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事迹

| 环评师 |

【www.guakaob.com--环评师】

米兰昆德拉事迹篇一
《米兰·昆德拉》

米兰·昆德拉

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1948年,到首都布拉格读大学。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主要作品:《小说的艺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生活在别处》、《玩笑》

经典语录:

1.一切罪恶在事先已被原谅,一切也就卑鄙地许可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3.为什么上帝看到思考的人会笑?那是因为人在思考,却又抓不住真理。因为人越思考,一个人的思想就越跟另一个人的思想相隔万里。—《小说的艺术》

4.来,让我们穿上最美丽的衣服走在街头,爽朗地高声大笑,让所有人的目光注视着我们,让我们真的叫他们忌妒。来,让我们轰轰烈烈地经历一次爱情,甜蜜热切地在绿草地上拥抱,让我们的手指互相缠绕心灵互相抚慰,让我们真的叫他们忌妒。—《生活在别处》

5.写作癖在政客、出租车司机、产妇、情妇、杀人犯、小偷、妓女、警察局长、医生以及病人中的不可避免的泛滥,在我看来,无非表明着每个人毫无例外都具有作家的潜质,乃整个人类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走到大街上,大声喊:我们都是作家!—《笑忘录》

6.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无法忍受自己迟早会消亡,消亡到一个冷漠的世界里,默默无闻,无

声无臭。因此,只要还来得及,他就要把自己变成有词语组成的他自己的世界。—《笑忘录》

7.速度是出神的形式,这是技术革命送给人的礼物。跑步的人跟摩托车手相反,身上总有自己存在,总是不得不想到脚上老茧和喘气;当他跑步时,他感到自己的体重、年纪,就比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身与岁月。—《慢》

8.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认》

9.我们无法忘记战争中孩子那双纯洁的眼睛。她静静地面对着空中掠过射出的子弹的战机,面对着远处精确制导炸弹呼啸着划过城市的夜空,面对着坦克车的炮火摧毁了她父母兄弟的家园,面对着四散奔逃的人们在血泊中喘息与哀鸣。——《为了告别的聚会》

主要事迹:

1929年4月1日,米兰·昆德拉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父亲是钢琴家、音乐教授,当过音乐学院院长。昆德拉孩提时代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父亲的书房里度过的。在这里,他经常悄悄地听父亲给学生讲课;父亲亲自教他弹钢琴,引领他一步步走进音乐世界;任意浏览父亲众多的藏书。十来岁时,他就已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捷克的和外国的都有。十三四岁时,正值二战时期,他师从捷克最出色的作曲家之一保尔·哈斯学习作曲。后来,哈斯先生被关进集中营,再也没有出来。昆德拉始终把他当做“我个人神殿中的一位”。他写下的第一首诗,就是《纪念保尔·哈斯》。

1948年,19岁的米兰·昆德拉考入布拉格查理大学哲学系后,经常去听音乐课。后来又到布拉格电影学院读电影专业,并在那里毕了业。迷恋音乐的同时,昆德拉还投入到了写诗的热情之中。从昆德拉的第一本诗《人:一座广阔的花园》中,人们就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当时的捷克文坛,教条主义盛行,公式化的诗歌到处泛滥。而昆德拉的诗却带有明显的超现实主义色彩和批判精神。

1956年,他完成了在布拉格电影学院的学业,留校当了一名教师,教授世界文学。留校后

不久,昆德拉开始大量阅读理论书籍,并继续大学期间就已开始写作的《小说的艺术》一书。从25岁开始,至27岁完成,差不多花了两年时间。写作此书的直接动机是获得教师资格,也有教学方面的需要,同时还为了解决文学实践中的一些困惑。《小说的艺术》1960年出版,1964年获得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奖。昆德拉的笔触几乎立即伸向了戏剧。他在自己的祖国先后写过3个剧本。

1968年8月,苏联军队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玩笑》被列为禁书,立即从书店和图书馆消失了。在东欧国家,除去波兰和南斯拉夫,它遭受了同样的命运。昆德拉党籍被开除,在电影学院的教职也被解除,所有作品都一下子从书店和公共图书馆消失,同时还被禁止发表任何作品。

1995年秋天,捷克政府决定将国家最高奖项之一-功勋奖授予米兰·昆德拉。他欣然接受,并以书面形式回答了捷克《人民报》记者的提问。谈到获奖感受时,昆德拉说:“我很感动,也许可以说,尤为让我感动的是瓦茨拉夫·哈维尔给我的信。特别是信中的这样一句话:他把这次授奖看做是给我与祖国和祖国与我的关系,画了一个句号。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本意: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

经典语句:

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也许在宇宙中存在一个星球,在那里人第二次来到世上,同时还清楚地记得以前在地球上的人生和在尘世间获得的所有经历。也许还存在着另一个星球,在那里人可以第三次来到世上,带着前两次活过的人生经验。也许还有许多其他的星球,人类不断地重生,每一次重生都会提高一个层次,多一次人生经验,日臻成熟...

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 这可以是对无数女人的欲求)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这只能是对一个女人的欲求)而体现出来的。——我想起了中国古诗中的一句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是一睁眼,就能看到沐浴在晨光中爱人的脸庞。岁月流逝,让我们互相陪伴。

爱情就像是帝国:它们建立在信念之上,信念一旦消失,帝国也随之灭亡。

人生如同谱写乐章。人在美感的引导下,把偶然的事件(贝多芬的一首乐曲、车站的一次死亡)变成一个主题,然后记录在生命的乐章中。犹如作曲家谱写奏鸣曲的主旋律,人生的主题也在反复出现、重演、修正、延展。

假若两个人还年轻,他们的生命乐章不过刚刚开始,那他们可以一同创作旋律,交换动机,但是,当他们在比较成熟的年纪相遇,各自的生命乐章已经差不多完成,那么,在每个人的乐曲中,每个词,每件物所指的意思便各不相同。

夜间,墓地里布满星星点点的烛光,仿佛众亡魂在举办儿童舞会,是的,儿童舞会,因为亡魂都如孩子一般纯洁。不管生活有多残酷,墓地里总是一片安宁,哪怕是在战争年代,在希特勒时期,斯大林时期,在所有的被占领时期。——很多白发老人也有着孩童般的纯洁可爱。

公墓有时也是石化的名利场。公墓里的众生根本没在死后变得清醒起来,反倒比生前更为痴颠。他们在铭碑上夸耀着自己的显赫。那里安息的不是父亲、兄弟、儿子或祖母,而是名流、政要和头衔及荣誉加身的人物,哪怕只是个小职员,也要在此摆出他的身份、级别、社会地位——即他的尊严——供人瞻仰。

米兰昆德拉事迹篇二
《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句》

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句

1、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昆德拉一部作品的标题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和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的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2、 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力量在远处进行暗杀,人类在几分钟就会灭绝。 ——《为了告别的聚会》

我们无法忘记战争中孩子的那双纯洁眼睛。她静静地面对着空中的掠过射出的子弹的战机,面对远处精确制导炸弹呼啸着划过城市的夜空,面对着坦克车的炮火摧毁了她父母兄弟的家园,面对着四散奔逃的人们在血泊中喘息与哀鸣……

3、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昆德拉一篇演讲的标题

不必担心上帝的笑声,他的笑声中饱含着理解与信任。只有当人类的任性与自私还在他的掌握之中,只有当人类的所思所想并不是在毁灭自身的存在,只有当人类不断地反思自身的弱点并且努力去发现人性中美丽的光芒,上帝才会发出如此喜悦的笑声。或许人类停止思考,上帝就会震怒。

4、 人从来就想重写自己的会传记,改变过去,抹去痕迹,抹去自己的,也抹去别人的,想遗忘的远不是那么简单。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真正的英雄,其实不问出处。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在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也还需回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经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起。

5、 在这个世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被被控制和记录。

——《认》

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下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步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择的终点。

6、 来,让我们真的叫他们忌妒。

《生活在别处》

来,让我们穿上最美丽的衣服走在街头,爽朗地高声大笑,让所有的目光注视着我们,让我们真的叫他们忌妒。来,让我们轰轰烈烈地经历一次爱情,甜蜜热情切地在绿草地上拥抱,让我们的手指相心灵相抚慰,让我们真的叫他们忌妒。 ——米兰昆德拉《身份》语录

在今天这个世界里,我们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被控制,都被记录下来,那些大商场到处有摄像机监视我们,人们摩肩接踵,接连不断,甚至连做爱都会在第二天被搞调查或做研究的人盘问。。。一个人怎么可能避开监视完全消失,连一点痕迹也不留下?(ch. 1)

她甚至都不能自杀,因为自杀就意味着背叛,意味着不愿意再等待下去,完全失去耐心。她将会一辈子都生活在一种无尽头的可怕之中。(ch. 1)

梦将一个人生命中不同的时期化为同等价值,并将人所生活过的一切都拉平,使之具有一种同时性,这让人受不了;梦否认现时的特权地位,使它变得不再那么重要。(ch. 2)

我老是在想,死去之后,人还是活着的。我在想,所谓死亡就是做一场无尽的噩梦。(ch. 3)

这就是友谊的真正与惟一的意义:为对方提供一面镜子,让他可以看到自己以前的形象。假如没有朋友对回忆无休止唠叨,这一形象就可能永远被抹去。(ch. 12)

男人们都成了爸爸。他们不是父亲,而只是爸爸,也就是说,没有父亲的权威的父亲。(ch. 14)

照他的说法,广告就是在隔了很久之后完成这一诗歌目标。它将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转化为诗歌。多亏了广告,日常生活开始变得如同歌曲一般美好。(ch. 10)

他微笑了,一种表明距离的微笑。这样很有风度。你越有权势,就必须越显得有风度。(ch. 10)

他怎么说他爱她,说觉得她很美,也没用。他那情人之眼无法安慰她。因为爱情的目光是一种使她的身体成为惟一的目光。。。。。。不,她需要的不是一种爱情的目光,而是陌生人的、粗鲁的、淫荡的眼光的淹没,这些眼光毫无善意、毫无选择、毫无温柔也毫无礼貌,不可逃脱、不可回避地投注到她身上。正是这种目光将她保持在人的社会群体中,而爱情的目光则将她从中拉出来。(ch. 13)

十六七岁的时候,她特别喜欢一个隐喻;是她自己想出来的、听来的,还是从哪里读到的?没有关系。她想成为一种玫瑰香,一种四处扩散的香味,四处去征服。她希望就这样穿透所有男人,并通过男人,去拥抱整个世界。玫瑰四处扩散的香味:那是对艳遇的隐喻。这个隐喻在她即将成人之际开放,就像是对温柔地与男人混杂相处的浪漫许诺,对穿越所有男人之旅的邀请。可是,她天生又并非是一个常换情人的女人,这个朦胧的、抒情的梦,很快就在宁静而幸福的婚姻中沉睡过去。 (ch. 14)

一个人可以在爱人在场时,因怀念他(她)而痛苦,假如他(她)隐约看到了爱人会不在的将来;爱人的死亡,虽然还看不见,却已经可以感知。(ch. 14)

她因自己毫无艳遇而高兴。艳遇是一种拥抱世界的方式。她不再希望拥抱世界。她不再去想这个世界。(ch. 14)

她因没有艳遇、没有艳遇的欲望而幸福,高兴。她想起自己的隐喻,于是看到一朵迅速凋谢的玫瑰,就像在一部快镜头播放的电影中,很快就只剩下一小根

花茎,黑黑的,永远地消失在了他们共进晚餐的夜晚的白色世界中:玫瑰融化在白色之中。(ch. 14)

记住自己的过去,一直将它藏在身上,这可能是保持人们所说的自我的一贯性的必要条件。为了使自我不至于萎缩,为了使自我保持住它的体积大小,就必须时时浇灌记忆,就像浇灌盆里的花儿一样,而这种灌需要跟一些过去的见证人,也就是说跟朋友们保持固定而有规律的接触。(ch. 16)

朋友是我们的镜子,我们的记忆;我们对他们一无所求,只是希望他们时时擦亮这面镜子,让我们可以从中看看自己。(ch. 16)

在真理和朋友之间,我永远选择朋友。(ch. 16)

友情对我来说,证明了存在着比意识形态、宗教、民族更强烈的东西。(ch. 16)

友情是男人的问题,是他们的罗曼蒂克的事。(ch. 16)

我们因为孩子才依恋这个世界,考虑这个世界的未来,参与它的那些喧哗,那些骚动,把它的那些不可救药的愚蠢之事当回事。(ch. 19)

眼睛,心灵的窗户、脸部的美的中心、一个个体特性的聚合点;但同时又是一种视觉工具,需要不断地洗涮、湿润,用一种含有盐的成分的特殊液体来保护。(ch. 21)

每一个职业都创造出它的思维方式,它的存在方式。一个医生跟农民想的不一样,一个军人跟一个老师的举止不一样。今天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都被我们面对工作的那种一致的无所谓而联合在一起。这种无所谓成了热情。这是我们时代的惟一的共同热情。(ch. 26)

两个人相爱,愿意只有他们两人,与世隔绝,这是很美的事情。但他们用什么来滋养每天的面对面相见?世界虽然实在让人瞧不起,但他们需要这个世界来进行谈话。(ch. 26)

我们惟一的自由是在苦涩与快乐之间选择,既然我们的命运就是一切的毫无意义,那就不能作为一种污点带着它,而是要善于因之而快乐。(ch. 43)

我的目光再也不放开你。我要不停地看着你。(ch. 51)

我怕我的眼睛眨。我怕在我那目光熄灭的一秒钟里,在你的位置上突然滑入一条蛇、一只老鼠,滑入另一个人。(ch. 51)

他试着抬起身来,用嘴唇去接触她。她摇摇头:“不,我只想看着你。”接着又说:“我要让灯光整夜亮着,每夜都亮着。”(ch. 51)

不朽,是死亡的影子或兄妹,看到他也就看到她。

——《不朽》

速度是出神的形式,这是技术革命送给人的礼物。跑步的人跟摩托车手相反,身上总有自己存在,总是不得不想到脚上老茧和喘气;当他跑步时,他感到自己的体重、年纪,就比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身与岁月。

——《慢》

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迷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都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这样的时刻使我感到,历史总是喜欢开怀大笑的。

——《玩笑》 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实。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远离大地,变成一个半真的存在。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米兰昆德拉事迹篇三
《米兰昆德拉》

米兰昆德拉事迹篇四
《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

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认》

一切罪恶在事先已被原谅,一切也就卑鄙地许可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序言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

因为人们愈思索,真理离他越远。

因为人们从来就跟他想像中的自己不一样。

思考从来就不是阻碍自己进步的原因,

思考的目的在找出自身的弱点并实践改进,

想太多而不做,或是不想而假装接受,

这才是上帝发笑的原因,

因为这种思考,

叫做自己骗自己。

我把缺乏经验看作是人类生存处境的性质之一。人生下来就这么一次,人永远无法带着前世生活的经验重新开始另一种生活。人走出儿童时代时,不知青年时代是什么样子,结婚时不知结了婚是什么样子,甚至步入老年时,也还不知道往哪里走:老人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大地是缺乏经验的世界.

人是为了反抗过去才成就未来的。

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象耶稣钉于十字架,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个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这就是尼采说永劫回归观是最沉重的负担的原因吧。

再也无法明白自己要什么。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此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

清静就是不被人注视的那种温馨感觉。人的眼光是沉重的负担,是吸人膏血的吻。

假如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那么我们至少应该改变我们的生活--自由自在的活着.

仇恨的圈套,就在于它把我们和我们的敌手拴得太紧了,这就是战争的下流之处。

在忘却速度时,也许我们正一步一步地走向速度.

生活的本来面目与时间的本来面目相撞击,我们就把这种撞击称做无聊.

年轻无知时结了婚,有了第一个孩子选择了自己的职业.后来有一天,发现也明白了很多事情,但是一切都太迟了,因为人的整个一生已经在一个我们一无所知的年代被决定了.

碰巧的另一种说法,就是命运。

最糟糕的不在于这个世界不够自由,而是在于人类已经忘记自由。

如果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就让我们按照独特的方式去生活吧,抛却所有的旧事物。

我们惟一的自由是在苦涩与快乐之间选择,既然我们的命运就是一切的毫无意义,那就不能作为一种污点带着它,而是要善于因之而快乐。

人从来就想重写自己的传记。改变过去。抹去痕迹。抹去自己的也抹去别人的。想遗忘永远不是那么简单。

我们每个人都生存在自我与现实的对立之中,我们都需要在现实环境中实现自我。

一切罪恶在事先已被原谅,一切也就卑鄙地许可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序言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

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

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

神。——《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真的英雄,其实不问出处。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

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

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为什么上帝看到思考的人会笑?那是因为人在思考,却又抓不住真理。

因为人越思考,一个人的思想就越跟另一个人的思想相隔万里。——《小说的艺术》

来,让我们穿上最美丽的衣服走在街头,爽朗地高声大笑,让所有人的目光注

视着我们,让我们真的叫他们忌妒。来,让我们轰轰烈烈地经历一次爱情,甜

蜜热切地在绿草地上拥抱,让我们的手指互相缠绕心灵互相抚慰,让我们真的

叫他们忌妒。——《生活在别处》

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

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认》

我们无法忘记战争中孩子那双纯洁的眼睛。她静静地面对着空中掠过射出的子

弹的战机,面对着远处精确制导炸弹呼啸着划过城市的夜空,面对着坦克车的

炮火摧毁了她父母兄弟的家园,面对着四散奔逃的人们在血泊中喘息与哀鸣

„„ ——《为了告别的聚会》

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

因为人们愈思索,真理离他越远。

因为人们从来就跟他想像中的自己不一样。

思考从来就不是阻碍自己进步的原因,

思考的目的在找出自身的弱点并实践改进,

想太多而不做,或是不想而假装接受,

这才是上帝发笑的原因,

因为这种思考,

叫做自己骗自己。

我把缺乏经验看作是人类生存处境的性质之一。人生下来就这么一次,人永远无法带着前世生活的经验重新开始另一种生活。人走出儿童时代时,不知

米兰昆德拉事迹篇五
《米兰·昆德拉》

米兰·昆德拉 米兰 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捷克小说家, 米兰·昆德拉,捷克小说家, 生于捷克布尔诺市。 生于捷克布尔诺市。 1948年,到首都布拉格 年 读大学。 读大学。1967年,他的 年 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 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 在捷克出版, 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 功。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 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 文学奖的候选人。 文学奖的候选人。主要作 品有《小说的艺术》 品有《小说的艺术》、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等 序言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倒地上。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倒地上。 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 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 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 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 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 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 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 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 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目录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第六部 第七部 轻与重 灵与肉 不解之词 灵与肉 轻与重 伟大的进军 卡列宁的微笑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该书描述了1968年苏联入侵捷 该书描述了1968年苏联入侵捷 1968 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 克时期, 横压榨之风潮, 横压榨之风潮,普通知识分子命运 多舛的复杂故事。 多舛的复杂故事。作品剖示隐密的 无情,探讨爱的真谛, 无情,探讨爱的真谛,涵盖了男女 之爱、朋友之爱、祖国之爱。 之爱、朋友之爱、祖国之爱。在任 何欲望之下, 何欲望之下,每个人对于各类型的 爱皆有自由抉择的权利, 爱皆有自由抉择的权利,自应负起 诚恳执著的义务。 诚恳执著的义务。人生责任是一个 沉重的负担,却也是最真切实在的, 沉重的负担,却也是最真切实在的, 解脱了负担,人变得比空气还轻, 解脱了负担,人变得比空气还轻, 似真而非,一切将变得毫无意义。 似真而非,一切将变得毫无意义。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 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 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 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 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 有一天他爱上一个餐厅的女侍-特丽莎, 有一天他爱上一个餐厅的女侍-特丽莎,他 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 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甚至娶她为 妻,但是托马斯灵肉分离的想法丝毫没有改 依然游移在情妇之间, 变,依然游移在情妇之间,对全心爱他的特 丽莎是一种伤害。 丽莎是一种伤害。特丽莎经常在极度不安的 梦靥中醒来,经常猜忌与怀有恐怖想像。 梦靥中醒来,经常猜忌与怀有恐怖想像。 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托马斯不可否认他对特蕾莎心灵的忠贞, 不可否认他对特蕾莎心灵的忠贞,在遇到她之 后他再也没有喜欢过别人直至死亡, 后他再也没有喜欢过别人直至死亡,他似乎也 没有怨恨过特蕾莎并一直追随她而去,出于同 没有怨恨过特蕾莎并一直追随她而去, 情心托马斯可以感受到她的恐惧, 情心托马斯可以感受到她的恐惧,他会握住她 的手等她平静, 的手等她平静,那简单的幸福在我看来可谓无 限美好。 限美好。同时他为了探索女人那百万分之一的 不同而不断地在身体上背叛特蕾莎。 不同而不断地在身体上背叛特蕾莎。在他看来 心灵和身体是分离的, 心灵和身体是分离的,他也控制不住自己的身 任由它放荡。 体,任由它放荡。他用手术刀或用身体去探索 未知的区别。 未知的区别。 在托马斯的一切放荡的事情中也可以看到每个 人的差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人的差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书中 还有提到如果人真是被劈开的一半, 还有提到如果人真是被劈开的一半,那一定 存在着真正的另一半, 存在着真正的另一半,而或许自己找到的不 是真正的那一半, 是真正的那一半,但是托马斯在梦中与真正 的另一半住在幸福的家中, 的另一半住在幸福的家中,可是当他看到特 蕾莎无限悲哀的目光时, 蕾莎无限悲哀的目光时,他又一次感受到了 特蕾莎的痛苦,决然的离开幸福的家, 特蕾莎的痛苦,决然的离开幸福的家,离开 那个真正的另一半。 那个真正的另一半。 特蕾莎她会经常照镜子企图看到灵魂的面貌, 她会经常照镜子企图看到灵魂的面貌, 希望看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她很弱小, 希望看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她很弱小, 她害怕托马斯的抛弃, 她害怕托马斯的抛弃,可正是这份弱小 使她不敢对托马斯要求什么而任由他给 自己带来痛苦

, 自己带来痛苦,她对卡列宁的爱是看到 了一条狗与伊甸园的连接。书上说: 了一条狗与伊甸园的连接。书上说: 人与狗之间的爱是牧歌一样的。 “人与狗之间的爱是牧歌一样的。这是 一种没有冲突,没有撕心裂肺的场面, 一种没有冲突,没有撕心裂肺的场面, 没有变故的爱。”书上说狗的时间是循 没有变故的爱。 环转动的,而人是直线前进的, 环转动的,而人是直线前进的,而幸福 就是对重复的渴望。 就是对重复的渴望。 特蕾莎对卡列宁的爱就是无私的爱并无所求, 特蕾莎对卡列宁的爱就是无私的爱并无所求,不想 设法改变对方,与它之间只是简单的重复。 设法改变对方,与它之间只是简单的重复。其实我 觉得特蕾莎很幸福,有托马斯忠贞不一的心灵之爱, 觉得特蕾莎很幸福,有托马斯忠贞不一的心灵之爱, 毕竟不能对托马斯做出什么别的要求, 毕竟不能对托马斯做出什么别的要求,至少一份的 忠贞也算作幸福了,也有卡列宁的陪伴。 忠贞也算作幸福了,也有卡列宁的陪伴。但是她还 有对母亲的厌恶,是母亲让她没有羞耻的生活, 有对母亲的厌恶,是母亲让她没有羞耻的生活,但 是母亲不也是一种悲哀,她作践这一切的尊严, 是母亲不也是一种悲哀,她作践这一切的尊严,为 了抛弃过去的青春与美丽。 了抛弃过去的青春与美丽。 萨比娜她似乎一直在背叛,她认为美是藏 她似乎一直在背叛, 在背叛的世界中, 在背叛的世界中,她不能在一种稳 定的环境中长期待着, 定的环境中长期待着,在她看来似 乎是无法忍受的, 乎是无法忍受的,她的画的裂纹中 还有另一番世界, 还有另一番世界,她最后离开弗兰 茨似乎也不是因为不爱, 茨似乎也不是因为不爱,只是要远 离她所享受的世界了她才决定离开 当生命不断前进中, 当生命不断前进中,我们赋予各种事物各自 的含义, 的含义,这也是为什么看到一些事会想到别 的与之本不相关的事。 的与之本不相关的事。她不断地飘泊正表现 了她的叛逆, 了她的叛逆,在一个被压抑的社会成长出来 的人是不是更容易不断地努力冲破束缚。 的人是不是更容易不断地努力冲破束缚。当 她发现自己也似乎有点媚俗, 她发现自己也似乎有点媚俗,希望有温馨的 她认为一切的媚俗都是谎言。 家,她认为一切的媚俗都是谎言。当她知道 托马斯和特蕾莎幸福的生活最后一起死去时 说不定还是会心生羡慕。 说不定还是会心生羡慕。 弗兰茨他似乎也是将心灵和身体分开, 他似乎也是将心灵和身体分开,只不过是 见天堂之爱和尘世之爱分开, 见天堂之爱和尘世之爱分开

,他似乎也没 有背叛过萨比娜, 有背叛过萨比娜,他似乎觉得她一直在自 己身边,他对萨比娜的崇拜, 己身边,他对萨比娜的崇拜,他内心的软 他对妻子的态度, 弱,他对妻子的态度,一切一切似乎都有 很多探究之处, 很多探究之处,只是我总觉得对他的印象 不是很深刻,或许由于篇幅较少的缘故, 不是很深刻,或许由于篇幅较少的缘故, 也由于他不是有很强烈的个性, 也由于他不是有很强烈的个性,似乎总是 不温不火的, 不温不火的,总觉得现在对他评论底气不 是很足。 是很足。 思想内蕴: 思想内蕴:小说中,最让人费解的难题是, 小说中,最让人费解的难题是,“轻”到底指的是什么?习惯 到底指的是什么? 上,经验上,想象中,我们都会认为“重”让人无法承受,压 经验上,想象中,我们都会认为“ 让人无法承受, 得人喘不过气来。到了昆德拉这里,我们忽然听到“ 得人喘不过气来。到了昆德拉这里,我们忽然听到“轻”让人 无法承受,这如何不引起人们的怀疑和费解呢?昆德拉从“ 无法承受,这如何不引起人们的怀疑和费解呢?昆德拉从“永 劫回归”的话题,谈到十四世纪非洲部落之间的战争, 劫回归”的话题,谈到十四世纪非洲部落之间的战争,谈到法 国大革命,谈到人们对希特勒的仇恨的消解,谈到断头台。 国大革命,谈到人们对希特勒的仇恨的消解,谈到断头台。其 中最核心的一句话是: 曾经一次性消失了的生活, 中最核心的一句话是:“曾经一次性消失了的生活,像影子一 样没有分量,也就永远消失不复回归了。无论它是否恐怖, 样没有分量,也就永远消失不复回归了。无论它是否恐怖,是 否美丽,是否崇高,它的恐怖、崇高以及美丽都预先已经死去, 否美丽,是否崇高,它的恐怖、崇高以及美丽都预先已经死去, 没有任何意义。 没有任何意义。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轻”的第一层含义:就是个体生命的被轻 轻 的第一层含义: 个体意志的被忽略不计。 视,个体意志的被忽略不计。诚如木心先生 所说,政治教条的首功是:强定善恶, 所说,政治教条的首功是:强定善恶,立即 使两者绝对化,抹掉中间层次。 使两者绝对化,抹掉中间层次。在极权主义 政治的旗帜下,厉虐性无处不在。 政治的旗帜下,厉虐性无处不在。个体的生 命和个体的意志,都没有存在的理由与空间。 命

和个体的意志,都没有存在的理由与空间。 轻的又一个含义是“遗忘” 轻的又一个含义是“遗忘”请注意昆德拉在谈到法国大革命时说的这句话: 请注意昆德拉在谈到法国大革命时说的这句话: 正因为他们涉及的那些事不复回归, “正因为他们涉及的那些事不复回归,于是革命那 血的年代只不过变成了文字、理论和研讨而已, 血的年代只不过变成了文字、理论和研讨而已,变 得比鸿毛还轻,吓不了谁。 得比鸿毛还轻,吓不了谁。”这是作者在小说的开 头第一次直接提到“ 这个字眼儿。随后, 头第一次直接提到“轻”这个字眼儿。随后,谈到 对希特勒的仇恨终于淡薄消解, “对希特勒的仇恨终于淡薄消解,这暴露了一个世 界道德上深刻的堕落……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 在这个世界里, 界道德上深刻的堕落 在这个世界里 先被原谅了,一切都可笑地被允许了。 先被原谅了,一切都可笑地被允许了。” 这部分文 提示我们“ 的又一个含义是“遗忘” 字,提示我们“轻”的又一个含义是“遗忘”。 有一句话,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有一句话,“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具 有着“遗忘(背叛) 意味的“ 有着“遗忘(背叛)”意味的“轻”,当然 让生命无法承受。 让生命无法承受。“人们只能凭借回想的依 稀微光来辨识一切,包括断头台。”“多少 稀微光来辨识一切,包括断头台。”“多少 年来,我一直想着托马斯, 年来,我一直想着托马斯,似乎只有凭借回 想的折光,我才能看清他这个人。 想的折光,我才能看清他这个人。”昆德拉 不仅自己回想,而且, 不仅自己回想,而且,还要带着他的读者们 一起回想,让人们记住,记住历史, 一起回想,让人们记住,记住历史,记住历 史上的人们曾经怎样孜孜吃吃, 史上的人们曾经怎样孜孜吃吃,苟且营生地 活过。 活过。 深层探讨: 深层探讨:米兰·昆德拉在这部小说中, 米兰 昆德拉在这部小说中,围绕几个人物的不同 昆德拉在这部小说中 经历,经他们对生命的选择将小说引入哲学层面, 经历,经他们对生命的选择将小说引入哲学层面, 对诸如回归、媚俗、遗忘、 对诸如回归、媚俗、遗忘、时间偶然性与必然性等 多个范畴进行了思考。这是一部哲理小说, 多个范畴进行了思考。这是一部哲理小说,与传统 的小说不同,它不再通过故事情境本身吸引读者, 的小说不同,它不再通过故事情境本身吸引读者, 而是用将读者引入哲理的思考之中,通过生活中具 而是用将读者引入哲理的思考之中, 体的事件引起读者形而上的深层思考。米兰·昆德 体的事件引

米兰昆德拉事迹篇六
《米兰昆德拉名言》

米兰昆德拉名言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我把缺乏经验看作是人类生存处境的性质之一。人生下来就这么一次,人永远无法带着前世生活的经验重新开始另一种生活。人走出儿童时代时,不知青年时代是什么样子,结婚时不知结了婚是什么样子,甚至步入老年时,也还不知道往哪里走:老人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大地是缺乏经验的世界。——

经历一次,就等于什么也没有

她的一生就是在电话亭里,在没有连线没有尽头的电话筒前的漫长等待

喜欢到处指责别人的人往往有着比中指略长的食指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一切罪恶在事先已被原谅,一切也就卑鄙地许可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序言

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

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

神。——《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真的英雄,其实不问出处。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

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

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为什么上帝看到思考的人会笑?那是因为人在思考,却又抓不住真理。

因为人越思考,一个人的思想就越跟另一个人的思想相隔万里。——《小说的艺术》

来,让我们穿上最美丽的衣服走在街头,爽朗地高声大笑,让所有人的目光注

视着我们,让我们真的叫他们忌妒。来,让我们轰轰烈烈地经历一次爱情,甜

蜜热切地在绿草地上拥抱,让我们的手指互相缠绕心灵互相抚慰,让我们真的

叫他们忌妒。——《生活在别处》

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

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认》

我们无法忘记战争中孩子那双纯洁的眼睛。她静静地面对着空中掠过射出的子

弹的战机,面对着远处精确制导炸弹呼啸着划过城市的夜空,面对着坦克车的

炮火摧毁了她父母兄弟的家园,面对着四散奔逃的人们在血泊中喘息与哀鸣

——《为了告别的聚会》

人从来就想重写自己的传记。改变过去。抹去痕迹。抹去自己的也抹去别人的。想遗忘永远没有不是那么简单。

我也同样清楚,一旦越过那条界线,我就不再是我了,我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一个不知什么样的人。这种可怕的变化使我胆战心惊,所以我一直在强烈的失落感中拼命寻求爱情。这种爱情,应该让我能继续生活在往昔与今日一致的爱情憧憬、爱情理想之中,因为我不愿意把我的生活从中间分割,我要它自始至终贯穿如一。

我看不见波西米亚的疆土,因为她存在于人们心中.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生命不能乘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作为自我的存在。

人是为了反抗过去才成就未来的。

集中营,就是日日夜夜,人们永远挤着压着在一起生活的一个世界.残酷和暴力只不过是其要特征.集中营,是对私生活的彻底剥夺。

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了。

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象耶稣钉于十字架,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个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这就是尼采说永劫回归观是最沉重的负担的原因吧。

媚俗所引起的感情是一种大众可以分享的东西...就是把既定模式的愚昧用美丽的语言和情感把它乔装打扮,甚至自己都为这种平庸的思想和感情洒泪.

生活给我极大的快乐,但只需有一点儿风吹草动、一丁点儿的东西,我们就会落到边界的另一端,在那里,没有什么东西是有意义的。人的生命的所有的秘密就在于,一切都发生在离这条边界非常之近甚至有直接接触的地方,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是以公里计,而是以毫米计的。

追求的终极是虚幻。

只有必然,才能沉重,所以沉重,便有价值!

比喻是危险的,爱情源于一个比喻。

再也无法明白自己要什么。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此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

清静就是不被人注视的那种温馨感觉。人的眼光是沉重的负担,是吸人膏血的吻。

诗歌的使命不是用一种出人意料的思想来迷惑我们,而是使生存的某一瞬间成为永恒,并且值得成为难以承受的思念之痛。

我思故我在是低估牙痛的知识分子的话。我觉故我在是一个具有普遍得多的意义的真理,它涉及到每一个

活着的人。

假如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那么我们至少应该改变我们的生活--自由自在的活着.

上帝已死在失火的天堂,只有温情的太阳才能照耀大地 。

战争由男人发动是非常幸运的。如果女人发动战争,她们会残忍到底,地球上将一个人都不剩。 仇恨的圈套,就在于它把我们和我们的敌手拴得太紧了,这就是战争的下流之处。

当你还在我身边,我就开始怀恋,因为我知道你即将离去。

以往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我的提问得不到解答;今天不能理解,我竞相信能够提问。但我不曾相信过什么,我只是提问罢了。

在忘却速度时,也许我们正一步一步地走向速度.

今天,不管我的提问能不能得到回答,我还是觉得无所谓.它并不需要赋予任何意义,它只要就这么一直生长着.就像速度一般,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大概到了忘却的时候,才会记起速度.

生活的本来面目与时间的本来面目相撞击,我们就把这种撞击称做无聊.

政治是一个封闭的科学实验室,人类试验品一个接一个地连连落入圈套,随后又登上舞台,被鼓掌声迷惑,被子绞刑架吓呆,被告密者揭露,反过来又不得不成为告密者。

人,只要是写书,就变成一个世界,而一个世界的本质所在,便是它的独一无二性.另一个世界的存在,威胁着这一个世界的存在本质.

年轻无知时结了婚,有了第一个孩子选择了自己的职业.后来有一天,发现也明白了很多事情,但是一切都太迟了,因为人的整个一生已经在一个我们一无所知的年代被决定了.

……人从来就想重写自己的传记。改变过去。抹去痕迹。抹去自己的也抹去别人的。想遗忘永远没有不是那么简单。

我也同样清楚,一旦越过那条界线,我就不再是我了,我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一个不知什么样的人。这种可怕的变化使我胆战心惊,所以我一直在强烈的失落感中拼命寻求爱情。这种爱情,应该让我能继续生活在往昔与今日一致的爱情憧憬、爱情理想之中,因为我不愿意把我的生活从中间分割,我要它自始至终贯穿如一。

我看不见波西米亚的疆土,因为她存在于人们心中.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生命不能乘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作为自我的存在。

人是为了反抗过去才成就未来的。

集中营,就是日日夜夜,人们永远挤着压着在一起生活的一个世界.残酷和暴力只不过是其要特征.集中营,是对私生活的彻底剥夺。

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了。

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象耶稣钉于十字架,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个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这就是尼采说永劫回归观是最沉重的负担的原因吧。

媚俗所引起的感情是一种大众可以分享的东西...就是把既定模式的愚昧用美丽的语言和情感把它乔装打扮,甚至自己都为这种平庸的思想和感情洒泪.

生活给我极大的快乐,但只需有一点儿风吹草动、一丁点儿的东西,我们就会落到边界的另一端,在那里,没有什么东西是有意义的。人的生命的所有的秘密就在于,一切都发生在离这条边界非常之近甚至有直接接触的地方,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是以公里计,而是以毫米计的。

追求的终极是虚幻。

只有必然,才能沉重,所以沉重,便有价值!

比喻是危险的,爱情源于一个比喻。

再也无法明白自己要什么。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此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

清静就是不被人注视的那种温馨感觉。人的眼光是沉重的负担,是吸人膏血的吻。

诗歌的使命不是用一种出人意料的思想来迷惑我们,而是使生存的某一瞬间成为永恒,并且值得成为难以承受的思念之痛。

我思故我在是低估牙痛的知识分子的话。我觉故我在是一个具有普遍得多的意义的真理,它涉及到每一个活着的人。

假如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那么我们至少应该改变我们的生活--自由自在的活着.

上帝已死在失火的天堂,只有温情的太阳才能照耀大地 。

战争由男人发动是非常幸运的。如果女人发动战争,她们会残忍到底,地球上将一个人都不剩。 仇恨的圈套,就在于它把我们和我们的敌手拴得太紧了,这就是战争的下流之处。

当你还在我身边,我就开始怀恋,因为我知道你即将离去。

以往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我的提问得不到解答;今天不能理解,我竞相信能够提问。但我不曾相信过什么,

我只是提问罢了。

在忘却速度时,也许我们正一步一步地走向速度.

今天,不管我的提问能不能得到回答,我还是觉得无所谓.它并不需要赋予任何意义,它只要就这么一直生长着.就像速度一般,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大概到了忘却的时候,才会记起速度.

生活的本来面目与时间的本来面目相撞击,我们就把这种撞击称做无聊.

政治是一个封闭的科学实验室,人类试验品一个接一个地连连落入圈套,随后又登上舞台,被鼓掌声迷惑,被子绞刑架吓呆,被告密者揭露,反过来又不得不成为告密者。

人,只要是写书,就变成一个世界,而一个世界的本质所在,便是它的独一无二性.另一个世界的存在,威胁着这一个世界的存在本质.

年轻无知时结了婚,有了第一个孩子选择了自己的职业.后来有一天,发现也明白了很多事情,但是一切都太迟了,因为人的整个一生已经在一个我们一无所知的年代被决定了.

米兰昆德拉事迹篇七
《米兰昆德拉》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 ),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馨。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36)以及《被背叛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

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克语进行创作。但近年来,他开始尝试用法语写作,已出版了《慢》(1995)和《身份》(1997)两部小说。

作家作品

小说:

《玩笑》

《好笑的爱》

《生活在别处》

《告别圆舞曲》

《笑忘录》

《不能承受生命之轻》

《不朽》

《慢》

《身份》

《无知》

《为了告别的聚会》

剧本:

《雅克和他的主人》

文论:

《小说的艺术》

《被背叛的遗嘱》

《帷幕》

作家文章

《小说的艺术》 《埃施的可能性》

《超越于因果关系之上》 《多元历史主义》 《可能性》

《现代主义》

米兰昆德拉事迹篇八
《米兰昆德拉》

米兰·昆德拉

(Milan Kundera),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于1975年移居法国,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代表作品有《笑忘录》、《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等。

编辑摘要

目录 

米兰·昆德拉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1948年,到首都布拉格读大学。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独白》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好笑的爱》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他被开除捷共党籍,著作被清除,教职被剥夺。在以后的7年间,他以别人的名义用法文写了一个题为《雅克和他的主人》的三幕剧本(根据狄德罗的小说《宿命论者雅克》改

编,1971年完稿,1981年在法国首版),还创作了一个广播剧。1975年,他携妻子移居法国。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朽》等等都是首先

姓名: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

米兰·昆德拉

米兰.昆德拉

性别:男

国籍:捷克斯洛伐克

出生年代:1929年4月1日~

名人职称:作家

院的教授。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馨。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喜爱的外国作家。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朽》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的小说已被译成20

多种文字,有的

米兰·昆德拉

作品集多次再版, 1973年《生活在别处》获得了法国梅迪西斯奖,1978年《告别圆舞曲》获得意大利蒙德罗奖,1981年他的全部作品获美国“国家奖”,次年又获欧洲文学奖,1985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问世后,他又获得了以色列授予的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1986年昆德拉成为诺贝尔奖的六位候选人之一。

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以及《被背叛的遗嘱》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克语进行创作。但近年来,他开始尝试用法语写作,已出版了《慢》和

小说:《玩笑》(1967)、《好笑的爱》(1969)、《生活在别处》(1973)、《告别圆舞曲》(1976)、

米兰·昆德拉

《笑忘录》(1979)、《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1984)、《不朽》(1990)、《慢》(1995)、《身份》(1997)、《无知》(2000)

文论:《小说的艺术》(1960)、《被背叛的遗嘱》(1993)、《帷幕》(2005)

剧本:《雅克和他的主人》(1981)

其他:《小说的艺术》、《埃施的可能性》、《超越于因果关系之上》、《多元历史主义》、

米兰·昆德拉的名字最早登陆中国是在1977年3月仵从巨先生的命名为“叩问存在,米兰·

昆德拉的世界” 评论米兰·昆德拉的集子中,可惜这次仅是浮光掠影的提及。1985年,以狐狸自诩的文化名人李欧梵先生在国内发文,

向仍然处于荒芜状态的汉语文学界热情推介了马下来的十多年,尽管中国知识界一直沉浮不定,但昆德拉的热流,却从未停止对国人贫乏心灵的冲荡与侵袭。 2002年5月,上海译文出版社终于一举购得昆德拉13

部作品在中国大陆的中文版权对于此次引进,上海译文出版社自然也是下足了力气。这次翻译用的原书,全部都是从昆德拉家里

拿出来,由他亲自指定的法文“定本”,包括《玩笑》、《好笑的爱》、《生活在别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等。《被背叛的遗嘱》等样书有昆德拉的最新手写修订,比法国版更新。内容上也补齐了以往中译本不恰当的删节,可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全译本”。出版社选择的译者都是我国最具声望的法国文学专家、

教授和翻译家。其中的法国文学博士董

1.一切罪恶在事先已被原谅,一切也就卑鄙地许可了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序言

2.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3.为什么上帝看到思考的人会笑?那是因为人在思考,却又抓不住真理。因为人越思考,一个人的思想就越跟另一个人的思想相隔万里。——《小说的艺术》

4.来,让我们穿上最美丽的衣服走在街头,爽朗地高声大笑,让所有人的目光注视着我们,让我们真的叫他们忌妒。来,让我们轰轰烈烈地经历一次爱情,甜蜜热切地在绿草地上拥抱,让我们的手指互相缠绕心灵互相抚慰,让我们真的叫他们忌妒。——《生活在别处》

5.写作癖在政客、出租车司机、产妇、情妇、杀人犯、小偷、妓女、警察局长、医生以及病人中的不可避免的泛滥,在我看来,无非表明着每个人毫无例外都具有作家的潜质,乃整个人类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走到大街上,大声喊:我们都是作家!——《笑忘录》

6.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无法忍受自己迟早会消亡,消亡到一个冷漠的世界里,默默无闻,无声无臭。因此,只要还来得及,他就要把自己变成有词语组成的他自己的世界。——《笑忘录》

7.速度是出神的形式,这是技术革命送给人的礼物。跑步的人跟摩托车手相反,身上总有自己存在,总是不得不想到脚上老茧和喘气;当他跑步时,他感到自己的体重、年纪,就比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身与岁月。——《慢》

米兰昆德拉事迹篇九
《米兰昆德拉。》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51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