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终南山过斛阅读答案

| 高三 |

【www.guakaob.com--高三】

下终南山过斛阅读答案篇一
《2012届高三语文测试试卷及答案(20120917)》

2012届高三周练(二)

语文试题 2011.9.17

总分:160分 时间:150分钟

一、 语言文字运用 (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蜷缩(quán) 摩挲(suō) 作践(zuî) 一模一样(mï ) ....B.骨髓(suǐ) 悄然(qiǎo) 吆喝(yāo) 引吭高歌(kàng) ....C.抵挡(dǐ) 撩起(liāo) 折耗(shã) 铩羽而归(shā) ....D.怨懑(mân) 横祸(hâng) 拘泥(ní) 力能扛鼎(gāng) ....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未来五年,国家将通过改造棚户区、建设公租房等方式,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供给,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

B.人大代表提议,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法律空白。

C.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D.凭借着在本届澳网比赛中的超强发挥,李娜成为第一个晋级大满贯赛决赛的亚洲球员,从而奠定了她中国体坛一姐的宝座。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丹霞地貌”形成原因的四个关键词语。(4分)

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柱、缓坡丘陵等地貌。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

答:

4.仿照下面诗歌另写一节诗。要求另选对象,修辞手法相同,句式相近.(5分) 眼睛很宽容, 能装下整个世界; 它又很苛刻, 容不得一粒沙尘。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7小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

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

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

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

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

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听:准许 .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迫:逼近 .

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壁:营垒 .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度:考虑 .

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 ( ) ..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

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④敢轻冒进兵者斩

⑤汉乘利进逼成都

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3)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3)

(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4)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释】①翠微:青翠的山坡。 ②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③机:世俗的心机。

(1)“美酒聊共挥”句中的“挥”改为“饮”好不好?为什么?(4分)

(2)“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结合全诗分析,让诗人“醉”的原因除了酒,还有哪些?(6分)

四、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下列名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沙场秋点兵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苟非吾之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 。 (苏轼《赤壁赋》)

(3)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4)乘骐骥以驰骋兮,____________________ 。 (屈原《离骚》)

(5)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6)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______ 。 (《韩诗外传》)

(7)__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0分)

广陵散

宗利华

那时,聂政坐在一个酒肆里,面如止水。秋日的风已露出了峥嵘气象,吹得檐角枯草,咝咝作响。聂政的目光掷向窗外,有一稀稀落落的丧葬队伍缓缓走过,灰黄纸片散乱了黄昏的半个天空。那队伍寂静而行,竟不闻半丝泣声!

③②①看来,又有一个人,像父亲一样,被暴君害死了。聂政眼里,有恶恶的光一闪而过。

风舞得正邪。 次日黄昏。修建宫殿的工地。 和聂政目光不经意地一撞,国君韩哀侯就明白了,这群匠人里头,有个人是来取他性命的。他不动声色,转身就走。聂政手里瞬时已多了一剑,脚步也迅疾跃起。哪料韩王早有防备,躲得自是恰到好处。聂政再出手,已然迟了。卫士水般围拢过来!聂政趁势翻墙而逃!

在父亲坟前,聂政跪了整整一夜。

现在,他需要藏匿了。他的画像,已挂在了韩国的角角落落。 三年后的一天,一个削瘦的身影出现在韩国的街市上。那身影正踽踽前行,面前忽地“你,像极了一个人。”女人盯了他道。“谁?”那人的声音嘶哑、冷漠。“我的丈夫。那人腮边的肌肉一抖。“哪儿?” “牙齿。” 那人仰天大笑,“你这女人,莫不是疯了?”说完,直直地过去了。 转眼,又是三年。 这一天,韩国都城城楼下,蓦地就多了一个盘膝而坐的黑面男子。面前横摆一张满身就多了一个女人,一个男孩。那人浑身悄然一震! 我足足三年没见到他了。你浑身上下,有一个地方非常像他。” 断纹的古琴。此人轻挽双手,在那古琴上抚出第一个音符时,众人便止了手头活儿,齐齐地扭头来瞧。再听,愈加不同凡响了,时而清虚淡远,时而酣畅淋漓,时而冰泉凝咽,时而深沉凝重。人愈来愈多,静静围拢过来。路侧,立了数匹骡马,竟高昂其首,寂然无声。 不久,琴音把韩王的属下给吸引来了。

国君韩哀侯的寿诞到了。宴上需要这么一位抚琴高手。 再打量那弹琴者,实在太丑陋了。脸似锅底,发如乱麻。张嘴一笑,那里面竟一颗牙众人皆感叹,奇人自有异像啊! 就这样进了宫。 韩王寿诞宴上,男子施了浑身解术奏琴。把韩王及周围卫士听得如痴如醉。琴音突然齿也寻不见。一开口,嗓音竟像破锣一般怪异。 陡地一转,瞬时激昂起来。众人闭目去听,竟在那里面听出了战马嘶嘶,铁蹄踏踏,兵车喋喋。琴音愈走愈急,似乎是两军对垒,厮杀开来。众人心旌慌乱,却又欲罢不能。

猛地一下,琴音嘎然而止,随之一声惊呼! 细瞧,韩王胸前竟早就被刺入一剑! 韩王双手抓着剑柄,拚着最后气力问,你是谁?为何要杀我? 男子哈哈大笑。我是谁,已不重要了。如果说六年前我杀你,是为了替父报仇,现在,男子说罢,抽出韩王腹中之剑,往脖子上只一横,鲜血四下崩溅开来!次日,男子尸我则是替天行道! 体和那柄剑一起被挂在了城楼下。旁边有一白纸,上书“知此人是谁者,赏金千两”。

说罢,取剑过来,笑道,“没想到,咱一家三口,都死于这柄剑身上。”旁边有人待要我只需看这剑一眼,就知道是你。你,终是为你爹报仇啦!” 阻拦,那剑已直直地刺入老妇胸膛了!

日光毒毒地照着火火的大地。

很远很远处,静静地,站了一个女人,一个男孩。女人默默地弯了腰,悄悄道:“孩子,你不是想知道你爹的模样吗?瞧,挂在上面的那个就是。三年前,咱娘俩见到的那个人也是他啊!而且,我现在可以告诉你了,你爹的名字,叫聂政。”

12.小说中两次写到聂政抚琴,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描写琴声的?这两处描写对推动

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6分)

13.赏析文中画线处的文字。(4分)

14.结合这篇小小说的主人公聂政,联系其他有关的历史人物与故事(如荆轲、高渐离及

关于干将、莫邪的传说等),谈谈你对“刺客”这类历史人物和“行刺”这种历史现象的看法。(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请不要遗址公园化

冯骥才

说到遗址,便会想起那年埃及考察。埃及大地到处是公元前数千年的历史遗址,给人一种极强烈的文明的初始感、源头感。从开罗的金字塔到卢克索的国王谷——这些法老墓葬的遗址中,无处不是巨大的石雕碎块和灼热的荒沙。谁也说不清它们的历史,连这些坚硬的石雕究竟毁于何时,也无从得知;时间在这里仿佛失去长度。当历史走去时,没有留下任何寻找它的线索,只有问号。这些问号弥漫在残垣断壁碎石流沙之间。于是空茫、荒芜、寂寞和寥落,雾一样浓重地笼罩在遗址上;然而这才是远去的历史遗留在大地上特有的生命感——也是遗址独具的气质与魅力!

在罗马,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往往并不在城外或者更远的地方,而是在城中,与人们“生活”在一起;但从没人把这些草木丛生的大片大片残垣断壁视做垃圾,去动手清“为什么爹要那样做?” “当年,暴君要你爷爷为他铸剑,你爷爷铸成后怕他滥杀无辜,并没交给他。他把你“那,我该找谁报仇?”男孩抬了头问。 女人缓缓地直起身子。女人无法回答。 据说,聂政抚过的那张古琴,后来为一方士所猎,遂创制了千古名曲——《广陵散》。 爷爷杀死了。”女人已是泪眼朦胧! 11.小说第一节所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下终南山过斛阅读答案篇二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届高三3月月考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2013.3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悬念/琴弦 醇厚/谆谆告诫 渐染/循序渐进 ......

B.箴言/斟酌 拜谒/殚精竭虑 折本/大打折扣 ......

C.覆辙/掣肘 寒暄/喧宾夺主 传记/传奇小说 ......

D.刚愎/媲美 谙熟/万马齐喑 忖度/度德量力 ......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亚运会是一个特殊的舞台,既展示体育健儿的竞技水平,又彰显赛场观众的精神风貌。作为东道主,我们不仅要为中国运动员鼓劲,远道而来的客人更需要喝彩。

B.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塑造出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C.在堪称“世界工厂”的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率已超过80%,各种城市病随之而来。如何纾缓居民生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是一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话题。

D.昨日,西藏扎墨公路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隧道顺利贯通,这标志着墨脱即将摘去“全国唯一不通公路县”的帽子。一时间关于墨脱的报道见诸于各大媒体。

3.根据文意排列下面句子的顺序,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5分)

有人说:世界上最难回答的问题往往是孩子提出的问题。因为他们的问题是真正的心灵问题、哲学问题。 。

①哲学最终成了极少数对问题穷追不舍的人的专利。

②大人们往往回避问题,或只分析问题。

③于是,哲学思想便在这种环境中很快地夭折了。

④而孩子们往往因为大人们没有给出答案而沮丧,放弃了对问题的追问。

⑤孩子们的问题往往把真理性问题一丝不挂地揪出来,让大人们很尴尬。

4. 下面这个句子写出了人与人之间应具备的关系,请你仿用这种方式写一个句子,要求能反映出人与自然(环境) 之间应具有的联系。(4分)

示例:理解、信任是填平鸿沟的基石,怀疑、疏远是割开感情的利刃。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

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苏)秦之隆,黄金.

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

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

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离开 .

B.乃夜发书,陈箧数十 打开 .

C.式于政,不式于勇 同“试”,尝试 .

D.嫂蛇行匍匐 像蛇一样 .

6.下列各句,都能表现苏秦“其智有过人者”的一组是( )(3分)

①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②抵掌而谈,赵王大说

③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④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⑤其术长于权变 ⑥式于政,不式于勇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秦耗尽资用,游说秦王没有成功,狼狈还家,受到家人蔑视。

B.苏秦不怕失败,发愤读书,刻苦钻研,充满自信,终于成功。

C.苏秦游说赵王,受到重用,一时间合纵策略遍行于天下各诸侯国。

D.苏秦衣锦还乡,家人大事欢迎,他嫂子前倨后恭最让人觉得好笑。

8.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①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 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②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③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④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释】①斛斯山人:隐士,作者的朋友。②翠微:青翠的山坡。③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③机:世俗的心机。

9.(1)“美酒聊共挥”句中的“挥”改为“饮”好不好?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结合全诗分析,让诗人“醉”的原因除了酒,还有哪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纵一苇之所如, 。 (苏轼《赤壁赋》)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3)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 ,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逍遥游》)

(5)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岳阳楼记》)

(6)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7)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新五代史》)

(8)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 。(《三字经》)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田埂上的精神

张佐香

①麦子把田野的纽扣一粒一粒扣齐。但是,有一粒麦子被人们遗忘了,落在了田埂上,像一只浇了水后丢在堤上的桶。

②秋天继续深入。在清寒的晨气中,秋天的阳光抹在田野上,也抹在这一粒麦子上。它穿透土壤的黑暗,长出如针的小苗。来地里除草施肥的人们,自远方踏步而来,这一株麦苗兴奋地在微风中晃动着绿色的身子,似蝴蝶抖动金色的翅膀。然而,没有人在走近它时停下来,甚至没有闲暇望它一眼。因为田野里有大片的麦子,在等待着他们。

③本来它也应该生长在平整如砖的麦地呀!那儿有着它许许多多的兄妹,它们被调理得丰腴而肥硕。远远望去,它们宏大而又壮观。它们手挽手一起生长,一起成熟,一起走进农家的粮仓,与那些农民一起体验丰收的喜悦。田埂上只有一株孤零零的麦子,一株长错了地方的麦子。它很无奈。

④尽管这株麦子非常纤弱,但它长得非常卖力。它比田地里任何一株麦子都活得用力;它不想放弃自己生长的权利;它甚至还想用它那一片特别的绿,来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获取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它大声地对每一位从它身边经过的人呐喊:‚你们睁大眼睛瞧瞧!我不是一棵小草,我是麦子,我是一株麦子啊!‛但是,没有人理会它。例外的一天,有个人偶然歇息时坐在它身边的田埂上,抽了一根烟,扔下烟蒂时瞅了它一眼,这时才突然记起来似的说:‚噢,这儿还有一株麦子!‛这时,麦子为有人记起它而高兴,它显得异常兴奋,甚至还有意地直了下它的身子,以便能让人看到它健康向上的样子。它不愿意让人笑话它,或者可怜它。那人只留下了些烟灰,拍了拍沾在裤子上的泥土,走了,就不再有踪影。

⑤这一株麦子已彻底为人们所遗忘,偶尔有小鸟落在它的身边,望着这深秋的大地一动不动。风吹,雨淋,日晒,它在孤独寂寞和无望中艰难地生长。它必须要生长,因为它是一粒落进泥土获得生命的麦子。它的存在属于大地,还有白云和高空飞翔的鸟儿,以及美好的黎明和黄昏。太阳格外地偏爱它,总是用暖暖的光芒映照着它的身子。

⑥尽管它是一株长在田埂上的麦子,被人们忽略,但它依然挚爱着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它能体会到他们泥一脚水一脚跋涉于齐膝的泥淖中的滋味;它能感受到他们担着

百余斤的担子压在肩上走上三四里地的分量。抢收抢种的季节,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顶着最毒的太阳,干着最繁重的活。他们受苦受累似乎是注定的,谁也没觉得不应该。想到此,它的身子一沉,似乎想把自己的根系伸进更深的土壤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使自己长得更健壮一些。

⑦冬去春来,它终于开始抽穗,并且呈现出金黄的颜色。当一位农人收割了无数麦子后,发现了它,欢喜得了不得,小心翼翼地割下这株麦子,把它捧在手心,喃喃地自言自语:‚麦子,田埂上也能长出这么好的麦子,它承的是天惠呀!‛

⑧一颗明亮而智慧的种子,只要根植于泥土,它就能结出果实,正如这田埂上的一株麦子。它生长的是田埂上的精神。

(选自《人民代表报》,有改动)

11.第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从全文结构来看,这一段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麦子,田埂上也能长出这么好的麦子,它承的是天惠呀”,结合原文回答:田埂上为什么能长出这么好的麦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自己的话表述“田埂上的麦子”给了我们哪些人生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多处运用对比,请列举两例并探究其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打工族创造的无形资产

陈耀明

在四川、贵州等地的一些偏僻小镇上,很多小商店都挂着这样的牌子:‚代办到东莞(长安、厚街)直通大巴,×日发车‛、‚代办到中山(经南海、顺德)直通车,×日入粤‛……同时,这些小镇的店铺有不少打着‚广式‛招牌:‚粤美发廊‛、‚穗雅时装店‛、‚深圳西饼屋‛……

由此不难发现打工大潮对内地的影响,沿海文化对内地的辐射。然而,‚打工潮‛的意义不仅于此。

人口流动是由种种落差造成的。然而,当农村剩余劳动力莽撞地闯进城市之后,却在不自觉地缩小着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以及地区差别。这些从第一产业分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中国城市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积累。同时,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在城市实现了巨大的商品价值,为中国农村发展第一产业提供了重要的资本积累。

以东莞为例,这里的打工仔打工妹去年汇往家乡的资金达86亿元,平均每天2300多万元。

四川省去年收到出省打工族汇款202亿元,相当于全省全年的财政总收入。其中一些县的汇款数倍于全县的财政总收入。

事实上,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打工潮‛到‚创业潮‛的历史跨越也已经清楚地表明:沿海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不仅仅是解决了几百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不仅仅是寄回了几百亿劳务收入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中西部地区未来的发展培养了一代人!

中国目前有流动人口8000万,其中青年人口为6000万,平均年龄是23.4岁。从这个意义上讲,‚打工潮‛堪称又一次‚青年大迁徙‛。

中国的上一次青年大迁徙是发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运动,迁徙总规模为1800万人。 然而,打工青年却比插队青年幸运得多,打工青年在发达的城市呼吸着商业文明的气息,感应着工业文明的熏陶,体验着竞争时代的冲击,接受着市场经济的洗礼。这几乎是每一位成功人士最基本的原始积累。

四川人喜欢把珠江三角洲比作‚中国市场经济学院‛,他们根据打工的地点还分出‚深圳分院‛、‚顺德分院‛、‚中山分院‛……根据打工的工种又分出‚电子专业‛、‚制衣专业‛、‚酒店管理专业‛……

湖南人把80年代南下的打工仔叫做‚黄埔一期‛,把90年代南下的打工仔叫做‚黄埔二期‛。

贵州人认为‚招工等于招生‛,他们喜欢把外出的打工仔美其名曰‚留粤生‛、‚留沪生‛、‚留京生‛……

四川省劳务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沈亮认为:‚打工仔返乡创业,意义并不在投资本身,他们带回了比投资更有价值的观念和技术,这是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

湖南省宁远县一位镇长则把打工仔称为‚四有能人‛,即:经商办厂有本钱,生产经营有技术,管理企业有经验,产品销售有门路。

当一个打工仔从沿海地区返回故乡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土头土脑的山里娃了,而是见过世面的‚城里人‛。他所津津乐道的那些东西,就连乡里的干部也不大明白,什么配额、报关、CI、H股、MBA……他不但说话的声音变了,走路的姿势变了,重要的是他的脑壳变了!

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同志对打工仔评价说:‚打工仔从挣钱填肚子、攒钱盖房子,到投资办厂子,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他们是四川未来加速发展的潜力所在。‛

的确,中国农村的巨变,也许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打工仔从‚打工潮‛到‚创业潮‛的大转变!

‚回归‛是一次新的进军,当一个打工仔踌躇满志地带着资金、技术、信息,带着规划、设计、方案,从遥远的城市返回故乡的时候,他已经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

昨天,他们依靠体力出来打工,只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家庭的命运!

今天,他们依靠资本回去创业,则能改变家乡的命运、农村的命运!

(节选自《农民工的新选择》,原载《华声报》)

15.阅读全文,分点概括“打工潮”产生了哪些社会效应。(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四川、湖南、贵州等地对南下打工有各种各样的“美称”,如何理解这些“美称”?(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文本看,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有什么新的变化?如何评价这种新变化?试结合文本、联系现实作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同一扇窗户,向上看是风景,向下看是泥淖。

把脸迎向阳光,心情就不会被雨淋湿。

与其抱怨造物者在玫瑰花丛里附上尖刺,何不感谢造物者在尖刺上添加了玫瑰花。

阅读上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附加卷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 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 文 体 通 行 既 久 染 指 遂 多 自 成 习 套 豪 杰 之 士 亦 难 于 中 自 出 新 意 故 往 往 遁 而 作 他 体 以 自 解 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

——王国维《人间词话》

20.四言敝而有《楚辞》,“四言诗”的代表是,《楚辞》中屈原的作品,除《离

下终南山过斛阅读答案篇三
《诗歌阅读延伸题》

诗歌阅读延伸题指导

解读《考试说明》: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

要求考生读懂作者,了解作者的深层意图。

2、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和阐释。

要求考生读出自己,说出自己对文本的感受。

诗歌阅读延伸题特点:

1、关注学生个体和文本的关系。

2、问题具有启发性、探究性、体验性、选择性、开放性。

诗歌阅读延伸题类型、命题思路、答题策略:

(一) 题目类型:辨析型

命题思路:根据文本内容提出的问题,设置一个或两个答案,让考生充分发挥独立思考、辨

析判断的能力。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题目:对上面一首诗“相携及田家”一句中的“相携”,有人认为是斛斯山人与诗人相携,也有人认为是月与诗人相携。结合原诗,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思考谈谈你的认识。

答题思路和评分标准:

 明确认识,( 2分)(认同哪一种理解,都可以 )

 结合诗句解释,(2分)(对原诗诗句进行分析理解)

 联系体验与思考分析(4分)(可以联系李白作品,也可以联系其他作家作品)

 语言表达(2分)

提示:

人与人相携,落脚于诗意在叙事方面的照应。诗人与斛斯有朋友间的交往,又因为游山而相聚在一堂,而且最后主客欢饮高歌以至于沉醉,足可见出两人之间情谊的深长,自然有相携的可能。这是诗歌叙事时常用的表达途径,体现的是顺理成章。

人与月相携,落脚于表达技巧方面的照应。诗中有下山时关于月的联想,又有于山下投宿的事实,自然也可以有假想象而相携的情致:“山月随人归”是月解人意,“相携及田家”是人

亦有情。这是诗歌语言运用中的常见现象,传递的是诗情诗趣。

答案示例1:

我认为是月与诗人相携(认同哪一种理解2分)。全诗以描写下终南山为起笔,“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令人脑中顿时现出一幅诗人行于青山苍郁之中,山间明月照地,洒下一片碎光,与人同行的画面。而唯有诗人独自与月相伴而行,才会因夜之静月之美而频频回头留恋山之青翠,独自一人更能将如此安宁美好之景纳入眼中,藏至心间,感悟于诗文(对原诗诗句进行分析理解,2分)。这令我想到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所作“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同为放弃世间名利俗物之人,同为向往隐居生活之人,李白同陶渊明一样,孤身与月相伴,更好的体现他心境的淡泊与安宁(联系陶渊明《归园田居》谈体验与认识4分)。

答案示例2 :

我认为是诗人与月相携(认同哪一种理解2分)。前诗写到“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即太阳从终南山落下,山上的月亮也随人而归。与后文“相携及田家”相照应。况且生于大唐盛世的不羁诗人,诗词大气豪放且富于想象,其诗词的豪迈大气无人出其右(对原诗诗句进行分析理解,2分)。《月下独酌》中李白写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更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名句。不难看出李白对明月多是寄以情感,视明月为知己。由此观之,李白在本诗中所写“相携及田家”按其风格来看隐士与明月共携。这样的写法生动大气且富于想象,淋漓尽致的表现了那个富于才情且豪迈洒脱的李白(联系李白其它诗句谈体验与认识4分)。

(二)题目类型:评价型

命题思路:对文本中的某一观点、某一言论或文中的形象进行评价。

温馨提示:【评价人物常用句式】:

 我认为,这一点值得赞扬。

 我认为,这种品质令人钦佩。

 我认为这体现(代表)什么精神。

 对这方面,我很欣赏。

 可见,他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具体示例1: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题目: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指出,“山谷此词,堪称佳作”。它“笔力奇横无匹,中有一片深情,往复不置,故佳”。此说不无道理。你是否同意陈廷焯的这一评价?请说明理由。 答题思路和评分标准:

 释句应题,指出是否同意(2分)核心:好在奇特笔力和贯穿全诗的深情。

 结合本诗分析(6分)(引用诗句1分,分析5分)

 语言表达(2分)(有病句、错别字不得分)

答案示例1:

清人陈廷焯赞美此词以奇绝的手法反复地表达了自己思念之情,实为佳作,我同意这种说法。(释句应题,指出是否同意2分)上片诗人写家乡被“烟树”阻隔,自己却只能在梦中跨过江水,突出了思念而不得的怅然之情、无奈之感。下片实写自己书信无处托付,仿佛能让人看到寂寞灯寂寞的身影,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而 “直饶寻得燕分付”一句,想象奇横无比,这富有张力的手法中巧妙地表达了无法释怀的一片深情,令人回味无穷,不愧是一篇佳作。(引用诗句1分,具体分析5分)

答案示例2 :

我同意陈廷焯的看法。《望江东》这首词通过对现实、梦中景象的描写,将实和虚巧妙结合,表达了自己对故乡深深的思念。(释句应题,指出是否同意2分)上片诗人实写目光被迷蒙的树木阻隔,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了思乡之情,下片实写自己在灯前写了无数书信,虚写纵使托付大雁,也无法将相思之情传递的无比悲伤,又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了片片深情。整首词,有事,有景,有情,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使得笔法奇横无比,真情实感跃然纸上,感人至深。(引用诗句1分,具体分析5分)

具体示例2: 醉落魄·咏鹰

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题目: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对这一形象进行评价。 答题思路和评分标准:

 概括诗人形象(1分)

 评价诗人形象(2分)(“分析”“评价”要保持中心一致)

 结合本诗分析(5分)(引用诗句1分,分析4分。)

 语言表达(2分)(有病句、错别字不得分)

答案示例1:

从这首词中,我读出了一个虽年事已高却猛气犹存,虽仕途不顺,却意气飞扬的词人形象。(概括诗人形象1分)“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男儿的身手和谁相比,年轻人意气风发。谁可想,诗人虽步入老年,却老当益壮,猛气犹存,充满豪迈。一位老者,拥有鹰一般轩举的“猛气”以及矫健的“身手”,还充满对“闲狐兔”的愤慨。从字里行间,我看到了雄健之美,感受到了诗人那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结合本诗分析5分)。诗人老当益壮的精神,让我受到了震撼,也让我深深敬佩(评价诗人形象2分)。

答案示例2:

我读出了一个老当益壮、志气犹存的诗人(概括诗人形象1分)。“寒山几堵”,苍凉的环境没有磨灭他的志气和豪勇之气。他要如“风低削碎中原路”的鹰一般,在“一碧无今古”的秋空里纵情翱翔,挥洒豪情。托物言志的手法用得恰到好处。下阕“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直抒胸臆,表达自己要建功立业的不渝之志。他希望大展身手,以“闲狐兔”比喻未建之功,渴望如鹰捉狐兔一般,让自己的能力昭与天下(结合本诗分析5分)。全词读罢,这个“月黑沙黄”中,身到暮年仍旧心存远志的大丈夫形象了然于心,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评价诗人形

象2分)。

(三)题目类型:拓展型。

两种类型:社会类拓展和文学类拓展

命题思路:把题目涉及的内容扩大、延伸,要求考生从文本出发,按照题目设定的某种拓展方向去思考回答。

A、社会类拓展:根据文本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回答,由对文本的感悟拓展到社会生活。 具体示例: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题目:苏诗云“诗老不知梅格在”,其中的“梅格”(梅花的品格)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 答题思路和评分标准:

 应题,指出本诗中梅格(2分)(本诗诗句1分,梅格1分)

 自己对“梅格”的思考(1分)(即一句话观点)

 围绕“梅格”分析阐释(5分)(有理有据,分析深入)

 语言表达与结构层次(2分)

答案示例1:

梅花何时都“尚余孤瘦雪霜姿”,这是一种坚守节操的品格(应题,指出本诗中梅格2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一种高贵的人格(自己对“梅格”的思考1分)。回看历史长卷,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苏武不屈于匈奴而终成地守在北海湖畔,李白吟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心声,都表现出梅的品格,梅的精魄。如今,我们依旧需要”梅格“,梅花正因不畏惧冰雪,才来“酒晕无端上玉肌”的美丽?人们像梅一般坚守高贵的品格,正义之风才不会日益衰微。因此,我们要像梅一样,无论外界怎样的严寒风雪,都坚守自己的傲骨,傲然绽放人格之花(围绕“梅格”分析阐释5分)。

答案示例2:

梅花“寒心未肯随春态”,具有高洁的品格,我们人也应具有这种高洁的梅格(应题,指出本诗中梅格2分)。东晋的陶渊明因不满于官场的黑暗而决然隐退,于南山下与菊为友,与酒为伴,坚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梅花傲雪凌霜,不肯“随春态”,正是陶渊明保持如梅花的高洁品格,不随世俗追名逐利的最好写照。像这样拥有梅格的人还有很多,如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宁死不吃救济粮”的朱自清,他们始终坚持这位高洁的品格,看似不入时,实则是真正的伟大(围绕“梅格”分析阐释5分)。梅因高洁的梅格而为人所称赞,人因高洁的人格而流芳百世(自己对“梅格”的思考1分)。

B、文学类拓展:根据本文涉及的语言文学知识、写作艺术,分析文本外的作品。

具体示例1: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题目:“月”是中国古诗词中的传统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这首诗,并联系其它你熟悉的某一诗句,谈谈你对“月”这一意象的内涵的认识。

答题思路和评分标准:

 应题,指出月的内涵(1分)要与本诗中月的内涵一致。即:思念。

“永恒”“孤清” “高洁”“安慰”祝福” 都不合适

 结合本诗分析(3分)(引用诗句1分,分析2分)

 联系另外诗句分析(4分)(引用诗句1分,分析3分)

 语言表达与结构层次(2分)

答案示例1:

月自古至今无数次被诗人才子吟咏,寄托着思乡之意(应题,指出月的内涵2分)。《晚泊岳阳》中的“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描绘的便是一幅明月高悬、水上人驾轻舟归家去如飞的画面,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结合本诗分析3分)。李白的《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一句也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抬头仰望夜空,只见一轮明月当空,普照客居之地,想来也照耀着家乡的一草一木。看到眼前的月,仿佛就看到了日夜思念的家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所以我认为月亮蕴含着思乡之情(联系另外诗句分析5分)。

答案示例2:

“月”会勾起人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应题,指出月的内涵2分)。本诗中“空江明月来”“江月弄清辉” 展现了一幅明月悬于空江之上舞弄清辉的画面,正是这静江之月告诉我们诗人正在旅途,只有明月相伴,这是何等的孤寂与愁苦,叫人如何不想家(结合本诗分析3分)。我们熟知的“千里共婵娟”正是诗人望月而引发的思乡之情的写照。“月”这一意象总是被人们寄托了无限的深情。有远在异地的孤寂,有共赏明月的企盼。因此“月”这一意象更多的是饱含人们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联系另外诗句分析5分)。

具体示例2:

梅花引·荆溪阻雪

(南宋)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题目:结尾“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是怎样表达词人的愁情的?请加以解说。

古诗词中写愁情的名句还有很多,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请从你熟悉的古诗词中另外举例,赏析其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和评分标准:

下终南山过斛阅读答案篇四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及答案》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及答案

1. 感遇(其七)①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②,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 ①此诗借用屈原《橘颂》为意,喻已贞操。②岂伊:岂唯。③荐:进献。

[思考与练习]

⑴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一个“ ”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⑵“自有岁寒心”一句引用了孔子的“ ”语。后人常以孔子的这句话作为砥砺节操的比喻。

⑶作者叹惜丹橘的命运和遭遇,并且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橘之被遇打抱不平的诗句是“ , ”。

2.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①

(唐)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②。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风③,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④。

[注释] ①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全诗写诗人在月夜去长安南面的终南山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之事。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②翠微:青翠的山坡。③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④机:世俗的心机。

[思考与练习]

⑴解释词语:及: 荆扉: 憩

⑵诗歌开头与题目中的“宿”相呼应的一个字是“ ”⑶此诗受陶渊明田园诗的影响。但是陶诗平淡恬静,平着意染色,口气和缓,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而李白的诗却着意渲染,如:

“ (写出两句)”。可见陶李两者风格不同。

3.再经胡城县①

(唐)杜荀鹤

去岁曾经此县城,

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②,

便是生灵血染成③。

[注释] ①胡城县:故城在今安微阜阳县北。②县宰:县令。朱绂(音福):系官印的红色丝带,唐诗中多用以指绯衣。唐制五品服浅绯,四品服深绯。③生灵:百姓。

[思考与练习]

⑴诗歌中与题目“再经”相照应的一个字是: 。⑵这首诗歌揭示了 和 二者的因果关系。

⑶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4.月下独酌(其一)①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②,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排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③。

[注释] ①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②将:和③相期:相约。

[思考与练习]

⑴解释词语:相亲: 解: 徒: 云汉:

⑵诗歌中最能表达作者孤独情感的词语是: 、 、 ;最能表现李白“物我之间无所容心”的词语是: 、 ;表达李白“醉态的诗句是:“ , 。”

⑶“相期邈云汉”一句的意思: 。

5.春思①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②,秦桑低绿枝③。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④?

[注释] ①这是描写一位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的评理歌。②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③秦: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④罗帏:丝织的帘帐。

[思考与练习]

⑴哪个诗句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初春的景象?

⑵诗歌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望岳①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②?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③,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④。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①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大自然。②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③钟:赋予、集中。④决:裂开。

[思考与练习]

⑴解释词语:造化: 凌: 览:

⑵诗用前 个诗句写所望之 用后 个诗句写所望之感。 ⑶诗歌最后两句写望岳而产生登临峰顶的意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政治抱负?

7.赠卫八处士①

(唐)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②。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我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回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③。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④。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释] ①诗写杜甫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的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切。然而暂聚忽别,更觉得世事事渺茫,无限感慨。②参与商:星座名,参星在西而商星在东,此出则彼没,故不相见。③间:掺合。④故意:故交的情意。

[思考与练习]

⑴解释词语:焉: 载: 怡

然: 执: 乃: 罗: 累: 觞:

⑵诗歌的开头写老朋友相遇亦喜亦悲,喜的是: ;悲的是 (前后都用诗中的句子回答)。

⑶诗歌从第九句的“焉知”写起,到“ ”结,详细地描写了作者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和家人的 。

8.送别①

(唐)王维

下马饮酒②,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③。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释] ①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②饮君酒:劝君喝酒。③归卧:隐居。南山陲:终南山边。

[思考与练习]

⑴解释词语:何所之: 但:

⑵诗中交代友人归隐原因是: 。

⑶诗歌五、六两句是写对友人的 和自己对隐居的 ,及其对 的否定。

9.青溪①

下终南山过斛阅读答案篇五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作者: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解】: 1、翠微:青翠的山坡。 2、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3、机:世俗的心机。

【韵译】: 从碧山下来,暮色正苍茫, 伴随我回归,是皓月寒光。 我不时回头,把来路顾盼: 茫茫小路,横卧青翠坡上。 路遇山人,相邀去他草堂, 孩儿们闻声,把荆门开放。 一条幽径,深入繁茂竹林, 枝丫萝蔓,轻拂我的衣裳。 欢声笑语,主人留我住宿, 摆设美酒,把盏共话蚕桑。 长歌吟唱,风入(转载自第一范文网歌罢夜阑,河汉稀星闪亮。 我醉得胡涂,你乐得癫狂, 欢乐陶醉,同把世俗遗忘。

【评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全诗写月夜在长安南面的终南 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 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

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 自然陶醉忘机。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然陶诗显得平淡恬静,既不 首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如“暧暧无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等等。而李诗却着意渲染。细吟“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 酒聊共挥”,就会觉得色彩鲜明,神情飞扬。可见陶李两者风格迥异。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

下终南山过斛阅读答案篇六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及所见赏析》

所见 作者:袁牧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注释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翻译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袁枚(1719~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作者: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解】: 1、翠微:青翠的山坡。 2、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3、机:世俗的心机。 【韵译】: 从碧山下来,暮色正苍茫, 伴随我回归,是皓月寒光。 我不时回头,把来路顾盼: 茫茫小路,横卧青翠坡上。 路遇山人,相邀去他草堂, 孩儿们闻声,把荆门开放。 一条幽径,深入繁茂竹林, 枝丫萝蔓,轻拂我的衣裳。 欢声笑语,主人留我住宿, 摆设美酒,把盏共话蚕桑。 长歌吟唱,风入松的乐章, 歌罢夜阑,河汉稀星闪亮。 我醉得胡涂,你乐得癫狂, 欢乐陶醉,同把世俗遗忘。 【评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全诗写月夜在长安南面的终南 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

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 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 自然陶醉忘机。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然陶诗显得平淡恬静,既不 首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如“暧暧无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等等。而李诗却着意渲染。细吟“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 酒聊共挥”,就会觉得色彩鲜明,神情飞扬。可见陶李两者风格迥异。

下终南山过斛阅读答案篇七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薇。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释:

⑴终南山:即秦岭,在今西安市南,唐时士子多隐居于此山。过:拜访。斛(hú)斯山人:复姓斛斯的一位隐士。

⑵碧山:指终南山。下:下山。

⑶却顾:回头望。所来径:下山的小路。

⑷苍苍:一说是指灰白色,但这里不宜作此解,而应解释苍为苍翠、苍茫,苍苍叠用是强调群山在暮色中的那种苍茫貌。翠微:青翠的山坡,此处指终南山。

⑸相携:下山时路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及:到。田家:田野山村人家,此指斛斯山人家。

⑹荆扉:荆条编扎的柴门。

⑺青萝:攀缠在树枝上下垂的藤蔓。行衣:行人的衣服。

⑻挥:举杯。

⑼松风:古乐府琴曲名,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 ⑽河星稀:银河中的星光稀微,意谓夜已深了。河星:一作“星河”。

⑾陶然:欢乐的样子。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机:世俗的心机。

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然陶诗显得平淡恬静,既不首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如“暧暧无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而李诗却着意渲染。细吟“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就会觉得色彩鲜明,神情飞扬。可见陶李两者风格迥异。

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是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首句“暮从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苍苍”,“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随人归”和第三句的“却顾”,“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薇”。平平常常五个字,却无一字虚设。“山月随人归”,把月写得如此脉脉有情。月尚如此,人

则可知。第三句“却顾所来径”,写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余情。这里虽未正面写山林暮景,却是情中有景。正是旖旎山色,使诗人迷恋不已。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写。“翠薇”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处。“苍苍”两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横”有笼罩意。此句描绘出暮色苍苍中的山林美景。这四句,用笔简炼而神色俱佳。诗人漫步山径,大概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携及田家”,“相携”,显出情谊的密切。“童稚开荆扉”,连孩子们也开柴门来迎客了。进门后,“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写出了田家庭园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得所憩”不仅是赞美山人的庭园居室,也为遇知己而高兴。因而欢言笑谈,美酒共挥。一个“挥”字写出了李白畅怀豪饮的神情。酒醉情浓,放声长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籁寂更深。“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句中青松与青天,仍处处绾带上文的一片苍翠。至于河星既稀,月色自淡,这就不在话下了。最后,从美酒共挥,转到“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写出酒后的风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机巧之心,一扫而空,显得淡泊而恬远。

译文: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遇斛斯山人相携到他家,孩童出来急忙打开柴门。走进竹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放声高歌风入松的曲调,歌罢银河星星已经很稀。我喝醉了但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得忘了人间的奸诈心机。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gaozhong/243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