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莫能助造句

| 高三 |

【www.guakaob.com--高三】

篇一:《黄浦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黄浦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学生注意:

1.答案与作文全都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2.答题时注意试卷题号和答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一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①朋友小聚,席间说起某些“讽一劝百”或只是炫耀“三俗”、谈不上“讽”与“劝”的热播连续剧,有人戏称之为“中产阶级堕落宝典”,当场被一时髦淑女善意提醒:“您老可别成了九斤老太啊!”于是哄堂大笑,话题很快切换,觥筹交错,言笑如仪。

②但我却不禁暗自浮想联翩起来。盖哄笑之由,并非座中一客被誉为“九斤老太”,乃因说者自居时髦,却一本正经吐出一个很落伍的词,多少也有点幽默。“九斤老太”是鲁迅小说《风波》里一笔带过的人物,曾经与阿Q、祥林嫂、闰土、假洋鬼子、孔乙己一道流行过,如今已颇为古旧,纵然比谌容《人到中年》里的“马列主义老太太”名气响一点,较之也曾奔赴鲁迅笔底、永远保鲜的“国骂”,就逊色多了。现代文学一些“共名”(何其芳语)

③新词迭出,表征社会进步。比如“发扬”什么,自幼用惯,曾几何时已被“弘扬”取代。上下一心,咸与“弘扬”,“发扬”就黯然失色。有些场合改用“发扬”,反而不够庄重。从红色年代过来的人都熟悉“光辉”一词,当时只觉臻乎其极,无以复加,孰料又有“辉煌”起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盛大场面若无“再造辉煌”,“共创辉煌”予以描写,加以烘托,就缺了什么。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感情”单独使用,很可能变成“敏感词”。文学中写不写感情,写到什么程度,主体是谁,悠悠万事,惟此为大,现在不也被风光无限的“情怀”代替了吗?……“四化”“小康”何其“辉煌”,几十年下来,乔治〃奥威尔所谓“新说法”如雨后春笋,更新之速,惟房屋拆建道路翻修可以媲美。再用旧词,若非“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也只能是“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检梳妆”了。

④语言发展并非一味舍旧图新,也有推陈出新。末世论相信一切言说最后都要受审判,语词一旦造出,就不会废弃,至多存放在人所未识的永恒里。时候一到,即被激活。据说英语最不济,新事物都得量身定做新名词来匹配,海量增加,因此难学,而汉语只须几个常用字稍加组合,就应变无穷。远有“科学”“经济”“自由”“民主”“细胞”“原子”,近有“下岗”“待岗”“扫黄”“打非”“外资““低保”“社保基金”“发改委”“社精办”“五个一”“电脑”“博客”“上网”“灌水”“环保”“全球化”“脑残”“伪娘”——对旧词和旧用法或疏离,或仿造,或回归,脱胎换骨,点石成金,似新实旧,可旧可新,不像现代日语、韩文,任由“音译”外来词肆意糟蹋母语的纯洁性。

⑤成语与器物无关,系乎文化根性,稳定性更大。许多从《尚书》《诗经》开始就雷打不动,绝无废弃(存放)之虞。《尚书〃禹贡》述尧至暮年有“南巡”。“共工”“ 驩兜”“三苗” “鳏”,恰为“四罪”。尧死,百姓“如丧考妣”。舜行德政,“百兽率舞”。《诗〃蒸民》有“小心翼翼”“明哲保身”“爱莫能助”,《小雅》有“万寿无疆”,《关雎》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至今沿用,不绝如缕。

⑥奥威尔说过,“和语言滥用现象搏斗往往显得多愁善感古趣盎然”(《政治与英语》)。“搏斗”云云有些夸张。放手滥用,也翻不出语言之网。许多簇新语词,无非旧词重新包装。比如,“网络红人”漫天飞舞的诨名绰号,不都是“多愁善感古趣盎然”吗?语言的惰性令

一切创造事先陈旧,张世禄先生曾以《诗经〃君子于役》)为例,说明汉语里许多“基本词”,“经过千百代保存下来而没有加以变化”(《汉语历史上的词汇变化》)。“活在当下”、陶醉于词语爆炸的绚丽光芒、天天做仓颉的人大概不会承认,但这恰恰也是一种信念:“基本词汇是基本上完全保存下来的,并且使用为语言的词汇的基础——把千百年积累起来的基本词汇消灭掉了,又不可能在很短期间内创造新的基本词汇,那就会使语言瘫痪,使人们完全丧失相互交际的可能。”(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人“说”语言乎?语言“说”人乎?真很难讲。

⑦算不得“基本词”的“九斤老太”是否也会咸鱼翻身,重新流行呢?要打赌,或许可以稳操胜券。

1.选词填入第②段空格处,说明理由。(2分)

(1)覆盖 (2)颠覆

选项_____________

理由

2.第③段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3分)

3.对文中“九斤老太”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文中有人被朋友戏称“九斤老太”,言外之意是说他古板、不够时髦。

B.鲁迅《风波》里的“九斤老太”一度流行,在新词涌现过程中悄悄隐退。

C.文章结尾再次出现“九斤老太”,引发语词存放以后也可能流行的思考。

D.“九斤老太”和“环保”“全球化”“脑残”“伪娘”一样,也都是流行语。

4.联系全文,概述作者所认为的语词“流行”与“存放”的关系(3分) (1) ; (2) ; (3) 。

5.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2分)

A.语言的传承与发展

B.语词发展需要推陈出新

C.语词的流行和存放

D.语言的核心在稳定

6.运用作者的观点,分析以下流行语的表达效果(任选—例回答,若两例均选以例一计分)。......(3分)

例一:《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用了新闻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其中的“给力?二字,让很多人感到意外,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并引起争议:有人叫好,说这个标题读来感觉“给力”,也有人说权威媒体这么遣词造句不够严谨„„

例二:“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苹什么”„„2010年的网络热词中,类似调侃农产品涨价的谐音词尤为醒目,可以说三字新词领衔社会热点流行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山阴道上访徐渭

①绍兴,古称山阴。盛夏时节,三下江南,徜徉山阴道上,赏钟灵秀泽,沐淳朴风土,荟萃人文,目不暇接。我为寻访一颗泣血之灵魂,参悟一个生命之真谛,冒雨直奔前观巷大

乘弄10号的青藤书屋。

②山阴道上,人们皆知身处闹市的三味书屋,却少有人知地处深巷的青藤书屋。青藤书屋就像一坛深埋地窖之老酒,等待有缘的访客闻香而至。她是我国绘画史上蜚声江南的“青藤画派”发源地,也是明代书画家、文学家徐渭的出生地和读书处。

③徐渭,字文长,号天池,别号青藤。其诗、文、书、画、曲涉猎之广,成就之高,前追东坡。他开创了水墨大写意花鸟画之风,扭转了花鸟画的地位,使花鸟画成为400年来中国画坛之主流品种。他的一生,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与穷困、疾病、癫狂、暴力、死亡相伴。余秋雨所写的《青云谱随想》中说:在中国古代画家中,人生经历像徐渭这样凄厉的人不多,即便有,也没有能力把它们幻化为一幅幅生命本体悲剧的色彩和线条。

爱莫能助造句

④书屋规模偏小,不足两亩地,建筑风格不失江南特有之优雅灵秀气。有竹园一片,假山一座,两室木格花窗平房,天井西面墙上挂有几株青藤,错节盘根,郁郁葱葱,长于顽石间且常年苍翠,昭示着主人生前之倔强性格。步入正厅,迎面墙上有徐渭50岁画像,槁项黄馘的面庞显出深刻的怪异与倔强,与那个机敏诙谐、游戏风尘的20岁秀才相去甚远。我注视良久,脑中顿时浮现一连串数字:“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徐渭自题联),出生百日便丧父,五次结婚,七年监禁,八次科举失败,八次自杀不死,九死一生。其生命之顽强如身中200多块弹片而不死的“硬汉”海明威,连死神也无可奈何。人世间的至惨至悲无人可比。有人说他是“中国之梵〃高”,我却说晚生300年的梵〃高是“荷兰之徐渭”。 ⑤于是,我明白了,艺术家唯其在癫狂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线条和色彩才会犀利、奔放;唯其在癫狂中,一切才最接近原始的真我,发于笔端,闻于绝响.于是,我明白了,一个如此悲惨至极的人为何拥有那么高贵的灵魂。

⑥我的视线移向徐渭生前一幅水墨大写意《墨葡萄图》的摹本,笔墨酣畅,布局奇妙:老藤错落低垂,枝繁叶茂,串串葡萄倒挂枝头,风格疏荡,颇具神韵。画面上方空白处以狂草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茕独者字寒,高迈者字奇,深心者字怪,闲适者字逸。徐渭书法、诗、画生辉,令平凡的画材不平凡,令“公安派”大家袁宏道惊得大呼小叫,打听徐某人乃今人还是古人。 ⑦我不懂画,更不知笔法、写意,然从墨迹中我感觉到一种气韵,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张力在撞击、震撼我的心灵。书道言:草书乃书中之书,狂草乃草中之草。陈平原说晋人之风不可学。

⑧我以为,狂草书法家怀素、徐渭也不可学。那癫狂醉态,非理智清醒者所为,那是从性情里出来的,是自然的.常人达不到,一学则歪。袁宏道赞徐渭书法: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落不平之气……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难怪徐渭自称“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

⑨徐渭73年壮阔的人生,不再是通俗意义上的人生,而是艺术山脉上一处醒目的摩崖石刻,迷倒当时及身后一大批“粉丝”:王骥德评其杂剧《四声猿》乃“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袁宏道说他是“明代第一诗人”;“八大山人”朱耷步其后尘,一改画风;郑板桥愿做“青藤门下走狗”;齐白石“恨不生三百年前,为君磨墨理纸”……

⑩活在一个万般无奈的时代,既是一种不幸,又是一种幸运。太史公有言: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无论什么时代,一个民族最灿烂的文化都是最痛苦的灵魂谱写出来的,人生之大悲大难,个性之大狷大狂,铸就了文化之大奇大美。

7.第②段中画线句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是 。(2分)

8.根据文中的内容,为青藤书屋写一份简介。(不超过60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④段画线句,作者称梵·高是“荷兰之徐渭”,简析这一说法的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⑨段引用王骥德、袁宏道等名家评语的用意是 。(2分)

11.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第②段闹市中的三味书屋与深巷里的青藤书屋形成鲜明对比,意在强调它们都很重要。

B.首段“寻访一颗泣血之灵魂,参悟一个生命之真谛”与尾段“文化之大奇大美”呼应。

C.第④段“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入”是徐渭真实写照,包含他对生活的厌倦。

D.第⑥段“空白处以狂草题诗”,具有寒、奇、怪、逸的特点,风格疏荡,颇具神韵。 E.第⑧段作者认为狂草书法家怀素、徐渭不可学,因为他人没有出自性情、自然的醉态。

F.袁宏道贷徐渭书法:强心铁骨,称他为“书神”;所以徐渭也自称“书第一„„”。

12.结合文中信息,谈谈你对文末“活在一个万般无奈的时代,既是一种不幸,又是一种幸运”的认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而不远。(《左传·囊公二十五年》)

(8)地势坤,君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易经》)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 - 16题。(8分)

早秋山居

温庭筠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14

(2分)

15.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析颈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向来是以辞藻华丽见长,而本诗却以朴实的语言写寻常景物,达到了“看似寻常最奇崛”的效果。你同意此说法吗?请结合具体词句评析这一语言特色。(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8分)

王绂传

①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坐累戍朔州。永乐初,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久之,除中书舍人。

②绂未仕时,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

①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有投金币购片楮者,辄拂袖起,或

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有谏之者,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

② ③在京师,月下闻吹箫者,乘兴写《石竹图》。明旦访其人赠之,则估客也。客以红氍

毹③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

④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同列语之日:“此黔国公也。”绂曰:“我不闻之,是必于我索画耳。”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既而曰:“我画直遗黔公不可。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其高介绝俗如此。

【注】①楮(chǔ); -种树皮可以用来造纸的树,这里指纸。 ②估客:商人。 ③氍毹(qú shū):毛织的地毯。

(节选自《明史〃王绂夏昶传》)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坐累戍朔州 ( ) .

(2)除中书舍人 ( ) .

(3)虽豪贵人勿顾也 ( ) .

(4)俟黔公与求则可耳( ) .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善书供事文渊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

B.明旦访其人赠之,则估客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C.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D.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 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

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6分)

(1)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非不闻之,是必于我索画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用文中的词语回答)(2分)

21.本文③④两段分别叙写了王绂哪两件事,从中可以看出王绂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

篇二:《常见易错成语(8.25-9.12)》

常见易错成语1

1、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哀而不伤:哀,悲哀;伤,妨害。原来指悲伤不至于使人伤害身心。后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情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并非悲哀而不伤心。

3、哀兵必胜:遭受压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必定胜利。“哀兵”不能误解为哀丧的军队。

4、爱屋及乌:因为爱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比喻因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5、爱莫能助: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正:同情;误:喜爱)

常见易错成语2

6、安土重迁,并非看重迁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重”在这里解释为“难”.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形容留恋故土。

7、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8、安危相易:平安与危难可以互相转化。易:变换。

9、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10、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不忙;步,步行;当,当作。古代贵族出外都要乘车,因此用安步当车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在多用于表示不乘车而从容步行。

常见易错成语3

11、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乐道,以守道为乐。处于贫困境地,仍以守道为乐。这是儒家提倡的态度。

12、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13、安之若素:安,心安;之,文言代词,代人或事;素,平常。对困窘的遭遇毫不在意,心情平静得跟往常一样。现在也指对错误的言论和行为不闻不问,听之任之。(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14、按部就班:部、班,就是门类、秩序;就,归于。原来指写文章结构安排得当,造句、选词合乎规范。现在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做事。有时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闯劲。

15、按图索骥:索,寻找;骥,好马。原比喻办事拘泥于教条,现在也指照线索去寻找事物。

常见易错成语4

16、暗渡陈仓:指称作战时在正面迷惑敌人,在侧面突然袭击的策略;还用以比喻暗中进行的活动(多指男女间不正常的行径)

17、黯然销魂:黯然,心情沮丧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了躯壳。心情沮丧得好象失去了灵魂。形容极度的悲伤或愁苦。

18、嗷嗷待哺: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养。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多用于形容天灾人祸人民群众受饿的惨状。

19、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20、抱薪救火:薪,柴。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

常见易错成语5

21、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22、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23、白驹过隙: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缝隙前

24、百身何赎:意思是白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后表示对死者极其沉痛的悼念。赎:抵偿。

25、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需要付出艰辛。(正:培育;误:树木)

9.1常见易错成语

26、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满足于现有成就.继续努力,以取得更好成绩。百尺竿头:百尺高的竿子,佛教比喻道行修养的极高境界。

27、 百无聊赖:聊赖,依赖,精神上的依托。后来表示思想情感没有依托,精神空虚无聊。

28、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原指马陆这种虫子被切断致死后仍然蠕动的现象(《本草纲目·马陆》:弘景曰:‘此虫甚多,寸寸断之,亦便寸行。故《鲁连子》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现用来比喻人或集团虽已失败,但其势力和影响依然存在(多含贬义)。

29、班荆道故:班,铺开;荆,黄荆,一种灌木;道,谈说;故,过去的事情。用黄荆铺地,坐在上面谈过去的事情。形容朋友途中相遇,共话旧情。

30、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小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指记载轶闻琐事的作品。

9.2常见易错成语

31、坂上走丸:坂,山坡。走:快跑,像在斜坡上滚弹丸一样,快地往下。形容事情发展很快。

32、鲍鱼之肆:卖咸鱼的铺子。比喻恶劣的环境。鲍鱼:咸鱼;肆:店铺。

33、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自然资源。暴:损害。殄:绝。

34、暴戾恣睢:暴戾,凶狠残暴;恣睢,放纵,任意干坏事。形容凶残横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注意读音:bào lì zì suī)

35、暴虎冯(ping)河:赤手空拳打老虎,没有渡船要过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暴:徒手搏斗。冯河:涉水过河。

9.3常见易错成语

36、闭门造车:原来是按同意规格,关起门来造车子,用起来自然合辙。后人反其意用之,比喻不问客观实际,不进行调查研究,单凭主观想象处理问题。

37、敝帚千金:敝,破旧。自家的一把破扫帚,却把它看得价值千金。比喻东西虽然不好,

自己却非常珍视。注意“敝”的写法。

38、毕其功于一役:毕:尽,完成。一次战役就完全成功或一下子把几项任务都做完。

39、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事业的艰辛。筚路:柴车。蓝缕:破旧的衣服。

40、鞭辟人里;里,里头;辟,透彻.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言辞或文章道理很深刻、透彻。

9.4常见易错成语

41、表里山河:内有高山,外有大河。形容地势险要。

42、别无长物:表面看起来是别无特长,其实是指再没有别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

43、别开生面:另外开创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格局。生面:新的格局。

44、别出机杼:机杼,织布机,这里比喻作文的命意构思。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开辟新路。

45、博闻强识: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正:记忆;误:认识)

9.5常见易错成语

46、 步人后尘:后尘,走路时后面扬起的尘土。跟在别人后面走。比喻追随、模仿别人,走上别人走过的老路。

47、不修边幅: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比喻仪表、衣着、生活作风。原来形容为人不拘小节,后来也形容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

48、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49、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50、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

9.9 常见易错成语

51、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52、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53、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又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爱莫能助造句

54、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55、不敢旁骛:不敢再来求别的.形容注意力集中于一点.

9.10 常见易错成语

56、不分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比喻不分高低优劣。

57、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或态度蛮横, 不讲道理。(正:使明白;误:作比喻)爱莫能助造句

58、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与“不约而同”有区别,“不约而同”也有不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的意思,但“不约而同”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59、不耻下问: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

60、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9.11 常见易错成语

61、不经之谈:荒诞无稽的话。 (正:正常;误:经常)

62、不亦乐乎:不也很快乐吗?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63、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64、不可终日:形容形势危急或心中惶恐。

65、不可向迩:不能接近。爱莫能助造句

9.12 常见易错成语

66、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67、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强调神秘奥妙。

68、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69、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容易误用为贬义。

70、不易之论: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不易理解的言论,实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篇三:《高考语文做题指导》

高考语文做题指导

● 时间安排策略

拿到试卷后,应该看一看作文,这样能激发你构思作文的潜意识。

时间安排大致可以是这样的:语言表达(第一大题)15分钟左右,文言文阅读及翻译20分钟左右,诗歌鉴赏及默写15分钟左右,文学文本阅读25分钟,论述或实用文本20分钟,作文55分钟左右。 当然时间因人而异,没必要死扣具体的时间,但大致的时间应该注意。

● 语言基础知识及表达

一、语 音

1、 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是“完全相同”“不全相同”还是“全不相同”!!!!

解题方法

1、提醒:考场默念一遍。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

2、善用排除法!

巩固练习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迂讷 / 枘凿 对峙 / 有恃无恐 绯闻 / 蜚短流长 巨擘 / 劈波斩浪

B.磋商 / 蹉跎 妊娠 / 海市蜃楼 粳米 / 心肌梗塞 嗫嚅 / 摄生之道

C.干劲 / 劲爆 冠军 / 冠冕堂皇 请帖 / 俯首帖耳 押解/ 浑身解数

D.擂鼓 / 擂台 救济 / 济济一堂 隽秀 / 隽语箴言 少见 / 少安毋躁

【答案】 C(A nâ / ruì;zhì / shì ;fēi; bî / pī 。B cuō;shēn / shân;jīng / gěng;niâ / shâ;C jìn / jìng;guàn / guān ;tiě / tiē;jiâ / xiâ; D lãi/ lâi;jì / jǐ;jùn / juàn ;shǎo;)

2.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奢靡 / 风靡一时 行草 / 行将就木 干劲 / 疾风劲草 仿佛 / 佛口蛇心

B.折本 / 损兵折将 纤夫 / 纤毫毕见 里弄 / 弄巧成拙 煞尾 / 凶神恶煞

C.调遣 / 风调雨顺 暴露 / 出乖露丑 着重 / 不着边际 积攒 / 攒三聚五

D.角色 / 群雄角逐 度量 / 度德量力 横祸 / 横行霸道 伺候 / 伺机而动

【答案】B(A.mí/mǐ xíng jìn/jìng fú/fï B.shã /zhã qiàn/xiān lîng/nîng shā/shà C.diào /tiáo lù/lîu zhuï zǎn/cuán D.juã dù/duï hâng/hãng cì/sì)

二、字形

2、 借用读音来判断字形。如 “宣泄”“蜂拥而出”

3、 结合语意做出正确的判断。“奴颜婢膝”“挑肥拣瘦”“悬梁刺股”

4、 考前针对易错的字形进行强化记忆。

1.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蛛丝马迹 一如继往 好高骛远 掉以轻心 B.世外桃园 川流不息 谈笑风生 走投无路

C.声名鹊起 滥竽充数 共商国是 额手称庆 D.竭泽而渔 墨守成规 寥若辰星 变本加利

【答案】C (一如既往 世外桃源 寥若晨星 变本加厉 )

2.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文过是非 卷帙浩繁 精兵减政 腾挪跌宕 B.明枪暗箭 道貌暗然 不容置喙 哀声叹气

C.一筹莫展 进退维谷 满腹经纶 奋发图强 D.草菅人命 大声疾呼 日新月异 兵慌马乱

【答案】C (文过饰非 精兵简政 道貌岸然 唉声叹气 兵荒马乱)

三、成语

5、 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是“恰当的”还是“不恰当的”!!!!

1、成语

★答题方法:

● 注意错用对象、张冠李戴的问题:汗牛充栋、石破天惊、呼之欲出、浩如烟海、鳞次栉比。 ● 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如“坐而论道”“顶礼膜拜”“生财有道”是贬义;“急公好义”是褒义。

● 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尤其是有些成语是不能带宾语的,要注意,如“侃侃而谈他的人生追求”,另外注意,“整天不学无术;度过了一段蹉跎岁月”都是错误的。

● 注意一些近义成语的混用,如“耸人听闻”和“骇人听闻”、“临危授命”和“临危受命”等。 ● 注意成语的使用与语境重复,如“三令五申地强调”“在心中耿耿于怀”“背地里阳奉阴违” “感到爱莫能助”、“被人贻笑大方” “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海内外闻名遐迩”

● 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如“坐地分赃”。 07年江西卷第4题A项“今天,江西、湖南一带烈日炎炎,紫外线辐射强烈,大家最好不要外出,在家休养生息。”“休养生息”是指在国家大变动或大变革以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不是“在家休息”之义。

● 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 特别注意两用甚至多义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洁身自好,昏天黑地,不偏不倚,平易近人。 巩固练习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洗礼,中国经济总量从占全球2%增长到10%,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令许多西方国家刮目相看,国人为此也沾沾自喜。

B. 某省因出台在高考中为见义勇为者加分的政策,于是就有了许多人为此申报多年前的案例,因不被认可,有的便上诉到公安机关,其滑稽程度可见一斑。

C.对老百姓来讲,生活幸福与否,跟收入是否有增加、社会是否有保障、社区是否功能健全这三大指标休戚相关。

D.近来,从中国足协高层被依法刑事拘留,再到足协改组、涉案球队被处罚等,如此紧锣密鼓的行动确实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希望。

【答案】 B (A沾沾自喜是贬义词,情感色彩不对;C“休戚相关”比喻彼此间祸福相连,多用于人,此处应为“息息相关”;。D“紧锣密鼓”,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这里应用“真刀真枪”,比喻毫不作假,实实在在。)

三、辨析和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词序不当;虚词位置不当〕、句式杂糅(两个句子拼接到一起,两种格式套用)、成分残缺或赘余〔无主语、无宾语,多成分〕、表意不明〔陈述对象多变有歧义〕、搭配不当、不合逻辑〔一面与两面、分类列举不当〕。

语病题江苏侧重于语法考查,也就是六大类型的前四项。

★在考场中做语病题,一定要默读!!!

★解题方法:

● 3个病句的错误类型一般不会重复,这是你可以利用的地方!!

● 注意题干中如果出现“句意明确”这样的字眼,说明一定有一项属于“歧义”。

●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 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 →→ 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 →→ 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读句子,凭语感看看有无不通之处。如果感觉不通,但还找不出问题在哪儿,可以先用摘取主干的办法压缩掉附加成份,这样如果主干之间搭配不当就一目了然了。

其次,注意并列词组作句子成份。当一种句子成份由联合词组充当时,常常因顾此失彼而造成搭配不当。“网络小说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年轻一代的兴趣与共鸣。”

第三,注意介宾短语。句首使用介词,有时会使句子缺少主语。 【由于、经过、通过„,使„】(例如:在“法律不管、读者不辨”的现状下,使得伪书出版者和经销者有恃无恐。)

第四,注意否定词。句子中使用了多个否定词,往往会把句意搞反。

第五,遇到长句要细心。句子过长,往往前后照顾不到而造成残缺,搭配不当等语病。

第六,对句子中有“能不能”“是不是”这样的词语的要多加小心,可能出现两面对一面的问题。 第七,注意几个词语并列,是否是分类列举不当(大概念与小概念混排),还有可能是排序不当和部分搭配不当!【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讨论、发现、解决了问题】

第八,注意“不但(不仅)”“而且”递进句中,两个分句的顺序是否合乎递进关系!

(例子: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中国的选择不仅决定着世界的未来,而且决定着未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发展前景。)

第九,数字出现了,可能出现重复、矛盾等语病。【约在6000人次左右、最高时速可达100公里小时、至少50来人】【下降了一倍】

第十,“是”字句最容易出现主语和宾语不搭配。

【秋天的北京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异常美丽的季节。】

第十一,注意中途易辙的问题,名词短语 + 状语(-----后),新主语 + 谓语 + 宾语。

(例如:我们学校经过一个星期的筹备,庆回归大型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

巩固练习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只靠强压,而不深入群众倾听民意,不给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领导干部,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必须彻底改变。

B.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是为了国际社会引起对烟草危害人类健康问题的重视,促使烟民主动戒烟。

C.中国社科院杜继锋教授认为,中国宣布南海大部分海域进入休渔期,意味着中方真诚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黄岩岛冲突。

D.美国近年来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

【答案】C (A项“„„领导干部,是„„工作态度”,搭配不当;B项语序不当,应为“引起国际社会”; D项 “申请留学签证的时间在„„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句式杂糅)

四、语言表达

依然会一收一放,“收”的题目有可能是新情境,概括是其基本考查点;“放”主要是造句或者围绕主题扩展,特别注意命题者要求的修辞手法。

★ 语段压缩题 ★爱莫能助造句

一、下定义

对应训练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为“网络水军”下定义,不超过50字。(5分)

“网络水军”大都是隐藏身份的网络人员,大都“穿马甲”和雇佣者交易,其活动难以掌控。版主把主帖发出去后,获得广大“网民”的注意,进而营造出一个话题事件,所有网络公关公司都必须雇用大批的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人员来为客户发帖回帖造势。2011年1月30号出版的《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谨防民意制造者利用网络推手误导舆论”的署名文章,批评“网络水军”制造“民意病毒”,指出“民意病毒”利用和裹挟健康民意,不仅伤害广大网民的感情,也损害网络民意表达的健康肌体。

【答案】网络水军是指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活动难以掌控、会制造民意病毒的网络人员。(5分,每个要点1分,未表述为单句0分。)

【解题思路】

第一步:先找找文段中有没有句子可以作为定义的主干句,若没有,就在文段中找出那个与被定义概念对应的词语(上一级概念),然后就自己在演草纸上写出一个基本句式。

第二步:在文段中勾画出那些要点,准备让它们做定语。

第三步:注意这些定语的排列顺序要符合逻辑。

第四步:连缀成句,并检验是否通达。

二、 提取关键词

4分)

美国科学家将一种丝状支原体细菌的染色体解码,生成DNA的4个碱基A、G、C 和T,并利用化学方法将碱基拼接成新的DNA。再将人工合成的DNA放入酵母液中使之聚合,聚合后的人造DNA被植入一个受体细菌中。通过生长,受体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胞,一个带人造DNA,另一个带天然DNA。接着,利用抗生素杀死带天然DNA的细胞,筛选出带人造DNA的细胞,这就是人造的新生命。随后,新的生命不断繁殖,越来越多。

【答案】拼接 聚合 分裂 筛选

【解题思路】

1、对于提取或找出关键词的题目,要两方面相结合:先概括成一句话,从中看看那些词语最关键;另外关注高频率词语。第一种方法选出的和第二种方法选出的重合的词语一定是关键词。

2、注意:有的题目不是全文提取关键词,而是局部提取,一定要弄清答题区间。

三、定向概括

例1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那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要超过15个字。(4分) (2011江苏高考)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打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答案:海区特点、地质构造、历史记载

例2下文对《清明上河图》所绘是“清明时节”提出了异议,请概括提出异议的三个角度,不超过20字。 清明时节黄河中下游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10度左右,但画中却有很多带着扇子的人物,还有光着身子的小孩在街上玩耍。再进一步细察,还可以看到在画卷的右首有驮木炭的驴子,如果清明前后进暖炉炭,则违背宋人生活的一般规律。画面上还有多处酒肆,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宋代秋季新谷下来要酿酒喜庆丰收,此酒谓之“新酒”。

【答案】人物穿着特征;生活习俗;新酒酿成季节。

解题思路

1、弄清楚答题范围(例题中划线的为有效答题范围,后面的是这段文字的结论)。

2、对答题范围内的内容分层,然后每层进行概括。例题中划线的内容一共三句话,正好是三层,分别说了我国大陆海区的有关特点、地质构造方面的情况、历史上我国关于地震海啸的记载很少。

3、根据字数进行答案整理。

强调考生在考场中一定要敏锐地判断出自己的答案该是宏观的还是具体,这要好好看清命题者的命题要求。如果命题者考的是“哪些方面、哪些角度”,答案往往是宏观的,不是具体的,就如同2011江苏高考的答案那样;如果命题者考的是“特点”“原因”等,答案往往是具体的。如果将2011年江苏高考题题干改为“请概括出我国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的原因是什么,那么答案可能就是另一种样子:海底地形平缓、沿海断裂带少、历史上次数很少。

四、新闻点评

【例题回顾】新闻点评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观点明确,见解独到,不超过50字。(4分)

今年,南大、东大、南师等省内九所高校将陆续迎来110华诞。官居显位、身份显赫的校友,自然成了各家邀请的重要人物。不过,日前,南京大学提出110周年校庆“序长不序爵”,来的校友不看官衔大小,以长幼排序,引起轰动。

【答案】示例1:南大不办政治校庆,给满眼官本位的社会吹来一股清新之风,让人们再看到大学精神之光!

示例2:南大校庆校友接待不看官衔大小,摒弃校庆职能的异化,让大学文化的价值高于权力的价值。 示例3:南大办校庆“序长不序爵”本是“常礼”,竟引起轰动,足见官本位思想对大学乃至社会的毒害之深。(简要概括新闻事件2分,观点明确、独到2分,语句通顺1分)

【解题思路】答案分为两个部分:先用短小的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然后再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折射了什么,凸显了什么,带来了什么等等。

五、开放评论

【例题回顾】去年五四青年节,广东省实验中学数百名初二学子以双膝跪地的方式,从家长手里接下“家书”。学校将此仪式命名为“青年礼”,并打算以后要将这种下跪方式进行到底。

针对这种现象,请你表明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两点理由。

答案:反对。理由:①这是形式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纯粹是作秀;②“跪礼”与这个节日“民主”、“科学”的主题格格不入,容易使人患上“软骨头”病。(其他参考理由:五四是青年觉醒纪念日,尤其不能跪;把“跪父母”作为两代人伦理关系的典范,这与现代化的精神是相悖的,属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不利于青少年从小培养独立的人格)(5分。观点1分,每条理由2分。)

赞成。理由:①跪拜父母后,客观上让两代人的关系更亲近了(或方便了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加深了彼此的了解);②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举办这种仪 式能让孩子从小怀有孝顺(或感恩)之心。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gaozhong/338575.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