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高三】
第一篇:《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五)》
专题综合训练(五)
(建议用时:45分钟)
1.(2015·宁夏四校第二次联考)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中,属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环境温度下降,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接受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C.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
D.饮食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解析:选C。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A、B、D都属于正常的调节,未失常。而C血钙不足,不能恢复正常,所以引起肌肉抽搐。
2.(2015·甘肃兰州市高三实战)去甲肾上腺素(NE)既是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肌肉接点处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这种递质可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可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NE继续分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E既参与神经调节,也参与体液调节
+B.NE作用于突触后膜,促进Na内流
C.NE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NE属于反馈调节
D.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产生,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解析:选D。NE是一种激素,可参与体液调节;NE又是神经递质,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说明可参与神经调节,A正确。NE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突触后膜兴奋主要是钠离子内流引起的,B正确;NE可由突触前膜释放,又可反过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NE的分泌,这属于负反馈调节的过程,C正确;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产生主要是钠离子内流引起的,这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错误。
3.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黑点(●)表示神经元的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⑥⑤④
B.肌肉受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
C.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
D.肌肉受到刺激,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
解析:选A。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为单向的,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⑦③而不是⑥⑤④;肌肉受刺激不由自主收缩表明该过程不经过大脑皮层,是由脊髓参与的非条件反射,其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③和⑦之间有突触,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肌肉受到刺激,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
4.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 ℃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 ℃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同30 ℃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b2
C.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强,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D.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解析:选B。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产生冷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A正确。无论在
什么样的温度条件下,为维持体温恒定,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与30 ℃相比,处于0 ℃环境中的人散热量和产热量均较多,即b1>b2,B错误。当环境温度降低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多,通过促进细胞代谢来增加产热;在低温环境中,通过皮肤排水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C正确。从30 ℃的环境进入0 ℃的环境中,皮肤起鸡皮疙瘩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
5.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如图表示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
B.由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的过程是神经调节,②位于下丘脑
C.图中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到达全身,传递信息
D.图中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和肌细胞
解析:选D。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血糖升高。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可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也可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下丘脑,由下丘脑这一血糖平衡调节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胰岛A细胞属于内分泌细胞,无导管,其分泌物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到达全身,传递信息。胰高血糖素主要通过促进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来升高血糖,主要作用于肝脏。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
6.(原创题)下图表示人体在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③是促甲状腺激素
B.图中激素①②对垂体分泌激素③的调节起着协同作用
C.体温调节中激素②的靶细胞可以是下丘脑和垂体
D.分析图可以得出:寒冷环境下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选B。结合题图分析,图中反映了在寒冷环境下,人体内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其中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③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在反馈调节中,过多的甲状腺激素②可以抑制垂体分泌激素③促甲状腺激素,与激素①的作用相反;在反馈调节中②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可以是下丘脑和垂体。
7.(原创题)假若下丘脑、垂体与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联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Y是效应T细胞
B.该图示中有细胞免疫过程
C.细胞X与Y的RNA不完全相同
D.物质甲为生长激素
解析:选C。细胞Y能产生抗体,是浆细胞;图中表示浆细胞产生抗体对抗抗原,没有细胞免疫过程;由图示判断物质甲是促甲状腺激素。
8.图甲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①~⑦中需抗原刺激才能产生的有④⑤⑥⑦
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①②③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由于分化产生了差异
C.图乙中曲线在bc段的斜率大于de段的斜率
D.图乙中m>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B细胞
解析:选A。记忆细胞、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产生;细胞分化不会导致遗传物质的改变;分析题图可知,de段属于二次免疫过程,bc段属于初次免疫过程;二次免疫较初次免疫反应快且强烈,故bc段的斜率小于de段的斜率;图乙中m>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记忆细胞。
9.(201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适应性检测)对下图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图一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左多右少
B.图二中生长素含量D>C,B>A
C.图三小麦幼苗的茎向圆心方向生长,根向与圆心相反方向生长
D.图一、二结构发生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而图三未发生
解析:选D。图一中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尖端向左侧运输,所以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左多右少;图二中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向下运输,所以生长素含量D>C,B>A;图三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生长素向离心侧运输,根对生长素很敏感,因此幼苗的茎向圆心方向生长,根向与圆心相反方向生长;三个图均体现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10.下表表示黄化的大豆幼苗中生长素的分布情况,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B.甲处对应细胞的体积比丙处对应细胞的体积小
C.若将甲处所含全部生长素涂抹于戊处,则可能会抑制戊处细胞的生长
D.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甲、戊等处
解析:选A。相较于乙处的侧芽,甲处的侧芽离顶芽距离最短,受顶芽的抑制作用最大,所以甲处侧芽的生长速率最慢,A错误;相比较而言,甲处细胞处于分裂生长阶段,丙处细胞处于成熟阶段,因此丙处细胞的体积大于甲处的,B正确;戊(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甲(茎),将甲处所含的全部生长素涂抹于戊处,相对于根尖而言甲处生长素浓度较高,因此可能会抑制戊(根尖)处细胞的生长,C正确;生长素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D正确。
11.(2015·云南昆明高三质检)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
+合,可提高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若促进Na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若
-促进Cl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抑制。为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某神经元后,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还是抑制,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将电表接于B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两侧,此时电表指针的偏转如图所示,这是因为突触后膜处于______状态,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存在电位差,使电表指针向左偏转。
(2)在突触间隙注入一定量的乙酰胆碱,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方向,若电表指针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若电表指针______________,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抑制。在注入乙酰胆碱的同时不能刺激A神经元,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电表指针向左偏转,可知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突触后膜处于静息状态。(2)若神经元产生兴奋说明产生了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此时电表指针向右偏转。如果乙酰胆碱抑制神经元兴奋,说明乙酰胆碱促进氯离子内流,从而使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变得更大,在这种情况下,电表指针仍向左偏转,只是由于电位差增大,会使指针向左偏转的幅度更大。刺激A神经元会使A神经元产生兴奋,当兴奋传至该神经元的突触小体时,会引起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从而对实验产生干扰。
答案:(1)静息 内负外正 (2)向右偏转 向左偏转且幅度更大 刺激A神经元会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12.(2015·黑龙江大庆质检)如图1是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
1
图2
(1)图1中甲为________,乙产生的部位为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发生图中b过程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发生a过程的主要原因是食物消化吸收。图2是人体饭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浓度、胰岛素浓度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图。图中曲线A表示________,曲线C表示________。从图中曲线的特点可知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具有________作用。
(3)图1显示,下丘脑参与了血糖的调节过程,说明血糖调节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此外,下丘脑的某些细胞还能合成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激素。
解析:(1)分析图1可知,甲为胰岛素、乙为胰高血糖素,甲、乙的产生部位分别是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2)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下限的主要原因是血糖氧化分解供能,而血糖浓度超出正常值上限的主要原因是食物的消化吸收。从图2的三条曲线的特点可判断:A表示血糖浓度,B表示胰岛素浓度,C表示胰高血糖素浓度。因为血糖浓度先变化,胰岛素浓度随之变化,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与胰岛素浓度的变化正好相反,故二者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具有拮抗作用。(3)血糖的调节过程既有激素调节也有神经调节,所以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
激素是下丘脑的某些神经细胞合成的。
答案:(1)胰岛素 胰岛A细胞 (2)血糖氧化分解供能 血糖浓度 胰高血糖素浓度 拮抗 (3)神经—体液 抗利尿
13.(2015·湖北汉口调研)下丘脑和垂体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生长素相对集中地分布在根尖什么部位
(1)图中TRH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寒冷环境中激素A和B在血液中的含量________,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细胞后引起的生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表明,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使骨骼肌________(填“松弛”或“僵直”)而影响X产热。
(3)常温下,血液中A的含量有增加趋势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将________,这种调节属于________调节。
(4)若人体的血糖降低,可直接刺激________分泌胰高血糖素,还可通过下丘脑作用于该类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此外,下丘脑可通过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使其分泌________促使血糖含量升高,该激素与胰高血糖素间的关系是________。
(5)由下丘脑到B发挥作用的过程,其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TRH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是促甲状腺激素,A、B分别是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这两种激素都参与体温调节,都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增加产热量。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使乙酰胆碱失去了与其受体结合从而传递兴奋的机会,导致骨骼肌松弛而影响X产热。当血液中A(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将减少,这种调节属于反馈调节。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能升高血糖,二者具有协同作用。人体的血糖降低,可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同时下丘脑可通过神经作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由下丘脑到肾上腺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涉及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腺体分泌激素以及激素发挥作用,所以其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肾上腺素 (2)上升 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增加产热量 松弛 (3)减少 反馈 (4)胰岛A细胞 肾上腺素 协同作用 (5)神经—体液调节
14.为研究IAA(生长素)和GA(赤霉素)对植物茎伸长生长的作用,用豌豆做了一系列实验,请分析回答:
(1)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TIBA(IAA抑制剂)和S3307(GA抑制剂)处理豌豆黄化苗茎切段,测量结果如下:
第二篇:《题目b00be9ec4afe04a1b071de42》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第三篇:《广东省名校张静中学2016年高考生物得分题 (12)》
广东省名校张静中学2016年高考生物得分题(12)
专题综合训练(五)
(建议用时:45分钟)
1.(2015·宁夏四校第二次联考)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中,属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环境温度下降,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接受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C.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
D.饮食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解析:选C。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A、B、D都属于正常的调节,未失常。而C血钙不足,不能恢复正常,所以引起肌肉抽搐。
2.(2015·甘肃兰州市高三实战)去甲肾上腺素(NE)既是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肌肉接点处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这种递质可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可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NE继续分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E既参与神经调节,也参与体液调节
+B.NE作用于突触后膜,促进Na内流
C.NE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NE属于反馈调节
D.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产生,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解析:选D。NE是一种激素,可参与体液调节;NE又是神经递质,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说明可参与神经调节,A正确。NE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突触后膜兴奋主要是钠离子内流引起的,B正确;NE可由突触前膜释放,又可反过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NE的分泌,这属于负反馈调节的过程,C正确;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产生主要是钠离子内流引起的,这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错误。
3.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黑点(●)表示神经元的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⑥⑤④
B.肌肉受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
C.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
D.肌肉受到刺激,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
解析:选A。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为单向的,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⑦③而不是⑥⑤④;肌肉受刺激不由自主收缩表明该过程不经过大脑皮层,是由脊髓参与的非条件反射,其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③和⑦之间有突触,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肌肉受到刺激,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
4.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 ℃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 ℃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同30 ℃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b2
·1·
C.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强,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D.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解析:选B。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产生冷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A正确。无论在什么样的温度条件下,为维持体温恒定,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与30 ℃相比,处于0 ℃环境中的人散热量和产热量均较多,即b1>b2,B错误。当环境温度降低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多,通过促进细胞代谢来增加产热;在低温环境中,通过皮肤排水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C正确。从30 ℃的环境进入0 ℃的环境中,皮肤起鸡皮疙瘩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
5.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如图表示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
B.由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的过程是神经调节,②位于下丘脑
C.图中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到达全身,传递信息
D.图中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和肌细胞
解析:选D。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血糖升高。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可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也可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下丘脑,由下丘脑这一血糖平衡调节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胰岛A细胞属于内分泌细胞,无导管,其分泌物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到达全身,传递信息。胰高血糖素主要通过促进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来升高血糖,主要作用于肝脏。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
6.(原创题)下图表示人体在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③是促甲状腺激素
B.图中激素①②对垂体分泌激素③的调节起着协同作用
C.体温调节中激素②的靶细胞可以是下丘脑和垂体
D.分析图可以得出:寒冷环境下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选B。结合题图分析,图中反映了在寒冷环境下,人体内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其中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③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在反馈调节中,过多的甲状腺激素②可以抑制垂体分泌激素③促甲状腺激素,与激素①的作用相反;在反馈调节中②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可以是下丘脑和垂体。
7.(原创题)假若下丘脑、垂体与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联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2·
A.细胞Y是效应T细胞
B.该图示中有细胞免疫过程
C.细胞X与Y的RNA不完全相同
D.物质甲为生长激素
解析:选C。细胞Y能产生抗体,是浆细胞;图中表示浆细胞产生抗体对抗抗原,没有细胞免疫过程;由图示判断物质甲是促甲状腺激素。
8.图甲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①~⑦中需抗原刺激才能产生的有④⑤⑥⑦
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①②③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由于分化产生了差异
C.图乙中曲线在bc段的斜率大于de段的斜率
D.图乙中m>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B细胞
解析:选A。记忆细胞、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产生;细胞分化不会导致遗传物质的改变;分析题图可知,de段属于二次免疫过程,bc段属于初次免疫过程;二次免疫较初次免疫反应快且强烈,故bc段的斜率小于de段的斜率;图乙中m>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记忆细胞。
9.(201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适应性检测)对下图的理解错误的是(生长素相对集中地分布在根尖什么部位
)
A.图一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左多右少
B.图二中生长素含量D>C,B>A
C.图三小麦幼苗的茎向圆心方向生长,根向与圆心相反方向生长
D.图一、二结构发生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而图三未发生
解析:选D。图一中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尖端向左侧运输,所以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左多右少;图二中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向下运输,所以生长素含量D>C,B>A;图三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生长素向离心侧运输,根对生长素很敏感,因此幼苗的茎向圆心方向生长,根向与圆心相反方向生长;三个图均体现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10.下表表示黄化的大豆幼苗中生长素的分布情况,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已
A.B.甲处对应细胞的体积比丙处对应细胞的体积小
C.若将甲处所含全部生长素涂抹于戊处,则可能会抑制戊处细胞的生长
D.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甲、戊等处
解析:选A。相较于乙处的侧芽,甲处的侧芽离顶芽距离最短,受顶芽的抑制作用最大,所以甲处侧芽的生长速率最慢,A错误;相比较而言,甲处细胞处于分裂生长阶段,丙处细胞处于成熟阶段,因
·3·
此丙处细胞的体积大于甲处的,B正确;戊(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甲(茎),将甲处所含的全部生长素涂抹于戊处,相对于根尖而言甲处生长素浓度较高,因此可能会抑制戊(根尖)处细胞的生长,C正确;生长素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D正确。
11.(2015·云南昆明高三质检)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可提高突触
+-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若促进Na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若促进Cl内流,则引起后一
个神经元抑制。为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某神经元后,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还是抑制,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生长素相对集中地分布在根尖什么部位
(1)将电表接于B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两侧,此时电表指针的偏转如图所示,这是因为突触后膜处
于______状态,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存在电位差,使电表指针向左偏转。
(2)在突触间隙注入一定量的乙酰胆碱,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方向,若电表指针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若电表指针______________,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抑制。在注入乙酰胆碱的同时不能刺激A神经元,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电表指针向左偏转,可知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突触后膜处于静息状态。(2)若神经元产生兴奋说明产生了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此时电表指针向右偏转。如果乙酰胆碱抑制神经元兴奋,说明乙酰胆碱促进氯离子内流,从而使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变得更大,在这种情况下,电表指针仍向左偏转,只是由于电位差增大,会使指针向左偏转的幅度更大。刺激A神经元会使A神经元产生兴奋,当兴奋传至该神经元的突触小体时,会引起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从而对实验产生干扰。
答案:(1)静息 内负外正 (2)向右偏转 向左偏转且幅度更大 刺激A神经元会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12.(2015·黑龙江大庆质检)如图1是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
1
图2
(1)图1中甲为________,乙产生的部位为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发生图中b过程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发生a过程的主要原因是食物消化吸收。图2是人体饭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浓度、胰岛素浓度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图。图中曲线A表示________,曲线C表示________。从图中曲线的特点可知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具有________作用。
(3)图1显示,下丘脑参与了血糖的调节过程,说明血糖调节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此外,下丘脑的某些细胞还能合成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激素。
解析:(1)分析图1可知,甲为胰岛素、乙为胰高血糖素,甲、乙的产生部位分别是胰岛B细胞、
·4·
胰岛A细胞。(2)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下限的主要原因是血糖氧化分解供能,而血糖浓度超出正常值上限的主要原因是食物的消化吸收。从图2的三条曲线的特点可判断:A表示血糖浓度,B表示胰岛素浓度,C表示胰高血糖素浓度。因为血糖浓度先变化,胰岛素浓度随之变化,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与胰岛素浓度的变化正好相反,故二者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具有拮抗作用。(3)血糖的调节过程既有激素调节也有神经调节,所以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的某些神经细胞合成的。
答案:(1)胰岛素 胰岛A细胞 (2)血糖氧化分解供能 血糖浓度 胰高血糖素浓度 拮抗 (3)神经—体液 抗利尿
13.(2015·湖北汉口调研)下丘脑和垂体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TRH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寒冷环境中激素A和B在血液中的含量________,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细胞后引起的生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表明,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使骨骼肌________(填“松弛”或“僵直”)而影响X产热。
(3)常温下,血液中A的含量有增加趋势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将________,这种调节属于________调节。
(4)若人体的血糖降低,可直接刺激________分泌胰高血糖素,还可通过下丘脑作用于该类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此外,下丘脑可通过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使其分泌________促使血糖含量升高,该激素与胰高血糖素间的关系是________。
(5)由下丘脑到B发挥作用的过程,其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TRH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是促甲状腺激素,A、B分别是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这两种激素都参与体温调节,都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增加产热量。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使乙酰胆碱失去了与其受体结合从而传递兴奋的机会,导致骨骼肌松弛而影响X产热。当血液中A(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将减少,这种调节属于反馈调节。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能升高血糖,二者具有协同作用。人体的血糖降低,可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同时下丘脑可通过神经作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由下丘脑到肾上腺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涉及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腺体分泌激素以及激素发挥作用,所以其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肾上腺素 (2)上升 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增加产热量 松弛 (3)减少 反馈 (4)胰岛A细胞 肾上腺素 协同作用 (5)神经—体液调节
14.为研究IAA(生长素)和GA(赤霉素)对植物茎伸长生长的作用,用豌豆做了一系列实验,请分析回答:
(1)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TIBA(IAA抑制剂)和S-3307(GA抑制剂)处理豌豆黄化苗茎切段,测量结果如下:
·5·
第四篇:《题目eb2dad07e87101f69e31956d》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第五篇:《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测评A(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植物的激素调节》
(基础过关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50分)
1.为验证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理,某同学按下图进行了实验,其实验结果应为(
)
A.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B.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C.胚芽鞘不生长 D.胚芽鞘不弯曲
解析: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伸长区,所以切段处聚集了大量生长素,向左移动后,胚芽鞘尖端左下方具有生长素,右下方没有生长素,左侧生长快,所以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答案:A
2.下图表示有关生长素的实验。一段时间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匀速旋转使尖端均匀受光,故而生长素浓度a>c=d>b,所以乙弯曲程度最小。 答案:B
3.把栽有小麦幼苗的小花盆放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装置按图示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一段时间后,整个小麦幼苗的形状如下图中的(
)
解析:在旋转时生长素会由近转轴侧横向运输到远转轴侧,结果是小麦的根和茎近转轴侧的生长素浓度都小于远转轴侧。由于根对生长素的作用比较敏感,远转轴侧由于生长素浓度高,生长被抑制,而茎对生长素的作用相对不敏感,远转轴侧由于生长素浓度高长得快。 答案:B
4.下列植物体各组织或器官内生长素分布最少的是( )
A.芽的分生组织 B.茎的形成层
C.幼嫩的种子 D.成熟的果实
解析:生长素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成熟的器官中很少。
答案:D
5.对燕麦胚芽鞘的尖端分别做如下处理,然后都放在单侧光下照射,其中会弯曲生长的是
(
)
解析:A、B均直立生长,C弯向光源生长,D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答案:C
6.植物的感光部位在尖端,尖端受到单侧光照射表现出向光性,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尖端只有受到光照,才能产生生长素
B.在尖端生长素可以进行横向运输,光照可影响其横向运输
C.生长素只能由植物的尖端产生
D.含有生长素最多的部位一定生长最快
解析:尖端即使没有受到光照也会产生生长素;尖端受单侧光刺激,生长素可以进行横向运输而改变生长素的分布,从而表现向光性;植物体中凡是有分生能力的组织都可以产生生长素,如幼叶、萌发的种子等;生长素一般分布于生长旺盛的部位,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所以含有生长素最多的部位不一定生长最快。
答案:B
7.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如下图a所示);另一个实验是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下端朝上,做同样的实验(如下图b所示)。请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甲和接受块乙的变化分别是(
)
A.接受块甲含有生长素,接受块乙不含有生长素
B.接受块乙含有生长素,接受块甲不含有生长素
C.接受块甲、乙都含有生长素
D.接受块甲、乙都不含有生长素
解析:在图中,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过一段时间,生长素就运输到下面的接受块甲中。但若把这一段胚芽鞘倒过来,形态学的下端向上,做同样的实验,则生长素就不向下运输,即接受块乙不含生长素。
答案:A
8.下图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某营养器官的影响,“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一句中,“高浓度”“低浓度”分别指 (
)
A.大于A的浓度、小于A的浓度
B.大于C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
C.大于B的浓度、小于B的浓度
D.大于A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
解析:生长素浓度为AC段(不含C点)对应的浓度时促进生长,生长素浓度为C点对应的浓度时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生长素浓度为大于C点对应的浓度时抑制生长。
答案:B
9.下图是科学家对水稻根进行单侧光照射后的生长状况,下表是处理后的实验结果。下面各选项是对该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正确的组合是(
)
①由上面结果可知,根具有背光生长的特性 ②背光侧生长素对根的生长一般起抑制作用 ③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既可能与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有关,也可能与光照加快了生长素的分解有关 ④水稻根弯曲的角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只能说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增大,水稻根弯曲的角度增大。
答案:A
10.小麦种子在黑暗中萌发,测定胚芽鞘与幼根中各部分生长素含量如图A所示。切除胚芽鞘的顶端,然后在其左侧放置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保持在黑暗中12 h,胚芽鞘向右弯曲,弯曲角度如图B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实验说明种子萌发受到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共同作用
B.调节根尖伸长区细胞伸长生长的生长素来源于胚芽鞘尖端
C.图A和图C的结果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实验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是为了排除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解析:题干信息中并没有涉及细胞分裂素、赤霉素,A项错误。由图A可以看出幼根的尖端生长素的浓度最大,则调节根尖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生长素应来源于幼根的根尖,B项错误。图C中随
着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的增大,弯曲的角度先增大后减小,生长素都是发挥促进生长的作用,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图A中只是画出了胚芽鞘和幼根各处的生长素浓度,并没有表现出生长素的两重性,C项错误。由于植物具有向光性,单方向的光照会使植物向光弯曲生长,因此该实验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排除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项正确。
答案:D
11.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生根的影响,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由图可得结论,激素类似物甲和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分别是抑制和促进
B.由该图的结果能判断0.5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
C.为探究3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4种培养基
D.由图可知激素类似物甲促进微型月季生根的最适浓度
解析:通过对题图的分析可知,以图中浓度为0的组别作参照,使用一定浓度的激素类似物甲和乙,月季插条生根数分别增加和减少,说明激素类似物甲和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分别是促进生根和抑制生根,A项错误。尽管图中信息显示,随激素类似物乙浓度的增大,月季插条生根数量不断减少,但0.5 μmol/L介于0~1 μmol/L之间,二者生根数比较接近,因此不能判断激素类似物乙在此浓度时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B项错误。若探究两种激素类似物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分别含有3 μmol/L激素类似物甲、含有0.5 μmol/L激素类似物乙、含有3 μmol/L激素类似物甲和0.5 μmol/L激素类似物乙、两种激素类似物都不加的4种培养基,C项正确。尽管图中信息显示,10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50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促进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效果最明显,但还是不能明确激素类似物甲促进微型月季生根的最适浓度,D项错误。
答案:C
12.为探究生长素对某植物花粉管伸长的影响,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课外实验,得到下表结果。
由表中数据得到的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外加生长素溶液浓度为3.0 mg/L时,促进花粉管萌发的作用最强
B.外加生长素溶液浓度高于6.0 mg/L时,对花粉管的萌发起抑制作用
C.外加生长素溶液浓度为0 mg/L时,花粉管中不含有生长素
D.生长素对花粉管伸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解析:比较表中数据可知,外加生长素溶液浓度大于6.0 mg/L时,花粉管的伸长长度小于不添加生长素时的伸长长度,表明此时生长素抑制花粉管的伸长;同时生长素溶液浓度小于等于5.0 mg/L时,生长素促进花粉管的伸长,从而表明生长素对花粉管的伸长作用具有两重性,其中生长素溶液浓度为3.0 mg/L时的促进作用最强。此外,花粉管本身也有生长素。 答案:
C
13.如右图所示,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假设生长素在琼脂块中均匀分布。下列不可能是此实验的结果的是
( )
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甲、乙、丙都可以生长
C.乙弯向光源生长 D.丙向左弯曲生长
解析:甲、乙、丙都无尖端,都不能感受光刺激,所以不会因单侧光照的影响而弯向光源生长。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甲的左侧,所以甲的左侧生长快,故甲向右弯曲生长。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乙的中间,乙中生长素均匀分布,故乙直立生长。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丙的右侧,故丙的弯曲方向与甲相反,为向左弯曲生长。
答案:C
14.高等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主要是指( )
A.通过薄壁细胞的运输过程
B.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的方向运输生长素相对集中地分布在根尖什么部位
C.需能的主动运输方式
D.1~2 cm/h的运输速度
解析:极性运输指的是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只能是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答案:B
15.带芽的枝条比无芽的枝条容易扦插成活,其原因是( )
A.芽的幼叶能进行光合作用
B.芽的分生组织能合成生长素
C.芽能储存大量水和营养物质
D.芽是营养生殖的必备条件
解析:扦插枝条生根需要一定浓度生长素的调节,生长素主要来自幼芽,所以带芽的枝条比无芽的枝条容易扦插成活。
答案:B
16.下列现象与植物激素作用无关的是( )
①青香蕉与成熟苹果放在一起容易成熟 ②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疯长 ③萎蔫的青菜叶浸泡清水后逐渐变得硬挺 ④松树宝塔状的树形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
解析:成熟苹果能释放乙烯,乙烯能促进青香蕉提早成熟;水稻感染了赤霉菌,赤霉菌分泌的赤霉素能使水稻茎叶疯长;松树宝塔状的树形是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体现。萎蔫的青菜叶浸泡清水后,因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渗透吸水使青菜逐渐变得硬挺,所以与激素作用无关。
第六篇:《高中生物必修3高频考点知识问答(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高频考点知识问答
考点1.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1)生长素的发现
①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什么部位合成? 【答案】胚芽鞘尖端。
②生长素的合成是否需要光? 【答案】不需要。
③胚芽鞘中什么部位感受光的刺激? 【答案】胚芽鞘尖端。
④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是什么部位? 【答案】胚芽鞘尖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⑤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什么部位?举例。
【答案】相对集中地分布在植株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⑥胚芽鞘向光弯曲和生长的是什么部位? 【答案】靠近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⑦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答案】吲哚乙酸。
(2)横向运输发生在什么部位?
【答案】胚芽鞘尖端、根尖、茎尖。 (3)引起横向运输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单侧光照等单方向的刺激。 (4)植物为什么能显示出向光性呢? 【答案】①外界刺激:单侧光;
②单侧光引起生长素横向运输使之分布不均,背光侧较多; ③背光侧细胞纵向伸长较向光侧快,故引起弯向光源生长。 (5)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两重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6)生长素的两重性与什么有关?
【答案】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7)什么是顶端优势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
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
(8)根、芽、茎三种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有什么不同?
【答案】根、芽、茎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为10-10、10-8、10-
4(mol/L),根对生长素敏感性最明显,其次是芽、茎。
(9)在农作物的栽培过程中,整枝、摘心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顶端优势。
(10)雌蕊受粉后,促进果实发育的生长素由何处合成? 【答案】正在发育中的种子。 (11)如何获得无子番茄?
【答案】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12)农业生产上为何用2,4-D作为单子叶植物除草剂?
【答案】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较高浓度的2,4-D会抑制甚至杀死双子叶的杂草,而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
考点2.其他植物激素
(1)植物体内的激素有哪五类?他们有什么生理作用?
【答案】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五大类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大致分为两方面: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 (2)细胞分裂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什么?
【答案】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的衰老等。 (3)乙烯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什么?乙烯只存在于成熟的果实中吗?
【答案】乙烯广泛分布于植物体各部位,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脱落等。 (4)脱落酸有什么作用?
【答案】抑制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表现为促进叶、花、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果实成熟,抑制种子发芽、抑制植株生长等。
(5)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的各个阶段,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吗?
【答案】是。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6)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为什么效果持久?
【答案】植物体内天然的生长素会随着生长发育被酶降解和光氧化而变化,而植物体内没有能降解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的酶。
(7)植物激素处理后,植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改变吗? 【答案】不会改变。
考点3.植物激素的应用
(1)什么叫植物生长调节剂?相比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什么优点?
【答案】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相比植物激素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2)能够替代生长素、乙烯、细胞分裂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是什么物质?
【答案】用NAA替代生长素促进甘薯、黄杨、葡萄的生根;对苹果、鸭梨进行疏花疏果,促进脱
落;对棉花进行保花保果,防止脱落。用乙烯利替代乙烯促进黄瓜、南瓜的雌花分化;促进香蕉、柿子、番茄的果实成熟。用激动素替代细胞分裂素。
考点1.神经调节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答案】反射。
(2)反射弧由哪几部分构成?
【答案】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考点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答案】外正内负。
(2)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有何变化? 【答案】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3)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外两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吗?
【答案】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的电流传导方向相反。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和特点是什么? 【答案】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其传导的特点是双向传导。 (5)什么是突触小体?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分别是神经元的哪部分?
【答案】神经元的轴突末端经多次分支,最后的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突触小体;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分别是相邻神经元相互接触部位的细胞膜。 (6)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答案】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糖被)。
(7)兴奋为什么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答案】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中,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8)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与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一样吗?
【答案】不一样,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比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快,即后者存在突触延搁。原因是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作用于突触后膜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 (9)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什么特点? 【答案】单向传递。
考点3.人脑的高级功能
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有哪些?
【答案】言语区的相关中枢如书写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等。
考点4.动物激素的调节
(1)什么叫体液调节?
【答案】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
2、H等通过体液传送,对人和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2)人体内激素的分泌通过什么方式调节? 【答案】反馈调节。
(3)什么叫激素之间的协同作用?请举例说明。 【答案】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起相同作用。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共同调控机体的生长发育。 (4)什么叫激素间的拮抗作用?举例说明。
【答案】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起相反作用。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调节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5)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受哪几层调节控制? 【答案】下丘脑、垂体、相关腺体(如甲状腺)。 (6)什么是反馈调节?反馈调节具有什么意义?
【答案】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反馈调节。意义: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考点1.稳态的生理意义
(1)血糖、血红蛋白、效应T细胞、浆细胞、抗体、激素、消化酶,以上物质哪些属于内环境成分? 【答案】血糖、激素、抗体可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故属于内环境成分。
(2)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液、血浆、淋巴、唾液、汗液,以上液体属于内环境的有哪些?
【答案】)呼吸道、消化道、膀胱、胆囊等通过孔道与外界相连,储存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这些液体不属于体液。如唾液、汗液。细胞外液是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等。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故血液不是内环境。 (3)稳态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答案】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考点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有何区别、联系?
考点3. 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和血糖调节
(1)低温和夏季酷暑季节的体温调节方式有什么不同? 【答案】低温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夏季酷暑情况下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
(2)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什么?由哪种腺体分泌和释放?
【答案】利尿激素的作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使尿量减少。它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 考点4.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什么叫免疫?
【答案】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已”,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2)当细菌毒素进入人体后,会发生哪种免疫作用? 【答案】以体液免疫为主。
(3)当结核杆菌、麻风杆菌进入人体后,会发生哪种免疫作用? 【答案】主要是细胞免疫。
(4)当病毒进入机体后,人体会发生哪种免疫作用?
【答案】当病毒进入机体后,首先靠体液中的抗体阻止病毒的扩散感染,进入细胞后,必须靠细胞免疫,病毒才会从靶细胞中释放出来,然后体液中的抗体与之结合,最后被吞噬细胞彻底清除。 (5)抗体是由什么细胞合成的?其化学本质是什么?分布在什么部位?
【答案】分泌抗体的细胞:浆细胞;化学本质:蛋白质;分布: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少数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6)细菌、细菌外毒素、抗毒素、凝集素、病毒、花粉、癌细胞、白细胞介素、干扰素,以上物质中哪些是抗原,哪些是抗体?
【答案】抗毒素、凝集素为抗体;细菌、细菌外毒素、病毒、花粉、癌细胞为抗原。 (7)干扰素、白细胞介素是什么物质?
【答案】干扰素、白细胞介素是某些免疫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化学本质为多肽或蛋白质。 (8)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体液免疫的反应阶段如何进行?
【答案】抗原刺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9)二次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与初次相比,有什么特点? 【答案】反应更快,更强,持续时间更长。
(10)过敏反应、风湿性心脏病、艾滋病分别属于哪类免疫疾病?
【答案】过敏反应:是防御功能过强造成免疫功能过强,为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性心脏病:自我稳定功能过强造成免疫功能过强,“敌我不分”,为自身免疫病;艾滋病是防御功能过低造成免疫功能过低,为免疫缺陷综合症。
考点1.种群的特征
(1)种群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的种群特征是什么?
【答案】年龄组成。
(4)种群的性别比例与种群密度有什么关系? 【答案】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
考点2.种群的数量变化
(1)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的条件是什么?写出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答案】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Nt=N0λt。 (2)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为什么呈“S”型增长? 【答案】资源和空间有限。
(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和人为因素。 (4)什么叫“K”值?
【答案】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5)渔业捕捞在何时进行能有效地保护渔业资源? 【答案】捕捞后尽量维持在K/2。
考点3.群落的结构特征
(1)森林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哪种生态因素密切相关。 【答案】光照强弱。
(2)森林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哪些生态因素密切相关。
【答案】地形、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考点4.群落的演替
什么是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哪些?
【答案】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群落演替。演替种类: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考点1.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答案】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哪些?
【答案】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什么叫食物链?食物链中包括分解者吗?
【答案】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捕食链)不包括分解者。
(4)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什么? 【答案】食物链和食物网。
考点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及应用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
【答案】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哪里开始? 【答案】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 (3)能量流动有何特点?
【答案】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与能量流动中消耗能量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营养级越低,消耗的能量越多。 (5)研究能量流动有何意义?
【答案】①有利于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②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6)概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答案】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7)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什么联系?
【答案】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8)大气中的碳通过什么活动进入生物群落? 【答案】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9)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哪些活动可以回到大气中? 【答案】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考点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有哪些?
【答案】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考点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 稳定的能力。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哪两个方面? 【答案】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什么是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4)生态系统为什么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考点5.生态环境的保护
(1)我国人口剧增的原因是什么?我国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答案】生育率高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人口的基数过大也是原因之一。我国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
(2)生物多样性的含义?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哪些?
【答案】生物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3)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①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②协调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原理、操作必备
考点1.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1)如何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溶液?
【答案】①选择生长素类似物:2,4-D或α-萘乙酸(NAA)等。
②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5 mg/mL(用蒸馏水配制,加少许无水乙醇促进溶解)。 ③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用容量瓶将母液分别配成0.2、0.4、0.6、0.8、1、2、3、4、5 mg/mL的溶液,分别放入小磨口瓶,及时贴上相应标签。NAA有毒,配制时最好戴手套和口罩。剩余的母液应放在4℃保存,如果瓶底部长有绿色毛状物,则不能继续使用。 (2)在扦插枝条生根实验中,要控制好哪些无关变量? 【答案】溶液的浓度、温度、植物材料、处理时间等其他条件都尽可能做到相同;每一浓度处理3~5段枝条;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 (3)观察测定哪些量可以作为确定生长素作用强弱的指标?
【答案】用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枝条生根情况,如生根条数,最长与最短根的长度等。(浓度适宜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在绿色树皮的皮孔处长有白色幼根;时间长一些会在枝条下端斜面树皮与木质部之间长有白色根原体)。每隔2~3 d记录也可。
考点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1)检测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有哪些方法?
【答案】显微镜直接观察法(血球计数板计数、红细胞对照求值)。 (2)如何对培养液进行取样,以观察酵母菌的数量变化?
【答案】每天取样时间大体一致,每次每组按序号取一支试管。计数过程中一定要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取样的吸管要干净且分开使用,每次取样前要把试管振荡摇匀。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后立即将数据填到记录表格中。
(3)对培养瓶中的酵母菌进行培养时,注意控制哪些条件? 【答案】适应的温度、pH、溶解氧和营养物质等条件。 (4)将表格数据转换成坐标曲线的方法是什么?
【答案】以表格的横纵量对应坐标的横纵坐标,再把表格的数字的点在坐标上描出来,再把它们连成曲线即可。
考点3.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哪两种?
【答案】丰富度的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
数量有限的群落。
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 (2)将土壤中的动物迅速分离和捕捉可采用什么方法和措施?
【答案】使用诱虫器取样,比较方便,且效果较好,但时间可能要长一些。也可采用简易采集法:将采集到的土壤放在瓷盆内,用放大镜观察,同时用解剖针寻找。发现体形较大的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取出;体形较小的动物可用吸虫管采集。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也可将活着的小动物放入试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