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选从戎

| 高三 |

【www.guakaob.com--高三】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选从戎篇一
《江西南昌二中2014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江西省南昌二中2014届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撺掇(cuān) 霓裳(cháng) 打寒颤(chàn) 规行矩步(jǔ) ....

B.葛藤(gě) 葳蕤(ruí) 一溜烟(liù) 扪心自问(mén) ....

C.作揖(zuî) 荫凉(yīn) 胳肢窝(gā) 挨饿受冻(ái) ....

D.刷白(shuà) 拮据(jū) 应用文(yìng) 既往不咎(jiù))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凑和 蜂拥 三脚架 名副其实 蛛丝马迹

B.精简 覆盖 爱滋病 煞有介事 矫揉造作

C.祛除 旋律 蓝筹股 指手画脚 轻鸢剪掠

D.粗犷 奖掖 霹雳舞 委曲求全 不径而走

3.下面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不过,她下决心一定要把它弄好,因为瑞德今天要吃晚饭,而他很注意衣服和头发的式样,并且是最好评头品足的。

B.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如堕五里雾中的感觉。

C.当李逵不分青红皂白地将板斧砍向已经归顺的扈成,将扈太公一家斩尽杀绝后,别说读者,就连宋江等人都看不下去,大家都认为这个人胸无城府。

D.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长期在陈家帮工,耳濡目染了东家陈教授的学识,也认得一些字,而且能够暗诵得好些唐诗。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火种犹存。共产党人“从地下爬起,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B.唐朝懿宗的时候,有一个“优人(相当于外国的fool)”,名字叫李可及,最会说笑话。

C.不受制约的权力将产生腐败现象。但是,谁制约?谁监督?谁能制约?谁能监督?„„尚有一系列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D.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于外地车辆在抓拍区域乱停乱放,交警部门也在考虑采取措施及时提醒,避免再次发生交通违法行为。

B.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C.冲突双方在民族仇恨的驱使下,虽然经过国际社会多次调解,紧张的局势不但没有得到缓和,反而越演越烈。

D.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果树、棉花、甘庶。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枣树。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哲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学问(哲学就是认识论的说法,未必为人普遍接受,但认识论历是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则为多数哲学家所接受)。所谓世界,既包括客观世界,也包括主观世界;包括山河大地,也包括人类自身。古代哲学家一开始就注意观察客观世界的构成,推测构成世界的材料成分。中外哲学家都是从关心天地万物构成开始其哲学探索的。这是宇宙论阶段。在这个基础上再前进,不满足探求世界的构成,还要进一步探求其所以构成的理论根据,即玄学家所说的“所以迹”。这是中国哲学史发展的本体论阶段。

人类认识不断深入,转而观察、研究人类自身、主观世界,考察人的认识能力、认识的可能性和局限性,这就由本体论进入人性论的阶段。对于人性论的研究,佛教有它独到的地方。印度佛教有很多关于心理活动、心理摹述的记载,但论证的是如何纯洁心灵,杜绝杂念,完全是为宗教修养的目的。这一套学说传到了中国。中国哲学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利用佛教的思想资料完成了自己的进程,从而从本体论进入心性论。这是佛教传播者们所未料到的结果。

南北朝时期佛教心性论还带有外文化的某些生硬痕迹,如“阿赖耶识”即属于引进的概念,与中国哲学传统观念不甚衔接,虽然在理论发展的道路上是衔接的。禅宗在这一条道路上使它中国化,明确提出“明心见性”的新范畴,正式建立了心性之学,已经发表的各种版本的《坛经》以及《南宗定是非论》、《坛语》等禅宗文献以及其他已有的大量禅宗资料,有不少关于“心性”、“本心”、“识心见性”以及“顿悟”和自修自悟的生动论述。心性论的建立,是隋唐佛教在理论上的贡献,而贡献最大的应推禅宗。

心性之学建立之后,得到中国哲学界的普遍认可,禅宗成了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宋明理学可以说是接着禅宗的心性之学继续开拓的新领域,形成儒教。儒教还吸收了道教思想和佛教其他宗派的思想,但主要脉络自禅宗。

禅宗,不是外的宗教。禅宗的出现不是从中国思想的主流之外横插进的一股思潮。它是中唐以后,小农经济社会的产物。它提出的心性论,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环节,是嫡系正宗而不是旁支别派。禅宗对佛教其他宗派自称“教外别传”,它在中国哲学史的地位比它在正统佛教中的地位重要得多,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对其他的文化领域产生过广泛影响。 (节选自任继愈《禅宗与中国文化》)

6.下列关于“禅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禅宗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被中国传统思想改造后形成的一个分支教派。

B.禅宗最大的贡献是在隋唐佛教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心性论这一哲学理论。

C.禅宗的思想实际上是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主流,它是小农经济社会的产物。

D.禅宗思想在正统佛教中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对中国哲学发展史的影响较大。

7.下列对禅宗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禅宗使带有外文化某些生硬痕迹的心性论与中国哲学的传统观念衔接起了。

B.禅宗完成了南北朝时期佛教心性论的中国化,正式建立了中国的心性之学。

C.禅宗提出“明心见性”的新范畴,下启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环节。

D.禅宗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对其他的文化领域产生过广泛影响。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哲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学问,哲学就是认识论的说法为大多数哲学家所接受。

B.中外哲学的发展,都经历了从宇宙论到本体论,到人性论,再到心性论的相同历程。

C.中国哲学借用了佛教中关于人性论的研究成果,完成了从本体论到心性论的进程。

D.宋明理学是以禅宗心性论为主体,吸收道教思想和佛教其他各派思想形成的哲学体系。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

武训兴学

武七,名训,堂邑人。家贫,乞食村落间,长而有力,恒为人转磨负绳。以己不识字,每伺儿童入学,随其后,群儿争厌侮之,于是发大愿,欲广立义学。行乞所得钱,积不用,数年,得二百余串。有黠者为谋曰:“汝蓄钱无利,盍放母生子?他日不可胜用也。”武难其人,黠者乃自荐,愿为代。武尽以予之,仍作苦自食,不用一钱。黠者以其朴拙,从而干没之。武屡索不得,愤极而病。同邑岁贡生杨树坊哀其诚,谓曰:“义学非可赤手办,此后有钱,我为代存,决不负汝,毋听匪人言,一再误也。”病痊,仍日行乞,且为人佣。又数年,积钱数百千,悉付杨,兼收子母,其数日增。杨劝令娶妇,为嗣续计,武不可,曰:“吾所志未一刻忘,今将以此钱设义学也。”杨议令设于本庄,武庄距柳林尚数里,武嫌本庄涉于私,且虑奸人侵蚀,不如柳林庄大,乃购腴田,建学舍。近庄闻其义举,皆捐助。储蓄既富,租粒出纳,均有定章。次第设经、蒙二席,蒙童延诸生训之,经席请举人主讲,修丰隆,礼待尤优异。入学日,武先向塾师叩头,次徧拜诸生童,具盛馔,请邑绅陪塾师饮,自立门外,屏息以俟燕罢,而啜其余沥,自以乞人不敢与塾师抗也。既开塾,武往塾中,一日,见塾师昼寝,长跪床前,久之,塾师醒,见而惊起,自是不昼寝。或遇学生嬉戏,亦向之长跪,学生遂相戒不敢出位。人有乐施,无多寡,必叩头谢,口喃喃为祝词,俚而有韵,盖天籁也。邑令闻而义之,呼至署,问之,不言,与之食,不食而去。武之首常蓄发一握,蓄左则去右,蓄右则去左,貌寝身肥,蠢蠢然乡愚也。行乞,与之蒸饼,食碎者,留其整卖之,以助学费。延之入坐,不可。或命至明伦堂小憩,从之,俯仰四顾,逡巡出。所设义学,始于柳林,次临清、馆陶,凡四所。远近皆呼为武善人,年五十余卒。邑人感其义,为立祠于柳林,祀之。此光绪庚子以前事也。

(选自《清稗类钞》)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邑岁贡生杨树坊哀其诚 哀:悲伤 .

B.从而干没之 干:求取 .

C.自以乞人不敢与塾师抗也 抗:相当 .

D.貌寝身肥,蠢蠢然乡愚也 寝:丑陋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己不识字 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 ..

C.塾师醒,见而惊起 吾尝终日而思矣 ..

D.此光绪庚子以前事也 回也不改其乐 .. (《孟子·王何必曰利》) (《劝学》) (《论语·雍也》) B.长跪床前,久之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兰亭集序》) ..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武训“兴学”作为的一项是

① 长而有力,恒为人转磨负绳 ②行乞所得钱,积不用 ③于是发大愿, 欲广立义学 ④见而惊起,自是不昼寝 ⑤或遇学生嬉戏,亦向之长跪

⑥行乞,与之蒸饼,食碎者,留其整卖之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②⑤⑥

四、(28分)

12.请把文中言文材料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 汝蓄钱无利,盍放母生子?他日不可胜用也。

②自立门外,屏息以俟燕罢,而啜其余沥。

③邑人感其义,为立祠于柳林,祀之。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骆宾王

边烽警榆塞①,

侠客度桑干②。

柳叶开银镝,

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③弓影, 连星入剑端。

不学燕丹客,

徒歌易水寒。

【注】①榆塞:秦统一六国之后,蒙恬率兵30万击退匈奴的侵犯,收复了河套失地,“以河为界,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匈奴不敢饮马于河,置烽燧,然后敢牧马。”此后“榆塞”就成了边防要塞的代称。②桑干:河名。今永定河之上游。相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故名。③临:临摹。

(1)后人评价颈联是诗人有意不正说而反说。这句话正说应怎样说?请就诗句反说效果作简要分析。(4分)

(2)尾联中的“燕丹客”是谁?“歌”的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说“不学”?(4分)

14、古诗文填空。(8分,一空一分)

⑴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 。(《滕王阁序》)

(2) ,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3) ,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过秦论》)

(4)总角之宴, 。 ,不思其反。(《诗经·氓》)

五、(6分)

15.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朵拉患了重病,在佩葛蒂去澳前夕离开了人世。大卫满怀悲痛,出国旅行,期间,

艾妮斯始终与她保持联系。当他三年后返回英国时,发觉艾妮斯始终爱着他。他俩终于结成良缘,与姨婆贝西、女仆佩葛蒂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大卫·科波菲尔》

B.为了笼络关羽,曹操特意取异锦作战袍赐予关羽,可是,关羽将新袍穿在里面,旧

袍穿在外面,以示不忘刘备旧恩。(《三国演义》)

C.克洛德利用甘果瓦把爱斯梅拉达骗出了巴黎圣母院,带到格雷沃广场,指着绞刑架

要爱斯梅拉达在死亡和爱他之间选择一个。爱斯梅拉达宁死不屈,让他陷入疯狂之中,又哭又恳求又威胁,最后他绝望了,将爱斯梅拉达交给隐修女看管,叫了军警。(《巴黎圣母院》)

D. 黛玉每到春分秋分,必犯旧疾。一天,宝钗探望她,劝她换个医生,先平肝健胃,

而后再用燕窝冰糖熬粥食补。黛玉平常就嫌宝钗心里藏奸,听说又要让她熬燕窝粥,担心惹那些婆子丫头们嫌她多事,非常生气,数落道:“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硬是把宝钗赶走了。(《红楼梦》)

16.请简述堂吉诃德“受封仪式”的故事。 (3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8分)

遥远的岛

(芬兰)别卡宁

在天气晴和的日子,辽阔的水面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一个孤独的小岛;打从汉奈斯和别卡记事的时候起,他们就总是对那个小岛怀着永不减退的兴趣。

岛上密密层层长着一片茂密的、异常高大的松林,因此小岛宛若一束绝妙的花束,插在一望无垠的大海花瓶里。它从早到晚一直沐浴在阳光之中。当太阳的巨轮在东方天际刚一露头,这一瞬间,阳光就已经在爱抚小岛上那些参天大树的树梢了;而当红日西沉的时候,它又仿佛依依惜别,用熊熊燃烧着的余晖把那些树梢染得红艳艳的。风和暴雨在小岛上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加猖獗,不管风从哪边吹,无依无靠的小岛总是怀着快乐而轻信的

态度迎接它。每当风暴大作,海浪撞击着岸边的岩石,浪花四溅,几乎一直飞上松树梢头。风在浓密的树冠间狂暴、凶狠地猖狂肆虐。阴雨的时候,小岛仿佛裹在一片灰蒙蒙的雾幕里,看起神秘得像一个谜。

“真有意思,在近处它像什么样呢?”两个孩子多次互相询问。 他们竭力想探听小岛上的情况,常常向父亲提出一连串无穷无尽的问题,然而得到的却只是一些很简短的回答。小岛实在是太没有价值了,怎么能引起一个成年男人的兴趣呢。 不过孩子们从远处用自己的眼睛眺望着小岛,他们决不能相信,它是像父亲所断言的那样索然无味。他们从前就已发现,世界上有不少事物,它们的美不能打动父亲的心。 孩子们的思想里片刻也忘不了这个小岛,而且有一天他们觉得:他们简直是非到那儿去一趟不可了——这是不足为奇的。

不过怎么去呢?路很远,父亲极其严格地禁止孩子们用船,他们也不敢违抗他的禁令。那么怎么办呢?因为要到那个小岛,只能从海上去——坐船或者是从冰上走过去。这么说,没有任何旁的办法了——得等到冬天。 这期待已久的日子、实现理想的日子终于到了。

两个孩子用由于急不可耐而发抖的手拿出了滑雪板偷偷地上路了,他们的心在战栗。冷彻骨髓的一月的寒风刺痛他们的面颊,使他们感到像火烧似的。遥远的太阳的寒光照得人眼花,可是毫无暖意。滑雪板滑得很顺利,孩子们看到前面就是在寒冷的闪光中变化万千的目的地,于是越越鼓足劲头,继续向前滑去。他们所有的念头、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到了那个奇迹的岛上,而随着每一次挥动滑雪杖,它离他们就越越近了。 他们曾那样日夜梦想的奇遇,千百万令人头晕目眩的童话中的奇遇.——当他们的脚踏上小岛的那一瞬间,这一切就都要实现了!所有他们读过的童话,所有他们梦想过的奇迹,千千万万的童话和奇迹,今天一定都会成为现实。他们的嘴笑得闭不拢,眼睛也向风,向太阳和灿烂发光的雪面冰凌微笑着,他们忘记了世界上的一切,只除了一点:今天是他们的节日,滑雪板正带着他们向遥远的小岛飞驰。

当太阳的最后一束光线在遥远的小岛上逐渐熄灭的时候,孩子们回了。他们回的时候十分疲倦,神情严肃。在他们那少年人的心里带回了一个可怕的生活的秘密。他们的思想里再没有任何关于奇遇的想法。他们的心里再没有任何希望。他们已经不再向小岛眺望了,虽然在深红色的夕照中,岛上寒冷的闪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耀眼夺目。他们不再眺望了,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真实情况,赤裸裸的、阴郁而令人痛苦的真实:遥远的神话般的小岛原只不过是一片不成样子的可怜的荒野,遍地砾石,遍地都是暴风雨遗留下的痕迹。那儿只有普通的泥土和石头,最常见的石头和泥土——和他们的脚每天踩着的泥土完全一样,甚至还要差一些,更加粗糙,更加贫瘠。岛上的树林里也是一些最普通的树木,最常见的松树,高大的褐色树干耸立在乱石之间,生着弯曲的、被暴风雨折断的树枝。

不,他们再也不想看那个小岛了,无论是今天,还是旁的日子——永远,纵令生活突然变得千百倍阴郁,枯燥无味和毫无意义。

这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他们伤心地痛哭,不能回答自己,为什么他们这么难过,为什么睡梦不肯临。

(选自《现代世界短篇小说选》)

17.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遥远的岛”的理解。(4分)

18.指出第二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

19.有人认为孩子们的探险活动是失败的、没有价值的,也有人认为这是颇有意义、很有价值的。请结合个人体验和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讲述了两个孩子登上自幼向往的一座小岛的故事,尽管小岛的情形出乎孩子的意料,但孩子的那种精神给人以深深的启迪。

B.孩子去小岛前后态度的对比,去前把登上小岛看作是奇遇、童话、奇迹, 充满期待、憧憬;去后是痛哭、难过,不再想看小岛,作者想以此表现孩子的喜怒无常。

C.第三段写父亲对小岛索然无味,并且禁止孩子乘船前往小岛的内容,实际上已告诉读者小岛的真实情形,是为故事的结局埋下伏笔。

D.“不管风从哪边吹,无依无靠的小岛总是怀着快乐而轻信的态度迎接它”,拟人化地写出了小岛面对暴风雨挑战时的那种快乐与坚强。

E.小说结尾写孩子们回的时候十分疲倦,神情严肃,意在表现小岛之行后孩子们内心十分后悔,人也变得成熟起。

21.请根据下面材料写一篇新闻报道。(15分)

要求:(1)体现新闻的基本结构特点:标题、导语、主体。

(2)体现新闻语言的朴实、准确、简练的特点。

(3)内容完整,注意新闻的“六要素”。

(4)不少于200字。

【相关材料】

时间:3月29日—31日

地点:温州市区松台广场

人物:新国光大厦住户们、当地政府有关部门

事件:(起因)每天晚上,松台广场上的舞步和音乐就进入高潮,广场至少有5个广场舞方阵,每个方阵不下一百人,各个方阵都配有一台大功率音响。近两年,与松台广场仅一路之隔的新国光大厦住户们饱受噪音之苦,在多次与广场舞大妈交涉无果后,新国光商住广场的住户们花26万元买“高音炮”,和广场舞音乐同时播放。

(经过)“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立即停止违法行为!”3月29日下午,在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后,温州市区松台广场上空不断地回荡着这句话。

一些广场舞大妈受不了这强大的噪音,纷纷打道回府。

“声波武器”持续“还击”了两天,惊动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有环保部门人士认为,广场舞是一种社会活动,但任何活动都应以不影响他人为原则。相关部门举行“广场噪声”协调会,成立以公安牵头,环保、行政执法、街道、公园管理处等单位为主力的联合执法小组,各部门每天派专人在广场巡查。

(结果)31日下午,住户们拆除了这套“远程定向强声扩音系统”。

22、作文(50分)

当今时代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极大的改变:下厨改为下馆子,步行改为坐车,爬楼改为乘电梯,阅读改为读电子书,游戏改为玩手机,逛商店改为网购„„有人在享受新的生活方式给自己带的极大便利,可也有人在慨叹我们可能失去了什么„„

你对当今这种追求便利的生活方式有什么想法?请就此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自定立意,不得套作和抄袭,不少于700字。

南昌二中2014届高三第十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

命题人 熊宪霞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撺掇(cuān) 霓裳(cháng) 打寒颤(chàn) 规行矩步(jǔ) ....

B、葛藤(gě) 葳蕤(ruí) 一溜烟(liù) 扪心自问(mén) ....

C、作揖(zuî) 荫凉(yīn) 胳肢窝(gā) 挨饿受冻(ái) ....

D、刷白(shuà) 拮据(jū) 应用文(yìng) 既往不咎(jiù)) ....

(D,A打寒颤 zhàn B葛藤gé C荫凉yì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凑和 蜂拥 三脚架 名副其实 蛛丝马迹

B、精简 覆盖 爱滋病 煞有介事 矫揉造作

C、祛除 旋律 蓝筹股 指手画脚 轻鸢剪掠

D、粗犷 奖掖 霹雳舞 委曲求全 不径而走

(C,A凑合 B艾滋病 D不胫而走)

3、下面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不过,她下决心一定要把它弄好,因为瑞德今天要吃晚饭,而他很注意衣服和头发的式样,并且是最好评头品足的。

B、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如堕五里雾中的感觉。

C、当李逵不分青红皂白地将板斧砍向已经归顺的扈成,将扈太公一家斩尽杀绝后,别说读者,就连宋江等人都看不下去,大家都认为这个人胸无城府。

D、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长期在陈家帮工,耳濡目染了东家陈教授的学识,也认得一些字,而且能够暗诵得好些唐诗。

(A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任意挑剔。 符合语境。B好像掉在很大的烟雾里,形容模模糊糊,摸不着头脑或认不清方向。不能用于云雾本身。C指为人坦率,褒义词,不合语境。D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中受到影响。不能带宾语。)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选从戎篇二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 第3章 增分突破1演练反馈 Word版含答案]》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 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①

骆宾王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注】 ①郑少府,骆宾王的朋友。唐高宗显庆年间,契丹多次掳掠侵扰边境,东北辽阳一带战事不断。郑少府正是在此时远赴边疆从军。骆宾王写下了这首诗为他送别。

简析本诗主人公的形象,说说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歌的主人公是一个侠客形象。他豪爽而又雷厉风行,有很高的爱国热情与牺牲精神,有高超的武艺和勇于拼搏的大无畏精神。作者采用烘云托月(答侧面描写、侧面衬托也可以)的手法刻画这一形象,如借写骑马弯弓侧面衬托侠客英姿飒爽、光彩夺人的形象。

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 ①几度:这里指几年。②翻:反而。

第三联用了“孤灯”“寒雨”“湿竹”“暗烟”几个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孤灯、寒雨、浮烟、湿竹,生动恰切地营造出凄迷冷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因伤别而悲凉惨淡的心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江红

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②?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③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 ①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盾鼻,盾中央的纽。②无功级:指汉代李广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1)请结合词句内容分析,上阕中作者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末尾“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句运用了何种抒情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抒发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开篇写“金甲雕戈”“辕门初立”,回忆主人公当年在军中的威武形象;“一挥千纸,龙蛇犹湿”显示他草拟文书时,文思敏捷、文不加点、倚马可待的超人才气。“铁马”“楼船”两句追忆紧张的军旅生活,最后笔锋一转,用李广难封的典故写自己不受重用。刻画了英武非凡、才华横溢,徒有功劳却难受封赏,只能自怜自伤的主人公形象。

(2)用典抒情。作者化用烛之武的典故,抒发主人公空怀建功立业的抱负却难为所用,老来只能闲居的无奈和愤慨,自嘲的口吻中包含着对自己时光虚掷、壮志难酬的深沉感伤。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寒 食①

[宋]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②,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③。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 ①寒食:指“寒食节”,清明前二日,古代风俗,这几天不举火,只吃冷东西。②商山:在陕西商县。淳化二年(991),王禹偁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此诗大约是淳化三年所作。③撰碑钱:替别人作碑记、墓志铭等文章的稿费。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描绘出了一幅安逸闲适而又生机勃勃的山村生活图景。蝴蝶在花丛翻飞,孩子们忙着扑捉它们;好多人家的大树上系着秋千,在前后游荡着。

(2)有人说这首诗以乐景写哀情,你同意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同意。此诗虽写了乐景,诗人却是借美景强自排解被贬的失意落寞。诗人自我安慰:副使之职非常清闲,又可以靠撰碑文来换一些喝酒的钱。这种自我安慰实际上是一种“惆怅”的变形。表面看来,诗人似乎已经陶醉于山村之

景,表现出心境的乐观豁达,但商山之景“亦可怜”的“亦”正是与京城之景比较得来。“莫惆怅”,其实暗含“正惆怅”之意。

不同意。诗人借商山寒食美景表达了淡然豁达、优雅闲适的情怀。诗人极力描写商山景色之可爱,既写出山中祥和闲适的生活,又写出了春雨乍停后清新宁静的自然风光。可以看出诗人怡情山水、淡然豁达的心境;副使的清闲、赚钱换酒都表达了诗人的优雅闲适之意。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 朴

黄芦岸白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那刎颈交,却有几个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 白朴一生悠游不仕。

(1)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用“黄芦”“白”“绿杨”“红蓼”等自然景物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画面,提供了渔夫远离尘嚣的生活环境,②从而表现了渔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生活的情致;③同时点出此时的时令是秋天,为下文的“秋江”做了伏笔。

(2)此曲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渔夫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此曲描写了一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渔夫形象。②此曲中渔夫生活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过着像鸥鹭那样的自由自在的生活。③此曲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寄寓了自己厌弃功名、鄙弃官场、流连山水、甘心淡泊宁静、追求自由的品格情操。

7.(2011·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 江

[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整体阅读诗歌,注意诗歌中与客愁相关的词语,比如“几问津”“孤枕”“乡国梦”等,关键在于找全面,然后加以理解整理。

答案 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的能力,并要求考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解答此类试题,需联系诗歌整体内容,指出所用的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 作者以到处飞翔的沙鸥来衬托自己的孤单漂泊,表达自己客居他乡、孤单寂寞之感。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选从戎篇三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 第3章 增分突破1演练反馈 Word版含答案]》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 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①

骆宾王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注】 ①郑少府,骆宾王的朋友。唐高宗显庆年间,契丹多次掳掠侵扰边境,东北辽阳一带战事不断。郑少府正是在此时远赴边疆从军。骆宾王写下了这首诗为他送别。

简析本诗主人公的形象,说说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歌的主人公是一个侠客形象。他豪爽而又雷厉风行,有很高的爱国热情与牺牲精神,有高超的武艺和勇于拼搏的大无畏精神。作者采用烘云托月(答侧面描写、侧面衬托也可以)的手法刻画这一形象,如借写骑马弯弓侧面衬托侠客英姿飒爽、光彩夺人的形象。

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 ①几度:这里指几年。②翻:反而。

第三联用了“孤灯”“寒雨”“湿竹”“暗烟”几个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孤灯、寒雨、浮烟、湿竹,生动恰切地营造出凄迷冷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因伤别而悲凉惨淡的心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江红

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②?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③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 ①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盾鼻,盾中央的纽。②无功级:指汉代李广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1)请结合词句内容分析,上阕中作者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末尾“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句运用了何种抒情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抒发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开篇写“金甲雕戈”“辕门初立”,回忆主人公当年在军中的威武形象;“一挥千纸,龙蛇犹湿”显示他草拟文书时,文思敏捷、文不加点、倚马可待的超人才气。“铁马”“楼船”两句追忆紧张的军旅生活,最后笔锋一转,用李广难封的典故写自己不受重用。刻画了英武非凡、才华横溢,徒有功劳却难受封赏,只能自怜自伤的主人公形象。

(2)用典抒情。作者化用烛之武的典故,抒发主人公空怀建功立业的抱负却难为所用,老来只能闲居的无奈和愤慨,自嘲的口吻中包含着对自己时光虚掷、壮志难酬的深沉感伤。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寒 食①

[宋]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②,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③。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 ①寒食:指“寒食节”,清明前二日,古代风俗,这几天不举火,只吃冷东西。②商山:在陕西商县。淳化二年(991),王禹偁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此诗大约是淳化三年所作。③撰碑钱:替别人作碑记、墓志铭等文章的稿费。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描绘出了一幅安逸闲适而又生机勃勃的山村生活图景。蝴蝶在花丛翻飞,孩子们忙着扑捉它们;好多人家的大树上系着秋千,在前后游荡着。

(2)有人说这首诗以乐景写哀情,你同意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同意。此诗虽写了乐景,诗人却是借美景强自排解被贬的失意落寞。诗人自我安慰:副使之职非常清闲,又可以靠撰碑文来换一些喝酒的钱。这种自我安慰实际上是一种“惆怅”的变形。表面看来,诗人似乎已经陶醉于山村之

景,表现出心境的乐观豁达,但商山之景“亦可怜”的“亦”正是与京城之景比较得来。“莫惆怅”,其实暗含“正惆怅”之意。

不同意。诗人借商山寒食美景表达了淡然豁达、优雅闲适的情怀。诗人极力描写商山景色之可爱,既写出山中祥和闲适的生活,又写出了春雨乍停后清新宁静的自然风光。可以看出诗人怡情山水、淡然豁达的心境;副使的清闲、赚钱换酒都表达了诗人的优雅闲适之意。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 朴

黄芦岸白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那刎颈交,却有几个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 白朴一生悠游不仕。

(1)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用“黄芦”“白”“绿杨”“红蓼”等自然景物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画面,提供了渔夫远离尘嚣的生活环境,②从而表现了渔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生活的情致;③同时点出此时的时令是秋天,为下文的“秋江”做了伏笔。

(2)此曲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渔夫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此曲描写了一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渔夫形象。②此曲中渔夫生活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过着像鸥鹭那样的自由自在的生活。③此曲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寄寓了自己厌弃功名、鄙弃官场、流连山水、甘心淡泊宁静、追求自由的品格情操。

7.(2011·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 江

[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整体阅读诗歌,注意诗歌中与客愁相关的词语,比如“几问津”“孤枕”“乡国梦”等,关键在于找全面,然后加以理解整理。

答案 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的能力,并要求考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解答此类试题,需联系诗歌整体内容,指出所用的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 作者以到处飞翔的沙鸥来衬托自己的孤单漂泊,表达自己客居他乡、孤单寂寞之感。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选从戎篇四
《【创新设计】2015高考语文(福建专用)二轮复习 第3章 增分突破1演练反馈 Word版含解析》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 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①

骆宾王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注】 ①郑少府,骆宾王的朋友。唐高宗显庆年间,契丹多次掳掠侵扰边境,东北辽阳一带战事不断。郑少府正是在此时远赴边疆从军。骆宾王写下了这首诗为他送别。

简析本诗主人公的形象,说说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歌的主人公是一个侠客形象。他豪爽而又雷厉风行,有很高的爱国热情与牺牲精神,有高超的武艺和勇于拼搏的大无畏精神。作者采用烘云托月(答侧面描写、侧面衬托也可以)的手法刻画这一形象,如借写骑马弯弓侧面衬托侠客英姿飒爽、光彩夺人的形象。

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 ①几度:这里指几年。②翻:反而。

第三联用了“孤灯”“寒雨”“湿竹”“暗烟”几个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孤灯、寒雨、浮烟、湿竹,生动恰切地营造出凄迷冷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因伤别而悲凉惨淡的心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江红

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②?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③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 ①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盾鼻,盾中央的纽。②无功级:指汉代李广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1)请结合词句内容分析,上阕中作者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末尾“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句运用了何种抒情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抒发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开篇写“金甲雕戈”“辕门初立”,回忆主人公当年在军中的威武形象;“一挥千纸,龙蛇犹湿”显示他草拟文书时,文思敏捷、文不加点、倚马可待的超人才气。“铁马”“楼船”两句追忆紧张的军旅生活,最后笔锋一转,用李广难封的典故写自己不受重用。刻画了英武非凡、才华横溢,徒有功劳却难受封赏,只能自怜自伤的主人公形象。

(2)用典抒情。作者化用烛之武的典故,抒发主人公空怀建功立业的抱负却难为所用,老来只能闲居的无奈和愤慨,自嘲的口吻中包含着对自己时光虚掷、壮志难酬的深沉感伤。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寒 食①

[宋]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②,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③。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 ①寒食:指“寒食节”,清明前二日,古代风俗,这几天不举火,只吃冷东西。②商山:在陕西商县。淳化二年(991),王禹偁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此诗大约是淳化三年所作。③撰碑钱:替别人作碑记、墓志铭等文章的稿费。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描绘出了一幅安逸闲适而又生机勃勃的山村生活图景。蝴蝶在花丛翻飞,孩子们忙着扑捉它们;好多人家的大树上系着秋千,在前后游荡着。

(2)有人说这首诗以乐景写哀情,你同意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同意。此诗虽写了乐景,诗人却是借美景强自排解被贬的失意落寞。诗人自我安慰:副使之职非常清闲,又可以靠撰碑文来换一些喝酒的钱。这

种自我安慰实际上是一种“惆怅”的变形。表面看来,诗人似乎已经陶醉于山村之景,表现出心境的乐观豁达,但商山之景“亦可怜”的“亦”正是与京城之景比较得来。“莫惆怅”,其实暗含“正惆怅”之意。

不同意。诗人借商山寒食美景表达了淡然豁达、优雅闲适的情怀。诗人极力描写商山景色之可爱,既写出山中祥和闲适的生活,又写出了春雨乍停后清新宁静的自然风光。可以看出诗人怡情山水、淡然豁达的心境;副使的清闲、赚钱换酒都表达了诗人的优雅闲适之意。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 朴

黄芦岸白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那刎颈交,却有几个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 白朴一生悠游不仕。

(1)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用“黄芦”“白”“绿杨”“红蓼”等自然景物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画面,提供了渔夫远离尘嚣的生活环境,②从而表现了渔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生活的情致;③同时点出此时的时令是秋天,为下文的“秋江”做了伏笔。

(2)此曲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渔夫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此曲描写了一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渔夫形象。②此曲中渔夫生活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过着像鸥鹭那样的自由自在的生活。③此曲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寄寓了自己厌弃功名、鄙弃官场、流连山水、甘心淡泊宁静、追求自由的品格情操。

7.(2011·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 江

[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整体阅读诗歌,注意诗歌中与客愁相关的词语,比如“几问津”“孤枕”“乡国梦”等,关键在于找全面,然后加以理解整理。

答案 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的能力,并要求考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解答此类试题,需联系诗歌整体内容,指出所用的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 作者以到处飞翔的沙鸥来衬托自己的孤单漂泊,表达自己客居他乡、孤单寂寞之感。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选从戎篇五
《【创新设计】2015高考语文(福建专用)二轮复习 第3章 增分突破1演练反馈 Word版含解析]》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 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①

骆宾王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注】 ①郑少府,骆宾王的朋友。唐高宗显庆年间,契丹多次掳掠侵扰边境,东北辽阳一带战事不断。郑少府正是在此时远赴边疆从军。骆宾王写下了这首诗为他送别。

简析本诗主人公的形象,说说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歌的主人公是一个侠客形象。他豪爽而又雷厉风行,有很高的爱国热情与牺牲精神,有高超的武艺和勇于拼搏的大无畏精神。作者采用烘云托月(答侧面描写、侧面衬托也可以)的手法刻画这一形象,如借写骑马弯弓侧面衬托侠客英姿飒爽、光彩夺人的形象。

②①

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 ①几度:这里指几年。②翻:反而。

第三联用了“孤灯”“寒雨”“湿竹”“暗烟”几个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孤灯、寒雨、浮烟、湿竹,生动恰切地营造出凄迷冷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因伤别而悲凉惨淡的心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江红

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①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②?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③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 ①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盾鼻,盾中央的纽。②无功级:指汉代李广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1)请结合词句内容分析,上阕中作者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末尾“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句运用了何种抒情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抒发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开篇写“金甲雕戈”“辕门初立”,回忆主人公当年在军中的威武形象;“一挥千纸,龙蛇犹湿”显示他草拟文书时,文思敏捷、文不加点、倚马可待的超人才气。“铁马”“楼船”两句追忆紧张的军旅生活,最后笔锋一转,用李广难封的典故写自己不受重用。刻画了英武非凡、才华横溢,徒有功劳却难受封赏,只能自怜自伤的主人公形象。

(2)用典抒情。作者化用烛之武的典故,抒发主人公空怀建功立业的抱负却难为所用,老来只能闲居的无奈和愤慨,自嘲的口吻中包含着对自己时光虚掷、壮志难酬的深沉感伤。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寒 食

[宋]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②,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 ①寒食:指“寒食节”,清明前二日,古代风俗,这几天不举火,只吃冷东西。②商山:在陕西商县。淳化二年(991),王禹偁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此诗大约是淳化三年所作。③撰碑钱:替别人作碑记、墓志铭等文章的稿费。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描绘出了一幅安逸闲适而又生机勃勃的山村生活图景。蝴蝶在花丛翻飞,孩子们忙着扑捉它们;好多人家的大树上系着秋千,在前后游荡着。

(2)有人说这首诗以乐景写哀情,你同意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同意。此诗虽写了乐景,诗人却是借美景强自排解被贬的失意落寞。诗人自我安慰:副使之职非常清闲,又可以靠撰碑文来换一些喝酒的钱。这

③①

种自我安慰实际上是一种“惆怅”的变形。表面看来,诗人似乎已经陶醉于山村之景,表现出心境的乐观豁达,但商山之景“亦可怜”的“亦”正是与京城之景比较得来。“莫惆怅”,其实暗含“正惆怅”之意。

不同意。诗人借商山寒食美景表达了淡然豁达、优雅闲适的情怀。诗人极力描写商山景色之可爱,既写出山中祥和闲适的生活,又写出了春雨乍停后清新宁静的自然风光。可以看出诗人怡情山水、淡然豁达的心境;副使的清闲、赚钱换酒都表达了诗人的优雅闲适之意。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 朴

黄芦岸白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那刎颈交,却有几个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 白朴一生悠游不仕。

(1)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用“黄芦”“白”“绿杨”“红蓼”等自然景物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画面,提供了渔夫远离尘嚣的生活环境,②从而表现了渔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生活的情致;③同时点出此时的时令是秋天,为下文的“秋江”做了伏笔。

(2)此曲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渔夫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此曲描写了一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渔夫形象。②此曲中渔夫生活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过着像鸥鹭那样的自由自在的生活。③此曲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寄寓了自己厌弃功名、鄙弃官场、流连山水、甘心淡泊宁静、追求自由的品格情操。

7.(2011·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 江

[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整体阅读诗歌,注意诗歌中与客愁相关的词语,比如“几问津”“孤枕”“乡国梦”等,关键在于找全面,然后加以理解整理。

答案 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的能力,并要求考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解答此类试题,需联系诗歌整体内容,指出所用的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 作者以到处飞翔的沙鸥来衬托自己的孤单漂泊,表达自己客居他乡、孤单寂寞之感。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选从戎篇六
《2013届新课标高中语文总复习(第1轮)第2部分 第2章 第1节 第2讲 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形象》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选从戎篇七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复习演练反馈:第3章 增分突破1 形象鉴赏]》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增分突破一 三类形象鉴赏攻略

1.(2014·本溪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 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①

骆宾王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注】 ①郑少府,骆宾王的朋友。唐高宗显庆年间,契丹多次掳掠侵扰边境,东北辽阳一带战事不断。郑少府正是在此时远赴边疆从军。骆宾王写下了这首诗为他送别。

简析本诗主人公的形象,说说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歌的主人公是一个侠客形象。他豪爽而又雷厉风行,有很高的爱国热情与牺牲精神,有高超的武艺和勇于拼搏的大无畏精神。作者采用烘云托月(答侧面描写、侧面衬托也可以)的手法刻画这一形象,如借写骑马弯弓侧面衬托侠客英姿飒爽、光彩夺人的形象。

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 ①几度:这里指几年。②翻:反而。

第三联用了“孤灯”“寒雨”“湿竹”“暗烟”几个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孤灯、寒雨、浮烟、湿竹,生动恰切地营造出凄迷冷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因伤别而悲凉惨淡的心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江红

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②?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③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 ①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盾鼻,盾中央的纽。②无功级:指汉代李广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1)请结合词句内容分析,上阕中作者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末尾“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句运用了何种抒情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抒发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开篇写“金甲雕戈”“辕门初立”,回忆主人公当年在军中的威武形象;“一挥千纸,龙蛇犹湿”显示他草拟文书时,文思敏捷、文不加点、倚马可待的超人才气。“铁马”“楼船”两句追忆紧张的军旅生活,最后笔锋一转,用李广难封的典故写自己不受重用。刻画了英武非凡、才华横溢,徒有功劳却难受封赏,只能自怜自伤的主人公形象。

(2)用典抒情。作者化用烛之武的典故,抒发主人公空怀建功立业的抱负却难为所用,老来只能闲居的无奈和愤慨,自嘲的口吻中包含着对自己时光虚掷、壮志难酬的深沉感伤。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寒 食①

[宋]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②,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③。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 ①寒食:指“寒食节”,清明前二日,古代风俗,这几天不举火,只吃冷东西。②商山:在陕西商县。淳化二年(991),王禹偁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此诗大约是淳化三年所作。③撰碑钱:替别人作碑记、墓志铭等文章的稿费。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描绘出了一幅安逸闲适而又生机勃勃的山村生活图景。蝴蝶在花丛翻飞,孩子们忙着扑捉它们;好多人家的大树上系着秋千,在前后游荡着。

(2)有人说这首诗以乐景写哀情,你同意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同意。此诗虽写了乐景,诗人却是借美景强自排解被贬的失意落寞。诗人自我安慰:副使之职非常清闲,又可以靠撰碑文来换一些喝酒的钱。这种自我安慰实际上是一种“惆怅”的变形。表面看来,诗人似乎已经陶醉于山村之景,表现出心境的乐观豁达,但商山之景“亦可怜”的“亦”正是与京城之景比较得来。“莫惆怅”,其实暗含“正惆怅”之意。

不同意。诗人借商山寒食美景表达了淡然豁达、优雅闲适的情怀。诗人极力描写商山景色之可爱,既写出山中祥和闲适的生活,又写出了春雨乍停后清新宁静的自然风光。可以看出诗人怡情山水、淡然豁达的心境;副使的清闲、赚钱换酒都表达了诗人的优雅闲适之意。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 朴

黄芦岸白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那刎颈交,却有几个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 白朴一生悠游不仕。

(1)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用“黄芦”“白”“绿杨”“红蓼”等自然景物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画面,提供了渔夫远离尘嚣的生活环境,②从而表现了渔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生活的情致;③同时点出此时的时令是秋天,为下文的“秋江”做了伏笔。

(2)此曲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渔夫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此曲描写了一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渔夫形象。②此曲中渔夫生活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过着像鸥鹭那样的自由自在的生活。③此曲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寄寓了自己厌弃功名、鄙弃官场、流连山水、甘心淡泊宁静、追求自由的品格情操。

7.(2014·重庆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 江

[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整体阅读诗歌,注意诗歌中与客愁相关的词语,比如“几问津”“孤枕”“乡国梦”等,关键在于找全面,然后加以理解整理。

答案 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的能力,并要求考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解答此类试题,需联系诗歌整体内容,指出所用的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 作者以到处飞翔的沙鸥来衬托自己的孤单漂泊,表达自己客居他乡、孤单寂寞之感。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选从戎篇八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复习演练反馈:第3章 增分突破1 形象鉴赏]》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增分突破一 三类形象鉴赏攻略

1.(2014·本溪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 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①

骆宾王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注】 ①郑少府,骆宾王的朋友。唐高宗显庆年间,契丹多次掳掠侵扰边境,东北辽阳一带战事不断。郑少府正是在此时远赴边疆从军。骆宾王写下了这首诗为他送别。

简析本诗主人公的形象,说说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歌的主人公是一个侠客形象。他豪爽而又雷厉风行,有很高的爱国热情与牺牲精神,有高超的武艺和勇于拼搏的大无畏精神。作者采用烘云托月(答侧面描写、侧面衬托也可以)的手法刻画这一形象,如借写骑马弯弓侧面衬托侠客英姿飒爽、光彩夺人的形象。

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 ①几度:这里指几年。②翻:反而。

第三联用了“孤灯”“寒雨”“湿竹”“暗烟”几个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孤灯、寒雨、浮烟、湿竹,生动恰切地营造出凄迷冷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因伤别而悲凉惨淡的心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江红

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②?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③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 ①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盾鼻,盾中央的纽。②无功级:指汉代李广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1)请结合词句内容分析,上阕中作者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末尾“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句运用了何种抒情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抒发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开篇写“金甲雕戈”“辕门初立”,回忆主人公当年在军中的威武形象;“一挥千纸,龙蛇犹湿”显示他草拟文书时,文思敏捷、文不加点、倚马可待的超人才气。“铁马”“楼船”两句追忆紧张的军旅生活,最后笔锋一转,用李广难封的典故写自己不受重用。刻画了英武非凡、才华横溢,徒有功劳却难受封赏,只能自怜自伤的主人公形象。

(2)用典抒情。作者化用烛之武的典故,抒发主人公空怀建功立业的抱负却难为所用,老来只能闲居的无奈和愤慨,自嘲的口吻中包含着对自己时光虚掷、壮志难酬的深沉感伤。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寒 食①

[宋]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②,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③。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 ①寒食:指“寒食节”,清明前二日,古代风俗,这几天不举火,只吃冷东西。②商山:在陕西商县。淳化二年(991),王禹偁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此诗大约是淳化三年所作。③撰碑钱:替别人作碑记、墓志铭等文章的稿费。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描绘出了一幅安逸闲适而又生机勃勃的山村生活图景。蝴蝶在花丛翻飞,孩子们忙着扑捉它们;好多人家的大树上系着秋千,在前后游荡着。

(2)有人说这首诗以乐景写哀情,你同意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同意。此诗虽写了乐景,诗人却是借美景强自排解被贬的失意落寞。诗人自我安慰:副使之职非常清闲,又可以靠撰碑文来换一些喝酒的钱。这种自我安慰实际上是一种“惆怅”的变形。表面看来,诗人似乎已经陶醉于山村之景,表现出心境的乐观豁达,但商山之景“亦可怜”的“亦”正是与京城之景比较得来。“莫惆怅”,其实暗含“正惆怅”之意。

不同意。诗人借商山寒食美景表达了淡然豁达、优雅闲适的情怀。诗人极力描写商山景色之可爱,既写出山中祥和闲适的生活,又写出了春雨乍停后清新宁静的自然风光。可以看出诗人怡情山水、淡然豁达的心境;副使的清闲、赚钱换酒都表达了诗人的优雅闲适之意。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 朴

黄芦岸白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那刎颈交,却有几个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 白朴一生悠游不仕。

(1)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用“黄芦”“白”“绿杨”“红蓼”等自然景物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画面,提供了渔夫远离尘嚣的生活环境,②从而表现了渔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生活的情致;③同时点出此时的时令是秋天,为下文的“秋江”做了伏笔。

(2)此曲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渔夫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此曲描写了一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渔夫形象。②此曲中渔夫生活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过着像鸥鹭那样的自由自在的生活。③此曲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寄寓了自己厌弃功名、鄙弃官场、流连山水、甘心淡泊宁静、追求自由的品格情操。

7.(2014·重庆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 江

[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整体阅读诗歌,注意诗歌中与客愁相关的词语,比如“几问津”“孤枕”“乡国梦”等,关键在于找全面,然后加以理解整理。

答案 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的能力,并要求考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解答此类试题,需联系诗歌整体内容,指出所用的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 作者以到处飞翔的沙鸥来衬托自己的孤单漂泊,表达自己客居他乡、孤单寂寞之感。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选从戎篇九
《【步步高】(浙江专用)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分项专练 第3章 增分突破1 形象鉴赏》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增分突破一 三类形象鉴赏攻略

1.(2014·本溪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 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骆宾王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注】 ①郑少府,骆宾王的朋友。唐高宗显庆年间,契丹多次掳掠侵扰边境,东北辽阳一带战事不断。郑少府正是在此时远赴边疆从军。骆宾王写下了这首诗为他送别。 简析本诗主人公的形象,说说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歌的主人公是一个侠客形象。他豪爽而又雷厉风行,有很高的爱国热情与牺牲精神,有高超的武艺和勇于拼搏的大无畏精神。作者采用烘云托月(答侧面描写、侧面衬托也可以)的手法刻画这一形象,如借写骑马弯弓侧面衬托侠客英姿飒爽、光彩夺人的形象。

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②①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 ①几度:这里指几年。②翻:反而。

第三联用了“孤灯”“寒雨”“湿竹”“暗烟”几个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孤灯、寒雨、浮烟、湿竹,生动恰切地营造出凄迷冷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因伤别而悲凉惨淡的心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江红

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 ①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盾鼻,盾中央的纽。②无功级:指汉代李广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1)请结合词句内容分析,上阕中作者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末尾“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句运用了何种抒情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抒发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开篇写“金甲雕戈”“辕门初立”,回忆主人公当年在军中的威武形象;“一挥千纸,龙蛇犹湿”显示他草拟文书时,文思敏捷、文不加点、倚马可待的超人才气。“铁马”“楼船”两句追忆紧张的军旅生活,最后笔锋一转,用李广难封的典故写自己不受重用。刻画了英武非凡、才华横溢,徒有功劳却难受封赏,只能自怜自伤的主人公形象。

③②①②①

(2)用典抒情。作者化用烛之武的典故,抒发主人公空怀建功立业的抱负却难为所用,老来只能闲居的无奈和愤慨,自嘲的口吻中包含着对自己时光虚掷、壮志难酬的深沉感伤。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寒 食

[宋]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 ①寒食:指“寒食节”,清明前二日,古代风俗,这几天不举火,只吃冷东西。②商山:在陕西商县。淳化二年(991),王禹偁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此诗大约是淳化三年所作。③撰碑钱:替别人作碑记、墓志铭等文章的稿费。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描绘出了一幅安逸闲适而又生机勃勃的山村生活图景。蝴蝶在花丛翻飞,孩子们忙着扑捉它们;好多人家的大树上系着秋千,在前后游荡着。

(2)有人说这首诗以乐景写哀情,你同意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同意。此诗虽写了乐景,诗人却是借美景强自排解被贬的失意落寞。诗人自我安慰:副使之职非常清闲,又可以靠撰碑文来换一些喝酒的钱。这种自我安慰实际上是一种“惆怅”的变形。表面看来,诗人似乎已经陶醉于山村之景,表现出心境的乐观豁达,但商山之景“亦可怜”的“亦”正是与京城之景比较得来。“莫惆怅”,其实暗含“正惆怅”之意。

不同意。诗人借商山寒食美景表达了淡然豁达、优雅闲适的情怀。诗人极力描写商山景色之可爱,既写出山中祥和闲适的生活,又写出了春雨乍停后清新宁静的自然风光。可以看出诗人怡情山水、淡然豁达的心境;副使的清闲、赚钱换酒都表达了诗人的优雅闲适之意。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 朴

黄芦岸白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那刎颈交,却有几个忘机友。点秋江白鹭③②①

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 白朴一生悠游不仕。

(1)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用“黄芦”“白”“绿杨”“红蓼”等自然景物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画面,提供了渔夫远离尘嚣的生活环境,②从而表现了渔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生活的情致;③同时点出此时的时令是秋天,为下文的“秋江”做了伏笔。

(2)此曲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渔夫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此曲描写了一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渔夫形象。②此曲中渔夫生活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过着像鸥鹭那样的自由自在的生活。③此曲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寄寓了自己厌弃功名、鄙弃官场、流连山水、甘心淡泊宁静、追求自由的品格情操。

7.(2014·重庆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 江

[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整体阅读诗歌,注意诗歌中与客愁相关的词语,比如“几问津”“孤枕”“乡国梦”等,关键在于找全面,然后加以理解整理。

答案 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的能力,并要求考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解答此类试题,需联系诗歌整体内容,指出所用的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 作者以到处飞翔的沙鸥来衬托自己的孤单漂泊,表达自己客居他乡、孤单寂寞之感。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选从戎篇十
《2014语文第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201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题"

命题要点及解法

要点1 鉴赏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遣词的妙处,有以下角度:1、这个字或词是什么意思;2、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如颠倒、活用、用典等;3、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表达出什么样的意境;5、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是否具有音韵美。

鉴赏诗歌造句的妙处,有以下角度:1、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2、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3、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4、蕴含了什么样的理趣。

【典例1】阅读下面这一首诗,完成试题。

华子岗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睎。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家。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答:“侵”字写出了夕阳余晖逐渐消退的过程,和诗人在夕阳西夏时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侵”和“拂”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增强了动感,也使人想到山色清翠可爱,柔和多姿,表现出诗人对云光山翠的眷念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和留念。

【典例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试题。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夜夜,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是什么意思?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

答: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又有谁可以理解呢?点出了词的内涵。该句写人之所闻,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那一直到天明、没有休止的绵绵秋雨,如主人公的离情连绵不断。“苦”正是离情的道不清说不明的真实况味,是全词的词眼。

获取最新高考资讯,关注“高考直通车认证空间”(QQ号80796072、微信号80796072、腾讯微博gaokaoge)

要点2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要熟练掌握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2、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和描写(正面、侧面、细节、动态、静态描写)。

3、表达手法: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等。

【典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诗后的问题。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2)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与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典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有美堂暴雨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渐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锵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惊。

这首诗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表现了“雨字暴”这一主题?

答:作者通过侧面烘托、比喻、夸张、联想、想象等手法表达了“雨暴”这一主题。前三句为侧面烘托,从听觉、触觉、视觉等方面描绘了暴雨欲来的景象。第四句写雨大,“飞”过大江,极状其势。五、六句运用比喻,把雨后西湖水比喻成一只盛满美酒的杯,将要溢出,又把雨比喻成敲鼓之声,极状其“暴”。后两句发挥充分的联想和想象,由眼前暴雨联想到李白“泉洒面”,丰富奇特。

要点3 分析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两个方面。

诗歌塑造的人物形象常见的有: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放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忧国忧民、泪湿青衫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却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爱惜人才的形象(如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掩的表现在字里行间);儿女情长的形象(如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始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等等。

诗歌景物形象安排的一般方式有三种:

1、一组意象 这类诗歌往往摄取一组自然物象,和谐统一的组成自然生活图景。这图景传达着一种气氛或情调,或就是抒情主体个人感情的载体。这组物象被赋予了深厚的诗意内涵,并构成了意象群。它反过来不断强化抒情主体的情绪体验。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通过一组物象描绘了一幅苍凉萧瑟的秋景图,强化了诗人孤寂痛楚、凄怆欲绝的思乡情感。

2、一个中心意象 这类诗歌往往通篇运用隐喻象征或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集中笔墨描绘一个中心意象。这类意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有人格化的物,它既体现出客观物象的特殊性,传达物象的精髓内蕴,也能抒发抒情主体的主观情思,它或者是某种理想人格的象征,或者直接是抒情主体的化身。如陆游《卜算子咏梅》通过写梅花风雨侵袭的处境、卓然不群的风骨,象征了词人不同流合污,虽粉身碎骨仍矢志不渝的可贵人格。

3、叙述片段、生活场景成为意象 这类诗歌通过具体的生活片段、细节场景来表现抒情主体的无限情思或微妙的心理。即使有个别的客观物象,但那仅仅是为抒情主体设置的背景。如辛弃疾《清平乐茅檐低小》通过“大儿锄豆,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这些叙述,反映作者心情的安然自乐,农村生活的恬静闲适,同时给读者留下大幅度的想象空间。

【典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鹊桥仙 夜闻杜鹃

茅檐人寂,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零羁旅。

(1)这首词“茅檐人寂”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2)词中“林莺燕巢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1)这三句描写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其作用在于为杜鹃出场作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2)运营烘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的孤独和悲切。“总无声”衬“常啼”,而啼声则引出下句“催成清泪”,映“孤”字。

【典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试题。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物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试简述“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写的景物的特点。

答:以“千障”“长烟”“落日”“孤城”组合成一幅立体的塞下秋景图,渲染出一种开阔苍凉的气质。

要点4 评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答题之前,必须要了解以下基本知识: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2、注意题目、注释和前面的序,了解年代、创作缘由和背景;3、借助诗歌的形象、意境、风格、体裁,利用含蓄的语句或用典,领悟和把握诗人的观点和态度。

解题格式: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或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写出了哪个意象的什么特点,表现或突出了哪种思想感情,起到了哪种作用。

【典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试题。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干。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引,连星入剑端。不学燕丹客,空歌易水寒。

【注】郑少府,骆宾王的朋友。唐高宗显庆年间,契丹等贵族集团,多次掳掠侵扰边境,东北辽阳一带战事不断。郑少府此时远赴边疆从军。骆宾王写下这首诗为他送行。

(1)这首诗的主人公是谁?他有哪些特点?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

(2)诗中有倒装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它的作用。

答:(1)诗中的主人公是侠客。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了侠客武艺高超,豪爽而又雷厉风行,有高昂的爱国热情,及勇于拼搏、敢于牺牲的精神,如借写骑马弯弓烘托出“侠客”风姿飒爽、神采奕奕的形象,最后一句反用典故“荆轲刺秦王”写出了他的爱国热情和牺牲精神。(2)“柳叶开银镝”是倒装语句,应是“银镝开柳叶”,意思是银箭头射穿柳叶,形容“侠客”剑无虚发,技艺过人。

【典例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试题。

昭君怨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颂的是什么事物?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表现了词人什么思想?

答:(1)梅。起首二句采用暗喻手法,不正面点破“梅”,而从花开的时间和花的色香等方面加以比较:说它是花,春天还未到;说它是雪,却又香得出奇。前者暗示它在腊月里开花,后者表明它颜色洁白,不言梅而梅自在。(2)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其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贵品质。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gaozhong/142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