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现代文复习资料

| 资料员 |

【www.guakaob.com--资料员】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现代文复习资料篇一: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课内现代文阅读复习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课内现代文阅读复习题

《在山的那边》

阅读全诗,回答问题。

1 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作者“爬山”有何象征意义?

2.“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3.“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个诗句采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4.读了这首诗,你认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走一步,再走一步》

阅读15-23节,回答以下问题。

1.请你用10个字左右说出这段选文叙述的事件。

2.找出描写“我”下山时心理变化的词语,将其填入下面的方框中,并说明其

3

.当我最后爬下了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后,为什么我“先是啜泣了

会儿,然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4.“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右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这个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站”字?为什么?

5.末段说“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既

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

6.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识字、写字,要整段、整篇地背诵文章,你有没

有背不过、写不完的感觉?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有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想法?

第三课《蝉》〈贝壳〉

阅读《蝉》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怎样的思想

感情?

2、《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噪”,“秋风颜

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阅读《贝壳》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第三段的思考是由什么引发的?(20字以内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作者借贝壳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不超过25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2分) ( )

A.坚硬、精致和小巧,注定了贝壳是艺术品,是不忍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

B.短暂而细小的生命,却有精致、仔细的寓所,贝壳的世界里也充满着辩证法。

C.“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

这是贝壳里的生命给作者的启示。

D.“请让我也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表达作者要在有牛之

年尽自己所能为世人留下更好的作品的愿望。

4.课文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

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此

处的“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

第四课 紫藤萝瀑布

(一)

阅读1-5节,回答以下问题。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句子运

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突出了紫藤箩什么样的特点?

2.“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一句从修辞的角度看是 。其中“挑逗”一词和前文的哪一个词相呼应?

3.“春红已谢”的“春红”指的是什么?

4.“这时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

的、盛开的藤萝。”从写作的角度看,运用了什么手法,其作用是怎样的?

5.文段通过对紫藤箩花的描述,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二)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

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

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

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①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

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

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②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1.试说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言外之意”。

2.写出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 阅读8---11段,完成5~6题。

(三)1.第一段与第二段文字通过十多年前紫藤萝______________与眼前的紫藤

萝______________进行对比,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

原文回答)。

2.理解下边两句话的含义。

(1)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个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2)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第七课 短文两篇

(一)

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这一点,其实我们知道得比谁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

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

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惟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

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1.加点的“这种命运”指什么?

2.第二段,写“我们的同类”有何作用?

3.为什么“我们的存在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4.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

5.行道树代表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试举一例。

(二)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

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

1.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使人回味无穷”?

2.为什么“第一次愈多,生命就愈多姿多彩”?

第八课 人生寓言

(一)

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可是,说也奇怪,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

“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

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

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消那个慷慨的决定。 .......1.这段文字采用哪些方法来写白兔?表现了白兔的什么特点?

2.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并联系课文简析其作用。

他牢牢地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

3.选段最后一句中的“和人类不同的是”这几个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

4.为这段文字添上一句结尾点明寓言的寓意。

(三)

我是在他行乞时遇到他的,见他相貌不凡,便向他打听身世。听他说罢,我早已泪流满面,发出了

他曾经有过的同样的叹息:“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谁知他正色道——“先生,请别说这话。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落难的王子撑着拐杖远去了。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

1.根据句式特点仿写一句。

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提示:注意.......加点的字)

2.画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九课 我的信念

(一)

阅读第5、6节,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能概括第5段内容的句子。

2.谈谈你对“讲究现实的人”和“梦想家”这两种人的理解。

3.“我年纪渐老,我便会欣赏生活中的琐事”,“便会欣赏”表现了居里夫人对生

活怎样的认识?

4.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居里夫人具有怎样的品质?

第十一课 春

(一)

阅读3、4节,回答以下问题。

1.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生动性: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钻: 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闹:

2.第一段写草,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草的特征: ,突出了春草怎样

的特征: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第一段虽写春草,但写了人的动作行为,目的是( )

A.草地上有人在活动,所以要写。

B.说明人们在春天到来时心情很愉快,通过这些动作行为就可以反映出来。

C.写人的动作行为,实际上是间接地写草地,突出草地的嫩绿可爱。

D.写了春草,又写了人的动作行为,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4.作者写春花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观察描写的?突出了春花哪几个方面的特征?

5.短文写春花花色艳、品种多,可用成语 来概括。

6.文中写春花是 描写,写蜜蜂等是对春花的 描写。

(二)

阅读5、6节,回答以下问题。

1.“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道你的眼”,这句话刻画出雨中的树叶和

小草的什么特点?

2.作者描写春雨时,既正面描写了雨的形态,又通过雨中景物进行侧面描写,

请举出五种雨中的景物,并结合词句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这段文字描写的春雨的特点有 。

4.“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是一个比喻句,“像牛毛”写出了雨 的特征;“像花针”写出了雨 的特征;“像细丝”写出了雨 的特征。

5.“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中“逼”字突出了小草 的特点。

“逼”字的作用是

6.对“树叶儿„„戴着笠”几句描写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动景后静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B、先静景后动景;先远景后近景;先绘物后写人。

C、先静景后动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D、先动景后静景;先远景后近景;先写人后绘物。

(三)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文章结尾连用了三个比喻来形容春天,它们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

有什么深刻含义?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现代文复习资料篇二:2013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专题六 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

班级姓名 复习效果评定一、阅读《散步》第6——8段(原文略),做题。

1、母亲人老了,“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

“小路有意思”,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

答:

2、当母亲、孩子、妻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

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答:

3、如何理解“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

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的含义?

答:

4、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

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

答:

二、阅读《秋天的怀念》(原文略),做题。

5、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请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来。

答:

6、说说你对“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

静”这句话的理解。

答:

7、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答:

8、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

最深的印象。

答:

9、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去看菊花,这里着意写了各种花给

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

答:

三、阅读《我的老师》第9段(原文略),做题。

10、概括这段文字记叙的“一件小事”。(不得超过15个字)

答:

11、文段第一句中,“占据”这个词很好地表现了

12、“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中的“那样”指的是

13、文段“心清如水的学生”中的“清”是 的意思。

14、请找出语段中直接抒发“我”对老师敬佩之情的句子。

答:

四、阅读《再塑生命的人》第9——12段,做题。

15、给所选文段加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0个字)

答:

16、你认为“我”不能理解“水”的原因是什么?

答:

17、通过这段文字,你认为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高明在何处?

18、“我想起了„„拼不好”照应了前文中的哪一句话?

答:

19、选文中的“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一

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

五、阅读《春》第四、五段(原文略),做题。

20、请你给上面两段话分别加上一个小标题。

答:① ②

2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

么?

答:

22、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风除了像母

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

答:

23、春风是很难描写的,但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并展开想象,因

而把它写得形象可感。请你仿照示例填空。

示例:写触觉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写嗅觉的:

(2)写听觉的:

六、阅读《济南的冬天》第四段(原文略),做题。

24、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段内容。

答:

25、文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

答:① ② ③ ④

26、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在哪里?

答:

27、“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中“顶”字用得好吗?

好在哪里?

答:

28、读完文段,你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七、阅读《紫藤萝瀑布》第7——11段(原文略),做题。

29、“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什么?

答:

30、文中哪句话将“眼前花,心中事”自然融合在一起?最能体现作者陶醉

于花的芬芳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

31、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1)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答:

(2)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答:

32、选段中有“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一句,为

什么说紫藤萝瀑布“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答:

八、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第15——23段(原文略),做题。

33、请给选文加一个小标题。

答:

34、在父亲的指导下,“我”走下了悬崖。在走下悬崖的过程中,“我”的心

理有怎样的变化?请从文中挑出关键词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这似乎能办得到→→ →产生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35、说说“这时,我便可以近期儿子好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

么漫长”一句的深刻涵义。

答:

36、下面对文章的感悟,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吃一堑,长一智。 B.挫折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37、在父亲的指导下,“我”终于走下了悬崖,做出了一件当时“我”想都

不敢想的事。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样说、

(1)我会对那位父亲说:

(2)我会对杰利说:

九、阅读《看云识天气》第3段(原文略),做题。

38、请你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用“∥”标示)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9、本文段介绍了 几种

云,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

40、“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

的绫纱”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怎样的表达作用呢?

答:

41、⑤⑥句中的“一般”和“左右”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

42、本段文字的说明语言是 的说明语言,用这种说明语

言有 的作用。

十、阅读《小圣施威降大圣》第2、3段(原文略),做题。

43、请用简练的语言复述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经过。

答:

44、写出文中与“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一句

相照应的句子。

答: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现代文复习资料篇三: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现代文复习导学案

一、课内现代文复习

[复习目标]

1、

2、

3、 通过期末复习,熟悉课内现代文的重点语段,能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 能理解关键性语句,理清文章的结构。 能归纳文章的主题,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复习要点]

七上语文课内重点现代文主要有9篇,其中写景散文有3篇,分别为《紫藤萝瀑布》、《春》、《济南的冬天》,记叙文有4篇,分别为《走一步,再走一步》、《风筝》、《羚羊木雕》、《散步》,说明文2篇,为《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说明文在七年级上册一般不做要求。

[答题技巧]

一、题型1:找出行文线索。

答题技巧:

(1)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①以核心人物为线索;②以核心事物为线索;③以核心事件为线索;④以时间为线索;⑤以地点为线索;⑥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2)关注文章的标题。有很多文章的标题直接揭示了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题型2: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答题技巧:(1)题目扩展法,对题目扩展充实;(2)要素归纳法,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并合理组织;(3)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串联、合并;(4)摘录句段法,引用或整理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点题句、关键句、主旨句、重点段落中心句。

三、题型3:赏析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1)从修辞角度入手。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①比喻、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②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③对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④排比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⑤反复,富有音乐美,强调某一感情。 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题型4:某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1)首段常见的作用:统摄全篇,总领下文;开篇点题,点明中心;引出下文,行

文巧妙;欲扬先抑,形成对比;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2)结尾段常见的作用:篇末点题;总结全文,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深化主题,升华感情;提出问题,引起思考等。

(3)中间段常见的作用:承上启下,引出下文;衬托铺垫,照应前文;扩展思路,具体展示;丰富内涵,深化主题等。

[课前自学 课中交流] 课内语段(一)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竟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选自 鲁迅《风筝》

1.“我”对风筝十分厌恶,有哪两种具体表现?请概括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你如何理解句中“惩罚”一词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我”禁止弟弟放风筝、毁掉弟弟的风筝是对弟弟“精神的虐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小兄弟制作精美风筝一事看,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语段(二)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

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这四段文字,分别描绘了春的四幅图画,依次可概括为 、 、 、 。

2. 文中第一段画线的这个描写句有何作用? 。

3.“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句话写出

了春雨怎样的特点 ? 。

4.上面的文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内语段(三)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A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B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选自《羚羊木雕》)

1.从文中第一自然段万方的言行里可以看到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2.文中有两处划横线句子,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选择其中一处加以赏析。

我选( )句,

3.结尾“这能全怪我吗?”言下之意:我是被逼的,怪只怪父母。你觉得该怪谁?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课内语段(四)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2.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选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3.选文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反馈小结]通过复习,我有以下收获:

参考答案

(1)不许弟弟放风筝(2)毁坏了弟弟偷偷做的风筝

9.良心受到谴责

10、因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不许孩子游戏无异于扼杀孩子的天性。

11聪明,动手能力强,心灵手巧

1、

2、春草图 、 春花图 、 春风图 、 春雨图 。

3、用孩子们嬉戏时的天真活泼,揭示春草蓬勃给人的欢乐

4、轻盈而细密 5、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2分)A句,环境(景物)描写,烘托了我当时悲伤的心情。B句,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伤心、愧疚。(选答一句即可,两句都答,只改前者,描写方法和作用各1分)

8.(3分)例:我觉得这件事既有“我”的责任,也有爸爸妈妈的责任。因为如果“我”当时送给万方时能与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征求父母的意见)或者当初爸爸妈妈能郑重其事地告诉“我”羚羊木雕的贵重,那这件尴尬的事就不会发生。(看法1分,理由2分。看法侧重于只讲一方面的责任也可,理由恰当即可)

6、济南冬天澄澈亮丽的水色。

7、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冬水的灵动生机,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朦胧春意。

8、在结构上起到了总结全文、呼应开头和点题的作用,内容上抒发了作者对于济南的赞美之情和对冬天济南的喜爱之意。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现代文复习资料篇四:2013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散步》第6——8段(原文略),做题。

1、母亲人老了,“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答:

2、当母亲、孩子、妻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答:

3、如何理解“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的含义?答:

4、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答:

二、阅读《秋天的怀念》(原文略),做题。

5、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请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 答:

6、说说你对“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的理解。 答:

7、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答:

8、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答:

9、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去看菊花,这里着意写了各种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答:

三、阅读《我的老师》第9段(原文略),做题。

10、概括这段文字记叙的“一件小事”。(不得超过15个字)答:

11、文段第一句中,“占据”这个词很好地表现了12、“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中的“那样”指的是13、文段“心清如水的学生”中的“清”是

14、请找出语段中直接抒发“我”对老师敬佩之情的句子。 答:

四、阅读《再塑生命的人》第9——12段,做题。

15、给所选文段加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0个字)答:

16、你认为“我”不能理解“水”的原因是什么?答:

17、通过这段文字,你认为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高明在何处?

18、“我想起了„„拼不好”照应了前文中的哪一句话?答:

19、选文中的“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答:

五、阅读《春》第四、五段(原文略),做题。

20、请你给上面两段话分别加上一个小标题。答:① ②2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答:

22、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 答:

23、春风是很难描写的,但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并展开想象,因而把它写得形象可感。请你仿照示例填空。

示例:写触觉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写嗅觉的:

(2)写听觉的:

六、阅读《济南的冬天》第四段(原文略),做题。

24、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段内容。答:

25、文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 答:① ② ③ ④

26、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在哪里?答:

27、“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中“顶”字用得好吗?好在哪里? 答:

28、读完文段,你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七、阅读《紫藤萝瀑布》第7——11段(原文略),做题。

29、“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什么?答:

30、文中哪句话将“眼前花,心中事”自然融合在一起?最能体现作者陶醉于花的芬芳的句子是哪一句?答:

31、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1)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答:

(2)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答:

32、选段中有“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一句,为什么说紫藤萝瀑布“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答:

八、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第15——23段(原文略),做题。

33、请给选文加一个小标题。 答:

34、在父亲的指导下,“我”走下了悬崖。在走下悬崖的过程中,“我”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请从文中挑出关键词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这似乎能办得到→ →产生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35、说说“这时,我便可以近期儿子好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一句的深刻涵义。答:

36、下面对文章的感悟,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吃一堑,长一智。 B.挫折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37、在父亲的指导下,“我”终于走下了悬崖,做出了一件当时“我”想都不敢想的事。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样说、

(1)我会对那位父亲说:

(2)我会对杰利说:

九、阅读《看云识天气》第3段(原文略),做题。

38、请你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用“∥”标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9、本文段介绍了 几种云,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

40、“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一句运

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怎样的表达作用呢?答:

41、⑤⑥句中的“一般”和“左右”能否去掉?为什么?答:

42、本段文字的说明语言是 的说明语言,用这种说明语言有 的作用。

46、请课外阅读《西游记》,积累一些精彩的回目。(写出几个来)答:

十一、阅读《皇帝的新装》第19——36段(原文略),做题。

47、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话的内容。 答:

48、诚实的官员、皇帝、百姓都违心地称赞布料的原因是什么? 答:

49、试比较下面两句话的不同的表达效果。

①他并没穿什么衣服! ②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 答:

50、皇帝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但他还是“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这表现了什么?答: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现代文复习资料篇五: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4课内现代文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专题六 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

班级姓名 复习效果评定一、阅读《散步》第6——8段(原文略),做题。

1、母亲人老了,“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

“小路有意思”,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

答:

1、因为母亲有涵养,谦让,而且很疼爱孙子,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要宠

着孙子。这是老一辈人的奉献精神。

2、当母亲、孩子、妻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

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答:

2、因为无论是母亲、儿子还是妻子都依靠我,都依从我的选择和决定,所

以我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3、如何理解“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

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的含义?

答:

小路其实也很美,也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正像孙子说的“有意思”。这也

是母亲决定走小路的原因,展示了母亲热爱生命而且也充分理解孙子的内心。

4、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

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

答:

4、“走得很仔细”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怕因闪失给孩子和老人带

来伤害。“整个世界”可以这样理解:一个是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

界;一个是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背着这个“世界”的

“我”和妻子作为中年人,起着顶梁柱的作用,从家庭到国家,都是如此。这

带有象征性的句子,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思想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

统美德。

二、阅读《秋天的怀念》(原文略),做题。

5、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请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来。

答:

6、说说你对“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

静”这句话的理解。

6、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

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就偷偷地听着儿子的

动静。

7、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7、母亲说“好好儿活”指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要好好儿活”

是指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

8、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

最深的印象。

示例一:从母亲忍受肝病折磨可以看出母亲的性格坚韧、顽强。示例

二:从母亲央求我看菊花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爱与关心,看出母亲坚韧、乐观

的性格。

9、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去看菊花,这里着意写了各种花给

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

使人联想到母爱的圣洁、崇高,生活是美好的,对生活永远要有信心。

三、阅读《我的老师》第9段(原文略),做题。

10、概括这段文字记叙的“一件小事”。(不得超过15个字)

老师排除我们的小纠纷

11、文段第一句中,“占据”这个词很好地表现了、这件小事当时在“我”

心中的重要位置。

12、“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中的“那样”指的是、焚香磕头,卜问吉

13、文段“心清如水的学生”中的“清”是纯洁

的意思。

14、请找出语段中直接抒发“我”对老师敬佩之情的句子。在一个孩子的

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四、阅读《再塑生命的人》第9——12段,做题。

15、给所选文段加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0个字)

教“water”一词

16、你认为“我”不能理解“水”的原因是什么?

16、不能看见具体的水,平时所接触到的是一些容器,故而将两者混为

一谈。

17、通过这段文字,你认为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高明在何处?

让受教育者亲临现场体验,在体验过程中理解概念。

18、“我想起了„„拼不好”照应了前文中的哪一句话?

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

19、选文中的“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一

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句话在文章中紧承上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水这一个词,让“我”认

识到了水和杯子并不是一回事,同时也唤醒了“我”对世界万物认识的一种愿

望,形象地说出了自己心情。所以作者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

希望、快乐和自由”,由此。“我”的生命旅程充满了崭新的希望。

五、阅读《春》第四、五段(原文略),做题。

20、请你给上面两段话分别加上一个小标题。

答:①春花图 ②春风图2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

么?

答:不能;因为要与后文的“桃儿、杏儿、梨儿”相照应。

22、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风除了

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

答:22、示例:像一方丝巾,细细的,柔柔的,飘在脸上。

23、春风是很难描写的,但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并展开想象,因

而把它写得形象可感。请你仿照示例填空。

示例:写触觉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写嗅觉的: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2)写听觉的: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六、阅读《济南的冬天》第四段(原文略),做题。

24、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段内容。

小雪后的山色

25、文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

答:① ①山上 ②山尖 ③山坡 ④山腰

26、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在哪里?

答:小雪可以把小山装点得更秀美

27、“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中“顶”字用得好吗?

好在哪里?

答:好。因为一个“顶”字点明雪少,位置高。“顶”字写出了雪之美。

28、读完文段,你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对小山的爱护与赞美之情,以及对冬天的济南的赞美之情。

29、“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什么?

答:29、指失去小弟的悲伤

30、文中哪句话将“眼前花,心中事”自然融合在一起?最能体现作者陶醉

于花的芬芳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30、“我只是伫立凝望,„„生死谜、手足情的。”“这里除了光彩„„

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31、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1)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答:31、(1)把“香气”写成“浅紫色”,是味觉与视觉的相通,更

突出紫藤萝的紫色光彩,使花色与花香融为一体,造成一种无所不在、笼罩一

切的感觉。

(2)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答:(2)紫藤萝的紫色和芳香使作者感悟到生命的活力与永恒,促

使她振奋精神,阔步向前

32、选段中有“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一句,为

什么说紫藤萝瀑布“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答:32、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感染了“我”,使“我”的内心对生命

有所感悟,从而领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34、在父亲的指导下,“我”走下了悬崖。在走下悬崖的过程中,“我”的心

理有怎样的变化?请从文中挑出关键词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这似乎能办得到→、顿时有了信心→信心大增成就感

35、说说“这时,我便可以近期儿子好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

么漫长”一句的深刻涵义。

答:35、示例:虽然我在悬崖上走过的路是很短暂的,但我战胜了恐

惧心理,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巨大进步,这个进步相对我来说是很大的转变,所

以说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36、下面对文章的感悟,符合文意的一项是(C )

A.吃一堑,长一智。 B.挫折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37、在父亲的指导下,“我”终于走下了悬崖,做出了一件当时“我”想都

不敢想的事。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样说、

(1)我会对那位父亲说:示例:你真是一位善于教育孩子的好爸爸。

(2)我会对杰利说: :你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好孩子,危

难时才显出友情的珍贵。

九、阅读《看云识天气》第3段(原文略),做题。

38、请你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用“∥”标示)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9、本文段介绍了 几种

云,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

40、“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

的绫纱”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怎样的表达作用呢?

答:

41、⑤⑥句中的“一般”和“左右”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

42、本段文字的说明语言是 的说明语言,用这种说明语

言有 的作用。

十、阅读《小圣施威降大圣》第2、3段(原文略),做题。

43、请用简练的语言复述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经过。

答:

44、写出文中与“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一句

相照应的句子。

答:

45、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描写手法及作用。

(1)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

答:

(2)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

答:

46、请课外阅读《西游记》,积累一些精彩的回目。(写出几个来) 答:

十一、阅读《皇帝的新装》第19——36段(原文略),做题。

47、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话的内容。

答:

48、诚实的官员、皇帝、百姓都违心地称赞布料的原因是什么? 答:

49、试比较下面两句话的不同的表达效果。

①他并没穿什么衣服!

②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

答:

50、皇帝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但他还是“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这表现了什么?

答:

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现代文复习资料篇六:2013-201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课内现代文复习

《走一步,再走一步》

【重难点语句】

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答: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

2、石架大约7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来要保险得多,也简单得多,父亲为什么不这样做?他的办法有什么普遍意义?

答:父亲这样做,目的是让孩子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他的办法告诉人们,对孩子不要溺爱,要科学地训练孩子,使之自立自强。作为家长,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给以指导、鼓励,不能包办代替,路要让孩子自己走,在自己走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成熟起来。 3、“我们”为什么想到爬悬崖?

答:一是天气闷热,想爬到悬崖上去凉爽凉爽;二是好奇心的驱使,想去尝试不曾经历过的"新花样"。

4、那座悬崖只有二十米高,为什么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得险峰”? 答:因为“我”八年来一直有病,在心中牢记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从来没有爬过峭壁,再加上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蓬乱的灌木。恐惧心一下占了上风,所以只有二十米高的悬崖变成“我”眼中的险峰。 5、在爬悬崖得过程中,面对“高不可攀得险峰” ,“我”的神情心理如何?(用文中语句回答)

答:“全身颤抖,冷汗直冒” ,“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心惊肉跳„„吓得几乎晕倒” 。 6、“我”是怎样爬下山崖的?

答:“我”是再父亲的帮助、引导下爬下山崖的。具体的是:第一步,安慰“我” ,给我一个希望,可以回家吃饭了;第二步,引导“我”,化解困难,让“我”只走好眼前的一步;第三步,不断鼓励“我”,指引“我”方向。

语段(一)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开头为什么突出“闷热”?

答:开头段是说孩子们怎么会想到爬悬崖的,写天气闷热,就写了动因,他们是想爬到悬崖上去凉爽凉爽。为爬悬崖埋下伏笔。

2.“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为下文“我”攀崖时的种种表现作了铺垫。

3.“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环境描写突出了悬崖的难以攀登,烘托了“我”恐惧的心理。

4.文中对“我”进行了哪些描写?表现了我什么心情?请举例说明。 答:心理描写,如: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动作描写,如: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语言描写,如:“嗨,

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这些描写表现了“我”当时十分恐惧的心情

5.如何评价那五个小男孩?

答:杰利是富有友情的,开始他鼓励我去爬悬崖,后来又是他叫来了“我”的父亲。其他四个孩子把“我”丢在那儿不管,还无情地嘲笑,对一起玩的伙伴竟然如此,真够恶劣。

语段(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环境描写烘托了“我”当时孤独、恐惧的心理。

2.父亲眼看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摔死,可是他并不上去救护孩子。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你如何看待这位父亲的教子方式?

答:这位父亲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无长进。他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这个父亲是很懂得怎样训练孩子的,自己只给以指导、鼓励,这样可以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

3.“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一句中“学到的经验”指什么?

答: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把每个小困难都认真解决掉,大困难就解决了。

4.何理解“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句话?

答: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5.末段说“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

答:这里“前途茫茫”的意思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抵达我要到的地方,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三)阅读15-23节,回答以下问题。

1.请你用10个字左右说出这段选文叙述的事件。

2.找出描写“我”下山时心理变化的词语,将其填入下面的方框中,并说明其作用。

→→

3.当我最后爬下了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后,为什么我“先是啜

泣了会儿,然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4.“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右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这个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站”字?为什么?

《紫藤萝瀑布》

1.题目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答:题目用了比喻,予紫藤萝以动感,使它形象生动,吸引读者,同时也暗含了中心。

2.“我不由停住了脚步”有什么作用? 答:为下文作铺垫,暗示紫藤萝花的丰茂。

3.文章把紫藤萝称作瀑布,描写瀑布,使用的三个既形象又贴切的动词是? 垂下、流动、迸溅。

4.揣摩语句,谈谈你的理解。(注意修辞的运用和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答: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比喻,表现了紫藤萝花的繁密茂盛的特点.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是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答: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亮丽可爱,玲珑剔透,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3)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答:拟人,表现花的勃勃生机和烂漫情趣。

(4)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人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答: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5.第7节中,“它”指的是什么?答:一条在我心上流过的紫色的瀑布。 6.“别的一切”指什么? 答:关于生死谜和手足情的焦虑和悲痛。 7.为什么带走了焦虑和悲痛?

答:① 生机和生命力让我深受感染。② 紫藤萝生命力顽强的景象启迪我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催我积极奋进。

8.怎样理解“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答:我从紫藤萝的生机和强大的生命中找到了慰藉,受到了鼓舞,冲淡了焦虑和悲痛,振作了起来,悟出了生命的美好。

9.“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这句话中“香气”是从嗅觉上说的,“紫色”是从视觉上说的,把嗅觉上的“香气”比作视觉上的“紫色”,该怎样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答:运用通感。使无形的香味化成有形的颜色,具体表现花香带给作者的飘渺轻柔的感觉。两种感觉的共同点是给人愉悦之感,浅紫色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好像是淡淡的芳香一般。意思相近即可

10.文章中写十多年前的紫藤萝有什么意图?

答:将花的不幸同人的不幸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样的不幸。 11.文中写了不同时期的紫藤萝,并引发了作者不同的感慨,根据你的理解请回 答:

(1)十多年前,曾看到家门外的紫藤萝稀落伶仃,作者感觉到伤感、遗憾。 (2)如今,盛开的紫藤萝一派生机勃勃,作者的心情是感动、宁静、喜悦 12.“东一串,西一串”能不能删?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它形象地突出了紫藤萝花稀零,散乱,无依无靠的情状。 13.第8节中“遗憾”什么意思?为什么遗憾?

答:不称心。紫藤萝花架被拆了,改种了果树,以为这里再也看不到紫藤萝了。

14.如何理解“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答:物我交融,既写出了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了作者愉悦欢畅的心情。 15.“它是万花朵中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蕴涵了怎样的哲理?

答:紫藤萝的美是由许多紫藤萝花组成的,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我们要使社会进步,使社会充满美,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奋斗。

16.请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答:主旨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 理解: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不能让悲痛压在心头。 17.“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我为何加快了脚步?

答:照应开头,收束全文。面对紫藤萝,“我”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感悟到生命的永恒,心情轻松了,脚步自然会加快。(被紫藤萝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所鼓舞)

1、第2段3段中的 “点点银光”和 “春红”分别指什么 答: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 春天的花 2、“我凑上去,想摘一朵”表现了

答:“我”对如此美丽的紫藤萝的(喜爱)之情。

3、第7段中“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答:作者睹物释怀,他看到蓬勃盛开的紫藤萝花,感悟到生命的顽强与美好,从而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

4、第7段中“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 答:失去小弟的悲伤。 5、“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两句中的“流”应该怎样理解?

答: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感染了我,让我对生命有所感悟,从而领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6、第8段为什么要插入“十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这一段? 答:写这紫藤萝也曾遭遇不幸,把花与人的不幸做类比,与前文盛开的紫藤萝作对比,为后面中心作铺垫,

看云识天气

(一)24分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瞬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写出本段文字的中心句是:。3分 2.“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招牌”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9分 3.文段中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词语分别是写云的_______、_____。 4.本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_____________3分

5.文段中的最后一句引出了节选的全文的说明中心,联系全文,说说全文的说明中心是:__________ ____ 。3分

答:(一)2.打比方;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3.形态、特征。4.总-分-总。5.看云可以识天气。

(二)35分

⑴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⑵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影子依然很清晰。⑶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⑷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⑸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⑹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温和的阳光,云块四周围散发出金黄的光辉。⑺积云都在上午开始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⑻在晴天,我们还会遇见一种高积云。⑼这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⑽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1.下列语段的第一层(用“/”表示)第二层(用“//”表示)划分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 B.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 C.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 D.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 2.四个小层的说明对象分别是8分:

⑴ ⑵ ⑶ ⑷ 3.本段的中心句是:。3分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5.本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 )3分

A.总分式 B.分总式 C.总分总式

6.这段文字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说明的是 说明 是本质。4分

7.这段文字的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一个例子。 平实说明:

生动说明: 8.文中⑸⑹两句中“一般”和“常”用得准确,简要说明这两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4分

答:(二)1.D 2.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 3.第⑽句: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4.说明、描写;分类别、打比方 5.B 6.云的形态;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7.第五句;第九句 8.这两个词在句中都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和“经常”是这样,排除了特殊情况,表达得很严密。

(三)25分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

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 3分 2.这段文字为我们介绍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几种云彩,它们依次是 、 、 、 。4分 3.下列对这段文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晕与华的区别,主要在光环的大小以及云彩颜色的排列上。 B.根据虹、霞来推测天气变化,主要是看它们出现的时间。

C.文中谚语揭示了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 D.文中用“推测”而不用“断定”,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晕”有什么特征? 2分

5.“华”有什么特征? 2分

6.“-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说明了什么? 2分

7.“华环”的变化预示了什么? 2分

8.“东虹轰隆西虹雨”说明了什么? 2分

9.“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同天气有什么联系?2分

10.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你对“看云识天气”有何看法。3分 (三)1.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情况。(云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2.晕、华、虹、霞 3.B 4.“晕”是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红色,外层紫色。 5.“华”是比晕小的彩色光环。里紫外红。 6.日晕和月晕出现在卷层云上,是大风雨的征兆。 7.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8.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9.出现朝霞,表明阴雨天气就要到来,出现晚霞,表明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10略。 (四)

①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③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接着,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

④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看到积云。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慢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1.第①段与第②③④段是 的关系,在内容上起 到 的作用。6分

2.第②段介绍了哪几种云?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第③段介绍了哪几种云?它们的共同点又是什么?9分

3.选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你列举一例,并具体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答案:(四)1、总分 概括上文 提示下文。 2、(1)介绍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共同点:都很美,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2)介绍了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共同点: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皇帝的新装》

1.上面三段文字写了皇帝、大臣、官员看到布后的反应,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良的老大臣”、“诚实的官员”这种称呼有什么作用?(3分)

答:①极力夸赞新装,极力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让他人承认自己是诚实的和称职的,而非愚蠢的。②表示讽刺作用,同时也否定了他们的善良和诚实。

2.“真是美极了”,“我十分满意”加点字能否去掉,原因是什么? 答:不能。两个词语有加深程度的作用,证明美和满意程度之深,和现实

的不存在形成对比,写出其虚伪与掩饰恐慌的目的。

4.第二段文字,皇帝已经感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反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3分)

答:更骄傲是做给别人看的,更骄傲的神气正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恐慌。 5.皇帝光着身子在大街上游行,生活中并非实有,但又能令人信服,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效果? (3分)

答:因为夸张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在黑暗的中世纪,什么荒唐可笑的现象都有。官员的曲意逢迎,百姓的胆小怕事,骗子的善于钻空,是其存在的土壤。即便当今时代,说真话倒霉的不正之风也是存在的,因而令人信服。 1. 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什么?“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是夸张,这个夸张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强调的重点是“除非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说明皇帝什么也不喜欢,什么都不关心,只在乎他的新衣服。这句夸张把皇帝爱穿新装的癖好强调到了极点。

2. “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 (皇帝为什么会“感到不大自然”?)

答:联系开头那句话的描写,不难看出,皇帝自己其实心很虚,他很怕自己看不见,怕被人知道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而且对自己是否聪明也不自信,所以他想起这句话,心里感到“不大自然”。

3.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答:“骇人听闻”,“最可怕的事情”,两个“难道”的反问,都是皇帝心里所想,这几句心理描写,突出了皇帝极 端恐惧的心理。他虽然什么也没看

见,嘴上却极力赞美,而且用了“极”“十分”等程度非常高的修饰语。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相反,表现了皇帝的虚伪和骄横。

4. 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皇帝感觉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答:他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

2作者让一个小孩子第一个说出真话,表明这个孩( )

A.不懂事,破坏了游行大典的隆重气氛。B.观察力强,具有分析能力。 C.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无私无畏。 D.太傻太笨,太愚蠢。 3.对上文第三、四两段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爸爸对自己儿子的表现非常满意,认为他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B.大家认为这孩子说的是真话,所以他们也不甘落后,把真话更快地传播开去。

C.这些老百姓太势利,把说真话的责任全推给小孩子,他们也和大臣们一

样虚伪。

D.老百姓怕别人说自己愚蠢,而又想把真话传播开去,所以他们只是“私自低声传播”,并推说这话是小孩子说的。

4.“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这句话说明( )

A.皇帝不相信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 B.皇帝和百姓们一样,开始觉悟了。 C.皇帝外强中干,害怕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

D.皇帝内心空虚和恐慌,因此他“有点儿发抖”,同时他虽意识到上了当,但仍没有觉悟,“似乎”一词便形象地提示了这一点。 5.对“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皇帝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而故意做出来的。 B.皇帝想把游行大典举行完。

C.皇帝为自己一下子辨别出这么多愚蠢的人而骄傲。 D皇帝坚持认为自己的衣服很美丽,是有奇怪的特性的。

8.第二节中加点的“这样的称赞”指的是什么?(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答: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的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9.文章第二节画线的句子一连用了四个感叹号,有什么作用?(“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

答:突出众人对皇帝新装极尽赞美的语言。

10.皇帝、内臣和百姓明明没有看到新装,他们为什么要说假话,装出都看见新装一样?

答:因为他们内心都怕被别人说成是“不称职”或者“愚蠢的人”。 11.真话从一个孩子的口中说出,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答:告诉人们应该保持天真无邪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12.皇帝已经知道了真相,可他仍然坚持要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而且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这反映了皇帝什么心理? 答:固执、知错不改、愚蠢、自欺的人

13.皇帝已经知道了真相,可他仍然坚持要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而且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你对皇帝这时的行为怎么评价?

答:明知错误还坚持不改,那就是错上加错;坚持自己的错误才是真正愚蠢的行为。

8.选文中第一自然段中有皇帝的心理活动和语言,请分别画出来,并说说“心里想”和“皇帝说”后为什么用逗号?而随员们看了,“也说”后面用冒号?可“每个人都随声附和着”后面又用句号是为什么?你能把这三种情况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清楚吗?

答:①说话人在前,所说话在后,用冒号。②说话人在中间,所说话在前后,用逗号。③所说话在前,说话人在后,用句号。 9.这两段话对皇帝的描写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作用是什么?

答:对皇帝采用心理活动和语言描写的方法,揭示皇帝慌恐的内心和虚伪的表面。

10.大臣们向皇帝提出了什么建议?他们为什么要如此建议?

答:①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A.肖像描写 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皇帝献媚而快乐——全面展现了整个宫廷的愚蠢和虚伪。而骗子才真正有2.“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一句的正确理解( ) 了快乐:他们即赚足了钱,又得到了头衔、勋章,并被封为“御聘织师”。

行大典,②以此建议讨取皇帝欢心,求得更好官位,保住已有官职。 11第④段的话和第⑤段的“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在叙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刻画了人们怎样的心理? (④“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⑤“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

答:第④段是写市民转述小孩子的话,他们不敢正面承认这个事实;第⑤段则直接描写市民已认可并说出这个事实,前面还有疑惧,后者则已解脱心理压力。

(一)1.文章第一段的大意是:

3.作者采用的是什么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4.从本段内容可以看出皇帝是个怎样的人?

5.本段可分为几层,并写出层意。说说这段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一)1.大意是皇帝酷爱新装成癖。 3.作者运用的是夸张手法。作用是突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这样的皇帝被骗子所捉弄是很自然的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可以看出皇帝是个不理朝政、穷奢极欲、昏庸无能的人。 5.第一层“许多年前”到“都花掉”。写皇帝买新衣服的费用极大。 第二层“他既不关心”到“新衣服”写皇帝的全部兴趣都在穿新衣服上。 第三层“他每一天”到这段完。换衣服次数多。 这段用夸张的手法活画出了一位爱慕虚荣、大肆挥霍、不理国事的皇帝形象。这一段可以说是故事的序幕。它为骗子为什么要骗皇帝,皇帝及文武百官为什么受骗而且还骗别人,以至最后演了一出皇帝赤身裸体,招摇过市的闹剧做了准备。 (二)

1.选出词的感情色彩完全相同的一项( )

A.漂亮 辨别 B.美观 奇怪 C.炫耀 愚蠢 D.聪明 花掉 2.第一段哪几个句子把皇帝爱穿着的癖好夸张到了极点?突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3.两个骗子是怎样行骗的?

4.“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二)1.C 2.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突出了皇帝不务正业,不理朝政,昏庸无能的特点。 3.两个骗子抓住了皇帝爱穿新装的特点和皇帝爱慕虚荣、昏庸无能的弱点行骗。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

1.作者描写老大臣主要运用了( )方法。

A.老大臣确实看见了那块布。

B.老大臣为了不让任何人知道他是愚蠢和不称职的人,假装看见了那块布。 C.老大臣在认真欣赏那块布的花纹和色彩。 D.老大臣在竭力寻找那块布。

3.用横线在原文中把“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一句中的“这一点”的具体内容画出来。

4.老大臣为什么不敢承认自己看不见布料这一事实?

答:(三)1.B 2.B 3.“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4.他怕别人知道他看不见这块布,说他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

(四)1.第2段,皇帝说“我十分满意”的原因是( ) A.他看到两个骗子织出了华丽的布。

B.他看到大臣们抢着介绍布料,热心为他服务。 C.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他什么也没看到。 D.为了让骗子更努力地织布。

2.第3段,“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的原因是( ) A.他们都看到别人出丑。 B.他们都看到了骗子的精彩表演。 C.他们的性格从来就是乐观。D.他们看不到布的行为没被揭穿。 3.把文章情节迅速推向高潮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部分反映的皇帝的性格是________。 5.这篇文章反映生活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 6.两位诚实的官员为什么要抢先介绍布料?

答:(四)1. C 2.D 3.“他们向皇帝建议„„游行大典”4.昏庸,狡诈,虚伪,愚蠢 5. 想象和夸张 6.怕别人说他们看不见布料,从而认为他们不称职。

阅读《皇帝的新装》19-22段,回答问题。 1.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

答:皇帝亲自去看新装,所有的随行人员都说布很美丽,什么也没有看见的皇帝相信了他们的话。

2.第24段中,为什么不由骗子来发问,却由两位诚实的官员来发问? 答:一方面,更增强了喜剧讽刺效果;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两位诚实的官员心中仍存有疑虑,急于了解自己是否真的愚蠢,别人能否看清这精美的布料的急切心情。

3.第21段中用的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皇帝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心理描写。写出了皇帝骄横、虚伪、自欺欺人的性格特点。 4.第22段中,“每个人都有说不出来的快乐”,每个人的快乐原因相同吗?“皇帝”、“两位诚实的官员”、“其他官员”都因为什么而快乐? 答:不同。皇帝为了有美丽的、精致的布料而快乐,为能穿新装举行游行大典而快乐;两位“诚实”的官员因为事实印证了自己的“预料”而快乐,为保住官职而快乐;其他官员为能得到皇帝的信任而快乐,也为有机会给

阅读《皇帝的新装》23-35段,回答问题 1.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

答:皇帝丑态百出地在街上游行,所有人都不敢说出真相,最后一个孩子说出了真相。

2.第24段中,作者用“高贵的”来修饰骑士们,这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答:这些自认为“高贵”的骑士们,实际上是最虚伪、愚蠢的人,作者故意用这样一个词,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嘲讽。

3.第27段中,“皇帝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一句写出了皇帝什么特点?

答:写出皇帝穿衣时装模作样的丑态,表现出皇帝自欺欺人的特点。 4.第28段中,“大家”指的是哪些人?大家说的话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心理特点?

答:指皇宫的那些大臣们。写出了他们的阿谀奉承、自欺欺人的性格特点,同时也表现出他们不敢说真话的性格特点,害怕别人笑话自己的愚蠢。 5.第31段中,详细写内臣们的动作,有什么作用?

答:写出内臣们郑重其事的可笑之举。越写得郑重其事,越体现出内臣们的虚伪可笑。

6.皇帝穿着“新装”开始游行,老百姓们为什么不敢说真话? 答:怕招来杀身之祸或怕别人知道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7.小孩子为什么敢于说真话?

答:小孩子天真烂漫,因为他们心中“无私”所以在做事的时候也就“无畏”(无所畏惧)。这表现了作者的意愿:保持无私的童心,敢于说真话。 8.皇帝听到老百姓的真话,为什么有点发抖?

答:皇帝听到老百姓的真话,意识到自己受骗出丑,感到恐慌。 9.皇帝为什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答:他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更为了维护自己那虚伪的尊严,所以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着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10.童话最后以一个小孩子说真话揭穿骗局来收尾,这给人们一个什么暗示?

答: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现代文复习资料篇七: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散步》第6——8段(原文略),做题。

1.母亲人老了,“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

路有意思”,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

答:因为母亲有涵养,谦让,而且很疼爱孙子,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要宠着

孙子。这是老一辈人的奉献精神。

2.当母亲、孩子、妻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霎时,

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因为无论是母亲、儿子还是妻子都依靠我,都依从我的选择和决定,所以

我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3.如何理解“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

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的含义?

小路其实也很美,也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正像孙子说的“有意思”。这也是母

亲决定走小路的原因,展示了母亲热爱生命而且也充分理解孙子的内心。

4.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

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

“走得很仔细”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怕因闪失给孩子和老人带来

伤害。“整个世界”可以这样理解:一个是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

一个是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背着这个“世界”的“我”

和妻子作为中年人,起着顶梁柱的作用,从家庭到国家,都是如此。这带有象

征性的句子,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思想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阅读《秋天的怀念》(原文略),做题。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请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说说你对“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

静”这句话的理解。

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

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就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3.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母亲说“好好儿活”指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要好好儿活”是指为了

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

4.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

的印象。

示例一:从母亲忍受肝病折磨可以看出母亲的性格坚韧、顽强。示例二:从母

亲央求我看菊花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爱与关心,看出母亲坚韧、乐观的性格。

5.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去看菊花,这里着意写了各种花给人的

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

使人联想到母爱的圣洁、崇高,生活是美好的,对生活永远要有信心。

三、阅读《我的老师》第9段(原文略),做题。

1.概括这段文字记叙的“一件小事”。(不得超过15个字)

老师排除我们的小纠纷

2.文段第一句中,“占据”这个词很好地表现了的重要位置。

3.“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中的“那样”指的是

4.文段“心清如水的学生”中的“清”是 纯洁(或“单纯”“纯朴”

等)的意思。

5.请找出语段中直接抒发“我”对老师敬佩之情的句子。

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阅读《我的老师》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6.作者一共选取了几个经典事例?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老师教我们跳舞;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④老师

教我们读诗;⑤我们看老师写字;⑥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⑦我梦

里寻师。

7.第(2)自然段中的“从来不”与后一句中的“仅仅”是否矛盾,作者这样用

词究竟是为了表现什么?

不矛盾。因为“仅仅有一次”这一次也并没有真的打骂我们,与“从来”

相符合,体现了蔡老师关爱学生,疼爱学生,温柔善良的品质,所以并不矛盾。

8.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在

这里是什么意思)

“狡猾”是贬词褒用,狡猾本意是诡计多端,不可信任;在这里写出“我”

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

9.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这里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往事比喻成珍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

多少年来把这些往事犹如珍宝似的埋藏在心的深处,表达了对蔡老师的思念之

情。

10.文章结尾处写道:“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谈谈你对

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表面是说我想什么时候可以再见见我的蔡老师,深层含义是孩子爱

老师竟到了难分难舍的地步,作者实在压抑不住自己的感情,便直抒胸臆,强

烈地抒发了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

四、阅读《再塑生命的人》第9——12段,做题。

1.给所选文段加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0个字)

教“water”一词

2.你认为“我”不能理解“水”的原因是什么?

不能看见具体的水,平时所接触到的是一些容器,故而将两者混为一谈。

3.通过这段文字,你认为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高明在何处?

让受教育者亲临现场体验,在体验过程中理解概念。

4.“我想起了„„拼不好”照应了前文中的哪一句话?

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

5.选文中的“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一句

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句话在文章中紧承上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水这一个词,让“我”认

识到了水和杯子并不是一回事,同时也唤醒了“我”对世界万物认识的一种愿

望,形象地说出了自己心情。所以作者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

希望、快乐和自由”,由此。“我”的生命旅程充满了崭新的希望。

6.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

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

乐和自由”。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莎莉文老师还救“我”

懂得“什么是爱”,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

五、阅读《春》第四、五段(原文略),做题。

1.请你给上面两段话分别加上一个小标题。

答:① 春花图 ② 春风图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不能;因为要与后文的“桃儿、杏儿、梨儿”相照应。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风除了像母亲

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

示例:像一方丝巾,细细的,柔柔的,飘在脸上。

4.春风是很难描写的,但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并展开想象,因而

把它写得形象可感。请你仿照示例填空。

示例:写触觉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写嗅觉的: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2)写听觉的: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9.“斜织”一词表现春雨的什么特点?

轻盈、细密

10.在这段文字中,除雨外,作者还写了人,有近有远,有静有动,试概括

都写了有关人的什么场景?写这些场景的作用是什么?

写了灯光;撑着雨伞慢慢行走的人;工作的农民;写了房屋。作用是烘托

春天雨夜的安宁、和平和生气

11.语段中与“稀稀疏疏”相对应的词语是 一点点 。

12.“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使用了 比喻、排比 的修辞手

法,分别形容雨丝 B 、 A 、 C 。

A、闪光 B、紧密 C、细长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

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

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3.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 春花 图,并由眼前的花联想到了 秋实 ,用

一句成语来概括即 春华秋实

14.选文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从 视觉 的角度写春花色彩纷繁,而“ 花

里带着甜味儿”则是从嗅觉的角度来写的,“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又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的。

15.这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比喻、拟人、排比

16.这段文字抓住了花的哪些特点来写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花多花艳花甜的特征,按树树上-花下-遍地的顺序进行描写的

17. 桃树、杏树、梨树„„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大小的蝴蝶飞来飞

去。/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根据树上--花下—遍地的写景顺序划分)

斜织

六、阅读《济南的冬天》第四段(原文略),做题。

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段内容。

2.文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

答:① 山上 ② 山尖 ③ 山坡 ④ 山腰

3.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在哪里?

答: 小雪可以把小山装点得更秀美

4.“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中“顶”字用得好吗?

好在哪里? 18.文章第二段中,哪一个词语能说明在下雨的同时,还有微风在吹拂着? 答: 小雪后的山色

答: 好。因为一个“顶”字点明雪少,位置高。“顶”字写出了雪之美。

5.读完文段,你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现代文复习资料篇八: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一、课文重点生字词

第一单元:1.伶仃língdÿng 2..笑柄bǐng 3.恍huǎng然大悟 4.瑟sâ缩 5.苦心孤诣yì 6.虐nûâ杀 7.荡漾dàngyàng 8.三十六天罡güng七十二地煞shà9.若有所失10.人情世故11.消遣qiǎn 12.索然无味 13.无病而呻 14.风花雪月 15.不能自已 16.笸箩pǒluï17.趋之如归 18.寂寥liáo 19.怨天尤人 20.嘈cáo杂 21.冗rǒng长 22.望洋兴叹 23.陶冶yþ 24.仓皇 25.萍水相逢 26.乐以教和 27.煞费苦心 28.滑稽jÿ 29.猝cù不及防 30.六神无主 31.撰zhuàn文 32.俗不可耐 33.心血来潮 34.言简意赅güi 35.戏谑xuâ 36.刮目相看 37.乳臭xiù未干 38.盛气凌人 39.微不足道 40.趾高气扬 41.大动肝火 42.诽谤fþibàng 43.出奇制胜 第二单元:1.迁徙xǐ 2.私塾shú3.任劳任怨 4.妯娌zhïuli 5.不辍chuî劳作 6.溺nì死 7.劳碌lù 8.和蔼ǎi 9.为富不仁 10.节衣缩食 11.炫xuàn耀12.荤hūn菜 13.揶揄yãyú14.哽咽gþngyâ15.造孽niâ 16.蹒跚pánshün 17.憧憬chōngjǐng18..脸颊jiá 19.名正言顺 20.崭露头角 21.销声匿迹 22.含辛茹苦 23.蓦地mîdì24.浩瀚hàn 25.风尘仆仆 26.元勋xūn 27.寥寥无几 28.汗马功劳

第三单元:1.酝酿yùnniàng 2.呼朋引伴 3.黄晕yùn 4.蓑笠suōlì 5花枝招展 6.嘹liáo亮 7.山麓lù 8.隧suì9.竹坞wù 10.山岚lán 11.匾箪biǎndün 12.名副其实13.穹qiïng隆14.黑黝黝yǒu

第四单元:1.鹤氅chǎng 2.纶guün巾 3.笑容可掬 4.麈zhǔ尾 5.抚fǔ掌6.隐匿nì 7.大惊失色8.迸bâng9.喜不自胜10.天造地设 11.滔滔不绝 12.恍惚huǎnghū 13.窸窸xÿ窣窣sū 14.发窘jiǒng 15.抽噎yý16.干净利落 17.孔武有力

第五单元:1.沉淀diàn2.兴致勃勃3.无穷无尽4.五颜六色 5.憨hün态可掬 6.虔qián诚 7.心有余悸jì 8.司空见惯9引人入胜

甲:我觉得首先要培养读书的兴趣,做到多读书,广泛涉猎,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充实自己。 乙:我认为我们从小就要用心读书的习惯,学会品味和鉴赏文学作品。

丙:读书不可毫无目的的去读,也不是什么书都拿来读,而应有所选择和比较。总之,我们要做到如作者所说,多读书,读好书。

8.在本课中,冰心老人告诫我们热爱生活,热爱读书。下面是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联,你能对出其中的下联吗?试试看。

(1)有关国家书常读 (徐特立) (2)愿乘风破万里浪孙中山) (3)黑发不知勤学早颜真卿) (4)与有肝胆人共事 (周恩来) (5)绝交流俗因耽懒郁达夫) (6)书从疑处翻成悟郑板桥) (7)韬略终须建新国 (郭沫若) (8)板凳要做十年冷范文澜) 答案(1) (3)自首方悔读书迟 (4)无字句处读书 (5)出卖文章为读书 (6)文到穷时自有神 (7)奋飞还得读良书 (8)文章不写一句空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阅读《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节选),完成1——5题。(17分)

报纸出版了。我万万没有料到,这样一件小事,竟像我的那些戏谑琐闻一样,受到人们刮目相看。

这一期《汉尼巴尔周报》大大畅销,因为在这以前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新鲜事儿。整个小镇都轰动起来。午前,希金斯背着双管猎枪来访。当他看到要找的竟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他这样叫我),感到有失尊严,只揪了揪我的耳朵便走开了。那天晚上,他辞去工作,永远离开了这个小镇。那位裁缝来时,带着一只鹅和一把剪刀;可是,他也看不起我,当晚动身到南方去了。这两个被嘲讽的人,盛气凌人而来,又被我那微不足道的小玩笑激怒而去。次日,当地报纸编辑昂着阔步,高声喊叫,趾高气扬,欣喜若狂,他终于诚心诚意地体谅我,邀我到药房去,在亲切的气氛中,干一杯“法涅斯托克驱虫剂”,以便洗刷掉一切怨恨。这是他开的小小玩笑。叔父回来后,非常生气。我想,如果他考虑到我对报纸做出的贡献,同时也考虑到,我这样做,是出于感激他对我的爱护——他心里应该明白这是最主要的方面——他就不该如此大动肝火。由于他离家外出,他碰巧避免了查究、苛责与诽谤,逃脱了对他的攻击。不过,当他查看了帐单,看到我真的登记了从未有过的三十三个新订户,还有摆在那里的成捆的木柴、卷心菜、豆子以及卖不出去的萝卜,他变得温和了,因为这些东西足够一家人食用两年! 1.找出上文中的成语(三个以上)。(3分)

示例:刮目相看、乳臭未干、盛气凌人、微不足道、昂着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意思。(4分) 乳臭未干:(xiù)气味 .趾.苛责:(ký)过分 .

3.3分)

它们发表在《汉尼巴尔周报》的同一期上,不仅展示了作4.第二段写“我”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反响,其中概括叙述的句子是:“整个小镇都轰动起来”;具体叙述的有三种情况:②当地报纸编辑邀我和解;③叔父对我变得温和。(4分)

方面令你佩服?(3分)

马克·吐温令人佩服的方面:“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二、课内重点现代文 重点课文:《忆读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怒发冲冠(ɡuün) 勉勉强强(qiǎnɡ) ..2.解释下列加点字。 酷爱 非常 若有所失 好像 ..

3.根据提示,从文中归纳有关作品。

①作者喜欢读的作品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满江红》、 4.作者为什么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冰心认为读书能感染人、陶冶人的性情,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提高人的写作能力和文学创作素养。

5.根据下列要点,举出作者读书得到好处的例子。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美的享受。

《水浒传》让作者“尤其欣赏”,“气愤填胸”。《红楼梦》盛衰的滋味。

读《水浒传》了解到“官逼民反”的历史状况。读外国小说,“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6.各写出下表中两部古代名著的一个故事和人

启发?

1

【内容理解】1.通读全文,本文叙事环环相扣,层层推

进。试理清全文的脉络,看看文章是怎样推动情节的? ·第一段写作者山中避雨。 ·第二段引出作者和两个女孩因遇雨而产生的两种不同的心境。

·第三段写作者向茶博士借琴安慰两个女孩。

·第四段写作者拉琴,大家齐声歌唱,尝到有生以来从未尝过的“音乐的趣味”。

·第五段写与山村青年难舍难分,依依惜别。

2.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是本文的主线,品读全文,说说本文通过音乐引起了人们情绪上的哪些变化?

甲生:作者最初因游山遇雨而觉得扫兴,感受到“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后来和大家齐声歌唱,品尝到音乐的趣味;最后与山村青年难舍难分。

乙生:两个女孩因遇雨而“怨天尤人,苦闷万状”,继而因作者借琴而转忧为喜,最后随琴声歌唱而无比兴奋。 3.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试从文中将对比的地方找出来,说说它对表现主旨的作用。

思路:对比手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抑此而扬彼,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本文中的对比及作用主要表现为:·作者把平时与这次对音乐的不同感受对比,突出“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突出音乐可以使人和谐相处。·将两个女孩前后两种不同的心境作比较,突出女孩后来和大家融合在一起同声歌唱的快乐心情。·将胡琴和其他乐器比较,意在说明音乐应走向大众化,使“乐以教和”这一古语具有更为深广的意义。 【重点品析】1.“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温暖”和“闹”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温暖”既是写环境的温暖,其实也是写作者内心的温暖,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闹”字则写出了当时无拘无束的热烈气氛和作者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 2.“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作者用排比的句式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作者用排比的句式,点出了具体的地点,让我们具体感受到了胡琴的确到处可见。此外,连用四个“有之”,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语气显得更加肯定。 3.“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为什么在这里作者要用反问句呢?) 作者不用陈述句而用反问句,显得更加有力量,更加肯定,也更有情感,让我们对“乐以教和”的道理深信不疑,也让读者更为之动心。

重点课文:《风筝》 理清思路:

北京冬季空中的风筝→故乡春天多姿多彩的风筝→虐杀弟弟风筝梦→读书明理无限懊悔→想补过而不得→再回北京现实的冬天。或:回忆前→回忆中→回忆后 概括段意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由景入题,即由北京的冬天引出对故乡春天的描写。 第二部分(3-11段),叙述“风筝事件”的经过。 第一层(3、4段),“我”少年时虐杀了弟弟的梦。 第4段记叙要素

时间:有一天。 地点:堆积杂物的小屋。人物:“我”和弟弟。 起因: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 经过:“我”发现弟弟在专心致志地制作风筝,粗暴地折毁了弟弟精心制作的风筝。 结果: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第二层(5、6段),“我”中年时读了儿童教育的书籍后感到无限懊悔。 第三层(7-11段),“我”想补过而不得的经过。 第三部分(12、13),由景衬情,即由故乡的春天回到北京现实的冬天,照应开头。

2

课文内容: 1、“我”弟弟“最喜欢风筝”,文中哪些地方作了描述?①“他„„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②躲进平时很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专心致志地偷做风筝,被"我"发现后异常害怕(此时越害怕,越能表现出他当初兴趣之浓厚,自做风筝愿望之迫切,因为他肯定考虑过一旦被发现的后果),在我毁掉他的风筝后,他独自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希望越大,失望才会越大)。 2、“我”弟弟最喜欢风筝作为事例,它能证明文中的哪个观点?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结合全文说说“我”原来的看法,并谈谈你对儿童玩游戏的看法。

“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余略。

3、读了几遍课文后,你便会发现作者的无限懊悔正是作者严于责己,勇于自新的表现。那么,你能说说作者是如何逐步写出自己无限懊悔的吗?

①"我"管教弟弟,弟弟想放风筝而不可得,并且,粗暴毁坏了弟弟后来忍不住偷偷制作的风筝。这是后来作者产生懊悔的根源所在。②"我"的小弟弟,那时"多病,瘦得不堪"。文章愈是把小弟写得可怜,就愈反衬出"我"后来感情负重的份量,加深了作者的懊悔情感。③中年读书明理后,深知少时所做十分愚蠢,从此一直想方设法努力补过却已不可得,终使作者本已很深的懊悔情感又无休无止地折磨着自己了,以至懊悔无限。

4、如何评价作品中的"我"?

从"我"的动机和行为看,"我"认为放风筝"没出息",玩物丧志。作为哥哥,"我"从关心弟弟健康成长的角度粗暴地制止了弟弟做风筝放风筝。但"我"当时还是"少年",平时身受封建思想毒害而不能自觉,做出精神虐杀的事来,"我"不能负全部责任,封建礼教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我"也是一个受害者。

从"我"后来的觉悟和转变看,"我"以前的谬误是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善意"做出的,一旦到了中年读外国书明理后,眼前才展开了"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这一幕,于是心如铅坠,长期想法补过而不可得,深受懊悔心情无休无止地折磨,"我"也成了受害者。

深入探究:

1. 作品中,"我"的弟弟有没有受过封建思想的毒害?为什么?

"我"的弟弟也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这从作品有关描述中可以看出。

(1)"我"是哥哥,他从内心深处也认为受"我"管教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虽然他"最喜欢风筝",却因为"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 他就只好强忍着放风筝的强烈欲望,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呆看空中别人放的风筝出神。

(2)后来终于忍不住偷做风筝,被"我"发现时,他"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这也表明"我"的小兄弟已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误认为自己玩风筝是没出息的事,所以偷玩,被平时就怕的

对自己管教甚严的哥哥发现,因自认有错而害怕异常。

(3)也许正是自认没理,所以渐渐淡忘了儿时风筝被毁一事。

2. 联系全文,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作品最后一段的理解。

最后一段又回到现实中的北京冬季。"故乡的春天"指的是空中的风筝,因此,第一句实际上就如同说"故乡春天天空中常见的风筝又在这北京的天空中了,这既引起"我"对很久以前的儿时的回忆,而这回忆却又带给我无限懊悔而终使人感到悲哀,这悲哀之所以"无可把握"是因为

"我虽清楚了产生这种悲哀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社会,可偏又苦于无法改变。

后面一句大意是说:"

我不如不看这春天的标志--风筝,躲到严冬中去,以求能摆脱风筝事件所造成的无限懊悔的心情折磨。但是,酿成风筝事件的封建思想,在北洋这阀统治下的现实生活中还十分猖獗,势力强大,令人生寒。启示人们如不改革整个社会,孩子们仍不会获得"春日"的愉快。 本文语言

1.第一段中"灰黑色",准确传神地描写了在白色积雪的映衬下"秃树枝"的特有色彩和神韵。 2.第二段中的"寂寞"是孤单冷清的意思,用在这里准确写出了瓦片风筝既伶仃地放得很低,又没有风轮发出沙沙声的特点,同时又带有拟人化的色彩,增添了文章的情趣。

3.第四段中的"傲然",在文中指"得意"的样子。因为"我"认为作为哥哥,教管"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的弟弟,是份内的事,更何况这次是凭着"我

"的智慧准确推测又当场抓获,并恣意发泄一腔怒气毁坏了弟弟正在偷偷制作的风筝,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所以,走的时候,内心的那股得意劲不禁溢于外了。

4.第七段第一句冒号后的四个短分句,语气急促,语意一层一层地递进,准确表达出"我"补过心理的急切与真诚。 示例:阅读《风筝》(节选),完成1——5题。(18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1.根据下列的表述,(3分) 2.,有哪两种具体表现?请概括回答。(4分)

①认为小兄弟看放风筝可笑可鄙。

②破坏(折断、踏扁)小兄弟制作的风筝。 3.从小兄弟自己制作精美风筝这件事看,小兄弟具有什么可贵素质?(2分)

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或:具有创造精神)。

4.画框词语“精神的虐杀”的含义是扼杀儿童喜欢游戏的天性。

5.“我”做了错事,二十年后向小兄弟提起,小兄弟是什么感受?“我”有没有“补过”呢?(3分)成年之后,弟弟对此事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的宽恕。对此,作者的心因感动而沉重,后悔不已,深深自责。

3

6.作者在文中写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你对儿童玩游戏的看法。(4分)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快乐成长的表现,玩物未必丧志,游戏可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技能。

《回忆我的母亲》

例: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完成1——6题。(18分)

母亲是个好劳动。„„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劳碌(lù) 调味(tiáo) 妯娌(zhïulǐ) ....和睦(mù) 节省(shþnɡ)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母亲是个好劳动。劳动好手。 ..

②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 ........

具有中国农民勤劳质朴共同特点的农民。 3.“母亲这样整日地劳碌着”。这句话中的“劳碌”一词能不能换成“劳累”?试比较一下两个词的区别。(3分) 不能。“劳碌”指事情多而辛苦。“劳累”指过度的劳动而感到疲乏。从文中内容看,母亲操持一家二十多口人的家务,应用“劳碌”更确切。

4.文中的母亲具有许多优秀品质,请用几个词语加以概括。(3分)

勤劳俭朴、聪明能干、宽厚仁慈、教子严格。 5.人们常用“心灵手巧”来赞美一个人心思灵敏手艺高。请从上文中找出一个最能体现母亲“手巧”的具体事例。(3分)

提示:把粗劣的饭食做得有滋有味(一定要有具体的事例,不可只写“做饭作衣服”等)。

6.写一句赞颂母亲的话,用上一种修辞手法。(2分)

提示: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挂长长的列车。 重点课文:《小巷深处》 1.题解

文题“小巷深处”是母女俩家的所在,是她们生活的场景,也是作者感情的依托。 2.课文分析

①盲母亲对养女的爱的具体描写:A.用自己卖冰棍的微薄收入收养了“我”。B.为了“我”,她拿出所有的积蓄换住处。C.为了“我”,她改变了以往泼辣的性格。D.为了“我”,她终年辛勤劳作,苦心经营。E.把“我”调养得像个“千金小姐”,并为“我”读书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骄傲。F.当“我”为家的贫困,母亲的卑微而沉默,回避同学甚至厌恶这个家,想离开这个家时,她抑住自己的感情,表现得很平静。G.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每月进城给“我”送生活费和营养品,可是为了照顾“我”的情绪,每次都默默地让别人带到学校,自己孤零零地回家。

②“我”对母亲的感情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A.对生活满足,并为母亲而骄傲。B.沉默,回避同学,开始厌恶自己的家,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C.淡忘了家,淡忘了母亲殷殷的招呼声,与家完全隔绝。D.

变化的原因是:幼年纯真的“我”对生活满足,

母亲而骄傲。“我”长大后因虚荣作祟和无知的缘故,开始厌恶自己贫困的家,淡忘了母亲,乃至与家完全隔绝。老婆婆的一番话深深教育了“我”,打动了“我”,悔悟。 3.中心

这是一篇散文,抒写养母对“我”深切的爱和“我”对养母的感情。

例:阅读《小巷深处》(节选),完成1——8题。(19分)

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同学异样的目光,老师分外的关切,时刻提醒着我: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拥有的是一个特别贫穷的家。 „„ “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 ,她的手是那么 ,她的眼睛是那么 ,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又仿佛在等候。

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1.根据对课文中母亲形象的理解,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四个“ ”处,正确的顺序是:C、D、A、B。(只填序号)(2分)

A.黯淡 B.憧憬 C.黝黑 D.粗糙 2.画出下面文字中的三个同义词。(2分)

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3.文中形容母亲行走艰难的一个词语是:“蹒跚。”(1分)

4.文中的“我”为什么有一段时间“开始回避”同学,“厌恶我的家”?(3分)

“我”意识自己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为家的贫穷,母亲的卑微而厌恶家,淡忘家,进而疏远母亲,离开家庭。

5.“我”最后为什么又悔悟流泪?(可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

6.上文通过哪些事例表现了母亲深沉而无私的母爱?(3分)

母亲觉察到女儿的虚荣,为不影响“我”的情绪而抑制自己的感情,表现得很平静;她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每个月进城给“我”送生活费和营养品;可是为了照顾“我”的感受,每次都让别人带到学校,自己孤零零回家。 7.最后一段写道:“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女儿的“我”已经悔悟了,不但人回来了,心也回来了。表现“我”对母亲真心的爱。 8.如果把课文题目《小巷深处》改为《我的母亲》或《母亲赞》之类,你认为效果好吗?试作一下比较。(3分)

“小巷深处”是母女俩家的所在,是她们生活的场景。这里珍藏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母爱故事,这里也是真挚感情的寄托。其他题目则显得平淡直露。 *《我的老师》

阅读《我的老师》(节选),完成1——5题。(17分) ①春天到了„„她从一开始就这样使我胸怀大自然,使得④周围死一般的沉寂„„这件事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4

1.写出上文的有关记叙要素。(4分)

①时间:春天 ②地点:田野、河边、草③人物:莎利文老师、“我” ④事件:开始了“我”的启蒙课程的学习

莎利文老师怎样教她去感受外界?(3分)

莎利文老师让她置身于大自然中,调动她的触觉、嗅觉、信心,亲身体验自然中的美丑善恶。

3.文中有两句话概括了作者从大自然中得到的收获。请把这两句话抄在下面。(4分)

①她从一开始就这样使我胸怀大自然,使得大自然成为我你微笑,给你仁慈。

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周围死一般的沉寂。树叶开始骚动,然后整个树都在颤抖。的恐惧心理,为下文“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埋下伏笔。 括。(至少说出三点)(3分)

提示:①热爱学生,奉献爱心。②善于发掘学生的潜藏。重点课文:《春》 1.文学常识 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 课文分析 本文是按照盼春、画春、赞春的顺序描写春天的。 第一部分(1):盼春。 第二部分(2—7):画春。

第2段:总写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情态。 第3-7段:描绘了春草勃发、春花争艳、春风和煦、春雨润泽、春早人勤五幅图画。

第3段:描写春草,突出春草的旺盛生机,着力写其勃发。

“钻”写小草的顽强生命力。

“嫩嫩的,绿绿的”描写小草的质地和色泽,也显示着它蓬勃的活力。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大面积写春草长势的旺盛。

第4段:描写春花,突出的是百花争春的繁荣景象。,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生动形象写出百花争春的情态。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用比喻形容花色的艳丽。

展开联想:从花香想到秋天果实累累。

“闹”写花丛之密,花香之浓,渲染了百花争春的气氛。 第5段:描写春风,突出春风和暖与清新的特点。 先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写出了触觉方面的感受:和煦、轻柔。“

抚摸”表现了春风轻柔、和煦的特点。 再写嗅觉方面的感受:清新。 最后写视觉和听觉感受。

第6段:描写春雨,先写春雨的特征,后写春雨中特有的景象。

写雨的特征:一是雨多,“最寻常”,“一下就是三两天”;二是轻柔细密,“像牛毛,像花针,像细

丝,密密地斜织 着”。

雨中的景象:一是雨中的自然景物——树叶和小草;二是雨中的人间景象——雨中的行人和劳作的农民,渲染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 第7段:写人们迎接春天的情景。 第三部分(8—10):赞春。

作者连用三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解释了春天新、美、力三个方面的特性,抒发了作者赞美春天的真挚情感。 3.中心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济南的冬天》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看着看着,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1.上文对竹子的描写很有特色。按下面描写的角度从文中

找出同竹子相关的句子各一句。

①色彩上:在竹坞里面对着辽阔的竹的海洋,看到整个世界都是绿色。

②声音上:除了近处的竹叶在微风中摆动发出沙沙的响③气味上:这里连空气也充满了竹的清香。 2.由描写竹林到描写村庄,文中的过渡句是:“那是雾还是山岚?都不是,那是竹林深处人家的炊烟。”(23.体会下列句子,说说加点动词的作用。(3分)

先前看到的炊烟轻绕竹林,仿佛就在不远之处,但是从山坞上再钻入竹海里,越山涧,过竹桥,爬石路,比想象的要.....远得多。

写出了竹海无边,层峦叠嶂,山村路途遥远。(或:写出4.对于竹乡的竹子利用情况,“我”没到之前猜到了哪些?“我”没有想到的是哪些?请概括回答。(2分) ①猜到的是:竹乡的房子,是尽可能利用本地出产的竹材。 ②没有想到的是:家家户户用的,不论家具和器皿全都是竹子做的。”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这“笑声”的含义是什么?(3分)

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笑声”体现了竹乡人民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或:写出了女孩子们劳动的欢乐,(4分) ①成语:势如破竹 胸有成竹

竹筒倒豆子——(全抖出来)

《空城计》

1.根据原文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2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 、情节 、环境。阅读小说

分)

可以从故事情节入手,整体感知小说的内容;然后

2.第一段按空间顺序,从上而下有层次地描写了

通过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此外,还要注意 环

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四个空间位置上的景物。

境描写对人物情节的作用。

(2分)

1、与《三国演义》并称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的

3.雪本来是白色的,而文中却说它“微微露出点

其他三部为:《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

粉色”,这是因为“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

2、文中第一段从哪两个方面突出形式危急,运

光斜射在山腰上”。(用原文回答)。(2分)

用了什么手法?

4.写出下面的喻体在文中比喻什么。(3分)

对比双方兵力突出形式危急;以众官的惊慌衬托

看护妇:矮松 银边:山尖白雪

孔明的处惊不变。

花衣:雪色草色相间

3、“懿笑而不信”,司马懿为什么“笑”?

5.济南雪后山景总的特点是(用文中一个词回

是一种怀疑继而轻蔑的笑,他不相信诸葛亮会冒

答):“秀气”。(1分)

这么大的险。

6.第二段写景的顺序是从城内到城外。这段中的

4、说说司马懿心理变化的过程。

“卧”字用得十分传神,形象地照应了前文“暖和

由笑到疑到撤兵

安适地睡着”一句,生动地表现出济南安静舒适的

5、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么?

环境。

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7.“这是张小水墨画”的“小水墨画”是指(C)

6、诸葛亮之所以敢使空城计,是因为 。

A.古老的济南 B.小雪后的济南秀丽景色

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

C.雪后济南山坡上的小村庄 D.唐代某一名画

有伏兵,所以退去。

这张“小水墨画”的特点是( B )。(1分)

7、诸葛亮为什么不弃城逃走?

A.朦胧 B.淡雅 C.古朴 D.灵秀

吾兵止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

8.用四个字概括济南冬天的特征。(2分)

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暖、绿、清、亮。

8、诸葛亮最后说“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9.第三段“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指的是:“把终

他为什么不退?

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的奉献精神。(或:形

因为他做事一向谨慎。

容水藻绿的程度。)

9、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请从文中找出来

10.第三段描写景物,多处使用了表示色彩的词

并用适当的词语形容这三次笑。

语。下面所描写的景物表现了怎样的色彩?

第一次笑 :“笑容可掬”,这是镇定自若的笑。

①水藻(绿) ②天空(蓝) ③屋顶(红) ④

第二次笑:“抚掌而笑”,是脱险之后的欢笑。

草山(黄)

第三次笑:“拍手大笑”,是成功之后的自豪大笑。

《竹林深处人家》

《心声》 阅读《竹林深处人家》(节选),完成1—6题。(17分)

1、“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在竹坞里面对着辽阔的竹的海洋。。。。。。后来她们终于拨

开竹林出现了,原来是一群拾竹箬的女孩子回来了。 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是什

5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现代文复习资料篇九: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内现代文阅读题(含答案)

期中专项复习-------课内现代文重点篇目阅读

《散步》练习题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姓名:___________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7.选文第①段从记叙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________和________。

8.下边的文字是从选文中抽出来的,联系选文内容,放在哪儿最合适呢?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9.对选文第③段中“强壮”“高大”该怎样理解?请结合文意说一说。

10.为什么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把你的理解说一说。

11.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我说:“走大路。”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参考答案】7.地点 人物8.第②与第③段之间。

9.“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的,在年迈的母亲眼里,儿子正值中年,是“强壮”的;“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说的。

10.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我”的处理,决定着一家人散步的气氛,而家里所有的人又都听“我”的,所以,责任重大。

11.晚辈尊重孝敬老人。长辈爱惜小孙子。尊老爱幼的品质。

《 秋天的怀念》练习题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9.“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是”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10.已悟透生活中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11.末段划线句子通过对菊花绚丽烂漫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秋天特有的情思,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两点情思。

12. 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答: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1分),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1分),并且母亲希望我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1分)

答:母亲身体不好,却不告诉我,我的心情不好,经常向母亲发脾气。

答: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希望他看花是为了转移他病痛中的痛苦,更是为了让他找到生活的勇气。母爱无私,母亲永远是在我们看不见的时候最爱我,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只表露了三分 秋天的怀念并不是说故事发生在秋天,而是我对母亲的怀念和秋天这个季节有共通之处,都是代表了一种惋惜,代表了一种收获母爱,收获生存勇气的信念。

答: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我的老师》练习题

(1)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只有十八九岁,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2)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3)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打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4)她爱诗,并且爱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教我们读诗的情景,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5)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6)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呵。

(7)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屋里地上,旁边点着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8)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

(9)‚找蔡老师……‛

(10)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11)‚不是放暑假了么?‛

(12)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13)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1、作者一共选取几个经典事例?

2、第(2)自然段中的“从来不”与后一句中的“仅仅”是否矛盾,作者这样用词究竟是为了表现什么?

3、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12)段中的画线句?

5、文章结尾处写道:“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1、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老师教我们跳舞;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④老师教我们读诗;⑤我们看老师写字;⑥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

⑦我梦里寻师。

2、不矛盾。因为“仅仅有一次”这一次也并没有真的打骂我们,与“从来”相符合,体现了蔡老师关爱学生,疼爱学生,温柔善良的品质,所以并不矛盾。

3、“狡猾”是贬词褒用,狡猾本意是诡计多端,不可信任;在这里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

4、这里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往事比喻成珍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多少年来把这些往事犹如珍宝似的埋藏在心的深处,表达了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

5这句话表面是说我想什么时候可以再见见我的蔡老师,深层含义是孩子爱老师竟到了难分难舍的地步,作者实在压抑不住自己的感情,便直抒胸臆,强烈地抒发了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

《再塑生命的人》阅读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记得有一天早晨,我第一次问起‚爱‛这个字的意思。①当时认识的字还不很多,我在花园里摘了几朵早开的紫罗兰送给莎莉文老师。她

很高兴地想吻我,可我那时除了母亲外,不愿意让别人吻我。那时候,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

‚爱是什么?‛我问。

②莎莉文老师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

我第一次感到了心脏的跳动,但对老师的话和动作依然迷惑不解,因为当时除了能触摸到的东西外,我几乎什么都不懂。

我闻了闻她手里的紫罗兰,一半儿用文字,一半儿用手势问道:③‚爱就是花的香味吗?‛

‚不是。‛莎莉文老师说。

我又想了想。太阳正温暖地照耀着我们。

④‚爱是不是大阳?‛我指着阳光射来的方向问,‚是太阳吗?‛

当时在我看来,世界上没有比太阳更好的东西了,它的热力使万物茁壮生长。但莎莉文小姐却连连摇头,我真是又困惑又失望,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老师不能告诉我,什么是爱呢?

一两天过后,我正用线把大小不同的珠子串起来,按两个大的、三个小的这样的次序。结果老是弄错,莎莉文小姐在一旁耐心地为我纠正错误。弄到最后,我发现有一大段串错了,于是,我用心想着,到底应该怎样才能把这些珠子串好。莎莉文老师碰碰我的额头,使劲地拼写出了‚想‛这个字。

这时,我突然明白了,这个字原来指的是脑子里正在进行的过程。这是我第一次领悟到抽象的概念。

我静静地在那里坐了许久,不是在想珠子的排列方式,而是在脑海中用新的观念来寻求‚爱‛的解释。那天,乌云密布,间或有阵阵的细雨,突然间太阳突破云层,发出耀眼的光芒。

⑤我又问老师:‚爱是不是太阳?‛

‚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老师回答说。她似乎意识到我仍然是困惑不解,于是又用更浅显、但当时我依然无法理解的话解释说:‚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7.文中②处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③④两处海伦的发问表明了她对“爱”的理解已达到怎样的程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③④处看,莎莉文小姐对海伦关于“爱”的理解予以否认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⑤处莎莉文小姐对“爱”的解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语段,简要谈谈莎莉文小姐的教育特点和形象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7.让“我”感受到爱,表明爱是发自心灵的情感。

提示:此题可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理解其用意及含意。

8.对爱初有所悟,但只是一种直观的感性认识。

提示:此题可结合后文分析语句所揭示的含意及发展层次。

9.为了引导海伦获得思维的提升,从而开发海伦思维、智慧和心灵世界。提示: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文意揣摩人物心理意图的能力。

10.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形象,深刻的内涵与孩子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11.莎莉文热爱海伦,讲求教育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时机,开启思维、智慧和情感。提示:此题可抓住文中莎莉文小姐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仔细品味揣摩人物形象。

《春》练习题

(一)小草偷偷地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

1、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C )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偷偷”生动形象地写出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钻”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二)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她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晴,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 全段共5句话,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句意。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

①百花争放 ②花色鲜艳 ③花味香甜 ④蜂蝶闹春 ⑤野花繁多

2. 用两个成语概括“春花图”的特点。万紫千红、姹紫嫣红(或繁花似锦、花团锦簇等)

3. 写春花的顺序是从 上 到下 ,写出了春花繁密茂盛,色彩绚丽、香气浓郁的特征。

作者写树上的花,是从花多、花艳、花甜三个方面来写的。

3、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侧面写春花(侧面描写),用蜜蜂、蝴蝶的繁忙表现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4、选出对这段话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写的。

B、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万木争春图,主要是抓住桃树、杏树、梨树的特点写的。

C、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意图,主要是抓住花、蜜蜂和蝴蝶的特点写的。

D、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园图,主要是抓住春天花园中的果树和动物的特点写的。

5、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拟人)

“闹”字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生动形象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

2)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拟人,比喻)

“散”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点点、不集中。“眨”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随风摇动的明丽之态

(三)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第一句从 觉的角度写春风轻柔温暖;第二句从 觉的角度写春风带给我们的气息;第三、四句从 觉和 觉的角度写春风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和快乐。全段突出表现了春风 和 的特点。触觉、嗅觉、视觉、听觉 和煦 悦耳 芳香

2、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酝酿”这个词原意是造酒,文中形容春天的各种气息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越来越醇。这一句从嗅觉的角度表现了春风的馨香与醉人。

(四)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的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这段文字描绘的是春雨图。作者抓住了雨的特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从静景写到________,从________写到人,由近写到________。细密 闪亮 连绵 动景 物 远

2.文中“密密地斜织着”的“斜”字,不仅在写 ,而且也写了“织”字是承上句像________ 的比喻而来,准确地表现了其动态。春雨 花针

3、用“别恼”一词的作用是(C )

A、劝别人不要生雨的气。

B、写出江南春雨的特点。

C、表现作者将要把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传达给读者。

D、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

4、文中“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喻体分别侧重描绘了春雨的特点是 、

、 。细且密 细且亮 细且飘忽

5、“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用了 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 的情状。

比喻,细密迷蒙

6、本段描写的对象是春雨,为什么还要突出对小草儿和树叶儿的描写: 10、正面与侧面相结合写出春雨的可爱

7、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逼”字准确地描绘出春雨滋润下的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

(五)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这三个比喻句分别概括出春天哪三方面的特点?新(或新生、生机勃勃);美(或娇美、千姿百态);健(或健壮、活力无穷)。

2.这三个比喻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想去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济南的冬天》阅读练习

(一)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 的特点来写。文章第1自然段先用 的写法,从自己的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图景:一是济南的山景——分别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突出其 的特点; 的山,突出其 ; ,突出其 ;二是济南冬天的水,着眼于表现其 的特点。

【温晴 对比 暖和安适 薄雪覆盖下 秀美 城外远山 淡雅 暖、清、绿、亮

(二)设若单单只有阳光,那么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1.文段中加点的两个"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要说明。(3分)前一个指济南的山山水水,后一个指这一圈小山。

2.指出作者描绘景物的观察角度。(3分)先俯视,后仰视

3.用文中的话说说“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4.文中"晒""睡""醒"用得很贴切,你是怎样理解的?运用拟人的方法,创设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5.“小摇篮”比喻 ,作用是 ,“小”照应了前面 词。比喻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这一比喻把一圈小山写得如慈母般的温存、体贴、慈祥。"小"照应了"小山"的"小"。

(三)②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关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文中“这件花衣”具体是指__________ __ ,山的“肌肤”是指 。山的表面暗黄的草色与薄雪交错的形态山的泥土

2.这段文字从 变化的角度围绕“______”字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又按___________顺序从山上写到山坡、山腰。色彩 妙 空间

3.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小雪”的“小”? 雪中的矮松;披雪的山尖;露出草色的山坡;微微露出点粉色的薄雪。

4.总说这一段文字内容的一个句子是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5.作者赞叹雪后小山的句子是: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四)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明,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请你找出两个能概括济南冬天水的特点的词来,它们应是 和 。不结冰 澄清

2、加点词“绿的精神”在文中指的是 。(用原文回答)水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热气,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3、“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一句写得很妙,妙在它运用了 的修辞,紧扣住济南冬天的“ ”(用一个字回答),理由是 。比喻 晴 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意近即可)

4、从这段文字来看,水的灵性的具体表现是: 。不忍得冻上;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5、本段文字重在表现济南冬天 的特点。温晴

(五)⑴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⑵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A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第⑵段的描写对象是 ,其特征是 。济南冬天的水 暖、清、绿、亮

2、第⑵段呼应开头,点出“温暖”之意的句子是: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3、“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由是 形象照应了“暖和安适的睡着”,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

4、划线句A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水写得灵气、多情。概括句中“绿的精神”指的是: 。拟人 蓬勃的生机

5、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冬天 的特点。温晴

【考题链接】阅读现代文,按要求回答问题。(26分)

①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_______着阳光,暖和安适地_______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__________,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_______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②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关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9.依次填入第①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 )

A.迎 睡 吹拂 那样 B.迎 卧 吹拂 特别 C.晒 卧 唤醒 那样 D.晒 睡 唤醒 特别

10.这两段文字都是通过对山的描写来体现济南冬天“温晴”特点的,如果把第①段概括为阳光朗照下的山,那么第②段就可以概括为(3分)薄雪覆盖下的山。

11.请你根据第①段的内容,说明济南的人们一看到那些小山,就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的原因。( 3分)因为这一圈小山可以挡住冬天呼啸的北风,保持气温。(或: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的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让济南免受严冬狂风暴雪的侵袭,保持气温。)

12.第②段开头,作者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请你根据第②段内容,具体说明下点小雪后,景色“妙”在何处。(4分)

答案示例:树尖上顶着白雪的矮松形态秀美;白色的山尖与蓝天相接,像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形成独特美妙的景观;山坡上雪色与暗黄的草色相间,像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山色一改往日的单调,显得俏丽灵动;微黄的阳光斜射在薄雪上,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雪色的变化,让人感到宁静温馨。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现代文复习资料篇十:七年级上册课内现代文复习题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分项测试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

①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大家都在

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被冻住了。一屋的跺脚声。

②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这时挤进教室。

③“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④“我要求同学们到操场上站立五分钟。”

⑤教室外,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

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

里。我们挤在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

们,脱下羽绒衣,绒衣脱到一半,夹着雪的狂风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到操

场上去。站好。”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

⑥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队。我们规规矩矩地站

着。五分钟过去了,老师费力地说:“解散。”

⑦就在我还未能透彻地理解欧阳老师这一课时,仅有“中师”文凭的他,

考取了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⑧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起那一课,想起欧阳老师课后的一番话:“在

教室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我们不是都顶住了吗?

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

过如此„„”

1.下边没有比喻修辞方法的一个句子是( )

A.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B.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 C.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D.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

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

2.文章揭示欧阳老师在操场上给学生上这“一课”用意的一句话是哪

句?写在下面。

3.作者在第⑧自然段补充叙述了“一课”之外的另一件事,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 给自己锁定一个高目标 》

⑴一个普通少年有一天说了一句非常不普通的话,他说:“我某某某是为北大而生的。”

⑵父亲听后在心里暗自发笑。因为父亲知道儿子的资质并不鼻是出类拔萃

的。虽如此,父亲还是懂得不能伤害儿子的积极性,只好报以微笑首肯。

⑶少年继而又道:“我以前的时间都是浑浑噩噩,全部浪费了。”

⑷见儿子说出这样一句话,父亲有些惊讶了。父亲很慎重地看了看儿子,

又想了想儿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叹。原来,儿子一个好同学转到一所省

重点中学就读去了,回来后两个人刚刚在一起聚了一次。

⑸看见儿子坚定的神色,父亲觉得儿子仿佛一下子就长大了。

⑹其后的日子,父亲发现儿子有了很多变化。以前要钱总是买零食,如今

去买各类学习资料;以前要家长督促学习,现在却要家长督促休息。而且,

长时间地坚持着。

⑺又一天,少年在餐桌上对父亲说:“爸爸,我现在发现学习也是一种享受。”

⑻父亲会心地笑了,很为儿子骄傲。因为父亲知道,当一个人锁定了高目

标,并愉快地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时,这个人一定会有所作为的。

14.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出类拔萃.( ) 浑浑噩噩.( ) 15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16.下面加点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⑴父亲听后在心里暗自..发笑。

⑶父亲会心地笑了,很.为儿子骄傲。

17.请用原文..回答: ⑴第二段“如此”指 。

⑵第四段“这样”指 。

⑶第八段“这个人”指 。

18.第六段写法上有何特点?作用如何?

19.第本段少年说“我现在发现学习也是一种享受”,学习真的是一种享受

吗?结合你的理解谈谈体会。

8.文中⑸⑹两句中“一般”和“常”用得准确,简要说明这两个词在句中的表

达作用。 (三)

⑴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⑵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影子依然很清晰。⑶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⑷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⑸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⑹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温和的阳光,云块四周围散发出金黄的光辉。⑺积云都在上午开始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⑻在晴天,我们还会遇见一种高积云。⑼这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⑽卷云、卷积云、积云和卷积云,都是很美丽的。1.下列语段的第一层(用“/”表示)第二层(用“//”表示)划分准确的一项是( )

A.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 B.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

C.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 D.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

2.四个小层的说明对象分别是: 3.本段的中心句是: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5.本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 )

A.总分式 B.分总式 C.总分总式

6.这段文字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说明是现象,说明 是本质。

7.这段文字的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一个例子。 平实说明: 生动说明:

(三)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再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 。

2.这段文字为我们介绍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几种云彩,它们依次

是 、 、 、 。

3.下列对这段文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晕与华的区别,主要在光环的大小以及云彩颜色的排列上。 B.根据虹、霞来推测天气变化,主要是看它们出现的时间。

C.文中的谚语揭示了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 D.文中用“推测”而不用“断定”,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晕”有什么特征? 5.“华”有什么特征? 6.“-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说明了什么? 7.“华环”的变化预示了什么? 8.“东虹轰隆西虹雨”说明了什么? 9.“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同天气有什么联系?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28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