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高三】
第一篇:《2013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3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辟邪 / 复辟 戏谑 / 头皮屑 揶揄 / 向隅而泣
B.蓦然 / 冷漠 黩武 / 渎职罪 裨益 / 奴颜婢膝
C.瑰丽 / 皈依 锒铛 / 电饼铛 搪塞 / 敷衍塞责
D.嗜好 / 对峙 咀嚼 / 角斗士 臆断 / 自怨自艾
答案:B(A项bì、xuè/xiè、yú;B项mò、dú、bì;C项ɡuī、dānɡ/chēnɡ、sè; D项shì/zhì、jué、yì)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虽然莫言获奖,不能说他已经参与了世界文明标准规则的建设,但至少可以说他开始影响西方文明,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B.通过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代领导人对“反腐”的决心,看到他们“实干兴邦”的工作态度,这也让我们倍感欣慰。
C.尽管有CBA历史上最大牌的外援麦蒂的加入,青岛双星队还是遭遇了尴尬的十二连败,而麦蒂则认为失败原因是由于队友的不给力。
D.韩国KBS电视台报道,朝鲜使用“银河3号”火箭成功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后,韩国和美国情报机构一直在追踪火箭的运行轨迹。
答案:D(A项“虽然”应放在“不能说”前面,语序不当; B项 “通过„„让我们„„”,主语残缺;C项“失败原因是由于队友的不给力”句式杂糅。)
3.简要概括德国救援车辆从来没有因堵车而误事的原因。(不超过20字)(4分)
德国交通法规定,如果遇到正在执行任务的消防车或急救车,“所有道路使用者必须立即让路”。在实际执行中,如果是双车道,则里道车尽量往里靠,外道车尽量往外靠,在中间给急救车让出一条路;如果是三车道或多车道,则紧急通道位于最里车道与紧靠其右侧的车道之间,最里车道的车辆往里靠,其右侧所有车道的车辆依次向右靠。德国人开车不随意并线、不加塞、不抢行。因此,从来没有发生过因堵车致救援车辆无法及时到达救护现场或医院而误事的情况。
答案:法律规定严明;避让方法合理(使用);驾车行为文明。(每点1分,答对3点得4分)
4.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一句“元芳,此事你怎么看”,继“凡客体”、“淘宝体”等之后盛行于网络,被网友戏称为“元芳体”。对于这些网络语言,有人肯定,有人批评。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观点并陈述理由,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理由陈述不超过30字。(5分)
答案:
示例一:值得肯定。网络语言大多特色鲜明,诙谐幽默,是缓解压力的一副良方。
示例二:应该批评。网络语言缺乏内涵、生搬硬套,其疯狂传播,会破坏语言的规范性。
示例三:应该辩证对待。网络语言是把双刃剑,它可丰富语言形式,也会破坏语言的规范性。(修辞得当2分,理由恰当2分,语言通顺1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祔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勖之也。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
(选自《苏洵集·附录·卷上》)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退而次之曰 次:编次,撰述 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B.生十八年归苏氏 归:出嫁
C.以生累我可也 累:牵连
D.由夫人素勖之也 勖:勉励
答案:C(累:使„„劳累)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程氏“孝恭勤俭”的一组是(3分)
①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 ②独夫人能顺适其志
③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 ④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
⑤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 ⑥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答案:B(③写其持家之才④写其读书识义⑥写其善良助人)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洵在京城去世后,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告诉前去吊唁的司马光,他们要将父亲的灵柩送回四川老家安葬。
B.苏轼和苏辙兄弟小时候,都是由程氏亲自教育的。程氏常常引用古人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后来他们同一年考中进士,又同登贤良方正科。
C.有人劝说程氏向苏家父母求得一些财物,而程氏认为虽然可以求得,但是害怕有人说自己的丈夫而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D.司马光认为女子如果能做到使家族和睦,善于治理家事,就已经很贤惠了,而程氏在此基础上,还能做到勉夫教子,可谓见识高远。
答案:C(应为向自己的父母求得一些财物)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3分)
答案: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何为”、“独„„乎”各1分)
(2)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3分)
答案: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愁悲哀的。(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死直道”、“戚”各1分)
(3)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4分)
答案: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穷”、定语后置句式、“振”各1分)
参考译文:治平三年的夏天,府君苏洵在京城逝世,我前往吊唁。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边哭边说:“我们将护送先父的灵柩回四川安葬。四川人合葬的风俗是同一座坟冢而不同的墓穴。从前,我母亲安葬时,没有为她写墓志铭,请您替我们为她写一篇墓志铭吧。”于是我说:“夫人的贤德,不是别人所能知晓的,希望你们能告诉我有关她的大概事迹。”苏轼、苏辙两兄弟便把记录母亲事迹的事实材料恭敬地拜送给我。
我恭敬地接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十八岁时嫁到苏家。程家家境富裕而苏家极其贫穷。夫人嫁过来以后,秉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不快、傲慢等可以指责的样子,因此大家都认为她很贤惠。有人对夫人说:“你父母并不缺少钱财,凭借你父母对你的疼爱,假若你去向他们请求资助,应该没有不答应的。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夫人说:“是的。如果我向父母请求资助,父母确实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但万一有人说我的丈夫是向别人求取财物来养活妻儿的,那又将怎么办呢?”最终也没有向父母开口请求。当时苏洵的祖母尚在世,年老而性情严厉,家人经过堂下时,都非常小心谨慎,即便这样发出脚步声,他们也害怕被责怪。唯独夫人能顺从迎合她的心意,祖母见到她就高兴。
苏洵到二十七岁还不知道学习,有一天,感情激昂地对夫人说:“我看自己现在还是可以发愤求学的。然而全家要依赖我生活,如果我求学,将会断绝生活来源,怎么办呢?”夫人说:“我很早就想说这件事了,只是不想让你认为是因为我才学习的!你如果有志向,就让我来承受生活的劳累吧。”于是拿出所有服饰器玩,卖掉它们来经营家业,谋求生计,没有几年就成了富裕之家。苏洵因此能够专心致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夫人喜欢读书,能理解书中的大道理。苏轼、苏辙小时候,夫人亲自教导他们,经常告诫他们说:“你们读书,不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常常称述援引有关古人名誉节操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她说:“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愁悲哀的。”不久,二子同年考中进士,又同时考进贤良方正科。苏辙答辩语言尤其恳切率直,使人惊异,这都是夫人平时对他勉励的结果啊。
先前,夫人看自家的财物已经有盈余,就感叹说:“这难道就是所说的福气吗?这种情况不停止的话,将会使我的子孙被钱财蒙蔽啊。”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对于有急难的同乡人,也时常周济他们。等到夫人逝世的时候,家中没有可供一年使用的财物储备。夫人于嘉祐二年四月癸丑在家中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苏轼进入朝廷,夫人被追封为武阳县君。唉,作为女子,如果她的温柔和顺从能够使家族和睦,她聪明才智能够治理家事,这就已经是贤能了;更何况像夫人这样,还能启发开导教育帮助成就了自己的丈夫、孩子,使他们都能凭借文学才能被天下人所知、尊重,如果不是见识思虑高超过人,能像这样吗?古人说国君和士大夫们的兴盛衰败没有不来源于妻子的,今天从夫人来看,更可见古人的话是可信的。
三、 古诗词鉴赏(10分)
9.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请分析颔联中作者的心理。(2分)
答案:对与故人不期而遇的惊喜和难以置信。
(2)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写了作者身世漂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对即可,情景、感情各2分)
(3)请简要分析“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畏”字的妙处。(4分)
答案:“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1分),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1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1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 。 (李白《蜀道难》)
(2) ▲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3)吾尝终日而思矣, ▲ 。 (荀子《劝学》)
(4)亲小人,远贤臣, ▲ 。 (诸葛亮《出师表》)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 。” (郦道元《三峡》)
(6) ▲ ,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 。 (苏轼《赤壁赋》)
(7) ▲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答案:(1)可以横绝峨眉颠(2)惟草木之零落兮(3)不如须臾之所学也(4)此后汉所以倾颓也(5)猿鸣三声泪沾裳
(6)舳舻千里,横槊赋诗(7)为人性僻耽佳句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奥斯威辛的风
高洪波
2004年的10月,我独走欧洲,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
第二篇:《2013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3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辟邪 / 复辟 戏谑 / 头皮屑 揶揄 / 向隅而泣
B.蓦然 / 冷漠 黩武 / 渎职罪 裨益 / 奴颜婢膝
C.瑰丽 / 皈依 锒铛 / 电饼铛 搪塞 / 敷衍塞责
D.嗜好 / 对峙 咀嚼 / 角斗士 臆断 / 自怨自艾
答案:B(A项bì、xuè/xiè、yú;B项mò、dú、bì;C项ɡuī、dānɡ/chēnɡ、sè; D项shì/zhì、jué、yì)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虽然莫言获奖,不能说他已经参与了世界文明标准规则的建设,但至少可以说他开始影响西方文明,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B.通过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代领导人对“反腐”的决心,看到他们“实干兴邦”的工作态度,这也让我们倍感欣慰。
C.尽管有CBA历史上最大牌的外援麦蒂的加入,青岛双星队还是遭遇了尴尬的十二连败,而麦蒂则认为失败原因是由于队友的不给力。
D.韩国KBS电视台报道,朝鲜使用“银河3号”火箭成功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后,韩国和美国情报机构一直在追踪火箭的运行轨迹。
答案:D(A项“虽然”应放在“不能说”前面,语序不当; B项 “通过„„让我们„„”,主语残缺;C项“失败原因是由于队友的不给力”句式杂糅。)
3.简要概括德国救援车辆从来没有因堵车而误事的原因。(不超过20字)(4分)
德国交通法规定,如果遇到正在执行任务的消防车或急救车,“所有道路使用者必须立即让路”。在实际执行中,如果是双车道,则里道车尽量往里靠,外道车尽量往外靠,在中间给急救车让出一条路;如果是三车道或多车道,则紧急通道位于最里车道与紧靠其右侧的车道之间,最里车道的车辆往里靠,其右侧所有车道的车辆依次向右靠。德国人开车不随意并线、不加塞、不抢行。因此,从来没有发生过因堵车致救援车辆无法及时到达救护现场或医院而误事的情况。
答案:法律规定严明;避让方法合理(使用);驾车行为文明。(每点1分,答对3点得4分)
4.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一句“元芳,此事你怎么看”,继“凡客体”、“淘宝体”等之后盛行于网络,被网友戏称为“元芳体”。对于这些网络语言,有人肯定,有人批评。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观点并陈述理由,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理由陈述不超过30字。(5分)
答案:
示例一:值得肯定。网络语言大多特色鲜明,诙谐幽默,是缓解压力的一副良方。
示例二:应该批评。网络语言缺乏内涵、生搬硬套,其疯狂传播,会破坏语言的规范性。
示例三:应该辩证对待。网络语言是把双刃剑,它可丰富语言形式,也会破坏语言的规范性。(修辞得当2分,理由恰当2分,语言通顺1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祔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
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勖之也。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选自《苏洵集·附录·卷上》)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退而次之曰 次:编次,撰述
B.生十八年归苏氏 归:出嫁
C.以生累我可也 累:牵连
D.由夫人素勖之也 勖:勉励
答案:C(累:使„„劳累)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程氏“孝恭勤俭”的一组是(3分)
①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 ②独夫人能顺适其志
③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 ④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
⑤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 ⑥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答案:B(③写其持家之才④写其读书识义⑥写其善良助人)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洵在京城去世后,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告诉前去吊唁的司马光,他们要将父亲的灵柩送回四川老家安葬。
B.苏轼和苏辙兄弟小时候,都是由程氏亲自教育的。程氏常常引用古人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后来他们同一年考中进士,又同登贤良方正科。
C.有人劝说程氏向苏家父母求得一些财物,而程氏认为虽然可以求得,但是害怕有人说自己的丈夫而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D.司马光认为女子如果能做到使家族和睦,善于治理家事,就已经很贤惠了,而程氏在此基础上,还能做到勉夫教子,可谓见识高远。
答案:C(应为向自己的父母求得一些财物)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3分)
答案: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何为”、“独„„乎”各1分)
(2)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3分)
答案: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愁悲哀的。(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死直道”、“戚”各1分)
(3)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4分)
答案: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大意对、语句通顺
得1分,“穷”、定语后置句式、“振”各1分)
参考译文:治平三年的夏天,府君苏洵在京城逝世,我前往吊唁。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边哭边说:“我们将护送先父的灵柩回四川安葬。四川人合葬的风俗是同一座坟冢而不同的墓穴。从前,我母亲安葬时,没有为她写墓志铭,请您替我们为她写一篇墓志铭吧。”于是我说:“夫人的贤德,不是别人所能知晓的,希望你们能告诉我有关她的大概事迹。”苏轼、苏辙两兄弟便把记录母亲事迹的事实材料恭敬地拜送给我。
我恭敬地接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十八岁时嫁到苏家。程家家境富裕而苏家极其贫穷。夫人嫁过来以后,秉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不快、傲慢等可以指责的样子,因此大家都认为她很贤惠。有人对夫人说:“你父母并不缺少钱财,凭借你父母对你的疼爱,假若你去向他们请求资助,应该没有不答应的。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夫人说:“是的。如果我向父母请求资助,父母确实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但万一有人说我的丈夫是向别人求取财物来养活妻儿的,那又将怎么办呢?”最终也没有向父母开口请求。当时苏洵的祖母尚在世,年老而性情严厉,家人经过堂下时,都非常小心谨慎,即便这样发出脚步声,他们也害怕被责怪。唯独夫人能顺从迎合她的心意,祖母见到她就高兴。
苏洵到二十七岁还不知道学习,有一天,感情激昂地对夫人说:“我看自己现在还是可以发愤求学的。然而全家要依赖我生活,如果我求学,将会断绝生活来源,怎么办呢?”夫人说:“我很早就想说这件事了,只是不想让你认为是因为我才学习的!你如果有志向,就让我来承受生活的劳累吧。”于是拿出所有服饰器玩,卖掉它们来经营家业,谋求生计,没有几年就成了富裕之家。苏洵因此能够专心致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夫人喜欢读书,能理解书中的大道理。苏轼、苏辙小时候,夫人亲自教导他们,经常告诫他们说:“你们读书,不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常常称述援引有关古人名誉节操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她说:“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愁悲哀的。”不久,二子同年考中进士,又同时考进贤良方正科。苏辙答辩语言尤其恳切率直,使人惊异,这都是夫人平时对他勉励的结果啊。
先前,夫人看自家的财物已经有盈余,就感叹说:“这难道就是所说的福气吗?这种情况不停止的话,将会使我的子孙被钱财蒙蔽啊。”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对于有急难的同乡人,也时常周济他们。等到夫人逝世的时候,家中没有可供一年使用的财物储备。夫人于嘉祐二年四月癸丑在家中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苏轼进入朝廷,夫人被追封为武阳县君。唉,作为女子,如果她的温柔和顺从能够使家族和睦,她聪明才智能够治理家事,这就已经是贤能了;更何况像夫人这样,还能启发开导教育帮助成就了自己的丈夫、孩子,使他们都能凭借文学才能被天下人所知、尊重,如果不是见识思虑高超过人,能像这样吗?古人说国君和士大夫们的兴盛衰败没有不来源于妻子的,今天从夫人来看,更可见古人的话是可信的。
三、 古诗词鉴赏(10分)
9.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请分析颔联中作者的心理。(2分)
答案:对与故人不期而遇的惊喜和难以置信。
(2)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写了作者身世漂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对即可,情景、感情各2分)相留畏晓种畏字的妙处
(3)请简要分析“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畏”字的妙处。(4分)
答案:“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1分),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1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1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 。 (李白《蜀道难》)
(2) ▲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3)吾尝终日而思矣, ▲ 。 (荀子《劝学》)
(4)亲小人,远贤臣, ▲ 。 (诸葛亮《出师表》)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 。” (郦道元《三峡》)
(6) ▲ ,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 。 (苏轼《赤壁赋》)
(7) ▲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答案:(1)可以横绝峨眉颠(2)惟草木之零落兮(3)不如须臾之所学也(4)此后汉所以倾颓也(5)猿鸣三声泪沾裳(6)舳舻千里,横槊赋诗(7)为人性僻耽佳句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奥斯威辛的风
高洪波
2004年的10月,我独走欧洲,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
抵达华沙的当天夜里,我就向东道主提出一个要求:明年是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能否到奥斯威辛一看?说这话时,我不知道奥斯威辛距华沙有多远,更不晓得东道主的具体安排。波兰作协主席马列克沉吟着,翻译胡佩芳大姐也没接话茬儿。
几天时间匆匆过去,华沙的秋天留给我极美的印象,在一位演员的庄园里举行的诗人聚会让我领悟到老欧洲的独特魅力,而“华沙之秋”诗歌节在肖邦公园举行,诗意便愈加浓了几分。可我仍惦记着300公里以外的奥斯威辛。
10月18日中午12时30分,我终于踏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那一天早晨秋雨绵绵,出门还带了伞,及至抵达奥斯威辛,却陡然狂风大作。胡佩方大姐说,奥斯威辛是个奇怪的地方,参观者常碰到阴雨连绵。她并没有陪我到奥斯威辛,她说她受不了心灵的折磨!
这是一次奇怪而又匆忙的参观,毒气室、焚尸炉、铁丝网、岗楼、纹刑架,还有一个小院子里压成方块状的7000多公斤的头发„„在27楼展览馆,我见到里面展出的一幅大照片:犹太妇女和儿童在德军枪口下高举双手,一个小男孩的目光中满是天真和无奈。这一幕极其令人震骇!在焚尸炉前,我和一群中学生共同走过,孩子们默默无语,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我的心底却陡然出现几句诗:
此刻,我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
迅速汲满了历史的汁液,
我的指尖也开始流泪,
为人类在那一个年代的无助与悲伤。
天上有巨大的云朵掠过,秋风卷起落叶,风中有一种嚎叫和呻吟。在奥斯威辛,这人类为了消灭人类而手造的地狱里,我感到寒意袭人,是噩梦又是现实。真的可能是因为奥斯威辛长眠着100多万遇难者的冤魂,才形成了死一般的压抑、魔一般的恐怖,以及变幻无常的气候。
风仍在高天咆哮,吹动我的头发,吹动我的衣衫,我不知道这愤怒的风起于何处又生于何时,只感到脚下的土地也在风中战栗,铁丝网和纹刑架在风中摇晃,集中营的游人们,想必心底的风暴更远胜于自然界的狂风罢!
事后,我在自己的日记中记下这样一行文字:“欧洲,一个美丽的深秋的中午,在大群中学生的簇拥下,我走在奥斯威辛的土地上,快步疾走,有一种逃亡的感觉。”
当天我见到一位叫何敢的中国女留学生,她说曾经陪同一个代表团参观过奥斯威辛,然后连续难受了两个多月,以后再也不愿意去。由何敢联想到在波兰生活了半个世纪的胡佩芳大姐,她们对奥斯威辛的拒绝,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地狱的别称,正像美国副总统切尼在2004年1月27日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论坛上说的:“在欧洲的死亡集中营里,有人犯下了人类所不能想像的最严重的罪行。我们必须向下一代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在这里感谢那些将我们从暴政下解救出来的解放者,同时我们必须有勇气阻止那些邪恶卷土重来。”
奥斯威辛是个小镇,建镇在800年前,二战前被称为波兰的“犹太人城”,因为当时的1.23万人口中有7000名犹太人。现在小镇有些不堪历史重负,因为人们无法想像小镇如何在一个巨大的公墓旁生存。
这当然仅只是游客的见解,事实上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
11.文章开头三节写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的有关情况,有哪些作用? (4分)
答案:自然地引出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内容;表现心情的热切;以美丽的城市、“欧洲的独特魅力”、美好的诗意反衬在这块土地上纳粹曾经犯下的种族灭绝罪行;马列克沉吟、胡大姐不说话为下文“拒绝”埋下伏笔。
12.(1)第五段中,作者是怎样写奥斯威辛集中营景象的?(2)“我的心底”陡然出现的几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
(1)先概括叙述,再选取典型细节加以描写,如压成方块状的7000多公斤的头发及一幅照片中德军枪口下小男孩天真和无奈的目光等。
(2)“心底”陡然出现的诗句表现“我”目睹悲惨历史的巨大震撼和为人类的无助与悲伤而无比的痛心。
13.(1)文中奥斯威辛的风有什么特点?(2)奥斯威辛的“风”有哪些含义? (6分)
答案:
(1)奥斯威辛的风常常是“陡然”来到;寒气袭人;具有“愤怒”、“狂暴”的气势;发出“嚎叫”、“呻吟”的声音。
(2)奥斯威辛的风是自然界的狂风;百万冤魂形成的死一般的压抑、恐怖的氛围;人们心底的风暴。
14.(1)为什么胡大姐她们会“拒绝” 奥斯威辛,而“我”参观时也“有一种逃亡的感觉”?(2)作者说“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6分)
答案:
(1)人承受不了心灵的折磨和历史的重负,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
(2)奥斯威辛的存在使人们正视历史上的人类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刺痛良知;并使人们警惕那些邪恶卷土重来。相留畏晓种畏字的妙处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
谈关公文化的“义”
①正式制度的实施会受到非正式规范的影响,并且,当正式制度发生崩解的时候,非正式规范在社会整合方面展现出其异常强韧而深远的力量。其中,非正式规范“义”的作用特别值得我们审视和研究。“义”是儒家除了“仁”之外最重要的道德范畴。“义”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就提出来了,历经三千年不衰。西汉董仲舒提出:“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这里用“仁”说明彼此关系宽容;繁体“義”字下有个“我”,可以看做自制、自律,与18世纪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利他”主张近似。唐中叶后随着茶瓷交易盛行,社会流动性增大,“义”、“谊”混用,凸显了非血缘或乡邻之间的情义。宋代多国并立,出现“国家民族”概念,“义”的概念随之扩大,提升为家国担当的“忠义”。历代不断诠释,使“义”的观念贯彻始终,“义”的内涵、外延不断扩展,逐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基石之一。
②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成为调节更广泛社会关系的规范。政府在推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其推崇的文化理念、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应该是知识分子认同、老百姓熟知,并能唤起集体清晰记忆的“标志性具象”。只有这样,文化建设才能起到和谐社会、繁荣经济、强盛国家的作用。而关公文化以及和它相联系的“义”就具备这样的特点。孔子、孟子都有理论著述流传至今,但关公没有,他用实际行动阐释“义”。这样,他的影响力超过所有人并流芳百世,到处都是关羽的故事和传说,关公成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没有做过一天皇帝却被后人尊称为“关帝”的人。关公与异乡异姓的刘备、张飞“恩若兄弟”,几经离合、艰辛备尝、同生共死的关系,是关公崇拜者、信奉者的榜样,并逐步演化为一种从普通百姓到上层官员,包括所有流动人口,如军队、商人等都尊崇备至敬仰效仿的待人接物的态度,成为中国人的基本道德标准之一。因为这种关系是历朝历代流动社会公共空间中最为需要的,每个人都希望合作者、同路者是个义士——“以仁治人,义治我”,懂得“利他”和自律的人。
③关公文化还通过宗教和史诗双重途径,远播到蒙、藏、满等多个民族和周边国家地区,至今遗存仍很多。关公不仅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和各民族崇敬的历史人物,也是民族和睦安康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从中汲取
第三篇:《2013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3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辟邪 / 复辟 戏谑 / 头皮屑 揶揄 / 向隅而泣
B.蓦然 / 冷漠 黩武 / 渎职罪 裨益 / 奴颜婢膝
C.瑰丽 / 皈依 锒铛 / 电饼铛 搪塞 / 敷衍塞责
D.嗜好 / 对峙 咀嚼 / 角斗士 臆断 / 自怨自艾
答案:B(A项bì、xuè/xiè、yú;B项mò、dú、bì;C项ɡuī、dānɡ/chēnɡ、sè; D项shì/zhì、jué、yì)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虽然莫言获奖,不能说他已经参与了世界文明标准规则的建设,但至少可以说他开始影响西方文明,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B.通过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代领导人对“反腐”的决心,看到他们“实干兴邦”的工作态度,这也让我们倍感欣慰。
C.尽管有CBA历史上最大牌的外援麦蒂的加入,青岛双星队还是遭遇了尴尬的十二连败,而麦蒂则认为失败原因是由于队友的不给力。
D.韩国KBS电视台报道,朝鲜使用“银河3号”火箭成功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后,韩国和美国情报机构一直在追踪火箭的运行轨迹。
答案:D(A项“虽然”应放在“不能说”前面,语序不当; B项 “通过„„让我们„„”,主语残缺;C项“失败原因是由于队友的不给力”句式杂糅。)
3.简要概括德国救援车辆从来没有因堵车而误事的原因。(不超过20字)(4分)
德国交通法规定,如果遇到正在执行任务的消防车或急救车,“所有道路使用者必须立即让路”。在实际执行中,如果是双车道,则里道车尽量往里靠,外道车尽量往外靠,在中间给急救车让出一条路;如果是三车道或多车道,则紧急通道位于最里车道与紧靠其右侧的车道之间,最里车道的车辆往里靠,其右侧所有车道的车辆依次向右靠。德国人开车不随意并线、不加塞、不抢行。因此,从来没有发生过因堵车致救援车辆无法及时到达救护现场或医院而误事的情况。
答案:法律规定严明;避让方法合理(使用);驾车行为文明。(每点1分,答对3点得4分)
4.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一句“元芳,此事你怎么看”,继“凡客体”、“淘宝体”等之后盛行于网络,被网友戏称为“元芳体”。对于这些网络语言,有人肯定,有人批评。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观点并陈述
理由,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理由陈述不超过30字。(5分)
答案:
示例一:值得肯定。网络语言大多特色鲜明,诙谐幽默,是缓解压力的一副良方。
示例二:应该批评。网络语言缺乏内涵、生搬硬套,其疯狂传播,会破坏语言的规范性。
示例三:应该辩证对待。网络语言是把双刃剑,它可丰富语言形式,也会破坏语言的规范性。(修辞得当2分,理由恰当2分,语言通顺1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祔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勖之也。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选自《苏洵集·附录·卷上》)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退而次之曰 次:编次,撰述
B.生十八年归苏氏 归:出嫁
C.以生累我可也 累:牵连
D.由夫人素勖之也 勖:勉励
答案:C(累:使„„劳累)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程氏“孝恭勤俭”的一组是(3分)
①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 ②独夫人能顺适其志
③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 ④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
⑤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 ⑥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答案:B(③写其持家之才④写其读书识义⑥写其善良助人)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洵在京城去世后,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告诉前去吊唁的司马光,他们要将父亲的灵柩送回四川老家安葬。
B.苏轼和苏辙兄弟小时候,都是由程氏亲自教育的。程氏常常引用古人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后来他们同一年考中进士,又同登贤良方正科。
C.有人劝说程氏向苏家父母求得一些财物,而程氏认为虽然可以求得,但是害怕有人说自己的丈夫而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D.司马光认为女子如果能做到使家族和睦,善于治理家事,就已经很贤惠了,而程氏在此基础上,还能做到勉夫教子,可谓见识高远。
答案:C(应为向自己的父母求得一些财物)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3分)
答案: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何为”、“独„„乎”各1分)
(2)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3分)
答案: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愁悲哀的。(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死直道”、“戚”各1分)
(3)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4分)
答案: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穷”、定语后置句式、“振”各1分)
参考译文:治平三年的夏天,府君苏洵在京城逝世,我前往吊唁。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边哭边说:“我们将护送先父的灵柩回四川安葬。四川人合葬的风俗是同一座坟冢而不同的墓穴。从前,我母亲安葬时,没有为她写墓志铭,请您替我们为她写一篇墓志铭吧。”于是我说:“夫人的贤德,不是别人所能知晓的,希望你们能告诉我有关她的大概事迹。”苏轼、苏辙两兄弟便把记录母亲事迹的事实材料恭敬地拜送给我。
我恭敬地接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十八岁时嫁到苏家。程家家境富裕而苏家极其贫穷。夫人嫁过来以后,秉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不快、傲慢等可以指责的样子,因此大家都认为她很贤惠。有人对夫人说:“你父母并不缺少钱财,凭借你父母对你的疼爱,假若你去向他们请求资助,应该没有不答应的。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夫人说:“是的。如果我向父母请求资助,父母确实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但万一有人说我的丈夫是向别人求取财物来养活妻儿的,那又将怎么办呢?”最终也没有向父母开口请求。当时苏洵的祖母尚在世,年老而性情严厉,家人经过堂下时,都非常小心谨慎,即便这样发出脚步声,他们也害怕被责怪。唯独夫人能顺从迎合她的心意,祖母见到她就高兴。
苏洵到二十七岁还不知道学习,有一天,感情激昂地对夫人说:“我看自己现在还是可以发愤求学的。然而全家要依赖我生活,如果我求学,将会断绝生活来源,怎么办呢?”夫人说:“我很早就想说这件事了,只是不想让你认为是因为我才学习的!你如果有志向,就让我来承受生活的劳累吧。”于是拿出所有服饰器玩,卖掉它们来经营家业,谋求生计,没有几年就成了富裕之家。苏洵因此能够专心致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夫人喜欢读书,能理解书中的大道理。苏轼、苏辙小时候,夫人亲自教导他们,经常告诫他们说:“你们读书,不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常常称述援引有关古人名誉节操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她说:“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愁悲哀的。”不久,二子同年考中进士,又同时考进贤良方正科。苏辙答辩语言尤其恳切率直,使人惊异,这都是夫人平时对他勉励的结果啊。
先前,夫人看自家的财物已经有盈余,就感叹说:“这难道就是所说的福气吗?这种情况不停止的话,将会使我的子孙被钱财蒙蔽啊。”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对于有急难的同乡人,也时常周济他们。等到夫人逝世的时候,家中没有可供一年使用的财物储备。夫人于嘉祐二年四月癸丑在家中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苏轼进入朝廷,夫人被追封为武阳县君。唉,作为女子,如果她的温柔和顺从能够使家族和睦,她聪明才智能够治理家事,这就已经是贤能了;更何况像夫人这
样,还能启发开导教育帮助成就了自己的丈夫、孩子,使他们都能凭借文学才能被天下人所知、尊重,如果不是见识思虑高超过人,能像这样吗?古人说国君和士大夫们的兴盛衰败没有不来源于妻子的,今天从夫人来看,更可见古人的话是可信的。
三、 古诗词鉴赏(10分)
9.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请分析颔联中作者的心理。(2分)
答案:对与故人不期而遇的惊喜和难以置信。
(2)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写了作者身世漂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对即可,情景、感情各2分)
(3)请简要分析“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畏”字的妙处。(4分)
答案:“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1分),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1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1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 。 (李白《蜀道难》)
(2) ▲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3)吾尝终日而思矣, ▲ 。 (荀子《劝学》)
(4)亲小人,远贤臣, ▲ 。 (诸葛亮《出师表》)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 。” (郦道元《三峡》)
(6) ▲ ,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 。 (苏轼《赤壁赋》)
第四篇:《2013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3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辟邪 / 复辟 戏谑 / 头皮屑 揶揄 / 向隅而泣
B.蓦然 / 冷漠 黩武 / 渎职罪 裨益 / 奴颜婢膝
C.瑰丽 / 皈依 锒铛 / 电饼铛 搪塞 / 敷衍塞责
D.嗜好 / 对峙 咀嚼 / 角斗士 臆断 / 自怨自艾
答案:B(A项bì、xuè/xiè、yú;B项mò、dú、bì;C项ɡuī、dānɡ/chēnɡ、sè; D项shì/zhì、jué、yì)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虽然莫言获奖,不能说他已经参与了世界文明标准规则的建设,但至少可以说他开始影响西方文明,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B.通过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代领导人对“反腐”的决心,看到他们“实干兴邦”的工作态度,这也让我们倍感欣慰。
C.尽管有CBA历史上最大牌的外援麦蒂的加入,青岛双星队还是遭遇了尴尬的十二连败,而麦蒂则认为失败原因是由于队友的不给力。
D.韩国KBS电视台报道,朝鲜使用“银河3号”火箭成功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后,韩国和美国情报机构一直在追踪火箭的运行轨迹。
答案:D(A项“虽然”应放在“不能说”前面,语序不当; B项 “通过„„让我们„„”,主语残缺;C项“失败原因是由于队友的不给力”句式杂糅。)
3.简要概括德国救援车辆从来没有因堵车而误事的原因。(不超过20字)(4分)
德国交通法规定,如果遇到正在执行任务的消防车或急救车,“所有道路使用者必须立即让路”。在实际执行中,如果是双车道,则里道车尽量往里靠,外道车尽量往外靠,在中间给急救车让出一条路;如果是三车道或多车道,则紧急通道位于最里车道与紧靠其右侧的车道之间,最里车道的车辆往里靠,其右侧所有车道的车辆依次向右靠。德国人开车不随意并线、不加塞、不抢行。因此,从来没有发生过因堵车致救援车辆无法及时到达救护现场或医院而误事的情况。
答案:法律规定严明;避让方法合理(使用);驾车行为文明。(每点1分,答对3点得4分)
4.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一句“元芳,此事你怎么看”,继“凡客体”、“淘宝体”等之后盛行于网络,被网友戏称为“元芳体”。对于这些网络语言,有人肯定,有人批评。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观点并陈述理由,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理由陈述不超过30字。(5分)
答案:
示例一:值得肯定。网络语言大多特色鲜明,诙谐幽默,是缓解压力的一副良方。
示例二:应该批评。网络语言缺乏内涵、生搬硬套,其疯狂传播,会破坏语言的规范性。
示例三:应该辩证对待。网络语言是把双刃剑,它可丰富语言形式,也会破坏语言的规范性。(修辞得当2分,理由恰当2分,语言通顺1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祔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勖之也。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
(选自《苏洵集·附录·卷上》)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退而次之曰 次:编次,撰述
B.生十八年归苏氏 归:出嫁
C.以生累我可也 累:牵连
D.由夫人素勖之也 勖:勉励
答案:C(累:使„„劳累)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程氏“孝恭勤俭”的一组是(3分)
①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 ②独夫人能顺适其志
③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 ④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
⑤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 ⑥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答案:B(③写其持家之才④写其读书识义⑥写其善良助人)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洵在京城去世后,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告诉前去吊唁的司马光,他们要将父亲的灵柩送回四川老家安葬。
B.苏轼和苏辙兄弟小时候,都是由程氏亲自教育的。程氏常常引用古人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后来他们同一年考中进士,又同登贤良方正科。
C.有人劝说程氏向苏家父母求得一些财物,而程氏认为虽然可以求得,但是害怕有人说自己的丈夫而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D.司马光认为女子如果能做到使家族和睦,善于治理家事,就已经很贤惠了,而程氏在此基础上,还能做到勉夫教子,可谓见识高远。
答案:C(应为向自己的父母求得一些财物)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3分)
答案: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何为”、“独„„乎”各1分)
(2)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3分)
答案: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愁悲哀的。(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死直道”、“戚”各1分)
(3)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4分)
答案: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穷”、定语后置句式、“振”各1分)
参考译文:治平三年的夏天,府君苏洵在京城逝世,我前往吊唁。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边哭边说:“我们将护送先父的灵柩回四川安葬。四川人合葬的风俗是同一座坟冢而不同的墓穴。从前,我母亲安葬时,没有为她写墓志铭,请您替我们为她写一篇墓志铭吧。”于是我说:“夫人的贤德,不是别人所能知晓的,希望你们能告诉我有关她的大概事迹。”苏轼、苏辙两兄弟便把记录母亲事迹的事实材料恭敬地拜送给我。
我恭敬地接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十八岁时嫁到苏家。程家家境富裕而苏家极其贫穷。夫人嫁过来以后,秉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不快、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傲慢等可以指责的样子,因此大家都认为她很贤惠。有人对夫人说:“你父母并不缺少钱财,凭借你父母对你的疼爱,假若你去向他们请求资助,应该没有不答应的。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夫人说:“是的。如果我向父母请求资助,父母确实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但万一有人说我的丈夫是向别人求取财物来养活妻儿的,那又将怎么办呢?”最终也没有向父母开口请求。当时苏洵的祖母尚在世,年老而性情严厉,家人经过堂下时,都非常小心谨慎,即便这样发出脚步声,他们也害怕被责怪。唯独夫人能顺从迎合她的心意,祖母见到她就高兴。
苏洵到二十七岁还不知道学习,有一天,感情激昂地对夫人说:“我看自己现在还是可以发愤求学的。然而全家要依赖我生活,如果我求学,将会断绝生活来源,怎么办呢?”夫人说:“我很早就想说这件事了,只是不想让你认为是因为我才学习的!你如果有志向,就让我来承受生活的劳累吧。”于是拿出所有服饰器玩,卖掉它们来经营家业,谋求生计,没有几年就成了富裕之家。苏洵因此能够专心致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夫人喜欢读书,能理解书中的大道理。苏轼、苏辙小时候,夫人亲自教导他们,经常告诫他们说:“你们读书,不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常常称述援引有关古人名誉节操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她说:“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愁悲哀的。”不久,二子同年考中进士,又同时考进贤良方正科。苏辙答辩语言尤其恳切率直,使人惊异,这都是夫人平时对他勉励的结果啊。
先前,夫人看自家的财物已经有盈余,就感叹说:“这难道就是所说的福气吗?这种情况不停止的话,将会使我的子孙被钱财蒙蔽啊。”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对于有急难的同乡人,也时常周济他们。等到夫人逝世的时候,家中没有可供一年使用的财物储备。夫人于嘉祐二年四月癸丑在家中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苏轼进入朝廷,夫人被追封为武阳县君。唉,作为女子,如果她的温柔和顺从能够使家族和睦,她聪明才智能够治理家事,这就已经是贤能了;更何况像夫人这样,还能启发开导教育帮助成就了自己的丈夫、孩子,使他们都能凭借文学才能被天下人所知、尊重,如果不是见识思虑高超过人,能像这样吗?古人说国君和士大夫们的兴盛衰败没有不来源于妻子的,今天从夫人来看,更可见古人的话是可信的。
三、 古诗词鉴赏(10分)
9.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请分析颔联中作者的心理。(2分)
答案:对与故人不期而遇的惊喜和难以置信。
(2)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写了作者身世漂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对即可,情景、感情各2分)
(3)请简要分析“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畏”字的妙处。(4分)
答案:“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1分),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1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1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 。 (李白《蜀道难》)
(2) ▲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3)吾尝终日而思矣, ▲ 。 (荀子《劝学》)
(4)亲小人,远贤臣, ▲ 。 (诸葛亮《出师表》)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 。” (郦道元《三峡》)
(6) ▲ ,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 。 (苏轼《赤壁赋》)
(7) ▲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答案:(1)可以横绝峨眉颠(2)惟草木之零落兮(3)不如须臾之所学也(4)此后汉所以倾颓也(5)猿鸣三声泪沾
裳(6)舳舻千里,横槊赋诗(7)为人性僻耽佳句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奥斯威辛的风
高洪波
2004年的10月,我独走欧洲,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
抵达华沙的当天夜里,我就向东道主提出一个要求:明年是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能否到奥斯威辛一看?说这话时,我不知道奥斯威辛距华沙有多远,更不晓得东道主的具体安排。波兰作协主席马列克沉吟着,翻译胡佩芳大姐也没接话茬儿。
几天时间匆匆过去,华沙的秋天留给我极美的印象,在一位演员的庄园里举行的诗人聚会让我领悟到老欧洲的独特魅力,而“华沙之秋”诗歌节在肖邦公园举行,诗意便愈加浓了几分。可我仍惦记着300公里以外的奥斯威辛。
10月18日中午12时30分,我终于踏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那一天早晨秋雨绵绵,出门还带了伞,及至抵达奥斯威辛,却陡然狂风大作。胡佩方大姐说,奥斯威辛是个奇怪的地方,参观者常碰到阴雨连绵。她并没有陪我到奥斯威辛,她说她受不了心灵的折磨!
这是一次奇怪而又匆忙的参观,毒气室、焚尸炉、铁丝网、岗楼、纹刑架,还有一个小院子里压成方块状的7000多公斤的头发„„在27楼展览馆,我见到里面展出的一幅大照片:犹太妇女和儿童在德军枪口下高举双手,一个小男孩的目光中满是天真和无奈。这一幕极其令人震骇!在焚尸炉前,我和一群中学生共同走过,孩子们默默无语,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我的心底却陡然出现几句诗:
此刻,我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
迅速汲满了历史的汁液,
我的指尖也开始流泪,
为人类在那一个年代的无助与悲伤。
天上有巨大的云朵掠过,秋风卷起落叶,风中有一种嚎叫和呻吟。在奥斯威辛,这人类为了消灭人类而手造的地狱里,我感到寒意袭人,是噩梦又是现实。真的可能是因为奥斯威辛长眠着100多万遇难者的冤魂,才形成了死一般的压抑、魔一般的恐怖,以及变幻无常的气候。
风仍在高天咆哮,吹动我的头发,吹动我的衣衫,我不知道这愤怒的风起于何处又生于何时,只感到脚下的土地也在风中战栗,铁丝网和纹刑架在风中摇晃,集中营的游人们,想必心底的风暴更远胜于自然界的狂风罢!
事后,我在自己的日记中记下这样一行文字:“欧洲,一个美丽的深秋的中午,在大群中学生的簇拥下,我走在奥斯威辛的土地上,快步疾走,有一种逃亡的感觉。”
当天我见到一位叫何敢的中国女留学生,她说曾经陪同一个代表团参观过奥斯威辛,然后连续难受了两个多月,以后再也不愿意去。由何敢联想到在波兰生活了半个世纪的胡佩芳大姐,她们对奥斯威辛的拒绝,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地狱的别称,正像美国副总统切尼在2004年1月27日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论坛上说的:“在欧洲的死亡集中营里,有人犯下了人类所不能想像的最严重的罪行。我们必须向下一代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在这里感谢那些将我们从暴政下解救出来的解放者,同时我们必须有勇气阻止那些邪恶卷土重来。”
奥斯威辛是个小镇,建镇在800年前,二战前被称为波兰的“犹太人城”,因为当时的1.23万人口中有7000名犹太人。现在小镇有些不堪历史重负,因为人们无法想像小镇如何在一个巨大的公墓旁生存。
这当然仅只是游客的见解,事实上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相留畏晓种畏字的妙处
11.文章开头三节写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的有关情况,有哪些作用? (4分)
答案:自然地引出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内容;表现心情的热切;以美丽的城市、“欧洲的独特魅力”、美好的诗意反衬在这块土地上纳粹曾经犯下的种族灭绝罪行;马列克沉吟、胡大姐不说话为下文“拒绝”埋下伏笔。
12.(1)第五段中,作者是怎样写奥斯威辛集中营景象的?(2)“我的心底”陡然出现的几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
(1)先概括叙述,再选取典型细节加以描写,如压成方块状的7000多公斤的头发及一幅照片中德军枪口下小男孩天真和无奈的目光等。
(2)“心底”陡然出现的诗句表现“我”目睹悲惨历史的巨大震撼和为人类的无助与悲伤而无比的痛心。
13.(1)文中奥斯威辛的风有什么特点?(2)奥斯威辛的“风”有哪些含义? (6分)
答案:
(1)奥斯威辛的风常常是“陡然”来到;寒气袭人;具有“愤怒”、“狂暴”的气势;发出“嚎叫”、“呻吟”的声音。
(2)奥斯威辛的风是自然界的狂风;百万冤魂形成的死一般的压抑、恐怖的氛围;人们心底的风暴。
14.(1)为什么胡大姐她们会“拒绝” 奥斯威辛,而“我”参观时也“有一种逃亡的感觉”?(2)作者说“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6分)
答案:
(1)人承受不了心灵的折磨和历史的重负,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
(2)奥斯威辛的存在使人们正视历史上的人类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刺痛良知;并使人们警惕那些邪恶卷土重来。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
谈关公文化的“义”
①正式制度的实施会受到非正式规范的影响,并且,当正式制度发生崩解的时候,非正式规范在社会整合方面展现出其异常强韧而深远的力量。其中,非正式规范“义”的作用特别值得我们审视和研究。“义”是儒家除了“仁”之外最重要的道德范畴。“义”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就提出来了,历经三千年不衰。西汉董仲舒提出:“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这里用“仁”说明彼此关系宽容;繁体“義”字下有个“我”,可以看做自制、自律,与18世纪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利他”主张近似。唐中叶后随着茶瓷交易盛行,社会流动性增大,“义”、“谊”混用,凸显了非血缘或乡邻之间的情义。宋代多国并立,出现“国家民族”概念,“义”的概念随之扩大,提升为家国担当的“忠义”。历代不断诠释,使“义”的观念贯彻始终,“义”的内涵、外延不断扩展,逐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基石之一。
②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成为调节更广泛社会关系的规范。政府在推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其推崇的文化理念、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应该是知识分子认同、老百姓熟知,并能唤起集体清晰记忆的“标志性具象”。只有这样,文化建设才能起到和谐社会、繁荣经济、强盛国家的作用。而关公文化以及和它相联系的“义”就具备这样的特点。孔子、孟子都有理论著述流传至今,但关公没有,他用实际行动阐释“义”。这样,他的影响力超过所有人并流芳百世,到处都是关羽的故事和传说,关公成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没有做过一天皇帝却被后人尊称为“关帝”的人。关公与异乡异姓的刘备、张飞“恩若兄弟”,几经离合、艰辛备尝、同生共死的关系,是关公崇拜者、信奉者的榜样,并逐步演化为一种从普通百姓到上层官员,包括所有流动人口,如军队、商人等都尊崇备至敬仰效仿的待人接物的态度,成为中国人的基本道德标准之一。因为这种关系是历朝历代流动社会公共空间中最为需要的,每个人都希望合作者、同路者是个义士——“以仁治人,义治我”,懂得“利他”和自律的人。
③关公文化还通过宗教和史诗双重途径,远播到蒙、藏、满等多个民族和周边国家地区,至今遗存仍很多。关公不仅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和各民族崇敬的历史人物,也是民族和睦安康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从中汲取扬弃后的营养。
(节选自2012年1月2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5.阅读第①段,概括“义”在不同时期的含义。(6分)
答案:汉代:自制自律;利他。唐代:非血缘或乡邻之间的情义;宋代:为家国担当的“忠义”。(每点2分)
16.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②段的论述层次。(6分)
答案:首先提出关公所代表的“义”成为调节更广泛社会关系的规范;接着指出关公所代表的“义”具有“标志性具象”的特点;最后指出关公所代表的“义”是历朝历代流动社会公共空间中最为需要的。(每点2分)
17.结合全文,说说关公文化所具有的现实意义。(6分)
答案:①调节社会关系;②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③唤起海内外炎黄子孙集体的记忆;④是各民族和睦安康的历史文化资源。(每点2分,答对其中3点即可)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有一天,主人问笼子里的画眉鸟:“你想回到大森林去吗?”
画眉说:“为什么呢?我住在笼子里,吃喝不愁,每天还可以唱唱歌,晒晒太阳。”
主人说:“可是森林里有美丽的花草、清新的空气,还有广阔的天地。”
第五篇:《2013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3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辟邪 / 复辟 戏谑 / 头皮屑 揶揄 / 向隅而泣
B.蓦然 / 冷漠 黩武 / 渎职罪 裨益 / 奴颜婢膝
C.瑰丽 / 皈依 锒铛 / 电饼铛 搪塞 / 敷衍塞责
D.嗜好 / 对峙 咀嚼 / 角斗士 臆断 / 自怨自艾
答案:B(A项bì、xuè/xiè、yú;B项mò、dú、bì;C项ɡuī、dānɡ/chēnɡ、sè; D项shì/zhì、jué、yì)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虽然莫言获奖,不能说他已经参与了世界文明标准规则的建设,但至少可以说他开始影响西方文明,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B.通过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代领导人对“反腐”的决心,看到他们“实干兴邦”的工作态度,这也让我们倍感欣慰。
C.尽管有CBA历史上最大牌的外援麦蒂的加入,青岛双星队还是遭遇了尴尬的十二连败,而麦蒂则认为失败原因是由于队友的不给力。
D.韩国KBS电视台报道,朝鲜使用“银河3号”火箭成功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后,韩国和美国情报机构一直在追踪火箭的运行轨迹。
答案:D(A项“虽然”应放在“不能说”前面,语序不当; B项 “通过„„让我们„„”,主语残缺;C项“失败原因是由于队友的不给力”句式杂糅。)
3.简要概括德国救援车辆从来没有因堵车而误事的原因。(不超过20字)(4分)
德国交通法规定,如果遇到正在执行任务的消防车或急救车,“所有道路使用者必须立即让路”。在实际执行中,如果是双车道,则里道车尽量往里靠,外道车尽量往外靠,在中间给急救车让出一条路;如果是三车道或多车道,则紧急通道位于最里车道与紧靠其右侧的车道之间,最里车道的车辆往里靠,其右侧所有车道的车辆依次向右靠。德国人开车不随意并线、不加塞、不抢行。因此,从来没有发生过因堵车致救援车辆无法及时到达救护现场或医院而误事的情况。
答案:法律规定严明;避让方法合理(使用);驾车行为文明。(每点1分,答对3点得4分)
4.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一句“元芳,此事你怎么看”,继“凡客体”、“淘宝体”等之后盛行于网络,被网友戏称为“元芳体”。对于这些网络语言,有人肯定,有人批评。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观点并陈述理由,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理由陈述不超过30字。(5分)
答案:
示例一:值得肯定。网络语言大多特色鲜明,诙谐幽默,是缓解压力的一副良方。
示例二:应该批评。网络语言缺乏内涵、生搬硬套,其疯狂传播,会破坏语言的规范性。 示例三:应该辩证对待。网络语言是把双刃剑,它可丰富语言形式,也会破坏语言的规范性。(修辞得当2分,理由恰当2分,语言通顺1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祔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勖之也。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
(选自《苏洵集·附录·卷上》)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退而次之曰 次:编次,撰述
B.生十八年归苏氏 归:出嫁
C.以生累我可也 累:牵连
D.由夫人素勖之也 勖:勉励
答案:C(累:使„„劳累)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程氏“孝恭勤俭”的一组是(3分)
①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 ②独夫人能顺适其志
③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 ④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
⑤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 ⑥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答案:B(③写其持家之才④写其读书识义⑥写其善良助人)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洵在京城去世后,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告诉前去吊唁的司马光,他们要将父亲的灵柩送回四川老家安葬。
B.苏轼和苏辙兄弟小时候,都是由程氏亲自教育的。程氏常常引用古人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后来他们同一年考中进士,又同登贤良方正科。 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C.有人劝说程氏向苏家父母求得一些财物,而程氏认为虽然可以求得,但是害怕有人说自己的丈夫而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D.司马光认为女子如果能做到使家族和睦,善于治理家事,就已经很贤惠了,而程氏在此基础上,还能做到勉夫教子,可谓见识高远。相留畏晓种畏字的妙处
答案:C(应为向自己的父母求得一些财物)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3分)
答案: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何为”、“独„„乎”各1分)
(2)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3分)
答案: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愁悲哀的。(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死直道”、“戚”各1分)
(3)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4分)
答案: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穷”、定语后置句式、“振”各1分)
参考译文:治平三年的夏天,府君苏洵在京城逝世,我前往吊唁。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边哭边说:“我们将护送先父的灵柩回四川安葬。四川人合葬的风俗是同一座坟冢而不同的墓穴。从前,我母亲安葬时,没有为她写墓志铭,请您替我们为她写一篇墓志铭吧。”于是我说:“夫人的贤德,不是别人所能知晓的,希望你们能告诉我有关她的大概事迹。”苏轼、苏辙两兄弟便把记录母亲事迹的事实材料恭敬地拜送给我。
我恭敬地接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十八岁时嫁到苏家。程家家境富裕而苏家极其贫穷。夫人嫁过来以后,秉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不快、傲慢等可以指责的样子,因此大家都认为她很贤惠。有人对夫人说:“你父母并不缺少钱财,凭借你父母对你的疼爱,假若你去向他们请求资助,应该没有不答应的。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夫人说:“是的。如果我向父母请求资助,父母确实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但万一有人说我的丈夫是向别人求取财物来养活妻儿的,那又将怎么办呢?”最终也没有向父母开口请求。当时苏洵的祖母尚在世,年老而性情严厉,家人经过堂下时,都非常小心谨慎,即便这样发出脚步声,他们也害怕被责怪。唯独夫人能顺从迎合她的心意,祖母见到她就高兴。
苏洵到二十七岁还不知道学习,有一天,感情激昂地对夫人说:“我看自己现在还是可以发愤求学的。然而全家要依赖我生活,如果我求学,将会断绝生活来源,怎么办呢?”夫人说:“我很早就想说这件事了,只是不想让你认为是因为我才学习的!你如果有志向,就让我来承受生活的劳累吧。”于是拿出所有服饰器玩,卖掉它们来经营家业,谋求生计,没有几年就成了富裕之家。苏洵因此能够专心致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夫人喜欢读书,能理解书中的大道理。苏轼、苏辙小时候,夫人亲自教导他们,经常告诫他们说:“你们读书,不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常常称述援引有关古人名誉节操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她说:“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愁悲哀的。”不久,二子同年考中进士,又同时考进贤良方正科。苏辙答辩语言尤其恳切率直,使人惊异,这都是夫人平时对他勉励的结果啊。
先前,夫人看自家的财物已经有盈余,就感叹说:“这难道就是所说的福气吗?这种情况不停止的话,将会使我的子孙被钱财蒙蔽啊。”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对于有急难的同乡人,也时常周济他们。等到夫人逝世的
时候,家中没有可供一年使用的财物储备。夫人于嘉祐二年四月癸丑在家中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苏轼进入朝廷,夫人被追封为武阳县君。唉,作为女子,如果她的温柔和顺从能够使家族和睦,她聪明才智能够治理家事,这就已经是贤能了;更何况像夫人这样,还能启发开导教育帮助成就了自己的丈夫、孩子,使他们都能凭借文学才能被天下人所知、尊重,如果不是见识思虑高超过人,能像这样吗?古人说国君和士大夫们的兴盛衰败没有不来源于妻子的,今天从夫人来看,更可见古人的话是可信的。
三、 古诗词鉴赏(10分)
9.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请分析颔联中作者的心理。(2分)
答案:对与故人不期而遇的惊喜和难以置信。
(2)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写了作者身世漂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对即可,情景、感情各2分)
(3)请简要分析“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畏”字的妙处。(4分)
答案:“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1分),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1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1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 。 (李白《蜀道难》)
(2) ▲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3)吾尝终日而思矣, ▲ 。 (荀子《劝学》)
(4)亲小人,远贤臣, ▲ 。 (诸葛亮《出师表》)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 。” (郦道元《三峡》)
(6) ▲ ,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 。 (苏轼《赤壁赋》)
(7) ▲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答案:(1)可以横绝峨眉颠(2)惟草木之零落兮(3)不如须臾之所学也(4)此后汉所以倾颓也(5)猿鸣三声泪沾裳(6)舳舻千里,横槊赋诗(7)为人性僻耽佳句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奥斯威辛的风
高洪波
2004年的10月,我独走欧洲,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
抵达华沙的当天夜里,我就向东道主提出一个要求:明年是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能否到奥斯威辛一看?说这话时,我不知道奥斯威辛距华沙有多远,更不晓得东道主的具体安排。波兰作协主席马列克沉吟着,翻译胡佩芳大姐也没接话茬儿。
几天时间匆匆过去,华沙的秋天留给我极美的印象,在一位演员的庄园里举行的诗人聚会让我领悟到老欧洲的独特魅力,而“华沙之秋”诗歌节在肖邦公园举行,诗意便愈加浓了几分。可我仍惦记着300公里以外的奥斯威辛。
10月18日中午12时30分,我终于踏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那一天早晨秋雨绵绵,出门还带了伞,及至抵达奥斯威辛,却陡然狂风大作。胡佩方大姐说,奥斯威辛是个奇怪的地方,参观者常碰到阴雨连绵。她并没有陪我到奥斯威辛,她说她受不了心灵的折磨!
这是一次奇怪而又匆忙的参观,毒气室、焚尸炉、铁丝网、岗楼、纹刑架,还有一个小院子里压成方块状的7000多公斤的头发„„在27楼展览馆,我见到里面展出的一幅大照片:犹太妇女和儿童在德军枪口下高举双手,一个小男孩的目光中满是天真和无奈。这一幕极其令人震骇!在焚尸炉前,我和一群中学生共同走过,孩子们默默无语,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我的心底却陡然出现几句诗:
此刻,我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
迅速汲满了历史的汁液,
我的指尖也开始流泪,
为人类在那一个年代的无助与悲伤。
天上有巨大的云朵掠过,秋风卷起落叶,风中有一种嚎叫和呻吟。在奥斯威辛,这人类为了消灭人类而手造的地狱里,我感到寒意袭人,是噩梦又是现实。真的可能是因为奥斯威辛长眠着100多万遇难者的冤魂,才形成了死一般的压抑、魔一般的恐怖,以及变幻无常的气候。
风仍在高天咆哮,吹动我的头发,吹动我的衣衫,我不知道这愤怒的风起于何处又生于何时,只感到脚下的土地也在风中战栗,铁丝网和纹刑架在风中摇晃,集中营的游人们,想必心底的风暴更远胜于自然界的狂风罢!
事后,我在自己的日记中记下这样一行文字:“欧洲,一个美丽的深秋的中午,在大群中学生的簇拥下,我走在奥斯威辛的土地上,快步疾走,有一种逃亡的感觉。”
当天我见到一位叫何敢的中国女留学生,她说曾经陪同一个代表团参观过奥斯威辛,然后连续难受了两个多月,以后再也不愿意去。由何敢联想到在波兰生活了半个世纪的胡佩芳大姐,她们对奥斯威辛的拒绝,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地狱的别称,正像美国副总统切尼在2004年1月27日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论坛上说的:“在欧洲的死亡集中营里,有人犯下了人类所不能想像的最严重的罪行。我们必须向下一代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在这里感谢那些将我们从暴政下解救出来的解放者,同时我们必须有勇气阻止那些邪恶卷土重来。”
奥斯威辛是个小镇,建镇在800年前,二战前被称为波兰的“犹太人城”,因为当时的1.23万人口中有7000名犹太人。现在小镇有些不堪历史重负,因为人们无法想像小镇如何在一个巨大的公墓旁生存。
这当然仅只是游客的见解,事实上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
11.文章开头三节写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的有关情况,有哪些作用? (4分) 答案:自然地引出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内容;表现心情的热切;以美丽的城市、“欧洲的独特魅力”、美好的诗意反衬在这块土地上纳粹曾经犯下的种族灭绝罪行;马列克沉吟、胡大姐不说话为下文“拒绝”埋下伏笔。
第六篇:《2013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3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辟邪 / 复辟 戏谑 / 头皮屑 揶揄 / 向隅而泣
B.蓦然 / 冷漠 黩武 / 渎职罪 裨益 / 奴颜婢膝
C.瑰丽 / 皈依 锒铛 / 电饼铛 搪塞 / 敷衍塞责
D.嗜好 / 对峙 咀嚼 / 角斗士 臆断 / 自怨自艾
答案:B(A项bì、xuè/xiè、yú;B项mò、dú、bì;C项ɡuī、dānɡ/chēnɡ、sè; D项shì/zhì、jué、yì)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虽然莫言获奖,不能说他已经参与了世界文明标准规则的建设,但至少可以说他开始影响西方文明,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B.通过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代领导人对“反腐”的决心,看到他们“实干兴邦”的工作态度,这也让我们倍感欣慰。
C.尽管有CBA历史上最大牌的外援麦蒂的加入,青岛双星队还是遭遇了尴尬的十二连败,而麦蒂则认为失败原因是由于队友的不给力。
D.韩国KBS电视台报道,朝鲜使用“银河3号”火箭成功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后,韩国和美国情报机构一直在追踪火箭的运行轨迹。
答案:D(A项“虽然”应放在“不能说”前面,语序不当; B项 “通过„„让我们„„”,主语残缺;C项“失败原因是由于队友的不给力”句式杂糅。)
3.简要概括德国救援车辆从来没有因堵车而误事的原因。(不超过20字)(4分)
德国交通法规定,如果遇到正在执行任务的消防车或急救车,“所有道路使用者必须立即让路”。在实际执行中,如果是双车道,则里道车尽量往里靠,外道车尽量往外靠,在中间给急救车让出一条路;如果是三车道或多车道,则紧急通道位于最里车道与紧靠其右侧的车道之间,最里车道的车辆往里靠,其右侧所有车道的车辆依次向右靠。德国人开车不随意并线、不加塞、不抢行。因此,从来没有发生过因堵车致救援车辆无法及时到达救护现场或医院而误事的情况。
答案:法律规定严明;避让方法合理(使用);驾车行为文明。(每点1分,答对3点得4分)
4.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一句“元芳,此事你怎么看”,继“凡客体”、“淘宝体”等之后盛行于网络,被网友戏称为“元芳体”。对于这些网络语言,有人肯定,有人批评。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观点并陈述理由,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理由陈述不超过30字。(5分)
答案:
示例一:值得肯定。网络语言大多特色鲜明,诙谐幽默,是缓解压力的一副良方。
示例二:应该批评。网络语言缺乏内涵、生搬硬套,其疯狂传播,会破坏语言的规范性。
示例三:应该辩证对待。网络语言是把双刃剑,它可丰富语言形式,也会破坏语言的规范性。(修辞得当2分,理由恰当2分,语言通顺1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祔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勖之也。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选自《苏洵集·附录·卷上》)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退而次之曰 次:编次,撰述
B.生十八年归苏氏 归:出嫁
C.以生累我可也 累:牵连
D.由夫人素勖之也 勖:勉励
答案:C(累:使„„劳累)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程氏“孝恭勤俭”的一组是(3分)
①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 ②独夫人能顺适其志
③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 ④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
⑤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 ⑥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答案:B(③写其持家之才④写其读书识义⑥写其善良助人)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洵在京城去世后,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告诉前去吊唁的司马光,他们要将父亲的灵柩送回四川老家安葬。
B.苏轼和苏辙兄弟小时候,都是由程氏亲自教育的。程氏常常引用古人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后来他们同一年考中进士,又同登贤良方正科。
C.有人劝说程氏向苏家父母求得一些财物,而程氏认为虽然可以求得,但是害怕有人说自己的丈夫而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D.司马光认为女子如果能做到使家族和睦,善于治理家事,就已经很贤惠了,而程氏在此基础上,还能做到勉夫教子,可谓见识高远。
答案:C(应为向自己的父母求得一些财物)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3分)
答案: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何为”、“独„„乎”各1分)
(2)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3分)
答案: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愁悲哀的。(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死直道”、“戚”各1分)
(3)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4分)
答案: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穷”、定语后置句式、“振”各1分)
参考译文:治平三年的夏天,府君苏洵在京城逝世,我前往吊唁。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边哭边说:“我们将护送先父的灵柩回四川安葬。四川人合葬的风俗是同一座坟冢而不同的墓穴。从前,我母亲安葬时,没有为她写墓志铭,请您替我们为她写一篇墓志铭吧。”于是我说:“夫人的贤德,不是别人所能知晓的,希望你们能告诉我有关她的大概事迹。”苏轼、苏辙两兄弟便把记录母亲事迹的事实材料恭敬地拜送给我。
我恭敬地接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十八岁时嫁到苏家。程家家境富裕而苏家极其贫穷。夫人嫁过来以后,秉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不快、傲慢等可以指责的样子,因此大家都认为她很贤惠。有人对夫人说:“你父母并不缺少钱财,凭借你父母对你的疼爱,假若你去向他们请求资助,应该没有不答应的。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夫人说:“是的。如果我向父母请求资助,父母确实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但万一有人说我的丈夫是向别人求取财物来养活妻儿的,那又将怎么办呢?”最终也没有向父母开口请求。当时苏洵的祖母尚在世,年老而性情严厉,家人经过堂下时,都非常小心谨慎,即便这样发出脚步声,他们也害怕被责怪。唯独夫人能顺从迎合她的心意,祖母见到她就高兴。
苏洵到二十七岁还不知道学习,有一天,感情激昂地对夫人说:“我看自己现在还是可以发愤求学的。然而全家要依赖我生活,如果我求学,将会断绝生活来源,怎么办呢?”夫人说:“我很早就想说这件事了,只是不想让你认为是因为我才学习的!你如果有志向,就让我来承受生活的劳累吧。”于是拿出所有服饰器玩,卖掉它们来经营家业,谋求生计,没有几年就成了富裕之家。苏洵因此能够专心致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夫人喜欢读书,能理解书中的大道理。苏轼、苏辙小时候,夫人亲自教导他们,经常告诫他们说:“你们读书,不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常常称述援引有关古人名誉节操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她说:“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愁悲哀的。”不久,二子同年考中进士,又同时考进贤良方正科。苏辙答辩语言尤其恳切率直,使人惊异,这都是夫人平时对他勉励的结果啊。
先前,夫人看自家的财物已经有盈余,就感叹说:“这难道就是所说的福气吗?这种情况不停止的话,将会使我的子孙被钱财蒙蔽啊。”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对于有急难的同乡人,也时常周济他们。等到夫人逝世的时候,家中没有可供一年使用的财物储备。夫人于嘉祐二年四月癸丑在家中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苏轼进入朝廷,夫人被追封为武阳县君。唉,作为女子,如果她的温柔和顺从能够使家族和睦,她聪明才智能够治理家事,这就已经是贤能了;更何况像夫人这样,还能启发开导教育帮助成就了自己的丈夫、孩子,使他们都能凭借文学才能被天下人所知、尊重,如果不是见识思虑高超过人,能像这样吗?古人说国君和士大夫们的兴盛衰败没有不来源于妻子的,今天从夫人来看,更可见古人的话是可信的。
三、 古诗词鉴赏(10分)
9.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请分析颔联中作者的心理。(2分)
答案:对与故人不期而遇的惊喜和难以置信。
(2)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写了作者身世漂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对即可,情景、感情各2分)
(3)请简要分析“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畏”字的妙处。(4分)
答案:“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1分),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1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1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 。 (李白《蜀道难》)
(2) ▲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3)吾尝终日而思矣, ▲ 。 (荀子《劝学》)
(4)亲小人,远贤臣, ▲ 。 (诸葛亮《出师表》)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 。” (郦道元《三峡》)
(6) ▲ ,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 。 (苏轼《赤壁赋》)
(7) ▲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答案:(1)可以横绝峨眉颠(2)惟草木之零落兮(3)不如须臾之所学也(4)此后汉所以倾颓也(5)猿鸣三声泪沾裳(6)舳舻千里,横槊赋诗(7)为人性僻耽佳句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奥斯威辛的风
高洪波
2004年的10月,我独走欧洲,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
抵达华沙的当天夜里,我就向东道主提出一个要求:明年是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能否到奥斯威辛一看?说这话时,我不知道奥斯威辛距华沙有多远,更不晓得东道主的具体安排。波兰作协主席马列克沉吟着,翻译胡佩芳大姐也没接话茬儿。
几天时间匆匆过去,华沙的秋天留给我极美的印象,在一位演员的庄园里举行的诗人聚会让我领悟到老欧洲的独特魅力,而“华沙之秋”诗歌节在肖邦公园举行,诗意便愈加浓了几分。可我仍惦记着300公里以外的奥斯威辛。
10月18日中午12时30分,我终于踏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那一天早晨秋雨绵绵,出门还带了伞,及至抵达奥斯威辛,却陡然狂风大作。胡佩方大姐说,奥斯威辛是个奇怪的地方,参观者常碰到阴雨连绵。她并没有陪我到奥斯威辛,她说她受不了心灵的折磨!
这是一次奇怪而又匆忙的参观,毒气室、焚尸炉、铁丝网、岗楼、纹刑架,还有一个小院子里压成方块状的7000多公斤的头发„„在27楼展览馆,我见到里面展出的一幅大照片:犹太妇女和儿童在德军枪口下高举双手,一个小男孩的目光中满是天真和无奈。这一幕极其令人震骇!在焚尸炉前,我和一群中学生共同走过,孩子们默默无语,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我的心底却陡然出现几句诗:
此刻,我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
迅速汲满了历史的汁液,
我的指尖也开始流泪,
为人类在那一个年代的无助与悲伤。
天上有巨大的云朵掠过,秋风卷起落叶,风中有一种嚎叫和呻吟。在奥斯威辛,这人类为了消灭人类而手造的地狱里,我感到寒意袭人,是噩梦又是现实。真的可能是因为奥斯威辛长眠着100多万遇难者的冤魂,才形成了死一般的压抑、魔一般的恐怖,以及变幻无常的气候。
风仍在高天咆哮,吹动我的头发,吹动我的衣衫,我不知道这愤怒的风起于何处又生于何时,只感到脚下的土地也在风中战栗,铁丝网和纹刑架在风中摇晃,集中营的游人们,想必心底的风暴更远胜于自然界的狂风罢!
事后,我在自己的日记中记下这样一行文字:“欧洲,一个美丽的深秋的中午,在大群中学生的簇拥下,我走在奥斯威辛的土地上,快步疾走,有一种逃亡的感觉。”
当天我见到一位叫何敢的中国女留学生,她说曾经陪同一个代表团参观过奥斯威辛,然后连续难受了两个多月,以后再也不愿意去。由何敢联想到在波兰生活了半个世纪的胡佩芳大姐,她们对奥斯威辛的拒绝,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地狱的别称,正像美国副总统切尼在2004年1月27日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论坛上说的:“在欧洲的死亡集中营里,有人犯下了人类所不能想像的最严重的罪行。我们必须向下一代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在这里感谢那些将我们从暴政下解救出来的解放者,同时我们必须有勇气阻止那些邪恶卷土重来。”
奥斯威辛是个小镇,建镇在800年前,二战前被称为波兰的“犹太人城”,因为当时的1.23万人口中有7000名犹太人。现在小镇有些不堪历史重负,因为人们无法想像小镇如何在一个巨大的公墓旁生存。
这当然仅只是游客的见解,事实上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
11.文章开头三节写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的有关情况,有哪些作用? (4分)
答案:自然地引出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内容;表现心情的热切;以美丽的城市、“欧洲的独特魅力”、美好的诗意反衬在这块土地上纳粹曾经犯下的种族灭绝罪行;马列克沉吟、胡大姐不说话为下文“拒绝”埋下伏笔。
12.(1)第五段中,作者是怎样写奥斯威辛集中营景象的?(2)“我的心底”陡然出现的几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
(1)先概括叙述,再选取典型细节加以描写,如压成方块状的7000多公斤的头发及一幅照片中德军枪口下小男孩天真和无奈的目光等。
(2)“心底”陡然出现的诗句表现“我”目睹悲惨历史的巨大震撼和为人类的无助与悲伤而无比的痛心。
13.(1)文中奥斯威辛的风有什么特点?(2)奥斯威辛的“风”有哪些含义? (6分)
答案:
(1)奥斯威辛的风常常是“陡然”来到;寒气袭人;具有“愤怒”、“狂暴”的气势;发出“嚎叫”、“呻吟”的声音。
(2)奥斯威辛的风是自然界的狂风;百万冤魂形成的死一般的压抑、恐怖的氛围;人们心底的风暴。
14.(1)为什么胡大姐她们会“拒绝” 奥斯威辛,而“我”参观时也“有一种逃亡的感觉”?(2)作者说“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6分)
答案:
(1)人承受不了心灵的折磨和历史的重负,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
(2)奥斯威辛的存在使人们正视历史上的人类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刺痛良知;并使人们警惕那些邪恶卷土重来。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
谈关公文化的“义”
①正式制度的实施会受到非正式规范的影响,并且,当正式制度发生崩解的时候,非正式规范在社会整合方面展现出其异常强韧而深远的力量。其中,非正式规范“义”的作用特别值得我们审视和研究。“义”是儒家除了“仁”之外最重要的道德范畴。“义”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就提出来了,历经三千年不衰。西汉董仲舒提出:“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这里用“仁”说明彼此关系宽容;繁体“義”字下有个“我”,可以看做自制、自律,与18世纪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利他”主张近似。唐中叶后
第七篇:《“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的意思:身在异乡经常喝醉,相互慰留,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
出自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①,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②。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③,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④。
【注释】
①城阙:宫城前两边的楼观,这里代指京城。
②翻:通“反”。
③风枝:风吹动树枝。
④羁旅:客游他乡。晓钟:报晓的钟声。
1、江乡:江南的故乡。
1、城阙(què):指长安。阙,宫门前的望楼。
2、会:聚会
3、翻:意同“反”。
4、风枝:风吹动树枝。
5、泣寒虫:指秋虫在草中啼叫如同哭泣。
参考译文
秋月又一次盈满,城中夜色深浓。你我在江南相会,我怀疑是梦中相逢。晚风吹动树枝,惊动了栖息的鸟鹊。秋草披满霜露,伴随着悲吟的寒虫。你我客居他乡,应该畅饮以排遣愁闷,留你长饮叙旧,只担心天晓鸣钟。【“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译文二
天气到了,秋天月亮又圆又大,京城夜色深沉。还能在京城与江南友人相会,反而怀疑是在梦中相逢。风吹动树枝惊动鸟鹊,露水打湿野草,寒虫悲凉地鸣叫。身在异乡经常喝醉,相互慰留,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
译文三:
秋夜里一轮满月高挂天空,光华洒满宫城的门户千重。
在京城能和江南一样相聚,大家反而怀疑是梦里相逢。
秋风惊动枝头栖宿的乌鹊,露草里唧唧哭叫着的寒虫。
漂泊在外的游客应该长醉,相互挽留怕听报晓的响钟。
赏析: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是唐朝诗人戴叔伦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在羁旅途中和同乡偶然聚会的情景。前二联写秋夜客途与老朋友相逢,充分表现了惊喜交集的感情。第三联写秋夜景色,表现客居他乡的凄凉。尾联“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以畏怕分离时间到来作结,深刻表现对同乡聚会的珍惜和友情的深厚。这首诗的中心是写“故人偶聚”,但由于聚会的地点在客舍,大家都在异乡,因此,除了有重逢的喜悦外,更多的是对羁旅的嗟叹。
首联和颔联写相逢,并交代了相聚的时间、地点。首联一个“满”字,写出了秋月之状。颔联则极言相聚的出其不意,实属难得。诗人作客在外,偶然与同乡聚会,竟怀疑是在做梦。这两句充分表现了诗人惊喜交集的感情。
颈联和尾联伤别离。颈联两句紧紧围绕“秋”字写景,秋风吹得树枝飘摇,惊动了栖息的鸟鹊;秋季霜露很重,覆盖了深草中涕泣的寒虫,到处都能感觉到秋的寒意和肃杀,在渲染气氛的同时也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生活的凄清,以及身世漂泊和宦海沉浮之痛;诗人借用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典故,写出自己与故友分别之苦。【“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文章“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出自
尾联写长夜叙谈,借酒浇愁,深刻地表达了对故人相聚的珍惜和朋友间深厚的友谊。“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漂泊在外的人都沉醉于饮酒,酒醉方能解千愁,大家相互挽留着不肯散去,心里只怕听到报晓的钟声又要分手。
第八篇:《《江乡故人偶集客舍》阅读赏析及答案》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阅读赏析及答案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解】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翻疑:反而怀疑。翻:义同“反”。
8、颔联“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分)
9、尾联“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
8、①秋风惊动枝头栖宿的乌鹊,露草里唧唧地哭叫着寒虫。(1分)
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2分)
(意思对即可)
②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对即可)(2分)
9、①长,畏(各1分) ②“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2分)“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飘泊在外的痛楚(2分)。(言之成理即可)
(3)请简要分析“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畏”字的妙处。(4分)
答案:“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1分),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1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1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1分)。
【鉴赏】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羁旅之中与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在秋夜月满时,居然能偶集京城长安,感慨无限。因为相见非易,应作长夜之欢,故最怕晓钟,担心分手
首联写与故人相聚的时间、地点 本文来自 第九篇:《《江乡故人偶集客舍》阅读答案》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阅读答案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阅读答案《江乡故人偶集客舍》阅读答案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4分) (2)请简要分析“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畏”字的妙处。(4分)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 本文来自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阅读答案阅读答案
答:
参考答案:整理
10.(1)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意思对即可,2分)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对即可,2分)
(2)长。“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或:畏。“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也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飘泊在外的痛楚。(言之成理即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