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高一物理期末考试

| 高一 |

【www.guakaob.com--高一】

宜宾高一物理期末考试(一)
宜宾市2014级高一物理期末试题评分细则

2014年秋期普通高中一年级期末测试

物理试题评分细则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C 2.D 3.B 4.D 5.C 6.D 7.C 8.C

9.AC 10.BC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11. (共6分)(1)B (2分)

(2)2.10(2.1或其它答案均不给分) (2分)

(3)0.30 (0.3同样给分) (2分)

12.(共9分)(1)BD (没选全2分,选错或没选0分) (3分)

(2)1.5 (3分) (3)C (3分)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5分。请在答题纸上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重要的方程式,重要的演算过程,明确的数值和单位,只有答案,没有过程的不得分)

13.(10分)

解:(1)小汽车在a位置时

v0=36km/h=10m/s (1分)

小汽车在b位置时

vt=108km/h=30m/s (1分)

(2)小汽车由a到b过程

vtv0at (3分)

解得:a=4 m/s2 (1分)

(3)小汽车由a到b过程

vt2-v20=2ax (3分)

解得:x=100m (1分)

14. (10分) 解:(1) 受力分析如图(只要有错就不给分) (2分)

(2)对行李箱由平衡条件

水平方向有: Fcos530=f (2分)

f=N (1分)

竖直方向有:Fsin530+N=mg (2分)

解得:

F=26.3N (1分)

N=78.9N (1分)

由牛顿第三定律有,行李箱对地面的压力的大小为78.9N。 (1分)

15.(12分)

解:(1)对乘客下滑到地面过程

x12at (1分) 2

得 a=2.5m/s2 (1分)

1

即乘客在气囊上下滑的加速度至少为2.5m/s2 (1分)

(2)设乘客滑到气囊斜面中点的速度为v,则

v2ax (1分)

解得:v252m/s (1分) 2

(3)对斜面上的乘客,沿斜面方向:

(2分) mgsinfma

f=N (1分)

垂直斜面方向:

N=mgcos (2分)

由题意: sin=0.6 ,=370 (1分)

解得:

=70.44 16(1分)

即不得超过0.44

16.(13分)

解:(1)F刚作用在木板上时

对m:1mgma1 (1分)

a1=1 m/s2 (1分)

对M:F-1mg-2(M+m)g=Ma2 (1分)

解得:a2=2.5 m/s2 (1分)

(2)设m离开M的时间为t1,则

12a1t1 (1分) 2

12对M: x2a2t1 (1分) 2对m: x1

【宜宾高一物理期末考试】

L=x2-x1 (1分)

解得: t1=2s (1分)

(3)t=1s时

m的速度 v1a1t (1分)

M的速度 v2a2t (1分)

1s后m仍以a1的加速度作匀加速运动,

M将以a3的加速度匀减速运动,且有:

1mg2(mM)gMa3(1分)

设再经t2后二者速度相等,有:

v1a1t2v2a3t2 (1分)

解得 t2

2 1s (1分) 3

宜宾高一物理期末考试(二)
2013年四川宜宾高一物理上期期末复习测试题1

2013年四川宜宾高一物理上期期末复习测试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

1.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就是( )

A.对自然现象进行总结归纳的方法 B.用科学实验进行探究的方法

C.对自然现象进行总结归纳,并用实验进行验证的方法

D.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2. 一辆农用“小四轮”漏油,假如每隔l s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一位同学根据漏在路面上的油滴分布,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已知车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沿运动方向油滴始终均匀分布时,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一定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

D.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增大

3. 自由落体运动的在任何两个相邻1s内的位移差(g=10 m/s2)为 ( )

A.1m B.5m C.10m D.不能确定

4. 据《科技日报》报道,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可以发射小型人造卫星的超级大炮,它能够将一个体积为2m3(底面面积约为0.8 m2)、质量为400㎏的人造卫星由静止开始从大炮中以300m/s的速度发射出去,再加上辅助火箭的推进,将卫星最终送入轨道,发射部分有长650m左右的加速管道,内部分隔成许多气室,当卫星每进入一个气室,该气室的甲烷、空气混合物便点燃产生推力,推动卫星加速,其加速度可看做恒定的,据此,你估算一下这种大炮的加速度大小为( )

A.69.2m/s2 B.0.46m/s2 C.138.5m/s2 D.不能确定

5.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时速度是1m/s,车尾经过O点时的速度是7 m/s,则这列列车的中点经过O点时的速度为

A.5 m/s B.5.5 m/s C.4 m/s D.3.5 m/s

6. 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大小为1m/s2,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ls内的平均速度为( )

A.5.5 m/s B.5 m/s C.l m/s D.0.5 m/s

7. 铁路员工常用来估测火车在铁轨上行驶速度的一种方法是:火车在两站间正常行驶时,一般可看作匀速运动。根据车轮通过两段铁轨交接处时发出的响声来估测火车的速度。从车轮的某一次响声开始计时,并从此之后数着车轮响声的次数。若在一分半钟内共听到66次响声。已知每段铁轨长25m,根据这些数据,估测该火车的速度是( )

A.18.3m/s B.16.7m/s C.40m/s D.60m/s

8. 物体的初速度为v0,以恒定的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要使物体的速度增大到初速度的n倍,则在这个过程中物体通过的位移是( ) 2a2a2a2a

9. 小球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进入水平面后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在图2—1中可以反映这一运动过程中小球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是( )

图2—1

10. 一物体从t0=0时刻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发生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为t ,设位移中点时刻为t1,速度为v1,时间中点时刻为t2,速度为v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t2,v1=v2 B.t1>t2,v1>v 2 C.t1<t2,v1<v2 D.t1<t2,v1>v2

11.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通过位移s1到达A点,接着在时间T内又通过位移s2到达B点,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sss2A.物体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1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1

2 2TTA.v02n21  B.v02n1 C.v02n 2D.v02n12

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s2s1

T2 D.物体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3s2s12T

12.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用了6s时间经过A、B两根电杆,已知A、B

间的距离为60m,车经过B时的速度为15m/s,则( )

2A.经过A杆时速度为5m/s B.车的加速度为15m/s

C.车从出发到B杆所用时间为9s D.从出发点到A杆的距离是7.5m

13. 汽车正在以 1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前进,在它的正前方x处有一辆自行车以4m/s的速度做同方向

2的匀速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a =–6m/s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若汽车恰好碰不上自行车,则x的大

小为( )

A.9.67m B.3.33m C.3m D.7m

14. 一物体以6 m/s的初速度从足够长斜面上的某点向上做加速度大小为2 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又以同样

大小的加速度沿斜面滑下,则经过多长时间物体位移的大小为5 m( )

A.1s B.3s C.5s D.3s 

二、填空题(第19题9分,其余每空3分,共30分)

15. 一物体从某一高处A点自由落下,经B点到C点,已知在B点的速度是在C点速度的3/4,若B、C间

距是7m,则A、C间距是_____m。

16. 某一施工队执行爆破任务,已知导火索的火焰顺着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 cm/s,为了使点火人在导火索

火焰烧到爆炸物以前能够跑到离点火处120 m远的安全地方去,导火索需要 m才行。(假设人跑的速率是4 m/s)

17. 未来的国际空间站将使用新式宇航服,最内层由高弹性材料制成,可抵御飞行速度为20m/s的微小陨石

-62的撞击,设撞击经过5.0×10s而相对静止。则宇航服产生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 m/s,高弹性

材料最多能被压缩 ㎝。

18. 某种类型的飞机起飞滑行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0m/s2,飞机达到起飞速度80m/s

时,突然接到命令停止起飞,飞行员立即使飞机紧急制动,飞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5.0m/s2,请你为该类型的飞机设计一条跑道,使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飞机停止起飞而不滑出跑道,你设计的跑道长度至少要 m。

19. 为了安全,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从驾驶员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制动动

作的时间里,汽车仍然要通过一段跟离(称为思考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动作到完全停止的时间里,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下表给出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思考距离和制动距离等部分数据。

三、计算题(共28分)

20. 当一块磁体靠近超导体时就会产生强大的电流,并对磁体产生排斥作用,用这种排斥力可以使磁体悬浮

在空中,磁悬浮列车由此而诞生。由于列车浮起,使列车与轨道间的摩擦力减少到零,假设通过减小列车与空气的摩擦力,可使车速高达200m/s。当然,列车启动与停站均需一个变速过程,设乘客的生理能

2承受a=0.1g(g为重力加速度,取10m/s)的加速度。假设上海与乌鲁木齐(x约4000km)间建设有这

样的磁悬浮列车,则从上海到乌鲁木齐市所需最短的时间t为多少?

21. 石块A自塔顶自由落下m米时,石块B自离塔顶n米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若两石块同时到达地

面,则塔高H为多少米?

22. A、B两物体相距x=7m,A在水平拉力和摩擦阻力作用下,以vA=4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B

2此时的速度vB=4m/s,在摩擦阻力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m/s,从图2—3所示位置

开始,问经过t为多大时A追上B?

宜宾高一物理期末考试(三)
2013年四川宜宾高一物理期末模拟考试题1(人教版)

2013年四川宜宾高一物理期末模拟考试题1(人教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

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将选择的选项填在后面的答题卡上)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具有独立性,可以离开物体独立存在B.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C.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D.马拉车前进,马对车有拉力,但车对马没有拉力 2.关于速度、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 B.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C.物体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 D.物体加速度值减小,速度可能增大 3.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看作质点的是:

A.体育教练员在研究短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时;B.研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的位置;

C.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D.研究正在运动的汽车轮胎上各点的运动情况. 4.下列哪组力有可能为平衡力:①3N、4N、8N ②3N、5N、1N ③4N、7N、8N ④7N、9N、16N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5.一根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G,现把一重力G的物体拴在绳的中点,两手靠拢分别握住绳的两端,再慢慢地沿水平方向分别向左、右分开.当绳断裂时,两段绳间的夹角应稍大于:A.30° B.60°C.90° D.120° 6.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1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同时受到大小为20N,方向向左的水平力F的作用,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g=10N/kg)

A.2N,向右 B.2N,向左 C.20N,向右 D.22N,向左

7.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2,那么任意1秒时间内: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 B.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C.第5s的初速度一定比第4 s的末速度大2m/s D.第5s的初速度一定比第4s的初速度大

2m

/s 8.一物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着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则拉力F与摩擦力f的合力方向:

A.可能向上偏右 B.可能向上偏左 C.一定竖直向上 D.无法确定

9.A、B两木块重分别为30N和90N,用细线绕过滑轮连结在一起并叠放在水平桌 面上。A与B、B与桌面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3.当对滑轮施以水平力F=30N时,则:A.A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15N B.A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9N C.B对C的摩擦力大小为27N D.B对C的摩擦力大小为36N 10.如图所示,某人通过定滑轮拉住一重物,当人向右跨出一步后,人与物仍保持静止,则:

A.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减小 B.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增大 C.人对地面的压力不变 D.人对地面的压力减小

11.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线。根据图作

出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2

A.物体的初速度为3m/s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5m/s C.2s末物体位于出发点 D.该物体0-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零

12.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小球,

小球和斜坡及挡板间均无摩擦,当档板绕O点逆时针缓慢地转 向水平位置的过程中,有:

A.斜面对球的支持力逐渐增大 BC.档板对小球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 D二、实验题(本题共1小题,共12分) 13.(1)(4分)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0点,以下操作正确的是:【宜宾高一物理期末考试】

A.同一实验过程中,0点位置允许变动B.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0点。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0点时两个弹簧秤之间夹角应取90°,以便计算合力的

大小 (2)(4分)在上述实验中,下列哪些方法可减少实验误差:

A.使用弹簧称拉橡皮条时,应使它与木板平面平行 B.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尽量大些 C.两个分力F1、F2的夹角越大越好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短些 (3)(4分)某同学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作出如图所示的图,其中A为

固定橡皮条的固定点,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合点,图中 是F1、F2合力的理论值,2 是合力的实验值,实验需要进行比较的是F和F′,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在误差允

许的范围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正确的。 三、计算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10分)如图,一物体质量为m,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若对物体施加一与水平成角的拉力F的作用,物体在地面上向右运动, 求:(1)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 (2)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

15.(10分)一辆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10s,然后以1m/s的加速度匀加速行驶10s,求:(1)汽车在这20s内的位移是多大?(2)汽车在这20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16.(10分)一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V020m/s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汽车以大小为a4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那么刹车后经8s汽车通过的位移有多大?

17.(10分)一个木块放在斜面上,用沿斜面方向的轻弹簧拉着处于静止。要使木块静止在斜面上,弹簧的最小伸长为ΔL1,最大伸长为ΔL2,已知弹簧的倔强系数为k。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是多少?

18.(12分)物体A在水平力F=400N的作用下,沿倾角θ=37的斜面匀速上滑,如图所示。物体A的质量M=40kg,求斜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和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g=10N/kg,sin37°=0.6,cos37°=0.8)

解:物体受力分析如图:

(1)FN+Fsinθ=mg FN=mg-Fsinθ (2)f=FN=(mg-Fsinθ)

15.(10分)解:已知v0=36km/h=10m/s,t1=10s,a=1m/s2,t2=10s 求S、v

(1)S= v0t1+ v0t2+(2)v

St25020

12

at2 =2×10×10+

2

12

110=250m

2

12.5m/s

16.(10分)解:选V0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根据公式a

0V0

ta4 这表明,汽车并非在8s内都在运动,实际运动5s后即停止。所以,将5s代入位移公式,计算汽车在8s内通过的位移。即

12

12

sv0tat(20545)m50m

22

,可得t

V0

20

s5s

17. (10分)

2

18.(12分)解:取平行于斜面的方向为x轴,垂直于斜面的方向为y轴,由平衡条件得:

f+mgsinθ-Fcosθ=0 (1) FN-Fsinsθ-mgcosθ=0 (2)

由(2)解得:FN=mgcosθ+Fsinθ=560N (3) 由(3)解得:f=Fcosθ-mgsinθ=80N (4)

所以:=f/ FN=0.14

k(L2L1)

宜宾高一物理期末考试(四)
2015宜宾市年春期高中期末联合测试物理答案

2015年春期高中协同提升责任区期末联合测试

高2014级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Ι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B 2.A 3.D 4.C 5.B 6.C 7.B 8.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两个或三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9.AC 10.AD 11.AD 12.BD

第Ⅱ卷(选择题,共60分)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13.(6分,每小题2分)

(1)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2)平抛运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3) 2 m/s

14.(9分) (1)天平 、 刻度尺(2分) (2)平衡摩擦力(2分)

(3)0.0432J(2分),0.0430J(3分)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5分。请在答题纸上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重要的方程式,重要的演算过程,明确的数值和单位,只有答案,没有过程的不得分)

215.(10分) 解:(1)由动能定理 WG0mv0 ① (2分) 1

2

WG72J ② (1分)

所以物体克服重力做功 W=72J (1分)

(2)上滑过程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 有 mgsin370=ma ③ (2分)

a=6m/s2 ④【宜宾高一物理期末考试】

物体由A到B的时间 tv02s ⑤ (1分) a

W由 P ⑥ (2分) t

解得 P=36W (1分)

16. (10分)解: (1)LRO运行时的半径 r=R+h ① (1分)

角速度 ω=2 ② (1分) T

加速度 a=rω2 ③ (2分)

4π2

由①②③式得 a=(R+h). (1分) T(2)设月球的质量为M,LRO的质量为m,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有

GMm=ma 2Rh ④ (2分)

在月球表面附近的物体m′的重力近似等于其所受的万有引力,

Mm′G=m′g ⑤ (2分) R42Rh由①②③式得 g= (1分) T2R23

17.解:(1)当拉力等于重力时, 重物速度最大

Fmg ① (1分) 最大速度vm,vmp0 ② (1分) F

联立①②得:vm5m/s (1分)

(2)拉力恒定时加速度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gma ③ (1分)

在拉力恒定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时间为t1 ,

P0Fv ④ (1分)

由速度公式: vat1 ⑤ (1分) 联立③④⑤得: t1=1.6s (1分)

(3)设起重机达到额定功率后运动的时间为t2,由动能定理得:

p0t2mgh21212mvmmv ⑥ (2分) 22

12at1 ⑦ (1分) 2

恒力作用过程中重物上升的位移为h1, h1保持额定功率过程中上升的度为h2

h2Hh1 ⑧ (1分)

联立⑥⑦⑧得 t2=0.65s (1分)

18. (13分)解:(1)小球从C平抛到D的时间为t1 h在D点速度沿斜面向下,设C点速度为vC tan53012gt1 ① (1分) 2gt1 ② (2分) vC

联立①②得 VC=3m/s ③ (1分)

(2)在BC段上,设加速度大小为a, B点速度大小为vB ,时间为t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ma ④ (1分)

22由运动学公式得: 2alvB ⑤ (1分) vC

vCvBat2 ⑥ (1分) 联立④⑤⑥得 t2=0.4s (1分)

(3)物体由A到C过程中根据能量守恒

1212mvAmg2RmglmvC ⑦ (3分) 22

在弹簧恢复过程中对弹簧和小球组成系统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得

弹性势能 Ep12mvA ⑧ (1分) 2

联立③⑦⑧得: EP56J (1分)

宜宾高一物理期末考试(五)
2015年宜宾物理春期期末考试答案

2014-2015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两大题,共34分)(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序号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1.(3分)(2015春•宜宾期末)首先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托里拆利 C.阿基米德 D.伽利略

【考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专题】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托里拆利第一次通过实验测出来大气压值,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解答】解:A、牛顿总结出来牛顿三定律、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故A不符合题意;

B、托里拆利第一个测出了大气压的值.故B符合题意;

C、阿基米德发现了阿基米德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伽利略用实验证实了日心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多了解物理学史对培养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有帮助的,所以考试中也时有涉及,在学习中应注意.

2.(3分)(2011•永顺县模拟)图中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属于平衡力的是( ) A. B. C. D.

【考点】平衡力的辨别.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

【解答】解:A、图中两个力虽然大小相等,但不在同一直线上,故不是平衡力;A错误;

B、图中两个虽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却不是作用在一个物体,故不是平衡力.B错误.

C、图中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平衡力;C错误.

D、图中两个力同时满足了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故是平衡力,D正确.

故选D.

【点评】同学们容易忽略的是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所以在判断时一定注意.

3.(3分)(2015春•宜宾期末)惯性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利有害,下面现象属于有害的是( )

A.汽车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人向前倾倒

B.锤头松了,把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紧的套在锤柄上

C.在三级跳远时,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运动员要助跑一段距离

D.用铲子往锅炉灶内添煤时,铲子不必进灶内,煤就沿铲子运动的方向进入灶内

【考点】惯性现象.

【专题】运动和力.

【分析】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合理利用惯性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方便,但惯性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麻烦,尤其是在交通中,因为惯性的存在会造成一些交通事故的发生,具体分析各选项中的实例,明确利弊最终做出判断.

【解答】解:A、汽车在刹车时,人由于惯性而向前倾,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属于惯性带来的伤害;故A符合题意;

B、把松了锤头的锤柄在硬地面上撞击几下,是因为锤头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向前的运动状态,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是利用惯性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在三级跳远时,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运动员要助跑一段距离是利用了惯性,故C不符合题意;

D、用铲子将煤送进炉灶内,使煤和铲子一起运动,然后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炉灶内,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以上实例都与惯性有关,但有的是利用了惯性,有的是惯性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影响或防止惯性不利影响的做法,分析时难度不大,但要注意是“利用”还是“克服”.

4.(3分)(2015春•宜宾期末)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悬挂重8N的金属块浸入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此时金属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

A.8 N,竖直向上 B.5 N,竖直向下 C.3 N,竖直向下 D.3 N,竖直向上

【考点】浮力大小的计算.

【专题】浮力.

【分析】金属块所受的浮力等于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与物体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之差;方向竖直向上. 【解答】解:如图,金属块所受浮力为F浮=G﹣F示=8N﹣5N=3N;方向竖直向上.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浮力大小的计算和浮力方向的判断,主要考查利用称重法求物体所受的浮力.

【宜宾高一物理期末考试】

5.(3分)(2015春•宜宾期末)小王用塑料管可以把盒中的牛奶吸到嘴里,这是由于( )

A.小王对牛奶产生了一个吸引力

B.吸管本身对牛奶有吸引力

C.大气压作用在牛奶液面上的结果

D.牛奶压力的作用

【考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专题】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用塑料管吸牛奶时,是先把塑料管内的空气吸走、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牛奶被压进吸管里.

【解答】解:用吸管吸牛奶时,吸管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牛奶被压入吸管.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大气压的应用,学生在生活中要注意培养运用所学科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3分)(2015春•宜宾期末)下列现象中,由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 )

A.汽车匀速上坡 B.脚踩滑板从高处滑下

C.滚摆自下而上运动 D.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

【考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专题】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本题考查了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高度和质量有关.

【解答】解:A、汽车匀速上坡,所处高度增大,速度不变,重力势能增大,动能不变,不符合题意;

B、脚踩滑板从高处滑下,所处高度减小,速度变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不符合题意;

C、滚摆自下而上运动,速度越来越小,所处高度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符合题意;

D、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速度不变,动能不变,所处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分析能量转化时,就看什么能量减少了,什么能量增加,总是减少的能量转化为增加的能量.

7.(3分)(2015春•宜宾期末)晓明提着重20N的篮子在水平地面上前进10m,篮子高度始终不变,晓明拉力对篮子做功( )

A.200J B.0J C.10J D.无法计算

【考点】功的计算.

【专题】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解答】解:提着重20牛的篮子在水平地面上前进10米,拉力竖直向上为20N,移动方向水平与力垂直,拉力做功为零.

故选B.

【点评】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有力有距离,但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8.(3分)(2015春•宜宾期末)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且甲液体的质量等于乙液体的质量.则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和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FA、FB的关系是( )【宜宾高一物理期末考试】

A.pA<pB,FA=FB B.pA<pB,FA>FB C.pA>pB,FA=FB

【考点】压强大小比较.

【专题】压强、液体的压强. D.pA>pB,FA>FB

【分析】由图知,两液面相平,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又知道甲的质量等于乙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可以得知两液体的密度关系;根据压强公式p=ρgh得出pA、pB的大小关系;对于圆柱形容器,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自身的重力,可得压力情况.

【解答】解:

由图知,容器底面积S甲<S乙,

因为V=Sh,液面相平、h相同,

所以V甲<V乙,

因为ρ=,m甲=m乙,

所以两液体的密度关系:ρ甲>ρ乙;

对于圆柱形容器,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pS=ρghS=ρgv=mg=G,

所以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FA=FB.

因为p=ρgh,液面保持相平(h相同),且ρ甲>ρ乙,

所以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公式、重力公式压力和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用好圆柱形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液体重的关系(相等)是本题的关键.

(二)多项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以上的选项是正确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序号涂在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4分,有错或不选的得0分.

9.(5分)(2015春•宜宾期末)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我市南溪区在长江上举行了划龙舟比赛.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龙舟的排水量等于运动员的体重之和

B.龙舟漂浮在水面上时,龙舟所受的浮力等于其重力

C.桨往后划,龙舟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停止划桨后,龙舟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这是因为龙舟受到水向前的推力作用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力作用的相互性;惯性.

【专题】运动和力;浮沉的应用.

【分析】AB、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重力大小以及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无关,它是由物体所受重力与浮力的合力决定.当合力向上则物体上浮;当合力向下,则物体下沉;当合力为0,则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

C、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任何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无关.

【解答】解:AB、龙舟漂浮在水面上,浮力与重力平衡,大小相等,即龙舟的排水量等于运动员的体重和龙舟的重量之和,故A错误,B正确;

C、桨往后划,给了水一个向后的作用力,同时也受到水向前的反作用力,龙舟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C正确;

D、停止划桨时,龙舟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这是因为龙舟具有惯性,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此题考查了浮沉条件的应用、力的作用效果、力和运动的关系,考查得比较全面,应熟练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

10.(5分)(2015春•宜宾期末)如图所示,一物体靠在粗糙的竖直墙面上,在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当撤去力F后,在物体沿墙面竖直下落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对物体的受力和机械能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物体受重力和摩擦力作用 B.物体只受重力作用

C.物体的机械能变小 D.物体的机械能不变

【考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专题】运动和力;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首先判断物体是否受摩擦力,从而做出正确的受力分析.再根据不计空气阻力,来判断机械能是否变化.

【解答】解:

AB、由题意可知,当撤去力F后,物体与墙面之间不存在压力,虽然发生了相对运动,但却不受墙面给予的摩擦力,因此,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故A错误、B正确;

CD、由于物体不受摩擦力,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下落时,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没有其它能量的消耗,因此机械能的总量不变,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当物体与墙面之间没有压力存在的时候,摩擦力也不存在,也就不存在摩擦做功对机械能的消耗.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恰当的文字或数据填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上.

11.(4分)(2015春•宜宾期末)铁轨铺设在枕木上是通过受力面积来压强的.(选填“增大”或“减小”)

【考点】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解答】解:由p=可知,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因此,铁轨铺设在枕木上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

故答案为:增大;减小.

【点评】这是一道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物理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增大或减小压强,要学会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才是学习物理的真正意义.解答时,要注意使用控制变量法.

12.(4分)(2015春•宜宾期末)如图所示,吃汤圆、拉兔子灯是元宵节的风俗.将面团揉成汤圆,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形变 ;停着的兔子灯被小朋友拉动,说明力可以使物体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gaozhong/659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