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梅尧臣

| 高三 |

【www.guakaob.com--高三】

小村梅尧臣 篇一:《小村》

小村

梅尧臣

淮阔洲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

小村梅尧臣 篇二:《2014届高三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项训练9师》

2014届高三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项训练(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叔明传

李叔明,字晋,阆州新政人。本鲜于氏,世为右族。兄仲通,字向,天宝末为京兆尹、

剑南节度使。兄弟皆涉学,轻财务施。 .

李叔明,字晋卿,阆(làng)州新政人。本鲜于氏(本姓鲜于),世为右族(豪门大族)。

兄\仲通,字向,天宝末为京兆尹、剑南节度使。兄弟皆涉学(研究学问),轻财务施(务:致力。乐于施舍)。

叔明擢明经,为杨国忠剑南判官。乾元中,除司勋员外郎,副汉中王瑀使回纥,回纥

遇瑀慢,叔明让曰:“大国通好,使贤王持节。可汗,唐之婿,恃功而倨,可乎?”可汗为加礼。复命,迁司门郎中。

叔明擢明经(隋炀帝置明经、进士二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

明清时是对贡生的尊称),为杨国忠剑南判官。乾元中,除\司勋员外郎,副(做„„副使)汉中王\瑀\使(出使)回纥,回纥遇(对待)瑀慢(怠慢,傲慢),叔明让(责备)曰:“大国通好,使贤王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可汗,唐之婿,恃功而倨(倨傲),可乎?”可汗为加礼(厚于常规的礼仪,也可说“以礼相待”)。复命,迁\司门郎中。

东都平,拜洛阳令,招徕遗民,号能吏。擢商州刺史、上津转运使。迁京兆尹,久之,

以疾辞,除太子右庶子。崔旰扰成都,出为邛州刺史。旰入朝,即拜东川节度使、遂州刺.

史,徙治梓州。

东都平,拜洛阳令,招徕(招:招抚;徕:慰劳)遗民,号\能吏。擢商州刺史、上津

转运使。迁京兆尹,久之,以疾辞,除\太子右庶子。崔旰(gàn)扰(侵扰)成都,出为邛州刺史。旰入朝,即拜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徙治(迁移地方官署所在地)梓州。

建中初,吐蕃袭火井,掠龙州,陷扶、文、远三州。叔明分五将邀击,走之,以功加

检校户部尚书。梁崇义阻命,诏引兵下峡,战荆门,败其众,襄州平,迁检校尚书左仆射。

建中初,吐蕃袭火井,掠龙州,陷(攻陷)扶、文、远三州。叔明分五将邀击(拦击,

截击),走之,以功加检校户部尚书。梁崇义\阻命(抗拒王命,也说造反),诏引兵下峡,战荆门,败其众,襄州平,迁检校尚书左仆射。

德宗幸兴元,出家赀助军,悉衣币献宫掖,加太子太傅,封蓟国公。初,东川承兵盗,.

乡邑雕破,叔明治之二十年,抚接有方,华裔遂安。后朝京师,以病足,赐锦辇,令宦士肩舁以见,拜尚书右仆射。乞骸骨,改太子太傅致仕。 ..

德宗幸(皇帝亲临某地,叫幸)兴元,出家赀(家财)助军,悉(动词,尽其所有)

衣币(衣服和钱财)献宫掖(指皇宫。掖,掖庭,宫中的旁舍,嫔妃居住的地方。),加太子太傅,封蓟国公。初,东川承(受到)兵盗,乡邑凋破(凋敝),叔明治之二十年,抚接(安抚,接纳)有方,华裔(指我国中原和边远地区)遂安。后\朝京师,以(因为)病足,赐锦辇,令宦士肩舁(肩舆抬着轿子)以(来)见,拜尚书右仆射。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简作“乞骸”),改\太子太傅\致仕(辞去官职)。

贞元三年,卒,谥曰襄。始,叔明与仲通俱京兆尹,及兼秩御史中丞,并节制剑南,

又与子昇俱兼大夫,蜀人推为盛门。

贞元三年,卒,谥曰襄。始,叔明与仲通俱尹(动词,治理)京兆,及兼秩(兼任)

御史中丞,并\节制(一 做节度使; 二 指挥,管辖)剑南,又与(儿)子(李)升俱兼(兼任)大夫,蜀人推为盛门(豪门,望族)。

叔明素恶道、佛之弊,上言曰:“佛,空寂无为者也;道,清虚寡欲者也。今迷其内而饰其外,使农

夫工女堕业以避役,故农桑不劝,兵赋日屈,国用军储为斁耗。臣请本道定寺为三等,观为二等,上寺

留僧二十一,上观道士十四,每等降杀以七,皆择有行者,馀还为民。”德宗善之,以为不止本道,可为天下法,乃下尚书省杂议。

叔明素(素来,向来)恶(憎恶,讨厌)道、佛之弊,上言曰:“佛,空寂无为者也;道,清虚寡

欲者也。今迷其内而饰其外(现在人们内心迷失而只修饰其外表),使农夫工(工匠)女(织女)堕业

(荒废本业)以(来)避(躲避)役(劳役),故(所以)农桑(农耕与桑蚕,代指农业生产)不劝(勤

勉,努力),兵赋日屈(兵赋日渐减少),国(国家)用(财用)军(军事)储(储备)为斁耗(yì hào

损耗)。臣请本道(古代行政区划名)定寺(寺庙)为三等,观(道观)为二等,上寺留僧二十一,上

观道士十四,每等降杀(shài,减少,减省)以七,皆择有行(德行)者,馀(其余)还为民。”德宗

善(认为„„好,赞同)之,以为(认为)不止本道,可为(被)天下法(效法),乃(于是,就)下

(交付)尚书省杂议(共同商议)。

(小村梅尧臣)

子昇,以少卿从德宗梁州。叔明严敕以死报,故昇有功,擢禁军将军。贞元初,迁太子詹事。坐郜

国公主,贬罗州别驾。 叔明素豪侈,在蜀殖财,广第舍田产。殁数年,子孙骄纵,赀产皆尽。世言多藏者以叔明为鉴云。

子升,以(以„„的职务)少卿从德宗梁州。叔明严敕(告诫,叮嘱)以死报,故升有功,擢\禁

军将军。贞元初,迁\太子詹事。坐(因为)郜国公主,贬罗州别驾。

叔明素豪侈(豪华奢侈),在蜀殖财(经商),广(扩大)第舍(住宅)田产。殁(死)数年,子孙

骄(骄横)纵(放纵),赀产(钱财家产)皆尽。世言\多藏者以叔明为鉴云。

(选自《新唐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兄弟皆涉学,轻财务施 (2)以疾辞,除太子右庶子 ..

(3)出家赀助军,悉衣币献宫掖 (4)乞骸骨,改太子太傅致仕 ...

1.务:致力,专力从事。 辞:推辞,不接受。 悉:尽其全部。 致仕:交还官职,退休。

2.请概括李叔明的人物形象。(每点概括不超过4个字)(2分)

2.乐善好施,为官有方,屡建战功,生活豪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叔明是阆州新政人,世代为豪族,他的哥哥叫李仲通,天宝末年担任京兆尹、剑南节度使。他们兄

弟两人都在学业方面较用心。

B.李叔明出使回纥时。回纥人对汉中王礼节简慢,他对其进行了有理有节的批评,最终使回纥可汗认识

到了错误。后被升为司门郎中。

C.东川地区有兵盗侵袭,村落凋破。李叔明在此治理了二十年,安抚、接纳有方,该地区才安定。

D.李叔明生活的时期佛、道盛行,很多人为逃避劳役、兵役和赋税,纷纷信佛信道,致使国家财用军事

储备大大减少,后被德宗加以限制。

7.D [解析] “后被德宗加以限制”不符合原文。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叔明让曰:“大国通好,使贤王持节。可汗,唐之婿,恃功而倨,可乎?”(4分)

(2)德宗善之,以为不止本道,可为天下法,乃下尚书省杂议。(3分)

(3)殁数年,子孙骄纵,赀产皆尽。世言多藏者以叔明为鉴云。(3分)

4.(1)李叔明责备(他们)说:“我们大国与你们通好,特遣贤王持符节出使。(你们)可汗,是我大唐

的女婿,却依仗功劳傲慢,可以这样吗?评分建议:共4分。“让”“恃”“倨”,语句通顺各1分。

(2)德宗觉得很好,认为不只李叔明所在的行政区适用,可以被天下效法,于是就交付尚书省商议。

评分建议:共3分。“善”,“为天下法”“下”各1分。

(3)他死后几年,他的子孙骄横放纵,钱财家产都败光了。世人都传言说家产丰厚的人都应以叔明的遭

遇为借鉴。评分建议:共3分。“殁”“多藏者”“鉴”各1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小 村 梅尧臣

淮阔州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②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

【注】①仁宗庆历八年,淮河地区惨遭水灾。②王民:臣民。版籍:交租税的户籍。论:看待。

(1)这首诗描绘了小村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概括。(3分)

(2)第三句中的“寒”和第六句中的“啮”常为后世赏读者称道,试作赏析。(4分)

(3)近人陈衍评此诗说:“写贫苦小村,有画所不到者。末句婉而多风。” 请作具体分析(3分)

5.(1)水灾后,小村荒凉破败,一片萧条;百姓饥寒交迫,生活十分艰难。

评分建议:共3分。答对1层给2分,答对2层给3分。仅对诗句加以解说而未加概括的不给分。

(2)“寒”,生动地描摹了鸡子瑟缩的样子,巧妙地点明深秋这一季节; “啮”,运用比拟手法,形

象地写出了受灾时间之久、破坏程度之深。

评分建议:共4分。生动描摹形象,1分;巧妙点明季节,1分;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

象写出内容,1分。比拟,也可写成“拟人”。

(3)该诗看似无只言片语表示指责之意,实则婉转地谴责了官府胡乱收税、不顾百姓死活的做法,

字里行间寄予了作者对小村贫苦百姓深深的同情。

评分建议:共3分。看似未指责、谴责做法、寄予同情三层意思,各1分。

赏析:这首诗作于庆历八年秋。诗人途经淮河,见到那里的农村水患之后凋敝不堪,有所感触。诗人精心

选择了破篱败门、形瘦的家禽、无衣的老幼、断缆与枯桑等镜头组合成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笔调客观冷

峻。第三四句描写水灾后村中凄凉情景。三句写村中无粮,从鸡子寻食落笔:寒鸡偶然寻得食物,还呼唤

它的伙伴。言外之意,百姓在痛苦中煎熬,生活极其艰难。四句画面是:村中老人无衣遮体,还抱着孙子,

用自己的身体为孙儿取暖。诗中没有写青壮年,暗示村中人口稀少,青壮年流离外地谋生了。第七八句是

写沙洲村上人家尽管灾后如此凄凉,他们还是被谬误地编入交租的户籍。结尾发出强烈感叹:尽管沙州村

上人家灾后现状如此凄惨,他们还是被编以户籍以向统治者交纳苛捐杂税,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作者

咏叹至此,不再作评论,可见他对这些穷苦灾民,倾注着同情的泪水。诗人融情于事,咏而不评,对穷苦

灾民同情之心让人意会。近人陈衍评此 诗说:“写贫苦小村,有画所不到者。末句婉而多风。”(小村梅尧臣)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骆谷晚望 韩综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注释】韩综于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后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此后失官,此为失官还乡时所作。

(1)“秦川如画渭如丝”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分)

(2)有人说“岭花多是断肠枝”“无理而妙”。请赏析。(3分)

(3)请联系全诗分析本诗情与景的关系。(4分)

6.(1)【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描绘了秦川沃野千里渭水东流如白练的锦山秀

水的美丽画面(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和诗歌画面的描绘,难度较低。(小村梅尧臣)

(2)【参考答案】“岭花”是一种自然现象,无所谓断肠枝,而作者却说它断肠,此是“无理”,而

“岭花断肠”只是因为作者是个断肠人,深刻地传达作者对失官还乡时的郁结。

【解析】赏析本题,只要找出本句的“无理”在何处,妙在何处即可。“无理”一般指不合自然规律,

“妙”一般指传达情感。

(3)【参考答案】乐景衬哀情,首句描写锦山秀水的美丽图景与下文断肠人的悲伤情感形成强烈的对

比;以景结情,尾句“岭花断肠”含蓄隽永。

【解析】诗歌情与景的关系有多钟,如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以景结情、情景分写等等,需要联系诗歌

写景句逐句分析。

【赏析】骆谷在陕西周至西南,谷长四百余里,为关中通汉中的交通孔道,是一处军事要隘。诗人晚望于此,有感而吟此诗。

此为缘景遣怀诗。全诗二十八字,并无惊人警语,而自有一种形象意蕴,令人荡气回肠,原因在诗人惯用的以乐景衬哀情的对比反衬手法,在这里得到了长足的发挥。起句写美景,景美得扑面而来,结句写愁肠,肠愁得寸寸欲断。同一诗境,效果迥异。其中的玄机就在于“莫来好”三字,这三字导入一种闲愁美,哀伤美。乐景固然给人以美感,哀景同样给人美感。在特定的诗境下,先乐后哀,乐中生悲,会使诗味浓郁,咀嚼甜美。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川,平川。“秦川”,指秦岭以北古秦地,即今陕西中部,渭水流域大平原。诗人登上骆谷,晚霞似锦,残阳如血,远岭近峦,浓妆淡抹,眼前展现一幅锦山绣水的美丽画面。“如画”二字把莽莽苍苍的辽阔秦川描绘得斜阳掩映,沃野千里,平畴闪光,丛林生辉。这是广袤的大景。“如丝”二字又把浩浩滔滔的东流渭水状写得长河落日,浮光耀金,万丈白练,飘浮三秦。这是绵长的远景。大景与远景交错,山光与水色竞美,蔚为壮观。然而这些美景都是诗人站在骆谷“一望”中摄取的,又是在辞帝京、返故里的背景下“一望”见到的,句中特着“去国还家”四字,隐隐透露了诗人是失官还乡,因而被壮丽河山所激发的豪情,一刹那间又被愁怀淹没了。下两句便将此情毫不掩饰地抒写出来。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是说王孙出游,乐而忘返,辜负了家乡的韶华美景。韩琮反其意而用之,借“公子王孙”来指代宦游人,实即自指,说自己这次“去国还乡”还不如“莫来好”。对于遭逐沦落的诗人,这种心境是可以理解的。《汉乐府·陇头歌》之二所写“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正可移来为韩琮写照。韩琮的诗情正是由此歌生发。他虽面临如画如丝的秦川渭水,心里只觉得“岭花多是断肠枝”了。据历史记载,韩琮被石载顺驱逐之后,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增援,支持韩琮消灭叛将,反而另派右金吾将军蔡袭代韩为湖南观察使,把韩琮这个逐臣抛弃了,怎不倍增其断肠之慨!

“莫来好”是与“断肠枝”相因果的。本来“岭花”并无所谓“断肠枝”,只因作者成为断肠人,“岭花”才幻成了“断肠枝”。断肠人对断肠枝,自然不如莫来好了。

7、名句名篇默写(16分)

1.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2)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表》)

(3) ,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4)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

(5)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6)架梁之椽, ,钉头磷磷, (杜牧《阿房宫赋》)

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角声满天秋色里, 。 (李贺《雁门太守行》)(2)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

(3)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 (苏轼《赤壁赋》) (4) ,砯崖转石万壑雷。 (李白《蜀道难》) (5)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 望西都,意踌蹰,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 ,万种于我何加焉! (孟子《鱼我所欲也》)(8) ,熟读而精思。 (孔子《论语•宪问》)

7.(1)曲肱而枕之 (2)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3)朝菌不知晦朔 (4)归雁入胡天

(5)酒酣胸胆尚开张 (6)多于机上之工女 多于在庾之粟粒

(1)塞上燕脂凝夜紫 (2)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3)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4)飞湍瀑流争喧豗(5)乱石穿空 (6)伤心秦汉经行处

(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8) 循序而渐进

小村梅尧臣 篇三:《江西省南昌市201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语文)》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2009~2010学年度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卷

语 文

本次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 Ⅰ 卷(选择题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罗绮(qǐ) 粗糙(cāo) 不足齿数(shù) 如椽(chuán)大笔 ....

B.衬(chân)托 酒坊(fáng) 博闻强识(zhì) 洁身自好(hào) .....

C.中(zhîng)风 棱(1ãng)角 令人咋(zã)舌 怅望低徊(huái) ....

D.媲(pì)美 供(gîng)述 蹊(qī)跷怪事 数见不鲜(xiǎn)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博弈 倾轧 形将就木 韬光养晦

B.炫富 怄气 自顾不暇 树木葱笼

C.发轫 僭越 气势汹汹 不尽人情

D.陷阱 撂荒 弱不禁风 克敌制胜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陈奂生一路游街看店,遇上百货公司,就弯进去侦查有没有他想买的帽子。 ..

B.他们在城市社会的最边缘最底层,以最低的收入干最脏最苦最累的活,而且最沉默..

最隐忍。

C.法律人齐聚首,不单是向这位精神导师致敬,也是坚守理想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

D.想想自己少年时的淘气捣蛋,又何尝不是母亲眼中催泪的沙子呢?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央视借助行政资源得来的公信力,如果不能保证用在服务公众的正确途径上,迟早

有一天会随着“广告门”、“侵权门”之类的许多“门”而挥霍殆尽。

B.两千多年前的历史典故和精妙学说仿佛一条精神的河水在课堂之上款款流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C.为了避免鄱阳湖连年枯水、湿地减少、自净能力减弱,江西省希望兴建鄱阳湖水利枢纽走出这一困境。

D.对于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别悬殊问题,要采取正确政策,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1)艺术知识是对已发生过的艺术现象的理性记录,其本身是非艺术的

(2)因为他所知道的这些东西本身是历史的而非军事的

(3)但是,艺术修养的根基并不在艺术知识中(小村梅尧臣)

(4)一个有高度艺术修养的人当然会有比较充分的艺术知识

(5)这正像知道欧洲战争史常识和拿破仑生平的人未必有充分的军事修养(小村梅尧臣)

A.(5)(2)(1)(3)(4) B.(1)(4)(3)(5)(2)

C.(4)(3)(1)(5)(2) D.(5)(2)(3)(4)(1)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二、(9分。每小题3分)

(小村梅尧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小题

要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就必须减排

2009年l2月19日,在丹麦哥本哈根市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闭幕。这次会议虽然没有取得多少实质性的进展,但是这次会议让“全球气候变暖”一词深入人心。据大会组织方提供的数字,约15000人出席了这次会议,其中记者就多达5000人。如此庞大的宣传规模,让人们了解到各国政要和科学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视程度。

最近常常有读者打电话来问:气候变化问题真值得那么兴师动众吗?当然值得啦,因为全球气候变暖会引发越来越多的灾难,不只是热带地区的人们需要关注,温带和寒带地区的人们也需要关注。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影响了人类环境和自然生态,导致水资源失衡、农业减产、生态系统严重受损,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如果放任全球气候变暖按照目前的趋势暖化下去,不少地区在几十年内就可能遭遇毁灭性打击,岛国马尔代夫就是其中之一。

那么,如何有效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呢?那就得首先弄清楚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科学家普遍承认,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大气温室气体。根据这个结论我们可知,要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就必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迈入低碳时代,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呢?首先,科学家想到的是用碳排放很少的绿色能源代替碳排放多的化石能源。煤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燃烧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其他污染性物质。如果用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新能源,只是在生产、运输和维护相关设备的过程中会有碳排放,生产能源的过程几乎没有碳排放。

接着,科学家想到的是发展低碳技术。所谓低碳技术,其本质是节能技术,节能和减排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无论是绿色能源还是化石能源,只要用的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会减少。目前,全球低碳技术市场每年的交易额已经超过300亿人民币。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低碳技术,似乎难以和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伟业”联系起来。然而,如果每个行业都能采用低碳技术,那么汇总起来的碳减排量就十分可观。

最后,科学家要想办法把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吸收掉。这种减排思路看上去很简单,比如,种更多的树,养更多的海藻,就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但是,植物吸碳的能力有限,死亡后还会有碳排放。于是,科学家希望开发一些人造吸碳设备。虽然这些设备原理很简单,但是大都有明显的缺陷——成本太高,吸碳效率太低。如果能开发一种廉价高效的吸碳设备,减排的前景就会更加光明。

(摘自《科学画报))2010年2月号)

6.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政要和科学家对全球气候变暖十分

重视,让“全球气候变暖”已深人人心。

B.如果按照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继续暖化下去,岛国马尔代夫在几十年内就会遭

遇毁灭性打击。

C.只要控制好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大气温室气体,就可以遏制全球气候

变暖。

D.全球气候变暖会严重影响人类环境和自然生态,从而引发越来越多的灾难,因此需

要全人类共同关注。

7.下列对“节能和减排是互为因果的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采用低碳技术,碳排量就会减少,所以能减排的低碳技术,也就是节能技术。

B.因为只要能源用得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会减少,所以只要节能,也就达到了减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排的目的。

C.因为节约能源就会减少碳排放,而碳排放的减少也就是节约能源,所以节能和减排

密不可分。

D.因为低碳技术能把节能和减排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尽管碳减排量看上去“微不

足道”,但其前景仍然十分乐观。

8.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绿色能源在生产的过程中不会有碳排放,只是在生产、运

输和维护相关设备的过程中会有很少的碳排放。

B.科学家希望开发出的人造吸碳设备因为原理过于简单,故大都具有成本太高、吸碳

效率太低的明显缺陷。

C.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不仅要从源头上减少排放大气温室气体,还要把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清除干净。

D.借助种树、养海藻等植物吸碳的方式来减排,不失为一种吸收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

碳的有效方式。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傅山。字青主,阳曲人。六岁,啖黄精,不谷食,强之,乃饭。读书过目成诵。明季天下将乱,诸号为搢绅先生者。多迂腐不足道。愤之。提学袁继成为巡按张孙振所诬,孙振,阉党也。山约同学曹良直等诣通政使,三上书讼之,巡抚吴 亦直袁,遂得雪。山以此名闻天下。甲中后,山改黄冠装,衣朱衣,居土穴,以养母。继咸自九江执归燕邸,以难中诗遗山,且曰:“不敢愧友生也!”山省书,恸哭,曰:“呜呼!吾亦安敢负公哉!” .

顺治十一年,以河南狱牵连被逮,抗词不屈,绝粒九日,几死。门人中有以奇计救之,得免。然山深自咤恨,谓不若速死为安,而其仰视天、俯视地者,未尝一日止。比天下大定,.始出与人接。

康熙十七年,诏举鸿博,给事中李宗孔荐,固辞。有司强迫,至令役夫舁其床以行。至.

京师二十里,誓死不入。大学士冯溥首过之,公卿毕至,山卧床不具迎送礼。魏象枢以老病上闻,诏免试,加内阁中书以宠之。冯溥强其入谢,使人舁以入,望见大清门,泪涔涔下,.

仆于地。魏象枢进曰:“止,止,是即谢矣!”翼日归,溥以下皆出城送之。山叹日:“今而后其脱然无累哉!”既而曰:“使后世或妄以许衡、刘因辈贤我,且死不瞑目矣!”闻者咋舌。至家,大吏成造庐请谒。山冬夏著一布衣。自称曰“民”。或曰:“君非舍人乎?”不应也。卒,以朱衣、黄冠敛。

山工书画,谓:“书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人谓此言非.

止言书也。诗文初学韩昌黎,崛强自喜,后信笔抒写,俳调俗语,皆入笔端,不原以此名家.

矣。著有《霜红龛集》十二卷。子眉,先空:壁亦附焉。

(选自《清史稿》.有改动)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洲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省书 省:丢弃。 .

B.比天下大定 比:等到。 .

C.至令役夫舁其床以行 舁:抬。 .

D.山工书画 工:擅长。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直接表现傅山“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一组是

①读书过目成诵

②继咸自九江执归燕邸,以难中诗遗山

③望见大清门,泪涔涔下

④翼日归,溥以下皆出城送之

⑤山冬夏著一布衣,自称曰“民”

⑥后信笔抒写,俳调俗语,皆入笔端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山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当提学袁继咸被人所诬陷时,他挺身而出,和曹良直等

赴京向通政使申诉。

B.对门生营救自己一事,傅山深感遗憾,认为不如早点死为安,所以他每天仰视天空、

俯视地下,不与外人接触。

C.傅山性格刚烈。皇帝下诏要大臣举荐人才,当傅山被给事中李宗孔推荐时,傅山坚

决不答应,即便官员强迫,他也不从命。

D.文章最后一段写傅山在书画和文学上的成就,这既是对傅山人格刻画的一种有力补

充,也是对傅山人格魅力的一种强化。

第 Ⅱ 卷(非选择题共ll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季天下将乱,诸号为捂绅先生者,多迂腐不足道,愤之。(4分) 译文:

(2)大学士冯溥首过之,公卿毕至,山卧床不具迎送礼(3分)

译文:

(3)子眉,先卒,诗亦附焉。(3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小 村

梅尧臣

淮阔洲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注]。

[注]王民:臣民。版籍:交租税的户籍。论:看待。

(1)诗歌表现了小村怎样的景象?造成这种景象的原因是什么?(3分)

(2)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15.文学常识与古诗文填空(任选四题,8分)

(1)《诗经》广泛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的生活,是我国古代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从格律上看,古典诗歌可分为古体诗和——诗。

(2(王羲之《兰

庭集序》)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戍卒叫,函谷举,。(杜牧《阿房宫赋》)

(5)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王安石《桂枝香》)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6-l9题。

把栏杆拍遍

梁衡

①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②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像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③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④辛词比其它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⑤辛弃疾名弃痰,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⑥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作一个词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问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闽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忧心如焚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

⑦有人说辛词其实也是婉约派,多情细腻处不亚柳永、李清照。但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

小村梅尧臣 篇四:《小村翻译赏析_作者梅尧臣》

<小村>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梅尧臣。其全诗如下:
淮阔州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小村翻译赏析_作者梅尧臣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
[注释]
[1]棘篱:用荆棘编的篱笆。漫:轻易地,此处指草率地。此联意为淮水泛滥之后,形成许多小州。州上小村中人家的篱笆墙已破败了,草草地留个门,景象萧条。
[2]王民:臣民。版籍:交纳租税的户籍。小村翻译赏析_作者梅尧臣。论:看待。
[3]鸟翘:像鸟尾翘起的船头。
[译文]
淮河阔大的洪水过后,大地上形成许多沙洲。忽见一个村落,但见村民门前的篱笆墙已稀疏破敝,草草地搭建个门。寒鸡觅食后,自个儿呼唤着同伴。而一些无衣取暖的老人们怀抱着孙儿,守候亲人归来。野外一只小船泊在河边,只残留下几根断缆。疲惫的鸟儿抬着头无助地打量周围。早已枯萎的桑树,[鉴赏]
梅尧臣出身贫困,同情下层劳动人民,并且具有强烈的民本思想。此诗描绘的是仁宗庆历八年淮河地区洪灾后,小村荒凉破败,一片萧条;百姓饥寒交迫,生活艰难的景象。
前六句以“棘篱”、“寒鸡”、“野艇”、“枯桑”等 为意象,写出这个村子人烟稀少、破败荒凉之情景。
其中第三句中的“寒”和第六句中的“啮”用得格外传神,“寒”生动描绘了鸡瑟缩的样子,巧妙的点名了那时事深秋季节,继而让人想到无衣老者的身寒,百姓的艰苦。“啮”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表现了水灾造成的破坏之大。
近人陈衍评此 诗说:“写贫苦小村,有画所不到者。末句婉而多风。”(<宋诗精华录>)表面上这首诗没有只言片语的指责意,如末句看似只是指出了一个事实:尽管沙州村上人家灾后现状如此凄惨,他们还是被编以户籍以向统治者交纳苛捐杂税,实际上却婉转的谴责了官府胡乱收税,不顾百姓死活的做法,字里行间流露着深深的同情。
仁宗庆历八年(1 048)梅尧臣写过<岸贫>,诗曰:“无能事耕获,亦不有鸡豚。烧蚌晒槎沫,织蓑依树根。 野芦编作室,青蔓与为门。稚子将荷叶,还充犊鼻。”

小村梅尧臣 篇五:《梅尧臣:春寒》

作者:梅尧臣

原文: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倚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梅尧臣:春寒

注释:

1、青帘:酒旗。

赏析:

北宋诗人梅尧臣的这首<春寒>诗可以按“起、承、转、合”的结构规律来把握。

首联“起”,点明季节特征,说明春日阴云笼罩,虽然云层不厚,但整天浓阴密布,云天雾海,一片迷茫。“云容薄”三字很好地点明了早春云雾的特点。

颔联“承”,以极其对仗的句式,写出了春寒料峭的气候环境下的景物特征:蝴蝶因气候寒冷而紧缩了翅膀,不能飞舞;花朵因空气湿冷而迟迟不开。其中“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写景写人,颈联“转”,由静景而至于动景。梅尧臣:春寒。春风凛冽,吹动着挂在树枝上的酒旗;春雨阵阵,靠近山的地方,春风突然夹裹着春雨而来,叫人感到一阵寒冷。()“亚”通“压”,低低地垂挂着。“片”,不能理解为大雨,它准确地描绘出春雨的特点。

尾联“合”,点明诗人对景物产生如此感受的原因,借此抒发了感情。“未尝辜”是说诗人不曾做对不住景物的事,是诗人情感和人格的表露。“病”字一语双关,既写了身体状况,也写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和范仲淹革新失败的历史背景,不难理解诗人此时因改革处于低潮而感情凄苦、心情悲凉的深意。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gaozhong/382065.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