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高一】
《有关四季的散文诗歌赏析》
四季变化的诗歌 第一篇
高一语文阅读材料——有关四季的散文诗歌赏析
编制:高琴花 2012-10-25
一、请赏析下列文章
1、春,悄悄地来了,毫无征兆地来了。轻轻地,不露声色地抚摸着树的枝干。不经意,树发觉了春的到来。于是伸出稚嫩的叶芽儿,向春展示自己的回应。
夏,看到了树的回应,于是更为热烈地回应着树。树在夏的氛围里茁壮成长。片片绿叶在夏风中舞动着。夏,变得更加迷人。树,变得英姿挺拔。
秋来了,风开始凉了。树开始接受挑战,在近似无情的秋风中,树的许多软弱的叶子开始凋零,树有时候对秋不满了。为什么原本碧绿的树叶,要变黄飘落?
冬,前来考验树。有的树经不起考验,枯萎了。冬,离它而去。树唯有等待着明年春的到来。有的树经住了考验。冬,立刻温柔起来,化作瑞雪投入树的怀抱。一颗成熟的树开始等待新的春天的到来。
2 思念的四季
春天,踏青去,与你偶然相遇,怦然心动。你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比那春色更能吸引我的目光,在我眼里,你就是春天的那朵桃花,你就是春天的那缕暖阳,你就是春天的那丝微风,你就是春天的那抹新绿。我追随着你,在你的身后悄然把一颗种子埋下,就像农民把种子埋进肥沃的土地一样,我把种子埋进了我潮湿的心底,那颗种子的名字就叫思念。
夏天,思念接受着烈日的考验,经受着暴雨的洗刷,如一株疯长的庄稼一样在我的心底节节拔高。你的一个问候的短信,你的一次随意的聊天,你得一次偶然的相约,都是我的思念茁壮成长的养分。我精心地培育着我的思念,我用我的回忆与幻想来浇灌着我的思念。我像一个农人呵护庄稼一样呵护着我的思念,欣赏着我的思念,陶醉着我的思念。 秋天到了,成熟的季节到了,我的思念也成熟了,结出了晶莹剔透美如玛瑙的硕果,我把它叫做爱。我把我的硕果用颤抖的双手捧到了你的面前,我战栗着等待你的芊芊小手把我的硕果接住。可是你却说你不认识我的硕果,你也不愿意要我的任何东西,你挥手推开了我虔诚捧着用心培育出的硕果,转身飘然地离去了。瞬间,我的硕果变了,变成了碎碎小小的一粒一粒透明的东西,我认识,它叫泪珠。我的思念在秋天结出的果实叫泪珠。 冬天到了,我把我的思念放到冰天雪地下去冰冻,我寻思着把我的思念冻得失去生命,让它在冬天永远的睡去。北风夹着雪花,狠狠地鞭打着我的思念,思念就像一棵枯死的野
草一样,麻木地忍受着风雪的袭击,虽然很疼,但是很痛快,思念就这样静静的等待着死神的来临。一场厚厚的雪埋没了思念的身躯,思念在冬天终于死过去了。
春天又来了,万物复苏,小草从土里钻出了小脑袋,桃花灿烂地开满了山头,小雨淅淅沥沥的飘扬在三月的微风中,我那在冬日死去了的思念竟然也复活过来,原来它的根没有死,它在春天又活过来了,而且一见春天就开始疯长起来,我怎么也挡不住,我只能任凭思念在心底疯长着蔓延着,我只是担心到了秋天思念结出的果实依然是无用的泪珠。 思念的四季又要轮回了,不知道这样地轮回有没有尽头,我的日子在这样的轮回中丰富起来,鲜活起来。
3、思念的四季 文 / 幽宇
春天的时候 思念是一条茁壮的蚕
而我的心 是绿玻璃片似的桑叶
贪婪的蚕一点一点地 咀嚼着玻璃片
然后 吐出万缕千丝
把我做成只属于你的茧
破茧而出是因为思念在泛滥
飞蛾扑火是思念的精灵在寻找归宿
思念是蚕
夏季的正午 思念是一只爱叫的蝉
而我的心 是昨夜才抽条的嫩枝
残忍的蝉把长长的嘴插入嫩枝的血脉
然后 知知地叫到天荒地老
思念像蝉的嘴一样无孔不入
思念像蝉翼一样透明
思念是蝉{四季变化的诗歌}
秋天的深处 思念是一队队的大雁
而我的心 是将要功成身退的树叶
大雁悠长深沉的鸣叫
是我梦中的凯旋曲
枕着思念的旋律
我从容地回到大地的怀抱
大雁带不走落叶
思念却统治着我的心境
思念是雁
冬季的天边 思念是晶莹的雪
而我的心 是无色无味的水{四季变化的诗歌}
雪说我以前也是水{四季变化的诗歌}
水说我以前也是雪
思念说我的心是为她而生
我的心说思念是为她准备的
雪花飘落水面就一无所有
思念在我心中无踪无影
因为她无处不在
思念是雪
4、《四季读书歌》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
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苦读声朗朗。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耕把名扬。
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写文章。晨钟暮鼓催人急,燕去雁来促我忙。菊灿疏篱情寂寞,枫红曲岸事彷徨。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无成空自伤。
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挂角负薪称李密,囊萤映雪有孙康。围炉向火好勤读,踏雪寻梅莫乱逛。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
5、人生如四季
有时候静下来想一想,古人真正的聪明啊,不知道是谁最先发明了一年叫做四季之说,即春夏秋冬。这真是个了不起的事情。不管天地轮回怎么地变,也不管历史的车轮走到哪一步,更不管社会制度怎么地变化,然而,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自然发展规律,可谁也改变不了。既然大家心中都有了一年四季的共识,也就只有顺应它,才是唯一的选择。{四季变化的诗歌}
否则,就一定非得在它面前碰壁不可。
想到了一年四季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不禁使我想到了人生的成长有没有规律的问题。人生,说短不短,说长又不长,按照现在大多数人的生存状况来看,寿命长者不过百岁,短者不过五十半百。当然,也有活到一百多岁的人,也有不到成年18岁的年龄就丧命的人,这些都是极少数,更多地人是能够活到70多岁的。
之所以要谈论人生的寿命年龄问题,这事是我突然想到了一年四季自然社会发展规律的缘故。气候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之分,那么,人生的成长是不是也有个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问题呢!虽然二者不是等同的,但是,就其发展的自然规律而言,有可比拟的地方。
譬如,就按照现在的大多数人能够活到80岁来讲吧,如果按照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划分,四个季节,即每个年龄段大约是20岁。那么,20岁前就是春季,20岁到40岁之间就是夏季,40岁到60岁之间就是秋季,60岁到80岁之间就是冬季了。我看就绝大多数人的成长生活规律和状况而言,是可以这么划分和比喻的,而且十分地形象与相同。不信,不防可以细心地进行分析便能知晓。
人生的春季。我们说人生20岁前是春季,是因为这时候的人生有许多类似于春季的特点。自然界的春季,是个暖阳阳的季节,是个播种的季节,是个希望的季节,也是个奠定一年能有好收成的基础和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的季节。自古讲:“一年四季在于春”,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春季,是一年里的重要季节;那么,20岁前的人生阶段,同样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过去有句话,叫做“3岁看大,10岁看老”。这说明,人生有无好的幼苗苗十分地重要。3到10岁的时候,如果能够表现得非常聪明伶俐,又勤奋好学,知书达理,懂文明讲礼貌,长大了就可能会是很有出息的人才。如果到了20岁左右,不但身体基本定型了,而且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也应该基本上学习掌握得差不多了,这时就能够到社会上独立的生活和工作了。为什么许多国家都把18岁或20岁的人规定为成年礼年,这也是有其道理的。总之,人在20岁前是个花季,也是昭示最有活力和最有希望的季节。如同春季,是令人羡慕的。人生应该非常珍惜这个最有希望的成长季节。
人生的夏季。自然界的夏季,气候炎热,骄阳似火。尤其是三暑时期,是一年之中天气最热最酷的时候,时常让人难以忍受。很多地人经常会这样的抱怨,为什么一定要有这夏季,热的让人受罪,如果没有夏季多好啊。可是,他们哪里晓得,如果没有夏季,春季里再好再多的播种也没有用,天气不热,庄稼怎么能够长成熟呢,这骄阳似火就是在催促着庄稼不断地成熟呢。正是夏季越热,一般来讲庄稼收成越好。这大自然也是无处不公平的。正因为夏季气候炎热,所以,才经常会下大雨,而且雨水比其它季节多。夏季雨水多,并不都是为了降温的,还有夏季需要播种的庄稼,等待着秋收。夏季虽然热,但是,在一
年当中地位非常地重要,它既要有收,又要有种,两者兼顾,缺一不可。而人生的夏季呢,就有与大自然的夏季许多相同之处。20岁到40岁之间,正是青年时期,精力旺盛,精神饱满,志向远大,大多都是拼命的工作着。这个时期,是人生最巨魅力和最有成就的时期。正常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是既有收成,又有播种的任务。所谓收成,是指的事业上;所谓播种,是指的生儿育女问题。同时,许多人还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担当着双重任务,责任十分的重大。因此,人到夏季的年龄阶段,是应该特别珍惜和需要呵护自己的时候。
人生的秋季。自然界的秋季,天高气爽,气候适宜,一般是白天热,早晚凉。所以,每到了秋季,人们的心情也是比较爽快的,脸上常常挂满了笑容和喜悦。因为,人们或从春季、或从夏季播种的种子,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忘我地劳动,看到漫天遍野的庄稼结满了果实,眼看就要获得丰收了,怎么能不高兴呢。一年四季好不好,就看秋季了。秋季大丰收,整年都不愁。秋季能够决定一年的命运。而人生的秋季呢,更是如此。从40岁到60岁,人生经历了不惑之年、知天命之年、又到了耳顺之年。此时,表明人已经成熟了,无论是个人或是家庭,也应当是获得了大丰收。一般财富积累得多了,家庭的人口也多了起来。看到有子有孙,看到有钱有物,难道人还不应该感到高兴吗?难道人还不应该知足吗?或许,古人讲“知足常乐”,就是打秋季引起的呢。秋季不但是丰收的季节,也是值得庆贺的季节。这不禁使人想起,8月15日为什么叫中秋节,人们为什么要借此相互走动串亲戚,就是为了相互表示祝贺的呀!因为有了成就感,所以大多数人的祝寿也是从60岁或之后开始的。
人生的冬季。自然界的冬季,经常是气侯寒冷,冰天雪地,夹杂着大风,冻得人不愿意出门,或很少出门去。所以,许多地人就不下地了,即便下地去也没有什么活儿可干的了。夏有三暑,冬有三九。到了三九天,大自然就更冷了。有人问,冬季为什么这么冷呢?如果将夏季的温度稍微给冬季调一点儿,那该多好啊!冬季与夏季,气候截然的分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天气,这不是老天故意与人类作对的,更不是故意为难人类社会的,而是为了让人们修身养性的。冬季天冷了,人就应该少出门少劳动,养精蓄锐,到了来年再大干。如果一年四季不知道休息,不停地劳动,那样人会累病的。那么人生的冬季呢,人到60岁至80岁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到了休眠时期了。此时,人老枯黄,寡言少语,表明已经变老了,或逐渐地衰老了,生命将要走到尽头。既需要少劳作,又需要心安静,让自己慢慢地老去,做到寿终正寝,自然而亡。而绝不能不服老,想恢复到夏季的人生那样,是绝对没有门的事情。
人生只能顺从这样的规律,谁也不能抗拒,谁也无法抗拒得了。当然,到了这样人生季节的人,不应该是一片的悲哀,这是人生的轮回和必然规律。正象冬季不去,春季不来一样的道理,人生没有了冬季,那么人生的春季又怎么能够到来啊!冬去春回,才又是新
《写春夏秋冬四季的诗词》
四季变化的诗歌 第二篇
写春、夏、秋、冬的古诗词
写春天的古诗
春诗,诗人和春天仿佛结下不解之缘。历代诗人写了不少咏春的名章俊句。唐代诗人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以喜悦的心情描绘出一幅早春气候:
日脚淡光红洒洒,薄霜不销桂枝下。 依稀和气排冬严,日就长日辞长夜。 日光红洒,桂枝下的薄霜虽还没有消却,但温和的气息已排去严冬的寒冷,渐长的白昼已代替那漫漫的长夜,春天
已经来了。
春景在诗人笔下更是绚丽多彩,杜甫《绝句》诗云: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天丽日当空,春风送暖,草本滋生,花香鸟语,报春的头者――家燕从遥远的南方归来,泥喃于梁檐之下。
要说春天最美的特征是什么,宋代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又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这里,诗人生动形象地用一个"绿"字来概括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大千世界,用"绿"字来传递春的信息,不能不
说是绝妙之笔。
王维《游春曲》说:
万树红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四季变化的诗歌}
杏花、春风、绿水自然成了春天最美的特征了。
宋代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把春天和杏花联系在一起,更是一首广为传诵的咏春诗: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好一枝出墙的红杏,向人间报春来了。从科学来说,春天的物候指标最好是什么呢?不少诗人喜欢以树木抽青来表
示,正如宋代张栻《立春偶成》诗云: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但各种树木抽青的时间又不同,哪种树木的抽青才能表示春天的指标呢?看来,诗人推荐杨柳了。杜甫《腊日》诗
云:白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白居易《杨柳枝词》: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
人们从丽日气息中,从花香鸟语中,从杨柳青青中感觉到春天到来。但陈师道的《春怀示邻里》,对春天描写不限
于山水花鸟,这首诗却写了小动物的活动:
断墙着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着尘沙。 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在雨后潮湿的断墙上,蜗牛留下的白色粘液,随着它弯弯曲曲的行迹,组成了像是篆体的文字;燕子占据连行脚僧
也走了的百年老屋,在那里衔泥作巢,安下家来;蜘蛛殷勤地吐丝结网,张捕猎物,但蛛丝毕竟太细,一阵风来吹
断了许多,需要重新修补,才能成网;四出采花的蜜蜂早晚两次嗡嗡成群地排成行列赶回蜂窠。这些常常不为人们
注意的小动物,也是春天繁忙热闹景象的一部分,陈师道潜心观物,注意到了点缀春光的这些角落,说明他观察之
细和状物之巧。
那么春天究竟是从哪一天开始呢?古代人们把立春(二月六日或七日)作为春季始日,而把立夏(五月六日或七日
)作为春季的终日。然而从气温来看,立春节气内,许多地区仍有低于零度的气温和飞雪漫天的天气。把立春作为
春季的开始那是太早了。如李白《塞下曲》就写道: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在五月的天山冰雪未融,还没有春天的景色。
唐代张敬忠《边词》也写道:五原春色旧未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五原即今日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二月还不见杨柳,等到河畔冰河解冻,长安已花落了。这种现象是如何解释呢?
原来我们感到气候的冷暖,并不是直接随太阳光的角度变化而变化的,而是随大地接受到太阳光的照射放出的热量
的多少而变化的。从立春开始,大地差不多迟两个月才积累到足够的热量。因此,最科学的分法,还是气候学上的
分法,以温度为标准,以五日为一候,候平均气温在摄氏十度以下为冬,在二十二度以上为夏,在十和二十二度之
间为春秋。按照这个标准,再参照物候变化,就可以看出,地区不同,高低差异,春天到来就有早有迟,居留时间
也就有长有短。
福建、浙江的春季多开始于二月下旬,长江流域的春天开始于三月间,京津一带须待四月上旬才有春色,黑龙江的
春天常常要到立夏前后,而在青藏高原北部4000米以上,南部4300米以上的高寒地方处于冰天雪地之中终年没有春
色。
春天的脚步首先来到江南,唐朝诗人王湾的《江南意》一诗,以敏锐的感受,报导江南春来早的消息:
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唯向此中偏。
诗中最后两句说,从来观察季节气象变化,只有在这里才如此清楚。"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别出新意,是诗
中最动人的诗句。残夜未尽,太阳就已经从海上涌现,似乎是残夜带来光明。"江春入旧年"是说春天的起步早,好
像从旧年底就已开始,也就是说,未到新年,江南已先有春意了。“海日生残废,江春入旧年”这两句,在唐代已
成名句。以至于唐代宰相,著名文学家张说,将这两句诗亲手写在办公的政事堂上,让朝内的其它读书人仔细观摩
学习。
唐僖宗时的诗人郑谷,也写一首七绝诗:“一卷疏芜一百篇,名成来敢暂忘筌。何如海日生残夜,—句能令万古传
。”诗的意思是:我这一卷诗中杂七杂八有诗百篇,现在虽然出了名,可也不敢忘了赖以成功的这些诗作。可它仍
怎么比得上佳句“海日生残夜”,这一句就可以流传万古了。诗中的“筌”是捕鱼用的竹器,“忘筌”即指在捕得
了鱼以后就忘了筌。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是白居易《忆江南》词。虽说江南春好,但并非天天艳阳晴空。春天是个天气多变的季节,特别是春末夏初的时
候,江南气候更是阴晴不定。唐代诗人刘长卿《别严士元》诗云: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阖闾"即苏州城,相传为春秋吴王阖闾所建。诗中"春寒阴复晴"正是概括了江南春天天气的特点。这是冷暖气流在
江南地区互相对峙的结果。
春天也是多雨季节,正如汪藻《春日》诗云: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旁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田野碧绿,鸥鸟悠闲,桃花出篱笑,过午有鸡叫,但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春雨连绵。
春雨潇潇,春意盎然。诗人们曾对春雨起了许多雅号。戴叔伦《兰溪棹歌》:"兰溪三月桃花雨",僧志南《绝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春雨总是和春花联在一起。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诗人夜而不寐,从今夜的雨声联想到明朝的卖花声,从那淅淅沥沥的春雨,仿佛闻到大街小巷的杏花香,正写出春
雨杏花之间的讯息。
春天雨水充沛,对春耕春种大有好处,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冬耕之后,土埌里正缺水,一场春雨滋润大地,水
分真象黄金一样宝贵。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吟诵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里,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宫城。
春雨仿佛很知时节,适时而来,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民抓紧这个宝贵时节,备耕积肥,耕翻土地。
李绅《古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有春播得好,才有秋天的收获季
节。
多雾也是春天天气的一个特点。
唐代书法家张旭《山行留客》描写道: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春天在山中因为云雾水气很大,即使晴天也会把衣服沾湿。
春季在江南地区气旋很多,雷雨经常发生在内陆地区,而且雷雨出现最高峰不是在夏季而是在春季,
白居易《闻雷》就写道: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正月雷声始动,这雷声惊醒了蛰伏中昆虫。当然,这雷声并不都是每年正月,而虫类也并不是真正被雷声所惊醒。
不过,惊蛰前后不谋而合地出现春雷却是事实。春雷多是热雷雨,入春以后,气温回升,东南海洋上的暖湿空气活
跃,冷暖空气交锋,空气变得不稳定了,云中有强烈的上升下降气流,导致雷电现象产生。
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地形多种多样,春光处处不一样。在江南四季分配得比较均匀,有明显的春和、夏热、秋爽、
冬寒的四时变化。但是在云贵高原,湿润多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不甚分明。在华南无冬区时里,春季没
有起点,秋季没有终点,并且干湿季节明显。唐代诗人柳宗元在广西柳州作《二月榕叶》诗云: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竟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这首诗意思是说,二月是中原桃李争春的时候,但在柳州的榕树,却于此时落叶最多,使人迷惑不解,这是春天还
是秋天。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归去,唤取归来同往。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这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清平乐?晚春》词,这首词问得有趣,春归何处?答得也很妙,当黄鹂百啭,蔷薇影动之际
,春光即将流逝了。待到明年春暖花开,又是一个春色各异,绚丽多采的春天。
《四季的诗歌》
四季变化的诗歌 第三篇
《家乡变化的诗歌》
四季变化的诗歌 第四篇
《抒发亲情的诗歌》
四季变化的诗歌 第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