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高一】
第一篇:《高一物理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1.一辆汽车沿直线运动,先以15m/s的速度驶完全程的四分之三,剩下的路程以20m/s的速度行驶,则汽车从开始到驶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A.16m/s B.16.3m/s C.17.5m/s D.18.8m/s
2.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加速度恒定,在第7s初的速度是2.6m/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A.0.4m/s2 B.0.37m/s2 C.2.6m/s2 D.0.43m/s2
3.如图所示,物体的运动分三段,第1、2s为第I段,第3、4s为第II段,第5s为第III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1s内与第5s内的速度方向相反
B.第1s的加速度大于第5s的加速度
C.第I段与第III段的平均速度相等
D.第I段与第III段的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都相同
4.一辆农用“小四轮”漏油,假如每隔1s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一同学根据路面上的油滴分布,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已知车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沿运动方向油滴始终均匀分布时,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一定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
D.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增大
5.在轻绳的两端各拴住一个小球,一人用手拿着绳一端站在三层楼的阳台上,放手让小球自由落下,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为t。如果站在四层楼的阳台上,同样放手让小球自由落下,则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将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无法判断
6.某物体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行的轨迹是抛物线
B.物体运行的时间为8s
C.物体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位移为80m
D.在t=4s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为零
7.在同一水平面上有A、B两物体,相距x=7m,A在后B在前,A以vA=4m/s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B的瞬时速度为vB=10m/s,方向也向右,且以加速度a=2m/s2
做匀减速直线
运动。从此位置开始计时,A追上B所需时间为
A.7s B.8s C.9s D.10s
8.如图所示,两只同样的弹簧秤每只自重0.1N,下面的挂钩重力忽略不计,甲“正挂”,乙“倒挂”,在乙的下方挂上0.2N的砝码,则甲、乙弹簧秤的读数分别为
A.0.2N,0.3N
C.0.3N,0.3N B.0.3N,0.2N D.0.4N,0.3N
9.如图所示,A为长木板,在水平面以速度v1向右运动,物块B在木板A的上面以速度v2向右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是v1v2,A、B之间无滑动摩擦力
B.若是v1v2,A受到了B所施加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C.若是v1v2,B受到了A所施加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D.若是v1v2,B受到了A所施加的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10.一物体沿光滑斜面滑下,则
A.物体受到重力和下滑力 B.物体受到重力、下滑力和斜面支持力
C.物体受到重力和斜面支持力D.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下滑力和正压力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题4分,计16分)
11.设宇航员在某行星上从高32m处自由释放一重物,测得在下落最后1s内所通过的距离为14m,则重物下落的时间是s,该星球的重力加速度是2。
12.从空中某点竖直上抛的物体经8s落地,其v-t图象如图所示,
抛出后经 s到达最大高度,最高点离地面高度是 m,抛
出点的高度是 m。
13.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橡皮条的O端固定,用A、B两个弹簧秤
拉橡皮条的另一端D,使之伸长到E点,A、B两弹簧的弹力FA、FB的大小和方向如图所示,且
2,保持A的读数不变,当角的大小由图示位置逐渐减小时,欲使D端仍在E
点保持不动。应采取的方法是( )
A.使B的读数变大,同时使角减小
B.使B的读数变大,同时使角变大
C.使B的读数变小,同时使角变小
D.使B的读数变小,同时使角变大
14.如图所示是研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接低压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从O点后开始每5个计时点取一个记数点,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依次编号为0、1、2、3、4、5、6,测得S1=5.18cm,S2=4.40cm,S3=3.60cm,S4=2.78cm,S5=2.00cm,S6=1.20c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 m/s2;
(2)打点计时器打记数点3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v3。
三、计算题(共4小题,计44分)
15.(11分)一辆汽车向悬崖匀速驶近时鸣喇叭,经t1=8s后听到来自悬崖的回声;再前进t2=27s,第二次鸣喇叭,经t3=6s又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汽车第一次鸣喇叭时与悬崖的距离和汽车的速度。
16.(9分)用两根绳AC和BC吊起一重为100N的木块,如图所
示,已知两绳AC、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和45°。求
AC和BC绳中的拉力的大小。
17.(9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铁球用轻绳系在墙上并放在光滑的斜
面上,绳与竖直墙的夹角为,斜面与竖直墙间的夹角为,试求斜面
对球的弹力和绳对球的拉力的大小。
18.(15分)一平直的传送带以速率v2m/s匀速运行,在A处把物体
轻轻地放到传送带上,经过时间t=6s,物体到达B处。A、B相距L=10m,则物体在传送带上匀加速运动的时间是多少?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物体能较快的传送到B处。要让物体以最短的时间从A处传送到B处,说明并计算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至少应为多大?若使传送带的运行速率在此基础上再增大1倍,则物体从A传送到B的时间又是多少?
1--10 A、D、C、ACD、C、BCD、B、C、A、C
11.4s ,4m/s2 12.3s ,125m ,80m 13.C 14.0.80m/s2 ,0.32m/s
15.(11分)解:v声t1v车t12s1; (3分)v声t3v车t32s3; (3分) v车t1v车t2s1s3 (3分)解得s11400m,v车10m/s
16.(9分)以C点作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向,竖直向上为
y轴正向,建立坐标第,如图所示。困木块于平衡状态,所以Fx=0,Fy=0。
FBCx-FACx=FBC·sin45°-FAC·sin30°=0 ①; (3分)
FBcy+FAcy-mg=FBC·cos45°+FAC·cos30°-mg=0 ②(3分) FBC50(62)N,解①②得
FAC100(31)N. (3分)
17.(9分)解:对铁球的受力分析如答图所示,并作图示的正交分解,
则x方向的合力FNcosθ-Tsinβ=0 ① (2分)
y方向的合力FNsinθ+Tcosβ-mg=0 ② (2分) 由①式得TFNcos ③。 sin
③式代入②式,解得FNmgsinmgsin ④。 coscossinsincos()
(3分) ④式代入③式解得Tmgcos。 cos()(2分)
18.(15分)解:在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较小,传送时间较长时,物体从A到B需经历匀另速运动和匀速运动两个过程,设物体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则
所以t1vt1v(tt1)L (4分) 2 (2分) 2(vtL)2(2610)s2s。 v2
为使物体从A至B所用时间最短,物体必须始终处于加速状态,由于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不变,所以其加速度也不变,而av/t1m/s。 2
设物体从A至B所用最短的时间为t2,则12at2L,t222La210s25s (3分) 1
vminat2125m/s2m/s。(3分)
传送带速度再增大1倍,物体乃做加速度为1m/s2的匀加速运动。从A至B的传送时间为2
5s
第二篇:《高一物理必修一全册练习题》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课前预习】
1.机械运动 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 变化,也就是物体的 随时间的变化,
是自然界中最 、最 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 是绝对的, 是相对的。
2.质点 我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 和 ,把它简化为一个 ,称为质点,质点是一个 的物理模型。
3.参考系 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是否随 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 的物体称为参考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 。
【课堂练习】
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
A.船和山 B.山和船 C.地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就是质量很小的物体
B.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
C.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质点
3.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写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
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
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
4.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 )
A.研究某学生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
B.对这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
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
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
【课后练习】
5.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 )
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的多少
B.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上不同区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C.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D.正在进行花样溜冰的运动员
6.坐在美丽的校园里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是因为选取 作为参考系的缘故,而“坐地日行八万里”是选取 作为参考系的。
7.指出以下所描述的各运动的参考系是什么?
(1) 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2) 月亮在云中穿行;
(3) 汽车外的树木向后倒退。
8.一物体从O点出发,沿东偏北30度的方向运动10 m至A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5 m至B点。(sin30°=0.5)
(1)建立适当坐标系,描述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
(2)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求出A、B两点的坐标。
【能力拓展】
9.在二战时期的某次空战中,一英国战斗机驾驶员在飞行中伸手触到了一颗“停”在驾驶舱边的
炮弹,你如何理解这一奇怪的现象?
【本课小结】
本课时学习了质点、参考系、坐标系三个基本概念,质点是重点,是理想化模型,是一种科学抽
象。判断物体能否视为质点的依据在于研究问题的角度,跟物体本身的形状、大小无关。因此,分析题目中所给的研究角度,是学习质点概念的关键。
运动是绝对的,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对同一运动,不同参考系描述形式不同。一般选大地为参
考系。坐标系是建立在参考系之上的数学工具。坐标系的建立,为定量研究物体的运动奠定了数学基础。
1.2 时间和位移
【课前预习】
1.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和时间间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 表
示,时间间隔用 表示,时刻与物体的 相对应,表示某一瞬间;时间间隔与物体的 相对应,表示某一过程(即两个时刻的间隔)。
2.路程和位移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 ,位移是用来表示物体(质点)的 的物理量,位移只与物体的 有关,而与质点在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 无关,物体的位移可以这样表示:从 到 作一条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 ,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 。
3.矢量和标量 既有 又有 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 。矢量相加与标量相加遵守不同的法则,两个标量相加遵从 的法则,矢量相加的法则与此不同。
【课堂练习】
1.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 )
A.学校每天7:30准时上课 B.每节课45 min
C.数学考试9:40结束 D.周末文艺晚会18:40开始
2.如图所示,一物体沿3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则沿哪条路径运动时的位移较大( )
A.沿1较大
B.沿2较大
C.沿3较大
D.都一样大
3.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和路程总是大小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B.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是描述曲线运动的
C.位移只取决于始末位置,而路程还与实际运动的路线有关
D.物体的路程总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
4.一质点向东运动了300 m,又向南运动了400 m,则质点通过的路程为 ,位移的大小为 。
【课后练习】
5.下列关于矢量(位移)和标量(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30 m,这两个位移不一定相同
B.做直线运动的两物体的位移X甲=3 m,X乙=-5 m,则X甲>X乙
C.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其正负号表示方向
D.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高低,不能说表示方向
6.一质点绕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了一周,则其位移大小为 ,路程是 。若质点运动了31周,则其位移大小为 ,路程是 。此运动过程中最大位移是________,最大路程是4
_________。
7.从高为5 m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个小球,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 m处被接住,则这一段过程中( )
A.小球的位移为3 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 m
B.小球的位移为7 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 m
C.小球的位移为3 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 m
D.小球的位移为7 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 m
【能力拓展】
8.我国在2003年10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下面是“神州5号”飞船在飞行中所记录的一些数据,请分别说出哪些是指时刻的?哪些是指时间的?
15日09时0分“神州5号”飞船点火,经9小时40分50秒,在15日18时40分50秒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再经11小时42分10秒,于16日06时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9.中学的垒球场的内场是一个边长为16.77 m的正方形,在它的四个角分别设本垒和一、二、三垒,如图所示。一位击球员击球后,由本垒经一垒、二垒直跑到三垒。他运动的路程是 m,位移是 m,位移的方
向 。
【本课小结】
本节重点是理解并能计算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路程和位移,最根本的方法是掌握其定义,领悟二者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课前预习】
1.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以这条直线为x坐标轴,这样,物体的位置就可以用 来表示,物体的位移就可以通过坐标的 Δx=x2-x1来表示,Δx的大小表示位移的 ,Δx的正负表示位移的 。
2.速度 表示质点运动 和 的物理量。
(1)定义:质点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 。
(2)定义式:v= 。
(3)单位: 、 、 等。
(4)矢量性:速度的大小用公式计算,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的 。
3.平均速度
(1)定义:在变速运动中,运动质点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 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2)理解: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跟选定的时间或位移有关,不同 或不同 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必须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哪段 或哪段 内的平均速度。
4.瞬时速度
(1)定义:运动质点在某一 或某一 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2)理解:①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质点经过某一位置时的 相同。②瞬时速度与时刻或位置对应,平均速度跟 或 对应。③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认为平均速度就等于 。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和瞬时速度相等。
5.速率 速度的 叫做速率,只表示物体运动的 ,不表示物体运动的 ,它是 量。
【课堂练习】
1.如图,物体从A运动到B,用坐标表示A、B位置并表示出A、B位置的变化量。
x/m 2.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xA.平均速度v,当t充分小时,该式可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 t
B.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C.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
D.只有瞬时速度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
3.下面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表示瞬时速度的是 。
A.子弹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20 m/s
C.火车通过广告牌的速度是72 km/h
D.人散步的速度约为1 m/s
4.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C.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关系的物理量
【课后练习】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
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平均速度
6.一物体沿直线运动。(1)若它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大?(2)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多大?
27.一辆汽车以速度v行驶了的路程,接着以20 km/h的速度跑完了余下的路程,若全程的平均3
速度是28 km/h,则v是( )
A.24 km/h B.35 km/h C.36 km/h D.48 km/h
8.短跑运动员在100 m比赛中,以8 m/s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出,到50 m处的速度是9 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 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9 m/s B.10.2 m/s C.10 m/s D.9.1 m/s
【能力拓展】
9.一架飞机水平匀速地在某同学头顶上飞过,当他听到飞机的发动机声从头顶正上方传来的时候,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约与地面成60°角的方向上,据此可估算出此飞机的速度约为声速的 倍。
【名师小结、感悟反思】
掌握某一物理量的最根本方法是紧扣定义,因此准确把握各物理量的确切含义、区分是标量还是矢量,是学习本节的关键。
平均速度(粗略)速度 瞬时速度(精确)速率
注意: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路程。 时间
第三篇:《物理必修一测试题》
必修一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4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内一个人看乙车没有动,而乙车内的一个人看见路
旁的树木向西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观察说明 ( )
A. 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 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 甲车向西,乙车向东运动 D. 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运动
2.以下计时数据指的是时间的是 ( )
A.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天19时开播
B.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5秒“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C.足球比赛上下半场各45分钟
D.在某场足球赛中,甲队于开赛9分26秒时攻入一球
3.上体育课时,某同学沿着半径为 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 ( )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R
C.路程为3.5πR、位移的大小为2R D.路程为0.5πR、位移的大小为2R
4.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是:s = 4t —2t2,s 和t的单位分别是m和s,则质
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 )
A.4m/s 和2m/s2 B.4m/s 和—4m/s2
C.4m/s 和4m/s2 D.4m/s 和0
5.足球以8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足球以12m/s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为0.2s,
设足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这段时间内足球的加速度是 ( )
A. - 200m/s2 B. 200m/ s2 C. - 100m/ s2 D . 100m/ s2
6. 如图1所示,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 )
图1
7.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 )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
C.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也为零
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
8.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那么开始刹车后2s
与开始刹车后6s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
A.1:1 B.3:1 C.3:4 D.4:3
9.一个物体从静止出发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后,改作以t时刻末的速度
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在2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 ) A.3at 4 B.4at 3 C.3at D.1at 2
二、不定项选择题 (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0.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的速度大小是8 m/s,1s后速度大小变为4 m/s,则此物体在这l s内通过的位移 ( )
A.可能等于6 m B.可能小于6 C.可能大干6 m D.可能等于2 m
1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由落体运动是竖直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在开始连续的三个相同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
C、自由落体运动在开始连续的三个2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D、自由落体运动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末的速度之比为1:2:3
12.如图3所示是根据龟兔赛跑故事画出的乌龟和兔子赛跑过程中的位
移—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乌龟和兔子赛跑开始时是同时同地出发的
B.乌龟和兔子赛跑开始时是同地出发,但兔让乌龟先爬行一段时间
C.兔子虽然中途休息了一会儿,但最终还是兔子先到达终点
D.乌龟中途虽然落后,但最终还是比兔子先到达终点 图3
13. 两位同学进行竞走比赛,她们分别拿着底部穿孔、滴水比较均匀的饮料瓶,假设每隔
1s漏下一滴,她们在平直路上行走,同学们根据漏在地上的水印分
布,分析她们的行走情况(已知 人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
A.当沿运动方向水印始终均匀分布时,人做匀速直线运动B.当沿运动方向水印间距逐渐增大时,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当沿运动方向水印间距逐渐增大时,人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
D.当沿运动方向水印间距逐渐增大时,人的加速度可能在增大
三、填空题(本题共四题,每空2分,共26分。把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4.如图4所示,让滑块沿倾斜的气垫导轨做加速运动。将滑块放上不同的
遮光片,遮光片的宽度Δx有10cm,5cm,3cm,1cm„„规格的。测出每个
遮光片通过光电门所用的一段时间间隔Δt。则x表示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
t _________;遮光片越窄,Δt越小,当Δt极小时,可以认为x是
t(选填平均速度或瞬时速度)
15.某校物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房檐滴水估测艺体馆的高度,他们测出从艺体馆的屋檐处
滴下的相邻两滴水滴落地的时间间隔为0.5s,并观测到当第1滴水滴落到地面的瞬间,第
5滴雪水滴刚好离开屋檐(假设水滴离开屋檐时无初速度),由以上数据估测出艺体馆屋
檐到达地面的高度约为 m,水滴落地时的速度约为 m/s。(g取10m/s)
16.如图5所示,是A、B两物体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
运动的v-t图象,则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___ ___m/s,经______s
物体A、B相遇,经__ _______s 物体A、B相距最远。
17.(1)关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理必修1练习题
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10V以下的直流电源
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电源
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
22图5
D.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的越慢
(2)电磁打点计时器是测量时间的仪器,其工作电压约为 V, 电源频率是50Hz, 它每隔 s打一次点,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实验中,某次实验纸带的记录如图6所示,纸带上O、A、B、C、D、E、F、G为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由图可知纸带的加速度等于 ,在打D点时纸带的速度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F到G的距离为 cm。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10+8+10=28分。答题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8.(10分)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着地时的速度是经过空中P点时速度的2倍,已知P点离地面的高度h=15m,则物体着地的速度V为多少?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为多少?物体下落的总高度H为多少?物体下落一半位置时的速度V中为多少? (不计空气阻力, g=10m/s2).
19.(8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先后经过相距125米的A、B 两棵树,用了10秒时间,已知过B树位置时的速度为15m/s,求汽车到A树位置时的速度和从出发到A树所用的时间。
20.(10分)某司机乙驾驶一辆卡车正以一定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经过图a所示的限速牌标志为40 km/h的位置时,突然发现离它25.5m处停
着一辆正在维修的小轿车时,当该司机采取了紧急刹车措施, 使卡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结果还是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在
处理事故时,交警甲用课本介绍的测定反应时间的方法对该 限速行驶
司机乙进行了测试(如图b),发现他握住木尺时,木尺已经自
图a 由下降了20cm,试通过计算帮助交警分析卡车是否超速? 图b
22(g取10m/s)已知这种汽车急刹车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5m/s。
必修一物理试题答案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题至少有一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415、;16、;17(1) CD(选不全扣1分).(2)4∽6V ; 0.02秒;0.75 m/s ;0.40 m/s ; 5.90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10+8+10=28分。答题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8、(10分) 解:(1)设物体落地的速度为V,则根据V2-Vp=2gh
得V2—(V)=2gh-------- 2分, 解得落地速度V=20 m/s--------1分 222
(2)根据V=gt,可得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总时间t=V=2s-------2分 g
(3)根据V2=2gH,可得物体下落的总高度H=V
(4)根据公式物体下落一半位置时的速度V中=2=20 m-------2分(根据H=1gt2也可) 222g0V
2=102=14.1 m/s-------3分(不用
中点推论公式,用其他解法求也可)
19、(8分)解:依题意得,汽车在A、B两棵树之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V=SAB=125m/s=12.5m/s----------2分
t10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V=VAVB可得:汽车通过A树的速度VA=2V-VB=10 m/s------2分 2
根据汽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VBVA
t=1510 m/s=0.5 m/s------2分 1022
汽车从出发到A树的时间为t=VA0=10s=20s------2分 a0.5
20.(10分)已知a=-5m/s2, h=0.2m,设汽车经过限速牌时速度为V根据h=1gt2-----1分 2
得司机的反应时间为t=2hg20.2=0.2 (s) „„2分 反应时间内卡车做匀速运动 10
则卡车这段时间的位移S1=Vt,„2分 卡车紧急刹车后停下 Vt=0,则滑行的距离:
22S2=VtV„„2分 S总=S1+S2=25.5„„1分 由以上各式可求得V=15m/s=54km/h„1分 2a
因为V>V限=40 km/h„,显然该卡车超速。„1分
第四篇:《高一物理必修一习题上》
1. 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刻表示时间极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
B.时刻对应物体的位置,时间对应物体的位移或路程 C.火车站大屏幕上显示的是列车运行时间
D.1分钟只能分成60个时刻
2. 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伽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 B.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C.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伽利略用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验证了运动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3. 火车停靠在站台上,乘客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对面的火车缓缓起动了,等到站台出现,才知道对面的火车没有动,而是自己乘坐的火车开动了,则前、后两次乘客采用的参考系是( )
A.站台,对面火车 B.两次都是对面火车 C.两次都是对面站台 D.自己乘坐的火车,站台
4.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 : 2,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2 : 1,它们各自做自由落体运动,则
( )
B.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1 : 1
A.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2:1
C.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 : 2 D.下落过程中速度之比是1 : 2 5.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行的磁悬浮列车——“上海磁浮”已于2003年10月1日正式运营.据报导,上海磁浮全线长30多 km,全程行驶约7 min 30 s,列车以120 m/s的最高速度行驶约30 s.如果这30 s处于行驶时段的正中,由这些数据可以估算出列车的加速度约为
A.0.3 m/s2 B.0.6 m/s2 C.1.10 m/s2 D.123 m/s2
t2.6. 一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其通过连续两段相等位移△x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2x(t1t2)x(t1t2)2x(t1t2)x(t1t2)
tt(tt)tt(tt)tt(tt)tt(tt)A.1212 B.1212 C .1212 D.1212
7.
如右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v-t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
A.t=1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B.t=5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 m/s2 C.第3 s内物体的位移为1.5 m
D.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大
8.如图1所示,水龙头开口处A的直径d1=2 cm,A离地面B的高度h=80 cm,当水龙头打开时,从A处流出的水流速度v1=1 m/s,在空中形成一完整的水流束.则该水流束在地面B处的截面直径d2约为(g取10 m/s2)( )
A.2 cm B.0.98 cm C.4 cm
D.应小于2 cm,但无法计算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已知心电图记录仪的出纸速度(纸带移动的速度)是2.5 cm/s,如图3所示是仪器记录下来的某人的心电图,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0.5 cm,由此可知( )
图3
A.此人的心率约为75次/分 B.此人的心率约为125次/分
C.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0.75 s D.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0.80 s
10.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某时刻关闭发动机而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它关闭发动机后通过37.5 m所需时间为( )
A.3 s B.4 s C.5 s
D.6 s
11. 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分别做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B、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相同 C、到达M点时的速率一定是A的最大
D、B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瞬时速度方向相同 12.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从某点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它经过的路径中,取AE并分成相等的四段,VA、VB、 VC、VD、VE表示通过A、B、C、D、E点的速度,V表示AE段的平均速度,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V= VC
B.V=( VA+VE )/2 C.VB<V< VC
D.VC<V< VD
第Ⅱ卷(共60分)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3.(8分)如图7所示为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装置,开始时小车在水平玻璃板上匀速运动,后来在薄布面上做匀减速运动,所打出的纸带如图8所示(附有刻度尺),纸带上相邻两点对应的时间间隔为0.02 s.
图
7
图8
从纸带上记录的点迹情况可知,A、E两点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cm,小车在玻璃板上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小车在布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此空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14.(8分)为了探究受到空气阻力时,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某同学采用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如图9所示).实验时,平衡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后(消除摩擦阻力的影响),在小车上安装一薄板,以增大空气对小车运动的阻力.
(1)往砝码盘中加入一小砝码,在释放小车________(选填“之前”或“之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2)从纸带上选取若干计数点进行测量,得出各计数点的时间t与速度v的数据如下表:
请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小车的v-t图象.(请在答题卡上完成)
000
1
2
3
(3)请根据v-t图象简要说明小车的速度、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第15题和第16题各10分,第17题和第18题各12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5. (10分)物体从距地面高度为1.25m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下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多少?物体下落到地面所用时间为多少?(g取
16.(10分)温州机场大道某路口,有按倒计时显示的时间显示灯。有辆汽车在平直路面上正以36km/h的速度朝该路口停车线匀速前进,在车头前端离停车线70m处司机看到前方绿灯刚好显示“5”.交通规则规定:绿灯结束时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许通过。物理必修1练习题
)
则:
(1)若不考虑该路段的限速,司机反应时间为1s,司机想在剩余时间内使汽车匀加速直线通过停车线,则汽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
(2)若该路段限速60km/h,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s,司机反应过来后汽车先以2m/s2的加速度沿直线加速3s,为了防止超速,司机在加试结束时立即踩刹车使汽车匀减速直行,结果车头前端与停车线相齐时刚好停下,求刹车后汽车加速度大小(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17.(12分)有一辆汽车沿笔直公路向悬崖匀速驶近时鸣喇叭,经过8S听到来自悬崖的回声;再前进21S,第二次鸣喇叭,经过6S又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汽车第一次鸣喇叭时到悬崖的距离x1; (2)汽车的速度V1的大小?
18.(12分)如图所示,A、B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板间距离为d。在两板正中间有一质点p,设竖直向上为正方向,t=0时刻质点p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t1时刻加速度突然变为-a,运动一段时间后,t2时刻加速度又变回a,再运动一段时间后在t3时刻加速度又变为-a,……如此反复。
第五篇:《高一物理必修1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1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哪组单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
A.千克、秒、牛顿 B.千克、米、秒 C.克、千米、秒 D.牛顿、克、米 2.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属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是:( ) A 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 B 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和地面受到的压力 C 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和支持力 D 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受到的压力 3 对于惯性的大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在阻力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大的不容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B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不论速度大小,它们的惯性的大小一定相同
C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要比维持这个物体做匀速运动所需的力大,所以物体静止时惯性大
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质量相同的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 4.关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所受合力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合力为零,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只有合力发生变化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发生变化 C.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时,物体的速度一定不为零
D.物体所受的合力不变且不为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变化 5.两质点甲与乙,同时由同一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4s末甲、乙将会相遇 B.在第2s末甲、乙将会相遇
C.在2s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D.在第2s末甲、乙相距最近 6.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 如图所示。在A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点时,物体速度为零,然后被弹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从A下降到B的过程中,速率不断变小。 B.物体从B点上升到A的过程中,速率不断变大。 C.物体在B点时,所受合力为零。
D.物体从A下降到B,以及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
7. 如图 1 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有滑轮,两物块 P 、Q 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 P 悬于空中,Q 放在斜面上,均处于静止状态,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推 Q 时,P 、Q 仍静止不动,则()
A. Q 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小
B. Q 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C. 轻绳上拉力一定变小 D. 轻绳上拉力一定不变
8、甲、乙两人发生口角,甲打了乙的胸口一拳致使乙受伤,法院判决甲应支付乙的医药费。甲狡辩说:
“我打了乙一拳,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乙对我也
..
有相同大小的作用力,所以乙并没有吃亏。”那么你认为法院这一事件判决的主要依据是( )
A. 甲打乙的作用力大于乙对甲的反作用力,故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 B. 甲打乙的作用力等于乙对甲的反作用力,但甲的拳头先对乙的胸口施加作用力,故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
C. 甲打乙的作用力远大于乙对甲的反作用力,而且甲用拳头打乙的胸口位置,致使乙身体严重受伤害,故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 D. 甲打乙的作用力等于乙对甲的反作用力,但甲的拳头和乙的胸口受伤的程度不相同,甲轻而乙重,故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 9. 如图3所示,倾角为30°,重为80 N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面上.一根弹性轻杆一端垂直固定在斜面体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为2 N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斜面有向左运动的趋势 B.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为80 N
C.球对弹性轻杆的作用力为2 N,方向竖直向下
D.弹性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2 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10.如图所示,物体A和B叠放在水平面上,在水平恒力Fl=7N和F2=4N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此时B对A的摩擦力为f1,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f2,则( )
A.f1=11N,f2=11N B.f1=11N,f2=3N
C.f1=0,f2=3N D.f1=0,f2=11N
11. 如图所示,A、B两球完全相同,质量均为 m,用两根等长的细线悬挂在O 点,两球之间连着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静止不动时,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为。则弹簧的长度被压缩了 ( )
mgtanmgtan A. B. kk
2mgtan2mgtank
k
12.如图所示,把球夹在竖直墙壁AC和木板BC之间,不计摩擦,设球对墙壁的压力大小为F1,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F2,现将木板BC缓慢..转至水平位置的过程中( ) A.F1、F2都增大 B.F1增加、F2减小 C.F1减小、F2增加 D.F1、F2都减小
二填空题(13题6分、14题14分,共20分)
13.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下图为某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
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计数点,用米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对应时刻小车的
2
速度大小v4=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
14.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 (1)在该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需要调节斜面倾角,使小车在小盘(盘中不放砝码)的牵引下在斜面上匀速下滑
B.在平衡摩擦力时,需要拿走小盘,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固定在小车的尾端,然后调节斜面倾角,轻推小车,使小车在斜面上匀速下滑 C.每改变一次小车的质量,需要重新平衡一次摩擦力
D.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小车的质量应比小盘(包括盘中的砝码)的质量大得多 (2)在实验中,可通过位移的测量来代替加速度的测量,即
a1x1
,使用这种方法需满
a2x2
足的条件是两小车 (填“质量”、“所受拉力”或“运动时间”)相同.
(3)某同学实验得到纸带上选择了标为0-3的4个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刻线与0点对齐。请你从图中读出有关数据,并计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第2点对应的小车瞬时速度为 m/s。
(4) 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画出 a--m图像是一条曲线,则他应该画 图象。如果图象是一条 ,则说明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三 计算题(本题共 3小题,共 40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5.(12分)如图所示,在倾角θ= 37的足够长的固定斜面底端有一质量m=1.0kg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0.25,现用平行斜面向上拉力F=10N将物体由静止沿斜面向上
00 2
拉动,经时间t = 4.0s撤去F,(sin37 = 0.6,cos37= 0.8,g=10m/s)求: (1)撤去力F时物体的速度大小。
(2)物体从撤去外力之后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
16.(12)如图所示,在车厢中,一小球被a、b两根轻质细绳拴住,其中a绳与竖直方向α角,绳b成水平状态,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求:(1)车厢静止时,细绳a和b所受到的拉力(2)当车厢以一定的加速运动时,a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变,而b绳受到的拉力变为零,求此时车厢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17.(16分)如图 12 所示,光滑斜面体的质量为M ,斜角为θ 。放置在光滑水平 面上,要使质量为m 的物体能静止在光滑斜面体上,应对光滑斜面体施以多大的水平外 力F ?此时m 与 M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N 为多大?
附加题:
如图所示,质量m0=8 kg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加一水平恒力F=8N,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1.5 m/s时,在小车前端轻轻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m=2 kg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物块始终没有离开小车,g取10m/s2,求: (1) 小物块在小车上滑动的时间。
(2) 从小物块被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2s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 (3) 要使物块始终没有离开小车,小车至少多长?
m
高一物理必修1测试题
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13、 0.405 0.75~0.76 14(1)BD
(2)运动时间
(3) 0.8 , 0.24 (4) a---
m
,
三计算题 15:解:
(1)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把重力进行正交分解: F1=mgsin37º „„„„„„„„„„„„„(1分)
FN=F2=mgcos37º „„„„„„„„„„„„„(1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F1=ma
1
„„„„„„„„„(2分)
fFNmgcos37 „„„(1分)
2
a1=2m/s„„„„„„„„„„„„„„(1分)
由运动学方程:V=a1t„„„„„„„„„„„„„ (1分) V=8m/s„„„„„„„„„„„„„(1分)
(2)撤去外力后,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f)=ma2„„„(2分)
2
a2=-8m/s„„„„„„„„„„„„„„„(1分) 撤去外力之后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方程:
0V2
„„(1分) x
2a2
x=4m„„„„„„„„„„„„(1分)
16.解:(1)由平衡条件得:
Fbsinα-Fa=0„„„„„„„„„„„„„„„„„„„„2分 Fbcosα-mg=0„„„„„„„„„„„„„„„„„„„„2分
解得:Fa=mgtanα„„„„„„„„„„„„„„„„„„„„1分 Fb=mg/cosα„„„„„„„„„„„„„„„„„„„„1分 (2)由小球受力分析知,小球所受合力为
F=mgtanα„„„„„„„„„„„„„„„„„„„3分
第六篇:《高一物理必修一综合复习题》
必修一综合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
的,全部选对得4分,对而不全得2分。)
1.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当它们间夹角为90°时合力大小为20N,则当它们间夹
角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
A.40N
B.
C.物理必修1练习题
D.
( ) ( )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 B.合力的大小一定等于两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C.合力的大小可以大于它的任一个分力 D.合力的大小可以小于它的任一个分力
3.如图1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P
连接,P与固定挡板MN接触且P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体P此时刻受到外力的个数有可能为( )
A.2个 C.4个
B.3个 D.5个
4.如图2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
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为
A.lC.l
( )
m1g
k
B.lD.l
(m1m2)g
k
图2
m2g
k
m1m2g
k(m1m2)
5.如图3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放在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上。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
渐向上偏移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绳对球的拉力F和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N将
( )
A.F逐渐增大,FN逐渐减小 B.F先增大后减小,FN逐渐减小 C.F逐渐增大,FN逐渐增大 D.F先减小后增大,FN逐渐减小
球便立
6.一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抛球,他每隔0.40s抛出一球,接到
即把球抛出,
已知除抛、接球的时刻外,空中总有四个球,将球的运动看作是竖直方向
的运动,球到达的最大高度是(高度从抛球点算起,取g=10m/s2)
A.1.6m
( ) B.2.4m
C.3.2m
D.4.0m物理必修1练习题
7.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1做
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2做匀速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内以速度v1做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内以速度v2做匀速运动,已知v1≠v2。则
A.甲先到达
B.乙先到达 D.不确定
( )
C.甲、乙同时到达
8.在轻绳的两端各拴一个小球,一人用手拿着上端的小球站在三楼的阳台上,放手让小球
自由下落,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为t0。如果站在四楼的阳台上,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则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将
A.不变 C.变小
B.变大 D.无法判断
( )
9.如图4所示,A、B两物体相距s=7m,物体A以vA=4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
体B此时的速度vB=10m/s,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2m/s2。那么物体A追上物体B所用的时间为
A.7s B.8s C.9s D.10s
( )
图4 B
10.甲、乙两物体相距s,同时同向运动,甲在前面做加速度为a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
动;乙在后面做加速度为a2、初速度为v0的匀加速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a1=a2时,只能相遇一次 C.若a1>a2时,不可能相遇两次
B.若a1>a2时,可能相遇一次 D.若a1<a2时,一定相遇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把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摩擦力之后,通过观察沙堆的形成测出了沙粒之间的动摩擦
因数。研究的过程如下:研究小组通过观察沙堆的形成过程可以发现,由漏斗落下的细沙总是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小圆锥体,继续下落时,细沙沿圆锥体表面下滑,当圆锥体的母线与底面夹角达到一定角度时,细沙不再下滑,如图5
所示。
图5
经过反复实验,研究小组得出结论:沙堆的形成与沙粒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有关。该小组只用一把皮卷尺就测定了沙粒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假定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1)该小组必须测定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
(2)动摩擦因数与这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探究合力的求法》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
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6所示。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 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其中正确的是(填入相应的字母)
13.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如图7所示,并且每隔
四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已知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为s,且s1=0.96cm,s2=2.88cm,s3=4.80cm,s4=6.72cm,s5=8.64cm,s6=10.56cm,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计算此纸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___m/s2,打第4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v=_________________m/s。请你依据本实验推断第6记数点和第7记数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 cm。
图7
14.一个重为G的物体,用绳悬挂,开始时在竖直位置处于平衡。如果再对物
体施加一个大小一定的作用力F(F<G),使物体在某一位置重新处于平衡,
图
8
如图8所示。若不计悬线质量,则悬线与竖直方向的最大夹角θ的正弦值sinθ=___________。
15.一辆汽车从车站由静止起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有人未上车,急忙刹车,车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而停下来,结果总共在5s内前进了10m。汽车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最大值vm=___________m/s。
16.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该公路每隔s=15m安装一个路标,如图9
所示。汽车通过A、B两相邻路标的时间tAB=2s,通过B、C两相邻路标的时间tBC=3s,汽车通过A、B、C三个路标的速度是vA=___________m/s,vB=___________m/s,vC=___________m/s。
三、计算题(共36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有数值计
算的要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只有最终结果的不得分。)
17.(8分)用两根绳子吊起一个重物,如图10所示,如果每根绳所能
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0104N(sin37º=0.6,sin53º=0.8)求:
(1)吊起重物超重时,AO段和BO段哪根绳先断? (2)该装置所能吊起的重物最重是多少?
图
10 18.(8分)如图11所示,为某郊区部分道路图,一歹徒在A地作案后乘车沿AD道路逃窜,
警方同时接到报警信息,并立即由B地乘警车沿道路BE拦截,歹徒到达D点后沿DE道路逃窜,警车恰好在E点追上了歹徒,已知警方与歹徒车辆行驶速度均为60 km/h,AC=4 km,BC=6 km,DE=5 km,则歹徒从A地逃窜至E点被抓获共用时间为多少分?
19.(8分)如图12所示,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当它们相距 s0=7m时,A在水
平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正以vA= 4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运动,而物体B此时速度vB=10m/s向右,以a=-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则经过多长时间A追上B?若vA=8m/s ,则又经多长时间A追上B?
20.(12分)如图13所示,有黑白两条毛巾交替折叠放在地面上,白毛巾的中间用绳与墙
壁连结着,黑毛巾的中部用手将它拉住,欲将其分离开来,若两条毛巾的质量均为m,毛巾之间及其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问将黑毛巾匀速拉出需加多大的水平力?如果有n条白、黑毛巾交替折叠放置着,要将n条黑毛巾一起匀速拉出,要多大的力?
图13
必修一综合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 设F1 =F2 =F,当它们间的夹角α =90º,由画出的平行四边形(为矩形)得合力
为:F合
,所以F
。当夹角为120°时,F合′=F =
。
当两个分力F1和F2间夹角变为β =120º时,同理画出平行四边形,由平行四边形的一半组成一等边三角形,因此其合力为:F′=F1=F2=
。 2.【答案】ACD
【解析】由于合力的大小在:|F1-F2|≤F合≤|F1+F2|,从中知,合力的大小可以等于任一个分力也可以大于任一个分力,但必须介于|F1-F2|与|F1+F2|之间.所以正确的答案是ACD。 3.【答案】AC
【解析】当斜面体P与挡板只接触而无挤压时,P仅受重力和弹簧的弹力2个力作用;当斜面体P与挡板接触并发生挤压时,P受重力、弹簧的弹力、挡板的弹力和摩擦力等4个力作用。
4.【答案】A
【解析】以木块1为研究对象,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有弹簧对木块1的拉力与木块1的滑动摩擦力平衡,即: k(x-l)=μm1g
上一篇:潮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质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