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结构师考试】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篇章结构篇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预学案
班级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严密而精巧的结构。
2、品味文章准确、严密的说明语言。
3、培养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相关链接:
贾祖璋(1901-1988)浙江海宁人。一生从事科普创作、编辑、翻译工作。
从1931年《鸟与文学》问世到临终前出版的《花与文学》为止, 60年间一共创
作、翻译近300万字作品。他的作品总是将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许多篇章成为
范文精品,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州六月
荔枝丹》、《兰和兰花》、《蝉》均被选入初中和高中课本。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褪色( ) 充沛( ) 灼伤( ) 裸子( ) ....
并蒂( ) 分泌( ) 花卉( ) 靛色(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释义。
充沛:
萎谢:
灼伤:
浓艳:
3、读课文,回答问题。
(1)、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本文既有具体的说明,又有概括的介绍。最概括的答
案是什么?
(2)、文中从六个方面具体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请概括说明这六个方面的
内容。
(3)、文章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4)“花儿这样红,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工培育的成果”为什么?请从第10
段中找出答案。第10段列举牡丹、大丽花、虞美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第10段除举例子外,还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5)“红色的花最鲜艳,最耀眼,可以说在进化途中是最成功的。”其中“最鲜艳”
“最耀眼”“最成功”在文中的位置能不能调换?说说理由。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篇章结构篇二:贾祖璋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篇章结构篇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
初 二 语 文 讲 学 稿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篇章结构篇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
执教者:050101325 于芬
【课型】教读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的目标:阅读课文,了解花儿这样红的原因,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品味作者生动的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基础知识,了解花儿红的本质
2、学会按恰当的顺序来写说明文
3、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教学难点】
逻辑结构的分析
【教学方法】
1、教授法
2、问答式教学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大自然的花,万紫千红,争奇斗妍。同学们,当你漫步花园,尽情享受着春之兰,夏之荷,秋之菊,冬之梅赐给你的绚丽、芬芳时,你可曾想过:这些花为什么这样红?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说明花的颜色及其变化规律的事理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板书课题及作者) 具体感知
一、学习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明事物或阐释事理为主要内容,它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特点、功能或者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等。
2、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先后顺序、空间物位关系顺序、事物的逻辑关系顺序。逻辑顺序又主要是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特点到用途。
3、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
二、作者的相关知识
贾祖璋(1901-1988)浙江海宁人。他是著名的科普作家。早在上世纪30年代,他就已是我国科学小品的开拓者之一,60多年笔耕不止。他的作品以多姿多彩的文学形式,生动活泼地传
播以生物学为主的科学知识,实现科学与文学的联姻。他以绚丽多彩的自然界为描述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用生动的独具风格的科学小品体裁,向读者描绘了奇妙的生物世界中的种种珍闻趣事。他的作品总是将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许多篇章成为范文精品,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州六月荔枝丹》、《兰和兰花》、《蝉》均被选入初中和高中课本。
三、合作学习
让学生阅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找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
明确: 三棱(léng)镜 裸(luǒ)子 虞(yú)美人 蕊(ruǐ)
2、文章题目原是一句歌词,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用来做题目有哪些好处?
明确: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抓住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特征提出问题,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中心;二是,以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文章主体部分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每一方面都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使文章脉络分明,节奏明快,增添了艺术情趣。(此处的“红”,应该理解为“万紫千红”)
3、划分文章层次,理清结构。课文结构有什么特点?
明确:按设疑——解释——总结的方式安排材料。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提出说明中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二部分(第2一10段):从不同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三部分(第1l段):概括花红的原因,总结全文。
特点:作者在课文中七次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句子,都以设问的形式出现,并形成七个排比段,在修辞上叫间隔反复。第一段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第一次出现,起总提作用,后几段起提示说明角度和内容的作用,使文章层次清楚,中心突出,富有较强的节奏感和语言的美感,增强了说明文的文学色彩
4、重点分析第二部分(2-10自然段)
明确:这部分划分为两层,第一层(2-7)具体说明花朵呈现红色的各种原因首先是由它内部的种种条件和因素决定的。
而首要因素是“物质基础”,即“有无色素”。
(1)第2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用了作比较的方法,具体说明酸性花青素对花朵呈现红色所起的决定作用;还有举例子。
(2)这段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答:主要用了从现象(花呈现红色)到本质(花青素使花呈现红色)的说明顺序。
(3)3、4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用了举例子的方法,以成色、黄色只含胡萝卜素,白色的花不含色素为例说明她们不呈现红色是因为她们没有花青素。
其次是“物理学原理”,即“光波的反射”
(4)第5段是从哪方面来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
答:是运用物理中的光学原理来解释懂的。
再次是“生理上的需要”,即“保护作用”和“进化的观点”,即“发展过程”
(5)学生来说明6、7段分别是哪些方面来说明的。
答:是从生理上的需要和进化观点方面说明的。
分析第二层(8-10段)具体说明花红的外部原因:
(1)昆虫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上起什么作用? 答:起传播花粉的自然选择作用。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说明花红的原因?答:是从人工选择方面说的。
(3)第10 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答: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的方法。
(4)第十段列举牡丹、大丽花、虞美人三个典型事例,从那几个方面将自然生长的花同人工培育的花进行比较,突出了选择的显著成就?答:时间长短、形状色泽、品种优劣。
5、分析完课文的具体内容,现在让我们来归纳一下本文具体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
明确:(1)举例子、分类别:例如牡丹,又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楼子、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举例子的句子还有很多…… )
(2)列数字、举例子: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分析:运用三种说明方法,说明了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花红的进程,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果。
(3) 作比较、分类别:在光谱里面,与绿色邻接的,长波一端是黄、橙、红,短波一端是青、靛、紫。我们可以说,花色以绿色为起点,向长波一段发展,由黄而橙,由橙而红;向短波一端发展,是蓝色和紫色。红色的花最鲜艳,最耀眼,可以说在进化过程中是最成功的。分析:说明红花是进化过程中的佼佼者。
6、梳理完课文内容,让我们来看一下本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你能从文中试举几例来分析吗? (只要学生能分析一点即可。)
明确:本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严密,如第四段说明白花细胞液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会引起花色由白变红,“有些”限制“白花”,表示不是所有的白花都会引起花色的变色;“特殊”修饰“例子”,表示添色木芙蓉是极个别的;“一般”修饰“花”,表示特殊情况除外等等。“只有”强调了仅限于粉红这个品种,“就”字,强调人工栽培在很短的时间内创造出了多姿多彩、争奇斗艳的不同花朵。三个程度副词“最”字强调了红花颜色鲜艳、耀眼和成功的程度。“仅”字极言时间之短,说明人工选择加快了花红的进程。
四、拓展训练
根据你自己的积累,你能说出有关“花”的诗句吗?
五、总结:大自然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有待我们去探索,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贾祖璋
设疑 —— 解释 —— 总结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1)外部原因:①物质基础
②物理原理 大自然的杰作
③生理需要 和人工培育的结果。
④进化观点
(2)内部原因:①自然选择
②人工选择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篇章结构篇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
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严密而精巧的结构。
2、品味文章准确、严密的说明语言。
3、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相关链接:
贾祖璋(1901-1988)浙江海宁人。一生从事科普创作、编辑、翻译工作。从1931年《鸟与文学》问世到临终前出版的《花与文学》为止, 60年间一共创作、翻译近300万字作品。他的作品总是将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许多篇章成为范文精品,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州六月荔枝丹》、《兰和兰花》、《蝉》均被选入初中和高中课本。
写作背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作此文时已达78
岁高龄。文章在1979年7月11日的《光明日报》上发表后,立即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1980年,中国科协、国家出版局、中央广播事业局和中国科普创作协会联合举办全国“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奖”评选活动。贾祖璋先生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荣获一等奖,并受“获奖作品评述”的特别推荐。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褪色( ) 充沛( )灼伤( ) 裸子( ) ....
并蒂( ) 分泌( )花卉( ) 靛色(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释义。
充沛: 萎谢: 灼伤: 浓艳:
二、整体感知:
1、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本文既有具体的说明,又有概括的介绍。最概括的答案是什么?
2、文中从六个方面具体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请概括说明这六个方面的内容。
3、文章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三、合作探究:
1、“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原是一首歌曲的名字,作者借来作为标题,而且贯穿全篇,引起每一层的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花儿这样红,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工培育的成果”为什么?请从第10段中找出答案。第10段列举牡丹、大丽花、虞美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第10段除举例子外,还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红色的花最鲜艳,最耀眼,可以说在进化途中是最成功的。”其中“最鲜艳”“最
耀眼”“最成功”在文中的位置能不能调换?说说理由。
四、当堂检测:
1、填空。
活力充( )繁( )后代 生气蓬( )红紫烂( ) 尔( )我诈 渐渐( )色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用法或作用。
(1)、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 ..
(2)、至于一般的花,大都初开时浓艳,后渐渐褪色。 ..
五、拓展延伸:
指纹的奥秘
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A.人的遗传特性,B.指纹人人皆有,C.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绞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己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 动打开了。
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仔细阅读第一段文字,在文中空白处依次应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A.______ B.______ C.______
2.请指出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三种说明方法?
答: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3. 第二段中的“这一特性”和“它”在文中分别指代什么?
答:“这一特性”指代:___________它”指代: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别指出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中心句。
答:第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第二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
5.根据文中的介绍,请用简略的语言谈一谈指纹有哪些用途。
五、课堂小结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篇章结构篇六:15《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
南召县现代中学2011—2012学年八年级语文导学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编号15 使用时间:2012年3月 编制人: 张玉武、闫文晓、赵艳 领导签字: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
使用说明:1、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的题目和深化提高;
2、认真完成,规范书写;不懂的地方用红笔标记,课上小组合作探讨时重点解决。
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严密而精巧的结构。 2、品味文章准确、严密的说明语言。
3、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相关链接:
贾祖璋(1901-1988)浙江海宁人。一生从事科普创作、编辑、翻译工作。从1931年《鸟与文学》问世到临终前出版的《花与文学》为止, 60年间一共创作、翻译近300万字作品。他的作品总是将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许多篇章成为范文精品,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州六月荔枝丹》、《兰和兰花》、《蝉》均被选入初中和高中课本。
写作背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作此文时已达78岁高龄。文章在1979年7月11日的《光明日报》上发表后,立即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1980年,中国科协、国家出版局、中央广播事业局和中国科普创作协会联合举办全国“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奖”评选活动。贾祖璋先生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荣获一等奖,并受“获奖作品评述”的特别推荐。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褪.色( ) 充沛.( )灼.伤( ) 裸.子( ) 并蒂.( ) 分泌.( )花卉.( ) 靛.色( ) 2、写出下列词语的释义。
充沛: 萎谢: 灼伤: 浓艳:
二、整体感知:
1、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本文既有具体的说明,又有概括的介绍。最概括的答案是什么? 2、文中从六个方面具体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请概括说明这六个方面的内容。 3、文章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三、合作探究:
1、“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原是一首歌曲的名字,作者借来作为标题,而且贯穿全篇,引起每一
层的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花儿这样红,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工培育的成果”为什么?请从第10段中找出答案。第10段列举牡丹、大丽花、虞美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第10段除举例子外,还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红色的花最鲜艳,最耀眼,可以说在进化途中是最成功的。”其中“最鲜艳”“最耀眼”“最成功”在文中的位置能不能调换?说说理由。
四、当堂检测:
1、填空。
活力充( )繁( )后代 生气蓬( )红紫烂( ) 尔( )我诈 渐渐( )色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用法或作用。
(1)、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
已有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 (2)、至于一般的花,大都..
初开时浓艳,后渐渐褪色。 五、课堂小结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篇章结构篇七:概括文章主题
归纳文章主题之记叙文
文章主题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文章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理解文章主题,是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能力和要求,要求能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去领略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态度。
归纳文章主题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整体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
一、步骤:
1、辩明体裁 从标题入手,注意标志性词语。
写人 《邓稼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 记事 《爸爸的花儿落了》《从百草园到百味书屋》《最后一课》 写景 《春》 《夏感》 《济南的冬天》
状物 《蝉》 《《贝壳》》
游记 《游大唐芙蓉园》
2、确定公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了„„赞扬了(讽刺了)„„表达了„„
以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达了„„
写状物:采用(„象征„)手法,借助„„描写,赞扬„„
写景、游记:通过对„„描写,表达了„„感情
二、方法:
(1)从分析标题入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使读者获得总的印象,有的可以从中窥出文章的中心。如《童趣》、《黄河颂》、《伤仲永》题目就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中的特殊句式入手。记叙文中的描写、抒情、议论句是特殊句。描写能较好 地刻画人物的神情、心理及故事发生的背景、场景等;抒情则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与作品的内容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显示中心;
议论可以直接点明或加深所叙之事的内涵,提示段落主题乃至于全文主题,有画龙点睛的妙处。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睛”来“看”文章的中心意思。
描写:“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
抒情:总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表达出作者对百草园的强烈的热爱和不能再在百草园玩耍的遗憾之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议论:“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最后一课》
(3)从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意思。
例如《丑小鸭》一文,以记事为主,讲述了丑小鸭在不同地点的不同待遇: 沼泽地:( 同情、 歧视) 继续离开
老太婆家:(被嘲笑) 到广大的世界里去
灌木林里:(向往美与幸福)
老农家:(被追打) 逃出来
花园里:(被赞美)
作者通过丑小鸭在从鸭变成天鹅过程中的种种遭遇让我们明白:没有对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不经历那么多的磨练,就不会发现自己其实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一个奇迹。
再如《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写人就要注意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音乐巨人贝多芬》就是通过语言描写表现
了贝多芬把贝多芬还原为一个生活中的有着喜怒哀乐的人,通过多种方法具体描写人物,表现人物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抗争。
(4)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主题要求要深刻,怎样才算是深刻?那就是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文章的时代背景,时代也叫做社会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者写此文时,闻一多先生已经遇害,为了表示对闻一多先生的无比哀悼和对国民党政府任意杀害反对爱国人士的强烈不满,作者才写了这篇文章,在当时有积极的意义。
三、 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概括中心思想”包含两层含义:(1)论述了什么内容(指论述的中心或中心论点);(2)作者的基本观点,对文章的价值判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具体包括四层含义:(1)对作者明确表现出了自己的观点态度的文章,要能准确地从中找出这种观点态度(或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或喜爱什么,或厌恶什么,或提倡什么,或否定什么)。(2)对蕴藏着包括作者观点态度在内的多种不同观点态度的文章,要能够通过辨别筛选,提取作者的观点态度。(3)对于没有明显表现出作者观点态度较复杂较含蓄的文章,要能够通过分折归纳,较准确地概括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4)准确地叙述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是理解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文中描写的事物、人物是歌颂赞扬还是批评讽刺,是喜爱同情还是厌恶痛恨。了解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有助于对文章主旨深入理解。
他这个30岁的县长一上任,爸爸的好友县保险局长吴明就派人送来一辆新车,还说请县长试用。
唉,吴伯伯一向为人清正,为什么也搞起这一套呢?人琢磨着,开着这辆新车,来到吴局长简朴的小住房。推开门,吴局长神秘地问:“新县长同志,有何贵干?”“我把车给送还给您,吴伯伯,你这是搞什么名堂?”
吴伯伯难上掠过一丝欣慰的笑容:“好,好,等会儿再开回去。”他疑惑不解。“是这样,你爸刚买了辆车,我嘛,出了个歪点子,派人送去试试你,我们
才好安全退休。你要不把车送过来,我们这些老头就放心不下了。哈哈„„”
他恍然大悟,也发出了爽朗的笑声的„„
本文通过记叙新县长还车的经过,赞扬了老干部清正和 崇高的品质,也表现了新干部 的自觉性。
归纳文章主题之说明文
一、基本知识:
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A、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往往介绍的是事物的发发展、内部结构、使用原理。如《《中国石拱桥》等。《中国石拱桥》判断一篇说明文是不是事物说明文,我们只需要给题目后加上“怎么样”即可判断。事物说明文因为所介绍的是个“物”,所以我们只要指出被说明的(对象)事物即可。
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判断一篇说明文是不是事理说明文,我们只需要给题目前加上“为什么”即可判断。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B、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
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二、步骤:
1、辩明体裁:事物说明文 《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
事理说明文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确定公式:文章说明(介绍)了„„体现(展现、赞美)了„„
三、方法:
读一篇说明文,首先要弄清说明对象,把握说明类别,然后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大纲》规定,初中生能“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的语句”。落实到说明文阅读上,具体地说,知识和能力训练点是:
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分析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能搞清说明对象、抓住说明特征,即可弄清文章主题。 复习指路
一 、如何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大纲》规定的基本篇目中属于事物说明文的有《松鼠》、《中国石拱桥》等七篇,属于事理说明文的有《死海不死》、《天气陛下》等六篇。把握说明对象可先从标题入手。我们学过的说明文,不少文章的题目就标明了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人类的语言》等。所以,把握文章说明对象,一般可从分析标题入手。当然,也有例外,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的说明对象并不是人民英雄,而是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中考中要求分析的说明文常常并无标题,那又怎么办呢?那还得认真阅读课文(语段),逐段(逐句)排队、梳理,追本求源,找出说明对象。须要提醒的是不要将文章的局部的说明对象视为全文的说明对象,例如《蜘蛛》一文的说明对象是蜘蛛,而不能以偏概全,只将蜘蛛的生活习性这一方面作为全文的说明对象。
二 、如何分析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成,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都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了解事物的特征,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那么,如何把握事物的特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篇章结构篇八: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What Makes the Great Development in Xinjiang
天山谱写腾飞曲,昆仑高唱奋进歌。
Tianshan Mountain and Kunlun Mountain, the two land-marked mountains in Xinjiang, have seen the great strides of Xinjiang and will always watch it advancing forward.
半个世纪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五十春秋励精图治地覆天翻。今日之新疆,经济建设蒸蒸日上,综合实力大为增强,各项事业欣欣向荣。
People have worked hard with united efforts since the past half a century during which earth-shaking changes taking place in Xinjiang was witnessed. Nowadays, Xinjiang is enjoying an increasing development in economic construction, overall strength and other undertakings.
半个世纪的发展,新疆农业从积贫积弱、落后封闭的自然经济状态,插上了飞向大规模、高水平、现代化的金翅膀。腾飞的绿洲,用时代的画笔描绘了气势磅礴的新篇章。50年来,自治区始终把农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增加投入,不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依靠科技,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2004年农业总产值达到750.68亿元,比1978年增长6.3倍,是1955年的17.2倍。粮食总产达到828.53万吨,比1978年增长1.2倍,是1955年的5.6倍;棉花总产175.25万吨,比1978年增长30.9倍,是1955年的69.8倍。
The development gained by Xinjiang in the past half a century has made its agriculture on the way to the stage of large scale, high level and modernization from the sufferings of being poor, weak, backward and isolated. This soaraway oasis has written a new chapter with the pen of age. For the past fifty years,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lways treating the agriculture as the priority for all economy affairs, increased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so as to strengthen its foundational position and improved overall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capacity relying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 as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total agricultural output value in 2004 reached 75,068 billion yuan, 6.3 times up of that in 1978 and 17.2 times in 1955. The total grain output reached 8,285,300 tons in 2004,
1.2 times up of that in 1978 and 5.6 times in 1955. The total cotton production reached 1,752,500 tons, 30.9 times up of that in 1978 and 69.8 times in 1955.
半个世纪的发展,新疆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成长。目前已形成了门类基本齐全、结构基本合理的现代工业体系。其中石油开采、石油化工、钢铁、煤炭、电力等能源工业和轻纺、食品、建材工业已发展成为自治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机电、化学工业已具备相当规模和坚实基础,有色和稀有金属工业初步形成配套生产能力。新疆的主要工业产品除满足区内需要外,—批名牌产品如成品油、羊毛衫、天然彩棉、特色酒品、奶制品、罗纹钢、特种变压器等还畅销全国,打进国际市场。
At the same time, the industry in Xinjiang has fast developed from nothing and from small to large. Now a modernized industrial system which is complete in range and reasonable in structure has been shaped. And energy industry including oil exploitation, petroleum and chemical, steel, coal and electricity, light textile, food and building material industry have developed as the pillar industries in the autonomous region. The electromechanical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chemical industry has developed to a relatively huge scale with a solid foundation, and the industry of nonferrous and rare metals has also formed preliminary production capacity. Except that the main industrious products of Xinjiang meet to the needs of the region, a batch of brand products, such as refined oil, sweater, natural colored cotton, featured wines, milk, rebar and special transformer, etc., sell well all over the country and make their entrance into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63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篇章结构篇九:第五单元导学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篇章结构篇十: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天山谱写腾飞曲,昆仑高唱奋进歌。
半个世纪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五十春秋励精图治地覆天翻。今日之新疆,经济建设蒸蒸日上,综合实力大为增强,各项事业欣欣向荣。
半个世纪的发展,新疆农业从积贫积弱、落后封闭的自然经济状态,插上了飞向大规模、高水平、现代化的金翅膀。腾飞的绿洲,用时代的画笔描绘了气势磅礴的新篇章。50年来,自治区始终把农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增加投入,不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依靠科技,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2004年农业总产值达到750.68亿元,比1978年增长6.3倍,是1955年的17.2倍。粮食总产达到828.53万吨,比1978年增长1.2倍,是1955年的5.6倍;棉花总产175.25万吨,比1978年增长30.9倍,是1955年的69.8倍。
半个世纪的发展,新疆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成长。目前已形成了门类基本齐全、结构基本合理的现代工业体系。其中石油开采、石油化工、钢铁、煤炭、电力等能源工业和轻纺、食品、建材工业已发展成为自治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机电、化学工业已具备相当规模和坚实基础,有色和稀有金属工业初步形成配套生产能力。新疆的主要工业产品除满足区内需要外,—批名牌产品如成品油、羊毛衫、
天然彩棉、特色酒品、奶制品、罗纹钢、特种变压器等还畅销全国,打进国际市场。
1955-2004年,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83.64亿元,建成投产项目9万多个,为新疆经济发展和持续增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04年新疆生产总值达到2200.15亿元,比1978年增长11.5倍,是1955年的57倍,人均生产总值11199元。2004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320亿元,比1978年增长近20倍,是1955年的85.5倍。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与1955年相比成数十倍、数百倍地巨幅增长。
改革开放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自治区立足优势资源,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农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产业战略结构调整,做大做强特色优势农业,已初步形成白色的棉花产业,金色的粮食产业,红色的番茄产业、枸杞产业、红花产业,绿色的现代畜牧产业和特色瓜果产业,色彩斑斓,交相辉映,在新疆大地上初步形成了产业化经营的现代特色农业体系。新疆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棉、啤酒花和番茄酱生产基地及全国重要的甜菜糖生产基地。
在工业发展上,自治区坚持走适合新疆区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支柱工业,做大做强特色工业,积极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和名牌产品,保持了工业经济的良好发展势
头。目前,工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支柱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以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加工为主导的支柱产业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0%以上;纺织工业的调整与改造稳步进行;独具特色的食品加工业迅速崛起;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和钾盐等优势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2004年,新疆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三位和第二位,成为“西气东输”主要气源供应地。1990年以来,原油产量平均每年增加110万吨,增长额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新疆已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石油及石油化学工业基地。2004年全区工业增加值达745亿元,比1978年增长10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2004年,原煤总产2219万吨,比1978年增长1.1倍;原油总产2228万吨,比1978年增长5.3倍;发电量244亿千瓦小时,比1978年增长10.5倍;钢材总产233万吨,比1978年增长33倍;水泥总产1190万吨,比1978年增长14倍。
基础设施建设跃上一个新台阶。1978年—2004年,全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71.11亿元。一批水利、交通、能源和石油化工等重点建设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有的已经建成投产使用。其中,南疆铁路库尔勒至喀什段、乌鲁瓦提水利枢纽、乌鲁木齐机场扩建、和田机场扩建、吐—乌—大高等级公路、乌—奎高速公路、北疆铁路扩能、西气东输新疆段、南北疆光缆干线工程、南疆环光缆干线工程、泽
普石化厂化肥扩建等一批重大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使用;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工程、新疆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精—伊—霍铁路、奎—赛高等级公路、中哈原油管道、阿舍勒铜矿采选工程、哈密大南湖电厂一期、罗布泊钾肥基地、县际公路等一大批重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之中。
后来居上看新疆。自治区正在勾画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宏伟蓝图。“十一五”期间,新疆将继续大力推进棉花、粮食、特色林果、畜产品四大基地建设,把我区的现代特色农业体系建设得更加美好。“十一五”期间,新疆将按照自治区作出的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积极培育和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绿色食品、轻工、高新技术五大产业群,努力在优势领域和重大产业上取得跨越式发展,全面推进我区新型工业化进程,力争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十一五”期间,新疆还将建设阿克苏—和田沙漠公路、奎屯—阿勒泰铁路、乌鲁木齐—阿拉山口的北疆铁路复线、乌鲁木齐—兰州成品油管道工程、鄯善—兰州原油管道工程、独山子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项目、克拉玛依500万吨炼化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古老的西域大地必将插上现代化发展的金翅,展翅翱翔。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50年的发展,
新疆各族人民用自己的伟大实践谱写了光辉灿烂的历史篇章;50年的发展,又为各族人民以胜利的步伐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疆的发展前景更加美好。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27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