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环评师】
窗明几净的意思篇一
《2013溧水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
九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8页,共120分,其中书写分4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一 (24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 (10分)
⑴ 乡书何处达? ▲ 。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⑵ 不畏浮云遮望眼, ▲ 。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⑶ ▲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⑷ ▲ ,关山度若飞。 (郭茂倩《乐府诗集·木兰诗》) ⑸ 人生自古谁无死, ▲ 。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⑹ 浊酒一杯家万里, ▲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⑺ 令初下,群臣进谏, ▲ 。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⑻ 天街小雨润如酥, ▲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⑼ 士不可以不弘毅, ▲ 。 (《〈论语〉十则》) ⑽ 月落乌啼霜满天, ▲ 。 (张继《枫桥夜泊》)
2.下面加点字读音两两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
A.点缀——辍学 玲珑剔透——感激涕零 ....
B.狩猎——出售 五彩斑斓——无耻谰言 ....
C.嫉妒——慰藉 相形见绌——咄咄逼人 ....
D.宰割——载体 情不自禁——近水楼台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2分) ..
A.嬉戏 锲而不舍 浑身械数
B.胆怯 锋芒必露 莫衷一是
C.葱茏 恼羞成怒 险象迭生
D.羸弱 锐不可挡 冥思遐想
⒋ 下列句中没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 ...
A.三月的溧水傅家边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此时大批外地游客就会慕名前来。
B.我们要想实现中国梦,就需要充分吸收一切国外的先进经验。
C.在根雕艺术节上,使惟妙惟肖的大鹏展翅根雕特别引人注目。
D.中国青少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班级开展了“走进自然,关心社会,感悟人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8分)
5.周末,几位同学相约去郊外游玩,去哪?下面是他们的交流发言,请选择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
A.小刚说:“溧水的景区太多了,有鬼斧神工的天生桥;有碧波荡漾的东屏湖;有
山水秀丽的无想山等„„真不知去哪?”
B.小安在喃喃自语:“去崔嵬的小山峡?还是天然氧吧无想山呢?”
C.“去一个有山有水的景区吧!”小明说,“就去无想山吧!”
D.“对,去寻找作家周邦彦在‘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词中描述的风景吧!”
小佳也赞同说。
⒍ 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同学们看到一辆客车玻璃上贴着如下图示,请你用简明的语言将图示所表达的意思准确地写出来。(不超过30个字) (2分)
▲
7.同学们首先来到无想山水库游玩。小佳看到刚才停泊在对岸小沙洲边的一只小船向湖心划去,不禁吟出一联:
小沙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此联有许多同音字,大家一时都对不出满意的下联来。后来,同学们游玩到无想山
顶,眼尖的小刚老远看到一座挂着“凌云阁”匾额的木屋上栖息着一对鸽子,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使鸽子受惊而飞,小刚灵感顿生,脱口对出了大家都觉得很好的下联:
▲ (2分)
8. 活动结束后,小安同学有感而发,写了一段话语,请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2分) 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我汲取到了知识的养分; ▲ ;在社会大课堂里,我懂得了处处有学问„„人呀,一定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二 (42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9—14题。 (16分)
【古诗阅读】
柄柄芰荷枯,叶叶梧桐坠。
蛩吟腐草中,雁落平沙地。
细雨湿枫林,霜重寒天气。
不是路行人,怎谙秋滋味。
【注】这是《水浒传》中的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时(四更之后),作者安插在小说中的一首诗歌。
①芰(jì):古书上指菱。②蛩(qióng):这里指蟋蟀。③谙(ān):熟悉。 ③②①
9.诗歌着力描绘“秋滋味”,烘托出宋江怎样的心情?选择恰当的一项( ▲ ) (2分)
A、凄凉苦涩 B、寂寞难耐 C、洒脱浪漫
10.请简要说出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的原因,并写出他们逃离后直接投奔了何人。(2分)
▲
【古文阅读】
记游白水岩
苏轼
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山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 ,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
家,二鼓矣。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①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②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③馀甘:即橄榄。 ③②①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⑴其源殆可以熟物 ▲ ⑵少北,有悬水百仞 ▲ ..
⑶折处辄为潭 ▲ ⑷顾影颓然 ▲ ..
12.选择与“循山而东”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3分)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学而不思则罔 ..
C.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D.朝而往,暮而归 ..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
14.对选文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选文虽短,却将父子两人一整天的游览活动具体而真切地呈现在了读者眼前。
B.选文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顺序,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C.选文善于抓住特征写景,“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八字,江水湍急、澄澈之态尽出。
D.苏轼又被贬惠州后写了本文,含蓄表达了奇山异水也排遣不了自己内心郁闷之情。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 (11分)
城固宅坚园更幽
李磷
①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争天下,他向石门隐士朱升请教克敌的致胜良策,获赠“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真言。中国人善于筑墙,我们修建的万里长城,是地球上最雄伟壮观的墙。墙,算得上是中国古代环境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②宋代以前,城市形态可谓“无墙不城”。例如唐长安,实行“里坊制”,由一百一十个坊组成,另有宫城、皇城各一以及东、西二市。这些坊、市、皇城和宫城,都用墙围起来,皇帝一家住在宫城里,中央政府各部门在皇城里办公,平民百姓全都住在不同的坊里。大街上只见坊的围墙和坊门。据研究,长安居民的生活、工作及娱乐,均发生在围墙内的里坊。我们如能让时光倒流,有幸回到唐朝繁华的大都会长安,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一定大感意外。因为眼前所见,并非左右店铺林立、门庭若市的景象,仅是两道高墙而已。
③在我国古代,不仅“无墙不城”,而且“无墙不宅”。于古代众城市住宅中,四合院为典型的代表。它是封闭式的家居,用墙壁围起来,外墙很密实,窗户一般只开向内院。所以生活在合院里的人看不到外面的风光,而外面的人也同样无法窥见合院内的情况。比较大型的住宅,除了前后分门、厅、室三进,左右还分东、中、西三院,配给不
同辈份或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使用,院子之间必定设有隔墙。
④墙作为宅的主要构成,不仅注重实用,更满足了社会道德对建筑的要求。《论语》提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那采取什么手段可有效地防范非礼于未然呢?莫过砌一道墙!人们既难以互相接触,“非礼”的事就不易发生了。试想这样一个围墙处处、不可越雷池半步的小区,人们回到院子里,就有一片完全独立的小天地。这表明古人非常注重家庭隐私,就算邻居,因为各自都住在围墙内,出现干扰对方的机会是甚微的。
⑤大凡园林,必先沿界筑围墙,然后山池、亭榭、花木,即“无墙不园”。江南园林中的墙,通常被粉刷成白色,俗称“粉墙”。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贾政刚至园门前……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是喜欢。”言下之意,文人长期受老庄淡泊无为思想的熏陶,以粉墙的纯洁为雅。
⑥中国园林艺术讲究含蓄,墙往往在其中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造园有“障景”一法,围墙即以视线屏障的角色呈现,园外那些令人头痛、不美观的东西的处理问题便迎刃而解,的确,园林风景如画,是容不得半点瑕疵的。此外,墙还可以“隔景”和“分景”,行家说:“园必隔。”隔墙就园林而言,属关键之事,隔墙若运用得当,咫尺庭园,则呈小中见大、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无穷无尽之境。园中四时虽烂漫,然而,围墙却不让你一览无遗。
⑦墙,让城固,宅坚,园更幽。
(节选自2013年4月7日《文汇报》,有删改)
15.选文说:“墙,算得上是中国古代环境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选文从哪三方面对此进...
行了说明?(3分)
▲
16.文章第②段写唐朝长安的“里坊制”有什么作用?(3分)
▲
17.选文③、④两段的顺序可否调换?请说说理由。 (3分)
▲
18. 结合文本内容,指出下列链接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印证了“墙”具备实用性之外的......
哪些功能?(2分)
窗明几净的意思篇二
《趣味语文参考答案1-18》
趣味语文参考答案
趣味语文(一)
一、 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
粗茶淡饭( 山珍海味)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
井然有序( 杂乱无章) 指鹿为马(点石成金 )
固若金汤(危如累卵 ) 精雕细刻( 粗制滥造)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伶牙利齿( 笨嘴拙舌)
二、 成语不离“舌”
形容信口胡说(妄口八舌 ) 形容说话轻薄(闲嘴淡舌 )
形容能说会道(唇枪舌剑 ) 形容惊诧无言(张口结舌 )
形容不善辞令(笨嘴拙舌 ) 形容随声附和(鹦鹉学舌 )
三、 数字俗语:
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 一是一,二是二)
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时用( 一不做,二不休)
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 二一添作五)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 三下五除二)
表示差不多时用( 八九不离十)
表示某人打小算盘时用( 小九九)
表示归根到底时用( 九九归一)
表示把握大时用( 十有八九)
表示很不容易时用( 九牛二虎之力)
表示信心十足时用( 十拿九稳)
表示距离远时用( 十万八千里)
四、 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杜鹏程(鹏程万里 ) 陈残云(风卷残云 ) 王任重(任重道远 )
刘海粟(沧海一粟 ) 丁慧中(秀外慧中 ) 甘如饴(甘之如饴 )
焦若愚( 大智若愚)
五、 成语填空:
(心)服(口)服 (以)德(报)德 (以)讹(传)讹
(以)牙(还)牙 (倚)老(卖)老 (将)计(就)计
神(乎)(其)神 精(益)(求)精 痛(定)(思)痛
欺(人)(自)欺 将(门)(有)将 日(复)(一)日
微(乎)(其)微
六、 宝塔诗如何读?
开
山满
桃山杏
山好景山
来山客看山
里山僧山客山
山中山路转山崖
(山中山路转山崖,山客山僧山里来,山客看山山景好,山杏山桃满山开.)
七、 怪体诗如何读?
龙
虎虎
望
山山山
湖湖湖湖湖
海海海海
会
仙仙仙仙仙仙仙仙
万
国
州州州州州州州州州
掉
川川川川
(一龙二虎望三山,五湖四海会八仙,万国九州掉四川.)
八、 下列对联各咏的是谁?
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三苏")
2、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李白)
3、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 项羽)
4、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范仲淹)
九、 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1、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主心骨)
2、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
3、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
4、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
5、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 铁公鸡)
6、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糊涂虫)
7、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 老油条)
8、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
9、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 三脚猫)
十、 数字猜成语:
12345609( 七零八落) 1256789(丢三落四 )
1+2+3( 接二连三) 333 555(三五成群 )
3.5(不三不四 ) 5 10(一五一十 )
9寸+1寸=1尺( 得寸进尺)
趣味语文(二)
十一、答案:
1. 戛 2. 凛 3. 茫 4. 怅 5. 屹 6. 断 7. 寂 8. 溘
9. 了 10. 窘 11. 奋 12. 轩 13. 蔼 14. 贸 15. 慨 16. 蔚
17.悠 18. 索 19. 翩 20. 飘 21. 愀 22. 森 23. 坦 24. 宛
25.安 26. 勃 27. 惨 28. 庞 29. 悄 30. 潸 31. 巍 32. 欣
33.哑 34. 油 35. 崭 36. 昭 37. 跃 38. 漠 39. 卓 40. 嫣
41.粲 42. 泫 43. 毅 44. 翕 45. 怏 46. 泰 47. 惘 48. 肃
49.黯 50. 超 十二、答案:
久仰 久违 指教 包涵 劳驾 借光 打扰 恭喜 斧正 请问 赐教 拜托 高见 拜访 光临 奉陪 失陪 恭候 留步 光顾 奉还 十三、答案:
萧 曳 愎 及 置 叠 剑 粲 斑斓 炫 障 粱 宣 之 濒 忡 川 庄
趣味语文训练(三) 十四、改词
罄竹难书
黔驴技穷
滥竽充数
贪得无厌
自食其果。
徐娘半老
花枝招展
鬼斧神工
糟糠之妻
羽毛未丰
洗心革面 幅 莹,璨戴 详 象 岐
双管齐下 惨绝人寰 鸡飞狗跳 退避三舍 东施效颦 愚公移山 画虎类犬 艳光四射 趾高气昂 一丘之貉 素车白马 豺狼当道 草木皆兵 骨肉分离 妻离子散 鞠躬尽瘁 认贼作父 遇人不淑 困兽之斗 螳臂当车 力排众议
鱼目混珠 强颜欢笑 鸡鸣狗盗 风声鹤唳 哀鸿遍野 口沫横飞 指鹿为马 唾面自干 毛骨悚然 不寒而栗 黄袍加身 克绍其裘 鹊占鸠巢 六畜兴旺 孟母三迁 家徒四壁 灯火阑珊 四面楚歌 十面埋伏 招蜂引蝶 围魏救赵
窗明几净的意思篇三
《破窗效应》
窗明几净的意思篇四
《七上 成语教案》
一、成语与衣食住行
第一课时 成语与衣食
教学目标:
1. 搜集积累有关服饰饮食的成语。
2. 尝试探究相关成语的文化来源。
3. 能运用一部分与衣食有关的成语。
教学重难点:
探究成语的文化来源涉及到一些古诗文。
教学过程:
一. 搜集积累
1. 与服饰有关的成语
成语被称为“活化石”,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蕴涵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服饰成语兼有历史和文物的双重价值,其源头大多是中国古代历史著作,比如《诗经》、《史记》、《左传》、《后汉书》及诸子著作。在这些成语中,汉民族的古代服饰风貌、服饰观、服饰礼仪制度等都有轨迹可寻。
1、珠光宝气 : 形容闪耀着光彩。旧时形容妇女服饰华贵富丽,闪耀着珍宝的光色。
2、凤冠霞帔:古代贵族妇女往往以凤凰为冠饰。明制,皇后礼服的冠饰有九龙四凤.霞帔亦称“霞披”、“披帛”,以其艳丽如彩霞,故名。披帛以一幅丝帛绕过肩背,交于胸前。《事林广记·服饰类》载:“晋永嘉中,制绛晕帔子,令王妃以下通服之。”宋代定为命妇冠服,非恩赐不得服。明代始为命妇品级的服饰,自公侯一品至九品命妇,皆服用不同绣纹的霞帔。
3、高冠博带: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形容儒生的装束。也比喻穿着礼服。出自《墨子·公孟》:“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
4、衣冠辐凑:辐凑:车辐凑集于毂上。达官显贵集聚一处。出自《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唐·杨炯):“金城北峙,玉关西候,山泽骈罗,衣冠辐凑。”
5、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漂亮。出自《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6 、衣冠济济:济济:庄重恭敬的样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庄重。出自《郊庙歌辞·周朝飨乐章·忠顺》(唐•张昭):“衣冠济济,钟磬洋洋。令仪克盛,嘉会有章。”
7、短褐不完:形容生活贫苦,衣衫破烂。出自《韩非子·五蠹》:“故糟糠不饱者不务梁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
8、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出自《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9、作嫁衣裳:指白白替别人操劳,自己却一无所得。出自唐•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10、束发封帛:指妇女忠贞不渝。出自《新唐书·列女传·贾直言妻董》:“直言坐事。贬岭南,以妻少,乃诀曰:‘生死不可期,吾去,可嫁,无须也。’董不答,引绳束发,封以帛,使直言署,曰:‘非君手不解。’直言贬二十年乃还,署帛宛然。乃汤沐,发堕无馀。”
11、两袖清风:两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现多数比喻为官清廉、不贪赃枉法严于律己的人。出自《次韵吴江道中》(元·陈基)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12、同袍同泽: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13、布衣之交:平民之间的交往、友谊。也指显贵与无官职的人相交往。出自《战国策·齐策三》(汉·刘向):“卫君与文布衣交,请具车马皮币,愿君以此从卫君游。鲍彪注:“言交于未贵时。
14、披襟解带:比喻敞开胸怀,心地坦白。出自《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15、颠倒衣裳:形容匆忙而乱了顺序。出自《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
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16、衣香鬓影:形容妇女的衣着穿戴十分华丽(多指人多的场合)。借指妇女。出自《春赋》(北周·庾信):“屋里衣香不如花。”
17、一衣带水: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域。原指窄小的水面间隔,后泛指江、河等水面不足以限制人们的交通与交往。出自《南史·陈纪下》 隋文帝 谓仆射 高熲 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18、广袖高髻:宽大的衣袖,高耸的发髻。形容风俗奢靡出自《童谣》(汉)城中好大眉,四方眉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用匹帛。”
19、披裘负薪: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出自《论衡·书虚》(汉·王充)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瞠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之谢之,请问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于姓名!’遂去不顾。”
20、绨袍之义: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出自《咏史》(唐·高适)尚有绨袍赠,应念范叔寒。”
2. 与饮食有关的成语
与厨具有关的成语:
破釜沉舟、甑尘釜鱼、鼎镬如饴、另起炉灶、杵臼之交、打破砂锅问(璺)到底等。盘是古代常见的食器,“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不堪,“举案(托盘)齐眉”形容夫妻互敬互爱。包含其它食器的成语还有一瓶一钵、箪食瓢饮、鼓盆而歌、簠簋对举、盎盂相敲、笾豆有楚、金瓯无缺、一口两匙、人为刀俎、亡失匕箸等。壶是古代常见的酒器,“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壶中天地”形容超凡脱俗的境界,包含其它酒器的成语还有推杯换盏、斗酒只鸡、觥筹交错、不胜杯杓、折冲樽俎、瓦缶雷鸣等。
与谷类有关的成语: 五谷不分、不辨菽麦、黄粱一梦、煮豆燃萁、沧海一粟、薏苡明珠、杀鸡为黍、僧多粥少、粗茶淡饭、画饼充饥、糟糠之妻、陈谷子烂芝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与肉类有关的成语: 肉食者谋、兔死狗烹、杀彘教子、脍炙人口、莼羹鲈脍、庖丁解牛、骨鲠在喉、焚琴煮鹤、如蚁慕膻、弹铗无鱼、龙肝凤胆。
与果蔬类有关的成语:
藕断丝连、甘之如荠、芹曝之献、葑菲之采 、浆酒藿肉、拔薤击强、断齑画粥、拔葵啖枣、望梅止渴、火中取栗、推梨让枣、怀橘遗母、双柑斗酒、偷吃禁果、二桃杀三士。
与调味品有关的成语: 酸甜苦辣、添油加醋、盐梅之寄、鸡毛蒜皮、醯醢百瓮、含饴弄孙、刀头舐蜜、姜桂之性、桂酒椒浆、浊醪粗饭、醍醐灌顶、小葱拌豆腐。
与烹饪方法有关的成语:
蒸沙作饭、熬姜呷醋、煎炒烹炸、炙鸡渍酒、脯资饩牵、大杂烩、烹龙炮凤、生米煮成熟饭。
二、探究相关成语的文化源头
1. 清晰地反映了古代服饰风貌
成语“圣主垂衣”语本《易·系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之乾坤。”这段文字是说,在黄帝尧舜时期开始出现了衣裳,从而结束了史前那种围披状态。 “胡服骑射”则反映了汉民族服饰与外民族服饰交流、融合的史实。语出((史记·赵世家》:“今吾(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战国时期的赵国,在与胡人部落交战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鉴于这种情况,赵武灵王就想向胡人学习骑马射箭。要学习骑射,首先必须改革服装,采取胡人的短衣、长裤服式。于是,赵武灵王于公元前302年开始改革。赵武灵王力排众议,在大臣肥义等人的支持下,下令在全国改穿胡人的服装,因为胡服在日常生活中做事也很方便,所以很快得到人民的拥护。胡服的引进使中国汉族服饰文化增添了新气象。这次民族服饰融合,奠定了中华民族服饰由交流而互进的良好基础。
从“广袖高髻”、“巾帼英雄”、“风鬓雾鬓”这几个成语,我们看到历代妇女多样的发式和对美的追求。“广袖高髻”反映汉时长安城里妇女流行梳高髻和
宽大的衣袖的风气。而“巾帼”是一种假髻,是用假发制成的形似发髻的饰物。“风鬓雾鬓”中的“雾鬓”即“蝉鬓”。蝉鬓是指面颊两旁近耳朵的发薄如蝉翼。梳理蝉鬓,不仅需要一定的技巧,还需要借助梳妆用品。说明先秦时期,妇女就已经用油脂润发。而“蛾眉臻首”、“杨柳宫眉”、“愁眉啼妆”、“朱唇皓齿”、“美女替花”等成语则给我们展示了古代女性多样的妆容和美丽的姿态。
2、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代思想家的服饰观
“被发缨冠”反映了孟子的服饰观。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在儒家看来,衣冠代表着社会身份和人格尊严。衣冠不正,就不是君子。衣冠比生命更重要。公元前4$0年,卫国发生了政变。孔子的两个弟子,子路和子羔都在卫国。当时,子路直人宫廷与武士斗,结果被卫士打断了结冠的缨带,冠就要掉下来了。这个时候,子路高叫: “君子死,冠不免!”于是停止战斗,结缨正冠,结果丧命。这是非常极端的。孟子认为不必太拘泥,所以他说了上述一段话。也就是说,当急于救人的时候,来不及束发、结上冠带也是没关系的。看来孟子的服饰观还是以人为本的。
孔子则倡导“文质彬彬”的服饰美学思想。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就是说,没有合乎礼仪的外在形式(包括服饰),就像个粗俗的凡夫野人,但如果只有美好的合乎“礼”的外在形式,能掌握一种符合进退俯仰的,给人以庄严肃穆的美感。的动作(包括着装礼仪),而缺乏“仁”的品质,那么包括服饰在内的任何外在虚饰,都只能使人感到像是个浮夸的史官。那么孔子认为什么样的着装,符合“文质彬彬”的标准呢?《荀子·子道篇》中记述这样一件事:“子路盛服以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裙据何也?„„今女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谏女矣?由!’子路趋而出,改服而人,盖犹若也。孔子曰:‘志之,吾语女。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色知而有能者,小人也。”,孔子意思是:你的衣服华丽,又满脸得意的神色,天下谁肯向你提意见呢?于是子路起身出去换了一身合适的衣服回来,人也显得谦和了。孔子说,好表现自己的人是小人,只有具有真才实学,同时又诚实,具有仁、智的人才算得上君子。儒家强调“中庸”,孔子以为服饰要合乎“礼”的要求,只有着装适度才能体现出社会制度的有序和本人的综合修
养,也才能符合社会规范。
窗明几净的意思篇五
《成语与住行》
成语与住行
教学目标:
1. 搜集积累有关起居出行的成语。
2. 尝试探究相关成语的文化来源。
3. 能运用一部分与起居出行有关的成语。
教学重难点:
探究成语的文化来源涉及到一些古诗文。
教学过程:
一. 搜集积累
1. 与起居有关的成语
安常处顺:意思是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
安家落户:到一个新地方安家,长期居住。也比喻生物被移到新的地方生长繁殖。 洞天福地: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广夏细旃:高大的房屋,精致的氈毯。指居住条件优越。
鸡栖凤巢:鸡住在凤凰的窝里。比喻才德卑下的人占据高位。
金屋藏娇:娇:原指汉武帝刘彻的表妹陈阿娇。汉武帝幼小时喜爱阿娇,并说要
让她住在金屋里。指以华丽的房屋让所爱的妻妾居住。也指取妾。 望衡对宇:衡:用横木做门,引伸为门;宇:屋檐下,引伸为屋。形容住处相距
很近,可以互相望见。
窗明几净:窗明几净,是一个中国成语,意思是明亮的窗户,洁净的小桌子。形
容房间干净明亮,陈设整洁。
浮家泛宅:泛:漂浮;宅:住所。形容以船为家,在水上生活,漂泊不定。 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
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朱门绣户:红漆大门;绣户:雕绘华美的门户。比喻富贵人家妇女的住处。也借
指富贵人家。
柳门竹巷:指幽静简朴的住宅。
2. 与出行有关的成语
闭门不出:关起门来不外出,指杜绝与外界交往。
仓皇出逃:慌慌张张地外出逃跑。
敝裘羸马:穿着破皮衣,骑着瘦弱的马。比喻行路的辛苦。
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轻车简从:行装简单,跟随的人少(多指有地位的人)。
顺水推舟: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式说话办事。 逆水行舟: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
风尘仆仆: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长途跋涉: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书剑飘零:书剑:书籍和宝剑,指读书做官,仗剑从军。本指做官或从军,飘流
在外。后指因求取功名而出门在外、久游未归。
深居简出:呆在家里很少出门。
勾心斗角: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二、探究相关成语的文化源头
“登堂入室”这条成语源于《论语·先进》,比喻在学问或技艺上有一定的造诣,但还没有达到精深的水平。
“堂”和“室”是古代建筑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房屋建筑一般坐北朝南,这种建筑由堂、室、房构成。堂位于建筑物最前部中央,在堂前有左右阶梯各一。登上台阶进入殿堂谓之“登堂”。登上殿堂,一般迎面可以看到大堂里靠北竖立着一面大屏风,或挂着一幅大“中堂”。屏风或中堂后面便是室。堂内一般不住人,主要是主人平时举行活动,接待宾客和节日行吉凶大礼、祭祀的场所。
室在堂的后面(即北面),是供人居住寝卧的房间,有户(即门),与堂相通。室的南北都有窗子。南窗与堂相通,古人称之为牖。一般是户在东牖在西。
古代对于堂、室、房的习惯称呼流传了几千年。如今堂和室仍沿袭使用古代习俗。许多地方仍把堂屋、客厅称为堂,而内室、卧室则称为室。我们现在还是
要登堂才能入室。这就是中国式建筑的特点。
“朱门绣户”这条成语意指朱漆大门,华丽的居室。后人也以“朱门绣户”代指富贵人家。在古代,富贵人家的大门大多用红漆涂刷,因而称为朱门。门是供人进出和通风采光的设施,古代把住宅区域及宫城的门都称之为门,最早的门大多是双扇的板门,像宫廷的门,住宅的院门,这种门一般都比较大。
在古代,一般大户人家的住房都有用围墙围起来的院落。院落通向外面的大门就叫做“门”,进入大门后的院落称为“庭”。这是古代院落式的建筑结构,也是古代宫廷、民居建筑的特色之一。从庭院穿过大堂,就来到了内室。内室的门一般都是单扇门,古代专把内室的单扇门称作“户”,因而“户”是进入内室的通道。成语“穿房入户”、“足不出户”中的“户”就是指内室的门,现代叫做房门。
有“户对”的宅院,必须有“门当”。“门当”,原指大宅门前的一对石鼓,有的抱鼓石坐落于门础上;因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百姓信其能避邪,故民间广泛用石鼓代“门当”。这是建筑学上的和谐美学原理。因此,“门当”、“户对”常常同呼并称。后成了社会观念中男女婚嫁衡量条件的常用语。
三、积累检测
1.分别写出与起居和出行有关的成语各10个。
2. 根据以下解释,写出相关成语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
冠冕堂皇: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精雕细刻: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八面玲珑:指窗户明亮轩敞。
3. 说出以下成语的出处或相关典故
勾心斗角门当户对班门弄斧
四、运用拓展
以小组为单位,对《红楼梦》中相关的起居和出行成语进行研究性学习。
窗明几净的意思篇六
《带明字的成语及意思》
爱憎分明 憎:恨。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
暧昧不明 指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白黑分明 比喻是非分得清楚。
白蜡明经 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蔽聪塞明 蔽:遮;聪:听觉灵敏;明:香得清楚。掩住耳朵,挡住眼睛。比喻对客观事物不闻不问。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冰雪聪明 比喻人聪明非凡。
不明不白 指说话含含糊糊,很不清楚。也形容行为暧昧。
察察为明 察察:分析明辨;明:精明。形容专在细枝末节上显示精明。 长夜难明 比喻漫长的黑暗统治。
窗明几净 几:小桌。形容房间干净明亮。
春光明媚 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春和景明 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慈明无双 赞扬兄弟或平辈中之最负声望者。
聪明才智 指人的智慧和才能。
聪明伶俐 聪明:智力发达,天资高。伶俐:灵活、乖巧。形容小孩头脑机灵,活泼且乖巧。
聪明一世 表示一个人一辈子聪明。
聪明正直 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
聪明智慧 智力过人,心思敏锐。
大明法度 明:严明;法度:规矩,制度。大力严明制度、法规。
淡泊明志 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
恩怨分明 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耳聪目明 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二分明月 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奉若神明 奉:信奉;神明:神。崇拜得象迷信者敬神那样。形容对某些人或事物的盲目尊重。
更令明号 重新申明号令。说明贤明君主应当取信于民。
公正廉明 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光明磊落 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光明正大 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皓齿明眸 皓:白色的样子;眸:眼珠,泛指眼睛。洁白的牙齿,明亮的眼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亦喻指美女。
黑白分明 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简明扼要 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
精明强干 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泾渭分明 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经明行修 旧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
敬若神明 神明:泛指神,像敬重神一样敬重对方。形容对某人或某物崇拜到了极点。多用作贬义。
绝顶聪明 绝顶:极端。形容异常聪明。
开宗明义 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思。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
考绩幽明 考绩:考核官吏政绩;幽:昏暗;明:清白。指考核官吏政绩得失。 来去分明 形容手续清楚或为人在财物方面不含糊。
廉明公正 廉明:清廉,不贪污受贿。不贪污受贿,清明公正。
柳暗花明 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明白了当 形容说话或做事干净利落。
明辨是非 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明察暗访 从明里细心察看,从暗里询问了解。指用各种方法朝廷调查研究。 明察秋毫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明耻教战 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因而能够奋勇向前,杀敌取胜。
明窗净几 形容室内明亮、整洁。
明德惟馨 明德:美德;惟:是;馨:散发的香气。真正能够发出香气的是美德。 明发不寐 明发:破晓,天色发亮;寐:昨。通宵未睡。
明火执杖 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原指公开抢劫。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
明见万里 对于外界或远方的情况,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预见。
明教不变 教令明确,让老百姓有所适从,便不会发生变乱。
明镜高悬 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人心胆。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 明来暗往 公开或暗地里来往。形容关系密切,往来频繁。
明媒正娶 明、正:形容正大光明。旧指正式婚姻。
明明赫赫 形容光亮夺目,声势显赫。
明眸皓齿 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也指美丽的女子。 明眸善睐 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灵活。
明目达聪 眼睛明亮,耳朵灵敏。形容力图透彻了解。
明目张胆 明目:睁亮眼睛;张胆:放开胆量。原指有胆识,敢做敢为。后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明枪暗箭 比喻种种公开的和隐蔽的攻击。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比喻公开的攻击容易躲避,暗地里的攻击难以防备。
明人不做暗事 心地光明的人不做鬼鬼祟祟的事。比喻有意见当面提出,不在背后捣鬼。
明日黄花 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明若观火 象看火那样清楚。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
明赏不费 赏赐得当,就不浪费财物。
明效大验 显著而又巨大的效验。
明刑弼教 弼:辅助。用刑法晓喻人民,使人们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达到教化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明刑不戮 指刑罚严明,人民就很少犯法而被杀。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明扬侧陋 侧陋:之地位低下而才德兼备的贤人。明察荐举出身微贱而德才兼备的人。
明月清风 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明月入怀 比喻人心胸开朗。
明哲保身 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明争暗斗 明里暗里都在进行争斗。形容各用心思,互相排挤。
明正典刑 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依照法律处以极刑。旧时多用于处决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
明知故犯 明明知道不能做,却故意违犯。
明知故问 明明知道,还故意问人。
明珠暗投 原意是明亮的珍珠,暗里投在路上,使人看了都很惊奇。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也比喻好东西落入不识货人...
明珠弹雀 用珍珠打鸟雀。比喻得到的补偿不了失去的。
莫明其妙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旗帜鲜明 比喻立场、观点、态度等十分明确。
弃暗投明 离开黑暗,投向光明。比喻在政治上脱离反动阵营,投向进步方面。 清风明月 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若明若暗 好象明亮,又好象昏暗。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 丧明之痛 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 ……………………
含明成语不下200个,此处就不一一列举了
窗明几净的意思篇七
《破窗效应》
窗明几净的意思篇八
《2015年上海春考语文试题及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9分)
①理想的书房,春秋佳日,窗明几净,从窗纱透进庭前花草的芬芳和室内书香汇合,花间的蜂喧,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夏日,庭前蝉声聒耳,浓荫蔽地,檐前垂着斑竹堂帘,室中则清凉无暑,这个季节室中楠木樟木和老屋的黄松梁柱都散发浓郁的香味,使书香倍增。冬日阳光满屋,盆梅水仙的清香配合书香经久不散。但书房如果安放火炉,则书香和梅花水仙都为之色香骤减。隆冬季节只好在取书时盘桓片刻略享轻福,即携书回到温室阅读。具备上述条件,则群书永远静静地散发着书香。
②现在我的蜗居,空气中没有书香的成份,我可以打开书箱,拿出一两部残余的明刊本的书来欣赏,一股幽香当然是嗅觉的享受。
(节选自朱家溍《我家的藏书》)
1.第①段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1)聒耳(2)盘桓
A.(1)guō(2)héngB.(1)guō(2)huán
C.(1)kuò(2)héngD.(1)kuò(2)huán
答案:(2分)B
解析: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读音。“聒耳”的“聒”与“概括”的“括”字形相近,但读音区别很大。“盘桓”的“桓”与“永恒”的“恒”字形相近,同样读音不同。
2.文中画线词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窗明几净B.浓荫蔽地C.书香倍增D.略享轻福
答案:(2分)D
解析:“轻福”应为“清福”。“清福”的意思是“清闲安逸的福气”,只有清闲安逸才是一种福气。“轻福”说不通,词典和生活中也没有这个合成词。
3.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②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虽仍B.也就C.虽就D.也仍
答案:(2分)A
解析:从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来看,应该是转折关系,不过第二个分句前省略了一个“但是”。这样答案就在AC之间选择。而C项第二个空格填“就”字,在逻辑关系不通。“就”字表示承接,而这里要表示的意思与前面分句构成转折,所以,应该选择A项,填上“仍”字。
4.依据第①段内容,概括“群书永远静静地散发着书香”的条件。(3分)
答案:(3分)答案示例:一年四季,都有馨香的怡人环境。
解析:考查的是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永远”,一是“静静地散发着书香”。回到原文,我们看到作者在描写时依据时间维度,列举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读书环境,所以条件一是“一年四季”,一是“都有馨香的怡人环境”。作者在描写环境时,特别突出了花草与书香的汇合,甚至在隆冬季节因火炉安放骤减,还专门提到取书时的略享清福。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5-8题。(12分)
微博为什么不是好的说理形式徐贲
①今天,微博已经成为发表意见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被广泛运用的交际工具,微博有与众不同的发表意见的方式。有人注意到,一些在生活中很温和的朋友,一旦上微博,言辞就变得非常激烈,不像是理性说理的言论,由此,微博形成了一个有特色的言论空间。
②微博是一种字数非常有限的传媒方式,往往不足以负载说理需要的充分信息。人们可以用微博发表结论性的断言、口号、警句格言等“罐头思维”式的言论,但无法用它来进行好的说理。
③人们在简单、现成的语言中找到了方便的解答,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一种习惯,接受一些可以免除他们思考之劳的简明论断,这就是罐头思维。罐头思维表现为“一群人采用一句话”和“听见别人说就跟着说”等行为,它让人思想懒惰,先是不肯仔细思考,最终完全丧失了仔细思考的能力。
④理性的说理需要足够的文字。说理有三个必要部分:结论、理由和保证。“说理”与“非说理”的区别在于“说理”有结论,并有理由,而“非说理”只有结论。在说理的结论和理由之间,还需要有一个可靠的中介保证,又称“假设”,如果这个假设不可靠,再好的理由也不能充分证明结论的合理。
⑤往往是在需要考量一个说理陈述是否可靠时,我们才特别注意那个被省略掉的假设。例如,一个人说尼克松是一位好总统(结论),因为他擅长外交事务(理由)。这是一个说理的陈述,但并不可靠。单凭这个理由,结论是站不住脚的,这是因为,在理由与结论中那个被省去的假设(“一个擅长外交的总统一定是好总统”)是有问题的(“片面”)。
⑥说理需要理性、逻辑、认真地对待论证的每一个环节,这是为了能够说服和自己看法不同的他人。以广大的而不是专门的读者为对象的报刊,是最适合于说理的大众媒体。微博
则主要是在朋友、熟人,或朋友的朋友、熟人的熟人中传播。在这些群体里,三言两语,说说心情,发发感慨,晒晒情绪,是用不着太说明理由的。“非说理”并不是微博的错,因为微博本来就不是为说理的。微博往往使用感情色彩鲜明、富有修辞特色的“痛快”语言,这是因为微博信息需要借助强烈的情绪感染方能得以传播,结果更是不断强化、激励已经在起作用的情绪。富有感染力的话语给人一种雄辩的感觉,似乎能够提高说服力。然而,在这种说服中,需要把说理与感染作一区分,有感染不等于就有好的说理。
(有删改)
5.第①段中,“微博形成了一个有特色的言论空间”是因为微博的语言有的特点。(2分)
答案:(2分)示例:激烈、缺乏理性
解析:“有人注意到,一些在生活中很温和的朋友,一旦上微博,言辞就变得非常激烈,不像是理性说理的言论,由此,微博形成了一个有特色的言论空间”中的“由此”告诉我们“微博形成了一个有特色的言论空间”的理由在前面的文字。而前面的文字主要说了两层意思:一是激烈,一是不像是理性说理。所以答案是:激烈、缺乏理性。
6.对“罐头思维”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在简单现成的语言中找到解答可能导致“罐头思维”。
B.“罐头思维”使得人们习惯接受可以免除思考之劳的论断。
C.“一群人采用一句话”“别人说就跟着说”都属于“罐头思维”。
D.“罐头思维”让人们从懒于仔细思考到丧失仔细思考能力。
答案:(3分)C
解析:C项所犯的错误是颠倒因果:“罐头思维表现为‘一群人采用一句话’和‘听见别人说就跟着说’等行为”,并不等于说“‘一群人采用一句话’和‘听见别人说就跟着说’等行为”都是“罐头思维”
7.第⑤段用有关尼克松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联系第④段加以回答。(3分)
答案:(3分)示例:一个说理陈述是否可靠,可以通过还原理由与结论之间的假设,并检验这个假设是否成立来验证。
解析:考查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从作者对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强调的是可靠的中介保证(“假设”)不可以省掉。又加之提醒我们“联系第④段加以回答”,于是可以知道,使用这个事例目的在于强调“要想说理陈述可靠,需要有可靠的中介保证”。
8.概括作者认为“微博不是好的说理形式”的理由。(4分)
答案:(4分)示例:微博篇幅有限,容易缺失说理的必要部分;主要是在朋友圈和熟人圈中传播,用不着太说明理由;过于注重感染力,妨碍了说理。
解析:全文都在说“微博”为什么“不是好的说理形式”,因此需要从全文筛选信息。好在这是一篇议论性文字,所用的表达方式本身就是抽象性的议论性语言。所以减少了对信息加工的环节。需要将全文内容依据话题的转换划分为若干层次,然后择取关键句、中心句。再进一步整合语言就可以了。总共三个要点,最后一段包含两点,其它段落详细阐述了第一点。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9分)
①现在,香雪一个人站在西山口,目送列车远去。列车终于在她的视野里彻底消失了,眼前一片空旷,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她把滑到肩上的围巾紧裹在头上,缩起身子在铁轨上坐了下来。香雪感受过各种各样的害怕,小时候她怕头发,身上沾着一根头发择不下来,她会急得哭起来;长大了她怕晚上一个人到院子里,怕毛毛虫,怕被人胳肢(凤娇最爱和她来这一手)。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林子啊!
②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③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④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是这样的吗?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节选自铁凝《哦,香雪》)
9.分析第①段画线词语“终于”的作用。(2分)
答案:(2分)示例:表现出香雪目送之久和内心的不舍。
解析:作为一个副词,“终于”在这里表示“不希望出现的结果还是出现了”这样一个时间过程:列车在她的视野里彻底消失了。为什么这个结果香雪不希望出现呢?是因为列车寄托着香雪对现代文明的向往。所以,这个“终于”写出了香雪对列车的不舍与目送之久。
10.对文中加点动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吸吮”写出了香雪生理和心理上寒冷的感受,与下句中的“缩”字呼应。
B.“盘问”写出香雪虽然希望同学们再三询问铅笔盒,但仍然有些紧张不安。
C.“怂恿”运用比拟修辞手法,贬词褒用,突出香雪对风的感受产生了变化。
D.“央求”写出台儿沟的姑娘在面对山外世界时既不自信又无限向往的心理。
答案:(3分)B
解析:B项分析有误。有了铅笔盒,香雪非常自豪,渴望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快乐,但是出于乡村女孩子的矜持,她又不好意思在人前夸耀,于是希望借助于同学“再三盘问”来表达自己拥有铅笔盒的快乐。所以这里的“盘问”行为是香雪渴望见到的,不会让她紧张。也是贬词褒用。
11.从语言形式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部分。(4分)
答案:(4分)答案示例:连用三个情感强烈、句式整齐的感叹句,运用排比,写出香雪对台儿沟认识的变化之大,突出表现了她惊奇和喜悦的感受。
解析:赏析类题目的解答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法”、“象”、“意”。即使用的手法,刻画的形象,以及作者的意图。这里要求从语言形式的角度来赏析,所谓语言形式,包括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前者指的是句式的调整,后者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辞格。从消极修辞角度来说,这里使用了感叹句;从积极修辞角度来看,这里用的是排比句式。明白这一点,再根据上下文(“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是这样的吗?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可以知道这里要表现的是香雪认识上的变化,以及伴随着这种变化而来的惊奇与喜悦。
二文言诗文阅读(30分)
(四)默写。(5分)
12.(1)蒹葭萋萋,。(《诗经?蒹葭》)
窗明几净的意思篇九
《送东阳马生序》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一、导入新课
苦难有时候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
关于作者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明代文学家。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志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现四川省汶羌族自治县一带)中途病死于夔州(现在四川奉节)。宋濂与刘基、高君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文集》。
二、作者、课题介绍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三、思考探究。
(一)文章结构:
第一段:总写,突出勤奋
无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借书, 抄书:每
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 求师:从乡之先达
为师严厉:未尝稍降辞色,叱咄— 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
第二段:详写,突出艰苦
求学艰难——受人照顾
学习生活艰苦——乐以忘忧
(二)重点问题:
(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3)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4)文章写了其他学生哪些优越的条件?写这些人的目的何在?
(5)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要点提示:
(1)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
(2)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②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③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④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
(3)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4)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但他们都没有成学,由此可见作者在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的人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
(5)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每个人都渴望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过上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人们在享受优越的生活时,也极易养成惰性,尤其是青年学生。读了宋濂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我对此感受尤深。
宋濂从小勤奋好学,家里贫穷,没钱买书来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亲手抄录,和他们约定日期归还。在非常冷的冬天里,砚台都结了坚固的冰,手指冻得没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懒。当他出外去追随老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凛冽的冷风,大雪积了好几尺深,脚、皮肤都冻裂而不知道。他博览群书,最终成为明代的大学士。
时光过去了600余年,今天我们的生活、学习条件与600余年前相比,发生了不可同日而语的变化。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和颜悦色地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不需要抄书、不需要长途跋涉,也没有寒冻之苦,可是,我们真正像宋濂那样用心求学了吗? 有时候我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心却飞到了窗外;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我缺乏应有的兴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俭用,为我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我却不知心存感激„„与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当的距离。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学业没有大的进步,如果不是因为我的天资不够聪明的话,只能归因于不如宋濂专心和勤奋了。
我曾经看过标题为《要“穷”孩子不要“富”孩子》这样一篇文章,印象很深。这是一篇关于澳大利亚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绍说,澳大利亚是一个发达国家,每个家庭都相当富裕。但是,父母却让孩子们过着清贫的生活。冬天父母让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炼他们的意志;从小让他们到大海中冲浪、冒险,锻炼他们的胆量。我想,也许这就是澳大利亚之所以成为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吧!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今天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希望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磨炼其勤奋好学、不怕吃苦的意志,使其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现。
窗明几净的意思篇十
《破窗效应3》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54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