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极泰来造句

| 高三 |

【www.guakaob.com--高三】

否极泰来造句篇一
《2013年余姚八中高三语文9月基础检测(一)》

2013年余姚八中高三语文9月基础检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共40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4分)

A.调度/宏观调控 降解/降龙伏虎 搪塞/敷衍塞责 B.省视/省吃俭用 拓本/落拓不羁 纤绳/纤尘不染 C.圈养/可圈可点 喷薄/厚古薄今 重申/老成持重D.臧否/否极泰来 乐府/乐不思蜀 屏蔽/屏气凝神 2.下列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4分)

A.弹劾/弹丸之地 哽咽/狼吞虎咽 责难/多难兴邦

B.鲜活/寡廉鲜耻 泊位/淡泊明志 叶韵/一叶知秋

C.大度/审时度势 长进/身无长物 解救/浑身解数

D.参差/扪参历井 披靡/风靡一时 畜牧/六畜兴旺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4分)

A.家具 赝品 气概 水乳交融

B.萎靡 帐篷 更叠 暴殄天物

C.国粹 输赢 蛰伏 旁证博引

D.惭怍 诟病 九洲 呕心沥血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4分)

A.目前,出口疲软,消费低迷,种种手段难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而固定资产投资却可以产生立杆见影的效果,因而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B.邀请企业家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梳理和把脉,有助于纠正大学生的一些偏面认识,弥补他们经验匮乏的缺陷,对其日后成功创业大有裨益。

C.横滨世乒赛落下帷幕,中国队囊括了单项金银牌,国人振奋之余心生感慨:我们的表现固然可以赢得世界敬佩,却易导致球赛精彩不再。

D.这个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想象空间很大,如果有人感兴趣。足可以把它改编为一部悬念丛生、高潮叠起的电视连续剧。

5.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想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曾几何时,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药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

B.导演冯小刚把《集结号》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谷志鑫,其他演员几乎成了举重若轻的人物。

C.上届冠军挪威队以全胜战绩出线,表现十分出色,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令人刮目相看。 D.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6.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4分)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声明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

试卷第1页,总3页

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4分)

A.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

B.《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

C.这本书精心选配了10多幅契合文意的图片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极具文化魅力的立体阅读空间。

D.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电视上网进行一系列的社交、娱乐活动。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4分)

A.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百,把自己心中的债怒发泄勤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伤害.

B.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C.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每次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门的书里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并因此而兴奋。

D.欧债危机爆发之后,欧洲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

9.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4分)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

10.依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4分)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_______他们从你身边走过____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_________你还不引人注目。而______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

A.虽然 甚至 因为 如果

B.虽然 或者 除非 只有

C.即使 或者 除非 只有

D.即使 甚至 因为 如果

二、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共9分)

11.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12.剑阁峥嵘而崔嵬, , 。(李白《蜀道难》)

13.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1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 。(韩愈《师说》)

15.使天下之人,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杜牧《阿房宫赋》)

16.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1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论语•学而》)

三、古诗文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江城子(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

试卷第2页,总3页

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8.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3分)

19.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3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

20、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下面选项填入横线处,构成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遭遇无意的伤害,但请记住,我们不可以为之抛弃了那一颗宽容之心。这就犹如_______________。(3分)

①牛虻叮上几口,老牛决不为此而停止耕耘

②马蹄踩踏到了鲜花,鲜花依旧簇拥着马蹄。

③你不让它做一颗明星,它甘愿做一盏小灯。

④山崩造成断崖,断崖却形成了壮观的瀑布。

(2)请在下面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语句。要求:运用比拟,与前面的 语句构成排比,语意连贯。

水,有着很强的可变性:伸长脖子,就变成了江河;站直身子,就变成了喷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试卷第3页,总3页

本卷由【在线组卷网

参考答案

1.B项“省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纤绳/纤尘不染”。

【解析】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考查要求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注意读音与意义的相关性。延续近两年命题思路,完全落实在多音多义词的辨读上,应当说没有难度。各组每对读音分别是A.diào/tiáo jiàng/xiáng sâ B.xǐng/shěng tà/tuò qiàn/xiān C.juàn/quān bó chóng/zhòng D.pǐ yuâ/lâ píng/bǐng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

A项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tán/dàn,yâ/yàn, nàn。B项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xiān/xiǎn,bó,xiã/yâ。C项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dù/duó,zhǎng/cháng,jiě/xiâ。D项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cēn/shēn,mǐ,xù/chù。

3.A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B更叠—更迭;B旁证博引—旁征博引;D九洲—九州。注意同音替代和形近混淆。对于同音字主要是看偏旁,对于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推断。关键是据义定形:比如“更迭”是“轮流更换”不是“再次叠加”;“旁征博引”的“征”是“调用”而不是“证明”的意思;“九州”是传说中的我国古代九个行政区,不是“大陆与岛屿的总称”。

4.C

【解析】A.“立杆见影”—“立竿见影”;B.“偏面”—“片面”; D.“高潮叠起”—“高潮迭起”。

该题考查的是由同音字、形近字造成的易错现象,在识别时注意以义辨形(如A项“立竿见影”的“竿”是“竹竿”的意思,而不是“树杆”的意思)、以音辨形(如B项的“偏面”读音应当是“piàn”而不是“piān”可以判定应当写作“片面”)。对于其中的近音、近义字则需要多角度辨析(如D项“高潮迭起”的“迭”是“履,连着”的意思,“叠”是“重复地堆,积累”的意思,二字字义相近)

5.A

【解析】“曾几何时”表示没过多久的意思。曾:文言副词,有‘乃’的意味,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时:时间。才过了没多少时间。指没过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在遣词造句的时候,假如在没有“没过多久”这一意思的地方用上了“曾几何时”,则不妥,即不可将曾几何时单独放在句首。

“举重若轻” 义为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形容某人深谋远虑,胆魄过人,面对困难、险境时从容不迫,应对自如,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之气概。本题为使用对象错误。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本题为使用对象错误。

“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袭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拾:捡取;牙慧:咀嚼后吐出来的饭菜残渣,指别人说过的精彩的只言片语。本成语含贬义。本题为褒贬误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A项“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通常指不好的事情,误用对象。B项“防患未然”,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而语境中灾祸已经发生。C项“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而语境是指随手

答案第1页,总3页

否极泰来造句篇二
《词义解释专题检测题》

词义解释专题检测题

(本试卷总分100分,每题5分,测试时间45分钟)

1. 下列词语的加点字或词,字形、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赔偿(归还) 延宕(拖延) 消(除去)声匿迹 舐(舔)犊情深 ....

B.遐(远)想 瞩(注视)目 戮力(合力)同心 进退维谷(比喻困境) ......

C.勘.(校订)误 缀(停止)学 匪(不是)夷所思 盅惑(迷惑)人心

D.睿.(有远见)智 濒(接近)临 桀骜(倔强)不驯 否(贬斥)极泰来

2. 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字,且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故伎.(花招)重演 循名责(求)实 趋炎(热,喻有权势者)赴势

B.拯溺.(落水者)救焚 闻过饰(掩饰)非 并行不悖(反对)

C.毫厘不爽.(差错) 履险如夷(平地) 甘(以为甜)之如饴

D.老骥伏枥.(马槽) 文恬(不知羞耻)武嬉 日薄(迫近)西山

3. 选出带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组( )

A.长歌当.哭 当机立断 B.残羹冷炙. 脍炙人口

C.毫厘不爽. 爽心悦目 D.春和景.明 承天景命

4. 从下面四组材料中,各选出加点字意义不同于另三个的一项( )

①A.危.在旦夕 B.危言耸听 C.转危为安 D.危如累卵

②A.防微杜渐. B.循序渐进 C.渐入佳境 D.暮色渐起

③A.一目了.然 B.了如指掌 C.草草了事 D.勾画了了

④A.文过.饰非 B.闻过则改 C.委过于人 D.过犹不及

5. 如果把下面句子加横线的词语换掉,选用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①为了获取这笔不义之财,他可真是费尽心机了。 ②王师傅每介绍一种新产品,小林总爱盘根究底。 ③李彤写文章遣词造句挥洒自如,如同行云流水一般。

A.挖空心思 穷原竟委 出山泉水

B.挖空心思 穷源溯流 悬河泻水

C.煞费苦心 穷源溯流 出山泉水

D.煞费苦心 穷原竟委 悬河泻水

6.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孜孜..(勤勉)不倦 小心翼翼(恭敬的样子) 亭亭(美好的样子)玉立

可)测

心怀叵(不

B.毫厘不爽(差错) 自暴(糟蹋、损害)自弃 将(且、又)信将疑 名闻遐迩(远近.

的地方)

C.罄(尽)竹难书 骄奢淫逸(放纵) 甘之如饴(麦芽糖) 责无旁贷(推卸) .

D.相濡(沾湿)以沫 好高骛(追求)远 觥筹(酒器和酒筹)交错 克(能)尽职守 .

7. 选出下面形、音、义全部正确的一项( )

A. 好雨知时节,当(dāng正值)春仍(nǎi依然)发生

B. 随风潜(qiǎn悄悄进入)入夜,润(rún打湿)物细无声

C. 野径(jìng小路)云俱(jù全部)黑,江船火独明

D. 晓看红(hïng指“花”)湿处,花重(chïng重重迭迭)锦官城

8. 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和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礼尚往来 冠冕堂皇 吝啬 脑髓

A.shüng崇尚、重视;miǎn礼帽;lǐnsâ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suǐ像骨髓的东西

B.shàng崇尚、重视;miǎn古代帝王的礼帽;lìnsâ爱惜舍不得用;suÿ像骨髓的东西

C.shàng崇尚、重视;miǎn古代帝王的礼帽;lìnsâ过分爱惜自己财物,当用不用;suǐ像骨髓的东西。

D.shüng崇尚、重视;miǎn礼帽;lìnsâ爱惜,自己舍不得用;suÿ像骨髓的东西

9. 选出加点词语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 )

A.恣行无忌 暴戾恣睢 B.臻于郅治 渐臻佳境 ..

C.深恶痛绝 疾恶如仇 D.怨天尤人 以儆效尤 ..

10. 选出下列字形、字音和字义都正确的一组( )

A.整饬(zhþngchì):有条理 商榷(shüngqûâ):切实地磋商 瞋目(chýnmù):睁大眼睛 璀璨(cūicàn):玉石的光泽

B.湮没(yünmî):埋没 翔实(xiángshí):详细确实 横亘(hãnggân):横跨、横卧 癖好(pǐhào):对某种事物的特别爱好

C.叱咤(chìzhà):发怒的声音 稹密(zhþnmì):周密 暮霭(mù ǎi):傍晚的云雾 隽永(jùnyǒng):言论文章意味深长

D.号恸(háotîng):极悲哀地大哭 亵渎(xiâdú):轻慢 笑魇(xiàoyâ):酒窝儿或笑脸 荟萃(huìcuì):草木繁多

11. 下列四个词语中加点的字有几种不同的解释,选出正确的一种( )

(1)不遗余力 A.漏掉 B.剩下 C.丢失 D.赠送 .

(2)将信将疑 A.将要 B.拿 C.带领 D.且 .

(3)大相径庭 A.直 B.比喻达到目的的方法 C.经过 D.门外的路 .

(4)咸与维新 A.交往 B.赞许 C.参加 D.参与 .

12. 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化险为夷(平安) 深沟险壑(山沟) 披(披盖)荆斩棘 ..

B.殒身不恤(顾惜) 亲密无间(缝隙) 川(河水)流不息 .

C.危在旦夕(晚上) 刻不容缓(缓慢) 不名(值)一钱 .

D.素(平素)不相识 立功赎(赎取)罪 遗(赠送)臭万年 .

13. 对加点字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花团锦簇(聚集) 纷至沓(不断地)来 怨天尤(怨恨)人 高屋建瓴(倾倒) .

B.百战不殆(失败) 热泪盈(满)眶 处之泰(镇定)然 一暴(晒)十寒 .

C.瑕瑜(优点)互见 不卑不亢(高傲) 强弩(弓)之末 众目睽睽(注视) .

D.千载(年)难逢 恰如其分(分寸) 永垂(接近)史册 前仆(倒下)后继 .

14. 对下列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没精打(减退)采 残羹冷炙(干肉) 袅娜(轻盈柔美) .

B.豁然(通达)开朗 蓊蓊郁郁(草木茂盛) 国粹(国家文化的精华) ..

C.甚嚣(喧哗)尘上 礼尚(崇尚)往来 藏蛰(蛰居,潜藏) .

D.卓(高超)有成效 要言不烦(烦琐) 斑驳(色彩相杂) .

15. 下面对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浅尝辄(就)止 故弄玄虚(神秘莫测) 芜(丛生的杂草)杂 .

B.弥(满)天大谎 冠冕堂皇(光明正大、尊贵严整) 自诩(许诺) .

C.美轮美奂(繁富) 一劳永逸(潇洒飘逸) 倩(美好)影 .

D.炙(烫)手可热 子虚(毫无根据的事)乌有 垂涕(鼻涕) .

16. 下列词语的字形、释义均无误的一项是( )

A.毛骨怵然(害怕的样子) 言简意赅(完备) 横(强横)征暴敛 ..

B.繁冗拖沓(拖拉) 陨身不恤(顾惜) 百折(挫折,折辱)不回 .

C.各执(坚持)一端 毫不气妥(丧气) 重复累缀(连缀) .

D.矫揉(做作)造作 干练(精明有才干)坚决 焦躁(烦躁)不安 .

17. 下列词语中注音、字形和释义无误的一项是( )

A.惴惴(zhuì,恐惧的样子)不安 闻名遐迩(xiá`þr,远近) 浩瀚(hàohàn,广阔,广大)无际 嘻笑(xÿxiào,边笑边闹)怒骂

B.睚眦(yácì,极小的仇恨)必报 夸夸(kuükuü,华而不实)其谈 不期(qÿ,约定)而遇 身陷泥淖(nínào,泥坑,困境)

C.迥(jiǒng,相差很远)乎不同 针砭(biün,石头针)时弊 混淆(hùnxiáo制造混乱蒙蔽人)视听 众口铄(shuî,熔化)金

D.以身作则(zã,榜样) 恻隐(câyǐn,同情)之心 自惭浅薄(qiǎnbï,肤浅) 别出机杼(jÿzhù,织布机,喻指心思)

18.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发人深省(醒悟) 无庸(需要)讳言 要(简要)言不烦 鬼斧神工(技术) .

B.不置(说出)可否 忍俊(含笑)不禁 讳(隐瞒)莫如深 各抒(发表)己见 .

C.再接再厉(厉害) 恪(恭敬)守不渝 无边无垠(边际) 心有余悸(害怕而心跳).

D.同舟共济(渡水) 别出心裁(心思) 喧(吵闹)宾夺主 求全责备(苛求完备) .

19. 下列加点字的字形、注音、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焚膏继晷(jiù,日影) 悄(qiǎo,忧愁)然泪下

余勇可贾(gǔ,买) 暴殄(zhýn,竭尽)天物

B.危如累(lãi,积累)卵 满目疮痍(chuüngyí, 遭受灾祸后凋敝的景象) 鲜(xiǎn,很少)为人知 意兴阑珊(lánshün,衰减)

C.借箸(zhù,筷子)代筹 审时度(duï, 估计)势

风光旖旎(yǐlǐ,柔美的样子) 风蘼(mǐ,倒下)一时

D.萍(píng,浮萍)水相逢 鞭辟(pì,透彻)入里

否(pǐ, 坏的卦)极泰来 越俎(zǔ,摆牛羊等祭品的礼器)代庖

20.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振聋发聩(kuì,耳聋) 不胫(jìng,小腿)而走

食不果腹(guǒ,饱足) 相形见绌(chù,不足,逊色)

B.绿草如茵(yÿn,车垫子) 跌宕(diýdàng,音调或行文富有顿挫波折)起伏 故伎(jì,伎俩)重演 一蹴(cù,踏踩)而就

C.博闻强识(shí,学识) 未雨绸缪(chïumïu,修补)

屡试不爽(shuǎng,差错) 不足为训(xùn,法则,范例)

D.闲情逸致(yìzhì,安逸的兴致) 不可名状(zhuàng,描绘)

蹉跎(cuōtuï,虚度光阴)岁月 落拓(luîtuî,豪放,不手拘束)不羁

[答案]

1. B(A“消”应为“销”;C“缀”应为“辍”,“盅”应为“蛊”;D“否”应为坏的)

2. A(B“闻”应为“文”;C“甘”是甜的东西;D“恬”是安逸之意。)

3. B(A当作、面对;C差错、使清爽;D日光、敬慕)

4. BACD

5. B

6. A翼翼(恭谨的样子)

7. C(A“仍”应是“乃”,意思是刚刚;B“潜”读“qián”,“润”读“rùn”;D“重迭”应是“重叠”)

8. C

9. C(A相同,意思是“放纵”;B相同,“达到”;C前者读“wu”,痛恨,后者读“e”, “坏人”;D读音同,前者是“责备、抱怨”,后者是“过错、罪责”。

10. B(A“qûâ”应为“quâ”,“ 瞋目”意思是睁大眼睛表示发怒,“璀璨”意思是形容光彩夺目;C“隽永”读音为“juan”,“叱咤”意思是怒斥、呼喝;D“笑魇”字形有误,应为“笑靥”,“荟萃”意思是[杰出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 会集,聚集

11. BDDC

12. B(A“披”砍伐;C“缓”迟缓、拖延,“名”占有;D“遗”留下、剩下

13. C(A“瓴”倒下;B“殆”危险;D“垂”留传)

14. A(炙:烤熟的肉)

15. A(B诩:夸耀;C逸:安逸;D涕:眼泪)

16. D(A怵:悚;B陨:殒;C妥:馁,缀:赘,拖累)

17. D(A嬉;B yázì;C针砭:指出错误)

18. C(厉:激励,勉励)

19. D(A晷guǐ;B累lþi,堆积;C蘼,靡)

20. C(识zhì,记忆)

否极泰来造句篇三
《词义》

词义解释 检测题

(本试卷总分100分,每题5分,测试时间45分钟)

1. 下列词语的加点字或词,字形、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赔偿(归还) 延宕(拖延) 消(除去)声匿迹 舐(舔)犊情深

B.遐(远)想 瞩(注视)目 戮力(合力)同心 进退维谷(比喻困境)

C.勘(校订)误 缀(停止)学 匪(不是)夷所思 盅惑(迷惑)人心

D.睿(有远见)智 濒(接近)临 桀骜(倔强)不驯 否(贬斥)极泰来

2. 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字,且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故伎(花招)重演 循名责(求)实 趋炎(热,喻有权势者)赴势

B.拯溺(落水者)救焚 闻过饰(掩饰)非 并行不悖(反对)

C.毫厘不爽(差错) 履险如夷(平地) 甘(以为甜)之如饴

D.老骥伏枥(马槽) 文恬(不知羞耻)武嬉 日薄(迫近)西山

3. 选出带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组( )

A.长歌当哭 当机立断 B.残羹冷炙 脍炙人口

C.毫厘不爽 爽心悦目 D.春和景明 承天景命

4. 从下面四组材料中,各选出加点字意义不同于另三个的一项( )

①A.危在旦夕 B.危言耸听 C.转危为安 D.危如累卵

②A.防微杜渐 B.循序渐进 C.渐入佳境 D.暮色渐起

③A.一目了然 B.了如指掌 C.草草了事 D.勾画了了

④A.文过饰非 B.闻过则改 C.委过于人 D.过犹不及

5. 如果把下面句子加横线的词语换掉,选用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① 为了获取这笔不义之财,他可真是费尽心机了。

② 王师傅每介绍一种新产品,小林总爱盘根究底。

③ 李彤写文章遣词造句挥洒自如,如同行云流水一般。

A.挖空心思 穷原竟委 出山泉水

B.挖空心思 穷源溯流 悬河泻水

C.煞费苦心 穷源溯流 出山泉水

D.煞费苦心 穷原竟委 悬河泻水

6.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孜孜(勤勉)不倦 小心翼翼(恭敬的样子) 亭亭(美好的样子)玉立 心怀叵(不可)测

B.毫厘不爽(差错) 自暴(糟蹋、损害)自弃 将(且、又)信将疑 名闻遐迩(远近的地方)

C.罄(尽)竹难书 骄奢淫逸(放纵) 甘之如饴(麦芽糖) 责无旁贷(推卸)

D.相濡(沾湿)以沫 好高骛(追求)远 觥筹(酒器和酒筹)交错 克(能)尽职守

7. 选出下面形、音、义全部正确的一项( )

A. 好雨知时节,当(düng正值)春仍(nǎi依然)发生

B. 随风潜(qiǎn悄悄进入)入夜,润(rún打湿)物细无声

C. 野径(jìng小路)云俱(jù全部)黑,江船火独明

D. 晓看红(hïng指"花")湿处,花重(chïng重重迭迭)锦官城

8. 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和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礼尚往来 冠冕堂皇 吝啬 脑髓

A. shüng崇尚、重视;miǎn礼帽;lǐnsâ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suǐ像骨髓的东西

B. shàng崇尚、重视;miǎn古代帝王的礼帽;lìnsâ爱惜舍不得用;suÿ像骨髓的东西

C. shàng崇尚、重视;miǎn古代帝王的礼帽;lìnsâ过分爱惜自己财物,当用不用;suǐ像骨髓的东西。

D. shüng崇尚、重视;miǎn礼帽;lìnsâ爱惜,自己舍不得用;suÿ像骨髓的东西

9. 选出加点词语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 )

A.恣行无忌 暴戾恣睢 B.臻于郅治 渐臻佳境

C.深恶痛绝 疾恶如仇 D.怨天尤人 以儆效尤

10. 选出下列字形、字音和字义都正确的一组( )

A.整饬(zhþngchì):有条理 商榷(shüngqûâ):切实地磋商 瞋目(chýnmù):睁大眼睛 璀璨(cūicàn):玉石的光泽

B.湮没(yünmî):埋没 翔实(xiángshí):详细确实 横亘(hãnggân):横跨、横卧 癖好(pǐhào):对某种事物的特别爱好

C.叱咤(chìzhà):发怒的声音 稹密(zhþnmì):周密 暮霭(mù ǎi):傍晚的云雾 隽永(jùnyǒng):言论文章意味深长

D.号恸(háotîng):极悲哀地大哭 亵渎(xiâdú):轻慢 笑魇(xiàoyâ):酒窝儿或笑脸 荟萃(huìcuì):草木繁多

11. 下列四个词语中加点的字有几种不同的解释,选出正确的一种( )

(1)不遗余力 A.漏掉 B.剩下 C.丢失 D.赠送

(2)将信将疑 A.将要 B.拿 C.带领 D.且

(3)大相径庭 A.直 B.比喻达到目的的方法 C.经过 D.门外的路

(4)咸与维新 A.交往 B.赞许 C.参加 D.参与

12. 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化险为夷(平安) 深沟险壑(山沟) 披(披盖)荆斩棘

B.殒身不恤(顾惜) 亲密无间(缝隙) 川(河水)流不息

C.危在旦夕(晚上) 刻不容缓(缓慢) 不名(值)一钱

D.素(平素)不相识 立功赎(赎取)罪 遗(赠送)臭万年

13. 对加点字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花团锦簇(聚集) 纷至沓(不断地)来 怨天尤(怨恨)人 高屋建瓴(倾倒)

B.百战不殆(失败) 热泪盈(满)眶 处之泰(镇定)然 一暴(晒)十寒

C.瑕瑜(优点)互见 不卑不亢(高傲) 强弩(弓)之末 众目睽睽(注视)

D.千载(年)难逢 恰如其分(分寸) 永垂(接近)史册 前仆(倒下)后继

14. 对下列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没精打(减退)采 残羹冷炙(干肉) 袅娜(轻盈柔美)

B.豁然(通达)开朗 蓊蓊郁郁(草木茂盛) 国粹(国家文化的精华)

C.甚嚣(喧哗)尘上 礼尚(崇尚)往来 藏蛰(蛰居,潜藏)

D.卓(高超)有成效 要言不烦(烦琐) 斑驳(色彩相杂)

15. 下面对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浅尝辄(就)止 故弄玄虚(神秘莫测) 芜(丛生的杂草)杂

B.弥(满)天大谎 冠冕堂皇(光明正大、尊贵严整) 自诩(许诺)

C.美轮美奂(繁富) 一劳永逸(潇洒飘逸) 倩(美好)影

D.炙(烫)手可热 子虚(毫无根据的事)乌有 垂涕(鼻涕)

16. 下列词语的字形、释义均无误的一项是( )

A.毛骨怵然(害怕的样子) 言简意赅(完备) 横(强横)征暴敛

B.繁冗拖沓(拖拉) 陨身不恤(顾惜) 百折(挫折,折辱)不回

C.各执(坚持)一端 毫不气妥(丧气) 重复累缀(连缀)

D.矫揉(做作)造作 干练(精明有才干)坚决 焦躁(烦躁)不安

17. 下列词语中注音、字形和释义无误的一项是( )

A.惴惴(zhuì,恐惧的样子)不安 闻名遐迩(xiá`þr,远近) 浩瀚(hàohàn,广阔,广大)无际 嘻笑(xÿxiào,边笑边闹)怒骂

B.睚眦(yácì,极小的仇恨)必报 夸夸(kuükuü,华而不实)其谈 不期(qÿ,约定)而遇 身陷泥淖(nínào,泥坑,困境)

C.迥(jiǒng,相差很远)乎不同 针砭(biün,石头针)时弊 混淆(hùnxiáo制造混乱蒙蔽人)视听 众口铄(shuî,熔化)金

D.以身作则(zã,榜样) 恻隐(câyǐn,同情)之心 自惭浅薄(qiǎnbï,肤浅) 别出机杼(jÿzhù,织布机,喻指心思)

18.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发人深省(醒悟) 无庸(需要)讳言 要(简要)言不烦 鬼斧神工(技术)

B.不置(说出)可否 忍俊(含笑)不禁 讳(隐瞒)莫如深 各抒(发表)己见

C.再接再厉(厉害) 恪(恭敬)守不渝 无边无垠(边际) 心有余悸(害怕而心跳)

D.同舟共济(渡水) 别出心裁(心思) 喧(吵闹)宾夺主 求全责备(苛求完备)

19. 下列加点字的字形、注音、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焚膏继晷(jiù,日影) 悄(qiǎo,忧愁)然泪下

余勇可贾(gǔ,买) 暴殄(zhýn,竭尽)天物

B.危如累(lãi,积累)卵 满目疮痍(chuüngyí, 遭受灾祸后凋敝的景象) 鲜(xiǎn,很少)为人知 意兴阑珊(lánshün,衰减)

C.借箸(zhù,筷子)代筹 审时度(duï, 估计)势

风光旖旎(yǐlǐ,柔美的样子) 风蘼(mǐ,倒下)一时

D.萍(píng,浮萍)水相逢 鞭辟(pì,透彻)入里

否(pǐ, 坏的卦)极泰来 越俎(zǔ,摆牛羊等祭品的礼器)代庖

20.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振聋发聩(kuì,耳聋) 不胫(jìng,小腿)而走

食不果腹(guǒ,饱足) 相形见绌(chù,不足,逊色)

B.绿草如茵(yÿn,车垫子) 跌宕(diýdàng,音调或行文富有顿挫波折)起伏 故伎(jì,伎俩)重演 一蹴(cù,踏踩)而就

C.博闻强识(shí,学识) 未雨绸缪(chïumïu,修补)

屡试不爽(shuǎng,差错) 不足为训(xùn,法则,范例)

D.闲情逸致(yìzhì,安逸的兴致) 不可名状(zhuàng,描绘)

蹉跎(cuōtuï,虚度光阴)岁月 落拓(luîtuî,豪放,不手拘束)不羁

[答案]

1. B(A"消"应为"销";C"缀"应为"辍","盅"应为"蛊";D"否"应为坏的)

2. A(B"闻"应为"文";C"甘"是甜的东西;D"恬"是安逸之意。)

3. B(A当作、面对;C差错、使清爽;D日光、敬慕)

4. BACD

5. B

6. A翼翼(恭谨的样子)

7. C(A"仍"应是"乃",意思是刚刚;B"潜"读"qián","润"读"rùn";D"重迭"应是"重叠")

8. C

9. C(A相同,意思是"放纵";B相同,"达到";C前者读"wu",痛恨,后者读"e", "坏人";D读音同,前者是"责备、抱怨",后者是"过错、罪责"。

10. B(A"qûâ"应为"quâ"," 瞋目"意思是睁大眼睛表示发怒,"璀璨"意思是形容光彩夺目;C"隽永"读音为"juan","叱咤"意思是怒斥、呼喝;D"笑魇"字形有误,应为"笑靥","荟萃"意思是[杰出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 会集,聚集

11. BDDC

12. B(A"披"砍伐;C"缓"迟缓、拖延,"名"占有;D"遗"留下、剩下

13. C(A"瓴"倒下;B"殆"危险;D"垂"留传)

14. A(炙:烤熟的肉)

15. A(B诩:夸耀;C逸:安逸;D涕:眼泪)

16. D(A怵:悚;B陨:殒;C妥:馁,缀:赘,拖累)

17. D(A嬉;B yázì;C针砭:指出错误)

18. C(厉:激励,勉励)

19. D(A晷guǐ;B累lþi,堆积;C蘼,靡)

20. C(识zhì,记忆)

否极泰来造句篇四
《语文七色光汇总》

1. 练

区别下面的形近字并组词,选择其中两组词语各写一个句子。

腊() 册() 拄() 寿() 挣() 蓬()

借() 珊() 柱() 筹() 睁() 缝()

2.读读下面的词语,想一想哪些是表现神态的,哪些是表现心理活动的,在括号中标出。你还能再写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忐忑不安() 笑逐颜开()

嫣然一笑() 心烦意乱()

心悦诚服() 怒气冲冲()

————() ————()

————() ————()

3.日积月累

质朴纯真 淳朴善良 以诚相待 宽容大度

朴实无华 襟怀坦白 忠厚老实 助人为乐

真诚是忘我而远离功利的。因此,我们可以把真诚理解成是我们生命中长驻的一份净化内心的美好情感。真诚不一定给我们带来圆满,但可以保全我们心灵的圣洁和崇高。

——邓浩 知识窗

赤子之心

赤子,指初生的婴儿。赤子之心,形容人纯洁善良像初生的婴儿。“赤子之心”出自于《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意思是高尚德行的人,永远不会丧失孩子一般纯洁、善良的品行。

动脑筋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字组成成语,然后把所填的字按一定的顺序,写在横线上的括号里,就是一句名言。

()才实学 ()心诚意 ()貌双全

实事求() ()杰地灵 ()龙活虎

()瞻远瞩 物()价廉 ()才兼备

()()()()()

————————

()最()()()。

1. 练

把下面两组词语中意思相反的用线连起来。

风平浪静 精力充沛 粗糙 淡薄

博大胸襟 惊涛骇浪 纤细 细腻

坚持不懈 心胸狭窄 萧条 粗壮

筋疲力尽 半途而废 浓厚 繁华

2. 日积月累

我们去看海

(第一节)

作者:金波

走啊,一起走,我们去看海,

海风已吹进我们的心中,

耳边已响起潮声澎湃。

走啊,去看海,还是我们的梦,

海的胸怀如此的宽大,

海的家园如此的富足。

海是我们的另一个家,

看见海,就像走进了宝库。

我们在海的怀抱里跳跃,

歌声笑声溅起鲜亮的花朵,

我们在海的怀抱里欢笑。

潮起潮落都有动听的歌,

去看海,一路唱着热情的歌曲,

去看海,有读不完的生命启迪。

1. 练

比一比,注音并组词。

纱() 缕()

妙() 搂()

陶() 卷()

淘() 券()

漫() 副()

慢() 幅()

2. 按要求填空。

(1) 万古长青、一碧千里、翠色欲流三个词语中都带有一个表示绿的词,分别是()、

()和()。其中的万古长青是表示绿的时间长,一碧千里是表示绿的(),翠色欲流是表示绿的()。

(2) 座无虚席、高朋满座、人才济济、五彩缤纷、滔滔不绝和千变万化都是表示“多”

的成语。其中表示贵宾多的是(),表示人才多的是(),表示观众多的是(),表示色彩多的是(),表示说话多的是(),表示变化多的是()。

3.日积月累

我的艺术应当为贫苦的人造福。

———贝多芬(德国)

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冼星海

一切美好的艺术都是来自人类的精神,不需要任何外表虚饰。

———邓肯(美国)

3. 知识窗

“神秘”的东方艺术—书法

古代把写字叫做“书”,“书法”就是指用毛笔写好汉字的法则。书法之所以能成为一门艺术,同方块字以象形为主要特征和“文房四宝”的使用有关。它同国画一样,以笔、墨、纸、砚做工具材料,可以表现汉字书写的笔画美。

1. 练

给下面词语中红色的字注音。

塑料() 渺小() 熟悉() 松嫩平原()

困扰() 欺辱() 燃料() 幅员辽阔()

2. 读一读,给下面的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石油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能源。用它人们()提炼出汽油、煤油,也()制造塑

料、合成橡胶、化肥等化工产品。

(2) ()森林对人类非常有益,()一定要精心保护好它。

(3) ()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的科学家相继开展了研究,()都没有获得成功。

3. 认真读下面的短文, 运用修改符号把文中用错的字和语病修改过来。

这个村庄西、北两测都是延绵数十里的群山,山上树林浓密,溪水淙淙。山下是一片绿毯似的稻田,田边有一个湖水碧绿的小池塘。白天,人们劳动的喜悦充满了。夜晚,无论是漆黑一片,但也充满了生机。青蛙、山羊等各种小动物的鸣叫会成为了一首昆虫合唱曲。

4. 日积月累

只有破坏旧的腐朽的东西,才能建设新的健全的东西。

———毛泽东

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

———邓小平

1. 读拼音、填汉字、并用所填的字载组词。

Cha 秧 ku 萎

模Fang ping 判

Lao 骚 固 zhi

Mai 伏 羞kui

后Hui cai 纳

2. 有不少成语来自寓言,请你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并把你知道的和这些成语

有关的寓言讲给同学听。

杯弓()影 叶公好() 刻舟求()

水滴()穿 亡羊补() 滥()充数

3. 下面三个句子都是问句,请你多读几遍,体会它们在语气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1) 美妙了!巴德,真的是你写的吗?

(2) 但是,忙的人怎么可能行事那么从容?

(3)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4. 日积月累

因祸得福 削足适履 一分为二

乐极生悲 揠苗助长 否极泰来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5.知识窗

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说或讽刺的故事。寓言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较深的道理隐含于简单的故事之中。

否极泰来造句篇五
小学六年级复习重点2》

小学六年级复习重点 一、多音字

二、成语大全

三、歇后语

四: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⒄,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望天门山(唐代:李白)——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江畔独步寻花(唐代:杜甫)——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枫桥夜泊(唐代: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浪淘沙(唐代:刘禹锡)——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清明(唐代:刘禹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泊船瓜洲(北宋: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题西林壁(北宋: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小池(南宋: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题临安邸(南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否极泰来造句篇六
《2009年全国高考江苏语文试题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解析卷)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⒈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调度/宏观调控 降解/降龙伏虎 搪塞/敷衍塞责 ......B.省视/省吃俭用 拓本/落拓不羁 纤绳/纤尘不染 ......C.圈养/可圈可点 喷薄/厚古薄今 重申/老成持重 ......

D.臧否/否极泰来 乐府/乐不思蜀 屏蔽/屏气凝神 ......【参考答案】B项“省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纤绳/纤尘不染”。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考查要求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注意读音与意义的相关性。

【解析】延续近两年命题思路,完全落实在多音多义词的辨读上,应当说没有难度。 各组每对读音分别是A.diào/tiáo jiàng/xiáng sâ B.xǐng/shěng tà/tuò qiàn/xiān C.juàn/quān bó chóng/zhòng D.pǐ yuâ/lâ píng/bǐng

⒉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高考资源网ks5u.com

B.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C.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参考答案】C A项“极端气象事件”后缺少成分“发生”致搭配不当;B项不合逻辑,“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表意费解;D项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辨析病句主要采用客观性试题,修改病句主要采用主观性试题。

【解析】命题者还是将第2题留给了病句考查,这与之前出炉的诸多模考卷取向不同。可考查的成语似乎已“弹尽粮绝”,模拟卷又不停地“围追堵截”;病句可灵活采用新鲜语料,对学生表达能力考查要求又较高,“去成语留病句”的命题思路当在情理之中。A项“极端气象事件”后缺少成分“发生”致搭配不当;B项不合逻辑,“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表意费解;D项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

⒊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4分)

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谁的环境好,“洼池效应”就明显,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就快,发展就快。

“洼池效应”指:

【参考答案】环境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聚从而促进发展的现象。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扩展语句主要考查扩充语言成分、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压缩语段主要考查提炼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

【解析】定向概括是江苏卷的最爱,只是去年以“关键词”拈出,今年则采用下定义形式(全国及兄弟省市卷前几年前多有涉及):要求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这种形式既有信息采集的要求,也有语句组织的考查,考生恐不能轻易上手。

洼地效应就是利用比较优势, 创造理想的经济和社会人文环境, 使之对各类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从而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吸引外来资源向本地区汇聚、流动, 弥补本地资源结构上的缺陷, 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⒋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5分)

【参考答案】示例:生命脆弱短暂,生命坚韧沉毅,生命绵延永续。

自然是生命的家园,自然是无情的力量,自然是人类反思的源泉。

逝去的是同胞的生命,传颂的是民族的精神,留下的是人类的警醒。

【考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主要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手法使用是否得当,能否辨明优劣。

【解析】本题考查较去年“家长是否应接送孩子上学”那题要好要巧要活。题目是这样的: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考点采自鲜活的现实生活,考生感同身受,当不会无病呻吟。

内容符合要求,运用排比手法。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书沈通明事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解析】文言文阅读,取材发生重大变化,与兄弟省市卷趋向一致:关注本土文人小品。《书沈通明事》以简洁的叙事为主,用精当的议论收尾。作者汪琬,清初三大散文家之一,其文风,一般论者认为受欧阳修影响,其文章“简洁有气,似柳子厚”,选文是其代表作之一。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遂属其家通明 属:托付 .

B.皆逡巡引却 引却:后退 ..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 ..

D.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 .

【参考答案】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解析】属(托付)、引却(后退)、魁垒(高大)均正确,错误设置在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为“率领”,实同“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都,全)。

⒍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3分)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③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 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参考答案】A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考查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

【解析】抓住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即可。

⒎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参考答案】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

【解析】C 项“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中后半部分的分析明显不合文意。

⒏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⑵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⑶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参考答案】

⑴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

⑵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⑶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解析】第⑴句“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重点落实在“购”(悬赏缉捕)、“妻子”(妻子儿女)和“踪迹”(追踪行迹)上;第⑵句“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主要点在“家居”(在家居住)、“异之”(认为他是奇特的);第⑶句“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分别落在“然而”(虽然这样,那么)、“卒”(最后)和“与”(通“欤”)上。文言文材料面孔似乎陌生,但实际阅读难度并未增大,与前两年持平。

翻译:

淮安的沈通明,曾经做过前明朝的总兵官。他行侠仗义,重义轻财,士大夫都称道他。顺治二年,先前有个巡抚叫田仰的人,一向知道沈通明的为人,很是礼待他;等看到明朝大势已去即将灭亡,于是就把家人托付给沈通明,而自己浮海远去。沈藏通明匿田仰的妻子和孩子到其他地方。

恰逢清军渡淮河,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当时沈通明已经不出门很长时间了。围捕的人包围了沈通明的住所,沈通明来到卧室,饮酒几碗,撕裂束帛缚上他的爱妾,背在背上,持上骑手的弓箭出门,大叫道:“你们也知道沈将军吗!”于是上箭对准围捕的人,围捕的人都左右躲闪后腿。沈通明迅速地跑开,和他的爱妾斗得以脱险。租赁房屋定居到苏州,改变姓名,以卖卜糊口。不久爱妾死了,很是无聊,削发为和尚。后来,又脱去僧服,去北方邓州拜访老朋友。

沈通明,是个身材高大的大丈夫,有漂亮的胡须,把饮酒作为豪爽的事情。每次喝醉之后就在邓州的街市上大呼小叫,全街上得人都认为他是个狂人。彭公子篯,邓州人,向来在江淮间有声望,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了解到沈通明的住址,徒步前往和他交谈,沈通明默不作声。等知道是彭巡抚,才非常高兴地如实相告。彭公抓住他的手说:“先生的状貌稍畀,一定有物色的,不是我其谁为鲁朱家呢?”带着沈通明一起回家,日夜与沈通明纵酒,非常高兴。住了很长时间,遇大赦才得以外出。 沈通明少年以勇力著名,曾经和强盗决斗,强盗用箭射中他的胸部,沈通明即拔箭撕开甲裳裹好他的创口,去追逐开弓的强盗,最后杀了那人才回来,一军将士都钦佩他。如今年已八十多岁,膂力稍衰减了,饮酒还不减少时,任侠自喜,还像过去一样。

明朝末年正当战争的时候,四方奇才辈出,像沈通明这样的人,全都是倜傥非常之人,这都是我向来所听到的。其他流落淹没,不被我所听到而不能够以纪记载下来的人,又不知多少人。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当这个时候,或有这样的人而不被重用,或任用他们而不能够用尽他们的才能。至于庙堂执事的大臣,不是淫邪朋比就是怀禄耽宠之流。当天下一旦有事,这些奸臣不独掣那些人的肘,一定还要添油加醋,落井下石。等到一旦大势已去,束手无策,就会笼统地诬称天下没有贤能的人才。哎!难道是真的天下没有贤才吗?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 江 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

[注]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参考答案】⑴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⑵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⑶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考点】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

【解析】这首词创作时代较耳熟能详的“怒民冲冠”词略早,写于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时。全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层次分明。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点目。“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珠翠绕”、“笙歌作”,极力写作了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珠翠”,妇女佩带的首饰,这里指代宫女。“珠翠绕”当然也是夸张说法。第二段由“到而今”字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的景象强烈对比。“铁蹄满效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表示今日“靖康耻,犹未雪”,未能尽游兴,“待重新收拾旧山河”后,定再驾乘黄鹤归来,重续今日之游以尽兴。乐观必胜的精神与信念洋溢字里行间。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待归来”,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纵观全题:题目考点实实在在,考查难度适中适度。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⒑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屈原《离骚》)

⑵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⑶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⑷ ,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⑸综一苇之所知, 。(苏轼《赤壁赋)

⑹ ,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 ,残阳如血。(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参考答案】⑴又重之以修能 ⑵吾尝跂而望矣 ⑶蓝田日暖玉生烟

⑷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⑸凌万顷之茫然

⑹雄关漫道真如铁 苍山如海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名句不限于教材内容,名篇篇目见《附录Ⅰ》。

【解析】今年的名句名篇默写,课外内容考查今人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中“雄关漫道真如铁”和“苍山如海”两句,一反前五年命题常态,应当说出乎绝大部分师生的预料,考生手足无措理所必然。这想必是命题者突出模拟试题重围的“灵机一动”吧,只是此举一出,来年考生的背诵更将陷入茫茫苦海了。好在高中课内4分“又重之以修能”“吾尝跂而望矣”“蓝田日暖玉生烟”“凌万顷之茫然”初中课内2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大致还能收入囊中,差可告慰考生。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1~14题 上善若水 张笑天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而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人很累,鱼也很累。 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

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关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

⒒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⒓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分) ⒔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 ⒕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6分)

【参考答案】

⒒(5分)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⒓(6分)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⒔(6分)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⒕(6分)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考点】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选择合适的诗歌或戏剧作品。

【解析】《上善若水》,作者是“宠辱不惊的传奇作家张笑天”,新浪网称“张笑天的作品着重反映当前社会生活,探索人们的思想、情操、道德、信仰、法制、人性等问题”。原文刊

否极泰来造句篇七
《形合与意合》

形合和意合是英汉语言之间的重要区别特征,汉语以意驭形,而英语则以形制意。由于语言与思维模式之间相互制约,西方形式逻辑的思维模式要求语言倚赖于各种连接手段承上启下。而汉民族重内省和体悟,不重逻辑,因而语言简约、意义模糊。一般来说,在译英为中时应以表“意”为核心进行遣词造句;译中为英时应先确定适当的“主谓”主线,再梳理脉络。1. 形合和意合的概念众所周知,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它们在发音、构词法、句法、修辞形式以及谋篇布局方面都有各自的规律和特点,两者之间虽不乏相通之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Eugene A. Nida说过,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莫过于形合(hypotaxis)与意合(parataxis)之分了 “形合”和“意合”是已故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译。形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句法手段(syntactic devices)或词汇手段(lexical devices)。意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语义手段(semantic connection)”。印欧语言重形合,语句各成分的相互结合常用适当的连接词语或各种语言连接手段,以表示其结构关系。汉语重意合,句中各成分之间或句子之间的结合多依靠语义的贯通,少用连接语,所以句法结构形式短小精悍。例如:The boy had his breakfast and went off to school.(男孩吃过早饭上学去了。)这里英文中“his”跟“The boy”前后照应、相互攀连,“and”将两个承接的动作衔接起来,是英文形合的手段。如果翻译时过于拘泥于原文的形合语言,译文会显得冗余累赘和拘谨(“男孩吃过他的早餐,然后上学去了”) ,而汉语里“吃过早饭上学去”两个连贯的动作显得很紧凑。再如雪莱在《西风颂》中的名句: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里英文中的“If”就表现了从句与主句之间“假设-判断”关系,而汉语译文则没有采用任何连接词语,并不显得突兀,反而更觉一气呵成、余音绕梁。简言之,“形”是英文行文必不可少的要素,而汉语的句子铺排则以“意”为核心。 2.形合、意合与东西方思维模式的比较著名翻译家、散文家孙家晋曾说过,“西文像树上分出枝桠,中文如铜钿串在一起。”1真是一语道破天机。印欧语言是以形合为主的语言,有人称之为线性的语言,其句法以主谓结构为中轴线;如果有宾语或补语成分,可在主线上延伸;定语及状语成分则以枝桠的形式构成分支线,并通过关联词与主轴线相接。这种树状结构由于主谓结构形成了对“全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挈性结构主轴”,因而各支的脉路都一目了然,枝枝桠桠都必有归宿。如果把句的结构比喻成一棵树,那么句与句、段落与段落之间彼此关联、相得益彰,构成了密密挨挨的树林。由此可见重形合的印欧语言是一种非常强调外在逻辑形式的文字,从句法到篇章都强调演绎和推理。有了逻辑的语言就有逻辑的思维,有了逻辑的思维反过来也会有更为逻辑的语言。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形式逻辑的三要素—概念、判断和推理,总结了两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归纳法和演绎法,并创立了演绎推理的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亚里士多德相信,一切演绎的推论如果加以严格地叙述都是三段论式的。现代西方的自然科学与人文哲学的研究都证实了它们是以“三段论”为基础而衍伸出来的各种领域学科,而逻辑性成了西方思维方式的一大特征。西方思维传统注重分析和实证,在论证和推演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逻辑和理性探索自然规律,认为只有认识自然才能把握自然,因而强调天人对立,区分自我与外物。 汉语是以意合为主的语言,Fowler把汉语描述成流水型环性的语言:“犹如海浪向前推进,浪峰浪谷似分似和,彼此相象,又各不相同;隐含着某些规律,但却过于复杂,难以分析或表述;这些规律规范着波浪与波浪、波浪与大海、词组与词组、词组与语段之间的各种关系”(转引自连淑能,1993:45)。汉语句子以主题为统率进行铺排,“话题-说明”(topic-comment)的结构灵活、形式多样、组合自由,无主句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分句与分句之间、句与句之间少见逻辑关系词。而这种缺乏逻辑论证的句式往往能够更真实地反映生活实际中的辨证关系,如“否极泰来”、“天不变、道亦不变”,逻辑关联词的缺失允许更多可能的理解(既可以是“假设-判断”又可以是“推理-判断”),因而可以表示更为广延的逻辑关系,造成了语意模糊。由于汉语中缺少逻辑关系表征词,缺

乏时态、人称等形态变化,也没有特别显性的词类特征(而英语中有-ness, -ly, en-等词缀可以提供语义信息),人们对语义的理解往往只能凭借语境及语感来完成。故而中国的传统思维重亲身实践和体悟,轻实证和理论分析。远的不说,我国的近现代翻译理论思想的沿革就可以极为精辟地概括为三个阶段:“信、达、雅”→“神似”→“化境”,在这些高度提炼“感悟式”的翻译精髓思想面前,再多的论证都嫌多余。 总而言之,西方形式逻辑的思维模式客观上要求在表述逻辑关系时必须倚赖于各种连接手段承上启下,脉络清晰,因而印欧语言具有形合的特征。而汉民族重内省和体悟,不重逻辑,因而语言简约、意义模糊,因而汉语表现出意合的特征。 3. 形合、意合与翻译操作以上从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概述了形合与意合的语言背景,了解这些背景对汉英翻译的操作有极大的帮助。我们在翻译实践中应该关照汉英的语言差异,翻出自然流畅的译文来。例(1):原文:近闻夫人健康如常,颇感欣慰。译:It is a supreme comfort to me when I am informed that you are as healthy as ever.原文摘自《1988年5月邓颖超致宋美龄的信》,原文是无主句,逻辑关系暗含其中;而译文则充分考虑到英文形合的语言特点,首先选择了可以统率行文的“It is „”的主谓句法结构,然后辅以状语从句“when I am informed that you are as healthy as ever”解为“It is a supreme comfort to me”的前提,读来非常顺达晓畅。例(2):原文:No, no, we are not satisfied, and we will not be satisfied until justice rolls down like waters and righteousness like a mighty stream.译文:不,不,我们没有满足,我们也不会满足,直到公平如大水滚滚,公义如江河滔滔。原文选自Martin Luther King的演讲稿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其中有两个“and”及一个“until”引导的结构使全句节奏紧凑,读来有气贯长虹、激情澎湃之势。但是如果将“and”译为“而且”之类的对应词就会破坏原文的气势,因而译文根据汉语意合的特点,对“and”不做对应词翻译,如此操作反而增加了译文的节奏感,更能再现原文的感染力。译文中的逗号有五处,而原文中只有三处,这种翻译操作与汉语的意合特点不无关系——由于汉语当中短句很多,更容易让读者体会原文的节奏感和内在的逻辑关系。例(3):原文: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译文:It is not too late to mend the fold even after some sheep have been lost. 汉语句法靠意合,结构的凝聚主要靠语义的贯通。原文虽然没有逻辑关系连接语如“若”、“既然”,但原文的两个四字结构彼此呼应,暗含了前后分句之间的某种关系。翻译为英文时如果不关照这种关系,就会丧失掉成语典故本身的寓意,因此需用形合的手段尽可能地反映出原文分句之间可能的逻辑关系。首先确定以“It is not too late”作为主线的主谓关系,再通过“to mend the fold”引出真实主语,“even after”来组织时间状语从句,使英文更流畅自然、脉络清晰。例(4):原文:有一个老村子叫格兰骞斯德,有一个果子园,你可以躺在累累的桃李树荫下吃茶,花果会掉入你的茶杯,小雀子会到你桌上来啄食,那真是别有一番天地。译文:There is an old village called Grantchester, and an orchard where you can lie under clustering fruit-trees, sipping tea, as flowers or fruit hang down into your teacup, and little sparrows come to your table to feed – truly a paradise on earth.原文选自徐志摩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文章笔法细腻,风格清新,读来朗朗上口,颇感亲切。文中所描绘的图景仿佛一组拍摄康桥风光的镜头,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整句未用一个连接词语,分句的主语不断变化,却丝毫没有唐突之感。然而译为英文时必须把这些原文的“意”巧妙合理地编织在合乎英文句法的“形”之下,最重要的还是要确定一个作为主轴线的主谓结构。这里译文选用了“There is „”结构作为主线,“where you can lie under clustering fruit-trees”作为“an orchard”的定语从句,“as flowers or fruit hang down into your teacup, and little sparrows come to your table to feed”又作为“you can lie under clustering fruit-trees, sipping tea”的状语,用破折号引出“truly a paradise on earth”作为总结性的进一步描绘。译文充分利用了英文形合的特点,文字有很强的流动感,读来流畅且抒情,几近原文的风格。例(5)原文:那时舅舅抱着我,哄着我,我觉得很温暖。译文:Sitting in my uncle’s lap, being humored all the way, I was feeling very good. 原句选自《侯宝林自传》

第一篇“我可能是天津人”。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用通俗活泼的语言回顾了自己幼时离别天津老家来到北京的经历。原文句式短促,主语从“舅舅”进而转移到了“我”。这种主语的转移在中文是自然而然的,但在英文中如果短句也频繁更换主语就会使句子关系显得凌乱,造成表意困难。译者刘士聪先生翻译此句时颇费了一翻心思,他以英文的句法手段(这里,他用了两个分词结构做并列状语)把句子做了适当调整,由一个主语领衔,译得非常巧妙。例(6)原文:“Why, my dear, you must know, Mrs. Long says that Netherfield is taken by a young man of large fortune from the north of England; „”译文1:“哦,亲爱的,你得知道,朗格太太说,租尼日斐花园的是个阔少爷,他是英格兰北部的人;„”译文2:“哦,亲爱的,你应该知道,朗太太说内瑟菲尔德让英格兰北部的一个阔少爷租去了;„”原文选自Jane Austen所著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与偏见》)的第一章,是班纳特夫人对丈夫说的话。译文1出自已故著名翻译家王科一先生手笔,王先生深得原作文笔俏皮、幽默、口语化的风格,翻译的时候并不拘泥于原文形合的结构,而是用汉语简短的、口语化的意合语言遣词造句,读来自然生动,Austen笔下班纳特夫人趋炎附势而又精明的形象跃然纸上。而译文2中“朗太太说内瑟菲尔德让英格兰北部的一个阔少爷租去了”无论如何读上去都不像夫妻之间的日常对白,就好比罗新璋先生所批评的“他搬来了两部梯子中比较高的一部”,翻译腔太重,是“方块字写的外国话”2。 综上所述,在翻译实践中应充分考虑到汉英语言“意合”和“形合”的结构差异。在译英为中时,应先透彻分析原文的形合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转化为流畅的、以“意”为主的语言。译中为英时,应先领悟原文的“意”,然后找到英文中合理的“主谓”主线,再将其余的结构恰当地铺排为分句或其他附属结构。这样做可以使译文自然晓畅,摒弃中不中、洋不洋的翻译腔,避免与原文的风格相扞格。 4.结语形合和意合是英汉语言的基本区别,形合的语言模式反映了西方重形式逻辑、重实证的思维模式,意合的语言模式反映了汉民族重内省和体悟、表达简约、不重逻辑、意义模糊的思维模式。对形合和意合的把握有益于汉英互译的操作,译者应仔细揣摩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形”、“意”差异,既要忠于原作,又要兼顾读者,令译文取得同原文尽可能相近的效果。傅雷先生说得好,理想的外译中作品让读者感到作者仿佛在用中文写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意合的汉语句子都要译为形合的英文,反之亦然。究竟如何翻译才恰当关键还是要根据具体的原文来决定。同时,汉语并非绝对意合,英文并非绝对形合。有时也有英语用意合,汉语用形合的情况,例如:“Grasp all, lose all.”(如果你样样都抓,就会一样也抓不到。)只不过是汉语以意合见长,英语以形合见长而已。形合 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最大的区别 ,英语侧重 形合 ,汉语侧重 意合。 商务英语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突出了英语 形合的特色。探索两种语言间 形合与 意合的对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翻译 商务英语。 翻译是一个把一种语言内涵用另外一种语言来表达的复杂的文化信息交换过程,它必然涉及与语言有关的各种各样的文化因素。因而不同语言和文化间的对比分析就成了翻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英语和汉语虽有相似之处,如都有一词多义现象、模糊语义现象、构词可用合成法或词缀法、句子主要成分为主语、 谓语和宾语,都用明喻、 隐喻、 借喻等修辞格使表达生动等等,但由于它们分属不同语系,在不同的文化中形成且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其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如英语的抽象和汉语的具体,英语的刚性和汉语的柔性,英语的形摄和汉语的神摄,英语的语法型和汉语的语用型,英语的 形合和汉语的 意合,等等。本文侧重探讨英汉两种语言 形合和 意合的对比,既为理解提供方便,也为表达提供依托。如奈达在其《TranslatingMeaning》本一书中指出,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1、形合与 意合。所谓“ 合 ” ,就是句法组合 ( syntag2ma)。组合就是语言符号由“ 散 ”(个体的词 )到“集 ”(词组 ) ,即语符列的基本手段,也就是线性组织手段。 [ 2 ] 144 形合, 指的是句子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显现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我们可以把 形合手段分为两种:一是形态,包括构词与构形;二是形式词,包括连接词 (并列连词、

从属连词 )、 关系词 (关系代词、 关系副词 )、介词、助词、代词、语气词等。[ 3 ]34而意合则是指词语和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子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来表达,不借助形态和形式词,即强调逻辑关联与意义关联。故 形合注重的是显性接应 ( overt cohe2si on) ,以形显义; 意合注重的是隐性连贯 ( covert coher2ence) ,以意统形。 形合和 意合两种手段通常都并存于一种语言中。在英汉双语对比中,英语 形合为主, 意合为辅;汉语 意合为主, 形合为辅。英语之所以重 形合与汉语之所以重 意合,有其两大原因。首先是由英语民族与汉民族不同的文化特点造成,也就是由两个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造成的。西方哲学崇尚“ 人物分立 ” ,倾向于个人思维,着重形式论证,英语之重 形合,正是由于英语民族重个体、 重分析思维方式的结果。中国的哲学传统主张“ 天人合一” 、“ 物我交融” ,这种把天、地、人视为一体,将自然这个客体与人这个主体彼此相融,互相整合的普遍联系和整体观念的思维模式正是汉语重 意合的基础。其次,各自的语言本身特点也造成了前者重 形合,后者重 意合。英语语言具有比较多样的句法组合手段 ( syntagmatic devices) ,如英语名词的性、数、格、词缀,谓语动词的时态和语态,介词词组、不定式词组、分词词组,主句与从句之间的关系代词、 关系副词和连词等都有语法功能,将句子各成分衔接在一起;汉语语言较少重视形式衔接,更注重语意的连贯,如词类无标记、 动词本身无时态和语态标记、 名词和代词的主格和宾格没有形式变化,主语和谓语只要求在语意上一致,无须在形式上对应,汉语中更没有像不定式词组、 分词词组等词语 形合手段,在英语中充当句法 形合手段的各式联接成分则在汉语中也是可有可无或是进行隐合化、 模糊化。北大教授王力指出,“ 汉族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规定了中国古代语言学不以语法为对象...因为汉语的语法是比较简单的。虚词可以作为词汇的问题来解决,句法则古今的差别不大,古代汉语句法问题可以通过熟读领悟来解决 ” ,可以说这是中国人意识到实际上中国句法以“ 意 ” 为纲,而不是以“ 形” 为纲。古人庄子说得更精彩,他说“ 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随 ”乃符合逻辑的自然对接,自然对接得体,不必再以“ 言传” 。[ 2 ]143可见力求简约、舍象求意是汉语源远流长的语用传统。例 1: A market analyst is a pers on with s pecialistknowledge of a s pecific marketwho often p redictswhatwillhappen and tries to exp lain what has happened .译:市场分析师是时常预测将会发生而且尽力解释已经发生的对特定市场有着专门知识的一种人。这一句子的显形连接标记有:介词 with, of ;关系代词:who, what ;连词 and;以及词的时体变化: p redicts,tries to exp lain, has happened等。可以看出,英语的组句常常综合利用各种连接手段把句子的各种成分连接起来,构筑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定的句法关系和逻辑关系。例 2: I f the market is thought to be poor and p rices onthe Stock Exchange to be likely t o fall, the market is calleda bearmarket .译:市场疲软,股票价格看跌,这种股市被称为熊市。该句用了连接词 if引导的条件从句构筑起一个复合句框架,呈示出主从句之间互为因果的语义结构。而汉语的复句一般不用关联词,从句前置一般就蕴含了“ 原因” ,而后的主句含有“ 结果 ” 的语义;句中又用了and表示了前后的两种并列条件,但汉语句子的语义则无须经过显现标记来显示,而是直接隐含于分句的排序之中了,体现出了汉语句法以 意合为主的特点。

2、 英汉 形合与 意合对比。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语言结构,即各种语法成分的排列顺序和表达方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英语重 形合,汉语重 意合 ” 并不意味着“ 英语是 形合的,汉语是 意合的 ” 。事实上,英语中具有的一些 形合手段,汉语中基本都有。除了缺乏英语中的冠词、 关系代词、 关系副词等,其他有关 形合手段汉语中也都存在,如汉语中也有词缀、 介词、 连词、 连接性副词等。另一方面,汉语中有的 形合手段,英语中也有缺乏的,如汉语中的方位词,语音重叠、 语气助词等。说英汉两种语言间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差别主要是着眼于 形合手段在两种语言中多少的差别,以及使用灵活性上死与活的差别,[ 3 ] 56也就是说 形合手段在英语语言中使用的频率更高,其灵活性更弱,而汉语中虽有一些 形合手

段,但 形合词远少于英语,汉语虽有一些 形合手段,但并不是一定要用或是经常使用,甚至有时可用可不用,因而汉语更加趋向于通过 意合来传达意思。英语有 形合变化,形式手段较丰富,据统计英语各类介词约有 286个[ 4 ],各类连词约 100个[ 5 ],其语言组织以形态形式为主轴,从构词、 词组到句子以致篇章中句子间的组合受形态和形式的影响,基本上由形态和形式各种外显性的连接标记来实现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这些连接手段和形式主要有:关系词、 连接词、 非限定动词 (动词不定式、 分词、 动名词 )及其词组、 词的各种形态变化 (如数、 时、 体、 语态、 人称等 )。句中各种意群成分的结合,都用适当的连接词和介词等来表现相互关系,因而英语句子注重形式,注重显性接应。而汉语可以说基本上无形态变化,形式词也很有限,汉语的介词比起英语的少得多,汉语的各类连接词语约 50个,[ 6 ]句子中语义的合成主要通过无显形标记的动词或动词词组来实现。其语言组织以意义为主轴,词、词组、小句、复句、篇章主要靠意义的连贯,较少有形态和形式标示。汉语中没有英语所常用的那些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介词数量少,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且造句时常省略介词、连词。因此汉语

组句不受形态成分的约束,形式上弹性较大,并不一定用关系词来明确交代其间关系,而是强调句子中各成分的逻辑事理顺序,注重以神统形,注重隐性连贯。句子中意群、 成分通过内在联系贯穿在一起,语意隐含其间,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鲜明清晰,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语言界众多前辈将英语视为一种树型结构,形象地将其比喻为“ 参天大树 ” ,层层叠叠,多枝共干,枝繁叶茂。这一生动比喻缘于英语 形合的句式结构。它的基本结构是主语— 谓语 ( subject - p redicate) ,句子中主语不可或缺,谓语动词是句子的核心,其他句子成分都是在这一主谓结构基础上的扩展、 组合变化或省略。这种结构形式以合乎语法为原则,以形统神,尽管句子错综复杂,成分繁多,但语法结构严谨,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各种成分依附于主谓这一基本框架周围,因而句式呈“ 聚集型 ”( compactness)。而对应于英语的树型结构,汉语则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线性结构,句法结构侧重 意合,句子的结构不受形式的约束,也没有主谓框架的限制,[ 7 ]句子的组织结构方式松散灵活且有弹性,各部分的衔接靠的是语意、 逻辑、 语序,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几个动词连用都可以分别连缀成句,许多句子以逗号相互联系,一个短句接一个短句往下叙述,逐步展开,宛如竹子一节一节往上延展。汉语句子从结构上看虽然有流散的特点 ( diffusiveness)本 ,从语义上却松而不散,句子以意役神,以神统形。例 3:With the third party acting as an inter mediary, t otake the interest of the whole int o account, we str ongly de2mand with frankness and sinceritymany times at the end ofthe autumn of the same year that you should compensate allthe l osses .译:我们于同年秋末在第三方的调停下,开诚布公地多次强烈要求贵方赔偿我们的一切损失。以上英语句子除主干外,包含有 3个介词短语, 1个动词不定式短语, 1个时间副词和以连接词 (从属连词) 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如图 1所示)。该英语句是以主谓 (we demand)为主轴,以动词( demand) 为核心的中心扩散句 ,而汉语由

陈述 (我们要求,贵方赔偿 ) ,支配 (要求贵方,赔偿损失)修饰 (同年秋末、 在第三方调停下、 多次、 强烈要求)构成关系,同时按照内在意义的连贯和逻辑顺序平铺直叙地完成了这个简单句。例 4: The international reserve is actually the t otal a2mount of a countryπ s internati onal reserve cap ital, althoughin different forms, owned by the current authority of thecountry, which is usually used for international payments,balancing its overall international payments, and maintai2ning exchange rates of its currency in the internati onal ex2change markets .译:国际储备实际上是一国政府持有的多种国际储备资金之总和,用于国际支付,平衡国际收支,并维护其货币的外汇汇率。以上英语文本是一个由 1个主句和 5个分句 (从句及短语)构成的多重复杂句,从图 2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多层次立体构架,各分句之间都有形式标识 ( al2though, which, balancing, maintaining ) ,如将其旋转,整体就像一棵树,主句是树干,各分句就是枝杈。而汉语文本是数个连动短语构成的一个流水句,以动词铺排为

否极泰来造句篇八
《成语》

1. 一拥而入:体育场的大门刚一打开,球迷们就一拥而入。

2. 怒气冲冲:冲冲:感情激动的样子。形容非常生气。《不知为什么,他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教室。》

3. 聚精会神:聚、会:聚集。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4. 自言自语:自己和自己说话。《在路口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老人,坐在那里自言自语。》

5. 千钧一发:形容情况十分危急。《就在要撞车的千钧一发的时候,司机紧急刹住了汽车。》

6. 精兵简政:简:使简化。《有些单位必须精兵简政,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7. 五光十色:《一到夜晚,五光十色的灯把厦门装扮得更加美丽。》

8. 雨后春笋: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现。《改革开放以来,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 。》

9. 琳琅满目:比喻眼前出现了许多精美的事物。《那里展出的的东西琳琅满目,使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10.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非常高大,气概豪迈。《他大公无私,真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11. 千方百计:方:方法。讲:办法。想尽和用尽各种办法。《老师千方百计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12. 津津有味:他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漫画书。

13. 争先恐后: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们争先恐后地在跑道上飞奔起来。

14. 如饥似渴:比喻要求很迫切,就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

15. 兴高采烈:兴:兴致。采:精神。烈:旺盛。形容非常高兴的神情。《庆“六一”的游园活动中,同学们兴高采烈地玩了许多游戏。》

16. 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他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擦干净,然后轻轻地放在书桌上。》

17. 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形容旧的面貌改变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看到我们班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校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不堪回首: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回忆。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忆。 出自唐·戴叔伦《哭朱放》:“最是不堪回首处,九泉烟冷树苍苍”。

造句:祖国在那过去的岁月里所遭受的无数的屈辱,令我们不堪回首。

2、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出自《宋史·杨时传》:“至是,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

游酢(音zuò)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造句:他/她看到老师在工作,也来了个程门立雪,在办公室门外等候。

3、三令五申 :令:命令;申:说明。再三命令和告诫。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造句:市政府早已三令五申,不准请客送礼,但有的人仍然我行我素。

4、名落孙山:míng luò sūn shān 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

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造句:《儒林外史》里的那个范进,所以一直名落孙山,被那杀猪的老丈人耻笑,就是主考大人嫌他文字

悖谬的缘故,从二十多岁,考到五十多岁,总是铩羽而归。

5、聚精会神:聚、会:聚集。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造句: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6、自言自语:自己和自己说话。

元·无名氏《桃花女》第四折:“你这般鬼促促的,在这自言自语,莫不要出城去砍那桃树吗?”

造句:在路口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老人,坐在那里自言自语。

7、千钧一发:形容情况十分危急。

《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造句:就在要撞车的千钧一发的时候,司机紧急刹住了汽车。

8、 精兵简政:简:使简化。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四章:“只要肯认真抗战,这种精兵简政,分头并进,倒也似乎更要合理些了。”

造句:有些单位必须精兵简政,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9、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南朝梁·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造句:一到夜晚,五光十色的灯把厦门装扮得更加美丽。

10、雨后春笋: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现。

宋·张耒《食笋》诗:“荒林春雨足,新笋迸龙雏。”

造句:改革开放以来,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 。

11、 琳琅满目:比喻眼前出现了许多精美的事物。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造句:那里展出的的东西琳琅满目,使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12、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非常高大,气概豪迈。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

造句:他大公无私,真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13、 千方百计:方:方法。讲:办法。想尽和用尽各种办法。

《朱子语类·论语十七》:“譬如捉贼相似,须是着起气力精神,千方百计去赶他。”

造句:老师千方百计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14、 津津有味:津:口液,唾液;津津:兴趣浓厚。形容兴味浓厚。

明·朱之瑜《朱舜水集·答野节书之十七首》:“佳作愈读愈觉津津有味,可见理胜之文,大胜他人

词致美好也。”

造句:他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漫画书。

15、 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清·张春帆《宦海》第十四回:“一个个争先恐后的直抢上来。”

造句: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们争先恐后地在跑道上飞奔起来。

16、 如饥似渴:比喻要求很迫切,就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造句: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

17、兴高采烈:兴:兴致。采:精神。烈:旺盛。形容非常高兴的神情。

造句:庆“六一”的游园活动中,同学们兴高采烈地玩了许多游戏。

18、 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

造句:他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擦干净,然后轻轻地放在书桌上。

19、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形容旧的面貌改变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造句:看到我们班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校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0、 沁透心脾:

造句:花儿开了,飘来了一阵阵沁透心脾的香味。

21、 赞叹不已:

造句:看到他写了漂亮的毛笔字,大家赞叹不已。

追问

能不能再多点?谢谢!我追加分

回答

18. 沁透心脾:《花儿开了,飘来了一阵阵沁透心脾的香味。》

19. 赞叹不已:看到他写了漂亮的毛笔字,大家赞叹不已。

20. 波澜壮阔: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他十分激动。

21. 初出茅庐:他虽然初出茅庐,工作起来却是有条有理。

22. 举世闻名: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

23. 攻无不克:他领导的科研小组,十几年来以攻无不克的气势,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gaozhong/228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