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掩于心

| 高三 |

【www.guakaob.com--高三】

有些事掩于心 篇一:《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4月过程性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颤动(chàn) 悲恸(tòng) 口头禅(chán) 翘首以待(qiáo) ....

B.晕车(yùn)) 处方(chù) 爆冷门(bào) 龇牙咧嘴(zī) ....

C.瓜蔓(màn) 伯仲(zhòng) 一溜烟(1iù) 天遂人愿(suì) ....

D.茎叶(jīng) 连累(1ěi) 露马脚(1òu) 按捺不住(nài)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亵赎 膏梁 变速挡 奇貌不扬 树倒猢狲散

B.诧异 埂塞 拌脚石 心无旁骛 有志者事竟成

C.低炭 临摹 亲和力 要言不烦 废力不讨好

D.畅销 枯燥 候车室 举步维艰 快刀斩乱麻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年来,不良文艺增多,并逐渐大行其道。有的走向了低俗文艺、媚俗文艺、恶俗文艺,甚至________为黄色文艺。这些“伪文艺”_________人们的鉴赏视野,刺激人们的感官娱乐。当这些“伪文艺”__________文艺阵地后,文艺生态受到很大破坏,优秀作品主导文艺创作的生态格局________。

A.堕落 充斥 蚕食 岌岌可危

B.沦落 充塞 鲸吞 岌岌可危

C.堕落 充塞 蚕食 摇摇欲坠

D.沦落 充斥 鲸吞 摇摇欲坠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准确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文字,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学生都很重要。这种能力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政治课或通识课所能取代。 ....

B.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终究要自食其果,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 ....

C.水利工程特别是灌溉工程是农业丰收的重要保证,其重要性不容置喙。国家对抗旱工程的....

投入绝对不能雷声大雨点小。

D.很多同学总是认为,因为时间关系,平时马虎点没关系,考试时认真就可以了。因而对平时的练习不以为意。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荧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B.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

C.为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养成文明排队、有序乘车、遵守公共交通的习惯,现长期面向社会招募站台引导志愿者。

D.2015年春晚凸显“中国元素”,以“中国情”打动人心,以“中国魂”凝聚人心,以“中国梦”鼓舞人心,处处体现“中国味”。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写文章的主要目的不外两点,叙述事实或表达意见。无论是哪一点,文章都应该写得明明白白,让人家看得懂,否则不是白说了吗?但是有些事,作者或不愿说,或不能说,或不敢说,不说又心有未甘,或想留个历史记录什么的,于是遮遮掩掩,转弯抹角。结果是,说了好像没说,没说却又说了一点。那种“既怕别人看不懂,又怕别人看得懂”的尴尬为难,是写文章的人最辛苦的事。

中国有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传统,圣人又以“温良恭俭让”垂教后世,写文章的人左支右绌、欲语还休,主因在此。

《陈情表》中李密说:“„„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那句“舅夺母志”,就是“母亲原意守节,但舅父强迫她改嫁”的意思。照李密所说,他出生六个月父亲就过世了,李密母亲当时年龄也许只有十六七岁,怎可守寡一辈子?但在那个年代,改嫁是不光荣、辱门楣的事。李密想来是不愿讲的,但不讲就接不上祖母刘氏含辛茹苦抚养他的情节。不能不说,但又不能说得太白,“舅夺母志”就成了为亲者讳的千古名句。

为贤者讳则是一种宽谅的品德,是与人为善的情操,向来受中国文人的尊重与信守。史家蒋廷黻说,林则徐广州禁烟,幸亏朝廷把他贬谪,否则战事一起,他可能就是“海上苏武”叶名琛。据今天某些史家看,林则徐当年禁烟,可以做得更周到、完善一些,但他是“民族英雄”,大家就不加深论了。

其实,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还比较容易处理,最难的是为尊者讳。所谓尊者,多指在上位的人,也就是有权有势之人。如不讳亲者,不讳贤者,最多于心不安、受人批评而已。但不讳尊者,轻则关系职务、收入、仕途,重则有牢狱之灾、杀身之祸,那就非同小可了。

但有那些是非心、使命感特别强的人,像(《知识分子论》的作者萨义德教授一样,认定“知识分子应向有权者说实话”。可是现实环境不准说得太清楚啊,那就委婉一点, “巧言令色”一点,能说多少是多少吧!

为尊者讳那种“既怕看不懂,又怕看得懂”的苦楚,比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情境又不可同日而语了。

今人总以为,古代皇帝专制独裁,没有人敢不为尊者讳,说他们的不是,其实并不尽然。唐太宗时,褚遂良为谏议大夫,兼管起居注。有一天太宗问他,起居注都记些啥事,我能看看吗?褚遂良回答,起居注记人君言行,好的坏的都记,好使皇帝不敢为非作歹。它是留给后人看的,皇上不能看。太宗追问:“朕有不善,卿必记耶?”褚遂良回答很干脆,职责所在,怎能不记?君臣对话如此,已经很僵了。不料黄门侍郎刘洎又在旁边插嘴:“人君有过,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

居上位者必须有此认识:不让今人说实话,后人也必然会说出来,因为“天下之人皆记之矣”。敬畏历史的领袖,必得为“明君”,方受史家肯定。

6.下列关于中国文人写文章“左支右绌、欲语还休”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人秉承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传统,写文章时有所顾虑,遮遮掩掩,拐弯抹角。

B.写文章的主要目的不外两点,叙述事实或表达意见,这两点使得中国文人不能将文章写的明白。

C.作者有些事不愿说、不能说或不敢说,又想留个历史记录,“既怕别人看不懂,又怕别人看得懂”。

D.中国圣人“温良恭俭让”的教诲,对中国文人产生影响,使他们写文章时左支右绌、欲语还休。

7.下列对文章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由写文章的目的入手,来表现写文章的人“欲语还休”的尴尬为难处境。

B.文章第三段以《陈情表》中“舅夺母志”表述为例,表现文人有为亲者讳的传统。

C.文章第四段借林则徐例来表明为贤者讳是文人忌讳中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

D.文章最后一段重在表明“居上位者”需让人说实话,敬畏历史,方可受到史家认可。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史学家不深论林则徐禁烟时的不周之处,体现了史学家为贤者讳的宽谅的品德和与人为善的情操。

B.《陈情表》中的“舅夺母志”是李密“为亲者讳”而不得不编造出来的,并非真的有母亲改嫁之事。

C.不讳尊者,轻则关系职务、收入、仕途,重则有牢狱杀身之祸,所以作者完全不赞同萨义德的看法。

D.古代皇帝专制独裁,没人敢不为尊者讳,褚遂良、刘洎等人也无一例外,对上位者不敢以实记之。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问题

李弼,字景和,陇西成纪人。六世祖振,慕容垂黄门郎。父永,魏太中大夫,赠凉州刺史。

弼少有大志,膂力过人。属魏乱,谓所亲曰:“大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以取.(有些事掩于心)

功名,安能碌碌依阶□求仕。”初为别将,从尔朱天光西讨,破赤水蜀,以功封石门 县伯。又与贺拔岳讨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皆破之。贼成畏之日:“莫当李将军 前也。”

及天光赴洛,弼隶侯莫陈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周丈帝自平凉讨悦。弼谏.

悦,令解兵谢之。悦惶惑,计无□出。弼知悦必败。周文帝至,悦乃弃秦州南出,据险以自.

固。是日,弼密通于周文帝,许背悦。至夜,弼乃勒所部,云悦欲向秦州,命皆装束。弼妻,悦之姨也,时为悦所亲委,众咸信之,人皆散走。弼慰辑之,遂拥以归周文帝。悦由此败。周文帝谓曰:“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

大统初,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从平窦泰,斩获居多。周文帝以所乘骓马及泰所著牟甲赐弼。又从平弘农。与齐神武战于沙苑,弼军□敌所乘。弼将其麾下九十骑横截之,贼分为二,因大破之。以功进爵赵郡公。四年,从周文帝东讨洛阳,弼为前驱。东魏将莫多娄贷文率众至谷城,弼倍道而前进,遣军士鼓噪,曳柴扬尘。贷文以为大军至,遂走。.(有些事掩于心)

弼追斩贷文,传首大军。翌日,又从周文帝与齐神武战河桥,身被七创,遂为所获,阳陨绝于地。睨其傍有马,因跃上得免。历位司空、太保、柱国大将军。废帝元年,赐姓徒何氏。六官建,拜太傅、大司徒。及晋公护执政,朝之大事,皆与于谨及弼等参议。周孝闵帝践阼除太师进封越国公邑万户前后赏赐巨万。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四十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魏乱,谓所亲曰 属:恰逢 .

B.弼隶侯莫陈悦 .

C.令解兵谢之 .

D.弼倍道而前进 . 隶:附属 谢:谢罪 倍:增加

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求仕

②悦惶惑,计无□出

③与齐神武战于沙苑,弼军□敌所乘。

A.①以②所③为 B.①以②之③因

C.①且②之③为 D.①且②所③因

1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孝闵帝践阼/除太师进/封赵国公/邑万户/前后赏赐巨万.

B.周孝闵帝践/阼除太师/进封赵国/公邑万户/前后赏赐巨万.

C.周孝闵帝践阼/除太师/进封赵国公/邑万户/前后赏赐巨万。

D.周孝闵帝践/阼除太师/进封赵国公/邑万户前/后赏赐巨万.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弼身世显贵。六世祖李振,担任慕容垂的黄门郎。他的父亲李永曾被赠梁州刺史,而他自己又与侯莫陈悦是亲戚。

B.李弼少有大志。魏末战乱时,他不愿按常规来加官晋爵,靠履锋刃、平寇难,来求取功名利禄,贼兵望而生畏。

C.李弼识时务。周文帝从平凉来讨伐侯莫陈悦,他就曾劝侯莫陈悦解散军队投降,知其必败时,带领军队归顺文帝。

D.李弼立下战功。随从平窦泰,斩杀俘获最多。随从平弘农,在沙苑战齐神武,击败并斩杀他,将其首级在军中示众。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中画线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弼妻,悦之姨也,时为悦所亲委,众咸信之,人皆散走。弼慰辑之,遂拥以归周文帝。(5分)

(2)翌日,又从周文帝与齐神武战河桥,身被七创,遂为所获,阳陨绝于地。睨其傍有马,因跃上得免。(5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

塞下曲·饮马渡秋水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成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塞下曲·鹫翎金仆姑

卢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①金仆姑:箭名;②蝥弧:旗名。

(1)王诗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4分)

(2)王诗和卢诗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

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感叹离乡漂泊,年老多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永恒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五、(12分)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论断。那么, ① ?首先,阴阳是互相对立的,万事万物都存在这种关系,比如自然界的天地、四季、山水、风火等,都有阴阳之别。其次,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 ②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相配合,才能化生万物。再次,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赢与输、泰与否、损与益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上所述可见,阴阳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7.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次“什么是幸福”的社会调查活动,请你根据随机调查的9个行人的回答,写出一条对幸福的调查结论。(4分)

调查问题:什么是幸福?

调查记录:

①三轮车夫:有钱就是幸福。

③下岗工人:有工作就是幸福。 ②忙的白领:有闲就是幸福。 ④失去双亲的人:父母在就是幸福。 ①②⑤捡破烂的人:多捡些垃圾就是幸福。 ⑥落榜考生:考上大学就是幸福。

⑦双目失明的姑娘:能看见就是幸福。 ⑧椅上的瘫痪病人:站起来就是幸福。 ⑨小学生:妈妈能带上我上公园玩就是幸福。

调查结论(不超过2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学意象,常常引发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请从下列意象中选择一个作为对象,写一段话描绘你所想象的情景。要求:①体现意象特征;②句式不限:③

有些事掩于心 篇二:《有些事,多少人懂没关系,有人懂就行》(有些事掩于心)

有些事,多少人懂没关系,有人懂就行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遇到再大的事自己扛忍忍就过去了,听到身旁的人一句安慰就瞬间完败。后来才明白,怕的不是冷漠怕的是突然的温柔,怕的不是自己吃苦怕的是身边的人为你难过,怕的不是孤独怕的是辜负。

1、人生的前期,要是你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2、我们无需立刻看到遥远的路尽头,我们只需看到可以抵达那里的路就好了。

3、见识越广,计较越少,经历越多,抱怨越少,越闲,越矫情。

4、不要过份依赖友谊,或者花很多心思去猜度身边的人对你是否真心,一个人生活不会死,体会孤单是成长必修课,谁都要经历。人生路漫长,如果有一段实在是没人陪你热闹同行,你要对踽踽独行的自己说,走过这段就好,前方有更好的风景和更好的人等着。

5、你是非常可爱的人,真应该遇到最好的人,我也希望我就是。

6、小孩子在很多时候比大人还爱面子,因为世界小,所以,所有的小事都不小。

7、愿你自强到无需有人宠有人惯,却依然幸运到有人宠有人惯。

8、先变成更喜欢的自己,然后遇到一个不需要取悦的人。

9、别人稍一注意你,你就敞开心扉,你觉得这是坦率,其实这是孤独。

10、因为她才一米五,所以一旦吵架了,我就必须先低头。

11、有些人的通病是,容易看清楚别人,不容易看清楚自己。在别人的问题上可以斟酌到锱铢必较,而在自己的问题上却可以粗略到走马观花。一颗自私的心,自然会豢养出一双自私的眼睛,一种计较的活法,以及,一腔热衷于背后说人是非的态度。一辈子看不上别人,换一种说法就是,从来没看清过自己。

12、有些事,多少人懂没关系,有人懂就行。

13、只要活着,一定会遇上好事的。

14、总有一个人,曾爱过你。也总有一个人,曾离开过你。其实我们喜欢上的人,往往都有共同点,他们不是同一个人,但却有同样的好。有时候你觉得离不开某人,只是离不开你爱的优点,而这些优点别人也有。你失去一个人时,请不要伤心。因为总会有个人,也像他一样,却更爱你。

15、魅力是女人的力量,正如力量是男人的魅力。

16、时间足够去爱,也足够去……忘记爱。

17、身边的人,依然,走了又来,来了又走。聚聚散散,分分合合,纠纠结结,终究用年华围着原点转。回首着,那些曾经恋着的风景,那些念念不忘的人,那些刻骨

有些事掩于心 篇三:《山东省潍坊一中2015届高三4月过程性检测语文试题》

山东省潍坊一中2015届高三4月过程性检测语文试题

【试卷综析】山东省潍坊一中高三4月过程性检测考试语文试题。作为检测性考试试题,该卷有以下特色。 第一,特别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如第1、2题的字音和字形,引领考生平时要注重基础知识积累。 第二,题型稳定。词语、病句和连贯题等常规题型依然存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常规题型与高考接轨。

第三,题目不难,有一定的梯度,对高考知识点涵盖较广,如阅读题的设置往往不止一个考点。 第四,关注时下热点,如压缩题和作文材料,都紧扣热点,又有一定深度。

说明: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I卷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II卷答在答题纸上。

第I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91

【题文】A0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颤动(chàn) 悲恸(tòng) 口头禅(chán) 翘首以待(qiáo)

B.晕车(yùn)) 处方(chù) 爆冷门(bào) 龇牙咧嘴(zī)

C.瓜蔓(màn) 伯仲(zhòng) 一溜烟(1iù) 天遂人愿(suì)

D.茎叶(jīng) 连累(1ěi) 露马脚(1òu) 按捺不住(nài)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答案解析】A 解析:B项,“处方(chù)”应为“chǔ”;C项,“瓜蔓(màn)”应为“wàn”,“伯仲(zhòng)”应为“zhòng”;D项,“露马脚(1òu)”应为“lóu”,“按捺不住(nài)”应为“nà”。

【思路点拨】字音题需要针对字音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多音字需要切记据义定音,形声字需要谨防声旁误导,形近字需要注意细微差别,方言字需要矫正地区缺陷。

【题文】B0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亵赎 膏梁 变速挡 奇貌不扬 树倒猢狲散

B.诧异 埂塞 拌脚石 心无旁骛 有志者事竟成

C.低炭 临摹 亲和力 要言不烦 废力不讨好

D.畅销 枯燥 候车室 举步维艰 快刀斩乱麻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答案解析】D 解析:A项,“亵赎”应为“亵渎”,“变速挡”应为“变速档”,“奇貌不扬”应为“其貌不扬”;B项,“埂塞”应为“梗塞”,“拌脚石”应为“绊脚石”;C项,“低炭”应为“低碳”,“废力不讨好”应为“费力不讨好”。

【思路点拨】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能力,平时要注意正确使用,运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区别,并及时积累。

【题文】D0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年来,不良文艺增多,并逐渐大行其道。有的走向了低俗文艺、媚俗文艺、恶俗文艺,甚至________为黄色文艺。这些“伪文艺”_________人们的鉴赏视野,刺激人们的感官娱乐。当这些“伪文艺”__________文艺阵地后,文艺生态受到很大破坏,优秀作品主导文艺创作的生态格局________。

A.堕落 充斥 蚕食 岌岌可危

B.沦落 充塞 鲸吞 岌岌可危

C.堕落 充塞 蚕食 摇摇欲坠

D.沦落 充斥 鲸吞 摇摇欲坠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解析】A 解析:“堕落”,(思想、行为)往坏里变,贬义词。“沦落”,被驱逐流落;陷入不良的境地,多用于指人。“充斥”,充满,塞满(含厌恶意)。“充塞”,塞满,填满。蚕食:像蚕食桑叶那样一点儿一点地吃掉,比喻逐步侵占。“鲸吞”,像鲸一样地吞食,形容大量侵占。“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岌岌可危”,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思路点拨】正确使用实词。高考中,实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词语,它要求考生能利用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及它们不同的语言色彩来认识其不同的表达效果,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或者考查对一定语境下词语使用正误的判断。(有些事掩于心)

【题文】D0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准确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文字,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学生都很重要。这种能力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政治课或通识课所能取代。

B.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终究要自食其果,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

C.水利工程特别是灌溉工程是农业丰收的重要保证,其重要性不容置喙。国家对抗旱工程的投入绝对不能雷声大雨点小。

D.很多同学总是认为,因为时间关系,平时马虎点没关系,考试时认真就可以了。因而对平时的练习不以为意。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解析】C 解析:“不容置喙”,容,容许,允许。指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显然与语境不符,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思路点拨】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成语的意义比较固定,一般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还有一些成语,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另外的意思,造成了两义成语。

【题文】E0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有些事掩于心)

A.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荧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B.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

C.为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养成文明排队、有序乘车、遵守公共交通的习惯,现长期面向社会招募站台引导志愿者。

D.2015年春晚凸显“中国元素”,以“中国情”打动人心,以“中国魂”凝聚人心,以“中国梦”鼓舞人心,处处体现“中国味”。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解析】D 解析:A项,表意不明,“个性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是指现实中的他,还是指银幕上的他,不明确;B项,不合逻辑,“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两者不可并列;C项,成分残缺,应为“遵守交通规则”。

【思路点拨】常见的辨析病句常方法有:(1)梳理枝干法。即用语法分析的方法,依次检句子的主干和修饰部分。(2)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看句子是否合于语言习惯。可与语法分析配合使用。(3)造句类比法。对语感判断或语法分析仍吃不准的句子,可仿原句的结构造一个日常用的句子,比较得出结论。

(4)逻辑分析法。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考虑句子是否得当,句间关系、前后顺序等是否合理。 “病句”,是指因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修辞不当而造成的“不通顺的语句”。不通顺的语句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结构不当,二是表达不当。

(有些事掩于心)

【题文】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写文章的主要目的不外两点,叙述事实或表达意见。无论是哪一点,文章都应该写得明明白白,让人家看得懂,否则不是白说了吗?但是有些事,作者或不愿说,或不能说,或不敢说,不说又心有未甘,或想留个历史记录什么的,于是遮遮掩掩,转弯抹角。结果是,说了好像没说,没说却又说了一点。那种“既怕别人看不懂,又怕别人看得懂”的尴尬为难,是写文章的人最辛苦的事。

中国有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传统,圣人又以“温良恭俭让”垂教后世,写文章的人左支右绌、欲语还休,主因在此。

《陈情表》中李密说:“„„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那句“舅夺母志”,就是“母亲原意守节,但舅父强迫她改嫁”的意思。照李密所说,他出生六个月父亲就过世了,李密母亲当时年龄也许只有十六七岁,怎可守寡一辈子?但在那个年代,改嫁是不光荣、辱门楣的事。李密想来是不愿讲的,但不讲就接不上祖母刘氏含辛茹苦抚养他的情节。不能不说,但又不能说得太白,“舅夺母志”就成了为亲者讳的千古名句。

为贤者讳则是一种宽谅的品德,是与人为善的情操,向来受中国文人的尊重与信守。史家蒋廷黻说,林则徐广州禁烟,幸亏朝廷把他贬谪,否则战事一起,他可能就是“海上苏武”叶名琛。据今天某些史家看,林则徐当年禁烟,可以做得更周到、完善一些,但他是“民族英雄”,大家就不加深论了。

其实,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还比较容易处理,最难的是为尊者讳。所谓尊者,多指在上位的人,也就是有权有势之人。如不讳亲者,不讳贤者,最多于心不安、受人批评而已。但不讳尊者,轻则关系职务、收入、仕途,重则有牢狱之灾、杀身之祸,那就非同小可了。

但有那些是非心、使命感特别强的人,像(《知识分子论》的作者萨义德教授一样,认定“知识分子应向有权者说实话”。可是现实环境不准说得太清楚啊,那就委婉一点, “巧言令色”一点,能说多少是多少吧!

为尊者讳那种“既怕看不懂,又怕看得懂”的苦楚,比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情境又不可同日而语了。 今人总以为,古代皇帝专制独裁,没有人敢不为尊者讳,说他们的不是,其实并不尽然。唐太宗时,褚遂良为谏议大夫,兼管起居注。有一天太宗问他,起居注都记些啥事,我能看看吗?褚遂良回答,起居注记人君言行,好的坏的都记,好使皇帝不敢为非作歹。它是留给后人看的,皇上不能看。太宗追问:“朕有不善,卿必记耶?”褚遂良回答很干脆,职责所在,怎能不记?君臣对话如此,已经很僵了。不料黄门侍郎刘洎又在旁边插嘴:“人君有过,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

居上位者必须有此认识:不让今人说实话,后人也必然会说出来,因为“天下之人皆记之矣”。敬畏历史的领袖,必得为“明君”,方受史家肯定。

6.下列关于中国文人写文章“左支右绌、欲语还休”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人秉承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传统,写文章时有所顾虑,遮遮掩掩,拐弯抹角。

B.写文章的主要目的不外两点,叙述事实或表达意见,这两点使得中国文人不能将文章写的明白。

C.作者有些事不愿说、不能说或不敢说,又想留个历史记录,“既怕别人看不懂,又怕别人看得懂”。

D.中国圣人“温良恭俭让”的教诲,对中国文人产生影响,使他们写文章时左支右绌、欲语还休。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是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B 解析:文中表述为“无论是哪一点,文章都应该写得明明白白,让人家看得懂”,所以“这两点使得中国文人不能将文章写的明白”错误。

【思路点拨】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7.下列对文章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由写文章的目的入手,来表现写文章的人“欲语还休”的尴尬为难处境。

B.文章第三段以《陈情表》中“舅夺母志”表述为例,表现文人有为亲者讳的传统。

C.文章第四段借林则徐例来表明为贤者讳是文人忌讳中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

D.文章最后一段重在表明“居上位者”需让人说实话,敬畏历史,方可受到史家认可。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C 解析:本段的分论点是“为贤者讳则是一种宽谅的品德,是与人为善的情操,向来受中国文人的尊重与信守”,是举史家蒋廷黻的例子证明“为贤者讳”。

【思路点拨】首先,通读全文,要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对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做到胸中有数;第二,要理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联系;第三,可以借助文章的关键词句来理清文脉;第四,论述类文本属于议论文,要注意提出了什么问题,是怎样分析问题的,最后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史学家不深论林则徐禁烟时的不周之处,体现了史学家为贤者讳的宽谅的品德和与人为善的情操。

B.《陈情表》中的“舅夺母志”是李密“为亲者讳”而不得不编造出来的,并非真的有母亲改嫁之事。

C.不讳尊者,轻则关系职务、收入、仕途,重则有牢狱杀身之祸,所以作者完全不赞同萨义德的看法。

D.古代皇帝专制独裁,没人敢不为尊者讳,褚遂良、刘洎等人也无一例外,对上位者不敢以实记之。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A 解析:B项,“并非真的有母亲改嫁之事”错误;C项,“作者完全不赞同萨义德的看法”错误;D项,“对上位者不敢以实记之”错误。

【思路点拨】回答本题,先在文中分别找到备选项内容的对应语段,采用比对方法,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题文】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题文】J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问题

李弼,字景和,陇西成纪人。六世祖振,慕容垂黄门郎。父永,魏太中大夫,赠凉州刺史。

弼少有大志,膂力过人。属魏乱,谓所亲曰:“大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求仕。”初为别将,从尔朱天光西讨,破赤水蜀,以功封石门 县伯。又与贺拔岳讨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皆破之。贼成畏之日:“莫当李将军 前也。”

及天光赴洛,弼隶侯莫陈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周丈帝自平凉讨悦。弼谏悦,令解兵谢之。悦惶惑,计无□出。弼知悦必败。周文帝至,悦乃弃秦州南出,据险以自固。是日,弼密通于周文帝,许背悦。至夜,弼乃勒所部,云悦欲向秦州,命皆装束。弼妻,悦之姨也,时为悦所亲委,众咸信之,人皆散走。弼慰辑之,遂拥以归周文帝。悦由此败。周文帝谓曰:“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

大统初,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从平窦泰,斩获居多。周文帝以所乘骓马及泰所著牟甲赐弼。又从平弘农。与齐神武战于沙苑,弼军□敌所乘。弼将其麾下九十骑横截之,贼分为二,因大破之。以功进爵赵郡公。四年,从周文帝东讨洛阳,弼为前驱。东魏将莫多娄贷文率众至谷城,弼倍道而前进,遣军士鼓噪,曳柴扬尘。贷文以为大军至,遂走。弼追斩贷文,传首大军。翌日,又从周文帝与齐神武战河桥,身被七创,遂为所获,阳陨绝于地。睨其傍有马,因跃上得免。历位司空、太保、柱国大将军。废帝元年,赐姓徒何氏。六官建,拜太傅、大司徒。及晋公护执政,朝之大事,皆与于谨及弼等参议。周孝闵帝践阼除太师进封越国公邑万户前后赏赐巨万。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四十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魏乱,谓所亲曰 属:恰逢

B.弼隶侯莫陈悦 隶:附属

C.令解兵谢之 谢:谢罪

D.弼倍道而前进 倍:增加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D 解析:“倍,加快速度。

【思路点拨】对此类题的解答一定要学会推断,推断的方法很多,最根本、最实用的是语境推断。无论是做实词选择题还是翻译题,考生都要有强烈的语境意识,即把这个词放在句中解,把句放在文中读。只有建立并强化了这个意识,推断才有保障。具体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语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帮助推断等方法。

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求仕

②悦惶惑,计无□出

③与齐神武战于沙苑,弼军□敌所乘。

A.①以②所③为 B.①以②之③因

C.①且②之③为 D.①且②所③因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A 解析:①“碌碌依阶”目的是“求仕”,所以此处填“以”表“目的”;②“无所出”是固定结构;③根据语境,李弼被敌人打败,此处填“为”表“被动”。

【思路点拨】文言文中的“虚词”与今天所说的虚词的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文言虚词多由实词转化或借用而来的,因此有的词既可作实词,也可作虚词,阅读时应加以辨别。要根据上下文,从多种用法中认定其属何种用法。有些虚词,古今用法不同,应注意辨别。还要注意特殊。所谓特殊,一是指“兼词”,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中的“焉”相当于介宾短语“于此”。二是“形同而义异”的双音字,如“吾从而师之”(《师说》)中的“从而”,古义为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顺承连词;现代汉语中则是一个表示因果的连词。文言虚词,其实并不虚无,只要大家多多积累,用心揣摩,定会很好地掌握它的。

1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孝闵帝践阼/除太师进/封赵国公/邑万户/前后赏赐巨万.

B.周孝闵帝践/阼除太师/进封赵国/公邑万户/前后赏赐巨万.

C.周孝闵帝践阼/除太师/进封赵国公/邑万户/前后赏赐巨万。

D.周孝闵帝践/阼除太师/进封赵国公/邑万户前/后赏赐巨万.

【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C 解析:先通读语句,根据上下文确定大意;再抓住“践祚”“赵国公”“前后”等词语断句。

【思路点拨】文言断句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一是通读全文,了解大意;二是先易后难,逐步分割;三是借助标志,巧妙断句,如看虚词,找对话标志词,分析修辞手法,重视名词和代词;四是利用句式特点辅助断句。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弼身世显贵。六世祖李振,担任慕容垂的黄门郎。他的父亲李永曾被赠梁州刺史,而他自己又与侯莫陈悦是亲戚。

B.李弼少有大志。魏末战乱时,他不愿按常规来加官晋爵,靠履锋刃、平寇难,来求取功名利禄,贼兵望而生畏。

C.李弼识时务。周文帝从平凉来讨伐侯莫陈悦,他就曾劝侯莫陈悦解散军队投降,知其必败时,带领军队归顺文帝。

D.李弼立下战功。随从平窦泰,斩杀俘获最多。随从平弘农,在沙苑战齐神武,击败并斩杀他,将其首级在军中示众。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分析综合)。

有些事掩于心 篇四:《有些事,只能止于唇齿,掩于岁月》

1、心给出去的时候就该知道不可能毫发无损的拿回来。

2、谁还在想念,想念曾经的我们,想念那曾经纯粹的笑颜。

3、不想攀,不想比,只想自己爱自己

4、永远都不为自己选择的道路而后悔,不管是十年前,还是现在。

5、最可怕的是,把真心话告诉最好的朋友,而ta却把它当笑话告诉别人。有些事,只能止于唇齿,掩于岁月

6、很多时候,我们喜欢上别人,他们却不知道;更多时候,我们伤害了别人,我们却不知道。

7、心里的地方就只有那么大,有人进来就必定有人要离开!

8、开始,所有人充满热情;过程,

有些事掩于心 篇五:《晚安心语:知道你能力的边界,才会成功》

1、勇于尝试并懂得适时退回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这不是懦弱的表现。相反,承认自己的局限,在个人的局限性中有效地燃烧,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2、语言有时是假的,共同经历才是真的,不要和谁都热络得这样快。

3、心是一棵树,爱与希望的根须扎在土里,智慧与情感的枝叶招展在蓝天下。晚安心语:知道你能力的边界,才会成功。无论是岁月的风雨扑面而来,还是滚滚尘埃遮蔽了翠叶青枝,它总是静默地矗立在那里等待,并接受一切来临,既不倨傲,也不卑微。

4、其实,有些门是掩着的,5、每个人都在逃,差别只是自己知不知道而已。

6、我不炫耀,因为我不自卑。我不花心,因为我不缺爱。——人性就是这样,自卑才炫耀,缺爱才花心。你的招摇,除了证明内心虚弱,说明不了任何东西!

7、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晚安心语:知道你能力的边界,才会成功

8、悦己才能悦人。你活好了自己,你身边的人就能分享你的快乐、幸福和成功,你所能给予家人和这个世界的,反而会更多。

9、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自己增强生活能力。修养的基础是内心对话,人在这种对话中既是自己的原告,又是自己的辩护士和法官。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以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是读书。有教养的人或受过理想教育的人,不一定是个博学的人,而是个知道何所爱何所恶的人。

10、没谁是圣人,何须尽善尽美,白玉岂避微瑕。有缺点不怕,就怕没特点。滴水可穿石,绳锯能断木,只要攻其一点,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能聚大气。不要猴子掰包谷,见哪样都喜欢,最后两手皆空;不要站在原地,机遇不是馅饼,不会无故砸向你;不要悲天悯人,只有奋发前行,好运才会相伴。

11、真的不用遗憾,没有在最青春美貌的时候遇见你,因为我们要的,终究不是一场足以天崩地裂的爱恋,而是天长地久的温暖相伴。

12、最闹心的烦躁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在烦什么,无缘无故就全身负能量爆棚。

13、“聊天最大的乐趣就在于“棋逢对手”,你抛出的点他瞬间能get到,他扔回来的暗语你也能立马接稳。最郁闷的事莫过于遇到一个长相符合你期望值,结果一开口完全和你在不同频率…然后和你聊得非常开心的人,又完全不可能发展成男女朋友…”看到有感,伴侣不易啊聊得来但又不太过,长相过关志趣又相投。

14、每个人都有一段时间特别难熬,这段时间很重要。马丁说,每一个强大的人,都咬着牙度过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没人嘘寒问暖的日子。过去了,这就是你的成人礼,过不去,求饶了,这就是你的无底洞。

15、真正的善良不是软弱更不是退让,而是从不去主动伤害别人,不会纠缠不休,懂得适可而止。为人处世以诚相待,不欺骗,不撒谎。()以诚恳善良的心去面对真心对你的人。

16、有人有大的梦想,有人有自己小的幸福。没什么高低之分,只要自己过得开心就好。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不去打扰别人的小幸福,也不去嘲笑别人的梦想,只要他们都是真的投入其中。总有一天你会明白让所有人都喜欢根本无法做到,只要身边的人和你自己喜欢就够,没必要去听太过熙熙攘攘的声音。

17、总有一天,你也会开着好车,然后羡慕某个小伙子的单车后座上,有一个(至少目测是)愿意和他同甘共苦的姑娘。

18、曾经发生过的事请不会忘记,只是想不起来而已。

19、生活在一个城市里,或者爱一个人,又或者做某件事,时间久了,就会觉得厌倦,就会有一种想要逃离的冲动。也许不是厌倦了这个城市、爱的人、坚持的事,只是给不了自己坚持下去的勇气。那些以前说着永不分离的人,早已经散落在天涯了。

20、知道你能力的边界,才会成功。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gaozhong/360034.html

    上一篇:高三一模的反思

    下一篇:教学情况分析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