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高二】
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统一检测题
高 二 地 理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县(市、区)、姓名、试 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位置,再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填涂区将考号涂黑.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在答题区内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
2.导致西北地区“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的人为因素是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
D.不合理灌溉
目前,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 “红色荒漠”是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3~4题。 3.“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开凿隧道 B.滥伐森林 C.环境污染 D.过度抽取地下水 4.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采取的有效措施应是
A.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C.恢复植被,加强农业综合开发 5.山西省“坑口”电站建设的作用不包括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能源输出结构 D.减少山西的环境污染
B.彻底退耕还林 D.大力开荒种田
C.提高经济效益
6.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地理条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受赤道低压影响,全年降水丰富 C.河流水量稳定,季节变化小
B.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D.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1
7.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右图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据此完成8~9题。
8.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
置是
A.①⑤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9.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③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A.产品需求量大 B.交通便利 C.劳动力充足 D.土地租金低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0~13题。 10.分析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计算机网络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 11.下列地形区,玉米气候生产替力最大的是
A.辽河平原
B.松嫩平原 D.内蒙古高原
C.三江平原
12.中国东北地区种植玉米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A.低温冷害 C.土壤贫瘠
B.地表崎岖 D.干旱少雨
13.下列关于甲地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继续强化商品粮基地建设 C.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
B.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D.建设苹果生产基地
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峡江急流变成“平静湖水”(下图)。据此完成14~15题
2
14.三峡工程蓄水后,对三峡库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提高防洪标准
B.改善航运条件
C.提高水质
D.增加耕地
15. 三峡工程投入运行后,对长江下游带来的效益主要是
A.灌溉 B.发电 C.防洪 D.养殖 右下图为某种区域模式图,据此完成16~19题。 16.划分图中区域③和区域⑤的指标要素是
A.气候 C.水文
B.地形 D.耕作制度
17.下列对图示不同区域人类生产、生活特点的描述,
正确的是 A.①区盛产柑橘
B.②区的传统民居为蒙古包 C.③区发展水田耕作业 D.⑥区民居的屋顶坡度较大
18.深秋时节,一旅游者从图中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
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A.从①到②
B.从②到④
C.从③到⑤
D.从⑤到⑥
19.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②是煤炭输出区 C.④是电力输出区
B.③是电力输出区 D.⑤是水资源输出区
20.右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该
流域开发过程中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
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
介的典型生态循
3
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21~24题。 21.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基塘农业主要分布在
A.低洼易涝的地方 B.城市附近
C.河流沿岸
D.交通便利的地方
2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2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24.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B.资源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右下图为甘肃省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25~28题。 25.下列关于甘肃省地理位置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我国西南地区
B.地处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 C.地处湿润区与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D. 地处非季风区
26.甘肃省位于三大高原结合部。高原是按一定的指
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下列要素与高原划分不相关的是 A.海拔高低
B.地势起伏
C.面积大小
D.地质构造
27.夏季到甘肃省西北部旅游,为保障身体安康,游客重点需要防范的问题是
A.晒伤
B.食物中毒
C.高原反应
D.冻伤
28.甘肃省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发达,灌溉农业区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水污染
D.植被破坏
29.改革开放后,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契机的是
A.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B.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C.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D.良好的区位条件
30.山西省构筑“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所依赖的
是 A.资源
B.市场 C.政策 D.技术
4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3小题,共40分。 31.(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江平原(下图),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日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48图例
河流
山峰等高线
46
(1)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4分) (2)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4分) (3)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4分) 32.(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千湖之省”湖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湖北省中南部的江汉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钢铁工业是省会武汉的支柱产业之一,鉴于近些年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出口量增加很快,武汉钢铁厂计划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到广西沿海防城港市。下图是1990~2009年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区域差异图。
ºN
(1)简述江汉平原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2)分析武汉钢铁厂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对武汉、防城港两市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6分) (3)分析图中两个“I”区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33.(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5
试卷类型:A
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统一检测题
高 二 地 理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县(市、区)、姓名、试 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位置,再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填涂区将考号涂黑.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在答题区内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
2.导致西北地区“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的人为因素是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
D.不合理灌溉
目前,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 “红色荒漠”是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3~4题。 3.“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开凿隧道 B.滥伐森林
C.环境污染 D.过度抽取地下水
4.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采取的有效措施应是【2016肇庆高二期末考试地理答案】
A.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C.恢复植被,加强农业综合开发 5.山西省“坑口”电站建设的作用不包括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能源输出结构 D.减少山西的环境污染
B.彻底退耕还林 D.大力开荒种田
C.提高经济效益
高二地理 第1页 共6页
6.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地理条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受赤道低压影响,全年降水丰富 C.河流水量稳定,季节变化小
B.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D.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7.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右图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据此完成8~9题。【2016肇庆高二期末考试地理答案】
8.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
置是
A.①⑤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9.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③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A.产品需求量大 B.交通便利 C.劳动力充足 D.土地租金低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0~13题。 10.分析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计算机网络 C.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D.遥感
11.下列地形区,玉米气候生产替力最大的是
A.辽河平原
B.松嫩平原 D.内蒙古高原
C.三江平原
12.中国东北地区种植玉米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A.低温冷害 C.土壤贫瘠
B.地表崎岖 D.干旱少雨
13.下列关于甲地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继续强化商品粮基地建设 C.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
B.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D.建设苹果生产基地
高二地理 第2页 共6页
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峡江急流变成“平静湖水”(下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三峡工程蓄水后,对三峡库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提高防洪标准
B.改善航运条件
C.提高水质
D.增加耕地
15. 三峡工程投入运行后,对长江下游带来的效益主要是
A.灌溉
B.发电 C.防洪 D.养殖
右下图为某种区域模式图,据此完成16~19题。 16.划分图中区域③和区域⑤的指标要素是
A.气候 C.水文
B.地形 D.耕作制度
17.下列对图示不同区域人类生产、生活特点的描述,
正确的是 A.①区盛产柑橘
B.②区的传统民居为蒙古包 C.③区发展水田耕作业 D.⑥区民居的屋顶坡度较大
18.深秋时节,一旅游者从图中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
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A.从①到②
B.从②到④
C.从③到⑤
D.从⑤到⑥
19.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②是煤炭输出区 C.④是电力输出区
B.③是电力输出区 D.⑤是水资源输出区
20.右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该
流域开发过程中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
高二地理 第3页 共6页
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21~24题。 21.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基塘农业主要分布在
A.低洼易涝的地方
B.城市附近
C.河流沿岸
D.交通便利的地方
2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2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24.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
B.资源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右下图为甘肃省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25~28题。 25.下列关于甘肃省地理位置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我国西南地区
B.地处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 C.地处湿润区与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D. 地处非季风区
26.甘肃省位于三大高原结合部。高原是按一定的指
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下列要素与高原划分不相关的是 A.海拔高低
B.地势起伏
C.面积大小
D.地质构造
27.夏季到甘肃省西北部旅游,为保障身体安康,游客重点需要防范的问题是
A.晒伤
B.食物中毒
C.高原反应
D.冻伤
28.甘肃省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发达,灌溉农业区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水污染【2016肇庆高二期末考试地理答案】
D.植被破坏
29.改革开放后,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契机的是
A.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B.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C.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D.良好的区位条件
30.山西省构筑“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所依赖的
是 A.资源
B.市场 C.政策 D.技术
高二地理 第4页 共6页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3小题,共40分。 31.(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江平原(下图),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日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48图例
河流
山峰等高线
46
(1)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4分) (2)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4分) (3)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4分) 32.(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千湖之省”湖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湖北省中南部的江汉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钢铁工业是省会武汉的支柱产业之一,鉴于近些年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出口量增加很快,武汉钢铁厂计划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到广西沿海防城港市。下图是1990~2009年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区域差异图。
ºN
(1)简述江汉平原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2)分析武汉钢铁厂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对武汉、防城港两市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6分) (3)分析图中两个“I”区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高二地理 第5页 共6页
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统一检测题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县(市、区)、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位置,再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涂黑.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在答题区内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部分选择题(共45分)
相对原子质量:O-16,Na-23,S-32
一、单选题(15小题,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醋酸、蔗糖均属于电解质
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C.向煤中加入适量CaCO3可减少SO2的排放量
D.享利·勒夏特列提出了电解质的电离理论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明矾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为保护海轮的船壳,常在船壳上镶入锌块
C.加热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红色变深
D.如图1所示的反应过程中A+B→X的△H<0,
则X→C的△H>0
3.若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L1mol·L-1 图1 CH3COONa溶液中含有的CH3COO数目为NA -
B.1L0.1mol/L FeCl3溶液完全水解后所得胶粒的数目为0.1NA
C.标准状况下,氢氧燃料电池负极消耗22.4LH2时,通过电路的电子数为2NA
D.在高温高压下,28 gN2和6g H2充分反应生成NH3的分子数为2NA
4.常温常压下,2N2O5(g)=4NO2(g)+O2(g) △H=+56.8kJ/mol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A.是吸热反应 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少的反应 D.熵增大效应大于焓变效应
5.反应CH3—CH3→CH2=CH2+H2,有关化学键的键能如下:
1
则该反应的反应热△H为
A. +288.8kJ/mol B. -703.4kJ/mol C. +125.4 kJ/mol D. -125.4kJ/mol
6.分析如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中Mg作为负极,③④中Fe作为负极
B.③中Fe作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2e-=Fe2+
C.④中Cu作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D.②中Mg作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
2O+6e=6OH+3H2↑
7.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X及Y时,每
隔半分钟分别测定放出气体的体积。下列选项中正
确表示实验X及Y的结果的是
镁带2.4g
A B C D
8.若 CH3COOH溶液和Na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反应前一定相等的量是
A.CH3COOH和NaOH的质量 B.CH3COOH和NaOHC.CH3COOH和NaOH的浓度 D.H+和OH-9.下列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实验室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B.向H2O2溶液中加入MnO2,反应速率加快
C.实验室制备氢气,用粗锌代替纯锌,反应速率加快
D.在实验室里,可用碳酸钙粉末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10.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溶液中:Al3+、NH+--
4、Cl、HS
B.Na++
2CO3溶液中:K、NH4、SO2--
4、Cl
C.漂白粉的水溶液中:Fe、SO4、Mg、Na
+-13-12+2-2++ 2+---D.水电离出的c(H)=1×10mol·L的溶液中:Ca、HCO3、I、NO3
11
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CO3+H2O
B.把氯气通入冷水中:Cl2 +H2O
—
2-2———1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HCO3+OH Cl+ClO+2H 通电- - +C.用惰性电极电解CuCl2溶液:2Cl+2H2O 2OH+Cl2↑+H2↑ -—D.向碳酸镁悬浊液中加醋酸:CO3+2CH3COOH = 2CH3COO+CO2↑+H2O
13.在密闭容器中通入NO和CO各2mol发生反应:2NO(g)+2CO(g)
+N2(g)。容器内CO2随温度(T)、压强(P)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
如右图所示。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A.温度T2>T1
C.该反应的焓变△H<0 D.T2P2曲线表示NO平衡转化率为25%
14.在25℃下,下列关于0.1mol/L的Na2S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溶液的pH降低
B.加入NaOH固体,溶液中的c(Na)、c(S)均增大
C.c(Na)>c(S)>c(H)>c(OH)
D.2c(Na)=c(S)+c(HS)+c(H2S)
15.一种碳纳米管能够吸附氢气,用这种材料
制备的二次电池原理如下图所示,该电池的
电解质为6 mol·LKOH溶液。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1+2--+2-+-+2-2CO2(g) B.压强P2>P1 e- 充电器 用电器 e- 碳电 极
-+ A.放电时K移向碳电极 B.放电时电池碳电极的电极反应为:H2-2e===2H
C.放电时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NiO(OH)+H2O+e===Ni(OH)2+OH
D.该电池充电时将碳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填空题(2小题,共16分)
16.(8分)
-- 离子 镍电 极 Ni(OH)2 交换膜 6 mol·L-1 KOH NiO(OH) 图2 3
·L。 -1
填“正反应方向”、C的浓度 >”、“<、“=”)
b是反应
。 ②从反应开始到t1时刻,用NO2浓度变化表示平均反应速率v(NO2)= 。 ③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温度降低K (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17. (8分)
(1)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盖斯定律间接的方法测定。用H2O2和硫酸共同浸泡印刷电路板制备硫酸铜,其热化学方程式是:
Cu(s) + H2O2(l) + H2SO4(aq) == CuSO4(aq) + 2H2O(l) △H1 = -320kJ/mol 又知:2H2O2(l) == 2H2O(l) + O2(g) △H2= -196kJ/mol H2(g) + 1/2O2(g) == H2O(l) △H3= -286kJ/mol 则反应Cu(s) + H2SO4(aq) == CuSO4(aq) + H2(g)的△H= 。
(2)右图是铜锌原电池装置。其电池的总反应是:
Zn(s) + CuSO4(aq) = ZnSO4(aq)+ Cu(s)。
①R中的阳离子移向溶液 (填A、B)。
②X为原电池的______极,其电极反应式是 。
此时得到的O2。
三、流程提问(1小题,共10分)
18.(10分) 自然界地表层存在大量铁、铜的硫化物。现制得含氯化亚铁杂质的氯化铜水溶液,
为制取纯净的CuCl2·2H2O,首 先将其制成水溶液,然后按如 图步骤进行提纯。已知Cu、
沉淀时的pH,见右表。请回答: (1)加入氧化剂的目的是 。 (2)最适合作氧化剂X的是 (填序号)。 A.K2Cr2O7 B.NaClO C.H2O2
D.KMnO4
在酸性条件下,氧化剂X与F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加入的物质Y以调节溶液pH,Y的化学式是 ,pH的范围是 。
(4)只能在HCl气流中加热浓缩才能得到CuCl2·2H2O晶体,HCl气流起的作用是:
。
(5)已知
Ksp(ZnS)>Ksp(CuS)。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水浸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
再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ZnS 能转变为CuS的原因是 。
四、实验题(2小题,共19分)
19. (9分)
I.某化学兴趣小组要完成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1)实验桌上备有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胶头滴管、环形玻璃搅拌棒、
0.50 mol·L-1 2+2+Fe和Fe的氢氧化物开始和完全 3+2+NaOH溶液、0.55 mol·L-1盐酸,实验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
(2)实验中 (填“能”或“不能”)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II.甲、乙两同学拟定用pH试纸验证醋酸是弱酸。方案分别是:
(1)pH试纸的使用方法是:剪半条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 。
(2)甲:①称取一定量的冰醋酸准确配制0.1mol/LCH3COOH溶液100mL
②若用pH试纸测出该溶液的pH 1(选填“>”、“<”、“=”),即可
证明醋酸是弱酸。
乙:①称取一定量的冰醋酸准确配制pH=1的醋酸溶液100mL;
②取醋酸溶液1mL,加水稀释为100mL;
③若用pH试纸测出该溶液的pH的范围为 ,即可证明醋酸是弱酸。
(3)甲、乙方案的共同依据是 。
(4)请你另外设计一个用pH试纸来证明醋酸是弱酸的实验方案: 。
20. (10分)
5
上一篇:浙江九校联考是哪九校
下一篇:小考往年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