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紫字寓意好的成语

| 环评师 |

【www.guakaob.com--环评师】

有紫字寓意好的成语篇一
《包含-"紫"-字的成语》

1▲姹紫嫣红 △chàzǐyānhóng △典故: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例子:公园里百花盛开,~,一片春天的景象。 2▲带金佩紫 △dàijīnpèizǐ △典故:金:金印。紫:紫绶。带着金印,佩着紫绶。形容地位非常显赫。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 3▲恶紫夺朱 △wùzǐduózhū △典故:紫:古人认为紫是杂色;夺:乱;朱:大红色,古人认为红是正色。原指厌恶以邪代正。后以喻以邪胜正,以异端充正理。 △出处:《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例子:据此贼情理难容,伤时务,坏人伦,罪不容诛,一心待偎红倚翠,论黄数黑,~。(元·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 4▲黄旗紫盖 △huángqízǐgài △典故:天空中出现状如黄旗紫盖的云气。旧为皇帝出世的征兆。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皓传》:“三年正月晦。”裴松之注引《江表传》:“黄旗紫病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杨之君乎?” 5▲金印紫绶 △jīnyìnzǐshòu △典故: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古代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师、太保、前后左右将军及六宫后妃所掌。后代指高官显爵。 △出处:《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 6▲青紫被体 △qīngzǐpītǐ △典故:青紫:古时公卿服饰,借喻高官显爵;被:同“披”。指身居高官。 △出处:汉·扬雄《解嘲》:“纡青拖紫。”李善注引《东观汉记》:“印绶,汉制公侯紫绶,九卿青绶。”刘良注:“青紫,并贵者服饰也。” △例子: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唐·杜甫《夏夜叹》诗) 7▲万紫千红 △wànzǐqiānhóng △典故: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出处:宋·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例子:整个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8▲魏紫姚黄 △wèizǐyáohuáng △典故:魏紫: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姚黄: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原指宋代洛阳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后泛指名贵的花卉。 △出处:宋·欧阳修《绿竹堂独饮》诗:“姚黄魏紫开次第,不觉成恨俱零凋。” △例子:你素魄儿十分媚,慧心儿百和香,更压着~。(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折) 9▲腰金衣紫 △yāojīnyīzǐ △典故:腰中挂着金印,身上穿着紫袍。指做了大官。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卷二十二:“何不在此处用了些?博得个腰金衣紫,也是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10▲姚黄魏紫 △yáohuángwèizǐ △典故:姚黄: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魏紫: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原指宋代洛阳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后泛指名贵的花卉。 △出处:宋·欧阳修《绿竹堂独饮》诗:“姚黄魏紫开次第,不觉成恨俱零凋。” 11▲以紫乱朱 △yǐzǐluànzhū △典故: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 △出处:《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12▲纡青拖紫 △yūqīngtuōzǐ △典故:比喻显贵。 △出处:汉·扬雄《解嘲》:“纡青拖紫,朱丹其毂。” 13▲紫气东来 △zǐqìdōnglái △典故: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旧时比喻吉祥的征兆。 △出处:汉·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例子:~,瑶池西望,翩翩青鸟舞前降。(清·洪昇《长生殿》第十六出) 14▲邹缨齐紫 △zōuyīngqízǐ △典故:比喻上行下效。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桓公好服紫,一国

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又“邹君好服长缨,左右皆服长缨,缨甚贵。”

有紫字寓意好的成语篇二
《包含-"紫"-字的成语》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成语姹紫嫣红带金佩紫恶紫夺朱黄旗紫盖金印紫绶青紫被体万紫千红魏紫姚黄腰金衣紫姚黄魏紫拼音成语典故成语出处举例子chàzǐyānhóng姹、嫣:娇艳明·汤显祖《牡丹亭公园里百花盛开,~,一片春天的景象。·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dàijīnpèizǐ金:金印。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wùzǐduózhū紫:古人认为《论语·阳货》:据此贼情理难容,伤时务,坏人伦,罪不容诛,一心待偎红“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huángqízǐgà天空中出现状i《三国志·吴志·孙皓传》:“三年正月晦。”裴松之注引《江表传》:“黄旗紫病见于东jīnyìnzǐshòu黄金印章和系《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qīngzǐpītǐ青紫:古时公汉·扬雄《解嘲》: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唐“纡青拖紫。”李善注引《东观汉记》:“披”。指身居高官。·杜甫《夏夜叹》诗)“印绶,汉制公侯紫绶,九wànzǐqiānhóng形容百花齐放宋·朱熹《春日》诗:整个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wèizǐyáohuá魏紫:千叶肉ng宋·欧阳修《绿竹堂独饮》诗:你素魄儿十分媚,慧心儿百和香,更压着~。(元“姚黄魏紫开次第,不觉成恨俱零凋。·吴昌龄《东坡梦》第”yāojīnyīzǐ腰中挂着金印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卷二十二:“何不在此处用了些?博得个腰金衣紫,也是人yáohuángwè姚黄:千叶黄iǐ宋·欧阳修《绿竹堂独饮》诗:“姚黄魏紫开次第,不觉成恨俱零凋。”11以紫乱朱

12纡青拖紫

13紫气东来

14邹缨齐紫yǐzǐluànzhū比喻将奸佞小《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yūqīngtuōzǐ比喻显贵。汉·扬雄《解嘲》:“纡青拖紫,朱丹其毂。”zǐqìdōnglái传说老子过函汉·刘向《列仙传》:~,瑶池西望,翩翩青鸟舞前降。(清“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zōuyīngqízǐ比喻上行下效《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洪昇《长生殿》第十六出)

待偎红倚翠,论黄数黑,~。(元·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折)

《长生殿》第十六出)

有紫字寓意好的成语篇三
《包含“紫”的成语》

紫气东来

姹紫嫣红

青紫被体

万紫千红

魏紫姚黄

恶紫夺朱

以紫乱朱

黄旗紫盖

金印紫绶

带金佩紫

腰金衣紫

姚黄魏紫

纡青拖紫

邹缨齐紫zǐqìdōngláichàzǐyānhóngqīngzǐpītǐwànzǐqiānhóngwèizǐyáohuángwùzǐduózhūyǐzǐluànzhūhuángqízǐgàijīnyìnzǐshòudàijīnpèizǐyāojīnyīzǐyáohuángwèizǐyūqīngtuōzǐzōuyīngqízǐ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尹汉·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果乘青牛而过也。”牛而来。旧时比喻吉祥的征兆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娇艳美丽。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青紫:古时公卿服饰,借喻高汉·扬雄《解嘲》:“纡青拖紫。”李官显爵;被:同“披”。指身居善注引《东观汉记》:“印绶,汉制高官。公侯紫绶,九卿青绶。”刘良注:“青紫,并贵者服饰也。”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宋·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比喻事物丰富多彩。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魏紫: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宋·欧阳修《绿竹堂独饮》诗:“姚仁溥家;姚黄:千叶黄花牡黄魏紫开次第,不觉成恨俱零凋。”丹,出于姚氏民家。原指宋代洛阳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后泛指名贵的花卉。紫:古人认为紫是杂色;夺:《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乱;朱:大红色,古人认为红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是正色。原指厌恶以邪代正。家者。”后以喻以邪胜正,以异端充正理。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的君子。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天空中出现状如黄旗紫盖的云《三国志·吴志·孙皓传》:“三年正气。旧为皇帝出世的征兆。月晦。”裴松之注引《江表传》:“黄旗紫病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杨之君乎?”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古代相国、丞相、太尉、大司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空、太傅、太师、太保、前后左右将军及六宫后妃所掌。后代指高官显爵。金:金印。紫:紫绶。带着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印,佩着紫绶。形容地位非常》:“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显赫。”腰中挂着金印,身上穿着紫袍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卷二十。指做了大官。二:“何不在此处用了些?博得个腰金衣紫,也是人生一世,草生一秋姚黄: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宋”·欧阳修《绿竹堂独饮》诗:“姚氏民家;魏紫:千叶肉红牡黄魏紫开次第,不觉成恨俱零凋。”丹,出于魏仁溥家。原指宋代洛阳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后泛指名贵的花卉。比喻显贵。汉·扬雄《解嘲》:“纡青拖紫,朱丹其毂。”比喻上行下效。《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桓公

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

五素不得一紫。”又“邹君好服长

缨,左右皆服长缨,缨甚贵。”

~,瑶池西望,翩翩青鸟舞前降。(清·洪昇《长生殿》第十六出)

公园里百花盛开,~,一片春天的景象。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唐·杜甫《夏夜叹》诗)整个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你素魄儿十分媚,慧心儿百和香,更压着~。(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折)

据此贼情理难容,伤时务,坏人伦,罪不容诛,一心待偎红倚翠,论黄数黑,~。(元·贾仲名《对玉梳》第三

有紫字寓意好的成语篇四
《寓意吉祥成语集 四字成语》

万象更新、千军万马、如鱼得水、鸟语花香、画龙点睛、

龙马精神、龙飞凤舞、龙腾虎跃、 龙骧虎步、龙跃凤鸣

金蝉脱壳、

万紫千红 春色满圆 春意盎然 鸟语花香 百花齐放

鹏程万里

马到成功

一举两得

四通八达

四平八稳 十全十美

万紫千红

心心相印

万紫千红 姹紫嫣红 百花争艳 锦上添花

山明水秀 江山如画 锦绣山河 百里挑一

风调雨顺

高山流水

出水芙蓉 国色天香 雍容华贵容 发奋图强

鸟语花香 百花齐放

金桂飘香

五谷丰登

旭日东升

桃李满天下

扬帆远航 乘风破浪

栩栩如生

吉祥如意,福泰安康,幸福美满,万事如意 吉祥如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发家致富,百年好合,永结同心,白头偕老,年年有余,龙凤呈祥,美美满满,甜甜蜜蜜,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吉祥如意,福泰安康,幸福美满

云开日出

月圆花好

古色古香

顺顺利利、

冰清玉洁

旭日东升、桃红柳绿、艳阳高照

牛郎织女 喜气洋洋 十全十美 一本万利 四平八稳 百战百胜 .龙马精神. 龙飞凤舞 积少成多 描写春天美好的成语 春光明媚 万紫千红 春雨如油 生机勃勃 春色满圆 春意盎然 鸟语花香 春暖花开 百花齐放 (天涯海角)最远的地方。 (金玉良言)最贵重的话。 数字成语 一举两得 一心一意 四通八达 四平八稳 十全十美 百发百中 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前程似锦,阳光大道,幸福安康,幸福美满,福寿安康,太平盛世,繁荣昌盛,欢聚一堂,金玉满堂,合家欢乐,合家团圆,年年有余,事业有成 锦绣前程

有紫字寓意好的成语篇五
《成语寓意》

有紫字寓意好的成语篇六
《成语哲学寓意试题》

成语、俗语、诗句及名言哲理选择题汇编

Ⅰ 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B )

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 D )

A唯物主义 B本位主义 C经验主义 D教条主义

3、"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B )

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

4、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 A ) 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 C精神的东西不重要 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

5、"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 D )

(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3)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4)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总要受到规律客观性的制约

A(1)(2)(4) B(2)(3)(4) C(1)(2)(3) D (1)(2)(3)(4)

6、"审时度势"是说( C )

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

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

7、"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A )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8、"杞人忧天"错在( C )

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9、"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 D )

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 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

10、下列成语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C )

(1)抱薪救火(2)沧海桑田(3)唇亡齿寒(4)覆巢无完(5)画饼充饥(6)挥汗如雨 A(4)(5) B(3)(4)(5) C(1)(6) D(2)(3)(4)

11、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C )

(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3)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4)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A(1)(2)(3) B(1)(2)(3)(4) C(1)(3)(4) D(2)(3)(4)

12、下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

(1)滴水穿石 (2)物极必反 (3)刻舟求剑 (4)断章取义

(5)墨守成规 (6)浅尝辄止 (7)统筹兼顾 (8)固步自封

A(1)(2)(6)(7) B(3)(4)(5)(6)(8) C(1)(3)(4)(5)(6) D(3)(4)(5)(6)(7)

13、"涸泽而渔"的做法从哲学上看( )

(1)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3)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

(4)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

A(1)(2)(3) B(2)(3)(4) C(1)(2) D(3)(4)

14、"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包含的哲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15、"未雨绸缪"这一做法包含的哲理是( )

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量变和质变关系

16、"怨天尤人"错在( )

A只强调主观,是主观唯心主义 B只强调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

C割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D只强调客观情况,否认主观原因,是唯心主义

17、"实事求是"体现了( )

(1)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2)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3)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4)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A(1)(3) B(2)(4) C(1)(2)(3) D(1)(2)(3)(4)

18、"居安思危"的哲学寓意是( )

(1)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3)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 (4)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分为二

A(1)(3) B(2)(4) C(1)(2)(3) D(1)(2)(3)(4)

19、下列成语、俗语、古语与有关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

(1)防微杜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2)严师出高徒-----内外因辩证关系

(3)好事多磨— 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4)千里之堤,潰于蚁穴--内外因辩证关系 A(1)(2) B(1)(2)(3) C(3)(4) D(2)(3)(4)

20、"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一说法体现的哲理是( )

A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起主导作用 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C要善于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D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21、"防微杜渐"的哲学寓意是( )

(1)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2)矛盾次要方面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3)要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4)要重视意识的反作用

A(1)(3) B(2)(3) C(1)(2) D(3)(4)

22、"防微杜渐"与"微不足道"两个成语的内涵是对立的,在哲学上表现为(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量变质变原理与静止孤立观点的对立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D内外因关系原理与外因决定论的对立

23、"依葫芦画瓢"、"照猫画虎"错在( )

(1)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2)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3)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4)否认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A(1)(2)(3)(4) B(1)(2)(3) C(1)(3)(4) D(2)(3)(4)

24、下列看法最能体现矛盾的统一的是( )

A积劳成疾 B声东击西 C因材施教 D居安思危

25、"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句话( )

A包含了矛盾特殊性原理 B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C揭示了形而上学的片面性 D反映了事物联系的具体性

26、"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认识论看是( )

A实事求是的态度 B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态度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D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方法

27、"盲人摸象"的哲学寓意是( )

(1)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2)要坚持全面观点,克服片面性

(3)要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占有感性材料必须全面完整

(4)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联系,只从感知事物局部特征下结论是错误的

A(1)(2)(3)(4) B(1)(2)(3) C(1)(3)(4) D(2)(3)(4)

28、"生不逢时"包含的哲理是( )

A人生价值实现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人生价值实现首先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D提高全面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

29、"愚公移山"与"田忌赛马"这两个故事共同包含的哲理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 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C、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D、构成事物的成分由于结构和排列秩序上的变化引起质变

Ⅱ名言哲理选择题集锦

30、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给我们的哲学思考是( )

⑴天神是人类制造的,也能为人类服务 ⑵认识自然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⑶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就能成为自然的主宰 ⑷利用自然规律首先要掌握规律 ⑸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改造规律

A、⑵⑸ B、⑴⑶⑷ C、⑵⑶⑸ D、⑵⑷

31、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书本

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 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2、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正确阐述了( )关系。

A、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 B、金钱和人生价值 C、事业理想和艰苦奋斗 D、个人与社会

33、对孟子的上述观点正确理解是( )

⑴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⑵个人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⑶个人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⑷个人的社会价值主要是精神贡献

A、⑵⑶ B、⑴⑵ C、(1)(4) D、(3)(4)

34、孟子说:"心之官则思。"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 )

A、心是思维的器官,是智慧的支柱 B、人是用脑进行思维的

C、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 D、心和脑实际上是思维的器官

35、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说明他已经( )

A、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认识到君主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重要性

C、感觉到群众在社会中的力量和作用 D、懂得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6、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观点看( )

⑴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连续性

⑵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即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 ⑶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的观点 ⑷否认了事物质的规定性,把事物看成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是不可知论观点( )

A、⑴⑵⑶⑷ B、⑵⑶⑷ C、⑴⑵⑷ D、⑴⑵⑶

37、"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其中包含的哲理有( )

(1)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2)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3)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4)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1)(3)(4) B(2)(3)(4) C(1)(2)(3) D(1)(2)(4)

38、"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轻重、大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B事物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轻重、大小事无条件地相互转化 D量变与质变存在根本区别

39、苏轼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人之。"从哲学上看,这句话( )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的条件

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0、《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同是根据《兵法》但却造成两种不同结果,这说明( )

A、矛盾具有普遍性,两者没有共性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C、《兵法》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回答41—42题。

41、上述两种观点都是对( )的回答。

A、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问题 B、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问题

C、人类社会是否具有客观性问题 D、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

42、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 )

A、都肯定了世界观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都肯定了意识是世界的本质

C、前者肯定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后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属于唯心主义

D、都肯定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43、赫拉克利特说:"世界不是任何神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火。"这说明( )

A、世界的本质是火 B、世界上没有神 C、事物都有发展过程 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44、赫拉克利特的观点( )

(1)承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2)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3)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4)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

A、(1) (2) B、(2) (3) C、(2) (4) D、(3) (4)

45、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

46、老子说:“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这一段话体现哲理( )

A、物质决定意识 B、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

C、事物都有前后相继的发展的过程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

47、法国哲学家康德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 )

A、唯物主义观点,承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B、唯心主义观点,把人们发展规律等同于制造规律

C、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由上帝创造的

D、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48、法国作家雨果说:"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这句话强调的是

A、理想受社会存在的制约 B、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C、人要有物质生活,更要有精神生活 D、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想

49、马克思说:"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这句话说明( )

A、理想源于现实 B、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C、理想和现实是辩证统一关系 D、要树立崇高的远大理想

50、"读有字的书,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这告诉我们( )

⑴认识要不断地深化,扩展和推移 ⑵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⑶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⑷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A、⑴⑶ B、⑵⑶ C、⑶⑷ D、⑴⑵⑶⑷

5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一句话表明( )

⑴理想的实现要靠艰苦奋斗精神 ⑵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⑶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⑷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实事求是

A、⑴⑵⑶⑷ B、⑴⑵⑷ C、⑴⑵⑶ D、⑵⑶⑷

52、古人云:"奢糜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1)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2)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3)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4)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1)(4) B(1)(3) C (1)(4) D(2)(4)

Ⅲ 诗文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贾岛的“鸟宿池边树,曾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回答53-54题。

53、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 )

A“语不惊人死不休” 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 C出奇制胜 D写出好文章

54、诗人把“鸟宿”和“僧敲”这对立的一动一静放到一起( )

A完全是诗人无根据的想象 B是诗人对事物的加工制作

C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照搬 D完全是为了写诗的需要

55、“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 )命题。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悲观主义 D、教条主义

有紫字寓意好的成语篇七
《带有如字的成语》

带有如字的成语

1、“如”在第一位

如臂使指、如不胜衣、如操左券、如痴如狂、如痴如梦 如痴如醉、如痴似醉、如持左券、如出一口、如出一辙 如椽大笔、如此而已、如蹈水火、如蹈汤火、如登春台 如堕烟海、如堕烟雾、如法炮制、如法泡制、如法炮制 如风过耳、如鲠在喉、如虎得翼、如虎傅翼、如虎生翼 如虎添翼、如花似朵、如花似锦、如花似玉、如花似月 如火燎原、如火如荼、如获至宝、如获至珍、如饥如渴 如饥似渴、如见肺肝、如箭在弦、如胶如漆、如胶似漆 如胶投漆、如解倒悬、如渴如饥、如狼牧羊、如狼如虎 如狼似虎、如雷贯耳、如雷灌耳、如临大敌、如临深谷 如临深渊、如龙似虎、如履薄冰、如履平地、如履如临 如芒刺背、如芒在背、如梦初觉、如梦初醒、如梦方醒 如梦如醉、如鸟兽散、如牛负重、如弃敝屣、如泣草芥 如泣如诉、如切如磋、如丘而止、如日方升、如日方中 如日中天、如丧考妣、如山压卵、如石投水、如拾地芥 如是我闻、如释重负、如手如足、如数家珍、如水赴壑 如水投石、如汤灌雪、如汤浇雪、如汤泼雪、如汤沃雪 如天之福、如无其事、如兄如弟、如埙如篪、如埙如箎 如蚁附膻、如蚁慕膻、如意算盘、如饮醍醐、如应斯响 如蝇逐臭、如影随形、如有所失、如鱼得水、如鱼似水 如原以偿、如愿以偿、如运诸掌、如振落叶、如之奈何 如指诸掌、如锥画沙、如醉初醒、如醉方醒、如醉如痴 如醉如狂、如醉如梦、如左右手、如坐春风、如坐云雾 如坐针毡

2、“如”在第二位有

爱如己出、爱如珍宝、安如盘石、安如磐石、安如太山 安如泰山、辨如悬河、炳如观火、炳如日星、不如归去 齿如编贝、齿如含贝、齿如齐贝、呆如木鸡、动如参商 动如脱兔、洞如观火、多如牛毛、奉如神明、肤如凝脂 福如东海、诟如不闻、汗如雨下、浩如烟海、和如琴瑟 恨如头醋、涣如冰释、恍如隔世、恍如梦境、恍如梦寐 急如风火、急如星火、疾如雷电、疾如旋踵、坚如盘石 坚如磐石、皎如日星、尽如人意、敬如上宾、口如悬河 烂如指掌、傫如丧狗、泪如泉滴、泪如泉涌、泪如雨下 量如江海、燎如观火、了如指掌、凛如霜雪、马如流水

马如游龙、马如游鱼、美如冠玉、面如傅粉、面如冠玉 面如灰土、面如满月、面如凝脂、面如死灰、面如土色 邈如旷世、明如指掌、末如之何、谋如涌泉、穆如清风 难如登天、弃如敝屣、恰如其分、亲如骨肉、亲如手足 轻如鸿毛、色如死灰、声如洪钟、势如劈竹、势如破竹 势如水火、视如敝屐、视如敝屣、视如草芥、视如粪土 视如寇仇、视如陌路、视如土芥、视如珍宝、室如县罄 室如悬磬、室如悬罄、适如其分、思如涌泉、突如其来 退如山移、危如朝露、危如累卵、味如鸡肋、味如嚼蜡 文如其人、稳如泰山、屋如七星、无如奈何、无如之何 无如之奈、心如刀锉、心如刀锉、心如刀割、心如刀绞 心如刀搅、心如刀锯、心如槁木、心如古井、心如寒灰 心如火焚、心如坚石、心如金石、心如木石、心如死灰 心如铁石、心如悬旌、心如止水、兴如嚼蜡、袖如充耳 学如穿井、学如登山、艳如桃李、杳如黄鹤、一如既往 易如翻掌、易如反掌、易如破竹、易如拾芥、昭如日星 诸如此比、诸如此类、诸如此例、作如是观

3、“如”在第三位

哀思如潮、爱才如渴、爱才如命、爱财如命、爱国如家 爱民如子、爱钱如命、安堵如故、安然如故、安适如常 按堵如故、白首如新、白头如新、百喙如一、暴跳如雷 暴躁如雷、爆跳如雷、奔走如市、鼻息如雷、笔大如椽 笔翰如流、碧空如洗、变化如神、表里如一、宾客如云 宾来如归、宾入如归、宾至如归、不断如带、不绝如带 不绝如发、不绝如缕、不绝如线、才大如海、苍髯如戟 臣门如市、臣心如水、称心如意、趁心如意、澄江如练 逞心如意、齿剑如归、赤贫如洗、愁绪如麻、出门如宾 触目如故、吹气如兰、春山如笑、春雨如油、从恶如崩 从谏如流、从令如流、从善如登、从善如流、大笔如椽 大雨如注、大智如愚、丹心如故、胆大如斗、胆小如豆 胆小如鼠、胆小如鼷、倒背如流、得婿如龙、德輶如毛 德輶如羽、簟纹如水、鼎镬如饴、度日如年、度日如岁 断决如流、堆积如山、对答如流、恩德如山、恩重如山 防意如城、纷乱如麻、风雨如晦、风雨如盘、风雨如磐 奉公如法、复旧如初、赴险如夷、甘死如饴、甘心如荠 甘之如荠、甘之如饴、骨瘦如柴、骨瘦如豺、观者如堵 观者如垛、观者如市、观者如云、观者如织、官场如戏

官法如炉、冠盖如云、光阴如箭、归心如箭、果然如此 鼾声如雷、好语如珠、号令如山、侯门如海、焕然如新 挥汗如雨、挥金如土、讳莫如深、机变如神、积甲如山 吉祥如意、疾恶如仇、疾恶如雠、疾恶如风、嫉恶如仇 嫉贪如雠、家贫如洗、健步如飞、谏争如流、江山如故 江山如画、今不如昔、谨终如始、决断如流、军令如山 磕头如捣、可心如意、空空如也、烂醉如泥、泪下如雨 累累如珠、两鬓如霜、料敌如神、料事如神、令行如流 履险如夷、绿草如茵、眉目如画、门庭如市、面色如土 谋臣如雨、目光如豆、目光如炬、目光如鼠、纳谏如流 囊空如洗、囊匣如洗、咆哮如雷、剖决如流、其应如响 气喘如牛、气涌如山、气壮如牛、泣涕如雨、泣下如雨 巧舌如簧、巧言如簧、倾盖如故、清贫如洗、求贤如渴 人生如寄、人生如梦、人心如面、日月如流、日月如梭 如痴如狂、如痴如梦、如痴如醉、如火如荼、如饥如渴 如胶如漆、如渴如饥、如狼如虎、如履如临、如梦如醉 如泣如诉、如切如磋、如手如足、如兄如弟、如埙如篪 如埙如箎、如醉如痴、如醉如狂、如醉如梦、色胆如天 杀人如草、杀人如蒿、杀人如麻、杀人如蓺、韶华如驶 舌锋如火、慎终如始、胜友如云、食古如鲠、始终如一 视财如命、视丹如绿、视民如伤、视民如子、视人如伤 视人如子、视日如年、视死如归、视死如生、视死如饴 视下如伤、视险如夷、逝者如斯、守口如瓶、守身如玉 瘦骨如柴、思贤如渴、似漆如胶、似水如鱼、似有如无 似醉如痴、岁月如流、遂心如意、涕零如雨、铁案如山 铁证如山、畏敌如虎、我心如秤、无可如何、无论如何 吾膝如铁、五内如焚、惜墨如金、惜字如金、下笔如神 相待如宾、相敬如宾、相庄如宾、像心如意、削铁如泥 心急如焚、心急如火、心焦如焚、心焦如火、心口如一 心乱如麻、心细如发、心绪如麻、行步如飞、性烈如火 须髯如戟、栩栩如生、轩盖如云、血流如注、一败如水 一寒如此、一见如故、一见如旧、一接如旧、一廉如水 一面如旧、一贫如洗、一钱如命、一清如水、一文如命 依然如故、亦复如是、音容如在、应答如流、应答如响 应对如流、应对如响、用兵如神、忧心如捣、忧心如焚 有眼如盲、原来如此、运斤如风、整旧如新、执法如山 终始如一、众口如一、众心如城、劚玉如泥

4、“如”在第四:

操纵自如、从容自如、措置裕如、粪土不如、狗彘不如 挥洒自如、进退裕如、开合自如、谈笑自如、天保九如 言笑自如、意气自如、应付裕如、应付自如、优游自如 运掉自如、运用自如、自愧不如、自愧弗如

有紫字寓意好的成语篇八
《好字开头的成语大全》

好汉不吃眼前亏 俗语。指聪明人能识时务,暂时躲开不利的处境,免得吃亏受辱。好好先生 与人无争,只求相安无事的人。好景不常 美好的光景不能永远存在。多用于对世事变迁的感叹。好了疮疤忘了痛 比喻情况好转后就忘了过去的困难或失败的教训。好梦不长 指不切实际的幻想是不能实现的,只能存在于梦幻之中。好梦难成 在睡眠时,要想做个好梦也是不轻而易举的。比喻美好的幻想难以变成现实。好女不穿嫁时衣 比喻自食其力,不依靠父母或祖上遗产生活。好肉剜疮 比喻无事生非,自寻烦恼。好声好气 形容语调柔和,态度温和。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好事多磨 磨:阻碍,困难。好事情在实现、成功前,常常会遇到许多波折。好说歹说 形容用各种理由或方式请求或劝说。好心做了驴肝肺 俗语。指把好心当作坏意。好语如珠 指诗文中警句妙语很多。好自为之 劝别人或自勉要好好地活下去或干下去。好吃懒做 好:喜欢、贪于。贪于吃喝,懒于做事。好大喜功 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好丹非素 爱好红色,反对白色。比喻对事物有偏见。好高骛远 好:喜欢;骛:追求。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好谋善断 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好色之徒 喜欢女色、玩弄女性之人。好事之徒 喜欢多事或好管闲事的人。好为人师 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好为事端 喜欢惹事生非。好问决疑 喜欢向别人请教,以解决自己的疑问。好问则裕 好:喜欢;裕:富裕。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好行小惠 好:喜欢;行:施行;惠:仁慈。指喜欢给人小恩小惠。好学不倦 喜欢学习,不知疲倦。好自为之 为:干,做。喜欢自己亲手去做。好整以暇 整:严整;暇:不急迫。形容既严整,又从容。也指事情虽多,仍旧从容不迫。好酒贪杯 指喜欢喝酒。好骑者堕 惯于骑马的人常常会从马上摔下来。比喻善长某一技艺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败。好善乐施 好:喜欢;善:亲善,善事;乐:乐意;施:施舍。指喜欢做善事,乐意施舍。好生之德 好生:爱惜生灵。指有爱惜生灵,不事杀戮的品德。好戴高帽 比喻喜欢别人吹捧,喜欢听奉承讨好的话语。好恶不同 爱好和憎恶各不相同。形容人的志趣、志向和思想感情各异。好高鹜远 指不自量力,不愿实际去处理事情。好景不长 景:境况,光景;长:长久。美好的光景不能永远存在。好梦难圆

比喻好事难以实现。好模好样 ①模样端正。②犹言规规矩矩。好奇尚异 好:喜欢。尚:注重,喜爱。喜欢和注重奇怪特别的事物。好善恶恶 崇尚美善,憎恨丑恶。好善嫉恶 崇尚美善,憎恨丑恶。好事多悭 犹言好事多磨。好事天悭 犹言好事多磨。好天良夜 ①美好的时节。②好时光,好日子。好心好意 指怀着善意。好行小慧 爱耍小聪明。好言好语 好:美好,友善。指友善和中听的言语。好佚恶劳 贪图安逸,厌恶劳动。同“好逸恶劳”。好语似珠 指诗文中警句妙语很多。好逸恶劳 逸:安逸;恶:讨厌、憎恨。贪图安逸,厌恶劳动。好勇斗狠 狠:暴戾,凶恶,残忍。爱逞威风,喜欢斗欧。形容人凶强好斗。

有紫字寓意好的成语篇九
《带有和字的成语》

带有和字的成语

彼倡此和 和:附和;应和。比喻一方倡导,别一方效法;或互相配合,彼此呼应。

倡而不和 倡:同“唱”。和:响应。领唱无人应和。形容有人领导,但无人响应的冷清局面。 春风和气 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春和景明 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此唱彼和 这里唱,那里随声附和。比喻互相呼应。

地利人和 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得人心。表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 风和日丽 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风和日暖 风很平静,阳光暖人。

割地求和 割让土地,求得和平。

和蔼可亲 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和璧隋珠 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和而不唱 赞同别人的意见,不坚持自己的说法。

和而不同 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和风细雨 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和光同尘 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也比喻同流合...

和睦相处 彼此和好地相处。

和盘托出 和:连同。连盘子也端出来了。比喻全都讲出来,毫不保留。

和气致祥 致:招致。和睦融洽,可致吉祥。

和如琴瑟 比喻夫妻相亲相爱。

和颜悦色 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霭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和衣而卧 和:连着;卧:躺下。穿着衣服躺下睡觉。

和衷共济 衷:内心;济:渡。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惠风和畅 惠:柔和;和:温和;畅:舒畅。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

浑俗和光 浑俗:与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比喻不露锋芒,与世无争。也比喻无能,不中用。

鸾凤和鸣 比喻夫妻相亲相爱。旧时常用于祝人新婚。

民和年丰 百姓安居,年成很好。

琴瑟调和 比喻夫妻恩爱。

曲高和寡 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时和年丰 和:和平;年:年成;丰:盛,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随声附和 和:声音相应。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

和蔼近人

和蔼可亲

和璧隋珠

和而不唱

和而不同

和风丽日

和风细雨

和光同尘

和和睦睦 和和气气 和乐且孺 和睦相处 和盘托出 和平共处 和气生财 和气致祥

和气致祥,乖气致戾 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和容悦色 和如琴瑟 和尚吃八方

和氏之璧,隋侯之珠 和氏之璧,夜光之珠 和事不表理 和事老

和隋之珍 和稀泥

和颜说色 和颜悦色 和衣而睡 和衣而卧 和衷共济 春和景明 风和日丽 风和日美 风和日暖 风和日暄 家和万事兴 面和心不和 面和意不和 民和年丰 民和年稔 清和平允 日和风暖 上和下睦 时和年丰 时和岁丰 时和岁稔 调和鼎鼐 调和阴阳 响和景从

燮和天下 心和气平 言和心顺 言和意顺 阳和启蛰 春风和气 趁水和泥 画荻和丸 惠风和畅 浑俗和光 混俗和光 剪须和药 鸾凤和鸣 两头和番 平价和售 曲高和寡 群居和一 琴瑟和好 琴瑟和同 琴瑟和谐 三杯和万事 隋珠和璧 隋珠和玉 随珠和璧 歪嘴和尚

歪嘴和尚瞎念经 细雨和风 言归和好

远来和尚好看经 鱼水和谐 一堂和气 一团和气 丈二和尚

走了和尚走不了庙 指着和尚骂贼秃 彼倡此和 彼唱此和 抱德炀和 白雪难和 此唱彼和 倡而不和 才怀隋和 地利人和

凤协鸾和 更唱迭和 更唱叠和 割地求和 鼓腹含和 狐唱枭和 君唱臣和 乐以道和 六脉调和 六亲不和 你唱我和 内峻外和 秋高气和 琴瑟调和 情投意和 诎膝请和 屈膝求和 取与不和 日丽风和 日暖风和 随声附和 随声趋和 心醇气和 雄唱雌和 埙倡篪和 埙篪相和 心平德和 心平气和 心正气和 一倡百和 一倡一和 一唱百和 一唱一和 一唱众和 一呼百和 摇相应和 遥相应和 一迎一和 玉烛调和 政清人和 政通人和 志同气和 志同心和

礼之用,和为贵 乖气致戾,和气致祥 天时地利人和 千人唱,万人和

有紫字寓意好的成语篇十
《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含译文、注释、寓意、练习】》

6年级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

(一)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讠宣(3)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注释](1)[诵]背诵。少(sh4o):小时候。③辍(chu^)然:突然停止的样子。辍:中止。④諠(xu1n):因为分心而遗忘。⑤裂其织:割断她自己织的布。织:这里指织的布。⑥戒:警告。⑦自是:从此。

翻译:孟子年少的时候,有一次他正在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一旁织布。孟子突然停止背书。

过了一会儿,又继续背诵下去。孟子的母亲知道他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断背书?”孟子回答说:“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这时)孟母拿起刀剪断了布,说:“这个织物割断了能够再接上去吗?”(以这件事作为警告)。从那(这)件事以后,孟子不再因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 孟子辍然.中止( ) ②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 处士笑而然.之( ) 何.有于我哉?( )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失:( ) ②此:( )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 [阅读提示]

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二)铁杵磨针

[选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1)[媪]ǎo,年老的妇女。(2)[卒]完成。

翻译:磨针溪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

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她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李白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成( ) 去( ) 方( ) 欲(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

(3)一日曝书画,牧童见之( ) (4)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 3、翻译文中横线的句子。

[阅读提示]

后人所说的“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即指此事

(三)凿壁偷光(《西京杂记》)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1),衡乃穿壁(2)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3),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原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4)给以书,遂成大学(5)。

[注释](1)[逮]及。(2)[穿壁]在墙上找洞。(3)[文不识]姓文名不识。(4)[资]借。(5)[大学]大学问家。

翻译:匡衡好学但家贫无烛。邻家有灯烛但烛光穿不过墙来。匡衡在墙上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

烛光,翻开书本就着烛光读书。同乡有个姓文的大户、不识字,家中富有并且有很多书。于是,匡衡自愿到他家去做帮工,但不求报酬。主人奇怪地问他为何不求报酬。匡衡说:“我希望能把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大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匡衡苦学多年终于成了大学问家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而( ) 大姓( ) 偿( ) 怪( )

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 B、匡衡勤学而无烛。 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D、学而时习之。

3、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以书映光而读之。 B、资给以书。

C、非学无以致疑。 D、以此戒之。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5、由本文而来的一个形容勤学的成语是 再写出三个由勤学故事而来的成

语:.

(四)螳螂捕蝉(《说苑》) 吴王欲伐荆(1),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4),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5)得其前利(6),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1)[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2)[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3)[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4)[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5)[务欲]一心想要。(6)[前利]眼前的利益。

翻译:春秋时期,吴国国王阖闾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

群臣的会上警告:“谁敢劝阻就处死谁!”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知道自己身份卑微说话没有分量,劝阻肯定没有用,还会白白地断送性命,便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侍卫道:“后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知了,知了停息在树上吸饮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就在蝉的身后;螳螂弯起了前肢,想扑上去捕捉知了,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就在螳螂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小孩举着弹弓在树下要射它。这三个东西,都极力想要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有隐伏的祸患。”吴王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伐 ( ) 旦( ) 子( ) 延( )

2、为下列句子补出省略的成分。

(1)[ ]欲取蝉,而[ ]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2)[ ]欲啄螳螂,而[ ]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3、填空。

《螳螂捕蝉》写了 、 和 等几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阅读提示]

本文通过年轻的侍从官给吴王讲的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不能顾此失彼。 我们为人处事时要近忧远虑,居安思危。。)

(五)郑人买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且(1)有置履者,先自度(2)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3)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乃反(4),市罢(5),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1)[且]将要。[置]购置。(2)[度(duó)]量度,动词。下文“宁信度(dù)”的“度”是名词,指量度好的尺码。(3)[至]等到。[之]往,到。(4)[返]同“返”。(5)[罢]结束。

翻译:有个郑国人想买鞋子,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

他去市场时,发现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于是他返回家中去取尺码。等到他回到集市上时,集市已经散了,因此他没买到鞋。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脚试一试?” 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 而置之其坐。 ( ) ② 反归取之。 ( )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先自度其足 B 宁信度 何不试之以足 无自信也 C 郑人有且置履者 D 先自度其足 遂不得履 吾忘其度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反归取之( )(2)何不试之以足( ) (3)至之市而忘操之( )( )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① ②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信度,无自信”?

[阅读提示]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六)买椟还珠(《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1),熏以桂椒(2),缀以珠玉,饰以玫瑰(3),缉(4)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5)其珠。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

[注释](1)[木兰]一种香木。[柜]这里指小匣子。(2)[桂椒]桂花和花椒,两种香料。(3)[玫瑰]一种美石。(4)[缉]装饰边沿。(5)[还]退还。

翻译: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珠宝。他用木兰制作了一只盒子,用桂和椒所调制的香

料来薰盒子,用美玉来装饰,用翠鸟的羽毛来连缀。有个郑国人把买了盒子,却把盒里的珠子还给了楚人,这个人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不能说是善于卖珠子啊。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为( ) 缀( ) 饰( ) 还( ) 2、指出下列句中“其”的不同用法。

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 ②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③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 ) ④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楚人和郑人各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① 楚人: ② 郑人:

[阅读提示]这个故事启发人们认识这样的道理:过分追求形式,反而会喧宾夺主,

埋没内容,适得其反。

(七)《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

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翻译:在很久以前,楚国有一个人既卖矛又卖盾。有一次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是世界上

最坚固的,什么东西也刺不破它。”然后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锐利的,任何东西都能刺破。”一个人问:“那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如何呢?”听了此话后,周围的人都笑了,这个楚国人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或曰 而或长烟一空 B.以子之矛父以足受

C.陷子之盾 吾欲之南海 D.不可同世而立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八)鹦鹉灭火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曰:“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翻译:一只鹦鹉从别处来的这座山,山上的飞禽走兽都对它很友善,鹦鹉在这里的日子过得相当舒适自在,但此处虽好,却不是自己久留之地,鹦鹉还是离开了这些给它带来欢乐的伙伴,飞到别处去了。

不久,这座山发生火灾火焰高耸入天,在远处的鹦鹉看见后,将身子钻进水里,要用羽毛上的水珠浇灭火山,天神对鹦鹉的这种行径很不理解,鹦鹉回答说:「我也知道我这点小力救不了火,但我曾经在这山上居住过,山里的动物们曾带我如兄弟,我实在不忍心见它们面临这场大火,只好尽我所能来帮助它们!」天神对鹦鹉的话很感动,就把大火灭掉了

1.解释加点字词:集 辄 去 遥 足 云

2.翻译划线句:虽知不能救,然尝侨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

3. 鹦鹉具有怎样的精神?文中鹦鹉的哪些举动体现了这种精神?

寓意:尽心尽力去做看似无用的事情,而以诚心感动了他人并得到帮助。这则寓言高度赞扬了珍视友谊,为友谊宁肯献出生命的无私精神

(九)割肉相啖

齐之好勇者,其一人居东郭,其一人居西郭。卒然①相遇于涂,曰:“姑相饮乎?”觞数行,曰:“姑求肉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②求肉而为?于是具染而已③。”因抽刀而相啖,至死而止。勇若此不若无勇。 ①卒然:卒,同“猝”,卒然,即突然。 ②革:更,另。③于是具染而已:于是,在这里;

染,调味用的豆酱。在这里置办点豆酱就可以了。

翻译:齐国有两个自吹为勇敢的人,一个住在城东,一个住在城西,有一天两人在路上不期而遇。住在城西的说:“难得见面,我们姑且去喝酒吧。”“行”。于是两人踏进酒铺喝起酒来。酒过数巡后,住在城东的说:“弄一点肉来吃吃怎么样?”住在城西的说:“你我都是好汉。你身上有肉,我身上有肉,还要另外买肉干什么?”“好!好!”另一个说。于是叫伙计拿出豆豉酱作为调料,两人便拔出刀来,你割我身上的肉吃,我割你身上的肉吃,纵然血流满地,他们还是边割边吃,直到送掉性命才停止。要是像这样也算勇敢的话,还不如没有勇敢来的好。【我们做人要做一个有思想、有作为的人,不要盲目追求勇敢或做没有意义的盲目崇拜,否则会闹出笑话,严重的话还可能会受到伤害,后果将不堪设想。】

1. 解释加点字词:

其 涂 姑 子

2.“觞”在句子“引觞满酌”中作本义 讲,但在文中“觞数行”一句中词性发生了改变,

3.文中表明作者态度的一句话是:

4.联系生活实际就“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这一话题谈一点感想。

(十)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翻译:杨子邻居的羊跑了,于是率领他的亲友,还请杨子的僮仆一起追赶。杨子说:“呵!丢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邻居说:“岔路很多。”不久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回答:“逃跑了。”问:“为什么会逃跑呢?”回答:“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往哪边去追,所以就回来了。”【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或用心不专而迷失本性、迷失方向,就会误入歧途,最终一无所成。】【1.做

什么事都不可以慌张,要静下心来分析,理清思路,做出正确的判断;2.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了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3.人生的选择太多,容易迷失自我。】

1.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 (1)杨子之邻人亡羊 之: (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之:

2.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3.翻译。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

(十一)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 “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翻译:【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者臣来 臣:我 B.方北面而持其驾北面:向着北方;面向北方 C.我欲之楚 之:往,去 D.吾用多用:用处 2.翻译“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一句为现代汉语。

3.概括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不超过30字,2分)

(十二)破缸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既了其中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如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翻译:司马光长到七岁,神态严肃庄重像成年人,听到别人讲 破缸救友[1]《左氏春秋》,很喜爱它,回来给家里人讲述,就能懂得书的主要意思。从此手不离开书,到了不知道饥渴冷暖的地步。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嬉戏,一个孩子爬上水缸,一脚踏空掉下去淹没在水缸里。孩子们都抛下他跑走了,司马光拿起石头撞击水缸,撞破了它,水喷涌出来,那孩子就得救了。

1、选出与“君将哀而生之乎”句中“生”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光持石击瓮,破之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比先苦其心志 D、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2、翻译句子: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这篇短文赞扬了儿时的司马光的哪些优秀品质?

(十三)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翻译:

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

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人们用它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

1、对这则故事中几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帝使我长百兽。——上天让我为百兽之长。 B、 子以我为不信。——我不会认为你在说谎。 C、 吾为子先行。——我与你先走。

D、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而不走开吗? 2、根据这则故事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 . 3、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

(十四)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注‟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选自《列子》)注‟缁 ( zī ) :黑色。 翻译:杨朱的弟弟叫杨布,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了。遇到了大雨,

杨布便脱下白衣,换了黑色的衣服回家。他家的狗没认出来是杨布,就迎上前冲他叫唤。杨布十分生气,想要打它。在那时,杨朱说:“你不要打狗,如果换做是你,你也会是像它这样做的。假如刚才你的狗离开是白色的而回来变成了黑色的,你怎么能不感到奇怪呢?”【 当别人因为表

面现象误解自己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清醒,说明真相,消除误解。而不能像杨布那样发火解气,那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弄不好会激化矛盾。】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天雨,解素衣

②岂能无怪哉

2 .解释下面的短语的意思。 ①衣素衣而出

②迎而吠之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53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