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所以

| 高二 |

【www.guakaob.com--高二】

选择题,,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所以(一)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物质与意识练习题

高二政治练习题

1.2013年12月2日,中国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探测器,经过12天的太空旅行,“嫦娥三号”于12月14日晚成功实现月球软着陆,这标志中国已成为继前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从哲学角度看,取得以上成就的原因是

①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规律的制约

③把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④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下面漫画《考前抱佛脚》中的中学生

①把人的主观精神扩大为唯一的实在 ②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现③认为客观

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④其本质与“心外无物”的观点是一致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 在”是指

①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③自然界中一切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 ④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 2013年10月6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国庆长假还未结束,雾霾天气卷土重来。专家指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的大量增加,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这说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④自然界是客观的,应当限制人类对自然的改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5.《吕氏春秋,审时》:“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明代农学家马一龙:“合天时、地脉、物性之宜,而无所差失,则事半而功倍”。我国古代丰富的农学思想

对古代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这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A.生产者的素质关乎农业发展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制约 D.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6.右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C.尊重客观规律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D.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7.中央气象台2013年10月5日发布台风红色警报:今年第23号强台风

“菲特”将于6日晚上到7日上午在浙江中部到福建北部沿海登陆。6日至7日,受“菲特”台风云系和冷空气共同影响,浙江省东北部地区普遍出现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中央气象台对台风“菲特”的准确预报说明

A.人的意识无所不能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D.意识在特定的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

8.如果我们使用“百度知道”搜索古代人物的小传,常可以发现旁边会附有一幅画像。其实古代并没有照相机,这些图像往往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加以揣摩,画出来的。因此同一人物常会见到好几种差别很大的画像。这表明

①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 ②人们的意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

③对于没有客观根据的领域,认识的片面性总是不可避免的④域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9.“航母Style”、“正能量”、“打铁还需自身硬”、“钓鱼岛是中国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这些网络语的出现流行,反映出的哲学道理是+

①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③认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0.(2014高考江苏卷28)201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

A.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1.(2014高考天津卷5)漫画《如此创新》启示我们,在创新活动中

A.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B.批判继承,自我否定

C.挑战传统,标新立异 D.实事求是,尊重规律

12.(2014高考天津卷4)现实世界空间是三维的,绘画作为平面艺术

是二维的。画家在二维平面所画的,只能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这种现象表明,意识是

【答案】

B A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 B对客观对象能动的反映 C对客观对象正确的反映 D对客观对象直观的反映

13.(2014高考大纲卷28)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些认识现象是因为

①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 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2014高考大纲卷29)心理学家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许多小鱼放在同一个大水箱里,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最初,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起进攻,但每次都碰壁了。多次进攻无果后,它放弃了努力。后来心理学家取走玻璃挡板,小鱼在鳄鱼身边游来游去,但鳄鱼始终无动于衷,最后饿死了。“鳄鱼试验”进一步佐证了

①动物心理没有能动性,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②动物心理没有适应性,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③动物心理没有创造性,不能通过行动改变环境以满足生存的需要④动物心理没有主观性,不能创造现实世界所没有的幻想的世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15.(2014高考江苏卷27)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 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B. 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C.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答案C正确。

16.(2013·北京卷·27题)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 )

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 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 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17.(2013·新课标Ⅰ卷·21题)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13·山东卷·24题)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答案:B

19.(2013·新课标全国II·23题)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

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来源:学科网]

②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20. (2012•安徽)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答案】D 【解析】 本题以古诗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相关哲理解析古诗词的能力。题干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原理;A 项体现了拼搏进取的人生观;B 项体现了对立统一的矛盾性,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等;C项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意识的能动作用哲理:D项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故正确答案是 D。

21. (2012•江苏)图3漫画《破旧立新》启发人们办事情要

A.分工协作 B.勇于创新 C.尊重规律 D.依靠群众

【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尊重规律的知识。漫画《破旧

立新》讽刺的是破坏文化故居的错误做法,故启发人们办事情要尊重规

律,不能盲目蛮干。ABD说法与题干的意思相反。

22.(2011天津卷·6.)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有研究表明,许

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

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种大脑效

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23.(2011全国卷新课标·22.)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边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机能【选择题,,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所以】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③④

24.(2010年高考•山东卷24).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

题决定的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

造客观世界

【解析】C 本题以漫画形式考查考生对意识的理解,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与

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本题中,首先要弄清楚这是对一事物的不同看法,反映了意

识能动的认识作用,故选C项,排除A、D项;意识、认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

映,故B项说法错误。

25.(2010高考•北京卷26)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

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

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

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 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

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

27.(2010年高考·江苏卷28)有图漫画《你的心境》所体现的哲理是

A.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

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C.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

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解析】D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从漫画及说明中可以看出,

漫画反映的是意识对人的反作用。

26.(2010年高考•安徽卷10)图1漫画《招聘》启示我们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要勇于挑战和敢于创新

C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析】D 此类题型是高考常考题型之一,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漫

画说明的涵义。此类题型考查考生解读与获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

力。漫画《招聘》中的招聘者设置了过高的标准,使被招聘者无法逾越,

因此启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A、B、C项与题意不符。

28.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穷。以

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制不生其间,则必暴殄而财乏用矣。”白居易的这一认识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想问题办事情要

A.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C.发挥意识对事物的促进作用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解析 材料主要说的是人的无限欲望与物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矛盾,必须按“法制”即按规律办事,因此选A。B、D与材料不符。C错误,因为只有正确的意识才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答案 A

29.美国科学家建立了一个仿“月球温室”,通过水栽技术、矿物质营养液,不需使用土壤,用光纤将太阳光输送给植物,成功种出了西红柿、花生、土豆等。研究人员计划在数年后将其发射到月球上,远程操控这个温室让其自动工作。这样,当宇航员到达月球时,食物或许就已经准备妥当了。这项科学研究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选择题,,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所以(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大学公共课)

论述题

1、试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2007 答:(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改革开发以来,我们恢复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实际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实践证明,是否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2、论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说明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对实际工作的重要意义。

答:(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主要表现在:第一: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第二:发展新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第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形而上学则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外力推动的结果,因而只看到矛盾的一个方面,看不到另一方面,坚持一点论。(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3)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观察事物,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这样可以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避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少犯错误,取得成功。

3、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2006,2003

答:(1)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规律是物质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按规律办事。坚决反对片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视规律,盲目蛮干。“大跃进”的沉痛教训我们必须永远铭记,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又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4、试从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说明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2005,2003

答:(1)从起源上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2)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是社会的产物;(3)从作用上看,意识对物质的作用必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才能实现;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遵循运动的客观规律,具有必要的物质手段。

5、试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2005

答:(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主要表现为矛盾双方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趋势;(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

对立的性质;(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是指它的条件性。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无条件性。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6、说明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的原理,以及这一原理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指导意义。2005,2007,2003

答:(1)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A、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B、本质和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2)掌握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A、本质和现象是有区别、对立的,我们对事务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有必要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事物的本质;B、本质的现象是统一的,对大量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是揭示事物本质的正确途径。

7、试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并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2004

答:(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按规律办事。我国最大的实际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当前国际和国内的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这样才能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8、试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其关系,并说明这一原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2004

答:(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3)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我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吸收国外资金,发展我国的经济。我国的对外开放必须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借鉴和吸收国外一切文明成果,努力避免和消除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9、试述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并指出唯心主义运动观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运动观的主要错误。2004,2003

答:(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的方式。(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一不是处于运动中。另一方面,世界上也不存在无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一切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3)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运动观,都是把物质和运动割裂开来。前者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后者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10、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如遇到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又具有良好的医疗设备和必要的药物,就可能得救,起死回生;如果遇到不负责任、医术不高的庸医,又缺少必备的医

疗条件,病人就可能命丧黄泉。但如果病人已病入膏肓,无论医术多么高明的医生,无论用什么灵丹妙药,病也不会有再生的可能。度结合这种情况,说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2003 答:(1)内因的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生命垂危的病人之所以能起死回生,是因他的机体还有再生的根据。(2)外因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生命垂危的病人,遇到两种不同的医生和好坏不同的医疗条件,就会造成起死回生和命丧黄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如果病人病入膏肓,机体内部失去再生的根据,无论多么高明的医生和多么良好的医疗条件,都不能使病人再生。(4)既然内因和外因在事物的发展中都起作用,所以在观察事物时,要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既要看到内因,又不忽视外因。

11、试述认识的反复性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答:(1)认识的反复性是由以下原因决定的。首先,从客体方面来考察。其二,事物的矛盾有个展开和发展的过程,事物的本质并不是一开始就显露在外面,而是要经历一个过程才逐渐暴露出来。其三,任何事物都是具体的,都是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的。客体的这些特点,决定人们对它的认识必须经历反复的过程。从认识主体来考察,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生理因素、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主体的这些特点,决定其必须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2)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摆脱了这种观念,认识到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说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及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重要意义。 答:(1)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人心向背决定一切,我们要永远不脱离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在一起。

13、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并用以说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答:真理即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第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第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透。第三,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

14、用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2007

答:(1)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都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必要条件。地理环境主要通过影响生产的发展,直接、间接地制约社会的发展。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人口状况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2)环境与人口是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3)根据我国国情,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坚持保护环境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关系相协调;合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15、试述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2006,2004

答:(1)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落后的社会

制度;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据性质。

(2)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革命阶级的政权;社会改革则是由统治阶级或统治阶级内部的某种社会势力、社会集团发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3)从历史上看,社会革命往往要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社会改革一般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和暴力冲突的形式。

16、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2006,2005 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革除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某些部分和环节,以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重要指导意义。第一,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变,它已经逐步变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我国原有的单一公有制的经济体制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7、为什么说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2004

答:(1)所谓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说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2)每一代人的社会上开始生活时,所遇到的都是现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任何人都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3)人们虽然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去改变原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但最终引起什么样的社会结果,是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4)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的水平,就是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历史发展中的唯物主义因果决定论,或称历史决定论。

18、说明我国当前进行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003

答:(1)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的主义改革就是立足本国国情,总结实践经验,根据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从而使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各方面的进步。(2)我国的改革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由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这就是说,改革并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不是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不是否认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而是革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节。改革的目的是兴利除弊,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19、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它的本质是什么?2006

答:(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即价值增殖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2)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一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3)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上,从而劳动力所创造的全部价值,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价值增殖过程就实现了,这就是资本价值增殖的秘密。(4)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20、试述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2005

答:(1)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的实现。这种必然性越是得到贯彻和实现,越是表明价值规律在有效地发挥作用,也就意味着商品经济得到正常顺利的发展。(2)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作用主要有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配置。2)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21、试述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2003

答:(1)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表现在1)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不符合社会需要,全部销售不出去,他的劳动不被社会所承认,私人劳动就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2)如果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只能部分销售出去,或者他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私人劳动就只能有一部分转化为社会劳动,其余的部分则得不到社会承认,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或者私人劳动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社会劳动,决定着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的地位,以及盈利或亏损的程度,从而决定着他们在两极分化中的命运。

22、为什么说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答:(1)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这是因为:(1)生产价格是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2)从全社会来看,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是完全相等的。商品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也是相等的。(3)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价值的变动所引起的。

23、什么是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

答(1)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2)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经营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3)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资本主义农业中可以长期稳定地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

24、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

答:(1)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的竞争结果;(2)各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不同,会有同的利润率。(3)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各部门资本家必然展开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的竞争。(4)通过资本转移使各部门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使价格涨落,引起利润率升降,使部门利润率趋势于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5)平均利润率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一定量的预付资本按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25、试分析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手段。

答: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主要运用所谓的三大手段来调节和控制货币量:(1)公开市场业务,即由中央银行在货币资本市上公开出售或收购有价证券,从而减少或增加货币流通量;(2)最低准备金率政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有法律规定的储备金制度,也就是商业银行要把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中央银行,以保证金融秩序的稳定。法定准备金率的提高或降低,会减少或

选择题,,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所以(三)
原理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 英国宪章运动

C、 芝加哥工人起义 D、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3、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4、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A、基本内核 B、合理内核 C、精髓 D、核心

5、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与时俱进 B、科学性

C、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D、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6、“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7、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8、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1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

A、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B、实现人权

C、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D、实现共产主义

11、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12、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选择题,,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所以】

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 科学发展观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5、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发表

A、《资本论》 B、《共产党宣言》 C、《政治经济学批判 》 D、《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

16、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A、 19世纪20年代 B、19世纪3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

A、大同思想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18、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

A、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C、实现共产主义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9、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 )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激变论 D、庸俗进化论

20、马克思主义是( )

A、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

二、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3、简述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作否定回答的是( )

A、不可知论者 B、所有唯心主义者C、唯物主义者 D、可知论者

3、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A、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 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C、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 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

4、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个命题的哲学思想是()

A、 辩证法的 B、承认事物的内在联系的

C、 否认事物差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D、将事物差别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

5、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6、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

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哲学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义观点

7、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世界的可知性与不可知性问题 B、世界的唯一性与多样性问题

C、世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问题 D、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9、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 )。

A、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 C、不可知论 D、反映论

10、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 )

A、客观存在的 B、人的意识或意志造成的

C、由神创造的或者是客观精神产生出来的 D、由两个本原构成的

11、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 )

A、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法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宿命论观点

.12、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运动 B、 物质可以认识 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客观实在性

1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15、在下列说法中,哪个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

A、从中国国情出发制定经济路线 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方针、路线对了头,吃喝穿用不发愁 D、“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1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选择题,,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所以】

C、质量互变的观点 D、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17、“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是( )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辩证法的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18、“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是( )观点

A、不可知论 B、形而上学 C、辩证法 D、相对主义

19、下列说法中能反映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的是( )

A、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B、要想发,不离“八”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是(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2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2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间接的、短暂的联系

C、质量互变规律 D、对立统一规律

23、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 )。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C、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D、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24、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25、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2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27、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这种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28、“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29、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 )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30、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

31、量变体现了事物发展的( )

A、连续性 B、连续性的中断 C、阶段性 D、平衡状态的破坏

32、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是( )

A、事物的度 B、事物的质 C、事物的量 D、事物的运动

33、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度是指( )

A、一种质变为另一种质的关节点 B、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C、质变的准备阶段 D、一种质变为另一种质变的交错点

34、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 )

A、看其是否是新产生的东西 B、看其是否暂时力量强大

C、看其是否一时发展迅速 D、看其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5、在对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它的否定的理解,这是( )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36、决定事物发展的必然性的是( )

A、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B、事物内部的非根本矛盾

C、事物存在的外部条件 D、事物所依赖的外部环境

3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B、构成事物的要素排列组合的变化

C、物体位置的移动和场所的变更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8、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辨证内容和辨证形式 B、形式和状态 C、源泉和动力 D、方向和道路

39、辩证否定即“扬弃”是指( )

A、彻底抛弃旧事物 B、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C、新事物和旧事物融为一体 D、完全否定旧事物

40、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

A、事物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方面 B、事物中有消极影响的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41、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 )

A、事物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方面 B、事物中有积极影响的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选择题,,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所以】

42、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 )

A、唯物主义一元论 B、二元论 C、主观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43、“世外桃源”不存在,因为( )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矛盾具有特殊性

C、世界上存在无矛盾的事物 D、个别运动形式不存在矛盾

44、相对静止是指( )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45、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反

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

A、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区别 B、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依存

C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

4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 并且改造客观世界, 这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

A 、决定性 B、预见性 C 、能动性

47、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 )

A.、投身社会实践 B、认识客观规律 C、加强主观努力

48、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49、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

A、类人猿的生理结构 B、类人猿的生活特点 C、生产劳动 D、气候变化

50、有人提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认为科学研究应只研究必然性,不研究偶然性。从

哲学上看,这是一种(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庸俗进化论观点 51、我国明朝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这种观点属于( )

A、形而上学观点 B、经验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5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53、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54、“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

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矛盾特殊性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运动、发展的原理

55、哲学上的两大阵营是指(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6、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 )

A、 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选择题,,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所以(四)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全套试题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

1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

A 唯物主义种唯心主义的标准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

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 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2 .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 】

A 客观性 B 辩证性

C 实践性 D 系统性

3 .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这种观点属于【 】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 辨证唯物主义

4. 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 】

A 投身社会实践 B 认识客观规律

G 加强主观努力 D 制订周密计划

.5哲学上的一元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有【 】"

A 共同的发展规律 B 共同的发展过程

C·共同的本源 D 共同的形式

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

A 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 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 意识是人脑的源泉 D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7.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 】

A 唯物主义观点 B 辩证法观点

C 形而上学观点 D 宿命论观点

8.1958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后来,我们认识

到麻雀在消灭害虫方面贡献很大,便把它从"四害"中解放出来,并列为保护动物。1958年,

我们消灭麻雀的错误,从哲学上看是没有做到【 】

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B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 D 用量变质变的观点看问题

9.在唯物辨证法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的关系属于【 】

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 本质和视象的关系 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0 .中共十六大报告既充分肯定了十三届全会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又实事求是

地指出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为前者是主流,后者是支流。这是用【 】

A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11.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

素质,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

A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区别 B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依存

C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融合 D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

12 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

A 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 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C 真象是相对稳定的,假象是活跃易变的

D 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木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13 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

A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14 概念、判断、推理是【 】

A 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 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C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5 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

书本上的理论。这犯了【 】

A 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 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 教条主义的错误 D 经验主义的错误

16 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 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17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

A 具有思维能力 B 具有语言文字

C 制造使用工具 D 具有情感意志

18 人类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最基础的关

系是 【 】

A 政治关系 B 思想关系

C 生产关系 D 家庭关系

19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范畴是标志【 】

A 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政治活动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

B 人类改造凹的社会制度、创建新的社会制度能力的范畴

C 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

D 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外部物质世界能力的范畴

20 在生产关系的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 产品的分配形式

D 产品的交换形式 l

21 社会各阶段往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属于【 】

A 国体问题 B 政体问题

C 行政问题 D 法律问题

22 从反映社会存在的高低不同的层次来看,社会意识可分为【 】

A 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 经济意识和政治意识

C 阶层意识和阶级意识 D 让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2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

A 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 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C 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是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的

D 上层建筑中的任何部分的性质都是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的

24 从起源上看,阶级是【 】

A 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 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 分配关系极端不平等的产物 D 政治暴力和军事征服的产物

25 我国当前进行的改革是【 】

A 对社会根本经济制度的变革 B 对社会根本政治制度的变革

C 对思想观念的根本变革 D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6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朋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

种观点属于【 】

A 历史宿命论观点 B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C 机械决定论观点 D 否认个人历史作用的观点 27 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A 科学家夜以继日的辛勤劳动 B 科学家之间合理的分工协作

C 在实践基础上的不断创新 D 继承前人和他人的研究成果

28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

A 人的社会属性 B 人的自然属性

C 人的道德品质 D 人的心理素质

29 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

A 社会的经济制度 B 社会的政治制度

C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 社会精神文明的程度

30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人生意义的关键是【 】

A 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B 赴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C 处理好贡献和索取的关系

D 处理好目标和行动的关系

选择题:

1一5CCBAC 6一10DAABD ll一l5DDACC 16一20 DCCCB 21一25ADBAD 26一30

BCACC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

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 】

A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 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 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D 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基木内容 B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功能作用

C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 D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实践基础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 B 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具体过程

C 人们的具体心理过程 D 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4 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再依据图纸施工,盖成大楼。这说明【 】

A 意识决定物质 B 意识创造物质

C 意识离不开物质 D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5 有人认为,人脑产生意识,就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这种看法属于【 】

A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6 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A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 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 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7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 】

A 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源 B 是否普遍联系

C 是否运动发展 D 是否有共同的规律

8 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 上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

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 】

A 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 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 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9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斗争性和同一性

C 变动性和稳定性 D 绝对性和相对性

10 列宁指出:"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 ……那是很荒谬的。"其荒谬在于违背了【 】

A 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

B 不同的矛盾只能熙不同的方法解决的原则

C 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

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

11 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

A 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

B 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C·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

D 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

12 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

A 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B 真象深藏十事物内部,假象外露千事物外部

C 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 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虚假的

13 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 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 上看,这表明【 】

A 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 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 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选择题,,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所以】

14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A 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B 警察在街上巡逻

C 农民在田里插秧 D 科学家在实验室做试验

15 一个完整的过程是【 】

A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一感性认识 B 实践——认识——实践

C 感觉—— 知觉——表象 D 概念——判断——推理

1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可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全面性 D 真理具有相对性[]

1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 人口因素 B 地理环境

C 文化传统 D 生产方式

18 一个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组成。这里的生产者是指【 】

A 绿色植物 B 食草动物

C 食肉动物 D 各种菌类

19 生产关系是反映【 】

A 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 B 人与人之间利害关系的范畴

C 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 D 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

20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A 生物学、道德、宗教 B 逻辑学、哲学、道德

C 法律思想、艺术、语言学 D 政治思想、哲学、宗教

21政体问题说的是【 】

A 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 一党执政还是多党共同执政

C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D 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 22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种观点属于【 】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选择题,,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所以(五)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题(有答案)

1、哲学基本问题是( C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2、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 A )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C.产品的分配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论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4、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C )

A.政治法律思想 B. 党的领导C.国家政权 D. 经济制度

5、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 D )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6、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 )

A.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B.对世界的发展动力的不同回答

C.对意识是否具有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7、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看是因为它是 ( C )

A.人们的自觉能动的活动 B.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D.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 ( D )

A.全部自然界 B.生活消费品 C.社会环境D.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诸要素的总和

9、“光阴一去不复还”是指时间的 ( B )

A.顺序性 B.一维性 C.持续性 D.珍贵性

10、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比例的是 ( C )

A.使用价值 B.供求关系 C.价值 D.自然属性

1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 )

A.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 科学社会主义与历史社会主义C.

现代唯物主义与科学唯物主义 D. 世界社会主义与民族社会主义

12、剩余价值来源于 ( C )

A.不等价交换 B.工人工资的扣除 C.工人的剩余劳动 D.劳动力的价值

13、在物质与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 D )

【选择题,,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所以】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C.否认静止 D.设想不运动的物质

14、真理的内容是 ( D )

A.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B.以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全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 D.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5、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 A )

A.苏维埃俄国 B.巴黎公社 C.社会主义中国 D.朝鲜

1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D )

A.工人劳动的报酬 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B )

A.联系和发展观点 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18、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是 ( A )

A.属于感性认识 B.属于理性认识C.介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 D.属于非理性认识

19、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 A )

A.必要劳动 B.剩余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20、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 C )

A.法国里昂工人运动 B.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运动C.巴黎工人起义及巴黎公社的建立

D.俄国十月革命

21、我国现在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 B )

A.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新民主主义 D.封建社会

22、发展的实质是 ( C )

A.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 B.事物数量的增减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事物位置的移动

23、垄断资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 ( D )

A.商业利润 B.平均利润 C.超额利润 D.垄断利润

2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 C )

A.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D.生产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25、“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 ( B )

A.肯定与否定的相互渗透 B.质与量的统一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 D.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

26、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 B )

A.资本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B.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C.资本价值转移的不同方式 D.资本价值周转的不同方式

27、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关系是 ( A )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走向垄断 B.垄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走向生产集中

C.生产集中和垄断在本质上是一个问题 D.垄断和生产集中互无联系互不相干

28、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 C )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B.科学实践C.生产实践 D.教育实践

2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 ( C )

A.生产不足的危机 B.消费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30、劳动者是指 ( D )

A.一切人 B.青年人和老年人 C.从事活动的人 D.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生产机能,并从事劳动的人

1、真理是 ( D )

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 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 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

2、哲学基本问题是 ( C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4、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D )

A.劳动者的素质 B.科学技术C.生产管理 D.生产工具

5、垄断资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 ( D )

A.商业利润 B.平均利润 C.超额利润 D.垄断利润

6、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发展,在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最终将走向 ( C )

A.帝国主义 B.资本主义 C.共产主义 D.新民主主义

7、发展的实质是 C)

A.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 B.事物数量的增减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事物位置的移动

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 D )

A.两种劳动 B.两次劳动 C.两个过程的劳动 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9、时间和空间 ( D )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C.是运动着的物质本身 D.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10、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比例的是 ( C )

A.使用价值 B.供求关系 C.价值 D.自然属性

11、概念、判断、推理,这是 ( D )

A.直接经验的三种形式 B. 间接经验的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2、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 )

A.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B.对世界的发展动力的不同回答

C.对意识是否具有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13、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 C )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B.科学实践C.生产实践 D.教育实践

14、《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表明 ( A )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C.质变优于量变 D.质变与量变相互渗透

1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D )

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先进与落后、革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

C.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6、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 ( A )

A.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B.平均利润C.超额利润 D. 商业利润

1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B )

A.联系和发展观点 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18、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 C )

A. 两种性质相同的真理 B. 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C. 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 D. 不同真理的两个方面

19、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 B )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 D.主观性和客观性

2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 ( C )

A.生产不足的危机 B.消费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2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C )

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D.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24、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生产资料的价值是 ( C )

A.借助于具体劳动创造出来的 B.借助于抽象劳动创造出来的

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D.借助于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25、阶级的实质是 ( B )

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专政 B.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C.人们社会分工和地位的不同 D.一个集团对另一个集团的对立和斗争

26、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 )

A.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 科学社会主义与历史社会主义

C. 现代唯物主义与科学唯物主义 D. 世界社会主义与民族社会主义

27、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 A )

A.苏维埃俄国 B.巴黎公社 C.社会主义中国 D.朝鲜

28、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 B )

A.真理是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 B.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C.实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决定的 D.实践的有条件和相对性决定的

2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D )

A.工人劳动的报酬 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30、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 ( A )

A.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gaozhong/526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