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环评师】
我最爱寓言的读书感想篇一
《南平寓言读书感想》
《南平寓言》读书感想
《南平寓言》是由章敬平所写,出版于2004年10月,该书获得温铁军、李昌平等专家学者的特别推荐。本书以位于闽北贫穷农村的南平市为个案,提出了一种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新思维,讨论了将城市资源输送至农村、“和平演变”旧有的官僚技术体制等适用于欠发达地区的举措。通过寒假期间的阅读学习,让我了解了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在闽北大地官方主导的那场农村发展实验。时间已经过去近10年了,现在看来,这场实验有其值得学习推广之处,也有着诸多不足。通过对《南平寓言》的学习既是对当年进行的那场实验成功与否的验证,也是对“当下农村向何处去”的思考。
一、作者简介
章敬平先后出任过中国《新闻周刊》采访部副主任、《经济观察报》特稿部主任、《南风窗》主笔,现为《南方周末》首席记者。近年来,先后出版了《向上的痛:目击2000年以来中国转型之痛》、《权变:从官员下海到商人从政》、《新闻人的江湖》、《今天,我们怎样评论中国》等书籍。
二、内容简介
2004年章敬平推出《南平寓言》。出品人宣称,这本必将引起政界、知识界和新闻界瞩目的新书,提供了一种求解中国农民问题的新思维。拥有十个县区200余万人口的南平市,地处福建北部内陆山区,是中原文明入闽的主要通道,也是著名的红色老区。著名的武夷山就在南平境内,但被青山绿水遮蔽的贫穷,却超出了人们的想象。1970年代末期,南平曾经作为“农业大市”辉煌过,经济总量一度居福建前茅。1990年代中后期,南平却因为鲜明的农业特征跌落为福建的落后地市,“三农问题”成为最为头疼的问题。1999年后,南平大规模地下派了近万名干部到乡村一线,从科技特派员到下派村支书,再到金融助理、流通助理、龙头企业助理。这就是所谓的南平实验。此举,不仅国务院领导曾经做过批示,各地考察学习“南平实验”的官员也是络绎不绝。怀疑,认可,观摩,推广,南平实验在政界、学界引起了广泛而持续的关注。
本世界初,李昌平以“向总理说实话”的名义,向天下人道尽了中国三农问题的危机。2004年一号文件的出笼,以及农民政治的种种迹象,无不显示执政者已洞悉农民的苦难。此时,再写一本描摹农村苦难的书,不管煽情得多么成功,均属多余。且不论资政价值是否式微,仅就中国农民问题的未来而言,一味地痛陈和惊呼,会不会让公众最终失去解决问题的信心?作者认为,在“中国农民问题是中国新世纪的最大问题”业已在中国权势阶层达成共识的背景下,知识分子和具知识分子气质的传媒,应该将当下的视野,由为农民讨说法,转变到为农民想办法。
秉承这样的认知,作者决意写一本以南平经验为主题的书。就逻辑而言,在农民问题已经赢得广泛尊重的当下,探讨如何破解农民问题,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他知道,写具经验性质的官方实验,对写作者来说,是一个危险的游戏。今日中国,揭露黑暗和罪恶,很容易赢得“有良知,有责任感”的美誉。宣扬官方经
验则不然,由于经不起检验的“经验”泛滥成灾,写经验者,在经验主义者眼中,多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作者打算冒险一搏。但他没有停留在曼彻斯特式的故事叙述上,而是将南平实验演绎成一则需要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知识精英集体检讨的寓言。他希望中国农民问题,不再是一只漂浮在水面上的“皮球”。
作者在南平考察期间,见识了一拨拨取经团。这让他既兴奋,又担忧。在农民政治浮出水面的当下,作者担心,对南平实验的复制,会不会成为一场应时的运动和政治谋略?他认为,南平实验的核心,不仅在于方法,还在于态度,除了条文式的规则,还有一棵诚实地面对农民的心。如果官员们心灵的皮球,不能沉到乡村社会的“水底”,任何经验的创造和效仿,都只是镜花水月的打捞。这就是作者将南平实验理解为寓言的首要之义,也是他将中国农民问题比喻成一个“球”的秘密所在。他对“球”的理解,是一种源头的追溯,又是一种方法的描述,更是一种价值观念的隐喻。
三、精华内容分享
(一)由“篮球理论”引发的改革
1999年后,南平大规模地下派了近万名干部到农村一线,从科技特派员到下派村支书,再到金融助理、流通助理、龙头企业助理。这就是所谓的南平实验。据作者介绍,这场中观层面的农村发展实验是由当时南平市市长李川主导的,李川的实验改革思路形成主要受益于他在农村考察时,一位不知其为市长的农民向其述说的“篮球理论”——“你们干部下乡,我看像我家用那个破篮球提水,你们从上面看,皮球下了水,我们从下面看,照样漂浮在面上。你们从来就没有下过水,哪里知道我们的深浅,我们的难处?你们不知道我们的难处,还天天说为我们服务。我不晓得,你们是怎么服务的。”
农村长大的李川市长深受启发,于是决定要让干部、官员服务“三农”时要能真正“沉到水底”,于是从科技特派员到下派村支书,再到金融助理、流通助理、龙头企业助理,南平大规模地下派了近万名干部到农村一线,帮助解决农村需要的科技、组织活力、金融、流通等急需问题。改革的进展总的来说还算顺利,因为被选派到农村的干部属于下派性质,原有组织关系、工资待遇、职位头衔均未改动,而且在选拔用人时还会优先考虑有下派经历的干部,有这样的组织和制度保障,来自下派干部的改革阻力就少了很多。一开始,倒是来自农村和农民的压力不下,因为干部长期“沉不到水底”,给农民形成了“浮在水面”的印象,农民对下派干部出现大范围的信任危机,但通过下派干部的努力,实现绝大部分下派干部给当地农村和农民带来正向改变,农民的看法也实现了正向转变,由怀疑甚至排斥转为接受并不断扩大了对下派干部的需求。这样的结果无疑是李川想要的,更是中国政府想要的官民和谐关系。然而,南平之于中国,如九牛之一毛,这样的改变对中国官民关系的改变仅仅停留在意义层面。
作为读者,一方面,我不得不佩服这位农民的比喻,恰如其分,一针见血。别说是那个GDP压倒一切的年代官员对待农村有如提水的篮球仅仅浮在水面上,就是在当下党中央目光向农村有所转移的背景下,试问又有多少官员对待“三农”
不是“浮于水面”,而是“沉入水底”呢?另一方面,我也欣赏像李川那样的改革斗士,力排万难,一举突破“水面”,沉到“水底”为农业、农村和农民做出真正的贡献。
(二)真正“沉入水底”的下派干部们
如果说南平实验是成功的,那么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被选派到农村的干部们,因为是他们在跟“三农”面对面,是他们在改变着农民对官员的看法,改变着农村落后的面貌,改变着农业落后的生产力。他们的杰出代表有科技特派员“榛子王”詹夷生,“葡萄王”谢福鑫,“橘柚王”方金妹,“菇王”刘瑞璧,“十品官”薛南枢,流通副市长廖献平,“大奶总管”陈鸿辉等。他们分别在农业科技、基层党组织、农产品流通和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做出了贡献。在章敬平笔下,一个个活生生的下派干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身上闪烁着高超的道德情操,也满怀实干主义情怀,踏踏实实为民服务。他们当中多数成功了,获得百姓的拥戴,受到舆论媒体的追捧,也有的“败走麦城”,在达不到改革目标的情况下选择了退缩。应该说他们是南平实验的中坚力量。如果中国每个县市都能多一些这样的干部,那么也许中国农村会变得好一点。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待到分田到户,老农们看到的,是漫长的传统农业形态的回归。拖拉机被弃置不用,牛前人后的千年耕作方式,重回乡间。”在人民公社制度下生产力萎缩,农业萧条,农村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解放农村生产力,生产更多粮食,于是农民对这一制度的渴望胜过人民公社制度。当温饱问题逐渐解决之后,农民将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致富,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施行,土地被细碎化,农户重回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形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单打独斗往往处于不利地位。所以,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将往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我国的土地经营制度上,将得以验证。
(四)农业科技现状
“河南驻马店关王庙乡,该乡农技站曾经是全国先进的典型,记者扫描到的却是一派荒芜景象:1998年盖起的两层农技站早已人去楼空,锈迹斑斑的大门上靠着农民们晾晒的玉米杆。走进后院,一边已平整好的准备种菜,另一边凌乱地种着些大蒜。”曾经的全国先进典型竟能落到这般田地,那全国农村农业科技的状况从上述描述也可见一斑。陈锡文先生对农业科技的现状描述是“线断、网破、人散、楼空”,这是高度的形象概括。正因为农业科技跟不上农业发展的需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才聚焦农业科技,我国农业的新一轮增产,很大程度上寄希望于农业科技。
(五)“消灭农民”论调
有人宣称,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就是“消灭农民”,让农民变成城市工人;“消灭农村”,让农村变成城市。农民变成农业工人,农业的产业化才有基础。这一过程从城市向周围农村的扩张开始,农民向城市中心聚集、城市群带的发展
对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及相关行业提供了更多的需求。
我无意于辨析该分析的正确与否,我关心的是,“消灭农民”怎么成了一个广泛的共识?何以见得“消灭农民”才是“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消灭农民”需要多长时间?在一个有着九亿农民的国家,我们怎样才能消灭农民?这种不以“三农”尤其是农民为本的三农“药方”,能解决好“三农”问题吗?我生长于农村,搁置对农村的感情不说,光是9亿农民的转业、安置问题就直接否定了这一“药方”。
(六)县域经济与三农
发展县域经济是许多城镇,尤其是贫穷的县份发展工业、推进城市化,越出“农门”的理想选择。但我要说的是游离于“三农”之外去搞县域经济,热衷于在县里“克隆”城市工业,盲目上工业项目,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不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农村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工业、流通业和服务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第三产业,造成农业资源包括农村劳动力资源长期闲置、浪费,农副产品低附加值和卖难问题长期无法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利于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其次,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不发展农业,在发展工业中不发展旨在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的加工业,特别是农副产品的加工业、流通业,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第三产业,这种县域经济发展找不到准确的定位,与大中城市经济相比也没任何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再次,现代工业发展必须有产业链的支持,不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条件,不比较发展某一工业项目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各种手段把本来应当在产业链比较完备的大中城市发展的工业项目弄到县里,势必造成重复建设,造成工业资源的浪费,这种工业项目也会因为缺少必要的产业链的支持而形成不了竞争优势,最后要么外迁,要么倒闭。
因此,我认为立足于农村,致力于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应当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县域经济仍然应当作为农村经济的一部分,应当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过渡的桥梁,城市工业和农业联系的纽带。发展县域经济应当先致力于让农业逐渐产业化、工业化,让工业进入农业,用城市工业文明改造传统农村和农民,引导农村和农民走向城市化和现代化。所以,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农文章”:力推农副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副产品流通业,解决“卖难”的瓶颈;致力于市场体制基础上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业、农村金融服务业、农业标准服务业。
(七)土地流转是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吗?
“我不反对富裕地区的农村开展土地流转,可我不能接受土地的私有化。中国农民贫穷的根源是什么?我认同温铁军‘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说法。由于人地关系高度紧张,中国的耕地,不再是西方经济学者眼中的‘生产要素’,他不能体现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不可以不断流向收益高的行业或者个人。”作者和温铁军站在一起,认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而不是西方经济学者所谓的“生产要素”。的确有理,在我国的许多地方,人地关系高度紧张,土地既承担着生产功
能,也承担着养老保障功能。但土地分散经营的效率已经发挥到了尽头,农业生产力的提高,靠分散经营已经不再现实,集约规模化经营将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在家庭联产承包不变的前提下,开展土地使用权流转,将土地集中起来生产,将会有效提高生产效益。但并不是说时下,全国都具备了开展土地流转的条件,各地应该因时因地开展土地流转。
(八)厉以宁谈“三农”
厉以宁认为,中国有九亿农民,这个巨大的市场是世界最大的金矿,若要开发,需要五法,其中一条就是“用公司加农户”,用股份制的办法,让农民富裕起来。厉以宁认为,公司加农户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订单农业,第二阶段是地租经营,第三阶段是“股田制”。因为中国的农民和企业缺乏诚信,所以订单农业没有把农民搞富;租地经营因为租金是固定的,农民收入不能逐步增加,所以也不能把农民搞富;股田制则不同,农民入股后,每月都可以按股份分红,那个钱就比每月拿的租金少,同时股票还在增值,几年后,如果股权转让的话,又是大笔的可观收入。股田制的设想,产权分明,既达到集约规模经营的效果,也能实现农民的共同致富。值得一试,不知道有哪个地方进行了股田制的实验,期待厉以宁在农村经济上面也能有股权改革方面一样伟大的成就。
四、我的思考——“三农”的“药方”?
我国的“三农”问题是个历史沉积的老大难问题。改革开放虽然起步于农村,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铺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城乡二元结构并没有被打破,而且更多的资源涌向了城市,农村渐渐被遗忘,积累起来的“三农”问题和矛盾逐年增加。南平实验做了一次破解“三农”的尝试,在本世纪初全国仍处于GDP狂热下的背景下,南平的党政领导能将大量精力投入农村,并坚定的执行改革意志,是需要很大勇气和信念的,让人由衷敬佩。在南平实验中,在官方主导下,将城市资源转移到农村,满足农村急需的科技、组织、流通、管理等方面的需求。下派干部,通过干部原单位的关系,甚至通过向上级的申请报告,为农村当地争取水、电、路、危房改造、校舍建设、医疗设备等方面的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面貌。正如李昌平说言:南平实验有三个特点——运用政治资源配置社会资源和组织资源;把城市资源输送到农村;用新的组织资源去“和平演变”旧有的官僚技术体制。
值得思考的是,这样一场官方主导的中观层面的改革实验的持续性如何保证。首先,实验由官方主导,具体来说是由党政一把手主导,而党政一把手经常变动,会不会招致“人走政息”的结局?其次,下派干部每期只有短短的两年,期满后,还会不会坚持留下来?要是留不下来,其他机关干部愿不愿意到一个已经有“特派”“开发过”的村子主持工作?再次,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致富的渴望越来越高,官方主导实验还能达成农民的致富愿望吗?最后,在实验中,始终以官方为主导,农民群众的意愿能不能完全表达,会不会实现?农民对建设起来的成就会否具有拥有感和自豪感,从而自觉的去爱护和保护?等等,这一列的问题都在考验着这一场实验的持续性,当年轰轰烈烈的南平实验,如今已
我最爱寓言的读书感想篇二
《九篇寓言故事读后心得》
1
想一想
*
要如何分辨好與壞
的朋友?
*
二、生病的鹿
一、空中樓閣
九篇寓言故事讀後心得
*你有沒有用功讀書呢?
*為什麼我們要用功讀書呢?
年
生病的鹿為什麼會餓死?
班
*為什麼建築師不肯幫富翁蓋房子呢?
號姓名
2
*想一想
*想想看,如果大家都做投機取巧的事,會有哪
些害處?
乙農夫為什麼成功?甲農夫為什麼失敗?
四、蔗汁灌蔗
*看完這篇故事,你覺得結交朋友要注意什麼?
三、驢狐狸獅子
3
*想一想,想想看,這篇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七、瞋恨的害處
六、拾金不昧的徐良泗
五、隔壁的桑樹
*想一想,趙軌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想一想,你覺得這篇故事,哪一段最令人感動?為什麼?
4
說
說看,這篇故事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
*
*
八、擠牛奶的女孩
你能做到不說謊話不罵髒話嗎?
*想一想,做白日夢的女孩,最後願望有沒有達成?除了蜜蜂的針,你能用其他東西來形容罵髒話這壞習慣嗎?
5
九、摸骨師的忠告
十、看完九篇寓言的總感想與啟示:
*為什麼看漫畫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金錢?
我最爱寓言的读书感想篇三
《读书感受》
读书感受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看来,读书很重要。读书可以让我们学到丰富的知识,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还可以使人进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认为多读书对写作是有好处的。在读书的时候多积累好词好句、名人佳句,多学习别人的写作手法、格式、内容。这样在写作的时候积累和学习的东西就派的上,就和有神仙在帮助似的。
平时也要多读书,而且要读好书,像是那些漫画书等等,最好是少看,可以读一些名著、童话、科幻、寓言等等一些有用、有意义的书。每天最好是能达到几千字的阅读量。
“不动笔墨,不读书。”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对。读书要随手做笔记,把重要的地方,还有那些好词好句和好段都画出来。读完一些好书后,可以记读书笔记、读后感、梗概,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好段。还要多和同学交流读书的体会和感想。
读的书多,知道的知识多了,是一件好事。但读书的时间不要太长,如果看书的时间太长了,对眼睛不好,可能会成为近视,带上一副眼镜。那可就难看多了,我想谁也不想自己带上一副笨重的眼镜。 书籍,是我们的好朋友;书籍,也是我们的好老师。我们永远离不开,也舍不得,书这个知心的好朋友,这个称职的好老师!
读书后的感受
今天,我读了一本写爱因斯坦的书,其中一节谈爱因斯坦取得成功的秘诀,给我的教育很深。
成功,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字眼,可是成功的秘诀到底在哪里呢?爱因斯坦对成功的秘诀定下了科学的概念:W=X+Y+Z,即:成功等于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及少说空话的和。我认为,这三个条件中,艰苦的劳动,即“勤”是首要的条件,因为勤能补“拙”。
爱因斯坦小时候也不是超人的“天才”,甚至有人说他是“笨蛋”。对于“勤能补拙”,我也有深深的体会。我有个同学叫何雨婷,我俩一般大,经常在一起。因为她平时不怎么爱说话,所以我不相信她作文会有多大的进步,但她坚持每天写日记,三天写一篇作文。
这使我认识到:每一个人都应该用勤奋去弥补自己的笨拙,用汗水浇开那绚丽的成功的花朵呢!
读书感受
[ 2007-3-5 9:50:00 | By: shenyp ]
有人说:经常读书不见进步,但一天不读书就觉得退步。这话有道理。本人也觉得平时挺忙的,抽不出时间读书、看报,尽管有些空隙,也想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总懒得拿起书本。再有,本人相当自大,总觉得自己是文武全能,非常了不起。信口就来几句流行歌曲,时不时又哼几句雷剧的生旦对唱,再有的就是突然吐几句雷州话、广州话、普通话和英语混杂的世界语,吓得办公室的同志感觉错乱。偶然一个机会,拿一本书《成功文摘》,看到许多成功人士的创业之路,再想想自己,突感自己的渺小和无知、无能。前段时间和湛江一中的董建华老师一起吃饭,他的谈吐、他的文化底蕴更是令我汗颜。回家后,我把已经尘封的《论语》找出来,从头到尾读了一遍,里面的一些话使我对自己现在的表现进行了重新的审视。是啊,“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吾日三省吾身。”这些话语在现在知识更新速度飞快的年代更具深意。记得高中时学过荀子的《劝学》,其中有一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读书这么重要,我怎么弃之不顾呢?
今天,我又拿起了《唐诗三百首》,再一次亲临了张若虚那春江花月夜中那“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美景,又看到了陈子昂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怆场面,陪着李太白在敬亭山对酌,“相看两无厌”,时不时又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感叹。最使我敬佩的是杜甫,“以疲惫之身怀济世之心”,在那动乱的年代,在那百姓流离颠沛的岁月里,他的诗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也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到理想。
前贤先哲,你们的学识真是“高山仰止”,你的品行真是“景行行止”。
读书感悟--《教育的未来》
作者:xxyw 日期:2007-2-4 22:44:00
最近刚刚读完温世仁所著的《教育的未来》一书,让我深深地感觉到资讯和网络对未来教育所带来的重要性,这本书提供了我们一种新思维和新方向.
《教育的未来》主要说了三个重点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作者就自己的科技专业与创办学校的经验,说明电脑科技对教育的影响,他认为电脑与网络的应用,带来知识教育方法的改进,让教育更符合人性.
作者在书中所提到的第二个方面就是”教育的质变”,也就是教育的新面貌,他举出四项改变趋势.最后作者所所提到的重点方面就是”教师与学校的未来”.读完这本《教育的未来》,让我感到对于教育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该有何种思维和行动,教师与父母的角色又该有何不同的面貌,值得深思.未来的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的工作者,应该成为帮助学生,进行电脑网络教育的课程引导,生活的辅导,创意和潜能的开发,由过去的主导教学,转变为辅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角色.未来的父母在教育角色上,要慢慢从遮风避雨的保护角色,转变为培养孩子能力的辅助角色,使自己既有的能力、条件成为培养学生的沃土,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在沃土上茁壮成长,并且认识到孩子其实并不脆弱.
带着初为人母的喜悦重返校园,一种异样的感觉油然而生。为什么?我说不上来。接受工作,面对孩子,问候同事,事情在有条不紊的开展。不知不觉中,我找到了答案。清晨,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给了我好心情;下课后,教师们俯案看书的样子,给了我启示;路上,家长们跟我畅谈育子的经验,给了我惊喜。
我不禁感叹:书香染绿了生活。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每天都在接受着知识的洗礼,每天都在享受着书香的沐浴,伴随着轻快、高效的生活节奏,我拜读了《不跪着教书》、《爱的教育》、《和教师的谈话》等书籍,这些书为我彻底做了一次“免费洗脑”,改变了我几年来教学生涯固有的陈规陋习,剔除了多年积淀的尘垢,使我很快融入了这个书香营造的团结向上的大环境中。现在,我越来越感觉到书里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
知识相比,不是一桶比一杯,一缸比一碗,而是沧海比一粟。
俗话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是啊,这场恬静的读书活动不仅让我时常有写作的冲动,还时常令我发出诸多的感慨。《爱的教育》这本书,诠释了爱的真谛所在,让我明白了批评也是一种爱的方式,也要讲究艺术性;《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去议论,去争辩,去讨论自己的意见。积极的开动脑筋,自己去寻求问题的正确解答,不仅对他们领会知识和掌握技巧,而且对他们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些话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尤其在拜读了吴非老师著的《不跪着教书》,当看到《如果孩子们不懂得
信任》一文时,心里真是感慨万千。
他在文中说了这么一件事:他曾经和学生谈话,问学生两个问题,一个是“当你们出门的时候,家长对你们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起先,大家都笑笑不说,后来学生异口同声、一字一顿地说:“外——面——坏——人多!”——的确,现在每逢孩子们要出门,家长说的最多的就是这话;第二个问题是“小时候,大人是用什么吓唬你?”学生答:“人贩子!”——也难怪,社会上有些邪恶现象是我们想不到的,尤其是一家一个孩子的情况下,谁都怕孩子遭遇不测。看看我们的家长,尤其是城市中的家长,面对满街目中无人的汽车、摩托车和乱闯红灯的自行车,总是显得如此的无奈,他们宁可让孩子晚几年自立,也不愿意孩子
每天与灾难擦肩而过。
当我们的媒介在批评中国的孩子生存能力差,中国的家长溺爱子女时,可能应当先呼吁尽早健全社会法治意识,呼吁人们有爱的意识。吴非老师在文章中从另外一个角度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的脑袋里有没有很强的“防”的意识?真的是“外面坏人多”吗?说到这个问题,吴非老师讲了一件事:一年,学生去火车站“学雷锋”,看到的是车站的工作人员上班松松垮垮,很不负责。孩子们的任务是帮助那些老弱病残和行包过重的旅客出入站,可是半天时间内,没一个旅客肯把行包让他们提,谁见了他们都当贼防,而且出言不逊。在这里,他们亲耳听到了老人对孩子说:“别理他们!”“小心,坏人多!”可怜我们的学生只有在被别人当坏人的时候,才知道这句话的杀伤力是有多大。终于,有个同学说服了一位妇女,帮助她拎起两个包,这位妇女的确没有能力独自提着行李出站,但是她很聪明,让那位女生帮助她拎两个包,自己竟然空着两手跟在后面。学生直到出了站才反应过来:她真精明,如果你是骗子,她能追上你。听了学生的这些事情,吴非老师伤感不已,大呼“世俗败坏,殃及孩子们的纯洁的心灵”。
但是,问题不是那么简单,现在这些学生也已经做了父母,他们也到了对孩子说“外面的世界怎样”的时候了,他们又会怎么对孩子说?真担心“外面坏人
多”成了中国家教中的“祖传经典”。
吴非老师在文章中指出:为什么不对孩子说“孩子,你勇敢地去吧,在这个
世界上,你到处都可能遇到好人”?
细想此话,韵味十足。试想,当一个社会不再有信任存在的时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一个国家不再有信任存在的时候,它还会强大吗?没有了对人世间的爱,世界在人的眼中还有善良吗?所以,我们要一起努力,让这个社会多一份真诚,多一
份信任。
我喜欢书,也爱读书。
我看了许多书,有《托起心中的太阳》、《格林童话》等。其中,我最喜欢看《托起心中的太阳》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有钟仪南冠刀、此心无憾诃振梁、向中国人脱帽等。
其中我最喜欢看《蚂蚁告诉我们》。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蚂蚁能灭火,蚂蚁能围成一个蚂蚁球脱离火灾。蚂蚁是个大家庭,大集体,不会为一点小事而打架。我们班其实也是个大集体、大家庭,但是却常常为一点小事而争吵。比如:今天谁丢了橡皮,或丢了东西,都会去找一些不相干的同学不分青红皂白就开始打骂起来。我也会发生一些争吵,橡皮不见了,就找同桌问话。蚂蚁尊敬伙伴和家长。我常常会为一些小事而伤害朋友之间的友谊。我也常常会冒犯长辈,我想要读书,硬是逼着爸爸买书,从来不知道爸爸的辛苦和关心,从我读了这故事后,尊敬长辈了,很少跟朋友闹别扭。
其他故事也让我知道了许多道理和知识。比如:杨钢林叔叔为国献身,在非典面前从不屈服的白衣天使,黄堂那不足挂齿的小事,李根同学那孝女绳中的故事等。
我最爱寓言的读书感想篇四
《中国寓言故事读后感》
《中国寓言故事》读后感
二年级八班刘涛宁
星期五,我读了《中国寓言故事》这本书,里面的故事我最喜欢的是《守株待兔》。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宋国的农夫,以种田为生。有一天,那农夫正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飞快地奔跑出来,那兔子慌不择路,竟然“砰”的一声撞到树上,折断了脖子,当场死了。农夫心里美极了,他捡起那只又肥又大的兔子回家了,和家人饱餐了一顿美味的兔子。农夫心里想:“要是我每天都能捡到一只兔子的话,那我就不用那么辛苦的种田了。”于是他就天天在树下等,但一只兔子撞到树上的也没有。因为他很久没种田了,地里已经长满了荒草。
这个故事让我知道,天上掉馅饼的事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用自己的双手勤勤恳恳的劳动,才能有好的结果。
学习中不能有自己不努力,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有不会的作业不能等家长教你,要自己分析,自己做,用自己的努力得到成功。有一次写作业,我遇到了不会的题目,就让爸爸告诉我答案,爸爸说:“不会的题目要自己分析,要用自己的智慧换取成功,不要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于是我再认真读题,静心思考,终于做出来了,心里可高兴了。
只有自己努力,才会真正学会知识,才会真正感到成长的快乐。
我最爱寓言的读书感想篇五
《《寓言故事》读后感》
《寓言故事》读后感《寓言故事》读后感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知识的源泉。”书伴随着我成长,是我每天必补的营养品。书的格言像一首歌,时时在我的耳畔回响,在我的心海荡漾。 在今年暑假,我兴致勃勃地阅读了《寓言故事》这本书。这本书里的故事我非常喜欢,深深地吸引了我。如《得与失》、《神童方仲永》、《龟兔赛跑》、《改错永远不晚》、《墨子》等。 《寓言故事》这本书深深地启发了我,教育了我。是它,告诉我“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和“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些道理。是啊,在现实生活中,我是多么需要这些道理啊! 记得那是一次,黄老师发下了一张试卷。啊,我得了第一名!我心想:啊,原来我这么聪明,拿了第一名,以后考试一定难不倒我了。从此以后,我学习不认真了。我上课总是跟同学吵闹;回家后随随便便写一下作业就出去玩了。 几天后,我们进行了一次测验。几天后,黄老师发下了这张测验试卷。没想到,我只考了八十几分,下降了十几分。我伤心极了,泪水不断地在眼眶里打,最后终于流了下来。但是我不想被同学看见,就急忙擦去泪水。终于,一节课过去了。 下课后,黄老师找到我,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施嘉莉,你这次考不好的原因就是因为骄傲。‘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你不该因为自己拿了第一名而骄傲。‘失败乃成功之母’。你现在可不能骄傲了,要努力学习把成绩赶上去。知道了吗?”“知道了。”我含泪答道。黄老师的话使我感到十分惭愧。于是,我认真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成绩。 《寓言故事》这本书像一把钥匙,帮我开启了知识的大门;帮我开启了心灵的大门;帮我开启了光明的大门;使我品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寓言故事》这本书像一把钥匙,帮我开启了知识的大门;帮我开启了寓言故事》对我的帮助真大啊! 横屿小学 五年级 施嘉莉 指导教师 吴成业
我最爱寓言的读书感想篇六
《读后感寓言故事》
我最爱寓言的读书感想篇七
《寓言故事+加感想 展报》
两只螃蟹
抓螃蟹的渔民往往会携带一个有小盖子的竹篓。捉到第一只螃蟹后,他们会把盖子盖严,以防止螃蟹逃走。捉到第二只螃蟹以后,渔民就不再盖盖子了。
这是为什么?原来当有两只以上的螃蟹时,每一只都争先恐后地朝出口处拥去。但是,竹篓口很窄,只能允许一只蟹通过。于是当一只螃蟹爬到篓口时,其余的螃蟹
就会用那同样威猛的大钳子抓住它,最终把它拖到下层,由另一只强大的蟹踩着它往上爬。尽管篓口一直敞开着,但却没有一只螃蟹能够幸运地脱离牢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竞争面前固然不必讲什么谦让,但竞争的规则却不容随意践踏。如果破坏了共同遵守的竞争规则,有序变成了无序,竞争变成了乱争,那么在无规则的混乱状态下,每一个个体都会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不择手段的攻击,就会出现如螃蟹一样苦苦挣扎到篓口却又再度被拖回深渊的状况。规则是约束,更是保护。
我最爱寓言的读书感想篇八
《寓言故事读后感》
《中华寓言故事》读后感中
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名叫《中华寓言故事》。这本书告诉了我许多道理,看完之后对我启发很深。
在这本书的众多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铁杵磨针》和《愚公移山》。
《铁杵磨针》讲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很贪玩,不能全神贯注地读书。有一天,李白又溜到外面闲逛,在一条小河边,他遇到一位老奶奶正在不停地磨着一根铁棒。李白很纳闷,便问道“老奶奶,您为什么磨这铁棒呀?”老奶奶说:“孩子,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听了很吃惊,老奶奶耐心的对他说:“我这样不停的磨下去,这铁棒就会越来越细,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李白听了很受启发,决心好好读书,最后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
《愚公移山》的主要内容是:在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的北面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因老人每逢出门都须爬山越岭极其不便,为此,愚公带领着子孙开始夜以继日地挖山,从不间断。愚公的精神后来终于感动了天帝,于是天帝派大力神帮助愚公移走了这两座大山,使道路从此畅通。愚公一家人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这两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肯下功夫,再困难的事也能做成。有时候我遇到难题就不想做了,没有像老
奶奶和愚公那样一直坚持下去,我感到非常惭愧。我决定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坚持不懈地
完成他,我相信只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我最爱寓言的读书感想篇九
《《中国寓言》读后感》
《中国寓言》读后感今天,我从书店里买了一本书,名叫《中国寓言》,回到家,我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其中,我最喜欢《揠苗助长》。古代宋国有个种田人,他每天都去看他的庄稼,觉得长得太慢。有一天,他终于想出办法了,于是他便走到田里,把所有种的秧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等到把田里的秧苗全都拔完,他已经累的腰酸背痛,可是他心里非常高兴,以为这样庄稼就长得快了。回到家他夸口说:“今年的庄稼,那家也比不过我。”儿子问她:“你有什么好办法?”他骄傲地说:“今天我帮助秧苗长高了。”儿子好奇地来到田里一看,所有的秧苗都枯死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顾事物本来的规侓,急于求成,反而把事物弄糟。就像我妈妈一样,那年急于求成,给我报了好多课外辅导班,又是奥数,又是毛笔字,又是画画。每个星期六,星期天连写家庭作业的时间都没有,更没有玩的时间了!就在那学期,我开始厌学,觉得学习秙糟无味,所以那学期没考好。我们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不要急于求成,反倒把事情弄糟。
我最爱寓言的读书感想篇十
《寓言阅读》
《伊索寓言》阅读指导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总结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交流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仔细阅读《伊索寓言》
2、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说起寓言,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
[板书提示:寓言是一种带有劝喻性的小故事。]
最近我们读了《伊索寓言》。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都对这本书了解了多少。
1.通过阅读和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请学生简要介绍伊索和《伊索寓言》。
伊索,古希腊寓言作家。传说是奴隶,后凭借聪明才智获得自由。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和散文的形式发表,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其中《农夫和蛇》、《狼和小羊》、《狐狸吃葡萄》等等,寓意深刻,常被引用。有各种文字译本,对欧洲文学中的寓言创作影响很大。 <加入材料:伊索介绍>
2.小结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被释奴隶伊索所编,搜集有古希腊民间讽喻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350余篇。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的总结,寓言主要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这些小故事中也蕴涵着一定的道理。
关于《伊索寓言》,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一段对白值得大家一读:“你连伊索寓言都没读熟,可见你是多么无知和懒惰。”确实,《伊索寓言》是世界上一部最古老的寓言集,也 是世界上读者量最多的一本书。《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每一篇都闪着智慧的火花,寄托着教训和哲理,有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有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挞,有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人,怎样识别是非好坏,怎样变的聪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民留给世界的一笔精神遗产。所以我们有必要去阅读,甚至是一读再读。
今天我们就再来读读《伊索寓言》。
二、一睹为快、自我发现
1、《伊索寓言》一共10卷,翻开目录,读读题目,说说发现了什么。
(故事中的人物大多是动物或与动物打交道,出现频率最多的如:狼,狮子,狗„„牧人、渔夫„„)
[板书:人物形象——动物、与动物打交道的人、神]
2再现情节:读完这本书,你觉得哪些故事有趣,把它读给、讲给其他同学听或表演给其他同学看。
(1)1分钟做准备。
(2)生说或表演。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几则大多数同学比较感兴趣的故事;同一则也可引用赛一赛的方法,来激发大家的兴趣。
3、在没有读过的故事里,哪些故事的题目最吸引你?读读题目,猜猜情节,然后请看过的同学说说,你想象的和原文是否一样。
4、讨论:这些故事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
[板书:结构特点——先讲故事,再点明寓意。]
总之,伊索寓言中反映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多彩。这些经验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伊索寓言中每则故事后面都附有“教训”,这些“教训”显然是后人添加的,其中有的比较切题,有的并不切题,甚至牵强附会,阅读时不必受这些“教训”的束缚,这样更可以体会寓言所蕴含的智慧的丰富性
三、边读边聊,汲取营养
1、说说人物:在读过或听过的故事中,你最喜欢或讨厌哪些人物,为什么?
2、阅读资料中的《农夫和蛇》,说说你对其中农夫的看法。
3、明白寓意:寓言最大的写作手法是比喻、拟人,以物喻人,以此喻彼。
以《农夫和蛇》为例,谈谈在读过的故事或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人或事情?
[板书:写作手法——比喻、拟人]
4、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书中很多故事反映的生活经验丰富多彩。这些经验源自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之所在。
四、延伸讨论
钱钟书先生曾经就这本寓言的寓意作出过其他的分析,大家先看看课本中的介绍,然后想想,在自己看过的故事中有没有可以找到其他寓意的故事?你对于钱老的分析有何看法?(附钱老的文章
五、后续活动,深化效果
《伊索寓言》是一本十分耐读的好书。它还有许多值得向大家推荐让大家学习的地方。
1、故事中人物的寓言幽默夸张,形象的再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不同的故事中相同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性格。
所以,请大家继续阅读此书,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索书中的思想精髓,体会蕴涵的人生智慧,揣摩幽默诙谐的语言。并且在读后,将你读到的有趣的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朋友、 同学听听。
六、意犹未尽,特别推荐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简单走向复杂,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了五光十
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
作业:继续阅读《伊索寓言》
1、《伊索寓言》有很多种版本,选择适合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
2、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划划,也可以在书上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如果是借来的书,就要在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上做好记录,也可以自制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意的语句,采用多种方式留下自己读书的痕迹。
3、指定读书计划,坚持每天必读,根据自己的情况划定时间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把本书读完。
另外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全集》、《希腊寓言》
七、成果展示
1、以小组为单位,将读书卡粘在事先准备的白纸上作为一份小报。
2、将小报贴在读书栏上,在全班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紧扣人物语言,感悟人物形象,理解故事寓意并从中受到益。
2、阅读比较三则寓言故事,了解《伊索寓言》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3、激发学生课外阅读《伊索寓言》的兴趣,获得更多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直奔主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伊索寓言(生齐读)。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三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你能简要地说一说它们的主要内容吗? (随机板书:狐狸 牧童 狐狸 蝉)
二、品读语言,感悟寓意
1、过渡:我们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这只是品读寓言的第一步,而最重要的是要感悟人物形象,理解故事寓意,明白故事给予我们的启示。
3、瞧,他们跟我们说话了,出示:
“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狼来了!狼来了!”
“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 “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那就大错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指名读 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4、出示:请你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并想一想,它们为什么说这些话?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可作简单的批注。交流时可选择自己最有感受的内容来谈谈。
5、交流:
(1)《狐狸和葡萄》PPT 狐狸的话
引导:你是从哪看出狐狸想吃葡萄的?
小结:实际上,狐狸就是在非常想吃葡萄却又无能为力的情况
下说这句话的。这就叫—— (自欺欺人 死爱面子 板书)
指导朗读:谁能通过朗读把狐狸当时的心情表现出来?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狐狸这酸溜溜的话!
展开:“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狐狸先生这酸溜溜的话已经是世界性的俗语了。那你平时也说过类似这样酸溜溜的话吗?
小结:其实在我们心中也住着这样一只狐狸,所以要看管好它,不能随便让它跑出来哦。
(2)《牧童和狼》 PPT 牧童的话
引导: 这样的话在故事中还有一处。同样的话, 牧童喊的心情一样吗?你和同桌一人一句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
那村民的前后表现呢?
(板书 一贯说谎 自食其果)
朗读:让我们一起读读故事的一二两小节,再次从牧童的身上吸取这个教训。
(3)《蝉和狐狸》 PPT 狐狸和蝉的话
引导: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设下圈套 骗人上当)
圈套背后是一个美丽的陷阱,你看——(引读)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指名读
读了这段话,你会想到哪些成语?
这样的花言巧语,狐狸也曾对乌鸦说过,大家一定还记得二年级时学的《狐狸和乌鸦》 PPT出示:为什么《狐狸和乌鸦》里的乌鸦会受骗,而《蝉和狐狸》里的蝉却没有受骗? 讨论交流,板书:善于观察 警惕试探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次感受蝉的聪明。
(4)指着板书,小结:我们品读了三则寓言,感悟了人物形象,也明白了三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三句富有哲理的话。
PPT出示每个故事结尾的寓意。 齐读
三、归纳特点,激发兴趣
1、三则寓言给予了我们不同的启示,我们默读比较这三则故事,它们在故事结构、人物角色等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这就是伊索寓言特有的风格,在写法上、表达方式上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同学们,读的时候就要善于抓住故事主要人物的语言,品悟故事结尾处的点睛之笔。3、练习:今天老师还给同学准备了一则伊索寓言——请你仔细阅读,细细品味人物语言,用简洁的语言给寓言加个结尾,点明寓意。
出示伊索寓言《马和驴子》
从前,有个人赶着一匹马和一头驴子上路。路途中,驴子对马说:"你若能救我一命,就请帮我分担一点我的负担吧。"马不愿意,驴子终因精疲力竭,倒下死了。于是,主人把所有的货物,包括那张驴子皮,都放在马背上。这时,马悲伤地说:"我真倒霉!我怎么会受这么大的苦呢?这全因不愿分担一点驴的负担,现在不但驮上全部的货物,还多加了一张驴皮。" 强者与弱者应相互帮助,共同合作,各自才能更好地生存。
3、出示评价《伊索寓言》的一段话,激发学生阅读《伊索寓言》的兴趣。
板书:
《狐狸和葡萄》 狐狸 自欺欺人 死爱面子
《牧童和狼》 牧童 一贯说谎 自食其果
《蝉和狐狸》 狐狸 设下圈套 骗人上当
蝉 善于观察 警惕试探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51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