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虑不定,后有大患

| 高三 |

【www.guakaob.com--高三】

前虑不定,后有大患篇一
《二○一二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二○一二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试题

2012.1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l至4页,第Ⅱ卷5至 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请认真核查。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1卷

本试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创作/重创 迫害/迫击炮 房舍/舍本逐末 ......

B.舷梯/船舷 偏差/差不多 胳臂/螳臂挡车 ......

C.哨卡/卡壳 晃眼/明晃晃 禁受/忍俊不禁 ......

D.字帖/碑帖 刹那/急刹车 累赘/连篇累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燥动 煤炭 侯车室 敝帚自珍

B.按摩 遗憾 蛋炒饭 恻隐之心

C.贫瘠 装潢 天燃气 闻过饰非

D.聚拢 家俱 化装品 接踵而至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针对校车事故频频发生,日前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通过召开家长会和家访等多种形 式,加强同学生家长的_________。

(2)北京卫星制造厂副厂长向媒体介绍了“天宫一号”的结构与功能,并独家_______了其在北京城内运转的情况。

(3)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线博客“安全检查”的分析文章称,朝鲜领导人金正目的突然去世给外界带来未知的_______。

A.沟通 披露 震动 B.勾通 透露 震动

C.勾通 披露 振动 D.沟通 透露 振动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作为政务微博发展的“急先锋”,广州政务微博群今天集体亮相,不同部门的政务微博相互交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

B.姚明之所以能有现在的影响力。是因为他当年明珠暗投,来到休斯顿火箭队这个容易 ....

让他发光的球队效力。

C.高晓松醉驾肇事闹得满城风雨,加上之前的孙兴、莫少聪涉毒事件,真是三人成虎,....如今明星的素质实在令人担忧。

D.经济学家认为,如果过早地退出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可能会让已经取得的成果化为..乌有,进而恶化就业形势。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达人秀”栏目因为没有任何条件限制,所以前来报名的选手各年龄段都有,他们带来的绝活也多种多样。

B.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近日表示,正采取措施加强监管,有机产品认证追溯信 息届时要通过国家认监委官网实时公布。

C.为减轻高校债务负担,切实防范财务风险,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我省将用两年时间完成普通高校长期债务的清理化解。

D.如果说中西方在长久以来的国家交往中,始终或多或少互存“敌意”的话,那么,原因还是缘于彼此潜在的文化冲突产生的。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闲的视镜

汪涌豪

“闲”是古代文论主体范畴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由其所指称的主体的自我处置与安顿方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心性趣味,既深刻影响了古人看取世界的方式,也直接决定了他们表现世界的结果。所以在实际运用中,它不仅仅指人的气性修养,还成就了作品的体调与风格。而这种气性修养与体调风格,因贴合着创作主体的自在个性和日常趣味,相对而言,比较能脱开政教的牵绊,直显艺术的本真。所以,对它的形成发展历史作深入追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究明古代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某些特点。

深入地看这种“闲”所指谓的处世态度和审物视界,可以发现,它有湛深的思想背景,儒道两家都曾为其提供过直接的精神资源。一般以为,儒家讲究德礼,注重修身,最是庄敬不过。其实,它并不排斥悠闲的处身方式,相反,对生活中许多快乐体验和才艺赏会都很在行,以为这种玩物适情,正可涵养人的德性。譬如孔子就尚“身心一如”、“文质彬彬”,雅好以音乐怡情悦性,尝从人学琴,与人同歌,与弟子一起披春服而咏归,享受在大自然中的休憩乐趣。此外又“盛容饰”,当一个人燕居独处时,“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儒家虽一人安居,仍恒慎其独。至若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在他们看来也都寓有至理,可博人旨趣,此孔子所以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正是持这样的人生态度。儒者即使人在陋巷,箪食瓢饮,也能做到不改其乐。

道家于此,贡献尤巨。道家非“礼”崇“无”,最崇尚个体的精神自由。如果说,儒家重视在社会秩序中安顿人群,他们则尤重在自然秩序中安顿自己,故论道过程中每常言及“闲”字。其代表人物如庄子,不但常用“闲”指称人的闲暇,更用来指称人由“身闲”而及“心闲”的精神性活动,如《天道》篇有“以此退居闲游,则江海山林之士服”,《刻意》篇有“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

这种心闲以及对心闲的深切体认,显然包含有否定世俗功利和遵从个性自由的意思。

至于他好讲逍遥游,也如唐人所说,“义取闲放不拘,怡适自得”。由此“乘物以游心”,放眼六合之外,属意于无已、无功、无名,实际上都是为了迭至他在《大宗师》中所说的“其心闲而无事”的高上境界。

统合两家思想,可以看到,儒道对“闲”的论说虽分属各自的思想体系,一个隐居以求志,一个修德以就闲,内里却有着共通的气息相勾连。即它都不是发生在广庭与热场,也无关于名利与禄位,它更多表现为个人的选择,如周敦颐《思归旧隐》所谓,“闲方为达士,忙只是劳生”,关乎的是个人在日常安处中的道德精进与精神修养,所以一个要进行“已有耻”的“慎独”,一个依赖“坐忘”、“朝彻”而“见独”。至于其本质的落脚处,都不在形迹,而在精神。

(选自《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十五讲》,有删改)

6.下列对“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闲”作为古代文论主体范畴的一个重要概念,影响着古人用一种特殊气性修养去处事和审物。

B.“闲”在实际运用中,不仅指人的气性修养,还影响着古人作品的体调与风格。

C.对“闲”的形成发展历史作深入的追原,在很大程度上可究明古代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某些特点。

D.“闲”作为儒道两家最高的精神追求,内里有共通的气息相勾连,更多表现为个人的选择。

7.下列各项不属于儒、道两家为“闲”提供直接精神资源的一项是

A.儒家并不排斥悠闲的处身方式,他们认为玩物适情,可涵养人的德性,对生活中许多快乐体验和才艺赏会都很在行。

B.儒家重视在社会秩序中安顿自己,虽一人安居,仍恒慎其独,都可从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中获得乐趣。

C.无论是“慎独”还是“见独”,儒道两家既重视个人在日常安处中的道德精进与精神修养,又注重其外部形迹。

D.道家尤重视在自然秩序中安顿自己,他们否定世俗功利而遵从个性自由,追求“其心闲而无事”的高上境界。

8.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相对而言,“闲”因比较能脱开政教的牵绊,直显艺术的本真,所以贴合着创作主体的自在个性和日常趣味。

B.儒家讲求修身敬德,有着极其严肃的人生态度,但同时,儒家也认为人生中的许多快乐体验也可以怡情悦性,涵养德性。

C.“闲”有湛深的思想背景,儒道两家都曾为“闲”提供过直接的精神资源。相对而言,道家贡献更多。

D.儒道虽分属不同的思想体系,但在对“闲”的论说上存在着本质的联系,即都不重在表面的形态,而在内里的精神。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苏子为赵合纵说魏。

苏子为赵舍从,说魏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鸿沟、陈、汝南,有许、鄂、昆阳、邵陵、舞阳、新繴;东有淮、颖、沂、黄、煮枣、海盐、无缱;西有长城之界;北有河外、

卷、衍、燕、酸枣,地方千里。地名虽小,然而庐田庑舍,曾无所刍牧牛马之地。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无以异于三军之众。臣窃料之,大王之国不下于楚。然横人谋王,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国患,不被其祸。夫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罪无过此者。且魏,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主也。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称东藩,筑帝官,受冠带,祠眷秋,臣窃为大王愧之。

臣闻越王勾践以散卒三千,禽夫差于干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车三百乘,斩纣于牧之野。岂其士卒众哉?诚能振其威也。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万,苍头二千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此其过越王勾践、武王远矣。今乃于辟臣之说,而欲臣事秦。夫事奏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凡群臣之言事秦者,皆奸臣,非忠臣也。夫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求外交,偷取一旦之功而不顾其后,破公家而成私门,外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愿大王之熟察之也。

《周书》曰:‘绵绵不绝,缦缦奈何?毫毛不拔,将成斧柯。.前虑不定,后有大患。’将奈之何?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故敞邑赵王使使臣献愚计,奉明约,在大王诏之。”魏王曰:“寡人不肖,未尝得闻明教。今主君以赵王之诏诏之,敬以国从。”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魏王曰 说:劝说 .

B.愿大王之熟察之也 察:考察 .

c.今窃闻大王之卒 窃:私下 .

D.以内劫其主 劫:抢劫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斩纣于牧之野 游于赤壁之下 ..

B.臣窃为大王愧之 风之积也不厚 ..

C.苏子为赵合从 吾属今为之虏矣 ..

D.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是魏王同意合纵直接原因的一项是

①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无以异于三军之众

②大王,天下之贤主也

③大王之卒(此其)过越王勾践、武王远矣

④寡人不肖,未尝得闻明教

⑤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

⑥凡群臣之言事秦者,皆奸臣,非忠臣也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②④⑤⑥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以合纵发起国——赵国的名义来到魏国游说,一开头,就从魏国的地理形势说起,强调了魏国自身的战略优势。

B.文章第二段举勾践擒夫差和武王斩纣的例子意在鼓励魏王认识到自己的实力,能够正确估计自己的价值。

C.苏秦斥责了那些连横事秦者道德上的卑污,这样做的目的意在向魏王表明自己对事秦投降派的厌恶之情。

D.苏秦深谙游说艺术,在魏王面前,他慷慨陈词,采用讲道理、举例子等方式,激发起魏王的斗志,最后说服了魏王。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纸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

2.第Ⅱ卷共4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不按题号顺序答题或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11小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岂其士卒众哉?诚能振其威也。(3分)

(2)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4分)

(3)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斩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清浪五更风。

【注】①浮生:一生。古人语“人生世上,虚浮无定”。②飘蓬:飘浮无定之意。

(1)上阕“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两句,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认为下阕中的“酒醒”后三句与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____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有善始者实繁,______________。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歌窈窕之章。 (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 ,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自居易《琵琶行》)

五、(12分)

16.将下面句子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空缺处,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只填序号)(4分)

春节是中国人的大文化,大文化是自然、社会关系与日常文化浑然一体的庞然大物, 笼罩人们而不为人们所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另一种十分不同的文化体系。

前虑不定,后有大患篇二
《2015高一期末阶段周末练习一(答案)》

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阶段周末练习一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坍圮(tān) .田凫(fú) 窥看(kuī) 窸窣(suō) ...

B.狙击(zǔ) 瓦砾(lì) 惊骇(hài) 憎恶(wù) ....C.胡诌(zhōu) 拙劣(zhuō) 睥睨(nì) 间断(jiàn) ....

D.门槛(kǎn) 监生(jiān) 歆享(xīn) 嫡亲(dí) ....

解析:A.“窣”应读sū;B.“狙”应读jū;D.“监”应读jiàn。

答案: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坐落 暴躁 安祥 一筹莫展

B.沧桑 陨落 雀跃 有条不紊

C.执拗 赎罪 诡秘 消声匿迹

D.蜂拥 驯服 寒喧 百无聊赖

解析:A.祥—详;C.消—销;D.喧—暄。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政府要得到人民群众的 ,必须立足‚执政为民‛的理念,努力加大民生项目的投入,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②李方的书法作品笔法端庄 ,章法无拘无滞,运笔自然流畅,风格温润宽和,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③一个城市要繁荣,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缺一不可。失去了物质文明的支撑,精神文明建设就是空谈;精神文明上不去,物质文明建设也是 。

A.拥护 流丽 枉然 B.拥戴 流利 枉然

C.拥戴 流丽 惘然 D.拥护 流利 惘然

解析:拥护:对领袖、党派、政策、措施等表示赞成并全力支持。拥戴:拥护推戴。流丽:诗文、书法等流畅而华美。流利:话说得快而清楚;灵活,不凝滞。惘然:失意的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枉然:得不到任何收获;白费力气。

答案:A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一样大。 ....

B.为什么有些人挨饿,世界其他地方却有堆积如山的食物在腐烂? ....

C.1945年,声名显赫的德国贝尔森集中营,在纳粹溃逃后,宁静的中午,一个孩子走在遍布....

尸体的营地的路上。

D.你能做的一切,从应该被做的角度来看,始终只是沧海一粟。 ....

解析:“声名显赫”偏于褒义,应该用带有强烈贬义色彩的“臭名昭著”。

答案:C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都得不到复原。

B.叙述角度不同,表达效果就会不同。能否选择恰当的叙述角度,对增强表达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C.我现在才想起,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怎样给母亲出了一个难题。

D.对我来说,四季的盛景是一场极其动人而且演不完的戏剧,它的情节从我的指尖一幕幕滑过。

解析:A.“几十年”为约数,去掉“左右”;B.“两面”对“一面”;C.语序不当;把“怎样”放“一个”后面。

答案:D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矗:高耸 B.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打败 ..

C.摽掠其人 摽:掠取 D.固不在战矣 固:副词,本来 ..

解析:“摽”意为“击”。

答案:C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洎牧以谗诛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

B.日削月割 不知日之入 ..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D.其实亦百倍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

解析:A.介词,因为/介词,在;B.名词作状语,每天/名词,太阳;C.连词,假使/副词,让;

D.代词,它。

答案:D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

A.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C.义不赂秦 D.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

解析:A.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B.名词作动词,自取下策;C.名词作动词,坚守道义;D.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答案:A

9.下列各句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B.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C.谁得而族灭也 D.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

解析:A、B、D三项与例句均表转折关系

答案:C

10.下列各句的句式结构,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赵尝五战于秦 B.洎牧以谗诛 C.其势弱于秦 D.多于九土之城郭

解析:B项为被动句, A、C、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B

11.补写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 ,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国论》)

(2)________________,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4)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5)斜阳草树,________________,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阅读鉴赏(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苏子为赵合纵说魏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鸿沟、陈、汝南,有许、鄢、昆阳、邵陵、..

舞阳、新郪;东有淮、颍、沂、黄、煑枣、海盐、无;西有长城之界;北有河外、卷、衍、酸枣,地方千里。地名虽小,然而庐田庑舍,曾无所刍牧牛马之地。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无以异于三军之众。臣窃料之,大王之国不下于楚。然横人谋王,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国患,不被其祸。夫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罪无过此者。且魏,.

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主也。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称东藩,筑帝官,受冠带,祠.

春秋,臣窃为大王愧之。 .

‚臣闻越王勾践以散卒三千,禽夫差于干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车三百乘,斩纣于牧之.野。岂其士卒众哉?诚能振其威也。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

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此其过越王勾践、武王远矣。今乃于辟臣之说,而欲臣事秦。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凡群臣之言事秦者,皆奸臣,非忠臣也。夫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求外交,偷取一旦之功而不顾其后,破公家而成私门,外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愿大王之熟察之也。 .

‚《周书》曰:‘绵绵不绝,缦缦奈何?毫毛不拔,将成斧柯。前虑不定,后有大患。’将奈之何?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故敝邑赵王使使臣献愚计,奉明约,在大王诏之。‛

魏王曰:‚寡人不肖,未尝得闻明教。今主君以赵王之诏诏之,敬以国从。‛(节选自《战国策·魏策》)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说魏王曰 说:劝说 B.愿大王之熟察之也 察:考察 ..

C.今窃闻大王之卒 窃:私下 D.以内劫其主 劫:抢劫 ..

解析:劫:胁迫。

答案:D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斩纣于牧之野 游于赤壁之下 ..

B.臣窃为大王愧之 .

C.苏子为赵合从 .

师道之不传也久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解析:A.介词。译作“在”。B.前者代词;后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C.介词,替、给;后者介词表被动,可译作“被”。D.前者连词,表修饰;后者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答案:A

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是魏王同意合纵的直接原因的一项是( ) ①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无以异于三军之众

D.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 .

②大王,天下之贤主也

③此其(大王之卒)过越王勾践、武王远矣

④寡人不肖,未尝得闻明教

⑤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

⑥凡群臣之言事秦者,皆奸臣,非忠臣也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⑤

解析:④是魏王自谦之辞;⑥是批评魏国主张“事秦”的臣子。

答案:D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秦以合纵发起国——赵国的名义来到魏国游说,一开头,就从魏国的地理形势说起,强调了魏国自身的战略优势。

B.文章第二段举勾践擒夫差和武王斩纣的例子意在鼓励魏王认识到自己的实力,能够正确估计自己的价值。

C.苏秦斥责了那些连横事秦者道德上的卑污,这样做意在向魏王表明自己对事秦投降派的厌恶之情。

D.苏秦深谙游说艺术,在魏王面前,他慷慨陈词,采用讲道理、举例子等方式,激发起魏王的斗志,最后说服了魏王。

解析:C项,斥责连横事秦者道德上的卑污意在激发魏王的斗志,达到说服魏王的目的。 答案:C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岂其士卒众哉?诚能振其威也。(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难道是他们士兵多吗?实在是因为他们能振奋自己的雄威啊!(“岂„„哉”“振”各1分,语句通顺1分,共3分)

(2)事奉秦国一定得割让土地,送上人质,因此军队还没用上可是国家的元气已经亏损了。 (“事”“兵”“亏”各1分,语句通顺1分,共4分)

【参考译文】

苏秦为了赵国合纵游说魏襄王道:“大王的国土,南边有鸿沟、陈地、汝南,还有许地、鄢地、昆阳、邵陵、舞阳、新郪;东边有淮水、颍水、沂水、外黄、煑枣、海盐、无;西有长城边界;北有河外、卷地、衍地、酸枣,土地纵横千里。地方名义上虽然狭小,但房屋田舍十分密集,甚至没有放牧牛马的地方。人民众多,车马成群,日夜奔驰,络绎不绝,其声势和三军士兵相比没有什么区别。我私下里估计,大王的国力不亚于楚国。然而那些主张连横的人却劝说大王结交像虎狼一样强暴的秦国,若国家因此遭受祸患,他们又不肯为您分忧。他们依仗强秦的势力,在国内胁迫君主,罪过没有比这更大的了。再说魏国是天下的强国,大王是天下贤明的君主,如今竟有意投向西方服事秦国,自称是秦国东方的属国,建筑秦帝行宫,接受秦的封赏,春秋两季给它进贡助祭,我心里替大王惭愧。

“听说越王勾践靠三千残兵败将,在于隧擒获了夫差;周武王也仅有三千士兵,三百辆战车,在牧野杀死了商纣王。难道是他们士兵多吗?实在是因为他们能振奋自己的雄威啊!如今我听说大王的兵力,常备军二十多万,青布裹头的士兵二十万,精兵二十万,勤杂部队十万,还有六百辆战车,五千匹战马。这肯定远远超过越王勾践和武王的力量!如今您却迫于谗臣的邪说,想要臣服于秦国。事奉秦国一定得割让土地送上人质,因此军队还没用上而国家的元气已经亏损了。群臣之中凡是主张事奉秦国的人,都是奸臣,绝不是忠臣。作为臣

子,却割让君主的土地与外国勾结;窃取一时的功名和好处,却不顾及后患;损害国家的利益,去满足个人的私利与欲望;在国外仰仗强秦威势,在国内胁迫自己的君主割让土地,希望大王慎重考虑。

“《周书》上说:‘微弱时如不及早斩断,等到长大了就没办法;幼小时如不及早铲除,将来长大了就得用斧头砍。’事先要当机立断,否则事后必有大祸,到那时不知怎么办。如果大王真能听从我的意见,六国合纵相亲,齐心合力,就一定不会遭受强秦的侵犯。所以敝国赵王派我来进献愚计,呈上盟约,听凭大王诏令。”

魏王说:“我没有才能,以前从未听过这样高明的指教。现在您以赵王的诏令来教导我,我愿意率领全国民众听从您的安排。”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8分)

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 迟子建

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的脸,没心没肺地笑。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盛,庄稼长势喜人,人们是不厌弃它的;而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旱,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加它身上几声骂。看来过于光明了,也是不好。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在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给我带来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会拿出主子的做派,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赤条条地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被月光这样撩拨着,我只能睡睡醒醒了。

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似乎也带着股绿意,有一种说不出的嫩;夏日的月光呢,饱满,丰腴,好像你抓上一把,它就能在指尖凝结成膏脂;秋天的月光,一派洗尽铅华的气质,安详恬淡,如古琴的琴音,悠远,清寂;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它落到雪地后,情形就不一样了,雪地上的月光新鲜明媚得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所以冬日赏月,要立在窗前。看着月光停泊在雪地上焕发出的奇异光芒,你会想,原来雪和月光是这世上最好的神仙眷侣啊。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冬春之交的一天,是满月的日子,又是周末,故乡的亲人们聚在一起,做了几道风味独特的菜,大家快活地喝酒聊天。晚饭后,我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赏月,我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钟的样子吧,我被渴醒了。床畔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做起了画。喝过那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我接着睡了,可是往往眯上二三十分钟的样子,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窗外的山,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

前虑不定,后有大患篇三
《高三晨读材料》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自诩/栩栩如生 间谍/喋喋不休 稽首/有史可稽 ......

B.果脯/嗷嗷待哺 契约/锲而不舍 摈弃/太湖之滨 ......

C.当真/豺狼当道 痉孪/不胫而走 识别/博闻强识 ......

D.提防/提纲挈领 泥泞/泥古不化 气概/以偏概全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3分) ..

A.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时突遭一闯入者高声骚扰,温总

理面对突发事件安之若素,他从容的神态和坚定的语气赢得了全场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

B.京剧演员于魁智在继承传统京剧唱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声乐的科学方法,融会贯

通,形成了自己收放自如、高低不限的演唱风格,被誉为“中国第一老生”,真可谓实至..名归。 ..C.2009年春节期间,少数群众受经济利益驱使,不按操作规程生产烟花爆竹,导致发生了耸人听闻的爆炸事件。 ....

D.美国游泳巨星菲尔普斯,在奥运会上夺金如同探囊取物,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一....

举夺得八枚金牌,成为当今世界泳坛和奥运史上的奇迹。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A. 为进一步问计于民、广集众智,《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在全面归纳整理、

认真分析研究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提出若干社会关注度高、影响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B.互联网低俗之风泛滥,是毁坏心灵和腐蚀社会文明的鸦片,对青少年毒害极大,

在任何国家都是不能容许的。

C.孚日集团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形势下,大力开拓国内市场,第三季度的销售额

直线攀升,与去年同期相比,差别非常悬殊,令同行刮目相看。

D.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

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2)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3) 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4) 扪参历井仰胁息,!(李白《蜀道难》)

(5)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6)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答案:

1.B(Bfǔ/bǔ qì/qiè bìn/bīn; A xǔ/xǔ dié/dié qǐ/jī;Cdàng/dāng jìng/jìng shí/zhì;Ddī/tí ní/nì gài/gài)

2.C(耸人听闻指夸大事实或说离奇的话,使人听了感到震惊;而此句是在叙述一事实,并无夸大之嫌,所以应用“骇人听闻”。)

3.A (B搭配不当,应为“腐蚀心灵和毁坏社会文明”;C“非常悬殊”重复;D 项语序不当,“碰撞、融合、交流”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

4.(1)落霞与孤鹜齐飞 (2) 文质彬彬 (3)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4) 以手抚膺坐长叹 (5) 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

(6)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欧阳修词鉴赏:

玉楼春

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

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

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

欧阳修的这首《玉楼春》是离别词,写得既深婉又层深,既含蓄又充满激情,堪称言尽而意永的佳作。

用“洛阳正值芳菲节”开头,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了离人所的满城春色的地方。但作者并不满足于此,他又用“秾艳清香相间发”来进一步渲染“芳菲节”,使洛阳的春色变得更为具体可感。“秾艳”一句不仅使人想见花木繁盛、姹紫嫣红的景象,而且还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阵阵春风吹送过来的阵阵花香。接下去两句“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既是写景,又已暗含眷恋送别者的感情。“游丝”是蜘蛛所吐的丝,春天飘荡空中,随处可见。庾信的《春赋》就曾用“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来点染春景。游丝和垂柳原是无情之物,但惜别者眼中,它们却仿佛变得有情了。这里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游丝苦苦地缠绕着人不让离去,又埋怨杨柳怎么没来由地争着把人送走,即景抒情,把笔锋转入抒写别离。

下片继续写旅途的春光和离愁,使人感到春色无边无际,愁思也无边无际,始终苦恼着离人。作者只写旅途一瞥,用富有特征的形象描绘产生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是全词传神之笔。上句描写旅途中的春山:只见山口处有红杏傍路而开,而红艳艳的杏花林遮住了一大片青山。下句写那位离人的活动:他绕山而行,群山连绵,路途遥远,他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中途停宿有杏花开放的驿舍里。这儿人烟稀少,和繁华的洛阳形成鲜明的对照。他感到寂寞,他夜不成眠,望月思人,终于迸发出了“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的叹息,使作品所要抒发的感情喷薄而出。词至此戛然而止。

读点名言

有关“谨慎”名言

●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慎,即贻百年之患----(清·玄烨)

●小谨慎多制胜,感情冲动事多难(绪儒斯)

●靠谨慎比靠鲁莽更能制胜(塔西佗)

●谨慎的人才能稳操胜券(斯梯尔)

●机运永远战斗在谨慎者一边(欧里庇得斯)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唐·白居易)

●举大事必慎其终始〈礼记〉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

●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宋·苏轼)

●当竞争与敌视同你比邻而居时,谨慎就会茁壮成长----(格拉西安)

●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调和怒时气,谨慎喜中言,斟酌醉后酒,爱惜有时钱

●谨慎是勇敢的一部分(西班牙)

●艰难之日要坚定,顺利之日要谨慎(蒙古)

●浅河要当深渡(日本)

●用时不爱惜,就要损坏;做时不慎重,就要失败(蒙古族)

●谨慎是智慧的长子(法国)

●慎重对待问题就是智慧的一半(英国)

●一盎司的小心值一磅的学问(英国)

●严谨慎重,智慧之母(德国)

●谨慎此其余任何智能使用得更频繁。日常生活中的草率事件使它发挥作用,对微小的事情产生影响(塞·约翰逊)

●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尉缭子)

●祸难入慎家之门

●篱笆扎得紧,野狗不进来

●力能胜贫,谨能胜祸

●谨慎是安全之本(英国)

●真诚是玻璃,谨慎是钻石(英国)

●地雷手在一生中只能犯一次错误(苏联)

●小船应当靠近海岸行驶(美国)

●在薄冰上滑行,速度就是安全(爱默生)

●人们唯一的防御力量就是谨慎(玉外纳)

●失败于后,不如审慎于先

●事前的谨慎包含着事后的宽恕(德国)

●事前的谨慎,胜于事后的追究(日本)

●走路朝前看,做事往后想

●谨慎的人才能稳操胜券(斯梯尔)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唐·白居易)

●举大事必慎其终始〈礼记〉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

●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宋·苏轼)

●走路朝前看,做事往后想

●前虑不定,后有大患〈史记〉

●谨小慎微的科学家既犯不了错误,也不会有所发现(英国)

●一百个满怀信心和决心的人,要比一万个谨小慎微的和可敬的(可尊重的)人强得多(辛克莱)

关于“挫折”的名言

1、人才由磨炼而成。——蔡锷

2、刀在石上磨,刀越来越快,石越来越薄。——茅盾《问题的两面观》

3、天下决无一蹴即成之事。——邹韬奋

4、困难出英雄。——徐特立《纪念五四对青年的希望》

5、快刀不磨要生锈,胸膛不挺背要驼。——闻一多《〈西南采风录〉序》

6、铁是愈锤炼愈坚韧的。——闻一多《从宗教论中西风格》

7、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8、不有百炼火,熟知寸金精?——唐·孟郊《古意赠梁肃补阙》

9、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10、世上何尝有天生的勇者,都是锻炼成的。——茅盾《蚀·追求》

11、古人成大业者,皆自忧患始。——清·刘岩《赠人》

12、有磨皆好事,无曲不文星。——清·崔念陵《断句》

13、任何事业的成功史中必有一段伤心史。——邹韬奋《能与为》

14、穷当志益坚。——宋·欧阳修《送黄通之郧乡》

15、忧患增人慧,艰难玉汝成。——郭沫若《南下书怀四首》

1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17、苦苦苦,不苦何以通今古?——清·曹端《书户》

18、苦是甘的代价。——谢觉哉《论“同甘共苦”》

19、人生在世必遇患难。——《旧约·约伯记》

20、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古罗马]塞内加《论天意》

21、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美]富勒《至理名言》

22、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日本谚语

23、铁是愈炼愈硬的。——[前苏联]高尔基《意大利童话》

24、人要经过一番苦难才能成才。——芬兰谚语

25、青年时代的锻炼比黄多还贵重。——朝鲜谚语

26、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27、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练。——夏衍

28、大海里没有礁石激不起浪花,生活中经不住挫折成不了强者。——谚语。

29、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法]巴尔扎克

30、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惟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法]伏尔泰

31、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美]爱默生

32、失败乃成功之母。——俗语

33、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德]贝多芬

有关“宽容”的格言:

●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论语)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李斯)

●“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一段台词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

●尊敬别人,才能让人尊敬。

●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俄罗斯)屠格涅夫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黎巴嫩)纪伯伦

●宽容是文明的唯一考核(海尔普斯)

●智慧的艺术就是懂得该宽容什么的艺术(威廉·詹姆斯)

●宽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欧文)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场合:你打算用忿恨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西德尼·史密斯)

●诚挚地宽恕,再把它忘记(英国)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雨果)

●生活过,而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但是谁能说是不需要宽容的呢?(屠格涅夫)

●宽容是我们最完美的所作所为(华兹华斯)

●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宽容;懦夫决不会宽容,这不是他的本性(斯特恩)

●宽容要么对人有益,要么对人有害(伯克)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著名作家房龙在他的名著《宽容》中曾经引用《不列颠百科全书》关于宽容的定义:宽容即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宽容的解释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

前虑不定,后有大患篇四
《中国修身》

谨慎·防微

●追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诗经·豳风·鸱鴞》迨(dài):趁着。彻:整治。绸缪(chóumoú):紧紧缠捆。牖(yǒu)户:门窗。天还未下雨,就要翻透桑田的土壤,并修补好门窗。比喻事先要小心谨慎地做好准备工作。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周易·乾封》乾乾: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夕惕若厉:每天晚上进行反省。厉,同“砺”,磨刀石。无咎:不会有灾祸。有德行的人从早到晚都小心谨慎,每天夜里都进行自我反思省语,就不会招灾。

●成功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 《小学·外篇·嘉言》覆坠:失败。燎毛:毛接近火而被烧。谓成功极为艰难而失败极易。 ●尺蚓穿堤能漂一邑,寸烟泄穴致灰千室。

北朝·北齐·刘昼《新论·慎隙》 蚓:蚯蚓。穿堤:挖穿堤的孔洞。漂一邑:指整个都邑洪水泛滥。漂,浮。邑:都城,城市。一条蚯蚓挖穿的小洞能使大堤崩决,淹没城池;小烟囱的火星会把千家万户变为灰烬。

●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法句经·卷上》轻:看轻。善:指好事,善事。盈:充满。积小善可成大福,犹如小小的水滴,可滴满一个大的容器。

●一料火星,烧了万里江山。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祸患被忽视了,就会酿成大灾难。

●细微可不慎?堤溃自蚁穴。

三国·魏·应璩《杂诗》 堤溃:堤防被冲缺崩溃。祸患要在它刚露出苗头时就小心提防。 ●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

《尉缭子·十二陵》 畏小:谓担心小的地方出错。治大:指管理大的区域或处理大的事情。谓怕出小错就要小心谨慎,要做大事就要有智谋。

●患生于忿怒,祸起于纤微。

汉·韩婴《韩诗外传》纤微:极其细小。汉·刘向《说苑·谈丛》:“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意思相近。灾患产生于发怒,祸端由于疏忽小事而引起。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清·金缨《格言联璧·接物》谓自身修养的关键是屏除私心杂念,与人交往首先要言语谨慎。 ●片言必谨,福之基也。

清·金缨《格言联璧·惠吉》片言必谨:简短的句把话与必须小心谨慎。福之基也:幸福的基础。

●谨慎,保家之本。

清·金缨《格言联璧·齐家》小心谨慎是确保自家平安无事的关键。

●祸不入慎家之门。

唐·王勃《规讽》谨慎持家就无祸患。

●自爱者必慎。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慎:小心谨慎。珍惜自己的人必然小心谨慎。

●恭为德首,慎乃行基。

晋·羊祜《诫子书》对人谦恭,这在品德方面是首位的;小心谨慎,这是行动的基础。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唐·白居易《策林》谨慎地思考,勤恳地实行。

●昔之达人,杜渐防微。

晋·葛洪《抱朴子·明本》贤明通达之人,在错误或危险发生之初,就加以预防制止。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诗经·大雅·丞民》谓深明事理的人能保全自己。

●事前要思免后悔。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2折 事前一定要进行周密的思考谋虑,才能避免事情后果不如意而后悔。

●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明·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第16回 指秘密的言谈也可能泄露。“墙有缝,壁有耳”,与此义相近。

●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做事不经过深思熟虑终归会后悔,为人能一再忍让自然可以无忧无虑。

●谨德须谨于至微之事,施恩务施于不报之人。

明·洪自诚《菜根谭》谨慎,在德行修养上,要在极细至微的事情上做起。给予别人好处,务必给予不能报答的人。

●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荀子》有招来灾祸的言语,有招来耻辱的行为,君子对自己建立的功德事业要格外谨慎。 ●举大事必慎其终始。

《礼记·文王世子》举:发起,兴起。慎其终始:自始至终都谨慎。从事宏大的事业必须自始至终都要谨慎。

●慎能远祸,勤能济贫。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小心谨慎能避免灾祸,勤劳能由穷变富。

●小孔不补,大孔叫冤苦。

清·杜文澜《古谣谚》卷三十六 小的漏洞不去堵塞,大了就徒唤奈何。

●若欲不忙,浅水深防。

清·杜文澜《古谣谚》卷四十四 要想不邮问题,就要把小事当作大事加以防范。 ●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将来之非。

明·洪自诚《菜根谭》 谋求策划未成功的事业,不如体质已成功的事业;后悔过去的过失,不如预防将来可能出现的错误。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第64章 要得到圆满的结果,临结束时也要如开始那样慎重细心,就不会败坏事情。

●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

《荀子·正名》没有根据的言谈,不是亲见的行为,不是闻知过的谋划,应该持慎重的态度。

●翼翼矜矜,福所以兴。

晋·张华《女士箴》翼翼矜矜:小心谨慎的样子。兴:兴起。遇事小心,处事谨慎,也就有幸福了。

●终身为善,一言则败之,可不慎乎。

《孔子家语·六本》 一辈子的善行,一句话就可以毁掉,能不谨慎吗?

●患至而后呼天,不亦晚乎?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二 灾患临头才呼天撞地,不是太迟了吗?

●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诗经·大雅·云汉》形容小心谨慎,勤勤恳恳。兢兢:小心谨慎貌。业业:畏慎貌。如霆

如雷:如炸雷、疾雷一样。

●临祸忘忧,忧必及之。

《左传·庄公二十年》灾祸行将降临而不知忧虑,忧患一定会到来。

●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诗经·大雅·大明》惟有这位文王,处事恭谨,唯恐有错。

●小心翼翼,古训是式。

《诗经·大雅·丞民》 古训:古人的训诫、教悔。式:模式,法式。处事恭谨,唯恐有错,古人这个教悔可以作为行动的准则。

●圣人敬小慎微。

《淮南子·人间训》 杰出人物的一举一动都小心慎重。

●不踬于山,而踬于垤。

《韩非子·六反》踬(zhì):被绊倒。垤(dié):小土堆。能绊倒人的是小土堆而不是山。喻小事大意,会吃大亏。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临:面临。渊:水潭。履:踩,踏。形容格外谨慎小心。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尚书·旅獒》在生活小节上失检点,最终会累及大节。

●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墨子·大取》要取大利,避大害。

●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孟子·离娄下》君子具有长远的忧虑谋划,就不会有眼前的祸患。

●治身养性,务谨其细,……凡聚小所以就大,积一所以至亿也。

晋·葛洪《抱朴子·极言》修身养性,于细微处也万不可疏忽。聚小成大,亿万是由一逐渐累积而成的。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资治通鉴·汉武帝建元元年》 对细小事物也尽力的人,成绩就大;细微处也谨慎的人,成就就显著。

●弗备难,难必至。

汉·刘向《说苑·贵德》没预作困难的准备,困难一定到来。

●人之持身立事,常成于慎,而败于纵。

明·方孝孺《逊志斋集·慎斋箴》人的修养和处世,往往由于谨慎而成功,由于放纵而失败。 ●福生于隐约,而祸生于得意。

汉·刘向《说苑·警慎》 幸福产生于小心恭谨、意深言简,而祸患产生于自鸣得意。 ●明者慎言,故无失言;暗者轻言,自致害灭。

北朝·北齐·刘昼《刘子·慎言》谓明于事理的人言谈谨慎,所以不说错话;暗于事理的人言语轻率,自招祸害和失败。

●思难而难不至,忘患而患反生。

北朝·北齐·刘昼《刘子·利害》预先虑及危难,危难可免;事前不防祸患,祸患必生。 ●节食则无疾,择言则无祸。

宋·何坦《西畴老人常言》节制饮食就不会患疾病,谨慎言谈就没有祸患。

●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

宋·胡宏《胡子知言·文王》行为谨慎能使意志坚定,说话谨慎能使品德高尚。

●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

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谓问题未出现之前就预作打算,解决问题就往往应付裕如。反之,

则常常觉得力不从心。

●禁微者易,救末者难。

宋·王安石《风俗》纠正和禁止细微的不良倾向是容易的,要补救到了严重地步的不良行为就困难了。

●天下之事,以为无足虑,则必有大可虑者。

明·张居正《与操·宋阳山》世界上人们以为不值得思虑的事,往往是大可操心的。 ●大名垂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

汉·陆贾《新语·慎微》赫赫大名留存万世的贤哲,都必定从细小的事情做起。„

●杜渐防微,慎之在始。

《晋书·王敦传》慎之在始:从一开始就小心慎重,谓不良倾向在刚露苗头时,就要及时防止。

●路当坦处亦防倾。

清·田岩松《题劳山杖诗》 在平坦的道路上也要防栽倒。

●山陵之祸,起了豪芒。

汉·李尤《戟铭》山陵:泛指山。深重的祸患,萌发于极为微细之中。

●病加于小愈,祸生于懈惰。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八 疾病稍为好转后若不谨慎,病情容易加重;灾祸产生于松懈和懒惰。

●不慎其前而悔其后,虽悔无及矣。 汉·刘向《说苑·建本》事前不慎,事后懊悔也无济于事。

●欲人不闻,莫若不言;欲人不知,莫若不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要使人听不见,不如不说;要使人不知道,不如不做。

●力能胜贫,谨能胜祸。

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出力劳作能战胜贫穷,谨言慎行能战胜祸患。

●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一》善于为人师表的人,既要宣扬自己笃信的真理,又要行动上谨慎小心。有:又。

●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其身,不可掩也。

汉·董仲舒《元光元年举贤良对策》自己所说的话,不可抵赖;自己所做的事不能掩盖。 ●凡大事皆起于小事,小事不论,大事又将不可救,社稷倾危,莫不由此。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社稷:指国家。小事不谨慎,便会变成大事,以至无法挽救。国家的危亡,没有不这样造成的。

●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

《资治通鉴·太宗贞观十二年》忽:疏忽。富贵会导致骄纵奢侈,疏忽大意会产生祸患动乱。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积于忽微:在疏忽了细微之处积累而成。困于所溺:束缚在所沉浸的事体中。谓祸患常因小事不谨慎酿成;有胆有识而无所作为,往往是意志沉溺所致。

●前虑不定,后有大患。

《史记·苏秦列传》事前考虑不周到缜密,事后必有大的祸患。

●莫待临崖勒马收缰晚,只恐船到江心补漏迟。

元·佚名《牧羊记传奇》临崖勒(lè)马:比喻到了危险边缘才回头补救,已为时太晚了。 ●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

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小心慎重就一定成功,轻率行事就多数失败。

●百年养不足,一日毁有余。

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五 道德品质的培养很难,而堕落却很易。

●坦途不戒,骥可蹶;羊肠畏惴,驽可越。

明·宋濂《持敬斋铭》戒:戒备。骥可蹶:千里马会摔跟头。羊肠:指羊肠小道。畏惴:小心谨慎貌。驽:指劣马。越:跨越。比喻易事败于大意,难事成于谨慎。

●一事差,百事错。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导致全盘失败。

●小心天下去得,大胆寸步难行。

明·徐《杀狗记》大胆:此指粗心。谨慎小心天下都可以走遍,粗心大意却寸步难行。 ●其心不敢失于一物之细,而后可以胜天下之大。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七 心细至极,而后能胜任天下的大事。

●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

明·刘基《郁离子·虞孚》不顺心遂意的事,常常起因于洋洋自得中的粗心大意。 ●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明·方孝孺《深虑论》祸:祸患。忽:疏忽。乱:变乱。谓祸乱的发生,常常由于疏忽和多疑。

●小心多,失足少。

清·金埴《不下带编》卷四 失足:比喻犯过失。小心谨慎可少犯错误。

●成德每在困穷,败身多因得志。

清·王豫《蕉窗日记》谓处于逆境往往能成就德业,而环境顺利往往使人身败名裂。 ●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清·王懋竑《书座右二章》谓君子应懂得蚁穴能使大堤崩溃的道理,对小事要十分慎重。 ●防人疑众,不如自慎。

清·郭嵩焘《郭嵩焘日记》第1卷 提防、疑惧别人,不如自己谨慎。

●既堕釜甑,反顾何益?反覆之水,收之实难。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釜甑:炊具、瓦器之属。反顾:指后悔。反覆:犹翻覆,即倒过来。谓犯了错误再后悔,已无济于事了。

●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慎,即贻百年之患。

清·爱新觉罗·玄烨《联句》四海:古时认为中国四面环海。此泛指全国各地。百年之患:指关系到长远利害的忧患。贻:遗留。

●圣学之要,只在慎独。

清·陈确《别集·学谱》个人独处时要谨慎,这是儒家学说的要旨。

●凡事还须学谨慎。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守诗酒傲王侯》凡:所有的。做任何事情都要小心谨慎。 ●慎言谨行是修己第一事。

清·魏裔介《琼琚佩语·修己》品德修养,最重要的是言行谨慎。

●一失脚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

明·唐寅《废亭诗》失脚:喻堕落或犯严重错误。回头:指彻悟。佛教谓只要彻悟,即能登上彼岸,获得超度,故谓回头是岸。告诫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要慎之又慎,若堕落或犯重大错误,那就懊悔莫及了。

●反水不收,后悔无及。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水泼出去,就不能收回。比喻无法挽回。

●慎之于始,慎之于终。

前虑不定,后有大患篇五
《微笑 谨慎》

当生活像一首歌那样轻快流畅时,笑颜常开乃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时仍能微笑的人,才活得有价值。——威尔科克斯【德】

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担心着"怕咱不行吧”,那你就没有勇气了。——盖叫天【中】[PS:关于微笑的名言]

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

乌云后面依然是灿烂的晴天。 ——朗弗罗【美】

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都是由乐观与希望的向上心理产生与造成的。——华盛顿

【美】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生命的宽度;

你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动人的笑容;

你不能企图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掌握自己;

你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

你不能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向生活微笑,生活也会向你微笑!让我们时时刻刻保持着微笑。

●当竞争与敌视同你比邻而居时,谨慎就会茁壮成长----(格拉西安)

●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调和怒时气,谨慎喜中言,斟酌醉后酒,爱惜有时钱 ●谨慎是勇敢的一部分(西班牙) ●艰难之日要坚定,顺利之日要谨慎(蒙古) ●浅河要当深渡(日本) ●用时不爱惜,就要损坏;做时不慎重,就要失败(蒙古族) ●加倍小心总是好的(法国) ●谨慎是智慧的长子(法国) ●慎重对待问题就是智慧的一半(英国)

●一盎司的小心值一磅的学问(英国)

●严谨慎重,智慧之母(德国)

●谨慎此其余任何智能使用得更频繁。日常生活中的草率事件使它发挥作用,对微小的事情产生影响(塞·约翰逊)

●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尉缭子)

●祸难入慎家之门

●篱笆扎得紧,野狗不进来

●力能胜贫,谨能胜祸

●谨慎是安全之本(英国)

●真诚是玻璃,谨慎是钻石(英国)

●地雷手在一生中只能犯一次错误(苏联)

●浅河要当深河渡(日本)

●小船应当靠近海岸行驶(美国)

●在薄冰上滑行,速度就是安全(爱默生)

●人们唯一的防御力量就是谨慎(玉外纳)

●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慎,即贻百年之患----(清·玄烨)

●小谨慎多制胜,感情冲动事多难(绪儒斯)

●靠谨慎比靠鲁莽更能制胜(塔西佗)

●谨慎的人才能稳操胜券(斯梯尔)

●机运永远战斗在谨慎者一边(欧里庇得斯)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唐·白居易)

●举大事必慎其终始〈礼记〉

●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宋·苏轼) ●失败于后,不如审慎于先 ●事前的谨慎包含着事后的宽恕(德国) ●事前的谨慎,胜于事后的追究(日本) ●走路朝前看,做事往后想 ●谨慎的人才能稳操胜券(斯梯尔) ●机运永远战斗在谨慎者一边(欧里庇得斯)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唐·白居易) ●举大事必慎其终始〈礼记〉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 ●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宋·苏轼) ●失败于后,不如审慎于先 ●事前的谨慎包含着事后的宽恕(德国) ●事前的谨慎,胜于事后的追究(日本) ●走路朝前看,做事往后想 ●谨慎的人脑后有眼(威·罗伯逊) ●在你下剪刀之前要量三次(意大利) ●事前谨慎总比事后补救强(爱·科克) ●事前要思免后悔(元·关汉卿) ●前虑不定,后有大患〈史记〉 ●审慎会使人安全,但往往不会幸福(塞·约翰逊)

●谨小慎微难成大事(席勒) ●两叶不剪,将寻斧柯,一时失策,百日难收 ●脚搭着脑杓成事早,手拍着胸脯后悔迟 ●轻易得到的东西容易失去,轻易形成的观念容易改变 ●愚人的箭一下子射完(英国) ●快嘴会失信,快腿会失足(老挝) ●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南斯拉夫) ●决定得快,反悔得快(英国) ●再也没有比轻率更像无知的了(王尔德)

前虑不定,后有大患篇六
《2014学年高一语文单课训练:模块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2) Word版含答案]》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基础巩固(35分,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坍圮(tān) 田凫(fú) 窥看(kuī) 窸窣(suō) ....

B.狙击(zǔ) .瓦砾(lì) .惊骇(hài) 憎恶(wù) ..

间断(jiàn) .C.胡谄(zhōu) 拙劣(zhuō) 睥睨(nì) ...

D.门槛(kǎn) 监生(jiān) 歆享(xīn) 嫡亲(dí) ....

解析:A.“窣”应读sū;B.“狙”应读jū;D.“监”应读jiàn。

答案: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坐落 暴躁 安祥 一筹莫展

B.沧桑 陨落 雀跃 有条不紊

C.执拗 赎罪 诡秘 消声匿迹

D.蜂拥 驯服 寒喧 百无聊赖

解析:A.祥—详;C.消—销;D.喧—暄。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政府要得到人民群众的________,必须立足“执政为民”的理念,努力加大民生项目的投入,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②李方的书法作品笔法端庄________,章法无拘无滞,运笔自然流畅,风格温润宽和,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③一个城市要繁荣,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缺一不可。失去了物质文明的支撑,精神文明建设就是空谈;精神文明上不去,物质文明建设也是________。

A.拥护 流丽 枉然

C.拥戴 流丽 惘然 B.拥戴 流利 枉然 D.拥护 流利 惘然

解析:拥护:对领袖、党派、政策、措施等表示赞成并全力支持。拥戴:拥护推戴。流丽:诗文、书法等流畅而华美。流利:话说得快而清楚;灵活,不凝滞。惘然:失意的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枉然:得不到任何收获;白费力气。

答案:A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一样大。 ....

B.为什么有些人挨饿,世界其他地方却有堆积如山的食物在腐烂? ....

C.1945年,声名显赫的德国贝尔森集中营,在纳粹溃逃后,宁静的中午,一个孩子走....

在遍布尸体的营地的路上。

D.你能做的一切,从应该被做的角度来看,始终只是沧海一粟。 ....

解析:“声名显赫”偏于褒义,应该用带有强烈贬义色彩的“臭名昭著”。

答案:C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都得不到复原。

B.叙述角度不同,表达效果就会不同。能否选择恰当的叙述角度,对增强表达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C.我现在才想起,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怎样给母亲出了一个难题。

D.对我来说,四季的盛景是一场极其动人而且演不完的戏剧,它的情节从我的指尖一幕幕滑过。

解析:A.语意重复,去掉“左右”;B.“两面”对“一面”;C.语序不当;把“怎样”放“一个”后面。

答案:D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矗:高耸 .

B.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打败 .

C.摽掠其人 摽:掠取 .

D.固不在战矣 固:副词,本来 .

解析:“摽”意为“击”。

答案:C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

A.洎牧以谗诛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

B.日削月割 不知日之入 ..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D.其实亦百倍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

解析:A.介词,因为/介词,在;B.名词作状语,每天/名词,太阳;C.连词,假使/副词,让;D.代词,它。

答案:D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

A.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

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C.义不赂秦 .

D.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

解析:A.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B.名词作动词,自取下策;C.名词作动词,坚守道义;

D.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答案:A

9. 下列各句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

B.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C.谁得而族灭也 .

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解析:A、B、D三项与例句均表转折关系,C项表顺承关系。

答案:C

10. 下列各句的句式结构,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赵尝五战于秦

B.洎牧以谗诛

C.其势弱于秦

D.多于九土之城郭

解析:B项为被动句, A、C、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B

11.补写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薪不尽,火不灭。(《六国论》)

(2)________________,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4)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5)斜阳草树,______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1)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 (2)长桥卧波 不霁何虹 (3)奈何取之尽锱铢 (4)一尊还酹江月 (5)寻常巷陌

二、阅读鉴赏(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2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苏子为赵合纵说魏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鸿沟、陈、汝南,有许、鄢、昆阳、邵陵、..

舞阳、新郪;东有淮、颍、沂、黄、煑枣、海盐、无;西有长城之界;北有河外、卷、衍、酸枣,地方千里。地名虽小,然而庐田庑舍,曾无所刍牧牛马之地。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无以异于三军之众。臣窃料之,大王之国不下于楚。然横人谋王,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国患,不被其祸。夫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罪无过此者。且魏,.

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主也。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称东藩,筑帝官,受冠带,祠.

春秋,臣窃为大王愧之。 .

“臣闻越王勾践以散卒三千,禽夫差于干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车三百乘,斩纣于牧之.

野。岂其士卒众哉?诚能振其威也。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

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此其过越王勾践、武王远矣。今乃于辟臣之说,而欲臣事秦。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凡群臣之言事秦者,皆奸臣,非忠臣也。夫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求外交,偷取一旦之功而不顾其后,破公家而成私门,外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愿大王之熟察之也。 .

“《周书》曰:‘绵绵不绝,缦缦奈何?毫毛不拔,将成斧柯。前虑不定,后有大患。’将奈之何?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故敝邑赵王使使臣献愚计,奉明约,在大王诏之。”

魏王曰:“寡人不肖,未尝得闻明教。今主君以赵王之诏诏之,敬以国从。”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说魏王曰 .

B.愿大王之熟察之也 .

C.今窃闻大王之卒 . 说:劝说 察:考察 窃:私下

D.以内劫其主 .

解析:劫:胁迫。

答案:D 劫:抢劫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斩纣于牧之野 .

B.臣窃为大王愧之 .

C.苏子为赵合从 .

游于赤壁之下 .师道之不传也久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 .

解析:A.介词。译作“在”。B.前者代词;后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C.介词,替、给;后者介词表被动,可译作“被”。D.前者连词,表修饰;后者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答案:A

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是魏王同意合纵的直接原因的一项是( )

①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无以异于三军之众

②大王,天下之贤主也

③此其(大王之卒)过越王勾践、武王远矣

④寡人不肖,未尝得闻明教

⑤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

⑥凡群臣之言事秦者,皆奸臣,非忠臣也

A.②③④⑤

C.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⑥ D.①②③⑤

解析:④是魏王自谦之辞;⑥是批评魏国主张“事秦”的臣子。

答案:D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苏秦以合纵发起国——赵国的名义来到魏国游说,一开头,就从魏国的地理形势说起,强调了魏国自身的战略优势。

B.文章第二段举勾践擒夫差和武王斩纣的例子意在鼓励魏王认识到自己的实力,能够正确估计自己的价值。

C.苏秦斥责了那些连横事秦者道德上的卑污,这样做意在向魏王表明自己对事秦投降派的厌恶之情。

前虑不定,后有大患篇七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 模块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基础巩固(35分,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坍圮(tān) 田凫(fú) 窥看(kuī) 窸窣(suō) ....

B.狙击(zǔ) .瓦砾(lì) .惊骇(hài) 憎恶(wù) ..

间断(jiàn) .C.胡谄(zhōu) 拙劣(zhuō) 睥睨(nì) ...

D.门槛(kǎn) 监生(jiān) 歆享(xīn) 嫡亲(dí) ....

解析:A.“窣”应读sū;B.“狙”应读jū;D.“监”应读jiàn。

答案: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坐落 暴躁 安祥 一筹莫展

B.沧桑 陨落 雀跃 有条不紊

C.执拗 赎罪 诡秘 消声匿迹

D.蜂拥 驯服 寒喧 百无聊赖

解析:A.祥—详;C.消—销;D.喧—暄。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政府要得到人民群众的________,必须立足“执政为民”的理念,努力加大民生项目的投入,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②李方的书法作品笔法端庄________,章法无拘无滞,运笔自然流畅,风格温润宽和,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③一个城市要繁荣,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缺一不可。失去了物质文明的支撑,精神文明建设就是空谈;精神文明上不去,物质文明建设也是________。

A.拥护 流丽 枉然

C.拥戴 流丽 惘然 B.拥戴 流利 枉然 D.拥护 流利 惘然

解析:拥护:对领袖、党派、政策、措施等表示赞成并全力支持。拥戴:拥护推戴。流丽:诗文、书法等流畅而华美。流利:话说得快而清楚;灵活,不凝滞。惘然:失意的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枉然:得不到任何收获;白费力气。

答案:A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一样大。 ....

B.为什么有些人挨饿,世界其他地方却有堆积如山的食物在腐烂? ....

C.1945年,声名显赫的德国贝尔森集中营,在纳粹溃逃后,宁静的中午,一个孩子....

走在遍布尸体的营地的路上。

D.你能做的一切,从应该被做的角度来看,始终只是沧海一粟。 ....

解析:“声名显赫”偏于褒义,应该用带有强烈贬义色彩的“臭名昭著”。

答案:C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都得不到复原。

B.叙述角度不同,表达效果就会不同。能否选择恰当的叙述角度,对增强表达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C.我现在才想起,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怎样给母亲出了一个难题。

D.对我来说,四季的盛景是一场极其动人而且演不完的戏剧,它的情节从我的指尖一幕幕滑过。

解析:A.语意重复,去掉“左右”;B.“两面”对“一面”;C.语序不当;把“怎样”放“一个”后面。

答案:D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矗:高耸 .

B.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打败 .

C.摽掠其人 摽:掠取 .

D.固不在战矣 固:副词,本来 .

解析:“摽”意为“击”。

答案:C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

A.洎牧以谗诛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

B.日削月割 不知日之入 ..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D.其实亦百倍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

解析:A.介词,因为/介词,在;B.名词作状语,每天/名词,太阳;C.连词,假使/副词,让;D.代词,它。

答案:D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

A.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

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C.义不赂秦 .

D.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

解析:A.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B.名词作动词,自取下策;C.名词作动词,坚守道义;

D.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答案:A

9. 下列各句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

B.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C.谁得而族灭也 .

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解析:A、B、D三项与例句均表转折关系,C项表顺承关系。

答案:C

10. 下列各句的句式结构,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赵尝五战于秦

B.洎牧以谗诛

C.其势弱于秦

D.多于九土之城郭

解析:B项为被动句, A、C、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B

11.补写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薪不尽,火不灭。(《六国论》)

(2)________________,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4)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5)斜阳草树,______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1)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 (2)长桥卧波 不霁何虹 (3)奈何取之尽锱铢 (4)一尊还酹江月 (5)寻常巷陌

二、阅读鉴赏(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2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苏子为赵合纵说魏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鸿沟、陈、汝南,有许、鄢、昆阳、邵..

陵、舞阳、新郪;东有淮、颍、沂、黄、煑枣、海盐、无;西有长城之界;北有河外、卷、衍、酸枣,地方千里。地名虽小,然而庐田庑舍,曾无所刍牧牛马之地。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无以异于三军之众。臣窃料之,大王之国不下于楚。然横人谋王,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国患,不被其祸。夫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罪无过此.

者。且魏,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主也。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称东藩,筑帝官,.

受冠带,祠春秋,臣窃为大王愧之。 .

“臣闻越王勾践以散卒三千,禽夫差于干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车三百乘,斩纣于牧.之野。岂其士卒众哉?诚能振其威也。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万,苍头二十万,奋.

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此其过越王勾践、武王远矣。今乃于辟臣之说,而欲臣事秦。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凡群臣之言事秦者,皆奸臣,非忠臣也。夫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求外交,偷取一旦之功而不顾其后,破公家而成私门,外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愿大王之熟察之也。 .

“《周书》曰:‘绵绵不绝,缦缦奈何?毫毛不拔,将成斧柯。前虑不定,后有大患。’将奈之何?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故敝邑赵王使使臣献愚计,奉明约,在大王诏之。”

魏王曰:“寡人不肖,未尝得闻明教。今主君以赵王之诏诏之,敬以国从。”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说魏王曰 .

B.愿大王之熟察之也 .

C.今窃闻大王之卒 . 说:劝说 察:考察 窃:私下

D.以内劫其主 .

解析:劫:胁迫。

答案:D 劫:抢劫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斩纣于牧之野 .

B.臣窃为大王愧之 .

C.苏子为赵合从 .

游于赤壁之下 .师道之不传也久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 .

解析:A.介词。译作“在”。B.前者代词;后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C.介词,替、给;后者介词表被动,可译作“被”。D.前者连词,表修饰;后者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答案:A

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是魏王同意合纵的直接原因的一项是( )

①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无以异于三军之众

②大王,天下之贤主也

③此其(大王之卒)过越王勾践、武王远矣

④寡人不肖,未尝得闻明教

⑤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

⑥凡群臣之言事秦者,皆奸臣,非忠臣也

A.②③④⑤

C.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⑥ D.①②③⑤

解析:④是魏王自谦之辞;⑥是批评魏国主张“事秦”的臣子。

答案:D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苏秦以合纵发起国——赵国的名义来到魏国游说,一开头,就从魏国的地理形势说起,强调了魏国自身的战略优势。

B.文章第二段举勾践擒夫差和武王斩纣的例子意在鼓励魏王认识到自己的实力,能够正确估计自己的价值。

C.苏秦斥责了那些连横事秦者道德上的卑污,这样做意在向魏王表明自己对事秦投降派的厌恶之情。

前虑不定,后有大患篇八
《2015高一期末阶段周末练习一(打印)》

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阶段周末练习一

班级: 姓名: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坍圮(tān) 田凫(fú) 窥看(kuī) 窸窣(suō) ....

B.狙击(zǔ) 瓦砾(lì) 惊骇(hài) 憎恶(wù) ....

C.胡谄(zhōu) 拙劣(zhuō) 睥睨(nì) 间断(jiàn) ....

D.门槛(kǎn) 监生(jiān) 歆享(xīn) 嫡亲(dí)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坐落 暴躁 安祥 一筹莫展 B.沧桑 陨落 雀跃 有条不紊

C.执拗 赎罪 诡秘 消声匿迹 D.蜂拥 驯服 寒喧 百无聊赖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政府要得到人民群众的 ,必须立足‚执政为民‛的理念,努力加大民生项目的投入,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②李方的书法作品笔法端庄 ,章法无拘无滞,运笔自然流畅,风格温润宽和,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③一个城市要繁荣,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缺一不可。失去了物质文明的支撑,精神文明建设就是空谈;精神文明上不去,物质文明建设也是 。

A.拥护 流丽 枉然B.拥戴 流利 枉然 C.拥戴 流丽 惘然 D.拥护 流利 惘然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一样大。 ....

B.为什么有些人挨饿,世界其他地方却有堆积如山的食物在腐烂? ....

C.1945年,声名显赫的德国贝尔森集中营,在纳粹溃逃后,宁静的中午,一个孩子走在遍布....

尸体的营地的路上。

D.你能做的一切,从应该被做的角度来看,始终只是沧海一粟。 ....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都得不到复原。

B.叙述角度不同,表达效果就会不同。能否选择恰当的叙述角度,对增强表达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C.我现在才想起,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怎样给母亲出了一个难题。

D.对我来说,四季的盛景是一场极其动人而且演不完的戏剧,它的情节从我的指尖一幕幕滑过。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矗:高耸 B.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打败 ..

C.摽掠其人 摽:掠取 D.固不在战矣 固:副词,本来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洎牧以谗诛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

B.日削月割 不知日之入 ..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D.其实亦百倍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

A.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C.义不赂秦 D.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

9.下列各句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B.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C.谁得而族灭也 D.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

10.下列各句的句式结构,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赵尝五战于秦 B.洎牧以谗诛 C.其势弱于秦 D.多于九土之城郭

11.补写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 ,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国论》)

(2)________________,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4)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5)斜阳草树,________________,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阅读鉴赏(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苏子为赵合纵说魏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鸿沟、陈、汝南,有许、鄢、昆阳、邵陵、..

舞阳、新郪;东有淮、颍、沂、黄、煑枣、海盐、无;西有长城之界;北有河外、卷、衍、酸枣,地方千里。地名虽小,然而庐田庑舍,曾无所刍牧牛马之地。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无以异于三军之众。臣窃料之,大王之国不下于楚。然横人谋王,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国患,不被其祸。夫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罪无过此者。且魏,.

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主也。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称东藩,筑帝官,受冠带,祠.

春秋,臣窃为大王愧之。 .

‚臣闻越王勾践以散卒三千,禽夫差于干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车三百乘,斩纣于牧之.野。岂其士卒众哉?诚能振其威也。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

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此其过越王勾践、武王远矣。今乃于辟臣之说,而欲臣事秦。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凡群臣之言事秦者,皆奸臣,非忠臣也。夫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求外交,偷取一旦之功而不顾其后,破公家而成私门,外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愿大王之熟察之也。 .

‚《周书》曰:‘绵绵不绝,缦缦奈何?毫毛不拔,将成斧柯。前虑不定,后有大患。’将奈之何?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故敝邑赵王使使臣献愚计,奉明约,在大王诏之。‛

魏王曰:‚寡人不肖,未尝得闻明教。今主君以赵王之诏诏之,敬以国从。‛(节选自《战国策·魏策》)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说魏王曰 说:劝说 B.愿大王之熟察之也 察:考察 ..

C.今窃闻大王之卒 窃:私下 D.以内劫其主 劫:抢劫 ..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斩纣于牧之野 游于赤壁之下 ..

B.臣窃为大王愧之 .

C.苏子为赵合从 .

师道之不传也久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秦以合纵发起国——赵国的名义来到魏国游说,一开头,就从魏国的地理形势说起,强调了魏国自身的战略优势。

B.文章第二段举勾践擒夫差和武王斩纣的例子意在鼓励魏王认识到自己的实力,能够正确估计自己的价值。

C.苏秦斥责了那些连横事秦者道德上的卑污,这样做意在向魏王表明自己对事秦投降派的厌恶之情。

D.苏秦深谙游说艺术,在魏王面前,他慷慨陈词,采用讲道理、举例子等方式,激发起魏王的斗志,最后说服了魏王。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岂其士卒众哉?诚能振其威也。(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8分)

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 迟子建

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的脸,没心没肺地笑。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盛,庄稼长势喜人,人们是不厌弃它的;而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旱,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加它身上几声骂。看来过于光明了,也是不好。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在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给我带来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会拿出主子的做派,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赤条条地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被月光这样撩拨着,我只能睡睡醒醒了。

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似乎也带着股绿意,有一种说不出的嫩;夏日的月光呢,饱满,丰腴,好像你抓上一把,它就能在指尖凝结成膏脂;秋天的月光,一派洗尽铅华的气质,安详恬淡,如古琴的琴音,悠远,清寂;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它落到雪地后,情形就不一样了,雪地上的月光新鲜明媚得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所以冬日赏月,要立在窗前。看着月光停泊在雪地上焕发出的奇异光芒,你会想,原来雪和月光是这世上最好的神仙眷侣啊。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冬春之交的一天,是满月的日子,又是周末,故乡的亲人们聚在一起,做了几道风味独特的菜,大家快活地喝酒聊天。晚饭后,我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赏月,我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钟的样子吧,我被渴醒了。床畔的小书桌上,D.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 .

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做起了画。喝过那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我接着睡了,可是往往眯上二三十分钟的样子,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窗外的山,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昨夜那一场热烈的燃烧,留下了缺口,不知去哪儿疗伤去了。因为它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所以不管怎么调理,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而就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

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在那个时刻,月亮无疑成了千家万户共同拥有的一盏灯。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月亮才美得夺目。(选自2009年第7期《都市文萃》,有删改)

16.在文中,作者分别写出了春夏秋冬月光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7.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请写出两种并各举一例进行赏析。(4分)

答:

18.月亮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

19.这篇文章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都写了月亮,但两者在选材和主题上有明显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三、语言表达(15分)

20.小方同学经常在课堂上看《红楼梦》,老师准备找他谈话,以达到既保护她阅读课外读物

的积极性,又能引导她重视课堂学习的目的,请你补写出以下谈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语境,简明得体。(4分)

老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方:恩,是的。

老师: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方:对,应该听讲。

老师: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方:那听课和阅读就两全其美了。

老师: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方:谢谢老师,我知道怎么做了。

21.将下面四句话按恰当顺序额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一段话。(5分)

(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种叫做沙漠地黄的绿色植物,它的叶子不仅硕大,而且更是在叶面上‚堆‛起了许多小‚丘包‛;它还在小丘包间‚挖‛出了许多沟沟壑壑。更绝的是,它所有叶子的叶柄不是长在枝杆上,而是伸入地下,与根部相连。

原来,那些丘包能更有效地挡住水分子。特别是在水汽比较多的黎明和黄昏,这些疙疙瘩瘩可就要大显神威了。当些微的水分子聚集成小水滴,小水滴又聚集得足够大的时候,它们因压力而滑落,汇入沟壑中;随即,它们又顺着小沟流到了根系处。每株沙漠地黄的平均年集水量为4.2升,这些水就是它一年所需要的水量。沙漠地黄就靠这种‚自我灌溉‛的方法顽强地生存着。

请以“自我灌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gaozhong/223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