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在冬天开放,从诗中那个词看出来

| 环评师 |

【www.guakaob.com--环评师】

红梅在冬天开放,从诗中那个词看出来篇一
《古诗赏析》

欣赏古诗《劝学》,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诗中以击石取火为比喻,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强调学习应靠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认为学习的最好时机是什么时候?

(1)这首诗以动情的语言讲了读书求学的深刻道理。前四句以击石取火为喻,生动地阐明了“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懂得万事万物的道理”。

(2)五六两句,强调读书求学要靠自己,他人无法代替。

(3)最后两句,从阅读时间战略的高度发出警告:少年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大好时机,不会太长,必须及早读求学,使自己的身心全面发展,决不能虚度青春年华。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题目。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小题1:“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写景有何作用?(2 分)

小题2:“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唱”二字意味深长,请作简要赏析。( 2分)

小题1:描绘出一幅朦胧冷清的秦淮夜景图,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和谐统一,为下文抒情创设了情景,作好了铺垫。(2分)

小题1:“犹唱”是“还在唱”的意思。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面上是对歌女不顾时局安危,依旧演奏靡靡之音的埋怨,实则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对不知亡国之恨的统治者的愤慨,增强了诗歌的讽刺效果。(2分)

小题1: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先分析景物特点,然后揭示作用。一般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交代季节时令、创设情境氛围、烘托人物心情等等。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一般这类题应先解释词语的意思,然后再联系诗歌内容挖掘深层含义,最后结合诗歌主题或情感阐明作用。

古诗鉴赏(12分)

红 梅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他的《红梅》诗有这样的句子:“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小题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6分)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请分别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①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分析:“疏

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

②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分析:“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小题1:答案C,“透露出一丝无奈”有误,此句是写红梅开时的冰容雪姿,孤瘦高洁。

小题1:答案A,“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分析有误,从第一题的A项可以判断出。 小题1:

解析:梅花、莲花本事文人笔下的常咏之物,能出新意,现神韵的,自然是上佳之作。林逋梅花诗中的梅花形神兼备、色香俱佳;而皮氏的诗歌也能得莲花之神韵,故佳绝。

①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分析:“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

解析:描写事物,往往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和精神内涵。只停留在表面的描摹,势必会给人一种浅尝辄止、浮光掠影的感觉。这也是历来为文大忌。石曼卿的诗就是犯了这样的忌讳。

②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分析:“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秋夜闻笛

[元]萨都刺

何人吹笛秋风外,北固山前月色寒。

亦有江南未归客,徘徊终夜倚阑干。

[注]萨都刺:元代著名诗人,其故乡为雁门关下的荒漠地区。

1.联系全诗,赏析诗歌第二句中“寒”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笛声”是古诗中富有韵味的一个常见的意象。唐代诗人成彦雄《村行》一诗“暖暖村烟暮,牧童出深坞。骑牛不顾人,吹笛寻山去”与《秋夜闻笛》中的“吹笛”分别有着怎样的作用?请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寒”既指秋夜的寒意,也指秋风、月色给诗人心中带来的寒意。一个“寒”字,烘托出诗人因流落江南不能北归的乡愁和孤独之感;同时引出了诗歌后两句对“寒”的原因的回答。(意对即可)

2.《秋夜闻笛》中的“吹笛”引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愁绪,笛声渲染出一种悠远、凄冷的意境;而《村行》中骑在牛背上的牧童,则对向他问路或者跟他攀谈的诗人不理不睬。吹着短笛,邀游山水之间,“笛声”营造了一种闲适、恬淡、自由的意境氛围。(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

雨后池上

北宋·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①明镜照檐楹② 。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③万点声。

【注释】①淡磨:轻磨拂拭。古代用铜做镜子,铜磨光以后能清楚地照见人影。②檐楹:指塘边房屋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54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