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绝望的古诗词

| 环评师 |

【www.guakaob.com--环评师】

表达绝望的古诗词篇一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

表达绝望的古诗词篇二
《古诗词期末论文》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 古典诗词导读 课程代码: CHIN119001.01

开课院系: 中文系 考试形式: 课程论文

学生姓名: drup 学号: 专业:

一.考试题目:

1. 谈谈你所喜欢的诗人或诗篇(小题自拟)。(50分)

2. 试写一首古典诗词,体裁自定,并附上对自己作品的体裁风格及格律等的分析。(25分)

3. 平时成绩与加分情况(务请详细列出平时参与课程讨论、发帖以及评论情况)。(25分)

1. 谈谈你所喜欢的诗人或诗篇。

从《咏怀》组诗看阮籍的灰色的生命状态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是政治抒情组诗,是其政治感慨的全方位记录,其中或者描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苦,或者寄托对时政的抨击或感慨,或者表达对自由人格的向往,或者慨叹生命的无常。阮籍《咏怀》组诗是他平生的生命感情在当时时代中的一种真实反映,总的生命基调是灰暗的,多忧愁、愤懑,组诗总体上给人一种“反复零乱,兴寄无端”1之感,内容上也显得内敛晦涩,多比兴、用典,达到“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2的效果,意旨遥深,“厥旨渊放,归趣难求”3。

咏怀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作为《咏怀》第一篇,它已然定下了总的基调,孤单、惆怅、阴冷、无奈、绝望,这是一种灰色调的生命状态,而阮籍的一生也正是在这样灰色的生命状态中苦苦挣扎,体悟与书写着自身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在体会人生的灰暗中迸发出生命的力量。

夜中,已然深夜,辗转难眠。我们都会有相同的体验,在夜晚,当某个事件勾起思绪,进而引发一系列的联想追忆,脑海中思绪翻涌,回忆纷至沓来,难以成眠,对于忧愁尤其如此。起坐弹鸣琴,意图弹琴以排遣愁绪,却感受到了冷月寒风,内心凄苦更上一层,进而又听到了孤鸿的哀号、朔鸟的悲鸣,愁绪层层堆叠,不断加重。无奈停止了弹奏,弹琴有何作用?这偌大的世界满是我的忧愁,我又能将我内心的烦忧排遣的到何处呢,绝望地徘徊,所见的都是我的哀愁,深夜独自体悟着自身的伤悲,悲戚绝望。诗中的明月、清风、孤鸿、朔鸟都已不再是自身,它们是寒冷、孤独、哀愁、无奈、绝望,诗人企图挣扎着离开它们,但在巨大的悲哀的世界中,弹琴排忧这一举动显得多么渺小,徒劳无功地挣扎罢了,这世界终究没有一件事物能给诗人带来温暖与慰藉,徘徊与彷徨中除了哀愁再也寻觅不到任何一件事物了。

再如《咏怀》第十七首,同样表达了个体的孤独、内心的绝望、世界的灰暗。 1

2沈德潜评阮籍组诗 钟嵘《诗品》

3钟嵘《诗品》

咏怀其十七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同样是愁绪的层层堆叠,满世界都是诗人的哀愁,而留给诗人的只有绝望,不过较《咏怀》其一,诗人排遣自身忧愁与世界抗争的手段由“弹琴”变成了“思亲友,盼晤言”,不过抗争的结局仍是一样的徒劳无功,诗人内心的寂寞、悲哀终究难以宣泄,无用的挣扎只能更加深这份哀愁罢了。

《咏怀》组诗大多如这两首色调灰暗,是阮籍的一种普遍的生命状态。这份无比沉重的愁绪来源于社会动荡与自身理想的矛盾。正如《晋书·阮籍传》的论断:“阮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阮籍出生于世儒的士族家庭,其父为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阮籍早年服膺儒学,“昔年十四五,志向好读书。被褐怀珠玉,颜阂相与期。”积极用世,有建功立业之心,“王业须良辅,建功俟英雄。”也对儒者做了肯定,“儒者通六艺,立志不可干。违礼不为动,非法不肯言。”但于正始时期,曹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由暂时的合作走向分裂,政治局势由相对稳定走向动荡不安,目睹了现实的残酷与司马氏的不择手段残杀之后,名教礼法成了其屠戮的工具,阮籍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动,现实中处处潜藏着黑暗,自身的存在与污浊的世俗格格不入让阮籍开始反观自身的存在意义,开始了对于生存还是毁灭的思考。于此相应的,阮籍的政治态度与生活态度也经历了剧烈而痛苦的转化过程,从积极入世到观望再到消极避世的转变,正是他理想破灭的过程。尽管理想已破灭,其内心仍会有着期许,而这份期许由是当时的社会条件所无法满足的,在如此危乱的朝廷中,常常忧虑招致罪名而遇杀身之祸,内心忧思,徘徊矛盾,更为无奈的是这份对时代的黑暗的、危亡的“愤怀禅代”的感觉无处诉说,即使宣泄而出成了文字,愁绪也只能隐而不显,这也是《咏怀》晦涩的原因之一。

作为名士,“当时的文人名士都能有力地辅佐各个政治集团。因此,争取他们,往往关及政治集团的品位和成败;杀戮他们,则是因为确确实实地害怕他们,提防他们为其他政治集团效力。”4阮籍不愿事奉又不得不事奉的现实朝廷,愿事奉又不可得的理想朝廷,在当时4余秋雨《文化苦旅·遥远的绝响》

的社会背景中,其可谓入世不能又出世不得,内心苦痛纠结,这是一种无可奈何,而阮籍又是一个对生命如此敏感的人,这样的无奈被无限放大,以致扩展成了绝望,仿佛整个世界都灰暗了。最终,阮籍选择了酒作为一个宣泄口,醉酒,是一种敷衍的状态,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在内心巨大矛盾中的无奈放纵。“阮籍的名声很大,所以他讲话就极难,只好多饮酒,少讲话,而且即使讲话讲错了,也可以借醉得到人的原谅。”5从某种意义上说,阮籍在乱世与自身痛苦的双重夹击下得以保全,多亏了与酒为伴,无论真醉也好,假醉也罢,阮籍就靠着酒在凶恶的时局中存活着,也靠着一场两个月的醉酒躲过了一场司马昭的连姻。

《晋书•阮籍传》:“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想来车上也必载了酒,穷途恸哭,酣饮一场,笑看人生几许斤两。由此可见阮籍的内心世界的压抑和孤独,穷途恸哭也是他在这绝望的世界中无奈挣扎的表达,尽管人生无目的或意义,作为个体的人仍要挣扎着前行。“阮籍徘徊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站在现实的此岸,眺望理想的彼岸,却永远也无法彻底超越现实;如果让他真的走向理想的彼岸,他又无法忘却现实。仿徨于世俗与高洁之间的阮籍只能演出一出悲剧。”6

咏怀其七十九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恨使心伤。

凤凰的悲剧,也便是阮籍的悲剧,但阮籍终究没有回翔的一刻,一篇避无可避、敷衍不得的《劝进表》为阮籍的人生悲剧画上了句号,却为后世留下了永久诟病的一笔。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阮籍不得不通过扭曲自身形象的方式来换取一条自全的路。较之嵇康从容赴死的人生悲剧,阮籍的死显得更为沉重,苦苦挣扎的生命更趋于生命的本征状态,人生在世谁不是挣扎着奔赴生命的终点呢,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的,所谓虚无才是生命的本质。

阮籍的诗多有诗人对生命的体悟,也处处显现着人生的灰暗,这也正是人生虚无的体现,这不由的令人联想到《圣经》中的传道书,传道书探讨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即虚空,真诚地揭示人生最为真实的面相,它以虚空为主题,但又最不虚空,传道书正是以生命的大意义看5

6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王杰《魏晋士人的理想人格构建》

出人生的无意义,又在无意义中展现生命的大意义。帕斯卡尔说过:谁看不出生命只是虚空,那人应该只是虚浮的人。由此也可领会到阮籍诗潜藏于灰暗中的生命的亮色。

借骆老一句作结,“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无聊。”《咏怀》就是阮籍在人生的无聊状态中的自言自语,但这样自言自语的无聊却是痛苦挣扎的,恰如在尘世中奔走受伤的野兽无奈地舔舐自己的伤口,清醒着疗伤是痛苦的,阮籍便在不断的体验人生的灰暗的痛苦中构建着自己的生命,在无意义的宣泄愁苦中谱写生命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晨阳.阮籍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叶嘉莹.叶嘉莹说阮籍咏怀诗[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晋书·阮籍传[J]

[4]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J]

[5]余秋雨.文化苦旅·遥远的绝响[J]

[6]王杰.魏晋士人的理想人格构建[J]

表达绝望的古诗词篇三
《古诗词中的“空”》

一、有些“空”表达的是环境的空灵、空旷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这些诗句中,“空”给我们的感觉是静谧、清新、祥和,都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二、有些“空”表达的是一种人去楼空的空旷与荒凉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苏轼《永遇乐•燕子楼》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以上例句,实际上是环境的空旷诱发了诗人的某种情愫,而诗人又巧妙地利用“空”传达了自己抽象的感情。

三、有些“空”表达的是诗人的无奈与悲凉,甚至是绝望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缕衣》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晏殊《浣溪沙》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秦 观《满庭芳》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晏几道《蝶恋花》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姜夔《长亭怨慢》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红楼梦》 这些诗句中的“空”,大多数可以理解为“白白的、徒然的”。

四、有些“空”表达的是一种别具韵味的情感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杜甫《五古》

此句中的“空”,既是写实,更是为了烘托“美人”的高洁——冰清玉洁的美人或许只能生活在远离尘嚣的空谷吧!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儿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

借一“空”字表达了诗人洞察历史的洒脱。诗人告诫人们要看淡成败——相对永恒的青山、红日与漫长的历史长河来说,个人一时的成败又算得了什么呢。

表达绝望的古诗词篇四
《古诗词鉴赏集锦》

古诗词鉴赏集锦

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4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苏拭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四)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6-18题。赤壁杜庠①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②。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眼里已无吴,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③曹瞒:即曹操。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49、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50、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说-事。51、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八、如何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优秀的古典诗歌和其它文学作品一样,都是诗作者对现实生活感知与观照。它包含着作者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与看法,因此,鉴赏一首古诗词除了鉴赏其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外,还必须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2003年语文科高考“考试说明”对此刊作了考查要求。一般来说,古诗词中的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就是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即诗人通过诗歌所表现的生活认识、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这些,在诗歌中往往不是直接表露的,而是借助于某一种文学手段(诗化的语言)曲折地、隐晦地表达的,它需要读者在解读过程中,通过各种鉴赏方法去体悟,去挖掘,去揭示。那么,鉴赏—首古诗词,应该如何去把握作者的态度观点呢?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诗是现实生活的观照,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的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所不同的是其表现方式的差异)。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或赞美或嘲讽总是带有时代的烙印,因此,分析诗中作者的观点或态度,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特定的历史背景,结合诗的内容作细致、全面的分析。如:伤田家聂夷中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米。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试分析作者在诗中表露的思想感情与态度。唐末农民颠沛流离,无以生存。这首诗反映的便是当时唐末农村的状况。诗中开篇就描写了封建社会农村出现的一种怪现象。“寅吃卯粮”——“卖青”(即把尚未产出的农产品低价抵押)、“挖肉补疮”,这是何等惨痛的现象,血淋淋的现实既深刻又典型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结尾两句作者又用“绮罗筵”与“逃亡屋”构成鲜明的对比,反映出尖锐的两极分化、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具有很强的批判性。鉴赏这首诗时,我们若能根据题意从把握背景信息着手,结合全诗内容去分析,就能比较正确地把握作者的态度与思想感情了:对农民的同情,对君王的讽刺,对现实的不满。再如: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注释:杜甫居成都西郭草堂,历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之处,使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时节,独自散步在江边,情随景生,一气写下了七首诗,此为其一。问: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要正确地把握杜甫在这首诗中所表露的对生活的态度,即思想感情,我们只要读一读诗的注释,就不难把握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积极的;思想感情是欣喜的。因为诗的注释给我们提供了杜甫写这首诗时的特定背景——诗人“历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

安身之处”。联系这一背景,再结合诗人在诗中给我们创设的意境,答案也就不难得出了。2.把握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诗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赞美仰慕,或豪迈闲适,但不管是哪一种情感都隐含着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与观点,因此,读诗要把握诗情,才能走进诗作者的心灵,才能正确地领悟诗作者的态度观点。如怀古咏史诗,从情感的表现方式上来说,大致上就有两种:一是对历史作冷静、理性的思考,表达诗人仰慕或惋惜之情。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但由于两人对项羽的自刎都从自身的处境出发,因此,对历史的思考、表达出来的情感显然是不一样的。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了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表达了对生活的百折不挠的态度: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表达了客观地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二是把史实与现实结合在—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对这样的诗我们就应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析出作者在诗中所表现出的感情切人点,由此去分析诗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与观点。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槽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问: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与政治态度?在这首词中,作者借咏周瑜年轻有为及其卓异不凡的业绩与自己“早生华发”作比,将历史与现实巧妙的扭结在一起,透露了他有志报国、壮志难酬的感慨,从而表达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及希望自己能有为于朝廷的政治态度。因此,从把握诗作的情感入手,去把握诗作者的观点与态度,可以作为解答此类题目的一种途径。3、分析诗句的含蓄义或理趣义,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大多古诗词的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在诗中表达自己的态度或观点的,而是通过写景或写事来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现实的情绪态度。对这样的诗,鉴赏时要注意分析景物或人物的特点,把握其含蓄义,由此人手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如:[双调]折桂令•荆溪即事乔吉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乌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阑干,数尽啼鸦。问:这首曲全篇有景有情,试分析这首曲子表现了作者对社会怎样的态度与情绪?分析这首元小令,我们可以看到,它在结构上很有艺术,开篇以问陡起,而后通过“老树”、“荒蒲”、“苦竹”、“狐狸”、“乌鼠”等多个意象描绘了一派荒凉残败的景象,展现了一幅死寂沉沉的人间破落图,最后又通过描写小结。小令的主体,是景物描写,从选景所构成的意境来看,留给读者的是一种凄凉、死寂、残败的气象。这里很含蓄地寄托了作者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显然是绝望而又无奈的。从这种情绪中,我们又不难析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的厌世态度。因此,据此可知,该题的答案是:“表这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的厌世态度及一种绝望情绪。古诗词中除了抒情诗和叙事诗外,还有一部分是说理诗,这些诗往往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说理的。诗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含有理趣义的诗句,对这些诗句要注意分析它的意义指向,因为这些诗句是解读作者隐含在诗作中的观点与态度的关键句。如:论诗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白年。问:这首诗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愿望?表现山什么样的主张?这首诗,中的李杜当然是指“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作者用简略的文字“万口传”来描述了李杜诗作的魅力及影响,然后又通过后面的两句诗表达自己对文学创作的愿望与主张;文学创作应该是“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是两个理趣句,它隐含的意义是深刻的。理解了这一层,那么对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愿望与主张也就明确了,即反映了作者对文学创作应超越前人的愿望,表现出文学创什要创新发展的主张。4.从辨析用典入手,把握诗人的观点态度。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诗人往往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辨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作所表达的观点与态度。古典诗词的用典是多样的,有引用点化前人诗句的,有

引用神话传说的,有引用历史故事的,等等。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就提到了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等历史人物及他们的故事,借以曲折地表明了自己对时事的看法,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感叹。又如辛弃疾的《南乡子》就借用了杜甫《登高》诗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而化出了“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借奔流不息的长江水喻千古兴亡悠远难追的历史事件,借以抒发词人心中不尽的愁思和感慨新沙陆龟蒙渤湃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问:试分析这首诗中作者表露出来的对“官家”的态度是怎样的?这首诗反映的是当时尖锐的社会政治问题——封建官府对农民敲骨吸髓的赋税剥削,诗中用了两个典故“蓬莱”与“紫芝”。蓬莱仙境,传说有紫色的灵芝,服用可以长生,在常人看来蓬莱是神仙乐园,不受尘世的一切约束,包括赋税的苛扰,但在诗人看来,这些都不过是天真的幻想,蓬莱仙境之所以还投直税吏的足迹,仅仅是由于仙凡路隔,如果有路让人可到,那么官家想必也要年年去那里收税。诗中化用典故“蓬莱”与“紫芝”,并作假设推想,包含着这样一个严峻的历史真实——官家搜刮的触须无处不到,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逃避赋税的净土乐园。通过对典故的辨析,明白了:这首诗讽刺了当时官府的剥削无处不在,表达了诗作者对官家厌恶嘲讽的态度。塞下曲李益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信念?这首诗中作者援引了名将马援花甲出征、班超年老守边、薛仁贵威震突厥三个典故,表达了戍边将士为国建功的强烈愿望和必胜信念。5.从涵咏(缓慢的吟诵)诗的意境着手,把握诗人的观点与态度。诗的主旨是通过一组组的意境来构成的,因此,体味涵咏诗的意境,有助于我们把握诗作的观点与态度。诗作的意境可以从诗的意象组合、色彩组合等来表现,如:丰乐亭游春欧阳修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天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这首诗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诗中写景,鲜艳斑斓,对姿多彩,抒情明朗活泼而又含意深厚。“红树”、“青山”、“绿草”、“落花“构成暮春既缠绵又酣畅的意境。通过这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眷恋春景的情感,从这组意境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的态度。再如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写景通过对秋夜里的绿竹、庭院、野月、重露、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等一系列意象的描绘,写出了月出到月落的过程,勾画出一幅清凉月夜意境图。透过这幅图,我们看到诗人一夜不曾合眼,突出了诗题“倦夜”意。那么诗人为什么“倦夜”呢?诗的尾联告诉我们,原因是“万事干戈里”,使得诗人“空悲清夜徂“,诗构造的意境和抒发的议论相结合,表达了诗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安的担忧,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上面说的是鉴赏古诗词时如何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的一些常用方法,要注意的是,在分析某一首诗的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时所使用的方法并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而往往是多方面的综合,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完整、准确地把握诗作者的态度与观点。九、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一首诗或词的作者的态度与观点是建立在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上的,因此,把握诗作者的态度观点也要注意从一首诗或词曲的整体上去考虑,不能忽略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诗歌的外在形式的赏析而去架空分析。因为只有了解了诗的形式美的内涵,才能深入地去探知作者的观点与态度。2.对诗词作品的观点与态度的概括要准确、恰当、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在这方面,我们常犯的错误是容易犯“拔高”的毛病,即用今天的眼光去评价古人的思想、观点和态度。评价常常不恰当,有失分寸。3.要因诗论诗,因人论诗,因事论诗,不能随便“套用”某首词的评价内容,尤其是要防止想当然式的搬用某些现成的词语,使得评价出现似是而非,言不及意的现象。要防止这类错误,需要我们在鉴赏时认真体味,仔细分析,依据特定的诗、特定的作者、特定的时代作出特定分析。4.作者在诗中的观点,需要我们鉴赏

时概括,因此,概括时要注意完整性、全面性,诗中作者的态度观点所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概括到,防止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表达绝望的古诗词篇五
高考古诗词鉴赏》

1.对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复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A、诗中第一、二句用典精当,对仗工整,道出了离京的原因和路程。这里的“灞涘”即“河阳”,“长安”即“京县”。B、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中的两句:“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与谢朓诗中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意思相同,不过形容过实,不如小谢的这两句诗鲜明空灵。C、“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两句抒发了诗人延误佳期的惆怅,描摩出诗人追悔不已、泪下如霰的情态。

D、诗人以“有情知望乡,谁能 不变”收束全诗,写的仍是傍晚时登上三山回望京都的情景,与开头相呼应。

3、下面是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之一,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A、这首诗中的“王杨卢骆”,即指初唐“四杰”。B.这首诗评价了“王杨卢骆”在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C.这首诗否定了对“王杨卢骆“哂未休”的态度和做法。 D.这首诗就“王杨卢骆“身与名俱灭”的结局抒发了叹惋之情。 4、对杜甫的《春日忆李白》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A、开头两联赞美李白的诗清新、俊逸,卓异不凡。B、第三联写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抒发浓重的离情。

C、末联写作者回忆过去与李白把酒论诗的情景。

D、这首五律诗,从赞美诗发端,以“论文”收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自然,用语隽永。

5.读下面唐无名氏的《水调歌》(古代乐曲名),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 A.一、二两句写黄昏至星夜军营极目所见。地面辽阔荒远,日落星出,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的静谧。

B.第三句陡转,点出军情。幽深的静夜,突然升起几处报警的烽火。“几处”突现了军情的紧急,给人以突兀、危迫之感。C.第四句写军营的反应。警报传来,战士们迅速将军营连成一片,擂响鼓鼙,立即出战迎敌。“鼓鼙”二字突现了将士行动之神速,戒备之森严。D.全诗以纯客观的笔调写景叙事,采用层层渲染烘托的艺术手法,造成环境气氛上的有张有弛,形成起伏跌宕,读来扣人心弦。

6、对下面这首《渡桑干》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咸阳在并州西面,相距数百公里;桑干河在并州北面约二百公里处) A、第一句写诗人远离家乡咸阳,在并州已经住了整整10年。

B、第二句写10年来,诗人虽然日夜盼望能重返故乡,但始终仅仅盼望而已。

C、最后两句通过“渡河”、“回首”的形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重返故乡的绝望心情。

D、这首诗的成功在于运用形象、含蓄的表达技巧,抒发了诗人对客居地的热爱情感。

7.读下面唐朝诗僧景云《画松》诗,选出后面分析不确切的一项( ) 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忆得无?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A.第一句写见到画松,立即为之打动,觉得完全像一棵真松树。“一似”二字表达出一种惊奇之感。

B.二、三四句写诗人沉思凝想去把握画境。当画境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得到印证时,诗人获得了一种顿悟的极大乐趣。

C.诗人用秀丽奇险的东南名山天台山上的松树与“画松”进行对比,表现画松的苍老遒劲。

D.作为题画诗,本诗独具一格,未对画松作实在的形状描摹,而纯从观者的心理感受生活体验来写,从虚处传画松之神,既写出了欣赏活动中的诗意感受,又表现了画家的艺术造诣。 8.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A.作者在诗中用一“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友人的季节。 B.“江南”、“江北”在诗中有照应作用,突出了江水阻隔。“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

C.第四句写望中所见,给人以孤独、寂寞、空虚的感触。“水悠悠”暗含着无限的思念之情。

D.诗作者把对友人的真挚感情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做到了言尽而意无穷。 9、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兰溪棹歌·戴叙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A、首句使人想象到月挂梢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凉月”点明秋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B、次句用“镜”喻溪水,暗示出月光的明洁,溪水的平静和清澈,诗人用“镜中看”三字直接描写夹岸青山的景色。C、三、四两句写溪上渔人欢乐的捕鱼场面。几天雨后,溪水猛涨,鱼群联翩而来,竞调皮地涌上溪头浅滩,怎不令人高兴?D、这首诗前面两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景,不见一个“人”字,不写一个“情”字,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情意盎然。

lO.对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担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A.首句突写客中寒食景色,尾句遥念故园寒食景色,一起一收紧扣诗题。 B.“独”字是“空”字的延伸,又是“想”字的伏笔”,“想”由“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二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作用。C.第三句居全诗主位,借景抒情,运笔曲折而又含蓄。

D.尾句景中见情,透露了诗人的归思,表达了对诸弟和故园的思念。 11、下面六项是对明代高启《岳王墓》一诗的分析,内中两项欠妥,它们是( )

大树无枝向北风,千年遗恨泣英雄。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二宫。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磋高庙自藏弓。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A.《岳王墓》是凭吊岳飞的怀古诗,表达了对英雄的景仰和对奸邪的愤慨,实质上也婉曲地抒发了对明代统治者杀戮忠良的不满。B.“大树无枝向北风”象征着岳飞报国的精神未泯。C.“班师诏”是指南宋高宗见岳飞大败金军而促他回京受赏与休整的圣旨。D.“射虏书”即请战书;“二宫”即指被金掳去的徽、钦二帝。E.“高庙自藏弓”中的“弓”是借喻被害的岳飞。F.“不见诸陵白露中”是说没有看见宋代众多皇帝的陵墓出现在白露之中。

13.对唐寅《姑苏杂咏(四首)》之一诗意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门称阊阖与天通,台号姑苏旧帝宫。银烛金钗楼上下,燕樯蜀柁水西东。 万方珍货街充集,四牡皇华日会同。独怅要离一抔土,年年青草没城墉。 A、阊阖是传说中的天门,首联是写苏州悠久的历史。

B、“银烛”形容楼馆装饰之美,“金钗”形容歌妓服饰的华丽。颔联、颈联极写苏州繁华的景况。

C、要离是春秋时刺客。尾联写要离的坟墓湮没在城墙下的荒草之中,这是理所当然的。

D、这首诗既歌咏了当时苏州繁华景况,同时也慨叹随着经济的发达,古代淳厚真挚的人情,重然诺、轻生死的侠义精神却很难见到了。 14、对查慎行《晓发胥口》诗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半浮半沉树头树,乍合乍离山外山。借取日光磨一镜,吴娘船上看烟鬟。 A、这是一首写景小诗。首二句写远眺,末二句写近观。

B、因为是在清晨,所以山在雾气的笼罩中忽隐忽现。“乍合乍离”是指山一忽儿连绵不断,一忽儿又孤立分离。

C、又因为是在水中,所以水雾中的树便似乎老是浮沉不定。“树头树”是说树高头还有树,既朦胧又富有层次。

D、第三句是说吴娘借着清晨的阳光在湖边磨镜。主语蒙后省略。 15、下面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圆圆曲》的前四句。对之分析不当的一句是( )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注:①圆圆:指吴三桂爱姬陈圆圆。②鼎湖:古代传说黄帝乘龙升天的地方。后世就把“鼎湖龙去”作为皇帝去世的代名词。这里指李自成起义军进入北京后,崇祯皇帝吊死煤山。②敌:指李自成起义军,吴三桂以之为敌。京:指明都北京。④玉关:即玉门关,这里借指山海关。)

A、《圆圆曲》前两句的意思是:当日李自成起义军打进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离开人世。吴三桂从山海关引清兵入关,打败了李自成,攻取了北京。B、恸,音tòng,恸哭即痛哭之意,“恸”和“痛”通假。 C、缟素指丧服。“六军俱缟素”即指吴三桂全军都穿上丧服 。D、红颜即美女的代称。后两句的意思是吴三桂全军服丧志哀,像似为崇祯帝复仇,其实只是为了爱姬被俘才怒发冲冠的。

16.读林则徐《塞外杂咏》全诗,对诗中的“笑”可作如下理解,选出错误的一项( )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其难消。

(注:林则徐因领导禁烟运动而被革职,谪戍伊犁。这首七绝作于西行伊犁途中。)

A.作者把天山拟人化,寄托丰富情怀,这里的“笑”因而含蕴深厚,意味无穷。

B.这里所写的满头银发实指满腹怨愤。作者的满腹怨愤如天山之雪积郁不融,发出这激愤的一笑!

C.作者在这里傲笑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屈膝投降。 D.这也是无可

奈何的笑。

E. 这笑中包含着对个人苦难的超脱,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不畏艰险的顽强精神。

F.讲“我这满头银发与山上那皑皑晴雪一样难以消融”,这使得笑中不免含有悲观成分。

17、有人对秋瑾(《感时》)其一作了如下四点注解,你以为是否对,为什么?( )

忍把光阴付逝波,这般身世奈愁何?楚囚相对无聊极,樽酒悲歌涕泪多。 祖国河山频入梦,中原名士孰挥戈?雄心壮志销难尽,惹得旁人笑热魔。 A、“光阴付逝波”就是光阴付流水,暗用了孔子“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一句的内容。

B、“楚囚相对”是指处境不顺的人聚在一块,这里是指革命壮志末酬的人相聚在一起。这是借用了《晋书·王导传》故典:东晋王导斥责过江名士周顗(yî)等不知努力恢复中原,只是学楚囚对泣不可取。“楚囚”出自《左传·成王九年》:在晋楚战争中,楚将钟仪被俘,晋侯问:“南冠而系者,谁也?”专管人员回答:“郑人所献楚囚也。”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借指处境不顺的人。

C、“中原名士孰挥戈”就是说中原地区那些有名望的人哪一个站起来拿起武器进行战斗。“中原”原指河南一带,此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孰”,谁,哪一个。

D、“旁人笑热魔”,旁边人笑(我)发疯了;鲁迅《药》中夏瑜的主要原型就是秋瑾,小说中花白胡子说:“阿义可怜棗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这正好为之作为注脚。

18、对下面秋瑾这首《独对次清明韵》解说全都恰切的有 (不只一项)( ) 独对春光抱闷思,夕阳芳草断肠时。愁城十丈坚难破,清酒三杯醉不辞。 喜散奁资夸任侠,好吟词赋作书痴。浊流纵处身原洁,合把前生拟水芝② (注:①奁资:嫁妆费用。②水芝:荷花。)

A、一、二句融情于景。虽是“春光”、“芳草”,却含闷思伤感。 B、三、四句继续言愁。全诗把愁之深表达得淋漓尽致,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C、后四句有转折,有升华,三、四两句更体现了诗歌的跳跃性。 D、这首诗倾诉了诗人不满现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情愫。但由于作者过于言愁,对诗中出现的这种亮色有所削弱。

E、诗人直抒胸臆,表现出既多愁善感又豪爽尚侠的特有性格。 19、阅读《诗经》中的《无衣》完成①一②题(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①对这首诗的词语理解及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袍:长衣,即战袍。于:语气助词,不译。兴师:出兵。同仇:你的仇人就是我的仇人,引申为共同对敌。

B.泽:同襗,即内衣。偕作:一起行动。裳:下身的衣服,即战裙。偕行:一同出发。

C、或同穿一“袍”,或同穿一“泽”,或同穿一“裳”,是说明百姓们从军时贫穷”无衣”,反映了他们悲愤哀怨、无可奈何的感情。D、“同仇”、偕作”、“偕行”,正好显示出战前动员,整理行装,一同出发这一过程。表现了战士们不断高涨的斗志。 ②对这首诗的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第一节是全诗的总领。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袍”、“同泽”、“同裳”。

B、第一、二节诗表达了同心协力对敌的决心。反问句的使用,语气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

C、第三节诗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与上文不同,主要强调了慷慨从军一同出发这一中心。

D、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

20.阅读杜甫《咏怀古迹》(之五),完成两道题( )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①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诸葛亮“万世不朽”的英名和作者面对遗像的感受。 B、三四句概括诸葛亮的功业,赞扬他如鸾风高翔,独步云霄。

C、五六句认为诸葛亮的才能与伊尹、吕尚、萧何、曹参相比,也不相上下。 D、七八句慨叹诸葛亮难以改变汉朝灭亡的命运,赞扬他 “鞠躬尽瘁”的精神。

②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宗臣”即世所尊祟、敬仰的名臣;“宗臣”二字有总领全篇的作用。 B.全诗由进武侯祠,观遗迹(遗像等)起笔,自然地引入对人物业绩的评述。 C.全诗既有对诸葛亮雄才大略的赞扬,又有对其壮志未遂的叹惋。 D.全诗描写生动,形象鲜明,使人如见诸葛亮“羽扇纶巾”、“指挥若定”的形象。

2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两道题( )

寄左省杜拾遗·岑参

联步趋升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①对这首唐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诗题《寄左省杜拾遗》中的“杜拾遗”,即任“左拾遗”(谏官)的杜甫。“左拾遗”属门下省,故称“左省”。作者在中书省任“右补阙”(谏官),岑、杜既为同僚,也是诗友,因而“寄”诗以相慰。

B.首联中的“丹陛”与“紫微”都借指国君的宫殿,“曹”是古代的官署。 C.领联中的“天仗”,是指国君的仪仗队,“御香”是宫殿里燃烧的香。 D.尾联中“阙事”的“阙”通“缺”,即缺点或错误。“谏书”的“谏”,是进宫献策的意思。

②对这首唐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表面炫耀每天朝见国君的盛况,实际上表露出无聊的生活与苦闷的心情。B、“白发悲花落”,为虚度年华而叹息;“青云羡鸟飞”,还想展翅高飞,大有作为。C、“圣朝无阙事”是反语,意含讽刺。

D、这首诗写得曲折隐晦,寓贬于褒,表面颂扬朝政,实际抒发内心的忧愤。 22.阅读陆游《夜吟》一诗,完成①一②题( )

六十余年妄学诗,工夫深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 ①对这首诗的词句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妄学诗”是指广泛地学习诗歌的写作。 B、“独心知”是说创作的

深入要靠自己的追求。

C、“一笑寒灯下”是“寒灯下一笑”的倒装,指创作成功的喜悦。 D、“金丹换骨”即“脱胎换骨”,超脱尘世,犹文天祥悟大光明法蝉蜕。 ②对这首诗整体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中,陆游总结了诗歌创作的经验。B、这首诗中,陆游概述了学诗走过的曲折道路。

C、这首诗中,陆游描述了创作诗歌的艰辛情状。D、这首诗中,陆游抒发了顿悟诗歌创作规律后的欣喜之情。

23.对陆游《书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A、首联写作者早年因为不知世事艰难,所以当时壮怀激烈,雄心勃勃。 B、颔联追述宋人抗金的英雄业迹,颈联则写壮志未酬的感叹,情调由昂扬转入忧愤。

C、尾联极力赞美诸葛亮,惭愧自己才德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惭愧自己未能在诸葛亮麾下建功立业。

D、全诗表现了诗人虽历经艰难而矢志不渝,悲愤却并不消极的爱国激情。 24、阅读下面袁枚的《马嵬》诗,完成①一②题( )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是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注:长生殿,又名集灵台,是唐玄宗祭祀天神的宫殿。) ①对这首诗的词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长恨歌》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B、人间的“银河”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这里运用的是借喻。C、第三句里的“夫妻别”写的是民间的爱情悲剧。

D、第四句是说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远比李杨爱情悲剧深重。 ②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的意思是说《长恨歌》里所描写的李隆基、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原作者虽对他们的荒淫误国有所揭露和不满,但更多的是同情和美化,所

以不必传颂吟唱。B、第二句是借用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表明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夫妻离散的悲剧。C、第三句和第四句是用映衬的手法,写出因战乱而造成的爱情悲剧不仅存在于上流社会中,也存在于下层人民群众之中。D、作者来到马嵬驿不叹李杨悲剧,却借题发挥,抒写百姓因战乱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2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①一②题。( )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①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呵冻提篙手未苏”,意思是说用嘴吹热气使冻僵的手变暖,但提着竹篙的手仍然很僵硬,没有感觉。B、“满船凉月雪模糊”,描绘的是冷月照着渔船,白雪一片茫茫。C、“画家不识渔家苦”,指画家们不了解渔民的悲苦。

D、最后一句的“寒江钓雪”指的是柳宗元的《江雪》诗。这一句说的是画家们模仿《江雪》描绘的情景去钓鱼。 ②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批评画家不能真实反映渔民痛苦生活的诗。B、开头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和环境渲染,把渔民的辛苦勾勒出来了。C、后两句发议论,批评文人画家只表现自己的闲情雅趣,不反映渔民的痛苦。 D、该诗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

27、对龚自珍的两首《夜坐》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夜坐》之一

春夜伤心坐画屏,不如放眼入青冥。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座灵。 塞上似腾奇女气,江东久陨少微星。从来不蓄湘累问,唤出桓娥诗与听。

《夜坐》之二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A、诗人在谋篇布局上打破了两诗各自独立的习惯,大胆地吸取词体上下阕的结构特点,将它们作为一整篇来安排。

B、《夜坐》之一重在写景,《夜坐》之二重在抒情,两首诗只有合起来读才完整。

C、《夜坐》之一主要记述春夜独坐,《夜坐》之二主要抒发独坐感想。 D、《夜坐》之一写景,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夜坐》之二抒情,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28.阅读梁启超《读陆放翁集》二首后,就你的理解去拣出下列理解中不确切的一项。( )

《读陆放翁集》其一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读陆放翁集》其二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A、其一重在颂扬陆游诗集中绝大多数作品是歌颂从军杀敌,坚持收复失土;其二重在同情,惋惜陆游收复中原的志愿未能实现,多负了胸中的军事韬略。B、其一首句是说诗歌界千百年来风气萎靡不振,因而第二首第二句说

陆游也难免“百无聊赖”。C、其一第一句是个自对句:尚武精神已销尽,民族精神亦空虚。

D、其二末句中的“胡尘”是借指金兵的入侵,“胡”含有对金的侮蔑。 29.阅读下面两首清代诗歌,完成①一②题。(答案)

黄天荡咏粱氏·柴静仪

玉面云鬟拂战尘,芙蓉小队簇江滨。不操井臼操桴鼓,谁信英雄是美人。

出塞·徐德音

六奇枉说汉君臣,此后和戎是妇人。能使边庭无牧马,蛾眉亦合画麒麟。 (注:柴静仪,字季娴,清代钱塘(今杭州)人。徐德音,字淑则,清代钱塘人。)

①对这两首诗的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玉面:女子的面容。芙蓉:即莲花,这里比喻女子。这句是说染红玉脸上头上都沾染了战火的灰尘。

B、井臼:打水舂米,指家务劳动。桴:鼓槌。这句是说梁红玉不只是操家务,不问国事的一般女子,而是一位擂鼓助威,英勇参战的爱国女英雄。 C、六奇:六条奇计。枉说:曲说,不公道的称说。和戎:与少数民族和好,通指中央王朝与别族维持和平关系。

D、边庭:边地。牧马:指匈奴贵族南下牧马,窥探虚实,劫扰内地。娥眉:指代女子。亦合:也应。这末两句是说,出塞的女子能使边地不受骚扰,国家安宁。她们的功劳是很大的,只是她们也应该学学棋琴书画,那样更会受人尊敬。

②对这两首诗的分析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是清代妇女写的歌颂女子伟大功绩的诗。

B.梁红玉是宋代的一位杰出的抗金爱国的巾幅英雄;而“和戎”的女子则都是皇室的公主,如刘细君、王昭君。

C.柴诗热情讴歌梁红玉这位女英雄的爱国热情和尚武豪迈的气概;徐诗则充分肯定和热情歌颂王昭君等女子出塞和戎为民族团结、人民安定、国家巩固所起的历史作用。

D.柴诗主要以白描手法描叙梁红玉在黄天荡一战英勇抗击金兀术一事;而徐诗则采用衬托手法,即以汉代君臣的六出奇计改朝开国来陪衬女子“和戎”的丰功伟绩。

30.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一②题。(答案)

马嵬·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马嵬·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年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①对这两首诗选材立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均取材于唐玄宗与杨玉环之事。B、两诗立意亦相同,都是归罪杨贵妃。即“女人祸水”之意。C、在立意上,袁诗认为唐、杨生离死别,并不值得特别同情。D、在立意上,李诗别出新意,把讽刺矛头直接指向了唐玄宗。

②对这两首诗的形式和写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属格律诗。B、袁诗属古体诗;李诗属近体诗。

C、两诗都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诗句,用意也是相同的。

D、除用典外,李诗还运用了对比修辞格,袁诗还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31.对贺铸《遮鸪天·半死桐》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A.这首词是作者为妻子作的悼亡诗。其前两句就以发问抒写了撕肝裂肺的哀痛之情。

B.三、四句以梧桐半死,鸳鸯失伴比自己之丧偶。这两句很形象地刻画出作者的孤独与凄凉。

C.第五句以原草之露初晞指妻子之新殁,同时,原草露晞又是荒郊坟场应有之景。这就为下面的“新垅”张了本。

D.末二句以“挑灯夜补衣”的纯朴形象表现妻子的贤惠与勤劳,抒发了作者对贤妻的由衷的赞美之情。

32.对陆游《钗头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注:这首词相传是陆游31岁时,为怀念他的被迫离婚的前妻唐婉而作。) A.上阙第一句写追忆昔日夫妻间和谐美满生活的一个场面:妻子劝酒,共赏春色。B.词中的“东风”喻指陆游夫妻间和美的爱情生活。C.“人空瘦”著一“空”字,把词人那种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痛伤之感等等;表现无遗。

D.这首词反映了一出封建礼教压迫下的爱情悲剧,表现出了作者痛苦、怨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33、对宋代词人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A、上阙一、二句用拟人手法,以山水寄寓了送行人的深情,同时点明了送别的地点。

B、“盈盈”,美好的样子。上阙三、四句说行人将去的地方,山清水秀,风景很美。

C、下阙借惜春表达了惜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王观对友人美好的祝愿,含蓄而别致。

D、全词充满奇丽的想象,情景交融。笔下之景,与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全然是心中之景。

34、对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A、词中通过回顾少年时的不知愁苦,反衬出如今饱尝愁苦又有愁难吐的心情。

B、“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表现出了作者想说而终不敢说,只好“顾左右而言他”。

C、本词主要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 D、全词跌宕有致,今昔两相对照,意蕴深长,耐人寻味。 35.对邓剡《唐多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懊恨西风催世换,更随我,落天涯。 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只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庐陵人,曾参加文天祥领导的抗元斗争。)

A.“叶声寒、飞透窗纱”,是说风吹落叶,带来寒意,而这寒意透过窗纱侵入室内,使屋子的主人感到季节已由夏入秋。

B.“催世换”的“世”,在这里双关时世,借季节的交换来暗示朝代的更替。

C.词的下阙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中的诗句,借用这首唐诗的意境,比喻南宋的覆亡,从而表达了词人的“黍离之悲”。

D.词的最后三句写词人沦落天涯,露宿于芦花之中,相伴的只有无数的大雁和明月,烘托了凄凉孤苦之情,使亡国之痛进一步深化。 36.阅读《玉蝴蝶》一词,找出分析不正确的选项。( )

记得秋娘,家住皋桥西弄,疏柳藏鸦。翠袖初翻,金缕钩月晕红牙。启朱唇、金风桂子,唤残梦、微雨梨花。最堪夸,玉纤亲自,浓点新茶。 嗟呀!颠风妒雨,落英千片,断送年华。海角山尖,不应飘向那人家。惹新愁、高楼燕子,赚人泪、芳草天涯。况浔阳,偶然江上,一曲琵琶。 A、这首词运用回忆方式,上阕写秋娘的前半生,下阕写秋娘的后半生,系统全面地写出了此女的来龙去脉、方方面面。

B、词的上阙秋娘的姓名、住址、身分、装束、演技和风姿,是明写;词的下阙秋娘的遭遇则主要是通过典故来暗示。

C、这首词虽然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在题材上相似,主题却比《琵琶行》更为深刻。

D.“况浔阳,偶然江上,一曲琵琶”指的是白居易《琵琶行》的故事。 37.对下面龚自珍这首《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理解全都正确的有(不只一项):( )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A.从整体上看,这首词写的是一个荒园的晚春景色。但作者或借比兴以寄托,用曲笔含蓄表达,或直抒胸臆,写进自己对时世的深沉感慨。 B.“藤刺”、“碍却”两句既写“废园”实境,又含有感愤奸邪当道的一层深意。C.“偏是”、“濛濛”两句说柳絮虽然是物却能解人意,来和行人一道喟叹韶光流逝。D.下阙赞美“孤花”,赞美它的高洁与坚贞,它不变节而从俗,在不利的环境中仍能保持自己的明丽。

E.结尾两句含有勉励的一面,即勉励年轻一代珍惜少年时光,有所作为,莫使良机空逝而徒然叹息。

38.阅读欧阳修的《踏莎行》,完成后面的两道题:( )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①对这首词的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草薰风暖摇征辔”,是说在一个风暖花香的季节,行人却要辞别心爱的人,挥动马鞭,走上了漫长旅途。

B、“迢迢不断如春水”,借用眼前的春水,表达了一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穷离愁。

C、“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劝告想登楼远眺的爱人:楼太高了,楼上栏杆已年久失修,千万别登楼凭栏呀。

D、“平芜尽处是春山”,是说凭栏远眺,看到的只是一片青草地,即使望到了草地的尽头,也还有青山挡住视线。 ②关于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以对句开篇,通过候馆、溪桥点明旅途,通过梅残、柳细点明时令,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初春的景色。

B.接着,作者写草薰、风暖、水绿,通过对美好春光的描写,来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使抽象的情感变成具体的形象。C、下阙变换角度,行人由自己感到离愁的无穷无尽,推想到居家的爱人也一定相同,进而将离愁别绪抒发的淋漓尽致。D、这首词通过对行人旅途中所见所感和居家爱人登楼远眺的心情的描写,细腻地表现了一个女子的离愁别绪。 40.阅读宋词《酹江月》,回答①一②题。( )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茄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①词中的“关西”、“三秦”指的是: A.指潼关以西和关中地区。

B.指函谷关以西和关中地区。

C.指玉门关以西和潼关以西。

D.指关中地区和函谷关以西。

②“空指冲冠发”,用的典故出处指的是: A、樊哙在鸿门宴上怒视项羽的故事。

B、蔺相如在秦廷持壁

怒向秦王的故事。

C、岳飞在《满江红》中抒发的愤怒情感。 D、荆轲慷慨悲歌使在场者

满腔怒火的事。

4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①贾宝玉是一位贵族公子,其“愁”、“恨”由何而来? A.在封建正统思想束缚下,找不到自己的出路而产生无限愁恨。 B.因不满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生活而产生无限愁恨。 C.因找不到自己的知音而产生无限愁恨。

D.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中,精神空虚,无所寄托,因而产生愁恨。

②怎样理解词中的“傻”和“狂”。

A、因为贾宝玉“行为偏僻”,任性调皮,表现出傻和狂。 B、因受贾母宠爱,行为放纵,故表现傻和狂。

C、宝玉的言行不合封建礼法,不被封建世俗所理解,被看疯傻。 D、宝玉不满封建礼法的束缚,故意装疯卖傻。 ③如何理解宝玉“不通世务”、“怕读文章”。

A、宝玉常在内帷斯混,缺乏社会交往能力,不愿意坐下来读经史文章。 B、写宝玉不愿在富贵之家,又受贾母宠爱,缺乏社会活动能力,也不屑去读书求官。

C、写宝玉不愿同封建社会的庸俗官吏们交往,也不愿意读书上进。 D、宝玉不愿意同上层社会的官吏们交往应酬,不遵礼法,不愿读八股文章,不愿走科举仕进的道路。这里是明贬实褒。 42.读下面两首词,完成①一②题。(答案)

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雪。 ①对两词中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词中“秦娥梦断秦楼月”一句,“秦娥”是主语,“梦断”是谓语,“秦楼月”是宾语。

B.李词中“年年柳色”一句,之所以提到“柳”,是因为这里写的是“伤别”的场面棗古人有折柳枝送别的习俗。

C.毛词“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中,一“碎”字写出了红军行军之急促,一“咽”字则表现了西风中军号声的苍凉和悲壮。

D.毛词中“雄关漫道真如铁”一句应理解为“漫道雄关真如铁”,“漫道”,即“不要说”之意。

②对两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词中所写的人物来看,李词所写的是一位思妇棗秦娥;而毛词因为没提到过人物姓名 ,所以词中没有人物活动,纯是一首写景词。 B.从时令上看,李词所交待的是秋季,毛词所交待的是冬季。

C.从气氛的渲染上看,李词渲染的是一种凄凉、冷寂、迷茫的气氛;毛词渲染的则是一种紧张、激烈、悲壮的战斗气氛。

D.两词均是以借景抒情之笔收束,均是借对夕阳下的景物描绘来抒发一种悲壮豪迈之情。

43、下面是元朝吴镇的小令《[南吕]金字经·梅边》。对此曲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雪岭松边路,月寒湖上村。缥缈梨花入梦云。巡,小檐芳树春。江梅信,翠禽啼向人。

A、第一、二两句勾勒出一幅雪中乡野风景图。

B、第三句写远处的梨花进入作者视野时是虚幻的、飘浮的,给人以朦胧的感觉。

C、最后两句写江梅报告着春天的气息,碧色的鸟儿快乐的向人啼叫。 D、从此曲可以看出作者不是一个失意的、心情凄冷的孤独者。 4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①一②题。( )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

①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一个农夫,一个渔翁”,隐居南阳的诸葛亮和垂钓于渭水之滨的姜太公吕尚。

B.“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指的是诸葛亮及姜尚的才能和功绩。

C.“霸业成空,遗恨无穷”,是说此二人辅佐的霸业最终落了空,给世人留下无尽的遗憾。

D.“蜀道寒云,渭水秋风”,是说臣之功绩,君之霸业,早已成为过眼烟云,而今唯余压天寒云,肃杀秋风。 ②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是:

A、前三句作者以设问开卷,点明怀古对象,同时作出评价。 B、“霸业成空”以下,由追寻历史的足迹转入对历史的凭吊。

C、勋业彪炳的姜尚、诸葛亮,历来受到后人的仰慕。但在作者的笔下,却对名标青史的英雄伟绩的意义表示了怀疑。D、这首元曲于豪放中寓激愤之情,发出了有功而不得善终的感叹。

45.阅读下列一首元曲,完成①一②题。( )

[正宫]塞鸿秋·当阳即景·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同“靛”);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①对这首元曲有关词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在曲中淮山“青如淀”写出草木葱笼,青翠欲滴的优美景象。 B、“箭”写江帆如苇叶轻灵疾飞;“电”是写瀑泉仿佛千尺银河落地,因山势陡峭,故飞如闪电。

C、“新月初学扇”一个“学”字,使月亮变得富有人情,顿显摇曳生姿。 D、“塞鸿”,即塞北鸿雁。“一字”指鸿雁排成一字掠过烟波浩渺的江天。 ②对这首元曲文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江,写山,是从大处、远处落笔,着重勾勒大江远山之寥廓,是静态画面。

B.三、四句写帆,写泉,分别属长江、淮山中的个体景物,是从近处,细处着眼,侧重描写江帆、山泉之飞奔迅疾,是动态镜头。C.五、六句写云和月的变化明灭之态,又是整个画面的背景。与前四句相比,笔势则由缓渐急,由柔转刚,呈现出起伏跌宕。D.全篇45字,却尺幅万里。分则一句一景,宛如七幅山水屏画,合则构成浔阳江山的立体壮观,好似一部名胜风景影片。其间远近高低,动静明暗,声光色态,无不毕备。 46.下面是两首元曲,对它们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即事·乔吉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A、元曲分散曲和杂剧两大类,散曲又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此二首《天净沙》均属小令。

B、《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和《即事》都是曲题名。

C、《天净沙·秋思》全篇28个字,没用一个动词,全由名词和它的修饰语组合而成,但却构成了一幅有机的图画,有一字千金之感。

D、《天净沙·即事》全篇28个字是由14个重叠字构成的,其中没用一个动词,但却处处显示出动态。

48、对下面一首元曲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在官时只说闲,得闲也又思官,直到教人做样看。从前的试观,哪一个不遇灾难?百楚大夫行吟泽畔,伍将军血污衣冠,乌江岸消磨了好汉,咸阳市干休了丞相。这几个:般要安不安,怎如俺五柳庄逍遥散诞。

A、首句叙述自己在归隐和为官之间的矛盾心理,但还要在人前故作姿态,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B、第二句列举历史上屈原、伍子胥、项羽、李斯居官得祸的例子,揭露仕途险恶。

C、最后一句通过对比,总结历史教训,强调为官的痛苦,为表达主旨铺垫。 D、这首词不事雕琢,质朴明畅,句式于参差中见整伤,于整齐中显变化,一韵到底,构成和谐而豪爽的特色。

49.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①一②题。( )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①对这首元曲的用典与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功名万里”用的是西汉张骞出使匈奴终封博望侯的典故。

B.“斯文”一词出自《论语》,“斯文一脉微如线”是说礼崩乐坏,儒道衰微。

C.“光阴寸隙”即平日我们常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流逝很快。典故出自《庄子》。

D.“彭泽县”讲的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田园的故事。 ②对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官的整天把归隐挂在嘴边,真正的隐士又有几个?可见他们口中的隐”,十有八九是假话。

B.这支小令不但讽刺了口是心非、表面斯文的假隐士时尚,连陶渊明也受到牵连,遭到讥讽。

C.“尽道”二字,冷峻已极,说尽了世道人心,带有强烈的嘲讽意味。 D.小令末尾与“忙如燕”遥相呼应,两相比较,活画出官场竞逐,如蝇嗜血的真面目。

50、对下列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末二句以寒梅开否之一问,表达了无限乡思。

B、“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其中的“不敢”表现了因不是衣锦还乡而是落泊还乡而产生的羞愧心理。C、“向晚意

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末二句以落日意象表现了作者的迟暮之感。D、“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末二句抒发了一种急欲施展才能、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 51.对下列诗词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运用了拟人的方法。连蜡烛都在为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则主人公之离别情可想而知。

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是写羁旅生涯的名句,不用虚字,只将六种事物联缀成可资读者想象的图画,把“早行”的主题表现得很充分。 C、“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瘦”字一般用来形容人,这里用来形容花,自有新意。人比花瘦,更见愁苦之深。

D.“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红”一“绿”,色彩鲜艳。后两句以典型物象表现了春末夏初的美景, 暗含着词人的愉悦情感。 52.对下列古诗词句中加点的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运用了谐音双关之法。表面指阴晴之“晴”,实际指感情之“情”。

B、“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灼灼”,字从火,本意明亮。诗中用来形容桃花,不仅使人想见盛开桃花的浓艳,而且使人想见其繁茂而充满生机。

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再现了红杏枝头蜂舞蝶飞的热闹景象,把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

D、“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前二句皆以形容词作动词用,极其生动。“圆”写出了中午阳光直射下的树荫的形状,非常准确。 53.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 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2、 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意思。(50字左右) 54.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 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2、 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55.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 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

2、 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6.瀑布联句·香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香禅师)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

1、 诗以言志,说说禅师和李忱(唐宣宗)的诗句各表达了什么志向?有什么共同之处?

2、 请谈谈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57。赠柳·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表达绝望的古诗词篇六
《古诗文》

七年级古诗文考查

1.“今夜月明人尽望, ”是唐代诗人 《十五夜望月》中的

咏月名句。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 ,是 代著名文学家,号东

坡居士。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词句是: “ , ”;

直接写明月的词句是:“ , , ”; 表现作者感悟人

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 , , ”;

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

“ , ”。

3.一首律诗可分四联, 代诗人 《次北固山下》的颔联是:

“ , ”。诗中有一个对偶句,暗示时光流逝,

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 , 。”

5 代诗人 的《赤壁》中,“ , ”

两句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更妙的是“ , ”

两句议论,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6.《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是北宋文学家 写的一首词。词中

“ , !”两句表现出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

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0. 代文学家 被人们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早春呈

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如画家设色作画,描绘早春特有景色的句子是:

“ , ”;后两句“ , ”,

转为议论,突出早春的可爱。

11.南宋爱国词人 在《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雀)中用嗅觉

和听觉捕捉夏夜景物特征,描绘丰收在望的诗句是:

“ , ”。诗中的两组对偶句分别是:

“ , ”和“ , ”。

12.唐代文学家 的《秋词》一反前人悲秋之作,写出了秋高气爽的独

特感受。其中“ , ”写出了秋天胜过春天的原因。诗中直

抒赞秋胸臆的诗句是:“ , ”。

14.《迢迢牵牛星》想像丰富,把天上的两颗星星写得像人间的恋人一样,

写的是天上神话,表达的是人间悲情。“终日不成章, ”“盈盈一水

间, ”。

16.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众多著名诗人,其中最负盛名的两

位诗人是 、 。诗人 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

“ , ”两句,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

同情。

18.《幼时记趣》选自《 》。作者 , 代文学家。文章以生动

的笔调记述了作者儿时的一些“神游其中, ”的趣事,充满童真童

趣。

19.《论语》是 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 。孔子,名丘,字仲尼, 时

期 家、 家, 学派的创始人。《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的句子是: , 。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

《论语》中的话: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 ;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

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

是 , , ;

⑥能表明孔子自谦的句子是: , , !

⑦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

度是: , ?

⑧在欢迎会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 ?”欢

迎大家来到我校。”

⑨ “ , , ,则不复也。”孔子的

这些话强调了学生用心思考主动学习的重要性。

20.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 。” (《韩非子》)

2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 (《吕

氏春秋》)

22.“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 。„„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有游。 , , 。”

出自《天上的街市》。作者 ,他的代表诗集有《女神》等。

2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 , , 。

“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 , 。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 。(朱自清《春》)

八年级上册教材课后四字词语:

锐不可当 转弯抹角 月明风清 张皇失措 荡然无存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长途跋涉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低眉顺眼 连声诺诺 生死祸

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 雅俗之别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相安无事 天衣无缝 在劫难逃 五彩斑

啸聚山林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变化多端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填空,课内部分:

1、《望岳》中体现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的句子是: , 。

2、《春望》中情景交融,借写花鸟传递愁情的的句子是: , 。

3、《春望》中因典型地写出了战火弥漫中人们共有的感受的名句是: , 。

4、《大道之行也》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的句子是:

5、《使至塞上》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6、《渡荆门送别》中描绘天边云霞图的句子是:

7、《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是:

8、“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是鲁迅七律《莲蓬人》中的诗句,

其中“濂溪”即宋代哲学家 ,“净植”出自他的《爱莲说》中“亭亭净植”一句,

原文是“予独爱莲之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 。”

9、《爱莲说》中表现莲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是: , 。

10、《石壕吏》中最能表现老妇人一家为国作出巨大牺牲的诗句

是: , 。

11、《石壕吏》中印证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诗句是: , 。

12、《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诗句是: , 。

13、《大道之行也》中“大同”社会的主体特征是 , , 。

14、《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擅农事的诗句是: , 。

15、《使至塞上》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 。

16、《渡荆门送别》诗中与“又疑瑶台镜,飞入青云端”一句相似的诗句: , 。

17、《渡荆门送别》诗中表现诗人对故乡依依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 。

九年级上册古诗文积累

一 课内古诗文

1 《望江南》中表现女主人公盼望心上人由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的

句子是 ,作者是 ,是

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2 ①《渔家傲》表现塞下风景之异的

是 。

②请再写出两句表现边塞景色的句子及作者,并说明景色的特点。

作者 诗句 。特

点 。

作者 诗句 。特

点 。

③写出运用典故表现作者思乡但不能归家的诗

句 。

④表现作者壮志难酬的诗句及作

者 。作

者 。

3 《密州出猎》作者 。

①写出作者为国御敌雄心壮志的诗句及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诗句

修辞手法 。

② 表现作者 出城打猎时表现豪放的诗

句 。

4《武陵春》

①作者是 朝代的 ,是 派的豪放人物之一。

②表现作者面对依旧景物,而人事改变的诗句

是 。

③作者以新颖视角表现自己忧愁的诗句

是 。

④再写出一句表现作者和上句心情相反的诗

句 。

5《破阵子》

①《破阵子》是 为 写的一首表现作者 词风

的词。

②表现练兵场面的词

句 。

③运用比喻描写战争场面的诗句

是 。

④写作者爱国激情的诗句是

写出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愤慨。

⑤辛弃疾作为一个爱国诗人,写出了许多体现豪放风格的词,请再写出

两句并写出表现的是什么?

现 。

现 。

⑥“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如本单元的

作者 ;

“ , ”(作

者) 。

请你再找出两句与“酒”有关的诗句及作者,并写出诗人借酒抒发了怎

样的心情

现 ;

现 。

二 课后十首

1 《观刈麦》作者 朝代 。

①写出炎炎赤日下,劳动人民辛苦劳作的句

子 。

②写出作者面对劳动人民辛苦劳作内心十分惭愧的句

子: 。

③写出作者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的诗

句: 。

2 《月夜》

①写出作者借物感知春天邻近的句

子: 。

②再写出两句运用同种手法描写春天的句子(借物、对偶)

3 《商山早行》作者 。

①写出作者思乡的句

子 。

②请再写出两句思乡的句子及其作者、朝代

。作

者 。朝代 。

。作

者 。朝代 。

4 《咏梅》

①写出“梅”高洁坚贞品质的词

句 。

②借物抒情的古诗词(文)中的名句不少,请写出两句并写出借什么物,

抒什么情,及作者。

作者 借物 句

子 。

抒发 。

(同

上) 。 。 。

5 《破阵子》作者 朝代 。

①作者表现春天生机勃勃的句子

是 。

② 写青春无限美好的句子

是 。

6 《浣溪沙》

①酒困路长惟欲睡, 。

7 《醉花阴》

①写作者 重阳佳节,凉意透心,情思难寄的词句是 。

8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①千古兴亡多少事, , 。

②作者 抒发豪情的词句 。

9 《骊山怀古》作者 朝代 。

①作者悟到世事无常的词句 。

②作者在《 》中写出“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发出了“兴 ;亡 ”的慨叹。

10 王磐在《 》中,以 为喻,采用拟人手法。讽刺腐败官吏产强取豪夺,给人民带来苦难的词句是

11 运用典故的句子写出三句及作者、出处。

作者 出处 。

作者 出处 。

作者 出处 。

三 课内文言文名句

1 《陈涉世家》中,表现陈胜远大志向的句子 。

2 《出师表》中,表现形势危急的句子 。

①向刘禅提出三条建议的句子: 。

②表明诸葛亮志趣的句子 。

③表明诸葛亮一生写照的句子 。

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积累

一 课内古诗文

1 ,在河之洲。 , 。 , 。 ,钟鼓乐之。(《诗经·蒹葭》)

2 , , ,在水一方。

, , 。 ,宛在水中坻。(《诗经·蒹葭》)

3 《孟子二章》

①两文的观点句 。

②说明地利不是决定因素的句

表达绝望的古诗词篇七
《古诗文选编》

爱国诗

爱国是炎黄子孙的不解情结,爱民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孟子“达则兼济天下”的教诲,不知影响了多少英雄豪杰;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告诫,不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中国是诗的大国,无数诗人慷慨激昂,感叹悲歌,留下了大量的表现爱国主义主题的优秀诗篇:有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抒发爱国情操,表现民族气节的诗篇,如《正气歌》、《金陵驿》等;有歌颂边防将士誓死杀敌保疆精神,表达诗人为国建功立业壮志的诗篇,如《从军行》、《塞下曲》、《南园》等;有渴望结束战乱,欢呼祖国和平统一的诗篇,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有表达年迈力衰仍心想为国戍边,至死心系国家统一的诗篇,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等。它们思想高尚,情感纯真,艺术性强,文质俱美,蔚然成为古代文学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们依据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考虑有些爱国诗篇同学们已耳熟能详和篇幅原因,仅选取以下几篇来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1.却看:回看。

2.愁何在:不再愁。

3.漫卷:随手卷起。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

4.青春句:意谓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乡时并不寂寞。 5.即从两句:想像中还乡路线,即出峡东下,由水路抵襄阳,然后由陆路向洛阳。此诗句末有自注云:“余有田园在东京。”(指洛阳)。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中之峡。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襄阳:今属湖北。

译文

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

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

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

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人所共有的。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因此,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诗。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示儿

作者: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1. 示儿:给儿子们看。

2. 但:只。

3. 九州同:祖国统一。

4.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5.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6. 乃翁:你的父亲。

赏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

际,心情更为沉痛。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表达绝望的古诗词篇八
《古诗词鉴赏》

一、古典文化中的两颗明珠:唐诗宋词

1 、流传千古的情感基础:

①共同的个性化心理和情感:

A 、乡情

有四种人格外思念故国:第一种是离开祖国后,在异国受到冷落、感到了孤独寂寞的人;第二种是国土沦丧之时有志向和理想的诗人,他们想的是收复国土;第三种是朝代更迭之际,忠于前朝的志节之士,他们想的是反新复旧;第四种是在自己手中断送了江山的懦弱君主,多的是无可奈何的悲叹。

有着大一统思想传统的国度,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的诗人,面对那残缺不全的江山,心里自然是不好受的。跟那些悲调的诗歌作品不同,岳飞的《满江红》表现的是收复失地的决心和自信: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词中表现出的复国决心、信心和气势都反映了他对失去的国土的感情是深挚的。世间所传岳飞手书‚还我河山‛四字,遒劲有力,也可以看出他这种复国决心和急切的心情。亡国之君多有才,南唐李后主堪称才艺最为出色者,他有几首词表现了对败亡在他自己手里的故国的无限怀念。如:

人生愁恨何能免,消魂独我情无限。故国梦重归,觉来泪双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 《菩萨蛮》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浪淘沙》 )

李煜词之成大家,跟他有这种深沉的亡国之痛分不开。作为一位君主失去江山,这种遭遇是一般词人诗人没有的;再者,李煜在作词方面确实具有超人的天赋。两者结合,作品自然客观。苏东坡有言:‚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 《东坡志林》卷四) 照这个说法,李煜虽然失去了王国宝座,但是得到了江山风月,从王国朝廷的主人变成了江山风月的主人。只是这种得失的交换,不是普通人所能够接受的,李煜本人也不例外,所以他的故国之思就格外的沉痛感人。

人在他乡,又逢秋天,诗人们思乡之心每每不加遮拦地表现在作品中。如: 为客愁多在九秋,况复沦流更千里。 ( 佚名:《秋夜闻风水》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范仲淹:《渔家傲》 )

晚唐诗人温庭筠描写旅途思乡的名作《商山早行》,虽然没有点明季节,

但是从诗中可以看到也是凄清的深秋或初冬时节:

晨起动征铮,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首写道路之辛苦见于言外 ( 欧阳修:《六一诗话》 ) 的名诗,正是以道路的早行辛苦、住宿简陋、气候寒冷、景色萧杀等,烘托人在旅途的思乡悲愁。

关于明月,乡思,不能不提到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两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如杜甫研究专家萧涤非先生所言,‚露无夜不白,但感在今夜,又适逢白露节,故曰露从今夜白。月无处不明,但心在故乡,故曰月是故乡明。‛因为自己心在故乡,他乡的明月仿佛都暗淡了,这种合情不合理的主观判断,正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乡思的惆怅。

B 、亲情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诗词里表现的感情世界是不很健全的。诗言志,基本上被用于表达志向抱负;词言情,大部分是表现男女之爱的;这样一来,人间最为普遍的血缘亲情反倒几乎成了诗词表现的盲区。有些诗人还是忍不住要打破惯例,把笔触伸向血缘亲情这一世间感情的大宗,并且留下了一些生动可喜的亲情诗。

梁启超称杜甫为‚情圣‛,杜甫是当得起这个光荣称号的。在唐代诗人中,论及诗歌中表现友情、亲情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无人可以跟杜甫相比。杜甫盛年遭逢安史之乱,漂泊异乡,颠沛流离,历尽艰辛。艰难考验真情,在这流离艰辛之中,杜甫的诗歌中表现了真挚而深刻的对于妻子儿女的爱、对兄弟家人的思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春望》 ) ,只这句就写尽了杜甫在战乱期间对于家人的一往情深。这里举几首他的诗歌,以管窥杜甫对亲人的感情。先请看《月夜》:

今夜并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写这首诗时杜甫正为安史乱军所俘,沦陷长安。诗中没有直接抒发自己对妻子儿女的思念,表面上只是悬想妻子对自己的思念和年幼儿女还不懂得思念自己,实际上是‚诗人心已驰神到彼‛(浦起龙:《读杜心解》),是很深沉的。

论诗歌表现兄弟之情,苏轼堪称模范。年轻的时候,苏轼没有别的朋友,整天跟弟弟苏辙在一起,形影不离。苏轼二十二岁时作的一首诗里有‚我年二十无一朋,当时四海一子由‛两句(《送美叔发运右司年兄副赴阙》),可为证明。苏轼与其弟弟苏辙从小志趣相投,苏轼有《沁园春》一词下阙描写二人早年到京城时的情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年少。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自比西晋陆机、陆云兄弟,不但博学能文,而且都有与杜甫相近的远大政治理想,同时也做好了‚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语出《论语〃述而篇》)的准备,在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兄弟二人也可以一同退隐,过一种饮酒取乐、悠闲度日的生活。兄弟二人皆是宋代诗文兼擅的著名作家,两人又同在官场,载沉载浮,天各一方,离别机会多,因此两人唱和、赠别、怀念的诗词中,苏轼表现了对兄弟的深情关爱和思念。

西晋左思大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不加掩饰地表现自己对女儿喜爱之情的诗人,他的《娇女诗》堪称古今父亲疼爱女儿的经典: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彻明 。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其姊字惠芳,面目慧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左思之女在他的笔下确是如此的活泼可爱、生动百出。父女的和谐,亲情的美好,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晋书》本传说左思‚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可见左思是一个性格沉静内向的人,这大概也是关注亲情并且写出《娇女诗》的重要原因。

在左思的影响下,后代也有一些诗人在诗歌里描写女儿的种种可爱。杜甫的《北征》就是一例,诗中这样描写他的女儿: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C、友情

‚诗圣‛杜甫是一个非常重视友情的人,同时代的许多诗人都跟他有过交往,不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被杜甫引为知交的就有:郑虔、李白、苏源明、高适、元结、王维、岑参等。由于杜甫喜欢结交年纪比自己大得多的人,‚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壮游》),因而日后看着朋友一个个仙逝,杜甫就一一为他们写下悼亡诗歌。杜甫对待朋友有一个特点:从不吝惜赞美之辞。

作为比李白年轻11岁的朋友,相识之初,杜甫对于李白的诗歌才华和飘逸个性十分欣赏。在《八仙歌》中,他对李白作了如下生动的描绘: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是历史上对诗人李白最早、最令人难忘的描绘,从中可以看出杜甫描写的非凡本领,特别是对李白的欣赏之情和友谊的真诚。杜甫对李白诗才的赞赏是没有保留的,作于公元747年的《春日忆李白》进一步评价了李白的诗歌,表达了自己对李白的思念: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D、爱情

中国的诗词,历来以表现郁闷、悲伤为主流,我们见得更多的是寄挂,是惆怅,是忧伤。请看苏轼《蝶恋花》词: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只是一次闻声未必见人的邂逅,多情的人儿已经坠入情网,很是懊恼了一阵子。这种连回眸凝望的机会都没有的、与想象中的佳人擦身而过的经历、其间的怅惘失落,大约也是人所共有的。瞬间失去与佳人的刹那之缘,从感情上说,不啻是人类一种莫大的遗憾,令人产生绝望般的孤独。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一面之缘可以让人牵挂,一面之后还要继续惆怅低回不已。情之所至,一往而深。

辛弃疾《青玉案》写的则是一种经漫长的寻觅、追求,才找到称心人的情形:‚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脸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命》)。不管是一拍即合,还是历尽艰辛,总之是两颗心跳到了一起,爱情从此进入妙趣横生的阶段。

2、令人叹惋的审美意趣:

A、自然景物

中国诗歌虽然很早就倾向于抒情了,但是对景物也从来不隔膜。古代诗人创作了大量写景的优秀作品,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东方特点的审美体系,再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美轮美奂的世界,从而提供给我们无限美的享受。在历代写景名句中,随便拈出一两句,都可以让我们陶醉其中。喜欢雄壮阔大的有: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谢灵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等;欣赏空灵精致的有:池塘生春草(谢灵运),夜雨滴空阶(何逊),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等;穷形尽相,风格各异,千古奇语,佳句如云,美不胜收,尽可以各取所需,各陶所醉。

移景入诗,谈何容易。首先得具有很高的语言驾驭能力,‚笔补造化天无功‛(李贺:《高轩过》),‚文字觑天巧‛(韩愈:《赠东野》),都是语言运用的理想境界。其次要具有画家那样善于摄取景物的能力。中外都有‚诗如画‛的说法,古希腊诗人西蒙德斯说‚画是无声诗,诗是有声画‛,苏轼讲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更为重要的是,诗人应该能够将这两者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能够达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才能写出‚蓝田日暖‛‚良玉生烟‛之类并非实有的‚诗家之景‛‚景外之景‛(司空图:《与极浦书》),才能以简洁的文字写形图貌皆得其精神,让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中国诗歌写景有自己一套不同于西方的审美理念。例如讲究含蓄蕴籍,讲究兴象玲珑,讲究意为神韵;崇尚自然清新,反对人工雕琢,崇尚淡远,反对浓艳;创作态度上,肯定创造翻新,反对蹈袭犯古。所有这些,一方面提高了中国古代诗歌审美的品位,同时也加大了诗歌写作的难度。

中国古代诗词写景往往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情景交融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将诗词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就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所谓无我之境,就是‚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举的例子如下:

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元好问:《亭留别》)

有我无我的不同无非就是,一是情在景先,一是景在情先,发生顺序不同,而结果都是一样:情景交融。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历代诗人,不可能不对山水怀有特殊的敬意。道家崇尚自然,提倡隐遁,满足于乡村山林生活的清贫简朴,有足够的时间、兴致欣赏山水美景。比如,老子对于水的美就有非常高的评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尽‛(《老子》上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下篇)。后来道教也是在深山老林里讲修炼成仙,对于山林烟霞有细致的观察和特殊的情感。东汉末年以来,佛教传入中国,六朝隋唐时期大行于世,不少知识分子热衷于参禅悟道,自然把禅理渗透进山水观赏中。总之,儒、道、释都对诗歌山水的欣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请看谢脁和李白的作品: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上干蔽白日,下属常回溪。

交藤荒且蔓,枝耸复低。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缘源殊未极,归径窗如迷。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皇恩竟已矣,兹理庶无暌。(谢脁:《游敬亭山诗》)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有了谢脁、李白等诗人歌咏的敬亭山,虽然不敢说名声真的就跟五岳相当了,但是跟与它规模、景致相当的小山丘相比,它是有魅力得多了。山原本蕴涵着灵性,但是需要诗人的神来之笔点醒,否则将永远沉睡。

B、人文景象

表达绝望的古诗词篇九
《古诗赏析》

一、近五年中考题回放: (2008年广州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⑴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2分)

答案:“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⑵“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4分) 答案:这句话的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时,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外发现了一个村落。这句蕴含哲理,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了希望。这句诗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因此这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

(2009年广州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一首述志诗,有人说,诗的基调由悲郁而昂扬,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选择诗中句子说明你的理由。(6分)

答案:同意。诗的前三联高度概述了国家的艰危困厄和自己九死一生的悲愤抑郁之情,尾联则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表现出诗人为正义事业二英勇献身的精神。

(2010年广州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4分)

答案: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答案:表现了诗人要报效国家、为国御敌的壮志情怀。

(2011年广州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11年中考)

竹 里 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⑴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⑵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2012年广州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12年中考)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1)“更深”“阑干”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答案:“更深”是夜深的意思 “阑干”是横斜的样子

(2)“虫声新透绿窗纱”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

答案:诗句描写了蛰虫涌动,春天来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喜悦(惊奇、喜爱)的心情。

第12题分析:

从近五年的中考看,考查了字词的理解、名句赏析(08年第2小题)、理解诗人情感(10、11、12年)或作品的感情基调(09年),在复习时除了继续落实诗词的内容与感情理解外,仍要注意名句描绘型、炼字型及写作技巧的鉴赏等题型,此外还应注意理解诗中的意象。

二、诗词鉴赏解题策略

广东省中考考纲关于古诗词鉴赏有两大考试内容:1、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2、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无论是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还是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其前提都是“读懂”。因此,古诗词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题目,读懂题眼

如李白的《行路难》,其题眼为“难”,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人生路难行之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其题眼为“登”,由此可推知本诗当是写登高怀远、怀古伤今之情。 2、把握关键,了解诗意

如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把握这些关键句(联),也就是把握了诗歌最关键的内容。 3、体味炼字,理解情意

古诗词最讲究炼字,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如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前两句描摹了夜静更深、斜月映照、天宇寥廓、寒气袭人的月夜之景。后两句中的“偏”字透露出作者在料峭寒夜中敏感地捕捉到微弱的春之气息的惊喜;“暖”字一现即冲淡了逼人的寒意,天地间顿时掠过一丝温暖;“新”字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初听春之声那种新鲜、欢愉之感。 4、熟知意象,丰富联想

“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意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月亮喻乡思怀人,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子规(杜鹃)寓哀怨悲凄之情„„积累和熟知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意象,并联系意象的特定含义加以诠释,诗词的主旨即能呈现。 5、积累典故,随诗释义

如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如果不了解“遣冯唐”、“ 射天狼”这两个典故的意思,就无法理解作者渴望自己被朝廷重用,为国杀敌,希望能够建功立业的决心。因此,积累典故,对正确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是很有帮助的。 6、运用技巧,学会鉴赏

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常见的有: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学习和积累一些诗歌鉴赏常有的艺术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诗歌阅读鉴赏力,正确表达出我们的鉴赏感受。

三、诗词鉴赏知识归纳

2、意象归纳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独特的艺术形象)。

3、哲理句归纳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王湾《次北固山下》 (2)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52423.html

    上一篇:怎么打不了字

    下一篇:穿婚纱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