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高三】
山东临沂市2015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
2015.5
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行人安祥自若地在马路中间行走,车就不敢开快。自行车紧按着铃,也白搭,人们置若罔(wǎng)闻。这里的居民又特别喜爱在街面活动,打牌的,吃饭的,乘凉的,晒太阳的。生活就从门里蔓延出来,摊到了这里。
不过,切莫以为这里都是些 甲 (粗俗/俚俗)的生活,在那些低檐窄户的后头, 乙 (背静/寂静)的弄(1òng)堂里,也蜇居着一些文雅的 丙 (狷介/桀骜)的人生。只要听听那里钢琴声就知道,手指头在琴键上摸索出沉思的夜曲,还有天井墙上,月光下的爬墙虎的影子。这都是些隐私一样的情节,藏匿在一扇扇缄(jiǎn)默的门窗里面,是不能做街景的。所以,街景再怎么都是粗糙(cāo)的。越是华丽的街景,越是粗糙,带着些暴力气势汹汹的。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弄(1òng)堂 藏匿 B.粗糙(cāo) 蜇居
C.缄(jiǎn)默 气势汹汹 D.置若罔(wǎng)闻 安祥自若
2.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粗俗 寂静 桀骜 B.俚俗 背静 狷介
C.俚俗 寂静 狷介 D.粗俗 背静 桀骜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A.像端午这样的传统节日诞生于农业社会,如今人们不再安土重迁,新奇好玩的事物层出不穷,但是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个人与家庭、社会的纽带,是不可替代的。
B.“汉语热”似乎是搭上了韩国外交迅速向中国靠拢大背景下的顺风车,韩国总统朴槿惠在访华期间亲切的中文问候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C.对那些赶时间上班或有急事的违规者来说,罚十元钱对其不足为训,而一二十分钟的 “文明接力”却会因为让其彻底迟到或耽误了事情而长一个深刻教训。
D.面对创新创业大潮,作为政府科技部门,我们应顺势而为,为正在方兴未艾的“草根创新”添薪加火,使大众创新创业成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新引擎。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A.文化部团委在3月份启动了《青春·使命》学先进促成长活动,组织青年干部深入挖 掘、发现、整理、宣传文化战线各时期的先进典型。
B.中国《汉字》国际巡展启动活动后,引发了不少的轰动。“精妙绝伦,叹为观止!”,不少参观者用这样的话来评价布展的精巧和汉字的美妙。
C.这些条形的石头,被安放于何年?又默默地托付起过多少人前行的步履?俯首石阶,我一直在思索着这样的问题。
D.杨丽萍从未受过正规的舞蹈训练,她所有的舞蹈全部源于自然,源自于自然山林中的风叶流云,花鸟虫鱼。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中国机动车数量高速增长,导致人们的驾车文明程度不高,确实到了推动依法文明驾 车,建立与中国机动车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交通秩序的时候。
B.在网络时代,人们将微博、微信等公众信息平台称为“自媒体”,其盛行主要是由于自
媒体具有传播更直接、表达更自由的特点造成的。
C.机器人公司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流水线上装配植保机器人,集施肥、播种、喷药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可对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作物进行护理。
D.中俄共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体现了在国际形势大变革、大调整的情况下,双方在维护世界秩序稳定、推动和平发展方面的协作精神。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根据形象学的理论,异国形象是社会集体想象物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它所传达的是他者国家的话语,或是体现着对异国的社会集体想象,或是针对着这种想象,总之要受到它的制约。西方形象学研究的经验事实分为西方文明国度之间的相互形象塑造和西方文明为东方国家单向的形象塑造。其中,西方的“中国形象”作为一种知识与想象体系。真正的意义不是认识或再现中国的现实,而是构筑一种西方文化必要的、关于中国的形象。因为现代的中国形象,不论是立场和视野还是想象的主体都是西方的。
文化交融和共生中存在着文化本体和文化变异体两种文化形态。可以说,中国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承担着不同的社会功能,但这均不是“事实的”文化的本体性价值。只能是“描述的”文化的价值。对西方作家而言,中国与其说是一个真实的国家,不如说是他们想象描述的一个神话,是激发他们写作和表达思想的灵感和素材。可见,西方作品中的中国并非地理空间存在意义上的中国,而是被西方化了的中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摆在中国学界的第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该如何面对一个真实的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是不断变化的。最初西方的中国形象是被高度美化的物质和精神昌明的综合体,例如《马可·波罗游记》里就有许多对中国物质文明夸张的渲染。但是,伴随晚清政府的苟延残喘,中国在西方的形象被贬斥为封闭、愚昧和落后的。例如笛福在《鲁滨逊漂流记续编》等作品中,对中国文明进行肆无忌惮地讽刺与攻击。在他眼里,所谓中国的光辉灿烂、强大昌盛等颂扬中国的言论,丝毫不值一提;而中国人的自傲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事实上中国人连美洲的生番野人都比不上„„
西方近代以来的人文学科、社会学科中充斥着的殖民话语,对近代以来中国本土的学术有着深刻的影响。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许多行为和措施都是对西方的一种回应。在急于扮演国际化角色的过程中,中国无可避免地被笼罩在了后殖民主义世界的大气候之下。时至今日,国人仍有将西方当做正面的东西来看待,认为西方的模式和经验就是好的,从而丧失了从根本上去挑战和拒绝西方权势话语、殖民话语的勇气。
正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提出的“镜中之我”所说的那样,自我是社会的产物,以镜子的反映来说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随着当代形象学从对他者文化的阐释转向对自我文化的确认,借助他者形象这面镜子认识自我是形象塑造者的一个重要动机。在形象学中,每种形象都是另一种文化的一面镜子,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意见和态度,可以反观自身,形成自我的观念。而无论西方学者还是中国学者,都把中国形象看作是西方社会与文化的权力运作的结果,是西方主义的产物,而更进一步而言,中国当代形象学更多的是要考虑西方的中国形象对中国社会的能动意义。因为,中国乃至东方就是在西方所塑造的形象的提示和促动下巨变的。
(选自《文艺争鸣》,有删节)
6.下列各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异国形象是社会集体想象物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态,它所传达的是他者国家的话语,要受到这种形象想象的制约。
B.中国形象的立场、视野和想象的主体都是西方的,所以西方的“中国形象”真正的意义是构筑西方文化必要的。
C.中国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承担的社会功能,均不是“事实的”文化的本体性价值,只是“描述的”文化的价值。
D.对西方作家而言,中国是激发他们写作和表达思想的灵感和素材,他们作品中的中国是已经被西方化了的中国。
7.下面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历史上,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是在不断变化的,如《马可·波罗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续编》中作者的观点就不同。
B.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不可避免地被笼罩在了后殖民主义世界的大气候之下,而中国的许多行为和措施都对西方做出了回应。
C.由于当代形象学从对他者文化的阐释转向了对自我文化的确认,形象塑造者的唯二动 机变成了借助他者形象这面镜子认识自我。
D.中西方学者都把中国形象看作是西方社会与文化的权力运作的结果,人们考虑更多的 是西方的中国形象对中国社会的能动意义。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的“中国形象”属于西方文明为东方国家单向塑造的形象,其真正的意义不是认识或再现中国的现实。
B.在文化交融和共生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学界必须应对的第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该如何面 对一个真实的中国。
C.认为西方的模式和经验都好的人,结果就丧失了从根本上去挑战和拒绝西方权势话语、 殖民话语的勇气。
D.库利提出的“镜中之我”的说法是以镜子的反映来说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是在 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为空格)(每小题3分,共12分)
薛季昶,绛州龙门人也。则天初,上封事,解褐拜监察御史。频按制狱称旨,累迁御史中丞。
万岁通天元年,夏官郎中侯味虚统兵讨契丹不利,奏言“贼徒炽盛,常有蛇虎导其军”。则天命季昶按验其状,便为河北道按察使。季昶先驰至军,斩味虚□闻。又有藁城尉吴泽者贪虐纵横尝射杀驿使截百姓子女发以为髢州将不能制甚为人吏所患。季昶又杖杀之。由是威震远近,州县望风慑惧。然后布以恩信,旌扬善吏。
有汴州孝女李氏,年八岁,父卒,枢殡在堂十余载,每日哭临无限。及年长,母欲嫁之。遂截发自誓,请在家终养。及丧母,号毁殆至灭性,家无丈夫,自营棺椁,州里钦□至孝,送葬者千余人。葬毕,庐于墓侧,蓬头跣足,负土成坟,手植松柏数百株。季昶列上其状,有制特表门闾,赐以粟帛。
久视元年,季昶自定州刺史入为雍州长史,威名甚著,前后京尹,无及之者。俄迁文昌左丞,历魏、陕二州刺史。长安末,为洛州长史,所在皆以严肃为政。
神龙初,以预诛张易之兄弟功,加银青光禄大夫,拜户部侍郎。时季昶劝敬晖等因兵势杀武三思,晖等不从,竞以此败,语在《晖传》。季昶亦因是累贬,自桂州都督授儋州司马。初,季昶与昭州首领周庆立及广州司马光楚客不协。及将之儋州,惧庆立见杀,将往广州,又恶楚客,乃叹曰:“薛季昶行事至是耶!”因自制棺,仰药□死。
睿宗即位,下制曰:“故儋州司马薛季昶,刚干义烈。早承先顾,驱策中外,绩誉昭宣;有庄、汤之推举,同汲黯之强直。属丑正操衡,除其异己,横加窜责,卒至殂亡。言念忠冤,有怀嘉悼。可赠左御史大夫,仍同敬晖等例,与一子官。”
(选自《旧唐书》)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频按制狱称旨 按:按照
B.家无丈夫,自营棺椁 营:置办
C.横加窜责,卒至殂亡 窜:放逐
D.言念忠冤,有怀嘉悼 嘉:褒扬
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是
①斩味虚□闻②州里钦□至孝③因自制棺,仰药□死
A.①以 ②之 ③而
B.①以 ②其 ③而
C.①而 ②之 ③以
D.①而 ②其 ③以
1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有藁城/尉吴津者/贪虐纵横/尝射杀驿/使截百姓子女发以为髢/州将不能制/甚为人吏所患
B.又有藁城尉吴泽者/贪虐纵横/尝射杀驿使/截百姓子女发以为髢/州将不能制甚/为人吏所患
C.又有藁城尉吴泽者/贪虐纵横/尝射杀驿使/截百姓子女发以为髢/州将不能制/甚为人吏所患
D.又有藁城/尉吴泽者/贪虐纵横/尝射杀驿使/截百姓子女发以为髢/州将不能制甚/为人吏所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征讨契丹的将领出兵不利并欺骗朝廷后,薛季昶奉命去调查,他毅然处决了统军将 领侯味虚并上报朝延。
B.薛季昶担任雍州长史后,声名卓著,前后的长官没有人能赶上他。他任职时行政严谨 清肃,备受称道。
C.在参与策划并诛杀张易之兄弟后,薛季昶劝告主事者敬晖等乘势铲除武三思的建议未 被采纳,他因此而被害。
D.薛季昶后来受到朝廷的平反和嘉奖,皇帝亲自下诏,把他同古代的一些忠臣相比,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季昶劝敬晖等因兵势杀武三思,晖等不从,竟以此败,语在《晖传》(5分)
(2)及将之儋州,惧庆立见杀,将往广州,又恶楚客,乃叹曰:“薛季昶行事至是耶!”(5分)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花下醉
李 商 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1)两首诗的“诗眼”分别是什么?请选取一首诗进行简要赏析(4分)
(2)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夜晚秉火赏花,请分析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4分)
15.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孔子在《论语·里仁》中告诫人们要向有德行的人看齐,同时认真反省自身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用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与“思”关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告诫人们不能有丝毫的贪心,千万不能觊觎身外之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2分)
16.以下为一则新闻的主体部分节选,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4分) 当大家以手机短信送祝福庆祝西方感恩节时,由“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教父母学会上网”等组成的新二十四孝图正在山东师范大学校园展出,青年大学生用独特方式度过感恩节,弘扬孝道文化。
“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亲自给父母做饭,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记者在山东师范大学看到了由大学生绘制的新二十四孝图,图文并茂,与现代生活联系,贴近老年人实际生活需要,吸引了众多大学生驻足观看。
“本次新二十四孝图绘制展示活动是学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之一,用这种活泼新颖的形式,弘扬借鉴中国传统孝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山东师范大学团委书记李梦遥介绍说,举办这个活动,是希望引导大学生崇孝感恩,培养尽孝乐孝的品质,激励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7.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4分)
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的同时,①____________。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虚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部手机,一部电脑,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假意应付。方便是方便,②_____________。
鉴赏诗歌语言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癸未道间
李曾伯
栖鸦啼破烟林暝,把旅梦、俄惊醒。猛拍征鞍登小岭。峰回路转,月明人静,幻出清凉
【注】境。 马蹄踏碎琼瑶影,任露压巾纱未忺整。贪看前山云隐隐。翠微深处,有人家否,
试击柴扃问。
【注】 未忺(xiān):不想的意思。
(1)上片最后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中的“任”“贪”二字被后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山峰重叠,山路迂回,月光皎洁,山野寂静,仿佛清澈明净的虚幻梦境。与前句写傍晚行路时乌鸦啼叫的嘈杂与暮霭笼罩山林的昏暗形成对比,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轻松喜悦的心境,为下片叙写夜间行路的情趣作铺垫。
(2)“任”是听凭、任由的意思。词人任由露水打湿了头巾也不整理,表现了词人骑马夜行、沉醉于月下美景时的忘我情态。“贪”是贪图、不知满足的意思。月光下前面的山峰轻云缭绕,词人百看不厌,从侧面表现了景致的迷人,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美景浓浓的喜爱之情。
2.(2015·济南市二模)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①帐 夜
吴兆骞
②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③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 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诗歌第二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歌尾联,对“空”字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动静结合,“雁飞”是动景,“白雪”是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大雪铺地、雁群南飞的景象,含蓄地传达出痛苦无奈之情。②视听结合,“雁飞”“白草”“雪”“黄榆”是目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调动视觉听觉,渲染了悲凉的氛围,给人身临其境之感。③色彩点染(或色彩渲染),“白”“黄”的色彩点染,写出了边地景色的苍凉凄清。(任选其中两点即可)
(2)“空”,徒然、白白地,写出因为边城苦寒,五月还未见花开,因而妻子给自己寄来
的春衣,白白空放在那里穿不着。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白花一番心意的疼惜和相思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身处苦寒边地的孤独与无奈。(意思对即可。)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宫 词
白居易
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宫 词
顾 况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1)这两首诗运用了什么共同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语言风格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对比(反衬)。歌声传达的欢乐与失宠宫人的孤独形成对比,反衬出女主人公的枯寂哀怨和冷清无奈之情。
(2)白诗语言浅近,全诗不事雕琢,“红颜未老恩先断”又直抒胸臆,点明宫人难以入眠的原因;顾诗委婉含蓄,用环境的清幽来曲折地表现出宫人的情感。
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闲居遣怀十首
[唐]姚合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
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
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1)诗中的“闲”体现在哪些地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姚合的诗追求“静趣”,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听鹤唳;望秋山;赏绿萍;看青苔。
(2)环境幽静:听鹤唳和望秋山,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满池的绿萍,斑斑点点的青苔,静态的景物,更是环境幽静的体现。
心境清静:没有徭役的烦扰,清闲;“料无车马客”没有人事官场往来,心里清净。环境清静是心灵清静的折射,对“静趣”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意思对即可。)
5.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和乐天《春词》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注】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 ①玉搔头:玉簪,可用来搔头,故称。
★(1)徐诗中的“蘸”字运用巧妙,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都写了“春天”,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蘸”是动词,拟人手法,写两岸的桃花碰水而盛开;写出桃花鲜艳饱满的形态,烘托出生机盎然的美好春天的景象。
②刘诗写闺中女子的动作情态,抒写其在春日中的闲闷忧愁之情;徐诗则描写游人所见之景来表达对春天喜爱之情。(意思对即可。)
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花下醉
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1)两首诗的“诗眼”分别是什么?请选取一首诗进行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夜晚秉火赏花,请分析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白诗的诗眼是“惜”,李诗的诗眼是“醉”。(赏析略)
(2)相同,都借赏花、怜花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恋,对时间无情流逝(或青春易逝)的感伤之情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
古诗词比较鉴赏课时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杜甫在《蜀相》中写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在晏殊的这首词中作者也写到了黄鹂鸟的声音——“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试结合原诗词,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
(2)词的下阕写人物,试简要分析青年女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这一青年女子形象的。
答: 【答案讲评】(1)《蜀相》中,作者写黄鹂鸟的叫声是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用黄鹂鸟的叫声反衬出诸葛亮祠堂周围的寂寥冷落,寄托着诗人对诸葛亮身后凄凉的哀叹和同情。亟盼良相贤才平叛定国,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之情。同时也有物是人非、历史沧桑的感慨。晏殊的《破阵子》用黄鹂鸟的叫声衬托出周围的幽静,写出了春光的美好,抒发了热爱春光的欢快自在之情。
(2)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形象。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刻画青年女子形象——声音:巧笑;表情和动作:逢迎、笑从双脸生;心理:疑怪昨宵春梦好。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惜别
严仁
①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柂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鹧鸪天·送人【花下醉惜牡丹花】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①捩柂:转动船舵。
(1)从字数看,《鹧鸪天》属于 。这两首词都主要用了 意象,抒写惜别之情。
(2)这两首词都写到送别引起的“恨”。请比较分析“恨”的差异。
答:
【答案讲评】(1)小令 流水或者江水
(2)严词主要抒写离别之恨。一曲哀弦,愁肠欲断。扬帆转舵,蒲帆如心情般沉重。离别在即,爱人伫立楼头,泪眼相送,碧草黄柳更反衬离别的忧伤,离愁别恨恰似流水般绵长。辛词名为送人而作,虽有离别之恨,但更多的是身世浮沉、世道艰难之恨。“功名馀事且加餐”是诗人壮志难酬的激愤之辞。“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既写行人前路茫茫,亦含小人当道蒙蔽世人之意。“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用反问句表达“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之事”这层意思。“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含蓄表达“人世险恶、世道艰难更胜离别之恨、行旅之悲”这层意思。
3.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寒 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写出两点即可) 答:
(2)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
答:
【答案讲评】(1)①都是托物言志的诗,借写花来表现自己的精神追求。②都不直书其物,文中对写作对象的称谓,前者写梅不用“梅”字,后者写菊不用“菊”字。③都化用了典故。前者化用王羲之练书法洗笔,洗黑了池水的典故;后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 (2)《墨梅》一诗语言通俗明快,琅琅上口,近乎口语;《寒菊》一诗语言文雅含蓄。前者直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后者曲言“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春 日
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春 日
陈与义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1)两首诗是如何分别抓住春天的特有景物来描绘春天的?请简要说明。
答:
(2)两首诗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讲评】(1)①秦观的诗,写春雨过后之景。诗人抓住春之朝阳和春之鲜花来写,描绘出春天美的意境。②陈与义的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诗人抓住春天之鸟和存天之绿叶红花来写,把春的气氛充分渲染了出来。
(2)①秦观的《眷日》,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诗人捕捉到春雨“万丝”的特征,聚焦于庭院一角,描绘出一幅春雨过后晴春晓日的精巧画面,通过对偶、拟人手法衬托庭院的华丽,描绘了芍药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诗歌缘情写景,曲折隐晦地体现了诗人因宦途艰险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②陈与义的《春日》,写春则明显地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诗人只抓住最能代表春天特点的景物加以点染。然后由写景转入抒情:春意浓、诗兴旺。将更多的春意留给读者自己去看、去想、去揣摩。
5.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碧玉箫
关汉卿
①②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
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注】①泼醅:没有滤过的酒。②“有白衣”句:引用陶渊明“九月九日有菊无酒,适逢友人遣白衣童子送酒”的典故。
普天乐
滕 宾
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花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
(1)滕曲中的“蜗角名”和“蝇头利”比喻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试分析这两首元曲所流露出的共同的思想倾向。
答:
【答案讲评】(1)比喻极小的名和利。表明了诗人对追名逐利的否定和厌弃。
(2)都对陶渊明愤世嫉俗、脱离尘世的隐居生活表示理解、赞赏和向往。这两首小令虽然描写的景物不同:第一首是秋景,第二首是春景,但作者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对陶渊明生活的倾慕,抒发了一种不追求名利的隐逸情怀;作者将“蜗角名,蝇头利”等“黄尘”观念置于“意外”,表达对官场的厌弃,借陶渊明归隐园田来抒写自己“归去来兮”的浩然归志。
6.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
贺铸
①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
②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晞:晒干。
(1)这两首词同写对亡妻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苏词上阕有“无处话凄凉”一语,贺词上阕虽无“凄凉”二字,却无一语不凄凉,说说《鹧鸪天》上阕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答:【花下醉惜牡丹花】
(2)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采用的不同写法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答:
【答案讲评】(1)《鹧鸪天》上阕先写自己重归故地,物是而人非,“为何不能同归”的感叹表达出作者悲从中来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又以“梧桐半死”和“鸳鸯失伴”“为喻。将自己丧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
(2)苏词通过梦境来写人,描绘出妻子对镜梳妆、见到久别的丈夫喜极而泣的情景,表现了夫妻间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贺词通过细节来写人,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表
现了贫贱夫妻患难与共之情。
7.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 事
王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注】①阁:同“搁”,意谓停止。
(1)两首诗各用了两个字分别点明了写景的角度。两首诗是从怎样不同的角度来写景的?分别写了怎样不同的景?
答:
(2)两首诗虽然所写景物各不相同,但在写法上却极为相似,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讲评】(1)王诗是从“坐看”的角度,写深院中小雨刚停天色转阴,绿油油的青苔充满生机令人喜爱的景象。裴诗是从“还家”的角度写华子岗的落日、松风、草露、云光、山翠这些优美景色。
(2)两首诗都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景物以生命,化无情之景为有情之物。如王诗中一个“欲上”写细雨后的青苔好像是从地上蹦跳起来的天真烂漫的孩子,亲昵地依偎到自己的衣襟上来。裴诗中一个“侵”字,写云光追逐自己的足迹,写出了夕阳下诗人一步一步下行的生动情景;一个“拂”字,写山色好似轻拂诗人衣衫,状其苍翠欲滴,青翠可爱。
8.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以下小题。
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
杜甫
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
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
松
成彦雄
①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注】①相传秦始皇登泰山避雨于这株松树下,后来封此树为“五大夫”。
(1)这两首诗都以“松树”为吟咏对象,简析两首诗中的“松树”有何不同?【花下醉惜牡丹花】
答:
(2)这两首诗各自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答:
【答案讲评】(1)不同点:杜诗中的松树是一棵青翠挺拔、超凡脱俗、卓尔不群的松树苗,成诗中的松树是一棵枝虬干曲、孤傲坚贞、声名显赫的古松。
(2)杜诗用了对比手法,表达作者对松树的喜爱之情和要成就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的人生感悟;成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诗人不为虚浮的名利所累,清闲自在,保持本真自我的人格理想。
9.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居
宋·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渔村夕照
明·沈明臣
洲前洲后尽垂杨,村尾村头满夕阳。
换酒醉眠高晒网,远山修竹正苍苍。
(1)“夕阳”这一意象在这两首词中的内涵是否相同?请做具体分析。
答:
(2)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答案讲评】
(1)张诗以动衬静,描写了老牛在夕阳西下时自行归来,似乎是牛蹄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夕阳下的乡村静谧和谐。沈诗以景衬情,通过描述夕阳落山时的景象,渲染出渔村清幽的环境和安宁平静的气氛,昭示渔民的淳朴善良。
(2)张诗描绘了一幅淡雅祥和的秋日村居图;沈诗描述了渔村街巷幽静安宁的景象。两位诗人都对眼前的情景充满喜爱,诗句中表现了诗人的羡慕和留恋之情。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花下醉
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1)两首诗的“诗眼”分别是什么?请选取一首诗进行简要赏析。
答:
(2)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夜晚秉火赏花,请分析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
答:
【答案讲评】(1)①李诗的诗眼是“醉”,白诗的诗眼是“惜”。②李诗首句直扣“醉”字而写,既被酒醉,也被花醉;次句写醉酒之态;第三句写醉酒醒后;结句写对花的陶醉,是更深一层的“醉”。因此“醉”是李诗的诗眼。白诗首句运用神态描写将读者引入惜花的惆怅之中;次句运用细节描写,写作者观察细微,体现惜花之情深;第三句运用心理描写,通过写诗人的忧虑表达惜花之情;结句运用动作描写,通过秉烛看花表达惜花之情。因此“惜”是白诗的诗眼。
(2)相同。①这两首诗都借赏花、怜花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恋②对时间无情流逝(或青春易逝)的感伤之情、对生命的珍惜之情。
<惜牡丹花>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译文]
惆怅地看着台阶前的红牡丹,傍晚到来的时候只有两枝残花还开着。惜牡丹花阅读答案_惜牡丹花翻译赏析_作者白居易。料想明天早晨大风刮起的时候应该把所有的花都吹没了,在夜里我拿着火把看牡丹花,对这些衰弱的却红似火的花产生了怜悯之心。
[鉴赏]
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牡丹占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经将到尽期。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气跌宕回环,既然满院牡丹只有两枝残败,似乎不必如此惆怅,然而一叶知秋,何况那还是两枝。诗人从两枝残花看到了春将归去的消息,他的担心并非多余。“明朝风起应吹尽”,语气又是一转,从想象中进一步写出惜花之情。明朝或许未必起风,“应”字也说明这只是诗人的忧虑。但天有不测风云,已经开到极盛的花朵随时都会遭到风雨的摧残。一旦风起,“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那种凄凉冷落实在使诗人情不能堪。但是诗人纵有万般惜花之情,他也不能拖住春天归去的脚步,更不能阻止突如其来的风雨。古人说过:“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那么,趁着花儿尚未被风吹尽,夜里起来把火看花,也等于延长了花儿的生命。何况在摇曳的火光映照下,将要衰谢的牡丹越发红得浓艳迷人,那种美丽而令人伤感的情景又自有白天所领略不到的风味。全篇诗意几经转折,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已经抒发得淋漓尽致,至于花残之后诗人的心情又会如何,读者也就不难体味了。
白居易此诗一出,引起后人争相模仿,李商隐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在残花萎红中寄托人去筵空的伤感,比白居易的诗写得更加
1、三春堪惜牡丹奇,半倚朱栏欲绽时。天下更无花胜此,人间偏得贵相宜。
2、轻暖与轻寒,又是牡丹花候。
3、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关于牡丹花的诗句。
4、颜色无因饶锦绣,馨香惟解掩兰荪。那堪更被烟蒙蔽,南国西施泣断魂。
5、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6、牡丹花、如人半醉,抬头不起。
7、天下真花独牡丹。
8、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9、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关于牡丹花的诗句。
10、数日非关王事系,牡丹花尽始归来。
11、浅画香膏拂紫绵。牡丹花重翠云偏。
12、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
13、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14、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15、其奈明年好春日,16、帘卷春寒小雨天。牡丹花落尽,悄庭轩。
17、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
18、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19、凭谁传语牡丹花,为做取、东君些主。
20、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上一篇:母亲知道的往事
下一篇:贫困申请书范文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