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江南皇甫松阅读答案

| 高二 |

【www.guakaob.com--高二】

梦江南皇甫松阅读答案第一篇
《皇甫松《梦江南》——高二文言文阅读练习》

皇甫松《梦江南》——高二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文阅读

2008-09-06 1647

皇甫松,唐代文学家,工部侍郎皇甫湜之子,字子奇,号檀栾子,睦州新安(今淳安)人。屡试不第,未出仕,后隐居不出,死后得唐昭宗追赠为进士。著有诗词、小说等,词最著称,在晚唐词中占有重要地位。

梦江南 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1.“兰烬落,屏上暗红蕉。”营造了怎样的抒情环境?主要体现在哪两个词上?

答:

2.“闲梦”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作简要说明。

答:

3.本词具有虚实相生的特点,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

4.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5.这首词有一种朦胧之美,是如何展示这种朦胧美的?

答:

6.比较皇甫松的另一首《梦江南》,看那一首更为含蓄蕴藉,为什么? 梦江南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

答:

7.王国维认为皇甫松这两首《梦江南》“情味深长”,在白居易三首《忆江南》(即《梦江南》)之上,你认为如何?

答:

附 白居易三首《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注解:

皇甫松的作品,《花间集》录有12首,其中《梦江南》二首,堪称为清新隽永,颇富诗情画意的佳作。王国维曾高度称赞它:“情味深长,在乐天(白居易)、梦得(刘禹锡)之上也。”全词借梦中所闻动人境界,描绘了江南水乡梅雨季节的风光,寄托了思念故乡的缱绻之情。全词大体是从室内屏风上的人工画面,写到室外江南水乡真实的自然图景。由绘色(红蕉、黄梅)到绘声(吹笛、人语、夜雨潇潇),亦即从视角到听觉,构思极其概括而富于层次。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全部灌注在用景物描绘所铸成的形象画面之中,含有不尽之意,令人思索玩味。这首词全篇借景抒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

参考答案:

1.朦胧、黯淡。主要体现在“落”和“暗”两个字上。

2.“闲梦”一词引发下文怀想。“闲”便容易多思,多思容易生梦。

3.前两句是实写,诗人写眼前烛光摇曳,写出了光线黯淡,视线模糊的情景,此景使诗人不禁一阵恍惚,而进入一种似梦非梦的状态,从而回想起过往美好的江南经历,写下凄迷、柔婉的词句。

4.表现了词人对江南生活的怀念以及梦醒之后惆怅、失落的感情。

5.现实形象朦胧,惝恍迷蒙的烛光,屏画上黯淡模糊的芭蕉。梦中的形象朦胧,梦境隐隐约约,夜幕下,迷离的江南烟雨。这些形象意境,给人一种似实似虚、亦真亦幻的朦胧之感。

6.“兰烬落”一首更为含蓄。第二首中,“秣陵”点名地点为南京,“惆怅事”“双髻”点名了怀想对象,以及自己的感受,“桃花柳絮”把江南景象具体化,相比之下,前一首无论时间、地点、对象、主旨都有一种朦胧之美,给读者更多遐想的空间,含义更为丰富多彩。

7.白居易《忆江南》描写江南风景色彩鲜明,格调高爽,直抒自己怀想江南之情,表达自己希望重游江南的感情,风格明朗。皇甫松的《梦江南》中,江南更显得烟水氤氲,山色空蒙,深具朦胧美,风格婉约。情绪迷蒙惆怅,全词显得含蓄委婉,读来引发无限遐想。但是皇甫的第二首无论从哪方面讲似乎逊于白词。

梦江南皇甫松阅读答案第二篇
《甘肃省兰州市2015届高三3月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thancy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考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2.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3.答题全部在上完成,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两汉时期,由于‚独尊儒术‛政策的施行,学校教育得到普遍发展,再加上以‚经学取士‛为重要内容的选官制度的确立,也使两汉家学得以蓬勃发展。学者专长一艺之后,在授徒讲论的同时,亦受学术家传习惯的影响,极为重视家中子弟的学业继承。如《后汉书〃伏湛传》:‚(伏)晨谦敬博爱,好学尤笃,以女孙为顺帝贵人,奉朝请,位特进。卒,子无忌嗣,亦传家学,博物多识。‛这种传家世袭的学业就是家学。

家学是两汉经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据粗略统计,在两汉明确有家学情况而且颇有名望和影响的经学世家约有百家之多。他们或者子承父业世代相传、家业不断,如孔氏之学;或者宗族内相承以传其学,如大、小夏侯之学;或者如睢孟授业其姐的儿子颜安乐以传其学。从而为两汉经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家学一直是私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中有着独特作用。

家学首先影响汉代统治阶级的教育。家学中因传经学而至仕的比例很大,有的甚至累世儒官,其中又有不少担任帝师或者太子太傅。他们或亲自执讲,或开办学校,在其倡导下,兴学重教也成为评价官吏政绩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汉代隆儒的氛围中,帝王多养成崇儒好学的风气。元帝‚柔仁好儒‛,即位之后又制诏御史:‚国之将兴,尊师而重傅‛;明帝曾‚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环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这些由家学而仕宦的势力,通过影响最高统治者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影响着两汉政治和学术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家学本身的发展。

作为官学的补充,家学是私学的特殊力量。汉武帝时兴太学,此后官学在国家教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私学并未因此停顿,反而在官学的影响下得到进一步发展。汉代私人讲学的事例不胜枚举,读书人学成即授徒相当普遍。家学中约有四分之一的学者从事私学教授活动,他们或开门授讲,或声称著闻、学者争相归之,或隐居教授,所授学生常常数百人至千人,著录弟子多至千人乃至万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汉代地方官学由于政治、经济及战乱的影响,时有停臵。但是治学的儒者并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即使在战乱中也传业不息,讲学不辍。这种家学传统,在促进经学广泛传播时,也使家族的学术得以保存并固定下来。

家学所传习的内容很宽泛,并不仅限于经学范畴。自然科学也是家学所传习的重要内容,涉及天文、医学、数学、律法等广泛领域。如刘歆继承父业,从小对数术、方技无所不究。世明律法的颖川郭氏则更为引人注目,据载,郭氏自弘以后,‚数世皆传律法,子孙至公者一人、廷尉七人‛,为官者甚众。

正是因为有两汉家学的兴盛和学术家传的良好传统,所以在汉末动乱中,学术逐渐家门化并得到保存和延续,从而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世族的家学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摘编自马小方《汉代家学的教育地位与影响》)

1.下列关于两汉家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家学是私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发展与两汉“独尊儒术”政策的施行有直接关系。

B. 家学是一种家传之学,从《后汉书·伏湛传》中的记载来看,它是家传世袭的学业。

C. 家学作为官学的一种补充,对于文化的传承,家族子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

D. 家学传习的内容除了经学的范畴之外,还包括天文、医学、数学、律法等自然科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汉代,一些世代传经、地位显赫的经学世家,常常形成累世儒官,这些由家学而仕

宦的势力,就会成为当世国家政治力量的组成部分。

B.在汉代重视儒学的氛围中,帝王多养成崇儒好学的风气:汉元帝执政后,曾下令朝野

要尊崇儒家文化;汉明帝曾亲自对儒生讲经论道,前来听讲的人以亿万计。

C.汉代治学的儒者,在因战乱官学停署时,仍然不辍讲学、传业,这些一心向儒的儒者,

对维系两汉经学的发展和教育的延续起着独特的作用。

D.两汉家学的兴盛和学术家传的传统,使得汉末动乱中,学术逐渐家门化并得到保存和

延续,这就为魏晋世族家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学中多有为帝王师者,他们传习的内容影响着最高统治者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

由此也促进了家学本身和两汉教育文化的发展。

B.汉代的家学传统,常常与“世官”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得深受家学传统影响的经学家

们,无可避免地完全为封建帝王服务。

C.两汉时期的家学较为开放,学者们不仅重视对家族内子孙的传授,形成家业,而且也

对家族之外的好学者开门授徒,传习文化。

D.私学在两汉时期之所以得到很大的发展,一方面是受官学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家学中

一些学者从事私学教授活动有很大关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杜弼,字辅玄,中山曲阳人也。弼幼聪敏,家贫无书,年十二,寄郡学受业,讲授之际,师每奇之。同郡甄琛为定州长史,简试诸生,见而策问,义解闲明,应答如响,大为琛所叹.

异。延昌中,以军功起家。弼长于笔札,每为时辈所推。孝昌初,除光州曲城令。为政清静,务尽仁恕,词讼止息,远近称之。时天下多难,盗贼充斥,征召兵役,途多亡叛,朝廷患之。

乃令兵人所赍戎具,道别车载;又令县令自送军所。时光州发兵,弼送所部达北海郡,州兵.

一时散亡,唯弼所送不动。元象初,高祖又引弼典掌机密,甚见信待。或有造次不及书教,直付空纸,即令宣读。相府法曹辛子炎谘事,云须取署,子炎读‚署‛为‚树‛。高祖大怒曰:‚小人都不知避人家讳!‛杖之于前。弼进曰:‚《礼》,二名不偏讳①,孔子言‘徵’不言‘在’,言‘在’不言‘徵’。子炎之罪,理或可恕。‛高祖骂之曰:‚眼看人瞋,乃复牵经引《礼》!‛.

叱令出去。弼行十步许呼还子炎亦蒙释宥世子在京闻之语杨愔曰王左右赖有此人方正庶天下皆蒙其利岂独吾家也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高德政居要,不能下之,乃于众前面折云:‚黄.

门在帝左右,何得闻善不惊,唯好减削抑挫!‛德政深以为恨,数言其短。显祖内衔之。弼恃旧仍有公事陈请。十年夏,上因饮酒,积其愆失,遂遣就州斩之,时年六十九。既而悔之,驿追不及。 (节选自《北齐书·杜弼传》)

[注]①二名不偏讳:“偏”,本作“徧”,都,普遍。这句话出自《礼记》,讲的是避讳的一条原则,即名有两个字的可只任讳其中的一个字。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义解闲明,应答如响 响:回声 .

B.乃令兵人所赍戎具,道别车载 赍:携带 .

C.眼看人瞋,乃复牵经引《礼》 瞋:生气 .

D.高德政居要,不能下之 下:低于 .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弼行十步许/呼还子炎/亦蒙释宥/世子在京/闻之语杨愔曰/王左右赖有此人方正

/庶天下皆蒙其利/岂独吾家也/

B.弼行十步许/呼还/子炎亦蒙释宥/世子在京/闻之语杨愔曰/王左右赖有此人/方

正庶天下皆蒙其利/岂独吾家也/

C.弼行十步许/呼还/子炎亦蒙释宥/世子在京闻之/语杨愔曰/王左右赖有此人方正/

庶天下皆蒙其利/岂独吾家也/

D.弼行十步许/呼还子炎/亦蒙释宥/世子在京闻之/语杨愔曰/王左右赖有此人/方

正庶天下皆蒙其利/岂独吾家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弼聪颖好学,表现不俗。少年时寄住于郡学受教,老师常常惊异于他的表现。面对

同郡定州长史甄琛的提问,杜弼应答迅速,甄琛大为赞叹诧异。

B.杜弼为政清静,深得民心。他任光州曲城县令时,施政廉洁清明,做事尽力仁爱宽恕,

老百姓也就不再打官司了,被远近的人所称赞。

C.杜弼长于笔札,很受器重。被高祖选拔掌管机密时,有时事出匆忙,高祖来不及口授

书写命令,就直接给他空白纸,让他立即宣读。

D.杜弼质朴刚正,敢于直言。他曾引用《礼经》为辛子炎说情,触怒了高祖;后因饮酒,

以多罪积累被显祖下令直接斩杀于任职所在地。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天下多难,盗贼充斥,征召兵役,途多亡叛,朝廷患之。

(2)德政深以为恨,数言其短。显祖内衔之。弼恃旧仍有公事陈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8~9题。

梦江南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望江南 [南唐]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忙杀看花人。

8. 你认为皇甫松在词中是如何处理虚实关系的?请简要分析。(5分)

9. 两首词都写到“梦”,这两处“梦”各自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刿论战》中,表明曹刿求见鲁庄公原因的两句是“”。

(2)《离骚》多用比兴的手法,其中“装饰的衣着来比拟自己的美德。

(3)在《蜀道难》中,李白用“,”两句来描写青泥岭山路曲折盘旋之貌。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在答题纸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块内打勾。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马房之夜① 萧红

冯山——10年前他还算是老猎人。可是现在他只坐在马房里细心地剥着山兔的皮毛,他常常把刀子放下,向着身边的剥着的山兔说:

‚这样的射法,还能算个打猎的!这正是肉厚的地方就是一枪„„这叫打猎?会打山兔的是打腿„„杨老三,那真是„„真是独手„„连点血都不染„„这可倒好。‛他一说到杨老三,就不立刻接下去。

‚杨老三去当胡子那年,我才23岁,若不是五东家,我也到不了今天。„„年轻的那一伙人,到现在怕是只有五东家和我了。‛他越说越没力量,放下手下剥着的山兔皮,拉着凳子,坐到门外去抽烟。

一种孤独的感觉无缘无故的被响亮的旷野上的铃子所唤起,他想到了杨老三,想到了年轻时的那一群伙伴:

‚就只剩五东家了„„见一见„„‛

‚四十来年没再见到,怕是不认识了„„‛

烟管伴着他那遥远的幻想,嘶嘶的鸣叫,时时要断落下来。

三月里的早晨,冯山一推开马房的门扇,就撞掉了几颗挂在檐头的冰溜。

‚雁要来了,白河也要开了。‛他自己说。

到了下午,起风了。冯山看着那黄澄澄的天色。

马倌联着几匹马在檐下遇到了他:

‚你还不信吗?你到院里去问问,五东家明天晌午不到,晚饭的时候一定到„„‛在马身上他高抬着右手,恰巧大门洞里走进去一匹骑马,又加上马倌那摆摆的袖子,冯山感到有什么在心上爆裂了一阵。

‚扯谎的小东西,你不骗我?你这小鬼头,你的话,我总是信一半,疑一半„„‛冯山向大门洞的方向走去,已经走了一丈路他还说,‚你这小子,扯谎的毛头„„五东家,他就能来啦!也是六十岁的人了„„出门不容易„„‛他回头去看看马倌坐在马背上连头也不回地跑去了。

冯山也跑了起来:‚可是真的?明天就来!‛他越跑,大风就好像潮水似的越阻止着他的膝盖。

第一个,他问的少东家,少东家说:‚是,来的。‛

他又去问倒脏水的老头,他也说:‚是。‛

可是他总有点不相信:‚这是和我开玩笑的圈套吧?‛于是他想去问问井口正在饮马的闹嚷嚷的一群人。他向马群里去的时候,他听到冯厨子在什么地方招呼他:‚冯二爷,冯二爷„„你的老朋友明天就来到啦!‛

他反过身来,从马群撞出来,他看到马群也好像有几百匹似的在阻拦着他。

‚这是真的了!冯厨子,那么报信的已经来啦!‛

‚来啦!在大上房里吃饭!‛

他听到上房门口有人为着那报情的人而唤着:‚冯厨子,来热一热酒!‛

„„

第二天,冯山早早地来到高岗。中午的时候,连东家的太太们也都来到了高岗,高岗下面就临着大路。只要车子或是马匹一转过那个山腰,用不了半里路,就可以跑到人们的脚下。人们都望着那山腰发白的道路。冯山也望着山腰也望着太阳,眼睛终于有些花了起来,他一抬头好像那高处的太阳就变成了无数个。眼睛起了金花,好像那山腰的大道也再看不见了。 ‚来啦!来啦!„„黑骑马„„‛

孩子们,有的下了高岗,顺着大道跑去了。冯山的两只手都一齐地遮上了眉头,等他看见了马颈上的那串铜铃,他的眼睛就早已昏盲了,已经分辨不出那坐在马背上的就是他少年时的同伴。

他走了一步,他再走了一步,已经走下了高岗。他过去,他扒住了那马的辔头,他说:‚老五„„‛他就再什么也不说了。

在吃酒的时候他和五东家是对面坐着,他们说着杨老三是哪年死的,单明德是哪年死的„„还有张国光„„这一些都是他们年轻时的同伴。酒喝得多了一些的时候,冯山想要告诉他,某年某年他还好上了一个寡妇。但他看看周围站着的东家的太太们或姑娘们,他又感

梦江南皇甫松阅读答案第三篇
《甘肃省兰州市2015届高三3月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2.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3.答题全部在上完成,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两汉时期,由于‚独尊儒术‛政策的施行,学校教育得到普遍发展,再加上以‚经学取士‛为重要内容的选官制度的确立,也使两汉家学得以蓬勃发展。学者专长一艺之后,在授徒讲论的同时,亦受学术家传习惯的影响,极为重视家中子弟的学业继承。如《后汉书〃伏湛传》:‚(伏)晨谦敬博爱,好学尤笃,以女孙为顺帝贵人,奉朝请,位特进。卒,子无忌嗣,亦传家学,博物多识。‛这种传家世袭的学业就是家学。

家学是两汉经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据粗略统计,在两汉明确有家学情况而且颇有名望和影响的经学世家约有百家之多。他们或者子承父业世代相传、家业不断,如孔氏之学;或者宗族内相承以传其学,如大、小夏侯之学;或者如睢孟授业其姐的儿子颜安乐以传其学。从而为两汉经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家学一直是私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中有着独特作用。

家学首先影响汉代统治阶级的教育。家学中因传经学而至仕的比例很大,有的甚至累世儒官,其中又有不少担任帝师或者太子太傅。他们或亲自执讲,或开办学校,在其倡导下,兴学重教也成为评价官吏政绩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汉代隆儒的氛围中,帝王多养成崇儒好学的风气。元帝‚柔仁好儒‛,即位之后又制诏御史:‚国之将兴,尊师而重傅‛;明帝曾‚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环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这些由家学而仕宦的势力,通过影响最高统治者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影响着两汉政治和学术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家学本身的发展。

作为官学的补充,家学是私学的特殊力量。汉武帝时兴太学,此后官学在国家教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私学并未因此停顿,反而在官学的影响下得到进一步发展。汉代私人讲学的事例不胜枚举,读书人学成即授徒相当普遍。家学中约有四分之一的学者从事私学教授活动,他们或开门授讲,或声称著闻、学者争相归之,或隐居教授,所授学生常常数百人至

千人,著录弟子多至千人乃至万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汉代地方官学由于政治、经济及战乱的影响,时有停臵。但是治学的儒者并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即使在战乱中也传业不息,讲学不辍。这种家学传统,在促进经学广泛传播时,也使家族的学术得以保存并固定下来。

家学所传习的内容很宽泛,并不仅限于经学范畴。自然科学也是家学所传习的重要内容,涉及天文、医学、数学、律法等广泛领域。如刘歆继承父业,从小对数术、方技无所不究。世明律法的颖川郭氏则更为引人注目,据载,郭氏自弘以后,‚数世皆传律法,子孙至公者一人、廷尉七人‛,为官者甚众。

正是因为有两汉家学的兴盛和学术家传的良好传统,所以在汉末动乱中,学术逐渐家门化并得到保存和延续,从而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世族的家学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摘编自马小方《汉代家学的教育地位与影响》)

1.下列关于两汉家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家学是私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发展与两汉“独尊儒术”政策的施行有直接关系。

B. 家学是一种家传之学,从《后汉书·伏湛传》中的记载来看,它是家传世袭的学业。

C. 家学作为官学的一种补充,对于文化的传承,家族子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

D. 家学传习的内容除了经学的范畴之外,还包括天文、医学、数学、律法等自然科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汉代,一些世代传经、地位显赫的经学世家,常常形成累世儒官,这些由家学而仕宦的势力,就会成为当世国家政治力量的组成部分。

B.在汉代重视儒学的氛围中,帝王多养成崇儒好学的风气:汉元帝执政后,曾下令朝野要尊崇儒家文化;汉明帝曾亲自对儒生讲经论道,前来听讲的人以亿万计。

C.汉代治学的儒者,在因战乱官学停署时,仍然不辍讲学、传业,这些一心向儒的儒者,对维系两汉经学的发展和教育的延续起着独特的作用。

D.两汉家学的兴盛和学术家传的传统,使得汉末动乱中,学术逐渐家门化并得到保存和

延续,这就为魏晋世族家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学中多有为帝王师者,他们传习的内容影响着最高统治者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

由此也促进了家学本身和两汉教育文化的发展。

B.汉代的家学传统,常常与“世官”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得深受家学传统影响的经学家

们,无可避免地完全为封建帝王服务。

C.两汉时期的家学较为开放,学者们不仅重视对家族内子孙的传授,形成家业,而且也

对家族之外的好学者开门授徒,传习文化。

D.私学在两汉时期之所以得到很大的发展,一方面是受官学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家学中

一些学者从事私学教授活动有很大关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杜弼,字辅玄,中山曲阳人也。弼幼聪敏,家贫无书,年十二,寄郡学受业,讲授之际,师每奇之。同郡甄琛为定州长史,简试诸生,见而策问,义解闲明,应答如响,大为琛所叹.

异。延昌中,以军功起家。弼长于笔札,每为时辈所推。孝昌初,除光州曲城令。为政清静,务尽仁恕,词讼止息,远近称之。时天下多难,盗贼充斥,征召兵役,途多亡叛,朝廷患之。乃令兵人所赍戎具,道别车载;又令县令自送军所。时光州发兵,弼送所部达北海郡,州兵.

一时散亡,唯弼所送不动。元象初,高祖又引弼典掌机密,甚见信待。或有造次不及书教,直付空纸,即令宣读。相府法曹辛子炎谘事,云须取署,子炎读‚署‛为‚树‛。高祖大怒曰:‚小人都不知避人家讳!‛杖之于前。弼进曰:‚《礼》,二名不偏讳,孔子言‘徵’不言‘在’,言‘在’不言‘徵’。子炎之罪,理或可恕。‛高祖骂之曰:‚眼看人瞋,乃复牵经引《礼》!‛.

叱令出去。弼行十步许呼还子炎亦蒙释宥世子在京闻之语杨愔曰王左右赖有此人方正庶天下皆蒙其利岂独吾家也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高德政居要,不能下之,乃于众前面折云:‚黄.

门在帝左右,何得闻善不惊,唯好减削抑挫!‛德政深以为恨,数言其短。显祖内衔之。弼恃旧仍有公事陈请。十年夏,上因饮酒,积其愆失,遂遣就州斩之,时年六十九。既而悔之,驿追不及。 (节选自《北齐书·杜弼传》)

[注]①二名不偏讳:“偏”,本作“徧”,都,普遍。这句话出自《礼记》,讲的是避讳的一条原则,即名有两个字的可只任讳其中的一个字。 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义解闲明,应答如响 响:回声 .

B.乃令兵人所赍戎具,道别车载 赍:携带 .

C.眼看人瞋,乃复牵经引《礼》 瞋:生气 .

D.高德政居要,不能下之 下:低于 .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弼行十步许/呼还子炎/亦蒙释宥/世子在京/闻之语杨愔曰/王左右赖有此人方正

/庶天下皆蒙其利/岂独吾家也/

B.弼行十步许/呼还/子炎亦蒙释宥/世子在京/闻之语杨愔曰/王左右赖有此人/方

正庶天下皆蒙其利/岂独吾家也/

C.弼行十步许/呼还/子炎亦蒙释宥/世子在京闻之/语杨愔曰/王左右赖有此人方正/

庶天下皆蒙其利/岂独吾家也/

D.弼行十步许/呼还子炎/亦蒙释宥/世子在京闻之/语杨愔曰/王左右赖有此人/方

正庶天下皆蒙其利/岂独吾家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弼聪颖好学,表现不俗。少年时寄住于郡学受教,老师常常惊异于他的表现。面对

同郡定州长史甄琛的提问,杜弼应答迅速,甄琛大为赞叹诧异。

B.杜弼为政清静,深得民心。他任光州曲城县令时,施政廉洁清明,做事尽力仁爱宽恕,老百姓也就不再打官司了,被远近的人所称赞。

C.杜弼长于笔札,很受器重。被高祖选拔掌管机密时,有时事出匆忙,高祖来不及口授书写命令,就直接给他空白纸,让他立即宣读。

D.杜弼质朴刚正,敢于直言。他曾引用《礼经》为辛子炎说情,触怒了高祖;后因饮酒,以多罪积累被显祖下令直接斩杀于任职所在地。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天下多难,盗贼充斥,征召兵役,途多亡叛,朝廷患之。

(2)德政深以为恨,数言其短。显祖内衔之。弼恃旧仍有公事陈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8~9题。

梦江南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望江南 [南唐]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忙杀看花人。

8. 你认为皇甫松在词中是如何处理虚实关系的?请简要分析。(5分)

9. 两首词都写到“梦”,这两处“梦”各自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刿论战》中,表明曹刿求见鲁庄公原因的两句是“,。

(2)《离骚》多用比兴的手法,其中“,装饰的衣着来比拟自己的美德。

(3)在《蜀道难》中,李白用“”两句来描写青泥岭山路曲折盘旋之貌。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在答题纸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块内打勾。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马房之夜① 萧红

冯山——10年前他还算是老猎人。可是现在他只坐在马房里细心地剥着山兔的皮毛,他常常把刀子放下,向着身边的剥着的山兔说:

‚这样的射法,还能算个打猎的!这正是肉厚的地方就是一枪„„这叫打猎?会打山兔的是打腿„„杨老三,那真是„„真是独手„„连点血都不染„„这可倒好。‛他一说到杨老三,就不立刻接下去。

‚杨老三去当胡子那年,我才23岁,若不是五东家,我也到不了今天。„„年轻的那一伙人,到现在怕是只有五东家和我了。‛他越说越没力量,放下手下剥着的山兔皮,拉着凳子,坐到门外去抽烟。

一种孤独的感觉无缘无故的被响亮的旷野上的铃子所唤起,他想到了杨老三,想到了年轻时的那一群伙伴:

‚就只剩五东家了„„见一见„„‛

‚四十来年没再见到,怕是不认识了„„‛

烟管伴着他那遥远的幻想,嘶嘶的鸣叫,时时要断落下来。

三月里的早晨,冯山一推开马房的门扇,就撞掉了几颗挂在檐头的冰溜。

‚雁要来了,白河也要开了。‛他自己说。

到了下午,起风了。冯山看着那黄澄澄的天色。

马倌联着几匹马在檐下遇到了他:

‚你还不信吗?你到院里去问问,五东家明天晌午不到,晚饭的时候一定到„„‛在马身上他高抬着右手,恰巧大门洞里走进去一匹骑马,又加上马倌那摆摆的袖子,冯山感到有什么在心上爆裂了一阵。

‚扯谎的小东西,你不骗我?你这小鬼头,你的话,我总是信一半,疑一半„„‛冯山向大门洞的方向走去,已经走了一丈路他还说,‚你这小子,扯谎的毛头„„五东家,他就能来啦!也是六十岁的人了„„出门不容易„„‛他回头去看看马倌坐在马背上连头也不回地跑去了。

冯山也跑了起来:‚可是真的?明天就来!‛他越跑,大风就好像潮水似的越阻止着他的膝盖。

第一个,他问的少东家,少东家说:‚是,来的。‛

他又去问倒脏水的老头,他也说:‚是。‛

可是他总有点不相信:‚这是和我开玩笑的圈套吧?‛于是他想去问问井口正在饮马的闹嚷嚷的一群人。他向马群里去的时候,他听到冯厨子在什么地方招呼他:‚冯二爷,冯二爷„„你的老朋友明天就来到啦!‛

他反过身来,从马群撞出来,他看到马群也好像有几百匹似的在阻拦着他。

‚这是真的了!冯厨子,那么报信的已经来啦!‛

‚来啦!在大上房里吃饭!‛

梦江南皇甫松阅读答案第四篇
《2015兰州一诊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兰州一诊语文试题及答案

兰州市2015届高三3月诊断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2.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3.答题全部在答题纸上完成,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两汉时期,由于“独尊儒术”政策的施行,学校教育得到普遍发展,再加上以“经学取士”为重要内容的选官制度的确立,也使两汉家学得以蓬勃发展。学者专长一艺之后,在授徒讲论的同时,亦受学术家传习惯的影响,极为重视家中子弟的学业继承。如《后汉书•伏湛传》:“(伏)晨谦敬博爱,好学尤笃,以女孙为顺帝贵人,奉朝请,位特进。卒,子无忌嗣,亦传家学,博物多识。”这种传家世袭的学业就是家学。

家学是两汉经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据粗略统计,在两汉明确有家学情况而且颇有名望和影响的经学世家约有百家之多。他们或者子承父业世代相传、家业不断,如孔氏之学;或者宗族内相承以传其学,如大、小夏侯之学;或者如睢孟授业其姐的儿子颜安乐以传其学。从而为两汉经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家学一直是私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中有着独特作用。

家学首先影响汉代统治阶级的教育。家学中因传经学而至仕的比例很大,有的甚至累世儒官,其中又有不少担任帝师或者太子太傅。他们或亲自执讲,或开办学校,在其倡导下,兴学重教也成为评价官吏政绩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汉代隆儒的氛围中,帝王多养成崇儒好学的风气。元帝“柔仁好儒”,即位之后又制诏御史:“国之将兴,尊师而重傅”;明帝曾“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环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这些由家学而仕宦的势力,通过影响最高统治者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影响着两汉政治和学术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家学本身的发展。

作为官学的补充,家学是私学的特殊力量。汉武帝时兴太学,此后官学在国家教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私学并未因此停顿,反而在官学的影响下得到进一步发展。汉代私人讲学的事例不胜枚举,读书人学成即授徒相当普遍。家学中约有四分之一的学者从事私学教授活动,他们或开门授讲,或声称著闻、学者争相归之,或隐居教授,所授学生常常数百人至千人,著录弟子多至千人乃至万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汉代地方官学由于政治、经济及战乱的影响,时有停置。但是治学的儒者并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即使在战乱中也传业不息,讲学不辍。这种家学传统,在促进经学广泛传播时,也使家族的学术得以保存并

固定下来。

家学所传习的内容很宽泛,并不仅限于经学范畴。自然科学也是家学所传习的重要内容,涉及天文、医学、数学、律法等广泛领域。如刘歆继承父业,从小对数术、方技无所不究。世明律法的颖川郭氏则更为引人注目,据载,郭氏自弘以后,“数世皆传律法,子孙至公者一人、廷尉七人”,为官者甚众。

正是因为有两汉家学的兴盛和学术家传的良好传统,所以在汉末动乱中,学术逐渐家门化并得到保存和延续,从而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世族的家学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摘编自马小方《汉代家学的教育地位与影响》)

1.下列关于两汉家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家学是私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发展与两汉“独尊儒术”政策的施行有直接关系。

B. 家学是一种家传之学,从《后汉书•伏湛传》中的记载来看,它是家传世袭的学业。

C. 家学作为官学的一种补充,对于文化的传承,家族子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

D. 家学传习的 内容除了经学的范畴之外,还包括天文、医学、数学、律法等自然科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 的一项是(3分)

A.在汉代,一些世代传经、地位显赫的经学世家,常常形成累世儒官,这些由家学而仕宦的势力,就会成为当世国家政治力量的组成部分。

B.在汉代重视儒学的氛围中,帝王多养成崇儒好学的风气:汉元帝执政后,曾下令朝野要尊崇儒家文化;汉明帝曾亲自对儒生讲经论道,前来听讲的人以亿万计。

C.汉代治学的儒者,在因战乱官学停署时,仍然不辍讲学、传业,这些一心向儒的儒者,对维系两汉经学的发展和教育的延续起着独特的作用。

D.两汉家学的兴盛和学术家传的传统,使得汉末动乱中,学术逐渐家门化并得到保存和 延续,这就为魏晋世族家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学中多有为帝王师者,他们传习的内容影响着最高统治者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由此也促进了家学本身和两汉教育文化的发展。

B.汉代的家学传统,常常与“世官”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得深受家学传统影响的经学家们,无可避免地完全为封建帝王服务。

C.两汉时期的家学较为开放,学者们不仅重视对家族内子孙的传授,形成家业,而且也对家族之外的好学者开门授徒,传习文化。

D.私学在两汉时期之所以得到很大的发展,一方面是受官学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家学中一些学者从事私学教授活动有很大关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杜弼,字辅玄,中山曲阳人也。弼幼聪敏,家贫无书,年十二,寄郡学受业,讲授之际,师每奇之。同郡甄琛为定州长史,简试诸生,见而策问,义解闲明,应答如响,大为琛所

叹异。延昌中,以军功起家。弼长于笔札,每为时辈所推。孝昌初,除光州曲城令。为政清静,务尽仁恕,词讼止息,远近称之。时天下多难,盗贼充斥,征召兵役,途多亡叛,朝廷患之。乃令兵人所赍戎具,道别车载;又令县令自送军所。时光州发兵,弼送所部达北海郡,州兵一时散亡,唯弼所送不动。元象初,高祖又引弼典掌机密,甚见信待。或有造次不及书教,直付空纸,即令宣读。相府法曹辛子炎谘事,云须取署,子炎读“署”为“树”。高祖大怒曰:“小人都不知避人家讳!”杖之于前。弼进曰:“《礼》,二名不偏讳①,孔子言‘徵’不言‘在’,言‘在’不言‘徵’。子炎之罪,理或可恕。”高祖骂之曰:“眼看人瞋,乃复牵经引《礼》!”叱令出去。弼行十步许呼还子炎亦蒙释宥世子在京闻之语杨愔曰王左右赖有此人方正庶天下皆蒙其利岂独吾家也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高德政居要,不能下之,乃于众前面折云:“黄门在帝左右,何得闻善不惊,唯好减削抑挫!”德政深以为恨,数言其短。显祖内衔之。弼恃旧仍有公事陈请。十年夏,上因饮酒,积其愆失,遂遣就州斩之,时年六十九。既而悔之,驿追不

及。 (节选自《北齐书•杜弼传》)

[注]①二名不偏讳:“偏”,本作“徧”,都,普遍。这句话出自《礼记》,讲的是避讳的一条原则,即名有两个字的可只任讳其中的一个字。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义解闲明,应答如响 响:回声

B.乃令兵人所赍戎具,道别车载 赍:携带

C.眼看人瞋,乃复牵经引《礼》 瞋:生气

D.高德政居要,不能下之 下:低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弼行十步许/呼还子炎/亦蒙释宥/世子在京/闻之语杨愔曰/王左右赖有此人方正/庶天下皆蒙其利/岂独吾家也/

B.弼行十步许/呼还/子炎亦蒙释宥/世子在京/闻之语杨愔曰/王左右赖有此人/方正庶天下皆蒙其利/岂独吾家也/

C.弼行十步许/呼还/子炎亦蒙释宥/世子在京闻之/语杨愔曰/王左右赖有此人方正/庶天下皆蒙其利/岂独吾家也/

D.弼行十步许/呼还子炎/亦蒙释宥/世子在京闻之/语杨愔曰/王左右赖有此人/方 正庶天下皆蒙其利/岂独吾家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杜弼聪颖好学,表现不俗。少年时寄住于郡学受教,老师常常惊异于他的表现。面对同

郡定州长史甄琛的提问,杜弼应答迅速,甄琛大为赞叹诧异。

B.杜弼为政清静,深得民心。他任光州曲城县令时,施政廉洁清明,做事尽力仁爱宽恕,老百姓也就不再打官司了,被远近的人所称赞。

C.杜弼长于笔札,很受器重。被高祖选拔掌管机密时,有时事出匆忙,高祖来不及口授书写命令,就直接给他空白纸,让他立即宣读。

D.杜弼质朴刚正,敢于直言。他曾引用《礼经》为辛子炎说情,触怒了高祖;后因饮酒,以多罪积累被显祖下令直接斩杀于任职所在地。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天下多难,盗贼充斥,征召兵役,途多亡叛,朝廷患之。

(2)德政深以为恨,数言其短。显祖内衔之。弼恃旧仍有公事陈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8~9题。

梦江南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望江南 [南唐]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忙杀看花人。

8. 你认为皇甫松在词中是如何处理虚实关系的?请简要分析。(5分)

9. 两首词都写到“梦”,这两处“梦”各自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刿论战》中,表明曹刿求见鲁庄公原因的两句是

“ , ”。

(2)《离骚》多用比兴的手法,其中“ , ”两句就是诗人以自己用荷装饰的衣着来比拟自己的美德。

(3)在《蜀道难》中,李白用“ , ”两句来描写青泥岭山路曲折盘旋之貌。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在答题纸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块内打勾。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马房之夜① 萧红

冯山——10年前他还算是老猎人。可是现在他只坐在马房里细心地剥着山兔的皮毛,他常常把刀子放下,向着身边的剥着的山兔说:

“这样的射法,还能算个打猎的!这正是肉厚的地方就是一枪……这叫打猎?会打山

兔的是打腿……杨老三,那真是……真是独手……连点血都不染……这可倒好。”他一说到杨老三,就不立刻接下去。

“杨老三去当胡子那年,我才23岁,若不是五东家,我也到不了今天。……年轻的那一伙人,到现在怕是只有五东家和我了。”他越说越没力量,放下手下剥着的山兔皮,拉着凳子,坐到门外去抽烟。

一种孤独的感觉无缘无故的被响亮的旷野上的铃子所唤起,他想到了杨老三,想到了年轻时的那一群伙伴:

“就只剩五东家了……见一见……”

“四十来年没再见到,怕是不认识了……”

烟管伴着他那遥远的幻想,嘶嘶的鸣叫,时时要断落下来。

三月里的早晨,冯山一推开马房的门扇,就撞掉了几颗挂在檐头的冰溜。

“雁要来了,白河也要开了。”他自己说。

到了下午,起风了。冯山看着那黄澄澄的天色。

马倌联着几匹马在檐下遇到了他:

“你还不信吗?你到院里去问问,五东家明天晌午不到,晚饭的时候一定到……”在马身上他高抬着右手,恰巧大门洞里走进去一匹骑马,又加上马倌那摆摆的袖子,冯山感到有什么在心上爆裂了一阵。

“扯谎的小东西,你不骗我?你这小鬼头,你的话,我总是信一半,疑一半……”冯山向大门洞的方向走去,已经走了一丈路他还说,“你这小子,扯谎的毛头……五东家,他就能来啦!也是六十岁的人了……出门不容易……”他回头去看看马倌坐在马背上连头也不回地跑去了。

冯山也跑了起来:“可是真的?明天就来!”他越跑,大风就好像潮水似的越阻止着他的膝盖。

第一个,他问的少东家,少东家说:“是,来的。”

他又去问倒脏水的老头,他也说:“是。”

可是他总有点不相信:“这是和我开玩笑的圈套吧?”于是他想去问问井口正在饮马的闹嚷嚷的一群人。他向马群里去的时候,他听到冯厨子在什么地方招呼他:“冯二爷,冯二爷……你的老朋友明天就来到啦!”

他反过身来,从马群撞出来,他看到马群也好像有几百匹似的在阻拦着他。 “这是真的了!冯厨子,那么报信的已经来啦!”

“来啦!在大上房里吃饭!”

他听到上房门口有人为着那报情的人而唤着:“冯厨子,来热一热酒!”

……

第二天,冯山早早地来到高岗。中午的时候,连东家的太太们也都来到了高岗,高岗下面就临着大路。只要车子或是马匹一转过那个山腰,用不了半里路,就可以跑到人们的脚下。人们都望着那山腰发白的道路。冯山也望着山腰也望着太阳,眼睛终于有些花了起来,他

梦江南皇甫松阅读答案第五篇
《河北省唐山市2013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唐山市

2012—2013学年度高三年级摸底考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

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毒品成瘾的原理

冬雨

吸毒者为何成瘾,为什么会不顾一切寻死觅活地寻找毒品?科学研究已经给出了一些答

案。

有的研究人员用惩罚学说来解释吸毒者的这些行为。惩罚学说认为吸毒病人表现出的强

迫用药和强烈的心瘾(强迫性觅药)不是为了体会欣快和美好的感觉,而是害怕停用毒品后

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为了避免经历痛苦而强迫用药,是为了尽快结束痛苦经历而强迫性觅

药和用药。

病理性记忆学说则认为吸毒者对毒品引起的奖赏和惩罚效应形成了难以忘记的异常记

忆,他们在这种病理性记忆的驱动下不断地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而强迫学说认为,吸毒者与

患强迫症的病人相似,明明知道某一情况并不存在,但还是无法控制,要一遍遍地去检查某

一情况是否存在,吸毒者的毒品成瘾也同样表现出难以控制自我,强迫觅药和用药。

目前学术界大多认同奖赏学说,并结合其他学说来解释吸毒成瘾。

大脑奖赏学说主要认为,人在吸毒后可以获得如同吃饱饭(酒足饭饱)、饥渴时饮水的

欣快感以及哺育时的满足感一样的感觉。这些其本的生理感觉是人类和其他动物在生存竞争

和进化中所获得的一种自然机理,目的是为了让种群延续和扩大,所有这些生理感觉的满足

都在大脑和周围神经的掌控之下,而吸毒后,毒品中的化学物质也通过大脑和周围神经让人

感到欣快、愉悦,甚至是致幻感,如飘飘欲仙。这样的感受如同奖赏机制,吸毒所获得的满

足和欣快感就如同吃喝一样,这就鼓励吸毒者一再重复这样的行为来获得满足,故名奖赏。

奖赏学说的提出是依赖于许多科学技术手段对大脑的研究得出的。例如,利用现代脑成

像技术和电刺激技术,发现人的大脑中存在奖赏通路,又称多巴胺通路。这个神经通路的组

成和结构主要包括:腹侧被盖区(VTA),腹隔核和前额叶皮质。腹侧被盖区由合多巴胺递

质(一种化学物质)的多巴胺神经元组成,通过神经纤维与腹隔核和前额叶皮质相联系,并

通过神经纤维释放多巴胺递质,将信息传递到腹隔核和前额叶皮质。在进食、饮水、哺育和

受到自然奖赏时,这一神经通路就会被激活,人就会体验到美好的感受。

此外,电刺激奖赏通路时,机体会出现类似受到自然奖赏刺激时的愉快效果,但其强度

较自然奖赏刺激强度大。尽管电刺激、自然奖赏和药物(毒品)等是不同的物质和技术,但

是,所有导致愉悦感觉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奖赏通路,即多巴胺通路。

例如,自然奖赏是通过行为反射促进多巴胺递质释放,电刺激是通过电流促进多巴胺递质释

放,吸毒、滥用药物和吸烟则是直接模拟多巴胺的作用或促进多巴胺递质的释放。

当然,奖赏学说也不能完全解释吸毒成瘾,所以也还有其他学说。

(摘编自《百科知识》)

1.下列对毒品成瘾原理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吸毒者的强迫性觅药和用药不是为了体会欣快和美好的感觉,而是为了尽快结束痛

苦的经历。

B.吸毒者的强迫性觅药和用药是一种因无法控制自我而对某一并不存在的情况进行反

复检查的强迫症。

C.吸毒者的强迫性觅药和用药是因为痛苦经历和欣快、美好的感觉形成了难以忘记的

异常记忆。

D.吸毒者的强迫性觅药和用药是因为吸毒能获得满足和欣快感,这就鼓励吸毒者一再

重复这样的行为。

2.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酒足饭饱、饥渴时饮水的欣快感以及哺育时的满足感和吸毒后感到欣快、愉悦的生

理感受觉都在大脑和周围神经的掌控之下,

B.欣快感、满足感这些基本的生理感觉,是人类和其他动物在生存竞争和进化中为了

种群延续和扩大而获得的一种自然机理

C.电、自然奖赏、毒品刺激多巴胺通路时都能产生相同的愉快效果,因为导致愉悦感

觉的原理是一样的,只是刺激的物质和技术手段不同。

D.腹侧被盖区(VTA)、腹隔核和前额叶皮质组成了一条多巴胺通路。这条通路通过神

经纤维释放多巴胺递质,将信息传递出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奖赏学说依赖科学技术手段发现了人的大脑中存在奖赏通路即多巴胺通路,这就为

吸毒者戒掉毒瘾提供了可能性。

B.虽然奖赏学说的提出是依赖于许多科学技术手段对大脑研究后得出的,但也不能完

全解释吸毒成瘾原理,其他学说可做有益补充。

C.吸毒者为何会成瘾,科学研究虽然已给出了一些解释,但还没有哪一个学说得到学

术界的一致认同,深入的科学研究还将持续下去。

D.电刺激奖赏通路的强度较自然奖赏刺激强度大,愉悦感比自然奖赏强烈:吸毒、滥

用药物的吸烟成瘾其刺激强度更大,愉悦感更强烈。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

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以北边丧乱,避地中山,

为葛荣所获。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

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频典二部,

皆有声绩。贺拔胜出镇荆州,乃表信为大都督。从胜攻梁下溠戍,破之,迁武卫将军。及胜

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太祖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

善,相见甚欢。因令信入洛请事,至雍州,大使元毗又遣信还荆州。寻征信入朝,魏孝武雅

相委任。

及孝武西迁,事起仓卒,信单骑及之于泸涧。孝武叹曰:“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即赐信御马一疋,进爵浮阳郡公,邑一千户。

寻除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守宰暗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历年不能断

决。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

太祖以其信着遐迩,故赐名为信。

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

既为百姓所怀,声振邻国。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

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居无几,晋公护又欲杀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逼

令自尽于家。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周书卷十六·列传

第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频典二部 典:掌管。 .

B.咸慕信而侧帽焉 .C.守宰暗弱 .D.乃表信为大都督 . 侧:歪斜。 暗:糊涂。 表:上表举荐。

5.以下各组句子中,能表明独孤信被上级重用的一组是

( )

A.①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 ②乃表信为大都督

B.①从胜攻梁下溠戍,破之 ②少相友善,相见甚欢

C.①咸慕信而侧帽焉 ②故赐名为信

D.①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 ②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独孤信容貌俊美,善于骑马射箭。因为北部边境混乱,他逃避到中山,得到葛荣的

任用。独孤信喜欢修饰自己,服饰的色彩和众人不同。

B.独孤信。是云中人,原来的名字叫如愿,他从小雄武豪迈有操节义气,北州的人都

敬重佩服他。太祖因为他的威信远近闻名,所以赐名为信。

C.独孤信有较高的为政才能,在秦州任职时,果断处理各种事务宣传礼义教化,鼓励

农业生产,在几年时间里,公家私人都富足起来,愿意归附的流民有几万户。

D.独孤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他的名望很高,受到了邻国和士民的敬重,但因和

赵贵同谋而获罪被免官,但最终被逼自尽。

7.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5分)

译文:

(2)晋公护又欲杀之,以其名望索重,不欲显其罪,逼令自尽于家。(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梦江南

皇甫松(唐)

兰烬①落,屏上暗红蕉②。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注释】①兰烬:因烛光似兰,故称。②暗红蕉: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8.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5分)

9.全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共6分)

(1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逍

遥游》)

(2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

望》

(3)余音袅袅, (苏轼《赤壁

赋》)

(4)。 (文天祥《过零丁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

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最后一颗子弹

奚同发

黎明时分林子间不缭绕着一团团带状的雾气,相距不足百米的两人几乎同时发现了对

方。逃犯起身就跑,刑警吴一枪则抢先对天空鸣枪,警告对方“站住”。吴一枪心里明白,刚才自

己打的那一枪,是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

这个犯罪团伙的小头目全身一个战栗,随着吴一枪的喝令立即钉在林子间那片空地的中央,

却并没有按吴一枪的命令把枪扔掉,而是发出一阵哈哈的大笑。吴一枪心里一惊,看着歹徒慢慢地转过身来与他相对而视,并用手中的枪对准他。歹徒脸上挂着绝境逢生的笑容,声音沙哑地说:“枪神,可惜你没子弹啦……”

吴一枪不动声色,只是用枪精确地指向对方。他是有名的神枪手,不仅公安内部,就连罪犯们都称他“枪神”。吴一枪望着对方有些慌乱的眼神,轻声说:“你很清楚,我们两人此时,枪里都只剩最后一颗子弹……那么,让我们较量一下枪的准头吧!”

“嘿嘿嘿……不可能!我计算了你的子弹。你昨晚四次对天鸣枪,两次开枪打伤我的兄弟。刚才是你的第七次鸣枪,也是你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嘿嘿嘿……没想到吧,枪神今天要死在我的手里啦……”歹徒虽然满脸狰狞,却流露出一丝令人难以察觉的心虚。这并没有逃过吴一枪敏锐的眼神。

“是吗?那么,我们来数一二三,开枪。”吴一枪轻松而镇定地说。他的右臂有力而笔直地举着,黑洞洞的7.62毫米枪口坚定地指向对方。

歹徒身子向后一倾,说:“不可能!别骗人啦……你的枪里根本没有子弹……”

“放下武器!这是我最后一次警告你。否则,你,将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个被现场击毙的罪犯!”吴一枪的脸上写满了自信,一字一顿清晰地说。这句话刚出口,吴一枪感到对方明显地全身打了一个激灵。

“一……” 吴一枪手中的枪一动不动,铿锵锐利的声音顿时划破凝滞的空气传递开来。 歹徒紧盯吴一枪,慢慢地抬起有些发抖的左手,双手握紧那支沾着泥草晨露的手枪,他似乎看到吴一枪眼里另一个举枪的影子。

“二……”声音依然宏亮、坚定而自信地穿透林子间。一位警察与一名逃犯共同演绎着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

在以往的刑警生涯中,吴一枪曾遇到过各种情形,像今天这样还是头一次。昨夜他记住了歹徒慌乱中开枪的次数,可以准确地断定对方枪中只剩最后一颗子弹,而自己却没了子弹。如此近的距离,就形成了一种空前的赌局,是赌就有赢有输,他赢得起,当然也输得起。没了后路的吴一枪特别地想把射击动作做得完美一些。上一次因为追求完美和动作漂亮让同事献出了生命,现在,他还是希望自己在歹徒面前能够成就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绝唱…… 吴一枪嘴角挂着微笑——就让这不易察觉的微笑永远留在自己的脸上吧。同时,他注意到,对方枪口明显地虚晃了一下,额头浸出一层亮闪闪的白色,一粒汗珠清晰地从鬓角先慢后加速度地滑过脸颊。

“三!”吴一枪在身后的一束阳光突然射向林子间的空地的一刹那,斩钉截铁大喝一声,就像刚才命令对方“站住”那样威严有力,声震长空。

“叭……”枪声清脆地回响在林间山谷。

歹徒匍匐向前一头栽倒……

子弹一声呼啸从吴一枪的头顶飞过——在他发出”三”的同时,歹徒全身披着迎面而来的阳光,竟然再次打了一个激灵,扣动扳机时,子弹打飞了。

吴一枪迅速跃向对方,反铐住对方的双手。令他吃惊的是,对方竟没有任何反应。用手枪拨过来歹徒那沾着草屑露水的脸,吴一枪才发现,歹徒已没了呼吸。

事后法医检查发现,歹徒死于过度紧张造成的大脑及心脏不能供血,病变的心脏收缩得像石块一样坚硬,苦胆也裂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梦江南皇甫松阅读答案第六篇
高三语文阅读题》

语文阅读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毒品成瘾的原理

冬雨

吸毒者为何成瘾,为什么会不顾一切寻死觅活地寻找毒品?科学研究已经给出了一些答案。

有的研究人员用惩罚学说来解释吸毒者的这些行为。惩罚学说认为吸毒病人表现出的强迫用药和强烈的心瘾(强迫性觅药)不是为了体会欣快和美好的感觉,而是害怕停用毒品后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为了避免经历痛苦而强迫用药,是为了尽快结束痛苦经历而强迫性觅药和用药。

病理性记忆学说则认为吸毒者对毒品引起的奖赏和惩罚效应形成了难以忘记的异常记忆,他们在这种病理性记忆的驱动下不断地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而强迫学说认为,吸毒者与患强迫症的病人相似,明明知道某一情况并不存在,但还是无法控制,要一遍遍地去检查某一情况是否存在,吸毒者的毒品成瘾也同样表现出难以控制自我,强迫觅药和用药。

目前学术界大多认同奖赏学说,并结合其他学说来解释吸毒成瘾。

大脑奖赏学说主要认为,人在吸毒后可以获得如同吃饱饭(酒足饭饱)、饥渴时饮水的欣快感以及哺育时的满足感一样的感觉。这些其本的生理感觉是人类和其他动物在生存竞争和进化中所获得的一种自然机理,目的是为了让种群延续和扩大,所有这些生理感觉的满足都在大脑和周围神经的掌控之下,而吸毒后,毒品中的化学物质也通过大脑和周围神经让人感到欣快、愉悦,甚至是致幻感,如飘飘欲仙。这样的感受如同奖赏机制,吸毒所获得的满足和欣快感就如同吃喝一样,这就鼓励吸毒者一再重复这样的行为来获得满足,故名奖赏。

奖赏学说的提出是依赖于许多科学技术手段对大脑的研究得出的。例如,利用现代脑成像技术和电刺激技术,发现人的大脑中存在奖赏通路,又称多巴胺通路。这个神经通路的组成和结构主要包括:腹侧被盖区(VTA),腹隔核和前额叶皮质。腹侧被盖区由合多巴胺递质(一种化学物质)的多巴胺神经元组成,通过神经纤维与腹隔核和前额叶皮质相联系,并通过神经纤维释放多巴胺递质,将信息传递到腹隔核和前额叶皮质。在进食、饮水、哺育和受到自然奖赏时,这一神经通路就会被激活,人就会体验到美好的感受。

此外,电刺激奖赏通路时,机体会出现类似受到自然奖赏刺激时的愉快效果,但其强度较自然奖赏刺激强度大。尽管电刺激、自然奖赏和药物(毒品)等是不同的物质和技术,但是,所有导致愉悦感觉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奖赏通路,即多巴胺通路。例如,自然奖赏是通过行为反射促进多巴胺递质释放,电刺激是通过电流促进多巴胺递质释放,吸毒、滥用药物和吸烟则是直接模拟多巴胺的作用或促进多巴胺递质的释放。

当然,奖赏学说也不能完全解释吸毒成瘾,所以也还有其他学说。

(摘编自《百科知识》)

1.下列对毒品成瘾原理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吸毒者的强迫性觅药和用药不是为了体会欣快和美好的感觉,而是为了尽快结束痛苦的经历。

B.吸毒者的强迫性觅药和用药是一种因无法控制自我而对某一并不存在的情况进行反复检查的强迫症。

C.吸毒者的强迫性觅药和用药是因为痛苦经历和欣快、美好的感觉形成了难以忘记的异常记忆。

D.吸毒者的强迫性觅药和用药是因为吸毒能获得满足和欣快感,这就鼓励吸毒者一再重复这样的行为。

2.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酒足饭饱、饥渴时饮水的欣快感以及哺育时的满足感和吸毒后感到欣快、愉悦的生理感受觉都在大脑和周围神经的掌控之下,

B.欣快感、满足感这些基本的生理感觉,是人类和其他动物在生存竞争和进化中为了种群延续和扩大而获得的一种自然机理

C.电、自然奖赏、毒品刺激多巴胺通路时都能产生相同的愉快效果,因为导致愉悦感觉的原理是一样的,只是刺激的物质和技术手段不同。

D.腹侧被盖区(VTA)、腹隔核和前额叶皮质组成了一条多巴胺通路。这条通路通过神经纤维释放多巴胺递质,将信息传递出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奖赏学说依赖科学技术手段发现了人的大脑中存在奖赏通路即多巴胺通路,这就为吸毒者戒掉毒瘾提供了可能性。

B.虽然奖赏学说的提出是依赖于许多科学技术手段对大脑研究后得出的,但也不能完全解释吸毒成瘾原理,其他学说可做有益补充。

C.吸毒者为何会成瘾,科学研究虽然已给出了一些解释,但还没有哪一个学说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深入的科学研究还将持续下去。

D.电刺激奖赏通路的强度较自然奖赏刺激强度大,愉悦感比自然奖赏强烈:吸毒、滥用药物的吸烟成瘾其刺激强度更大,愉悦感更强烈。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以北边丧乱,避地中山,为葛荣所获。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

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频典二部,皆有声绩。贺拔胜出镇荆州,乃表信为大都督。从胜攻梁下溠戍,破之,迁武卫将军。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太祖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因令信入洛请事,至雍州,大使元毗又遣信还荆州。寻征信入朝,魏孝武雅相委任。

及孝武西迁,事起仓卒,信单骑及之于泸涧。孝武叹曰:“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即赐信御马一疋,进爵浮阳郡公,邑一千户。

寻除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守宰暗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历年不能断决。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太祖以其信着遐迩,故赐名为信。

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既为百姓所怀,声振邻国。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居无几,晋公护又欲杀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逼令自尽于家。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周书卷十六·列传第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频典二部 典:掌管。

B.咸慕信而侧帽焉 侧:歪斜。

C.守宰暗弱 暗:糊涂。

D.乃表信为大都督 表:上表举荐。

5.以下各组句子中,能表明独孤信被上级重用的一组是 ( )

A.①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 ②乃表信为大都督

B.①从胜攻梁下溠戍,破之 ②少相友善,相见甚欢

C.①咸慕信而侧帽焉 ②故赐名为信

D.①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 ②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独孤信容貌俊美,善于骑马射箭。因为北部边境混乱,他逃避到中山,得到葛荣的任用。独孤信喜欢修饰自己,服饰的色彩和众人不同。

B.独孤信。是云中人,原来的名字叫如愿,他从小雄武豪迈有操节义气,北州的人都敬重佩服他。太祖因为他的威信远近闻名,所以赐名为信。

C.独孤信有较高的为政才能,在秦州任职时,果断处理各种事务宣传礼义教化,鼓励农业生产,在几年时间里,公家私人都富足起来,愿意归附的流民有几万户。

D.独孤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他的名望很高,受到了邻国和士民的敬重,但因和赵贵同谋而获罪被免官,但最终被逼自尽。

7.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5分)

文:

(2)晋公护又欲杀之,以其名望索重,不欲显其罪,逼令自尽于家。(5分)

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梦江南

皇甫松(唐)

兰烬①落,屏上暗红蕉②。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注释】①兰烬:因烛光似兰,故称。②暗红蕉: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8.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5分)

9.全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共6分)

(1)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2) ,恨别鸟惊

心。 (杜甫《春望》

(3)余音袅袅, 。舞幽壑之潜蛟, 。 (苏轼《赤壁赋》)

(4)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梦江南皇甫松阅读答案第七篇
《2006文学卷答案》

南京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小时)

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文学315

适用专业: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戏剧戏曲学

注意:

1.所有答案必须写在“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答题纸”上,写在试卷和其他纸上无效。

2.本科目允许/不允许使用无字典存储和编程功能的计算器。

[说明]

(1)1-4题为必答题;5-8题为选答题,可从中任选两题作答。合计共答6题,每题25分 ,本卷共150分。

(2)答案请一律写在按顺序写在答题纸上;请标清题号,不必抄题。暂时不会做的题目也 请依顺序预留空白,以便随后补写。

(3)每题答案请简明扼要,文字一般掌握在500字左右。

一、必做题(4×25=100‘)

1、应当怎样认识艺术真实的内涵及其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2、厉鹗《论诗绝句》云:“美人香草本《离骚》,俎豆青莲尚未遥。颇爱《花间》断肠句,夜船吹笛雨潇潇。”结合中国诗史与词史谈谈对此诗的理解。

3、“寻根”小说作为一种创作思潮在80年代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它的思想主题具有哪些特征?又表现出怎样的内在矛盾?试举例论证。

4、以维吉尔《埃涅阿斯纪》为例,说明什么是“拟史诗”?并与《荷马史诗》作简要的比较。

二、选做题(4选2,2×25=50‘)

1、比较典型和意境异同。

2、简述桐城三祖的主张桐城文派的传衍。

3、以《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为例,论述曹禺话剧的艺术成就,并分析一下《原野》在曹禺创作中表现出这样的独特性?

8、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对20世纪现代派文学意义何在?

1、应当怎样认识艺术真实的内涵及其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艺术真实的概念不仅是多义的,而且是开放的。其基本的共同内容就是指文学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现实生活进行审美把握的正确性和准确性。艺术真实包括了三个层面的内容。

首先,是假定性真实,即作者在所创造的假定世界中表现的生活合情合理。一方面它是假定的,另一方面在这种假定的框架背景之下,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等又符合人们的一般生活体验,使人们可以从中看出这一世界与经验世界的部分重合,产生一种仿佛在阅读生活本身的效果。

其次,是认识性真实,既作家在作品中所表达的对客观事物认识判断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它包含了两个方面,首先,是展现现实客观世界的真相;其次,是是揭示现实客观世界所蕴涵的真理。

再次,是情感性真实,即作家在作品中所表达的审美情感的真挚可信、真切动人。情感真实不但增添了艺术的魅力,它作为艺术真实的深层内容,同时也是作品价值天平上一块重要的砝码。

艺术真实同生活真实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根本的不同。作家正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创造了既是生活差异物又是生活类似物的作品,形成了艺术真实。生活真实是艺术真实的基础。同时,作品和生活之间从整体到细节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结构的“同形”,因此在衡量艺术真实时不能脱离生活真实的参照。但是,艺术真实作为生活真实的反映,毕竟是主观意识的存在。它是作家对生活真实进行选择、过滤、改造、加工的结果,凝聚着作家的审美创造,因此它可以而且应该比生活真实更集中更典型。

2、厉鹗《论诗绝句》云:“美人香草本《离骚》,俎豆青莲尚未遥。颇爱《花间》断肠句,夜船吹笛雨潇潇。”结合中国诗史与词史谈谈对此诗的理解。

厉鹗的这首《论诗绝句》典型地反映了浙西词派乃至整个清朝的一些词学观点和倾向。他标举“香草美人”,追求曲传寄托意在言外的高格,甚至从花间词中去挖掘这种品格,这个观念在清代颇为流行。

此诗首句点出中国诗学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王逸把屈原 “引类譬喻”含有政治寄托的艺术象征,简称为“香草美人”的表现手法,并逐渐成为中国诗学中的一个重要术语。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

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厉鹗诗的第二句,意为花间词向李白学习“香草美人”的传统,可谓为时不远。李白的诗歌继承并发展了屈原浪漫主义的传统,尽管李白诗歌的内容十分丰富,但他安社稷、济苍生,一生至死不懈的政治理想这一核心主题始终未变。在我国古代中,一个士人揣摩或借用女性的心态、身份来表现其思想感情,往往是有所思想寄托的。第三句直接点题,表达自己对花间词的喜爱之情,最后一句则引用自皇甫松《梦江南》中的名句,以此表示作者对花间词中寄托断肠之悲的爱慕。

厉鹗的对花间词的这种观点是与浙西词派文学思想密切相连的。清代浙派词以“雅正”为词学旨归。其内涵包括:倡醇雅——反对淫语艳词,力求雅洁清新,脱去亵秽;贬伉直——主张婉曲含蓄,认为词之正宗风雅蕴藉;标骚雅——提倡寄兴托意,借香草美人寄寓家国身世之感。厉鹗是浙派词中期的领袖和巨匠,他将寄托的主旨由家国之恨转为内里情志;此外,厉鹗对词体非常尊崇,这也暗合了清代词学的“尊体“思想。这些观点都在该诗中体现了出来。

作为一种词学观点,这种对花间词的认识和推崇本身也无可厚非,在清代它也自有其积极意义。由于词的地位历来不高,而花间词由于其内容多为男女爱情花前月下之事,向来身份暧昧。而厉鹗的这种观点则赋予了花间词以崇高的文学乃至道德和政治意义,自可抬高词的地位,此即“尊体”。

但是从花间词本身的文本内容以及其历史脉络来看,这种对花间词的认识和分析大为可疑。不可否认,花间词中有部分作者(如温庭筠)的部分词作确实有可能暗含了一些言外之意乃至政治意图。但是,花间词的大部分词作乃是后蜀上层贵族的安逸享乐生活的写照,而且就作者本身的意图而言,这些词人也大多无意于在词中寄托政治讽喻,词在当时只是愉情悦性之具,地位甚低,这些贵族作者不会也不必在词中表达政治寄托与言外高格。厉鹗的这个观点也典型地反映了读者本身的思想与时代潮流对阅读对象的制约与误读。

3、“寻根”小说作为一种创作思潮在80年代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它的思想主题具有哪些特征?又表现出怎样的内在矛盾?试举例论证。

一、寻根小说思潮的发展历程。1983-1984年,一批知青作家围绕“寻根”问题展开讨论。1985年,韩少功发表了著名的《文学的根》一文,正式宣告了“寻根”文学运动的开始。韩少功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

85年前后,出现了大批带有“寻根”特色的文学作品。如汪曾祺表现“桃花源”式的传统生活的《大淖记事》、张承志表现蒙古草原人民生活的《黑骏马》、路遥关于城乡交叉地带的描写、莫言关于高密东北乡自己祖辈的生活秘史的讲述,其它如贾平凹表现秦汉文化的“商州系列小说”、李杭育表现吴越文化葛川江系列小说、郑万隆表现大兴安岭少数民族生活的“异乡异闻”系列等。

80年代末期开始,“寻根”文学思潮开始消退,大部分作家不再强调“寻根”主题

二、“寻根”文学的思想内涵。寻根文学思潮着力强调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价值。寻根文学思潮对传统文化的强调并不是毫无选择的,它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这样的二分对待:规范文化(指儒家)和不规范文化(指佛道等),强调后者而贬低前者。同时,寻根文学思潮对民情风俗、地域文化也抱有浓厚的兴趣。这一点在汪曾祺、贾平凹、李杭育等人的作品中都有明显的体现。

根文学思潮的内在矛盾。寻根文学的内在矛盾必然围绕着这个问题而展开:什么是我们的“根”?为什么要“寻”?

首先,寻根文学思潮试图在现代化的语境下复兴传统文化,这是否可能?这一条古代的根是否有可能再复活。著名学者余英时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判断:传统文化已经不在原来的惯有的轨道运转了——“丸已出盘”,我们的传统已经是“游魂”了,传统文化的“根”能否再接上是个问题。

其次,寻根文学思潮在重视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的同时,却大都忽视了现实社会问题的揭示与反思。李泽厚曾经指出,寻根文学的倡导者们不去活生生的生活中寻找作品的灵感,而去穷乡僻野寻找所谓的“根”,是否有必要?

总而言之,寻根文学思潮的困境不仅仅是其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当代文学乃至当代文化所面临的普遍困境:在一个文化不断地被“革命”的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已经支离破碎,是否存在都是个问题,那么,根在哪里?如果寻到的话,它们还能否发芽?

4、以维吉尔《埃涅阿斯纪》为例,说明什么是“拟史诗”?并与《荷马史诗》作简要的比较。

“拟史诗”又称为“文人史诗”,指的是文人在民间史诗的基础上,学习、改造民间史诗的题材、情节,对其进行再创造的结果。维吉尔《埃涅阿斯纪》是第一部文人史诗。《埃涅阿斯纪》通过埃涅阿斯遵守神命到罗马建国的神话,具体叙述罗马先人创业的光荣和艰难,歌颂罗马人威武堂皇,宣传罗马人历史使命,表达帝国基本信念和价值观。《埃涅阿斯纪》对荷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的部分情节和主题进行了改造,注入了作者的新的思想与情感,使其成为一部新的、完整独立的作品。

《埃涅阿斯纪》继承了不少《荷马史诗》中的情节、思想乃至修辞与语言,因此两者难免会有不少共同点。但是它与《荷马史诗》也有着显著的区别。

首先,就主题思想而言,《荷马史诗》重在歌颂英雄的个人奋斗精神,而《埃涅阿斯纪》更强调爱国和奉献精神。《伊利昂纪》的基本主题是歌颂与异族进行战斗的英雄,《奥德修纪》基本主题是歌颂人与自然的斗争。《埃涅阿斯纪》主题则是歌颂罗马民族光荣伟大和创业艰难的历史,赞美罗马帝国的创建者屋大维等罗马领袖的功勋和伟大使命,鼓舞罗马民族爱国和英雄主义精神。

在结构和布局上,两者也有显著的不同。《荷马史诗》的谋篇布局非常高明,把情节重点放在前后几天的战斗上。《伊利昂纪》以阿伽门农、阿喀琉斯为纽带展开希腊和特洛亚的矛盾,生动表现10年大战的整个面貌,《奥德修纪》的海上冒险及其家庭与求婚贵族的斗争两条线索平行交错;《埃涅阿斯纪》艺术构思凝重、严肃谨严、精细。在结构上跨越了较长的时空范围,结构略显松散。

两者的人物形象也大异其趣。《荷马史诗》的人物形象鲜明,既有在战争和对自然的斗争中获得光荣业绩的英雄主义共性,又有个性;荷马作品中阿喀琉斯、奥德修形象是其突出的典型:阿喀琉斯是青年勇士,巨力健步,极重个人尊严和友谊,蛮勇、执拗,性如烈火,最能体现原始英雄主义。奥德修英勇、顽强,战斗不息,具有惊人毅力,有强烈的求知欲,但对奴隶残酷无情,极端自私贪婪。《埃涅阿斯纪》主人公则是一个开国君主的高大形象。对神虔敬、热爱祖国和家人,勇敢、刚毅、坚忍、处事公平;听从天意,要克服一切内在和外在困难。具有仁慈和博大胸怀。两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差异实际上反映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精神的差异。

就艺术风格而言,两者也有鲜明的区别。《荷马史诗》保持的是民间创作的特点,简洁生动,细节描绘,“荷马式比喻”的大量地运用,语言的非常形象化。维吉尔《埃涅阿斯纪》的语言则高度凝练、浓缩、富于暗示,且借用自然物象作暗喻、明喻,比“荷马式比喻”更为贴切、成熟。

5、比较典型和意境异同。

意境和典型尽管产生于不同的文学背景,有着不同的理论渊源,但却不是根本矛盾或对立的范畴。意境和典型都是文学形象中两种不同的优化形态,它们有类似之处,也有各自的不同特点。

意境和典型在本质上都是文学形象,但在性质上又有所区别,典型是典型的艺术形象的简称,它是文学形象中独特的个体,是文学形象中的特殊形态;而意象是指文学形象的意蕴体系,它是文学形象中的凝合的体系。

意境和典型也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形态与特色。典型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与深刻的普遍性,鲜明的独特性与深刻的普遍性在文学典型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意境具有强烈的超越性、主导性与哲理性,它是文学形象虚化、意化和集合的产物。

就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而言,意境和典型也有不同的特点。意境比较侧重于主观表现,大多运用于抒情性作品;典型更着重于客观再现,它更多地出现在叙事性作品之中。

尽管在存在形式和绘形表意的特征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别,但典型和意境在本质上还是相通的,加上两者并不是一个层面上的概念,因此它们互相补充不仅是可能的,也是有益的。而中西方美学与文艺学的理论交流也促进了典型和意境创造的相互渗透。

6、简述桐城三祖的主张和桐城文派的传衍。

桐城派历史可以上溯到明末清初。桐城人方以智、钱澄之、戴名世,在古文理论和创作实践上,初步体现桐城派的某些特征,是桐城派前驱。桐城派由康熙时方苞正式开创,其后刘大魁、姚鼐等以加进一步加以发展。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名。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三祖”。 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家韩愈,欧阳修等人的作品,讲究"义法",要求语言"雅洁',以阳刚阴柔分析文章风格。在清朝中后期,桐城派继续发展壮大。姚鼐后,有“姚门四杰”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姚莹,另外著名的还有曾国藩及“曾门四弟子”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黎庶昌以及林纾、姚永朴、姚永概等卓立文坛。“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兴起,桐城派衰亡。

方苞以文章道德名于当世,继承归有光“唐宋派”古文传统,提出“义法”主张。“义”指中心即正统的基本观点;“法”指表达中心或基本观点的形式技巧,包括结构、条理、修辞等。“义”与“法”之间为一经一纬,相辅相成,即内容与形式必须统一。倡语言“雅洁“,淘杂质,反对俚俗和繁芜,造清真雅谨朴质文体。 “义法”论创立,为桐城文派发展奠定了基础。

刘大魁为桐城文派承前启后的中坚人物。 刘大魁补充发展了方苞“义法”论,重于古文艺术。指出文字“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重视艺术体现。提出“神气”“音节”“字句”理论。“气”指语言气势,“神”是“气之精处”,是最本质独特的风格、性格特征的艺术体现,刘大魁总结和运用我国诗歌韵律学说中的理论,用到散文领域。提出:“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

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强调“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偏废”,就是要以“词章”为手段,以“考据”为凭借,来阐发儒家的“义理”,使桐城派文论具有更完整的体系和周密的理论性。提出了富有创见性的阴阳刚柔说,是古代散文审美理论、风格特征的重大命题。用阴阳刚柔这个哲学概念解释文章风格来源、散文风格特点,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一大创举。

7、以《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为例,论述曹禺话剧的艺术成就,并分析一下《原野》在曹禺创作中表现出这样的独特性?

一、曹禺出色地呈现了封建没落大家庭和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生活,表现了反封建和个性解放的主题:《雷雨》这部家庭悲剧重点在表现封建伦理道德的腐朽,同时也写了现实的阶级关系。周朴园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家。他与繁漪、侍萍、鲁大海的戏剧冲突,鲜明地表现出他自私专横、冷酷虚伪的性格特点。他的妄图维护封建伦常的圆满和完美。繁漪思想性格复杂。她受个性解放思想影响,反抗周朴园的专制,与周萍发生畸形关系。她在绝望的抗争中,性格变态发展,由爱到恨,由复仇变成疯狂。她以“雷雨”式的激情摧毁了封建家庭秩序,也毁灭了自己。

二、曹禺善于运用动作性强和富于潜台词的性格化语言,通过人物之间的心灵交锋和人物内心的矛盾来塑造人物。曹禺创造了一批艺术典型。其中的悲剧女性形象系列尤为杰出。《日出》中的陈白露具有多重复杂性格,这在她与潘月亭、方达生、“小东西”等人物的关系中得到鲜明表现。她挣扎于明暗之间,方达生的到来使她成为一个清醒的沉沦者。“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在她内心发生激烈冲突,但她无力自拔,觉醒使她走向自救的死。

三、曹禺善于根据主题和生活内容来构思戏剧冲突,结构紧凑完整,形式多样《雷雨》采用了‘三一律”原则与“回溯”式结构。“现在的戏剧”’与“过去的戏剧”紧密结合,“过去”不断地被“发现”,推动前者奔向高潮,戏剧冲突紧张激烈。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四、曹禺广泛地吸收了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易卜生、奥尼尔、契诃夫等外国剧作家的艺术养分,并与民族戏剧传统相结合。例如《日出》就受到了契诃夫戏剧的影响,而《原野》也比较好地结合了奥尼尔戏剧的表现主义手法和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取得了比较高的艺术成就,中国现代话剧推向成熟,大大提高了话剧艺术的水平。

《原野》是曹禺发表于1937年的作品,写农民向压迫者反抗复仇的题材。主人公仇虎生长于“原野”,被囚于“牢笼”,一旦挣脱肉体的镣铐,就爆发出“虎”一样的野性的复仇力量,充满着原始的生命强力。“父债子还”的封建宗法伦理思想,使顽强不屈的反抗走上歪曲的道路。他的野性反抗没有冲破封建思想的囚牢,最终毁灭了自己,成为一个悲剧英雄。作者借助表现主义手法写人物的精神幻觉,这对主题的表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取得了较强烈的效果。曹禺在现实主义方法中吸收表现主义手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也是曹禺戏剧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8、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对20世纪现代派文学意义何在?

作为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一座丰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在一些重要方面与传统现实主义大异其趣,却与西方现代派血脉相通。因此,陀思妥耶夫斯基被称为现代派的鼻祖。他与现代派的关系,揭示了一种复杂的精神和文化现象。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着眼于人的生存状况,从人自身的体验和感受去考察人与世界的关系,以极端敏锐而细腻的感受力,捕捉人类心灵的焦灼、痛苦、病态、恐惧,从生命本体意义上对人性与人的存在发出了令人震颤的叩问。但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中所表现出的强大个性及生命存在价值不同,陀氏笔下的人是分裂的、异化的、怪诞的、荒谬的甚至是虽生犹死的,人的心灵是无所依托的、人与世界的关系是疏离的,所有这些,使他超越了传统现实主义关于人的定位,表现出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

特征。陀氏小说“人”的主题的现代性。陀氏小说创作中所体现出的“人性异化”、“信仰悖论”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20世纪的现代派文学。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心理描写的专家,醉心于病态的心理描写,着重描述行为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特别是那些潜意识下的不自觉的反常行为、近乎昏迷与疯狂的反常状态。他的小说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接踵而来的灾难性事件往往伴随归档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以此揭露阙关系的纷繁复杂、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剧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双重人格描写、对潜意识行为的描写都对后世作家产生深刻影响。

陀思妥耶夫斯基20世纪的现代派文学的启示还包括其作品中的“地下人”形象,“地下人”的思想主要还是攻击性的、否定性和破坏性的,它攻击工具理性、攻击功利主义,对人在理性方面的有限性的强调要超过对人的道德的有限性的强调,但正面的东西还没有在绝望的背景中显示出来。这是夜的最深处,看不见一点光亮。这个“地下人”的典型对20世纪的现代派文学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卡夫卡、加谬、萨特等一些二十世纪的作家的作品中(如局外人,恶心者、空心人、K等),一再地看到了“地下人“的身影。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塑造的人物形象中有一类为变态的小人物,这一类形象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形象长廊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他们被称为“弱的形象”“小人物”。卡夫卡笔下的人物则被评论家概括为“防守型的弱者”,“被抛入世界的小人物”,他们“一般都是正直、善良的劳动者,对社会黑暗有不平,有怨怒,但他们的致命弱点是屈辱退让,逆来顺受,对强者、对黑暗势力的袭击或欺凌缺乏自卫能力”。就卡夫卡的创作而言,他的作品似乎弥漫着一种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或“死屋”的气息,而他笔下的“弱的形象”也颇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小人物”的精神和特征。虽然都是小人物、弱者,不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人物在外部世界的压力面前走向内心分裂、精神变态;而卡夫卡的人物则走向变形,并多半变成小动物。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gaozhong/264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