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环评师】
论语的诗句篇一
《论语、古诗》
常见常用《论语》名言警句及译文60例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1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 孔子谓季氏:“八佾(yi)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放荡,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究。”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译文】 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文】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译文】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译文】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3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译文】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译文】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4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译文】孔子说:“自己身正,即使不下达命令,群众也会自觉去做;自身不正,即使下达了命令,群众也不会服从。”
42、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译文】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4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孔子说:“君子和睦相处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睦相处。” 44、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译文】 孔子说:“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45、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译文】孔子说:“品德好的人一定言谈也好,言谈好的人不一定品德好。高尚的人必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高尚。”
4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能力。”
47、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 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必定有眼前的忧愁。”
48、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译文】 孔子说:“君子担心至死也没好名声。”
49、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译文】孔子说:“听从花言巧语就会丧失自己的美德,小事不忍耐就会搅乱大事情。”
5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译文】 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51、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译文】 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互相商议谋划。”
52、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53、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轻时,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54、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译文】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环境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55、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译文】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从道德方面来说,是应唾弃的。”
56、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为何道德这么衰弱?过去的事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事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从政者危险呀!”
57、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译文】子张说:“士遇见国家危难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看见有利可得时能考虑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祭祀时能想到是否严肃恭敬,临丧的时候想到自己是否哀伤,这样就可以了。”
5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子夏说:“广博学习并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5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蚀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60、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译文】孔子说:“君子要使百姓得到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
(1)“____________________。”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2)我们几个手挽手默默地走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彼此无语。朝夕相处三年的挚友呀,怎舍得刹那间的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大家泪眼相视,情意无限!
(3)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4)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呀!
(5)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____________________”。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6)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诗来。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
(8)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
(9)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10)“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昨夜的露珠,还不停地催促其他小花儿快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翠生生的,绿得碧澄澄的,此情此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11)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____________”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12)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13)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如烟似粉,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拔节,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14)“___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信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
(15)月亮渐渐西沉,星星又悄悄地眨起了眼睛。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16)中秋佳节,手捧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战火连连,兵荒马乱,“望湖楼”酒家却依然是一片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歌女搔首弄姿,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官贵人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被侵占之地何时才能收复,
(18)爷爷70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爷爷,你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爷爷笑了,摸摸我的头:“就你会耍贫嘴!”
答案:1.明日复明白,明日何其多,今日若不为,此事何时了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4.何当金络脑,快步踏清秋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9.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10.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11.踏破铁鞋无觅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14.吹而不寒杨柳风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16.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8.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霜叶红于二月花
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九)古诗词知识竞赛题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出自《汉乐府·长歌行》。(1)悲伤(2)伤悲(3)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
(1)似曾相识鸟归来(2)似曾相识雁归来(3)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 )。(1)曹植(2)曹丕(3)曹操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1)阴山(2)边关(3)燕山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1)花重绵阳城(2)花重锦州城 (3)花重锦官城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1)《游园不值》(2)《春望》 (3)《春夜喜雨》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的诗句。(1)王勃(2)李白(3)白居易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是文天祥的诗句。 (1)汉青(2)汗青(3)汗清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1)因为(2)坐下(3)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1)多少楼台烟波中(2)多少楼台风雨中(3)多少楼台烟雨中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的诗句。(1)王维(2)王之涣(3)王勃
1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1)张养浩(2)马致远(3)元好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王昌龄《出塞》(3)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1)春色(2)梨花(3)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的《无题》。(1)李贺(2)李清照(3)李商隐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登高》(3)《蜀相》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的词句。(1)岳飞(2)辛弃疾(3)陆游
1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
(1)红色(2)花(3)树叶
19.“海上生明月,()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1)天地(2)天下(3)天涯
2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的《别董大》。(1)高适(2)岑参(3)王昌龄
2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1)李延年(2)李龟年(3)崔九
22.“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的诗句。
(1)李煜、柳永(2)柳永、李清照(3)李煜、李商隐
论语的诗句篇二
《有关论语的诗句》
有关论语的诗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文,行,忠,信”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的诗句篇三
《论语中的诗与实在》
《论语》中的诗与实在
鲍鹏山 《 光明日报 》( 2013年07月31日 12 版)
鲍鹏山
何为实在,何为诗歌?《论语》中有两个例子。
“实在”的例子是《论语·子罕》: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说出这样的“欲居九夷”的话,显然是孔子在中原华夏有些失落,于是想起老子出关“化胡”,也想模仿。当然,孔子不是老子,他坚守“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不会真的离开,这不过是一句兼有感慨、牢骚的叹息罢了——用想象中的逃离,来让自己的精神暂时从沉重的现实中脱逸一下。所以,孔子此时的“欲居九夷”,只是叹息,而当不得真。从叹息的角度说,与诗意已只有一步之遥;但从当不得真的角度说,这毕竟还不是诗,只是有了诗的趋向。 但是,旁听者中出现了一个当真的人。他改变了孔子此时的诗意化趋向:他问孔子:“陋,如之何?”
一句话就让孔子从近乎诗意化的情绪中回过神来,恢复了理性,他傲然答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君子住到那里,教化那里的人。那里的人教化好了,也就自然不落后了。 此时的孔子,心理上进行的,是理性活动。实际上,当孔子说“欲居九夷”时,他就是介于浪漫和理性之间——虽然想逃避现实,但九夷毕竟是可居的,是可以“移民”的,或者说,这可以是一个人生的“愿景“或“计划”,并且是在现实中可以实现的。所以,我前面说,此时孔子的情绪,与诗意只有一步之遥,但,毕竟还有一步之遥——他还踏足在现实之境。
下面这一则,则一开始孔子就跨出了现实的土壤,直接站立在诗歌之境: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论语·公冶长》) “道不行”,这也还是感概,虽怅触万端,却不离现实。但下面接着的,就不再是“欲居九夷”这样的“计划”,而是“乘桴浮于海”这样毫无现实感的浪漫“想象”,是天风浩浩烟波渺渺的超现实之境。他没说道不行,我悲观绝望,找一个什么地方解闷去——这样说,就“实在”了。不。此刻,他看到的,是海,是那烟波浩荡、气象万千的大海,此时,他心灵中,完全不是人生的规划,而是精神的飞升。
大海辽阔,神秘,暗示着宇宙无限可能的空间和人类精神无限可能的境界。为什么孔子就能想到海呢?圣人的心胸,对于我们,也是大海,也是一个谜。人与人的心胸是不一样的,人与人的智力是不一样的,人与人的情怀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总能和一种大而深的境界对接起来,有的人,永远只局限于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肤浅空间。
说“乘桴浮于海”完全没有现实感,不光是“海”之不可居,还有“桴”之不可乘。假如孔子说:我要乘坐游轮去大海,他就只是陈述一个可能的“事实”,一个现实的“愿望”或“计划”,而仍然没有诗意。诗意是对现实的超越——我们知道,孔子也知道,一个小木筏子是不能航行于大海之上的,但是,唯其如此,唯其如此“不现实”,才与现实拉开距离,大海之大,木筏之微,满眼烟波之中,人如沧海一粟,世界之苍茫衬托心灵之孤独,形体之细微凸显精神之傲岸,这才是诗意,才是境界!
思维太拘泥太实用的人,很难理解诗歌。理解诗歌,需要智力和情怀的双重优越。
说“乘桴浮于海”完全没有现实感,除了“海”之不可居,“桴”之不可乘,还有一点尤其重要:这样的不现实的航行,其实还是完全没有目的的。“欲居九夷”是有目的的,无论是消极的逃避还是积极的“化胡”,都是目的。而“乘桴浮于海”是没有目的的,它其实只是一种想象中的航行,精神的航行,心灵的航行,是精神的脱逸,而不是身体的位移。
美是什么?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诗是什么?诗是不现实的现实性。
诗歌并不远离现实。它与现实的关系,不即不离——即了,不是诗,离了,也不是诗。我们还是跟着孔子来理解诗歌吧:辽阔的大海之上,一个小木筏,两个彷徨人,烟波满眼,飘摇沉浮,天遥遥,水淼淼,不知去何处,也不要去何处——这不是生活中的“现实”情景,却又是生活的本质写照!
论语的诗句篇四
《论语诗词复习》
《〈论语〉十则》复习试卷
一、孔子(前551~前479) 春秋 期 教育家、思想家, 儒家创始者。名 丘 ,
字 仲尼 。鲁国 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是第一个
把教育普及到平民的人,还整理《诗》《书》,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
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二、《论语》是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的 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
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谈论。是我国最早用语录 体记录的古籍。它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据,是 儒 家经典著作之一。宋代的朱熹把《论语》
与《 大学》《 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三、《〈论语〉十则 》中流传至今的成有: 温故知新 、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 死而后已、择善而从、不亦乐乎等。
四、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论语( )不亦说乎( )不愠( )曾子( )罔( )殆( )
五、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按照一定时间、及时)(复习)
⑵不亦说乎(“悦”的古字,愉快 )
⑶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志同道合的人)( 愉快、高兴 )
⑷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了解)(恼怒、生气)( 道德高尚的人) ⑸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旧的知识)(新体会、新发现)(凭借) ⑥吾日三省吾身(每天)( 反思)
⑺为人谋而不忠乎?(办事)( 尽心竭力)
⑻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交往)(诚实,真诚)
⑼学而不思则罔(迷惑)
⑽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⑾诲女知之乎!(教给)(通“汝”你 )
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此)(通“智”智慧)
⒀见贤思齐焉(贤人)(考虑)(看齐)
⒁择其善者而从之(优点、长处)(学习 )
⒂士不可不弘毅(士人)(刚强、勇毅) ⒃任重而道远(责任)
⒄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谢)
⒅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奉行)
⒆其恕乎(儒家所倡导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⒇己所不欲(喜欢)勿施于人(施加、强加)
六、解释下列语句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它,不也很高兴吗?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④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⑤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
危险。
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⑩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⑾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⑿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
的。
⒁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
六、按要求默写课文中的有关语句。
1、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的是: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表明了学须有友。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
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强调学习要有谦虚的态度,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8、强调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它类似的毛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0、讲儒家所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11、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人要不畏艰险环境,在困境中能够坚强不
屈: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2、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七、简答题
1、在第三则中“温故”与“知新”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温故”与“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
考。如果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必然达不到独立思考,必然达不到“知新”
的目的。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的待人接物之道,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
不要强加给别人。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这句话?请写一段话阐述自己的观点,
不少于100字。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强加到别人的头上。这句话在为人处世方面历来具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我们需要干净整洁的环境,讨厌污染。那么,我们就
要严以自律,不做损害环境的事情。
《〈论语〉十则》测试卷
一、文学常识填空 (10分)
1、 关于孔子。孔子,名 ,字 , 时
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 家学派的创始人。他首开
私人讲学的先河。他倡导实行“ ”。
自汉朝“独尊儒术”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尊他为“ ”,孔子
的学说也就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2、 关于论语。《论语》是 家的经典著作,是记录 语录体的书。内容涉及很广。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据,在我国思想史,文
化史和教育史上具有很深的影响,在文学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填空(12分)
1、 ,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 ,
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 ? ? ?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4、曾子曰:“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5、子曰:“其恕乎! , 。”
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6分)
1、不亦说乎?
2、由,诲女知之乎。
3、是知也
四、一词多义
1、知
①人不知而不愠( ) ②温故而知新( )
③知之为知之( ) ④是知也( )
2、故 ①温故而知新( ) ② 既克,公问其故( )
3、思 ①思而不学则殆( ) ②见贤思齐焉( )
4、任 ①任重而道远( ) ②仁以为己任( )
五、翻译句子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的诗句篇五
《论语中关于诗经的句子》
论语中的诗经 下面是带“诗”及带有关具体诗的章节。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3.20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7.18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8.3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8.8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3.5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16.13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17.9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7.10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1
论语的诗句篇六
《论语和古诗诵读篇目》
论语的诗句篇七
《论语经典句子》
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Among any three people walking, I will find something to learn for sure. Their good qualities are to be followed, and their shortcomings are to be avoided.
3、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
A moral intellectual is one who escapes no danger in face of truth, discards personal interests in front of disaster, practices righteousness at the expense of life, and looks upon death as going home.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The passage of time is just like the flow of water, which goes on day and night.
5、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Those who follow the Heaven’s law will survive; those who go against it will perish.
6、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When Heaven is about to place a great responsibility on a great man, it always first frustrates his spirit and will, exhausts his muscles and bones, exposes him to starvation and poverty, harasses him by troubles and setbacks so as to stimulate his spirit, toughen his nature and enhance his abilities.
7、天生我才必有用。
Heaven has endowed me with talents for eventual use.
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Opportunities vouchsafed by Heaven are less important than terrestrial advantages, which in turn are less important than the unity among people.
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s Heaven’s movement is ever vigorous, so must a gentleman ceaselessly strive along.
1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He who by reviewing the old can gain knowledge of the new and is fit to be a teacher.
12、相见时难别亦难。
It is unbearable to meet as well as to depart.
13、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There is never an end to learning. The dye extracted from the indigo is bluer than the plant; so is the ice colder than the water. By broadly learning and constantly examining himself
every day,the gentleman sharpens his awareness and makes fewer mistakes.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Learning without thinking leads to confusion; thinking without learning ends in danger.
1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Never be contented with your study; never be impatient with your teaching.
16、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Learning is like rowing upstream: not to advance is to drop back.
1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It is such a delight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afar.
1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As a jade without chiseling will not become a useful object, a man without learning will not know the Way.
1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We widen our views three hundred miles by ascending one flight of stairs. / Exhausting my eyes to a thousand li further, I am ascending one more story of the tower.
20、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In heaven let us be two birds flying ever together, and on earth two trees with branches interlocked forever.
2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厚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One can never be aware of the height of the sky or the depth of the earth, if he does not climb up a high mountain or look down into a deep abyss.
2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A public spirit will rule all under the sky when the great Way prevails.
2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The endless river eastward flows; with its huge waves are gone all those gallant heroes of bygone years.
24、丹青不知老将近,富贵于我如浮云。
Absorbed in painting, you know not old age is coming; indeed, to me wealth and rank are like clouds scudding.
2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To be part is to be whole; to be bent is to be straight; to be hollow is to be filled; to be worn out is to be renewed; to have little is to have more; to have much is to be confused.
四书:(Four Books)
1、《大学》the Great Learning
2、《中庸》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3、《论语》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4、《孟子》Mencius
五经:(Five Classics)
1、《诗》The Book of Songs
2、《书》The Book of History
3、《易》The Book of Changes(或:I-ching 易经的音译)
4.《礼》The Book of Rites
5、《春秋》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论语的诗句篇八
《论语中的成语(全)》
《论语》中的成语
《学而篇第一》
1-1、【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论语·学而》(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2、【不亦乐乎】——不是很高兴的吗?《论语·学而》(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3、【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论语·学而》(1·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4、【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论语·学而》(1·3):“巧言令色,鲜矣仁!”
1-5、【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论语·学而》(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6、【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论语·学而》(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7、【入孝出悌】【入孝出弟】——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论语·学而》(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1-8、【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论语·学而》(1·6):“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9、【贤贤易色】——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论语·学而》(1·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1-10、【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论语·学而》(1·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11、【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论语·学而》(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
1-12、【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论语·学而》(1·10):“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1-13、【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论语·学而》(1·12):“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1-14、【敏于事慎于言】——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论语·学而》(1·1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1-15、【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论语·学而》(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1-16、【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论语·学而》(1·15):“《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1-17、【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论语·学而》(1·15):“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为政篇第二》
2-1、【众星拱北】——拱:环绕,拱卫;北:指北极星。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论语·为政》(2·1):“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北辰星拱】——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论语·为政》(2·1):“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论语·为政》(2·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4、【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
2-5、【而立之年】——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6、【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7、【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8、【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9、【从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10、【犬马之养】——供养父母的谦辞。《论语·为政》(2·7):“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11、【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论语·为政》“子游问孝”(2·7)、“子夏问孝”(2·8)。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2-12、【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论语·为政》(2·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3、【君子不器】——君子不应该成为像器皿一般只具有单一用途的人。《论语·为政》(2·12):“君子不器。”
2-14、【周而不比】——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论语·为政》(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3
2-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学习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论语·为政》(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6、【异端邪说】——指和正统思想不同的有害的学说。《论语·为政》(2·16):“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2-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论语·为政》(2·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8、【多闻阙疑】——闻:听;阙疑:有疑问的地方要保留。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论语·为政》(2·18):“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2-19、【言寡尤,行寡悔】——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论语·为政》(2·18):“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2-20、【举直措枉】——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选用贤者,罢黜奸邪。《论语·为政》(2·19):“举枉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论语·为政》(2·2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22、【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论语·为政》(2·24):“见义不为,无勇也。”
《八佾篇第三》
3-1、【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论语·八佾》(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2、【杞宋无征】——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论语·八佾》(3·9):“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3-3、【了如指掌】【了若指掌】【如指诸掌】——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论语·八佾》(3·11):“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4
3-4、【告(gù)朔饩(xì)羊】——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论语·八佾》(3·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3-5、【爱礼存羊】——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论语·八佾》(3·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3-6、【乐而不淫】——快乐而不过分。指表现的情感有节制。《论语·八佾》(3·20):“《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7、【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论语·八佾》(3·20):“《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8、【成事不说】——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论语·八佾》(3·2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9、【既往不咎】【不咎既往】——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论语·八佾》(3·21):“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3-10、【尽美尽善】——尽:极。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形容事物完无缺。同“尽善尽美”。《论语·八佾》(3·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里仁篇第四》
4-1、【里仁为美】——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论语·里仁》(4·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2、【造次颠沛】——流离失所,生活困顿。《论语·里仁》(4·5):“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3、【观过知仁】——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论语·里仁》(4·7):“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4-4、【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论语·里仁》(4·8 ):“朝闻道,夕死可矣。”
5
论语的诗句篇九
《论语百句》
儒家经典《论语》、《大学》中的一些经典与营销、领导力相结合讲解,会产生一些非常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现搜寻来《论语》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100句,与各位分享!虽然其中的一些译文不是太精确,但作为经典了解,还是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的。
《论语•学而第一》
1.【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3.【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
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
呢?”
4.【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
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效力国家),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5.【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6.【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
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7.【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8.【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论语•为政第二》
9.【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
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10.【原文】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11.【原文】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法制了。”
12.【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
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13.【原文】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译文】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14.【原文】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15.【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16.【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55257.html