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环评师】
用甚至,造句。篇一
《用“只要……就”造句》
用“只要……就”造句
用“只要……就”造句。
只要你好好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帮妈妈做家务。
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出一份力,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只要明天不下雪, 我们就去野餐。
只要每天上课认真听,作业仔细做,就能取得好成 只要你坚持,就会有收获。
只要用心去做每一件事,就一定能有不小的收获。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就会变成得很轻松 只要绿灯亮了,就可以通行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哪怕有重重困难,就一定会取得最终胜利!
用甚至,造句。篇二
《用关联词造句》
用关联词造句
一、并列关系:
1、是……不是……我们到学校是来学知识的,不是为了来玩的。
2、一边……一边…… 例:弟弟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3、有时(候)……有时(候)……池塘里的小鱼有时在捉迷藏,有时潜在水里睡大觉。
4、一会儿……一会儿……天上的白云一会儿像小羊,一会儿像小鱼,真有趣!
5、既……又…… 例:①李老师既会拉小提琴, 又会吹笛子。②这种文具既美观,又实用。
6、也…… 例:爸爸不抽烟, 也很少喝酒。
7、有的……有的... 天上的云变化多端,有的像羽毛,有的像绵羊、有的像鱼鳞。
8、一方面…一方面... 作为班长的他,一方面要顾及同学们的感受,另一方面还要对老师负责。
9、 那么……那么... ①她是那么美丽,那么善良。 ②天那么高,那么蓝,真是太美了。
10、不是…而是 ①这不是失败的经历,而是人生的经验。② 这件事不是你的错,而是我没说清楚。
二、 承接关系
1、一……就(便)…… 例:我一做好功课, 就(便)到球场踢球。
2、……才…… 例:哥哥拟好作文大纲, 才打草稿。
3、首先……然后……作为一个学校,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然后再教知识技能。
4、……于是……考试中,我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于是我又仔细的检查了一遍。
三、 递进关系: 1、…不但……而且…… 例:①王师傅不但会开车,而且会修车。
②我考试失败了,妈妈不但没有责备我,而且还鼓励我继续努力,争取下次的成功。 ③这道菜不但好看而且好吃. ④ 这个苹果不但很大,而且很甜。
2、…不仅……还…… 例:孙杨在奥运会上不仅夺得了金牌,还打破了世界纪录。
3、…不但不……反而……他不但不承认错误,反而更加无理取闹了.
4、…连……也……你怎么连基本的文明礼仪也不懂?
四、 选择关系:
1…不是……就是…… 例: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2…宁可……也不…… 例:我宁可给老师责罚, 也不说谎, 隐瞒真相。 3…还是…… 例:饭前吃水果好,还是饭后吃水果好?
4…与其……不如…… 例:①与其浪费时间,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
②我们与其浪费一点一滴的时间,还不如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来投入到学习当中。 . ③犯错后你与其坐在地上哭,还不如吃一堑长一智。
④与其做绿洲中的一棵小草,还不如做灌木丛中的一棵橡树
⑤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⑥与其烧香拜佛地去求人,还不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⑦你与其用零用钱买玩具,还不如用来救助山区的孩子。
5、是……还是... 那个人是我慈祥的父亲,还是我奶奶的孝顺儿子
6、或者……或者... 这次考试的第一名或者是他,或者是我。
7、不是……就是...小明最近不知怎么了,上课不是走神,就是睡觉,看来,老师得找他谈话了.
8、要么……要么...这个邀请你要么欣然接受,要么断然拒绝
五、 转折关系:
1、尽管……可是…… 例:尽管天气严寒, 可是伯父仍到海滩游泳。
2、虽然……但是…… 例:①道德虽然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却却很难。 ② 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③虽然雨很大,但是我还是会去上学。
④虽然我很累,但是我还是坚持了下去。
⑤虽然小明的学习成绩很好,但是他从不骄傲。
⑥虽然题目难,但是我还是做出来了。
3、……却…… 例:妈妈爱静, 爸爸却爱动, 两人性格截然不同。
4、……然而……我们都认为这一支球队会赢,然而他们输了。
六、 假设关系:
1、 如果……就…… 例:①如果明天天气好,我们就举行升旗仪式。
②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2、即使……也…… 例:即使成绩再好,你也不能自满呀﹗
3、要是……那么…… 例:要是你处在他的位置,那么你会怎么办?
七、 条件关系:
1、只要……就…… 例:只要多读多写, 语文水平就可提高。
2、只有……才…… 例:运动员只有不断地苦练, 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
3、无论(不论、不管)……都 ... 例:无论风吹雨打,我们都坚持到学校学习。
4、不管……也…… 例:不管多少险阻, 我也无惧前进。
八、 因果关系:
1、因为……所以…… 例: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 因为电视坏了,所以我不能看电视了。
因为时间不等人,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
2、既然……就…… 例:①既然你知道错了,就要改正。 ②你既然来了,就陪我玩一会吧。
3、由于……(因此、因而)......由于人类不保护环境,地球的环境已经被破坏了
4、之所以……是因为......①他之所以成绩不好,是因为他平时不努力学习。 ②我之所以不出来玩,是因为今天下雨; ③我之所以不去上学,是因为今天我生病了。
用甚至,造句。篇三
《巧用造句》
巧用造句,构思成文
巧用造句,构思成文
面对话题作文题目写议论文时,学生常出现两个失误:内容上游离话题,结构上缺少清晰的层次。在评分上,后者难以突破“三类中”,前者更是有可能跌到“三类下”。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们尝试用“话题”来造句的方法解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下来,感觉此法简单实用,易于操作。现结合两个例子介绍如下:
方法指要:在进行写前指导时,首先要求学生用“话题”造句,对造成的句子进行去粗取精,筛选整理,选择或整合出最具概括性的句子充当全文的“中心论点句”,然后把剩下的句子适当排序,充当文章各段落的“分论点句”,构建出文章的骨架。再紧扣“话题”压缩整编“中心论点句”,形成文章的“标题”。这样,“话题”就嵌入到“中心论点句”“分论点句”和“标题”当中,从而“话题”“标题”和“论点句”三位一体,几个“分论点句”各司其职,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
例一: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三思而后行。(《论语》)
3.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以上名言都谈了“思”,请以“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自拟标题。
用“思”造句,整理之后得出的方案:
题目:思考,让你充满力量
第一段:思考,让你充满力量。
中间各段:
思考是人类独有的能力,是成就人类文明的最基本的要素。
思考,帮助我们走向成功。
思考,让我们意识到自我的存在,活出个性。
思考,本身充满乐趣,丰富了我们的人生。
卓尔不群的思考,需要勇气。
辩证:富有力量的思考,离不开行动。知而能行,方为完美。
结尾:思考,让人类充满力量。因为,思考是人类智慧与个性的展现,我们也必将靠我们的思考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例二: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常常有一些细节感动着我们,也常常有一些细节决定着事情的成败,人生的悲欢。
请以“细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自拟标题。
用“细节”造句,整理之后得出的方案:
题目:细节决定成败
第一段:细节决定成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中间各段:
传神的细节铸就不朽名著。
科学工作者更离不开对细节的一丝不苟的钻研。
细节中蕴含着无限商机。
说到底细节反映出人的智慧。有智慧的人,谨慎细心的人才能明察秋毫,才能巧妙地运用细节。
辩证:有时过于拘泥于细节,也可能酿成大错。
结尾:《老子》中曾论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打造好每一个细节,就能铸就成功。
当然,以上方案只是从事情的成败的角度论述细节的意义,若是再放宽眼界,还可以得出更深刻、更大气的方案:
题目:打造细节,让生活更美妙
第一段:细节中有很多奥妙,打造细节,让生活更美妙。
中间各段:
传神的细节铸就不朽名著,(葛朗台临终的举动)科学工作者更离不开对细节的一丝不苟的钻研。(美国“挑战者号”的爆炸)
说到底细节反映出人的智慧,有智慧的人,谨慎细心的人才能明察秋毫,才能巧妙地运用细节。(周恩来接待尼克松的细节,维护国家尊严)
细节体现素质。(个人素质一小步,民族素质一大步;小处不可随便) 细节蕴含着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亲情、爱情)
辩证:注重细节,但更不要忽视全局。(樊哙的“大行不顾细谨”、九方皋相马的不拘小节、诸葛亮的“观其大略”读书法、陶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结尾:小小细节中有大奥妙。生活就是由众多细节组成的,没有每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就没有全局;一粒沙中有大千世界,每一个细节又都是全局的缩影。所以,巧妙地处理好细节,充满奥妙的细节就会让生活更美妙。
从根本上说,作文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的生活积淀、心灵敏感度和思想深度。这种用“造句”来构思作文的方法,也只不过是众多深化思维、优化写作方法中的一个门径。“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若想写出更高明的文章,还是在对广博丰富的生活的深入思考上多花些工夫。
标新立异,见解新颖
标新立异,见解新颖
“千古文章意为高”,“意犹帅也”,这些论述道明了立意的重要性。文章立意首先应求准,进而要求新。新奇的立意,独到的见解,能使作文个性鲜明,给人以心灵的撞击,精神上的鼓舞。
要使见解新颖独特,方法主要有:
一、反向立意
即转换思考方向,对大多数人的见解说“不”。具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不全部认同,而作辩证的否定,也就是肯定一部分否定一部分。
比如中学生习作《人一定要往高处走吗?》,以“人的水平不同,能力各异”作为切入点,针对“人往高处走”这句俗语展开求异思维,提出“只要能达到自身发展的目标,暂且往低处走一走也无妨”的新观点,使读者获得有益的启迪。
二、新异立意
作文题目的内涵往往是多层、多义、多向的,大都具有多层次、多角度开发的可能性,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仔细梳理,把混沌的具体的表象加以分解,对构成事物的各个侧面、各种因素以及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相互转化作具体的剖析。尤其是在千万人写同一考题的情况下,要想一想别人可能会怎么写,“我”能不能有更好的选择,能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以2007年上海卷作文为例,与绝大多数考生泛谈“高考是道坎”“生命中的坎坷是道坎”等不同,有位考生写的是“文章的内容比技巧更重要,写作必须跨过华而不实的文风这道坎”,全文笔力集中,主旨鲜明,立意上和阅卷标准相吻合。由于作者巧妙地变向立意,使文章别出心裁,赢得了阅卷老师一致赞赏。
三、高远立意
一般同学在把握题意后,往往会产生一种求稳、求保险的心理,即顺着题意很“自然”地进入到某一惯常的思路中,于是考场上出现了大量立意肤浅的平庸之作。而那些精品作文,则往往是想落天外,用一种更加高远的立意使题旨得到深化与发展,从而占据了思想上的制高点。
请看2007年上海卷两篇金牌作文的节选:
(文一)我家有个保姆,我喊她“阿姨”,邻居们见了,也跟着喊“阿姨”。当然,我知道,这两声“阿姨”,语气是不同的。
生活中有许多像这样的“阿姨”,小区里带孩子的,家里打扫卫生的,伺候生病老人的„„他们在我们这个城市辛勤劳作着,但是却很少能够真正进入我们这个城市的生活。
这是横在我和保姆之间的一道坎,也是横在大多数城里人和“乡下人”之间的一道坎。在越来越离不开那些所谓“乡下人”的同时,我们却仍然习惯用某些标准来划分人群,比如地域,比如出身„„
这道坎,令我们在坐享他们的劳动成果时仍难免鄙夷,甚至猜忌。这道坎,令他们在进城务工之后,选择了沉默忍让,以结实而卑微的身躯承受来自身心的压力。
如果没有他们,我不敢想象城里的家长能够从容安心地工作;如果没有他们,我们不敢奢望一幢又一幢高楼迅速地拔地而起。
而这道将我们与他们深深隔开的坎,它如影随形,同我们的生活纠缠在一起。那些反对民工子弟进入公办学校学习的声音,那种呼吁限制外来人口进入市区的要求„„我们应该为此感到羞愧啊。
„„
(文二)有多少人曾经在这里被牵绊束缚最终倒下?有多少人曾经为了这道坎不辞辛劳穷尽一生?
物欲横流过市。当眼前充斥的不再是那单纯的恬静生活,而是应接不穷的“悬疑”“侦探”“复杂”时,我们应当明白有一道坎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竖起,它就是:构思过度。
必须跨过这道坎,当我们涉世未深的时候,余秋雨曾在《历史的脸谱》中提及:构思过度已成为这个时代无可避免的灾难。为何我们的文艺界充斥的大多是复杂而又复杂的情节,华丽而又华丽的词藻?精心编织固然不是错,然而过多的堆砌成就的便是一个又一个空洞的躯壳。这里不得不提到韩剧。诚然,情节的老套是它无可回避的弊病,而它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简单的人物、自然的场景无疑是起着关键作用的。简单,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感动。毋须装点得多繁复,自然就好。构思过度在稀有的情况下也许新鲜,但狂热之后,人们回归的依旧是心的感动。当我们涉世还未深,请闭起双眼,只用心听到最清澈的呼唤,跨过那“构思过度”的槛坎。
„„
没有半点犹豫及退缩,必须跨过“构思过度”这道坎,你会发现:生活,比你想象的简单得多!
前一篇作文从大处着眼,由小处入手,将一个普通的社会现象(以地域、出身的差异来划分人群的尊卑)纳入必须跨越的“这道坎”——横亘在城里人与外来务工者群体间的深“坎”之中,可谓眼光独到。文章在看似不经意的叙谈、阐述中,充分揭示了“这道坎”给异乡人带来的种种伤害,同时也抒写了自己内心的歉意及今后的愿望。
后一篇文章的作者同样目光犀利,思维深刻,使笔下文章充满了一种力度,一种气势,读来令人震撼。开头直指当前社会中“物欲横流过市”“眼前充斥的不再是那单纯的恬静生活”的事实,在激起读者共鸣和思考后,响亮地提出:“我们应当明白有一道坎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竖起,它就是:构思过度。”接下来分层阐释观点,通过正反对照、合理引用,以“跨过那‘构思过度’的槛坎”反复点题,使“必须跨过‘构思过度’这道坎,你会发现:生活,比你想象的简单得多”的中心鲜明而突出。阅卷教师读到这样的佳作,怎能不拍案叫绝?
当文化火炬印上了商标
用甚至,造句。篇四
《用那么那么造句》
夏天的夜晚,是那么的宁静,那么的美丽
节日那么(热闹),那么(快乐)。
苹果是那么红、那么圆。
小青蛙是那么聪明,那么勇敢。
天色渐渐变暗了
我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妈妈一边烧菜,一边发短信。
爸爸一边查资料,一边做笔记。
哥哥一边踢球,一边给自己加油。,
爷爷一边看着我的考卷,一边表扬我。
老师一边讲课,一边在黑板是写字。
同学们一边听课,一边把重点抄下来。
我一边听音乐一边看书。
我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用渐渐造句
夏天到了,天渐渐热了。
太阳出来了,天渐渐亮了。
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凉了。
春天到了,天气渐渐暖和了。
春天来了,小草渐渐发芽了。
秋天来了,树叶渐渐落了。
冬天到了,天渐渐冷了。
我渐渐长大了。
天色渐渐变暗了
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凉了
用甚至,造句。篇五
《2015翻译作业》
英汉对比研究报告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英语(1)班 代元玉 1103613011
摘要(summary) : 在翻译这个千里之行的旅程中,始于足下的应该是对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对
关键词(Key words): 综合语与分析语(synthetic vs. analytic)、形合与意合(hypotactic vs.
前言(preface):中西文化和思维方式差异在英汉语言的表现如:西方的理性思维与中国的领悟思维是英语与汉语的哲学背景。这一层次的差异必然表现在用词造句成章的各个方面,如:英语常常受亚里士多德的演技逻辑思维模式的影响,常用“突显”语序,常用形合法结构被动式和概括笼统的抽象性词语,注重显性衔接,语法关系和语义逻辑,注重形式衔接应,“前后呼应”,喜欢词语和结构的主次分明,长短交错和替代变换,表达方式比较严谨,准确,模糊性小,奇异现象较少,用词造句遵循严格的词法和句法,造句成章也服从某种逻辑规则,适合于科学思维和理性思维。汉语常用意合法,意念领悟式的归纳型、经验式的临摹或螺旋式,漫谈式的思维模式,注重时间先后和事理顺序,常用“自然”语序;注重隐形连贯,较常只把事情或意思排列起来,让读者自己去领悟其间的关系;注重语流的i整体感,喜欢词语和结构的整体匀称、成双成对、对偶排比、同义反复,表达方式注重整体性,较多依赖语境;汉人习惯于整体领悟,常常通过预感、语境、领悟和“约定俗成”来表达和理解语句。
一、综合语与分析语(synthetic vs. analytic)
综合语的特征是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拉丁语,德语及古英语等都属于这类语言。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语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具体表现如下: Paratactic) 比。唯有对比深刻,才能将翻译中遇到的困难理解深刻,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因为,归根结底,翻译中大部分的问题都起源于两种语言差异而造成的障碍。当然对比不应只看到差异,也要看到一致。假如两种语言中没有任何一致性或相同性,翻译活动也就无法进行了。因此,对比就是在两种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去发现相似性和差异性,以便为日后的翻译活动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一 )、英语有形态变化,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所谓形态变化,即词的形式变化,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 构词形态,即起构词作用的词缀变化(affixation),包括大量的前缀(prefix)和后缀(suffix)。英语的词缀灵活多变,常常一缀多义,不仅规模大,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汉语利用词缀构词仍处在发展中,不论规模、数量或种类,都不及英语。
2. 构形形态,即表达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如:
我给他一本书。I gave him a book .
他已给我两本书。 He has given me two books.
他爸爸常常给他一些书。 His father often gives him books .
例子中,汉语的“我”、“他”没有形式变化,同一个词可以表示主格、宾格或所有格; “书”没有形式变化,可以表示单数或复数;动词“给”没额有形式变化,可以表示现在、过去或已完成的行为。但英语对应的词I , me , he , him ,his , book , books , gives , gave , has given却有形式变化。
(二 )、英语语序比较灵活,汉语语序相对固定
形态变化与语序有密切的关系。形态变化越多的语言,语序越灵活,反之亦然。 1. 英语句子的主要成分如主语、谓语动词、宾语或表语的语序基本上相同,一般地说,英汉的排列顺序都是:主-动-宾(表)。但与汉语相比,英语倒置的现象比较多。
2. 汉语的定语一般在名词的前面,而英语的定语在许多情况下可以通过形态变化或借助连接词语置于名词的前后,位置比较灵活:
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a very important question
a question of great importance
3. 在表达多层逻辑思维时,英语可充分利用语法三大手段—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常用包孕许多修饰成分或从句的复合句或长句,句中各部分的顺序比较灵活。汉语表达同样意思时,主要借助语序和虚词,常用短句、分句、散句、松句、紧缩句、省略句等等,按照一定的时间和事理顺序,有先有后,有主有次,逐层叙述。
此外,英汉都有大量的虚词,但各有特点,并且英语是语调(intonation)语言,汉语是声调(tone)语言。
二、形合与意合(hypotactic vs. Paratactic)
所谓形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hypotaxis)。
所谓意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其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法(Parataxis)英语造句常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语、分句或从句,注重显性衔接,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异。英语是重形式的语法型语言。汉语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隐形连贯,注重时间和事理顺序,注重功能、意义,注重以意役形。汉语是重意会的语义型语言。汉语和英语都有形合句和意合句。一般的说,英语形合句多,汉语意合句多,但其多少与文体密切相关。书面语没有口语的辅助语言手段,如表情、手势、语调等,又要表达复杂的逻辑关系,表现常常借助关联词语和其他形式手段,因而形合句比口语多。现代汉语受西方语言的影响,形合句比古代汉语多。
意合法在汉语里属于“常态”。这类“常态”常见于一些简练的谚语、表达复合句内容的简单句,以及表达状语长句意义的定语从句,如: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不打不相识。No discord, no concord.
总结(conclusion):英汉文化语言学是一门跨越英语、汉语、西方文化、中国文化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性学科。因此,在英语和汉语的学习及研究时,必须了解并熟悉其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培养跨学科、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掌握对比研究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英汉对比研究。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三版)。
用甚至,造句。篇六
《用“先……逐渐……最后……”造句》
用“先„„逐渐„„最后„„”造句
每次下暴雨都是先刮起大风,天逐渐黑了下来,最后大雨倾盆。
我冒着大雪回到家,先喝了杯热水,让身体逐渐暖和起来,最后开始吃饭。
用甚至,造句。篇七
《用以下短语造句》
M1 U1
一. 把下列短语填入每个句子的空白处(注意所填短语的形式变化):
add up (to) be concerned about go through set down a series of on purpose in order to according to get along with fall in love (with) join in have got to hide away face to face
1 We’ve chatted online for some time but we have never met ___________. 2 It is nearly 11 o’clock yet he is not back. His mother ____________ him.
3 The Lius ___________ hard times before liberation.
4 ____________ get a good mark I worked very hard before the exam.
5 I think the window was broken ___________ by someone.
6 You should ___________ the language points on the blackboard. They are useful. 7 They met at Tom’s party and later on ____________ with each other.
8 You can find ____________ English reading materials in the school library. 9 I am easy to be with and _____________my classmates pretty well.
10 They __________ in a small village so that they might not be found.
1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right ____________ the above passage? 12 It’s getting dark. I ___________ be off now.
13 More than 1,000 workers ___________ the general strike last week.
14 All her earnings _____________ about 3,000 yuan per month.
二.用以下短语造句:
1. go through 2. no longer/ not… any longer
3. on purpose 4. calm… down 5. happen to
6. set down 7. wonder if
三. 翻译:
1.曾经有段时间,我对学习丧失了兴趣。(there was a time when…)
2. 这是我第一次和她交流。(It is/was the first time that …注意时态)
3.(强调句)
4. (强调句)
M 1 U 2
一. 把下列短语填入每个句子的空白处(注意所填短语的形式变化): play a …role (in) because of come up such as even if
play a …part (in)
1 Dujiangyan(都江堰) is still ___________in irrigation(灌溉) today.
2 That question ___________ at yesterday’s meeting.
3 Karl Marx could speak a few foreign languages, _________Russian and English. 4 You must ask for leave first __________ you have something very important. 5 The media _________ major ________ in influencing people’s opinions.
6 _________ years of hard work she looked like a woman in her fifties.
二.用以下短语造句:
1. make (good/full) use of 2.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3. even if 4. believe it or not 5. such as 6. because of
三. 翻译:
1. 记者问他他作品中的人物是以谁为原型的。(间接用语base…on…) The reporter asked the writer who he based his characters on.
The reporter asked the writer who his characters are based on.
2. 老师要求每个同学要按时到校。(间接用语)
M1 U3
一. 把下列短语填入每个句子的空白处(注意所填短语的形式变化):
二.用以下短语造句:
1. as usual 2. pefer…to… 3. ever since…
4.
三. 翻译:
M1 U4
一. 把下列短语填入每个句子的空白处(注意所填短语的形式变化):
二.用以下短语造句:
1. as if 2. think highly of 3. instead of
三. 翻译:
1. 仿佛世界末日已经来了。
It seemed the end of the world had come.
2. 他们看着我,就像我是来自别的星球似的。
They looked at me as if I was from another planet.
M1 U5
一. 把下列短语填入每个句子的空白处(注意所填短语的形式变化):
二.用以下短语造句:
1. devote …to (be devoted to) 2. turn to
三. 翻译:
1. 倒装句
2.
M2 U1
1. belong to 2. in search of 3. in return 4. serve as
1. stand for 2.
定语从句翻译:
用甚至,造句。篇八
《作业:请用“朋友”造句》
1、谢健敏:朋友就像一颗心,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价值。
朋友就像美酒一样,让我感受到甜一样的滋润。
2、韦光珍:朋友就像一棵树,在夏天时为我遮拦阳光。
朋友就像泉水,在我口渴时,给我一点滋润。
朋友就像我的(导航仪),帮我辨别方向,不让我迷路。
3、严彩莹:寒冷的时候,朋友像火,让我感受到温暖。
在热的时候,朋友像风,让我感受到凉爽。
4、黄秀文:朋友像树上叽叽喳喳的小鸟,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开朗和主动交流的特点。 朋友像天空,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胸怀如此大。
5、吴云飞:朋友像太阳,让我感受到温暖。
朋友像小鸟,让感受到热情。
6、谢瑞怡:朋友像家人,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感受到了关心与友好。
7、黎泳茵:朋友像一个指南针,在迷茫的生活中给我指出正确的方向。
朋友像一台笔记本,无时无刻给我提供帮助。
8、汪 容:朋友像冷天的温水,让我感受到温暖。
朋友像黑暗里的一把火,让我感受到有光明的存在。
9、邱荣欣:朋友像阳光,让我感受到温暖。
朋友像星星,在漆黑的夜给我带到点点引导。
1、黄志敏:朋友像黑夜里的蓝色荧火虫,给我带来了前行的勇气。
朋友像严冬的太阳,给我一缕缕的温暖。
朋友像天上的繁星,照亮着我的心扉。
2、姚永浩:朋友像雪天的太阳,让我感受到他的热情。
朋友像小猴子,让我感受到他的活泼与可爱。
3、黄 鹏:朋友是中学旅途中的伴侣,让我感受到深深的情谊。
朋友像一本教科书,让我感受到他的丰富学识。
朋友像一把火,让我感受到他的热情与温暖。
4、王超强:朋友就像一位老师,常常帮我解答难题。
朋友像一位帮手,常为我伸出援手。
5、陈俊宇:朋友就像我的亲人,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让我感受到温暖。 朋友像一位老师,在学习的困难中协助我,让我获得前进的力量。
6、谢佩容:朋友像亲戚,在我生日的时候为我庆祝,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 朋友像开心果,在我不开心的时候哄我逗我,让我感受到关心与开心。
7、洪紫琳:朋友像一本书,与我分享着生活的伤痛与快乐。
朋友像朋友像一只小鸟,让我感受到它正在召唤着我。
朋友像一朵花,让我感受到它的美丽与欢快。
8、莫秀晴:朋友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让我感受到它的清香。
朋友像一本丰富多彩的书,让我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朋友像一个太阳,让我感觉到它的温暖。
9、廖健龙:我的朋友像清洁工,他们帮我扫除心灵的灰尘。
我的朋友像日记本,他们乐于倾听我心声。
10、卢楚惠:朋友像一束太阳光,让我感觉到温暖、舒服。
朋友像海洋,让我感受到开阔与包容。
朋友像一朵小花,让我懂得要细心照顾与关爱。
11、陈建龙:朋友像蜂蜜,让我感受到甜蜜。
朋友像一个太阳,让我感受到温暖。
12、杨钰洁:朋友像太阳,使我感到阳光的温暖。
朋友像小鸟,使我感到明天的歌声将更美好。
朋友像蝴蝶,使我感到有你就能带我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3、谢林莹:朋友像慷慨和荣誉的母亲,像深情和仁慈的姐妹,让我感受到朋友的重要与可贵。 朋友像朋友像海鸥,使我感受到它热情的呼唤。
14、谢健华:朋友像一本书让我感到知识的渊博。
朋友像一张被子,让我感受到温暖。
15、梁灿铭:朋友像一本书让我感受到知识的乐趣。
朋友像一台游戏机,让我感受到快乐与愉快。
16、梁铭心:朋友像一扇快乐的大门,为我打开心灵,远离忧郁和孤独。
朋友像一把钥匙,为我开启陌生人的心扉。
朋友像朋友像一束阳光,用热情感染了我,让我感受到人生的欢愉。
17、谢绮晴:我的朋友像天空中的小鸟一样,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它骊上飞过来帮助我,让我
感受到人生有朋友真的好幸福。
我的朋友像阳光一样,照耀着我的人生陪伴着我,让我感受到他们的温暖。
我的朋友像天上的白云,让我感受到友谊的纯真与可爱。
用甚至,造句。篇九
《不仅仅是会造句那么简单》
不仅仅是会造句那么简单
背景:
一节语文课上,我要学生用“甚至”这个词造句。才说完题目,学生就迅速思考起来,接着,就有小手不断地举起来。 案例经过:
生:教室里真安静,甚至连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我:恩,这个句子够经典,我小时候就听说了。
生:那我来改一下吧。(可能他听出我的弦外之音,觉得句子没有新意) 教室里真静,甚至连同学的呼吸声都能听见。
我:好的。这个句子夸张地说出了教室的静,也有新意。
生:我也来说一句。这道题真容易,甚至连肖小非同学也做出来了。
(大家都愕然了,肖小非同学更是脸红了。同学们都看着我,等待我开口。)
我说:为什么不说“连我也做出来了”呢?
这位学生显得毫不客气,答:为了突出“容易”,我觉得说他最合适!
我:如果换了你自己,别人这样说你,你会有什么感受啊? 生想了一会,支支吾吾地说:会难受……同学把我看成班里最差的了。
我:恩,请你想想,现在肖小非同学的感受会是怎样的。你来把
这个句子改一改吧,让他开心起来,好吗?
……
教室里又开始热闹起来,同学们纷纷举手。
生:这道题真容易,肖小非同学甚至连思考一下都没有,就回答出来了。
生:这道题真容易啊,肖小非同学甚至说出了几种不同的解答方法。
……
大伙儿都乐了,肖小非同学也笑了,教室里恢复了和谐的气氛。 师:从大家的笑脸上,我感受到了这些句子都很精彩。语言有她的魅力,用得体,甚至能化干戈为玉帛;用不得体,好朋友也会丢失友谊。
生:呵呵,老师造得真好!
生:对啊,语言的作用很神奇呢!
反思:
这次课引起了我的思考:语言运用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教学中,应该更加关注人本,让学生学习“人文的语言”。
一、语言要创新,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我们的时代在发展,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我们的语言学习同样要与时俱进。让语言的学习与现代的思想、生活相融合,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发展,激发他们学语言的激情。
二、学习“人文的语言”。
语文有着独特的魅力,那就是语言的运用,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是无法剥离的。我们班的学生运用语言时,说出了“这道题真容易,甚至连肖小非同学也做出来了”的句子。句子虽然是对的,但在人文语文的理念下,这是语言运用的败笔,也伤害了学生幼小的心灵。因此,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体会同学的感受,然后再用语言的形式去抚慰同学的心灵。同学们都体会到了语言的巨大魅力,也懂得语言运用中的人文关怀。
所以,这不是单单会造句那么简单,我们只有把握语言运用的基点,立足对的,寻求好的,激发精彩的,语言才会处处充满生命活力。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51693.html
上一篇:我最爱寓言的读书感想
下一篇:怎样形容老人的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