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环评师】
蜜蜂诗歌篇一
《蜜蜂诗词》
蜂蜜诗词
《咏蜂》五首
第一幅:
穿花度柳飞如箭,
粘絮寻香似落星。
小小微躯能负重,
器器薄翅会乘风。
《咏蜂》明.吴承恩
第二幅:
不论平地与山川,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第三幅:
纷纷穿飞万花间,
终生未得半日闲。
世人都夸蜜味好,
釜底添薪有谁怜。
第四幅:
采酿春忙小蜜蜂,
何消振翅蛰邻童。
应愁百卉花时尽,
最恨烧烟取蜡翁。
第五幅:
百花头上选群芳,
收拾香腴入洞房。
但得蜜成甘众口,
一身虽苦又何妨。
咏蜂七首 --- 芜琴
咏蜂七首
一:
朝霞采露花意浓,
昕风忆雨野草平。
翼翅翻飞翩翩舞,
兰芳杏蕊惹蝶蜂。
二:
春潮欲雨雾转浓,
烟波碧水连桥平。 《咏蜂》唐末五代.罗隐《咏蜂》明.王锦 《咏蜂》明.王欣 《咏蜂》宋.姚勉
小舟急渡载香去,
落日江东又遇蜂。
三:
莺啼燕喟春梦浓,
肌寒困醒秋野平。
满江红叶飘零过,
萧风暮雨不留蜂。
四:
陌前月下情意浓,
浓至腻时忽转平。
从来只是花香好,
谁曾闲眼觑群蜂。
五:
纷飞瑞雪冬景浓,
银妆素野暮霭平。
小梅才开暗香渡,
天涯何处有闲蜂。
六:
樱红柳绿春色浓,
烟水连波共天平。
远山一字空啼雁,
飞落花巢惊鹊蜂。
七:
西风古道醉酒浓,
夕阳半落晚霞平。
饮断悲肠奔赤兔,
飞红一片引愁蜂。
(2006.5.30 于北京)
--诗人篇--
文/四维文整理
●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招魄》中,有这样的诗句:“ 米巨米女蜜饵,有 食長食皇些。”“瑶浆蜜勺,实羽觞些。”“瑶浆蜜勺”和“ 米巨米女蜜饵”(即以蜜酿制蜜酒;用蜜和米面制做蜜糕);《天问》中写有“蜂蛾微命,力何固?”(意思是:蜂蚁那样的小生命聚集在一起,力量为什么如此强大?)
●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有这样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炬即用蜂蜡做的蜡烛)。在他被贬时,患上阳痿和黄肿病,留下“栎林蜀黍满山岗,穗条迎风散异香,借问健身何物好?天心摇落玉花黄”的诗。(玉花黄这里指玉
米花粉)
●唐诗人孟浩然有这样的诗句:“燕入巢窝处,蜂来造蜜房”。(意为燕子筑巢的邻近之处,蜜蜂也造起了酿蜜的蜂房)。
●唐诗人杜甫在《徐步》和《秋野》诗中,曾用如下诗句描述蜜蜂:“花蕊上蜂须”和“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其意思分别是:蜜蜂的触角上沾满花粉及风停了,收拾粉子;天寒了,采割蜂蜜)。
●唐诗人柳宗元在《天对》中用“细腰群哲,夫何足病”(即,一群细腰蜂的哲刺,有什么值得担忧呢)诗句描述蜂哲。
●北宋诗人欧阳修擅以花粉延年,并向皇帝宋仁宗奏报:“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见花”;“我有一樽酒,令君思共倒,上浮黄金蕊,送以清香袅,为君求朱颜,可以却君考。”
●梁诗人简文帝在咏蜂中写到:“逐风从泛漾,照日乍依微。知君不留盼,衔花空自飞。”(即,蜜蜂随风在空中荡漾,山野洒满明媚的阳光。我知道你不会长久在一地,带着花粉飞来飞去为他人奔忙。)
●宋诗人王安石《北山暮旧示道人》的诗句:“千山复万山,行路有无间。花发蜂递绕,果垂猿对攀。”(描述:群山起伏复连绵,行路有阻行路难,花开时节招蜂采,果熟群猴争相攀)。
●宋诗人苏轼在《安州老人食蜜歌》中这样写:“安州老人心似铁,老人心肝小儿舌。不食五谷惟食蜜,笑指蜜蜂作檀越。蜜中有诗人不知,千花百草争含姿。老人咀嚼时一吐,还引世间痴小儿。小儿得诗如得蜜,蜜中有药治百疾。正当狂走捉风时,一笑看诗百忧失。东坡先生取人廉,几人相欢几人嫌。恰似饮茶甘苦杂,不如食蜜中边甜。因君寄与双龙饼,镜空一对双龙影。三吴六月水如汤,老人心似双龙井。”(这是苏轼给僧人仲殊的诗。仲殊,名张挥安州人,世居钱塘,他不吃五谷杂粮,以食蜂蜜菜蔬为主,诗中借介绍老人吃蜂蜜的习惯,称誉老人的人品和诗作)。
●宋诗人陆游在《见蜂采桧花偶作》中写道:“来禽海棠相续开,轻狂蛱蝶去还来。山蜂却是有风味,偏采桧花供蜜材。”(意思是:沙果海棠花相继开放,轻狂的蝴蝶飞去又飞回。可是小小蜜蜂却不一样,偏偏采桧树花把蜜酿)。
●吴承恩在《咏蜂》中曰:“穿花度柳飞如箭,粘絮香似落星。小小微躯能负重,嚣嚣薄翅会乘风。”
●莎士比亚对蜜蜂生活的生动描述:
它们是一个王国,
还有各式各样的官长,
它们有的像郡守,管理内政,
有的像士兵,把刺针当作武器,
炎夏的百花丛成了它们的掠夺场;
它们迈着欢快的步伐,满载而归,
把胜利品献到国王陛下的殿堂。
国王陛下日理万机,
正监督唱着歌建造金黄宝殿的工匠;
大批治下臣民,
在酿造着蜜糖;
可怜的搬运工背负重荷,
在狭窄的门前来来往往。
脸色铁青的法官大法雷霆,
把游手好闲直打瞌睡的雄蜂送上刑场„„。
引自《亨利五世》
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著名诗人郭沫若 1961 年 11 月 10 日视察从凤院“蜜蜂大厦”后题词《游凤院果树园》:“晨兴来凤院,桔树八千章。袅袅风枝重,累累果实黄。颂君怀正则,奴汝笑荒伧。想见花开日,游蜂必甚狂。”
义山咏蜂:“宓妃腰细难胜露,赵后身轻欲倚风”
有意思的
《咏蚕》:“餐唯一二叶,吐则万千丝。力竭和身殉,功成不自知。”
《咏蜡烛》:“发热不变形,发光不发声。从头烧到尾,总是一条心。”
《咏蜂》:声虽不入律,嘴亦有剑?。穿花非浪游,奋飞为酿蜜
苏东坡的蜜蜂诗 (2008-06-21 18:34:19)
苏东坡与蜜蜂自从我在网上搜索到苏东坡的诗《收蜜蜂》以后,对这位古代大诗人对蜜蜂如此了解感到惊奇。难道他也养过蜜蜂?否则怎么能把蜜蜂写得这么生动详实?带着这个疑问,我继续在网上搜索。嗨!还真的查到了他确实养过蜜蜂,还有一些有关蜜蜂的诗词。摘录如下: 《苏轼蜂蜜沾菜吃》文章,苏轼嗜茶,人所共知;但苏轼爱食蜂蜜,知道的人就少了。他是在流放黄州和惠州时,曾养过蜜蜂,因而深爱之。仲殊和尚与苏轼的嗜好相同,两人都爱食蜂蜜,因而“臭味相投”,一见如故,成为好友。仲殊和尚用餐时,喜欢先把素菜浸于蜂蜜中,或以蜂蜜沾菜后才吃,他人都很嫌弃,不愿与仲殊和尚共餐,惟独苏轼与仲殊和尚嗜同味合,一同进食甚欢。 苏东坡曾作《安州老人食蜜歌》:安州老人心似铁,老人心肝小儿舌,不食五谷惟食蜜,笑指蜜蜂作檀越,蜜中有诗人不知,千花百草争含姿,老人咀嚼时一吐,还引世间痴小儿,小儿得诗如得蜜,蜜中有药治百疾,正当狂走捉风时,一笑看诗百忧失,东坡先生取人廉,几人相欢几人嫌,恰似饮茶芋苦杂,不如食蜜中边甜,因君寄与双龙饼,镜空一照双龙影,三吴六月水如汤,老人心以双龙井。
苏东坡写的一首《蜜酒歌》:脯青苔,炙青浦,烂蒸鹅鸭乃匏壶,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
苏东坡的《木兰花令》词上片云: 垂柳阴阴日初永,蔗浆酪粉金盘冷。帘额低垂紫烟忙,蜜脾已满黄蜂静。最后一句的“蜜脾”和现代叫法一样,指蜜蜂以蜂蜡造成片巢房,其形状象“脾”故名。黄蜂指黄色蜜蜂,应该是避免同一句使用两个蜜字的修辞问题,不会指胡蜂,因为胡蜂不采蜜。苏东坡一向有丰富的想象力,对于蜡梅的由来,更有生动有趣的解说:《蜡梅一首赠赵祝贶》诗云:天工点酥作梅花,此有蜡梅禅老家,蜜蜂采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
咏 蜂 二 首 作者:李澍一
李老遗作选登
一.蜜蜂颂
蜂儿妙,巧制糖,日间采蜜夜煽凉。足扫千娇蕊,舌探百媚芳。勤蠕转,慢封仓,双腿毛篮集粉香。老幼衔食培后嗣,中青炼蜡筑巢房。伸针不穴疗重症,关节风湿注王浆。
(此诗曾发表在《新芽》82年第一期上)
二.乐蜂吟
草原黄菊开,荞麦遍山白,若絮飘翔晴空雨,层楼满地聚宝台。去复来,挖潜力搜珍扑丹桂;急又快,翩高崖撮糖剑口摘。看!门卫点礼巢堂摆尾舞,伸舌梳腿粉团巧安排。瞧!万绿丛中含春足掸蕊,百卉行间谱曲翅选裁。嗡嗡嗡吟情语,寻芳斗艳;探花郎吻浆唇,笑颜舒怀。嗡嗡嗡访薰乡,群鲜*吐蜜;戏红妆吮娇涎,集锦歌来。喜明媚,人勤惊羽士,叹秋霜,叶落归尘埃。唤醒青壮幼,航天莫畏险。古稀变白蜂,行空战恶台。
注:1.若絮:蜜蜂满天飞,若柳絮之飞舞。2.层楼:蜂箱摞起来,就象高楼层层林立。
3.聚宝台:喻比一台台的蜂箱就是聚宝箱。 4.剑口摘:蜂儿吐舌似剑采蜜。 5.点礼:守卫蜂伸舌一点一点的,辨别来蜂的气味。 6.摆尾舞: 蜂儿给信号时的舞姿。 7.梳腿粉团:梳理下腿上带的花粉团。 8.探花郎:喻指蜜蜂。 9.吻浆唇:吸吮花萼中的蜜浆。 10.薰乡:薰指香草;乡指蜜源地。 11.群鲜:遍地鲜花。 12.红妆:山丹花开,满山红透,大地象披上了红色的艳妆。 13.吮娇涎: 吸吮喜人的蜜涎。 14.惊羽士:人翻动巢板时,会惊扰带翅的士兵。 15.秋霜.古稀: 作者自叹年迈,愿化作一只白色老蜂,凭借着多年的经验,也要去战胜恶劣的台风, 来保护青壮幼年的蜂群。 花粉典故
(一)长寿谷的传说
晋代葛洪《报朴子》中记述:南阳郦县山中有甘谷,水所以甘者,因谷上左右皆生苍松甘菊,花粉堕入其中历世弥久,故水质为变。谷中居民食者无不长寿。
(二)美人井的传说
唐代张沁的《妆楼记》及刘恂的《岭表录异》中写到:晋代白州双角山下,有一口美人井,凡饮此井水者,家中诞女多是非常俊美,其原因是井旁常年有松花开放,花粉落入井中,人们喝过含有松花粉的井水产生功效,故美女颇多。
蜜蜂诗歌篇二
《关于蜜蜂的诗》
关于蜜蜂的诗
《寒蜂采菊蕊》·耿湋
游飏下晴空,寻芳到菊丛。带声来蕊上,连影在香中。
去住沾馀雾,高低顺过风。终惭异蝴蝶,不与梦魂通。
《悯蜜蜂》张志真
高毒药剂兴,除虫杀蜜蜂。
害虫当杀死,蜜蜂不欲生。 害虫抗药性,蜜蜂则不能,
广用生态药,确保粮食增。
植物不授粉,何来食物烹。
【咏蜂诗】 王欣 采酿春忙小蜜蜂,何消振翅螫邻童。
应愁百卉花时尽,最恨烧烟取蜡翁。
蜂 【唐】李商隐
小苑华池烂熳通, 后门前槛思无穷。
宓妃腰细才胜露,
赵后身轻欲倚风。
红壁寂寥崖蜜尽,
碧帘迢递雾巢空。
青陵粉蝶休离恨,
长定相逢二月中。
蜂 【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咏蜂 ●明●吴承恩
穿花度柳飞如箭,
粘絮寻香似落星。
小小微躯能负重,
器器薄翅会乘风
葛显庭(当代) 《咏蜂》: 三百天来九州跑, 南疆北国采花娇; 终日酿蜜身心劳, 甜蜜人间世人效
咏蜂 (王锦)
纷纷穿飞万花间, 终生未得半日闲。 世人都夸蜜味好, 釜底添薪有谁怜。
蜜蜂诗歌篇三
《赞美蜜蜂爱劳动的古诗》
赞美蜜蜂爱劳动的古诗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小小微躯能负重,器器薄翅会乘风。
三百天来九州跑,南疆北国采花娇;
终日酿蜜身心劳,甜蜜人间世人效
老黄牛
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像老黄牛一样无私奉献。
“老黄牛”精神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
“老黄牛”,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信念最坚定,对事业最忠诚;
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豪情壮志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勇于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对工作始终如一,决不懈怠;忍辱负重,大公无私,奉献多而索取少,从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为了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是,在许多地方和单位,“老黄牛”陷入被嘲笑乃至被“宰割”的境地,也有的因陷入不良社会风气不能自拔而变成“老奸牛”。
当然,多数的“老黄牛”还是以宁死不回的“牛脾气”,顽强而扎实地为社会作着贡献,孔繁森、李国安、吴登云等就是他们的代表。
民心呼唤“老黄牛”,党心呼唤“老黄牛”,社会呼唤“老黄牛”。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 —— 高尔基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 陶铸
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 高尔基
蜜蜂诗歌篇四
《读古诗《蜂》有感》
读古诗《蜂》有感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诗中讲蜂采花配蜜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人们。这首诗歌颂了蜜蜂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情操。蜜蜂为采蜜终日忙碌,走遍山野田地,从来没有偷懒过,而配出诱人的、又香又甜的蜜却不是留给自己享用,而是留给人们享用的。诗人用诗句寄托自己对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所赞叹。读到最后2句,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的班主任林老师。清秀的她做事细心,勤勤恳恳,无微不至爱护我们,对教学认真负责。今天,我发现林老师放学前不时地咳嗽,但她还是不停地说话,那声音十分沙哑,比平时小声了点,但远比平时吃力,还一个一个点名叫那些作业做错的同学的名字,请他们上到讲台,辅导他们补做和订正。
林老师就像默默无闻的蜜蜂一样,总是辛勤地工作、无私地奉献,从来不求回报。上课时,老师总是把自己的知识无私地传给我们,爱护关怀着我们。 我喜欢蜜蜂,读着这首诗,还让我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要学习蜜蜂这种默默无私奉献和不求回报的精神,这样你也会永远受到别人的欢迎。 江门市圭峰小学四年级 张可蕾
蜜蜂诗歌篇五
《蜜蜂诗词与宋代经济社会》
蜜蜂诗歌篇六
《写给初学诗词者蜜蜂与花朵》
写给初学诗词者
蜜蜂与花朵
花,世界上美好事物的象征,伟 大胜利的象征。向往幸福生活的人,总爱把光辉灿烂的新中国比作花。听,战地黄花分外香,桃花园里可耕田;百花齐放遍城乡,灿烂花光红满堂。更有心花开得好,一年转变万年香。鲜花在人们心目中占有何等的地位啊!
鲁迅先生也说:“必须和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给颜黎民》)看,蜂与花的关系,同水和源、木和本、根和土的关系都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缺一不可的。诗词作者要脱离了生活,像是“住在无人的荒岛上。这当然比生活在现实底浑沌中容易而愉快。但是,这样却等于掠夺自己。”(高尔基《给阿夫米安》),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土之根,无花之蜂了。
蜂蜜,是辛勤的蜜蜂经过采、酿而成的。好的诗,是伟大的诗人深入生活、了解生活精心创造出来的。采,就是源于生活。像蜜蜂一样的诗作者,必须深入生活,认识生活才行。只有采蜜,而不能看花;只有“深入”,而不能“身入”;只有“心入”,而不能“言入”;只有作为“战士”去“参战”,而不能作为“客人”去“观战”;只有真正了解、熟悉工农兵,而不能轻视、疏远主人翁。这样,才会发现好的花朵。
酿,就是高于生活。有了花,不等于就是蜜,需要蜜蜂采来后,
加上唾腺分泌物的反复酿制而成。有了素材,不等于就是诗,需要诗人认真加以观察、体验、研究、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里及表”反复推敲,才能使所反映的内容和艺术形象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典型、更理想、更有集中性、更带普遍性。 万花园中,辛勤劳动的蜜蜂成群结队,数不胜数。沥血呕歌的诗人棋布神州,毛主席和周总理、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我们最崇敬的师表。
春风送暖百花开,万紫千红结队来。欢迎你——勤劳的蜜蜂——诗词爱好者破风击雨,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为人类造福。“今朝收获兼于昔,遍地皆诗写不赢”。(郭沫若诗)欢迎新老诗词作者及爱好者满腔热沉、意气风发,以永攀高峰的革命精神积极投入战斗吧!
蜜蜂诗歌篇七
《古诗《蜂》》
蜜蜂诗歌篇八
《诗歌答案》
诗歌答案
1.借物咏怀 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2.“满载”两句以工整的对偶描绘风未起时的秋色湖光,蕴含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波神”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微风忽起时斜阳照射下的鳞波美景,并交待作者停舟峰下的原因是波神多情,天公作美。 3、(1)春愁难解,借酒浇愁,春天美景更
加触发愁思,引发出浓烈的思乡之情。(2)春去夏去的时序变化,春去夏来,年年如此,可流光抛人,青春不再,盛世难逢,人老国破,令人伤怀。
4. 却疑春色在邻家。(2分)这一句激活了全篇,起了点铁成金的作用(1分),“疑’’字赋予了蜜蜂、蝴蝶以人的意识,写出了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态(2分),又使春色具有了动态之感(1分)。
此答案仅供参考,考生有不同于此说者,若能自圆其说,且有具体内容分析,则应酌情赋分,例如:将“疑”理解为人“疑”,借蜜蜂、蝴蝶对春色的追逐,含蓄地写出了春色的极富灵性及邻家春色的美好。 5.(l)寓情于事,或借事抒情,或借助(日
常生活中的一个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来抒情。(意思对即可)
(2)“见”:秋风无形,本不可见,但它带来的秋色、秋容、秋态——如树叶黄落,百卉凋零——则处处可见。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免勾起思乡之情,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意思对即可)“欲”: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
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而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意思对即可)“恐”:本来写完了又担心遗漏了什么,把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刻画得细致入微。(2分)(意思对即可)
(3)后一种可能更美。“临发又开封”的行
动,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虑和担心。如果真以为诗人记起了什么,又补上了什么,倒把富于诗情和戏剧性的生动细节化为平淡无味的实录了。(意思对即可)答前一种,言之成理,也可以得全分。
(2分) 的“客愁”,以景衬情,更突出首句的“愁不
6.(1)寄托了诗人纵情山水、超然世外、醒”;或说出同中有异。(摆出观点2分,孤高又不免孤寂的情怀。(3分)
阐述2分,共4分)
(2)同意。删去末两句较平淡闲远的尾巴,9.(1)渭城 朝 青青 柳 (2)这句话不使诗以“欸乃一声山水绿”这一奇句作结,不仅“余情不尽”,而且“奇趣”更显。(指出
仅有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的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
末两句不足给1分,删去后的好处给1分,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意思相近即可) 不足与好处都答出给3分)。不同意。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音,只有“无心”的白云“相逐”,则其孤独无伴可知。删去后影响孤独之情的表达。(指出末两句作用给1分,删去后的坏处给1分,两方面都答出给3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7. (6分)写作手法:侧面描写(3分)分析:“冷”写雪落天寒;“窗户明”写雪的反光;
“折竹声”写雪的厚重。(或,第一句从感觉,第二句从视觉,第四句从听觉分别从不同侧面写雪)(3分,每点1分)
8.(1)表达了诗人因饱受离乱之苦而产生的客居他乡的愁思。(2分) (2)这是一道开放题,只要学生自圆其说都应给分。如说相同,都是用了“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更加倍写出了诗人烦恼忧愁;或说不同,《春》诗中“花鸟”与诗人情感已一同“溅泪”、“惊心”,情景融为一体,而《绝》诗中以“花鸟”无情反衬诗人
10、⑴①先写花点明时令 ②远景近景结合,写树上红叶,充分体现季节特征。 ③描写树叶中夹杂的疏黄,浓淡相宜,格调优美。 大胡子按:原答案并不妥。胡子以为,此词,写的是深秋时节的景,却是用一种“热闹”的暖色调来表现,这就
为下片抒情打下了基础,所谓“乐景写悲情”也。
⑵面对自己仕宦生涯的不如意,感叹前路茫茫,难于把握。
11.(6分)①前两句描写唐军乘夜色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威;后两句表现了唐军的勇猛善战。3分。
②诗人描写战争不是正面铺叙,而是通过烘托手法进行气氛渲染和侧面描写,去让读者自己想象战争场面。诗中正面描写了后续部队,对战果辉煌的前锋部队只从侧面带出。诗中的气氛渲染和侧面描写,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3
分,意思对即可)
12.【诗歌鉴赏】(6分)(1)离散(漂泊) 暮春 哀伤(惆怅)(4分) (离散2分,暮春、哀伤各1分)
(2)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4分)(2)结合诗的意境,言之成理即可。(2分)
16.[要点](1)诗人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靡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2分) 13. 初长的幼竹(竹笋的别称)。2分 用“山”的固定不动与“竹”的生枝拔节作对比(2分)揭示了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哲理。或“应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新生事物这一哲理。(2分)”
14.(1)表现了诗人访袁拾遗不遇的伤感以及对其被流放的愤愤不平之心。 (2)“闻说梅花早”一句借物寄托作者的感情。诗人通过写袁拾遗被流放的“江岭”气候温暖,梅花早开的景色,由物及人,以物寄情,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和牵挂。同时诗人巧妙地用景物与人物的心情相比,写出虽然江岭景物美好,但毕竟不是袁拾遗的故乡,无法解开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体会身处江岭的袁拾遗的心情,又一次巧妙的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牵挂和思念。
15.(1)这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李诗以眼前所见之景间接抒情,孟
诗除了借想象间接抒情外,还有直接抒情。诗人用传说中善歌少女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也是用典。 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 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学生答此题,不必求全。上述各点可任选,意思对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赏析。 (2)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挽,行将覆灭的悲伤。(从作者个人角度回答,抒发了身世沧桑之痛,亦可。) 17.(1)才名 低沉(意思对即可) 每空1分
(2)乐观的情绪,豁达的襟怀。(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成春。表现出对世事变迁和宦海沉浮的乐观、豁达之情。(2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意思对即可,2分)
18.(1)这支小令抒情的方式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久旱逢甘霖的欢悦心情和与农
民息息相通的感情。(2)这支散曲的语言
朴素通俗,生动形象,轻快活泼,绕有情趣。(答对两点即可)
19.很妙。因为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分,“后者用了拟人”给1分。分析“二月春风似剪刀”之妙不给分)
23.这首诗是一曲昂扬的励志高歌。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本诗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盛赞秋气,描绘了一幅开阔辽远而又富有生气的秋景图:秋高气洁,来,形成强烈对比,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高
峰。问得虽然无理,却烘托了感情的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要点:抒发佳节思亲
的感情;不得北归,偏要南来,形成对比;无理之问烘托真情)
20.(1)答:乐观豁达的心境。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对比。(3分) (2)答: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
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3分)
21.①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表现了两类人在天大旱的情况下的不同行为。 ②“箫管”指吹打奏乐;“朱门”指富贵人家。③表现了作者对社会不平的不满,同情贫苦人民,憎恶为富不仁的统治者。
22.(1)喜悦、赞赏;贬斥、嘲讽。(或用
其它近义词)(2)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答“前者用了比喻”给1
碧空如洗,一鹤冲霄,冲破了秋天的肃杀
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
神的体现。接着用“便引诗情到碧霄”,暗寓自己虽然被贬,但又不甘低沉、傲然向前的高远志节。
24.(6分)(1)主旨: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2
分+2分) (2)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的浩然之态。“秋后”与“清霜”重复。(2分)得分点:空间、立体感、浩然正气;写突出正气充满天地也对。不陈述理由不给会。说“秋后”好,只要言之成理也给分。
25.①表达了诗人反对战争的情绪(1分)和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1分)
(两个得分点全有得3 分)。②第四句跟前句形成强烈对比(1分),由实而虚(1分),从侧面揭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1分)
26.(1)写出了作者夏夜行走在黄沙道中所见到的自然景物和农村丰收在望的景象,流露了作者的欢乐情绪。(“景物”、“景象”诗中情景,为月夜独有,因此前人的评价是中肯的。(应涉及“诗从对面飞来”1分,“悲婉”1分,“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1分,占2分。答“……所见所闻”只给1分。如只是抄摘辛词中诸如“明月”等词语而不概括,只给1分。“情感”占2分。) (2)“别”字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树枝上的鸟鹊都惊动起来。写得生动形象,暗示了鹊和枝对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两层意思各占1分) (可参看第五册(语文读本)中朱光潜的(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一文)
27.(1)“草色遥看近却无”(1分)。主旨:“早春比暮春风光更好”(1分)(2)一般性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4分) 28.(6分)(1)只怕触景生情勾起无法排遣的怀乡之情。(2)蕴含了羁怀旅思,抒发了浓烈的思归之情
两题各3分,只要大体扣住怀乡思归一类意思,均可酌情给分。
29.①湿 寒 (每字1分) ②诗人身陷长安,不写自己望月思家,却写妻子望月怀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无限的深情都从这想象描写中流出,两地想思,悲苦难言。
全对4分)
30.(1)《咸阳值雨》表达了闲适之情(或愉悦之情等),《宿城南亡友别墅》表达了人生无常的感伤之情(或物是人非的怅惘之情、友人已逝的悼念之情等)(2分。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2)《咸阳值雨》中的“还似”二字将洞庭晓景和咸阳雨景联系了起来,突出了景色的烟水空蒙,描绘出了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宿
城南亡友别墅》中的“还似”二字将前两句的“抚今”——由自然界的变化觉人世间的无常,和后两句的“追昔”—友人已逝残梦犹存的孤寂凄清联系了起来,突出了感伤之情。(一点2分意对即可。两个“还似”由今及昔,由此及彼,由实及虚,通过活跃的联想构成了奇妙的关联)
31.(6分)(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①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②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只摘抄颈联而不作分析的给1分。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
蜜蜂诗歌篇九
《蜜蜂的寓言》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伯纳德·曼德维尔著。
这是我第一次读关于经济学方面的著作,以前只浅浅的看过微观经济学的教材,对供给、需求、效用等词汇略
知一二。再加上本科时曾选修过经济分析法的课程,故对经济学也很感兴趣。
我一直认为经济学与其说是一门学科,到不如说是一种价值观。一种比法律更能控制人类的处事模式和思维习
惯的价值观。更进一步,我甚至认为,法律这一人类最得意的上层建筑乃是懵懂的建立在对经济学充分尊重和
对经济学一系列假设的认可的基础之上的。今天有幸拜读到《蜜蜂的寓言》,真不知它对于我的价值观会产生
怎样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蜜》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诗歌,按曼氏来说即用打油诗的形式讲述的一个关
于蜂巢由盛到衰的故事。第二部分是评论,是曼氏自己对诗歌部分做的注释。第三部分是社会本质之探究。第
四部分是霍拉修和克列奥门尼斯的对话。
我对本书反复读了很多遍,圈圈点点的,但总是到一定程度就再看不懂了。故只对前三部分做下自己的表达,
至于第四部分仍需更多努力和毅力才能理解。
《蜜蜂的寓言》是关于这样一个蜂巢的故事:有一个奢华庞大的蜂巢,里面生活着众多的蜜蜂。这个蜂巢拥有
良好的政府、军队和繁荣的经济,“法律却高于君主的权杖”。它就像是一个人类社会的缩影,里面亦有各式
的社会角色。但蜂巢繁荣昌盛却是因为蜜蜂间彼此充满着贪婪、奢侈、骄傲、虚荣心和妒嫉心等罪恶的德行。
它们互相满足着彼此的需要并因此使蜂巢成为乐园。“数百万蜜蜂无不再纷纷尽力,满足着彼此间的虚荣与贪
婪;而另外数百万蜜蜂则被雇来,目睹他们的手工在横遭破坏;”。“有些拥有丰沛股本,痛苦很少,他们全
力投入生意,收益丰饶;有些则注定使用斧头和铁铲,肩负着一切艰苦辛劳的重担;那些不幸者,则情愿日日
地挥汗,力气用完、四肢疲惫才能吃饭;”直到有一天,好心的神面对众蜂们虚伪的祷告:“吾辈若诚实该多
好”,便让蜂巢从此全无欺诈。顷刻间,“诚实便充满了蜜蜂们的心窝”。他们羞于自己犯下的罪行并虔心忏
悔。“伪善的面具统统被丢在了地下”而此时,伪饰虽然已不负存在,但蜂巢却被另一种可怕的面貌取而代
之:“土地和房价的价格急剧下降,贬值的还有绮丽的殿宇和宫墙;”,“节制欲望的众蜂在努力学习,不学
如何花钱,而学怎样生活。”。“不单是商号,而且所有公司,现已将工场作坊全部关闭。各行与各业无不弃
绝扯谎。”
最后,蜜蜂的数量急剧减少,并面临着外敌的入侵。但是英勇的蜜蜂依然顽强抵抗了劲敌,保卫了自己国土。
但是凯旋的代价无比沉重。战争过后“他们纷纷飞进一个空树洞里。以便去安享满足与诚实无欺。” 很显然这是一个国家由盛到衰的故事,故事并不稀奇,但让人迷惑的是这个蜂巢衰落的原因——即恶德退却的
荒凉。
首先我想谈的是曼氏对人性的界定。
人性自私论由来已久,但是像曼氏这样把人性自私论推向毫无缓和余地的
却再无第二人。他认为,“人生来就是一种自私、难以驾驭的动物”人类行为,不论是出自生命自保的冲动,
抑或是为个人荣誉而产生的善举,其动机都发端于利己之心。不论在自然状态下或在社会状态下,这种本性都
是不变的。一切利他的或仁爱的德行,实际上只是想获得他人的赞美和避免受到谴责,因而不过是利己主义的
伪装。即使有些行善的动机是真诚的,但皆因缺乏对自我的真正认识,因此认识不到这种善举实际上亦源于自
私的天性。人们都相信情感受理性的控制,但事实恰恰相反,即便是我们最深思熟虑的哲学推理,也只不过是
情感的玩物。人(除了眼睛所能见到的皮肤、肌肉、骨骼等之外)乃是各种激情的复合体,由于这些激情皆可
被唤起并首先出现,它们就轮流支配着人,无论人是否愿意,都是如此。并把自己的理性用在我们的激情所关
注的事务上。以上是曼氏对人性自私的大致理论。我对此有赞同亦有疑惑。
小时候我曾被教诲“人之初,性本善。”后来又背过“人之初,善恶无”的新三字经。直到拥有自己的思考能
力之后,我才小心翼翼的去思考人性的本来面目。如果“人是动物”无可争辩的话,那么不妨把我们头上的最
高等生物的光环暂时摘去,用平等的目光去注视刚刚脱离母体的血淋淋的婴儿——犹如稚嫩的羊羔离开母羊般
平凡。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人之初”。更确切的说,“初”是人在没有思考能力的阶段。他拥有的只有本能的
饥饿、困倦和排泄。这时的他无所谓善良或是邪恶,因此他对外界毫无威胁可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时的
人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他再也不能仅仅满足于食物、睡眠和排泄了。他开始对外界产生所取,并用哭泣来发
泄自己的不满、用抓取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对外界充满好奇和恐惧。在这个过程中,一种难以驾驭和诠释的力
量逐渐壮大,那就是思想。一种让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可怕力量。或许我们谈到的人性,便是指人在这一阶段
所拥有的品性。一种在人没有任何外界教化下表现出来的欲望。自身来讲,我是同意人性自私论的。这并非源
自对权威的顺从,而是通过自己的贫瘠的思想把琐碎的事情积攒而自然生成的认识而已。当婴儿饥饿的时候,
吸食奶水是天性,这是他们生存的本能,与其他生物无二。但是在他们困倦的时候,往往在他们嘴里塞上类似
奶头的东西,他们才睡的安稳。本来吸奶是饥饿时的本性反映,在非饥饿时却能让他们得到额外的安慰。如果
我的论述表明了我对生物学的无知,在嘲笑自己的同时,我依然固执的把这种行为定义为成人思想中所说的贪
婪。如果非要沾上生物学的知识,我只能联想到达氏的适者生存。这种贪婪的“更多占有”行为是对生存渴望
的外显。因为,面对饥饿对婴儿还说就等于面对死亡。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占有更多。当然这种渴望是在无意
识的情况下完成的,所以我把它界定为人性之本,生存之恶。
其次我想谈的是曼氏对一些具体恶德的评论。
他对它们的论述真可谓精彩,虽然这些文字招致众多批判者的围
攻,但是没有哪一个能说出比曼氏更深刻的真理。我在对他的思想深感惊奇的同时,亦有很多难解的困惑,故
一同写出。因为人类的各种激情总是混合产生的,而越是混合就越难以区分。所以在论述其中一种的时候,往
往能看到其他恶德的影子。
贪婪——衍生邪恶的根基
人人都抨击贪婪,但其真正原因却是:几乎每个人都饱受贪婪的折磨,因为某些人储存的钱越多,其他人手中
的钱便越少,所以,人们激烈的责难守财奴时,心底所想的却通常只是自身的利益。面对贪得无厌者人们感到
愤怒这是自然而然的,因为贪婪者时他们失去本来有机会得到的东西,或者迫使他们为获得那些东西而违心的
承受更大的痛苦。
贪婪表现为两种,一种是对金钱的迷恋,它便不再是挥霍的反面了,心地狭隘的守财奴只为存钱而渴望金钱。
而另一种贪婪却表现为以消耗为目的的贪心求财,此时,贪婪与挥霍共存,成为高贵的罪孽。
尽管贪婪可能导致众多的恶果,它却是社会极为需要的,因为它能够收集和聚敛那些被丢弃和挥霍的东西。没
有贪婪,奢侈很快便会缺少物质基础。
挥霍——一种高贵的罪孽
此处的挥霍并非指那些因贪婪的榨取别人财物以满足私欲的挥霍,而是一种出于为人悦纳的良好恶德,是一种
满不在乎,沉迷于逸悦的纯粹的挥霍。这种挥霍者来自优越富裕的环境,格外憎恶钱财这种可鄙的思想。而仅
仅挥霍他人辛苦聚敛起来的财富,而非自己的。他们的罪过乃是过分蔑视了被大多数热过分重视的那些东西。
之所以要对这种挥霍大佳赞赏,是因为挥霍者除了对自己之外,对整个社会却是高尚的赐福者,他们不会伤害
任何人。巧取豪夺者贪婪敛财却被子孙顷刻消耗干净。其他任何人都会对子孙的这种行为赞美不已。这是一种
将从公众那里夺取的财富归还给公众的行为。纨绔子弟,华美的服装,绚烂夺目的装饰,被誉为最纯净的方糖
发出的晶莹闪光。
骄傲——它主宰着更多的人
骄傲是与虚荣心联系最亲密的恶德。骄傲是天赋的机能。凡具备起码头脑的凡人,无不出自骄傲而自恃过高,
以为自己比任何公正的法官对他的评判还要好。这个机能有个甚为显著的特征:最骄傲者,最不愿容忍他人的
骄傲;反之,自身具有其他恶德者,却最能容忍那些恶德的可憎之处。然而我们最有益于社会的品质莫过于骄
傲,这种罪恶极大的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以服饰为例:衣服最初的目的有二,其一是遮蔽我们的裸体;其二是防护我们的身体,使之免受气候的伤害以
及其他外来的伤害,我们漫无止境的骄傲又在这两个目的上添加了第三个目的,那便是装饰。因此,收入丰厚
的人每年都要购置大量的服饰,其数量超越其需求并替换掉仍是崭新的旧衣。为此种行为者以女人甚多。收入
微薄者,亦不愿在众人中显出寒酸,在免为度日的同时,亦穿戴仿制的动物毛皮,让自己看上去像殷实的富
人。此时,骄傲于虚荣和奢侈成为好友,促使国家为满足它们的欲望而生产或购置大量的浮华。贸易便因此欣
欣向荣。
荣誉——最虚无的奖赏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54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