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高三】
适当的试题能让考生很好的掌握考试节奏,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山东潍坊2016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希望能帮助到大家!2016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A.小农经济的形成 B.赋税制度的变革
C.土地制度的变化 D.重农抑商的推行
2.《荀子·礼论》记载“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在此荀子主张
A.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B.以礼治国、礼法并施
C.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D.以礼为序、稳定社会
3.汉初一篇文章记载:昔日秦人家中稍富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对该现象原因分析最合理的是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B.商鞅变法的影响
C.战争频繁兵役沉重 D.“休养生息”政策推行
4.朱熹说:“须是穷得理多,然后有贯通处。心无限量,如何尽得?物有多少,亦如何尽得?但到那贯通处,则才拈来便晓得,是为尽也。”下列主张在道理上与之相通的是
A.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B.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
C.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D.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周天子与诸侯政治权利平等 B.盟约是维系天子与诸侯关系的根本纽带
C.周初政体易于导致分裂割据 D.周初政治状态的基础是分散的小农经济
6.“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就越低。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这反映了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分工过细 B.利益内耗 C.管理僵化 D.外部竞争
7.亚里士多德说:“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这反映了雅典
A.奴隶不受宪法保护 B.缺乏法治精神
C.公民权利受到抑制 D.民主存在欺骗性
8.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这反映出
A.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需要香料 B.解决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因素
C.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 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东西方之间贸易
9.近代一位评论家曾说:“谁能想到15世纪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背后竟隐藏着改变世界历史的非凡力量”。对“非凡力量”理解最恰当的是
A.中国瓷器大量传入影响欧洲艺术发展 B.蕴含人文主义思想,推动思想解解放
C.借助艺术形式与手段,反对宗教权威 D.直面社会矛盾,审视与批判社会现实
10.1789年,有学者说:“光荣革命留给我国宪政的最重要的不完善之处,就是不平等的代表权……好些选举代表、要他们为国家制定法律的人,就总体而言,是掌握了土地的人,或组成法人团体而控制商业的人”。材料反映了
A.革命维护了传统地主的利益 B.商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逐渐丧失
C.英国宪政的实质是王权专制 D.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11.工业革命初期,资本主义和父权制共同影响着劳动分工的社会性别化。“女性缺失技术竞争力的观念”成为女性身份的一部分,甚至在有些女性看来“进入技术领域”是对其女性身份的威胁。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A.没有冲击到传统社会观念 B.加剧了男女地位的不平等
C.导致了技术竞争的加剧 D.加强了资本在生产中的地位
12.从1888年至1911年,除了1899年一年外,中国原棉的出口大于进口。与棉花出口增加一起出现的情况是原棉价格的稳步上涨,同时又从印度和日本运进了价格较低的机制纱。这一现象
A.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加强了工业国产品竞争优势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扭转了中国贸易的入超局面
13.下表是1881年到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表。这反映了
清政府借款修建外国资本直接投资经营清政府独立筹资官商合办
里程(公里)4171.22746.11042.41042.4
占总里程比例46.3%30.5%11.5%11.5%
A.洋务运动推动了铁路修建
B.近代民族工业无从发展
C.西方列强实际控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
D.清政府通过独资、借款、合办等方式控制路权
14.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告诫同盟会会员说:“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这反映了孙中山
A.对民主政治的担忧 B.对太平天国的惋惜
C.对革命思想的反思 D.对革命前途的憧憬
15.观察下表,美国各税种比例变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美国政府财政收入中主要税种所占的比例(%)
年份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
192938%43%19%
193322%25%53%
193521%23%56%
A.减轻贫民负担,完善社会保障 B.减少企业成本,复兴工业生产
C.刺激社会消费,扩大国内市场 D.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国家干预
16.“计划经济条件下,虽然有合理配置资源的理论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不可行。原因在于:获得各种信息需要代价;制定、下达、执行和反馈计划需要成本;不同主体之间利益难以达到高度一致;计划人员的理性非常有限。另外,中央计划手段的有限性与实际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也不相适应。”材料反映的主旨是
A.国家丧失了干预经济的职能 B.高额成本导致计划经济效益低下
C.计划经济难以有效配置资源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17.自1926年到1939年,苏联的城市人口翻了一倍多,其增长率美国需要30年而大多数欧洲国家需不少于一个世纪的时间才能达到。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大战影响了欧美各国人口增长
B.苏联工业化促进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C.经济大危机使美国城市人口增长较慢
D.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使欧洲城市人口增长缓慢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子龙(1608—1647),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崇祯十一年(1638)夏,南寇北奴,日益滋大,陈子龙以“君子之学,贵于识时;时之所急,务之恐后”的紧迫感与徐孚远一起,取明朝名卿大臣“有涉世务、国政”之文,撷其精英,辑成《皇明经世文编》一书,选文以“明治乱、存异同、详军事、重经济”为原则,内容包括政治、典章、财经、军事、学校等,并根据现实问题加作旁注,表达政治主张。陈子龙等编辑此书的目的,是为了“上以备一代之典则,下以资后学之师法”,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扭转“俗儒是古非今,撷华而舍实”的坏风气。这部书的出版,对稍后黄宗羲、顾炎武等人讲求实用之学起了先行作用。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陈子龙辅佐南明弘光朝,清兵陷南京后,于1647年投水殉国。
——摘编自朱东润《陈子龙及其时代》等
材料二 除了追求自身的修养,理学还提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任务,但这却被很多自诩为理学家的人所忽略。因此出现了两种迥然不同的理学发展路向,即“理学修身派”和“理学经世派”,前者以倭仁为代表,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后者以曾国藩为代表,更注重建功立业。曾国藩率湘军战胜了太平军,暂时保住了满清政权;之后,他又提倡并发起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门。他所做的一切,正是出于一个传统知识分子“家国天下”的思想和责任。“理学经世”是曾国藩思想体系的精髓,他认识到:理学——经世——躬行是理学经世思想的全部,而且只有躬行才是理学经世思想的真正价值所在。而在实践中,他又始终将道德主义与实用主义相胶合,前者是本,后者是用。这再一次证明了曾国藩是“我国旧有教育理论与制度下所产生的最良之果之一”。
——摘编自张凡《曾国藩的经世致用思想初探》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陈子龙与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的特点及其时代背景。(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子龙与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的共通之处。(1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西方近代化进程比较
分析上表,提取中西近代化不同的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
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城市,无论是都城还是州县所在地,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广大乡村则在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轨范内生存。国与野、都与鄙、城与乡之间,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动力的供应。
材料二 斯文登是英格兰西南部一座小城,19世纪初期因两条运河在此交汇而迅速崛起,19世纪中期因铁路枢纽而更加繁荣,是英国著名的“火车城”。到20世纪,斯文登的运河基本丧失航运作用,60年代英国最后一辆蒸汽机车在该城出厂后,铁路产业也沦为夕阳产业,市民纷纷远走他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振兴城市,市政府把斯文登按发展方向划分为7个重点区域,有高科技园区、大学城研发区、交通枢纽区、市中心商务区等,很快让斯文登焕发活力,21世纪,斯文登被英国媒体评为最具生命力的城市。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城乡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斯文登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9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CDBDCBCBBDCA
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答案CABDBAACDAB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25.(25分)
(1)特点:陈子龙重视总结治世经验教训,借编书表达政治主张,希望改变学风、文风。曾国藩侧重身体力行,注重建功立业;接受西方科技,推动洋务运动。(7分)
背景:陈子龙:封建社会末期,传统社会危机四伏,各种矛盾激化。
曾国藩:近代前期社会转型;西方文明冲击;民族危机严重。(8分)
(2)共通:通过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维护封建王朝统治。都体现了传统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冲击了当时不重实际的学风、文风。两者影响深远,陈子龙影响了明末清初思想家。曾国藩参与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未能扭转社会发展大势。(10分)
26.(12分。提取信息可参考如下示例,观点合理即可得分,史实说明略)
①西方:经济—思想—政治;中国:经济—政治——思想。
②西方:从追求个人价值到民族国家观念强化;中国:从民族国家独立诉求到个人主义启蒙。
③西方:民族国家观念逐渐强化;中国:民族国家独立、富强诉求贯穿始终。
④西方:早发内生型(先发内源型);中国:后发外生型。
⑤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推动实现近代化;中国:资本主义未能推动近代化实现,不得不寻求其它途径。
27.(15分)
(1)特点:政治上城市控制农村,经济上农村供应城市。(3分)
原因:城市是政治中心;农耕经济的需要。(3分)
(2)特征:第一阶段(19世纪初—20世纪)国内交通枢纽和工业城市。
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运河、铁路交通的发展。(3分)
特征:第二阶段(20世纪初—80年代)交通枢纽地位和工业优势逐渐丧失。
原因:传统交通业的衰退,新兴工业的冲击,城市人口的减少。(3分)
特征: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今)发展科技、文化、商业等新兴产业。
原因: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政府对城市的规划。(3分)
上一篇:大庆实验中学高三期中地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