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高一】
教学实施参考方案
必修一
一、教材分析 质点 参考系 空间 时间
本节课是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介绍了质点、参考系、空间和时间的基本概念。这些内容将为今后学习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提供铺垫。对质点概念的学习和掌握也会让学生初步接触理想化模型,带领学生从感性思维逐步向理性思维转变。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一新生,经过初中的物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但是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还是会依靠具体形象的支撑。所以,在学习质点以及参考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例举生活中的实例形象地向学生解释物理概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来培养学生,为学生的发展和面临未来的挑战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质点模型的概念及建立条件,理解参考系的概念及作用,知道时间与时刻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现象,积极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科学理性的思维看待身边的事物。
四、重难点
重点:质点模型的建立;时间与时刻的区分
难点:质点模型条件的判断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了满足新课标所要求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的教育思想,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自我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有3个教学点:
1.质点模型的建立及其条件
在ppt 上演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画面,向学生提问汽车在做什么运动。学生会发现车轮在转动,而整个车在向前运动。此时再问学生,如果仅仅是求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所用时间,还需要考虑车轮的转动吗。学生会发现不用。教师提出这时就可以把汽车看做一个有质量的点了。从而引出质点的概念。向学生提出什么时候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并举出研究太阳公转周期、运动员把米赛跑的成绩等例子让学生思考,互相讨论,从而得出一个物体能否看做质点取决于所研究问
题的性质这样的结论。
2、参考系的建立
请两位同学坐到小型雪橇上面,教师拉着雪橇走一段路程,在这过程中两位同学都没有感觉到对方在运动,但是台下的同学却说他们俩都动了。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对于同一物体同一状态,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不一样。经过同学们的思考和讨论后,教师引出参考系的概念,即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时被选作参考的物体。
3、区别时间和时刻
在PPT上演示一张火车时刻表,让学生用书上的方法画出时间坐标轴。再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时刻表上各个时间所表示的意义。这样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七、小结与拓展
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建立质点模型的条件及怎样区分时间时刻的概念,让他们学会自我分析归纳。
八 、巩固与应用
在ppt 上演示一些例题,让学生自己上讲台讲,自己做自己的老师,教师再做一些补充。
九.布置作业
阅读书本,完成课后的1、3、4 题 并完成本课的小结。
十、板书设计
质点 参考系 空间
一、 质点
定义
二、 参考系
定义
三、时间 空间 时刻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说课稿: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第 号考生,我说课的课题是《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板书题目
一、说教材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的基本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根据上述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又考虑到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质点的概念及条件;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作用;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去看待事物。
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并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质点概念的建立。只有掌握了这一点才能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后续教材的相关内容。
教学难点:质点模型的条件判断。本部分比较抽象,学生欠缺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在这期间,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遵循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和启发式的教学原则,这节课可采用综合运用直观演示、讨论、自学、练习并辅以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加强师生间的双向活动,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使学生学会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1、进入话题,激发兴趣;2、启发诱导,探求新知;3、即时训练,反馈矫正;4、归纳小结,深化目标;5、任务后延,
自主探究。下面我将对这五个教学环节逐一进行介绍。
1、进入话题,激发兴趣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可能脱离活动情景而抽象的存在,学习应该与情景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所以,本节课我采用情景导入的方式。
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一名运动员跳高的视频资料。然后,让同学们举一些生活中物体运动的例子,并让他们思考,应该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这一问题。从而引出本课。
2、启发诱导,探求新知
我让一羽毛自由下落,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羽毛在下落过程中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通过这个演示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也许会回答,一方面自转,一方面整体下落。随后,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雄鹰翱翔、足球飞滚等物体运动的视频,并让学生讨论如何准确地描述物体上各点位置运动情况这个问题。同学们通过讨论也许会发现,若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这个问题就简单了。于是,我进一步引导,能不能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呢?播放地球绕太阳公转、轮船在海洋上航行等视频资料,让学生讨论思考这个问题,并说明自己的理由。学生通过这种讨论的方法,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通过引导学生的回答,引出质点的概念和质点成立的条件。然后,让同学们举一些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在怎样的运动中可以看做质点的例子。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完全可以攻克本节课的重点及其难点。而对于参考系这个概念可以通过一个师生之间的活动来理解。请一位同学站到讲台上,我在他面前走过,问他,我动了吗?很显然,他会回答动了。然后,让那位同学与我并排同速走动,问他,我动了吗?他回答我没动。但是,讲台下的同学看到我却动了。通过这种师生之间的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高中必修一物理第一章第一《节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说课稿】
然后,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对于同一物体的同一状态,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不一样呢?通过同学们的思考,引出参考系的概念,并让同学们举一些由于参考系不同而使物体运动状态不同的例子。
对于坐标系这个知识点比较简单,可以先让同学们自学,然后请几名同学给大家讲解。通过自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3、即时训练,反馈矫正
为使学生所学知识具有稳定性,并使知识顺利迁移,必须进行必要的练习。可以先让学
生回顾一下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有疑问的同学可以直接向老师询问,然后,完成课后习题第1题和第2题。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可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4、归纳小结,深化目标【高中必修一物理第一章第一《节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说课稿】
对于本节课知识的归纳,我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每一个提问到的同学总结一条,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机会。我之所以采用这种方法,是因为这样可以促进每一个同学积极地学习并可以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5、任务后延,自主探究。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所学内容。但是,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必须进行及时复习。所以,应该让同学们及时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做一些相应的练习。
四、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如下(将设计的板书写到黑板上):
1.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1、物体和质点
2、参考系
3、坐标系
各位评委老师,本节课我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根据高一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生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各位评委老师辛苦了!
必修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课程:第1节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质点的定义,知道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初步体会物理模型在
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2、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在不同的参考系中对同一个运动的描述可能是不同
的。
3、理解坐标系的概念,会用一维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以及位置的变化。
二、【重点】
质点概念的理解;在研究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坐标系描述位置及其变化
的思想方法。
三、【难点】
什么情况下把物体看做质点。
四、【知识点】
质点的定义、参考系的概念;坐标系的概念。如何选取参考系描述物体位置的
变化。
五、【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
遍的运动形式,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请列举几个运动物体的例子。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
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
(一)过程1:质点
问题:选择以上一个较复杂的运动(例如鸟的飞行),我们如何描述它?
引导学生分析:
1.描述起来有什么困难?
2.我们能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点来处理?
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
小结
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
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
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
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
5.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 1)、相同点:都是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
(2)、不同点:质点是实际物体的抽象,它具有一定的物理内涵,不仅具有
物体的全部质量,而且是一相对的物理概念;几何中的点没有质量,仅表示位
置,而且应该绝对的小。
(二)过程2:参考系
导入
坐在教室里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是静止的,却不知道他们都在绕着太阳
在高速运动着,这里面蕴含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图1.1-1和1.1-2,阅读图中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图1.1-1 图1.1-2 1.得出什么结论?
2.就图1.1-2能否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跳伞者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
小结
1.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注意: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同一个参考系才有意义。
学生讨论: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在上述三例中,各个物体的运动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
(三)过程3:坐标系
创设实例:从一中到冶浦桥的公交车或刘翔的110m栏。
提出问题:怎样定量(准确)地描述车或刘翔所在的位置。
教师提示:你的描述必须能反映物体(或人)的运动特点(直线)、运动方向、各点之间的距离等因素。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应该包含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2.对于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取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选取计时起点为坐标轴的原点。单位长度的选定要根据具体情况。
3.位置的表示方法,例:x=3m。(如下图A点)
学生讨论:如果物体在平面上运动(例如滑冰运动员),我们应如何建立坐标系? 小结
可以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此时可以用(x,y)表示物体的位置。
(四)过程4:例题详解
考点:质点的概念
【例1】关于质点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体积很小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
B.只要物体运动不是很快,就可以看成质点
C.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现象中起的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就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D.质点是一种特殊的实际物体
解析:质点的概念是一种理想化模型,不以物体的质量大小和体积大小而论,
而是
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物体的形状和几何尺度,在研究物体运动中起到的作用很小时,可忽略不计,这时该物体可视为质点,故C选项正确.
答案:C
考点:物体是否可以看成质点
【例2】下列情形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
A.跳水冠军郭晶晶在跳水比赛中
B.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C.奥运会冠军邢慧娜在万米长跑中
D.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比赛中
解析:跳水运动、花样滑冰运动要注意运动员的动作,掷硬币落地时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情况是不同的,故不能看做质点,而万米长跑运动员的动作是次要因素,可视为质点,故此题C选项正确.
答案:C
考点:参考系的概念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考系必须是地面
B.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选择任意物体其运动情况是一样的
C.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D.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
解析:同一个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运动形式往往是不同的,研究物体的运动一定要明确参考系.故此题C、D选项正确.
答案:CD
考点:参考系的选取
【例4】我们描述物体的运动时,总是相对一定的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新浪微博:广东省教师考试网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高中必修一物理第一章第一《节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牛顿第一定律》。本节课是高一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课程设计为一课时,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四方面谈谈自己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是动力学理论的基础。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可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发现和发展。其中科学家自身创造性思维品质和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的献身精神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虽然除了“惯性与质量”这一问题没有专门学习外,关于本节其他的知识都有了大致地了解,但是他们只知道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总是错的,只知道伽利略做了个理想实验就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高中阶段的学习,首先应该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纠正一些片面、不恰当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对相关问题的认识。
新浪微博:广东省教师考试网
2、可能遇到的问题:“力和运动到底有什么关系”(形象思维的转换)
“怎么分析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3、我的解决方案:了解和关注学生的认识情况,以教材内容为线索,列举生活例子,借助演示实验,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和启发引导;同时通过研究性学习,加强学生同伴互助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1) 知识与技能
① 体会伽利略、亚里士多德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不同观点和依据。
② 认识伽利略理想实验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对物理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③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
④ 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会正确解释有关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新浪微博:广东省教师考试网
① 培养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了解历史人物对力和运动的研究成果
② 通过展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让学生接受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③ 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诠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引导学生养成严密的科学态度,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和艰巨性。
② 通过对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针对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认识伽利略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思想方法,了解理想实验的作用;
依据:本节课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通过本节课的科学探究及实验论证的目的在于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揭示其认识事物的规律及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
难点:生活中形成的直觉所引起的不正确的认识;
新浪微博:广东省教师考试网
依据:需要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五、教、学方法及依据
教法:----问题探究及科学推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条主线贯穿全文)
上一篇:南康中学高一上学期试卷
下一篇:2014景德镇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