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过郑七山斋

| 高三 |

【www.guakaob.com--高三】

篇一:《玉溪一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测语文试卷(教师卷)》

玉溪一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测语文试卷(教师卷)

第I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过度在意健康反而不利于健康

西班牙《趣味》月刊载文说,为了预防疾病的侵袭,药品和营养品产业推出了一系列产品、生活准则和应摒弃的不良习惯清单,为的是能让人们延年益寿。在药片综合症流行的今天,人们过度在意健康反而不利于健康,在抢占市场的战略引导下,大型医药企业甚至开始觊觎健康人群的医药市场。

文章说,英国《医学旅行》杂志曾在其读者中做过一项民意调查,旨在确定那些最常见的“非疾病”。调查结果显示200多种状态属于“非疾病”,名列首位的是老年人的一些怪癖,然后是倦怠厌烦的情绪、黑眼圈、秃顶、雀斑、招风耳、灰头发或白头发、分娩和时差反应等等。

商业公司试图说服人们相信那些正常的生理过程属于病症,促使人们相信一些社会生活中遇到的个人困扰也属于健康问题。性格腼腆被称为社交焦虑紊乱;工作中缺乏恒心和自制力则变成注意力不足;失去至亲或是一段感情破裂带来的痛苦成了创伤后抑郁症;月经前的情绪波动成了月经前营养不良或机能障碍。为此,在美国调整血清素含量的药物已经被普遍使用,如最为人所知的氟西汀。

近年来还出现了许多新的疾病类型,比如荷兰科学家宾格豪尔斯在对3%的荷兰人调查后提出的“空闲病”,表现为一些人对假日或空余时间无所适从。还有“思乡病”,通常是指那些移居他国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另外,还有蜘蛛恐惧症、天文恐惧症、恐雨症和恐海症等一系列精神病学上记录在案的恐惧症。

目前医药产业经常使用的另一个策略是把一些轻微症状定性为严重疾病的征兆。比如说把疲倦定性为慢性疲乏症状,或是把周期性的腹泻和便秘定性为应激性结肠炎的症状。在美国和新西兰对处方药品直接进行广告宣传是合法的,这和医药产业夸大其词的策略也有很大关系。

汉诺威达特茅斯医学院的莉萨·施瓦茨提醒人们注意避免把一些日常的小问题诊断为某种疾病的危险倾向,比如认为普通的鼻腔黏膜炎是过敏性鼻炎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提法,健康可以定义为“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的极好状态”,而如果完全按照该定义的字面意思,很少有人能达到健康的标准。人们对于健康的狂热追求没有限度。现在有些人已经不需要出现任何症状,只要了解患有某种疾病会有何危害,就会自动把自己归入病人行列。

调查显示,越是富有的国家在医疗体制上的投入越多,饮食也越好,而人们感觉自己患有某种疾病的倾向也越明显。有什么办法能抑制这种倾向呢?解决方法可以是使用那些建立在确凿实验基础上的药物,并且只有在验证有效的情况下再采取进一步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文章说,“患者”本人也可以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因为现在人们通常对健康的过度在意恰恰是不利于健康的。我们的需要是一致的:让健康人安静地生活吧。

1、以下对相关行业“抢占市场”做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试图说服人们相信那些正常的生理过程属于病症。

B、促使人们相信一些社会生活中遇到的个人困扰属于健康问题。

C、经常把一些轻微症状定性为严重疾病的征兆。

D、把健康定义为“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的极好状态”。

答案:D。D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提法,健康可定义为“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的极好状态”,只是一种科学界定,目的不是为了“抢占市场”。

2、以下表述,不属于“过度在意健康”的一项是( )

A、英国《医学旅行》杂志曾在其读者中做过一项民意调查。

B、在美国调整血清素含量的药物已经被普遍使用。

C、某些科学家提出“空闲病”“思乡病”等许多新的疾病类型。

D、人们了解患有某种疾病会有何危害,就自动把自己归入病人行列。 答案:A,A项旨在确定那些最常见的“非疾病”。

3、根据文意,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药品和营养品产业推出一系列产品、生活准则和应摒弃的不良习惯清单,也是为了实施抢占市场战略。

B、医药产业无孔不入,觊觎健康人群的医药市场,又夸大其词,如在美国和新西兰对处方药品直接进行广告宣传合法化。

C、某些西方国家在医疗体制上的投入越多,饮食也越好,而人们感觉自己患有某种疾病的倾向也越明显。

D、为了抑制“杞人忧天”的倾向,要让健康人安静地生活,也可以使用建立在确凿实验基础上的药物,并且再采取进一步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答案:B,A项,为了预防疾病的侵袭,能让人们延年益寿。C项,文中说“越是富有的国家”。D项,只有在验证有效的情况下再采取„„措施。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注]①通侻:随便,不拘小节。侻,同“脱”。②军谋祭酒:官职名。③覃思:深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西京扰乱,皆不就 就:就任

B、下车即缮其甲卒 缮:整治

C、粲恒典之 典:掌管

D、其强记默识如此 识:认识

答案:D,“识”是“记住,记忆”的意思。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王粲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

①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②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③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

④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⑤用相比较,不误一道

⑥文武并用,英雄毕力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

答案:B,1是指蔡邕;36是称赞曹操的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粲才华出众,幼小时就受到当时的名人蔡邕的赞赏推重,司徒征召他做僚属,皇上下诏任命他为黄门侍郎,他都没有就任。

B、王粲劝刘表的儿子刘琮归顺太祖曹操。太祖任命刘琮为丞相府属官,赐以关内侯的爵位。夏日过郑七山斋

C、王粲将袁绍、刘表两人与曹操进行对比,称赞曹操不仅能够收纳贤人豪杰,而且能够让他们各尽其才。

D、王粲博闻强记,过目不忘;撰写文章,一挥而就,即使时人反复斟酌推敲,也比不上他。

答案:B,是太祖任命王粲为丞相府属官,赐以关内侯的爵位。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3分)

王粲进来以后,众人见他年纪小,身材又矮,在座的都很吃惊。

(2)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3分)

在荆州避乱的读书人,都是海内的俊杰。

(3)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4分)

他擅长写文章,提笔成文,没有需要修改订正的地方。当时人常常认为是事先构思好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夏日过郑七山斋

杜审言

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

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

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

[注]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唐高宗咸亨进士,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此诗是杜审言任洛阳县丞时,到洛阳近郊郑七山斋访问时所作。

8、尾联中哪一个字用得好?为什么?(4分)

答:“迟”字用得好。(1分)“迟”字既写出了诗人对郑七山斋风光的倾心爱慕、流连忘返,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与主人的深情厚谊,依依不舍,时虽晚而不愿回。(2分)这一“迟”字的运用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产生了动人心弦的艺术力量。(1分)

9、颔联描绘山斋内外景色,情景交融。试作简要赏析。(6分)

夏日过郑七山斋

答: “薜萝山径入”写在通往郑七山斋的曲折的山路上,长满了茂盛的薜荔和女萝,隐隐传达出山斋的幽深和清静。(1分)“荷芰水亭开”写出进入山斋后的景象:水亭周围的池中,一望无际的荷、菱开放出清丽的花朵。(1分)从狭窄山路中穿行来到山斋后,诗人顿觉豁然开朗,诗中“入”字和“开”字不仅实写诗人的行动,也透露出心情的变化。(2分)此联看似纯写景,实则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对夏日山斋的喜爱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 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 , 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

(3)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篇二:《【名师辅导】201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十 古代诗歌鉴赏]》

专项训练十 古代诗歌鉴赏

一、(2013·陕西长安一中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访中洲

[宋]姚镛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①相连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

注:①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

1.本诗被访者并未出现,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写出了“被访者”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访者”形象?请结合全诗鉴赏分析。夏日过郑七山斋

二、(2013·山西长治二中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夏日过郑七山斋

①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①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

1.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

2.词的下阕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三、(2012·云南玉溪一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夏日过郑七山斋

杜审言

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

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

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

注: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唐高宗咸亨进士,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此诗是杜审言任洛阳县丞时,到洛阳近郊郑七山斋访问时所作。

1.尾联中哪一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2.颔联描绘山斋内外景色,情景交融。试作简要赏析。

四、(2012·河北唐山摸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淮村兵后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1.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2.请简要概括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南海旅次

曹 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1.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颈联作一赏析。

2.诗的尾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请简要赏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送友人归

郑思肖

年高雪满簪,唤渡浙江浔。

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

凤凰身宇宙,麋鹿性山林。

别后空回首,冥冥烟树深。

1.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虚实结合”手法,试结合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尾联作简要分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①题元十八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②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鲜饭细酒香浓。

注:①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居在庐山五老峰下。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夏日过郑七山斋

1.诗的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全诗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请结合全诗赏析“影落杯中五老峰”一句。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满江红

柳 永

①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

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

②③④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注:①长川:即下阕中的桐江。②成底事:一事无成。③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④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1.这首词的上阕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阕加以分析。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子 规

① 吴 融

②③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①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湖南一带),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②国:指故国。③委:舍弃,丢弃。

1.颔联在刻画子规形象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2.诗人通过对子规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十、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秋晚书怀

① 高士谈

肃肃霜秋晚,荒荒寒日斜。

老松经岁叶,寒菊过时花。

②天阔愁孤鸟,江流悯断槎。

有巢相唤急,独立羡归鸦。

注:①高士谈:宋宣和末期任忻州(今山西忻县)户曹参军,出使金国,被留,官至翰林直学士。后因参与宇文虚中密谋南归而被拘,遭杀害。②断槎:槎,木筏。张华《博物志》记载,海边每年八月都有槎如期而来,于是备好食用之物,乘槎到天河(即银河)之上。因为槎断,自然无法归来。

1.诗歌颈联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2.诗歌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 野兴

马致远

①②东篱本是风月主。晚节园林趣。一枕葫芦架,几行垂杨树。是搭儿快活闲住处。

注:①风月:指大自然。②搭儿:地方。

1.简要分析“东篱本是风月主”在这首曲子中的作用。

2.赏析“一枕葫芦架,几行垂杨树”的妙处。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①[双调]折桂令 九日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1.诗有“诗眼”,词有“词眼”,曲也有“曲眼”,这首曲子的“曲眼”是什么?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2.本曲最后三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南吕]金字经

贯云石

泪溅描金袖,不知心为谁?芳草萋萋人未归。期,一春鱼雁稀。人憔悴,愁堆八字眉。

1.说说“人憔悴,愁堆八字眉”中“堆”字的妙处。

2.这首曲子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的。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孙光宪

①②③蓼岸风多桔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

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注:①蓼岸:开满蓼花的江岸。②楚天:泛指今湖北、湘南一带。③杳杳:幽远。

1.词的首句“蓼岸风多桔柚香”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词的上阕情景交融,请找出其中最能体现词人情感的字眼,并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十五、阅读下面一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十六、(2013·宁夏银川一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日酬王昭仪

① 汪元量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②③黄金台愧少知己,碧玉调将空好音。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④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注:①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②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③碧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苑》)④劲气:寒气。

1.“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

2.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十七、(2013·辽宁鞍山一中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 晴

陈与义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谁与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1.诗的前两联是如何来表现“雨晴”的?试赏析。

2.“卧看天河尽意明”是从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中的“卧看牵牛织女星”化用而来的,但两首诗在表情达意上并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加以赏析。

十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题老将林亭

张 蠙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①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注:①凌烟阁原本是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2.诗中的老将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十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写真寄外

① 薛 媛

②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③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注:①写真:画人像。薛媛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楚材离家远游,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梁取琴书等物。“善书画,妙属文”的薛媛,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楚材内心愧疚,终与妻团聚。②丹青笔:画笔。③索寞:憔悴。

1.有人说,首联一“寒”字尽显诗人功力,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请联系全诗,说说尾联在全诗的作用。

二十、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南旺守闸

① 刘 基

客路三千里,舟行二月余。

壮颜随日减,衰鬓受风疏。

②③蔓草须句国,浮云少昊墟。

秋心如汶水,荡漾绕青徐。

注:①刘基(1311—1375),元至顺年间进士,助明太祖朱元璋成就帝业,后弃官还乡。②须句:春秋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境。③少昊:少昊为传说中的古部落首领,曾建都于曲阜。

1.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

一、1.侧面烘托。诗人通过对“被访者”居住环境的描写,如他傍水而居,门前种有修竹,旁有荷花池,清香四溢,从侧面烘托出了被访者高雅隐逸的形象。

2.“访者”是一个格调高雅,充满意趣的清逸之士。他访友不择晴日,而是踏雨而来,来访本是为了和好友探讨“奇字”,这本已不是什么经世致用之务,可是还没来得及交流就先急忙走向水边去看那雨中出岫的茫茫白云,可见其清逸情怀。

二、1.词的上阕写了灯火、云、鹧鸪、村落等景物。构成了一幅山村傍晚时分寂静寥落的生活画面。

2.词的下阕运用对比、用典,用昔日驰骋疆场和如今的憔悴疲惫对比;用诸葛亮挥羽扇整纶巾的典故(或用屈原《招魂》之典)表现了作者岁月蹉跎、英雄老去,壮志难酬、功业难成,失魂落魄、满腹哀怨,抚今追昔、漂泊憔悴的情感。(其他说法符合词意亦可)

三、1.“迟”字用得好。“迟”字既写出了诗人对郑七山斋风光的倾心爱慕、流连忘返,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与主人的深情厚谊,依依不舍,时间虽晚而不愿回。这一“迟”字的运用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产生了动人心弦的艺术力量。

2.“薜萝山径入”写在通往郑七山斋的曲折的山路上,长满了茂盛的薜荔和女萝,隐隐传达出山斋的幽深和清静。“荷芰水亭开”写出进入山斋后的景象:水亭周围的池中,一望无际的荷、菱开放出清丽的花朵。从狭窄山路中穿行来到山斋后,诗人顿觉豁然开朗,诗中“入”字和“开”字不仅实写诗人的行动,也透露出心情的变化。此联看似纯写景,实则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对夏日山斋的喜爱之情。

四、1.描写的是一幅南宋时,江淮一带战乱后农村的残破景象。人已逃亡,桃花寂寞地开着。烟草茫茫,晓鸦聒噪,围墙坍塌,水井荒废,人烟稀少;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

2.(1)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农村带来破坏的痛心;(2)对侵敌的仇恨,对战争的厌恶。 五、1.颈联描写了早角、残潮、霜、月等最能牵动归思的景色,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夏日过郑七山斋

2.比喻。把归思比作含苞待放的百花,被春风催开,不由自主地竞相怒放,生动地表现出归思的纷乱、强烈、生生不已、难以遏止。

六、1.“花落一杯酒”一句,实写分别之景:暮春时节,友人归去,唯有一杯酒表达诗人的离愁别绪。“月明千里心”一句,虚写别后之情:分别之后,虽相隔千里,但可共享一轮明月,寄托相思之心。颔联由眼前之景想到别后之情,由实到虚,虚实结合,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和对朋友的一片真情。

2.尾联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送归友人后怅然若失、离愁满怀的情感。在友人的归帆渐远渐隐之际,诗人回眸凝望,只有烟雾缭绕的林木,昏黑幽暗,深不可测,诗人的离愁别绪已蕴含其中。

七、1.描绘了一幅夏秋之交的幽美景象:潺潺的溪水,弥漫的岚气,茂密的森林,措置有序的水栅,面山而凿的小窗,绽放的红杜鹃、初开的白芙蓉。表现了作者对溪居优美宜人景色的喜爱和主客欢融无间的情意(或:对主人殷勤招待的感激之情)。

2.此句写处于这个淡雅绝俗的居室中可以远眺山川景物,远处的五老峰影却能倒映在杯子中,溪居的明净便自不待言了。其中“落”字,尤为神妙,似乎五老峰影是一个物体,会落入杯中,想象奇特,表现了溪居主人的不俗。

八、1.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特色。词人先写了一系列的静景:傍晚雨停,桐江波静,夜幕来临,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烟,芦苇萧索。然后写了动景:江上渔船飞快地行进,闪烁着灯火回归村落,做到了动静结合。“飞短艇”“载”“归村落”,这些动景衬托出环境的静寂。

2.表达了词人厌倦仕途,渴望归隐之情。上阕通过写雨后秋夜的疏淡、萧索之景烘托词人凄凉的心情;渔人急于归家,反衬出词人漂泊的孤独和凄苦,表达出词人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的心情。下阕写桐江雾浓波染,两岸峰峦如削,这样的自然美景和“区区成底事”的宦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继而借王粲的诗,表达出自己对宦游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的归隐心理。

九、1.对比。作者将在“他山”(指异乡)啼血、飘荡的杜鹃与“旧苑”(故国)春来

篇三:《云南玉溪一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测语文试卷》

云南玉溪一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测语文试卷(教师卷)

第I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过度在意健康反而不利于健康

西班牙《趣味》月刊载文说,为了预防疾病的侵袭,药品和营养品产业推出了一系列产品、生活准则和应摒弃的不良习惯清单,为的是能让人们延年益寿。在药片综合症流行的今天,人们过度在意健康反而不利于健康,在抢占市场的战略引导下,大型医药企业甚至开始觊觎健康人群的医药市场。

文章说,英国《医学旅行》杂志曾在其读者中做过一项民意调查,旨在确定那些最常见的“非疾病”。调查结果显示200多种状态属于“非疾病”,名列首位的是老年人的一些怪癖,然后是倦怠厌烦的情绪、黑眼圈、秃顶、雀斑、招风耳、灰头发或白头发、分娩和时差反应等等。

商业公司试图说服人们相信那些正常的生理过程属于病症,促使人们相信一些社会生活中遇到的个人困扰也属于健康问题。性格腼腆被称为社交焦虑紊乱;工作中缺乏恒心和自制力则变成注意力不足;失去至亲或是一段感情破裂带来的痛苦成了创伤后抑郁症;月经前的情绪波动成了月经前营养不良或机能障碍。为此,在美国调整血清素含量的药物已经被普遍使用,如最为人所知的氟西汀。 近年来还出现了许多新的疾病类型,比如荷兰科学家宾格豪尔斯在对3%的荷兰人调查后提出的“空闲病”,表现为一些人对假日或空余时间无所适从。还有“思乡病”,通常是指那些移居他国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另外,还有蜘蛛恐惧症、天文恐惧症、恐雨症和恐海症等一系列精神病学上记录在案的恐惧症。 目前医药产业经常使用的另一个策略是把一些轻微症状定性为严重疾病的征兆。比如说把疲倦定性为慢性疲乏症状,或是把周期性的腹泻和便秘定性为应激性结肠炎的症状。在美国和新西兰对处方药品直接进行广告宣传是合法的,这和医药产业夸大其词的策略也有很大关系。

汉诺威达特茅斯医学院的莉萨·施瓦茨提醒人们注意避免把一些日常的小问题诊断为某种疾病的危险倾向,比如认为普通的鼻腔黏膜炎是过敏性鼻炎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提法,健康可以定义为“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的极好状态”,而如果完全按照该定义的字面意思,很少有人能达到健康的标准。人们对于健康的狂热追求没有限度。现在有些人已经不需要出现任何症状,只要了解患有某种疾病会有何危害,就会自动把自己归入病人行列。

调查显示,越是富有的国家在医疗体制上的投入越多,饮食也越好,而人们感觉自己患有某种疾病的倾向也越明显。有什么办法能抑制这种倾向呢?解决方法可以是使用那些建立在确凿实验基础上的药物,并且只有在验证有效的情况下再采取进一步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文章说,“患者”本人也可以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因为现在人们通常对健康的过度在意恰恰是不利于健康的。我们的需要是一致的:让健康人安静地生活吧。

1、以下对相关行业“抢占市场”做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试图说服人们相信那些正常的生理过程属于病症。

B、促使人们相信一些社会生活中遇到的个人困扰属于健康问题。

C、经常把一些轻微症状定性为严重疾病的征兆。

D、把健康定义为“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的极好状态”。

答案:D。D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提法,健康可定义为“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的极好状态”,只是一种科学界定,目的不是为了“抢占市场”。 2、以下表述,不属于“过度在意健康”的一项是( )

A、英国《医学旅行》杂志曾在其读者中做过一项民意调查。

B、在美国调整血清素含量的药物已经被普遍使用。

C、某些科学家提出“空闲病”“思乡病”等许多新的疾病类型。

D、人们了解患有某种疾病会有何危害,就自动把自己归入病人行列。 答案:A,A项旨在确定那些最常见的“非疾病”。

3、根据文意,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药品和营养品产业推出一系列产品、生活准则和应摒弃的不良习惯清单,也是为了实施抢占市场战略。

B、医药产业无孔不入,觊觎健康人群的医药市场,又夸大其词,如在美国和新西兰对处方药品直接进行广告宣传合法化。

夏日过郑七山斋

C、某些西方国家在医疗体制上的投入越多,饮食也越好,而人们感觉自己患有某种疾病的倾向也越明显。

D、为了抑制“杞人忧天”的倾向,要让健康人安静地生活,也可以使用建立在确凿实验基础上的药物,并且再采取进一步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答案:B,A项,为了预防疾病的侵袭,能让人们延年益寿。C项,文中说“越是富有的国家”。D项,只有在验证有效的情况下再采取„„措施。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注]①通侻:随便,不拘小节。侻,同“脱”。②军谋祭酒:官职名。③覃思:深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西京扰乱,皆不就 就:就任

B、下车即缮其甲卒 缮:整治

C、粲恒典之 典:掌管

D、其强记默识如此 识:认识

答案:D,“识”是“记住,记忆”的意思。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王粲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

①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②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③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

④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⑤用相比较,不误一道

⑥文武并用,英雄毕力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

答案:B,1是指蔡邕;36是称赞曹操的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粲才华出众,幼小时就受到当时的名人蔡邕的赞赏推重,司徒征召他做僚属,皇上下诏任命他为黄门侍郎,他都没有就任。

B、王粲劝刘表的儿子刘琮归顺太祖曹操。太祖任命刘琮为丞相府属官,赐以关内侯的爵位。

C、王粲将袁绍、刘表两人与曹操进行对比,称赞曹操不仅能够收纳贤人豪杰,而且能够让他们各尽其才。

D、王粲博闻强记,过目不忘;撰写文章,一挥而就,即使时人反复斟酌推敲,也比不上他。

答案:B,是太祖任命王粲为丞相府属官,赐以关内侯的爵位。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3分)

王粲进来以后,众人见他年纪小,身材又矮,在座的都很吃惊。

(2)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3分)

在荆州避乱的读书人,都是海内的俊杰。

(3)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4分)

他擅长写文章,提笔成文,没有需要修改订正的地方。当时人常常认为是事先构思好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夏日过郑七山斋

杜审言

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

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

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

[注]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唐高宗咸亨进士,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此诗是杜审言任洛阳县丞时,到洛阳近郊郑七山斋访问时所作。

8、尾联中哪一个字用得好?为什么?(4分)

答:“迟”字用得好。(1分)“迟”字既写出了诗人对郑七山斋风光的倾心爱慕、流连忘返,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与主人的深情厚谊,依依不舍,时虽晚而不

愿回。(2分)这一“迟”字的运用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产生了动人心弦的艺术力量。(1分)

9、颔联描绘山斋内外景色,情景交融。试作简要赏析。(6分)

答: “薜萝山径入”写在通往郑七山斋的曲折的山路上,长满了茂盛的薜荔和女萝,隐隐传达出山斋的幽深和清静。(1分)“荷芰水亭开”写出进入山斋后的景象:水亭周围的池中,一望无际的荷、菱开放出清丽的花朵。(1分)从狭窄山路中穿行来到山斋后,诗人顿觉豁然开朗,诗中“入”字和“开”字不仅实写诗人的行动,也透露出心情的变化。(2分)此联看似纯写景,实则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对夏日山斋的喜爱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 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 , 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

(3)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5分)

沙漠胡杨

王永杰

①新疆有两种著名的树,一是白杨,一是胡杨。白杨的美在于挺拔,而胡杨之美在于顽强的生命力和醉人的金黄色。

②胡杨是古老的树,据说,几千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了。它曾经是山地河谷的主要树种。在新疆伊犁地区,巩乃斯河沿岸至今还有胡杨树的身影,但是已经没有成片成林的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是沙漠选择了胡杨,还是胡杨爱上了沙漠,胡杨逐渐演变成了沙漠河流沿岸最主要的树种。目前,全世界90%的胡杨在中国,中国90%的胡杨在新疆,新疆90%的胡杨在塔里木河沿岸。

③胡杨是美丽的树。每年10月,秋天的胡杨就穿上金黄色的礼服,迎接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宾客。远观胡杨,层林尽染,一片金色的海洋。近观胡杨,每一片叶子都很通透,叶脉清晰可见,特别是在太阳初升或者夕阳西下的时候,逆光或者侧光去端详,透明的叶片相互映衬,散射出黄色的光晕。当然,最壮观的是乘坐三角翼飞机,逆着光从胡杨林头顶飞过。视野开阔,胡杨、沙漠、河流尽收眼底,黄色的沙丘、黄色的胡杨,还有泛着银色鳞波的河水,真是壮丽神奇。 ④胡杨是一种神奇的树。小的时候形状如柳树,枝条柔软,叶子细长。长大了,树干挺直,叶子就成为杨树叶子的形状,只不过尺寸小一些。所以,胡杨也称为“异叶杨”“变叶杨”。有人说,胡杨的奇特在于一树三种叶。一棵粗壮的胡杨,离地 一米以下长有枝条的话,叶子一定是柳叶的样子,高一些就是杨树的叶子,再高一些会有枫叶的形状。

⑤胡杨的根很奇特,可以扎到地下几十米,吸取水分,顽强地撑起一片生命的绿色。走进胡杨林,你可能会看到,有些粗大的胡杨,祼露的根部很粗壮,很发达。但胡杨小的时候,根系很不发达,只有一个主根很粗,这主要和胡杨生长的环境

有关,它必须把根迅速插进地底下,获取宝贵的水资源。所以胡杨很难移裁,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挖断其主根,前几年,单位搞园林绿化,想栽种几棵胡杨。有人急于求成,挖了十几棵胳膊粗细的胡杨栽进院子,结果只成活了一两棵。

⑥胡杨是顽强的树,生长在西北沙漠地带,耐干旱、耐盐碱,不怕酷热严寒,不畏风沙侵袭。它们或成片成林,或孑然一身,顽强地矗立在沙漠戈壁,履行着自己与生俱来的使命——抗风沙,保绿洲。沿着沙漠公路走一走,你会看到在沙漠边缘,沿着古河道,生长着或高或低、错落有致的胡杨,尤其是沿着塔里木河两岸,生长着茂密的胡杨林。有人说,正是有了这片胡杨林,天山南麓的大片绿洲才免遭沙漠的吞噬。所以,当地人称胡杨为“英雄树”,也有人赞美它是“沙漠的脊梁”。

⑦第一次走进沙漠,见到胡杨,我就为它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粗壮的树干、开裂的树皮、奇异的形状,在塔克拉玛干大漠的烈日炙烤下,顽强地挺立着,用不太茂密的叶子,为我们这些到访者撑起一片片阴凉。有的树冠已经枯死,却从半腰伸出一根绿枝;有的下半部分的小虬枝沿着树干枯萎着,树顶部分却绿意盎然;有的半边身子似乎已经焦黑,却在另一侧长着茂密的枝叶;甚至有的上半部分已经没有了树皮,露出白森森的树干,下半部分却快意地生长着,还有的树身子已经匍匐在地,靠一些枝杈支撑着,树冠部分依然歪歪扭扭地向上展开„„此时此刻,我似乎体味到了一些坚韧不拔的含义。

⑧传说,胡杨一生3000年,“生而不死1000年、死而不倒1000年、倒而不朽1000年”。胡杨就是这种树,坚守着一片贫瘠的沙漠,固守着千年不变的信念。有时候,我站在沙丘上,或坐在胡杨树下,任思想的野马穿越时空随意驰骋。一棵嶙峋的老胡杨,也许曾经为西天取经的唐玄奘撑起过一片阴凉;一根枯萎了的老树干,也许曾经为行走在丝路上的商旅拴过疲惫的骆驼;一段躺在沙丘上的老树皮,也许曾经见证了西域历代王朝刀光剑影的兴衰。不屈的胡杨、不老的胡杨、不朽的胡杨,只有你能说出尼雅的奥秘,只有你真正了解沧海桑田的变换。如今,塔里木河不再奔流不息,罗布人与楼兰古国消失在茫茫的大漠沙尘之中,而古老的胡杨树依然顽强地挺立在沙漠的边缘,守望着现代文明在荒野之中的繁衍生息。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第②段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是为了证明胡杨树是古老的树种。

B、胡杨树的主要特点是树种古老、色彩美丽、叶子和根奇特、生命力顽强。

C、从第⑤段中的事例可知,生命力顽强的胡杨树在别的地方是很难成活的。

D、人们称胡杨为“英雄树”“沙漠的脊梁”,是因为它在防沙护林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E、作者对胡杨树作了具体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胡杨树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

答案:AC,A项,“这是为了证明胡杨树是古老的树种”说法有误,作者用列数字的方法是为了说明胡杨的主要分布特点。C项,曲解文意,第5段的举例是为了证实胡杨的根很特别。

12、第⑦段细致地描写了沙漠胡杨的形态,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 1.让读者对胡杨有更直观的了解,从而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2更细致地突显胡杨顽强的生命状态,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gaozhong/268718.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