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对西湖的描写

| 环评师 |

【www.guakaob.com--环评师】

白居易对西湖的描写篇一
《浅谈白居易的“西湖景与情”》

浅谈白居易的“西湖景与情”

摘要: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成就极高的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白居易在出任杭州刺史时写了大量赞美杭州的诗作,其浅显易懂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情绪基调,都为世人所称道。杭州景在他的笔下夹杂着独特的赞赏与眷恋之情而体现出一股独特的美好。而其描写杭州西湖的诗作对后世也产生极大的观赏效应。

关键词:白居易;杭州任职;西湖美景;春色悦人;眷恋之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又号“醉饮先生”。祖籍为山西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着“诗魔”和“诗王”的称号。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合称“元白”。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二年时出任杭州刺史,在他在杭州任职的三年时间里,写下了近四十首吟咏杭州、西湖美景的诗歌。这些诗歌多角度地展现了杭州作为“东南第一名州”的自然魅力,多层次地反映了人生经历已五十多年的白居易复杂而多变的内心世界,活画出一个天才诗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赞美,及其对杭州春色悦人的赞赏和卸任时对西湖的深深眷恋之情。

一、《钱塘湖春行》:漫步西湖,赏旖旎春光

此诗作于公元822年(长庆二年),是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全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即为最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居易描写西湖春光的点晴之笔。用“早”字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觉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而后两句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诗人在指点湖山、流连光景的不经意间看到了马蹄在草地上时隐时现的情境,分外有趣中便写入了始终,而这随意的一笔却为全诗增添了多少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白居易有着一副难得的美学家的欣赏眼光,才能独具慧眼地发现西湖的动人之处,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这一人间天堂。而诗人又有着一种年轻的心态和热爱生命与春天的胸怀,才会有着这样动人动心的赏春赞春之诗。

二、《杭州春望》:“望”中的杭州风华图

《杭州春望》作于长庆三年春,诗对杭州春日景色作了全面的描写,前六句都是一句一景,最后两句为一景。七处景色都靠“望”字把它们连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这首诗把杭州春日最有特征的景物,熔铸在一起,就像是一幅画,名叫《杭州春望图》。画面以春柳、春草、春树、江水、湖水的翠绿为主色,又以梨花、红裙、彩绫、酒旗加以点染,朝日霞光映照其间,把杭州的春光装点得美丽无比,散发着浓郁的春意。诗在写法上,由城外之东南,写到城内,然后又写到西湖,远近结合,错落有致,而又井然有序。同时,将写景同咏古,自然风景同风物人情结合起来,使景物更加丰富多彩,富有诗味,洋溢着诗人抑制不住的赞美之情

三、《春题湖上》:怅惘的依依惜别情

此诗作于作者卸杭州刺史任之前夕,大约是长庆四年春。白居易为了逃避当时朝廷激烈党争的政治漩涡,自求出守杭州。其后的诗作多为观赏杭州美景的欣悦心情及赞美,而这首诗则因届满将归,滋生了怅惘的依依惜别情。

此诗以“湖”字开头,以“湖”字作结,全诗紧绕“湖”字,以湖呈情,借白描和比喻成文。结构曲折委婉,别有情致,特别是最后两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更是“言外余情”, 诗人在湖边回味在任两年来,自己疏通了城内六井,整治了西湖水患,农事因此繁旺,百姓由此安居,不由心生丝丝欣慰!但意犹未尽,两年的时间和为杭城百姓所做的这点功绩,离自己内心所期待的还是远远不够的。真想能够继续留下来,为这一方百姓做出更多的事情。这些都道出了白居易对杭州的恋恋不舍与依依惜别。

再如白居易的《杭州回舫》、《客答问杭州》、《余杭形胜》、《西湖留别》等作品多为歌咏杭州之美,亦或为留恋之作。白居易对西湖怀有特殊的感情,与他的经历、思想都有关系。在留任杭州的三年时间里,白居易与百姓休戚与共,远离政治斗争,政事勤勉,游历山水。所以杭州之美,西湖之美都是特别的清雅、平淡……白居易喜欢杭州,他说:“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而他对西湖更是有着“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西湖”的深深眷恋。

许多人以为年过半百、官场失意的白居易来到这美丽的西湖为政是一种幸运,实际上西湖有了白居易才是最大的幸运。因为白居易,西湖才能成为一方古今文人钟爱的抒情之地;因为白居易,数千年后的西湖在我们眼中才会成为一古典雅致的存在,为我们所钟爱。

白居易对西湖的描写篇二
《描写西湖的诗句》

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

西湖是天下第一美湖,很多名人都喜欢到西湖游玩,古代的文人骚客都写下诗句以表对西湖的热爱。歪歪并从网上搜集汇总了一些描写西湖诗句。

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晓出净慈寺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杭州回舫 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答客问杭州 白居易

为我踟蹰停酒盏,与君约略说杭州。

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唐泻绿油。

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

所嗟水路无三百,官系何因得再游?

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 李白

西江天柱远,东越海门深。

去割慈亲恋,行忧报国心。

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

五月披裘者,应知不取金。

送章孝标校书归杭州因寄白舍人杨巨源

曾过灵隐江边寺,独宿东楼看海门。

潮色银河铺碧落,日光金柱出红盆。

不妨公事资高卧,无限诗情要细论。

若访郡人徐孺子,应须骑马到沙村。

杭州祝涛头二首 徐凝

不道沙堤尽,犹欺石栈顽。

寄言飞白雪,休去打青山。

倒打钱塘郭,长驱白浪花。

吞吴休得也,输却五千家。

杭州观潮 姚合

楼有章亭号,涛来自古今。势连沧海阔,色比白云深。 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沈。 鸟惧多遥过,龙惊不敢吟。坳如开玉穴,危似走琼岑。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岸摧连古道,洲涨踣丛林。 跳沫山皆湿,当江日半阴。天然与禹凿,此理遣谁寻。

经杭州 顾非熊

郡郭绕江濆,人家近白云。

晚涛临槛看,夜橹隔城闻。

浦转山初尽,虹斜雨未分。

有谁知我意,心绪逐鸥群。

题杭州孤山寺 张祜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观杭州柘枝 张祜

舞停歌罢鼓连催,软骨仙蛾暂起来。

红罨画衫缠腕出,碧排方胯背腰来。

旁收拍拍金铃摆,却踏声声锦袎摧。

看著遍头香袖褶,粉屏香帕又重隈。

题杭州天竺寺 张祜

西南山最胜,一界是诸天。上路穿岩竹,分流入寺泉。 蹑云丹井畔,望月石桥边。洞壑江声远,楼台海气连。 塔明春岭雪,钟散暮松烟。何处去犹恨,更看峰顶莲。

题杭州灵隐寺 张祜

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楼下月,十里郭中烟。后塔耸亭后,前山横阁前。 溪沙涵水静,涧石点苔鲜。好是呼猿久,西岩深响连。

中秋夜杭州玩月 张祜

万古太阴精,中秋海上生。鬼愁缘辟照,人爱为高明。 历历华星远,霏霏薄晕萦。影流江不尽,轮曳谷无声。 似镜当楼晓,如珠出浦盈。岸沙全借白,山木半含清。 小槛循环看,长堤蹋阵行。殷勤未归客,烟水夜来情。

杭州开元寺牡丹 张祜

浓艳初开小药栏,人人惆怅出长安。

风流却是钱塘寺,不踏红尘见牡丹。

杭州江亭留题登眺 项斯

处处日驰销,凭轩夕似朝。

渔翁闲鼓棹,沙鸟戏迎潮。

树间津亭密,城连坞寺遥。

因谁报隐者,向此得耕樵。

登杭州城 郑谷

漠漠江天外,登临返照间。

潮来无别浦,木落见他山。

沙鸟晴飞远,渔人夜唱闲。

岁穷归未得,心逐片帆还。

登杭州秦望山 马湘

太乙初分何处寻,空留历数变人心。

九天日月移朝暮,万里山川换古今。

风动水光吞远峤,雨添岚气没高林。

秦皇谩作驱山计,沧海茫茫转更深。

游杭州圣果寺 王安石

登高见山水,身在水中央。 下视楼台处,空多树木苍。 浮云连海气,落日动湖光。 偶坐吹横笛,残声入富阳。

杭州故人信至齐安 苏轼

昨夜风月清,梦到西湖上。 朝来闻好语,扣户得吴饷。 轻圆白晒荔,脆酽红螺酱。 更将西庵茶,劝我洗江瘴。 故人情义重,说我必西向。 一年两仆夫,千里问无恙。 相期结书社,未怕供诗帐。 还将梦魂去,一夜到江涨。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鲁迅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 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忆西湖 张煌言

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 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祠一座无。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白居易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西湖留别 白居易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白居易对西湖的描写篇三
《描写美丽的西湖的句子》

描写美丽的西湖的句子

1、走着,慢慢地走着。初平,如一面镜子,又像一块翡翠。我欣赏着马在水里的英姿,杨柳在水中的妩媚如此美,连马也放慢了步子正值初春,仍化不去那一团云雾,那不正像是将翡翠包在一块白石里面吗?那是蓬莱仙岛,令人好奇,又令人向往。天高云淡,云又似乎在围着山起舞,还记地白娘子吗?对,这是她的衣裙。

2、站在空气清新的小路上看西湖,西湖便那样清亮,盈盈的。碧水中,风姑娘偶尔提着裙子来这里游戏,不时荡过一条条水波,好似无数透明的丝带在水中飘舞。湖面粼粼地绿着,将淡红的霞光揉成许多不同的美丽图案,是的西湖碧水显得更加妖娆。船桨激起绿色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船尾“剪开雪白的梨花”,那么吸引游人,令众多游客遐想万千。

3、远方,似乎有了人家,又似乎炊烟袅袅,我仿佛看到了一家其乐融融的画面。啊,多么令人向往呀!难道这就是春?“吱——”“吱吱——”正当我沉醉在炊烟中时,几声清脆的鸟鸣把我唤醒。啊,是小黄莺,一群可爱的小黄莺,喂,你们好,你们才醒吧!你们在干什么?这时,一?温柔的阳光洒在我身上,树变成了金色,闪闪生辉。哟,原来,你们是在争向阳的树呀!春天来了,太阳是你们的灯光,树枝是你们的舞台,你们要放声歌唱。唱吧!春天是你们的!

4、一场春雨过后,岸边的柳树被洗刷得更绿了。它的纸条上显现出了星星点点的嫩芽,小草顽皮、兴奋地探出脑袋来„„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西湖有着生命的颜色——绿,它让人眼前焕然一新。

5、西湖的水,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沉石积木;西湖的水,绿啊!绿,深绿,鲜绿,嫩绿,灰绿„„各种各样,应有尽有,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块块碧玉。我看见水里一尾尾时隐时现的小鱼,它们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仿佛也陶醉在这美丽的仙境中。

6、西湖的景色真美呀!前几天柳树才刚发芽,现在已经变成小叶子了,随风舞动。西湖的桃花也开了,芬芳扑鼻,像一个个小朋友灿烂的笑脸。嫩绿的小草也冒出了点点嫩芽。天上太阳当空,还有两只小燕子在飞来飞去、追逐嬉戏,开心极了。后面是连绵起伏的大山。

7、苏堤上,柳树姐姐正梳洗着她那柔顺的长发,桃花妹妹和风儿弟弟嬉闹着,脸上泛起一片红晕。看着这如诗如画的景色,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舒服,愉悦的感觉像钱塘江的潮水一样涌了上来。我情不自禁地举起相机,拍下了这美景。

8、瞧那西湖,宛如一面翡翠镶嵌着的宝镜,映着天、映着云、映着鸟、映着桥、映着山„„湖水是恬静的,恬静得没有一丝涟漪,就像是一个准备出嫁的姑娘,蒙着一层薄薄的面纱,那么羞涩,那么温柔。

9、瞧,西湖边的柳树吐出了新芽儿,青青的,小小的,在阳光下显得特别的可爱。一阵微风吹来,柳枝随风飘动,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在梳理她那飘逸的长发。我不禁朗诵起贺知章写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0、杭州的春天是美丽的, 在那和煦的阳光下,在花草泥土的芬芳中,满目清翠,令人不得不心醉。而杭州美,西湖更美.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报春的燕子在湖面上来回飞动,空中充满了它们呢喃的繁音.新生的小草只有一厘米高,碧绿碧绿的,让人见了都不忍心踩上去.树枝上,无数新芽在慢慢地生长,仿佛张着小嘴在那里呼吸.桃树上,绽放着朵朵美丽动人的桃花,白里透红,犹如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水面上,游客在一边划船一边欣赏两岸的秀丽风光.

11、春天的西湖边桃树特别多,每颗桃树上都开满了桃花:有的还是花苞,就像羞答答的小姑娘;有的快要开放了;有的花瓣已经全展开了,露出粉红的笑脸。它们形态各异,姿态万千,令人叹为观止。

12、春天的清晨,湖面上起了一层细细的薄雾,像给西湖披上了轻纱;湖边的柳树抽出了新

的枝条,轻轻地舞动着,像是在给自己梳着辫子;桃花探出了小脑袋,在枝头上看着春姑娘的身影。春天的西湖很美。

13、春季是绿色和红色的.那小小的芽,嫩嫩的叶,谁看了不会喜欢?西湖边的碧桃开花了,花像在天上的星星似的,夺人眼球,散发出阵阵清香,吸引人们来关注它的芳香.同时让人们注意到了西湖的水.碧桃的身影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显得更加美丽,更加清幽了.

14、乘着古色古香的大游船,我们来到了西湖的中心。迎着和煦的春风,我发现湖面在阳光的照射下微波粼粼,宛如洒着碎碎的金片,让人忍不住想摸一摸。正陶醉其间,听见导游说西湖有三怪:“断桥不断,长河不长,孤山不孤”,我颇感兴趣,便仔细聆听起来。原来这是自古就有的说法,有各种版本的故事,其实说的就是杭州的景色特点。

15、碧桃美,还不如说荷花美.一片片荷叶连在一起,像一片草坪.船在上面,刑船儿在宁静的草丛里.微风吹拂,荷叶的摇动使荷花也微微摆动,使荷花在微波粼粼的水面中更加美丽.粉色的荷花躺在碧绿的湖水中,随风摆动.给西湖又增添了一份光彩.

16、“春风吹,游人醉。”我们又来到了有名的“花港观鱼”。一到这儿,真是令我眼前一亮!我仿佛进入了“樱花岛”仙境。Look!一树一树的樱花开得娇艳无比,如霞似云,“太美了!太美了!”人们赞不绝口。春风一吹,樱花翩翩起舞,有的跳着旋转芭蕾,轻轻飘落,为水泥小径点缀了一丝美丽。如果天上是樱花的天堂,那么地上就是郁金香的世界。黄的、粉的、红的,令人目不暇接。一路走过去,路边还有些不知名的小野花在朝游人点点头,微微笑。

17、南屏山下闪烁着点点金色,这是净获寺的琉璃瓦。 所有这一切都披上了细雨的网。雨丝时疏时密,景色因而瞬息变化,但见诸字,自然无法捕捉空灵的意境。

18、当你走进西湖公园大门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就是小西湖,西湖湖水清澈,碧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湖岸边,垂柳依依。一阵暖风吹过,一大片荷叶层层叠叠,像翠绿的伞。在荷叶间,几枝含苞乍开的荷花高高的挺立在湖面上,像亭亭玉立的美人。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9、本以为冬季的西湖不会再对我有什么可以吸引,哪知道我运气很好,看到了弥足珍贵的雪景。一眼望去,湖边的建筑物都披上了一件白大衣,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翠绿的松柏上覆盖着厚厚的一大层雪,伸展着又粗又大的枝干,象一顶顶空中的大白伞,承受着自然给它的压力毫不屈服。在所有的植物中,也只有松柏有这种坚韧挺拔的精神。冬日的西湖非常平静,远处的湖面上冒出轻轻的白烟,湖水依然清澈见底,盛开的腊梅更是美丽无比。别忘了,“断桥残雪”就是描写冬天的西湖美景。冬天的西湖美得让人心动。

20、“平湖秋月”和“断桥残雪”都在白堤上,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杭州任过刺史,对西湖进行过治理,后人为纪念他,称为白堤。白居易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写的就是此堤。“平湖秋月”三面临水,楼前水面筑平台,每当中秋月夜,湖平如镜,清辉万顷,可坐平台赏月品茶,兴趣无穷。“断桥残雪”在白堤东端,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白娘子和许仙就在此断桥相会。

21、苏白两堤,杨柳依依。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这美景不仅仅只在秋天,夏日里接天连碧的荷花,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的风采。

22、太阳以高挂在天,这时的荷叶像刚洗过一般,闪闪发光,生机焕发,在亭亭玉立的荷叶上,束起一朵朵美丽的荷花,花虽没有火那样红,但在那片片荷叶中,更能衬出鲜明的色彩。花茎也是那样直,从不弯曲,这正是它高贵,典雅之处。

23、我站在湖边,观赏着水平如镜的西湖。西湖水清澈碧绿,仿佛一块碧玉。湖面波光粼粼,阳光给它洒下金光,仿佛铺上了点点金子。湖中小岛众多,树木茂密。你看,柳树的枝条被微风一吹,像一束束轻盈的头发一样,随风飘舞。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名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4、夏天的西湖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美丽。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闪着点点金光。远远望去,西湖如亭亭玉立的少女,楚楚动人,婀娜多姿。西湖边的荷花争奇斗艳,“映日荷花别样红”。真可谓“出淤泥而不染,擢青莲而不妖”。偶尔有几只蜻蜓飞来,在她上面停留。

25、一到西湖,我就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花儿开的那麽娇艳,红的红,绿的绿,都像赶集般的聚拢来。湖边的柳树姐姐都在梳理着自己长长的头发。湖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河中央的荷花更是美丽,在阳光的照耀下,它是那麽的纯洁,那麽的朴素。

26、游船慢慢地离开了岸边,我的心也随着游船走进了西湖。传说西湖有“三怪”,即断桥不断长桥不长孤山不孤。这是为什么呢?其中,断桥不断说的是:冬天,断桥上积满了雪,然而最上面的雪融化了。

27、雨中的西湖,别有一番景象。只见细雨落在西湖里,像数不清的银色丝线连起了天空和湖水,发出了沙沙的声音,像是谁在快乐的演唱。雨中的西湖,别有一番景象。只见细雨落在西湖里,像数不清的银色丝线连起了天空和湖水,发出了沙沙的声音,像是谁在快乐的演唱;柳树姑娘在轻风细雨中不停摇摆,仿佛在欢乐地跳舞。

28、丝丝阳光照在湖面,湖底好似有金子的,金光闪闪,十分动人。西湖是美的。春回大地,走在西湖的百堤上望着平静的湖面。见湖面贱起的 一圈圈的涟漪,柳丝轻拂你的脸颊,轻轻从头上,肩上轻轻掠过。远去动听的琴声,那是多么另人陶醉。

29、日西湖不如夜西湖。在夜色就象小姑娘蒙上轻柔的,黑色的面纱。天黑了,当西湖美丽的暮色渐渐掩去时,湖对岸的灯光突然亮了起来,那一刹那间,我仿佛进了一片金碧辉煌,令人仿佛觉得进入仙境一般。

30、秋天,只见湖边的树叶早已变红,还有一些树叶掉落下来,它们掉落的样子犹如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再看看湖面,湖面十分平静,只有船只划过时留下的波纹还在荡漾。在胡的中央有一个小岛,那里的树花草非常多,从远处看,好像一个五彩的大绒球。

31、湖泊真是美不胜收,湖水泛着微波,清澈见底。多么像一块巨大的绿水晶啊!水下,小鱼摆动着优美的身躯,淘气地吐着小泡泡。岸上的柳树抽出新的枝条。一只只从湖面上掠过。湖面上出现点点船只。不愧是西湖,真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啊!

32、春天,我们乘着船,荡漾在西湖上,正值初春时期,太阳射出的万丈光芒笼罩了整个西湖。岸边的柳条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摆,柳条上边冒出嫩绿的新芽。碧绿的柳条倒映在清澈的湖面上,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让我感到心旷神怡和一股生命的气息,不禁赞美大自然的风光无限!

33、晨露还在叶上逗留,繁花正从睡梦中醒来。我来到了美丽的西湖岸边。突然,一股寒风吹来,冷得我直打哆嗦,我下意识的缩成一团。这时,我注意到这清凉明澈的湖水,湖真大,水呈白绿色,这就是生命的颜色呀!太阳慢慢从东边升起,西湖成了一片红色。太阳高高挂起来,映出了它的笑脸,映出了白云的妩媚,我真的有一种源于心底的声音,西湖真美!

34、“水光滟潋晴方好,山色空蒙胧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A good sentence yuedu.mipang.com)西湖有如西子,淡抹浓妆,神采不同;阴晴雨雪,风韵万千。西湖的美,在于晴中见潋滟,雨中显空蒙。无论雨雪晴阴,在落霞烟雾下都能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阳春三月,莺飞草长;桃红柳绿,青山含翠;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西湖四时景不同。

35、西湖的四季是美的。春回大地,走在西湖百花齐放的白堤、苏堤上眺望着湖面,只见湖面上波光粼粼,轻舟荡漾,三潭映月如宝石般嵌在湖面。

白居易对西湖的描写篇四
《行在西湖春天里——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行在西湖春天里——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遂为下圭人,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表达平易浅近,贴切流畅。现存白诗近三千首,数量当推为唐代诗人之冠。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潮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等名篇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背景介绍]

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而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剌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

[词语注释]

春行:春天散步。

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贾公亭,今已不存。

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这里指下垂的云彩。

暖树:向阳的树。

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浅草:初春的草,尽管很多,但还不很高。

没(mò):隐没。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行不足:游赏不够,即反复游赏

[层次结构]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

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游程中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这联和上联是此诗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这更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尾联写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诗文译意]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早春西湖(钱塘湖)的写景诗。在诗中,诗人像一位高超的摄影师,将镜头对准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摄制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二句,云水生春意。在孤山寺到贾公亭之间的这一片湖面上,春水初涨,水面平堤,微波荡漾;空中白云朵朵,因着春天空气的湿润,也低低地浮挂着,

远远地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这里面的山、寺、亭、水、堤、云,高低错落,远近配合,构成了一幅平阔旷远的立体湖景图。

三四句,莺燕争春光。在几处向阳的树枝上,蹦蹦跳跳着早来的黄莺,婉转悠扬地唱着春天的歌儿;在湿润的湖岸边,不知是新到谁家的小燕子,喃喃啾啾地忙着衔泥筑巢。早莺尚少,只在“几处”;新燕不多,不知“谁家”。西湖是鸟儿们理想的天堂,它们中的先到者早早地开始雀跃起来了。诗句在对莺歌燕舞的动态写照中,传达出西湖生动的早春气息。

五六句,花草竞春荣。放眼望去,形形色色的野花开的开,发的发,摇曳在春风中,渐迷人眼;俯视身下,绿绿茸茸的春草还不够深,骑马走过,刚刚能遮没马蹄——花草都处在竞相荣发滋长之中。可以想见,过后不久,西湖将开出一个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的绚丽春天。

七八句,诗人赞春情。诗人骑马扬鞭,指点春色:这绿柳成阴的白沙堤,是我最留连喜爱的地方啊!这是诗人看到面前的美景,内心发出的由衷赞叹。其实,诗人在这无边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尝没有融入其中,成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风景呢!

《钱塘湖春行》,是诗人在引领着我们——与春天同行!

[诗歌特色]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了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白居易对西湖的描写篇五
《西湖三堤与三朝“西湖长”——浅析白居易、苏轼、杨孟瑛对西湖保护的历史功绩》

HISTORY史话

西湖三堤与三朝“西湖长"

——浅析自居易、苏轼、杨孟瑛对西湖保护的历史功绩

文,陈培新

名录》之列.与历史上多坎大规模农田的灌溉问题;在西湖东北岸一带筑成捍湖大堤,蓄水泄洪.保证农田灌溉和百姓饮水。白居易所筑的捍湖大堤,虽与今天西湖的白堤不是同一

的人工疏浚治理分不开,其中影响最大、最令后人称道的要数白居易、苏轼、杨孟瑛这三位曾任杭州地方官的名人,因为他们在西湖留下了著

概念。但当年自居易为百姓蓄湖筑

堤.兴利除弊.在杭州人的心目中竖起了一座丰碑,人们将白居易来杭前就已存在的白堤。当做白公堤的替身,来寄托对白居易的爱戴和怀念之情。由于他体恤民情.勤政爱民。在他期满离杭之际.百姓前来送别的场面十分感人.至今西湖边上那一组老百姓簟食壶浆送别白居易的铜像.可

以说是当年情景的真实写照。

名的三堤一白堤、苏堤和杨公堤。

留下了传唱千古的不朽诗篇.也留下了杭州百姓对他们1:3口相传的颂扬和

丰碑。苏轼一生到过杭州、颍州、惠州三处西湖。被诗人杨万里称为西湖长,如果从疏浚治理和钟爱西湖的感情的角度来看,白居易、苏轼、杨孟

201

1年6月.西湖申遗成功。瑛这三位都堪称“西湖长”。

军营有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之说.其实地方上当官也一样.时光如白驹过隙,官员如匆匆过客,只有在位时真正为地方、为百姓做过一些好事的官员.才会被百姓记住.被后人称道。白居易、苏轼、杨孟瑛因为在杭州为官时,勤勉、干实事、又清廉,所以虽然往事越千年.老百姓对他们依然津津乐道。说到西湖。走在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在法国巴黎举

行的联台国教科文组织第35届世界遗

北宋大诗人苏轼更是把杭州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可以说.杭州赢取了苏东坡的心,苏东坡赢取了杭州人的心。苏轼两度到杭州做官。合起来大约五六年的时间。他三十六岁来杭任通判.五十四岁时第二次来杭任太守。他勤于政务.组织捕蝗.赈济饥民.修复六井.疏浚西湖。而整治

产委员会会议上顺利通过审议,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

委员会认为.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是文化景观的一个杰出典范.它极为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景观的美学思想.

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园林设计影响深

远。

我们今天很难想像.秀美的西湖曾是惊涛拍岸的海湾。据科学家考

证,西湖从形威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

白堤、苏堤和杨公堤上.人们自然会说起白、苏、杨三位古代杭州的。市长”,并以西湖与这样的名人联系在一起而自豪。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长庆二年(公元822年)赴杭州任刺使.三年间为老百姓办的好事仅史料上记载的就有:重新疏浚李泌在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的六El井。改善居民的用水条件;发动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坝水闸.增加湖水容量,解决数十万亩

西湖是他在杭州做官时干的最让百姓

受益也最具影响的工程。苏轼下令撤

废湖中私围的葑田.在今湖心亭一带

史。西湖这颗明珠能够历经风雨。终以其璀璨迷人的光芒闪耀世界遗产之

列。与两千年来人们从不间断对西湖

建立石塔三座.禁止在石塔范围内养

殖菱藕.以防湖底的淤淀。然后把疏浚出来的大量淤泥。在潮中建筑了一条沟通西湖南北岸的长堤,这就是名

列“西湖十景”的苏堤。苏轼在杭州还发明了很多私房菜.如肥而不腻的东坡肉。苏轼后来处于逆境被诬下狱时.怀念他的杭州百姓白发地为他做

的保护、疏浚、治理分不开,西湖的历史.就是一部自然演变与人类活动相伴相生的历史。西湖能够从—个自然湖泊成为举世瞩目的浅水风景湖泊.能够以文化景观跻身<世界遗产

葛螂f201108

万方数据

67

解厄道场累月.为他消灾祈福。

三位有功于西湖.有功于杭州人民的色。白居易、苏轼的诗作.与其他历比起白居易、苏轼两位诗人来.

地方官.以他们勤政亲民造福百姓的

代文化名人赞美西湖的文字一起.汇

杨孟瑛相对知名度要低一些。这位传世佳话和人格魅力.给西湖增添了

成了西湖的魂.成为西湖之所以能够

进士出身的四川I酆都(今四川丰都县)深厚的人文底蕴。特别是白居易、苏列八《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景观的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任杭州知轼两位唐宋大诗人,给西湖、给杭州

重要组成部分。

府。杨孟瑛上任时.杭州西湖已“湖留下名扬千古的诗篇,已与西湖融为白居易、苏轼、杨孟瑛在杭州为

底朝天.里湖淤浅,湖中葑草丛生.一体.成为西湖文'l',Ltl精典的部分。

官时间都不长.留下的精神和物质的六桥以西.多为池田桑埂,行游者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财富却是无比丰厚的。这一切,三条稀”。杨孟瑛力排众议.上表朝廷.

脚低。几处旱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长堤可以作证;这一切.数百首诗歌提出疏浚西湖的主张。据载.这次疏

春i尼?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

就是最忠实的记录。因为长堤也好,浚西湖工程浩大.“西湖始复唐、宋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

诗篇也好,那里面倾注了白居易、苏

之旧”。民工将湖中挖起的葑泥.在沙堤”。“水光激滟晴方好.山色空轼、杨孟瑛三位“市长”或者说是

“西里湖”筑起了一条与苏堤平行的

漾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西湖长”的心血和情感。为官一

后人称之为。杨公堤”的长堤。

抹总相宜。”无论是自居易的《钱塘任.造福一方应是当官的基本准则。

要说白居易、苏轼、杨孟瑛这湖春行》。还是苏轼的《饮湖上初晴正因为杭州历史上有这样一些优秀的三位历史上的杭州地方官.他们的后雨》.都堪称描写西湖景色的绝美地方官.带领杭州人对西湖实施有目历史功绩都与西湖紧紧相连。绿杨阴代表作。这是代表唐宋诗歌最高水平的的保护、治理和建设.并将文化属里白沙堤。苏堤春晓和杨堤景行.这

的诗人作品,而且是古代杭州行政长性有机地融八到自然属性之中.造就

西湖三堤可以说是三位“西湖长”保官赞美西湖的千古绝唱。白、苏作为了西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审美

护西湖功绩的历史见证。没有这三条

本来就是当代文化名人的杭州地方长领域中的一个经典范例.使西湖威了长堤.西湖可能早就淤塞荒废了.没官.他们的西湖诗作不论是在当时还

中国最美的湖泊.也使西湖成了人类

有这三条长堤,西湖就会变得一览无是对后代.影响力自不待言。历朝文

文明的传世瑰宝。■

余,缺乏层次,从景观上来看也要乏人墨客钟情于西湖.造就了西湖深厚(作青糸惋州市历电学务常夸理味得多.平淡得多。更重要的是.这

而宝贵的文化积淀。此乃西湖一大特

事,杭州市轩叫工ft"者协妻证书&)

万方数据

西湖三堤与三朝“西湖长”——浅析白居易、苏轼、杨孟瑛对西湖保护的历史功绩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陈培新

杭州市历史学会常务理事杭州hangzhou2011(8)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邱俊鹏 苏轼徐州诗作探析[期刊论文]-天府新论2000(4)2. 建琪 西湖十景之首——苏堤春晓[期刊论文]-新农村2011(4)

3. 王玮.李寅生 经世济民兴利除害——谈苏轼的治水功绩及其文学创作[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6)4. 苏轼捐资创建慈善医院[期刊论文]-健康必读(上半月·综合版)2010(1)5. 段昆仑 苏轼治杭的民本思想与实践[期刊论文]-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6)

6. 张崇琛 从密州到徐州--浅谈苏轼徐州时期的思想与创作[期刊论文]-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4)7. 李春梅 苏轼与常州[期刊论文]-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8. 罗以民 杨孟瑛浚复杭州西湖的时间及罢官原因考[期刊论文]-浙江社会科学2007(6)

9. 潘国钧.Pan Guojun 与西湖争艳的园林式湖景餐厅:杨公堤知味观·味庄[期刊论文]-文化交流2006(2)

10. 董治祥.郝思瑾 黄楼登临好风景千年还忆苏使君 --苏东坡在徐州政绩述评[期刊论文]-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本文链接:

白居易对西湖的描写篇六
《西湖诗词》

《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晓出净慈寺》【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重别西湖》【唐】李绅

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夜泛西湖》【宋】苏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开西湖》【宋】苏轼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

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岳鄂王墓》【元】赵子昂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忆西湖》【明】张煌言

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

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祠一座无。

《西湖杂诗》【清】黄任

珍重游人入画图,楼台绣错与茵铺。

宋家万里中原土,博得钱塘十顷湖。

《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清】康有为

凄凉白马市中箫,梦入西湖数六桥。

绝好江山谁看取?涛声怒断浙江潮。

《南游吟草》【现当代】郁达夫

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同。

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

《西湖》 【北宋】欧阳修

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西湖是天下第一美湖,很多名人都喜欢到西湖游玩,古代的文人骚客都写下诗句以表对西湖的热爱。歪歪并从网上搜集汇总了一些描写西湖诗句。

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晓出净慈寺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杭州回舫 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答客问杭州 白居易

为我踟蹰停酒盏,与君约略说杭州。

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唐泻绿油。

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

所嗟水路无三百,官系何因得再游?

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 李白

西江天柱远,东越海门深。

去割慈亲恋,行忧报国心。

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

五月披裘者,应知不取金。

送章孝标校书归杭州因寄白舍人杨巨源

曾过灵隐江边寺,独宿东楼看海门。

潮色银河铺碧落,日光金柱出红盆。

不妨公事资高卧,无限诗情要细论。

若访郡人徐孺子,应须骑马到沙村。

杭州祝涛头二首 徐凝

不道沙堤尽,犹欺石栈顽。

寄言飞白雪,休去打青山。

倒打钱塘郭,长驱白浪花。

吞吴休得也,输却五千家。

杭州观潮 姚合

楼有章亭号,涛来自古今。势连沧海阔,色比白云深。 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沈。 鸟惧多遥过,龙惊不敢吟。坳如开玉穴,危似走琼岑。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岸摧连古道,洲涨踣丛林。 跳沫山皆湿,当江日半阴。天然与禹凿,此理遣谁寻。

经杭州 顾非熊

郡郭绕江濆,人家近白云。

晚涛临槛看,夜橹隔城闻。

浦转山初尽,虹斜雨未分。

有谁知我意,心绪逐鸥群。

题杭州孤山寺 张祜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观杭州柘枝 张祜

舞停歌罢鼓连催,软骨仙蛾暂起来。

红罨画衫缠腕出,碧排方胯背腰来。

旁收拍拍金铃摆,却踏声声锦袎摧。

看著遍头香袖褶,粉屏香帕又重隈。

题杭州天竺寺 张祜

西南山最胜,一界是诸天。上路穿岩竹,分流入寺泉。 蹑云丹井畔,望月石桥边。洞壑江声远,楼台海气连。 塔明春岭雪,钟散暮松烟。何处去犹恨,更看峰顶莲。

题杭州灵隐寺 张祜

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楼下月,十里郭中烟。后塔耸亭后,前山横阁前。 溪沙涵水静,涧石点苔鲜。好是呼猿久,西岩深响连。

中秋夜杭州玩月 张祜

万古太阴精,中秋海上生。鬼愁缘辟照,人爱为高明。 历历华星远,霏霏薄晕萦。影流江不尽,轮曳谷无声。 似镜当楼晓,如珠出浦盈。岸沙全借白,山木半含清。 小槛循环看,长堤蹋阵行。殷勤未归客,烟水夜来情。

杭州开元寺牡丹 张祜

浓艳初开小药栏,人人惆怅出长安。

风流却是钱塘寺,不踏红尘见牡丹。

杭州江亭留题登眺 项斯

处处日驰销,凭轩夕似朝。

渔翁闲鼓棹,沙鸟戏迎潮。

树间津亭密,城连坞寺遥。

因谁报隐者,向此得耕樵。

登杭州城 郑谷

漠漠江天外,登临返照间。 潮来无别浦,木落见他山。 沙鸟晴飞远,渔人夜唱闲。 岁穷归未得,心逐片帆还。

登杭州秦望山 马湘

太乙初分何处寻,空留历数变人心。 九天日月移朝暮,万里山川换古今。 风动水光吞远峤,雨添岚气没高林。 秦皇谩作驱山计,沧海茫茫转更深。

游杭州圣果寺 王安石

登高见山水,身在水中央。 下视楼台处,空多树木苍。 浮云连海气,落日动湖光。 偶坐吹横笛,残声入富阳。

杭州故人信至齐安 苏轼

昨夜风月清,梦到西湖上。 朝来闻好语,扣户得吴饷。 轻圆白晒荔,脆酽红螺酱。 更将西庵茶,劝我洗江瘴。 故人情义重,说我必西向。 一年两仆夫,千里问无恙。 相期结书社,未怕供诗帐。 还将梦魂去,一夜到江涨。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鲁迅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 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忆西湖 张煌言

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 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祠一座无。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白居易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白居易对西湖的描写篇七
《白居易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春题湖上》赏析

陈祖美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这是一首著名的杭州西湖春景诗。作者于唐穆宗李恒长庆二年(822)七月,除杭州刺史,十月到任,至长庆四年五月底离杭赴洛阳任所。此诗即作于作者卸杭州刺史任之前夕。

诗的前三联绘景,尾联抒情,全诗则情景交融,物我划一。首句鸟瞰西湖春日景色,谓其“似画图”。作者以具有如此浓重感情色彩的字眼儿入诗,并非偶然。在孩童时代,白居易曾立志要到杭州做官,心愿得酬,自然为之欣喜,其对杭州的深情于此可见一斑。此诗不仅是白居易山水诗中的佳构,亦是历代描写西湖诗中的名篇之一。

“乱峰”以下三句,具体描绘如画之景∶群山环绕,参差不一,湖上水面平展;排排青松装点着山峦,如重重叠叠的翡翠,皎洁的月亮映入湖心,象一颗闪光的珍珠,这是多么诱人的美景呵!然而诗的旨趣并没有凝滞在范山模水的层面上,“碧毯”二句出人意表地把笔舌转到对农作物的体察上。在山水诗中嵌入农事,弄不好会雅俗相悖,很不协调,而白居易却别出心裁地把农事诗化了━━早稻犹碧毯上抽出的线头、新蒲象青罗裙上的飘带。如此精妙新奇的比喻本身不仅体现出作者对湖区人民的关怀,使读者由此可以联想到正是这位自幼向往杭州的白刺史,一到任便体恤民瘼,浚井供饮,把杭州变成了人间天堂,从而铭戢其德惠。同时,在诗的写作上也是一种变格、一种可贵的出新,它比作者描绘西湖的另一名篇《钱塘湖春行》,立意更加新颖,语言益见精妙。

这首诗的结构曲折委婉,别有情致,特别是最后两句“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唐宋诗醇》)那么其“言

外余情”是什么呢?这得联系作者的有关行迹和创作来探寻。除杭州

刺史之前,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面对国是日荒,民生益困的

现实,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被采纳,眼见时局日危,朋党倾轧加剧,便

自求外任,来到杭州。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做隐士

不好,做京官也不好,只有做杭州刺史闲忙得当,正合其意,即所谓

“□溪殊冷僻,茂苑太繁雄。唯此钱塘郡,闲忙恰得中。”这话是出

自《初到郡斋寄钱湖州李苏州》一诗,在其他篇目中 尚有不少类似

的说法,这既是作者的心里话,也是此诗的“言外余情”。

因为“皇恩只许住三年”,白居易抱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西湖,这

种情绪本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西湖早已是驰名

中外的湖山形胜之地,此诗亦不胫而走,值得玩味的是如今西湖十景

中的“平湖秋月”、“翠堤春晓”、“三潭印月”等景观的命名,有

的很可能是从这首《春题湖上》中的相应诗句衍化而来的。

原载:《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余冠英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7月出版。

钱塘湖春行①

孤山寺北贾亭西②,水面初乎云脚低③。几处早莺争暖树④,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⑤,绿杨阴里白沙堤⑥。

孤山寺北贾亭西②,水面初乎云脚低③。

几处早莺争暖树④,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⑤,绿杨阴里白沙堤⑥。

[注释]

①钱塘湖:即西湖,在今杭州市西,是著名游览胜地。 ②孤山寺:南朝陈时所建,在里外湖中间的孤山上。贾亭:贾全在贞元年间任杭州刺史时所造,又名贾公亭。 ③云脚:下雨前后接近地面的云气,又名“雨脚”。 ④暖树:背风向阳的树。 ⑤不足:不够、不厌。 ⑥白沙堤,即白堤,又名断桥堤。后人误为白氏

所筑,称白公堤,非是。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刚从南方飞回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春尽

韩偓

惜春连日醉昏昏, 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 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 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 清晨犹为到西园。

这是韩偓晚年寓居南安之作,与《安贫》表现同一索寞情怀,而写法上大不相同。《安贫》直抒胸臆,感慨万端;本篇则融情入景,兴寄深微。

春尽,顾名思义是抒写春天消逝的感慨。韩偓的一生经历了巨大的政治变故,晚年寄身异乡,亲朋息迹。家国沦亡之痛,年华迟暮之悲,孤身独处之苦,有志难骋之愤,不时袭上心头,又面临着大好春光的逝去,内心的抑郁烦闷自不待言。郁闷无从排遣,唯有借酒浇愁而已。诗篇一上来,就抓住醉酒这个行为来突出“惜春”之情。不光是醉,而且是连日沉醉,醉得昏昏然,甚且醉后还要继续喝酒,以致衣服上溅满了斑斑酒痕。这样反复渲染一个“醉”字,就把作者悼惜春光的哀痛心情揭示出来了。

颔联转入写景。涓细的水流载着落花漂浮而去,片断的云彩随风吹洒下一阵雨点。这正是南方暮春时节具有典型特征的景象,作者把它细致地描画出来,逼真地传达了那种春天正在逝去的气氛。不仅如此,在这一幅景物画面中,诗人还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那漂浮于水面的落花,那随风带雨的片云,漂泊无定,无所归依,不正是诗人自身沦落无告的象征吗?扩大开来看,流水落花,天上人间,一片大好春光就此断送,不也可以看作诗人深心眷念的唐王朝终于被埋葬的表征?诗句中接连使用“细”、“浮”、“别”、“断”、“孤”这类字眼,更增添了景物的凄清色彩,烘托了诗人的悲凉情绪。这种把物境、心境与身境三者结合起来抒写,达到融和一体、情味隽永的效果,正是韩偓诗歌写景抒情的显著特色。

颈联再由写景转入抒情。芳时,指春天。芳时恨,就是春归引起的怅恨。但为什么要说“人闲易有芳时恨”呢?大凡人在忙碌的时候,是不很注意时令变化的;愈是闲空,就愈容易敏感到季节的转换,鸟啼花落,处处都能触动愁怀。所以这里着力点出一个“闲”字,在刻画心理上是很精微的。再深一层看,这个“闲”字上还寄托了作者极深的感慨。春光消去,固然可恨,尤可痛心的是春光竟然在人的闲散之中白白流过,令人眼瞪瞪望着它逝去而无力挽回。这不正是诗人自己面临家国之变而不能有所作为的沉痛告白吗?下联“地迥难招自古魂”,则把自己的愁思再转进一层。迥,偏远的意思。招魂,语出《楚辞·招魂》,原指祈祷死者复生的一种宗教仪式,这里只是一般地用作招致魂魄。诗人为惜春而寄恨无穷,因想到如有亲

交故旧,往来相过,互诉心曲,也可稍得慰藉,怎奈孤身僻处闽南,不但见不到熟悉的今人,连古人的精灵也招请不来,岂不更叫人寂寞难堪?当然,这种寂寥之感虽托之于“地迥”,根本上还在于缺乏知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韩偓此时的孤愤心情,同当年的陈子昂确有某种相通之处。

结尾处故意宕开一笔,借流莺的殷勤相顾,略解自己的春愁,表面上冲淡了全诗的悲剧色调,实际上将那种世无知音的落寞感含蓄得更为深沉,表达得更耐人寻味。

通篇扣住“春尽”抒述情怀,由惜春引出身世之感、家国之悲,一层深一层地加以抒发,而又自始至终不离开春尽时的环境景物,即景即情,浑然无迹,这就是诗篇沉挚动人的力量所在。

(陈伯海

《晚秋闲居》

地僻门深少送迎,披衣闲坐养幽情。 秋庭不扫携藤杖,闲踏梧桐黄叶行。 《酬瑞州吴大夫夜泊湘川见寄一绝 夜泊湘川逐客心,月明猿苦血沾襟。 湘妃旧竹痕犹浅,从此因君染更深。 《别裴九弟》

西江万里向东流,今夜江边驻客舟。 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春题湖上》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白居易对西湖的描写篇八
《白居易苏轼与杭州》

白居易对西湖的描写篇九
《西湖解说词》

大型电视纪录片《西湖》解说词之一

西湖——西湖云水

西湖云水

我们的祖先,曾经在传统医药的站位上,来划分我们的文化版图。黄河流域,是针灸文化圈,长江流域,是本草文化圈,江南一带,则是汤药文化圈。这种汤药文化圈的概括,真是挖到了江南文化的最为本质的特征,它与“针灸”“本草”不同的是,“汤药”的“汤”字盖指液体,二两个读作“商”音的“汤”字便可以用来形容横无际涯的水势,因此这汤药文化圈的说法,是直截了当地扑向了水的主题。

一代代前人,有的以风水谈玄,有的为《水经》做注,已经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关于水的文化遗产。不过,在今天我们再去追溯西湖的来历,已经不必求索于《周易》问诸于阴阳了。

这是侏罗纪末期至白垩纪时期的西湖地区,此时这个地方正处在强烈的火山喷发期,炙热的岩浆不停地从岩缝中喷涌而出,就这样,岩浆不停地流淌着,燃烧着,终于有一天,外流的大量岩浆造成了地壳的塌陷,于是火山口成了洼地,而这洼地便成了以后西湖的基础。

余秋雨:西湖是一个浅浅的海湾,是海水,后来由于潮汐带来的泥沙和长江带来的泥沙,使它和大海的通路封住了,它就变成了内湖。

接下来的沧海桑田我们已经无从考证,只是这片洼地的轮回,却从没有因为岁月的缘由,而停下它的脚步,直到一万两千年前后,海潮的出没使它变成了澙湖,后来,海水终于退去,于是一个被后人称作西湖的胡泊,便出现在了东南大地。

余秋雨:西湖有一个奇迹般的问号,也就是说它怎么会这样美丽,它为什么变成奇迹呢?就是它不是天造地设的美景,它不是黄山,它不是张家界,它不是长白山天池,这些都是天造地设的美景,西湖不是。

曾仕强:第一个,西湖的水一年比一年清澈。西湖的面积一年比一年加大,这怎么可能,这根本不可能人家只有缩小啦。

余秋雨:但是请注意这样的一个内湖,显而易见,它一定是年年蒸发天天蒸发,那么杂草丛生,然后会越来越变成一个盐碱地,然后什么也不是。到如果西湖变成一个盐碱地的时候,周围的生态也就完全变化了,那么我们现在所说的西湖文明、杭州文明根本就不存在了,一个荒凉的海滩而已。那么比较早的时候,这一带的人就想保护住已经开始出现的内湖生态。

2002年,浙江的考古工作者在仅与西湖有一江之隔的萧山,发现了已有8000年历史的跨湖桥文化遗址,它比著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还要提早1000年,在跨湖桥文化遗址中,有一件十分重要的文物,这便是这件同样经历了8000年岁月的独木舟。可以说这一次被称作当时的全国十大考古成果之一的重大发现,是对中国水文化的最为形象的注解,8000年以前所打造的船只虽然搁浅,但是随着沧海桑田的变迁,先民们所生活过的东南大地,却留下了无尽的连天水网。

网,是岁月的脉络,船,是泽畔的图腾。

古老的《诗经》是先民的歌唱,站在水边的先民们,曾经这样唱到,“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这个“杭”字,与代表水上行舟的“航”字,原本就是一个字,但是当舟船文化随着海潮的退落渐渐远去,文明却在大地上扎下了深根,于是便有了杭州的出现,出现在水的家乡。

余秋雨:那么特别是在公元7世纪的前期,隋炀帝挖运河的时候把杭州作为一个运河的终点,那个时候大家就认真来对待了,就是努力地希望能够用堤坝把湖和海隔开来。其实这件事情很早就做了,钱塘,就是当时的一个堤坝,把它隔开来。接下来呢,就是一定要用运河的水来冲这个水,让它变淡,越来越淡,然后再把这个已经淡了的湖呢,做了6个井,通向人口聚居的杭州,作为6井。

在所有表达乡情的词汇里,有一个人们常常会用的到的成语“离乡背井”。井,并不仅是生活的符号,而且是家乡的象征。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字,其实并不是“床榻”的“床”,而是“井床”的“床”,他是看见了洒满井床的月光,才写下了那首家传户颂的怀乡之作。不过,杭州人对于井的情感,还来自于一种更为特殊的缘由。正因为杭州的出现是缘于海潮的起落,所以在相当漫长的时间里,这座城市的饮用之水都带着海潮的咸苦,因此城中居民对生活用水的依赖,便唯有储满淡水的西湖,可是全城的居民如果都去西湖取水,其间是怎样的奔波劳苦,可想而知。直到唐代宗时期李泌来任杭州刺史,这道苦涩的难题才得到了解决。不过这李泌却又是离乡背井,因为他的家乡是在那一片遥远的八百里秦川。按照史料的记载,李泌的做法是“开凿六井”,然而,这六口水井说是水井,实际上却是水池,池中的水道又径与西湖相通。自六井开凿以后,西湖之水才在真正意义上注入杭州古城,滋润了千家万户。正因为这六井依然存在的缘故,今天当我们扒着井栏向井中探头而望的时候,便一眼望见了唐朝。但是,我们望见的却不仅是李泌的恩泽,而且还望见了另一位杭州刺史的功德,这真是上善若水呀。

(公元822年)白居易来到杭州做刺史,距离李泌开凿六井已经四十年,由于这时的西湖还没有得到根本治理,所以每逢旱天,西湖便变得很浅,而且一逢雨季,湖水又溢满全城。

余秋雨:在9世纪的20年代,来了一个第一流的诗人叫白居易。白居易来到杭州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有问题的西湖,你想,西湖从原始的开掘一直到隋炀帝的时候经过一点整治,但是整治的力量也是不够的。白居易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西湖呢?就是杂草雍噻,水量越来越少,周边的土地有待于它来灌溉,海水不能灌溉只能用淡水灌溉,但是它本身已经很少的水了。白居易面对这个西湖的时候,他是行政长官,他必须有所作为。

为了整治西湖,白居易便主持了一项为时三年的水利工程,并在自西湖北岸到武林门一带,修造了一道长长的堤坝,这道堤坝经过古城的变迁,早已隐入了“参差十万人家”而不复存在,但是杭州的历史却永远不会忘记它,这道理非常的简单,杭州,已经是西湖的化身。断桥所在的这道白堤原本叫做白沙堤,自打被称作白堤之后,它便具有了人赋品格,一个“白”字,既是一种巧合,又是一种忆念,杭州的百姓曾在这里迎接过流浪于仕途的江州司马,却又希望这位理水的诗人不要“抛得杭州”,而在美丽的白堤之上作千载勾留。

余秋雨:白居易这个大诗人,他把自己最辉煌的年月执行在这个水利工程师所要做的事情上,让杭州的人忘记了他是一个诗人,更忘记了他是中国第一流的诗人。我说他故意把诗藏在石块间,藏在水草丛中,故意的。不过他如果真的在那写很多诗的话,后代杭州的诗人就不敢写诗了,因为他太伟大啦。所以在这个里边,文本文化和民众的生态文化产生了很明显的比较,白居易选择的是民众的生态文化。

当西湖的垂柳飘去了唐诗的雪絮,水畔的枝条就开出了宋词的杏花,开着开着,就开成了那一行优美的佳句“花退残红青杏小”。

苏东坡第二次久住西湖,是在出任杭州太守的那三年时间里,不过苏东坡初来任上便遇上了大旱之年,遇到了河床袒露,遇到了井水干涸,然而到了第二年,杭州乃至整个江南地带却又是洪涝成灾。于是一项浚治运河浚治六井浚治西湖的水利工程便在这位诗人太守的任内铺开了浩大的场面。20万众民工的汗水从骄阳似火的盛夏一直洒到了阴霾冷冽的寒冬。据《杭州府志》记载,浚治西湖的时候,由于苏东坡的决意二维与百般筹措,工程进展尚称顺利。但是剩下的唯一困扰,就是这满湖的淤泥杂草无处安置。这,恰恰又为西湖美景中十分独到的苏堤的出现不仅安置了悬念而且埋下了伏笔。西湖的淤泥杂草最终被派上了最佳的用场。世间许多所谓的弃物,最终的去向往往如此。“非是不堪为器用,都因良将未留心。”

余秋雨:用一个比喻来说,我说他曾经吧西湖比成是西子变成一个美女,面对这个美女已经病入膏肓的时候,他不愿意做诗人,他愿意做一个真正男人来治理她,苏东坡当时就做了一个真正的治理美人的男人。治理的怎么样?治理得好不好?治理得很好。很好的标准就是,由于他治理的杭州已经有可能成为国都,所以南宋就把它变成了国都。南宋成为国都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当然和军事形势有关。但这军事形势当中,我要选择它,一定它是美丽的繁华的,这跟苏东坡的治理有直接关系。

苏堤的出现不但让南来北往的车马行人不再环湖绕远,而且为空阔的水面平添了一道贯通两岸的六桥风光。可以说苏堤的形成,在整个西湖风光的演变中乃是一次创造性的完善。苏东坡的创造力在无数的文化前贤中,可谓拔山扛鼎,但是凡属于东坡创造却又能独具心裁,她创造了紫砂中的东坡堤梁,创造了美食中的无上妙品,更创造了宋词中大江东去式的豪放之风。如果说那些创造都还属于生活与艺术的创造,那么这一道充满诗情画意的苏堤,便是他所创造的政绩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对于同一题材的描写,能够让所有后人全部落入重复的陷阱,同样是一种创造。正由于这种缘故,他那首仅仅28个字的晴雨之歌,才会成为永久流传的西湖绝唱。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感谢先民们把这一片水网密集的地方为一代代后人们选作了安身立命之所,因为这里西通水系,东濒沧海,南枕钱江,北贯长河。而我们的西湖之水,恰好位于一个水的交叉点,让经济源流一体,让文化四通八达。

水,又是财富的象征。在中国古代“钱”字与“泉”字本就是互相通用的。西湖,最先也曾叫作钱塘湖,既寓本地的水泉之多,又寓杭州的经济富庶。经济学家曾经断言,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地方都在江河的下游。因此,若用今天的话说是占尽了区位的优势,杭州才有了“钱塘自古繁华”之说。不过,秦代的“大泉五十”,虽然直接表明了它的币值,但是在许多人看来,它在艺术上的优美程度却远逊于有着瘦金书字样的“崇宁通宝”之类的宋钱。其中的缘由是它在最初铸造的时候,便融进了艺术的基因。这掌心的铜钱虽然只是一枚,可它却有着一个王朝的经历,当初成于北地最后流落南方。

“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这一联非常经典的词句,以鲜明的形象勾画出了东方美学中豪放与婉约的最为主要的特征。而“杏花春雨”一词,本身就挟带者湿湿漉漉的水的意蕴。可以说水,作为世间一种十分独特的物体,在其千变万化的形态中,从来就具备着从好放到婉约的全部特点。豪放时,它可以风生水起,狂澜万丈;婉约时,它又可以风定无波,静水平流。而我们的西湖之水,更多的时候则属于后者,代表着婉约主体呈现出温和的风貌。

许江:西湖塑造了中国城市的山水观念,这个观念超越了我们一般所说的“园林”。它把真山真水聚拢在一起,它把风月和丽日邀约在一起,和一城的人共度春夏秋冬。

西晋末年,中原崩乱,北方的大量流民开始一路向南迁徙。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迁徙,史称永嘉丧乱。祝贺词南迁的人口大约有九十万,其中就包括了一大批士族阶层,像产生过一代书圣王羲之的王氏家族,产生过山水诗人谢灵运的谢氏家族,即刘禹锡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所指的王谢二家便是其中的代表。这种家族中的一些杰出人物,将自己的艺术灵性与江南的青山丽水相融合,再次为江南文化的空灵秀美铺上了一层浓浓的底色。但是当莽荡的烽烟再起,历史的旧剧又不得不再次上演。公元1127年,徽钦二宗被金兵俘获,眼看着金兵就要兵临城下,北北宋君臣们便匆匆卷起了曾经在《清明上河图》展现过的繁华旧梦,慌不择路的开始了千里流亡。自此,宋氏南迁的长长队伍,便沿着历史的纪年走过了北宋与南宋的分野。

田涛:举朝南迁,举国都南迁,把这样的一个南迁,我们从表面上看来他把政治中心从黄河流域黄河之滨的河南省的开封一下子迁到了钱塘江畔去了。临安,临安这个词汇,顾名思义,临安临安者,临时安顿而已,实际上他心里所想的还是有朝一日要光复当时的大宋江山,即所谓的王师北定中原之日。遗憾

的是他这种期盼始终没有得到实现。不过当政治中心从北方黄河流域南迁之后,和政治中心一起跨过长江的却有当时源自于黄河流域的各种文明。

对于艺术的迷醉以致痴心不改,赵宋天子们实在是历史上的典型。宋室南迁之后,恢复了设置皇家画院的传统。一些供职于皇家画院的画家也一改北宋时期的画家们所擅长描写的北地山水的面目。山水是宋代画家最为擅长的题材,而画家们终日面对着西湖的山光水色便自然成了她们描摹的对象。按照北宋的传统,画家笔下的山水都要有一个富有诗意的题名,而这些题名通常又要求文字简洁一语中的并让人过目不忘。因此,在马远等人的画卷上,便出现了“南屏晚钟”“雷峰夕照”“双峰插云”与“苏堤春晓”这样的排列整齐的点题之句。这便是“西湖十景”的由来。由于西湖十景的名字起得十分恰切,终于越叫越响,最后叫成了最具文采的独家景点,并让天下所有的人们都记住了中国历史上的文学艺术与山水实景高度融合的优秀范例。

在这里,用“水墨丹青”作为中国绘画的又一称谓,似乎更为富于东方色彩。色彩,因水而渗透,笔墨,因水而润泽。有了水的十分神奇的功用,人们的那些奇思妙想才得以在这一片深青浅黛的湖山胜处电翠飞花,并表达出了以灵秀为宗的关于水的主题。

花港观鱼的“港”是水,柳浪闻莺的“浪”是水,平湖秋月的“湖”也是水,三潭印月的“潭”,自然还是水。水,漾泳着晨雾夕阳涵纳着云影天光;水,涌动时有光芒之美,这光芒竟然是千形百态;水,平静时有倒影之美,这倒影竟让人浮想联翩。缓缓驶去,那是苏小小乘坐的油壁香车;翩翩而至,那是李慧娘眼中的美哉少年。几道疏帘绿柳堆烟,那是西湖佳话仍然在断桥之侧搬演游湖借伞;一把破扇遮风避雨,那是绝代风僧要回到净慈古寺参加蒲团打坐。西湖之水把东方的画卷浓涂重抹,让千年的岁月情醉湖山;西湖之美把独家的美妙推向极点,让所有的模仿不敢抄袭。

王旭烽:我觉得西湖的精神应该是“雅”,就是中国文化里的那种文人的精神,非常典型的文人精神。因为中国文化精神层面还是很多的,它有平民百姓的,也有商贾的也有侠客的,当然也有像于谦,他也是杭州人,他是高官了。西湖很重要的就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士大夫的精神,尤其是更加偏重于文化艺术这一面。因为中国文化人学了文化以后是要考官的,之后就变成了士大夫。但是西湖的精神更偏重于文化艺术没有附属于政治的那种纯粹的审美的精神。

明代崇祯年间出自浙江东阳的进士张国维曾在一部水利全书式的著述中说道:为政一方,说先要考虑江河之害,不能治水,便不能治政,不能治政,便不能治国。其实这一关于治水的观点是来自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管子。管子曾说:善为国者,必先除害,五害之属水为大。事实上,一切有所作为的官吏,对于治水的问题都总是魂牵梦绕,就像白居易,就像苏东坡。

余秋雨:西湖是一个人造的美景,是人为了自然生态自我奋斗的结果。这美景有两种,一个就是它天造地设鬼斧神工,让人们享受让人们糟蹋;另外一种像西湖,它本来没有美景,不是美景,它很可能成为很丑陋的地方,但是就靠人类的,它和自然的一种对话,一种艰难的对话,一代代的延续下来,结果就变成了一个到现在为止都让我们很兴奋的一个话题。在马可波罗时代,当外国人都睁开眼睛要惊叹的这么一个美景。所以我觉得西湖这个奇迹是非常能够符合当代有关人和自然对话的这么一个中心课题。

2000年开始的宏大的西湖西进工程,不仅拓展了西湖的面积,而且更是焕发了西湖的美丽。但是热爱西湖的人们,面对这一片葱翠的湖山并没有忘记它从远古走向今天的无尽沧桑。它从形成澙湖到人工浚治的重大变迁,以及它在从实用功能转化为审美功能的长期过程中所凝聚的代代辛劳。世间的许多事物都是这样,当它们的实用功能一旦走到极致,便往往会与审美功能欣然而遇。这,已经为众多的文化遗产所证明。正因为它们与西湖有着相同的经历,所以当我们站在西湖水畔的高峰,去了望万里江山的时候,我们便看到了连通南北的京杭运河,看到了横亘大漠的丝绸之路,看到了两千年前的地下军阵,看到了绵延北国的万里长城。

西湖,湖水虽浅却深不可测;西湖,面积不大,却云水无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精彩,高雅如西湖的诗词,通俗如断桥的传说,以及雅俗共赏的林林总总,正是自西湖云水而来。

此时,当我们飞行,在掠过长堤的时候,在掠过三岛的时候,在掠过名重东南的六和塔的时候,在掠过水网纠结的西溪湿地的时候,我们又完全可以说,只要西湖不干,便是活的遗产。

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平湖秋月 曲院风荷——断桥残雪 柳岸闻莺——花港观鱼

双峰插云——三潭印月 雷峰夕照——南屏晚钟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大型电视纪录片《西湖》解说词之二

临安的记忆

为了展现西湖历史并弥补影像的缺失,情景再现的创作手法,也在西湖中多处运用。再现的场景一共拍摄了数十场,但仔细算下来还是以南宋的情景为多。是的,对于西湖而言,南宋的内容尤其是临安的内容,是无法绕过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南宋的人物,南宋的民俗乃至南宋的饮食,其实都是关于临安的记忆。

公元1127年5月,康王赵构登基,改号建炎史称南宋。同年十月金人大举入侵,南宋王朝形势危急。高宗赵构否定了“权都建康,渐图恢复”的建议,踏上了漫漫南逃之路。先渡过长江后经镇江再经苏州,一路逃往杭州。在提到这段历史的时候,人们总是想起了西溪,可以说当时的高宗赵构连自己都不知道,究竟应该在哪里立足,即便是到了杭州,最初的打算也只是暂时歇脚而已。然而,当他第一眼看到西溪时,便立刻被这里的美景迷住了,并说出了那句“西溪且留下”。自此南宋王朝便留在了杭州,并将杭州升为临安府。临安,最初的含义只是高宗皇帝在昭告天下,我们是临时在这儿定都的,因此又被称为“行在”。当然“临安”一词还有别的意味,那就是收复失地“北定中原”,然而让他们想不到的是,这一歇便永远的歇了下来。就就如同那一句北定中原的誓言,喊着喊着便融化在了这一片江南烟雨当中。

是西溪让高宗留了下来,但南宋的皇城却没有建在西溪。这座凤凰山上的石碑已经非常斑驳,“忠实”二字传说是宋高宗赵构的亲笔。这里便是当年皇城的遗址之一。当年皇城的范围其实是相当阔大的,南至苕帚湾西至凤凰山,东至中河北至万松岭,都属于皇家的大内。从中国传统的风水上说,凤凰山肯定要比留下更胜一筹。其西南为秦望山、玉皇山,西北为八盘岭、万松岭,钱塘江则环绕在凤凰山的东南方。这里不仅是隋朝府治唐代州治的所在地,而且当年的钱鏐也曾经在此修建王宫。南宋的皇帝看中这里,似乎是一种历史的因缘。当年凤凰山麓的龙楼凤阁,今天自然早就不见了,但是如果是认真寻觅皇城的旧踪,人们就会发现,这里依然存在着昔日的皇家格局,仅这片当年开拓的八卦田,便是十分独特的临安的记忆。八卦田是南宋年间开辟的以供皇家耕种的“籍田”。它共有八丘田地种着八种庄稼,八丘组合形同八卦。皇家耕种自然只取象征之意。我们所说的是一片土地尚且这样讲究,至于皇宫的精致可想而知。

(2003年年底至2004年8月,发掘严官巷南宋御街遗址。挖掘地址位于上城区严官巷附近) 久居杭州的傅伯星先生,数十年研究南宋与杭州的地方史志,并长期专注南宋皇城绘制了大量的专题图稿。这一张张图稿中的皇城建筑实在是让人大开眼界。临安是南宋王朝偏安一隅的缩图,与汉唐的长安无法相比,但这个“苟安”的王朝却也存在了152年。宋王朝长大319年,是中国古代历史很长的王朝。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49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