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远离小人的句子

| 环评师 |

【www.guakaob.com--环评师】

形容远离小人的句子篇一
《64篇理解性默写》

形容远离小人的句子篇二
《描写人高贵品质的句子》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对己能真,对人就能去伪,就像黑夜接着白天,影子随着身形。 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给自己唱赞歌的人,听众只有一个。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形容远离小人的句子篇三
《《出师表》浏览题》

《出师表》浏览题

一、原文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营忠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适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尤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之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以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昭,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二、文学常识

1.关于作者: 诸葛亮,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2.表是一种怎样的文体?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三、注释

1、崩殂:死。古代帝王死称崩。

殂:死亡。

2、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3、圣听:圣明的听闻。

4、光:发扬光大。

5、恢弘:这里是动词,此指发扬光大。也作“恢宏”。

6、引喻:称引、譬喻。

失义:不合道理。

义:适宜、恰当。

7、宫中:指皇宫中的侍臣。

府中:指丞相府所属的官吏。

8、陟罚臧否:陟罚指升降官吏,臧否指评价人物。

陟:升。

臧:善。

否:恶。

9、作奸犯科:做奸邪的事情,触犯科条法令。

10、平明:公正英明。

11、内:指宫中。

12、外:指府中。

13、良实:忠良笃实。

14、志虑忠纯: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15、简拔:选拔。

16、遗:给予。

17、咨:询问。

18、裨补缺漏:补救缺点和疏漏。

裨:增益。

阙:通“缺”,缺漏。

19、性行:性格与行为。

20、淑均:和善公平。

21、行阵:军队的行列,泛指军队。

22、贞良死节:坚贞忠良,能以死报国。

23、布衣:平民。

24、卑鄙:地位卑微,见识鄙陋。

25、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枉屈:屈尊前来相访。

26、顾:看望,拜访。

27、驱驰:奔走效劳。

28、倾覆:兵败。

29、尔来:从那时以来。

30、夙夜:早晚。

31、不毛:不长庄稼,指未开发的荒凉的地方。

毛:苗。

32、奖率:奖励和率领。

33、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驽:下等的马。

钝:刀刃不锋利。

34、攘:排斥,排除。

35、斟酌损益:斟酌情理,掌握分寸。

损:减少。

益:增加。

36、慢:疏忽,怠慢。

37、彰:显示,显扬。

38、咨诹:询问。

39、善道:好道理。

补充注释

1、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

2、殊遇:优待,厚遇。

3、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业管某种事情的官。

4、妄自菲薄:妄:不合理地,无根据地。

菲薄:轻视,瞧不起。毫无根据地小看自己,形容自轻自贱。

5、理:治。

6、痛恨:痛心遗憾。

7、咎:过失。

8、雅言:正言。

9、临:对着。

10、涕:眼泪。

11、零:落下。

四、按要求默写

1.分析当前形势,表明当时的不利的客观条件的句子是:

疲弊。

2.表明当时有利的主观条件的句子是:

3.提出应内外一体严明赏罚的建议的句子是:4.表明“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的句子是:5.表明作者淡泊志趣的句子是:

6.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的句子是:7.表达诸葛效忠刘氏父子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五、本文写作的背景、目的及主旨

1、本文是诸葛亮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文章?

本文写于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前,其实蜀汉已从俿亭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军事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

2、益州疲弊指当时一种怎样的军事局面?

魏已牢固控制了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吴在俿亭战役中夺走了荆州全部地区,控制了长江中下游,经济力量也比较雄厚;而蜀国偏安与西南一隅,且益州的豪强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又不断发生叛乱,因而蜀国处于不利的地位。

3、诸葛亮在出师前在军事、政治上做了哪些准备?

(1)跟吴国通好,使蜀国在外交上取得一个重大胜利,便于全力对付魏国。

(2)加强内政建设,确立了明确的法令并认真执行,使社会风气大大好转。

(3)安定南方的叛乱,任用本地夷人和汉人做官吏,使夷汉关系得到改善。

4、刘禅是一个怎样的后主?

刘禅黯弱无能,亲信宦官,远避贤能,胸无大志,苟且偷安,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5、作者诸葛亮写本文的目的?

希望刘禅修明政治,使自己安心北伐,为北伐提供一个稳定的军事后方,从而实现自己“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军事目标。

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报先帝,忠陛下”;

(2)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3)对后主的担忧之情。

六、整体把握

1、全文段落划分并概括内容:

一、(1——5)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二、(6)追述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三、(7)明确归纳各方面的责任。

2、后人对《出师表》的高度评价有哪些,试写出一句,并注明作者。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3、你怎样评价诸葛亮?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廉洁自律,事必躬亲,为蜀汉政治披肝沥胆,殚精竭虑,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常令后人仰其人格,颂其伟业,叹其未终。

4、你怎样辩证地看待诸葛亮?

(1)诸葛亮虽有高尚情操,但缺少一个伟大统帅应有的素质,他不善于发挥别人的作用,他的智慧掩盖了一切;

(2)他事必躬亲,不相信别人,他过分谨慎以至于失去很多很好的时机,他的影响使蜀汉人才保守有余而进取不足,蜀汉之亡与诸葛亮不无关系。

5、有人评价说:议论文主辅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抒情色彩。阅读本文后,请你谈一谈议论,叙事,抒情在文中是怎样得到综合运用的?

(1)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2)寓情于事:在叙述作者本身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以来”的工作的同时,抒发了对先

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3)“不效„„灵”一句辞情恳请,催人泪下事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表现。

七、具体段落内容重点问题

(一)第一部分:

1、作者在提出建议前先分析了蜀国面临怎样的形势?诸葛亮分析形势的目的是什么?

①先分析了蜀汉面临的不利的客观形势——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又分析了蜀汉有利的主观条件——大臣将士忠心耿耿。

③表明创业维艰之意,引起刘禅深思,告诫刘禅惟发奋图强才能救亡图存。并警策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兴复大业有所作为。同时也警告刘禅,想要救亡图存,必须依靠这些忠臣的力量,这样自然引出提出的三条建议,更为第三条建议“亲贤远佞”的提出做铺垫。

2、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1)开张圣听(广开言路);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赏罚分明);

(3)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3、这三条建议中,那条最重要?为什么?

亲贤远佞是核心。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它是前两条实现的基础。

4、作者提出建议时,为使后主能接受,听从自己的观点,可谓极尽老臣之所能,用心良苦,阅读本文后,请你谈一谈,诸葛亮的用心良苦表现在哪些方面?

(1)先以形势震动对方,明示已临“危急存亡之秋”,如不励精图治,势必国破身亡。

(2)以“情感”打动对方,连呼先帝,声声热泪,告诫刘禅要光先帝遗德,竟先帝之遗业。

(3)措施教之:告之治国的具体办法,行之有效。

(4)告诫后主要完成先帝未竟之业,使天下归一,汉室兴隆。促使他有远大的抱负,完成千秋大业。

5、诸葛亮向刘禅推荐的人才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共同点:忠、贤——此悉贞节死节之臣。

不同点:位置不同:其中有宫廷侍卫,朝廷大臣,军政官员。

性格不同:郭攸之等人志虑忠纯,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6、从诸葛亮的悉心教训,荐人,事天巨细的叮嘱看,你从侧面发现了刘禅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无能无德,易受小人蛊惑;胸无大志,苟且偷安;赏罚不明,任人惟亲。

(二)第二部分:

1、作者在向刘禅进言后,转而自述本质,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淡泊名利,无意于功名利禄。报答先帝知遇之恩。

2、5、6段“三顾臣与草庐之中”,“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说的是哪两个著名的事件?

①三顾茅庐

②白帝城托孤

3、作者写到自己出师北伐的目标时,多用短句表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短句表达使句子节奏明快,语句铿锵有力,琅琅上口,能够充分表达一种昂扬的斗志,以及自己出师北伐的必胜信心和坚定信念。

4、你认为诸葛亮出师北伐的原因是什么?

(1)天下三分,兴师北伐是隆中对时先帝和诸葛亮共同定下的策略,先帝事业未竟而崩,诸葛亮当竭尽终生智虑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

(2)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更是蜀汉的目标,辅佐刘禅实现这一目标亦是老臣诸葛亮的责任。

(3)尽一生义气为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

5、作者回顾历史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创业维艰,激励后主刘禅奋发图强。赞颂先帝礼贤下士,任人惟贤。

6、从第五、六段中你能看出诸葛亮怎样的特点?

淡泊名利富贵,知恩图报,赤胆忠心,为蜀汉事业奔走效劳,鞠躬尽瘁,极尽智虑,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更是一代忠臣和一代贤相。

(三)第三部分:

1、写这一部分的目的(这一部分的内容)

归纳前意,总结全篇。将出师,谏言的两层意思拢和在一起。

2、诸葛亮子立军令状,又对臣子提出要求,最后对刘禅悉心叮咛,可见诸葛亮怎样的精神? 严于律人,更严于律己。

3、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有一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告诫儿子,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的人生正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鲜明体现,诸侯割据,群雄并起之际,腹有包藏宇宙之良机,却能归于宁静,守几间草庐,几亩薄田。三顾茅庐之后,为刘备鞍前马后,奔走效劳,不过是为报先帝的知遇之恩,辅佐刘禅是为向蜀汉尽忠,这期间,诸葛亮抛弃了一切个人荣辱得失,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蜀汉发展的大计中。无论是丞相的成就还是品行,都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使后人赞叹不已。

八、问答题

1、诸葛亮在即将北伐之际,写作此文的用意是什么?

诸葛亮在即将北伐之际,写作此文的用意是劝勉刘禅继承先帝的遗志,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表达了自己对蜀汉的忠诚和出师北伐中原、恢复汉室的坚定意志。

2、出师表是一篇传诵千古的名作。南宋诗人陆游曾称赞:“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请找出文中一些请辞恳切。脍炙人口的名句,体会其中作者思想的感情。

《出师表》确是一篇传送的千古名作,文中有很多请辞恳切,脍炙人口的名句,如: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表达了作者希望刘禅亲贤远佞的恳切之情。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表达了作者甘与先帝刘备患难与共,艰苦创业,及时刘备忠贞不贰的感情。

九、创新问答题

1、刘备在临终前寄予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阅读文章后,你认为“父”之名诸葛亮当得起吗?谈谈你的看法。

(1)当得起;

(2)诸葛亮为蜀国忠心耿耿,赤胆忠诚,他的忠义已远远的超过了臣的界限,而表现为与先帝的兄弟深情和对刘禅的长辈关怀。出师前,从军事准备到军政人员安排,从治国道理到具体实施,事如巨细,样样叮咛嘱托,这样的良苦用心已达到亲情的境界。明知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却穷极一生的才智辅弼,指导,这种感情已超越了君臣之情。

2、冯玉祥将军曾写下著名的句子“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读完文章后,你谈一谈,“成大事”是什么?“小心谨慎”在文章中是怎样体现的?

①成大事:辅佐刘氏父子创立蜀汉事业,使之发展壮大,以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宏愿。

②小心谨慎:在政治上,出事前做好详尽的部署安排,从人员安排到政策实施,都详尽的阐明其意义和结果。

③在军事上:平定南夷,修好孙权,备足物资,即使北伐有充足的物资准备,又没有军事上的后顾之忧。 ④临行前:上表陈情,激励刘禅奋发图强,修明政治,以使北伐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后方,以完成北定中原的志向。

形容远离小人的句子篇四
《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补写》

语句补写题题组训练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孟德斯鸠说: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所有人的威胁。为什么?因为对一个人的不公,①_________,可以用来对待所有人,无人能保证自己幸免。我想补充说:对一个人的不义,②__________。为什么?因为对一个人的不义,所显示的是人格的卑劣,这不只是在侮辱某个具体的人,而是在侮辱所有人的尊严,这个尊严是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的。所以,看见不公,③_______;看见不义,我们要当心小人。

答案 ①所显示的是制度的恶劣 ②就是对所有人的侮辱 ③我们要警惕制度

2.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地震是人类遭遇的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发性最强,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预测、预报一直备受关注。地震预报是政府以减少公民生命财产损失为目标,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的责任行为。因此,①___________。在各省市,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是省政府,在北京,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是国务院。如果把地震看成地球上物质和能量运动的过程,② ,既然有规律,就应该能够被认识,但是对这种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若干阶段,目前还不能从整体上预测、预报地震。因此,可以这样问答:人类何时能够预测、预报地震?③________。

答:①地震预报是有发布权限的(或“地震预报的主体只能是权威的政府部门”) ②那么地震就应该遵循物质和能量的运动规律(或“而物质和能量运动的过程是有规律的”) ③这一天虽然还遥远,但非无期(或“应该是在将来的某一天,但现在还无法做到”)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当前,我们的国家正进行着伟大的社会变革,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太阳很亮,但有些角落又很暗;前行的大潮激流勇进,①________ ;真与假同在,善与恶并行,美与丑互映;我们的人民,激情澎湃地创造着历史,②________ „„作为艺术创作者,我们有责任表现这一切,要自觉地贴近、逼近乃至融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活动,以他们真实的生活为中心,③_______,大力地弘扬真善美。

答:①但同时又有各式各样的沉渣泛起 ②同时也背负着历史的重负 ③勇敢地抨击假恶丑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①_________。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②__________。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③________。

答:①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 ②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 ③可以转变风气

5.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语境,将后面两句话补充完整。

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迷茫。我们每天经历的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萎靡不振。所以,把灰尘扫除,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______;_____。

答:把事情理清,能够使烦乱的心变得平静 把痛苦扔掉,能够使快乐的空间变得广阔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及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作答时需要注意语意上的整体性和语句形式上的相似性。根据语境可知,要填入的内容,一个是针对“杂乱无序”的,另一

个是针对“不愉快”的。然后根据横线前面的句子的形式进行补充即可。

6.请在下面这段话之后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不超过30个字。

某涂料厂在墙上写上宣传标语“永不退色”,结果写标语的涂料没多久就退色了,其产品质量可见一斑。而产品质量,反映的是制造商的质量观念和责任意识。产品的“退色”,本质上是制造商责任的“退色”。产品有质量,人品也会有质量。_________。

答:人品一旦“退色”,其行失去光彩也便顺理成章了(或:要想人品不“退色”,就承担起做人的责任)

7.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或句子。

自然界有两种美:老鹰古松是一种,娇莺嫩柳又是一种。倘若你细心体会,凡是配用“美”字形容的事物,不属于老鹰古松一类,就属于娇莺嫩柳一类,否则就是两类的混合。前人有两句六言诗说:“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这两句诗每句都只提到三个事物,_______。你遇到任何美的事物,都可以将它们作为标准来分类。比如峻崖、悬瀑、狂风、暴雨,沉寂的夜或是无垠的沙漠,垓下哀歌的项羽或是床头捉刀的曹操,你可以说这是“骏马秋风冀北”的美;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螺似的山光,媚眼似的湖水,葬花的林黛玉或是“侧帽饮水”的纳兰,你可以说这是“杏花春雨江南”的美。

答:然而(却)可象征一切美 清风 皓月 暗香 疏影 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作答时结合语境特别重要:要注意语句上下文给出的提示,即语句间有没有限定某种关系,有没有提示要求按某种句式来填写,或者是有没有要求使用同样的修辞手法。第一空,上文“都只提到三个事物”,说明事物简单,下文“都”又说明虽然简单,但可以概括全部,显然要填写的语句是一句转折性语句,而且与“美”有关。第二至五空根据上文第一个“比如”及后面的内容,可知此处要写的内容是表现另一种美的事物。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说明性语段)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全球的页岩气不仅储量巨大(全球资源量约156万亿m3),①______,中国、北美、拉美、中东、澳洲和独联体等等世界多数地区都有分布,堪称全球战略储备能源。长期以来,世界能源格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构建在对中东石油和俄罗斯天然气的严重依赖上。一旦页岩气在全球范围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开发,②______。近年来,凭借页岩气开采技术的重大突破,美国已实现了天然气自给。不过,③_______,诸如气井稳定性差、储运设施建设滞后、水资源消耗巨大等,前景尚不确定。

答:①而且分布范围广 ②世界能源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③当前页岩气开发还受多重制约

9.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20个字。(说明性语段)

材料:根据气象学上的定义,“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的现象。而“雾”,则是水汽比较重时,“干尘粒”吸水,最终结成云雾滴,使能见度进一步降低;低于1公里时被定义为雾,而能见度在1~10公里时则被定义为轻雾。

在没有太多人为污染时,①______也被称为“干尘粒”。当空气中水汽较多时,某些吸水性强的“干气溶胶粒子”会吸水、长大,并最终活化成云雾的凝结核等,产生云雾滴。由于干气溶胶粒子和云雾滴都能影响能见度,所以,能见度低于10公里时,可能既有干气溶胶的影响(即导致霾的产生),也可能有②________ (即导致轻雾)。一般情况下,当雾和霾同时存在时,我国区域性③________,会被称为“雾—霾”现象。

答:①干气溶胶粒子 ②雾滴的影响(或“云雾的影响”) ③能见度低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从人的智能发展角度来看,①__________。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

在已有智能结构基础上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内在目标,从现实的教育特况来看,②_____,如果取消文理分科,农村一些高中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不足,现有教育资源尚不均衡,学生发展势必受到影响。改革开放30年来,分科性的专业人才仍是社会的主要需求,也是最见成效的培养对象。因此,在当前条件下,③_________。

答:①个体的智能结构不完全相同(个体有差别) ②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仍有较大的区域性差异(城乡有差别) ③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不够妥当(文理分科不可取消)

11.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人们很容易忽视历史,认为历史早已过去,没有多大用处。其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的连续性。历史是现实的由来,在现实生活中①__________。我们不是十分看重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吗?爱国主义有一个前提,就是全国人民有强烈的认同感,从而形成巨大的凝聚力。这种认同感,来自过去的共同回忆、今天的共同利益和未来的共同命运。其中②______积淀在灵魂深处是十分重要的,积淀得越多,这种感情就越深。所以陈水扁搞“台独”,修改教科书,实行“去中国化”,让台湾同胞忘记自己的祖宗。这也警示我们,③_________。

答案 ①仍处处起着作用 ②有共同的回忆 ③要重视历史教育

12.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在今天许多人的认识中,似乎古典生活中只有烧香磕头,只有姨太太、鸦片烟和水陆法会。作家孟晖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的生活形态。她的一系列著作,告诉了我们一个真正的、由细节和器具所构成的古典生活。法国历史学家谢和耐的《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为我们展示了在宋代已经十分普遍而今天仍然在使用的食物,其精细化程度与丰富程度,今天也难以企及。古典,乃是一种生活方式,①________,或者失落了名字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在过去的100年时间里,为各种各样的新式的叙述方式

形容远离小人的句子篇五
《文言翻译(上课)》

形容远离小人的句子篇六
《理解性名句默写集锦》

理解性名句默写集锦

1、《离骚》中是人用外物修饰自己表明自己高洁的是:,

2、《醉翁亭记》中禽鸟知山水而不知人之乐的是: 。

3、《钱塘湖春行》中描写鸟儿迫不及待迎接春天的句子

是: , 。

4、《观刈麦》中描写劳动人民辛苦耕作的句子

是: , 。

5、《离骚》中屈原同情百姓而痛哭的句子

是: , 。

6、《赤壁赋》中那两句写了曹操军队的气势的句子

是: , 。

7、《离骚》中表达了屈原就算死了也要向往美好的是:

8、《己亥杂诗》中龚自珍写出落红知恩图报的句子是:

9、李煜在《虞美人》中以水喻愁,,

10、《赤壁赋》中写江面浩荡的两句

是: , 。

11、《劝学》中写坚持不懈可雕金石的句子

是: , 。

1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

是: , 。

13、李白在《蜀道难》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

是: , 。

1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

是: , 。

15、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

是: , 。

16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借代地名写出形势和情况危急凄苦的诗句

是: , 。

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

是: , 。

18李煜在《虞美人》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为亡国之君的诸多愁绪的句子

是: , 。

19、杜甫《登高》一诗中开篇即

用: , 。

写出诗人所见的景象画境悲凉,给人以伤感的情调20、《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为诗歌增

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

是: , 。

2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通

过: , ,

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人才,就能万世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22、《逍遥游》中写怎样达到逍遥境界的

30、在《劝学》中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自我反省,改变自己,使自我行为无过的句子:“ , 。”的观点。

31、《琵琶行》中白居易居住地的杜鹃啼叫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的句子是: , 。

32、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五丁开山”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表现蜀道艰险的句子是:“ , 。”

33、 《赤壁赋》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侧面描写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语句是:“ , 。”

34、《氓》中描写男女主人公小时候其乐融融的句子是 , 。

35、《琵琶行》中表现诗人因琵琶女的遭遇联想到自己并发出感叹的句子是 , 。

36、《春望》中描写城破后萧条之景的句子

是 , 。

37、《师说》中点明“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原因的句子是:,

38、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 , 。

39、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一群儿童欺负人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

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 ,

40、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 敌军压境围城如此凶猛,则我军只有杀出重围,才有生

路: , 。

41、在晏殊的《浣溪沙》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

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句子: , 。

42、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

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句子: , 。

4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

来的奇寒: , 。

4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

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 , 。

45、杜甫在《登高》中抒发年老多病,孤独惆怅的句子

是: , 。

46、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描述了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的句子

是: , 。

47、《逍遥游》中与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扶摇直上九万里”意思相近的句子

是: , 。

48、《离骚》屈原表明自己与古代圣贤一样,要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的句子是: , 。

49、《氓》中表明什么事物都应有限制,反衬男子变化无常的句子是: , 。

50、《岳阳楼记》中体现作者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 , 。

51、《师说》中讽刺士大夫为师的不良风气,近乎谄媚的句子是: , 。

52、《劝学》中表明君子为什么能智慧通达,行动不犯错误的是: , 。

53、孔子重视学习,在《论语》中说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

54、《赤壁赋》中描写箫声的特点,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的是: , , ,。

55、《赤壁赋》中用天地之大与个人渺小对比,用宇宙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对比抒发人生的悲哀的诗句

是: , , ,

56、《赤壁赋》中初秋时节江上自然风光,写出秋江的爽朗和澄澈的是: , 。

57、《逍遥游》中写出最终人达到的最高境界的是: , 。

58、《虞美人》中用东风明月来表达对诗人对故园深切怀念的是: , 。

59、《氓》中,表现男子对爱情没有定准的态度的两句是: , 。

60、《蜀道难》中,用蜀国古代传说说明蜀道高险的原因是: , 。

61、《琵琶行》中,用比喻的手法表现琵琶声沉重浑厚和轻细柔和的句子是: , ,

62、《逍遥游》中关于庄周认为那些才智能胜一官之职,品德能使一国之君满意,能为能使全国人信任,并且自很得意的人,其实也想鸟一样所见甚小的句子是: , 。 , , 。

63、论语中,孔子认为三个人走在一起,必定可以从他人学到长处,并改正自己的短处的句子是: , 。《师说》中韩愈表达了相同意思的句子是: , 。

64、《蜀道难》中,描写剑阁高峻险恶,一人把关万人攻不破的句子是: , 。

65、《赤壁赋》中,描写苏子与客在江边打渔砍柴,和鱼虾鹿作伴,相互劝酒的句子是: , 。

66、《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宁愿突然死去,也不愿做出小人之态的句子

是: , 。

67、《离骚》中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 。

68、《离骚》中写自己与小人们的矛盾不可避免,也是不可调和的,自己愿为正道而死: , 。

69、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希望为国效力: , 。

70、李煜在《相见欢》中用月亮来抒发离愁: , 。

7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回忆周瑜英姿: , 。 72、在《琵琶行》中,既写出了乐曲因幽咽低沉而暂停,也写出了琵琶女情感的极度压抑的两句: , 。

73、苏轼《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描写与家人相见却无法被认出来的句子是: 。

74、白居易《琵琶行》中,作者感叹与琵琶女遭遇相同,即使不相识也能有共通之处的是: , 。

75、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抒写将士们无限思乡却因功业未成归乡遥遥无期的句子是: , 。

76、《论语》中用以比喻在艰难苦困的时期能经受考验的友情是真情实意的是: , 。

77、《逍遥游》中小大之辩: , 。

78、《琵琶行》中,首段用互文的一句是 , 。

79、《琵琶行》中,既侧面烘托了四周环境的寂静,又表现出人和物都被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所感染的一句是: , 。

80、《蜀道难》中,峥嵘的剑阁有 , 的气势。

81、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这一点出自《琵琶行》中的 , 。

82、《论语》中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而《师说》中却有 , 。

83、《氓》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遗弃的句子是: , 。

84、《离骚》中表现诗人宁可突然死去也不愿做世俗小人的句子是: , 。

85、《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写生命之渺小的句子是: , 。

86、《蜀道难》中表明蜀道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 , 。

87、《蜀道难》中引用“五丁开山”的神话的句子是: , 。

88、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 , 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89、在岳阳楼记中,借鸟鱼欢悦描绘晴朗之景的句子是: , 。

”。

93、《氓》中,用比兴手法喻指女子青春美貌和年华逝去一句是: , 。

94、蜀道难中,表现剑阁地势高险一句是: , 。

95、《破阵子》中诗人军中生活一句是: , 。

96、赤壁赋中写出用拟人手法写出月的眷念踯躅的两句是: , 。

97、《赤壁赋》中表达从大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的两句是: , 。

98、屈原以 , 告诉我们, 一个人只要志向坚定,死也不能迫使他屈服。

99、江心荡舟乐趣无穷,倘若在夜晚,天水难分,月露同色,别有一般风韵,如《赤壁赋》中 , 所描写的那样,使人心旷神怡,如 , 。那样,像在乘风飞行,使人远离尘世,归于仙境。

100、“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男赋深情。”姜夔以杜牧之口写出扬州路战后那凄惨之景,而辛弃疾则用 , , 。写出记忆中的扬州战火。

形容远离小人的句子篇七
《《出师表》》

《出师表》复习题篇

一、文学常识

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谥号忠武。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代表作:《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本文选自《汉魏六朝散文选注》。

3、体裁:表,古代文章体裁的一种,是臣下给皇帝的奏章,多用于陈述衷情。(主要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记叙。) (人教版: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二、解词

中道:中途。 崩殂:死。古代帝王死称崩。殂,死亡。

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 诚:确实,的确。

秋:时。 懈:懈怠,放松。

殊遇:优待,厚遇。 宜:应该,应当。 开张:扩大。 圣听:圣明的听闻。

光:发扬光大。 恢弘:发扬、振奋。又作“恢宏”

妄:随便,胡乱。 菲薄:轻视

引喻:称引、譬喻。 失义:不合道理。

义:适宜、恰当。 塞:堵塞。

忠谏:忠诚进谏。 俱:全,都。

陟:升。 罚:惩罚。

臧:善。 否:恶。

陟罚:指升降官职。 臧否:指评价人物。

异同:不同,偏义词。 若:如果。

作奸犯科:做奸邪的事情,犯科条法令。 忠:尽忠。

有司:指主管官吏。 论:评定、判定。

刑:罚。 昭 :显示

平明:公平英明。 理:治

偏私:偏袒私情。 内:指宫中。

外:指府中。 良实:忠良笃实。

志虑忠纯: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是以:因此。

简拔:选拔。 遗:给予。

愚:我(诸葛亮自谦)。 咨:询问。

裨补缺漏:补救缺点和疏漏。裨补,补救。裨,增益。

阙:通“缺”,缺点。 漏:疏漏。

广益:增加好处。 性行:性格与行为。

淑均:和善公平。 称:称赞。

举:推举,举荐。 行阵:军队的行列,泛指军队。

优劣:好的差的人。 亲:亲近。

远:疏远,远离。 所以:……的原因。

兴隆:兴盛。 倾颓:倾覆,衰败。

每:常,常常。 未尝不:没有不。

痛恨:痛心遗憾。 贞良死节:坚贞忠直,能以死报国。

愿:希望。 信:信任。

布衣:平民。 躬:亲自。

苟全:苟且保全。 闻达:扬名做官。

以:认为。 卑鄙:地位低微,见识鄙陋。

猥:辱,降低身份。 枉屈:屈尊前来相访。

顾:看望,拜访。 由是:因此。

遂:于是,就。 许:答应。

驱驰:奔走效劳。 值:遇到。

倾覆:兵败。 际:时期。

尔来:从那时以来。 谨慎:认真,慎重。

夙夜:早晚。 忧叹:忧愁叹息。

效:完成,实现。 不毛:不长庄稼,指未开发的荒凉的地方。毛,苗。 兵:兵器。 甲:指装备。

奖率:奖励和率领。 三军:全军。

庶:表示希望。 竭:尽。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驽:下等的马。

钝:刀刃不锋利。 攘:排斥,排除。

所以:用来…… 职分:职责本分。

斟酌损益:斟酌情理,掌握分寸。损,减少。益,增加。

效:任务。 治:惩治 。

兴德:发扬圣德。 慢:疏忽,怠慢。

彰:显示,显扬。 咎:过失。

谋:谋划。 咨诹:询问。

善道:好道理。 察纳:明察采纳。

雅言:正言,正确的言论。 不胜:不尽。

临:面对。 涕零:眼泪落下。

通假字

①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②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放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捡”,挑选。)

古今异义

1、秋:古义(时);今义(秋天)。

2、开张:古义(扩大);今义(指商店开始营业)。

3、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十分憎恨)。

4、布衣:古义(平民);今义(布制衣服)。

5、卑鄙:古义(地位低微,见识鄙陋);今义(品质低劣,下流)。

成语归纳

1、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广泛地听取别人意见。2、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3、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4、作奸犯科:做奸邪的事情,犯科条法令。

5、苟全性命:苟且保全性命。 6、斟酌损益:处理事情斟酌情理,掌握分寸,有所兴革。

7、感激涕零:形容感激得流下了眼泪。 8、不知所云/言:不知道说些什么。

9、三顾茅庐: 用来泛指真心诚意地登门拜访或一再邀请某人。

10、亲贤远佞: 亲近贤臣,疏远奸邪小人。 11、计日而待:数着日子等待,指马上就要实现。

12、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13、不毛之地:指未开发的荒凉的地方。

14、危急存亡:情势危险急迫,关系到生存或灭亡。 15、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16、陟罚臧否:升降官职,评价人物。 17、咨诹善道:询问好道理。

18、察纳雅言:明察采纳正确的言语。 19、攘除奸凶:排除奸凶。

判断句

①是没有明确语言标志的判断句, 例如:

1、此皆良实

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②“也”,判断句标志,例如: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三、整体感知

1、主旨

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顺利出师北伐。也表达了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2.写作目的

请求出师北伐,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劝勉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表达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3.写作特色

(1)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抒情和叙事,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全文表达方式有什么特色?)

(2)本文语言具有率直、质朴、恳切、精练的特点。(怎样理解诸葛亮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炼的特色?)

A.全文624个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之情贯穿全篇,望后主继承遗志完成大业,表现了文章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B.全文不用典,无比喻,重真情实感,处处不失臣子身份。

C.本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行文,运用排比,还有许多成语沿用至今。

4.全文的抒情线索/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

报先帝、忠陛下。

5、人物形象:

①诸葛亮

淡泊名利;知恩图报;对蜀汉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谨慎勤勉,知人善任,有治世之才;是智慧的化身,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

②刘备

从三顾茅庐看: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气度宽宏。从白帝城托孤看:他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③刘禅

从三条建议看,他偏听偏信,赏罚不明,不辨忠奸,亲佞远贤。总之贪图享乐,胸无大志,苟且偷安,昏庸无能。

四、理解性默写

1、分析蜀国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作者分析有力的主观条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3、形成有力主观条件的原因是: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4、作者提出“开张圣听”这一建议的目的/好处是: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5、《诸葛亮集》中“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本文中意思一致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6、推荐郭攸之等人的原因是: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拨以遗陛下)。

7、提出亲贤的具体做法是: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8、任用这些贤臣带来的好处是: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9、作者认为先汉兴隆的原因/本段的中心句/“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代的内容/“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

10、作者认为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亲小人,远贤臣。

11、作者提出“亲贤远佞”建议的原因/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历史经验教训的句子: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2、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13、写作者生活恬淡,无意于功名利禄的语句/表明作者的志趣抱负、品格高远、生性超凡脱俗、不求功名、默默为蜀汉效力的语句/作者自述心志,表明自己志趣淡泊,无意于功名的名句/诸葛亮《诫子书》中有一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表现了作者恬静寡欲,但又志趣过人,由此可联想到《出师表》中的一句话/与“人到无求品自高”一句,表达了一种旷达高远的人生境界,意境相同的句子/表明作者“静以修身”“淡泊明志”的过人志趣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4、概述”三顾茅庐”的故事/“感激”的原因/“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5、写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的语句/临危受命,写尽作者一生的千古名句/诸葛亮深情回忆追随刘备创业时期处境艰难的句子/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刘备被曹操战败,诸葛亮临危请命,出使东吴,以图联吴抗曹大计,在本文中自述为/本文形容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的句子/赞美那些力挽狂澜的传奇人物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6、体现“白帝城托孤”的句子: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7、受命以来的心情是/“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是: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受命以来的行动是: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19、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是: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0、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出师前的有利条件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1、诸葛亮提到“先帝临崩寄臣以大事”,“大事”指/写出师表的战略目标,自己的职分的句子: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2、表达作者思想情感,贯穿全文的句子/诸葛亮一切行动的情感基础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3、表明作者严于律己的句子:不效,则治臣之罪。

24、作者向后主提出的希望是: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25、体现诸葛亮矛盾复杂的心情是: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五、内容理解

1、作者提出建议前分析了蜀国面临着怎样的形势?目的是什么?

(1)先分析蜀汉面临的不利的客观形势:“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又分析了蜀汉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分析不利客观条件的目的:起笔凝重,痛惜刘备大业未竟;隐含创业维艰,意在引起后主深思,即警其心。

(3)分析有利主观条件的目的:鼓励刘禅树立兴复汉室的信心,励精图治,亲信忠臣。

2、本文开篇有何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本文开篇分析不利的客观形势,起笔凝重,表达作者痛惜刘备大业未完成的感情,也隐含着创业艰难的意思,意在引起刘禅的深思,即警其心,为全文议论做铺垫。在分析不利的形势后又引出有利的主观条件,既使后主意识到形势的危急,又要树立兴复汉室的信心。

3、作者在第二段针对什么情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针对刘禅跟宫中亲近,宠信宦官等小人,跟府中疏远,有所偏袒,如任其发展下去,则内外异法而政治不行,法治不行则在诸葛亮离开国都的情况下,政局必乱。

※4、诸葛亮从哪些方面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本文反复陈述的重点/哪一条是核心主旨所在?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1)分别从纳谏、法治、用人三方面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2)其中亲贤远佞是文章主旨所在。

(3)理由如下:A、能否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在于刘禅能否亲贤远佞。B、表文中较多篇幅谈选贤举能,说明亲贤远佞关系到国家存亡。C、意在开导昏庸的刘禅,劝他继承先帝遗志,励精图治,兴复汉室。D、亲贤远佞思想贯穿全篇,开头先帝遗德,结尾先帝遗诏都指此而言。

5、第五段与前两段有怎样的联系?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用心?

第五段在前两段荐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并总收文章第一部分。反复告诫刘禅亲贤远佞的重要,希望他能够以先帝为榜样,兴复汉室。

※6、作者向刘禅进言后,转而自叙本志,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第六段作者为何要自叙本志并追溯以往的历史和白帝城托孤的事?

①他自叙本志,是表明自己志向高远,淡泊名利;②进而引出三顾之恩和与先帝共患难的历史,既表达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和效忠刘氏父子的忠心;③以及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④同时告诫后主创业维艰,希望他以先帝为榜样,修明政治,支持北伐。

7.如何理解第六段是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作铺垫?

作者自叙本志,为了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而“出师北伐”,“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由此自然引出下文。

8、“后值倾覆„„二十有一年矣”说明了什么内容?目的何在?/“受任于”名句赏析。

概括了诸葛亮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也说明创业维艰;进一步表达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更是诸葛亮追随刘备,临危受命,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真实写照。

8、如何理解“不求闻达于诸侯”,后来却“遂许先帝以驱驰”,最后成为一代贤相?/前后是否矛盾?

不矛盾。前者表明诸葛亮本来淡泊名利的高洁志趣,但被先帝三顾茅庐所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格所感动,为酬三顾之恩才甘愿奔走效劳,出山辅佐以超群的智慧和过人的才能成为一代贤相。

9、最后一段,可以看出诸葛亮出师前,情感复杂,分析“临表涕零”的原因?

①怀念先帝,为先帝大业未竟过早离世而悲痛惋惜;

②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的信任,为自己二十多年的辛苦辗转而无限感慨;

③即将出师北伐,胜负难料,而后主昏庸无能,朝廷内小人作祟,难免有后顾之忧;

④即将出师,对后主依依不舍,深切希望后主继承先帝遗志,修明政治,稳定后方;

总之,情感复杂,无以言表,不禁潸然泪下。

10、文中多次(13次)提到先帝,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诸葛亮对先帝怀有怎样的情感?

①表达诸葛亮对先帝三顾之恩和白帝城托孤信任的感激之情;②先帝大业未竟而中途去世的怀念和惋惜;

③表达“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和知恩图报的情感; ④临危受命,不畏艰难,对先帝的效忠之情;

⑤希望后主以先帝为榜样,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大业的感情。

11、作者提出建议时,为使后主能够接受建议,听从自己的观点,可谓极尽老臣之能,用心良苦,阅读本文后,请你谈谈诸葛亮的良苦用心表现在哪些方面?

形容远离小人的句子篇八
《出师表》

出师表

一、文学常识

1、出处:本文选自《汉魏六朝散文选注》。

2、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谥号忠武。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代表

作:《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诫子书》(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体裁:表,古代文章体裁的一种,是臣下给皇帝的奏章,多用于陈述衷情。(主要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记叙。)

(人教版: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二、词语解释

中道:中途

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

秋:时

殊遇:优待,厚遇

开张:扩大

光:发扬光大

妄:随便,胡乱

引喻:称引、譬喻

塞:堵塞

俱:全,都

罚:惩罚

否:恶

臧否:指评价人物

若:如果

有司:指主管官吏

刑:罚

平明:公平英明

偏私:偏袒私情

志虑忠纯: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简拔:选拔

愚:我(诸葛亮自谦)

裨:增益

阙:通“缺”,缺点

广益:增加好处

淑均:和善公平 举宠:推举,举荐

优劣:好的差的人

远:疏远,远离 兴隆:兴盛

每:常,常常

痛恨:痛心遗憾

愿:希望

布衣:平民

苟全:苟且保全

以:认为

崩殂:死。古代帝王死称崩。殂,死亡诚:确实,的确 懈:懈怠,放松 宜:应该,应当 圣听:圣明的听闻。 恢弘:发扬、振奋。又作“恢宏” 菲薄:轻视 义:适宜、恰当 忠谏:忠诚进谏 陟:升 臧:善 陟罚:指升降官职 异同:不同,偏义词。 忠:尽忠 论:评定、判定 昭 :显示 理:治 良实:忠良笃实 是以:因此 遗:给予 咨:询问 裨补:补救 漏:疏漏 性行:性格与行为 称之:称赞 行阵:军队的行列,泛指军队 亲:亲近 所以兴隆:„„的原因 倾颓:倾覆,衰败 未尝不:没有不 贞良死节:坚贞忠直,能以死报国 信:信任 躬:亲自 闻达:扬名做官 卑鄙:地位低微,见识鄙陋

猥:辱,降低身份 枉屈:屈尊前来相访

顾:看望,拜访 由是:因此 遂许:于是,就 遂许:答应

驱驰:奔走效劳 值:遇到

倾覆:兵败 际:时期

尔来:从那时以来 谨慎:认真,慎重

夙夜:早晚 忧叹:忧愁叹息 不效:完成,实现 不毛:不长庄稼,指未开发的荒凉的地方 兵:兵器 甲:指装备

奖率:奖励和率领 三军:全军

庶:表示希望 竭:尽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驽:下等的马。

钝:刀刃不锋利 攘:排斥,排除

所以:用来„„ 职分:职责本分

损:减少 益:增加 之效:任务 治:惩治

兴德:发扬圣德 慢:疏忽,怠慢

彰:显示,显扬 咎:过失

谋:谋划 咨诹:询问 善道:好道理 察纳:明察采纳 雅言:正言,正确的言论 不胜:不尽

临:面对 涕零:眼泪落下

通假字 ①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②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放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捡”,挑选。)

古今异义词

1. 秋: 古义: 时 今义: 秋天

2. 开张: 古义: 扩大 今义: 指商店开始营业

3. 痛恨: 古义: 痛心遗憾 今义: 十分憎恨

4. 布衣 古义: 平民 今义: 布制衣服

5. 卑鄙: 古义: 地位低微.见识鄙陋 今义: 品质低劣.下流

成语归纳

1.开张圣听: 扩大圣明的听闻,广泛地听取别人意见。2.妄自菲薄: 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3.引喻失义: 说话不恰当。 4.作奸犯科: 做奸邪的事情,犯科条法令。

5.苟全性命: 苟且保全性命。 6.斟酌损益: 处理事情斟酌情理,掌握分寸,有所兴革。

7.感激涕零: 形容感激得流下了眼泪。 8.不知所云/言: 不知道说些什么。

9.三顾茅庐: 用来泛指真心诚意地登门拜访或一再邀请某人。

10.亲贤远佞: 亲近贤臣,疏远奸邪小人。 11.计日而待: 数着日子等待,指马上就要实现。

12.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13.不毛之地:指未开发的荒凉的地方。

14.危急存亡:情势危险急迫,关系到生存或灭亡。 15.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16.陟罚臧否:升降官职,评价人物。 17.咨诹善道:询问好道理。

18.察纳雅言:明察采纳正确的言语。 19.攘除奸凶:排除奸凶。

判断句

①是没有明确语言标志的判断句, 例如:

1.此皆良实

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②“也”,判断句标志,例如: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三、整体感知

1.主旨概括:

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顺利出师北伐。也表达了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2.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请求出师北伐,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劝勉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表达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3.写作特色:

(1)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抒情和叙事,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全文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色?)

(2)本文语言具有率直、质朴、恳切、精练的特点。(怎样理解诸葛亮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炼的特色?)

A.全文624个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之情贯穿全篇,望后主继承遗志完成大业,表现了文章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B.全文不用典,无比喻,重真情实感,处处不失臣子身份。

C.本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行文,运用排比,还有许多成语沿用至今。

4.全文的抒情线索/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报先帝、忠陛下。

5、人物形象:

诸葛亮:淡泊名利;知恩图报;对蜀汉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谨慎勤勉,知人善任,有治世之才;是智慧的化身,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

刘备:从三顾茅庐看: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气度宽宏。从白帝城托孤看:他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刘禅:从三条建议看,他偏听偏信,赏罚不明,不辨忠奸,亲佞远贤。总之贪图享乐,胸无大志,苟且偷安,昏庸无能。

四、理解性默写

1. 分析蜀国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 作者分析有力的主观条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3. 形成有力主观条件的原因是: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4. 作者提出“开张圣听”这一建议的目的/好处是: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5.《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本文中意思一致的句子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6. 推荐”郭攸之”等人的原因是: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拨以遗陛下)

7. 提出亲贤的具体做法是: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8. 任用这些贤臣带来的好处是: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9. 作者认为先汉兴隆的原因/本段的中心句/“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代的内容/“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

10. 作者认为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亲小人,远贤臣

11. 作者提出“亲贤远佞”建议的原因/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历史经验教训的句子: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2. 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13.(1)写作者生活恬淡,无意于功名利禄的语句/表明作者的志趣抱负、品格高远、生性超凡脱俗、不求功名、默默为蜀汉效力的语句(2)作者自述心志,表明自己志趣淡泊,无意于功名的名句(3)诸葛亮《诫子书》中有一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表现了作者恬静寡欲,但又志趣过人,由此可联想到<<出师表>>中的一句话

(4)与“人到无求品自高”一句,表达了一种旷达高远的人生境界,意境相同的句子(5)表明作者“静以修身”“淡泊明志”的过人志趣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4. 概述”三顾茅庐”的故事/“感激”的原因/“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5.(1)写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的语句/临危受命,写尽作者一生的千古名句(2)诸葛亮深情回忆追随刘备创业时期处境艰难的句子/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3)刘备被曹操战败,诸葛亮临危请命,出使东吴,以图联吴抗曹大计,在本文中自述为(4)本文形容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的句子/赞美那些力挽狂澜的传奇人物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6. 体现”白帝城托孤”的句子: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7. 受命以来的心情是/“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是: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 受命以来的行动是: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19. 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是: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0. 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出师前的有利条件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1. 诸葛亮提到“先帝临崩寄臣以大事”,“大事”指/写出师表的战略目标,自己的职分的句

子: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2. 表达作者思想情感,贯穿全文的句子/诸葛亮一切行动的情感基础是: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3. 表明作者严于律己的句子: 不效则治臣之罪。

24. 作者向后主提出的希望是: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25. 体现诸葛亮矛盾复杂的心情是: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五、内容理解:

1、作者提出建议前分析了蜀国面临着怎样的形势?目的是什么?

(1)先分析蜀汉面临的不利的客观形势:“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又分析了蜀汉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分析不利的客观条件的目的是:起笔凝重,痛惜刘备大业未竟;隐含创业维艰,意在引起后主深思,即警其心。

(3)分析有利的主观条件的目的:鼓励刘禅树立兴复汉室的信心,励精图治,亲信忠臣。

2、本文开篇有何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本文开篇分析不利的客观形势,起笔凝重,表达作者痛惜刘备大业未完成的感情,也隐含着创

业艰难的意思,意在引起刘禅的深思,即警其心,为全文议论做铺垫。在分析不利的形势后又引出有利的主观条件,既使后主意识到形势的危急,又要树立兴复汉室的信心。

3、作者在第二段针对什么情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针对刘禅跟宫中亲近,宠信宦官等小人,跟府中疏远,有所偏袒,如任其发展下去,则内外异法而政治不行,法治不行则在诸葛亮离开国都的情况下,政局必乱。

4、诸葛亮从哪些方面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本文反复陈述的重点/哪一条是核心主旨所在?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1)分别从纳谏、法治、用人三方面,

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2)其中亲贤远佞是文章主旨所在。

(3)理由如下:A、能否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在于刘禅能否亲贤远佞。B、表文中较多篇幅谈选贤举能,说明亲贤远佞关系到国家存亡。C、意在开导昏庸的刘禅,劝他继承先帝遗志,励精图治,兴复汉室。D、亲贤远佞思想贯穿全篇,开头先帝遗德,结尾先帝遗诏都指此而言。

5、第五段与前两段有怎样的联系?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用心?

第五段在前两段荐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并总收文章第一部分。反复告诫刘禅亲贤远佞的重要,希望他能够以先帝为榜样,兴复汉室。

6、作者向刘禅进言后,转而自叙本志,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第六段作者为何要自叙本志并追溯以往的历史和白帝城托孤的事?

他自叙本志,是表明自己志向高远,淡泊名利;进而引出三顾之恩和与先帝共患难的历史,既表达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和效忠刘氏父子的忠心,以及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同时告诫后主创业维艰,希望他以先帝为榜样,修明政治,支持北伐。

7.如何理解第六段是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作铺垫?

作者自叙本志,为了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而“出师北伐”,“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由此自然引出下文.

8、“后值倾覆„„二十有一年矣”说明了什么内容?目的何在?/“受任于”名句赏析。 概括了诸葛亮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也说明创业维艰;进一步表达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更是诸葛亮追随刘备,临危受命,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真实写照。

8、如何理解“不求闻达于诸侯”,后来却“遂许先帝以驱驰”,最后成为一代贤相?/ 前后是否矛盾?

不矛盾。前者表明诸葛亮本来淡泊名利的高洁志趣,但被先帝三顾茅庐所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格所感动,为酬三顾之恩才甘愿奔走效劳,出山辅佐以超群的智慧和过人的才能成为一代贤相。

9、最后一段,可以看出诸葛亮出师前,情感复杂,分析“临表涕零”的原因?

(1)怀念先帝,为先帝大业未竟过早离世而悲痛惋惜;

(2)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的信任,为自己二十多年的辛苦辗转而无限感慨;(3)即将出师北伐,胜负难料,而后主昏庸无能,朝廷内小人作祟,难免有后顾之忧;(4)即将出师,对后主依依不舍,深切希望后主继承先帝遗志,修明政治,稳定后方。总之,情感复杂,无以言表,不禁潸然泪下。

10、文中多次(13次)提到先帝,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诸葛亮对先帝怀有怎样的情感?

(1)表达诸葛亮对先帝三顾之恩和白帝城托孤信任的感激之情;(2)先帝大业未竟而中途去世的怀念和惋惜;(3)表达“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和知恩图报的情感;(4)临危受命,不畏艰难,对先帝的效忠之情;(5)希望后主以先帝为榜样,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大业的感情。

11、作者提出建议时,为使后主能够接受建议,听从自己的观点,可谓极尽老臣之能,用心

形容远离小人的句子篇九
《句子基本成分和语序不当》

形容远离小人的句子篇十
《诗句默写》

苏教版语文填写汇总

九上: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唐 刘禹锡《陋室铭》

2李白《塞下曲》中写军旅生活紧张的两句诗: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运用典故表明戍边将士赤胆忠心、为国杀敌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两句诗: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唐 王之涣 《凉州词》

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 王之涣《凉州词》

5、卢纶《塞下曲》中写将军准备追赶迎敌的场面,突出表现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的两句诗: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唐 《塞下曲》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8、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宋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关雎》

10、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蒹葭》

11、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韩愈《进学解》

1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1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 晏殊《蝶恋花》

1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 柳永《凤栖梧》

1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 辛弃疾《青玉案》

1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公孙丑下》

1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 公孙丑下》

18、陈水扁要搞台独,遭到了两岸人民的强烈反对,这正如《孟子》中所说的那样:“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9、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0、《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有远大志向抱负的句子是:“嗟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表现陈胜有着朴素的阶级感情的一句话是:“苟富贵,无相忘。”表现陈胜有强烈的反抗意识的一句是:“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表现男儿当自强的句子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民生活环境及生活情景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吴均《与朱元思书》

2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吴均《与朱元思书》

25、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26、吴均《与朱元思书》中表现自己否定世俗社会,向往大自然感情的一句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谷忘反。

27、《捕蛇者说》中表现全文主旨句的是:“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28、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29、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墮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30、《岳阳楼记》中表现文章主旨及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作者阔大胸怀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1、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借此干涉别国的内政。

32、《醉翁亭记》中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33、《醉翁亭记》中表现全文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 《相见欢》

3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南唐 李煜《相见欢》

3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北宋 晏殊《浣溪沙》

37、晏殊《浣溪沙》一词构成“新”“旧”对比的词句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38、《龟虽寿》中表达诗人为全国统一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新颖。

4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瀚海阑干百丈冰”把诗人的视野由军营转到大漠;“愁云惨淡万里凝”写出了天气的悲戚压抑,为下文送别渲染了悲凉压抑的气氛。

4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意境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相近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把送别的意境写得悠远绵长的,对友人依依不舍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2、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唐 王维 《宋刘司直赴安西》

43、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木兰花》

44、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木兰花》

45、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欧阳修《蝶恋花》

46、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

47、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

48、《岳阳楼记》中描写岳阳楼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9、《岳阳楼记》中描写湖光月影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5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1、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52、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九下: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晋 陶渊明《饮酒》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晋 陶渊明《饮酒》

3、陶渊明《饮酒》诗中,用以表达自己恬淡、闲适自然的生活情趣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陶渊明《饮酒》诗中,表达自己喜欢菊花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陶渊明《饮酒》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唐 李白《行路难》

7、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表明远大的志向和敢于胜利的信心。

8、《行路难》中最能表现李白抱负远大、执着自信、勇往直前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表现李白对前途充满信心,希望得到重用,以古人作比,运用典故的句子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0、表现世路艰难的句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1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12、曹刿认为鲁庄公可以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3、《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想靠祭祀神灵来取得战争胜利,曹刿对此事的评价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1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15、“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1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二章》《鱼亦我所欲也》

17、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二章》《鱼亦我所欲也》

18、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孟子二章》《鱼亦我所欲也》

19、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二章》《鱼亦我所欲也》

20、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也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二章》《鱼亦我所欲也》

21、《孟子》在《鱼亦我所欲也》中告诉我们,当“生”和“义”面临选择时,正确的做法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22、《孟子》在《鱼亦我所欲也》中表达了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似的人生追求的句子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2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24、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2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26、 成语“居安思危”与《孟子二章》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27、《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孟子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的生活的磨练,这些千古名句传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8、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29、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30、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出师表》

31、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

表》

3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

3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4、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到被子的是“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35、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能体现杜甫体察人间冷暖、兼济天下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6、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从视觉和听觉写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37、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兴, 百姓苦; 亡, 百姓苦。元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38、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对百姓深切同情的句子是:兴, 百姓苦; 亡, 百姓苦。

39、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宋 苏轼 《江城子 密州出猎》

40、表现作者渴望报效祖国,抗击匈奴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宋 陆游 《游山西村》

42、陆游 《游山西村》中,现在经常用来形容另一番境界的句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51025.html

    上一篇:最拽的话

    下一篇:形容舞蹈的好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