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高三】
好事近杨万里阅读答案作者的居住环境有什么特点篇一
《2013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练--古诗文阅读1)》
201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练—古诗文阅读(3)
1.(2011年河南开封统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①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②。
【注】 ①雉雊(ɡòu):野鸡鸣叫。②《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举例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反衬手法。如:“穷巷牛羊归”“田夫荷锄至”,以动物、人皆有所归,归得惬意,反衬自己独无所归,归隐太迟的惆怅。或:运用白描手法。如:“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不加渲染地描绘出老人等候牧童回家的画面,亲切质朴。
2.(2011年豫南九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寒[注]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津津细雨中。
【注】 本诗作于宋高宗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
3.(2011年海南嘉积中学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相见欢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 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景象: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二是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诸子登岘首①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②,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③,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④。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 ①岘首:岘山主峰麓延伸至汉江边的小山,在襄阳城南凤林关北端,位于群岘(襄阳西南群山)之首,故名。唐宋时岘山、岘首山可互称。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与好友到此山。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称“羊公碑”为“堕泪碑”。②代谢:交替,轮换。③胜迹,指羊公碑。④鱼梁,鱼梁洲。梦泽,云梦泽,古泽名,故址在今湖北安陆一带。
有人评说孟浩然的这首诗的开篇“打破了传统的‘触景生情’的写法,这在登临诗中是不多见的”。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尾联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尚”字,十分有力,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在晋初为国为民做了许多好事,名垂千古,令人敬仰。而孟浩然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此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一个远在他乡的游子形象。他客居旅馆,思念家乡,倍感孤单凄凉。
6.(2011年惠州调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唐)陈子昂
兰若①生春夏,芊蔚何青春!
幽独空林色,朱蕤②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注】 ①兰若:香兰和杜若。这是《楚辞》里屈原最赞美的两种花。②蕤(ruí):花下垂的样子。
请简析诗人在诗中所咏之物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所咏之物是香兰和杜若,它们生长于春夏,凋零于秋天,花红叶绿茎紫,幽雅清秀,独具风采。
7.(2011年临川调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试分析诗中的“敌”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8.(2011年深圳调研)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四首选一)
杨万里
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
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
世称杨万里的诗歌风格除了新鲜奇特外,还有更主要的特色就是诙谐幽默。试以这首诗为例,简析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题是写行人登山,极平淡的一件事,不说人登山之难,而说山与人争高,要写山高,却先说山低;要写山上,先写山下;要写登山难,先写望山易;先是人看山,后是山与人赛,最后是登山,山胜人。脚高山更高,这实际是暗示登山者急于翻山的迫切心情,叫人读后忍俊不禁,表现出一种幽默诙谐、轻巧俏皮的艺术风格。
9.(2011年浙江温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调·折桂令 过多景楼
(元)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
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
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哀情在结尾处才涌出,看似突然,其实合情合理,请结合全诗从景与情的角度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本曲开篇便极力展现春天的美景,但当低下头来细想时才发现这一切都和自己形成了对比,乐景写哀情,更触发了他的思念之情、离愁之苦。(2)前面的“渡口”“江头”已透出别情,渡口、江头古来就是送别的场所。(白居易也有“浔阳江头夜送客”的诗句)
10.(2011年天津塘沽模拟)在下面的诗、词中任选一篇,阅读后做题。
西陵夜居
(唐)吴融
寒潮落远汀,螟色入柴扁。
漏永沉沉静,灯孤的的青。
林风移宿鸟,池雨定流萤。
尽夜成愁绝,啼蛩莫近庭。
本诗主要运用什么手法写出了“夜”的哪两个特点?试简述之。诗中哪个字最能传达诗人暗夜中的情绪,堪称“诗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出了“静”与“暗”两个特点,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潮音、池雨、夜漏和晚风林鸟、啼蛩以衬夜之“静”,写孤灯“的的青”则以衬夜之“暗”。诗眼是“愁”字。
好事近·梦中作
(宋)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舞龙蛇,天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注】 此词作于词人贬监处州酒税时。
本词主要用何种手法表现出词人何种心态、情绪?试简述之。词中哪个字最能传达出这种心态,可称“词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渲染梦中的春雨春花、溪流黄鹂、春色的烂漫反衬词人心境的忧郁、消沉。词作表现了词人借酒解愁,忘却世事,对现实的消极逃避。“醉”字是词眼。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月上瓜洲
南徐①多景楼作
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 ①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 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②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
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落 花①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 ①这首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乐期间。
刘熙载《艺概》中提出咏物诗应该做到“不离不即”,就是既要切合于物,又要在咏物中表现作者的情思。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阐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一首借落花隐喻自己现实处境的诗。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地奉献出自己
的一片芳心,最终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诗人素怀壮志,极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最后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而已。诗人在体贴物情的同时,委婉曲折地透露心迹,表现自己的情思。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时作此诗。
诗中“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人们普遍认为“雁引愁心去”要比“雁别秋江去”更好。请你把两句作以比较,说说前句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引”有“带走”的意思,说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情趣盎然。“雁别秋江去”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形象也不够生动活泼。“引”字较好表达了作者流放途中遇赦的喜悦心情。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①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 ①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请你分析第二句“红叶青山”四字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因为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
6.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 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描述了木芙蓉开花耐寒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吕诗描写的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范诗写的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好事近杨万里阅读答案作者的居住环境有什么特点篇二
《2013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练--古诗文阅读1)》
201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练—古诗文阅读(3)
1.(2011年河南开封统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①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②。
【注】 ①雉雊(ɡòu):野鸡鸣叫。②《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举例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反衬手法。如:“穷巷牛羊归”“田夫荷锄至”,以动物、人皆有所归,归得惬意,反衬自己独无所归,归隐太迟的惆怅。或:运用白描手法。如:“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不加渲染地描绘出老人等候牧童回家的画面,亲切质朴。
2.(2011年豫南九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寒[注]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津津细雨中。
【注】 本诗作于宋高宗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
3.(2011年海南嘉积中学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相见欢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 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景象: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二是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诸子登岘首①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②,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③,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④。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 ①岘首:岘山主峰麓延伸至汉江边的小山,在襄阳城南凤林关北端,位于群岘(襄阳西南群山)之首,故名。唐宋时岘山、岘首山可互称。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与好友到此山。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称“羊公碑”为“堕泪碑”。②代谢:交替,轮换。③胜迹,指羊公碑。④鱼梁,鱼梁洲。梦泽,云梦泽,古泽名,故址在今湖北安陆一带。
有人评说孟浩然的这首诗的开篇“打破了传统的‘触景生情’的写法,这在登临诗中是不多见的”。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尾联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尚”字,十分有力,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在晋初为国为民做了许多好事,名垂千古,令人敬仰。而孟浩然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此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一个远在他乡的游子形象。他客居旅馆,思念家乡,倍感孤单凄凉。
6.(2011年惠州调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唐)陈子昂
兰若①生春夏,芊蔚何青春!
幽独空林色,朱蕤②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注】 ①兰若:香兰和杜若。这是《楚辞》里屈原最赞美的两种花。②蕤(ruí):花下垂的样子。
请简析诗人在诗中所咏之物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所咏之物是香兰和杜若,它们生长于春夏,凋零于秋天,花红叶绿茎紫,幽雅清秀,独具风采。
7.(2011年临川调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试分析诗中的“敌”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8.(2011年深圳调研)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四首选一)
杨万里
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
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
世称杨万里的诗歌风格除了新鲜奇特外,还有更主要的特色就是诙谐幽默。试以这首诗为例,简析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题是写行人登山,极平淡的一件事,不说人登山之难,而说山与人争高,要写山高,却先说山低;要写山上,先写山下;要写登山难,先写望山易;先是人看山,后是山与人赛,最后是登山,山胜人。脚高山更高,这实际是暗示登山者急于翻山的迫切心情,叫人读后忍俊不禁,表现出一种幽默诙谐、轻巧俏皮的艺术风格。
9.(2011年浙江温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调·折桂令 过多景楼
(元)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
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
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哀情在结尾处才涌出,看似突然,其实合情合理,请结合全诗从景与情的角度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本曲开篇便极力展现春天的美景,但当低下头来细想时才发现这一切都和自己形成了对比,乐景写哀情,更触发了他的思念之情、离愁之苦。(2)前面的“渡口”“江头”已透出别情,渡口、江头古来就是送别的场所。(白居易也有“浔阳江头夜送客”的诗句)
10.(2011年天津塘沽模拟)在下面的诗、词中任选一篇,阅读后做题。
西陵夜居
(唐)吴融
寒潮落远汀,螟色入柴扁。
漏永沉沉静,灯孤的的青。
林风移宿鸟,池雨定流萤。
尽夜成愁绝,啼蛩莫近庭。
本诗主要运用什么手法写出了“夜”的哪两个特点?试简述之。诗中哪个字最能传达诗人暗夜中的情绪,堪称“诗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出了“静”与“暗”两个特点,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潮音、池雨、夜漏和晚风林鸟、啼蛩以衬夜之“静”,写孤灯“的的青”则以衬夜之“暗”。诗眼是“愁”字。
好事近·梦中作
(宋)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舞龙蛇,天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注】 此词作于词人贬监处州酒税时。
本词主要用何种手法表现出词人何种心态、情绪?试简述之。词中哪个字最能传达出这种心态,可称“词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渲染梦中的春雨春花、溪流黄鹂、春色的烂漫反衬词人心境的忧郁、消沉。词作表现了词人借酒解愁,忘却世事,对现实的消极逃避。“醉”字是词眼。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月上瓜洲
南徐①多景楼作
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 ①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 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②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
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落 花①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 ①这首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乐期间。
刘熙载《艺概》中提出咏物诗应该做到“不离不即”,就是既要切合于物,又要在咏物中表现作者的情思。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阐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一首借落花隐喻自己现实处境的诗。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地奉献出自己
的一片芳心,最终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诗人素怀壮志,极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最后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而已。诗人在体贴物情的同时,委婉曲折地透露心迹,表现自己的情思。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时作此诗。
诗中“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人们普遍认为“雁引愁心去”要比“雁别秋江去”更好。请你把两句作以比较,说说前句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引”有“带走”的意思,说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情趣盎然。“雁别秋江去”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形象也不够生动活泼。“引”字较好表达了作者流放途中遇赦的喜悦心情。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①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 ①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请你分析第二句“红叶青山”四字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因为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
6.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 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描述了木芙蓉开花耐寒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吕诗描写的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范诗写的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好事近杨万里阅读答案作者的居住环境有什么特点篇三
《诗歌鉴赏之形象》
好事近杨万里阅读答案作者的居住环境有什么特点篇四
《杨万里《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高考诗歌鉴赏》
杨万里《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鉴赏
古诗鉴赏
0307 1155
好事近 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杨万里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词前小序点明全词的中心是“望月”,同时点明时间是“七月十三日夜”,地点是“万花川谷”。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诚斋”,是杨万里书房的名字,“万花川谷”是离“诚斋”不远的一个花圃的名字。开篇两句,明白如话,说皎洁的月光尚未照进他的书房,却照到了“万花山谷”。用“未到”和“先到”巧设悬念,引人遐想。读完这两句,人们自然地要问:既然“诚斋”与“万花川谷”相去不远,何以月光照到了“万花川谷”,的书房里不见月光呢?紧接着两句“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使悬念顿解,也说明了为什么要离开诚斋跑到万花川谷去赏月。原来,在他的书房前面有一片茂密的竹林,遮蔽了月光。本句中的“隔”字与“修”字看似平平常常,实则耐人琢磨,有出神入化之妙。试想,竹子如果不是长得郁郁葱葱,修长挺拔,怎么会把月光“隔”断?寥寥十一字,既解开了“月未到诚斋”的疑窦,也说明了书房处于竹林深处,环境幽雅僻静。《宋史》记载,杨万里在任永州零陵县丞时,曾三次去拜访谪居永州的张浚不得见面,后来“„„以书谈始相见,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这样,就可以想见杨万里名为“诚斋”的书房是费了一番心思,作了精心的设置和安排的。
上片通过对照描写,用“未到”和“先到”点明,此时诚斋仍处在朦胧暗影之中,而“万花川谷”已是月光朗照。下片四句,便描写“万花川谷”的月色。“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两句中只有“如玉”二字写景,这两字用巧妙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碧空澄明、冰清玉洁的月夜景色。“才”字与“已”字相呼应,使人想到在“十三”的夜里欣赏到这样美妙的月景,有些喜出望外;也使人想到,尽管现在看到的月色象玉一般的晶莹光洁,令人陶醉,但“十三夜”毕竟不能算是欣赏月色的最佳时刻。那么,何时的月色最美呢?任人皆知,阴历的十五、十六日月亮最圆,是观赏月光最好的日子。这样,词的结尾两句,也就很自然地推出一个新的境界:“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未是”二字压倒前句描写的美妙如玉,剔透晶莹的境界,推出一个“秋光奇绝”的新天地,指出即将来临的十五十六才是赏月的最佳时刻。尾
二句笔墨看似平淡,却表现出一个不同凡响的艺术境界,说明对未来、对美有着强烈的憧憬和追求。
杨万里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杨诚斋体”在当时也颇有影响。本词语言平易自然,意境新鲜,生活气息浓郁,说明他的词风一如他的诗风。(王方俊)
好事近杨万里阅读答案作者的居住环境有什么特点篇五
《2011语文考点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阅读 诗歌的语言破解》
好事近杨万里阅读答案作者的居住环境有什么特点篇六
《2016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宋词鉴赏100例及答案二-100教育》
2016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宋词鉴赏100例及答案(二)
51.邓剡《唐多令》(雨过水明霞)
52.邓剡《浪淘沙》(疏雨洗天清)
53.曹组《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
54.曹组《卜算子》(松竹翠萝寒)
55.张元干《渔家傲题玄真子图》(钓笠披云青嶂绕)
56.张元干《临江仙·送王叔济》(玉立清标消晚暑)
57.刘辰翁①《柳梢青·春感》(铁马蒙毡,银花洒泪)
58.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黛云远澹)
59.史达祖《鹧鸪天》(雁足无书古塞幽)
60.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故人溪上,挂愁无奈)
61.吴文英《祝英台近·春日客龟溪游废园》(采幽香,巡古苑)
62.吴文英《玉楼春•和吴见山韵》(阑干独倚天涯客)
63.叶梦得《水调歌头》(霜降碧天静)
64.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65.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66.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67.仲殊《南柯子·忆旧》(十里青山远)
68.仲殊《望江南》(成都好,蚕市趁遨游)
69.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70.林逋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
71.汪藻《小重山》(月下潮生红蓼汀)
72.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
73.寇准《阳关引》(塞草烟光阔)
74.寇准《踏莎行•春暮》(春色将阑)
75.李冠《蝶恋花·春暮》(遥夜亭皋闲信步)
76.李冠《六州歌头·项羽庙》(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
77.杨万里《好事近》(月未到诚斋)
78.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午梦扁舟花底)
79.黄裳《渔家傲·斜月》(已送清歌归去后)
80.黄裳《减字木兰花•竞渡》(红旗高举)
81.王以宁《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大别我知友)
82.王以宁《虞美人·宿龟山夜登秋汉亭》(归来峰下霜如水)
83.赵令畤《清平乐》(春风依旧)
84.赵令畤《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85.韩元吉《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倚天绝壁)
86.韩元吉《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凝碧旧池头)
87.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88.苏庠《菩萨蛮·宜兴作》(北风振野云平屋)
89.李好古《谒金门·怀故居》(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
90.李好古《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
91.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92.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93.贺铸《踏莎行》(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94.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95.林逋《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
96.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97.王诜(shēn)《蝶恋花》(小雨初晴回晚照)
98.王诜《人月圆》(小桃枝上春来早)
99.王禹偁《点绛唇》(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100.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纷纷坠叶飘香砌)
5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唐多令
邓剡①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鸟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词人简介
邓剡(1232-1303)又名光荐,字中甫,又号中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景定三年进士,为文天祥门友。剡以诗名世,江万里屡荐不就,后随天祥赞募勤王。宋末,元兵至,携家入闽。端宗即位,广东制置使赵潽晋辟为斡办官,荐除宣教郎、宗正寺簿。祥兴元年六月,从驾至硅山,除秘书丞,兼权礼部侍郎,迁直学士。宋亡,投海者再,元兵打捞之,不得死。元将张弘范礼致之,与文天祥同押北上,舟中唱和。有诗集名《东海集》,天祥为序。至建康以病留,天祥赋诗别之。久之,得放归。
1.“飞透窗纱”中的“飞透”二字极具表现力,请做简要分析。(5分)
2.下阕中的“雁”这一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飞透”二字写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透窗而入。(2分)这两个字极具力量,带有夸张的意味,既写出了浓郁的秋意,又强烈暗示出诗人内心在改朝换代、沦落天涯之时的悲凉伤感。(3分)(意思对即可)
2.“雁”这一意象的特点:①因季节变化从自己的家园北方南迁;②寒夜里无处可栖,只能伴着清冷的明月,栖于瑟瑟的芦花之上。(4分)“雁”的形象寄寓了诗人对乱离中有着不幸处境的人民(也包括自己)的无限同情和慨叹。(2分)(意思对即可)
5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疏雨洗天清
邓剡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②。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经常相邀到此。
1.“浪淘沙”是这首词的 。(1分)
2.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词开篇就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
B.井桐落叶勾起诗人身世之感,引出下文内容。
C.“不见王谢宅”隐含对南宋即将灭亡的担忧。
D.“访新亭”意味深长,为纾解自己无尽的情思。
3.赏析本词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桐”“雨”意象的异同点。(4分)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1分)词牌名
2.(3分)C
3.(4分)相同:两首词的桐和雨都形象寄托了作者悲秋之感和凄苦哀愁。
不同:李清照借桐和雨更多抒发自身凄清孤独之苦,而邓剡则表现寂寞飘零的无奈,抒发亡国之痛,境界更深远。
5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词人简介
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字元宠。颖昌(今河南许昌)人。与其兄曹纬以学识见称于太学,但六次应试不第,曾著《铁砚篇》以自见。宣和三年(1121)始登进士第。历任武阶兼阁门宣赞舍人、给事殿中等职。曾官睿思殿应制,因占对才敏,深得徽宗宠幸,奉诏作《艮岳百咏》诗。约于徽宗末年去世。
曹组的词以“侧艳”和“滑稽下俚”著称,在北宋末曾传唱一时,浅薄无聊者纷纷仿效。但在南宋初却受到有识者的批评,甚至鄙弃。他的儿子曹勋为他编刻的集子,在高宗时便“有旨下扬州毁其板”(《碧鸡漫志》卷二)。从他现存词来看,确有不少“侧艳”之作,如〔点绛唇〕“密炬高烧”、〔鹧鸪天〕“辇路熏风起绿槐”之类。但他还有一些词描写其羁旅生活,感受真切,境界颇为深远,无论手法、情韵,都与柳永词有继承关系。至于他的〔青玉案〕以“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对照写出“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则下开元人马致远〔天净沙〕那种笔调、章法。“滑稽下俚”固有其庸俗的一面,但语言生动、构思奇特、手法新颖,也还是表现了作者企图把词从高雅凝重中解放出来
而作的尝试。如〔渔家傲〕的“睡觉只疑花改岸,抬头看,元来弱缆风吹断”,则已接近于曲,显示出词的演化趋向。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曹组《箕颍集》20卷,今已不传。赵万里辑有《箕颍词》,收入《校辑宋金元人词》中。
【注】①谩:徒然、空自。
1.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凄凉只恐乡心起”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先是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接着写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同时,眼前如画的烟村,也触发了词人一缕思乡之情。
(2)这一句既点明了题旨,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片写景,点出旅愁乡思的主题,领起下文,抒写独宿孤馆、乡思盈怀的惆怅之情。
5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①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注】①迟日:指和煦的春日。
1.“幽径无人独自芳”一句中,“独自芳”指的是什么?(2分)
2.“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蕴含着词人什么样的情怀?(4分)
3.请赏析结句“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的精妙之处?(4分)
参考答案
1.(10分)(1)(2分)孤高自赏的兰花。(特征、对象,每点1分)
2.(4分)志向高洁(2分);渴望寻到志同道合者得到赏识(2分)。
3.(4分)借花写人,以香抒怀(2分);不肯香,表明不愿趋炎附势(1分);香在无心处,表达坚守节操的心态(1分)。
好事近杨万里阅读答案作者的居住环境有什么特点篇七
《古典诗词鉴赏(2015上课)》
上一篇:下终南山过斛阅读答案
下一篇:给最爱的人发说说,二十个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