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高三】
江西省吉安市201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光风霁月造句(一)
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试卷
语文试卷
江西省吉安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本次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页。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 Ⅰ 卷 (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骠骑(piào) 皴裂(cūn) 悄无声息(qiāo) 纨绔子弟(kù)
B.滂沱(pāng) 沉疴(kē) 抛头露面(lòu) 同仇敌忾(kài)
C.偌大(nuò) 膻味(shān) 蚍蜉撼树(pí) 椎心泣血(zhuī)
D.叶韵(xié) 刍议(chú) 犯而不校(jiào) 捕风捉影(b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沉湎 安装 一筹莫
展 额首称庆
B.侯车 痉挛 继往开
来 走头无路.
C.班配 迤逦 吊以轻
心 广袤无垠
D.颤栗 龃龉 文过饰
非 对簿公堂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值得高中老师重视的是,目前许多学生学得很死,读书不求甚解,生吞活剥,死记硬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B.虽然莫言其貌不扬,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不仅博学多识,而且性行高洁,大有光风霁月的襟怀。
C.所谓全民造句运动,其实是仿造,是模板写作。从最简单的“你妈喊你吃饭”到“我爸是李刚”,到“刚刚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这样的造句运动正方兴未艾。
D.韩国各派政治势力对于南北关系的态度泾渭分明,不同党派执政都把自己的政治理念灌输给国民,也在军队中造成了思想混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
A.印度《经济时报》18日报道,印度军事装备70%依靠进口,至今仍未能发展出完善的国防工业和先进的战斗机,印度同中国在国防工业领域的差距越来越大。
B.美国一些政治领袖和政策专家认为,如果美国积极设法遏制或限制中国的崛起,就会引起中国的敌对情绪,而这种情绪可以通过巧妙的战略和调解的方式加以避免。
C.《纽约时报》6日评论说,在中国房价高耸的同时,拥有几十甚至上百套住房的“房爷”、“房姐”和“房叔”不断浮出水面,中国民众的神经被强烈刺激着,除了在网上激烈地宣泄愤怒外,却别无他法。
D.习近平的此次访问应当确定俄中的新型关系,谋求得到俄罗斯的原料资源。中国一旦与西方关系恶化,俄罗斯即便不伸出援手,也会保持中立。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句是
A.没听到批评声,正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一些党员干部丢失了敢于批评、勇于负责的好传统,面对矛盾、问题甚至违法乱纪行为,选择了“揣着明白装糊涂”。
B.有人可能会有疑问:我国目前正值发展黄金机遇期,在人们甩开膀子争取业绩的时候,提带薪休假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
C.近日,网易截取了一段央视“面对面·春晚新势力”的采访片段,节目指出“相比较于2012年春晚,赵本山再度缺席今年春晚,让很多人觉得年味都因此淡了。”
D.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泛滥的情况下,理应刹一刹车,下决心治一治。但在大力改变作风的时候也要注意另一种倾向,这就是在简化形式的同时,工作质量的下降。
6.下面对名著名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堂吉诃德最后一次出游回来之后,终于有所醒悟,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对家人和朋友说:“过去我老是读那些该死的骑士小说,给自己罩上了无知的阴云,现在这些阴云已涤荡干净,我已清楚这些书纯属胡说八道,只是觉悔太迟。” (《堂吉诃德》)
B.话说宝黛二人发生口角之后,心中都很后悔。宝玉怕别人以为他们真的疏远了,遂主动到黛玉处道歉。言谈中又无意间以“你死了,我去做和尚去”之类的话唐突了黛玉。这句话也为后来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红楼梦》)
C.觉慧真的无法在这个家中呆了下去,他要出去。他与觉新商量,觉新不同意,劝觉慧再忍耐些。觉慧不愿屈服,在觉民暗中帮他准备了路费后,终于逃离了这个家。(《家》)
D.周瑜被孔明气病了,不久接到了诸葛亮的一封信,信中写明了周瑜的所有用心。周瑜被激,昏了过去,醒来后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之后死去,年仅三十六岁。(《三国演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如果追溯世界上几个古老文明起源的年代,中华文明不能算是最早的,但中华文明是唯一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不是互相灭绝,而是互相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过程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多元一体的格局最晚在西周就建立起来了,此后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不断有新的文明元素加入进来,但没有任何一种文明的分支分裂出去,所以这个大格局始终保持着完整性而没有被打破。因此,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看来就是民族融合的历史。
中华文明和域外异质文明的接触,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印度佛教对中华文明的影响表现在思想观念和生活习俗等等许多方面,而佛教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便出现了禅宗,禅宗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明从明代末年开始传入中国,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只是对传统的中华文明的局部补充。鸦片战争之后,在救亡的呼声中,中国的知识分子纷纷介绍和学习西方先进
的文明,魏源编纂《海国图志》,提出 “师夷长技”的方针,便是一个带有标志性的变化。此后,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科学技术的层面到政治、人文层面的深化过程。废科举、兴学校,留学、办报,种种新的事物迅速出现,形成一种新的时代潮流,促使中华文明继续前进。
然而,中华文明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发育成长起来的,周围的天然屏障,一方面保护着中华文明较少受到外族的入侵而能够独立地连续地发展;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可惜当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文明实现了近代化的转变之后,中华文明急需吸取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以丰富发展自己的时候,清朝统治者却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故步自封,丧失了历史机遇,遂使中华文明逐渐被排斥到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之外,并处于落后的地位,甚至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
近代以来,中华文明发展的趋势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打开大门与走向世界,一切有识之士的种种呼号与努力,无非以此为中心。直到今天,打开大门与走向世界,仍然是尚未完成的历史任务。打开大门,是在保持自己民族优良传统的同时,吸取世界上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走向世界,是带着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流之中。
文化的馈赠是双向的,是一种极富活力和魅力的文明交融和创新的活动,各个民族既把自己的好东西馈赠给别人,也乐意接受别人的馈赠。馈赠的态度是彼此尊重,尊重别人的选择,决不强加于人。馈赠和接受的过程是取长补短、融会贯通。馈赠和接受的结果是多种文明互相交融、共同发展,以形成全球多元文明的高度繁荣。因为不同的文明本来就各具本色,吸取外来文明的内容、分量和方式又不相同,交融之后出现的人类文明仍然是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仍然是异彩纷呈。回顾历史,汉唐人对外来文明的开放胸襟与拿来为自己所用的宏大气魄,使中华文化异彩纷呈便是文化馈赠的很好表现。
当今社会,与经济全球化同时到来的,既不是单一的全球文明,也不是文明的冲突,而是文明的自主、馈赠,以及多元文明的繁荣。这种新的文明生态的出现和确立,是人类进化到更高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华民族必能抓住这个历史的机遇,实现伟大的复兴,在世界未来的文明进程中再现自己的辉煌,并对全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节选自袁行霈《文化的馈赠》有删改)
7.下列关于“中华文明”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与世界其他几个古老文明相比,中华文明虽不是最早的,但却是唯一从未中断过的文明。
B.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从建立起,就没有任何一种分支分裂出去。
C.中华文明逐渐被排斥到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之外是由于清朝统治者却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故步自封。
D.中华文明的出现、确立和繁荣,是中华文化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看来就是民族融合的历史。
B.西方文明从明代末年开始传入中国,一直是对传统的中华文明的局部补充。
C.文化馈赠的态度是彼此尊重,决不强加于人,要取长补短、融会贯通。
D.因为不同的文明本来就各具本色,吸取外来文明的内容、分量和方式又不相同,交融之后出现的人类文明仍然有可能是千姿百态。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作者的观点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融合,没有断层的历史,虽然中华民族历经两次异族统治,但是依然可看成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B.中华文明发展的趋势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打开大门与走向世界,一切有识之士的种种呼号与努力,都以此为中心。
C.中华文明和外界文明有过多次接触,并从中吸取了很多有益的营养,盛唐气象的出现,于这种态度有分不开的关系。
D.只有保持自己民族优良传统并吸取世界上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中华文明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流之中。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1~12题。 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 “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赵军固壁不战 壁:坚守
B.赵使廉颇将攻秦 将:率兵
C.为假相国 假:代理
D.顷之,三遗矢矣 矢:筷子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赵王因以括为将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乃得解邯郸之围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壮者尽于长平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夫天下以市道交 以勇气闻于诸侯赵
1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能表现出赵孝成王昏庸无能的一项是
①赵王信秦之间 ②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
③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④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⑤使乐乘代廉颇 ⑥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
第 Ⅱ 卷 (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4分)
译文:
(2)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4分)
译文:
(3)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的小令,然后回答问题。(8分)
沉醉东风•渔父
①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①注:白朴,元代戏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蒙古灭金后,终生不仕。
(1)这曲小令首句写景极有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后世有评论家说“不识字”的“烟波钓叟”其实就是作者的投影和化身,你怎么看?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 8分)
(1)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2)薄雾浓云愁永昼, 。佳节又重阳, ,半夜凉初透。
(李清照《醉花阴》)
(3)间关莺语花底滑, 。冰泉冷涩弦凝
绝, 。(白居易《琵琶行》)
(4)酌酒以自宽, 。心非木石岂无
感? 。(鲍照《拟行路难》)
江西吉安2013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光风霁月造句(二)
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试卷
语文试卷
本次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页。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 Ⅰ 卷 (选择题 共36分)【光风霁月造句】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骠骑(piào) 皴裂(cūn) 悄无声息(qiāo) 纨绔子弟(kù) ....
B.滂沱(pāng) 沉疴(kē) 抛头露面(lòu) 同仇敌忾(kài) ....
C.偌大(nuò) 膻味(shān) 蚍蜉撼树(pí) 椎心泣血(zhuī) ....
D.叶韵(xié) 刍议(chú) 犯而不校(jiào) 捕风捉影(bǔ)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沉湎 安装 一筹莫展 额首称庆
B.侯车 痉挛 继往开来 走头无路.
C.班配 迤逦 吊以轻心 广袤无垠
D.颤栗 龃龉 文过饰非 对簿公堂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值得高中老师重视的是,目前许多学生学得很死,读书不求甚解,生吞活剥,死记....
硬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B.虽然莫言其貌不扬,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不仅博学多识,而且性行高洁,大有光风霁月的襟怀。 ....
C.所谓全民造句运动,其实是仿造,是模板写作。从最简单的“你妈喊你吃饭”到“我爸是李刚”,到“刚刚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这样的造句运动正方兴未艾。 ....
D.韩国各派政治势力对于南北关系的态度泾渭分明,不同党派执政都把自己的政治理....
念灌输给国民,也在军队中造成了思想混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 ..
A.印度《经济时报》18日报道,印度军事装备70%依靠进口,至今仍未能发展出完善的国防工业和先进的战斗机,印度同中国在国防工业领域的差距越来越大。
B.美国一些政治领袖和政策专家认为,如果美国积极设法遏制或限制中国的崛起,就会引起中国的敌对情绪,而这种情绪可以通过巧妙的战略和调解的方式加以避免。
C.《纽约时报》6日评论说,在中国房价高耸的同时,拥有几十甚至上百套住房的“房爷”、“房姐”和“房叔”不断浮出水面,中国民众的神经被强烈刺激着,除了在网上激烈地宣泄愤怒外,却别无他法。
D.习近平的此次访问应当确定俄中的新型关系,谋求得到俄罗斯的原料资源。中国一旦与西方关系恶化,俄罗斯即便不伸出援手,也会保持中立。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句是
A.没听到批评声,正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一些党员干部丢失了敢于批评、勇于负责的好传统,面对矛盾、问题甚至违法乱纪行为,选择了“揣着明白装糊涂”。
B.有人可能会有疑问:我国目前正值发展黄金机遇期,在人们甩开膀子争取业绩的时候,提带薪休假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
C.近日,网易截取了一段央视“面对面·春晚新势力”的采访片段,节目指出“相比较于2012年春晚,赵本山再度缺席今年春晚,让很多人觉得年味都因此淡了。”
D.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泛滥的情况下,理应刹一刹车,下决心治一治。但在大力改变作风的时候也要注意另一种倾向,这就是在简化形式的同时,工作质量的下降。
6.下面对名著名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堂吉诃德最后一次出游回来之后,终于有所醒悟,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对家人和朋友说:“过去我老是读那些该死的骑士小说,给自己罩上了无知的阴云,现在这些阴云已涤荡干净,我已清楚这些书纯属胡说八道,只是觉悔太迟。” (《堂吉诃德》)
B.话说宝黛二人发生口角之后,心中都很后悔。宝玉怕别人以为他们真的疏远了,遂主动到黛玉处道歉。言谈中又无意间以“你死了,我去做和尚去”之类的话唐突了黛玉。这句话也为后来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 (《红楼梦》)
C.觉慧真的无法在这个家中呆了下去,他要出去。他与觉新商量,觉新不同意,劝觉慧再忍耐些。觉慧不愿屈服,在觉民暗中帮他准备了路费后,终于逃离了这个家。 (《家》)
D.周瑜被孔明气病了,不久接到了诸葛亮的一封信,信中写明了周瑜的所有用心。周瑜被激,昏了过去,醒来后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之后死去,年仅三十六岁。(《三国演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如果追溯世界上几个古老文明起源的年代,中华文明不能算是最早的,但中华文明是唯一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不是互相灭绝,而是互相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过程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多元一体的格局最晚在西周就建立起来了,此后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不断有新的文明元素加入进来,但没有任何一种文明的分支分裂出去,所以这个大格局始终保持着完整性而没有被打破。因此,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看来就是民族融合的历史。
中华文明和域外异质文明的接触,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印度佛教对中华文明的影响表现在思想观念和生活习俗等等许多方面,而佛教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便出现了禅宗,禅宗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明从明代末年开始传入中国,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只是对传统的中华文明的局部补充。鸦片战争之后,在救亡的呼声中,中国的知识分子纷纷介绍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文明,魏源编纂《海国图志》,提出 “师夷长技”的方针,便是一个带有标志性的变化。此后,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科学技术的层面到政治、人文层面的深化过程。废科举、兴学校,留学、办报,种种新的事物迅速出现,形成一种新的时代潮流,促使中华文明继续前进。
然而,中华文明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发育成长起来的,周围的天然屏障,一方面保护着中华文明较少受到外族的入侵而能够独立地连续地发展;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可惜当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文明实现了近代化的转变之后,中华文明急需吸取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以丰富发展自己的时候,清朝统治者却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故步自封,丧失了历史机遇,遂使中华文明逐渐被排斥到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之外,并处于落后的地位,甚至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
近代以来,中华文明发展的趋势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打开大门与走向世界,一切有识之士的种种呼号与努力,无非以此为中心。直到今天,打开大门与走向世界,仍然是尚未完成的历史任务。打开大门,是在保持自己民族优良传统的同时,吸取世界上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走向世界,是带着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流之中。
文化的馈赠是双向的,是一种极富活力和魅力的文明交融和创新的活动,各个民族既把自己的好东西馈赠给别人,也乐意接受别人的馈赠。馈赠的态度是彼此尊重,尊重别人的选择,决不强加于人。馈赠和接受的过程是取长补短、融会贯通。馈赠和接受的结果是多种文明互相交融、共同发展,以形成全球多元文明的高度繁荣。因为不同的文明本来就各具本色,吸取外来文明的内容、分量和方式又不相同,交融之后出现的人类文明仍然是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仍然是异彩纷呈。回顾历史,汉唐人对外来文明的开放胸襟与拿来为自己所用的宏大气魄,使中华文化异彩纷呈便是文化馈赠的很好表现。
当今社会,与经济全球化同时到来的,既不是单一的全球文明,也不是文明的冲突,而是文明的自主、馈赠,以及多元文明的繁荣。这种新的文明生态的出现和确立,是人类进化到更高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华民族必能抓住这个历史的机遇,实现伟大的复兴,在世界未来的文明进程中再现自己的辉煌,并对全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节选自袁行霈《文化的馈赠》有删改)
7.下列关于“中华文明”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与世界其他几个古老文明相比,中华文明虽不是最早的,但却是唯一从未中断过的文明。
B.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从建立起,就没有任何一种分支分裂出去。
C.中华文明逐渐被排斥到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之外是由于清朝统治者却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故步自封。
D.中华文明的出现、确立和繁荣,是中华文化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看来就是民族融合的历史。
B.西方文明从明代末年开始传入中国,一直是对传统的中华文明的局部补充。
C.文化馈赠的态度是彼此尊重,决不强加于人,要取长补短、融会贯通。
D.因为不同的文明本来就各具本色,吸取外来文明的内容、分量和方式又不相同,交融之后出现的人类文明仍然有可能是千姿百态。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作者的观点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融合,没有断层的历史,虽然中华民族历经两次异族统治,但是依然可看成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B.中华文明发展的趋势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打开大门与走向世界,一切有识之士的种种呼号与努力,都以此为中心。
C.中华文明和外界文明有过多次接触,并从中吸取了很多有益的营养,盛唐气象的出现,于这种态度有分不开的关系。
D.只有保持自己民族优良传统并吸取世界上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中华文明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流之中。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1~12题。 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 “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
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臵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
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赵军固壁不战 壁:坚守 .
B.赵使廉颇将攻秦 将:率兵 .
C.为假相国 假:代理 .
D.顷之,三遗矢矣 矢:筷子 .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赵王因以括为将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光风霁月造句】
B.乃得解邯郸之围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C.壮者尽于长平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D.夫天下以市道交 以勇气闻于诸侯赵 ..
1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能表现出赵孝成王昏庸无能的一项是
①赵王信秦之间 ②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
③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④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⑤使乐乘代廉颇 ⑥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
第 Ⅱ 卷 (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4分)
译文:
(2)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4分)
译文:
(3)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的小令,然后回答问题。(8分)
沉醉东风•渔父
白朴①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①注:白朴,元代戏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蒙古灭金后,终生不仕。
(1)这曲小令首句写景极有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后世有评论家说“不识字”的“烟波钓叟”其实就是作者的投影和化身,你怎么看?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 8分)
(1)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2)薄雾浓云愁永昼, 。佳节又重阳, ,半夜凉初透。
(李清照《醉花阴》)
(3)间关莺语花底滑, 。冰泉冷涩弦凝绝, 。 (白
居易《琵琶行》)
(4)酌酒以自宽, 。心非木石岂无感? 。
(鲍照《拟行路难》)
(5)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
(苏轼《赤壁赋》)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红绿灯下
迟子建
①在城市,当你走到十字街头时,往往会与红绿灯相遇。
②说来好笑,我最初来到城市时,最怕的就是过街。在西安和北京求学期间,只要是有天桥和地下通道,我绝不走十字街。我对红绿灯不信任,它们闪来闪去的,像是两只鬼眼,变幻太快,常常是绿灯一亮,我起步走,却遭逢侧向驶来的一串汽车,它们占据了半边路,阻断你。等它们过去后,你再前行,绿灯的心房就颤动了,红灯随之亮起,你被隔在马路中央,身前身后是川流不息的车辆,有被钢铁夹击的感觉。此时我总会联想起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中,那个被卡在机器中的工人,觉得自己是工业化时代的一个可怜虫。
③我喜欢回到故乡,其中的一个缘由是,在乡间路上,我不会为红绿灯左右。能够阻断我脚步的,有时是一群黄昏中归家的羊,有时是几只正午时通过堤坝,要下河戏耍的鸭子。 ④据说在交通事故中,死于红绿灯下的行人占了很大比例。闯红灯,是肇事的元凶。有时是汽车闯红灯殃及行人,有时是行人闯红灯自蹈黄泉,这样的行人无疑就是举着阎王爷掷来的招魂牌在过街。不管责任在哪一方,倒霉的总归是人。所以家长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在过十字街时,如临虎口,总要拉起孩子的手。在幼儿教育中,学会通过红绿灯下的街口,也成了必修课。走到红绿灯下,人的心就会紧张起来,你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稍有不慎,就会酿下惨祸。在我眼中,十字街就像匍匐在大地的十字架,它主宰着人的生死。
⑤我在哈尔滨生活以后,习惯了走红绿灯。前些年,每当过十字街时,看见绿灯闪烁了,我会一路飞奔,分秒必争,抢在红灯敲响警钟时到达街对面。由于年轻,体力充沛,我与绿灯的赛跑很少有输的时候。当街口的行人集体闯红灯时,我也尾随其后,大摇大摆地招摇过市。汽车像一支支飞来的箭,刷刷地在我们身旁呼啸而过,可是大家对它们毫无惧色,我也心底泰然。
省重点中学命制2013届高三模拟突破冲刺(一)语文-江西
光风霁月造句(三)
江西省南昌市10所省重点中学命制201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一)
语文试题
第 Ⅰ 卷 (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骠骑(piào) 皴裂(cūn) 悄无声息(qiāo) 纨绔子弟(kù) ....
B.滂沱(pāng) 沉疴(kē) 抛头露面(lòu) 同仇敌忾(kài) ....
C.偌大(nuò) 膻味(shān) 蚍蜉撼树(pí) 椎心泣血(zhuī) ....
D.叶韵(xié) 刍议(chú) 犯而不校(jiào) 捕风捉影(bǔ)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沉湎 安装 一筹莫展 额首称庆
B.侯车 痉挛 继往开来 走头无路.
C.班配 迤逦 吊以轻心 广袤无垠
D.颤栗 龃龉 文过饰非 对簿公堂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值得高中老师重视的是,目前许多学生学得很死,读书不求甚解,生吞活剥,死记硬背,知其然不知....
其所以然。
B.虽然莫言其貌不扬,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不仅博学多识,而且性行高洁,大有光风霁月的襟怀。 ....【光风霁月造句】
C.所谓全民造句运动,其实是仿造,是模板写作。从最简单的“你妈喊你吃饭”到“我爸是李刚”,到“刚刚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这样的造句运动正方兴未艾。 ....
D.韩国各派政治势力对于南北关系的态度泾渭分明,不同党派执政都把自己的政治理念灌输给国民,也....
在军队中造成了思想混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 ..
A.印度《经济时报》18日报道,印度军事装备70%依靠进口,至今仍未能发展出完善的国防工业和先进
的战斗机,印度同中国在国防工业领域的差距越来越大。
B.美国一些政治领袖和政策专家认为,如果美国积极设法遏制或限制中国的崛起,就会引起中国的敌对情绪,而这种情绪可以通过巧妙的战略和调解的方式加以避免。
C.《纽约时报》6日评论说,在中国房价高耸的同时,拥有几十甚至上百套住房的“房爷”、“房姐”和“房叔”不断浮出水面,中国民众的神经被强烈刺激着,除了在网上激烈地宣泄愤怒外,却别无他法。
D.习近平的此次访问应当确定俄中的新型关系,谋求得到俄罗斯的原料资源。中国一旦与西方关系恶化,俄罗斯即便不伸出援手,也会保持中立。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句是
A.没听到批评声,正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一些党员干部丢失了敢于批评、勇于负责的好传统,面对矛盾、问题甚至违法乱纪行为,选择了“揣着明白装糊涂”。
B.有人可能会有疑问:我国目前正值发展黄金机遇期,在人们甩开膀子争取业绩的时候,提带薪休假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
C.近日,网易截取了一段央视“面对面·春晚新势力”的采访片段,节目指出“相比较于2012年春晚,赵本山再度缺席今年春晚,让很多人觉得年味都因此淡了。”
D.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泛滥的情况下,理应刹一刹车,下决心治一治。但在大力改变作风的时候也要注意另一种倾向,这就是在简化形式的同时,工作质量的下降。
6.下面对名著名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堂吉诃德最后一次出游回来之后,终于有所醒悟,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对家人和朋友说:“过去我老是读那些该死的骑士小说,给自己罩上了无知的阴云,现在这些阴云已涤荡干净,我已清楚这些书纯属胡说八道,只是觉悔太迟。” (《堂吉诃德》)
B.话说宝黛二人发生口角之后,心中都很后悔。宝玉怕别人以为他们真的疏远了,遂主动到黛玉处道歉。言谈中又无意间以“你死了,我去做和尚去”之类的话唐突了黛玉。这句话也为后来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红楼梦》)
C.觉慧真的无法在这个家中呆了下去,他要出去。他与觉新商量,觉新不同意,劝觉慧再忍耐些。觉慧不愿屈服,在觉民暗中帮他准备了路费后,终于逃离了这个家。 (《家》)
D.周瑜被孔明气病了,不久接到了诸葛亮的一封信,信中写明了周瑜的所有用心。周瑜被激,昏了过去,
醒来后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之后死去,年仅三十六岁。(《三国演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如果追溯世界上几个古老文明起源的年代,中华文明不能算是最早的,但中华文明是唯一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文明。汉族不断与周围的民族相融合,形成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华文明是多元的,但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不是互相灭绝,而是互相融合。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过程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多元一体的格局最晚在西周就建立起来了,此后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不断有新的文明元素加入进来,但没有任何一种文明的分支分裂出去,所以这个大格局始终保持着完整性而没有打破。因此,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看来就是民族融合的历史。
中华文明和域外异质文明的接触,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印度佛教对中华文明的影响表现在思想观念和生活习俗等等许多方面,而佛教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便出现了禅宗,禅宗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明从明代中叶开始传入中国,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只是对传统的中华文明的局部补充。鸦片战争之后,在救亡的呼声中,中国的知识分子纷纷介绍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文明,魏源编纂《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的方针,便是一个带有标志性的变化。此后,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科学技术的层面到政治、人文层面的深化过程。废科举、兴学校,留学、办报,种种新的事物迅速出现,形成一种新的时代潮流,促使中华文明继续前进。
然而,中华文明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发育成长起来的,周围的天然屏障,一方面保护着中华文明较少受到外族的入侵而能够独立地连续地发展;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可惜当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文明实现了近代化的转变之后,中华文明急需吸取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以丰富发展自己的时候,清朝统治者却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故步自封,丧失了历史机遇,遂使中华文明逐渐被排斥到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之外,并处于落后的地位,甚至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
近代以来,中华文明发展的趋势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打开大门与走向世界,一切有识之士的种种呼号与努力,无非以此为中心。直到今天,打开大门与走向世界,仍然是尚未完成的历史任务。打开大门,是在保持自己民族优良传统的同时,吸取世界上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走向世界,是带着自己民族的优秀传
统,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流之中。
文化的馈赠是双向的,是一种极富活力和魅力的文明交融和创新的活动,各个民族既把自己的好东西馈赠给别人,也乐意接受别人的馈赠。馈赠的态度是彼此尊重,尊重别人的选择,决不强加于人。馈赠和接受的过程是取长补短、融会贯通。馈赠和接受的结果是多种文明互相交融、共同发展,以形成全球多元文明的高度繁荣。因为不同的文明本来就各具本色,吸取外来文明的内容、分量和方式又不相同,交融之后出现的人类文明仍然是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仍然是异彩纷呈。回顾历史,汉唐人对外来文明的开放胸襟与拿来为自己所用的宏大气魄,使中华文化异彩纷呈便是文化馈赠的很好表现。
当今社会,与经济全球化同时到来的,既不是单一的全球文明,也不是文明的冲突,而是文明的自主、馈赠,以及多元文明的繁荣。这种新的文明生态的出现和确立,是人类进化到更高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华民族必能抓住这个历史的机遇,实现伟大的复兴,在世界未来的文明进程中再现自己的辉煌,并对全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节选自袁行霈《文化的馈赠》有删改)
7.下列关于“中华文明”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与世界其他几个古老文明相比,中华文明虽不是最早的,但却是唯一从未中断过的文明。
B.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从建立起,就没有任何一种分支分裂出去。
C.中华文明逐渐被排斥到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之外是由于清朝统治者却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故步自封。
D.中华文明的出现、确立和繁荣,是中华文化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看来就是民族融合的历史。
B.西方文明从明代末年开始传入中国,一直是对传统的中华文明的局部补充。
C.文化馈赠的态度是彼此尊重,决不强加于人,要取长补短、融会贯通。
D.因为不同的文明本来就各具本色,吸取外来文明的内容、分量和方式又不相同,交融之后出现的人类文明仍然有可能是千姿百态。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作者的观点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融合,没有断层的历史,虽然中华民族历经两次异族统治,但是依然可
看成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B.中华文明发展的趋势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打开大门与走向世界,一切有识之士的种种呼号与努力,都以此为中心。
C.中华文明和外界文明有过多次接触,并从中吸取了很多有益的营养,盛唐气象的出现,于这种态度有分不开的关系。
D.只有保持自己民族优良传统并吸取世界上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中华文明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流之中。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1-12题。 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 “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
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
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泰戈尔诗集读后感
光风霁月造句(四)
[篇一:<泰戈尔诗集>读后感]
本身是闲暇时的读物,却蓦然觉得心一下子平静了。看,那是洁白的梦昙花在晶莹的帷幕里,纯稚而高贵地绽放。
那窗外的放花,那柳枝的荫绿,那阳光的朗朗,此刻化作一杯香茗,戛上一口,那样浓郁而芬芳,久久在心头萦绕。
品读<泰戈尔诗集>,我仿佛就与他微笑对视,看到他深邃的双眸,他高洁的精神,在刹那间花开满园,芬芳氤氲。泰戈尔诗集读后感。读罢,。对自然的赞美,对美好的向往,对丑恶的抨击,对人性的昭著,如在青天白日下将一个人的一切暴露无遗。美的,丑的,善的,恶的,犀利的言辞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在阳光下分析解剖。泰戈尔的诗充满阳光,他用阳光来洗刷一切。
在乡间整整十年的生活经历中,让他在自然中坚定了对爱,自由和和平的追求。他把“爱“作为人类的理想,用阳光般的语言把爱洒向世界各个角落。
我喜欢泰戈尔记忆式的口吻。记忆也是泰戈尔追求的一部分。忘记过去等于背叛。泰戈尔没有背叛自己,他用自己孩童般的记忆美化成全了世界。
他用那样宏大的笔触将星光比作恋人的足镯,然后在夜晚合起开放的花瓣,用金色的诗歌把忧伤铸成自己孤单的形象放在心里。当村庄在午热中入睡的时候,他凝望天空,把爱和自由编织在蔚蓝里。
当他无法改变世界的时候,他只能拭去眼泪,变动他歌曲的腔调。他的脚步在生命的旅途中疲乏了,但他在白日过尽的时候依然走自己的路。他像石头雕成的“美”,在生命奔腾怒吼的水流中冷静无言、独自超然地站立着,举起灯照亮别人的归途,而他依然在梦境的朦胧小路上寻找爱和自由。
恶势力像风暴一样把他卷走,把他的一切都拿去,把他的精神变成可怜的空想。但他仍然高傲地说:“唱完最后一支歌就让我们踏上归程吧!梦是永远不会被捉住的。”当印度发生英国殖民统治者血腥镇压反英民众的阿姆利惨案,他愤然辞去英国政府授予他的爵士头衔。他没有把梦想丢下来奔赴荣誉的召唤。他是一个单独的诗人,不必去唱一支旧歌,他还有一双翅翼和一个无路的天空,他依然在赞美着爱与自由。
他不愿老是附在腐烂的静止之中,他要去寻找永驻的青春,一切与他生命无关的、所有不似他笑声轻盈的,他都要完全抛却。他奔驰着穿越时间,在炮火声中,他以诗人的形象背负着爱与自由在舞蹈。他抛开一切烦恼和疑虑,去追逐那无家可归的海浪,因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对他发出声声呼唤。他不顾一切地迎风扬帆,在汹涌澎湃的水面乘浪而行,去追逐爱和自由。
他的一生都用来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和平,热爱自由,就连哲理诗也表现了爱所有人,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思想。
人们在他的召唤下惊跳起来。只见太阳已经升起,潮水传来了大海的呼声。爱的小船已经扬起风帆,准备在波涛上颠簸;黑夜的镣铐已经打碎,幻梦已消逝,爱与自由的诺言扯去遮盖的面纱,蓓蕾迎着清晨绽放,爱和自由的曙光向他致敬问好,一切压迫与被压迫的断壁残垣间响起爱和自由的赞歌。
[篇四:<泰戈尔诗选>读后感]
<泰戈尔诗选>读后感读完<泰戈尔诗选>后,我思绪万千。是的,泰戈尔的石总是那么丰富,有韵味和思想,极易让读者产生共鸣。我在读他的诗时,仿佛在和一位伟人在倾心交谈。
<泰戈尔诗选>收录了泰戈尔大部分的名作,当中有政治诗,宗教诗,抒情诗,等等。当中我最喜欢看泰戈尔描写儿童生活的<新月集>。
<新月集>里的诗看起来像一个个零散的故事,但是将它们串联起来,便共同展现了泰戈尔一颗纯真的童心。泰戈尔用天真稚嫩的孩童语言,写出自己对生活的反思,写出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强烈地表现出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总之,泰戈尔把“爱”当作了人类的理想,这与他的人道主义思想是相辅相成,密切结合的。
就拿他的<新月集>中的一首诗〈〈同情〉〉来说吧。诗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如果我是一只小狗,而不是你的小孩,亲爱的妈妈,当我想吃你的盘里的东西时,你要向我说‘不’吗?”
“你要赶开我,对我说道,‘滚开,你这淘气的小狗’么?”
“那么,走罢,妈妈,走罢!当你叫唤我的时候,我就永不到你那里去,也永不要你喂我吃东西了。”
读完这一段以后,我强烈地感受到了这首诗的主题——“同情”。是啊,每个父母都会爱自己的孩子。可如果换成了小狗或其他的小动物,人们还能给予它们起码的同情吗?从某种角度来说,对子女的爱是自私的,因为孩子是自己的。而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真正的博爱,把爱撒向芸芸众生,撒向大自然,撒向身边的一草,一木呢?当我们遇一只可怜落难饥饿无助的小狗时,还能给予它起码的同情吗?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的小生物还在为生存苦苦挣扎,还有多少穷苦的人还在为生活到处奔波卖力,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去同情的。
像这样的诗书中还有很多。它们不但文字优美,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引起我们无尽的思绪,这就是泰戈尔诗的独特韵味所在,让我感受到他的思想主旨——爱。
[篇五:<泰戈尔诗集>读书笔记]
“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千古流传的名句啊!它独具魅力,记录了从古到今的辉煌与失落,彰显了中华民族是“书之故乡”,这无穷的韵味流传千年,知识是没有界限的,它贯注于心灵的深处,灌溉着内心的幼苗,那一腔热血在身体中飞舞。
前几天,我饱含着诗意读完了<泰戈尔诗集>,了悟了这本书的一些皮毛之处,我不敢说读懂了他的精髓,因为他太深奥了。他的诗飘散着清香,洒出了那段历史的背景,真的是回味无穷。这本书以“他”自己为人物原型来展开写作的,深情的描绘出自己的经历,揭示当时的历史背景。
泰戈尔因所处的环境与时代的黑暗,所以他把祖国的沦亡、民族的耻辱、殖民地人民的悲惨生活都深深地烙刻在泰戈尔的内心深处,并走进他的诗歌中。他所写的文字中挥发着一种不挠的精神。可见泰戈尔的爱国之心!突出了他怜惜百姓,不屈于这悲惨的命运。
在<婚礼>这一章中就表现出一种为国而牺牲美好生活的白马王子。有一天,一个王子在婚礼上壮别娘子,奔赴疆场,马革裹尸的牺牲精神。这首诗歌的感情 是跳动的,是一腔热血的,歌颂了民族英雄,抵御外族侵入的精神,更进一步突出了泰戈尔的爱国主义的精神,保家卫国的精神。
作为未成年的我,可能还不算成熟,所以就喜欢<新月集>多一点。他以儿童的视角、纯洁的语言、明快的格调和优美的意境,描绘出一个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儿童世界,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儿童的深厚的爱,也表明了作者追求单纯、光明、社会平等的理想世界。
泰戈尔诗集中的诗句,句句都体现出无垠的哲理,这是无法替代和超越的。因为这是在真实生活中所经历的,并触发感想,感情是最丰富的,真挚的。因而这些诗句是赋予生命的,是思想的体现,这才是人生中最珍贵的。
在这本书中也写到了关于爱情和人生的抒情诗,想必作者也亲身体验过。在诗中写到的爱情的难以捉摸,是神奇的,是情不自禁的。这首诗句字字体现出来丝丝的温柔,很绵软、浪漫。他把爱情联系到人生,从而展开哲学的理论。诗人觉得人生在各个不同的阶段正如同花的花期,阶段不同,开放的状态也不相同,就如同自然界的春夏秋冬,该怎样时就会怎样,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可勉强的。
泰戈尔诗集语言简洁、含蓄笔墨精炼,有名言警句穿插,画龙点睛,很有韵味。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人生观、爱情观、思想、蕴含的诗意、道理在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它的踪迹。这本书很丰富,可以渗透出当时的社会背景,也充分展示了他的不屈、爱国精神。看这本书不是最重要的目的,参透他的内心深处才是最有意义的、价值的。
[篇六:<泰戈尔诗集>读后感]
读了<泰戈尔诗选>,仿佛带我们走近泰戈尔,他的精神是那般深邃,那般丰赡,又那么细腻,一章章诗篇,或小巧玲珑,或灿烂辉宏。泰戈尔用他的哲学和世界给了世人许多智慧,许多启迪。轻轻地翻,闲闲地逡巡。蓦然间,便会有一篇篇地美文闯入你的眼帘。
“毒蛇/处处吐出剧毒的气息,/讲的是温文尔雅的和平,/听起来活像是嘲弄。/因此,在我去世之前,/让我对各处正在准备/向恶魔作战的人们,/致以我生平最后的敬礼。”——泰戈尔这样写着,他笔峰犀利,讽刺尖刻而辛辣地砰击了在中欧趾高气昂,不可一世的希物勒。全诗慷慨激昂,包含了爱国主义的深切情怀以及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诗人反法西斯,反帝国主义的,反殖民统治的正义感。他遇见到二战的即将到来,追求和平与光明,热情鼓舞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这是泰戈尔作品“金刚怒目”的一面。当然诗人也有自己“光风霁月”的一面。
泰戈尔的诗,没有普希金的雄健壮阔,没有海湿的甜蜜梦幻,没有拜伦的气悍心魂,也没有雪莱的浪漫如风。他的诗是优美的画,无声无息,水乳交融。他艺术的魅力和思想的广阔,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的境界。作为诗人,同时又是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的泰戈尔。他的每一首诗,都燃放着炽热的精神火花,照亮读者的心。让世俗世界中,这些奔波与功利、名望,甚至被嫉妒与金钱附身了的人们,心臻得以触脱和净化。“光风霁月”,“金刚怒目”,泰戈尔的诗篇如春潮泻地,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虽然诗人的一身经历了许多坎坷与痛楚,但他的哲学和思想是光辉的,是快乐的,是博爱的。常常品茗泰戈尔的诗,走近泰戈尔,我们会更智慧。心里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读完<泰戈尔诗选>,受益非浅!
上一篇: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阅读答案
下一篇:关于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