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女宇航员的资料

| 资料员 |

【www.guakaob.com--资料员】

有关中国女宇航员的资料篇一:中国女宇航员刘洋的简介与个人故事

个人履历 刘洋,女,汉族,河南省林州市人,中共党员,学士学位。1978年10 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1年5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 员大队四级航天员,少校军衔。曾任空军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安全 飞行1680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2010年5月正式成为中国第 二批航天员。经过两年多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 适应性、航天专业技术、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等8大类几十个科 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12年3 月,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2012年6月16日,刘洋被选为中国 第一位飞天的女宇航员。 1978 年 10 月出生,1997 年 8 月入伍,2001 年 5 月入党,现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少校军衔。曾任空军某飞行 大队副大队长,安全飞行 1680 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2010 年 5 月正式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经过两年多的航天员训练,完成 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航天专业技术、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 训练等 8 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 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 术综合考核。2012 年 3 月,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2012 年 6

月 16 日,刘洋被选为中国第一位飞天的女宇航员。 中文名: 刘洋 国籍: 民族: 中国 汉族 出 生 日 1978 年 期: 职业: 毕 业 院 空军长春飞行学院 校: 主 要 成中国首名女航天员候 就: 选人 空军飞行员出生地: 河南省林州市刘洋,1978 年出生,河南省安阳市林州红旗渠人,中国空军运 输机飞行员,能驾驶 7 种机型,空军少校军衔,已婚,未育。 学就读于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实验小学; 中学; 小初中就读于郑州市第三 1997 年中学就读郑州十一中,担任班上团支书;毕业于郑州十一中,后参军,以超过当年地方重点院校录取线 31 分 的高分考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成为一名女飞行员,也是建国以来, 空军在河南招收的首批女飞行员之一; 航空兵某师,现已飞行 11 年以上。 中脱颖而出,接受空间飞行训练。 2001 年毕业分配至广空 2010 年初,从 15 名候选人 2012 年 6 月中旬,神舟九号飞船将搭载 3 名宇航员发射升空, 包括一位女航天员, 刘洋引起关注。 2012 年 6 月 12 日,媒体报道,刘洋和来自山东烟台的王亚平成为中 国首批女航天员热门人选。2012 年 6 月 15 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宣 布其与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组成飞行乘组员。刘洋成为中国第一个

女航天员,负责空间医学实验。2012 年 6 月 16 日,刘洋与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组成神舟九号飞船飞行乘组员。刘洋成为中国第 一个飞上太空的女航天员。 目前,全球已有 56 位女航天员飞上太空,其中美国 46 人,前苏联和俄罗斯 3 人,加拿大、日本各 2 人, 中国、英国、法国和韩国各 1 人缺。 个人故事 高挑、白皙、短发,秀气的单眼皮。33岁的刘洋身着浅蓝色 衬衫坐在两位男航天员旁边,像绿丛中一朵安静的百合花。 实际上, 飞行并不是刘洋最初的梦想。 曾想过要当律师、 售票员、 白领丽人的小姑娘, 在高三那年阴差阳错地一路过关斩将成了中国第 七批女飞行员。2001年夏天,从航校毕业的她成为飞行部队一名 运输机飞行员。 安全飞行1680小时, 是她写在蓝天上的骄人历史。 2009年,中国第二批航天员选拔悄然启动。经过层层选拔, 技能娴熟、 个性开朗的刘洋与另一名女飞行员组成了中国首批女航天 员。她们都已婚,尚未生育。 还是飞行员的时候,刘洋觉得自己是离天空最近的人。迈入航天 员队伍她才知道,从天空到太空,还有太远太远的路。 训练的严酷超出她的想象:转椅训练过去在飞行部队也有过,为 时4分钟,而航天员的转椅训练每次持续15分钟,对谁而言都是一 道难过的关。 “5分钟好像是我的极限点。听到4分钟报时,我突然浑身冒汗, 像晕车一样说不出的恶心,但我不能吐,更不能喊停。教员说过不行

了就喊停,但从第一批航天员到我们这批航天员,没有人中途停过。 因为身体对转椅会有一种条件反应式的记忆, 如果你第一次呕吐或停 止,下一次就很难坚持了。”刘洋回忆说,“我只好拼命转移自己的注 意力, 幻想自己站在美丽的海边, 看夕阳, 看浪花。 第一次挺了过去, 第二次好多了,后来就一次比一次顺利了。” 太空环境不会因为性别不同而区别对待。 刘洋像男航天员们一样 日复一日挑战极限、对抗负荷。如果没有对飞行的热爱,很难坚持到 底。 第七批女飞行员中 80%都是独生女, 刘洋也不例外。 但刘洋从来 不娇气,四年的航校学习,从来不让父母看望她。还记得第一次跳伞 之前打电话回家,母亲在电话那头轻描淡写地说:"不就是跳伞吗, 没问题,安全得很,何况有教员在,我们很放心。"刘洋当时还有点 委屈,跳完了,反而不急于打电话报平安。到晚上打电话,才知道, 爸妈一天都等在家里没有上班。听到刘洋的声音,爸爸在电话那头激 动地说:"好,好,好,平安下来就好。"妈妈拿起电话,一句话也说 不出来,双泪长流。"雏鹰在家的庇护下,怎么也不能高飞。"第一次 跳伞后,刘洋写信回家这样对父母说。 四年航校毕业后,2001 年 6 月,刘洋和姐妹们被分配到素有"女 飞行员摇篮"之称的广空航空兵某师,成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一名 飞行员。 从此, 刘洋更加刻苦地钻研飞行技术, 珍惜每次飞行的机会。 一次,刘洋驾驶着战鹰在进行仪表飞行,飞机离地 10 左右,刘 洋刚刚发出"收起落架!"的口令,便听到"嘭"的一声,一股鲜血直喷

到风档玻璃上。瞬间,座舱内便充满了焦糊味,刘洋凭直觉判断:飞 机撞鸟了。紧接着,机械师报告:"右发温度升高,动力下降。"在危 急情况下,刘洋表现出了一个年轻飞行员少有的镇静,集中精力保持 飞机状态,和机组人员密切协同,采取正确的方法着陆。11 分钟后, 终于使飞机在跑道上降落成功。下飞机一检查,飞机一共撞上了 18 只信鸽, 有两只被吸进了吸气道。 如果当时处理不当, 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跨世纪的飞行员,刘洋并不满足于"两杆一舵"的生活,在飞 行之余,她还擅长朗诵和演讲。在部队举行的一次英语演讲比赛中, 她无限憧憬地说: "只要坚持到最后/推开窗外/就会发现你的玫瑰正在 盛开/作为女飞行员/祖国的蓝天就是我心中神圣的玫园。" 成就及荣誉 2010 年 3 月 8 日上午 10 时, 空军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暨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座谈会在 北京举行,刘洋作为第七批女飞行员代表出席大会。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 15 日宣布,经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 接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九号飞船定于 2012 年 6 月 16 日 18 时 37 分发射,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 女航天员刘洋组成飞行乘组,执行这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有关中国女宇航员的资料篇二:中国首位女宇航员刘洋

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

神九发射及刘洋相关图片……………………………………………..1

中国第7批女飞行员、首批女航天员刘洋简要情况………………..22 女航天员候选人刘洋 鸽子飞机相撞冷静排险 ……………………25 刘洋家乡敲锣打鼓庆祝刘洋成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32

神舟九号飞船于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实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18时57分,中央军委委员,任务总指挥长,总装备部常万全部长称:“神舟九号飞船已经准备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现在我宣布,神舟九号发射圆满成功。”吴邦国委员长等领导同志观看了发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来贺电表示祝贺。

神九发射及刘洋相关图片

有关中国女宇航员的资料篇三:女航天员刘洋介绍

有关中国女宇航员的资料篇四:中国航天有关资料

中国航天有关资料

相关内容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2005年是我国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30周年,截至9月,我国已经成功发射22颗返回式卫星。利用返回式卫星开展的科学试验成果,已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很多领域广泛运用。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试验的圆满成功,为我国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以及长期载人太空飞行获得了许多宝贵数据。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2008年9月25日,“神舟”7号飞船在内蒙古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

有关中国女宇航员的资料篇五: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大事记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未来任务示意图。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中新网9月29日电 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今日将发射升空。据了解,“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后,中国还将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完成空间交会对接,从而建立中国第一个自己的空间站。

从1992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以来,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新突破,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独立开展空间实验、独立进行出舱活动的国家。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简介

1992年9月21日,中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目前,工程已完成了第一步任务和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的七次飞行任务,正在集中力量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为实施第三步战略任务做准备。

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目标包括:全面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和服务技术;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开展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空间科学应用;为开展载人登月等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等。

“神舟一号”:实现天地往返重大突破

1999年11月20日凌晨,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鲜为人知的是,这枚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锋官”,竟是由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的。作为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神舟二号”: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中国第二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围绕着飞船的测控和回收,中国航天测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

“神舟二号”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其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它的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凡是与航天员生命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

资料图: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舱内。

“神舟三号”:载人航天安全性提高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

“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活动参数。飞船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与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相比,“神舟三号”飞船的发射,在运载火箭、飞船和发射测控系统上,采用了许多新的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号”:突破中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

2002年12月,“神舟四号”在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于30日0时30分成功发射,突破了中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

“神舟四号”飞船是在“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神舟三号”飞行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经进一步完善研制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神舟四号”飞船是第四艘无人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飞行中,飞船相继完成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和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任务。

“神舟五号”:中国首位航天员进太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资料图: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

“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多天”飞行任务

2005年10月12日,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神舟六号”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飞船进行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

2008年9月25日,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神舟七号”飞船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神舟七号”飞船候补梯队航天员分别为陈全(指令长)、费俊龙、聂海胜。主要任务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27日,翟志刚身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神舟八号”:将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

随着“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中国将依次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完成空间交会对接,从而建立中国第一个自己的空间站。 3月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对外宣布,2011年下半年将发射神舟八号飞船,实施中国首次空间飞行器无人交会对接飞行试验。

“神舟八号”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神舟号飞船总体副主任设计师李颐黎透露,“神舟八号”是不载人的,并有很重大的改进,但现在尚未对外公布。

按照工程交会对接阶段的任务规划,“神舟九号”是否载人,要等到“神舟八号”后对任务全面评估才能决定。“神舟十号”目前计划是载人飞行。另据透露,“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的对接中,有望出现女宇航员的身影。目前,两名中国女航天员已经在进行相关训练。

“神舟九号”: 执行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神舟九号”飞船执行此次任务的飞行乘组由3名航天员组成,首次出现女航天员,打破中国从未有女航天员进入太空的纪录。此外,这也是载人飞船第一次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航天员第一次进入到“天宫一号”。

虽然去年发射的“神舟八号”飞船没有载人,但却是按照载人飞船设计的,与“神舟九号”飞船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此次“神舟九号”由航天员来控制。据专家介绍,中国此次载人交会对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掌握航天员手控对接技术。

据工程师介绍,“神舟九号”飞船在轨时间为13天左右,是目前中国载人航天在轨时间最长的一次,3名航天员所带的生活用品和物资比以往更加丰富。就发射而言,神九与神八的基本状态十分类似。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形成组合体后,航天员将通过对接通道,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验舱工作和生活。完成第二次组合体飞行后,航天员手动控制神舟九号飞船撤离,飞船返回着陆场,目标飞行器转至自主飞行轨道。

有关中国女宇航员的资料篇六:中国女宇航员刘洋的简介与个人故事

个人履历 刘洋,女,汉族,河南省林州市人,中共党员,学士学位。1978年10 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1年5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 员大队四级航天员,少校军衔。曾任空军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安全 飞行1680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2010年5月正式成为中国第 二批航天员。经过两年多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 适应性、航天专业技术、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等8大类几十个科 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12年3 月,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2012年6月16日,刘洋被选为中国 第一位飞天的女宇航员。 1978 年 10 月出生,1997 年 8 月入伍,2001 年 5 月入党,现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少校军衔。曾任空军某飞行 大队副大队长,安全飞行 1680 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2010 年 5 月正式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经过两年多的航天员训练,完成 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航天专业技术、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 训练等 8 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 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 术综合考核。2012 年 3 月,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2012 年 6

月 16 日,刘洋被选为中国第一位飞天的女宇航员。 中文名: 刘洋 国籍: 民族: 中国 汉族 出 生 日 1978 年 期: 职业: 毕 业 院 空军长春飞行学院 校: 主 要 成中国首名女航天员候 就: 选人 空军飞行员出生地: 河南省林州市刘洋,1978 年出生,河南省安阳市林州红旗渠人,中国空军运 输机飞行员,能驾驶 7 种机型,空军少校军衔,已婚,未育。 学就读于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实验小学; 中学; 小初中就读于郑州市第三 1997 年中学就读郑州十一中,担任班上团支书;毕业于郑州十一中,后参军,以超过当年地方重点院校录取线 31 分 的高分考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成为一名女飞行员,也是建国以来, 空军在河南招收的首批女飞行员之一; 航空兵某师,现已飞行 11 年以上。 中脱颖而出,接受空间飞行训练。 2001 年毕业分配至广空 2010 年初,从 15 名候选人 2012 年 6 月中旬,神舟九号飞船将搭载 3 名宇航员发射升空, 包括一位女航天员, 刘洋引起关注。 2012 年 6 月 12 日,媒体报道,刘洋和来自山东烟台的王亚平成为中 国首批女航天员热门人选。2012 年 6 月 15 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宣 布其与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组成飞行乘组员。刘洋成为中国第一个

女航天员,负责空间医学实验。2012 年 6 月 16 日,刘洋与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组成神舟九号飞船飞行乘组员。刘洋成为中国第 一个飞上太空的女航天员。 目前,全球已有 56 位女航天员飞上太空,其中美国 46 人,前苏联和俄罗斯 3 人,加拿大、日本各 2 人, 中国、英国、法国和韩国各 1 人缺。 个人故事 高挑、白皙、短发,秀气的单眼皮。33岁的刘洋身着浅蓝色 衬衫坐在两位男航天员旁边,像绿丛中一朵安静的百合花。 实际上, 飞行并不是刘洋最初的梦想。 曾想过要当律师、 售票员、 白领丽人的小姑娘, 在高三那年阴差阳错地一路过关斩将成了中国第 七批女飞行员。2001年夏天,从航校毕业的她成为飞行部队一名 运输机飞行员。 安全飞行1680小时, 是她写在蓝天上的骄人历史。 2009年,中国第二批航天员选拔悄然启动。经过层层选拔, 技能娴熟、 个性开朗的刘洋与另一名女飞行员组成了中国首批女航天 员。她们都已婚,尚未生育。 还是飞行员的时候,刘洋觉得自己是离天空最近的人。迈入航天 员队伍她才知道,从天空到太空,还有太远太远的路。 训练的严酷超出她的想象:转椅训练过去在飞行部队也有过,为 时4分钟,而航天员的转椅训练每次持续15分钟,对谁而言都是一 道难过的关。 “5分钟好像是我的极限点。听到4分钟报时,我突然浑身冒汗, 像晕车一样说不出的恶心,但我不能吐,更不能喊停。教员说过不行

了就喊停,但从第一批航天员到我们这批航天员,没有人中途停过。 因为身体对转椅会有一种条件反应式的记忆, 如果你第一次呕吐或停 止,下一次就很难坚持了。”刘洋回忆说,“我只好拼命转移自己的注 意力, 幻想自己站在美丽的海边, 看夕阳, 看浪花。 第一次挺了过去, 第二次好多了,后来就一次比一次顺利了。” 太空环境不会因为性别不同而区别对待。 刘洋像男航天员们一样 日复一日挑战极限、对抗负荷。如果没有对飞行的热爱,很难坚持到 底。 第七批女飞行员中 80%都是独生女, 刘洋也不例外。 但刘洋从来 不娇气,四年的航校学习,从来不让父母看望她。还记得第一次跳伞 之前打电话回家,母亲在电话那头轻描淡写地说:"不就是跳伞吗, 没问题,安全得很,何况有教员在,我们很放心。"刘洋当时还有点 委屈,跳完了,反而不急于打电话报平安。到晚上打电话,才知道, 爸妈一天都等在家里没有上班。听到刘洋的声音,爸爸在电话那头激 动地说:"好,好,好,平安下来就好。"妈妈拿起电话,一句话也说 不出来,双泪长流。"雏鹰在家的庇护下,怎么也不能高飞。"第一次 跳伞后,刘洋写信回家这样对父母说。 四年航校毕业后,2001 年 6 月,刘洋和姐妹们被分配到素有"女 飞行员摇篮"之称的广空航空兵某师,成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一名 飞行员。 从此, 刘洋更加刻苦地钻研飞行技术, 珍惜每次飞行的机会。 一次,刘洋驾驶着战鹰在进行仪表飞行,飞机离地 10 左右,刘 洋刚刚发出"收起落架!"的口令,便听到"嘭"的一声,一股鲜血直喷

到风档玻璃上。瞬间,座舱内便充满了焦糊味,刘洋凭直觉判断:飞 机撞鸟了。紧接着,机械师报告:"右发温度升高,动力下降。"在危 急情况下,刘洋表现出了一个年轻飞行员少有的镇静,集中精力保持 飞机状态,和机组人员密切协同,采取正确的方法着陆。11 分钟后, 终于使飞机在跑道上降落成功。下飞机一检查,飞机一共撞上了 18 只信鸽, 有两只被吸进了吸气道。 如果当时处理不当, 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跨世纪的飞行员,刘洋并不满足于"两杆一舵"的生活,在飞 行之余,她还擅长朗诵和演讲。在部队举行的一次英语演讲比赛中, 她无限憧憬地说: "只要坚持到最后/推开窗外/就会发现你的玫瑰正在 盛开/作为女飞行员/祖国的蓝天就是我心中神圣的玫园。" 成就及荣誉 2010 年 3 月 8 日上午 10 时, 空军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暨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座谈会在 北京举行,刘洋作为第七批女飞行员代表出席大会。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 15 日宣布,经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 接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九号飞船定于 2012 年 6 月 16 日 18 时 37 分发射,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 女航天员刘洋组成飞行乘组,执行这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有关中国女宇航员的资料篇七:航天小报资料

#感动中国#【载人航天英雄群体:壮志苍穹】浩瀚星空中,他们让中国闪耀出最灿烂的光芒。广袤银河里,华夏儿女的飞天愿望不再是幻想。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那一个个肃穆的军礼,是对祖国最庄严的承诺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将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太空,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的第一幕。

2005年,神舟六号成功将两名航天员同时载入太空,实现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 2008年,神舟七号航天员成功出舱行走,在太空留下了首个中国人的脚印。

2011年,中国发射天宫一号,成为中国人第一个可持续的太空基地。紧随其后发射升空的神州八号没有载人,谨慎地验证着空间交会对接的关键技术。

2012年,神舟九号飞船将航天员三人组顺利送入天宫一号。国人全程关注,争相一睹我国首位航天巾帼在太空中的触月风姿。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了自动和手动对接,王亚平在太空还首次开设了天地课堂,让航天梦贴近每一个中国人。

十年追梦,发射六艘飞船,一个目标飞行器,十位航天员被送上太空;中国航天员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的十全

十美,为中国航天向太空站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神舟一号”:实现天地往返重大突破

1999年11月20日凌晨,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鲜为人知的是,这枚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锋官”,竟是由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的。作为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神舟二号”: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中国第二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围绕着飞船的测控和回收,中国航天测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

“神舟二号”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其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它的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凡是与航天员生命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

“神舟三号”:载人航天安全性提高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

“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活动参数。飞船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与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相比,“神舟三号”飞船的发射,在运载火箭、飞船和发射测控系统上,采用了许多新的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号”:突破中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

2002年12月,“神舟四号”在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于30日0时30分成功发射,突破了中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

“神舟四号”飞船是在“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神舟三号”飞行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经进一步完善研制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神舟四号”飞船是第四艘无人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飞行中,飞船相继完成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和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任务。 “神舟五号”:中国首位航天员进太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多天”飞行任务

2005年10月12日,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神舟六号”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飞船进行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

2008年9月25日,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神舟七号”飞船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神舟七号”飞船候补梯队航天员分别为陈全(指令长)、费俊龙、聂海胜。主要任务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27日,翟志刚身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

“神舟八号”:将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

随着“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中国将依次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对外宣布,2011年下半年将发射神舟八号飞船,实施中国首次空间飞行器无人交会对接飞行试验。

“神舟八号”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神舟号飞船总体副主任设计师李颐黎透露,“神舟八号”是不载人的,并有很重大的改进,但尚未对外公布。

按照工程交会对接阶段的任务规划,“神舟九号”是否载人,要等到“神舟八号”后对任务全面评估才能决定。“神舟十号”计划是载人飞行。另据透露,“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的对接中,有望出现女宇航员的身影。两名中国女航天员已经在进行相关训练。

重大意义

1.载人航天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它的发展取决于整个科技水平的发展。同时,它也影响这整个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同时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从而可促进和推动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个国家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可以反映出这个国家的整体科学技术和高科技产业水平,如系统工程、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系统、推进能力、环控生保技术、通信、遥感以及测试技术等诸多方面。它也能体现这个国家近代力学、天文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水平。没有航天医学工程的研究与发展,要想把人送进太空并安全、健康而有效地生活和工作是不可能的。美国赫赫有名的"阿波罗"计划从1961年开始实施至1972年结束,共花费240亿美元,先后完成6次登月飞行,把12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它不仅实现了美国赶超苏联的政治目的,同时也带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特别是推进、制导、结构材料、电子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今天,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能在极大程度上实现中国科技力量的跨越式发展。

2.发展载人航天是当今各国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各发达国家都在发展战略上都将增强综合国力作为首要目标,其核心就是高科技的发展,而载人航天技术就是其主要内容之一。一个国家如果能将自己的宇航员送入太空,不仅仅是国力的体现,而且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民众的自豪感,提高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特别是“神州飞船”计划一旦获得成功,将如同60年代的“两弹一星”工程一样,引起全世界的注视,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毫无疑问,在地球资源日渐枯竭的未来,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日渐重要。而载人航天技术显然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已知浩瀚的太空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巨大宝库,载人航天事业就是通向这个宝库的桥梁。“太空工厂”可以说像是在变魔术一般,在微重力、真空和无对流的条件下,制造出地球上难以形成的合金材料和其它的相关产品,可以想象如果说前三次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那么这次由太空技术引发的“新工业革命”最终将改变整个人类社会的现有模式,“Made In Space”的字样将充满整个市场的各个角落。中国要想在未来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离不开开发太空资源的基础——载人航天技术。

4..航天事业是一项具有国际竞争性的事业。航天技术的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作为最先发展起来的航天大国,美国、前苏联/俄罗斯对航天技术的垄断和封锁,众所周知。我国航天事业是在西方封锁、前苏联不肯给予支援的情况下艰难起步的。从一开始,我国就坚定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航天事业的决心。正是在这一正确原则的指导下,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我国才从最初拥有自己研制的液态火箭开始,逐步拥有了自己的卫星,直到今天成功发射自己研究设计的载人飞船。如果没有自发研制并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的技术实力和经验,也许今天我们就没有自己设计的“神舟”飞船。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简介

1992年9月21日,中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工程已完成了第一步任务和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的七次飞行任务,正在集中力量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为实施第三步战略任务做准备。

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目标包括:全面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和服务技术;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开展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空间科学应用;为开展载人登月等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等。

中国航天发展战略

1992年9月,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实现了工程第一步任务目标。神舟七号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掌握了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关键技术;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和神舟九号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突破和掌握了自动和手动控制交会对接技术;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是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的收官之战。

2010年9月中央批准载人空间站工程启动研制建设工作,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以空间实验室为起步和衔接,按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两个阶段实施。2016年前,研制并发射两个空间实验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2020年前后,研制并发射核心舱和实验舱,在轨组装成60吨级的载人空间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并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有关中国女宇航员的资料篇八:中国神九飞船首名女宇航员候选人之一-刘洋简介

中国首名女宇航员候选人-刘洋简介 刘洋,空军中尉军衔,能飞四种机型。

2001年6月,刘洋被分配到素有"女飞行员摇篮"之称的广空航空兵某师,成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一名飞行员,中国首名女宇航员候选人。

第七批女飞行员中80%都是独生女。刘洋也不例外。但刘洋从来不娇气,四年的航校学习,从来不让父母看望她。还记得第一次跳伞之前打电话回家,母亲在电话那头轻描淡写地说:"不就是跳伞吗,没问题,安全得很,何况有教员在,我们很放心。"刘洋当时还有点委屈,跳完了,反而不急于打电话报平安。到晚上打电话,才知道,爸妈一天都等在家里没有上班。听到刘洋的声音,爸爸在电话那头激动地说:"好,好,好,平安下来就好。"妈妈拿起电话,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双泪长流。"雏鹰在家的庇护下,怎么也不能高飞。"第一次跳伞后,刘洋写信回家这样对父母说。

四年航校毕业后,2001年6月,刘洋和姐妹们被分配到素有"女飞行员摇篮"之称的广空航空兵某师,成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一名飞行员。从此,刘洋更加刻苦地钻研飞行技术,珍惜每次飞行的机会。

一次,刘洋驾驶着战鹰在进行仪表飞行,飞机离地10左右,刘洋刚刚发出"收起落架!"的口令,便听到"嘭"的一声,一股鲜

血直喷到风档玻璃上。瞬间,座舱内便充满了焦糊味,刘洋凭直觉判断:飞机撞鸟了。紧接着,机械师报告:"右发温度升高,动力下降。"在危急情况下,刘洋表现出了一个年轻飞行员少有的镇静,集中精力保持飞机状态,和机组人员密切协同,采取正确的方法着陆。11分钟后,终于使飞机在跑道上降落成功。下飞机一检查,飞机一共撞上了18只信鸽,有两只被吸进了吸气道。如果当时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跨世纪的飞行员,刘洋并不满足于"两杆一舵"的生活,在飞行之余,她还擅长朗诵和演讲。在部队举行的一次英语演讲比赛中,她无限憧憬地说:"只要坚持到最后/推开窗外/就会发现你的玫瑰正在盛开/作为女飞行员/祖国的蓝天就是我心中神圣的玫园。"[1]

相关信息

2012年6月中旬,神舟九号飞船将搭载3名宇航员发射升空,中国首位女宇航员也将搭载飞船进入太空。有专家称,神舟九号已确定第一发射窗口,将于16日下午发射。据报道,目前有两名分别叫刘洋和王亚平的女宇航员在参加训练,不出意外将有一人进入太空[2]。

有关中国女宇航员的资料篇九:中国神九飞船首名女宇航员候选人之一-王亚平简介

中国神九飞船首名女宇航员候选人-王亚平简介 王亚平,空军中尉军衔,能飞四种机型。中国第七批女飞行员,武汉空军运输机飞行员,曾驾机参加过多次战备演习、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消云减雨等重大任务。

王亚平

1986年9月-1991年6月,张格庄中心完小读小学。 1991年9月-1997年6月,烟台23中

1997年,17岁的王亚平被选至长春飞行学院。4年间,她不仅学习了大学文化课程,还学习了飞行驾驶技术。

1998年,18岁的王亚平得到试飞机会,首次驾机驶上蓝天。此后9年间,她的天空飞翔时间达到800多个小时。

2001年,获得军事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的王亚平进入武汉空军运输航空兵部队,成为一名运输机飞行员,她不仅熟练掌握了4种机型的驾驶,更成为一名年轻的骨干飞行员。

2008年,王亚平曾驾机参加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消云减雨等重大任务,此前也参加多多次战备演习。

2010年,王亚平在中国新一轮的航天员选拔中被选为女预备宇航员。

2012年,因为其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超强的心理素质,经过重重选拔,确定为神舟九号飞船首飞女航天员乘组。

人物生平

王亚平

王亚平老家在山东烟台福山区张格庄镇张格庄村,是地地道道的烟台人,父母都是种地为生的农民,现在福山家中还有一些樱桃树,是主要经济来源。王亚平姐妹二人,她是老大,如今妹妹和父母也都在武汉。

目前已婚,且已生育,丈夫也是一名飞行员。

王亚平,是中国第七批女飞行员中的一员,来自山东烟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从小到大,学习成绩和体育成绩都比较优异,97年高考那一年,听说招收第七批女飞行员,但是人数很少,她本来不想去,因为竞争很激烈,后来在同学们的怂恿之下,王亚平就抱着

试试看的心理去参加了体检,

没想到一路过关斩将顺利地通过了学校、烟台市和济南的大体检,高考分数下来以后,就收到了飞行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幸运地成为了全国第七批37名女飞中的一员,从小到大,想过当医生、当律师,可是从未敢想过会当女飞行员。就这样,97年的8月份,带着美好的愿望,王亚平来到了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开始了她的军旅生涯。

王亚平在检查机器

长春飞行学院的生活是艰苦的,入校的第一开,她就和大家一样,被迫剪去了心爱的长发留起了男孩式头发,长飞院的一年零八个月,她们除了学习大学课程以外,每天都得进行体能训练和军事训练,还进行了拉练、游泳、跳伞等特殊的训练。由于王亚平从小到大体育都比较好,初中高中一直都是校队的,所以这些苦对她来说都没有觉得很苦。99年的4月份,在淘汰了七名同学以后,她们剩下的30名学员顺利地转入了哈尔滨第一飞行学院,开始了真正的飞行生涯,在初教机飞行团,当第一次在教员的带飞下飞上蓝天,俯瞰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王亚平心里感到了无比的自豪和骄傲,那一刻她才真正地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女飞行员的骄傲。是的,尽管失去了同龄人拥有的一些东西,可是作

为飞行员得到的东西,是她们永远、永远也体会不到的,热爱飞行、热爱蓝天,从那一刻开始结下了深厚的蓝天之情。经过了两年零四个月,王亚平以总成绩第二名的好成绩,从一飞院毕业生分配到航空兵某师某团。该团素有"女飞行员摇篮"之称,全国大多数女飞行员都集中在这里,这里先后涌现出了岳喜翠、刘晓莲、程晓健等一大批英模人物,来到这里,王亚平一直以她们为榜样,努力学习飞行技术,3年多过去了,她的飞行技术已比较过硬,航理考试连续两年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王亚平会更加努力,沿着前几批女飞行员的光辉足迹成为女飞行员队伍里的骄傲。 社会评价

王亚平所读的小学校长王云然回忆:印象中,王亚平好学、要强、工作能力强,是个数一数二的“尖子生”。“从一年级五年级,她都是班长,以身作则,很有威信。”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和比赛里,总能看见小亚平的身影,像跳舞比赛,她就经常参加。品学兼优、热情活泼的王亚平也是老师们课后喜欢谈论的孩子,这也是为什么王亚平让她印象深刻的原因。 相关信息

2012年6月中旬,神舟九号飞船将搭载3名宇航员发射升空,中国首位女宇航员也将搭载飞船进入太空。有专家称,神舟九号已确定第一发射窗口,将于16日下午发射。据报道,目前有两名分别叫刘洋和王亚平的女宇航员在参加训练,不出意外将有一人进入太空。

有关中国女宇航员的资料篇十:古代与航天有关的人

古代与航天有关的人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古籍中记载了许多与飞行有关的神话、传说和绘画。“嫦娥奔月”是人类最古老的登月幻想。鲁班制作木鸟、西汉时期的滑翔尝试和列子御风的想象,说明古代中国人民已想到利用空气浮力和空气动力升空飞行。现在仍在使用的帆、舵、风车等是古人在长期生产活动中利用风力和水力制造的生产工具。中国的风筝和火箭是世界公认的最古老的飞行器,走马灯的原理和现代燃气涡轮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竹蜻蜓则是螺旋桨和直升机的雏形。这些发明和创造显示了古代中国人民出众的智慧和才能。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和其他国家的古代文明,共同孕育了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萌芽。

其中著名的事例就是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明朝的万户。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目前,只有火箭才能把人送上太空。以此为标准,最早的载人航天应是约600年前的万户飞天。西方学者考证,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万户考虑到上升的工具也考虑到安全下落的降落伞——风筝,这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位航天器制造工程师:鲁班

有人说中国航天事业起步时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从目前的成绩来看,此说似乎有道理。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人类第一个航天器制造“工程师”,就诞生在中国的土地上。他就是木匠的祖师爷——中国古代最出色的发明家之一——鲁班先生。

鲁班,其实不姓鲁,他姓公输,名般,生于春秋末期,其故里在今山东滕州(与姓倪的祖宗系一地),因生于鲁国而有了“鲁班”这个“笔名”。鲁班出身于工匠世家,从小就学得一手好手艺,除了智慧异于常人,还有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今天普遍使用的锯子,就是他发明的。但从航天技术来看,鲁班所有发明中最有亮点的,是他制造出了人类最早的航天“飞行器”——木鹊。

这种“航天器”时人称之为木鸟。做成以后,鲁班稍动机关,木鸟便能展动翅羽,呼啦一下飞上了云霄。据说飞行了三天,还没落下来,比现代的航天器还神奇。试飞成功后,鲁班十分得意,自认为是当时最为先进的技术。此事记载于《墨子·鲁问》中,但保守的墨子对此不以为然,甚至讽刺鲁班,称“子之为鹊也,不知匠之为车辖”,墨子这话在今天来说就是,你花了这么多心思做出这个玩意,还不如一般木匠做的一根车轴实用。保守、且实用主义至上的墨子说得也没有错,但是,如果没有鲁班这类带着飞天痴梦的匠人的实践和创造,人类的飞天之梦能变成现实?后来东汉的张衡、唐代的韩志和,也都曾发明出了类似的简单航天器,在世界人类的航天史写下了重要的一笔。

用于支承和固定航天器上的各种仪器设备,使它们构成一个整体,以承受地面运输、航天运载器发射和空间运行时的各种力学和空间环境。结构形式主要有整体结构、密封舱结构、公用舱结构、载荷舱结构和展开结构等。航天器的结构大多采用铝、镁、钛等轻合金和增强纤维复合材料。

陆装置、标位装置和控制装置等组成。在月球或其他行星上着陆的航天器配有着陆系统,其功用和组成与返回型航天器着陆系统类似。

生命保障系统: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用于维持航天员正常生活所必需的设备和条件,一般包括温度湿度调节、供水供氧、空气净化和成分检测、废物排除和封存、食品保管和制作、水的再生等设备。

应急救生系统

当航天员在任一飞行阶段发生意外时,用以保证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它一般包括救生塔、弹射座椅、分离座舱等救生设备。它们都有独立的控制、生命保障、防热和返回着陆等系统。

计算机系统

用于存储各种程序、进行信息处理和协调管理航天器各系统工作。例如,对地面遥控指令进行存储、译码和分配,对遥测数据作预处理和数据压缩,对航天器姿态和轨道测量参数进行坐标转换、轨道参数计算和数字滤波等。航天器计算机有单机、双机和多机系统。宇宙环境是极为恶劣的,对人体有害的主要因素是高真空、高缺氧、宇宙辐射、温度差异等,这些不利因素会对人体产生严重伤害。在这种环境中,航天员是无法生存和工作的。面对严峻的宇宙空间环境,怎样才能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呢?我们的科技人员为其研制了一个基本与外界隔绝的密闭环境即密闭座舱,用来保护航天员。

航天生活

一会儿是早晨,一会儿是黑夜

人们长期的生活习惯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眠一般都安排在夜晚。飞船在航天飞行中的昼夜周期和我们在地球上的昼夜周期是不同的。地球上的一天是一次日落日出,并定为24小时。空间飞行时的一次日落日出,周期长短不一,因为它和飞船绕地球飞行的轨道高低相关。轨道高,昼夜周期就长;轨道低,昼夜周期就短。飞船航天飞行期间的昼夜周期,白天和黑夜时间长短是不一致的,白天时间长,黑夜时间短,90分钟一个昼夜周期,最长的黑夜仅仅是37分钟。飞船由地球阳面进入阴面时,就如同由白天进入黄昏黑夜一样。航天飞机速度很快,太阳出来时好像“迅雷”似的一跃而出,太阳落山时也如“旋风”一样迅速地隐去。

一个航天员曾经这样描述宇宙间的一天:早晨,计算机控制的钟唤醒我们起床。醒来拉开窗帘看宇宙空间,阳光灿烂,天色真美。可是不大一会儿,太阳没有了,天暗下来了,黑夜来临了,我们想又该睡觉了吧。真是有趣极了,一会儿是早晨,一会儿是黑夜……

站着睡躺着睡都一样

在宇宙空间最特殊的就是睡觉姿势,失重时,身体完全放松会自然形成一种弓状

姿势。航天专家认为,在太空中睡眠,身体稍微弯曲成弓状,比完全伸直平躺着要舒服得多。

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中,睡袋一般固定在飞船内的舱壁上,如果不这样,飞船内的姿态在发动机开动时,就可能跟舱壁碰撞。所以,航天员一般还是喜欢将睡袋紧贴着舱壁睡觉,这样就像睡在床上一样舒服。在失重时,反正分不清上和下,站着躺着睡都一样,所以,航天员既可以靠着天花板睡,又可以笔直地站着靠墙壁睡,想怎么睡都是可以的。

由于人在失重时飘浮,航天员行动起来会感到困难和不方便,动作都不像在地面上那样协调。坐立不稳摇摇晃晃,稍一抬头仰身就有可能来个大翻身,弯腰时又可能翻筋斗,所以一切动作都得小心从事。

航天员在宇宙飞行中可以遥望地球景色,这也是他们太空生活的一大乐趣。自古以来,飞向太空就是人类最美好的遐想。航天员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漂亮极了,它是一个绿色的球体。白天你仔细看去时,地球大部分是浅蓝色,密密的森林带看起来更是蓝色的,惟一真正的绿色地带是中国的西藏高原地区。一些高山湖泊看起来是明亮的并且呈鲜绿色,好像硫酸铜矿地区颜色。温度很低又没有云彩的地区,如我国喜马拉雅山那样的高山区域,就能很清楚地看到那儿的地貌。航天员能看到的最令人目眩神迷的奇景,要算是伊朗的卡维尔盐渍大沙漠,这片大沙漠看上去像木星,中间有一个红色、褐色和白色的大旋涡,这是因为盐湖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蒸发之后而留下的光辉耀眼的痕迹,它像绿宝石一般闪闪发光。

离不开体育锻炼

航天员生活在太空当中,同样离不开体育锻炼。它除了增强体质外,还有其特 殊意义:增强对失重及其他航天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航天飞行中不良环境对航天员的有害影响。在长期航天的空间站内,都设有专为航天员体育锻炼的“小型体育场”,设置一些特殊的航天体育器具供航天员使用。这些器具有自行车功量计、微型跑道、弹簧拉力器及负压筒等。

在宇宙中航行的航天员和地球上的人一样,都需要有个人清洁卫生的处理,如刷牙、洗脸、洗澡、大小便等等。失重条件下处理清洁卫生及废物非常复杂,需要有特殊的设施和技巧。

失重时刷牙,牙膏泡沫很容易飘浮起来,水珠在舱内飞飘,会影响人的健康和仪器正常运转。飞船中的航天员不能采取地面上的刷牙工具和方法。那样做,说不定在哪一环节把水泄漏出去,水就会飘浮起来,所以,航天员只能采用比较简单的方式来刷牙。美国采用的是一种特制的橡皮糖,让航天员充分咀嚼以代替刷牙,达到清洁牙齿的目的。航天员洗脸,其实是取一块浸泡有清洁护理液的湿毛巾擦洗面部。随后,把毛巾铺在按摩刷上用来梳理头发。

航天员若在空间站上长期生活,还需要洗澡。长期的载人空间站上,就配备有航天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制作的航天浴室设施。这种浴室,只不过是一个强力尼龙布浴罩,浴罩上下有固定的框架,上连天棚下连地板,成为通天式密闭浴罩,平常折叠着固定在生活舱的顶棚上。顶棚上还设有圆形水箱、喷头、电加热器,洗澡用的水箱,有管

道跟大水箱相通。

洗澡前,先把废水回收净化装置中的净化吸附剂配好,准备用来回收和净化洗浴时的污水,然后清理给水管道、抽水装置和过滤净化装置(除去杂质和不良气味),并将卷在顶棚上的尼龙罩放下,直到底框并固定好,形成一个连接天棚地板的圆桶,就好像一个完全透明的大玻璃缸。启动电加热器,把水箱中的水加热到合适温度,这时人可脱去衣服进入浴室。圆筒底下有一双固定的拖鞋,人穿上它后就不会飘浮起来。在打开水龙头之前,应先将呼吸器戴好,呼吸器同一条通到外面的软管相连接,航天员可呼吸舱内空气,避免洗浴时的空气、水汽混合物吸入呼吸道发生危险。航天员洗澡时,还要将耳朵塞起,带上护目镜,就像潜水员一样。一切准备好之后,就可打开水龙头,一阵阵细细的水流喷在身上,形成一层夹着无数气泡的水膜,必须用毛巾或吸水刷将水吸走。失重时水不会自动流出,水箱中有气加压,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飞船上航天员大小便的处理也有其相当的科学性。尿盆是特制的,抽水马桶同一个塑料套相连接,大便后快速关闭橡皮阀,大便通过气流落入透气的大便收集袋里,然后用密封袋密封投入便筒,便筒装满后会自动弹出舱外。

与航天有关的东西

航天炉的核心部件是气化炉燃烧喷嘴,该喷嘴必须具有超强的耐高温特性,这个特性要实现起来难度较大。而与此类似,火箭上天时喷嘴所经受的温度也很高,而且比气化炉燃烧喷嘴要经受的温度高得多。如果把航天技术“嫁接”到煤化工产业,那就有点像杀鸡用上宰牛刀,技术难度上是没有问题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17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