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高一】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篇一: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试题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该对联反映的是
A.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 B.烟草传人中国后的盛况
C.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D.西方列强在中国暴力殖民的情况
2.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统治者闻目塞听、愚昧无知 B.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
C.中国社会自然经济居统治地位 D.中国物产丰富,不必与外国交往
3 .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清政府组织抵抗不力 B.清政府奉行妥协退让政策
C.清政府的落后 D.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与新兴的资本主义相抗衡
4.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的中日谈判中,李鸿章说:“贵国何必急?台湾已是口中之物。”伊腾回答:“尚未下咽,饥甚。”此对话说明了 ①日本军国主义的强盗本性 ②汉奸卖国贼的奴才嘴脸 ③谈判中要有一定的策略 ④李鸿章以退为进的方法为保住清政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诗中说:“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漫天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A.金田起义 B.天京变乱 C.定都天京 D.湘军攻陷天京
6.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指太平天国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B.不能充分依靠群众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7. “五四运动带着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这种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指的是
A.有无产阶级先进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直接影响 C.具有彻底地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特点 D.工人阶级起了主力军的作用
8.谭嗣同在1896年春写下《有感》诗:“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洲?”其悲愁之绪直接缘于
A、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B、俄国强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C、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D、日本全面侵华,我国沿海地区基本沦陷
9.慈禧太后在允签《辛丑条约》的上谕中说:“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不掠我人民,念友邦之见凉,疾愚暴之无知。”所谓该条约“不侵我土地”的主要原因应在于
①强已将中国领土瓜分完毕②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③清政府已变成列强在中国的统治工具④中外反动势力矛盾业已根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西方列强获得这些特权开始于
A、1840年 B、1843年 C、1858年 D、1860年
11、“印度对中国的贸易价值主要来自鸦片贸易,没有印度贸易,董事会不可能这样顺利地为国内开支取得大量汇款;英格兰商人也不可能得到现在那么大量的茶叶而不需要向中国送出大量的白银。”这表明鸦片走私的直接作用是
A、增加了英国政府的财政收入 B、扭转了对华贸易逆差
C、打开了中国市场大门 D、扩大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
12、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为“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①是错误的,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②是正确的,认识到战争的实质③是为英国殖民者进行辩护④混淆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你认为战胜国“不满意”是主要原因是
A、战争赔款太少 B、外国商品滞销
C、清政府的抵制 D、鸦片仍然不能输入
14、甲午中是战争爆发前夕,英国正式照会日本,提出:“上海是英国在华利益的中心,因此当日后中日两国开战后,希望日本同意不在该港及附近作战。”这表明
A、英国为同德国竞争,诱使日本加入协约国
B、英国纵容日本侵华,但不得损害英国利益
C、英国企图独霸中国,竭力排斥日本的势力
D、英国保持局外中立,以维护远东的秩序
15、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运动这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国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全面赞扬与肯定
16、“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首曾在安徽芜湖地区流传的歌谣反映的史实是
A、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 B、鄂豫皖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C、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D、北伐战争时期安徽的农民斗争
17、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
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18、1853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我们的所得将是零。”
①文中的叛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 ②表明中外民族矛盾趋于缓和 ③暗示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双重敌人 ④说明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下列与五四运动的发生相关的事件是
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加紧侵略中国②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③北洋军阀政府出卖国家主权④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辛丑条约》中最能体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条款是
A.外务部居六部之首 B.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
C.各国派兵保护“使馆界” D.清政府保证镇压中国人民的反侵略
21.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彻底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 .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2、以下事件不能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23.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D.维新变法运动兴败的过程
24.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三权分立 C.实行总统制 D.实行责任内阁制
25.国民革命运动中,政府机构几经变化。1927年初国民革命高潮时的政府机构是
A.陆海军大元帅府 B.广州国民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26.“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7.“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C.《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D.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
28.章太炎说:“长素(康有为)以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然则立宪可不以兵刃得耶?即知英、奥、德、意诸国,数经民变,始得自由议政之权。……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材料说明
①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 ②康有为认为立宪可避免流血
③章太炎主张革命 ④章太炎认为立宪也须流血斗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
29.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B.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的文化传统
3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B.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D.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对日态度发生了变化
31.关于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主要任务的描述,最为确切的是
①实现土地国有 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争取民族独立 ④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当《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反对签约的出发点是
A、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维护清朝民族利益
C、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D、学习西方技术
33.近代中国有许多进步思想家的主张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其中,第一次提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的思想家及其论著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D.孙中山的《民报·发刊词》
34.有人说:“如果没有韦石之变或当时全军北伐,太平天国革命本可成功。”这种观点的错误主要是
A.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B.仅看到现象没有抓住本质问题
C.片面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 D.缺乏阶级分析的观点
35.近代西方列强在中国获得下列侵略权益的先后顺序是 ( )
①外国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②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③开放天津为商埠 ④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③④② D.③①②④
36.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最能体现“政权机构中权力的分配、制约、平衡”这一原则的内容是 ( )
A.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C.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权
37.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38.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39.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段话的核心主张是
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40.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 实业救国论 D. 民主和科学思想
41.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斗争实践中得出的认识 ( )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必须把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必须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42.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
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43.“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氏、方志敏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的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这是小明同学看过毛泽东诗集选后的摘录,请你判断上述摘录的内容所属的历史时期是
A.国民革命运动 B.国共十年对峙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44.1937年7月7日,日本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 D. 九一八事变之后
45. 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是尽人皆知。这反映出当时
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 B.边区政府由国民政府直接管辖
C.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D.共产党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46.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从集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要
A.东渡黄河 B.北渡长江 C.跨越陇海线 D.挺进大别山
47.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民主”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打倒列强,除军阀”
48.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一下报道:
“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
不明
。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注: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历史背景是
A. 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 B. 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
C. 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 D. 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
49.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主要战果是 ( )
A.解放了长江以北广大地区 B.为进军江南创造条件
C.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D.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基础
50.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 进京赶考 日出东方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C.日出东方 星火燎原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进京赶考
D.力挽狂澜 日出东方 进京赶考 星火燎原 灯塔指引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篇二: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从下列材料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不包括
A、1821年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
B、1833年中英贸易中白银流向中国
C、1833年英国对华正常贸易是入超
D、1833年鸦片贸易额较1821年激增
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
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
指
A.鸦片战争
华战争
3.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
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
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上述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
战争的原因
4.1842年后,英国的一所蜡像馆里陈列了一尊林则徐的坐像,仪态庄严,膝上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
摊开一本用中英文写的《禁烟条例》,这说明 ①禁烟运动得到英国政府的赞同 ②禁毒对人类文明有贡献
③林则徐的开明和爱国精神受到尊重 ④禁毒成为当时世界共识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 “1843年3月3日,英国伦敦的造币厂门前停着五辆大车,每辆都是四匹马
拉着,„„每辆车都满载着笨重的木箱,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古怪银币。„„
总额是四百五十五万英磅,这五大车的白银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这批“古
怪银币”最有可能来自于
A.《天津条约》规定的赔款 B.《南京条约》规定的赔款
C.《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 D.《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
6.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性质认识正确的是 ①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列强间接统治 ②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
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③“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④“半
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7.《南京条约》签订后,有英国资本家认为: “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
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上述材料表明
①英国纺织品在中国供不应求 ②该资本家不完全了解中国国情
③该资本家认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④英国工厂急需更新设备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
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
C.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 B.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 D.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
9.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10. 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
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11. 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
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
指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12.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
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13.“台湾岛已割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句诗应写于下列哪次战争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19世纪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
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指 ( )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15.据台湾联合报报道:钓鱼台早在1373年即由杨栽所发现,并远在15世纪初,
明朝时所著《顺风相送》一书中,就首度出现“钓鱼屿”一词。而此后日本著名
的海防论者林子平在1785年出版的《三国通览图说》基于事实,将钓鱼台列屿
明确标明属中国领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早在明代的文献中就可以找到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依据
B.在近代以前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成为中日双方的共识
C.钓鱼岛的主权归属在明代就有了争议
D.材料中的文献可作为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历史依据之一
16.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尽管欧美列强之间矛盾重重,欧洲已经开始形成两大对
立的军事侵略集团,但它们都不同程度地支持或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其主要目的
是
A.压制中国人民革命
B.扩大各自的在华利益 D.共同支配中国 C.缓和一战前夕在远东地区的形势
17.右面漫画中的“大饼”代表中国,而围着大饼的是手持匕首
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下刀,唯恐落于人后,大
饼的主人则只能振臂疾呼、望饼兴叹。漫画中的景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时期是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期
18.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哪两次战争期间
中英《天津条约》签字 外国侵略者坐在清宫皇帝的御座上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19.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近代哪些战争破坏了北京的文物古迹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甲午中日战争
A.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20. 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
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
津城市的
A.封建落后性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21.《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
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
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
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
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
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22.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被称为“民族冲突”。据记载,
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23.《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24. “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
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右列款项用于履行这一
项条约。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5. 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 )
A.垄断贸易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B.商品输出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 26.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以资本输出为主转变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27.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张对外商“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正当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觉,立正刑诛”,这说明林则徐 ①对外商注意区别对待 ②鼓励正常贸易,反对鸦片走私 ③主张对外开放,反对闭关锁国
④坚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篇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对应学生用书第139~140页)
1.(2011年湖南期末)毛泽东曾经总结道:“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 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解析:D 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西方国家处于资本主义阶段。因此落后的封建制度无力与资本主义制度抗衡,这是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2.美国一位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某可卡因(毒品)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美国允许可卡因(毒品)合法化,还须向哥伦比亚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中期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 A.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B.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A 一要注意时间:19世纪中期;二要注意毒品这一提示信息。A项发生于1840~1842年,B项发生于1883~1885年,C项发生于1894~1895年,D项发生于1900~1901年。
3.(2011年银川期中)如图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网站首页,页面设置了三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洪秀全 D.《天朝田亩制度》
解析:B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的历史背景之一,洪秀全是重要人物,《天朝田亩制度》是历史文献,故可以增加“天国兴衰”这个链接。
4.(2011年化州期末)下列关于太平天国的事件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严惩外国侵略者
D.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
解析:B 做好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当时世界潮流。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51~1864年,此时世界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即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而《资政新篇》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当时的世界潮流,故答案为B。
5.(2011年江苏会考)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梁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解析: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割给日本并赔款白银二亿两,故答案为B。 6.(2011年徐州模拟)“对欧洲人的仇恨如同烈火一般蔓延到全中国……一场针对外国势力的仇恨和恶作剧,以一种古老的形式爆发出来。”(H·G·韦尔斯《世界史纲》)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天京变乱 D.黄海海战
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通过阐述和描述事物获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反侵略反帝斗争,二是形式古老。太平天国运动侧重于反封建,天京变乱属于太平天国内部矛盾斗争,黄海海战属于中日之间在海上的军事较量,展示了双方的新式武器,不能说是古老的形式,由此判断B项正确。
7.(2011年东台期末)“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拆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海口(山海关)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D 材料中有拆除“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海口(山海关)之间的军事据点”等信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有这样的规定,故答案为D。
8.(2011年山东师大附中期中)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下图所示的文件,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解析:D 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A项错误;标志清王朝统治结束的标志是1912年清帝退位,B项错误;临时政府成立后,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并没有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C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D。
9.(2011年烟台期末)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扶持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这些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
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 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
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
解析:D 由剪辫子到抢购假辫子,可以看出人们的心理变化,也反映出民主并未真正的为人们彻底接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故答案为D。
10.(2011年营口期末)2010年贺岁大片《十月围城》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车夫、学生浴血保护孙中山的故事。要查证该故事是否真实可靠,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导演的创作手记 B.历史学家的访谈
C.当时参加者的回忆录 D.当时报纸的新闻照片
解析:D A、B、C三项难免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而报纸新闻照片一般而言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的实际情况,故答案为D。
11.下列口号中最早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 ) A.“扶清灭洋”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打倒列强,除军阀”
解析:C 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只有C、D两项,A项是反对帝国主义,B项主要是反对封建主义。而最早明确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的是五四运动。故选C。
12.(2011年淄博模拟)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B.辛亥革命 D.解放战争
解析:A 本题通过一段誓词来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抓住誓词中的关键词语:“土匪军阀”、“帝国主义”,说明了革命要反帝反封建。另一方面提到“总理遗命”,说明这应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件。抗日战争只侧重于反帝,解放战争侧重于国内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不符合誓词中涉及的任务。因而正确答案选A。
13.八七会议在《告全体党员书》中指出“在严重的环境下……我们要整顿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这里所指的“新的道路”是( ) A.武装斗争 B.寻找革命的同盟军 C.开展土地革命 D.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D 本题考查八七会议的内容及其影响。解题关键词是“新的道路”,A、B两项国民大革命时期就已找到,排除。C项包含在D项之中。
14.(2011年银川模拟)1935年7月,苏联《真理报》发表《中国红军的英勇进军》一文:“中国红军主力部队从江西省向四川省进军,是真正革命英雄主义、自我牺牲精神、大无畏气概的卓越范例。世界上任何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军队过去和现在都不曾实施过如此艰苦卓绝的行军。”材料中的“英勇进军”是指( ) A.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B.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D.红军长征
解析:D “英勇进军”指的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由江西辗转至贵州、四川并最终到达陕北的艰难过程,即红军长征。
15.(2011年宁夏会考)漫画《七七与切切》反映了( )
A.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
B.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以失败而告终 C.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
D.美国发动的侵略朝鲜战争以失败而告终
解析:B 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即“七七”这与日本发动七七事变相符合,而漫画体现出日本人切腹自杀,说明了日本发动的战争必定失败,故答案为B。
16.在近代史上,蒋介石的形象十分复杂。他被看作“具新使命的民族英雄,领导中国统一战线以抵抗外来侵略者”,应该是在( )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国共对峙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解析:D 民族英雄是反抗外来侵略过程中涌现出来的著名人物,蒋介石领导的、以统一战线为基础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是抗日战争,该评论应该出自抗日战争时期。
17.如图是1938年江苏画家刘元创作的漫画,同年发表在《抗日漫画》第十期上。此画表达的宗旨是( )
A.反映敌强我弱的抗战形势
B.反映我强敌弱的抗战形势
C.反映中国共产党对日采取的游击战术
D.反映日寇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汪洋大海中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材料的分析能力(中间为日本侵略者,其他三个为抗战的中国军民)。漫画创作于1938年,此时国共合作已经实现,中国实现全民族抗战。
18.(2011年常州期末)如图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一幅宣传漫画。这幅漫画反映了( )
A.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D.人民解放军发动三大战役
解析:C 首先从图片中获取“刘邓”二字,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从此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故答案为C。
19.(2011年江苏会考)2010年2月11日,南京获得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承办权。为迎接青奥会,某高级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 )
A.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1853年,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C.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
D.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解析:C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A项错;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的是《资政新篇》,B项错;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而非北洋军阀政府被推翻,D项错。故本题选C。
20.(2011年化州一中期末)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宣传图片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
解析:D ①发生在1937年,②发生在1927年,③发生在1947年,④发生在1894年,故时间先后顺序为④②①③,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21题22分,22题18分,共40分)
(对应学生用书第140~142页)
21.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
俨然白犬丹鸡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篇四: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高考考点及试题整理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3课 鸦片战争
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1、 原因: A国外原因:(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对外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武
力打开中国市场。
B 鸦片战争前,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
C直原因接: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在华利益。
2、 结果:中国战败签定《南京条约》:
内容:五口通商/割香港岛/协定关税/此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特权
3、影响:A、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原因:(1)根本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2)修约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经过: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战争,1860年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1858年和1860年,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4、影响:A.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部分官绅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洋务运动。
第14课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一、背景:列强侵略-清朝腐败-广西天灾-秀全创教
二、经过:
(1)前期斗争
①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②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
③军事全盛:为保卫京师,太平军进行了北伐和西征,至1856年,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
(2)转折: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了严重内杠---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3)后期斗争,重用李秀成陈玉成指挥军务。
(4)天京陷落(标志失败)
三、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有饭同食,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的理想
社会。 反映了农民阶级对于土地的要求,但这种绝对平均的政策是不可能实现的。
《资政新篇》:效法西方兴建铁路、邮局、银行等,奖励发明。
是中国最早的、最完整的资产阶级的改革方案,但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
愿望和要求,缺少必要的条件,所以没有真正的实行
四、失败: (1)农民阶级局限性 (2)中外势力联合剿杀。
五、意义:
(1)太平天国坚持斗争14年,席卷大半个中国,产生巨大影响。
(2)扫荡了清王朝统治秩序,冲击了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政治基础。
(3)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运动最高峰。
(4)提出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 甲午中日战争
1、 原因: A、日本走向资本主义,形成侵略朝鲜、夺取东北、占领中国、征服世界的扩张政策。
B、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以“朝鲜改革案”纠缠
1
2、 过程:丰岛海战—黄海决战 1894年 3、 结果:1895.《马关条约》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
准许日本在华设厂。
4、 影响:
A、《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势力深入内地;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清政府被迫大举外债。
B、宣告洋务运动破产,中华民族危机严重。
C、极大刺激西方列强。“三国干涉还辽”,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开始军事改革。
E、中国各界救亡图存。
二、义和团运动
1、起因: A、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B、19世纪末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
2、口号:“扶清灭洋”
3、清政府政策:镇压—招抚—镇压
4、影响:义和团体现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推动了清政府的改革。
三、八国联军侵华
1、 原因:A、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B、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
2、 过程: A、1900年,列强组织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进犯北京。
B、慈禧太后携光绪逃往西安,发布“剿匪谕旨”。
3、 结果:1901年签定《辛丑条约》:在北京设使馆区,准许外国驻兵保护;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
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
4、 影响:《辛丑条约》是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巨额赔款加重苦难,使馆区成为侵华大本营。
第16课 辛亥革命
一、背景:
1、社会背景: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2、组织基础: A兴中会 1894 檀香山 标志兴起
B同盟会 1905东京 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思想基础: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发展为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指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的反动统
治。
“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指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核心是土地问题,主张进行社会革命,实行“耕者有
其田”。
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⒈进步性: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⑵它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并试图以革命手段解决这些矛盾,它体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利益和经济上的要求,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包括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三大内容,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抗争探索的最高成就。
⑶它在与改良派的斗争中,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斗争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⑷在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权主义是核心,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2
⒉局限性:⑴它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⑵它主张民族主义,但民族主义仅仅停留在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光复汉族国家的层面上,仍保留大汉族主义情绪,如指斥清朝(满洲人)统治者为“鞑虏”,把国内民族矛盾和民族压迫问题与外国侵略相混淆,把满洲排挤到“中国之外”,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纲领,只把对帝国主义的仇恨集中于清政府身上,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⑶它主张民权主义,但其矛头所向,主要是皇帝和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又不敢依靠广大工农群众,找不到真正出路。
⑷它主张民生主义,不敢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不能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因此民主革命不可能完成使命,不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B、舆论上:与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展开论战。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
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等问题展开。
4、武装上:1911年黄花岗起义最为著名。由于缺乏建立根据地的思想,没有形成坚强统一
的 而失败,但是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
二、爆发:武昌起义 1911年
1、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率先发难。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都
督,国号“中华民国”,政体“五族共和”。
2、影响:武昌起义使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三、高潮:
1、中华民国建立:A、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以五色旗为国旗。
B、颁布〈〈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三权分立。是近代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C、名义上为中央政府,但并没有实现真正统一。
2清帝退位: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260多年的清王朝统治结束,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四、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帝国主义支持; 袁世凯大权在握; 立宪党和旧官僚的支持。
五、意义:
(1)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创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3)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因此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17课 五四运动
一、 背景
1、一战后,日本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1915年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2、民族矛盾:1918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3、根本原因:阶级矛盾。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二、 过程
1、 爆发:1919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勿作五分钟爱国心”、“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
2、 高潮: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运动中心有北京转移到上海,
并展开“三罢”斗争。
3、 初步胜利:A 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职务。
B 中国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3
C 释放被捕学生。
三、五四精神:爱国、民主、科学、进步。
四、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
律;是一场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科学的精神;是一
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标志着新民
主主义革命开端。
4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高考题精选
1.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2.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3.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土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了
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该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4.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
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5.“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6.“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首曾在安徽芜湖地区流传的歌谣所反映的史实是( )
A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B鄂豫皖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C太平天国农民运动.D北伐战争时期安徽地区的农民斗争
71912年,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的寓意是( )
A天下为公,共建民国 B弘扬传统,共创共和
C民族团结,实现共和.D各界联合,维护民国
8.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让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抗日战争
5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篇五: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
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选择题
1.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我国政府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属于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的是
A. 扩大信贷规模和优化信贷结构 B. 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扶贫标准
C. 提高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 D. 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
2.2008年在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已严重影响到全球经济。面对世
界经济危机,我国出台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保增长、扩内需、
调结构。下列宏观调控措施中能起到扩大内需作用的有
①降低银行贷款利率 ②降低政府行政管理支出
③加大政府投资力度 ④提高出口商品关税税率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表2是为某市政府制定的自来水价格该价格的制定
① 利用了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
② 发挥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
③ 表明价格形成应以政府定价为主
④ 有助于引导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②③④
4.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下列行为属于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是
A.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B.物价部门核准公共交通的价格
C.国家修订个人所得税法 D.工商部门给新办企业发放营业执照
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宏观调控,促
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从宏观调控目标看,图8中宏观经济运行较好的
时期是
A.1986年至1990年 B.1990年至1996年
C.1996年至2002年 D.2002年至2006年
6.稳定物价可采取调节利率、汇率和变动财政收支等多种手段。从防止物价过快
上涨角度看,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①提高利率→投资下降→生产资料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②本币升值→商品出口量增加→外汇流入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③征收消费税→消费者税负增加→消费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④扩大政府投资→生产规模扩大→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08年我国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采取上述措施有利于
A.防止出现明显通货膨胀 B.抑制人民币汇率上升 C.促进财政收人增加 D.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
8.维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防止股市泡沫,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之一。当股市增长过快时,政府可采取的调节措施是 ①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 ②降低利息税 ③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 ④扩大基金发行规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200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也称作“大部制”改革。“大部制”改革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作为重点,强化管宏观、抓大事的职责。这是( )
A.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 B.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要求 C.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D.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要求
10.国家发改委和财税部门的做法是运用( )
A.财政政策促进消费升级 B.货币政策促进环境保护 C.行政手段调节企业行为 D.经济手段调整产业结构
11.目前活跃在中国互联网上的流氓软件大概有100多种。只要上网,你的电脑就很有可能被强行安装流氓软件。流氓软件不但会占用系统资源,同时还有可能被用来盗取信息,损害上网者的利益。流氓软件经营者的这一行为
①违反了市场交易的原则 ②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③利用了市场经济的固有弱点 ④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
12.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的保障。这表明
A.政府的宏观调控要置于法律规范之下 B.企业的经济活动必须依法进行
C.各类市场中介组织的活动受法律制约 D.市场秩序的建立需要法律的维护
13.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越来越多地运用税收、利率等经济杠杆调节经济运行。经济杠杆能够起到调节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
A.是以政府强制力为后盾的 B.直接关系着市场主体的利益 C.能够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 D.能够熨平经济发展中的波动
二、非选择题
14.材料一:
材料二: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江苏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江苏省政府积极贯彻中央精神,及时实施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调控措施。
(1)结合材料二,分别指出图1、图2反映的经济现象。
(2)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江苏省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5.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来”;2001年报告认为,“新的更强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气候变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2007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2001年的约66%提升到90%以上。
材料二:虽然中国的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相当于美国的14%,世界平均水平的65%,但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中国国内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能源紧张情况,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胡锦涛主席在APEC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中国将全力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并提出了坚持合作应对、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公约主导地位、坚持科技创新等四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建议。
材料三:气候变化与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有密切的联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国近年不断加大对工业污染治理的投资力度,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减少污染排放,避免“先污染后治理”。
表3 中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构成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数据计算)
(3)分析表3数据,指出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的变化趋势以及导致这种变化趋势的成因。
(4)运用所学经济知识,提出政府在引导企业减少污染排放方面可采取的调控手段和措施。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而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为贯彻党中央精神,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增加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的财政支出。各级地方政府也根据本地实际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促进社会和谐。
材料二 “自古读书需交费,而今上学不花钞”,道出了人们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的欣慰。免收学杂费成为继免除农业税后又一场惠及广大农民的“及时雨”。
“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曾是农民看病贵的真实写照,而今形成的农村初级医疗保障制度使农民健康有了“保护伞”。
“关注民生之本,心系百姓利益”,“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251亿元,使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谱写了一首民心歌、和谐曲。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及其作用。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答案】 A【解析】本题以金融危机为背景考查了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区别,只有A属于货币政策,BD属于财政政策,C属于价格政策。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注意设问的关键词“起到扩大内需”作用的措施,降低政府行政管理支出,不利于扩大内需,故②的说法不符合题意;④的说法主要是影响商品的出口贸易,与题意不符合。①③的说法均符合题意。故排除含②④的选项,本题选A项。
3.【答案】C【解析】本题运用排除法,价格调控应以市场形成为主,而不是以政府定价为主,③项错误应排除。
4.【答案】A【解析】“国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是运用价格机制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符合题目要求;“物价部门核准公共交通的价格”,是行政机关运用行政手段行使其职能;“国家修订个人所得税法”,是国家通过法律手段调节经济运行状况;“工商部门给新办企业发放营业执照”属于行政手段。
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图表的理解能力。设问中要求回答从宏观调控的目标看,宏观经济运行较好的时期。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图表中给出的是1986至2006年中国GDP及消费价格变化,那么宏观调控经济运行较好的时期应该是GDP增长较快,物价比较稳定的时期,从图表上看1986至1998年我国GDP增长比率和物价涨幅波动较大,1998年至2000年又出现通货紧缩。只有D项2002至2006年这一时期GDP平衡增长,物价比较平稳。
6.【答案】A【解析】本题是从国家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进行考查,考查考生对不同知识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当物价过快上涨时,可以通过提高银行利率,吸引存款,增加企业贷款成本,从而使投资下降,需求减少,价格水平下降,①项正确。本币升值后,本国出口到进口国的商品,用进口国的货币表现,价格上涨,不利于出口量的增加。②项错误。③项正确,征收消费税,消费者税负增加,会制约其消费需求,引起供求关系变化,使商品价格水平下降。④项错误,扩大政府投资,生产规模扩大,会增加大量的社会需求,从而加剧物价上涨。
7.【答案】A【解析】通货膨胀是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将有利于防止通货膨胀。BCD与题干无关,应排除。
8.【答案】B【解析】控制股市过快增长,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设法减少对股市的资金输入,而不是增加对股市的资金输入。因此需要选择那些有利于减少股市资金输入的措施,从本题来看,还要选择那些政府能够做到的减少股市资金输入的措施。题中①不利于吸收存款,有利于贷款,会助长资金向股市流动,故不选。同理,④也是助长资金流入股市的措施,也不能选。②有利于增加储户的存款收益,③会增加股票交易的成本,这些都会抑制资金向股市流动,并且这也是政府能够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故选②③。
9.【答案】C 【解析】“大部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旨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故C项符合题意。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这和材料无关。价值规律发挥作用是客观的,“大部制”改革不影响价值规律作用的发挥,B项不选;健全市场体系,与上层建筑的改革没有直接关系,A项可以排除。
10.【答案】D【解析】(2)材料中“列入淘汰产品名录”、财政部“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说明相关部门旨在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财政部的税收政策是经济手段,故D项正确。材料和货币政策无关,也不是消费水平提高或升级。材料说的既有企业的生产行为,也有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故A项不选。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市场经济和市场交易原则的知识,考查分析推理能力。材料中流氓软件经营者的行为,违反了市场交易的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侵犯了消费者自主选择的权利,这些是由于市场调节自发性导致的,故选A项;这一做法不能反映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12.【答案】 ABCD 【解析】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是指社会经济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依据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因此A、B、C、D四项均正确。
1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国家宏观调控的知识,考查分析推理能力。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手段是通过调节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而引导其经济活动的,选B项;A、C、D三项都不能体现经济手段的特殊性。
14.【答案】(1)图1反映了2008年江苏省上半年出口额比上年同期增幅较大;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增幅明显回落。图2反映了2008年江苏省上半年GDP增长势头良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第三季度出现下降趋势;省政府及时实施宏观调控措施,第四季度又呈现增长态势。
(2)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的必要措施;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化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的必要手段。
【解析】本题通过例举江苏省2008年的出口额增长和GDP实现情况,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第(1)问的回答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结合材料二的有关信息;二是要分别解释反映的现象。回答第(2)问时,不要仅仅局限于教材知识,还要结合材料一、二中的相关背景材料
15.【答案】(3)表3显示,在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中,国家预算内资金所占比重下降,企业自筹资金所占比重大幅度上升,国内贷款和利用外资所占比重下降。这说明企业在污染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4)经济手段:对污染企业征收排污费、污染税,对节能环保企业优惠贷款利率,限制为污染环境的企业提供贷款。(若回答出污染排放许可证交易之类的措施,可适当加分,但不能超过总分)
行政手段:强制关闭污染环境的企业或限产;发放排污许可证。
法律手段:环境立法,追究污染环境企业的法律责任。
【解析】解答第(3)问,解答的关键是考生的“抄表”能力。所谓“抄表”,就是要求将表格的内容翻译成正常的语言表述出来,第一步就是将表内的各个名词写出来,然后再根据表中的数据找出其变化规律。将表中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的比较,才能完整地找出其规律。同时,在分析表中数据前,大体猜测出图表内容要说明的问题,可以使我们的认识过程方向明确。
第(4)问,从表格中“国家预算内资金”“企业自筹”“国内贷款”“利用外资”等几个方面的数据变化分析,可以看出,唯一大幅增长的是企业自筹资金,说明了企业在今后治污中的重要性。
16.【答案】(2)①国家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增加财政支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教育、医疗、就业等。②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就业和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
【解析】第(2)题应从经济常识的角度回答两个方面的内容。一要回答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材料中体现出政府的措施主要有加大宏观调控,增加财政支出,解决上学难、看病难和就业难等民生中的突出问题。二要回答解决“三难”的重大意义,要从农民的素质、生活水平、劳动者的权利和社会主义本质等方面全面作答。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2011.济南一模)现阶段,我国已经实现总体小康.并正在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而奋斗。下列对我国现阶段的小康水平认识正确的是 ( )
A.只是在经济上实现全面小康 B.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C.已经实现全而小康,只是水平仍比较低 D.少数人的小康,多数人还处于贫困状态
2011年全国“两会”结束后,各地纷纷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和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努力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据此回答2、3题:
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 ( )
A.均衡发展 B.更快地发展 C.更好地发展 D.和谐发展
3.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但我国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民族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这主要表明 ( )
A.经济落后地区应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提高经济发展速度为首要目标
B.相对落后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主要靠国家支持
C.小康社会的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
D.小康社会的建没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4.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必须( )
①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③人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得到更充分的体现④建设生态文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2010年安徽合肥)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着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中央这样做的目的主要在于 ( )
A.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B.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C.进一步夯实农业和农村发展基础 D.让我国农村率先实现现代化
6.(2010北京西城二模)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速度,单纯靠投资拉动、规模扩张、资源推动,发展低端产业,给地方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这些地方发展经济,应主要依靠 ( )
①消费和投资的协调拉动 ②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方面的支持 ③在全面建设小康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 ④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0年9月27日至30日,第三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济南举行。回答下题。
7.(2011山东聊城期中)本届文博会充分发挥了齐鲁文化的资源优势,全省共征集各类文化产业项目l 376个,投资总额达4 84l亿元。发展文化产业的经济意义在于 ( )
①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提升山东综合实力,实现文化强省目标
③促进资源和资本携手,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④促进企业积极开拓市场,确保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10福建厦门)2009年1月以来,我国政府先后批准了《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等11个区域经济规划。这有利于 ( )
①区域经济合作,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②区域经济一体化,消除城乡差别 ③区域经济同步发展,实现社会公平 ④区域结构调整,提高经济竞争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2010东北四校联考)目前,包括“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任务的中国探月二期工程,经过各系统的努力,各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卫星正在进行总装测试,预计于2010年底发射升空。我国之所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是因为 ( ) ①发展科技是我国的中心工作 ②创新就能实现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③科技创新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④科技创新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10.(2011·杭州二模)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第二大”并不等于“第二强”。从贸易结构看,中国出口产品中,相当部分是“设计和利润留在欧美日,GDP和能耗留在中国”。这启示我们要 ( )
①推动区域协凋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②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加大外资投入力度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④坚持自主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11·新课标文综)2009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但同时也应看到,一些出口产品是为国外品牌加工生产的,中国企业只能赚取微薄的代工费,绝大部分利润由品牌持有者获得,这说明 ( )
A.自主品牌建设是中国企业提高出口利润的重要途径 B.中国企业出几盈利水平高低取决于是否拥有核心技术
C.品牌竞争已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最重要的方式 D.强大的制造能力是中国企业出口的核心竞争力
12.(2011湖南调研)2010年9月13日,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新领军者年会在天津开幕。温家宝在会上指出:中国出口到外国的产品,大部分利润被外国企业拿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品牌。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 )
①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的优化和升级 ②扩大投资规模,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④加大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投入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13.(2011江西联考)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建立新农保等,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高兴地称之为“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养老不犯愁”。我国这样做是 ( ) ①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②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贯彻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的要求 ④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2011南昌调研)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需要政府从宏观经济政策角度促进中小企业增强自主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这要求政府( )
①健全企业兼并破产机制,淘汰落后企业 ②对企业技术改造与创新实行财政补贴、税收减免
③对企业产品实行政府采购 ④为企业推进产业升级提供贴息贷款,降低贷款利率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5.(2011南昌调研)某市提出下列发展经济的思路:统筹外源型经济和内源型经济,外资内资一齐引;统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二、三产业一块抓;统筹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下列说法中,能够概括这一思路的是( )
A.统筹兼顾,增强发展的协调性 B.以人为本,注重发展的目的性
C.创新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D.转型提升,注重发展的科学性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篇六: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25×2=50分)
1、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写道,“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该诗反映了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土地兼并严重 C.清政府政治腐败 D.自然灾害频繁 2、近代西方侵略者获得在中国内地自由传教的权利是根据下列哪个条约
A. 《南京条约》 B. 《虎门条约》 C. 《黄埔条约》 D. 《天津条约》 3、下列条约中,涉及即割地又赔款的是
①《南京条约》 ②《北京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道光帝对签定《南京条约》的原则性指示是:“广东给过银两,烟价碍难再议;战费彼此均有,不能议给,其平行理可以通融;贸易之所,前已谕知耆英,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由此可知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属于 A.近代国家思想 B.屈辱外交思想 C.传统夷夏思想 D.殖民外交思想 5、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迪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此外,对同胞无辜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亨利·高迪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D.八国联军屠杀北京居民
6、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7、19世纪末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
①在北京看到市民们已剪掉了辫子 ②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 ④沿京张铁路了解中国民情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8、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編纂《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部(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全备,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有何影响?
1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沒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9、一篇历史论文中指出:北洋舰队是洋务派标榜“御侮”、“自强”的样板,苦心经营凡二十年,
耗银3000余万两,北洋海防经费支出总额,相当于同期江南制造局以及福建船政局从创办到中法战争爆发17年总支出之和„„这种情况对于一个近于崩溃的封建国家是更不胜负担。这段材料: A.反映了清朝政府重视海防 B.正确指出了北洋舰队灭亡主因 C.揭露清朝政府统治腐朽的根源 D.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必然结局 10、1904年,刘汉公著《太平天国战史》。孙中山为其写序称;“汉公是编,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A.孙中山客观地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作用 B.孙中山的目的是借太平天国运动宣扬反满革命 C.孙中山基本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D.孙中山全面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11、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是:
①不能对当时的社会矛盾作出正确的认识 ②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 ③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2、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失败:
①宣告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②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③促进维新变法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运动 ④促进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开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当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谓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其中,“革命化”是指 A.将发生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 B.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D.列强将加强资本输出,把中国经济进一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4、1911年10月16日,湖北军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约法规定:“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法司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连任以一次为限„„议员由人民中选举产生,议会可以向政务委员提出条陈、质问,要求答辩或弹幼。”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B.它实施了伏尔泰关于国家政体的主张
C.它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与主要原则一致 D.它是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精神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15、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大的意义”。他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16、2010年9月29日,“辛亥首义、武汉文化周”在台北圆山饭店举行开幕式,为庆祝明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拉开序幕。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致词时,建议台湾同胞届时前去见证“民国肇建开第一枪的地方”。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指出,1911年爆发的武昌革命,结束了2000年帝制,开启民主共和的新纪元,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也是两岸人民共享的文化遗产。以上涉及的史学观是:
①整体史观 ②近代化史观 ③文明史观 ④民族史观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7、《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B.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和推动 C.俄国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 D.巴黎和会上中国领土权益被日本攫取
18、“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或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革命必须走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的道路 B.工农武装割据正确革命道路尚未被全党认可 C.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仍处于高潮 D.中共没有找到一条正确革命道路
19、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雉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表现的理解,错误的是
A.根据国情,提出反帝反封反军阀的奋斗目标 B.走“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
C.形成了独立自主解决本国革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 D.根据国内社会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20、被称为“中华第一金碑”——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总碑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顶。
2
2011年8月1日,值人民解放军诞辰84周年之际,“重走长征
路”记者对此进行了报道,下列报道正确的是: ..
A.红军长征是从四川省开始的 B.红军长征在四川经历长且最艰苦 C.四川省是长征最后确定的落脚点 D.四川省是长征的最先到达省份
21、塞外重镇张家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下面两幅图中,可以汲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1945年8月,八路军进入张家口 1948年12月人民解放军进入张家口
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B.中共革命道路的变化 C.中国革命对象的变化 D.中国国军队性质的变化 2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3、《八路军军歌》中唱道:“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其中“慷慨悲歌奔战场”指的是
A.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沦陷区进行抗日 B.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 C.从长征途中奔赴抗战前线 D.开辟抗日根据地,把敌后变成抗日前线
24、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A、平津战役 B、淞沪会战 C、渡江战役 D、百团大战 25、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4分、第28题20分) 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五十年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2008年4月30日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雕塑学会、北京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承办的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50周年活动“开篇大作一一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五十周年纪念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
材料二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一„.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一一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4分)
(2)指出材料一中图2、图4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4分)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6分)
3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2分)
27.(14分)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下,中华民族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 著名歌曲《松花江上》就反映了这段悲惨的历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材料二
材料三 1934年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了一部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风云儿女》。1935年春,由诗人田汉作词、音乐家聂耳作曲的《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问世。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在此前的讨论会上,有代表认为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句子已经过时,周恩来力排众议,坚持不改为好。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指出九一八事变给东北同胞带来的灾难。(4分)
(2)请列举从九一八事变到《义勇军进行曲》问世,中国军民奋起武装抗击日军侵略的两个事例。(2分)
(3)中国军民的抗争为什么无法阻止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5分)
(4)据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贡献。(2分)
(5)你认为周恩来力排众议,坚持不改歌词,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1分) A.继承传统
B.艰苦奋斗 C.居安思危 D.勿忘国耻
28、阅读下列材料:
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材料一 下图是近代列强侵略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人民抗争示意图。 (1)据图,概括说明列强对该地区的侵略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3)
(2)在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各自走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3)五四运动又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做出了哪些新贡献?(3)
29、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铸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汉、獒、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 (1)据图1回答,秦朝在西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这些管理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5分)
(2)根据图2和材料二,说明抗战全面爆发后我国公路分布的变化及新建公路在抗战中的主要作用。在滇缅公路修建中,各族人民表现出怎样的精神?(6分)
4
答案
一、选择题(25×2=50分)
1-5 CDBCB 6-10 BBCAB 11-15 DBDCA 16-20 DABAB 21-25 CDDDD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4分、第28题20分) 26. 答案:(共16分)
(1)虎门销烟、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渡江战役(或解放战争)。(4分) (2)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4分) (3)是因为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分)
(4)救亡图存或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封建。(2分)
27.、答案:(14分)
(1)资源被掠夺;骨肉分离;背井离乡;沦为亡国奴。(3分) (2)嫩江桥抗战、察哈尔抗战(多伦抗战)、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战。(任答两个即可)(2分)
(3)没有形成全民族抗战;缺乏国际援助;国民政府奉行对日妥协退让政策;英美列强纵容日本侵略;中国综合国力弱于日本。(5分)
(4)最早发起局部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人民作出了榜样;打击法西斯势力,延缓了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进程。(2分) (5)C(1分)
28、 答案: (1)“政治商谈”:重庆谈判和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2分)“勘乱”指蒋介石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2分)时局:人民解放军同蒋介石反动军队正在进行大决战。(2分) (2)要害:保存旧宪法,保留反动军队。(2分) (3)目的:获得喘息时间。(2分)保存反动力量,维护反动统治,以待反扑。(2分) (4)“和议”是虚伪的。(2分)证据:一是保存伪宪法和反革命军队是违背人民利益的条件;(2分)二是坚持反共立场,诬蔑共产党搞“武装叛乱”。(2分)三是推卸内战责任,叫嚷着准备与共产党周旋到底。(2分)
5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篇七:【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试题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
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出现两条对立的抗战路线,它们的对立在于( )
A、是消极抗战还是积极抗战 B、在正面战场还是在敌后战场抗日
C、是否坚持持久抗战的方针 D、是否发动民众抗战
2、八路军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 )
A、陕甘宁 B、晋察冀 C、冀鲁豫 D、井冈山
3、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目的是( )
A、为了驳斥“亡国论” B、为了驳斥“速胜论”
C、为了动员民众抗战 D、为了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战的正确道路
4、被朱德赞扬为“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它加强了全国同胞的伟大胜利信心,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对于克服当时的投降、妥协危险起了重大作用”的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武汉会战 D、台儿庄战役
5、为度过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现的严重的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措施有( ) ①、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②、开展大生产运动
③、开展整风运动 ④、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
7、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是( )
A、建立“大东亚新秩序” B、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C、扶蒋反共 D、反攻大陆
8、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主张和平解决 B、广大人民反对内战
C、发动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D、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强大
9、1945年8月,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
A、尽力争取国内和平 B、表明中共的和平诚意
C、揭穿国民党的假和平阴谋 D、争取中间力量的支持
10、1947年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时,国民党军队正在实施的战略是( )
A、全面进攻解放区 B、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C、抢占战备要地和交通线 D、集中兵力战略防守要地
11、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三次重大战役,这三次重大战役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
A、淮海、辽沈、平津 B、辽沈、平津、淮海
C、平津、辽沈、淮海 D、辽沈、淮海、平津
12、1949年蒋介石元旦“求和”声明的直接意图是( )
A、缓兵之计 B、屈服求和 C、划江而治 D、国共合作
13、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是( )
A、粉碎重点进攻 B、战略反攻 C、三大战役 D、渡江作战
14、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三大战役 ②、国共两党北平谈判 ③、渡江战役 ④、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15、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政府覆灭的事件是( )(原创)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新中国的的成立
二、材料解析题
16、阅读以下材料
渡江作战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经过了东北的辽沈战役、华东的淮海战役、华北的平津战役,国民党反动派剩下的最大的军队就是放在长江以南这一战线上,他们再没有比这更大的有组织的军队了。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人民解放军在军事上将再不会遭遇到更严重的抵抗了,肃清残余敌人的时间不远了,最后解放全国的时间也不远了。
摘自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
请回答:
①、三大战役胜利的军事意义是什么?
②、渡江战役胜利的军事意义是什么?
③、渡江战役胜利的政治意义是什么?
④、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的军事任务将是什么?
维度B 能力提高
17、中国共产党“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主要是因为( )
A、主张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B、规定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18、20世纪40年代,中国出现了—个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这—阶段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
A、中共积极争取合法地位 B、民主党派要求参政议政
C、反对美帝对蒋的军事援助 D、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19、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北平谈判都是由国民党首先提出的,主要是为了( )
A、在两党斗争中蠃得主动 B、需要共商建国问题
C、以和谈换取部署战争的时间 D、将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
20、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
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21、解放战争时期,流传着“前方打老蒋,后方外挖蒋根”的口号,“后方挖蒋根”是指( )
A、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B、民主党派的反蒋斗争
C、国统区的经济崩溃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2、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的记者招待会上,吟诵了台湾诗人丘逢甲的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所提“割台湾”后,台湾是何时回到祖国怀抱的( )
C、抗日战争胜利后 D、解放战争胜利后
23、1949年春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主要依据是( )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农村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D、革命与反革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4、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对此,美国的《生活》杂志称:“这个行动宣告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这主要是指( )
A、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 B、美国已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
C、中共及解放军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D、人民解放军取得决战胜利
25、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 D、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
26、中共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抗争最终取得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共是无产阶级的政党 B、中共斗争坚定和政策的灵活性
C、中共代表全民族和全国人民利益 D、中共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
二、材料解析题
27、材料一 1945年8月20日蒋第三次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劳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材料二 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密电:“抗战胜利,日寇投降┅┅乃奸匪竟┅┅企图破坏统一以遂其割据之阴谋,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且必遗害无穷┅┅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注:指蒋介石)所订剿共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材料三 1945年11月6日蒋介石对高级将领的演讲:“回想这20年来,奸匪始终是本党惟一的敌人。”
材料四 (美国总统)杜鲁门回忆录:
“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困难┅┅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由于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中间的地方,蒋介石要想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便命令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护秩序,等到蒋介石的军队一到,
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
请回答:
① 、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国共双方经过谈判,有什么结果?
②、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
③、对于蒋介石玩弄的反革命两手,美国政府采取什么态度?这在上引材料和历史事实中有什么证据?
三、问答题
28、1840—1949年的一百多年,既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抗争探索史。在这一百多年内,关系中华民族历史进程最伟大的两大历史行动各是什么?这两大历史行动的历史成果是什么
维度C 探究应用
29、2004年8月15日,中国史学界五十多名专家学者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座谈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9周年。会议指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点,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生动的历史教材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他们呼吁日本政府应采取正确态度看待历史问题,实现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怎样的抗战路线?有何重大作用?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篇八:高一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1]
历史必修1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项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 A.丞相 B.御使大夫 C.太尉 D.诸卿 2、从明朝废除丞相到清朝设立军机处,说明了
A.皇权日益加强 B.封建国家军事实力不断加强 C.相权战胜皇权 D.近代民主制度雏形出现 3、在《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中,都涉及到的是 ①开埠通商 ②开办工厂 ③割占土地 ④战争赔款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方针 C.国民政府对日态度发生了变化 D.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6、五四运动的主旋律是
A.爱国主义精神 C.追求真理的精神
B.民主和科学精神
D.勇于解放精神
7、“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北伐战争失败 B.日军大规模侵华
C.西部急需开辟革命根据地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8、我国的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A.多党合作、长期共存 B.多党执政、互相监督 C.中共为核心的多党联合执政 D.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9、党和政府在少数民主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平等 C.民族团结 D.共同繁荣
10、根据“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其最重要的原则是 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11、新中国建立后美国长期以来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这一政策破产的标志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与苏联等17国建交 D.中美建交 12、中国积极推进与下列哪些地区性国际组织相关的区域合作
①亚太经合组织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 ③联合国 ④上海合作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13、希腊城邦最突出的特征是
A、小国寡民 B、以血缘关系组织在一起 C、城邦之间没有任何往来 D、实行奴隶制 14、下列属于公民法调解范围的是
A、罗马公民之间 B、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之间 C、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 D、罗马公民与奴隶之间 1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含义是
A、宪法由君主主持制定 B、君主按宪法选举产生 C、议会由君主负责召开 D、君主权利受宪法制约
16、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实行
A、资产阶级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人民民主专政制 D、邦联共和制 17、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A、欧文 B、卢梭 C、圣西门 D、傅立叶 18、下列哪项不是《共产党宣言》的观点 A、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B、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C、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通过资产阶级的改革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19、下列有关第一国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B、领导机构是临时中央委员会 C、通过了马克思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 D、马克思被选举为临时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20、巴黎公社体现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
(1)、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2)、以阶级斗争争取工人阶级自身的解放 (3)、夺取资产阶级的资本(4)、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 A、(1)(2)(3)(4) B、(2)(3)(4) C、(3)(4) D、(1)(2)(4) 21、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俄国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 B、打破了资产阶级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杜鲁门主义的出笼 D、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23、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点是
A、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C、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 24、坚持独立主义的外交政策,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主张的是 A、戴高乐 B、马歇尔 C、丘吉尔 D、舒曼
25、当代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 A、第三世界日益崛起 B、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C、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 D、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材料解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以上材料选自薛金星主编《中学教材全解》 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宰相的职责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自秦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后在中央存在着什么问题?(2分) 后来明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个问题?(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 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直言不讳的告诉美国记者苏兹贝克:“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惬意的。有一个法国、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和一个英国,而美国可以利用他们来相互反对„„必须要有一个既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
——苏兹贝克《七大洲风云四十年》 材料二
回答.
(1) 据材料一,戴高乐总统谈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2分)
(2)结合所学知识,1967年,欧共体成立时是由哪三个共同体合并组成的?(3分)
(3)据材料二说明,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又有何变化?这一变化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3分)
三、问答题
28、阅读下列三幅图片,回答有关问题:(11分)
回答:
(1)图一签订于哪一年?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变化?(3分)
(2)图二割占了中国哪些领土?中国社会性质又有何变化?(5分)
(3)图三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有何主要影响?(3分)
29、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总结20世纪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11分)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3分)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别举例说明。(8分)
30、民主政治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之一。世界近现代史上,各国人民为建立一个民主法制社会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2005年10月19日,中国政府首次发表了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白皮书。(14分)
(1)英国《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作了哪些规定?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与传统的君主制度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3分)
(2)根据1787年宪法,美国是如何保障政治民主的?它对美国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4分)
(3)阻碍近代中国社会实现政治民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4)与西方国家相比,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分)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26、(1)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2分)
(2)相权过重,威及皇权。(意思相近即可得分)(2分)废丞相分权于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2分)
27、(1)希望欧洲联合,以摆脱战后的美国控制(2分)。(2)煤钢、经济和原子能三个共同体组成。(3分)(3)从欧共体到欧盟;(2分)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分) 三、问答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篇九: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
高二历史天天练
第I卷(填空题)
( )
A.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B.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打击了日本法西斯 C.日本在亚洲全面发动了侵略战争 D.日本不断向中国战场大规模增兵
2.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此观点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 ) A.中国的“文艺复兴”
B.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中国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起点
3.下图是民国时期丰子恺的漫画《炮弹作花瓶》(
图中的文字为: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卅四年九月二日作子恺,圣扬学弟永存)。对该漫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③作者对义和团的评价具有辩证性 ④反映了作者的主要史观是革命史观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 ①③
5.电视连续剧《红日》根据吴强同名长篇小说改编。反映1947年蒋介石撕毁和平协议,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华东野战军在苏北和山东解放区与国民党74师展开一场殊死搏杀,在山东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支援下,终于攻下了孟良崮,消灭了74师。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的( ) A.国民党全面进攻时期 B.中共战略反攻时期 C.国民党重点进攻时期 D.国共战略决战时期
6.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一次巨变,同时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这主要是指( ) A.推翻了君主专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B.瓦解自然经济,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
C.推翻了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 D.结束了封建制度,传播了民主政治
7.恩格斯说,侵略战争给了中国以致命的打击,“旧有的小农经济制度,以及可以容纳比较稠密人口的整个陈旧的社会制度也都在瓦解”。“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和“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恩格斯这段论述主要是( ) A.揭露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的严重的危害 B.认为侵略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C.说明侵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觉醒 D.强调侵略战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制度
8.下图是一幅创作于1909年的时事漫画,它贴切地反映了当时的政局。以下各项比较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 )。
A.创作于抗战胜利的1945年
B.表达了中国人民期盼和平,重建家园的美好愿望 C.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D.作品形象生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4.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评论义和团:“义和团事件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 )
①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分析符合史实
②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全民族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
A.“袁世凯——白脸的跳梁小丑” B.“五四时黑白颠倒的世道” C.“共产党——要把乾坤扭转来” D.“清政府——内外的两种面孔”
9.英国格雷斯顿曾对鸦片战争有过这样的评价-“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高傲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以下表述不符合材料的是( )
A.格雷斯顿认为鸦片战争是英国文明国家的耻辱 B.格雷斯顿认为鸦片战争是经济利益推动的战争 C.格雷斯顿认为自由贸易的原则不可侵犯
D.格雷斯顿认为鸦片战争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的战争
10.在中国共产党某一时期的文件中有如下表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A.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地区 B.华北事变后的华北地区 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的西北地区 D.七·七事变后的江南地区 主土地的政策„„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这一文件发表最能表明20.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A.中共彻底放弃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活动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义和团运动的1898C.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阶级矛盾依然是主要矛盾 年应是 11.著名学者威廉·恩道尔指出:“19世纪40年代的鸦片战争中,英国政府及其代理人利用潮水A.甲午年 B.戊戌年 C.庚子年 D.辛亥年 般涌入中国的非法鸦片,榨干了中国国库中的白银储备,他们的最终目标是使这个国家破产。”这第II卷(填空题) 一分析 21.1901年签订的《亿两;禁止中国人民参加 A.对鸦片输入性质的认识不合理 B.对鸦片输入终极目标认识不正确 活动和组织;划定 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 ,位居六部之首。拆C.没有指出英国改变贸易逆差的目的 D.没有指出英国输入鸦片的危害性 除北京至大沽炮台,北京到山海关沿线可以驻兵。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2.《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22.汪伪政权建立于 年。 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的是 23.清末错综复杂的矛盾交会,使 成为辛亥革命的突破口;辛亥革命使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24.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 、掠夺 的必然结果。 14.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后,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以“生存威胁”25.《 》是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同时太平天国运动 发生在新旧使其他文明不得不效仿它。”中国近代能反映这一历史现象的事件有 交替的时代,时代赋予它 的新内容和新意义。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洋务运动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26.常言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进入20世纪以后,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积极吸收外国的先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进文化,探索民族复兴道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了15.1938年5月,蒋介石在总结抗战形势时说“我欲打破其安占华北之战略,一则逼其军队不得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 》。1919年 不用于江南,二则欲其军队分略黄河南岸”。这段话当指 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1年 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A.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抗战 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淞沪会战分散日军兵力,粉碎其速亡中国的企图 27.南京是________省的省会,属于________流域;南京在历史上是著名的古都,在近代史上C.武汉、广州失守后,抗日战争将进入相持阶段 ________曾经把政权建立于此;________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存在了________年;1937年日本D.百团大战在华北地区沉重打击了日军 侵略者在南京进行大屠杀,________万同胞遇难;抗战期间,________的汉奸政府也曾在这里。 16.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会上说“„„孙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适合世界之28.________年,日本蓄意挑起中日战争。1895年,日军攻陷________半岛和北洋海军基地________,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符合当时世界之潮流的是 中国战败。6.1895年,清政府派________去日本议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________条约》。 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②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29.北京奥运圣火在江西瑞金→井冈山→南昌传递。这里曾是中国“革命圣火”燎原之地。
③传播民主自由思想 ④大力开拓世界市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内容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D.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18.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大纲》中说:“洪秀全人格上及才能上的缺点很多而且很大,倘若他成
功了,也不能为我民族造幸福。总而言之,太平天国的失败,证明我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请将图片按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排序(填写图号),并写出与每一图片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救民族的。”蒋廷黻所要阐述的观点是 排序:图( )→图( )→图( )。 A.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 B.农民阶级承担不起领导革命的重任 历史意义: C.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D.领袖的人格及其才干决定革命的成败 图一: 。 19.2008年上映的电视剧《中国兄弟连》讲述了:一次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图二: 。 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两支“友军”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图三: 。
杀敌成为生死兄弟。此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篇十:高一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试卷
姓名 号数 成绩
1、我们通常所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过渡时期”是指( )
A、从解放战争爆发到新中国成立
B、从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到新中国的成立
C、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
2、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
A.社会主义现代化 B.农业合作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3、.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规定建设的重点是( )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商业
4.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5、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 )
A 他是资本家,怎么可能担任我们的厂长
B 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C 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
D 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6.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是( )
A.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B.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C.改变不合理的劳动产品分配制度 D.将单一所有制发展为多种所有制
7、右边“摘棉花”的漫画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
8、请判断出现下表中局面的原因是( )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C.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 D.十年“文革” 9.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目的是( )
A. 解决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问题 B. 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错误
C. 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 落实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经济方针
10、有些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不相符的 是( )
A、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 B、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B、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D、生于1964年,取名文革
1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 )
A.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的方针 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12、新中国从1956年正式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其间曲曲折折,下列哪些活动显露了党在经济工作中犯了“左”倾错误( )
①中共八大指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② “大跃进”运动 ③ 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 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3、右图为“大跃进”时的一幅漫画,它反映当时存在的
主要问题是( )
A.浮夸风 B.高指标 C.瞎指挥 D.不尊重客观规律
14、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
主要因素是( )
A、中国经济起步晚,基础薄弱
B、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
C、中共缺少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D、指导思想上犯了急于求成、脱离实际的“左”倾错误
15、下列各项中,属于主观愿望超越了客观经济条件的是( )
A、农村土地改革运动B、过渡时期总路线
C、大跃进 D、文化大革命
16、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教训是( )
A、上层建筑改革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
B、生产关系的改革必须依据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C、经济政策要与广大人民的愿望相一致
D、经济发展指标要与人力物力资源相适应
17.钢的情景,这种情景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领导人的果断决策
18.为克服1959 ——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我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9、下幅新闻图片所报导的事实,导致其出现的根源在于( )
A、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高速
度
B、“左”倾错误的迅速发展
C、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飞速发
展
D、“一五”计划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20.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 )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④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 ②④
21.下列这组图片与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哪项内容相关?( )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A.改革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B.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分配方面改革,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22、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其中经济发展最快
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 )
A 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3.经济特区的特殊主要在于( )
A.政治制度不同 B.经济政策不同
C.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D.权力大于其他省区
24、.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几句歌词:“一九
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
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老人邓小平1979年画的这个圈是指( )
A.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B.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
C.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特区 D.开辟香港、澳门为特区
25.互联网的作用( )
①打破常规时间、空间界限,使信息知识讯速、便利地传播
②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娱乐方式③改变着传统社会生活④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6.深圳在改革开放前是一个小渔村,1999年深圳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4300美元。这主要是因为 ( )
A.深圳的交通条件便利 B.深圳的资源丰富
C.深圳率先开放,政策优惠 D.深圳的华侨众多
27、我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
A.深圳珠海的大发展 B.海南建省 C.上海浦东的开发 D.西部的开发
28.我国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C.内地——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2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贸组织
30、经济特区的“特”是指( )
A.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
B.在外交上享有特殊的权力
C.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采取特殊政策
D.即划出的特定的区域,属政治特区
二、材料解析题
31、(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注:1952年工业比1949年增加187% 农业增加50% 。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上一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
下一篇: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