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环评师】
诗送別王维篇一
《第一章送别诗与王维》
诗送別王维篇二
《王维送别诗略论》
2009年‘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
Jul.2009第28卷第一期总第57期
王维送别诗略论
赵莉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L捅
妥J王维的送别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送友人赴边和赴任之作
情景,用文帝月夜集文人才子,共游于西园的典故,表达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离别之情,显得乐观旷达。
(二)送友归山隐居。
此类诗约二十首。作于诗人隐居前后。隐居前,诗人送友人归山隐居,情不自禁地流露出隐居的想法。隐居后,诗人劝友人来归隐,表现…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热爱。‘送友人归山歌》中,诗人仿照骚体表现出怀才不遇、仕途不顺的情绪。流露出向往石间山泉、松问草屋、养鸡抱犊、种瓜收符的田园生活。尾联表达了归隐的决心。
《送张五归山》中作者的“尽惆怅”不仅在于依依
惜别之情,更在于“心事违”之感,他身在官场而心在山林,归隐正是他的心事,诗中流露出对友人“先拂衣”的羡慕之情,也表现出了对归隐的向往。‘送孟六归襄阳》全诗笔调轻松,送友人归去,不说惜别的话,却一味地劝其隐居,足可以见其彼此不得意的境况。诗人先说自己的隐居态度,然后才劝勉友人归隐,加强了劝勉的力度。颈联“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两句以生动的形象描绘隐者之乐,尾联表现出作者对仕途的厌倦。
(三)慰友落第、贬谪。此类诗约十余首。诗人主要表达了对落第贬谪友人的安慰。同时也流露{l{怅然遗憾和自我宽慰之意,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送纂毋潜落第还乡》安慰友人,时值开明盛世,这次落第0i是因为他欠缺才能,也不是朝中无人识才,只是才华恰好未被发现,不必担心天下无人赏识,显得旷达而乐观。全篇基调比较昂然而充满自信,心态达成向上,没有太多悲悯的情绪。《送丘为落第归江东》中诗人送好友落第归乡,情态并不激奋不平。而是对丘为处境表示同情,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时为左补阕谏官,却未能举荐对方,深感羞愧、歉意。惆怅无奈之中,饱含着朋发问的深厚友情。以一颗真诚的心与诚挚的友谊去温暖友人。读之/1i得小令人感叹诗人秉性之忠厚平和。同时体现了王维“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诗风。‘送杨少府贬郴州》虽用贾谊贬长沙的典故,但却反其道而行之,勉励杨少府有才华,不会长期被朝廷弃置,不必自伤自悼。真是“送人谪迁,用贾谊事者多矣,然俱代为悲忿之词,惟李供奉‘巴陵赠贾舍人》诗云:‘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fi遣到长沙。’与右丞此篇结句俱得忠厚平和之旨,可为用事翻案法。”涮
除以上三类以外,王维还有送亲人、道士、尊师和外国友人的送别诗共约十余首。他的送别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送友人赴边,
【l】码非再.秦集史[_】.中华书局,1982.【2】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1959.[3】国学整理社.诸子集成[_】.中华书局,1954.[4】郭沫若.十批判书[M].人民出版社,1954.
LooksatLi
Abstract:LiSiis
Si’Stragedy
表现出对友人的鼓励和劝勉,但侧重点略有不同。送友人归山隐居之作则又表现出对归隐淡泊平静生活的向往.安慰友人落第贬谪之作更是情深意重.此外.他在送别诗中形成了典璎的意象,尤其足白云意象和铙声意象在其他诗人的诗中很少出现.他的送别诗还有着“诗中有画”的独特特点.
L天键1司J王维;送别诗;类析;意象;意境
根据陈铁民‘王维集校注》“’统计,工维的作品共约四百二十首,送别诗七十余首,约占总作品的五分之一。可见,除厂山水田园诗,送别诗在王维诗中占的比重很大。他的送别诗不仅数量多,而且成就突出。就内容来看,本文将王维的送别诗分为三类:送友赴边与赴任、送友归山隐居、慰友落第贬谪。就选取的意象而言,落日、白云、铙声出现的次数最多。从艺术技巧上说,王维诗中“诗中有画”的特点,在送别诗诗中仍有着突出表现.
一、王维送别诗类析
根据王维送别的对象,可将其送别诗分为以下三类:
(一)送友赴边与赴任。这类诗约三十余首,占王维送别诗的一半。诗人送友人赴边或赴任寄予了深切的期许。送友赴边塞时便L重鼓励友人打胜仗,以英雄良将为楷模、奋勇杀敌、建功立业。流露出诗人对功名的进取心,同时也表现出盛唐人蓬勃向上的精神。‘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这首送战将出征的边塞送别诗,描绘了汉家三军在边关出现危机时浩浩荡荡赴杀场杀敌的雄壮气势和威武场面。歌颂了将士们忘身报国、舍命取义的英雄主义精神,对皓守穷经的书生表示藐视,全诗格调激昂、感情充沛。《送张判官赴河西》中展示出一幅塞外黄沙漫漫、白雪覆盖、蓬草飞旋、云商天远的奇异之景,境界浑涵阔人。让人顿觉心胸畅达,精神为之一振。没有别离的悲伤,有的只是对良将的思念,对朋友出塞杀敌、建功立业的激励和鞭策,情感激昂而雄放。
而送友人赴任时则侧重于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和劝勉,虽饱含着思念之情,但并不让人觉得过分伤感。希望他们能成为廉洁的清官,为朝廷效力、为百姓造福。‘送李判官赴江东》诗中用语商华,对李判官期许殷切。既盼望他能辅佐重臣,以中原礼义教化莽荒之地,又希望他有“辨璧”之才明理通达,“泣涕”百姓身受恩泽,全诗格调健朗,气度雍和。本是期望溢美之辞,却又显得纤浓和度,与盛唐那种奋发蓬勃的时代氛围极相适。‘送熊九赴任安掰1》前叫句以魏国的应扬、刘桢喻友人的才华无人能比,后四句写出了送别的赵高发动政变,我们也就丝毫不感到奇怪了.赵高正是抓住了李斯害怕失去权位的心里,利用李斯和公予扶苏、蒙恬的矛盾,击垮了李斯的心里防线。随着扶苏自杀,赵高与李斯之间的争权夺位的斗争又展开了。然而这次,李斯终于倒在了平时都是他胜利的政治游戏中.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腰斩于咸阳,夷三族。李斯的严莺错误,铸成了他终身的遗恨。最后一悲剧结局,了却一生。再回顾李斯的各个人生阶段,由舍人到长史、客卿存官至廷尉、承相,每前进一步都是踩着别人的肩膀趴上去的。有无数的政敌被他的政治阴谋陷害,但最后又反过来害了自己.其实他完全都有町能改变自己的悲剧命运,仿效陶朱公泛舟湖上。当我们为李斯感到惋惜的同时。又看到一个又一个“李斯”出现再历史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一幕幕不仅引起我们的深思。
综上所述,李斯作为封建社会第一相,实事求足而论,应该说是功大于过。但李斯私心严重,畏祸贪权,犯了错误而不能自拔,在某种意义上,这正是他玩火自焚。总之,李斯的成功与遗憾,悲剧与喜剧,都有十分深刻的历史教训.
life昭ain
Qin‘sm柚ofthehour,inUIIifiessixcountriesandfoendsiaQia
dynasty*shisto唧,playedthevimrole,hishonorordisgrace
o喇and
retreatandthe
Qindynasty
color,but
riseendfall
by
risethe
andfallhas
thecloserelation.LiSi。sliferichlegend
endsfinallyp矧柚g(笛llll.ThisarUoleeeemptsinthefoundation
inpoligc.al
whichthepredecess讲studies,discussesLiSi‘Suagedylife,sumnumzesthehistoric曩Ilesson,end
Key
by
thishmnbleopinionintellectual
Si;authority;tragedy
al'eBa
destroypath.
word:Lilife
基金项目;吉林师范人学创新研究生教育教学项目,编号:
研创新(师)2008
034
作者简介:王寅(1982一),男。吉林双辽市人。中国古代史硕士,吉
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
参考文献:收稿日期:2008.09.16
2009年‘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撤》(汉文综含版)
Jul.2009第28卷第一期
总第57期
他会情不自禁地呐喊欢呼,激励朋友报效祖国,立功沙场;送友人赴任,他自然会热情欢送、殷勤劝勉、寄以厚望:送友人归田或隐居,他便表现出赞叹和欣慕;当友人落第或遭贬,无法实现理想抱复时,他又黯然伤神,产生强烈的同情甚至足悲愤之情。但不同于传统送别诗“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州31的悲莆凄惨的格调。没有过多的哀怨伤感,充分体现着中国诗教传统“哀而不伤”的特点。
三、王维送别诗之艺术境界
:E维的诗中善于描绘自然景物,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画卷,因此苏东坡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这是王维诗歌的特点,他的送别诗亦是如此。王维足个厕家,他情不自禁地运用画法入诗,善于将绘画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融会于诗。使诗中描写的景物远近分明,富于宅问的层次感,虚实相间。有时在诗中表现}Ij距离渐远而形成的物象的轮廓形态、明暗色调的变化。因此,他的送别诗中多有山水景物描写的佳句.
如“远树带行客,孤村当落晖。”(‘送纂毋潜落第还乡'),将树木拟人化,追随想伴旅人左右,这是远景。而此时送别之地正是余辉斜照,这是近景。前者为想象中的虚景,而后者为眼前实景.虚实相映,不仅扩展了诗歌的艺术空间,而且将景写活,富有灵性,蕴涵了诗人的一片真情。境界开阔、视角独特,符合中国山水画远近虚实散点透视I画法。另外,“天寒远山近,日暮长河急。”(‘齐州送祖三》)、“塞回山河近,天长云树微。”(‘送崔兴宗》)、“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送字文太守赴宣城》)等,画面廓人辽远,景物都蕴涵着人的感情。而“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送秘书晁监还U本国》)等,则侧重于画面的色彩效果,或幽旷、或新奇、移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维除运用画法入诗,以形成“诗中有画”外,还能紧紧抓住诗歌的特点,充分发挥文学语言的独特功能,调动诗歌的各种艺术手段,使其作品具有仿佛能诉诸视觉的鲜明形象,精于炼字,将静景化为动景。勾勒出许多非绘画所能表达的动态的诗中图画。如“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送梓州李使君》)一个“响”字使画中有声,具有立体的动感。那响彻千山的杜鹃啼鸣,声震层峦的崖巅飞瀑,不但突现了巴蜀山川的雄奇,也使全诗的景物形象更生动逼真、活灵活现。“槐色映清昼,扬花惹暮春。”(‘送丘为往庸州》)一个“惹”字将杨花拟人化,具有了撩人的姿态,使清丽优美的画面具有了动感。“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送张判官赴}lJ『两》)用“连”字让漫漫黄沙飞动起来,与皑皑白雪相连。用“入”字使蓬草飞旋、卷入云端。诗人用此种方法描绘了边塞昏天暗地的独特风貌。
总之,王维大量创作的送别诗有着与众不同之处,他的送别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送赴边与赴任的友人,鞭策友人立劳沙场,表现出建功立业的抱复。送友人归山隐居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羡慕。安慰落第、贬谪的友人,除了同情之外,又抒发J,怀才不遇的感慨。其情感真挚感人,不温不火,继承了中国诗教传统“哀而小伤”的特点。此外,在诗中运用了独特的落日、白云、铙声意象营造H{情景交融的送别气氛,或清丽或悠远或低沉,都为诗人抒发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另外,他融画法入诗,使送别诗有了“诗中有画”的独特特点。他将送别诗写得诗情画意,如同一幅幅水墨丹青的山水画。其送别诗成就极高,可堪称是中国古代诗歌田园里的一株奇葩。他被成为“盛唐四大诗人”是当之无愧的。
二、王维送别诗之典型意象分析
(一)落日。落日是诗人表现离愁别绪的敏感触点,以此为生发愁绪的最佳活动背景。把送别与落FI联系在一起,对于远方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这与诗人抑郁孤寂的心情相契合,从而成了诗人抒发忧愁理想的对象。‘临高台送黎拾遗》诗人登高送友,远远望去一马平川的原野没有边际,而友人就在这无边无际的川原上逐渐隐去,送行之人极目远眺,暮色中的飞鸟都在匆忙的归还。与此相反,无数行人却在匆匆的远行。此情此景,不觉让人伤感。‘齐州送祖三》是在齐州送友人祖咏时所做,诗中表达出与友人匆匆相逢又匆匆饯别的离别之情,故人远去后,诗人只有愁绪满怀的再I旦I到荒凉的地方。寒冷的秋天,远山苍苍,显得十分洁净。日暮下的长河似乎流水更急,友人的船已远去,诗人还在河边久久的伫立怅望不忍离去,表现山对友人的眷恋不舍之别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令人遐想。另外,‘山中送别》诗人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别用匠心,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山中送别友人后的日暮时分,“掩柴扉”时却想到了来年的青草绿时友人能不能归来。看似平凡的素材,却显示出了诗人深厚、真挚的感情,味外有味,令人神迷。
(二)白云。白云意象常在王维送友归山隐居的作品中出现,诗人借白云来去自由、无拘无束、清高纯洁的物象特征,来表达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来宣扬任运自然随遇而安的处世观。可见,此时的诗人已没有之前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表现出对官场的厌倦,渴望过宁静、淡泊的生活。
‘送别》写得平平淡淡,如话家常,但
词淡意浓,语浅情深、婉转含蓄、韵昧无穷。友人自言欲归卧南山,诗人不仅不加以劝阻,方而说“但去莫复问”,在这种支持归隐的坚决态度中,隐含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j感慨。“白云无尽”喻归隐后无拘无束的得意生活,是对友人的安慰和体贴。‘送权二》夸耀友人的才华,与友人一见如故。在政治开明时不应当隐居,而应当出来谋一个适当的职位,而现在政治不开明刁i得小隐居,才有了与友人相距千余里怅然的分别。这里的“白云”依然是归隐的象征。‘送张道士归山》是诗人送张道士去手屋山修炼学道时所做,“白云”意象指道士将要归隐的地方.诗人觉得道上在人间不能多住,但归山又觉与朋友相离。希望他归山后能得道成仙。
(三)铙声.“铙吹即铙歌,亦口鼓吹,本军乐,后卤薄、殿庭、道路皆用之。”“1王维送别诗中的“铙吹”是指友人出行时所奏之乐,其声音低沉悠扬。铙吹暗示了别离那一刻真正到来,.在此之前,友人还可相互劝勉、共诉衷肠,而此之际,纵有千言万语而只能戛然而止,铙声为别离平添一份豪壮与伤感。这声音引发人们复杂的情感。对于送行之人,意味着友人即将起程,引发的是无限的眷恋与不舍之情,更有为友人担心挂念之情。对于离人,惜别之情更不必说,更有对前途漂泊的茫然与迷离之感。
‘送宇文太守赴
宣城》是诗人在长江上送别宇文氏时所作,描述了秋天广阔凄冷之景,铙声打破了秋FI的清寂。诗人在此情此景送别字文氏,希望他到任后,常为农人祈雨,给予渔父恩惠。风已大,船将鼓帆而行,诗人不觉感叹:“别后何处可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送邢桂州》是诗人在京口送邢氏赴贵州都督任时所作,描写了体面的送行场面和友人赴贵州就任沿途所见的景色。相信友人就任时一定会为百姓造福。‘送康太守》描绘了安闲静止的沧江水和红漆栏杆、白色墙的黄鹤楼。当送行之乐奏起,康太守走在前列,官吏正趋赴芦洲迎候太守。尾联以谢灵运为临川内使喻友人任太守。总之,铙声宣告了船即将起航,从而使离别之情达到高峰。作者正是将铙声这-N所蕴涵的丰富情感内涵写入诗中,才使离别之情在这特定时刻更加诚挚深切。
注释:
CI】本文所引王维送别诗均出自陈铁民.王维集校注【誓】.中华书局,1997.为省篇辐,F文不再出洼.
[2】赵墩成.王右承集笺注【M].中华书局,1961.
[3】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二册)【I】.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4]陈铁民.王维诗选【I】.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I]陈铁民.王维集校注[岫.中华书局.1997.[2】陈铁民.王维新论(刖.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8.【3】陈铁民.王维诗选[叫.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4]赵殿成.王右水集笺注明】.中华书局.1961.[5]何方行.唐诗审美艺术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6]刘宁.土维孟浩然诗选评【M】.上海古籀出版社,2002.
士研究生.作者简介:赵莉0984一),女,甘J}『定西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
收稿日期:2008.10.15
王维送别诗略论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赵莉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HOTAN TEACHERS COLLEGE2009,28(1)0次
参考文献(10条)
1.陈铁民 王维集校注 19972.陈铁民 王维新论 19983.陈铁民 王维诗选 20024.赵殿成 王右丞集笺注 19615.何方行 唐诗审美艺术论 20076.刘宁 王维孟浩然诗选评 20027.陈铁民 王维集校注 19978.赵殿成 王右承集笺注 19619.朱东润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197910.陈铁民 王维诗选 2002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李静 王维送别诗的意象分析 -青年文学家2009(4)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而这些都和送别有关,也就是送别诗.作为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王维的送剐诗自成一体,据清人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所辑,有七十二首,约占其479首诗歌总量的六分之一.王维送别诗中的意象自有其独特的感染力,分析其意象可以更好得理解王维的送别诗及其诗歌.
2.期刊论文 王慧敏 从王维送别诗看其思想历程 -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3(4)
文章从王维送别诗入手,具体分析了"送友归山隐居"、"送人赴边、就任"、"慰人落第、贬谪"三类诗中表现出来的政治和人生态度,认为王维思想中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并没有明确的时间分界线,而是自始至终共存于诗人的一生当中,只不过是在不同场景,不同时期,一个方面有所突显,另一个方面有所收敛罢了.
3.期刊论文 王珊.WANG Shan 王维送别诗分类研究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5)
王维是盛唐时期较有影响的诗人之一,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当时.除山水诗外,他的送别诗也独具特色,诗中所表达的情感远非一般离别之情可比.从中我们既能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那份真挚情感,又能体会到作者豁迭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期刊论文 严俊 王维孟浩然送别诗浅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18(7)
王维孟浩然送别诗在思想及艺术两方面含有新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容量,而且刷新了送别诗的艺术境界.
5.期刊论文 朱国奉 清新·自然·旷达·健康--略论王、孟送别诗的送别意象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6)
该文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王、孟送别诗具有的时代特征和与众不同的送别意象,通过对王、孟送别诗全面而具体的分 析,揭示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研究发现,王、孟送别诗不仅生动地展示了盛唐时代广阔的社会图像,还生动地表现 了他们的健康心理和高洁人格.
6.学位论文 宗政公司 王维与李白送别诗的比较研究 2003
该论文关注盛唐时期两大诗人王维与李白,通过研究他们的送别诗,进一步比较他们的作品风格.盛唐诗人的诗歌作品,以王维和李白两个成就最高,送别诗也很多.他们送别的对象、送别的具体情况也较为广泛.所以从他们的作品中,把内容比较类似的作品分类出来,研讨他们创作的风格与描写的世界.第一章在上半部分回顾送别诗的历史.在下半部分提起王维、李白比较研究的状况.第二章以下,根据一个主题,比较王维与李白的送别诗.第二章的主旨是讨论以归隐为主题的送别诗.第三章关注诗题,对《送别》等没有记述具体送别情况的作品进行分析.第四章的主题是考察对以官员为送别对象的送别诗.王维、李白送别诗的比较研究,仅仅是分析了盛唐诗歌的一个很小的局部,希望藉此以加深对唐诗成就的理解,并对王维、李白的诗歌成就,有更深的一层的揭示.
7.期刊论文 张晓花 从孟浩然送别诗看其与众诗人成为忘形之交的原因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1)
孟浩然以一介布衣身份在盛唐诗坛与众位诗人成为忘形之这是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除了诗人在诗歌方面有自己的特殊贡献,最能体现在孟浩然送别诗中的纯真无功利的情感,也许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8.期刊论文 刘燕 含蓄蕴藉道别离--试论王维送别诗艺术特色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3)
王维送别诗虽篇幅短小,但其别情的感染力并未因此而受到限制,诗人凭借其敏锐的感受力,通过对时间、地名的巧妙处理,对意象的独特把握,抒写别情与描写景物的结合,使别离之情娓娓道来,含蓄蕴藉而感人至深.
9.期刊论文 万志 试论李白的送别诗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9(1)
歌行体,在情感的表现上要丰富复杂得多.另一方面,虽然他与王维、岑参等诗人共同反映了唐朝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但李白的送别诗在情感表现、意象运用上都有自己的鲜明个性.
10.期刊论文 郜林涛.Gao Lin-tao 离别人间事何关道者情——小议禅与送别诗 -五台山研究2003(3)
江淹<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别离,是中国文学中经久不衰的创作题材.早在<诗经>里就有"之子一,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润涕如雨."[1]"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2]这样的句子,堪称是中国送别诗的源头.到汉乐府、汉魏古诗中,送别诗日趋发展,<文选>已有送别一类.对于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而言,一生中辞亲远游、科举应试,甚至迁客贬谪等等常有发生.所谓"离群托诗以怨",古人述别离之情的诗已成经典,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3]、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4]、杜牧"蜡烛有心还惜别"[5]等,早已众口相传.江淹<别赋>云:"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人间暂离之状,永诀之情,能以诗出之,总是令人难以忘怀.
本文链接: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4日
诗送別王维篇三
《王维送别诗的意象分析》
王维送别诗的意象分析
李静西南交通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31
摘要:严羽《沦浪诗话・诗评》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而这些都和送别有关,也就是送别诗。作为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王维的送别诗自成一体,据清人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所辑,有七十二首,约占其479首诗歌总量的六分之一。王维送另lj诗中的意象自有其独特的感染力,分析其意象可以更好得理解王维的送别诗及其诗歌。
荚键词:王维送别诗意象
【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1002-2139(2009)04—0132一02
袁行霈先生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一文中也指出:“物象是
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困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江南江北送君归。”[201难辨是春色还是相思,令人联想到行者归途中所见到的万千春色,无不寄寓作者的相思之情。最为留传千占的是“客舍青青柳色新”【211。柳色和青草都是绿色的,本应该是春意
昂然的。可是在送别诗中,由于和诗人特定的心情相映衬。“情语”、“景语”难以分别.不会思维的景物与思维的作者物我交融,相互纠
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
时它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和
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和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
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意象中的那个意的内容。因此-HT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
缠.难解难分,更显“绵绵无绝期”。
二,月
选择月夜这一意象.一方面可以为景物涂上一层凄清悲凉的
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fl】
王维送别诗的宅问意象多为高楼亭台.河桥水边。这自然与诗人送别习惯有关.登高远眺是古代诗人表达相思情愫时的一种方
式,远眺的视线往往会被山峰遮住,望而不见。愁苦就会比原先更
色调,渲染一种送别的氛围,更主要的是闪为明月这一形象自“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22】之后,在古典诗歌中便逐渐成为表达
相思离愁的意象.一经在诗歌里出现,就极易触发读者的感受并唤
起联想。明月的阴晴圆缺与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有共通之处,无论天
涯海角,它都无处不在,因而明月成为人们异地同心的见证.成为离人们映证友情遥寄情怀的信使。此外,明月还常常烘托、强化别
重、更浓。路边古亭历来为送别之所,“驿路飞泉洒”f2]“故驿同槐里,
长亭下槿原”【3】‘‘江边黄鹤楼”141“饶吹发西江”『51“东南御亭上”【6】
“连天汉水广”阴,选择这些意象有助于表达送别之情。以其中描写最多的楼台和水边为例,二者虽是不同的空间.却有着共同之处.即
视野开阔,可以放眼远望,送人远离也可以眺望直到看不到友人,也
离的惆怅之情:《送杨长府贬郴州》中“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秋夜之月寒冷而清寂,再伴以悲凉的猿啼,更见出友人谪
居在外心境之凄凉与茫然。《字文太守赴宣城》“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以明月寒潮渲染了离别的深情,同时增添了对友人的担
许这样会给诗人以稍许安慰吧!诗人们正是利用宅脚意象的这一特点来加强对被送别之入依依不舍的深情。读来也更有感染力。
王维的送别诗大多描绘了饯别或送行的具体场景,因而一般都有时间的表述。翻检这些诗。我们会惊异的发现,它们的时间意象竟然相当集中。一日之内多为月夜或日落。一年之中以舂、秋两季为主。“秋城邺官故”【8]‘‘秋天万里净”191‘‘春草年年绿”f101‘‘关门落照深”111】‘‘别后同明月”[12】等等。这固然是对送别诗的如实描写,但人的一生中不知要经历多少次送往迎来、离合聚散。单单集
中到这几个时间决非偶然,显然是因为月夜、日暮、春、秋比其他时
忧。这样。月与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心态相结合,巧妙地传达了诗人
的旨趣。-三.云
云在王维诗歌意象群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在《壬右丞集笺注》中,据不完全统计,写到云的有三十多处。送别诗中却是“自云”居多:“自云余故岑”[231“惟有自云当露冕”f24】‘‘云Et淮南祠”[251“江向白云平”f26】‘‘驱鸡入白云”f27】‘‘自云留故山”[281“天长云树微”[291,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王维诗中曾说:“余生欲寄自云中。”f30】诗人用自云可能也象
征被送之人品格的高沽,亦或羡慕他们的这种品性,希望自己也能
间更有助于表达离人的情感,它们在诗里已不单纯表示时间而是成为寄托诗人情感的审美意象。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说:“吾人时时在情趣里过活,却很少能将情趣化为诗.情趣是可以比喻而不可直接描绘的实感,如果不附丽到具体的意象上去,就根本没有可
见的形象。”『131
超凡脱俗。同畴期李白的《自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
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人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更是把白云写到了极至,极力写白云的自由.表达自己隐居的愿望。
王维送别诗中出现最多的是自然意象,其中包括山水、禽鸟、草木、以及日月风雨等。这些意象,一方面对刻画离别情绪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以其五彩缤纷和富于变化使得送别诗各具特色,美不胜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境界即意境.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环境完美结合的艺术效果。
一,柳,芳草
柳谐音为“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困柳筵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即取此意,从而形成
杨柳的别离意象。芳草的态势旧诗人心灵深处那种细腻、厚实、缠
另外也有“黄云”:“蓬卷入黄云”【311‘‘黄云断春色”【32】,这在其他诗人的诗歌中也不乏佳句,如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自日熏,北风吹雁血纷纷。”又《蓟中作》:“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李白
《送崔度还吴》:“幽燕沙雪地,万里尽黄云。”可能是边塞沙漠连天,
远望天空,自云也染上了些许黄色,是视觉的冲击.这样写更显凄
凉。与诗人送别的愁绪,边塞的艰苦相映衬。
四,夕阳
“夕阳”意象是中国古人怀乡念人的重要象征物,见到日落常
引起人们的怀乡念人之思,送别的不忍分离ffii顿生惆怅之情,借“夕阳”包括“斜阳”、“落日”‘黄昏”“目暮”等来抒发他们的情思,都是借助夕阳来渲染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离别时的凄凉,表现诗人的愁思之深长而悠远。“天寒远Ilj净,日暮长河急。”[33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4】“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清。”1351“驿路飞泉洒,关门落照深。”[36】日落、夕阳总给人垂垂老矣之感,这样,“夕阳”意象便常常成为诗人们抒发感情的重要载体。夕阳尤其是肃杀
132
绵的情感成同化状态,能很好地将诗人那丝丝缕缕、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意绪表达出来。在王维的送男Ij诗中大量出现了柳和芳草极其具有送别代表性的意象。“芳草空隐处”[141“柳色蔼春余”[151“汉地柳条青”f161“欲归江淼淼,未到草凄凄。”[171“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青。”[181“东郊春草色,躯马去悠悠。”1191“惟有相思似春色,
万方数据
秋天的夕阳总给人黯淡、凄凉、悲惨之感。这种感受又正吻合了离总之,王维送别诗中的意象,是个性化的,最能表现诗人的心人璐然伤神的情怀。
境。大漠、烽烟、夕阳最能体现王维青壮年的心境;行人、酒、歌最能
五、酒
体现下维对友情、亲情、乡情的真挚与深情;云、月、鸟体现其飘逸、
元人杨载日:“凡送人多托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37】如果说
俊沽的人格,宁静的心境,矛盾的心理。元代杨载《诗法家数・赠
我们中国古代送别诗中总是泛着洒光、飘着酒香、回荡着“对酒当
别》:“赠别之诗,当写不忍之情,方见襟怀之厚。然亦有数等.如别歌”的高吟低唱,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渑轻征戍,则写死别,而勉之努力效忠;送人远游,则写不忍别,而勉之
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别》:
及时早回;送人仕宦,则写喜别。而勉之忧国恤民,或诉己穷居而望“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ll陲。但去莫复问,
其荐拔。”诗人正是通过这样一个个具体的意象来表达各种离情白云无尽时。~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381无论是不得意.还是的。王维借用这螳意象传达自己的感情,使诗的意境达到r完善的离愁别绪,亦或是对酒当歌一醉方休,都借酒表达出了不忍之情。地步,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不舍之谊。“多情自古伤离别”,朋友将要分别,怎能少了酒这个最能传达情谊的东矾呢?
参考文献:
六,雁、飞莲等
《唐诗三百首新注》[清】蘅塘退士编,中华书局
雁被当作送别时一个意象之中的审美心象进入创作者的诗作
《王右丞集笺注》[唐】王维撰,【清】赵殿成笺注,上海古籍出版
情感之中,自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为它的主悲情蕴,给人留下的社。1984年6月第1次印刷
情感是悲伤愁怨。而这种意象为征人所见,游子所闻.更能表达离
严羽《沧浪诗话》,《历代诗话》本,中华书局人的那种缭绕不尽的万里愁思,意境高远,感情凄惨。“自叹鹩鸨临
杨载《诗法家数》,《历代诗话》本,中华书局
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391“子午山里杜鹃啼”[401“万晕春成尽.
萧统《文选》,中华书局影印胡刻本(《别赋》在其中)
三江雁亦稀。”【411雁意象本身具有悲伤愁怨的情蕴.这与离人的分
朱光潜《诗论》。三联书店,1984年
别时的心境相契合。托雁写剐情,以雁衬托离人远去的悲凉、孤独,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极自然亲切实可行。人与雁同是沧落天涯,相同的命运把原本隔绝刘勰《文心雕龙》,人民文学出版社
的心联结在一起,发生强烈的感情共鸣,点明厂客中送客的浓浓离
许学夷《诗源辩体》,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愁别绪。“古木官渡平”[421“阴风悲枯桑,古塞多飞蓬”『431‘‘衰鬓日王国维《人间词话》,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一版第如蓬”【44】‘‘蓬卷入黄云”【45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f46】。在表达一次印刷
离愁方面,飞蓬与雁起到同样的震撼力的作用。
胡应麟《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七、泪
流泪是人们极度伤情的外在表现。古语云:“男儿有泪不轻弹.注释:
只是未到伤心处。”而I临别下泪。正如临别折柳、临别饮酒一样.都【1】《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
是“司空见惯浑闲事”。早在《诗经・邶风・燕燕》中就描写了挥泪送
出版社1996年版,第63页。
别的情景:“之了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依依惜别,[21(送李太守赴上洛》[3】《送岐州源长使归》泪如雨下,足见悲伤之甚。“山川何寂寥,长望泪沾巾。”【47]‘.送君南
[4】《送康太守》
【5】《送宇文太守赴宣城》浦沼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48]f10使潇洒如李白者在离别时也总【61(送元中丞转运江淮》f7】《送友人南归》
是泪水涟涟:李白《赠别郑判官》:“远别泪空尽,长愁心已摧。”《江【8】《魏郡李太守赴任》
【9】《送綦母校书弃官还江东》
夏送友人》:“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正如宋代无名氏《玉楼春》
【lOg送别》【11】《送李太守赴上洛》词云:“柔情胜似岭头云,别泪多于花上雨。”
【121(送杨长使赴果州》
八、行人
【13】朱光潜:《诗论》,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1月。本来有行人应该是热闹的象征,可是在送别诗里。广阔的天低[14】《送权二》
[15】《资圣寺送甘二》
下总是孤独的一个人或者背影.影子拉的很长,就有无限凄凉在里[161(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面了:“宛路故人稀”[49】“远树带行客”【50】“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171(送张五趣归宣城>[181《送邱为落第归江东》人”【5l】‘.五湖i亩宅,万里一行人。”[521“遥思葭荚际,寥落楚人【191《送徐郎中》
【20】《送沈子福归江东》
行。”[531无论是羊肠小径还是宽阔平坦的大路,寂寂一个人在路上
【211《送元二使安西》
[22】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行走,总见凄凉与落寞,更何况是刚刚与友人分离呢?远远望去。一【231(送权二》【24】《送崔五太守》个人长途跋涉,奔赴前程,寥落的行人与影子为伴,诗人也正是用
【251(送高道弟耽归临怀作》【26】《送严秀才归蜀》这样的意象表达出自己的愁苦与落寞之情的。
【271(送张道士归山》[281《同崔兴宗送瑗公》
九.杜鹃猿聱
【291(送崔兴宗》【301(问寇校书双溪》“忆想兰陵际,可宜猿更啼。”[541“猿声不可听.莫待楚山秋。”【3l】《送张判官赴河西>【32】《送平淡然判官>[551“鸟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时。”[561“明到衡lLI与洞庭,若为秋月听【331(齐州送祖三》【341(使至塞上>
猿声。”[571“况复乡山外,猿啼湘水流。”[581“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
【351(送刑桂州》【361(送李太守赴上洛》鹃”。f591看到猿声、杜鹃,总能想到“杜鹃啼血猿哀鸣”。总是无限凄
【37】《诗法家数》
【381(送孟六归襄阳》凉意涌卜心头。总能想到在唐代。南方的条件是极其艰占的,甚至【391(灵云池送从弟》[401(送崔五太守》
与世隔绝的,被送之人要去南方,又有猿声、杜鹃啼叫伴随。愁苦又
【4l】《送友人南归》【421(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禁增添厂几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已经把它们作为悲凉愁苦的象
【43】《送陆员外>m]《送綦母校书弃官还江东>
征,看到他们总有一副画面闪现脑海。诗人也不例外.用这样带有【451(送张判官赴河西)
[461(使至塞上)
悲情色彩的意象来传达无限的情思。
[471(送孙二)
【481(送别》十,铙吹
【49】《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501(送别》
“铙吹发夏n”[601“铙吹发西江”[611“饶吹喧京口”f62】“清江响
【511(送刘司直赴安西)【521(送邱为落地归江东>铙吹”【63l,都有铙声的出现,铙吹暗示厂离别那一刻的真正到来,
【53】《送方城韦明府>
【541(送张五栏归宣城》
在此之前,友人还町互相劝勉,共诉衷肠。Ifij此之际。纵有T.言万语【551(送贺员外外甥》
[56】《送杨长使赴果州》
也只能戛然而止.军乐齐奏,声响云天,为别离平添一份豪壮,也带
【571(送杨少府秒贬郴州>【581(送徐郎中)来r离别的感伤。这声音引发人们复杂的感情,对于送行之人.意
【59】《送梓州李使君>
【60】《送康太宇>味着友人即将起程.引发的是无限的眷恋与不舍之情.更有为友人【61】《送字文太守赴宣城>【62】《送邢桂州>
担忧,挂念之情。
【6311送缙云茁太守)
万方数据
133
王维送别诗的意象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李静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610031青年文学家
YOUTH LITERATOR2009,(4)0次
参考文献(74条)
1.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新注
2.王维.[清]赵殿成 王右丞集笺注 19843.严羽 沧浪诗话4.杨 诗法家数5.萧统 文选6.朱光潜 诗论 1984
7.袁行霈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 19878.刘勰 文心雕龙9.许学夷 诗源辫体 198710.王国维 人间词话 200411.胡应麟 诗薮
12.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 199613.送李太守赴上洛14.送岐州源长使归15.送康太守16.送宇文太守赴宣城17.送元中丞转运江淮18.送友人南归19.魏郡李太守赴任20.送綦母校书弃官还江东21.送别
22.送李太守赴上洛23.送杨长使赴果州24.朱光潜 诗论 200825.送权二26.资圣寺送甘二27.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28.送张五諲归宣城29.送邱为落第归江东30.送徐郎中31.送沈子福归江东
32.送元二使安西33.明月何皎皎34.送权二35.送崔五太守36.送高道弟耽归临怀作37.送严秀才归蜀38.送张道士归山39.同崔兴宗送瑗公40.送崔兴宗41.问寇校书双溪42.送张判官赴河西43.送平淡然判官44.齐州送祖三45.使至塞上46.送刑桂州47.送李太守赴上洛48.诗法家数49.送孟六归襄阳50.灵云池送从弟51.送崔五太守52.送友人南归53.送魏郡李太守赴任54.送陆员外
55.送綦母校书弃官还江东56.送张判官赴河西57.使至塞上58.送孙二59.送别
60.送魏郡李太守赴任61.送别
62.送刘司直赴安西63.送邱为落地归江东64.送方城韦明府65.送张五諲归宣城66.送贺员外外甥67.送杨长使赴果州68.送杨少府秒贬郴州69.送徐郎中
70.送梓州李使君71.送康太宇72.送宇文太守赴宣城73.送邢桂州74.送缙云苗太守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赵莉 王维送别诗略论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8(1)
王维的送别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送友人赴边和赴任之作表现出对友人的鼓励和劝勉,但侧重点略有不同.送友人归山隐居之作则又表现出对归隐淡泊平静生活的向往.安慰友人落第贬谪之作更是情深意重.此外,他在送别诗中形成了典型的意象,尤其足白云意象和铙声意象在其他诗人的诗中很少出现.他的送别诗还有着"诗中有画"的独特特点.
2.期刊论文 王慧敏 从王维送别诗看其思想历程 -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3(4)
文章从王维送别诗入手,具体分析了"送友归山隐居"、"送人赴边、就任"、"慰人落第、贬谪"三类诗中表现出来的政治和人生态度,认为王维思想中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并没有明确的时间分界线,而是自始至终共存于诗人的一生当中,只不过是在不同场景,不同时期,一个方面有所突显,另一个方面有所收敛罢了.
3.期刊论文 王珊.WANG Shan 王维送别诗分类研究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5)
王维是盛唐时期较有影响的诗人之一,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当时.除山水诗外,他的送别诗也独具特色,诗中所表达的情感远非一般离别之情可比.从中我们既能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那份真挚情感,又能体会到作者豁迭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期刊论文 严俊 王维孟浩然送别诗浅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18(7)
王维孟浩然送别诗在思想及艺术两方面含有新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容量,而且刷新了送别诗的艺术境界.
5.期刊论文 朱国奉 清新·自然·旷达·健康--略论王、孟送别诗的送别意象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6)
该文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王、孟送别诗具有的时代特征和与众不同的送别意象,通过对王、孟送别诗全面而具体的分 析,揭示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研究发现,王、孟送别诗不仅生动地展示了盛唐时代广阔的社会图像,还生动地表现 了他们的健康心理和高洁人格.
6.学位论文 宗政公司 王维与李白送别诗的比较研究 2003
该论文关注盛唐时期两大诗人王维与李白,通过研究他们的送别诗,进一步比较他们的作品风格.盛唐诗人的诗歌作品,以王维和李白两个成就最高,送别诗也很多.他们送别的对象、送别的具体情况也较为广泛.所以从他们的作品中,把内容比较类似的作品分类出来,研讨他们创作的风格与描写的世界.第一章在上半部分回顾送别诗的历史.在下半部分提起王维、李白比较研究的状况.第二章以下,根据一个主题,比较王维与李白的送别诗.第二章的主旨是讨论以归隐为主题的送别诗.第三章关注诗题,对《送别》等没有记述具体送别情况的作品进行分析.第四章的主题是考察对以官员为送别对象的送别诗.王维、李白送别诗的比较研究,仅仅是分析了盛唐诗歌的一个很小的局部,希望藉此以加深对唐诗成就的理解,并对王维、李白的诗歌成就,有更深的一层的揭示.
7.期刊论文 张晓花 从孟浩然送别诗看其与众诗人成为忘形之交的原因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1)
孟浩然以一介布衣身份在盛唐诗坛与众位诗人成为忘形之这是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除了诗人在诗歌方面有自己的特殊贡献,最能体现在孟浩然送别诗中的纯真无功利的情感,也许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8.期刊论文 刘燕 含蓄蕴藉道别离--试论王维送别诗艺术特色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3)
王维送别诗虽篇幅短小,但其别情的感染力并未因此而受到限制,诗人凭借其敏锐的感受力,通过对时间、地名的巧妙处理,对意象的独特把握,抒写别情与描写景物的结合,使别离之情娓娓道来,含蓄蕴藉而感人至深.
9.期刊论文 万志 试论李白的送别诗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9(1)
送别诗是李白诗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长安二年为界,李白早期的送别诗多用格律体,写得明朗单纯,侧重于叙惜别之情;后期的送别诗则采用了不少歌行体,在情感的表现上要丰富复杂得多.另一方面,虽然他与王维、岑参等诗人共同反映了唐朝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但李白的送别诗在情感表现、意象运用上都有自己的鲜明个性.
10.期刊论文 郜林涛.Gao Lin-tao 离别人间事何关道者情——小议禅与送别诗 -五台山研究2003(3)
江淹<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别离,是中国文学中经久不衰的创作题材.早在<诗经>里就有"之子一,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润涕如雨."[1]"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2]这样的句子,堪称是中国送别诗的源头.到汉乐府、汉魏古诗中,送别诗日趋发展,<文选>已有送别一类.对于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而言,一生中辞亲远游、科举应试,甚至迁客贬谪等等常有发生.所谓"离群托诗以怨",古人述别离之情的诗已成经典,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3]、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4]、杜牧"蜡烛有心还惜别"[5]等,早已众口相传.江淹<别赋>云:"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人间暂离之状,永诀之情,能以诗出之,总是令人难以忘怀.
本文链接: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4日
诗送別王维篇四
《论王维诗的送别意识》
2009年第4期总第211期
齐鲁学刊
QILU
JOURNA[
NO.4
GeneralNo.211
论王维诗的送别意识
[韩]朴三洙
(韩国蔚山大学中文系)
摘要:王维送别情绪的基调,不外是悲伤幽怨,但随其送别对象和缘起的不同也充分显现出富有针对性、个
别性的种种意识观念,即惜别和思慕、鼓励和期盼、向往和力劝、同情和慰抚等。这无疑既源于他真诚的人情况味,
又本着他切实的人生感悟。
关键词:王维;送别意识}人情况味;人生感悟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2X(2009)04—0103一03
佛家云“会者定离”。就是说世间相会的人,必有离散之时。这“离散”应包含生离和死别。人生在世,“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1](P237),江淹《别赋》)因而人们无不看重离情别绪,历代文人雅士也多吟咏惜别之情。尤其是唐人,有别必有诗,以致送别诗空前盛行。王维是个心性温厚、多情善感的人,格外重视深厚真挚的骨肉亲情和朋友真情,甚至
“临终之际,以缙在风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励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2](《王维
首先,王维送骨肉亲戚远行的诗作共有7首,其送别意识至为浓烈。试看王维约作于乾元元年(758)大弟王缙出任蜀州刺史时的《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4](PSll),诗人送弟宦游远方,心中无限悲伤忧虑,送至长安郊外,别后又登高遥望,不禁为“宦游子”哀伤怨恨,或许难免“一别恐隔黄泉”[4](P1129.《责躬荐弟表》)之感。诗末“心悲宦游子,何处飞征盖”二句。殷殷关切和依依惜别之情流露无遗。王维和其内弟崔兴宗从小同游,情谊深厚。两人既是至亲,又是挚友,经常吟诗唱和,遇到彼此分离,则有形单影只之叹。如其《送崔九兴宗游蜀》:“送君从此去,转觉故人稀。徒御犹回首,田园方掩扉。出门当旅食,中路授寒衣。江汉风流地,游人何岁
归?”诗的开头便流露出无限惆怅:年岁渐长,知交殆尽,送
传》)。可见,他在唐代诗坛上成为送别诗大家之一,决非偶然之事。王维的送别诗固然带有唐人送别诗的普遍特色,即如论者所言:“离别时的诗意被唐人充分地丰富化j,,有依依的惜别,也有拳拳的饯别,更有浩浩的壮别。”[3](P99)但他既然有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感悟,其送别诗也就有其独特的意蕴。
本文拟从王维诗看其送别意识的全貌,以求深入r解其注重亲情和友谊的性格。
一、惜别和思慕
君远去,不胜孤寂。这颇有如诗人另在《送崔兴宗》中所谓的“已恨亲皆远,谁怜友复稀”[4](P101)的意绪,可见其深恐别后孤独,依依难舍。此外,此类送别诗句还有《送崔兴宗》“方同菊花节,相待洛阳扉”[4](P101)、《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城隅一分手,几日还相见”[4](P292)、《送贺遂员外外甥》“猿声不可听,莫待楚山秋”[4](P348)等,这些诗句,异曲同工,都含有惜别和希望早日相聚之意。
其次,王维客中送别之作,情调低沉,与宋毛《九辩》所谓“在远行,登山I临水兮。送将归”E13(P470)的情景相同。由于贬谪或出使,王维曾经四处游历。他于开元九年(721)春擢第初仕后,当年秋天就被贬寓居济州;大约开元十四年离济州
古代士人为立身显达、养家糊口或失意漫游、归隐养生,
往往辞亲别友,只身远行。然而一旦分手离别,前途莫测,加
上山遥水远,交通不便,重逢难期。离情依依,别绪难堪,因
此,悲伤怨恨就成为传统送别诗的共同基调。王维送送别诗
的情况也不外乎此。纵览现存王维送别诗七十首∞,诗人之
意识观念所占比重最多的,就是惜别和思慕:以之为全篇宗
旨的有近二十首,为篇中部分主题的也有十几首。
收稿日期:2008—03—12
基金项目:韩国蔚山大学2006年度学术基金
作者简介:朴三洙(1954一),男,韩国庆北人,文学博士,韩国蔚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①根据陈铁民先生《王维集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所考证、收录,现存王维诗可算定为308篇376首。其中,送别诗有70首之多。其细目,详见拙稿《王维诗的分类》,收于刘刚、师长泰主编《王维研究》第四辑,沈阳:辽海出版社2003年版。本文所论王维的生平事迹和诗题、诗句等,基本上都依据陈先生的校注本。
】03
任后,翌年转官淇上,稍后又弃官隐居当地。这期间王维曾作《淇上送赵仙舟》:“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4](P79)表达与友人“相见时难别亦难”[5](P399.《无题》,的恋恋不舍之意。诗起首显出才因逢而笑,又因别丽泣,愈觉黯然;接着直抒饯别时的伤感和分离后的悲愁之情。三联以天寒日暮时的萧条之景衬托离人的孤寂之感。结句
则写难分难舍的沉重离愁。这酷似孟浩然《送辛大不及》之
立业“安社稷”的勉励与期待。
其次看其送人赴任地方长官之作。在《送李睢阳》[4]
(P309)中,诗人对出为睢阳太守的李氏既提醒“五谷前熟方可为”,即所治之地必先有五谷丰登,然后政治上才能有所作为;又勉励“下车闭阖君当思”,意谓到任后,不要轻易采取政治措施,而应该无为而治,或效法汉代左冯翌韩延寿“闭闻思过”[9](P3461.《韩延寿传》)。使民饱暖并加以教化。这应是王维仁政思想、善政理想的反映,也正合乎孔子所主张“先富后教”(详见《论语?子路》)的施政步骤。最后,诗人还以“布衣一言相为死,何况圣主恩如天”强调此次李氏出守睢阳的意义重大,可见其殷切的期盼。此外,《送邢桂州》“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4](P184)、《送梓州李使君》“汉女输檀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敢不倚先贤”[4](P604)等送别意识也如出一辙。
三、向往和力劝
王维早年怀着“兼济天下”的大志,积极谋求仕进用世,但由于仕途蹭蹬,有志难酬,加上自己性格的软弱和佛道思想的影响,逐渐萌发了“独善其身”的避世隐逸思想。他在二十一岁初仕当年即遭贬谪后,或有机会就完全隐居,或不得已“身官”就尽量“心隐”,以求心理安慰和精神解脱。因此,当王维送人回乡、归隐甚至出仕时,多流露出对远离尘嚣、寄情山水的向往之情,并力劝其避世归隐。王维送别诗中属于此一类的有十几首。如《送孟六归襄阳》[4](P84)是开元十七年为送孟浩然赴京应试落第回乡所作。当时孟浩然临返乡之前曾作诗留别王维,抒写自己科场失意的愤恨之情,然而王维在此答诗中前二联便本着自以“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
疏”为“长策”,极力“劝君归旧庐”;后二联又以“醉歌田舍酒,
“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6](P274)和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7](P103)的意境。同时期所作的《送孙二》之“山川何寂寞,长望泪沾巾”[4](P56)、《齐州送祖三》之“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4](P66)等,也表达了相同的惜别之意。
再次,王维平时在京城或辋川生活中的送别友人之作,也多充满着“哀而不怨”的惜别和思慕之情。其中,尤以被誉为“唐人别诗”之“绝唱”[8](P615。敖英《唐诗绝句类选》)的《送元二使安西》[4](P408)最为突出。此诗前联“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先点别景,后写别情”[8](P615。黄生《唐诗摘抄》);后联“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尤其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意。正如赵翼所说:“盖此等句,人人意中所有,却未有人道过”,“至今犹脍炙人口,皆是先得人心之所同然也。”[8](P614.《瓯北诗话》)又如在《送杨长史赴果州》[4](P515)中,诗人先问“之子去何之?”以兴起惜别之意;末以“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抒发对离人的怀念和关切之情。《送熊九赴任安阳》结句“相去千余里,西园明月同”[4](P400),《送沈子福归江东》结句“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4](P645),在送别意识上都有相近之处。
二、鼓励和期盼
笑读古人书”肯定“好是一生事”,强调其无需干禄求荣。从中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退隐的向往。再看他在挚友张趣天宝中辞官归故山隐居时所作的《送张五归山》[4](P275),首句“送君尽惆怅”,这决不仅是一般的依依不舍之情,而是将对友人“一朝先拂衣”的羡慕以及因而所产生的对“心事”的着急之情混溶一处;正因如此,又对归隐不禁心向往之,提及东山茅屋,并“幸为扫荆扉”;最后,更表明诗人也要辞官与其共隐,以便不“令心事违”。再如《送韦大夫东京留守》[4](P506),是诗人在安史乱中的失节得到特赦而被宥复官后几年送韦陟赴任之作。当时他内心甚觉愧疚,充满报恩之意,故诗中既歌颂“云雷康屯难,江海遂飞沉”,又肯定治国安民原是像韦大夫这样的人杰的责任,并支持其为官忠君报国。但此下又说:“穷人业已宁,逆虏遗之擒。然后解金组。拂衣东山岑。”这就是劝其功成后身退,归隐山林。王维确
实中年已有“归欤绌微官,惆怅心自咎”[4](P162.‘晦日游大理韦卿城南别业》其二)之叹,直到晚年仍一心向往退隐生活。
在儒家思想的长久影响下。古代文士一般都具有积极进取的情怀和济世救民的理想。国势鼎盛的盛唐时期更为如此,这便使王维少年时期即热衷功名,抱有“济人然后拂衣去”[4](P80,《不遇咏》)的志向。不过,他的政治遭际并不顺利,以至于最后走上“亦官亦隐”之路。在如此背景下。当王维送友人出使赴边、赴任外职时,往往鼓励其立功报国、善政安民,并加以殷殷期盼。这应是他自己心中曾有而终难实现的理想情怀。王维送别诗中属于此一类的有近二十首。
首先看其送人赴边从军之作。如在《送张判官赴河西》[4](P402)中,诗人一提笔即回忆自己“单车曾出塞”的经历,并强调“报国敢邀勋”,以鼓励张判官尽忠报国;接着通过对汉代名将霍去病的思念,寄托对其亦立大功的期待之意;最后又“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更见诗人壮怀激越的送别之情。又如《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4](P189):“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诗人先热情歌颂赵都督忘身报国的英雄气概,再通过对皓首一经的书生的蔑视,极力表扬豪壮志士的爱国热情。再如《送宇文三赴河西
充行军司马》“当令犬戎国,朝聘学昆邪”[4](P403)、《送刘司直
四、同情和慰抚
王维自二十一岁擢进士第而释褐为太乐丞,至逝世于尚书右丞任上,断断续续为官数十年。其间宦海沉浮,备尝磨难,常有“弃置”[4](P222.《送綦毋校书弃官还江东))之感。因此,王维送友人因考场及仕途失意而归隐山村乡里,或离京谪居他
赴安西》“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4](P405)、《送平淡然判官》“须令外国使,知饮月支头”[4](P407)等,都是对对方建功
104
乡时,皆表达了深深的同情,并衷心慰抚友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王维送别诗中属于此一类的约有六七首。试看其《送綦毋潜落第还乡》[4](P27),诗人先自认为当时是“英灵尽来归”而“无隐者”的“圣代”,进而肯定和理解友人虽为“东山客”却出山赴试求仕之苦衷。可惜友人“既至君门远”,对此,诗人怀着同情之心发问道:“孰云吾道非?”之后。诗人略表体贴和惜别之情,而其抒情的重点在最后两句:“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这既是“对友人的落第进行了委婉的劝慰,又是从细微之处给予感情上的关爱。”Do](P169)诚如沈德潜所言:“反复曲折,使落第人绝无怨尤。”[43(P29。《唐诗别裁》)再看《送丘为落第归江东》[4](P210),诗人对曾经“累举不第’,[11](P126)的丘为而今又名落孙山而含冤返乡,不禁嗟叹“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流露出其深切同情。诗末还说:“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汉代孑L融深爱挚友弥衡的旷世奇才而上疏推荐之,相比之下,诗人愧叹自己知丘为之贤而“不能荐”,深深自责,其情确实真诚可感,对方也就得到了难得的心理安慰。在《送杨少府贬郴州》[4](P627)一诗中,诗人先是对友人遭官给予同情和关怀,然后又寄以深深慰藉,即预期杨少
府明年春季定能承恩复用而归,“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
着其送别对象和缘起的不同而充分显示出富有针对性、个别性的种种离别意识。也就是说。他决“不停留在对离别的一般的感受上,不是把离情别绪从别离者的复杂的万千心绪中剥离出来,而是力求写出每一次离别由于对象不同、缘由不同、情境不同因而情感意绪也呈现出的千差万别来,写出离别情境所激发起来的对于人生和社会的种种感喟,竭力避免情感的抽象化和平板化,力求写出离别的个性来”[133。由以上论述.我们应可肯定,这无疑既源于王维真诚的人情况味,又本着他切实的人生感悟。王维的确是情深意重的送别诗
大家。
参考文献:
[1]萧统.文选[z].北京:中华书局,1977.
[2]刘煦.旧唐书[A].四部备要[c].北京:中华书局,中国书店。
1989.
[3]傅道彬,陈永宏.歌者的悲欢[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1.
[4]陈铁民.王维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7.[53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M].台北:里仁书局.1981.
[6]佟培基.孟浩然诗集笺注E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7]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M].成都:巴蜀书社,1990.E8]杨文生.王维诗集笺注[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9]刘华清,李建南,刘翔飞.汉书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
社,1995.
吊屈平!”反用贾谊迁长沙之典安慰对方现在无须过于悲伤,论者以为此诗“得忠厚和平之旨”[12](P192)。可见,王维送别情感的表达颇为平和雅正,合乎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这与李白豪放不羁、直露怨尤的抒情迥然不同①。此外,《送孙秀才》[4](P600)是王维送别曾经遨游京师诸王之门,而最后仍不得意而归的孙秀才之作。诗末云:“莫厌田家苦,归期远复赊。”孙秀才原是对京师生活颇感适意的,而“今舍之而归去,
所饮者若彼,所饭者若此,田家淡薄,大异畴昔,几何不生厌
[10]杨义,郭晓鸿.王维[M].长沙:岳麓书社,2005.
[11]李立朴.唐才子传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12]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M].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
1975.
苦。然而莫厌也,视予(诗人)之归期尚远,而迟缓不可必者,
不犹愈乎?”可见“其慰藉之意深矣”[12](P141)。
[13]邹进先.论杜甫的送别诗[J].北方论丛,2004,(2).
总之,王维送别情绪的基调,不外是悲伤幽怨,但他也随
责任编辑:张玉璞
AStudy
ontheFarewellSensesin
WangWei’S
Poetry
ParkSam—S00
(Dept.ofChinese
Literature,University
ofUlsan,Korea)
Abstract:WangWei’s
jectand
reason
farewellemotionisbased
on
sorrowandgrudge,butaccording
tothedifferentsituationsofhisob—
offarewell,healso
expressedfullytheseveraldifferentfarewellsenses:wrenchofpartingandaffectionate
are
yearning;encouragementandexpectation;aspirationandrecommendation;sympathyandconsolation.Theseoriginatedfromhishumantouchbutalsoderivedfromhisrecognitionoflife.
Key
surly
not
only
words:Wangwei;farewellsenses;humantouch;recognitionoflife
①可参看万志《试论李白的送别诗》,载《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第19卷第1期。
105
诗送別王维篇五
《王维诗四首》
诗送別王维篇六
《送别 古诗欣赏》
诗送別王维篇七
《王维——《送别》》
王维——《送别》〖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到: QQ 百度 雅虎〗〖在线字典〗-【年代】:唐【作者】:王维——《送别》【内容】: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作者】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附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秘书监。【注释】:柴扉:柴门。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赏析】: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诗送別王维篇八
《王维——《送别》》
王维——《送别》〖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到: QQ 百度 雅虎〗〖在线字典〗 - 【年代】:唐【作者】:王维——《送别》【内容】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赏析】: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第一句叙事。“饮”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一开始就写饮酒饯别,是点题。第二句设句,问君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语,表露了作者对友人关切爱护的深厚情意。送别者的感情起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不仅交待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这三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的一把钥匙。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联系前面“不得意”三字看来,在这两句诗中,更主要的则是对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蕴含着诗人自己对现实的愤激之情,这正是此诗的着意之处和题旨所在。从写法上看,前面四句,写得比较平淡,似乎无甚意味,至此两句作结,诗意顿浓,韵味骤增,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当然,这两句也不是平空而起的,而是由前面看似乎平淡的四句发展而来的,如果没有前四句作铺垫,这两句结尾也就不会给人这样强的“清音有余”(谢榛语)的感觉。 (吴小林)
诗送別王维篇九
《关于送别的古诗词》
关于送别的古诗词
1.《送别》【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2.《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 《送别》【隋】无名氏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7.《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送李端》【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9、《别董大》【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0.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1.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12. 《赠汪伦》【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3.《送魏二》【唐】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4.《送柴侍御 》【唐】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 。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15.《送沈子归江东》【唐】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桨向临圻 。
唯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16.《齐州送祖三》【唐】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7. 《送别》【唐】 王维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
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
18.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9.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唐】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20.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唐】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21. 《送魏大从军》【唐】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唯留汉将功。
22.《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3.《送别》【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54459.html
上一篇:讨厌自己的句子
下一篇:描写冬天夜晚冷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