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高三】
送丘为篇一
《2013年江苏省高三百校联考卷》
送丘为篇二
《成都一诊语文及答案》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宋以来,接地气的词、小说、戏曲的兴盛,促成了中国文化的下移,由此导致官方意识形态传播的因时而变。在承袭固有的诗文传播之外,如何使词、小说、戏曲担负起像诗文一样宣传正能量的职责,不仅要突破“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更要面对的是文化下移带来的意识形态有效传播途径的探索。
戏曲与意识形态的传播虽有深刻的关联,但官府因其“不登大稚之堂”而疏于管理。随着戏曲从业人员的壮大,题材内容思想的拓边扩界,“优孟衣冠”式的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匀栏瓦肆的演出,这导致“违规越礼”之事时时有之。如《墙头马上》,剧中李千金与裴少俊在后花园违规越礼,颇为大胆。此类传播有违儒家教化,这一现象逐渐引起官府的警觉,于是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也多了起来。“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等条文在《元史〃刑法志》中有明确的记载。明承元风,逐渐强化。《御制大明律》云:“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之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明初,朱元璋盛推《琵琶记》。《琵琶记》出现之前,蔡伯谐、赵五娘的故事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内容多为蔡伯谐应试及第,抛亲弃妻,被暴雷轰死。高明感于蔡伯,皆行为有违教化,故在“休论插科打浑,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创作动机的驱使下,把原本负心题材的故事,演绎成“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谐”的教化剧。
朱元璋之子朱权,潜心戏曲,援引“治世之音安以乐”,为《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鸣锣开道,并云“杂剧者,太平之胜事,非太平则无以出”。理学家丘岑继承高明戏曲遗风,言“借他时世曲,寓我圣贤言”。清初流传甚广的《桃花扇》与《长生殿》,更是接续“资治通鉴”之史家意识,使情摆脱了晚明一己自由之立场,而放到一己之情与国运相关的宏大叙事之中。
戏曲传播的一个重要特性是_易知易晓。丘溶直言,经书所载三纲五.常,不如诗歌吟咏性情,容易感动人心。“近世以来做成南北戏文,人人观看,皆能通晓,尤易感动人心”,使人“手舞足蹈不自觉”。在感发_人心这点上.丘溶不但看到了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的一致性,而且体悟到“性情”传播的又体差井性。
戏曲传播的另一个特性是剧场的群体接受。戏曲批评界崇尚场上之曲,鄙弃案头之书,这种批评旨趣反映了舞台性之于戏曲的重要,、币对舞台性的衡量离不开台下受众的接受。丘溶著作中曾记录群体受众的面部表情:“座中观者不下数百人,往往有感动者,有奋发者,有追悔者,有恻然叹息者,有法然流涕者。”相较于诗文的个体阅读接受,戏曲之剧场的群体接受,更显示出戏曲传播的宽度及其演员、观众互动的特殊性。
(选自《有宋以来戏曲传播的有效利用》,有删改)
1.下列对官方重视戏曲传播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戏曲虽然地位不如诗文尊贵,但与意识形态的传播有着深刻的关联,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途径之一。
B.戏曲从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勾栏瓦肆的平民演出,文化下移也迫使官方重视意识形态传播途径的改变。
C.戏曲不登大雅之堂,且妄撰词曲,在演出中常有违规越礼之事,未能充分发挥意识形态传播的功效。
D.戏曲传播易知易晓,且受众广泛,传播面大,可以成为有效而广泛地传播官方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
2.下列表述,不属于官方重视戏曲传播举措的一项是
A.元明时期拟定了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以法律形式对戏曲进行禁限和倡导。
B.创作者怀着“只看子孝与妻贤”的创作动机,改编戏曲内容以宣扬教化。
C.明朝统治者盛推能宣扬儒家伦常、实现传播教化的经典戏曲,如《琵琶记》。
D.明朝朱权认为杂剧是“太平之胜事”,支持《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有“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但在感发人心上,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具有一致性。
B.《御制大明律》中的“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体现了官府借戏曲传播意识形态的意愿。
C.清初流传的《桃花扇》与《长生殿》,将一己之情与国运相融合,不但具有教化功能,而且接续了史家意识。
D.诗文是个体的阅读接受,戏曲是剧场的群体接受,因此戏曲比诗文更能打动受众,更具有传播的广泛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世充,字行满。祖西域胡,号支颓耨,后徒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梁为庶妻。颓褥子收从之,冒梁姓,仕隋。生..
世充,以荫为左翊卫。大业初,世充出为江都赞治,迁郡承。杨玄感反,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起江南应之,兵十余万。世.
充以偏将募江都万人,频击破之。每捷必归功于下,虏获尽推与士卒,故人争为效。大业十年,齐贼孟让转寇诸郡。至盱眙,..
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五壁不战,羸兵以示弱。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时百姓皆知贼懈,夜夷灶撤幕,毁垣,奋击,大破之,让以数十骑去。李密逼东都,诏世充为将军,以兵屯洛口。大小百余战,无大胜负。诏即拜右翊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王杨侗以书慰勉,赐金帛安之。会江都弑逆,群巨奉杨侗为帝,以世充为吏部尚书。侗听内史令元文都、卢楚等谋,以重官畀李密,趣兵北讨。密战胜来告,众大悦,世充独谓其下曰:“文都等刀....
笔才,必为密禽。且我军与贼战,多杀其父子兄弟,一旦为之下,吾属无类矣!”文都等闻,大惧。后侗欲以文都为御史大夫,世充不许,曰:“尝与公等约,左右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待勋旧。今各欲得,则流竞开矣,何以共守?”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入殿伏甲杀之。纳言段达驰告世充,世充夜以兵袭含嘉门,围宫城。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等遣将费曜、田阁拒战太阳门.曜败,世充入之,无逸以单骑遁,收楚杀之。时紫微宫尚闭,世充扣门,绐侗曰:“元文都等欲执陛下降李密,臣不反,诛反者耳。”段达执文都送世充,杀之。世充悉遣腹心代卫士,然后入谢曰:“文都、楚无状,规相屠戮,臣急为此,非敢它。”侗与之盟,进拜尚书左仆射。
(选自《唐书·卷八十五。列传第十》,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B.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C.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D.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嫡”指正妻及其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前或之后加一字予以区分,如降职称“左
迁”。
C.大业,年号名。古代封建王朝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只能用一个年号。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
太宗皇帝。
D.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对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世充能笼络士卒。参与平定杨玄感之乱.他功归部下。战利品一概赏给士兵,深受拥戴。
B.工世充有军事才能。盱眙之战,以弱胜强;洛口之战,前后百余次与敌对峙,屡占上风。
C.王世充有理性判断。李密战胜而归,众人皆喜,而世充却认为李密可能带来巨大的威胁。
D.工世充果断而谨慎。他夜围宫城,消灭政敌,又能审时度势采取种种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5分)
译文: ▲
(2)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人殿伏甲杀之。(5分)
译文: ▲ , ▲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 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①,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称不能荐②,羞为献纳臣③。
【注】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②称,称衡,有才辩,孔融曾上表
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8.对本诗首联进行简要赏析。(5分)
答: ▲
9.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 ▲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1)李白《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直接描写山峰之高、崖壁之险的句子是: ▲ , ▲ 。
(2)韩愈在《师说》中用“ ▲ , ▲ ”正面解释了教师的职能和任务。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的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
小城三月
萧 红
我有一个姨,她是我的继母的继母的女儿。我这个外祖母已经做了寡妇之后才来到外祖父家,翠姨就是这个外祖母在另外的一家所生的女儿。
翠姨对我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哥哥对翠姨就像对我们,也是完全的一样。不过哥哥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哥哥对翠姨比对我们稍稍客气一点,这显然因为翠姨是客人的关系,而且在名分上比他大。
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她的母亲来接她回去整理嫁妆。
翠姨一听就得病了。但没几天,她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采办嫁妆去了。偏偏那带着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哥哥给介绍来的他的同学。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个女同学似的被他们招待着。又加上已经学了俄国人的规矩,处处尊重女子,所以翠姨当然受了他们不少的尊敬。不用说,买嫁妆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几天,总算她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
她回来时,母亲又接她来到我们家。后来,她的母亲发现她对出嫁太不热心,该剪裁的衣裘,她不去剪裁。做母亲的总是常常要加以督促,后来就要接她回去,接到她身边,好随时提醒。她的母亲以为年轻的人必定要随时提醒,不然总是贪玩。而况出嫁的日子又不远了,或者就是二三月。
想不到外祖母来接她的时候,她竟很勇敢的提出读书的要求。她说她要念书,她想不到出嫁。开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外祖母没有办法,依了她。给她在家里请了一位老先生,就在自己家院子的空房子里摆上了书桌,还有几个邻居家的姑娘,一齐念书。
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闷闷不乐。她的母亲问她,有什么不如意?陪嫁的东西买得不顺心吗?或者是想到我们家去玩吗?什么事都问到了。
翠姨摇着头不说什么。
过了些日子,我的母亲去看翠姨,带着我的哥哥。他们一看见她,第一个印象,就觉得她苍白了不少。而且母亲断言,她活不久了。大家都说是念书累的,外祖母也说是念书累的,没什么要紧的,要出嫁的女儿们,总是先前瘦,嫁过去就要胖了。
翠姨自己则点点头,笑笑,不承认,也不加以否认。还是念书,也不到我们家来了。
翠姨越来越瘦了,哥哥去到外祖母家看了她两次,也不过是吃饭,喝酒,应酬。而且说是去看外祖母的。哥哥回来也并不带回什么欢喜或是什么新的忧郁,还是一样和大家打牌下棋。
翠姨后来支持不了,躺下了。她的婆婆听说她病,就要娶她,因为花了钱,死了不是可惜了吗?这种消息,翠姨听了病就更加严重。
母亲叫哥哥去看翠姨。母亲晓得他们年轻人是很拘泥的,或者不好意思去看翠姨,也或者翠姨是很想看他的,他们好久未能看见了。同时翠姨不愿出嫁,母亲很久就在心里边猜疑着他们了。男子是不好去专访一位小姐的,这城里没有这样的风俗。母亲给了哥哥一件礼物,哥哥就可去了。
哥哥去的那天,她家里正没有人。
翠姨大概听出什么人来了,就在里边说:“请进来。”
哥哥进去了,坐在翠姨的枕边,他要去摸一摸翠姨的前额,是否发热,他说:“好了点吗?”
他刚一伸手,翠姨就突然拉了他的手,而且大声哭起来,好像一颗心也哭出来了似的。哥哥没有准备,很害怕,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同时听得见外边已经有人来了,就要开门进来了。
翠姨平静的向他笑着,说:
“你来得很好,一定是姐姐告诉你来的,她爱我一场,可惜我不能报答她了……我现在只想死得快一点就好,多活一天也是多余的……人家也许以为我是任性……其实是不对的,那家对我也很好,要是过去,他们对我也会是很好的,但是我不愿意。我小时候,就不好,我的脾气总是,不从心的事,我不愿意……可是我怎能从心呢……真是笑话……谢谢姐姐她还惦着我……请你告诉她,我并不像她想的那么苦呢,我也很快乐……”翠姨苦笑了一笑,“我心里很安静,而且我求的我都得到了……”
哥哥茫然的不知道说什么,这时祖父进来了。看了翠姨的热度,又感谢了我的母亲,对我哥哥的降临,感到荣幸。他说放心吧,翠姨的病马上就会好的,好了就嫁过去。哥哥看了翠姨就退出去了,从此再没有看见她。
哥哥后来提起翠姨常常落泪。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
等我春假回来,母亲还当我说:“要是翠姨一定不愿出嫁,那也可以,假如他们当我说。”
翠姨坟头的草籽已经发芽了,坟头显出淡淡的青色,常常会有白色的山羊跑过。
这时城里的街巷,又装满了春天。暖和的太阳,又转回来了。
街上有提着筐子卖蒲公英的了,也有卖小根蒜的了。更有些孩子们按着时节去折了那刚发芽的柳条,拧成哨子,就含在嘴里满街的吹。
大街小巷,到处的鸣呜呜,呜呜鸣。好像春天是从他们的手里招回来似的。
接着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了一地。
年轻的姑娘们,她们坐着马车去选择衣料了,因为就要换春装了。
她们热心的弄着剪刀,打着衣样,白天黑夜的忙着。不久春装换起来了,只是不见载着翠姨的马车来。
(节选自萧红《小城三月》,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小说开头对翠姨身世的介绍,既表明翠姨和哥哥有恋爱的可能,又暗示翠姨生活凄苦,没有选择命运、追求婚姻幸福的权利。
B.哥哥和翠姨之间的爱慕是不露痕迹的,但从翠姨坚决要“念书”、哥哥后来“常常落泪”等细节,可以看出他们早已互相倾心。
C.翠姨的母亲“什么事都问到了”,却唯独不知道翠姨内心的真正想法,小说以此反映了母女之间的隔阂,表现了翠
姨的孤独。
D.“我”是翠姨命运的见证者,在众人都不懂得翠姨的情况下,“我”却表现出对翠姨和哥哥勇敢热烈的爱情的理解
和同情。
E.小说以波澜不惊的语言,叙述了翠姨短暂而又充满无奈与悲哀的人生,小城这一生活背景的落后,更显出她的人生
的孤独感。
(2)翠姨是一个怎样的女性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 ▲
(3)小说结尾着力描写了春天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4)文中写道:“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翠姨究竟为什么会死去?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探析。(8分) 答: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
流沙河: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徐琳玲
暗幽幽的光线里,流沙河坐在背靠阳台窗户的单人沙发里,慢悠悠讲着《诗经》,语调平缓得如一条溪流。坐着看,这是一个干瘦干瘦的老头儿,头脑却敏捷、锐利得让人赶不上趟。谈话间,他在客厅和书房间来回疾行:一会儿从书房里搬出一本厚厚的《十三经注疏》,“嗖”地又一转身,拿来一个放大镜,“嗖”地又起身从书房端出纸笔,给记者拆解姓氏的由来。 他原名余勋坦,笔名“流沙河”出自《尚书〃禹贡》之“东至于海,西至于流沙”。 1931年生于成都,4岁开始研习古文,在民国时代的公立学校里念完了小学、初中、高中至大学一年级。
那是一个新旧文化彼此交汇、撞击的年代。学堂的国文老师们认为白话文浅近直白,一看就懂,老祖宗留下的古文篇章才是珍珠。“我的小学老师规定所有的作文必须用文言文写。中学时,国文老师把《古文观止》里的许多文章都选进来。所以,我们在课堂里学的,比国民政府规定的《国文教科书》要多得多。”念高中时,他已经背下了《庄子》、《孟子》、《荀子》中的不少篇章,以及曾国藩、桐城派的文章。“当时我们十三四五岁,记忆力特别好,背了这么多古诗词、经典,现在想忘记都忘不掉。”流沙河认为,学古文的第一要义就是背诵,记住了会终生受益,“你会用一辈子来消化它,慢慢懂得它,形成一种文化性人格。” .....
1947年春,他考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和当时大多数热爱文艺的青年一样,兴趣迅速转向了新文学。巴金的小说、鲁
迅的杂文、曹禺的戏剧,还有艾青的诗歌都让他沉迷。他开始向报纸投稿,陆陆续续发表了十来篇短篇小说、诗、杂文。一个崭新的世界于1949年到来。以最高分考入四川大学农化系后,流沙河再也按搽不住热情,就读半年后就离校投身“创造历史的洪流”,先在《川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后调到四川省文联,任创作员。又任《四川群众》编辑、《星星》诗刊编辑。 此时的流沙河是一名积极上进的青年文艺工作者,用诗歌、散文、先进人物事迹报道讴歌着社会的新面貌。
随着政治运动的到来,1957年流沙河被打成右派。在省文联接受劳动监督时,他一度被分配到图书资料室管报纸。在资料室的库房里,他欣喜地发现一堆“破四旧”留下的旧书,里头大部分是先秦典籍。他一头扎进旧书堆里,每日忙完劳役后在里头读书度日。后来,他干脆把床铺也挪到书库里。在发黄的旧书堆里,这个被命运抛入谷底的年轻人找到一个与窗外世界截然不同的“桃花源”。他不复觉得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人。在史家留下的书里,记载着各朝代的黑暗岁月、人的艰难处境,以及各种各样的冤案错案。流沙河说自己读了历史之后,就觉得个人的连遇很微不足道了,甚至开始感恩。
给他带来最多安慰的,是少年时图固吞下的《庄子》。这大抵是中国读书人的一个命运传统——当人生遭遇困顿、“兼济天下”的入世理想破灭,几乎无一例外地走向释、道二家。平和、柔顺、不争,这是流沙河面对外部世界的姿态,他自称是庄子2300年后的门徒。
1978年,他作为全国最后一批“右派”获得平反。一年后,他重回四川省文联,也重回《星星》诗刊编辑部。自1989年起,流沙河决意弃“诗”从“文”。冉云飞对流沙河的诗歌评价并不高,“‘他真正有价值的,是80年代之后一系列文化、文字研究的著作,包括《庄子现代版》、他写的随笔,以及这十来年的《白鱼解字》、《文字侦探》、《流沙河认字》。”“这些作品才真正匹配他今天的盛名。”近二十年来,他把大部分精力倾注于古文字研究,埋首于甲骨文、金文和篆文之中,津津有味地探究着每个汉字背后属于“自己的故事”。和写诗相比,他认为这才是自己做过的一点真正有意义的“小事”。他热爱着这些有着3500年的生命史,承载着庄子、诗经、楚辞、唐诗的方块字。它们滋养过他的身心,在他坎坷的人生中,给他带来了连绵不断的情感与知性的慰藉。
流沙河与古文字研究的缘分,最早要追溯到他的中学时代。杭日战争末期,一位成都来的刘姓国文先生自作主张,用清代王药著的《文字蒙求》,给他们上起了古文字学。十来岁的少年由此萌发了兴趣:原来汉字的组成如小孩手中的七巧板一样神奇。当右派被监督劳动时,他开始阅读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从此发现了一个趣味盎然的世界,“像毒瘾一样,每认识一个字就快活得不得了。”
“世界上那么多民族,那么多文字,帷一留下来的象形文字就是我们的汉字,没有了,全世界都没有了,连日文都半拼音化了。人类的文字最初都是从图画过来的。为什么世界上其他民族很早就告别象形,转向拼音,唯有我们这个民族一直在坚持着呢?”他说,“汉字完全应该得到尊重。”
至于他自己,他在《白鱼解字》序言里的一段话恐怕是最好的注解一一“白鱼又名蠢鱼,蛀书虫也。劳我一生,博得书虫几名。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摘编自《南方人物周刊》)
【相关链接】①因为《就是那一只蟋蟀》和《理想》,流沙河成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明星诗人,可是不久,他就宣布封笔。述及缘由,他说:“那时候名声很大,但我的脑子是清醒的。我的诗都是骨头,没有肉。尤其是读过余光中的诗后,我说算了算了,不写了,我怎么写也写不出他们那样的好诗来。”(摘自《解放周末》)
②流沙河:我希望我的书能教年轻人爱国。什么是爱国?爱国是爱你的土地,爱土地上的人民,爱你的文化,爱你的母语,爱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字。研究古汉字,不仅因为这是古人留下来的有韵味的、美丽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过去。(摘自《解放周末》)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流沙河早年在学堂读书时对古文字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因此背诵了许多古诗词和经典,这让他终生受益。
B.被打成右派以后,流沙河把大部分精力倾注于古代典籍,体现一r中国读书人在遭遇困顿时不再过问世事的选择。
C.流沙河认为.由于汉字是从图画演变过来的象形文字,所以我们这个民族能尊重汉字并一直坚持使用汉字。
D.“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是流沙河对自己人生的总结。体现了这位历经沧桑的文化老人平静而朴实的人生态
度。
E.本文撷取流沙河人生中的若干片段,展示了他曲折丰富的人生,行文中融人作者的评论,读来真切而深刻。
(2)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3)流沙河晚年为何要弃“诗”从“文”?清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 ▲
(4)流沙河的"文化性人格”有怎样的表现?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他为人做事一向 ,领导说什么,他就做什么,从来不敢自作主张。
送丘为篇三
《极玄集》
极玄集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
极玄集
总集类
提要
臣等谨案极玄集二巻唐姚合编合有诗集已着录合为诗刻意苦吟工于点缀小景搜求新意而刻画太甚流于纎仄者亦复不少宋末江湖诗派皆从是导源者也然选录是集乃特有鉴裁所取王维至戴叔伦二十一人之诗几一百首今存者凡九十九合自称为诗家射雕手亦非虚语计敏夫唐诗纪事凡载集中所录之诗皆注曰右姚合取为极玄集葢宋人甚重其书矣二十一人之中惟僧灵一法振皎然清江四人不著始未祖咏不著其字畅当字下作二方空葢原本有而传写佚阙其余则字及爵里与登科之士一一详载观刘长卿名下注曰宣城人与唐书称河间人者不同乂皇甫曽注天宝十二载进士皇甫冉注天宝十五载进士以登科先后为次置曽于冉之前与诸书称兄弟同登进士者亦不同知为合之原注非后人抄撮诸书所増入总集之兼具小传实自此始亦足以资考证也
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 (臣)纪昀 (臣)陆锡熊 (臣)孙士毅
总校官 (臣)陆费墀
●极玄集原序
唐诗数千百家浩如渊海姚合以唐人选唐诗其识鉴精矣然所选仅若此何也盖当是时以诗鸣者人有其集制作虽多鲜克全美譬之握珠懐璧岂得悉无瑕类者哉武功去取之法严故其选精选之精故所取仅若此宋初诗人犹宗唐自苏黄一出唐法几废介甫选唐百家亦惟据宋次道所有本耳又玄粹苑世已稀睹况其他乎易尝采唐人诗几千家万有余首视此有愧盖悯作者之苦心悼后世之无闻故凡一联一句可传诵者悉录不遗亦不以人废固知博而寡要劳而无功知我罪我一不敢计业欲并锓诸梓而力有未逮姑先此集与言诗者共之时重纪至元之五年三月既望建阳蒋易题
●钦定四库全书
极玄集巻上
(唐)姚合 选
○王维【字摩诘河东人开元九年进士历拾遗御史天宝末给事中肃宗时尚书右丞】
送鼂监归日本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所万里若乘空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送丘为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尔不能荐羞称献纳臣
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祖咏【开元十三年进士】
留别卢象
朝来已握手宿别更伤心灞水行人渡商山驿路深故情君且足谪宦我难任直道皆如此谁能泪满襟
兰峰赠张九皋【集作扈从御宿池】
君王既巡狩辇路入秦亰逺树低苍垒孤山出幔城寒疏清禁漏夜警羽林兵谁念迷方客长懐魏阙情
苏氏别业【国秀集作蓟门别业英灵集作逰苏氏别业】
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南山当户牖沣水映园林竹覆经冬雪庭昏未夕阴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
夕次圃田店
前路入郑郊尚经百余里马烦时欲歇客归程未巳落日桑柘阴遥村烟火起西还不遑宿中夜渡泾水【本集路刻程村刻林】
题韩少府水亭
梅福幽栖处佳期不忘还鸟啼当户竹花绕傍池山水汽侵階冷藤阴覆座闲寜知武陵趣宛在市朝间
○李端【字正已赵郡人大历五年进士与卢纶吉中孚韩栩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耿湋夏侯审唱和号十才子历校书郎终杭州司马】
赠苗员外
朱户敞髙扉青槐碍落晖八龙承庆重三虎递朝归坐竹人声绝横琴鸟语稀花惭潘岳貎年称老莱衣叶暗新樱熟丝长粉蝶飞应怜鲁儒贱空与故山违
茂陵山行陪韦工部
宿雨朝来歇空山天气清盘云双鹤下隔水一蝉鸣古道黄花落平芜赤烧生茂陵虽有病犹得伴君行
云际中峰
自得中峰住深林亦闭关经秋无客到入夜有僧还暗涧泉声小荒冈树影闲髙亭不可望星月满空山【本集冈作村亭作窗】
芜城懐古
风吹城上树草没城邉路城里月眀时精灵自来去
○耿湋【或作纬宝应二年进士官至左拾遗湋音为】
赠严维
许询清论重寂寞住山阴野客投寒寺闲门当古林海田秋熟早湖水夜渔深世上穷通理谁能奈此心
赠朗公
来自西天竺持经奉紫微年深梵语变行苦俗人归月上安禅乆苔生出院稀梁间有驯鸽不去为无机
早朝
钟鼔余声里千官向紫微冒寒人语少乘月烛来稀清漏闻驰道红霞映琐闱犹看嘶马处未启掖垣扉【红一作轻】
秋日
返照入闾巷忧来谁与语古道无人行秋风动禾黍
书情逢故人【原题巴陵逢洛阳邻舍】
因君知此事流浪已忘机客久多人识年髙众病归连云湖色逺度雪雁声稀又说家林尽凄伤泪满衣
沙上雁
衡阳多道里弱羽复哀音还塞知何日惊弦乱此心夜阴前侣逺秋冷后湖深独立汀沙意寜知雪霰侵【本集雪作霜】
赠张将军
寥落军城暮重门返照间鼓鼙经雨暗士马过秋闲惯守临边郡曾营近海山关西旧业在夜夜梦中还
酬畅当
同逰漆沮后已是十年余几度曾相梦何时定得书月髙城影尽霜重柳条疏且对尊中酒千般想未如
○卢纶【字允言河东人天宝末举进士不第大历初王缙奏为集贤学士终户部郎中】
领岭南故人书【本集作夜中得循州赵司马侍郎书因寄回使】
瘴海寄双鱼中宵逹我居两行灯下泪一纸岭南书地说炎蒸极人称老病余殷勤报贾谊莫共酒杯疏
题兴善寺后池
隔窗栖白鸟似与镜湖邻月照何年树花逢几世人岸莎青有路苔径绿无尘愿得容依止僧中老此身【本集愿得作永愿】
山下古木
髙林已萧索夜雨复秋风坠叶鸣荒竹斜根拥断蓬半侵山影里长在水声中此地何人到云门路亦通
送李端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司空曙【字文明广平人举进士贞元中水部郎中终虞部郎中】
耿湋就宿因伤故人
旧时闻笛泪此夜重霑衣方恨同懐少■〈冉阝〉堪相见稀竹烟凝涧壑林雪似芳菲多谢劳车马应怜独掩扉【■〈冉阝〉一作何】
经废宝庆寺
黄叶前朝寺无僧寒殿开池晴龟出曝松暝鹤飞回古砌碑横草阴廊画杂苔禅宫亦消歇尘世转堪哀
春日野望寄钱员外
草长花落树羸病强寻春无复少年意空余白发新青原髙见水白社静逢人寄语南宫客轩车不可亲【本集白社作华社】
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蔡或刻霍】
送王闰
相送临寒水苍茫望故关江芜连梦泽楚雪入商山话我他年旧看君此日还因将自悲泪一洒别离颜【颜集作间】
新蝉
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渐觉一年谢能令万感生微风初满树落日稍沉城为问同懐者凄凉听几声【本集渐作便谢作老】
望水
髙楼晴见水楚色霭相和野极空如练天遥不辨波永无人迹到时有鸟行过况是苍茫外残阳照最多
哭曲象
忆昔秋风起君曾叹逐臣何言芳草日自作九原人
○钱起【字仲文吴兴人天宝十载进士历校书郎终尚书郎太清宫使】
送僧归日本
上国随縁住东途若梦行浮云沧海逺去世法舟轻水月通禅观鱼龙听梵声唯怜惠灯影万里眼中明
送丘为篇四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答案(2016成都一诊)》
2016届成都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6成都“一诊”word版)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未校对版,仅供参考,正版稍后发布)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1至9页,第Ⅱ卷(表达题)9至10页,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宋以来,接地气的词、小说、戏曲的兴盛,促成了中国文化的下移,由此导致官方意识形态传播的因时而变。在承袭固有的诗文传播之外,如何使词、小说、戏曲担负起像诗文一样宣传正能量的职责,不仅要突破“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更要面对的是文化下移带来的意识形态有效传播途径的探索。
戏曲与意识形态的传播虽有深刻的关联,但官府因其“不登大稚之堂”而疏于管理。随着戏曲从业人员的壮大,题材内容思想的拓边扩界,“优孟衣冠”式的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匀栏瓦肆的演出,这导致“违规越礼”之事时时有之。如《墙头马上》,剧中李千金与裴少俊在后花园违规越礼,颇为大胆。此类传播有违儒家教化,这一现象逐渐引起官府的警觉,于是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也多了起来。“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等条文在《元史·刑法志》中有明确的记载。明承元风,逐渐强化。《御制大明律》云:“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之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明初,朱元璋盛推《琵琶记》。《琵琶记》出现之前,蔡伯谐、赵五娘的故事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内容多为蔡伯谐应试及第,抛亲弃妻,被暴雷轰死。高明感于蔡伯,皆行为有违教化,故在“休论插科打浑,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创作动机的驱使下,把原本负心题材的故事,演绎成“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谐”的教化剧。
朱元璋之子朱权,潜心戏曲,援引“治世之音安以乐”,为《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鸣锣开道,并云“杂剧者,太平之胜事,非太平则无以出”。理学家丘岑继承高明戏曲遗风,言“借他时世曲,寓我圣贤言”。清初流传甚广的《桃花扇》与《长生殿》,更是接续“资治通鉴”之史家意识,使情摆脱了晚明一己自由之立场,而放到一己之情与国运相关的宏大叙
事之中。
戏曲传播的一个重要特性是_易知易晓。丘溶直言,经书所载三纲五.常,不如诗歌吟咏性情,容易感动人心。“近世以来做成南北戏文,人人观看,皆能通晓,尤易感动人心”,使人“手舞足蹈不自觉”。在感发_人心这点上.丘溶不但看到了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的一致性,而且体悟到“性情”传播的又体差井性。
戏曲传播的另一个特性是剧场的群体接受。戏曲批评界崇尚场上之曲,鄙弃案头之书,这种批评旨趣反映了舞台性之于戏曲的重要,、币对舞台性的衡量离不开台下受众的接受。丘溶著作中曾记录群体受众的面部表情:“座中观者不下数百人,往往有感动者,有奋发者,有追悔者,有恻然叹息者,有法然流涕者。”相较于诗文的个体阅读接受,戏曲之剧场的群体接受,更显示出戏曲传播的宽度及其演员、观众互动的特殊性。
(选自《有宋以来戏曲传播的有效利用》,有删改)
1.下列对官方重视戏曲传播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戏曲虽然地位不如诗文尊贵,但与意识形态的传播有着深刻的关联,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途径之一。
B.戏曲从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勾栏瓦肆的平民演出,文化下移也迫使官方重视意识形态传播途径的改变。
C.戏曲不登大雅之堂,且妄撰词曲,在演出中常有违规越礼之事,未能充分发挥意识形态传播的功效。
D.戏曲传播易知易晓,且受众广泛,传播面大,可以成为有效而广泛地传播官方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
2.下列表述,不属于官方重视戏曲传播举措的一项是
A.元明时期拟定了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以法律形式对戏曲进行禁限和倡导。
B.创作者怀着“只看子孝与妻贤”的创作动机,改编戏曲内容以宣扬教化。
C.明朝统治者盛推能宣扬儒家伦常、实现传播教化的经典戏曲,如《琵琶记》。
D.明朝朱权认为杂剧是“太平之胜事”,支持《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有“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但在感发人心上,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具有一致性。
B.《御制大明律》中的“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体现了官府借戏曲传播意识形态的意愿。
C.清初流传的《桃花扇》与《长生殿》,将一己之情与国运相融合,不但具有教化功能,而且接续了史家意识。
D.诗文是个体的阅读接受,戏曲是剧场的群体接受,因此戏曲比诗文更能打动受众,更具有传播的广泛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世充,字行满。祖西域胡,号支颓耨,后徒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梁为庶妻。颓褥子收从之,冒梁姓,仕隋。生世充,以荫为左诩卫。大业初,世充出为江都赞治,迁郡承。杨玄感反,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起江南应之,兵十余万。一世充以偏将募江都万人,频击破之。每捷必归功于下,虏获尽推与士卒,故人争为效。大业十年,齐贼孟让转寇诸郡。至吁胎,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五壁不战,赢兵以示弱。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妥知兵?吾今生缚毛,鼓行下江都矣!”时百姓皆入保,野无所掠,让又苦五壁闭道不得南,即分兵围之。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_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世充知喊懈,夜夷灶撤幕,
毁垣,奋击,大破之,让以数十骑去。李密逼东都,诏世充为将军,以兵屯洛口。大小百余战,无大胜负。诏即拜右=}3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王杨侗以书慰勉,赐金帛安之。会江都拭逆,群巨奉杨伺为帝,以世充为吏部尚书。侗听内史令元文都、卢楚等谋,以重官界李密,趣兵北讨。密战胜来告,众大悦,世充独谓其下曰:“文都等刀笔才,必为密禽。且我军与贼战,多杀其父子兄弟,一旦为之下,一吾属无类矣!”文都等闻,大惧。后侗欲以文都为御史大夫,世充不许,曰:“尝与公等约,左右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待勋旧。今各欲得,则流竞开矣,何以共守?”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入殿伏甲杀毛。纳言段达驰告世充,世充夜以兵袭含嘉门,围宫城。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等遣将费耀、田阁拒战太阳门.眼败,世充入之,无逸以单骑遁,收楚杀之。时紫微宫尚闭,世充扣门,给侗曰:“元文都等欲执陛下降李密,臣不反,诛反者耳。”段达执文都送世充,杀之。世充悉遣腹心代卫士,然后入谢曰:“文都、楚无状,规相屠戮,臣急为此,非敢它。”侗与之盟,进拜尚书左仆射。 (选自《唐书·卷八十五。列传第十》,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_.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B.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L.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i卜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I).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嫡”指正妻及其 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前或之后加一 字予以区分,如降职称“左迁”。
C.大业,年号名。古代封建王朝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只能用一个年号。后世即以年一号 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太宗皇帝。
D.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对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 降、调动等事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世充能笼络士卒。参与平定杨玄一感之乱.他功归部下。战利品一概赏给士兵,深受 拥戴。
B.工世充有军事才能。叮胎之战,以弱胜强;洛口之战,前后百余次与敌对峙,屡占 卜风。
C.王世充有理性判断。李密战胜而归,众人皆喜,而世充却认为李密可能带来巨大的 威胁。
D.工世充果断而谨慎。他夜围宫城,消灭政敌,又能审时度势采取种种措施,确保自身 安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5分)
译文:
(2)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人殿伏甲杀之。(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①,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称不能荐②,羞为献纳臣③。
【注】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②称,称衡,
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8.对本诗首联进行简要赏析。(5分)
答:
9.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李白《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直接描写山峰之高、崖壁之险的句子是:
(2)韩愈在《师说》中用“ , ”正面解释了教师的职能和任务。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句子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小城三月
萧红
我有一个姨,她是我的继母的继母的女儿。我这个外祖母已经做了寡妇之后才来到外 祖父家,翠姨就是这个外祖母在另外的一家所生的女儿。
翠姨对我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哥哥对翠姨就像对我们,也是完全的一样。不过哥哥 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哥哥对翠姨比对我们稍稍客气一点,这显然因为翠姨 是客人的关系,而且在名分上比他大。
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她的母亲来接她 回去整理嫁妆。
翠姨一听就得病了。但没几天,她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采办嫁妆去了。偏偏那带着 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哥哥给介绍来的他的同学。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个女同学 似的被他们招待着。又加上已经学了俄国人的规矩,处处尊重女子,所以翠姨当然受了他们 不少的尊敬。不用说,买嫁妆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几天,总算她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 她回来时,母亲又接她来到我们家。后来,她的母亲发现她对出嫁太不热心,该剪裁的
衣裘,她不去剪裁。做母亲的总是常常要加以督促,后来就要接她回去,接到她身边,好随时
提醒。她的母亲以为年轻的人必定要随时提醒,不然总是贪玩。而况出嫁的日子又不远了, 或者就是二三月。
想不到外祖母来接她的时候,她竟很勇敢的提出读书的要求。她说她要念书,她想不到 出嫁。开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外祖母没有办法,依
了她。给她在家里请了一位老先生,就在自己家院子的空房子里摆上了书桌,还有几个邻居 家的姑娘,一齐念书。
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闷闷不乐。她的母亲问她,有什么不如意? 陪嫁的东西买得不顺心吗?或者是想到我们家去玩吗?什么事都问到了。
翠姨摇着头不说什么。
过了些日子,我的母亲去看翠姨,带着我的哥哥。他们一看见她,第一个印象,就觉得她 苍白了不少。而且母亲断言,她活不久了。大家都说是念书累的,外祖母也说是念书累的, 没什么要紧的,要出嫁的女儿们,总是先前瘦,嫁过去就要胖了。
翠姨自己则点点头,笑笑,不承认,也不加以否认。还是念书,也不到我们家来了。 翠姨越来越瘦了,哥哥去到外祖母家看了她两次,也不过是吃饭,喝酒,应酬。而且说是 去看外祖母的。哥哥回来也并不带回什么欢喜或是什么新的忧郁,还是一样和大家打牌 下棋。
翠姨后来支持不了,躺下了。她的婆婆听说她病,就要娶她,因为花了钱,死了不是可惜 了吗?这种消息,翠姨听了病就更加严重。
母亲叫哥哥去看翠姨。母亲晓得他们年轻人是很构泥的,或者不好意思去看翠姨,也或 者翠姨是很想看他的,他们好久未能看见了。同时翠姨不愿出嫁,母亲很久就在心里边猜疑 着他们了。男子是不好去专访一位小姐的,这城里没有这样的风俗。母亲给了哥哥一件礼 物,哥哥就可去了。
哥哥去的那天,她家里正没有人。
翠姨大概听出什么人来了,就在里边说:“请进来。”
哥哥进去了,坐在翠姨的枕边,他要去摸一摸翠姨的前额,是否发热,他说:“好了点吗?” 他刚一伸手,翠姨就突然拉了他的手,而且大声哭起来,好像一颗心也哭出来了似的。 哥哥没有准备,很害怕,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同时听得见外边已经有人来了,就要开门进 来了。
翠姨平静的向他笑着,说:
“你来得很好,一定是姐姐告诉你来的,她爱我一场,可惜我不能报答她了……我现在只 想死得快一点就好,多活一天也是多余的……人家也许以为我是任性……其实是不对的,那 家对我也很好,要是过去,他们对我也会是很好的,但是我不愿意。我小时候,就不好,我的
脾气总是,不从心的事,我不愿意……可是我怎能从心呢……真是笑话……谢谢姐姐她还惦 着我……请你告诉她,我并不像她想的那么苦呢,我也很快乐……”翠姨苦笑了一笑,“我心 里很安静,而且我求的我都得到了……”
哥哥茫然的不知道说什么,这时祖父进来了。看了翠姨的热度,又感谢了我的母亲,片 我哥哥的降临,感到荣幸。他说放心吧,翠姨的病马上就会好的,好了就嫁过去。哥哥看了 翠姨就退出去了,从此再没有看见她。
哥哥后来提起翠姨常常落泪。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
等我春假回来,母亲还当我说:“要是翠姨一定不愿出嫁,那也可以,假如他们当我说。” 翠姨坟头的草籽已经发芽了,坟头显出淡淡的青色,常常会有白色的山羊跑过。 这时城里的街巷,又装满了春天。暖和的太阳,又转回来了。
街上有提着筐子卖蒲公英的了,也有卖小根蒜的了。更有些孩子们按着时节去折了那 刚发芽的柳条,拧成哨子,就含在嘴里满街的吹。
大街小巷,到处的鸣呜呜,呜呜鸣。好像春天是从他们的手里招回来似的。 接着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了一地。
年轻的姑娘们,她们坐着马车去选择衣料了,因为就要换春装了。
她们热心的弄着剪刀,打着衣样,白天黑夜的忙着。不久春装换起来了,只是不见载着 翠姨的马车来。
(节选自萧红《小城三月》,有删改)
送丘为篇五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016成都一诊)》
成都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宋以来,接地气的词、小说、戏曲的兴盛,促成了中国文化的下移,由此导致官方意识形态传播的因时而变。在承袭固有的诗文传播之外,如何使词、小说、戏曲担负起像诗文一样宣传正能量的职责,不仅要突破“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更要面对的是文化下移带来的意识形态有效传播途径的探索。
戏曲与意识形态的传播虽有深刻的关联,但官府因其“不登大稚之堂”而疏于管理。随着戏曲从业人员的壮大,题材内容思想的拓边扩界,“优孟衣冠”式的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匀栏瓦肆的演出,这导致“违规越礼”之事时时有之。如《墙头马上》,剧中李千金与裴少俊在后花园违规越礼,颇为大胆。此类传播有违儒家教化,这一现象逐渐引起官府的警觉,于是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也多了起来。“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等条文在《元史·刑法志》中有明确的记载。明承元风,逐渐强化。《御制大明律》云:“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之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明初,朱元璋盛推《琵琶记》。《琵琶记》出现之前,蔡伯谐、赵五娘的故事
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内容多为蔡伯谐应试及第,抛亲弃妻,被暴雷轰死。高明感于蔡伯,皆行为有违教化,故在“休论插科打浑,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创作动机的驱使下,把原本负心题材的故事,演绎成“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谐”的教化剧。
朱元璋之子朱权,潜心戏曲,援引“治世之音安以乐”,为《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鸣锣开道,并云“杂剧者,太平之胜事,非太平则无以出”。理学家丘岑继承高明戏曲遗风,言“借他时世曲,寓我圣贤言”。清初流传甚广的《桃花扇》与《长生殿》,更是接续“资治通鉴”之史家意识,使情摆脱了晚明一己自由之立场,而放到一己之情与国运相关的宏大叙事之中。
戏曲传播的一个重要特性是_易知易晓。丘溶直言,经书所载三纲五.常,不如诗歌吟咏性情,容易感动人心。“近世以来做成南北戏文,人人观看,皆能通晓,尤易感动人心”,使人“手舞足蹈不自觉”。在感发_人心这点上.丘溶不但看到了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的一致性,而且体悟到“性情”传播的又体差井性。
戏曲传播的另一个特性是剧场的群体接受。戏曲批评界崇尚场上之曲,鄙弃案头之书,这种批评旨趣反映了舞台性之于戏曲的重要,、币对舞台性的衡量离不开台下受众的接受。丘溶著作中曾记录群体受众的面部表情:“座中观者不下数百人,往往有感动者,有奋发者,有追悔者,有恻然叹息者,有法然流涕者。”相较于诗文的个体阅读接受,戏曲之剧场的群体接受,更显示出戏曲传播的宽度及其演员、观众互动的特殊性。
(选自《有宋以来戏曲传播的有效利用》,有删改)
1.下列对官方重视戏曲传播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戏曲虽然地位不如诗文尊贵,但与意识形态的传播有着深刻的关联,是意
识形态传播的途径之一。
B.戏曲从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勾栏瓦肆的平民演出,文化下移也迫使官方重视意识形态传播途径的改变。
C.戏曲不登大雅之堂,且妄撰词曲,在演出中常有违规越礼之事,未能充分发挥意识形态传播的功效。
D.戏曲传播易知易晓,且受众广泛,传播面大,可以成为有效而广泛地传播官方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
2.下列表述,不属于官方重视戏曲传播举措的一项是
A.元明时期拟定了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以法律形式对戏曲进行禁限和倡导。
B.创作者怀着“只看子孝与妻贤”的创作动机,改编戏曲内容以宣扬教化。
C.明朝统治者盛推能宣扬儒家伦常、实现传播教化的经典戏曲,如《琵琶记》。
D.明朝朱权认为杂剧是“太平之胜事”,支持《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有“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但在感发人心上,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具有一致性。
B.《御制大明律》中的“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体现了官府借戏曲传播意识形态的意愿。
C.清初流传的《桃花扇》与《长生殿》,将一己之情与国运相融合,不但具有教化功能,而且接续了史家意识。
D.诗文是个体的阅读接受,戏曲是剧场的群体接受,因此戏曲比诗文更能打动受众,更具有传播的广泛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世充,字行满。祖西域胡,号支颓耨,后徒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梁为庶妻。颓褥子收从之,冒梁姓,仕隋。生世充,以荫为左翊卫。大业初,世充出为江都赞治,迁郡承。杨玄感反,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起江南应之,兵十余万。世充以偏将募江都万人,频击破之。每捷必归功于下,虏获尽推与士卒,故人争为效。大业十年,齐贼孟让转寇诸郡。至盱眙,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五壁不战,羸兵以示弱。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时百姓皆入保,野无所掠,让又苦五壁闭道不得南,即分兵围之。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世充知贼懈,夜夷灶撤幕,毁垣,奋击,大破之,让以数十骑去。李密逼东都,诏世充为将军,以兵屯洛口。大小百余战,无大胜负。诏即拜右翊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王杨侗以书慰勉,赐金帛安之。会江都弑逆,群巨奉杨侗为帝,以世充为吏部尚书。侗听内史令元文都、卢楚等谋,以重官畀李密,趣兵北讨。密战胜来告,众大悦,世充独谓其下曰:“文都等刀笔才,必为密禽。且我军与贼战,多杀其父子兄弟,一旦为之下,吾属无类矣!”文都等闻,大惧。后侗欲以文都为御史大夫,世充不许,曰:“尝与公等约,左右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待勋旧。今各欲得,则流竞开矣,何以共守?”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入殿伏甲杀之。纳言段达驰告世充,世充夜以兵袭含嘉门,围宫城。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等遣将费曜、田阁拒战太阳门.曜败,世充入之,无逸以单骑遁,收楚杀之。
时紫微宫尚闭,世充扣门,绐侗曰:“元文都等欲执陛下降李密,臣不反,诛反者耳。”段达执文都送世充,杀之。世充悉遣腹心代卫士,然后入谢曰:“文都、楚无状,规相屠戮,臣急为此,非敢它。”侗与之盟,进拜尚书左仆射。
(选自《唐书·卷八十五。列传第十》,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B.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C.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D.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嫡”指正妻及其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前或之后加一字予以区分,如降职称“左迁”。
C.大业,年号名。古代封建王朝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只能用一个年号。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太宗皇帝。
D.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对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世充能笼络士卒。参与平定杨玄感之乱.他功归部下。战利品一概赏给士兵,深受拥戴。
B.工世充有军事才能。盱眙之战,以弱胜强;洛口之战,前后百余次与敌对
送丘为篇六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宋以来,接地气的词、小说、戏曲的兴盛,促成了中国文化的下移,由此导致官方意识形态传播的因时而变。在承袭固有的诗文传播之外,如何使词、小说、戏曲担负起像诗文一样宣传正能量的职责,不仅要突破“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更要面对的是文化下移带来的意识形态有效传播途径的探索。
戏曲与意识形态的传播虽有深刻的关联,但官府因其“不登大稚之堂”而疏于管理。随着戏曲从业人员的壮大,题材内容思想的拓边扩界,“优孟衣冠”式的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匀栏瓦肆的演出,这导致“违规越礼”之事时时有之。如《墙头马上》,剧中李千金与裴少俊在后花园违规越礼,颇为大胆。此类传播有违儒家教化,这一现象逐渐引起官府的警觉,于是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也多了起来。“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等条文在《元史•刑法志》中有明确的记载。明承元风,逐渐强化。《御制大明律》云:“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之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明初,朱元璋盛推《琵琶记》。《琵琶记》出现之前,蔡伯谐、赵五娘的故事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内容多为蔡伯谐应试及第,抛亲弃妻,被暴雷轰死。高明感于蔡伯,皆行为有违教化,故在“休论插科打浑,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创作动机的驱使下,把原本负心题材的故事,演绎成“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谐”的教化剧。
朱元璋之子朱权,潜心戏曲,援引“治世之音安以乐”,为《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鸣锣开道,并云“杂剧者,太平之胜事,非太平则无以出”。理学家丘岑继承高明戏曲遗风,言“借他时世曲,寓我圣贤言”。清初流传甚广的《桃花扇》与《长生殿》,更是接续“资治通鉴”之史家意识,使情摆脱了晚明一己自由之立场,而放到一己之情与国运相关的宏大叙事之中。
戏曲传播的一个重要特性是_易知易晓。丘溶直言,经书所载三纲五.常,不如诗歌吟咏性情,容易感动人心。“近世以来做成南北戏文,人人观看,皆能通晓,尤易感动人心”,使人“手舞足蹈不自觉”。在感发_人心这点上.丘溶不但看到了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的一致性,而且体悟到“性情”传播的又体差井性。
戏曲传播的另一个特性是剧场的群体接受。戏曲批评界崇尚场上之曲,鄙弃案头之书,这种批评旨趣反映了舞台性之于戏曲的重要,、币对舞台性的衡量离不开台下受众的接受。丘溶著作中曾记录群体受众的面部表情:“座中观者不下数百人,往往有感动者,有奋发者,有追悔者,有恻然叹息者,有法然流涕者。”相较于诗文的个体阅读接受,戏曲之剧场的群体接受,更显示出戏曲传播的宽度及其演员、观众互动的特殊性。
(选自《有宋以来戏曲传播的有效利用》,有删改)
1.下列对官方重视戏曲传播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戏曲虽然地位不如诗文尊贵,但与意识形态的传播有着深刻的关联,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途径之一。
B.戏曲从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勾栏瓦肆的平民演出,文化下移也迫使官方重视意识形态传播途径的改变。
C.戏曲不登大雅之堂,且妄撰词曲,在演出中常有违规越礼之事,未能充分发挥意识形态传播的功效。
D.戏曲传播易知易晓,且受众广泛,传播面大,可以成为有效而广泛地传播官方意识形
态的重要载体。
2.下列表述,不属于官方重视戏曲传播举措的一项是
A.元明时期拟定了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以法律形式对戏曲进行禁限和倡导。
B.创作者怀着“只看子孝与妻贤”的创作动机,改编戏曲内容以宣扬教化。
C.明朝统治者盛推能宣扬儒家伦常、实现传播教化的经典戏曲,如《琵琶记》。
D.明朝朱权认为杂剧是“太平之胜事”,支持《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有“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但在感发人心上,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具有一致性。
B.《御制大明律》中的“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体现了官府借戏曲传播意识形态的意愿。
C.清初流传的《桃花扇》与《长生殿》,将一己之情与国运相融合,不但具有教化功能,而且接续了史家意识。
D.诗文是个体的阅读接受,戏曲是剧场的群体接受,因此戏曲比诗文更能打动受众,更具有传播的广泛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世充,字行满。祖西域胡,号支颓耨,后徒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梁为庶妻。颓褥子收从之,冒梁姓,仕隋。生世充,以荫为左诩卫。大业初,世充出为江都赞治,迁郡承。杨玄感反,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起江南应之,兵十余万。一世充以偏将募江都万人,频击破之。每捷必归功于下,虏获尽推与士卒,故人争为效。大业十年,齐贼孟让转寇诸郡。至吁胎,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五壁不战,赢兵以示弱。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妥知兵?吾今生缚毛,鼓行下江都矣!”时百姓皆入保,野无所掠,让又苦五壁闭道不得南,即分兵围之。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_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世充知喊懈,夜夷灶撤幕,毁垣,奋击,大破之,让以数十骑去。李密逼东都,诏世充为将军,以兵屯洛口。大小百余战,无大胜负。诏即拜右=}3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王杨侗以书慰勉,赐金帛安之。会江都拭逆,群巨奉杨伺为帝,以世充为吏部尚书。侗听内史令元文都、卢楚等谋,以重官界李密,趣兵北讨。密战胜来告,众大悦,世充独谓其下曰:“文都等刀笔才,必为密禽。且我军与贼战,多杀其父子兄弟,一旦为之下,一吾属无类矣!”文都等闻,大惧。后侗欲以文都为御史大夫,世充不许,曰:“尝与公等约,左右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待勋旧。今各欲得,则流竞开矣,何以共守?”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入殿伏甲杀毛。纳言段达驰告世充,世充夜以兵袭含嘉门,围宫城。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等遣将费耀、田阁拒战太阳门.眼败,世充入之,无逸以单骑遁,收楚杀之。时紫微宫尚闭,世充扣门,给侗曰:“元文都等欲执陛下降李密,臣不反,诛反者耳。”段达执文都送世充,杀之。世充悉遣腹心代卫士,然后入谢曰:“文都、楚无状,规相屠戮,臣急为此,非敢它。”侗与之盟,进拜尚书左仆射。
(选自《唐书•卷八十五。列传第十》,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_.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B.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L.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i卜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I).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嫡”指正妻及其
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前或之后加一
字予以区分,如降职称“左迁”。
C.大业,年号名。古代封建王朝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只能用一个年号。后世即以年一号
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太宗皇帝。
D.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对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 降、调动等事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世充能笼络士卒。参与平定杨玄一感之乱.他功归部下。战利品一概赏给士兵,深受
拥戴。
B.工世充有军事才能。叮胎之战,以弱胜强;洛口之战,前后百余次与敌对峙,屡占 卜风。
C.王世充有理性判断。李密战胜而归,众人皆喜,而世充却认为李密可能带来巨大的 威胁。
D.工世充果断而谨慎。他夜围宫城,消灭政敌,又能审时度势采取种种措施,确保自身 安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5分)
译文:
(2)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人殿伏甲杀之。(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①,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称不能荐②,羞为献纳臣③。
【注】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②称,称衡,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8.对本诗首联进行简要赏析。(5分)
答:
9.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1)李白《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直接描写山峰之高、崖壁之险的句子是:
(2)韩愈在《师说》中用“ , ”正面解释了教师的职能和任务。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句子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小城三月
萧红
我有一个姨,她是我的继母的继母的女儿。我这个外祖母已经做了寡妇之后才来到外 祖父家,翠姨就是这个外祖母在另外的一家所生的女儿。
翠姨对我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哥哥对翠姨就像对我们,也是完全的一样。不过哥哥 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哥哥对翠姨比对我们稍稍客气一点,这显然因为翠姨
是客人的关系,而且在名分上比他大。
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她的母亲来接她 回去整理嫁妆。
翠姨一听就得病了。但没几天,她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采办嫁妆去了。偏偏那带着 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哥哥给介绍来的他的同学。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个女同学
似的被他们招待着。又加上已经学了俄国人的规矩,处处尊重女子,所以翠姨当然受了他们
不少的尊敬。不用说,买嫁妆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几天,总算她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 她回来时,母亲又接她来到我们家。后来,她的母亲发现她对出嫁太不热心,该剪裁的 衣裘,她不去剪裁。做母亲的总是常常要加以督促,后来就要接她回去,接到她身边,好随时
提醒。她的母亲以为年轻的人必定要随时提醒,不然总是贪玩。而况出嫁的日子又不远了,
或者就是二三月。
想不到外祖母来接她的时候,她竟很勇敢的提出读书的要求。她说她要念书,她想不到 出嫁。开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外祖母没有办法,依
了她。给她在家里请了一位老先生,就在自己家院子的空房子里摆上了书桌,还有几个邻居
家的姑娘,一齐念书。
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闷闷不乐。她的母亲问她,有什么不如意? 陪嫁的东西买得不顺心吗?或者是想到我们家去玩吗?什么事都问到了。
翠姨摇着头不说什么。
过了些日子,我的母亲去看翠姨,带着我的哥哥。他们一看见她,第一个印象,就觉得她
苍白了不少。而且母亲断言,她活不久了。大家都说是念书累的,外祖母也说是念书累的,
没什么要紧的,要出嫁的女儿们,总是先前瘦,嫁过去就要胖了。
翠姨自己则点点头,笑笑,不承认,也不加以否认。还是念书,也不到我们家来了。 翠姨越来越瘦了,哥哥去到外祖母家看了她两次,也不过是吃饭,喝酒,应酬。而且说是
去看外祖母的。哥哥回来也并不带回什么欢喜或是什么新的忧郁,还是一样和大家打牌 下棋。
翠姨后来支持不了,躺下了。她的婆婆听说她病,就要娶她,因为花了钱,死了不是可惜
了吗?这种消息,翠姨听了病就更加严重。
母亲叫哥哥去看翠姨。母亲晓得他们年轻人是很构泥的,或者不好意思去看翠姨,也或 者翠姨是很想看他的,他们好久未能看见了。同时翠姨不愿出嫁,母亲很久就在心里边猜疑
着他们了。男子是不好去专访一位小姐的,这城里没有这样的风俗。母亲给了哥哥一件礼
物,哥哥就可去了。
哥哥去的那天,她家里正没有人。
翠姨大概听出什么人来了,就在里边说:“请进来。”
哥哥进去了,坐在翠姨的枕边,他要去摸一摸翠姨的前额,是否发热,他说:“好了点吗?”
他刚一伸手,翠姨就突然拉了他的手,而且大声哭起来,好像一颗心也哭出来了似的。 哥哥没有准备,很害怕,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同时听得见外边已经有人来了,就要开门进
来了。
翠姨平静的向他笑着,说:
“你来得很好,一定是姐姐告诉你来的,她爱我一场,可惜我不能报答她了„„我现在只
想死得快一点就好,多活一天也是多余的„„人家也许以为我是任性„„其实是不对的,那
家对我也很好,要是过去,他们对我也会是很好的,但是我不愿意。我小时候,就不好,我的
脾气总是,不从心的事,我不愿意„„可是我怎能从心呢„„真是笑话„„谢谢姐姐她还惦
着我„„请你告诉她,我并不像她想的那么苦呢,我也很快乐„„”翠姨苦笑了一笑,“我心
里很安静,而且我求的我都得到了„„”
哥哥茫然的不知道说什么,这时祖父进来了。看了翠姨的热度,又感谢了我的母亲,片 我哥哥的降临,感到荣幸。他说放心吧,翠姨的病马上就会好的,好了就嫁过去。哥哥看了
翠姨就退出去了,从此再没有看见她。
哥哥后来提起翠姨常常落泪。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
等我春假回来,母亲还当我说“:要是翠姨一定不愿出嫁,那也可以,假如他们当我说。” 翠姨坟头的草籽已经发芽了,坟头显出淡淡的青色,常常会有白色的山羊跑过。 这时城里的街巷,又装满了春天。暖和的太阳,又转回来了。
街上有提着筐子卖蒲公英的了,也有卖小根蒜的了。更有些孩子们按着时节去折了那 刚发芽的柳条,拧成哨子,就含在嘴里满街的吹。
大街小巷,到处的鸣呜呜,呜呜鸣。好像春天是从他们的手里招回来似的。
接着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了一地。
年轻的姑娘们,她们坐着马车去选择衣料了,因为就要换春装了。
她们热心的弄着剪刀,打着衣样,白天黑夜的忙着。不久春装换起来了,只是不见载着 翠姨的马车来。
送丘为篇七
《终南望余雪》
送丘为篇八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教师版)》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教师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有宋以来,接地气的词、小说、戏曲的兴盛,促成了中国文化的下移,由此导致官方意识形态传播的因时而变。在承袭固有的诗文传播之外,如何使词、小说、戏曲担负起像诗文一样宣传正能量的职责,不仅要突破“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更要面对的是文化下移带来的意识形态有效传播途径的探索。
戏曲与意识形态的传播虽有深刻的关联,但官府因其“不登大稚之堂”而疏于管理。随着戏曲从业人员的壮大,题材内容思想的拓边扩界,“优孟衣冠”式的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匀栏瓦肆的演出,这导致“违规越礼”之事时时有之。如《墙头马上》,剧中李千金与裴少俊在后花园违规越礼,颇为大胆。此类传播有违儒家教化,这一现象逐渐引起官府的警觉,于是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也多了起来。“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等条文在《元史〃刑法志》中有明确的记载。明承元风,逐渐强化。《御制大明律》云:“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之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明初,朱元璋盛推《琵琶记》。《琵琶记》出现之前,蔡伯谐、赵五娘的故事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内容多为蔡伯谐应试及第,抛亲弃妻,被暴雷轰死。高明感于蔡伯,皆行为有违教化,故在“休论插科打浑,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创作动机的驱使下,把原本负心题材的故事,演绎成“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谐”的教化剧。
朱元璋之子朱权,潜心戏曲,援引“治世之音安以乐”,为《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鸣锣开道,并云“杂剧者,太平之胜事,非太平则无以出”。理学家丘岑继承高明戏曲遗风,言“借他时世曲,寓我圣贤言”。清初流传甚广的《桃花扇》与《长生殿》,更是接续“资治通鉴”之史家意识,使情摆脱了晚明一己自由之立场,而放到一己之情与国运相关的宏大叙事之中。
戏曲传播的一个重要特性是_易知易晓。丘溶直言,经书所载三纲五.常,不如诗歌吟咏性情,容易感动人心。“近世以来做成南北戏文,人人观看,皆能通晓,尤易感动人心”,使人“手舞足蹈不自觉”。在感发_人心这点上.丘溶不但看到了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的一致性,而且体悟到“性情”传播的又体差井性。 戏曲传播的另一个特性是剧场的群体接受。戏曲批评界崇尚场上之曲,鄙弃案头之书,这种批评旨趣反映了舞台性之于戏曲的重要,、币对舞台性的衡量离不开台下受众的接受。丘溶著作中曾记录群体受众的面部表情:“座中观者不下数百人,往往有感动者,有奋发者,有追悔者,有恻然叹息者,有法然流涕者。”相较于诗文的个体阅读接受,戏曲之剧场的群体接受,更显示出戏曲传播的宽度及其演员、观众互动的特殊性。
1.下列对官方重视戏曲传播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C (C项“不登大雅之堂”与官方是否重视无关; “妄撰词曲,违规越礼”不符合官方意识形态,谈不上“充分发挥”与否的问题)
A.戏曲虽然地位不如诗文尊贵,但与意识形态的传播有着深刻的关联,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途径之一。
B.戏曲从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勾栏瓦肆的平民演出,文化下移也迫使官方重视意识形态传播途径的
改变。
C.戏曲不登大雅之堂,且妄撰词曲,在演出中常有违规越礼之事,未能充分发挥意识形态传播的
功效。
D.戏曲传播易知易晓,且受众广泛,传播面大,可以成为有效而广泛地传播官方意识形态的重要
载体。
2.下列表述,不属于官方重视戏曲传播举措的一项是B (B项为创作者的自觉创作行为,不属于官方举措)
A.元明时期拟定了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以法律形式对戏曲进行禁限和倡导。
B.创作者怀着“只看子孝与妻贤”的创作动机,改编戏曲内容以宣扬教化。
C.明朝统治者盛推能宣扬儒家伦常、实现传播教化的经典戏曲,如《琵琶记》。
D.明朝朱权认为杂剧是“太平之胜事”,支持《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D (D项因果关系牵强,从诗文和戏曲“接受”的差异性,不能推出“更能打动受众”和“广泛性”)
A.虽然有“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但在感发人心上,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具有一致
性。
B.《御制大明律》中的“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体现了官府借戏曲传播意识
形态的意愿。
C.清初流传的《桃花扇》与《长生殿》,将一己之情与国运相融合,不但具有教化功能,而且接续
了史家意识。
D.诗文是个体的阅读接受,戏曲是剧场的群体接受,因此戏曲比诗文更能打动受众,更具有传播
的广泛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世充,字行满王世充,字行满。祖西域胡,号支颓耨,后徒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梁为庶妻祖父是西域胡人,号为支颓褥,后来迁居新丰,死后,其妻嫁给霸城人王粲为妾。颓褥子收从之,冒梁..
姓,仕隋支颓褥的儿子支收随同母亲,顶替王粲的姓,在隋朝做官。生世充,以荫为左翊卫世充生下后,因祖先的功勋任左翊卫。大业初,世充出为江都赞治,迁郡承大业初,世充出任江都赞治,又升任郡丞。杨玄.
感反,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起江南应之,兵十余万杨玄感造反的时候,吴地人朱燮、晋陵人管崇在江南起兵响应,拥兵十多万。世充以偏将募江都万人,频击破之王世充作为偏将在江都招募一万多人,多次打败叛贼。每捷必归功于下,虏获尽推与士卒,故人争为效每次大捷,必定归功于部下,缴获的东西全都分给士兵,因此人们争相为他效命。大业十年,齐贼孟让转寇诸郡大业十年,齐郡孟让辗转侵犯诸郡,。至盱眙,..
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五壁不战,羸兵以示弱到了盱眙,王世充抵御他,守卫都梁山,分列五座营垒,没有交战,用老弱士兵来显示力弱。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 孟让笑着说: “王世充是个文法小吏,怎懂兵法? 我今天要活捉他,擂鼓进军攻克江都!”时百姓皆入保,野无所掠,让又苦五壁闭道不得南,即分兵围之当时百姓都进入堡垒,野外没有可掠夺的东西,孟让又苦于五座营垒挡住道路不能南侵,就分兵包围营垒。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世充多次出战,假装失利,逃进营垒;孟让更加骄傲,几天后,渐渐分出兵力向南侵掠,留下刚够包围营垒的军兵。世充知贼懈,夜夷灶撤幕,毁垣,奋击,大破之,让以数十骑去王世充知道敌兵松懈,夜晚填平灶坑撤掉幕帐,毁掉墙垣,奋力攻击,大败敌军,孟让率数十名骑兵逃跑。李密逼东都,诏世充为将军,以兵屯洛口李密进逼东都洛阳,皇上下诏命王世充任将军,带兵驻扎在洛口。大小百余战,无大胜负经过大小一百多次交战,没有大的胜负。诏即拜右翊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王杨侗以书慰勉,赐金帛安之皇上下诏就地授任他为右翊卫将军,催促打败敌人,王世充大败,越王杨侗写信慰劳劝勉,赏赐金帛安抚他。会江都弑逆,群巨奉杨侗为帝,以世充为吏部尚书适值江都叛逆弑杀君主,群臣奉立杨侗为皇帝,任命王世....
充为吏部尚书。侗听内史令元文都、卢楚等谋,以重官畀李密,趣兵北讨杨侗听从元文都、卢楚等人的计谋,任命李密做高官,催促他带兵向北讨伐。密战胜来告,众大悦,世充独谓其下曰李密打了胜仗前来报告,众人都很高兴,唯独王世充对部下说:“文都等刀笔才,必为密禽。且我军与贼战,多杀其父子兄弟,一旦为之下,吾属无类矣! 元文都等都只有舞文弄墨的小才,一定会被李密活捉,况且,我军和贼(李密)交战,杀死他们的父兄子弟很多,一旦成为他的部下,我们这些人就没一个人能够活得了”文都等闻,大惧元文都等人听到后,非常恐惧。后侗欲以文都为御史大夫,世充不许,曰后杨侗打算任元文都为御史大夫,王世充不同意,说:“尝与公等约,左右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待勋旧。今各欲得,则流竞开矣,何以共守? 曾经与公等相约,左右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给有功绩的旧臣.现在各位想得到,那么就开了争夺权力的风气,如何共守?”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入殿伏甲杀之元文都对此怨恨不已,暗中和卢楚谋划,趁着王世充进殿时埋伏士兵杀死他。纳言段达驰告世充,世充夜以兵袭含嘉门,围宫城纳言段达(让人)乘快马报告王世充,王世充夜晚率兵袭击含嘉门,包围宫城。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等遣将费曜、田阁拒战太阳门.曜败,世充入之,无逸以单骑遁,收楚杀之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等派大将费曜、田阇在太阳门抵抗,费曜大败,王世充进入宫城,皇甫无逸单身骑马逃跑,捉住卢楚杀了。时紫微宫尚闭,世充扣门,绐侗曰当时紫微宫还关闭着,王世充敲门,欺骗杨侗说:“元文都等欲执陛下降李密,臣不反,诛反者耳元文都等人要捉拿陛下投降李密,臣并未造反,只是诛杀造反的人罢了。”段达执文都送世充,杀之段达捉住元文都送给王世充,就被杀掉了。世充悉遣腹心代卫士,然后入谢曰王世充全部派用心腹替换卫士,然后入朝谢
罪说:“文都、楚无状,规相屠戮,臣急为此,非敢它元文都、卢楚罪大恶极,谋划着互相残杀,臣紧急中做了这种事,不敢有他心。”侗与之盟,进拜尚书左仆射杨侗与他盟誓,升任他为尚书左仆射。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B.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C.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D.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一个皇帝可以改用多个年号;“太宗”不是年号.)
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嫡”指正妻及其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前或之后加一字予以区
分,如降职称“左迁”。
C.大业,年号名。古代封建王朝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只能用一个年号。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
呼,如永乐皇帝、太宗皇帝。
D.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对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
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洛口之战“屡占上风”不合文意)
A.工世充能笼络士卒。参与平定杨玄感之乱.他功归部下。战利品一概赏给士兵,深受拥戴。
B.工世充有军事才能。盱眙之战,以弱胜强;洛口之战,前后百余次与敌对峙,屡占上风。
C.王世充有理性判断。李密战胜而归,众人皆喜,而世充却认为李密可能带来巨大的威胁。
D.工世充果断而谨慎。他夜围宫城,消灭政敌,又能审时度势采取种种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5分)
译文: 孟让笑着说: “王世充是个文法小吏,怎么能懂得兵法? 我现在要活捉他,擂鼓进军攻克江都了!”(大意正确3分,落实“生”“鼓”各1分)
(2)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人殿伏甲杀之。(5分)
译文: 元文都对此怨恨,暗中和卢楚谋划,趁着王世充进殿时埋伏士兵杀死他.(大意正确3分,落实“憾”“潜”各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 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①,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称不能荐②,羞为献纳臣③。 【注】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②称,称衡,
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8.对本诗首联进行简要赏析。(5分)
答: ①点题:“不得意”,暗扣标题中的“落第”;(1分)“柳条春”暗含送别之意,点题中的“送归”. (1分)②情感内涵丰富: “怜”字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1分)“况复”递进一层,将伤别之情和人生不如意融合起来,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丘为的怜惜.(2分)(意思相近即可)
9.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 ①对丘为落第的同情.首联用一“怜”字直接表达对丘为落第的同情;颔联表现对丘为盘资耗尽困于长安、返回时忧愁煎熬新添白发的困境的怜悯. (2分)②尾联表达了诗人自愧不如孔融,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的自责. (2分)同时“羞”中寓愤,暗含着对贤才遭弃的愤慨.(2分)(意思相近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1)李白《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直接描写山峰之高、崖壁之险的句子是: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
倒挂倚绝壁。
(2)韩愈在《师说》中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正面解释了教师的职能和任务。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只)缘身在最高层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
小城三月 萧 红
我有一个姨,她是我的继母的继母的女儿。我这个外祖母已经做了寡妇之后才来到外祖父家,翠姨就是这个外祖母在另外的一家所生的女儿。
翠姨对我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哥哥对翠姨就像对我们,也是完全的一样。不过哥哥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哥哥对翠姨比对我们稍稍客气一点,这显然因为翠姨是客人的关系,而且在名分上比他大。
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她的母亲来接她回去整理嫁妆。
翠姨一听就得病了。但没几天,她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采办嫁妆去了。偏偏那带着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哥哥给介绍来的他的同学。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个女同学似的被他们招待着。又加上已经学了俄国人的规矩,处处尊重女子,所以翠姨当然受了他们不少的尊敬。不用说,买嫁妆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几天,总算她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
她回来时,母亲又接她来到我们家。后来,她的母亲发现她对出嫁太不热心,该剪裁的衣裘,她不去剪裁。做母亲的总是常常要加以督促,后来就要接她回去,接到她身边,好随时提醒。她的母亲以为年轻的人必定要随时提醒,不然总是贪玩。而况出嫁的日子又不远了,或者就是二三月。
想不到外祖母来接她的时候,她竟很勇敢的提出读书的要求。她说她要念书,她想不到出嫁。开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外祖母没有办法,依了她。给她在家里请了一位老先生,就在自己家院子的空房子里摆上了书桌,还有几个邻居家的姑娘,一齐念书。
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闷闷不乐。她的母亲问她,有什么不如意?陪嫁的东西买得不顺心吗?或者是想到我们家去玩吗?什么事都问到了。
翠姨摇着头不说什么。
过了些日子,我的母亲去看翠姨,带着我的哥哥。他们一看见她,第一个印象,就觉得她苍白了不少。而且母亲断言,她活不久了。大家都说是念书累的,外祖母也说是念书累的,没什么要紧的,要出嫁的女儿们,总是先前瘦,嫁过去就要胖了。
翠姨自己则点点头,笑笑,不承认,也不加以否认。还是念书,也不到我们家来了。
翠姨越来越瘦了,哥哥去到外祖母家看了她两次,也不过是吃饭,喝酒,应酬。而且说是去看外祖母的。哥哥回来也并不带回什么欢喜或是什么新的忧郁,还是一样和大家打牌下棋。
翠姨后来支持不了,躺下了。她的婆婆听说她病,就要娶她,因为花了钱,死了不是可惜了吗?这种消息,翠姨听了病就更加严重。
母亲叫哥哥去看翠姨。母亲晓得他们年轻人是很拘泥的,或者不好意思去看翠姨,也或者翠姨是很想看他的,他们好久未能看见了。同时翠姨不愿出嫁,母亲很久就在心里边猜疑着他们了。男子是不好去专访一位小姐的,这城里没有这样的风俗。母亲给了哥哥一件礼物,哥哥就可去了。
哥哥去的那天,她家里正没有人。
翠姨大概听出什么人来了,就在里边说:“请进来。”
哥哥进去了,坐在翠姨的枕边,他要去摸一摸翠姨的前额,是否发热,他说:“好了点吗?” 他刚一伸手,翠姨就突然拉了他的手,而且大声哭起来,好像一颗心也哭出来了似的。哥哥没有准备,很害怕,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同时听得见外边已经有人来了,就要开门进来了。
翠姨平静的向他笑着,说:
“你来得很好,一定是姐姐告诉你来的,她爱我一场,可惜我不能报答她了……我现在只想死得快一点就好,多活一天也是多余的……人家也许以为我是任性……其实是不对的,那家对我也很好,要是
过去,他们对我也会是很好的,但是我不愿意。我小时候,就不好,我的脾气总是,不从心的事,我不愿意……可是我怎能从心呢……真是笑话……谢谢姐姐她还惦着我……请你告诉她,我并不像她想的那么苦呢,我也很快乐……”翠姨苦笑了一笑,“我心里很安静,而且我求的我都得到了……”
哥哥茫然的不知道说什么,这时祖父进来了。看了翠姨的热度,又感谢了我的母亲,对我哥哥的降临,感到荣幸。他说放心吧,翠姨的病马上就会好的,好了就嫁过去。哥哥看了翠姨就退出去了,从此再没有看见她。
哥哥后来提起翠姨常常落泪。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
等我春假回来,母亲还当我说:“要是翠姨一定不愿出嫁,那也可以,假如他们当我说。” 翠姨坟头的草籽已经发芽了,坟头显出淡淡的青色,常常会有白色的山羊跑过。
这时城里的街巷,又装满了春天。暖和的太阳,又转回来了。
街上有提着筐子卖蒲公英的了,也有卖小根蒜的了。更有些孩子们按着时节去折了那刚发芽的柳条,拧成哨子,就含在嘴里满街的吹。
大街小巷,到处的鸣呜呜,呜呜鸣。好像春天是从他们的手里招回来似的。
接着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了一地。
年轻的姑娘们,她们坐着马车去选择衣料了,因为就要换春装了。
她们热心的弄着剪刀,打着衣样,白天黑夜的忙着。不久春装换起来了,只是不见载着翠姨的马车来。
(节选自萧红《小城三月》,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5分) EC (答E得3分,答C得2分,答B得1分.答A、D不得分.A,根据翠姨身世,不能得出“生活凄苦”“没有选择命运、追求婚姻幸福的权利”的结论;B,“念书”、“常常落泪”等细节中看不出“早已”互相倾心;D,“对翠姨和哥哥勇敢热烈的爱情的理解和同情”不正确)
A.小说开头对翠姨身世的介绍,既表明翠姨和哥哥有恋爱的可能,又暗示翠姨生活凄苦,没有选择命运、追求婚姻幸福的权利。
B.哥哥和翠姨之间的爱慕是不露痕迹的,但从翠姨坚决要“念书”、哥哥后来“常常落泪”等细节,可以看出他们早已互相倾心。
C.翠姨的母亲“什么事都问到了”,却唯独不知道翠姨内心的真正想法,小说以此反映了母女
之间的隔阂,表现了翠姨的孤独。
D.“我”是翠姨命运的见证者,在众人都不懂得翠姨的情况下,“我”却表现出对翠姨和哥哥
勇敢热烈的爱情的理解和同情。
E.小说以波澜不惊的语言,叙述了翠姨短暂而又充满无奈与悲哀的人生,小城这一生活背景的
落后,更显出她的人生的孤独感。
(2)翠姨是一个怎样的女性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 ①接触到新思想,向往文明生活.如采办嫁妆时她开心于受到的“尊敬”、勇敢要求“读书”等.②性格内敛、含蓄.她把对哥哥的爱意深藏内心,不告诉母亲,也没有明白告诉哥哥.③执著内心情感.她喜爱哥哥,不愿出嫁,宁肯自我折磨而死,也不改变.④无力冲破伦理观念和时代社会的束缚.尽管深藏对哥哥的喜爱,仍无法明白表达,只能抑郁而死.(答出一点2分,任答三点即得6分.意思相近即可)
(3)小说结尾着力描写了春天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①坟头的落寞与城里春天的热闹相对照,表现翠姨死后的悲凉;②柳哨声与“杨花”“榆钱”等意象的更迭,表明春天的易逝,暗含对翠姨美好而短暂的人生的感伤;③以姑娘们换装的形象,既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对翠姨的怀念,又表现了陈腐社会的顽固不化.(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4)文中写道:“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翠姨究竟为什么会死去?请结合全文对此
加以探析。(8分)
答: ①新旧交替的时代,唤起了翠姨对文明的向往、对爱情的渴望.但在这样的时代,翠姨无力冲破旧的束缚,爱情的渴望反而变成一种巨大的负担.(时代方面的原因)②母亲、祖父等亲人爱她却不理解她,
送丘为篇九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教师版)》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教师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有宋以来,接地气的词、小说、戏曲的兴盛,促成了中国文化的下移,由此导致官方意识形态传播的因时而变。在承袭固有的诗文传播之外,如何使词、小说、戏曲担负起像诗文一样宣传正能量的职责,不仅要突破“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更要面对的是文化下移带来的意识形态有效传播途径的探索。
戏曲与意识形态的传播虽有深刻的关联,但官府因其“不登大稚之堂”而疏于管理。随着戏曲从业人员的壮大,题材内容思想的拓边扩界,“优孟衣冠”式的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勾栏瓦肆的演出,这导致“违规越礼”之事时时有之。如《墙头马上》,剧中李千金与裴少俊在后花园违规越礼,颇为大胆。此类传播有违儒家教化,这一现象逐渐引起官府的警觉,于是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也多了起来。“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等条文在《元史〃刑法志》中有明确的记载。明承元风,逐渐强化。《御制大明律》云:“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之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明初,朱元璋盛推《琵琶记》。《琵琶记》出现之前,蔡伯谐、赵五娘的故事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内容多为蔡伯谐应试及第,抛亲弃妻,被暴雷轰死。高明感于蔡伯,皆行为有违教化,故在“休论插科打浑,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创作动机的驱使下,把原本负心题材的故事,演绎成“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谐”的教化剧。
朱元璋之子朱权,潜心戏曲,援引“治世之音安以乐”,为《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鸣锣开道,并云“杂剧者,太平之胜事,非太平则无以出”。理学家丘岑继承高明戏曲遗风,言“借他时世曲,寓我圣贤言”。清初流传甚广的《桃花扇》与《长生殿》,更是接续“资治通鉴”之史家意识,使情摆脱了晚明一己自由之立场,而放到一己之情与国运相关的宏大叙事之中。
戏曲传播的一个重要特性是易知易晓。丘睿直言,经书所载三纲五常,不如诗歌吟咏性情,容易感动人心。“近世以来做成南北戏文,人人观看,皆能通晓,尤易感动人心”,使人“手舞足蹈不自觉”。在感发_人心这点上,丘睿不但看到了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的一致性,而且体悟到“性情”传播的体体差异性。 戏曲传播的另一个特性是剧场的群体接受。戏曲批评界崇尚场上之曲,鄙弃案头之书,这种批评旨趣反映了舞台性之于戏曲的重要,而对舞台性的衡量离不开台下受众的接受。丘溶著作中曾记录群体受众的面部表情:“座中观者不下数百人,往往有感动者,有奋发者,有追悔者,有恻然叹息者,有泫然流涕者。”相较于诗文的个体阅读接受,戏曲之剧场的群体接受,更显示出戏曲传播的宽度及其演员、观众互动的特殊性。
1.下列对官方重视戏曲传播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C (C项“不登大雅之堂”与官方是否重视无关; “妄撰词曲,违规越礼”不符合官方意识形态,谈不上“充分发挥”与否的问题)
A.戏曲虽然地位不如诗文尊贵,但与意识形态的传播有着深刻的关联,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途径之一。
B.戏曲从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勾栏瓦肆的平民演出,文化下移也迫使官方重视意识形态传播途径的
改变。
C.戏曲不登大雅之堂,且妄撰词曲,在演出中常有违规越礼之事,未能充分发挥意识形态传播的
功效。
D.戏曲传播易知易晓,且受众广泛,传播面大,可以成为有效而广泛地传播官方意识形态的重要
载体。
2.下列表述,不属于官方重视戏曲传播举措的一项是B (B项为创作者的自觉创作行为,不属于官方举措)
A.元明时期拟定了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以法律形式对戏曲进行禁限和倡导。
B.创作者怀着“只看子孝与妻贤”的创作动机,改编戏曲内容以宣扬教化。
C.明朝统治者盛推能宣扬儒家伦常、实现传播教化的经典戏曲,如《琵琶记》。
D.明朝朱权认为杂剧是“太平之胜事”,支持《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D (D项因果关系牵强,从诗文和戏曲“接受”的差异性,不能推出“更能打动受众”和“广泛性”)
A.虽然有“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但在感发人心上,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具有一致
性。
B.《御制大明律》中的“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体现了官府借戏曲传播意识
形态的意愿。
C.清初流传的《桃花扇》与《长生殿》,将一己之情与国运相融合,不但具有教化功能,而且接续
了史家意识。
D.诗文是个体的阅读接受,戏曲是剧场的群体接受,因此戏曲比诗文更能打动受众,更具有传播
的广泛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世充,字行满王世充,字行满。祖西域胡,号支颓耨,后徒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梁为庶妻祖父是西域胡人,号为支颓褥,后来迁居新丰,死后,其妻嫁给霸城人王粲为妾。颓褥子收从之,冒梁..
姓,仕隋支颓褥的儿子支收随同母亲,顶替王粲的姓,在隋朝做官。生世充,以荫为左翊卫世充生下后,因祖先的功勋任左翊卫。大业初,世充出为江都赞治,迁郡丞大业初,世充出任江都赞治,又升任郡丞。杨玄.
感反,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起江南应之,兵十余万杨玄感造反的时候,吴地人朱燮、晋陵人管崇在江南起兵响应,拥兵十多万。世充以偏将募江都万人,频击破之王世充作为偏将在江都招募一万多人,多次打败叛贼。每捷必归功于下,虏获尽推与士卒,故人争为效每次大捷,必定归功于部下,缴获的东西全都分给士兵,因此人们争相为他效命。大业十年,齐贼孟让转寇诸郡大业十年,齐郡孟让辗转侵犯诸郡,。至盱眙,..
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五壁不战,羸兵以示弱到了盱眙,王世充抵御他,守卫都梁山,分列五座营垒,没有交战,用老弱士兵来显示力弱。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 孟让笑着说: “王世充是个文法小吏,怎懂兵法? 我今天要活捉他,擂鼓进军攻克江都!”时百姓皆入保,野无所掠,让又苦五壁闭道不得南,即分兵围之当时百姓都进入堡垒,野外没有可掠夺的东西,孟让又苦于五座营垒挡住道路不能南侵,就分兵包围营垒。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世充多次出战,假装失利,逃进营垒;孟让更加骄傲,几天后,渐渐分出兵力向南侵掠,留下刚够包围营垒的军兵。世充知贼懈,夜夷灶撤幕,毁垣,奋击,大破之,让以数十骑去王世充知道敌兵松懈,夜晚填平灶坑撤掉幕帐,毁掉墙垣,奋力攻击,大败敌军,孟让率数十名骑兵逃跑。李密逼东都,诏世充为将军,以兵屯洛口李密进逼东都洛阳,皇上下诏命王世充任将军,带兵驻扎在洛口。大小百余战,无大胜负经过大小一百多次交战,没有大的胜负。诏即拜右翊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王杨侗以书慰勉,赐金帛安之皇上下诏就地授任他为右翊卫将军,催促打败敌人,王世充大败,越王杨侗写信慰劳劝勉,赏赐金帛安抚他。会江都弑逆,群巨奉杨侗为帝,以世充为吏部尚书适值江都叛逆弑杀君主,群臣奉立杨侗为皇帝,任命王世....
充为吏部尚书。侗听内史令元文都、卢楚等谋,以重官畀李密,趣兵北讨杨侗听从元文都、卢楚等人的计谋,任命李密做高官,催促他带兵向北讨伐。密战胜来告,众大悦,世充独谓其下曰李密打了胜仗前来报告,众人都很高兴,唯独王世充对部下说:“文都等刀笔才,必为密禽。且我军与贼战,多杀其父子兄弟,一旦为之下,吾属无类矣! 元文都等都只有舞文弄墨的小才,一定会被李密活捉,况且,我军和贼(李密)交战,杀死他们的父兄子弟很多,一旦成为他的部下,我们这些人就没一个人能够活得了”文都等闻,大惧元文都等人听到后,非常恐惧。后侗欲以文都为御史大夫,世充不许,曰后杨侗打算任元文都为御史大夫,王世充不同意,说:“尝与公等约,左右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待勋旧。今各欲得,则流竞开矣,何以共守? 曾经与公等相约,左右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给有功绩的旧臣.现在各位想得到,那么就开了争夺权力的风气,如何共守?”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入殿伏甲杀之元文都对此怨恨不已,暗中和卢楚谋划,趁着王世充进殿时埋伏士兵杀死他。纳言段达驰告世充,世充夜以兵袭含嘉门,围宫城纳言段达(让人)乘快马报告王世充,王世充夜晚率兵袭击含嘉门,包围宫城。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等遣将费曜、田阁拒战太阳门.曜败,世充入之,无逸以单骑遁,收楚杀之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等派大将费曜、田阇在太阳门抵抗,费曜大败,王世充进入宫城,皇甫无逸单身骑马逃跑,捉住卢楚杀了。时紫微宫尚闭,世充扣门,绐侗曰当时紫微宫还关闭着,王世充敲门,欺骗杨侗说:“元文都等欲执陛下降李密,臣不反,诛反者耳元文都等人要捉拿陛下投降李密,臣并未造反,只是诛杀造反的人罢了。”段达执文都送世充,杀之段达捉住元文都送给王世充,就被杀掉了。世充悉遣腹心代卫士,然后入谢曰王世充全部派用心腹替换卫士,然后入朝谢
罪说:“文都、楚无状,规相屠戮,臣急为此,非敢它元文都、卢楚罪大恶极,谋划着互相残杀,臣紧急中做了这种事,不敢有他心。”侗与之盟,进拜尚书左仆射杨侗与他盟誓,升任他为尚书左仆射。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B.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C.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D.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一个皇帝可以改用多个年号;“太宗”不是年号.)
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嫡”指正妻及其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前或之后加一字予以区
分,如降职称“左迁”。
C.大业,年号名。古代封建王朝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只能用一个年号。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
呼,如永乐皇帝、太宗皇帝。
D.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对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
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洛口之战“屡占上风”不合文意)
A.工世充能笼络士卒。参与平定杨玄感之乱.他功归部下。战利品一概赏给士兵,深受拥戴。
B.工世充有军事才能。盱眙之战,以弱胜强;洛口之战,前后百余次与敌对峙,屡占上风。
C.王世充有理性判断。李密战胜而归,众人皆喜,而世充却认为李密可能带来巨大的威胁。
D.工世充果断而谨慎。他夜围宫城,消灭政敌,又能审时度势采取种种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5分)
译文: 孟让笑着说: “王世充是个文法小吏,怎么能懂得兵法? 我现在要活捉他,擂鼓进军攻克江都了!”(大意正确3分,落实“生”“鼓”各1分)
(2)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人殿伏甲杀之。(5分)
译文: 元文都对此怨恨,暗中和卢楚谋划,趁着王世充进殿时埋伏士兵杀死他。+(大意正确3分,落实“憾”“潜”各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 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①,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称不能荐②,羞为献纳臣③。 【注】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②称,称衡,
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8.对本诗首联进行简要赏析。(5分)
答: ①点题:“不得意”,暗扣标题中的“落第”;(1分)“柳条春”暗含送别之意,点题中的“送归”. (1分)②情感内涵丰富: “怜”字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1分)“况复”递进一层,将伤别之情和人生不如意融合起来,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丘为的怜惜.(2分)(意思相近即可)
9.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 ①对丘为落第的同情.首联用一“怜”字直接表达对丘为落第的同情;颔联表现对丘为盘资耗尽困于长安、返回时忧愁煎熬新添白发的困境的怜悯. (2分)②尾联表达了诗人自愧不如孔融,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的自责. (2分)同时“羞”中寓愤,暗含着对贤才遭弃的愤慨.(2分)(意思相近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1)李白《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直接描写山峰之高、崖壁之险的句子是: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
倒挂倚绝壁。
(2)韩愈在《师说》中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正面解释了教师的职能和任务。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只)缘身在最高层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
小城三月 萧 红
我有一个姨,她是我的继母的继母的女儿。我这个外祖母已经做了寡妇之后才来到外祖父家,翠姨就是这个外祖母在另外的一家所生的女儿。
翠姨对我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哥哥对翠姨就像对我们,也是完全的一样。不过哥哥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哥哥对翠姨比对我们稍稍客气一点,这显然因为翠姨是客人的关系,而且在名分上比他大。
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她的母亲来接她回去整理嫁妆。
翠姨一听就得病了。但没几天,她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采办嫁妆去了。偏偏那带着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哥哥给介绍来的他的同学。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个女同学似的被他们招待着。又加上已经学了俄国人的规矩,处处尊重女子,所以翠姨当然受了他们不少的尊敬。不用说,买嫁妆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几天,总算她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
她回来时,母亲又接她来到我们家。后来,她的母亲发现她对出嫁太不热心,该剪裁的衣裘,她不去剪裁。做母亲的总是常常要加以督促,后来就要接她回去,接到她身边,好随时提醒。她的母亲以为年轻的人必定要随时提醒,不然总是贪玩。而况出嫁的日子又不远了,或者就是二三月。
想不到外祖母来接她的时候,她竟很勇敢的提出读书的要求。她说她要念书,她想不到出嫁。开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外祖母没有办法,依了她。给她在家里请了一位老先生,就在自己家院子的空房子里摆上了书桌,还有几个邻居家的姑娘,一齐念书。
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闷闷不乐。她的母亲问她,有什么不如意?陪嫁的东西买得不顺心吗?或者是想到我们家去玩吗?什么事都问到了。
翠姨摇着头不说什么。
过了些日子,我的母亲去看翠姨,带着我的哥哥。他们一看见她,第一个印象,就觉得她苍白了不少。而且母亲断言,她活不久了。大家都说是念书累的,外祖母也说是念书累的,没什么要紧的,要出嫁的女儿们,总是先前瘦,嫁过去就要胖了。
翠姨自己则点点头,笑笑,不承认,也不加以否认。还是念书,也不到我们家来了。
翠姨越来越瘦了,哥哥去到外祖母家看了她两次,也不过是吃饭,喝酒,应酬。而且说是去看外祖母的。哥哥回来也并不带回什么欢喜或是什么新的忧郁,还是一样和大家打牌下棋。
翠姨后来支持不了,躺下了。她的婆婆听说她病,就要娶她,因为花了钱,死了不是可惜了吗?这种消息,翠姨听了病就更加严重。
母亲叫哥哥去看翠姨。母亲晓得他们年轻人是很拘泥的,或者不好意思去看翠姨,也或者翠姨是很想看他的,他们好久未能看见了。同时翠姨不愿出嫁,母亲很久就在心里边猜疑着他们了。男子是不好去专访一位小姐的,这城里没有这样的风俗。母亲给了哥哥一件礼物,哥哥就可去了。
哥哥去的那天,她家里正没有人。
翠姨大概听出什么人来了,就在里边说:“请进来。”
哥哥进去了,坐在翠姨的枕边,他要去摸一摸翠姨的前额,是否发热,他说:“好了点吗?” 他刚一伸手,翠姨就突然拉了他的手,而且大声哭起来,好像一颗心也哭出来了似的。哥哥没有准备,很害怕,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同时听得见外边已经有人来了,就要开门进来了。
翠姨平静的向他笑着,说:
“你来得很好,一定是姐姐告诉你来的,她爱我一场,可惜我不能报答她了……我现在只想死得快一点就好,多活一天也是多余的……人家也许以为我是任性……其实是不对的,那家对我也很好,要是
过去,他们对我也会是很好的,但是我不愿意。我小时候,就不好,我的脾气总是,不从心的事,我不愿意……可是我怎能从心呢……真是笑话……谢谢姐姐她还惦着我……请你告诉她,我并不像她想的那么苦呢,我也很快乐……”翠姨苦笑了一笑,“我心里很安静,而且我求的我都得到了……”
哥哥茫然的不知道说什么,这时祖父进来了。看了翠姨的热度,又感谢了我的母亲,对我哥哥的降临,感到荣幸。他说放心吧,翠姨的病马上就会好的,好了就嫁过去。哥哥看了翠姨就退出去了,从此再没有看见她。
哥哥后来提起翠姨常常落泪。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
等我春假回来,母亲还当我说:“要是翠姨一定不愿出嫁,那也可以,假如他们当我说。” 翠姨坟头的草籽已经发芽了,坟头显出淡淡的青色,常常会有白色的山羊跑过。
这时城里的街巷,又装满了春天。暖和的太阳,又转回来了。
街上有提着筐子卖蒲公英的了,也有卖小根蒜的了。更有些孩子们按着时节去折了那刚发芽的柳条,拧成哨子,就含在嘴里满街的吹。
大街小巷,到处的鸣呜呜,呜呜鸣。好像春天是从他们的手里招回来似的。
接着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了一地。
年轻的姑娘们,她们坐着马车去选择衣料了,因为就要换春装了。
她们热心的弄着剪刀,打着衣样,白天黑夜的忙着。不久春装换起来了,只是不见载着翠姨的马车来。
(节选自萧红《小城三月》,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5分) EC (答E得3分,答C得2分,答B得1分.答A、D不得分.A,根据翠姨身世,不能得出“生活凄苦”“没有选择命运、追求婚姻幸福的权利”的结论;B,“念书”、“常常落泪”等细节中看不出“早已”互相倾心;D,“对翠姨和哥哥勇敢热烈的爱情的理解和同情”不正确)
A.小说开头对翠姨身世的介绍,既表明翠姨和哥哥有恋爱的可能,又暗示翠姨生活凄苦,没有选择命运、追求婚姻幸福的权利。
B.哥哥和翠姨之间的爱慕是不露痕迹的,但从翠姨坚决要“念书”、哥哥后来“常常落泪”等细节,可以看出他们早已互相倾心。
C.翠姨的母亲“什么事都问到了”,却唯独不知道翠姨内心的真正想法,小说以此反映了母女
之间的隔阂,表现了翠姨的孤独。
D.“我”是翠姨命运的见证者,在众人都不懂得翠姨的情况下,“我”却表现出对翠姨和哥哥
勇敢热烈的爱情的理解和同情。
E.小说以波澜不惊的语言,叙述了翠姨短暂而又充满无奈与悲哀的人生,小城这一生活背景的
落后,更显出她的人生的孤独感。
(2)翠姨是一个怎样的女性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 ①接触到新思想,向往文明生活.如采办嫁妆时她开心于受到的“尊敬”、勇敢要求“读书”等.②性格内敛、含蓄.她把对哥哥的爱意深藏内心,不告诉母亲,也没有明白告诉哥哥.③执著内心情感.她喜爱哥哥,不愿出嫁,宁肯自我折磨而死,也不改变.④无力冲破伦理观念和时代社会的束缚.尽管深藏对哥哥的喜爱,仍无法明白表达,只能抑郁而死.(答出一点2分,任答三点即得6分.意思相近即可)
(3)小说结尾着力描写了春天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①坟头的落寞与城里春天的热闹相对照,表现翠姨死后的悲凉;②柳哨声与“杨花”“榆钱”等意象的更迭,表明春天的易逝,暗含对翠姨美好而短暂的人生的感伤;③以姑娘们换装的形象,既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对翠姨的怀念,又表现了陈腐社会的顽固不化.(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4)文中写道:“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翠姨究竟为什么会死去?请结合全文对此
加以探析。(8分)
答: ①新旧交替的时代,唤起了翠姨对文明的向往、对爱情的渴望.但在这样的时代,翠姨无力冲破旧的束缚,爱情的渴望反而变成一种巨大的负担.(时代方面的原因)②母亲、祖父等亲人爱她却不理解她,
送丘为篇十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宋以来,接地气的词、小说、戏曲的兴盛,促成了中国文化的下移,由此导致官方意识形态传播的因时而变。在承袭固有的诗文传播之外,如何使词、小说、戏曲担负起像诗文一样宣传正能量的职责,不仅要突破“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更要面对的是文化下移带来的意识形态有效传播途径的探索。
戏曲与意识形态的传播虽有深刻的关联,但官府因其“不登大稚之堂”而疏于管理。随着戏曲从业人员的壮大,题材内容思想的拓边扩界,“优孟衣冠”式的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匀栏瓦肆的演出,这导致“违规越礼”之事时时有之。如《墙头马上》,剧中李千金与裴少俊在后花园违规越礼,颇为大胆。此类传播有违儒家教化,这一现象逐渐引起官府的警觉,于是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也多了起来。“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等条文在《元史〃刑法志》中有明确的记载。明承元风,逐渐强化。《御制大明律》云:“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之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明初,朱元璋盛推《琵琶记》。《琵琶记》出现之前,蔡伯谐、赵五娘的故事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内容多为蔡伯谐应试及第,抛亲弃妻,被暴雷轰死。高明感于蔡伯,皆行为有违教化,故在“休论插科打浑,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创作动机的驱使下,把原本负心题材的故事,演绎成“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谐”的教化剧。
朱元璋之子朱权,潜心戏曲,援引“治世之音安以乐”,为《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鸣锣开道,并云“杂剧者,太平之胜事,非太平则无以出”。理学家丘岑继承高明戏曲遗风,言“借他时世曲,寓我圣贤言”。清初流传甚广的《桃花扇》与《长生殿》,更是接续“资治通鉴”之史家意识,使情摆脱了晚明一己自由之立场,而放到一己之情与国运相关的宏大叙事之中。
戏曲传播的一个重要特性是_易知易晓。丘溶直言,经书所载三纲五.常,不如诗歌吟咏性情,容易感动人心。“近世以来做成南北戏文,人人观看,皆能通晓,尤易感动人心”,使人“手舞足蹈不自觉”。在感发_人心这点上.丘溶不但看到了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的一致性,而且体悟到“性情”传播的又体差井性。
戏曲传播的另一个特性是剧场的群体接受。戏曲批评界崇尚场上之曲,鄙弃案头之书,这种批评旨趣反映了舞台性之于戏曲的重要,、币对舞台性的衡量离不开台下受众的接受。丘溶著作中曾记录群体受众的面部表情:“座中观者不下数百人,往往有感动者,有奋发者,有追悔者,有恻然叹息者,有法然流涕者。”相较于诗文的个体阅读接受,戏曲之剧场的群体接受,更显示出戏曲传播的宽度及其演员、观众互动的特殊性。
(选自《有宋以来戏曲传播的有效利用》,有删改)
1.下列对官方重视戏曲传播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戏曲虽然地位不如诗文尊贵,但与意识形态的传播有着深刻的关联,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途径之一。
B.戏曲从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勾栏瓦肆的平民演出,文化下移也迫使官方重视意识形态传播途径
的改变。
C.戏曲不登大雅之堂,且妄撰词曲,在演出中常有违规越礼之事,未能充分发挥意识形态传播
的功效。
D.戏曲传播易知易晓,且受众广泛,传播面大,可以成为有效而广泛地传播官方意识形态的重
要载体。
2.下列表述,不属于官方重视戏曲传播举措的一项是
A.元明时期拟定了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以法律形式对戏曲进行禁限和倡导。
B.创作者怀着“只看子孝与妻贤”的创作动机,改编戏曲内容以宣扬教化。
C.明朝统治者盛推能宣扬儒家伦常、实现传播教化的经典戏曲,如《琵琶记》。
D.明朝朱权认为杂剧是“太平之胜事”,支持《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有“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但在感发人心上,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具
有一致性。
B.《御制大明律》中的“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体现了官府借戏曲传
播意识形态的意愿。
C.清初流传的《桃花扇》与《长生殿》,将一己之情与国运相融合,不但具有教化功能,而且接
续了史家意识。
D.诗文是个体的阅读接受,戏曲是剧场的群体接受,因此戏曲比诗文更能打动受众,更具有传
播的广泛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世充,字行满。祖西域胡,号支颓耨,后徒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梁为庶妻。颓褥子收..
从之,冒梁姓,仕隋。生世充,以荫为左翊卫。大业初,世充出为江都赞治,迁郡承。杨玄感反,吴人.
朱燮、晋陵人管崇起江南应之,兵十余万。世充以偏将募江都万人,频击破之。每捷必归功于下,虏获尽推与士卒,故人争为效。大业十年,齐贼孟让转寇诸郡。至盱眙,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五壁不战,..
羸兵以示弱。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时百姓皆入保,野无所掠,让又苦五壁闭道不得南,即分兵围之。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世充知贼懈,夜夷灶撤幕,毁垣,奋击,大破之,让以数十骑去。李密逼东都,诏世充为将军,以兵屯洛口。大小百余战,无大胜负。诏即拜右翊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王杨侗以书慰勉,赐金帛安之。会江都弑逆,群巨奉杨侗为帝,以世充为吏部尚书。侗听内史令元文都、卢楚等谋,以重官畀李密,趣....
兵北讨。密战胜来告,众大悦,世充独谓其下曰:“文都等刀笔才,必为密禽。且我军与贼战,多杀其父子兄弟,一旦为之下,吾属无类矣!”文都等闻,大惧。后侗欲以文都为御史大夫,世充不许,曰:“尝与公等约,左右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待勋旧。今各欲得,则流竞开矣,何以共守?”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入殿伏甲杀之。纳言段达驰告世充,世充夜以兵袭含嘉门,围宫城。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等遣将费曜、田阁拒战太阳门.曜败,世充入之,无逸以单骑遁,收楚杀之。时紫微宫尚闭,世充扣门,绐侗曰:“元文都等欲执陛下降李密,臣不反,诛反者耳。”段达执文都送世充,杀之。世充悉遣腹心代卫士,然后入谢曰:“文都、楚无状,规相屠戮,臣急为此,非敢它。”侗与之盟,进拜尚书左仆射。
(选自《唐书·卷八十五。列传第十》,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B.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C.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D.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嫡”指正妻及其所生子女,
“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前或之后加一字
予以区分,如降职称“左迁”。
C.大业,年号名。古代封建王朝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只能用一个年号。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
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太宗皇帝。
D.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对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
动等事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世充能笼络士卒。参与平定杨玄感之乱.他功归部下。战利品一概赏给士兵,深受拥戴。
B.工世充有军事才能。盱眙之战,以弱胜强;洛口之战,前后百余次与敌对峙,屡占上风。
C.王世充有理性判断。李密战胜而归,众人皆喜,而世充却认为李密可能带来巨大的威胁。
D.工世充果断而谨慎。他夜围宫城,消灭政敌,又能审时度势采取种种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5分)
译文: ▲
(2)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人殿伏甲杀之。(5分)
译文: ▲ , ▲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 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①,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称不能荐②,羞为献纳臣③。 【注】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②称,称衡,
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8.对本诗首联进行简要赏析。(5分)
答: ▲
9.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 ▲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1)李白《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直接描写山峰之高、崖壁之险的句子是: ▲ , ▲ 。
(2)韩愈在《师说》中用“ ▲ , ▲ ”正面解释了教师的职能和任务。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的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
小城三月
萧 红 我有一个姨,她是我的继母的继母的女儿。我这个外祖母已经做了寡妇之后才来到外祖父家,翠姨就是这个外祖母在另外的一家所生的女儿。
翠姨对我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哥哥对翠姨就像对我们,也是完全的一样。不过哥哥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哥哥对翠姨比对我们稍稍客气一点,这显然因为翠姨是客人的关系,而且在名分上比他大。
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她的母亲来接她回去整理嫁妆。
翠姨一听就得病了。但没几天,她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采办嫁妆去了。偏偏那带着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哥哥给介绍来的他的同学。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个女同学似的被他们招待着。又加上已经学了俄国人的规矩,处处尊重女子,所以翠姨当然受了他们不少的尊敬。不用说,买嫁妆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几天,总算她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
她回来时,母亲又接她来到我们家。后来,她的母亲发现她对出嫁太不热心,该剪裁的衣裘,她不去剪裁。做母亲的总是常常要加以督促,后来就要接她回去,接到她身边,好随时提醒。她的母亲以为年轻的人必定要随时提醒,不然总是贪玩。而况出嫁的日子又不远了,或者就是二三月。
想不到外祖母来接她的时候,她竟很勇敢的提出读书的要求。她说她要念书,她想不到出嫁。开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外祖母没有办法,依了她。给她在家里请了一位老先生,就在自己家院子的空房子里摆上了书桌,还有几个邻居家的姑娘,一齐念书。 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闷闷不乐。她的母亲问她,有什么不如意?陪嫁的东西买得不顺心吗?或者是想到我们家去玩吗?什么事都问到了。
翠姨摇着头不说什么。
过了些日子,我的母亲去看翠姨,带着我的哥哥。他们一看见她,第一个印象,就觉得她苍白了不少。而且母亲断言,她活不久了。大家都说是念书累的,外祖母也说是念书累的,没什么要紧的,要出嫁的女儿们,总是先前瘦,嫁过去就要胖了。
翠姨自己则点点头,笑笑,不承认,也不加以否认。还是念书,也不到我们家来了。
翠姨越来越瘦了,哥哥去到外祖母家看了她两次,也不过是吃饭,喝酒,应酬。而且说是去看外祖母的。哥哥回来也并不带回什么欢喜或是什么新的忧郁,还是一样和大家打牌下棋。
翠姨后来支持不了,躺下了。她的婆婆听说她病,就要娶她,因为花了钱,死了不是可惜了吗?这种消息,翠姨听了病就更加严重。
母亲叫哥哥去看翠姨。母亲晓得他们年轻人是很拘泥的,或者不好意思去看翠姨,也或者翠姨是很想看他的,他们好久未能看见了。同时翠姨不愿出嫁,母亲很久就在心里边猜疑着他们了。男子是不好去专访一位小姐的,这城里没有这样的风俗。母亲给了哥哥一件礼物,哥哥就可去了。 哥哥去的那天,她家里正没有人。
翠姨大概听出什么人来了,就在里边说:“请进来。”
哥哥进去了,坐在翠姨的枕边,他要去摸一摸翠姨的前额,是否发热,他说:“好了点吗?” 他刚一伸手,翠姨就突然拉了他的手,而且大声哭起来,好像一颗心也哭出来了似的。哥哥没有准备,很害怕,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同时听得见外边已经有人来了,就要开门进来了。 翠姨平静的向他笑着,说:
“你来得很好,一定是姐姐告诉你来的,她爱我一场,可惜我不能报答她了……我现在只想死得快一点就好,多活一天也是多余的……人家也许以为我是任性……其实是不对的,那家对我也很好,要是过去,他们对我也会是很好的,但是我不愿意。我小时候,就不好,我的脾气总是,不从心的事,我不愿意……可是我怎能从心呢……真是笑话……谢谢姐姐她还惦着我……请你告诉她,我并不像她想的那么苦呢,我也很快乐……”翠姨苦笑了一笑,“我心里很安静,而且我求的我都得到了……” 哥哥茫然的不知道说什么,这时祖父进来了。看了翠姨的热度,又感谢了我的母亲,对我哥哥的降临,感到荣幸。他说放心吧,翠姨的病马上就会好的,好了就嫁过去。哥哥看了翠姨就退出去了,从此再没有看见她。
哥哥后来提起翠姨常常落泪。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
等我春假回来,母亲还当我说:“要是翠姨一定不愿出嫁,那也可以,假如他们当我说。”
翠姨坟头的草籽已经发芽了,坟头显出淡淡的青色,常常会有白色的山羊跑过。
这时城里的街巷,又装满了春天。暖和的太阳,又转回来了。
街上有提着筐子卖蒲公英的了,也有卖小根蒜的了。更有些孩子们按着时节去折了那刚发芽的柳条,拧成哨子,就含在嘴里满街的吹。
大街小巷,到处的鸣呜呜,呜呜鸣。好像春天是从他们的手里招回来似的。
接着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了一地。
年轻的姑娘们,她们坐着马车去选择衣料了,因为就要换春装了。
她们热心的弄着剪刀,打着衣样,白天黑夜的忙着。不久春装换起来了,只是不见载着翠姨的马车来。
(节选自萧红《小城三月》,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5分)
A.小说开头对翠姨身世的介绍,既表明翠姨和哥哥有恋爱的可能,又暗示翠姨生活凄苦,没有选择命运、追求婚姻幸福的权利。
B.哥哥和翠姨之间的爱慕是不露痕迹的,但从翠姨坚决要“念书”、哥哥后来“常常落泪”等细节,可以看出他们早已互相倾心。
C.翠姨的母亲“什么事都问到了”,却唯独不知道翠姨内心的真正想法,小说以此反映了母
女之间的隔阂,表现了翠姨的孤独。
D.“我”是翠姨命运的见证者,在众人都不懂得翠姨的情况下,“我”却表现出对翠姨和哥
哥勇敢热烈的爱情的理解和同情。
E.小说以波澜不惊的语言,叙述了翠姨短暂而又充满无奈与悲哀的人生,小城这一生活背景
的落后,更显出她的人生的孤独感。
(2)翠姨是一个怎样的女性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 ▲
(3)小说结尾着力描写了春天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4)文中写道:“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翠姨究竟为什么会死去?请结合全文对
此加以探析。(8分)
答: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
流沙河: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徐琳玲 暗幽幽的光线里,流沙河坐在背靠阳台窗户的单人沙发里,慢悠悠讲着《诗经》,语调平缓得如一条溪流。坐着看,这是一个干瘦干瘦的老头儿,头脑却敏捷、锐利得让人赶不上趟。谈话间,他在客厅和书房间来回疾行:一会儿从书房里搬出一本厚厚的《十三经注疏》,“嗖”地又一转身,拿来一个放大镜,“嗖”地又起身从书房端出纸笔,给记者拆解姓氏的由来。
他原名余勋坦,笔名“流沙河”出自《尚书〃禹贡》之“东至于海,西至于流沙”。 1931年生于成都,4岁开始研习古文,在民国时代的公立学校里念完了小学、初中、高中至大学一年级。
那是一个新旧文化彼此交汇、撞击的年代。学堂的国文老师们认为白话文浅近直白,一看就懂,老祖宗留下的古文篇章才是珍珠。“我的小学老师规定所有的作文必须用文言文写。中学时,国文老师把《古文观止》里的许多文章都选进来。所以,我们在课堂里学的,比国民政府规定的《国文教科书》要多得多。”念高中时,他已经背下了《庄子》、《孟子》、《荀子》中的不少篇章,以及曾国藩、桐城派的文章。“当时我们十三四五岁,记忆力特别好,背了这么多古诗词、经典,现在想忘记都忘不掉。”流
上一篇:高3上学期对自己的评价
下一篇:给高三孩子的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