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资料员】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及答案篇一: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文言文语段及古诗词练习 一、《〈论语〉十二章》 (一).理解填空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 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4、 在中学生夏令营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
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新 课 标 第 一 网 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 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 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 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
2.对文中四个带“ ”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人”指三个人 B.“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 C.“择”是选择之意。 D.“从”是跟从,意译为学习。 四.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①中:________ ②不:________ ③引:________ ④顾:________ 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_______”又“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5. 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头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6.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谦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则故事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
五、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此书为西汉淮南王__________________编著。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出自于此。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⑵马无故亡而入胡( ) ⑶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⑷此独以跛之故(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此何遽不为福乎? ⑵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4.本文是一则______(文体),其蕴含的道理是是:__________________ 六、古诗词阅读 (一)、选择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枯藤/老树/昏鸦 D.明月别/枝惊鹊 (二)、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回答:
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把下列相关的内容连在一起。 篇名 作者 出处 体裁
《观沧海》 白居易 《全元散曲》 元曲 《如梦令》 马致远 《乐府诗集》 古体诗 《天净沙 秋思》 王湾 《漱玉词》 五律 《钱塘湖春行》 曹操 《白氏长庆集》 词 《次北固山下》 李清照 《全唐诗》 七律 (四)、选出下面内容中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景中有情,描写了西湖早春的动人景色,又将作者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B.《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通篇写景,但怀乡之情却贯穿始终。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意的萧瑟和作者悲怆凄楚的心情。 (五)、阅读。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________体________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________写景诗。 2.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以________字统领全篇,先写________景,然后写________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这是________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________诗,内容上属________之作。 6.如果把依次每五字看做一句,诗中哪两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10.诗题中的“人日”指的是哪月哪日?从诗文中找答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出对“思发在花前”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说自己在花丛前面萌生了回乡的想法。 B.是说自己在花开以前就萌发了回乡的想法。 C.是说自己思乡之情随春天到来而萌生了。
D.是说自己回乡的心愿在春天里变得强烈起来了。
12.从诗的内容看,作者人在何方?所思之处又在何方?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语文诗词名句背诵——检测练习 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 谈学习方法的:
4.《论语》的“论”读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书。 5.创建会议在舒城召开,舒城百姓喜迎各地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
6.张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觉得其他同学的许多想法对自己很有启发,这使她对孔子所说的“ ”这句话体会更深了。
7.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 ”(用《〈论语〉十则》中的语句填写)
8.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李老师引述《论语》十则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9.《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____________。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是是 。
10.《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 , ”。
1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 , ”。 《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 “ , ”。
12.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
15.《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描写动物的两句诗是: 。 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 , 。 1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了“莺歌燕舞”的初春景色的诗句是 , 。
17.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 , 。
18.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是: 19.《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 。
20.《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21.《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含比喻)是: 。
22.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 “ , ”作为内容就很合适。 23..孟浩然《过故人庄》一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 。
2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 , 的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25.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这真 , 。”(填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句) 27.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有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 “ ”、“ ”。
28.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 。
29.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 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 30.友情,历来为人所珍重。”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则想象了与友人剪烛夜谈的情景“ , 。”
31.《泊秦淮》一诗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 32.朱熹在《观书有感》表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 33.晏殊《浣溪沙》中的“ , 。”的对偶句,被誉为“千古奇偶”。 附:
资料积累: 1、《论语》:
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⑦创建会议在我县召开,舒城百姓喜迎各地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孟浩然的《过故人庄》:①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5杜牧的《泊秦淮》: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曹操的《龟虽寿》: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含比喻)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本文的成语:老骥伏枥。 8、朱熹的《观书有感》: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本文的成语:源头活水。
9、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0、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11、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施图,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2、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在《浣溪沙》中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3、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及答案篇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试题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试题答案
班级 姓名
七年级上册: 《童趣》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项为之强项: 颈:脖颈。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4、以从草为林 林:树林
5、兴正浓兴: 兴:兴趣
6、方出神方: 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
8、必细察其纹理 细:仔细。察,观察
9、昂首观之 昂:抬。 首:头。之:它,代蚊子
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译: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译: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译: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答: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答: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3、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答: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
因是什么?
答:a、仔细观察 b、丰富的想象力 c、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d、有强烈的
好奇心
6、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
答:天真,童稚,善于观察,严惩强暴,同情弱小者的孩子。
7、生活中,怎样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答:要做一个有情趣的人,第一要热爱生活;第二要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发现生活的情趣;第三要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论语》十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 案)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殆:危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看齐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宽广,刚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理解填空
1) 《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
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
中孔子的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或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
4)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
连!
5) 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 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三人行,必有
我师焉。”
8) 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9)鼓励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0)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恕”,并阐述为 “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
三、翻译下列句子。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
⑵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译文: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 ,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见到品德不好的人,
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类似的毛病。
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⑹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士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而路程遥远。
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四、按要求从文中找出例句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品德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五、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对本文的哪一则感受最深,谈谈你的理解。
答:我感受最深的是第四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这一则谈的是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学”与“思”二者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必然,二者必须结合起来,才会学有所成。
六、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应具有那些风范呢?
答:作为君子,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宽广的胸襟,善良的心地。
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比如自己不愿意被别人嘲笑,那么就不要嘲笑别人。俗话说就是“拿人心比自心”,就是从自己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替别人考虑一下。这是一种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这是人间多一份温暖的前提。所以我们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山市》
一、解释加点词语义。
1、数年恒不一见 数:几。恒:经常。
2、层层指数 数:计数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楼,像楼一样,堂,像堂一样,坊,像坊一样。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4、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山市:山中蜃景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及答案篇三:2013年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
《〈世语新说〉两则》基础知识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___________________ 行:___________________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___________________ 乃:___________________
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___________________ 去:___________________
D、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惭:_________ 引:_________ 顾:_________
2、补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等要素。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设想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⑴ 与友期约________⑵ 去后乃至________ ⑶ 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⑷ 俄而雪骤________
7、《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约定时间 外出 B、超过 才C、舍弃 离开 D、惭愧 拉 回头看 2、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3、南朝宋 刘义庆
4、时间寒雪日 地点内集 人物谢太傅与儿女 事件讲论文义5、B
6、⑴ 约定 ⑵ 才 ⑶ 相比 ⑷ 一会儿,不久
7、答:此题答案为开放性的。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世说新语》两则·检测题
一、积累运用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下车引之
(3)元方入门不顾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用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各组一个成语。
(1)元方入门不顾 (2)友人便怒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译句。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课文默写。
(1)公欣然曰:“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公大笑乐。
(2)元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人惭,下车引之,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1)在家里把儿女们聚在一起(2)拉(3)回头看(4)离开 到2.(1)义无反顾
(2)怒不可遏(3)至死不悟 信誓旦旦3.(1)等待您好久了,您不到,(父亲)就已走了。(2)在空中撒盐大约可以比拟吧!(3)不如用柳絮随风飘起来比拟。4.(1)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天礼 元方入门不顾《论语十二则》
相关识记: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
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3、理解背诵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⑨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一、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
2、吾日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齐:相同 .
5、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 .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择善而从
三.填空。
1、子曰:“学而时习之, 。”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会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3、子曰:“见贤思齐焉,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
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 ,可以为师矣。”
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20 《虽有佳肴》 过关检测
一、基础巩固
(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8分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
1、虽有佳肴( ) 2、不知其旨也( ) ..
3、虽有至道( )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
5、教然后知困( ) 6、然后能自反也 ( ) ..
7、然后能自强也( ) 8、学学半( ) ...
9、教学相长也( ) .
(二)翻译下列句子。15分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填空。34分
1、《礼记》,又名《 》,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 (朝代) (人名)编撰。
2、“四书”是指《 》《 》《 》《 》。 “五经”是指《 》《 》《 》《 》《 》。
3、《学记》是《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 系统性的 论文。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 ”等。
二、能力提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6分
(1)不知其旨也( ) (2)知困然后能自强( ) ...
(3)《兑命》( ) .
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4分
(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2)知 困 然 后 能 自 强 也
3、本文的中心句是( )。3分
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4分
答案:
一、(一) 1、即使 2、甘美 3、最好的道理 4、所以 5、不通,理解不了 6、反省 7、自我勉励 8、教人 9、增长(或促进) (二) 1、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2、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
勉励自己。 4、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5、《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三)1、《小戴礼记》,儒,西汉,戴圣 2、《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3、礼记 第一篇 教育学(或 教育、教学活动) 教学相长
二、 1、(1)它的 (2)这样以后 (3)通“说”,指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説。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教学相长 4、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或: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文言文阅读(12分)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一寺临河干( ) ⑵山门圮于河( ) ..
⑶阅十余岁( ) ⑷但知其一( ) ..
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
⑴如是再啮 古义:( ) 今义:( ) .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 今义:( ) .
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案:
(二)12.⑴靠近 ⑵倒塌 ⑶经历 ⑷只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及答案篇四:人教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
Hanqy
《童趣》练习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童稚 藐小微物 项为之强 鹤唳云端 凹 凸 .......
二、阅读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一)1.A解释词语。
张 秋毫 拟 项 强 素
徐 唳 怡然 方 鞭 驱
B翻译句子
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蹲其身,使与台齐。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必细察其纹理 必先苦其心志 B.以虫蚁为兽 扶苏以数谏故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D.驱之别院 盖追先帝之殊遇
3、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
A.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 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 庞然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体现本文主旨的词语是( )
A.明察秋毫 B.物外之趣 C.怡然称快
6.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二)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项为之强 ②徐喷以烟 ③鹤唳云端 ④鞭数十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3.“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作者这一举动的原因是什么?
我的揣摩:
4.本文的物外之趣有哪些?它们源于生活中的什么事物?
我的概括:
5.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通过本文的阅读,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
我的看法:
②童年是一段如诗如画的故事,在童年发生过许多趣味横生的故事,诗人胡令能《小儿垂钓》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霉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你还知道哪些诗中写到了童年生活?写到相关的诗句即可。
6.第一段主要采用 的修辞方法,是为了突出作者儿时的 。
7.“又留蚊于素帐中”“素”的意思是 ,写出两个含有“素”的成语 。
8.“唳”的读音是 。你知道关于“风声鹤唳”的故事吗?请简单叙述。
(三)1、《幼时记趣》选自_____ __,作者______,字______,苏州人,_ _代作家。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和( ) B、又留蚊于素帐中 ..
有物外之趣于土墙凹凸处 ..
使其冲烟飞鸣 D之强 E、忆童稚时 ...
常蹲其身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年幼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②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课文描写了童年时期的哪些趣事?作者笔下的种种事物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5、“鞭打蛤蟆,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这句话既是夸张又是比喻,为什么这样说?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7、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词句加以分析。(任选一处)
三、中考题(2007福州)
1.本文第③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像,第④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仔细观察。请从这两段中各找一个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⑴丰富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仔细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生动描述了“时有物外之趣”的三件事,请任选两件加以概括。(4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比较阅读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一道士自夸法术高强,做得好驱蚊符。或(有人)请得以(用来)贴室中。至夜蚊愈多,往咎(责怪)道士。道士曰:“吾前往观之。”见所贴符曰:“原来用得不如法耳。”问:“如何用法?”曰:“每夜赶好蚊虫,须贴在帐子里面。”
8.[甲]文选自《 》,作者是 代文学家沈复。(1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1)项为之强( )( ) (2)鞭数十( )
(3)果如鹤唳云端( )( ) (4)方出神( )
10.[甲][乙]两文中表示“我”的意思的词语各是什么?(1分)
[甲] [乙]
11.从[甲]文中任选两个你最喜欢的成语写下来,并就其中的一个释义。(2分)
成语:
释义:
12.[甲]文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13.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甲]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2分)
14.用下面的句式写出[乙]文这则笑话所蕴含的道理。(2分)
本文讽刺了像道士那样 的人。
讽刺了像买符者那样 的人。
15.[乙]文题为《驱蚊》,而沈复在《童趣》中则是“留蚊于素帐中”,试比较这一“驱”和“留”之间的不同。(2分)
驱:
留:
《〈论语〉十则》练习
一、默写
1.《〈论语〉十则》中论述个人修养的名句是:
2.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论语》中的 来表示。
3.《〈论语〉十则》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4.《〈论语〉十则》中孔子强调学习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5.〈论语〉十则中孔子论述认真思考和努力读书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句子是: , 。
6.《〈论语〉十则》中强调有创造性的见解和新发现的人才可以做老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生活中,表示要善于向有长处的人学习或随时以周围的人为鉴的意思,我们常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来表示。
9.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 , ”,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十则》中的词句填空。
10.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
11.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
12.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
13.APEC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
14.《论语》十则》中强调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
15. 如何对待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说: , 。
二、比较阅读
(一)(2007年安徽省课改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论语》四则
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 .
(2)学而不思则罔 罔: .
(3)可谓好学也已矣 好: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3.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二)(2007年湖北武汉)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1~5题。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î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知之为知之 为: (2)是知也 是: ..
(3)思而不学则殆 殆: (4)满则覆 覆: ..
2.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
(1)诲女知之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
5.(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
1.《观沧海》中的“ ”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远大抱负。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 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壮志豪情的诗句是。
2.《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 。抒发作者浓浓乡愁的诗句是。 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 , 。 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 , 。
3.《钱塘湖春行》的颈联是: , 。交待诗人游踪,勾勒早春轮廓的句子是: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 , 。”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 , 。”最能体现“春行”特征的诗句是: , 。而“ , ”表达了作者陶醉在优美的湖光山色之中,流连忘返的情怀。用“ , ”的诗句,描绘了春意从秋冬中苏醒,早春充满活力的画面。运用了对偶手法描写动物迎春的诗句是“ , ”看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 ”描绘了西湖早春的热闹景象,真让人觉得鸟儿们也在忙着建设自己的美好生活呢。花儿次第开放,小草蓬勃生长。漫步在田野里的人们目睹这种景象,禁不住脱口吟道: , 。(《钱塘湖春行》)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及答案篇五: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答案
《伤仲永》
一、常识积累: ⑴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
⑵文学常识: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古代随笔的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意境隽永。叙事成分较多,是抒情、议论的基础,不追求细节的生动性,力求简约。常常借一件事情来抒写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
二、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 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才能 )
三、一词多义
自: 1.并自为其名( 自:名词,自己)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
闻: 1、余闻之也久( 动词,听说 ) 2、不能称前时之闻( 名词,名声 )
其: 1、其诗以养父母( 代词,这 )2、稍稍宾客其父( 代词,他的 )
然: 1、父利其然也( 代词,这样 ) 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
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 )
四、古今异义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
2、(或)以钱币乞之( 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或许,或者。 )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古义:文采或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4、(稍稍)宾客其父(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
5、泯然(众人)矣( 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五、重点句子翻译。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文章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六、问题探究
1、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A B C D F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E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2、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E.“世隶耕”: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份、家庭环境,既衬托了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3.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第一阶段:方仲永幼时天资聪明,极有作诗的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方仲永又过了七年后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4.方仲永变为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三从作者的看法来看,“ 受于人者不至”。(引号内填原文)
5. 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这样写,暗示仲永本应该前途无量,与后文章仲永变成平常人的情形形成对照,引人深思,深化主题。
6. 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
①从个人情况看: 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让他学习)。 ②从道理上讲: 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7.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
答: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8.文章第一段前两句话中交代了方仲永的四个方面的情况,请各用两个字概括?
① 籍贯 金溪 ②姓名 方仲永 ③身世 民 ④家世 世隶耕
9.“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 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转叙述为议论,将我对这件事的态度与结论写了出来。
10.“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这句话表明了什么观点?
答: 表明先天条件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11.从最后一段分析,人要成才,是先天的天资重要还是后天的教育重要?
答: 后者更重要,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及答案篇六: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练习题 新人教版 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练习题
期末复习:文言文练习题
《咏雪》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题。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 编著的《 》一文。
2、解释加点的字词。
内集: 儿女: 俄而: 欣然: ........
差可拟: 未若: 因风起: ......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 ② ③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文中“寒雪” “内集” “欣然” “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 的家庭气氛。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 / 空中差 / 可拟 B.白雪 / 纷纷何 / 所似
C.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D.左将军 / 王凝 / 之妻也
6、对 “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7、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答:
8、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
9、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喻体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 词:
诗句:
《陈太丘与友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的字词。
与友期行: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
尊君在不: 待君久不至: 相委而去: .....
家君: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
②
③
3、“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 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
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 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 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 ,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 ”。
4、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 ,从而课文想告诉我们 的道理。
5、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元方就应当原谅他,而陈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说说你的看法。
答:
6、你能写出几个古代少年机智聪明的故事吗?
答:
7、从元方的两处对话和一次行动中,你能看出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答:
《虽有嘉肴》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8题。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②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③故曰:教学相长也。④《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 ) ②弗食( ) ③不知其旨也( ) ④不知其善也( ) ....
⑤ 能自强也( )⑥ 虽有至道 ( ) ⑦ 教学相长( )⑧ 是故( ) ......
⑨ 教然后知困( ) .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
②
③
④
4.本文节选自 ,又名 , 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 论著的选集,共 篇。《学记》是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的专著。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
5.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本文主要论述了 的道理。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6.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7.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8.“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河中石兽》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
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②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③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本文选自 ,作者 ,字 ,是 代人。《阅微草堂笔记》以记述 为 主,是以 形式写成的 小说。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河干( ) 圮( ) 棹小舟( ) 曳铁钯( )( ) 湮( ) 啮( ) .......
溯流( ) 木杮( ) 臆断( ) ...
3.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
河干( ) 圮( ) 并沉焉( ) 阅十余岁( ) 求石兽( ) 湮( ) 竟不可得( ) 棹数小舟( ) 设帐寺中 ( ) 耳( ) 颠( ) 确论( ) 遂( ) 如是再啮( )( ) 不已( ) 如其言( )
4.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
② ③
5. 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 ,依据是 ;讲学家判断其在 ,理由是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是因为 ,
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分别用原文和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文言文部分答案
《咏雪》
1、刘义庆、《世说新语》 2、(家庭聚会) (子侄辈) (不久,一会儿) (急) (高兴地样子) (差不多可以相比) (不如,比不上) (顺着,随着,趁着)
3、①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②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③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4、寒雪日,内集,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欢快、轻松、融洽
5、 C 6、D 7、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8、(1)“撒盐”一喻好,很好地做到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2)“柳絮”一喻好,“柳絮”一喻好,重在神似: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且两者都是轻飘飘的,呈团状,这一点极相似。
9、词:鹅毛、鸭绒、扬花、梨花、花絮、飞花 诗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陈太丘与友期》
1、(约定) (离开) (才)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通“否”) (您)(丢下) (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拉) (回头看)
2、①、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②、“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先走了。”③、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不守信用 不懂礼节,语言粗俗,暴躁、易怒 有错能改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理 元方入门不顾
4、无信 无礼 “信”“礼”的重要性
5、不失礼: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失礼:客人已有悔意,应该给对方致歉的机会,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若元方能更大度些,则更令人钦佩。
6、王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这段关于路边的苦李子的故事 曹冲称象 王冕四岁画画 曹植七岁做诗 甘罗十二岁做宰相
7、聪明机智、能言善辩
《虽有嘉肴》
1、yáo qiǎng duì xiào
2、即使 不 甘美 好处,益处 自我勉励 达到极点 增长,促进所以 不通,理解不了
3、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透。
知道自己的知识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理解不通,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导和学习能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及答案篇七: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译文参考
童趣
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论语》十则
译文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古代诗歌五首
译文
1.《观沧海》
策马东来,
登上碣石上。
我要饱览这大海的壮观!
海面浩淼,
水波澹澹。
突兀耸立的山岛呀,
最先跃入眼帘。
山岛上──
百草丰美,
树木浓繁。
虽然已到秋天,
它们仍生意盎然。
看大海──
在萧瑟秋风中,
汹涌起伏着
不尽的洪波巨澜!
太阳和月亮,
昼夜不停运转,
都是大海吐纳的
小小弹丸;
天上的银河啊,
星光璀璨,
它们也都出生于
大海广阔的胸间。
啊!
今日我观赏大海,
真是幸运到了极点。且让我引吭高歌,
倾吐宏伟的心愿。
2.《次北固山下》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
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
江上碧波荡漾,
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
江面变得开阔无边。
和风吹拂,风向不偏,
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
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
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
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
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
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
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20 山市
译文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25 《世说新语》两则
译文
《咏雪》: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5《伤仲永》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翻译:
金溪乡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一天)忽然哭叫着要这些东西。他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向邻居借来给了他,他立即写下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了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一宗族的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欣赏他的诗作。从此指定题才叫他写诗,他立刻写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取之处。同县的人认为他才能奇特,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用钱求他题诗。他的父亲以此为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本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老家,在舅舅家看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作诗,不能和以前听到的情况相当。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乡,又到了舅舅家,问仲永的情况,(舅舅)说:“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 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
15《孙权劝学》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翻译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及答案篇八: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练习题汇编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练习题汇编
晋献公以垂棘①之璧,假道于虞②而伐虢③,大夫宫之奇④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
⑤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
晋已取⑥虢,还反灭虞。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垂棘,一座山的名称,盛产玉石。②虞(yú),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山西。
③虢(guó),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④宫之奇,虞国的谏议大夫。⑤德,恩德。⑥取,
攻占。
23.把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假道于虞而伐虢 ②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①
②
2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分)
【答案】23.①晋献公从虞国借道来攻打虢国。 ②晋国攻下虢国之后,军队在返回途中
灭掉了虞国。 (采分点为“假”“伐”“反”,译为“借”“攻打”“返回”,各1分;
其它文从字顺得1分)
24.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与下列示例意思接近亦可。(1分)
示例一 唇亡齿寒。即任何事物都是密切相关、利害相关的。
示例二 贪图小利,牺牲对方,其结果必然是因小失大,自取灭亡。
示例三 假途灭虢。指以借道为名行灭国之实的计谋。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
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
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
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作者王守仁)
【注释】①踵:到,走到。②缪:“谬”,错误,荒谬。
2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主要义项,为下面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
释。(2分)
①友人来过( ) .
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
②逾年而事暴( ) ..
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
23.下面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的一项是( )。(2分) ..相同..
例句:遂与之绝。
A.甚意,汝之不惠 B.乃入见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行者休于树
2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25.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2
分)
【答案】22、①D;②A。
23、B.
24、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25、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但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乐广尝有亲客,久阔①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②听事③壁上有角④,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日:“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
【注】 ①久阔:久别 ②河南:郡名,乐广担任河南尹。③听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④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⑤沉疴(chén kē):久治不愈的病。
6.解释加点词。(4分)
(1)乐广尝有亲客( ) .
(3)漆画作蛇 . ( ) (2)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 .(4)广乃告其所以 ( )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8.“客”久病不愈的原因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3分)
【答案】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①②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志:志趣、心意。②峨峨:高耸的样子。③洋洋:宽广的样子。④卒:通“猝”,突然。⑤操:琴曲。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伯牙善鼓琴 善: .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 .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16.“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3分)
【答案】
14.(1)擅长 (2)好 (2分。每空1分)
15.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2分。意思对即可)
16.“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3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
苏秦游秦,秦不用之而归,金尽裘敝。至家中,妻不下机,父母不与言。秦及夜出书读之。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一年而学成,遂为六国相。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秦及夜出书读之。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
12.你如何看待苏秦在学习方面“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的做法?(2分)
【答案】11.苏秦连夜翻出书本苦读。到了深夜(读书疲倦)想睡觉的时候,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意思正确1分,语句通顺1分,共2分)12.要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的时间,熬夜学习不利于身体健康,同时以锥刺股也是对身体的伤害,但苏秦奋发图强、勤奋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意思对即可,2分)
欧阳修论作文
顷岁孙莘老①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②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
作自能见之。” .
(节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孙莘老:人名。 ②乘间:乘机。
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如此少有至者 .
25.翻译下面的句子。
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②多作自能见之
26.欧阳修认为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是 。(请用原句回答)
【答案】24.①达到 ②代词,指文章毛病/缺点
25.曾经乘机拿文章问(请教)他。
26.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附译文:
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欧阳修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多动笔,就会写好。世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人。文章毛病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能发现。”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曰:“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①按:巡视,巡行。②窬:yú,洞,窟窿。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适巨绅家将嫁女 适:_______
(2)又出示谕阖城户口 谕:_______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B.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C.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D.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3.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4分)
4.请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2分)
(1)盗贼:_______
(2)于成龙:_______
【答案】
1、1) 恰好(1分)
2) 告知(1分)
2、C
3、因为于成龙已经放出风声,第二天将在全城严加搜查。在这种情况下,这二人多次出入城门,本该事出有因,而他们出入城门却又不带行装,其实是欲盖弥彰。所以于成龙推断这两人应该就是铤而走险、急于转移赃物的盗贼。
4、1)狡诈贪婪(或:利令智昏)(1分)
2)破案如神(或:才智过人,机智果断)(1分)
鲁人刘仁嗜弈①,然不精。一日,出市,见有人弈,观者五六,遂滞②焉。竟③局,胜者欲去,刘要之对局。胜者熟视之,曰:“善”。甫④下子,刘占势,诩诩然⑤以为必胜。移时,胜者连出高招。刘愕然,无招架之力,欲起。曰:“汝不闻,欲要取之,必先予之。”观者哂⑥之。
【注释】①弈:下棋。 ②滞:停留。 ③竟:结束。 ④甫:刚刚。 ⑤诩诩(xǔ xǔ)然:夸耀的样子。 ⑥哂(shěn):讥笑。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鲁人刘仁嗜弈( ) ②刘愕然( ) ...
15.短文对鲁人刘仁棋艺的评价是“嗜弈,然不精”,你从哪里能够看出刘仁的“嗜弈”和
“不精”?(2分)
16.棋品如人品。生活中我们常会通过下棋一类的小事,感知一个人的性格和为人。在与“胜
者”对弈的过程制造,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仁?(2分)
【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及答案篇九:最新人教版2013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期末复习题
人教版2013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期末复习
咏 雪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傅(fù) 柳絮(xù) 差可拟(chā)(nǐ) ....
无奕(yì) 雪骤(zhòu) 道韫(yùn) ...
2.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 刘义庆 编著的《 世说新语 》一文。
3.解释字词: ⑴内集(家庭聚会) ⑵儿女(子侄辈) ⑶俄而(不久,一会儿) ⑷欣然(高兴地) ⑸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⑹未若(不如,比不上) ⑺因风起(凭借) ⑻即(是)
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们谈论诗文。
②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③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 ”、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欢快、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
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C )
A.撒盐 / 空中差 / 可拟B白雪 / 纷纷何 / 所似C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D左将军 / 王凝 / 之妻也
7.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8.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答:补充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
9.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1)“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2)“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且两者都是轻飘飘的,呈团状,这一点极相似。
10.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喻体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
词:鹅毛、鸭绒、扬花、梨花、花絮、飞花
句: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⑵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陈太丘与友期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②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④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1.给加点的字注音:与人期行(qī) 尊君在不(fǒu)
12.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⑴与友期行(约定) ⑵太丘舍去(离开) ⑶去后乃至 (才)(4)待君久不至(您,对对
方的尊称 )⑸尊君在不(对别人父亲的尊称)(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⑹相委而去(丢下,舍弃)⑺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⑻下车引之 (拉) ⑼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1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②、(家父)等你好久你不来,他已离开了。 ③、(你)到正午还不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④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14.“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 不守信用 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 言辞粗鲁、只会怪罪别人儿不会反省自己 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 知错能改 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 元方入门不顾 ”。
1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不失礼:对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也符合一个七岁小孩的心理。(失礼: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难当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16.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为人处事要讲信用,懂礼貌
17.你知道哪些有关诚信的的词语或名言?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故事?(请各举出两例) 词语: 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名言: 言必行,行必果 金诚所至,金石为开
故事:司马光砸缸 曹冲称象 王冕四岁画画 曹植七岁做诗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yáo) 自强(qiǎng) 兑命(duì) 学学半(xi....ào)
19..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 即使 ②弗食 不 ③不知其旨也 甘美 ④不知其善也 好处,益处 ⑤ 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⑥ 虽有至道 达到极点 ⑦ 教学相长 增长,促进 ⑧ 是故 所以 ⑨ ....
教然后知困
不通,理解不了 21.本文节选自 《学记》 ,又名《小戴礼记》 ,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 礼
仪 论著的选集,共 49 篇。《学记》是《礼记》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教育学 的专著。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教学相长。
2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本文主要论述了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作比,继而引入“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教学相长 ”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2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2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的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及答案篇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原文略),做题。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与友期行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4)下车引之 ..
2、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答:
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答:
5、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合适不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 答:
.二、阅读《〈论语〉十二章》(原文略),做题。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吾日∕三省吾身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择其∕善者而从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
(3)不逾矩 (4)人不堪其忧 ..
3、翻译下列句子。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选文多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答:
三、阅读《虽有嘉肴》(原文略),做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4)教然后知困 ...
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不知其旨也 (2)然后能自反也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这则短文阐述了什么教学原则?请用四字句加以概括。答:
四、阅读《河中石兽》(原文略),回答后面的问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山门圮于河 (2)阅十余岁 ..
(3)竟不可得 (4)众服为确论 ...
2、翻译下列句子。
(1)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
五、阅读《塞翁失马》(原文略),完成后面的题目。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有善术者 (2)居数月 ..
(3)人皆吊之 (4)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2、翻译下列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3、全文共9句话,可分为四个层次,请用“∥”在下面标出来。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4、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战争的惨烈?作者为什么要写战争的惨烈?答:
5、作者反复写福祸,有何用意?答:
六、阅读《咏雪》(原文略),做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俄而雪骤 ..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
2、写出下面句子的译文。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
事件“ ”等要素。
4、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答:
5、选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答:
附:参考答案
一、 1、约定 才 离开 拉
2、(1)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2)父亲的朋友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拉他,元芳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门。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5、示例一:合适。因为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在前,对“无信”“无礼”之人无需以礼相待。 示例二:不合适。尽管父亲的朋友曾经失信、失礼,但他毕竟是一个长辈,而且他已经认错,并在想办法弥补过错,陈元方的待客之道当然不对。
二、1、C 2、(1)通“悦”,愉快 (2)生气,发怒 (3)越过,超过
(4)忍受 3、(1)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来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2)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能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4、示例: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温故而知新;终身学习;博览群书。
三、1、(1)甘美 (2)达到极点 (3)所以 (4)不通,理解不了
2、(1)不知∕其旨也 (2)然后∕能自反也
3、(1)虽然有美味的菜肴,(但)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 (2)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 4、教学相长
四、1、(1)倒塌(2)经过,过了(3)终于,到底(4)精当确切的言论
2、(1)(和尚)认为(石兽)被河水顺流冲下,便划着几条小船,拖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一点踪迹也没有。(2)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地判断吗?
3、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五、1、(1)擅长(2)经过(3)对其不幸表示安慰(4)带领
2、(1)这怎么就不是好事呢?(2)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战死在战场上了。
3、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4、“近塞之人,死者十九。”进一步说明了塞翁的“祸福相依”的看法。 5、是想告诉人们,祸福相依,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六、
1、(1)家庭内(2)大而急(3)比拟(4)凭借
2、(1)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侄子辈的人谈论诗文。(2)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寒雪日 内集 谢太傅与儿女 讲论文义
4、营造了一种其乐融融,非常温馨、又非常民主的那种世家特有的文化氛围。
5、“大笑乐”可作多种理解: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29337.html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现代文复习资料
下一篇:世说新语两则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