以为文章要有生命感,鲜活而生动;要有精神性,不能软绵绵、懒洋
洋。这一点,对后世文人影响颇大。
⑤风骨的精神,在汉魏一代人的放任率性、刚健遒劲里,显得尤为强烈。刘勰在《文心
雕龙》里没有明言风骨专是汉魏一代的。刘勰以后,南朝梁的钟嵘提到了“建安风力”,大
抵有这个意思。再以后,则往往说建安风骨、汉魏风骨。譬如宋的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评
阮籍的《咏怀》之作时,说“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可见,后人把汉魏一代风骨的精神
奉为楷模,并极力效仿。在唐代,主要是初唐和盛唐,这种风气最盛。譬如陈子昂,“念天
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以为作诗要传承汉魏风骨,既有兴寄,更有骨气。又譬如李白,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显然有一种对
为人为文大气而深刻的追求。
⑥汉末至魏晋,是政治黑暗、社会苦痛的一个时期,常有战争、生死的劫难。那个时候,
一面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对生命易逝的忧患感喟;一面是“老骥伏枥,志在千
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对建功立业的慷慨多气。所以,汉魏风骨便有一种大气之美的
意蕴。大气之美,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要有一种大的视野、大的胸襟。譬如形而上的天地、
死生之思,又譬如现实里的政治、社会之虑。初唐和盛唐一代的许多文人秉承了这种精神。
他们写出塞诗,便是一种深沉激昂,对民族命运的思虑,是一种大气之美。
(节选自解芳的《风骨之美》)
1.联系后文,理解第一段中画线句“把文章通盘的人化、生命化”在文中的含义。(2分)
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②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①曹丕当魏国皇帝的时候,实行了一种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方法。 ②这种做法虽然有权势把持、变相世袭的流弊,但还是使品评人物的风气,愈发盛行起来。
③后来是鉴别流品。
④譬如汉代的王充说骨相,就是从骨法而知人的富贵贫贱、操行品德。
⑤一面看人的家世门第、才性品行,一面看人的风姿仪态、骨骼骨相。
⑥先是看面相,从人的五官、容貌、体态,预言吉凶祸福。
A.⑥,①,④,③,⑤,②。 B.⑥,①,②,④,③,⑤。
C.⑥,③,④,①,⑤,②。 D.⑥,④,③,①,⑤,②。
3.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3分)
4.请概括第⑤段的主要内容。(2分)
5.下列对“风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A.“风骨”一词用于文评是中国文评把文章人化、生命化的一个表现。
B.元人杨维桢认为诗歌好丑取决于有无风骨。
C.钟嵘认为风骨是汉魏一代专有。
D.“汉魏风骨”主要指诗人们因政治黑暗、社会苦痛而产生的对生命易逝的感喟。
6.本文思路极为严谨,试分析之。(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1分)
也是水湄
张晓风(台湾)
1那条长几就摆在廊上。 ○
2廊在卧室之外,负责数点着有一阵没一阵的晚风。 ○
3那是四月初次燥热起来的一个晚上,○我不安地坐在廊上,十分不甘心那热,仿佛想生气,只觉得越来越不负责,就那么风风雨雨闹了一阵,东渲西染地抹了几许颜色,就打算草草了事收场了。
4这种闷气,我不知道找谁去发作。 ○
5丈夫和孩子都睡了,碗筷睡了,家具睡了,满墙的书睡了,好象大家都认了命,只有○
我醒着,我不认,我还是不同意。春天不该收场的。可是我又为我的既不能同意又不能不同意而懊丧。 ..
6我坐在深褐色的条几上,几在廊上,廊在公寓的顶楼,楼在新生南路的巷子里。似○
乎每件事都被什么阴谋规规矩矩地安排好了,可是我清楚知道,我并不在那条几上,正如我规规矩矩背好的身份证上长达十几个字的统一编号,背自己的邻里地址和电话,在从小到大的无数表格上填自己的身高、体重、履历、年龄、籍贯和家庭。
7可是,○我一直知道,我不在那里头,我是寄身在浪头中的一片空白,在一瞬眼中消失,但我不是那浪,我是那白,我是纵身浪中而不属于浪的白。
8也许所有的女人全是这样的,○象故事里的七仙女或者田螺精,守住一个男人,生儿育女,执一柄扫把日复一日地扫那四十二坪地(算来一年竟可以扫五甲地),象吴刚①或薛西佛②那样擦抹永远擦不完的灰尘,煮那象“宗教”也象“道统”不得绝祠的三餐。可是,所有的女人仍然有一件羽衣,锁在箱底。她并不要羽化而去,相信自己曾是有羽的,那就够了。
9如此,那夜,我就坐在几上而又不在几上,兀自怔怔地发呆。 ○
10报纸和茶绕着我的膝成半圆形,○那报纸因为刚分了类,看来竟象一垛垛的砌砖,我恍惚成了俯身城墙凭高而望的人,柬埔寨在下,越南在下,孟加拉在下,乌干达在下,“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故土在下……
11夜忽然凉了,我起身去寻找披肩把自己裹住。 ○
12一钵青藤在廊角执意地绿着,○我大部分的时间都不肯好好看它,我一直搞不清楚,它到底是委屈的还是悲壮的。
13我决定还要坐下去。 ○
14是为了跟夜僵持?跟风僵持?抑是跟不明不白就要消失了的暮春僵持?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不要去睡,而且,既不举杯,也不邀月,不跟山对弈,不跟水把臂,只想那样半认真半不认真地坐着,只想感觉到山在,水在,鸟在,林在,就好了,只想让冥漠大化万里江
山知道有个我在就好了。
15我就那样坐着,○把长椅坐成了小舟。而四层高的公寓下是连云公园,园中有你纠我缠的榕树,榕树正在涨潮,我被举在绿色的柔波上,听绿波绿涛拍舷的声音。
16于是,渐渐地,我坚持自己听到了“流水绕孤村”的孱缓的声音,真的,你不必告诉○
我那是巷子外面新生南路上的隆隆车声,车子何尝不可以“车如流水”呢?一切的音乐岂不是在一侧耳之间温柔,一顾首之间庄严吗?于无弦处听古琴,于无水处赏清音,难道是不可能的吗?
17何况,○新生南路的前身原是两条美丽的夹堤,柳枝曾在这里垂烟,杜鹃花成把它开成一条“丝路”,五彩的丝,而我们房子的地基便掘在当年的稻香里。
18我固执地相信,那古老的水声仍在,而我,是泊船水湄的舟子。 ○
19新生南路,车或南,车或北,轮辙不管是回家,或是出发,深夜行车不论是为名是为○
利,那也算得是一种足音了。其中某个车子里的某一把青蔬,明天会在某家的餐桌上出现,某个车子里的鸡蛋又会在某个孩子的便当里躺着,某个车中的夜归人明天会写一首诗,让我们流泪,人间的扯牵是如此庸俗而又如此深情,我要好好地听听这种水声。
20如果照古文学学者的意思,○“湄”字就是“水草交”的意思,是水跟岸之间的亦水亦岸亦草的地方,是那一注横如眼波的水上浅浅青青温温柔柔如一带眉毛的地方。这个字太秀丽, 我有时简直不敢轻易出口。
21今夜,新生南路仍是圳水,今夜,我是泊舟水湄的舟子。 ○
22忽然,○我安下心平下气来,春仍在,虽然已是阴历三月的最后一夜了。正如题诗在壁,壁坏诗消,但其实诗仍在,壁仍在,因为泥仍在,曾经存在过的便不会消失。春天不曾匿迹,它只是更强烈地投身入夏,原来夏竟是更朴实更浑茂的春。正如雨是更细心更舍己的液态的云。
23今夜,系舟水湄,我发现,只要有一点情意,我可以把车声宠成水声,把公寓爱成山○
色的。
24就如此,今夜,我将系舟在也是水湄的地方。 ○
【注释】①吴刚:相传吴刚是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留在月宫,要他砍倒桂树,方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完一半,桂树便会自动愈合,日复一日,吴刚的工作始终无法达成,必须不断的砍下去。②薛西佛: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中的大巨人。因为犯了大错而被宙斯处罚将山脚下的大石头推上山。但石头被施以魔法,到了山顶就会自动地滚到山脚下。所以薛西佛斯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推石上山的行为。
5段中作者感到“懊丧”的原因。7. 联系上下文,理解第○(2分)
8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8.第○
。(3分)
15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9.理解第○(3分)
22段的作用。10.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4分)
11.选出对文章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3分)
A.本文以作者心情的变化贯穿全文,从一开始的懊恼,到接下来调整心绪平和下来,到最后有所悟而心情好转。
B.本文借助“泊舟水湄的舟子”这一形象揭示了只要有一点情意,平庸的生活也可以深情的哲理。
C.暮春之际伤春惜春自古文人皆然,这篇散文也未能摆脱这一情感格调。
D.本文将古典的含蓄美和现代的柔情美完美结合,将人生的哲理寓意在呢喃咏叹中,让人耳目一新又心潮起伏。
12. 题目“也是水湄”富含深意,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赏析。(6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一水中分白鹭洲。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峰峦如聚, ,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书生意气,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5)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6)力拔山兮气盖世, 。 (项羽《垓下歌》)
(7)女娲炼石补天处, 。
(李贺《李凭箜篌引》)
(8》)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8分)
水调歌头•盟鸥
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上一篇:江苏省2016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