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高二】
文档大全 > :思接千载纵横驰骋--联想类文章导读(高二)
思接千载纵横驰骋--联想类文章导读(高二)
思接千载 纵横驰骋
--联想类文章导读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作文离不开联想。有了联想,就可以把世间万物联系起来,从而使思维更活跃,眼界更开阔,文章的内容更充实,构思更精巧,语言更生动。
一、联想能引发思想情感
思想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思想情感来源于生活与作者心灵的碰撞,而使生活与作者心灵连通的桥梁正是联想。所以,缺乏联想,就很难产生思想情感;联想丰富,思想情感就丰富。联想是思想情感的引发器。
二、联想能拓展作文思路
缺乏联想,作文的思路就会拘泥于眼前的生活,冲不破时空的限制,反映生活的天地必然狭小。有了联想,作文的思路就像长上了翅膀,可跨越时间限制,冲破空间的阻隔,反映无限广阔的生活天地。
议论文写作可以纵向和横向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充实内容,增强论说的力量。
三、联想能汇集作文材料
提起作文,同学们常感到“没什么可写”,“无话可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确实没积蓄多少材料,一是有材料而不善于调动和检索。其实,一个中学生有十几年的生活经历,读了成百上千的文章,不应该无话可说,主要原因是不善于联想,不能及时调动贮存在脑中的材料。如果掌握了联想这个武器,真正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就会有说不完的话,用不完的材料。
四、 联想能使作文语言丰富生动
语言的贫乏,表现为思想的贫乏;语言的呆板,表现为思想的呆板。联想能活跃思维、丰富思想,从而使文章语言丰富多采、生动活泼。联想能充分调动贮存于大脑中的语汇,使文章语言丰富多采。
作文离不开联想,但联想是建立在丰富积累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积累,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认识,积累知识,积累语言,这样联想的翅膀才能飞得高,飞得远,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
常见的联想有:
相关联想。通常根据提供的题目或材料,回忆有关的以往事物,联想相关的现实事物,畅想关联的未来事物。显然,这种联想的关键在于它们之间具有相关点。这个相关点就是提炼新颖观点的切入点。
相似联想。一般是先到现实生活中寻找与题目或材料相似的人或事,让题目或材料中的人或事转移到现实生活中,然后找出这种转移的最佳相似点,并根据最佳相似点拟出最新颖的观点。
相反联想。由提供的文题或材料,向着相反的方向联想。联想到过去生活中与此相对立的事情,联想到现实生活中与此相矛盾的材料。进而,依据它们之间的对立点。力图产生新的见解。
幸 福
刘超
曾经有这样一个调查:世界上谁最幸福?在上万个答案中,有四个最精彩:吹着口哨欣赏自己刚完成的作品的艺术家;给婴儿洗澡的母亲;正在沙地上堆城堡的孩子;劳累了几小时终于救活了一个病人的大夫。
幸福就是这样微妙。它是这样伟大,却又这样微小;是这么容易得到,有时又似乎遥不可及。如果说上帝已偏心地把世界上的人分出了善恶、贫富、美丑、灵拙,那么,他给予每一个生灵的幸福却是毫不偏心、毫不吝啬的。富人为自己的家财万贯、锦衣玉食而幸福,穷人却坚信自己的“富人金钱多,穷人朋友多”的人生信条,这并不是出于无奈的自我安慰,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生活的理解。睿智的人最清楚:装出来的幸福比真正的痛苦更痛苦。
大腕明星是幸福的,成为众人的焦点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但微不足道的“玛蒂尔德”同样可以在虚幻的想像中得到满足。
有位哲人说过:我不是为生活而活,我是为幸福顺便活着。或许有人发问:人都死了,还幸福个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难道说杜甫违心地说这些话来“名垂千古”?贝多芬也曾说:我的艺术应当为人类造福。当我能接近这地步时,我该多么幸福啊!贝多芬恐怕也不是只想落个好名声吧。其实,正是这种忘我的幸福才是高层次的幸福。这些人的生活充满了甜蜜和喜悦,因为他们的心灵纯洁而高尚。剑身为自己的锐不可当而幸福,而剑柄则满足于自己的为了他人而存在,付出也是一种幸福。
你或许要说,我是普通人,没那么“伟大”。但你有弟弟妹妹吗?给他们讲个故事总可以办到吧!若还嫌烦,路上碰见老师,问一声老师好,微笑一下该不难吧。你并没有付出多少,但却在别人心中播下了幸福的种子,你不也感到了幸福吗?有付出肯定就有回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这个世界将变得一片温馨……准备好了吗?背上你的幸福背包,和我一起去播种幸福!
简析:本文论述了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幸福,如母亲、艺术家、大夫。穷人、富人也有着不同的幸福,文中着重论述了一类人的幸福,他们是杜甫、贝多芬,他们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幸福。那么平常生活中的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同样可以让别人和自己幸福。文章内容丰富,语言朴实而有说服力。
桥的断想
佚名
每当看见桥的时候,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感触,仿佛有一种解不开的情节。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桥的身影,正是有了这些桥,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精彩。
你是大自然的一道风景,桥。一条美丽的弧线从河的这头划到那头,给这自然增添了亮丽的一笔。“长虹卧波”寄寓着人们对桥的希冀,“卢沟晓月”诉说着人们对桥的向往;赵州桥传承着建筑的辉煌,汀四桥讲述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总之,桥使你,使大自然变得深邃、谐美。
你是诗人感情的载体,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一幅凄凉、萧条的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小桥,流水,人家”则展示了一种羁旅的哀思;“大渡桥横铁索寒”传递着那段艰辛的岁月,“一桥飞架南北”流露着那种建设祖国的豪情。桥,你能听懂这些呼喊吗?相信你会的,一定会的。
你延伸了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桥。“鹊桥”是牛郎与织女“相会”的地方;《廊桥遗梦》更是人们广为传诵的一段佳话;许仙与白娘子也是在西湖断桥结下了他们的因缘;当恋人们分别于桥上,“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那时桥也在轻轻的哭泣,她是为谁落泪?正因为有你,桥,人间的真情才得以伸延。
你是文明交流的媒介,桥。中国的四大发明通过丝绸之路传向了世界,西方的轮船、电话等现代文明也通过一座座“桥”传到了中国。现在的“亚欧大陆桥”上也正弹奏着文明交流的乐章。在中国与大洋彼岸的美国之间架起了一座桥,在这座桥上奏响着文明进步的交响乐。正因为有你,桥,世界才会变得文明。
你是沟通心灵的纽带,桥。因为你的存在,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可以在一起尽情地畅谈。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暖人的话语可以消融人们心中的寒冰,贴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为有你,桥,心与心碰撞的火花才得以闪现;因为有你,桥,心灵的契合才不会是遥远的童话;因为有你,桥,心灵的灰尘与锈迹才可以被涤荡。
桥是人生,这头是生那头便是死,我们只有用心去做,才能够无悔地走过它,我们的人生之桥才会建造得更坚固。桥是你我他,生活中时时处处散布着桥的气息,充盈着桥的身影。世界因为有各式各样的“桥”才会变得灿烂多姿,愿桥与我们共相伴!
简析:本文层次清晰,引用恰当,联想自然。把桥的内涵诠释得很透彻。由此可见,我们要有很深的积淀,才能写好文章。
水的联想
章婷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水,曾是多少文人墨客笔下的灵物。水,纯洁透明,容清纳浊,滋润万物。当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眼光来体会、感悟时,水也就不一般了。
在李清照眼中,水是温柔的叹息。雨后,静静地听着檐漏滴水,仿佛有回到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意境中。年轻时的她,是一泓明快欢乐的溪水,不谙世事,天真无邪。年老时的她,是一池落满浮萍的湖水,表面波澜不惊,内心却凄苦无边。这个柔情似水的女子,饱受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在晚年寡居的凄境中,听懂了这一声声水的叹息?叹息着光阴易逝,叹息着人生如梦,叹息着世味情薄。这其中包含着多少“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无奈。当水包融了这沉甸甸的愁思时,就变得那么凝重,那么幽怨,在无数个梅子黄时雨的夜晚,与孤寂的易安居士产生了共鸣。
在李煜眼中,水是愁绪的寄托。一带江水,是一道屏障,把一位亡国之君与故土分隔开来;一带江水,又是一条丝线,一端系着他,一端系着故土。奔腾的江水,浸透了他无端的愁绪。“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当他命歌伎吟唱《虞美人》时,在丝竹声中,他是否希望无尽的春水带着他对亡国的怀念,流向他梦中已千回的故土?李煜,一个失败的君主,一个成功的词人,用他的生命来期盼与等待。而江水负载着他满腔的愁绪,是否已成全了他,还是至今仍在徘徊?
在苏轼眼中,水是豪放的象征。年少得志而后又屡遭贬斥,学富五车、才华绝伦的他,从滔滔的江水中找到了知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气,已在江边回荡了数千年。水的奔腾不息是他人生的写照。在人生的长河中,他读懂了:每个人都是一滴水,想要汇入大海,要激起浪花,要折射光芒,都需要经过穿峡破谷的磨练。若不燃起自己对生活的热情,那么这滴水永远只会停滞在一潭死水中。苏轼在经历了人生的大风大浪之后,还能保持着这份如水的奔放与豁达,是那么难能可贵。
盛水为镜,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倒影。有人说,水似人生,人生似水。奋起拼搏的,是一股活水;庸人自扰的,是一滩死水;淡泊安逸的,是一眼井水;胸怀大志的,是一汪海水……
当历史的长河奔涌而来时,我们该做哪一种水呢?
简析:同样的,水是一种文化,水是一缕情思。在水中,我们感受到一种幽怨,一种愁绪,一种无奈。同样,我们也能感受到期盼,感受到豁达。文章富含底蕴,结尾“当历史的长河奔涌而来时,我们该做哪一种水呢?”给人启迪。
借鉴之美
有人孤独地走在浩渺的大漠里,却不肯接过别人递过的手杖;有人独驾一叶扁舟行驶在大海上,却找不到正确的方向……结果一个累死在黄沙上,一个消逝在大海里。
拒绝“借”的人的下场只能是这样。康德说:“人只有生活在人群中才是个人,有人性才是个人。”在这样的社会里,没有谁是孤岛,只有懂得“借”,才能找到生路。
自然美需要“借”,紫藤萝和牵牛花是凭借枯树和篱笆而展示昂然之姿的,否则只能匍匐在地,被人践踏。古人咏白海棠:“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也正表现出自然中“借景”所创造的美丽。那长在山坳里的野菊,虽然美丽,也只能被淹没。
人生也需要“借”。没有谁是完美的,世界上的人加在一起就拥有了所有的亮点,你却只拥有其中的一部分,只有借鉴他人的优点,方能拥有丰富的学识和健全的人格。打开你的心扉,借来一缕阳光--或者叫真诚、或者叫友谊--来照亮你的心灵,让鲜花开满心田,你会发现人在世上的幸福快感,这是紧闭的心灵永远也感受不到的。
国家同样需要借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行我素,独来独往就意味着死亡,没有谁可以将外部世界弃掷一边而独自生活。忘不了近代史上盲目自大的清政府不肯学习西方,终致灭亡;也忘不了“十年浩劫”赶走了外国科学家,痛失现代化之良机。前人的帆影已经远去,潮水已打湿我们的衣襟--不能紧闭国门了,开放,开放!让春风吹进家园,谱写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民族,亦要“借”。在多民族交相辉映的中华大地上,各民族文化需要借鉴,这才叫中华精神;在世界上,各民族同样可以“和而不同”。“中法文化年”的举办使许多巴黎人爱上了博大深邃的中华文化,也使中国人对那个充满革命主义精神的法兰西民族了解更多了,在相互借鉴的过程中,两民族都得到了发展。
恰当的借鉴,并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而是借人之长补己之短,展示出借鉴之美。让我们学会借鉴吧。
简析:本文立意准确。开篇由事入理,由现象到实质,并恰当地运用名言警句,增加阐释道理的深度。另一特点是构思上的横向联想,由观点而引出对“自然”、“人生”、“国家”、“民族”四个角度的思考,而这四方面本身又带有纵向发展的趋向。这看似平淡的构思,实则蕴含了作者的精细规划。本文语言通顺,说理多用事例,避免了抽象和枯燥。不足之处是在阐理的深度和力度上尚有欠缺。
成功需要“借”
荀子曰:“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庄子也说:“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大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成功的光环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善于借助外物。
有一个童话叫《鹰背上的小鸟》,说的是鸟类举行飞行比赛,看谁飞得最高。鹰认为自己能飞得最高,便努力向高空飞去,当它再也没有力量飞得更高时,它背上的一只小鸟一下子飞起来,飞得又高又远。鹰感叹道:“再强大的个人也不如软弱的个人加坚实的后基。”小鸟的力量是微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它能比矫健的鹰飞得更高,因为它学会了借助外力来增强自己。
聪明的小鸟成功了,它的成功是因为它会借助外物。人虽是万物之灵长,但毕竟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善于合理利用外界条件,学会借助外力,才能取得成功。
居里夫人在接受诺贝尔奖时曾说:“镭是全人类的,我的成功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才实现的。”假如没有前人的研究成果,没有外界提供的种种客观条件,居里夫人成功的机会是非常渺茫的。提出DNA双螺旋结构的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和美国科学家贝恩,他们的成功正是在总结前人几百年的研究成果和不断从对方那里获得新发现,弥补自己的不足来实现的。
从人类社会到微妙的自然社会,无不存在着成功需要“借”的道理。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互利共生是通过“借”来获得繁荣,人体内无数细菌通过“借”来获得生命……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丽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风景。白云借助蓝天,实现了自己追风的梦想;蓝天借助白云,成就了自己的广阔。小溪借助海洋,完成了自己成就浪花的理想;海洋借助小溪,成就了自己的浩瀚无边……
万事万物之间都存在“借”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让成功更加灿烂!
简析:本文的好,首先在立意的高远: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而大众的力量是无穷的,铸就成功的光环需要“借”。其次在结构的明晰:开篇以荀子、庄子关于“借”的言论引出论点,然后举出从寓言故事到科学史实再到自然界的事例来讲明这个道理,材料相当充实,最后作一小结。另外,本文的的语言也有亮点,语言简洁明快,特别是一段排比句式别有文采。
“三”的智慧
我时常听到有人沾沾自喜地说自己“三生有幸”时,就纳闷:这人只有今生,哪来“三生”呢?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才慢慢地感觉到“三”的学问的确不小。譬如,“三思而后行”,“举一反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等短语,其中的“三”字,既概括了社会生活现象、人生经验,或丰富的人生哲理,也蕴藏着许多智慧,的确耐人寻味,引人思考。
三国时,刘备为成就大业,“三顾茅庐”,恳切地三请诸葛卧龙出山,演绎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佳话,奠定了天下三国鼎立的格局。这“三”里面的韵味告诉我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要想获得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就必须用诚意待别人,哪怕一再被对方拒绝。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向被尊称为“圣人”。这位饱学之士,却发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感慨。孔子曾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虽然郯子之徒,其学问不及孔子,但孔子虚心求学的态度却令人钦佩。在孔子看来,众人的才识和智慧,其中一定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如今,“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道理也说明智慧潜藏在“三”里面,藏在芸芸众生之中。
我们高考复习,最讲究“举一反三”。从一个具体的题解中,抽象出一个答题思路,总结出一个答题方法,再去解决类似的难题。做学问也是这样,从众多的繁茂芜杂的生活现象中去求异同,寻找规律;然后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种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交杂反复的研究过程贯穿于学问之中。
现在,国人众盼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商、通航的“三通”,国共两党实现第三次握手合作,这是一种双赢的机遇和智慧。它将使两岸获得更充分的信息、更便捷的运输、更畅通的资金流动和更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各得其所,发挥潜能,大大提高两岸经济的竞争力,加快共同发展的速度,促进中华民族经济的全面振兴。无疑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蕴含着国家繁荣和民族富强的美好前景。
“三”中含哲理,“三”里藏智慧。诚意求人、虚心求学、专心求法、合作求富。人生就是在反反复复中获得启迪,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披沙拣金,在芸芸众生中不耻下问,学知识,长才干。我们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民族也如此。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离不开五湖四海的支持,也需要天下宾朋的智慧相助。
好一个“三”的智慧啊!
简析:全篇围绕“三”的学问给人生的重要启迪行文,中心突出,概括“三”的学问蕴藏无穷智慧,是对广袤学海,对中华民族丰富文化底蕴的一曲热情赞歌。总述--分述--总述,结构层次清晰,举“三顾茅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三通”“举一反三”的例子,分别从诚意求人、虚心求学、专心求法、合作求富四个方面折射“三”中智慧之大。
摆事实,讲道理。古今纵横,关注历史,关注时事,意境开阔。举例中大多涉及历史知识,可见作者传统文化知识功底深厚。举例中尤其关注了高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使全篇极富时代气息。结尾照应前文,深化中心,引人遐想,余味无穷。
就这样,岁岁年年
太阳把光明传递给了地球和月亮,于是生命就这样诞生了。 --题记
春天,吹响了万物生命的序曲,润物无声,随后春把生命传递给了夏天;狂风暴雨,汪洋中生命经历了抗争,于是夏又把生命传递给了秋天;百川灌河,天高地迥,生命逐渐呈现出了金黄,成熟地弯下了腰,带着一种不刺眼的光芒,生命被传递到了冬天;风雪中,生命在大地中涌动,即使到了最后,也要“化做春泥更护花”。这就是生命的传递,传递中的生命,在这里没有怨言,没有退缩,更没有悲伤,就这样,岁岁年年。
传递是一种责任
是谁让九州动容?李密在《陈情表》里说:“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读这些肺腑之语,总是感由心生。无论是董永卖身葬父,还是黄香扇枕温衾,无不闪烁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芒。孝,这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我们有责任把它传递下去,天下孝悌,匹夫有责。站在21世纪的我们,每个人是否都做到了呢?记得公益广告--《将爱心传递下去》,讲的是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细节。故事内容是,晚上妈妈给儿子洗完脚以后,又给婆婆洗脚,孩子看到妈妈的举动后立即也给妈妈端来一盆洗脚水。孝要勇于承担,因为这是一种责任, 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田世国,用身体传递着爱心,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到了慰藉。2006年,林秀贞,一个普通农民,一名共产党员。 30年来义务赡养了6位与自己及家庭成员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在精神和物质生活等各方面对6位老人付出了儿女般的照料和孝道。“孝”是一个“老”跟一个“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一个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所以“孝”需要传递,一代又一代,这是责任。
传递更是一项崇高的使命
是谁搅动了一江春水?是屈原站在汨罗江畔,那是他在生命最后一刻,“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高呼“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抱石坠汨罗江。生命沿江而下,传递了两千多年的辉煌,于是我们听到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豪言,更看到了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语。鲁迅先生说过:“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显然,这种需要一代代人传递的民族魂就是“重大义,轻生死”的生死观,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就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大无畏精神。虽然抽足再入,已非前水,但滚滚滔滔的长江、黄河,在经历了九曲十八弯后,仍然横亘在中华民族的版图上,传递着先辈的爱国精神,我们不必为古人独怆然而泣下,因为此时的接力棒在我们手中,爱国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在升旗仪式中的铮铮誓言,应该就象孔繁森,象任长霞,象袁隆平,还有象在与洪水搏斗的勇士,象在与病魔斗争的白衣天使,象所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奋斗的人们。
所以,“爱”需要传递,一年又一年,这是使命。
风,把春的信息传递给了大地,于是有了万物复苏;爱,把情传递给了亲人,于是有了依依不舍;义,把道传给了生,于是有了舍生取义……就这样,岁岁年年。
简析:
文章语言优美,抒情味浓,联想自然,议论透彻,逻辑严密,大气淋漓,容量丰富。
作者行文时能紧扣话题来进行高远的立意。文章从生命的生生息息中,选择了什么需要“传递”和“传递”什么的问题,写出了自然界在传递,更写出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孝道的传递,对爱心的传递,结尾自然总结出了主题。弘扬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美传统和浩然正气,充分显示了作者具有很高的思想境界。
再次,文章拟题恰当、形象深刻,意味深长。成功运用了两个小标题,层次清楚。引用较多,论述充分。文采斐然。首尾呼应,结尾升华,排比有气势。两个段首设问句,启人思考,富有张力。
1.名著导读论语教案
2.名著导读论语的教案
3.西游记导读课件
4.千载水空流诗句
5.论语导读读后感
6.领导读书心得体会
7.七夕接爱情说说
8.常德地接导游词
9.小学美术《手形的联想》课件
10.联想心理活动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