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环评师】
惜灵静雅解释篇一
《在似淡不淡的世界里吟唱浅析孟浩然山水田园诗》
内容摘要
孟浩然作为盛唐初期的重要诗人之一,在诗歌创作上有着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艺术
魅力,由于其终生未仕,而隐居于山水田园之间,所以常被世人称为“隐逸诗人”。然而,纵观孟浩然一生,却可发现其隐居在一定程度上是带有某种无可奈何的成分的,即使在描写清淡恬静的田园生活、在极为淡雅的景物中,也时常在不经意间,或是抒发鸿鹄之志、或是透露内心深情。本文试从诗人的诗歌创作手法、意境构造、仕途情怀等三方面分析其山水田园诗,希望从中看到一个全面的、真实的孟浩然。
关键词: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 清淡壮逸 仕途情怀
ABSTRACT
Meng Haoran was a poet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prosperous Tang Dynasty. His writing style and artistic charm was unique at that time. Because of his failure in civil service exam, he chose to live in recluse in the mountain and then received an appellation of recluse poet. The reason why he chose to live in such a life is he could not change the situation to some extent. The readers can easily find his great ambition and inner thoughts even if in his poetries which describe the peaceful idyllic life and beautiful scene. The thesis targets at giving a general idea of true Meng Haoran by analyzing his pastoral poetry from poetry creation,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official feeling.
Key words: Meng Haoran, pastoral poetry, leisurely and ambitious, official feeling.
Keywords: Meng haoran Landscape idyllic Light strong tormented Escape feelings
在似淡不淡的世界里吟唱
——浅析孟浩然山水田园诗
漫步漫漫盛唐诗史,总能看到他的影子;翻开卷卷繁华唐诗,总有他留下的痕迹。在绚丽的诗歌世界里,他的淡泊恬静令人注目;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他的入仕向往又使人动容。他,就是孟浩然,盛唐初期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作为当时一个大量作诗的诗人,其对当时或后世的诗歌创作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而,研究孟诗的学者也如雨后春笋,呼之即出,如与其同时代的为他编集作序的宜城人王士源、对其诗进行全面评点的南宋末年的刘辰翁以及今人学者王辉斌等。据《新唐书·艺文志》的记载,宜城人王士源所编次的《孟浩然集》,是目前研究孟浩然诗歌史上最早的一种孟诗分类本,该传本将孟诗分为上中下三卷,收诗218首,刘辰翁以《孟浩然集》为底本,并将王编本的“别为七类”扩展到十类,共收诗232首,较王编本多出15首。然而,孟诗流传至今有着许多不同版本,如今大多学者是以喻岳衡点校的《孟浩然集》所收的孟诗为准,一共262首诗,根据喻岳衡的诗歌分类规则,他把孟诗分为“山水诗”、“田园诗”、“酬别诗”、“兴叹诗”四大类,其中山水田园诗包括山水诗61首,田园诗35首,
[1]两者共96首,占其总诗歌的36.6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山水田园诗在孟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这山水田园诗中,一方面,既有清新淡雅之作,又不乏壮逸雄浑之篇;另一方面,在意境的构造上,诗人或有或无的把自己融入了诗歌中;此外,在仕途情怀诗篇中,又表现出诗人既复杂又矛盾的内心世界。本文试试以孟诗上述的几个特点为中心展开论述,与大家一同领略孟浩然与众不同、韵味无穷的诗歌艺术魅力。
一、清淡或壮逸的白描手法
古往今来,但凡诗人、作家,总有其喜爱或擅长的写作手法,对于孟浩然而言,他十分善于使用白描手法作诗。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和彩色,后来借用、演化为一种文学写作风格或文学写作手段,即抓住人或物本身主要特征简练描写,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不加任何渲染和烘托。闻一多先生曾说:“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的孟浩然的诗,不,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2]是的,孟浩然作诗往往不着痕迹,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
(一)孟浩然之淡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清淡风格的形成,首先得力于他对景物色彩浓淡把握程度以及对色彩的选用上。王维被誉为水墨山水画的始祖,但从色彩的浓淡程度看,孟浩然的诗歌更能体现水墨山水的清逸淡雅。首先,孟诗很少用色彩词,在孟浩然的262首诗歌中,只出现56个色彩词,出现的频率只有21.4%,而同为清淡山水田园诗派的王维,在他479首诗中,色彩词也高达355个,出现的频率高达74.1%。在创作中避免用重笔对物象敷彩刻金,明显体现了孟浩然清淡的诗歌美学追求,此外,少用色彩词去描绘物象的外部特征,也更易于表现出一种淡然、清朗的氛围。
而在色彩词的选择上,孟浩然的诗歌几乎集中在 青、绿、白这三种清淡的冷色上。如:“水回青嶂合,云渡绿溪阴”(《武陵泛舟》),“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送袁十岭南寻弟》),“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游景空寺兰若》)等等,孟浩然之所以钟爱这三种颜色,一方面,青、绿、白是山水田园诗画中最基本的颜色,在绘画中称为固有色,用固有色来描绘景象,使之显得更清淡自然;另一方面,从对色彩的接受心理来说,青、绿、白三色给人的心理带来平和、宁静之感,由此在视觉效果上让人容易感受到清逸淡远、空灵静雅的韵致。
其次,意象疏淡也是孟诗之淡的另一主要特征。诗歌的意象往往带有强烈的个性特点,也最能体现出诗人的风格。李白奔放、飘逸的诗歌风格,与他诗作中的名山、大川、大鹏、鸾凤等意象群密切相关;杜甫诗笔下“溅泪”的“花”、“惊心”的“鸟”、朱门的“臭酒肉”、路上的“冻死骨”以及被秋风所破的“茅屋”等意象群就构成了他“沉郁”的诗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往往以“空山”为核心意象,配之以明月、白云、流水等意象,从而建立了一个从山水到云月的意象群,正是这个意象群使他的山水诗形成了空灵的风格。而在建立自己独特的“疏”的和“淡”的意象,并通过这些意象群形成自己山水田园诗独特的“清淡”诗风方面,孟浩然也堪称唐代诗人的高手。杜甫的“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解闷十二首》之六)、胡应麟的“浩然之淡,卓然名家也”(《诗薮·内编》)都是对孟浩然创造出的清淡意象群的高度评价。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中的疏淡意象群主要有两大类型:即以具有“清”的特征的景物和上文以淡色色彩为描写对象创造出来的“淡”的意象群。
孟浩然在诗中比较喜欢用“清”字创造意象。据统计, 在《孟浩然集》收录的262首诗歌中,出现“清”字的诗歌就有49首、56次,占总诗歌的18.70%。而有关“清”的景物和概念的意象约30 个, 如“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宿天台桐柏观》) ,“何时还清溪,从尔炼丹液?”(《山中逢道士云公》),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等等。此外,孟诗中还有“清弦”、“清风”、“清响”等与音响有关的“清”的意象,这些意象也都是孟诗风格具有“疏淡”特点的支撑点。
孟浩然在山水田园诗中用“清”来创造出“疏淡”的意象群和据以形成的“清淡”诗风,不仅开了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先声,而且还对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其他诗人及其以后的诗人有着重要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手法不仅属于孟浩然个人的,也属于山水田园诗史的。
(二)孟浩然之壮
孟诗之风格,前人早有定论,“孟诗祖建安,宗渊明,冲澹中有壮逸之气。”[3]
是的,孟浩然的诗歌常在冲淡之中,透露出壮逸之气,本文主要从写景开阔以及笔力雄浑两方面论述孟诗之壮。
孟浩然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他的故乡襄阳度过的, 襄阳有许多名胜古迹,孟浩然经常悠游于山水之间, 山水滋养了他的性情, 开阔了他的视野, 涤荡了他的心胸, 激发了他豪放的思想感情。同时,孟浩然作为唐代的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除部分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外,其他很大一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因此,诗中写景取材相当开阔,几乎囊括了大自然中所有景物,包括名山丽水,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此外,孟浩然也有过几次为期不长的游历生活, 他曾在湘赣一带游览, 漫游吴越, 晚年又入蜀作短期漫游,游历期间, 他接触到了许多雄奇壮丽的景观, 于是诗人便用奔放的笔势传神地描绘出了他的所见所闻, 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雄浑佳作。
如《登望楚山最高顶》:“山水观形胜, 襄阳美会稽。最高惟望楚, 曾未一攀跻。石壁疑削成, 众山比全低。晴明试登陟, 目极无端倪。云梦掌中小, 武陵花处迷。暝还归骑下, 萝月映深溪。”前四句写诗人登望楚山,并指出襄阳的山水景致美于会稽, 表现了诗人对家乡自然风光的热爱。中间四句描写登上望楚山最高顶俯视众山时的情形,用比较的手法衬托望楚山的雄伟高峻,并设想在晴朗的天气下登上望楚山眺望的情景, 眼前将是一望无际的景色。最后还用设想手法, 通过对比突出望楚山的雄伟高拔,而高耸的山峰使诗人不禁心旷神怡, 驰目骋怀之时忍不住浮想联翩。这就是雄壮的自然风景给诗人带来的感受, 诗人又将他的感受通过作品鲜活灵动地传递给读者。类似的诗歌还有《彭蠡湖中望庐山》:“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寄言岩栖者,毕趣事当同 。”这是作者漫游江淮,途经鄱阳湖时所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诗歌开篇即尽情描绘了庐山的雄壮气势,接着“势压九江雄”、“瀑水喷成虹”两句更是表现庐山景色气势非凡、摄人心魄,雄伟之中带有几分奇丽。潘德舆的《养一斋诗话》评价此诗曰:“ 精力雄健, 俯视一切, 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 [4]
此外,体现孟浩然笔力雄浑的诗句还有很多, 如“上逼青天高, 俯临沧海大„„莓
苔与人异, 瀑布当空界”(《越中逢天台太一子》) , “ 大江分九脉, 淼漫成水乡。舟子
乘利涉, 往来至浔阳。因之泛五湖, 流浪经三湘” (《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 ”,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等等,这些诗句, 用语平易, 句式简单, 却句意浑厚, 体现出一种内在的力量。
二、有我之境的意境构造
孟浩然的诗歌是富有意境的,意境,在美学中指的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用心灵去观照外界对象,在把握和领会对象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在自己的思想意识领域里创造出新的意蕴和境界。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将诗词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他对这两种境界又作了解释,他认为“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5]
研究孟浩然的诗歌我们不难发现,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大多数是写他耳闻目见的景物,而且所采用的平铺直叙的白描方法,使得其诗更贴近现实。因此,孟诗大多染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在这方面,若与王维的诗歌作比较,孟诗表现出“自然却不冷寂”的特点。
王维在诗歌中常以一种超脱态度对自然进行审视,是面对宇宙的客观情态,所以他的诗中常常凝现着一种理性的、绝对性的东西,是附着了哲理的穿透性认知。如“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本诗描写的原是一片优美的自然景象。然而, 在王维看来却是“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辛荑花默默地开放, 又默默地凋谢,既不需要人们赞赏它的美丽清新, 也不需要人们对它的凋零表示惋惜同情,没有生的欢乐, 也没有死的悲哀,它们得之于自然, 又回归于自然, 听不到一丝心灵的震颤, 仿佛连时空界限也已经泯灭, 没有物我之分, 何计世态凉热, 以极其平淡的心态随岁月流逝,与大自然同在。在这里,诗人已经完全将自己从诗中抽离出来,让读者无迹可寻,但就是在一种无我观念中,诗人找到了物我冥合的契机,这是王维的一种纯粹的审美。
较之王维,孟浩然也是实实在在将自己融入到描绘的自然景事中,但由于大半生隐居生活的影响,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非常贴近自己的生活,有许多更是个人山水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冷寂”便之特点由此而来。这一特点最明显是体现在诗歌对“我”的强调上,如“余”、“我”等字样常出现在他的诗里,除了“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过故人庄》),“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夜归鹿门山》)外,还有 “人事有代谢,往来无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与诸子登岘山》)等都伴随着诗人的影子存在,诗人强调自我的感受,以自己的心绪观景察物,将情入景,显得特别亲切、热情。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55027.html
上一篇:描写困惑的句子
下一篇:观我的兄弟姐妹有感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