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高三】
给最爱的人发说说,二十个字以内篇一
《浙江省宁波市2014届高三“十校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2013-2014学年高三下学期十校联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背(bèi)带 翘(qiáo)楚 节(jiē)骨眼 流水淙淙(cōng)
B. 溜(liū)达 奇(qí)偶 迫(pǎi)击炮 不着(zhuó)边际
C. 供(gòng)养 关卡(qiǎ) 契诃(hē)夫 呕心沥血(xuè)
D. 丧(sàng)亡 混(hùn)浊 炮(bāo)羊肉 崭露(lù)头角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人们聚在影院同悲同喜,那不在影院能做到吗?也行,但质量一定大打折扣。你没了影像的契约,没了和同类的共震,没了公共的仪式,你就剩下孤独了。
B. 看大盘读大势,读大势涨姿势,有姿势才有趋势。而姿势是希望赋予你的,希望可以锚定你的不确定。
C. 从自贸区的帐户设置和投资汇兑便利、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改革重点相关内容来看,自贸区同时具备分离渗透型离岸金融中心的某些特征。
D. 嫦娥三号上天,精彩纷呈,各大报纸分别以“月球烙下中国红”、“我在仰望,月亮之上,„嫦娥‟和„玉兔‟互相照像……”等标语竞相报道。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有的人穷到活不下去的时候,会丢了廉耻没了尊严,一个馒头,一餐饭,都可以让人纡尊降贵。因为,活着,远比活法重要。
B. 相比传统简单直白的校训,某校的校训“行远自迩,登高自卑”显得很有内涵,而其中“自卑”二字让不少人摸不着头脑。
C. 在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中,要讲明“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告诫大家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只能雷厉风行,不能存在“量变到质变”。
D. .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大喇叭的广播声此起彼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A. 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的3D打印技术,目前被各国艺术家用于复杂的中小型雕塑作品创作和按原比例缩小的概念模型制作。
B. 当然,从坏处准备不是一味的谨小慎微,更不是说不要前进,而是说要提高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做到在稳固的基础上更好地前进。
C. 图书过度包装不仅让奢靡浪费之风入侵文化领域,将真正的爱书之人拒之门外,而且让普通消费者的图书购买力大大下降。
D. 由于“双十一”期间下单的包裹往往需要10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全部派送到位,引发了消费者“快递变慢递”的怨言。
5.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江南岸从水边延展开来,将碧绿的柔波,暖暖且软软地拥揽于怀。水的柔情意,衬出江南岸的大胸襟。造字先生把“伟”字和“岸”并连一起,便有 , , 。
①或绿或黄的一圈 ②或宽或窄的一段 ③或曲或直的一条
④以及神奇且美妙的深度 ⑤羡人的高度 ⑥耀人的宽度
A. ①③②⑤⑥④ B. ①②③⑥⑤④ C. ②①③⑤⑥④ D②③①⑥⑤④
6.仿造例句,选择合适的对象,写一段话,要求语境相符,字数大致相等,句式基本一致。(4分)
【例】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如果有来生,要做
7.近期,英语学科的调整成为我国高考改革的一大特点。其中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中“提高语文分值、降低英语分值”的内容备受关注。对此,你怎么看?(100字以内)(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恭敬”连用,表示态度温顺和蔼。古时候,这两个字却各有侧重,“敬”是内心修养,“恭”则是这种修养的外在反映或者显现。
先说“敬”。在儒学看来,人心(性)至善至妙,但是,作为个体,人在出生之后,就会受到各种后天欲望、情绪所干扰,从而使至善至妙之“心”受影响、被遮掩。如何才能保证不失本性之真呢?也就是说如何才能保住个性且使之与集体意识一致呢?这就必须要持“敬”。朱熹曾说“主一无适之谓敬”,他所说的“一”,不是特指某一具体事或物,而是具有丰富儒学内涵的哲学概念,是“道”所生之“一”,也就是最为纯真的人之天性。而“无适”并不是无所适从,而是持守专注,不起别念。可以看出,朱熹所理解的“敬”就是将全副心思用到对“道”的体悟和把握上。宋儒曾拿《礼》中“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这两句话解释“敬”:拿一只空杯子,也应该像拿一杯盛满开水的杯子那样;走进空无一人的房间里,也要像走进有人的房间里一样。不能因为没有开水,就掉以轻心,马马虎虎,也不能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生轻慢之心的不好之念。否则,杯子会因大意而摔掉,心性也会因邪念而亏损。“敬”在日常实用当中,其作用也是如此之大!
再说“恭”。所谓“恭”就是“敬”的外在表现。现代心理学已经揭示出,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就必然会有相应的表情或身体语言表现出来。“敬”的内养,也无一例外地会表现在外表上,那就是“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一幅端庄肃穆的样子。宋明以来,道学家们往往方巾葛袍,严于治家待人,不苟言笑,“坐如尸,立如斋”,透出来一股僵腐之气,所谓“道貌岸然”,指的就是这种形象。在儒学统一的价值标准下培养出来的道学家,也有着统一的行为规范和言行举止,表面上看,似乎是超凡脱俗的必然产物,事实上,它不仅扼杀了个性,而且,也从根本上与孔子“因材施教”的精神相违背。“道貌岸然”,恰好是儒学走向僵化的标签。 宋儒忽然从先秦经典里找到一个“敬”来解释修身的手段,很可能是受佛教重“定”的影响。儒士们持敬的态度,跟僧侣日常的修为做早晚功课很是类似,更主要的是,持敬要求专心一致,也跟“定”中之境有几分类似。一般所谓“入定”指思绪不起,使慧心呈现,而持敬也是专心于一处,不作他想,以便内养充盈,真性流露,通于大道。若果真如此,那么,宋儒重敬,还说明了另外一个儒佛融合的问题。不过,敬到底还有儒学色彩,因为敬时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
某物,而“定”则打断了与现实生活的一切束缚,是精神自由生慧得“悟”的必要手段,二者一重“有”一重“无”,这也许可以说是儒佛二教价值指向上的不同的必然结果吧。
虽然“恭敬”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很浓的封建色彩,甚至给人僵化和腐臭之味,但是,作为内修的一种手段,恭敬要求个体以温和的态度待人接物,却是值得肯定的。任何时候,盛气凌人总是给人留下坏印象,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人格,不如温厚和顺给人亲切感,这一点,却是必须记住的。
(选自《传统文化导论》)
8.下列对于“恭”“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敬”强调内心修养,保持纯真的天性,不起别念,其实就是理学家朱熹要求的“敬”。
B. “敬”要求人们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从而实现个性舒展且与集体意识的统一。
C. “恭”按照宋明以来儒学标准,强调人们要时刻端庄肃穆,不苟言笑,但难免趋向极端。
D. “恭”是“敬”的外在表现,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其实就是儒学创始人孔子要求的“恭”。
9.从原文看,下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主一无适之谓敬”,说明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认为,人心(性)容易受到后天各种欲望的影响和蒙蔽。
B.“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说明一个人如果能保持“敬”,就可能防止心性因邪念的侵入而受损。
C.“俨然人望而畏之”,说明道学家的重要使命就是使人敬畏,从而达到修身养性,规范行为的目的。
D.“入定”本是佛教概念,原本指思绪不起,慧心呈现,但后来被儒家借用,用来说明专心致志的益处。
10.请概括说明“恭”“敬”“入定”的内涵(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比萨斜塔下的沉思
①在天真烂漫的童年,就听说过那遥远的渺茫得像梦幻里闪现出来的异邦,耸立着这座倾斜的圆塔。自从它造成之后,六百多载的岁月已经匆匆地消逝,就像飘散着多少轻盈的浮云,淌过了无数喧哗的流水。而在翻腾着苦难和欢乐的人间,曾经于暴政的屠戮中血流如海,自然也挥舞过争取自由的宝剑,推翻了专制的君主,使得正义的歌声响彻云霄。还有多少闪射出思想光芒的哲人默默地萎顿,多少飞扬着明眸皓齿的美女悄悄地衰亡,只有它始终躲过了战争和火灾的侵凌,每天都张望着黎明和黑夜的降临:尽管它在缓慢地增大着自己倾斜的角度,却依旧庄严和美丽地耸立在那儿,至今还不曾崩溃和塌陷。这神秘得超越了常规的命运,怎么能寻觅合理的解释和回答呢?
②童年时留下这缥缈的影子,偶或在自己的心灵中摇晃和升腾,叩问着这比萨斜塔,怎么能阻止自己往下坠落的惯性,竟如此坚毅和刚劲地倾侧于苍弯底下?从而就启示和催促我养成了思索的爱好,正是它给予了我生存方式里的此种恩赐。至于矗着它的那块土地和那个国家,在当时真觉得是异常的陌生和朦胧,渐渐地增添了许多知识之后,才懂得意大利这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冲破了中世纪阴森、幽暗和残酷的禁锢,鼓舞人们去争取自由、尊严和欢乐的生活。也许正是因为脑海里的知识愈益丰富起来,就冲淡了对比萨斜塔的记忆。
③真想不到在消磨了多少艰辛的岁月之后,竟突然会有跟它邂逅的缘分。当我簇拥在往来奔跑的人群里,焦急地穿过那条狭窄的小巷时,心里禁不住砰砰地跳起来,如果能够插上翅膀飞往前边仅有一箭之遥的巷口,就可以观看和欣赏它无比美好的容颜了,可是我无法轻易地穿越这熙熙攘攘的人群。
④迎面过来的多少游客,密密地堵塞着我往前跋涉的脚步。瞧着这些肥胖的老者、俏丽的少妇和聪颖的儿童,尽是白皙的面庞、碧蓝的眼珠和金黄的头发,不知道是从风光明媚的欧洲本土,抑或阻隔着海洋的美洲大陆前来这儿?有个英气勃勃的青年正侧着身子,满面含笑地从我旁边迂回和徜徉,我打量着他跟自己相似的脸型,猜测他来自华夏的土地,抑或是其他亚洲国家?为什么从地球的各个角落里,有数不清的人们兴冲冲地聚集在这儿,只为了瞧一眼神奇的斜塔。每一个燃烧着满腔热情和憧憬着崇高境界的人,也许都会厌倦平庸、琐屑和
给最爱的人发说说,二十个字以内篇二
《自主招生语文测试卷及答案2》
2011年备考自主招生测试卷二
第一部分: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
1、
2、 郦食其这个人名该怎么读? 请各写出四个双声词和叠韵词
仿佛、忐忑、踯躅、踟蹰、参差、玲珑 ;翩跹、蹁跹、苍茫、逍遥、
朦胧、妖娆
3、词有本义、比喻义、引申义,下面属于词的引申义的是
( C )
A 来——麦子(本义) B 花——年轻漂亮的女子 (比
喻义)
C 嫩——幼稚(引申义) D 摇篮——发源地(比喻义)
4、下面句子中“怨”的含义与另外三项不同的是( A )
A 诗可以群,可以怨(讥讽) B 离群托诗以怨
C 天下纷然,怨声载道 D 屈平之作《离骚》,盖
自怨生也(哀怨,悲伤)
5、下面句子中“以”的含义相同的是( BC )
A 物以群分(按照)
B 以乱易整,不武 (拿,用)(用散乱代替整编,这是不武的。)
C 以卵击石
D 贤俊失在岩穴,大臣怨于不以(用,使用)
6、下列句式与“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不同的是( C )
A 石之铿然有声者 B 村中少年好事者
C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D 皆山水之奇者
7、《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
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句话的意思是
益:有益的。谅:诚实。便辟:逢迎谄媚。善柔:优柔寡断。便佞:
善于花言巧语、夸夸其谈。意思是说,有三种朋友是对你有益的,有
三种朋友是对你有害的。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
见识广博的人交朋友,这样便是有益的。同谄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
优柔寡断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便是有害
的。
8、以下是关于读书的格言,请指出他们各自表意的重点。
读书是意味着,利用别人的头脑来取代自己的头脑。——(德)
叔本华
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富于想象,数学使人精确,自然哲学使
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和修辞学使人善辩。总之,读书能
陶冶个性。——(英)培根
不读书的人,不光人要变得浅薄,也将被社会的前进步伐所抛弃。
——(日)池田大作
叔本华: 站在哲学家的角度提出读书不能一味接受,而应有自
培 根: 读书能陶冶个性,能使人得到发展。
池田大作 : 从反面告诉我们读书很重要,它能帮助人融入社会。
9、明·归庄《万古愁》:“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
贩的奴和盗。”下面与“狼奔豕突”词义相反的是( B )
A 横冲直撞 B 井井有条 C 狼狈不堪
D 抱头鼠窜
答案:豕:猪;突:猛冲。象狼那样奔跑,象猪那样冲撞。形容
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10、根据示例,写出恰当的成语。如:最长的腿——一步登天
(1)最重的话——( 一言九鼎 )
(2)最高的人——( 顶天立地 )
(3)最难做的饭——( 无米之炊 )
(4)最大的差异——( 天壤之别 )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与赏析
1、“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这句话是对《 三国演义 》的
评价。
2、下面是我国古代的八部史书,选出归类有误的一项( B )
①《左传》 ②《战国策》 ③《国语》 ④《史记》
⑤《汉书》 ⑥《后汉书》 ⑦《三国志》 ⑧《资治通鉴》
A ②③都是国别体史书 B ①④都是纪传体史书
C ①⑧都是编年体史书 D ④⑤⑥⑦都是纪传体史书(二
十四史全是纪传体)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即:《史记》
(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3、 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
① 不惑 ② 垂髫 ③耄耋 ④弱冠 ⑤而立 ⑥古稀
11总角 ○12襁褓 ⑦ 知命 ⑧ 耳顺 ⑨孩提 ⑩期颐 ○
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④弱冠(男子二十岁)⑤而立 ①不惑 ⑦知
命 ⑧耳顺 ⑥古稀 ③耄耋(八九十岁)⑩期颐(一百岁) 4、《 永乐大典 》由明代解缙等二千余人奉成祖之命辑录,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
《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纪昀等四千余人编修,十年始成。分为 经、
史、子、集 四部,故名四库。
5、古籍书名的含义是错综复杂的,主要方式有:
A、直接用作者姓名为书名 B、以作者的“字”为书名 C、以作
者的“号”为书名
D、以作者斋室名为书名 E、以作者的籍贯为书名 F、以作者的官职为书名
G、以作者的谥号为书名 H、以帝王的年号为书名 I、以居官或居住地命名
下列作品命名方式各是什么?请按上述方式在作品后的括号内填入相应序号。
⑪《孟浩然集》 ( A直接用作者姓名为书名)
⑫《王子安集》 ( B以作者王勃的“字”为书名)
⑬《稼轩长短句》 ( C以作者辛弃疾的“号”为书名)
⑭《欧阳文忠公集》( G以作者欧阳修的谥号为书名)
⑮《王临川集》 ( E以作者王安石的籍贯为书名) ⑯《昌黎先生集》 ( E以作者韩愈的籍贯为书名)
⑰《樊川文集》 (I以作者杜牧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得名 ) ⑱《惜抱轩文集》 ( D以作者姚鼐斋室名为书名)
⑲《聊斋志异》 ( D以作者蒲松龄斋室名为书名)
⑳《嘉佑集》 ( H以帝王的年号为书名,苏洵)
⑴《白氏长庆集》 ( H以帝王的年号为书名,白居易 ) ⑵《杜工部集》 ( F以作者杜甫的官职为书名)
⑶《王右丞集》 ( F以作者王维的官职为书名)
6、李白《静夜思》中有“床前明月光”,以下不可能是床的意思的一项是( D )
给最爱的人发说说,二十个字以内篇三
《2014年宁波市高三十校联考语文试题》
2014年宁波市高三十校联考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背(bâi)带 翘(qiáo)楚 节(jiē)骨眼 流水淙淙(cōng)
B. 溜(liū)达 奇(qí)偶 迫(pǎi)击炮 不着(zhuó)边际
C. 供(gòng)养 关卡(qiǎ) 契诃(hē)夫 呕心沥血(xuâ)
D. 丧(sàng)亡 混(hùn)浊 炮(bāo)羊肉 崭露(lù)头角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人们聚在影院同悲同喜,那不在影院能做到吗?也行,但质量一定大打折扣。你没了影像的契约,没了和同类的共震,没了公共的仪式,你就剩下孤独了。
B. 看大盘读大势,读大势涨姿势,有姿势才有趋势。而姿势是希望赋予你的,希望可以锚定你的不确定。
C. 从自贸区的帐户设置和投资汇兑便利、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改革重点相关内容来看,自贸区同时具备分离渗透型离岸金融中心的某些特征。
D. 嫦娥三号上天,精彩纷呈,各大报纸分别以“月球烙下中国红”、“我在仰望,月亮之上,‘嫦娥’和‘玉兔’互相照像„„”等标语竞相报道。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有的人穷到活不下去的时候,会丢了廉耻没了尊严,一个馒头,一餐饭,都可以让人纡尊降贵。因为,活着,远比活法重要。
B. 相比传统简单直白的校训,某校的校训“行远自迩,登高自卑”显得很有内涵,而其中“自卑”二字让不少人摸不着头脑。
C. 在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中,要讲明“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告诫大家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只能雷厉风行,不能存在“量变到质变”。
D. .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大喇叭的广播声此起彼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A. 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的3D打印技术,目前被各国艺术家用于复杂的中小型雕塑作品创作和按原比例缩小的概念模型制作。
B. 当然,从坏处准备不是一味的谨小慎微,更不是说不要前进,而是说要提高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做到在稳固的基础上更好地前进。
C. 图书过度包装不仅让奢靡浪费之风入侵文化领域,将真正的爱书之人拒之门外,而且让普通消费者的图书购买力大大下降。
D. 由于“双十一”期间下单的包裹往往需要10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全部派送到位,引发了消费者“快递变慢递”的怨言。
5.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江南岸从水边延展开来,将碧绿的柔波,暖暖且软软地拥揽于怀。水的柔情意,衬出江南岸的大胸襟。造字先生把“伟”字和“岸”并连一起,便有 , , 。
①或绿或黄的一圈 ②或宽或窄的一段 ③或曲或直的一条
④以及神奇且美妙的深度 ⑤羡人的高度 ⑥耀人的宽度
A. ①③②⑤⑥④ B. ①②③⑥⑤④ C. ②①③⑤⑥④ D②③①⑥⑤④
6.仿造例句,选择合适的对象,写一段话,要求语境相符,字数大致相等,句式基本一致。(4分)
【例】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如果有来生,要做
7.近期,英语学科的调整成为我国高考改革的一大特点。其中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中“提高语文分值、降低英语分值”的内容备受关注。对此,你怎么看?(100字以内)(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恭敬”连用,表示态度温顺和蔼。古时候,这两个字却各有侧重,“敬”是内心修养,“恭”则是这种修养的外在反映或者显现。
先说“敬”。在儒学看来,人心(性)至善至妙,但是,作为个体,人在出生之后,就会受到各种后天欲望、情绪所干扰,从而使至善至妙之“心”受影响、被遮掩。如何才能保证不失本性之真呢?也就是说如何才能保住个性且使之与集体意识一致呢?这就必须要持“敬”。朱熹曾说“主一无适之谓敬”,他所说的“一”,不是特指某一具体事或物,而是具有丰富儒学内涵的哲学概念,是“道”所生之“一”,也就是最为纯真的人之天性。而“无适”并不是无所适从,而是持守专注,不起别念。可以看出,朱熹所理解的“敬”就是将全副心思用到对“道”的体悟和把握上。宋儒曾拿《礼》中“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这两句话解释“敬”:拿一只空杯子,也应该像拿一杯盛满开水的杯子那样;走进空无一人的房间里,也要像走进有人的房间里一样。不能因为没有开水,就掉以轻心,马马虎虎,也不能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生轻慢之心的不好之念。否则,杯子会因大意而摔掉,心性也会因邪念而亏损。“敬”在日常实用当中,其作用也是如此之大!
再说“恭”。所谓“恭”就是“敬”的外在表现。现代心理学已经揭示出,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就必然会有相应的表情或身体语言表现出来。“敬”的内养,也无一例外地会表现在外表上,那就是“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一幅端庄肃穆的样子。宋明以来,道学家们往往方巾葛袍,严于治家待人,不苟言笑,“坐如尸,立如斋”,透出来一股僵腐之气,所谓“道貌岸然”,指的就是这种形象。在儒学统一的价值标准下培养出来的道学家,也有着统一的行为规范和言行举止,表面上看,似乎是超凡脱俗的必然产物,事实上,它不仅扼杀了个性,而且,也从根本上与孔子“因材施教”的精神相违背。“道貌岸然”,恰好是儒学走向僵化的标签。
宋儒忽然从先秦经典里找到一个“敬”来解释修身的手段,很可能是受佛教重“定”的影响。儒士们持敬的态度,跟僧侣日常的修为做早晚功课很是类似,更主要的是,持敬要求专心一致,也跟“定”中之境有几分类似。一般所谓“入定”指思绪不起,使慧心呈现,而持敬也是专心于一处,不作他想,以便内养充盈,真性流露,通于大道。若果真如此,那么,宋儒重敬,还说明了另外一个儒佛融合的问题。不过,敬到底还有儒学色彩,因为敬时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而“定”则打断了与现实生活的一切束缚,是精神自由生慧得“悟”的必要手段,二者一重“有”一重“无”,这也许可以说是儒佛二教价值指向上的不同的必然结果吧。
虽然“恭敬”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很浓的封建色彩,甚至给人僵化和腐臭之味,但是,作为内修的一种手段,恭敬要求个体以温和的态度待人接物,却是值得肯定的。任何时候,盛气凌人总是给人留下坏印象,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人格,不如温厚和顺给人亲切感,这一点,却是必须记住的。
(选自《传统文化导论》)
8.下列对于“恭”“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敬”强调内心修养,保持纯真的天性,不起别念,其实就是理学家朱熹要求的“敬”。
B. “敬”要求人们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从而实现个性舒展且与集体意识的统一。
C. “恭”按照宋明以来儒学标准,强调人们要时刻端庄肃穆,不苟言笑,但难免趋向极端。
D. “恭”是“敬”的外在表现,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其实就是儒学创始人孔子要求的“恭”。
9.从原文看,下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主一无适之谓敬”,说明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认为,人心(性)容易受到后天各种欲望的影响和蒙蔽。
B.“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说明一个人如果能保持“敬”,就可能防止心性因邪念的侵入而受损。
C.“俨然人望而畏之”,说明道学家的重要使命就是使人敬畏,从而达到修身养性,规范行为的目的。
D.“入定”本是佛教概念,原本指思绪不起,慧心呈现,但后来被儒家借用,用来说明专心致志的益处。
10.请概括说明“恭”“敬”“入定”的内涵(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比萨斜塔下的沉思
①在天真烂漫的童年,就听说过那遥远的渺茫得像梦幻里闪现出来的异邦,耸立着这座倾斜的圆塔。自从它造成之后,六百多载的岁月已经匆匆地消逝,就像飘散着多少轻盈的浮云,淌过了无数喧哗的流水。而在翻腾着苦难和欢乐的人间,曾经于暴政的屠戮中血流如海,自然也挥舞过争取自由的宝剑,推翻了专制的君主,使得正义的歌声响彻云霄。还有多少闪射出思想光芒的哲人默默地萎顿,多少飞扬着明眸皓齿的美女悄悄地衰亡,只有它始终躲过了战争和火灾的侵凌,每天都张望着黎明和黑夜的降临:尽管它在缓慢地增大着自己倾斜的角度,却依旧庄严和美丽地耸立在那儿,至今还不曾崩溃和塌陷。这神秘得超越了常规的命运,怎么能寻觅合理的解释和回答呢?
②童年时留下这缥缈的影子,偶或在自己的心灵中摇晃和升腾,叩问着这比萨斜塔,怎么能阻止自己往下坠落的惯性,竟如此坚毅和刚劲地倾侧于苍弯底下?从而就启示和催促我养成了思索的爱好,正是它给予了我生存方式里的此种恩赐。至于矗着它的那块土地和那个国家,在当时真觉得是异常的陌生和朦胧,渐渐地增添了许多知识之后,才懂得意大利这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冲破了中世纪阴森、幽暗和残酷的禁锢,鼓舞人们去争取自由、尊严和欢乐的生活。也许正是因为脑海里的知识愈益丰富起来,就冲淡了对比萨斜塔的记忆。
③真想不到在消磨了多少艰辛的岁月之后,竟突然会有跟它邂逅的缘分。当我簇拥在往来奔跑的人群里,焦急地穿过那条狭窄的小巷时,心里禁不住砰砰地跳起来,如果能够插上翅膀飞往前边仅有一箭之遥的巷口,就可以观看和欣赏它无比美好的容颜了,可是我无法轻易地穿越这熙熙攘攘的人群。
④迎面过来的多少游客,密密地堵塞着我往前跋涉的脚步。瞧着这些肥胖的老者、俏丽的少妇和聪颖的儿童,尽是白皙的面庞、碧蓝的眼珠和金黄的头发,不知道是从风光明媚的欧洲本土,抑或阻隔着海洋的美洲大陆前来这儿?有个英气勃勃的青年正侧着身子,满面含笑地从我旁边迂回和徜徉,我打量着他跟自己相似的脸型,猜测他来自华夏的土地,抑或是其他亚洲国家?为什么从地球的各个角落里,有数不清的人们兴冲冲地聚集在这儿,只为了瞧一眼神奇的斜塔。每一个燃烧着满腔热情和憧憬着崇高境界的人,也许都会厌倦平庸、琐屑和混沌的日子,而向往着奇异和神秘的景象,那么比萨斜塔不正是最好的目标?将这充满魅力的印象,永远消融在自己心里,不正是更有意义的一种生存方式吗?
⑤好不容易一步步地挪到了巷口,瞪着两眼张望那青翠得令人心醉的草坪后面,这浑圆得玲珑剔透的斜塔,整座浅黄色的花岗石建筑,在八个楼层中紧挨在一起的两百多座拱门,多么俊秀和细巧的圆柱,纷纷撑住了自己顶部的圆弧,一副典雅和庄严的姿势,真让人肃然起敬。从深蓝色的天幕底下,抛出那丝丝缕缕夕阳的余晖,那一阵阵璀璨的金光映照着石壁,竟还反射到我激荡的心灵中,赶紧聚精会神地从它底层浑厚而又挺拔的圆圈,往上仰视着五十多米高的顶巅。在雕刻成像翅膀那样凸起的檐顶,还装饰着一圈菱形的花纹,隐隐约约地透过朵朵云雾的残阳,闪闪烁烁地抚摸着这用多少手掌砌出的图案。而底下凹陷进去的拱门里面,不知道悬挂着什么形状的铜钟?随着这座建筑的不断倾斜,据说早已禁止人们从里边螺旋形的楼梯往上攀登,哪里还能够敲出清脆而又深沉的钟声呢?
⑥据说,这座比萨教堂钟楼,在十一世纪后期动工兴建时,因为奠基的失误,刚建造了三层即开始倾斜,停顿了一百余年才又继续施工,等到在十三世纪中叶落成之后,塔顶已经偏离垂直的中心线两米多远了。真得责怪这些技师与工匠们,为什么在追求美丽的线条和轮廓时,竟忘却了必需的结实与稳固?控制教会的僧侣和统治城市的官僚,也曾插手和干扰过这座建筑的进程吗?这也许是永远都无法解开的谜团了。令人担心的是经过多少风风雨雨的侵蚀和凋零,它还不住地往南边倾斜。有多少人思考着如何让它停止倾斜,隐约可见两根粗长的钢丝,紧牵着塔身地教堂背后的地下,这就能够拯救它倒坍的厄运吗?
⑦不可思议的是二十多年前在这儿发生的一场地震,却也未能摧毁它,它依旧在巍然屹立着,神秘地倾斜着。这真是无比坚强和刚毅的象征,才会有浩浩荡荡的人们赶来探望它,却不顾它身旁那一座庞大和气派的教堂,很少仰望那教堂顶端高出身躯的圆柱,这大约是因为大家都渴望着向神奇而坚强的境界攀登。
(选自《中国当代散文经典》,作者:林非)
11.作者在本文中怀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心情写斜塔,说说作者是怎样有层次地写出自己对斜塔的情思的?(3分)
12.分析第四段的作用。(4分)
13.确切地说,斜塔不过是庞大和气派的教堂的一座钟楼,原本只是“配角”,但为什么从地球的各个角落有数不清的人们兴冲冲的赶来探望它,作者认为原因是什么?(4分)
14.问句的反复使用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显著特点,请结合实例分析其作用。(5分)
15.这篇文章能带给我们哪些哲理性思考?(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零陵三亭记
(唐)柳宗元 邑之有观游,或者以为非政,是大不然。夫气愤则虑乱视壅则志滞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情宁平夷恒若有余然后理达而事成。
零陵县东有山麓,泉出石中,沮洳污涂,群畜食焉,墙藩以蔽之,为县者积数十人,莫知发视。河东薛存义,以吏能闻荆楚间,潭部举之,假湘源令。会零陵政赋扰,民讼于牧,推能济弊,来莅兹邑。遁逃复还,愁痛笑歌,逋租匿役,期月辨理。宿蠹藏奸,披露首服。民既卒税,相与欢归道途,迎贺里闾。门不施胥交之席,耳不闻鼓之音。鸡豚糗醑,得及宗族。州牧尚焉,旁邑仿焉。
然而未尝以剧自挠,山水鸟鱼之乐,淡然自若也。乃发墙藩,驱群畜,决疏沮洳,搜剔山麓,万石如林,积拗为池。爰有嘉木美卉,垂水嘉峰,珑玲萧条,清风自生,翠烟自留,不植而遂。鱼乐广闲,鸟慕静深,别孕巢穴,沉浮啸萃,不蓄而富。伐木坠江,流于邑门;陶土以埴,亦在署侧;人无劳力,工得以利。乃作三亭,陟降晦明,高者冠山巅,下者俯清池。更衣膳饔,列置备具,宾以燕好,旅以馆舍。高明游息之道,具于是邑,由薛为首。
在昔裨湛谋野而获,宓子弹琴而理。乱虑滞志,无所容入。则夫观游者,果为政之具欤?薛之志,其果出于是欤?及其弊也,则以玩替政,以荒去理。使继是者咸有薛之志,则邑民之福,其可既乎?予爱其始而欲久其道,乃撰其事以书于石。薛拜子曰:「吾志也。」遂刻之。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假湘源令 担任
B. 逋租匿役 逃避
C. 乃发墙藩 拆除
D. 具于是邑 完备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吏能闻荆楚间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B. 群畜食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 为县者积数十人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D. 宓子弹琴而理 顺流而东也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子一定有游乐场所,高雅的设施,使他清明宁静心境平和,常常能够舒适安逸,这样才能思路通顺办事有效率。
B. 薛存义到零陵主持政事,混乱的局面得到安定,百姓交纳完赋税,一起高高兴兴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乡里父老迎接庆贺。州中长官对此嘉奖,邻郡纷纷效仿。
C. 薛存义从不因繁重的政务而自我困扰,安闲恬适地享受着山水的乐趣。修建三亭,友好地接待宾客,把客人安置在旅馆,高雅的消遣方式,应该从薛存义开始的。
D. 因为玩乐而荒废了政事,因为荒废了政事而放弃了治理。所以薛存义的做法不可能给人民带来福气,作者写这件事是想告诉后来人为政与观游不可兼得。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夫气愤则虑乱视壅则志滞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情宁平夷恒若有余然后理达而事成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乃作三亭,陟降晦明,高者冠山巅,下者俯清池。
(2) 使继是者咸有薛之志,则邑民之福,其可既乎?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甲午江行
(宋)毛珝
百川无敌大江流,不与人间说旧仇。
残垒自缘他国废,诸公空负百年忧。
边寒战马全装铁,波澜征船半起楼。
一举尽收关洛旧,不知消得几分愁?
注:宋理宗端平元年甲午春,宋将孟琪会同蒙古兵攻入蔡州,金国灭亡。六月理宗下诏要收复三京,振奋军民斗志,重新燃起北定中原的希望,这首诗就写于此时。
21.这首诗从首联到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22.诗歌最后一联的作用是什么?(3分)
(三)阅读《论语》的几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⑴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⑵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理仁》)
⑶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⑷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3.孔子说自己“乐在其中”,谈谈你对此处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的理解。(2分)
24.后世的儒者遵从孔子的信念,如孟子提出“舍生取义”,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都力图追求道德精神的完善,从上述几章看,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说说这些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对你的启示。(答案不超过50字)(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知者动, ; , 仁者寿。(《论语》)
(2) 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
死, 。(李白《蜀道难》)
(3) 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王勃《滕王阁序》)
(4)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 , 。(杜牧《阿房宫赋》) (5) ,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 。(屈原《离骚》)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小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土
林希
附着在大地上,
你是土壤。
沉浮在空间里,
你是尘埃。
给最爱的人发说说,二十个字以内篇四
《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
1、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他以极度残疾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的权威。
①他执着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③发现了一个有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
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褒的天空
2、仿照文中开头一句话的句式,在横线处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都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并与开头的一句话构成排比句式,使文段语意完整。
没有大海的粗犷豪放,可以有小溪的轻盈从容;——,——;——,——。生活向每一个人敞开胸怀,我们总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色彩,自己的价值。
3、根据下面的示例,请另选一组事物,运用联想和对比,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某种认识(不拘泥于句式,40字以内。)
示例:鲜花虽然娇艳,但经不起风吹雨打;小草看似寻常,却更能承受酷暑严寒。
答:————————
4、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
两句字数相等,结构大体一致,整个句子意思连贯。
快乐似花,——;痛苦如草,——。你要享受快乐,更要准备迎接痛苦,医治痛苦,转化痛苦,让痛苦成为你坚强生命的一部分。
5、有人说:“有时候拥有善良比拥有真理更重要。”请根据这句话的意思,续写一段文字。要求:续写的话与引文衔接自然,语言通顺。字数在70至90之间。
答:————————
6、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头渡小镇精巧①——秀丽,藏在一片狭长的山谷之中,一边是金佛山的主峰,一边是栢枝坡的山峦。②——处于两个巨人的脚下,③——让人感到的不是局促的压抑,而是一种舒缓的安定,像如歌的行板,④——风吹雨打,⑤——世事变迁,⑥——在大树的怀抱中酣然高卧。
7、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写一段树叶与阳光的对话。
早晨,树叶与阳光亲密地交谈。
树叶(感激地):————————(排比)
阳光(谦逊地):————————(比喻)
8、下面有两个口语交际的情景,请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1)有人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随地吐痰不卫生。”他貌似有理地说:“有痰不吐更不卫生。”
答:————————
(2)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拥劲。”
答:————————
9、一位学者指出,“○”是一个早已普遍使用的汉字,他形简义赅,直观而独特,但许多重要的汉语辞书却没有收录。
请用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让“○”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
要求:(1)切合题意 (2)运用比喻或排比的修辞
10、针对下面反方的说法,写一个反问句,把正方的话补充完整。 反方:如果美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诗人李白感受到的月亮之美,难道和你是一样的吗?
正方:如果美不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
11、阅读下面一则寓言,写出寓意。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感到自由自在,于是他积极修炼,终于化成了蝴蝶。蝴蝶日日为食物奔波,还要防备天敌。蝴蝶很怀念曾经是庄周的日子。
答:——————————
12、按表达要求在规定的空格内将下列词语组成句子。(不能增减词语。)
5月3日 校长 是 在会上 向灾区 提议 捐款 全校师生
(1)以“5月3日”为表达重心
答:——————————
(2)以“校长”为表达重心
答:——————————
13、以“走进考场”为开头写一段话。
要求:表达相对完整,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其中一种必须是排比,不少于50个字。
答:————————————
14、“雪藏”是近年来产生的新词。根据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分别用一个词语置换(每处不超过4个字)。
(1)某歌星多年前因直言而“得罪”公司经纪人,从此被公司雪藏,不知双方何时才能握手言和。
(2)为确保最后一场小组赛能尽遣精锐上场,该队在考虑明日与法国队交手时雪藏部分主力。
(3) 这个原先颇有一定知名度的乡镇企业,在雪藏了五六年之后,一举跻身“中国百强企业”之列。
15、仿照下面的句式和修辞,另写一句话。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地在半空里滞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 ……
答:——————————
16、在线面横线处,续写两句话。
兰因春而存在,而春也因有了兰德幽美,才多了些温煦,少了些清寒;
荷因夏而存在,而夏也因有了荷的淡雅,才多了些凉爽,少了些烦躁。
————————————————————————————————————————————————
17、为接待国外游客,有关部门请你写一段花,向观光者介绍你所熟悉的某地区(区县、乡镇或街道)的某一文化观光景点的特色。
要求:①语言通顺、得体;不少于60字。
②切合“文化观光”的主旨。
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姓名和所在学校。
18、请以“梦想与现实”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拟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构成对偶。 示例:太阳热烈、奔放,带着万丈光芒,给生灵以活力;月亮温馨、宽容,带着无际清辉,给万物以安宁。
答:——————————————
19、以“海”或“河”为话题,仿照下面句子写一句话,要求采用比喻、拟人与排比的修辞方法。
示例:山,像我严肃而慈爱的父亲,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力量,
给最爱的人发说说,二十个字以内篇五
《2013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 纯文字》
重庆市2013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答案
题卡(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卷)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卷)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句子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A.北部的河流,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hé)。 .
B.当它戛(gá)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 .
C.那条粗糙(cāo)的干舌头正像砂纸一样地磨擦着他的两腮。 .
D.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xiè)便往往触他之怒。 .
2.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啜泣 缀连 气冲斗牛
B.猝然 翩然 地灵人杰
C.呵责 驻足 人生鼎沸
D.诘难 拮据 吹毛求疵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傅雷先生苦心孤诣,一部家书,圈圈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
B.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题面不改色,镇定自若,真是本色当行啊! ....
C.元宵节以后,节日的气氛渐渐淡下来,周而复始,人们又开始了一年的劳作。 ....
D.这场足球赛精彩纷呈,比赛双方均使出了浑身解数,比分最终还是停留在1:1。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A.今年六月以来,我市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呈现“飙升”态势。B.节日的解放碑,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处处洋溢着欢乐的笑脸。C.历史上那一位一位著名的文学奖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许多作品。D.自从白公馆、渣滓洞实行免费开放以来,接待了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
5.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A.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B.《范进中举》节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C.老舍,著名作家,我们学过的他的作品有《济南的冬天》《秋天》。
D.杰克·伦敦是美国小说家,他的小说《热爱生命》讲述了美国西部淘金者的故事。
6.仿照下面划线句,补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4分)
“中国梦”催生“重庆梦”,激发“我的梦”。梦想给予拥有者强大的力量,中华民族因为梦想而在世界之林中跃马扬鞭,日新月异;重庆会因为梦想 ;我会因为梦想 。
7.综合性学习(11分)
为了宣传科技发展的成就,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市民的科学文化素养,2013年5月18日,“重庆市科技活动周”在重庆科技馆隆重开幕。作为此次活动的宣传志愿者,请你依据下列材料参与活动。
材料一:活动周期间,重庆科技馆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大型科普主题展。主办方在会场设置了H7N9型禽流感专题展板,并邀请专家进行现场咨询;被网友称作“史上最舒适蜗居”的7平米“极限居住”在活动周与市民见了面;食品安全现场检测,如辣椒面、牛奶、粉条、木耳、蜂蜜等的掺伪鉴别;超市智能购物车展示了自主跟随、商品导购、自主结账等功能;裸眼3D系列产品展,让市民体验了裸眼3D视频、电影及游戏等。
材料二:本次科技活动周新命名了35家重庆市科普基地,包括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酉阳县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中心、重庆三峡中药科技馆、汽车碰撞安全人员安全体验中心、三峡库区现代柑橘园等。至此,全市共有72家市级卡片基地。这些市级卡片基地有56家都免费开放。
材料三:重庆市教委近日提出“中小学生科技素质提升计划”。要求各学校开齐科学课程。除了科学、物理、化学这些我们熟知的学科之外,还要善于从其他与科技教育相关的课程中发现科技教育因素,比如数学、生物,甚至语文、政治、历史等课程、另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科技教育活动,比如科技创新小论文、小制作、小创意作品竞赛等活动。
(1)请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探究科技馆大型科普主题展的特点。(3分)
(2)请你依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以志愿者小王的身份补出他所说的话。(2分) 小王:张阿姨,科技活动周开始了,科技馆里的科普展览很值得一看。
张阿姨:一天事情这么多,哪有闲心去看。
小王:张阿姨,可不是这样的, 。 张阿姨:哦,那还是应该去看看。
(3)请你从材料二提供的五个科普基地中选择一个,为这个科普基地写一条体现其特色
的宣传语。(要求:有感召力,20字以内)(2分)
科普基地名称:
宣传语:
(4)根据材料二三提供的信息,概括我市推进青少年科普工作的两条措施。(4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8.古诗文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1)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
(2)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3)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5)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7) ,皆若空游无所依。(柳宗元《小石潭记》)
(8)诗人想象与朋友相聚,秉烛夜话的诗句: , 。(李商隐《夜雨寄北》)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一12题。(15分)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节选)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斯是陋室 ( ) (2)可以调素琴( ) ..
(3)陶后鲜有闻( ) (4)宜乎众矣 ( ) ..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1.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3分)
12.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4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一17题。(21分)
走进一片雪花的温暖
包利民
①越是寒冷的天气,雪花落得越勤。其实,一生最寒冷的际遇中,总会凝结出一些直入人心的美好。冬季并不能将一切冻结,比如那些流淌的风,料峭的树,比如那些些充满希望的心,都会在冰封雪地中生机盎然。
②喜欢飘雪的日子,喜欢走进那一片苍茫的洒落中,身前身后都是舞动的精灵。女儿学校的门前,有一个卖冰糖葫芦的中年女人,在她的三轮车上,一根横着的圆木靶上,插满了红红的冰糖葫芦。她穿着一件绿色的旧军大衣,头上裹一条蓝色的头巾,脸上洋溢着暖暖的笑。孩子们都愿意买她的冰糖葫芦,我问女儿为什么,她说喜欢阿姨的笑。
③后来知道这个中年女子身世很是坎坷,不说她那些种种艰难的经历,只是在如此寒冷的风中雪里,她的脸上能露出那么灿烂的笑,就足以让人心生钦敬。
④有一个雪天,路滑,放学时间,车流如织,还是有许多学生在路上横跑。那中年女人冲过去,抱起一个滑倒在马路中的孩子,自己却被车蹭了一下,倒在地上。幸好车开得很慢,女人并没有受伤,她从地上爬起,掸掉身上的雪,笑着告诉那个孩子以后过马路要小心。
⑤雪花依旧纷纷扬扬的下着,而她身后的那些冰糖葫芦,像一串串红红的火。
⑥记起几年前的一个雪夜,我们的车抛锚在一段土路上,车上的几个人冻得直哆嗦。透过茫茫夜色,我们依稀看见前方有隐约的灯光。走了近二十分钟,我们的双脚已冻得麻木,雪花纷纷扑打在没有知觉的脸上。那是一个小小的村子,我们犹豫着敲开了村头一户亮灯人家的门,说明了情况,那个憨厚的年轻人立刻跑出了门,而老大爷和老大娘开始抱柴禾烧火。
我们坐在热乎乎的炕上暖了一会儿,就见年轻人已带了七八个小伙子回来。于是我们坐着一辆农用拖拉机到了土路上,大伙儿帮着用绳索把车拴在拖拉机上,就这样把车拖到了村里。
⑦至今还记得那个雪夜,坐在滚热的炕头上,望着外面朦胧的飞雪,觉得充满了温暖的情趣。特别是那些乡亲们的笑脸,让人心里热乎乎的。
⑧越是严寒的时候,越能体会到温暖的可贵。其实只要心里温暖了,便会感觉到那每一片雪花,都蕴含着让我们怡然的种种。在飞舞的雪花中,那红红的冰糖葫芦,那雪夜中隐约.....
的灯光是那样一下子击中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
⑨去年冬末,和几个朋友去山上赏雪,在一个山谷里,便看到了震惊的一幕。只见高高的悬崖顶上,已堆积了很厚的雪,如墙耸立。忽然,那雪便轰然而下,一时间如瀑布纵贯,惊天动地。约一分钟后,积雪倾尽,我们却依然沉浸在那一泻的气势里。是的,所有雪花的积累,竟会爆发出如此的辉煌,蕴含着如此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是一种沉重,是一种积累,更是一种希望。面对飞雪的瀑布,心中似也燃起熊熊的火焰,激情满怀。
⑩常听有人说,万千的雪花构成了冬季的寒,那是因为没有真正走进雪花。我更愿意相信,每一片雪花都是冬季里那些不甘寒冷寂寞的心绪,都是那些充满温暖和希望的心灵在飘飞。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3年第6期,有删改)
13.联系全文,分条概述作者在“一片雪花”中走进了哪些“温暖”?(4分)
14.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其实只要心里温暖了,便会感觉到那每一片雪花,都蕴含着让我们怡然的种种。 .....
(2)在飞舞的雪花中,那红红的冰糖葫芦,那雪夜中隐约的灯光是那样一下子击中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
15.第段景物描写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
雪花依旧纷纷扬扬的下着,而她身后的那些冰糖葫芦,像一串串红红的火。
16.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为什么?(5分)
17.文末划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给最爱的人发说说,二十个字以内篇六
《单元清二 检测内容:第二单元》
检测内容:第二单元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搀扶(chān) 尴尬(gà) 停滞(zhì) ...
B.和蔼(ǎi) 眉梢(shāo) 纠纷(jiū) ...
C.强迫(qiáng) 卜问(pǔ) 下辖(xiá) ...
D.须臾(yú) 绰号(chuò) 论语(lún) ...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D )(2分)
A.退色 琢磨 洗耳恭听 B.姿式 威摄 持之以恒
C.遗撼 辉煌 鸦雀无声 D.预兆 毛坯 铭记于心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面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 ....
B.同学们聚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 ....
C.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被公然拍卖,大家义愤填膺。 ....
D.有些人一旦拥有了名利,就变得患得患失,不愿再冒风险放手一搏。 ....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每个父母都期盼着自己的孩子能平安健康地成长,有个幸福快乐的童年。虽然从官方到民间,都一直为此不懈努力,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现实中,儿童仍然在健康、教育、安全等方面存在着“成长的烦恼”,亟待化解。近年来,中国一些农村地区学生吃饭难、营养不良等问题引起高度关注。针对农村学校的营养餐计划,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近日表示,营养餐计划已在全国22个省区的8.2万所农村义务制学校实行。
(1)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你的修改意见:在“引起”后面加上“社会各界的”。(2分)
(2)请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条主要信息:营养餐计划已在8.2万所农村义务制学校实行。(20字以内)(2分)
5.读图分析题。(4分)
(1)请你为下面的一组漫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
标题:攀比
(2)这一组漫画有什么寓意?(3分)
过去的孩子多在学习上攀比,以成绩好为荣,而现在的孩子却往往攀比物质生活条件,如此变化令人担忧。
6.综合性学习。(6分)
某学习小组利用课外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向语文老师提交了如下的结果:
①同学的习作中错别字很常见;
②店家广告中常见借(化、改、移)用成语现象;
③某些新语(新鲜用语)已被收入权威工具书。 (2)请帮助这个学习小组写出“这次活动给我们的思考”。(3分)
示例:我们要正确使用中国的语言文字;我们要规范街头用字;我们除了要在网络、报刊、图书馆收集语文学习资料外,还要到街头巷尾收集;我们应掌握并学会新鲜用语;我们应多开展这样的活动;我们要用好、传承祖国的语言文化„„
二、阅读理解 (50分)
(一)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①②③④⑤【乙】魏甄琛举秀才入都,颇以弈棋废日,至通夜不止,令苍头执烛,或时睡顿
⑥⑦⑧,则杖之。奴曰:“郎君辞父母仕宦,若读书,执烛即不敢辞,今乃围棋日夜不息,岂
⑨⑩是向京之意乎?”琛怅然惭感,遂诣赤彪许,假⑪书研习,闻见日优⑫。
(选自何良俊《语林·废弈向学》)
【注释】①甄琛:北魏中山毋极(今河北无极)人,字伯思。下文“赤彪”也是北魏人。②举:这里指被举。③以:因为。④弈棋:下棋。⑤苍头:仆役,仆人。⑥睡顿:倦极假寐。⑦仕宦:做官。⑧即:那就。⑨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⑩许:处所,地方。⑪假:借。⑫优:好,长进。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传不习乎(温习) (2)颇以弈棋废日(荒废) ..
(3)则杖之(用杖打) (4)闻见日优(一天天地) ..
8.翻译下列的句子。(4分)
今乃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之意乎?
但现在你却日夜不停地下围棋,这难道是你来京都的原意吗?
9.甲文中曾子说到了“省吾身”的重要性,乙文中甄琛也进行了反省,请说说甄琛是怎样反省的。(4分)
甄琛听了仆役的话深感惭愧,找赤彪借书研读,学问渐长。
10.孔子之所以被称为“圣人”,与其自身的学识、修养密不可分,前提则是“十有五而志于学”,请据此思考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意义。(4分)
提示:联系实际,言之有理,不可空谈。
(二)怯 懦
安 宁
①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
②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也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做风餐露宿的民工,每个月领了钱,便会定时打到她卡上。她也曾想过去找他,像别的同学那样,领着他到学校四处转转,哪怕,只是在食堂里吃一顿简单的饭。但北京那么大,去任何一个地方,似乎都需要在公交地铁上辗转换乘,她想,或许他们彼此,在北京很难会有见面的机会。
③她知道自己心里,其实并不希望父亲能来看她。她羡慕常能收到父母包裹或是电话的舍友,看她们故意大惊小叫地在她面前,将漂亮的衣服、好吃的特产,孔雀开屏一样地展示给她;或者听她们在电话里,温柔地朝父母撒娇,声音如一朵花儿,看似羞涩无比,却是拿最耀眼的色彩,刺伤了她的眼睛。她们与父母家人远隔千里。却如同近在咫尺;而她与父亲,明明都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常有舍友在挂掉电话后,装作漫不经心地问她,你的父母何时会来看你?她总是模棱两可地回答说,他们忙呢。
④这也是父亲曾给过她的理由。他来到北京,只主动给她打过一次电话,听得出是在嘈杂的工地上,借了别人的手机,只匆匆地说,很忙,记得照顾好自己,我会每月给你寄钱。她还没有来得及问问父亲的情况,便听见那边有人喊:“55秒了,快挂!”之后电话那端,便只剩“嘟嘟”的声音。她记得“话吧”的老板,怪异地看她一眼。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⑤她一直以为,在北京各个工地间辗转的父亲,除非回家,与她再不会有相见的机会。但她没有想到,却以那样难堪的方式,看到父亲。
⑥那是学校社团组织的一次电影展,她的舍友临时有事,让她在门口,帮忙发放“意见反馈表”,并照顾嘉宾。就在所有的票都发完,嘉宾也一一列席,她打算回自己座位上时,门口突然传来一阵争吵。她随着看热闹的人走过去,见门卫正把一个明显是民工的男人死劲往外推,男人硬是不动。周围一群同样衣着斑驳的民工一哄而上,与门卫理论,一片混乱中,她渐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群在学校建筑工地的民工,听说晚上礼堂里有免费电影,便纷纷涌了过来;被推出的那个民工,假说找女儿,试图混进去。门卫识破他们的伎俩,几番争执,便有了她看到的那一幕。
⑦礼堂里的灯渐次熄灭下去,她转身要走,背后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我就是要找我女儿,她叫陈叶,学外语的。她一下子怔住了。那一刻,她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而且,愈是挣扎着想要逃脱,心底的疼痛,就来得愈是剧烈。最终,她没有回头,迅速走开。当所有的灯熄灭,电影在黑暗中开始时,泪水,终于哗哗地流下来。
⑧真没有想到,父亲原来离她如此近,近到不过是几百米,便可以从那片喧嚣的工地,走到她的宿舍;近到她每天从五楼的教室里,透过窗户,便能够看到不远处的脚手架上,蚂蚁一样忙碌的民工;近到她每天打饭,若是绕一段路,就会看到工地上,在初春的风沙里,坐在钢筋水泥上,埋头吃饭的那群劳作者。
⑨可是,父亲却从来没有来找过她,直到那天晚上,他喝了点酒,又被保安欺负,在一群民工的怂恿下,终于在礼堂门口喊出了她的名字。
⑩她与父亲,都是没有勇气的人„„
(选自《2013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陈叶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示例:舍友与家人远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和陈叶与父亲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形成对比,表现了陈叶的失落、无奈、羡慕等复杂的情感。(或:收到包裹或电话的舍友与从未收过的陈叶形成对比,表现陈叶的羡慕之情;陈叶羡慕舍友得到父母关爱,却不希望父亲来看她,形成对比,这种矛盾的心理表现了她的虚荣,舍友的父母经常寄来包裹和打来电话,与陈叶父亲从没来看女儿形成对比,表现了陈父的怯懦。)
1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6分)
(1)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
这里有分明、明显之意,既形象地表现出“话吧”老板对陈叶的歧视(或:老板的势利),也表现了陈叶的敏感。
(2)她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 ..
这里有固定不动之意,形象地写出父亲的出现使陈叶极度震惊(或:尴尬、不知所措),表现了陈叶想认又不敢认父亲的矛盾心理(或:认还是不认父亲的犹豫)。
14.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4分)
小说的结局是陈叶父女最终没有相认。 妙处:①凸显人物的性格:表现了父女的怯懦(缺乏勇气),女儿怯懦是因为自卑与虚荣,父亲怯懦是因为自身的卑微和对女儿深沉的爱。②深化主题(点题):反映了世俗的尊卑观对人的影响根深蒂固。
(三)名 师
学校请了一位名师给我们班上一节课。第二天早上8点整,名师准时出现在教室里。他三十来岁,人长得清清瘦瘦,个子也不高,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高大英俊的形象。
开课后,名师先来了一段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等会儿,我讲课的时候,如果我有讲得不对的地方,只管提,我这个人脸皮厚,大家不要担心我找不到地缝去钻。有什么问题想提问,可以随时举手,我的话也不是金口玉言,打断了也不用赔钱。如果你觉得我讲得不够好,可以看点儿闲书,也可以打瞌睡。不过我要提醒大家,尽量不要交头接耳,以免吵醒那些打瞌睡的同学。废话完了,言归正传„„”
我在心中给这位名师的亮相打起了分,但分数不高。老师在学生面前就该树立起师威,怎么能这样嘻嘻哈哈呢?
名师没有带教案,手里只捏着一支粉笔,却把课讲得言辞活泼,生动有趣,章法分明。讲课间隙,还不时地穿插些互动游戏,让我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始终没有出现看闲书和睡觉的现象。
临近下课的时候,名师又别出心裁点了几名学生,让他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被点的学生都很兴奋,先报自己的名字,再讲收获的一二三。点到王旃的时候,出了一点儿意外。王旃没有老老实实报自己的名字,而是兀自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了“王旃”两个字,然后一脸坏坏的笑望着名师,说:“老师,这就是我的名字。”
王旃是班上最调皮的学生,也不知道他的爸爸从汉语大词典的哪个旮旯里翻出了这么一个字,有好几次王旃就是用这种办法,让不少初上讲台的老师下不了台。这道难题我们的班主任也碰过,不过他没让王旃得逞,因为这一损招,班主任让他在教室后面站了整整一堂课。
现在轮到这位倒霉的名师了。名师看看黑板上的字,又看看王旃,温和地说:“比脑筋
急转弯还难呢。不过我也要行使一下我的权利,哪位同学愿意帮我念一下?”
没有人搭腔,大家都屏息静气。
“好„„”名师转向王旃说,“这位同学,你的名字起得不错。不过老师很惭愧,这个字我也不认识,你能告诉我吗?”
名师的回答让王旃一愣,也让班上的同学和听课的老师一愣。迟疑了一下,王旃回答:“王旃(zhān)。旃的意思是红色的曲柄旗。”
“嗯,寓意不错。”名师伸出了拇指,“谢谢你今天教了我一个字,你便是我的一字之师了。”说完,名师低下头向王旃鞠了一躬。
这大大出乎王旃的意料,也出乎我们的意料。片刻的宁静之后,教室里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
15.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4分)
A.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
B.对于王旃的恶作剧,“名师”没有训斥,反而拜他为一字之师,体现了“名师”谦逊为怀的做人态度。
C.潮水般的掌声是对“名师”课堂教学成功的充分肯定。
D.不认得“旃”字是“名师”这节课的败笔。
16.当“名师”请同学们念一下“旃”字时,结果是“没有人搭腔,大家都屏息静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侧面描写“名师”,为下文做铺垫。
17.你觉得文中这位“名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4分)
是一位不耻下问、和蔼可亲、机智幽默的老师。
18.文中“名师”这种对待学问的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4分)
示例:对待学问我们应该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才是正确的求学态度。
三、作文(50分)
19.人生中有一种体验叫喜悦,有一种体验叫心酸,有一种体验叫奉献,有一种体验叫坚强,有一种体验叫宽容„„
选取对你影响最深的一次体验,以“第一次体验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文题补充完整。
②用你最擅长的文体抒真情、写实感。
③600字左右。
给最爱的人发说说,二十个字以内篇七
《《孩子和书》答案卷2》
孩子和书
①这小镇只有一家书店。这书店只有她一个卖书的。
②她卖了多少书?怎样忙过来的?没有人说得清。人们只知道,书架上的书越来越丰富,进出书店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她的额头和眼角也已渐渐刻上细细的皱纹。可她那一双眸子却依然如秋日潭水般清明。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中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正因为这样,那些赶集的老婆婆们不买书也会走进店来,歇乏,拉家常,向她讨水喝。有时,她们也会大把大把地掏出鲜枣、红果,强留在柜面上。
③一天,小书店里来了一位年轻人。
④“您要买书?”“不,看看,先看看„„”年轻人礼貌地说,“请您取一下那本书。”他指向那本装帧精荚、雅致的诗集———《孩子和书》。
⑤“您看过这本书吗?”他抚摸着手中的诗集,问。
⑥她赧然了:“没有„„”真的,她卖过的书很多,但读过的书太少。实在是因为太忙了。她常常只能翻一翻新进的书:看看封面、内容提要、插图、定价。这是为了向客人介绍、推荐。让顾客买了不合适的书,她觉得对不起人家,尤其是那些农家孩子。她深知,那些孩子手中的一把把硬币是从妈妈的盐钱里一点一点抠来的。
⑦“您,认识我吗?”年轻人突然问道。
⑧她愣住了,仔细地观察他,希望能记起来。可是,回忆里只是一片空白。他笑了。“您真好,”说着,他放下手中的诗集,从包里取出一本书,递到她面前,“这是我送给您的。”她茫然,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为什么送我书?
⑨见她不接,他就把那书放在柜面上,凝视着她,“您还记得十五年前的一个偷书的孩子吗?”他顿了一下,似乎为了唤起她的记忆,“他偷了您的书„„您没有骂他„„还给了他两块点心,是白皮的,一杯水,放了糖„„”
⑩年轻人的话使她渐渐记起了一件往事。十五六年前,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她店里许多捆书被贴上了封条,放在了角落里。有一天,她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声,走过去,啊!一个孩子,蓬头垢面,一脸汗珠,正从一捆书里掏出一本匆匆往怀里塞。她咳嗽了一声。于是看到一双慌张中带着倔强的眼睛„„她没有训他,送了那本书给他,好像是《牛虻》。孩子被感动了,哭着告诉说,父母都死了,他无依无靠,可是爱读书„„她听了,爱怜地为他擦去汗珠,又挑了几本书送给他,还给了他一点钱和食物„„为了这件事,她后来也吃了点苦头„„十几年过去了,她已渐渐淡忘。难道眼前的他就是当年的那个孩子?
⑾当她回过神来,那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走了,柜面上只有他留下的那本书。她惊讶地发现,那是同样的一本诗集:《孩子和书》。扉页上,有几行秀气的字:
阿姨:这本书赠给您———我写的———一个关于您、我、书的故事。 我,是一个诗人了。但,没有您,就只是一个偷书的孩子。
也许您早已忘记我了,那正是您的崇高。
偷书,爱书,写书的人
×年×月
(12)天哪,他是诗人!这诗人_____就是当年的孩子!
(13)“我要买书。”稚嫩的声音从柜面下传来,惊醒了她。她探出身子,看到一只胖胖的小手攥着硬币,另一只手指着一本小人书。“噢,又一个孩子。”她急忙招呼这位小客人,心想,兴许这个孩子将来也会成为诗人的,至少能成为有文化、有学识的人。
(14)门外传来一阵孩子的喧闹--放学了,她又要忙起来了,可是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人第(12)段的横线。 (2分)
A、俨然 B、依然 C、竟然 D、当然
这诗人_ C ___就是当年的孩子!
2、第②段中说,“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中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善良、真诚”在全文中的表现:(1)热情招呼不买书的顾客;(2)___ 向客人推荐合适的书_____;(3)___ 帮助陷入困境的孩子_____;
(4)____ 淡忘自己的善举____(9分)
3、如果将第⑨段画线内容改为“他偷了您的书,您不仅没有骂他,还给了他点心和水”,两者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说说理由。(5分)
与改句相比,原文更能表现“我”对此事印象深刻,更真切地表现“她”的善良。
4、联系全文,第⑩段中“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的原因是: (1)自己当年的善举成全了一个孩子(孩子回来感恩);(2)感觉到自己卖书能使孩子成为有文化有学识的人 (6分)
5.十五年后,年轻人重返书店。请就他这一感恩之举谈谈你的看法。(80字左右)(8分) 解析:观点明确,围绕中心,理由充分,语言流畅8分;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言通顺,7~6分;有观点,有理由,40字以上,5~4分;有观点,40字以下3~1分
拔掉那颗蛀牙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③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④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
⑤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⑥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⑧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⑨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⑩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⑾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⑿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⒀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⒁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⒂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1.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含义?(2分) ..
“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沉默寡言、性格畸形发展。警示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爱”,才能健康快乐,因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2.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仿照下面的例子在方框内填写恰当的内容。(字....
数在10字以内)(2分)
地 位 尴 尬,滋 生 仇恨
拼命读书(孤独求读)
疏远亲情(充满仇恨或畸形抗争)
医生指点,唤醒亲情(重温亲情)
回 报 亲 情,收 获 快乐
3.联系上下文,体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她恨全家人。(她具体“恨”什么?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2分) ①恨父母重男轻女、不让看书、不让读高中;恨姐姐不吭气。
②作用:放在开头给人一种奇峰突起的感觉,给人悬念感,激发阅读兴趣,也为后文写亲情回归埋下伏笔。
(2)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茁壮”为何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褒义贬用,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表达一种否定意思(1分);这种成长是一种扭曲了的不正常的畸形成长。
(3)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分)
渲染一种清新、亲切的气氛(1分),寄寓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解冻,亲情重新回归(1分)。
4.第⑾自然段“她”打电话回来时,家人对她的反应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2分) 不可以删去,因为家人的反应让她感受到亲情,重新审视亲情,(或告诉我们亲情是医治伤口的一剂良药);是她情感变化的关键。若删去,文章的故事情节显得不连贯,并且削弱了文章的感染力。
5.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2分) 文章通过写“她”对家人由恨而爱的经历,反映了孩子缺少家庭的关爱会产生畸形心理的现状。(或当我们在成长中受到创伤,应学会反思、审视、求助,走出心灵的阴影,走向健康的生活。)文章告诫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下一篇:最后坚持用什么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